CN115023068B -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 Google Patents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068B
CN115023068B CN202210575930.4A CN202210575930A CN115023068B CN 115023068 B CN115023068 B CN 115023068B CN 202210575930 A CN202210575930 A CN 202210575930A CN 115023068 B CN115023068 B CN 115023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
uncovering
ed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59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3068A (zh
Inventor
左成伟
杨凌云
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w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Longch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w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Longch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w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Longch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w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Longch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59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3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3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3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88Composite multilayer circuits, i.e. comprising insulat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 H05K3/4691Rigid-flexible multilayer circuits comprising rigid and flexible layers, e.g. having in the bending regions only flexibl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2Details related to mechanical or acoustic processing, e.g. drilling, punching, cutting, using ultrasound
    • H05K2203/0228Cutting, sawing, milling or sh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申请涉及印制电路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该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基板包括芯板层、PET层和PP层,芯板层具有废料区域和产品单元区域,芯板层上具有揭盖区域,揭盖区域有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第三边和第四边,第三边包括第一子边和第二子边,第四边包括第三子边和第四子边;在基板上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在基板上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在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将位于揭盖区域内的PP层和位于揭盖区域内的PET层揭除。本申请之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避免了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揭盖区域与产品单元区域的交界处。

Description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印制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经历揭盖流程。软硬结合板的板面上的揭盖区域与产品单元区域往往会做倒扣设计,揭盖区域的边界与产品单元区域的边界会凹凸交错。
常规的揭盖方式中会先从软硬结合板的板面上的废料区域锣出起手槽,再从起手槽处锣出揭盖口,最后由揭盖口开始往另一侧揭除PP(Pre-pregnant,半固化片),这种不仅效率较低,而且由于揭盖区域的边界与产品单元区域的边界凹凸交错,所以在揭除PP的时候PP易撕裂,导致部分PP会残留在揭盖区域与产品单元区域的交界处,残留的PP后期需要手工使用小刀或是其他工具进行清理,清理时容易造成软硬结合板的板面损伤,从而造成报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以解决在揭除PP的时候部分PP会残留在揭盖区域与产品单元区域的交界处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芯板层、PET层和PP层,所述芯板层具有废料区域和多个产品单元区域,所述芯板层靠近所述PP层的一面上具有揭盖区域,所述揭盖区域均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相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三边和第四边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均位于所述废料区域内,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分别与两个所述产品单元区域相邻,所述第三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子边和第二子边,所述第一子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子边朝向所述揭盖区域外突出,所述第四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三子边和第四子边,所述第三子边相对于所述第四子边朝向所述揭盖区域外突出;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对应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所述第一起手线槽和所述第二起手线槽均至少延伸至所述芯板层靠近所述PET层的一面;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所述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均至少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所述辅助揭盖线槽至少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为第一虚拟辅助线,所述第一虚拟辅助线从所述第一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边;
从所述第一起手线槽或所述第二起手线槽处,先将位于所述揭盖区域内的PP层揭起,再从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处分别沿靠近所述第三边和靠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将位于所述揭盖区域内的所述PP层和位于所述揭盖区域内的所述PET层揭除。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边和所述第四子边均位于所述废料区域内,所述第一子边和所述第三子边均位于所述产品单元区域内;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具体包括: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一子边和所述第三子边对应切割出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所述第一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三子切割线槽均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二子边和所述第四子边对应切割出第二子切割线槽和第四子切割线槽,所述第二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四子切割线槽均延伸至所述芯板层靠近所述PET层的一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切割线槽在所述PP层的内部的深度为所述PP层厚度的65%-75%,及/或,所述第三子切割线槽在所述PP层的内部的深度为所述PP层厚度的65%-7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产品单元区域内,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时,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PP层的内部的深度为所述PP层厚度的65%-7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一基板之前,所述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还包括:
将PET层和PP层叠合在一起,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面上具有预揭区域,所述预揭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五边和第六边以及相对的第七边和第八边,所述第七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五子边和第六子边,所述第八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七子边和第八子边;
从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侧在所述PET层上分别沿所述第五边和所述第六边对应切割出第三起手线槽和第四起手线槽,所述第三起手线槽和所述第四起手线槽均贯穿所述PET层;
在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上分别沿所述第五子边和所述第七子边对应切割出第五子切割线槽和第七子切割线槽,所述第五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七子切割线槽均贯穿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
从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侧在所述PET层上分别沿所述第六子边和所述第八子边对应切割出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所述第六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八子切割线槽均贯穿所述PET层;
将芯板层、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所述第五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边重合,所述第六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边重合,所述第五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子边重合,所述第六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子边重合,所述第七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子边重合,所述第八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子边重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揭区域的内部还具有第二虚拟辅助线,在从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侧在所述PET层上分别沿所述第六子边和所述第八子边对应切割出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后,且在将芯板层、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之前,所述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预揭区域内沿所述第二虚拟辅助线切割出预揭线槽,所述预揭线槽贯穿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在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时,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和所述预揭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重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虚拟辅助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虚拟辅助线的延伸方向呈直线、波浪线或锯齿线。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通过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制作而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从第一起手线槽或第二起手线槽处,先将位于揭盖区域内的PP层和位于揭盖区域内的PET层揭起,再从辅助揭盖线槽处分别沿靠近第三边和靠近第四边的方向将位于揭盖区域内的PP层和位于揭盖区域内的PET层揭除,既避免了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第一子边和第二子边的连接处以及第三子板和第四子边的连接处,即避免了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揭盖区域与产品单元区域的交界处,也无需再锣出起手槽,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申请提供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的截面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芯板层的俯视图;
图4是在图2所示基板上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第二起手线槽、第一切割线槽、第二切割线槽和辅助揭盖线槽的基板的截面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ET层和PP层的截面剖视图;
图6是在图5所示的PET层和PP层的俯视图;
图7是在图5所示的PET层和PP层上切割出第三起手线槽、第四起手线槽、第五子切割线槽、第六子切割线槽、第七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基板;10、芯板层;11、废料区域;12、产品单元区域;13、揭盖区域;131、第一边;132、第二边;133、第三边;1331、第一子边;1332、第二子边;134、第四边;1341、第三子边;1342、第四子边;135、第一虚拟辅助线;20、PET层;21、预揭区域;211、第五边;212、第六边;213、第七边;2131、第五子边;2132、第六子边;214、第八边;2141、第七子边;2142、第八子边;215、第二虚拟辅助线;30、PP层;40、线路层;50、辅助揭盖线槽;60、第二子切割线槽;70、第三子切割线槽;80、第五子切割线槽;90、第八子切割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包括:
S100:提供一基板100。
基板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芯板层10、PET层20和PP层30,芯板层10具有废料区域11和多个产品单元区域12,芯板层10靠近PP层30的一面上具有揭盖区域13,揭盖区域13均有相对的第一边131和第二边132以及相对的第三边133和第四边134,第一边131与第二边132的排布方向与第三边133和第四边134的排布方向垂直,第一边131和第二边132均位于废料区域11内,第三边133和第四边134分别与两个产品单元区域12相邻,第三边133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子边1331和第二子边1332,第一子边1331相对于第二子边1332朝向揭盖区域13外突出,第四边134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三子边1341和第四子边1342,第三子边1341相对于第四子边1342朝向揭盖区域13外突出。
具体的,基板100可为经过开料、内层图形、冲孔、裁切、AOI、内层覆盖膜、棕化、叠板、传压、外层钻孔、外层电镀、外层图形和外层防焊的线路板。
其中叠板是指将芯板层10、PP层30和PET层20正常叠板、传压后将产品生产制作至激光揭盖工序。
其中外层钻孔、外层电镀、外层图形和外层防焊按常规方式制作即可。
可以理解,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面上还可设有线路层40和覆盖膜,对外层图形和覆盖膜进行常规揭盖后露出部分PP层30。
S200: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分别沿第一边131和第二边132对应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均至少延伸至芯板层10靠近PET层20的一面。
具体地,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为起手位,以方便将PP层30揭起。如此,可不必再在基板100上锣出起手槽,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的长度可分别与第一边131和第二边132相等或略小。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应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
可以理解,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均至少贯穿PP层30和PET层20,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可以延伸至芯板层10的内部,但不可贯穿芯板层10。
S300: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分别沿第三边133和第四边134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均至少延伸至PP层30的内部。
具体地,在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第二起手线槽和第一切割线槽、第二切割线槽后,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即需要揭除的PP层30与其他位置的PP层30分隔开,便于后续揭盖去除。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
可以理解,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在PP层30的内部的深度均应至少保证可以将PP层30从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处撕断。
S400: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50,辅助揭盖线槽50至少延伸至PP层30的内部,辅助揭盖线槽50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为第一虚拟辅助线135,第一虚拟辅助线135从第一边131延伸至第二边132。
具体地,辅助揭盖线槽50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即需要揭除的PP层30一分为二,以便于后续分方向揭除。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50。
可以理解,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在PP层30的内部的深度均应至少保证可以将PP层30从辅助揭盖线槽50处撕断。
可选地,第一虚拟辅助线13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边131和第二边132的排布方向,例如,第一虚拟辅助线135可呈直线、波浪线或锯齿线延伸。
本实施例中,第一虚拟辅助线135呈平行于第一边131和第二边132的排布方向的直线延伸,且第一虚拟辅助线135将揭盖区域13平均分隔。
S500:从第一起手线槽或第二起手线槽处,先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揭起,再从辅助揭盖线槽50处分别沿靠近第三边133和靠近第四边134的方向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除。
具体地,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除,即需要揭除的PP层30和PET层20分成两个方向揭除,以防止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揭盖区域13与产品单元区域12的交界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通过从第一起手线槽或第二起手线槽处,先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起,再从辅助揭盖线槽50处分别沿靠近第三边133和靠近第四边134的方向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除,既避免了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第一子边1331和第二子边1332的连接处以及第三子板和第四子边1342的连接处,即避免了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揭盖区域13与产品单元区域12的交界处,也无需再锣出起手槽,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边1332和第四子边1342均位于废料区域11内,第一子边1331和第三子边1341均位于产品单元区域12内。
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分别沿第三边133和第四边134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具体包括:
首先,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分别沿第一子边1331和第三子边1341对应切割出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均延伸至PP层30的内部。
具体地,由于第一子边1331和第三子边1341均位于产品单元区域12内,将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均延伸至PP层30的内部,可避免在切割出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时激光割伤或者割穿芯板层10上的产品单元区域12和芯板层10。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应切割出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
其次,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分别沿第二子边1332和第四子边1342对应切割出第二子切割线槽60和第四子切割线槽,第二子切割线槽60和第四子切割线槽均延伸至芯板层10靠近PET层20的一面。
具体地,由于第二子边1332和第四子边1342均位于废料区域11内,将第二子切割线槽60和第四子切割线槽均延伸至芯板层10靠近PET层20的一面,可保证在切割第二子切割线槽60和第四子切割线槽时可以将PET层20割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避免在切割出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时碰划伤芯板层10上的产品单元区域12,也可以保证在切割第二子切割线槽60和第四子切割线槽时可以将PET层20割穿,便于后续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除。
可选地,第一子切割线槽在PP层30的内部的深度为PP层30厚度的65%-75%,如65%、68%、70%、71%、73%或75%等,第三子切割线槽70在PP层30的内部的深度为PP层30厚度的65%-75%,如65%、68%、70%、71%、73%或75%等。如此,既可避免在切割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时激光割伤或者割穿芯板层10上的产品单元区域12和芯板层10,也可以避免后续揭盖过程无法将PP层30在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处撕断。
本实施例中,辅助揭盖线槽50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位于产品单元区域12内,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50时,辅助揭盖线槽50延伸至PP层30的内部。如此,可以避免在切割出辅助揭盖线槽50时激光割伤或者割穿芯板层10上的产品单元区域12和芯板层10。
可选地,辅助揭盖线槽50在PP层30的内部的深度为PP层30厚度的65%-75%,如65%、68%、70%、71%、73%或75%等。如此,既可避免在切割辅助揭盖线槽50时激光割伤或者割穿芯板层10上的产品单元区域12和芯板层10,也可以避免后续揭盖过程无法将PP层30在辅助揭盖线槽50处撕断。
请一并参考图5至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一基板100之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还包括:
首先,将PET层20和PP层30叠合在一起,PET层20远离PP层30的一面上具有预揭区域21,预揭区域21具有相对的第五边211和第六边212以及相对的第七边213和第八边214,第七边213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五子边2131和第六子边2132,第八边214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七子边2141和第八子边2142。
具体地,预揭区域21与后续的揭盖区域13对应,可通过卷对卷背胶的方式将PET层20和PP层30叠合在一起。
其次,从PET层20远离PP层30的一侧在PET层20上分别沿第五边211和第六边212对应切割出第三起手线槽和第四起手线槽,第三起手线槽和第四起手线槽均贯穿PET层20。
具体的,第三起手线槽和第四起手线槽是为了在后续压合过程后分别与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对应。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应切割出第三起手线槽和第四起手线槽。
接着,在PET层20和PP层30上分别沿第五子边2131和第七子边2141对应切割出第五子切割线槽80和第七子切割线槽,第五子切割线槽80和第七子切割线槽均贯穿PET层20和PP层30。
具体的,第五子切割线槽80和第七子切割线槽分别与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70对应。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应切割出第五子切割线槽80和第七子切割线槽。
然后,从PET层20远离PP层30的一侧在PET层20上分别沿第六子边2132和第八子边2142对应切割出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90,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90均贯穿PET层20。
具体的,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90分别与第二子切割线槽60和第四子切割线槽对应。
可选地,可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应切割出第五子切割线槽80和第七子切割线槽。
最后,将芯板层10、PET层20和PP层30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第五边211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与第一边131重合,第六边212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与第二边132重合,第五子边2131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与第一子边1331重合,第六子边2132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与第二子边1332重合,第七子边2141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与第三子边1341重合,第八子边2142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与第四子边1342重合。
具体的,将芯板层10、PET层20和PP层30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时,经传压设计的高温高压后PP层30的胶成分会融化后重新组合再固化,而PP层30中的玻璃纤维是无法重组的,即玻璃纤维呈断开状态,以便以后续揭盖。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方便后续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除。
可选地,可将PP层30通过激光开窗的方式,将除预揭区域21以外区域的PET层20全部揭除,只留下预揭区域21以内的PET层20,以便为后续揭盖作准备。
本实施例中,预揭区域21的内部还具有第二虚拟辅助线215,在从PET层20远离PP层30的一侧在PET层20上分别沿第六子边2132和第八子边2142对应切割出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90后,且在将芯板层10、PET层20和PP层30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之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还包括在预揭区域21内沿第二虚拟辅助线215切割出预揭线槽,预揭线槽贯穿PET层20和PP层30;在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50时,辅助揭盖线槽50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和预揭线槽在芯板层10上的投影重合。
通过此采用上述方案,方便从PP层30远离PET层20的一侧在基板100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50,也便于后续揭盖过程无法将PP层30在辅助揭盖线槽50处撕断。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软硬结合板通过如第一方面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制作而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由于在揭盖时通过从第一起手线槽或第二起手线槽处,先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起,再从辅助揭盖线槽50处分别沿靠近第三边133和靠近第四边134的方向将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P层30和位于揭盖区域13内的PET层20揭除,可避免部分PP撕裂后残留在揭盖区域13与产品单元区域12的交界处,影响软硬结合板的品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芯板层、PET层和PP层,所述芯板层具有废料区域和多个产品单元区域,所述芯板层靠近所述PP层的一面上具有揭盖区域,所述揭盖区域均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相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三边和第四边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均位于所述废料区域内,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分别与两个所述产品单元区域相邻,所述第三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子边和第二子边,所述第一子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子边朝向所述揭盖区域外突出,所述第四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三子边和第四子边,所述第三子边相对于所述第四子边朝向所述揭盖区域外突出;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对应切割出第一起手线槽和第二起手线槽,所述第一起手线槽和所述第二起手线槽均至少延伸至所述芯板层靠近所述PET层的一面;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所述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均至少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所述辅助揭盖线槽至少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为第一虚拟辅助线,所述第一虚拟辅助线从所述第一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边;
从所述第一起手线槽或所述第二起手线槽处,先将位于所述揭盖区域内的PP层揭起,再从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处分别沿靠近所述第三边和靠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将位于所述揭盖区域内的所述PP层和位于所述揭盖区域内的所述PET层揭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边和所述第四子边均位于所述废料区域内,所述第一子边和所述第三子边均位于所述产品单元区域内;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对应切割出第一切割线槽和第二切割线槽具体包括: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一子边和所述第三子边对应切割出第一子切割线槽和第三子切割线槽,所述第一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三子切割线槽均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
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沿所述第二子边和所述第四子边对应切割出第二子切割线槽和第四子切割线槽,所述第二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四子切割线槽均延伸至所述芯板层靠近所述PET层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切割线槽在所述PP层的内部的深度为所述PP层厚度的65%-75%,及/或,所述第三子切割线槽在所述PP层的内部的深度为所述PP层厚度的65%-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产品单元区域内,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时,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延伸至所述PP层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PP层的内部的深度为所述PP层厚度的65%-7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一基板之前,所述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还包括:
将PET层和PP层叠合在一起,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面上具有预揭区域,所述预揭区域具有相对的第五边和第六边以及相对的第七边和第八边,所述第七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五子边和第六子边,所述第八边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七子边和第八子边;
从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侧在所述PET层上分别沿所述第五边和所述第六边对应切割出第三起手线槽和第四起手线槽,所述第三起手线槽和所述第四起手线槽均贯穿所述PET层;
在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上分别沿所述第五子边和所述第七子边对应切割出第五子切割线槽和第七子切割线槽,所述第五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七子切割线槽均贯穿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
从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侧在所述PET层上分别沿所述第六子边和所述第八子边对应切割出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所述第六子切割线槽和所述第八子切割线槽均贯穿所述PET层;
将芯板层、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所述第五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边重合,所述第六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边重合,所述第五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子边重合,所述第六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子边重合,所述第七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子边重合,所述第八子边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子边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揭区域的内部还具有第二虚拟辅助线,在从所述PET层远离所述PP层的一侧在所述PET层上分别沿所述第六子边和所述第八子边对应切割出第六子切割线槽和第八子切割线槽后,且在将芯板层、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依次层叠并压合在一起之前,所述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预揭区域内沿所述第二虚拟辅助线切割出预揭线槽,所述预揭线槽贯穿所述PET层和所述PP层;在从所述PP层远离所述PET层的一侧在所述基板上切割出一辅助揭盖线槽时,所述辅助揭盖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和所述预揭线槽在所述芯板层上的投影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辅助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辅助线呈直线、波浪线或锯齿线。
10.一种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硬结合板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制作而成。
CN202210575930.4A 2022-05-25 2022-05-25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Active CN115023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5930.4A CN115023068B (zh) 2022-05-25 2022-05-25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5930.4A CN115023068B (zh) 2022-05-25 2022-05-25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068A CN115023068A (zh) 2022-09-06
CN115023068B true CN115023068B (zh) 2024-01-30

Family

ID=8306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5930.4A Active CN115023068B (zh) 2022-05-25 2022-05-25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306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956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02811567A (zh) * 2012-08-17 2012-12-05 惠州中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结合板工艺及开盖方式
CN103068185A (zh) * 2012-12-21 2013-04-24 深圳市中兴新宇软电路有限公司 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基板挠性区域的制作方法
CN107318234A (zh) * 2016-10-20 2017-11-03 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 软硬结合半成品板及其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
CN107846792A (zh) * 2017-10-30 2018-03-27 高德(江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软硬结合板揭盖损伤软板的加工工艺
CN108617114A (zh) * 2018-06-25 2018-10-02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控深揭盖式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10324992A (zh) * 2019-07-10 2019-10-11 高德(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结合板使用V-Cut对接切割开盖的加工工艺
CN111683457A (zh) * 2020-05-12 2020-09-18 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12654179A (zh) * 2020-12-07 2021-04-13 高德(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线路软硬结合板后开盖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956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02811567A (zh) * 2012-08-17 2012-12-05 惠州中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结合板工艺及开盖方式
CN103068185A (zh) * 2012-12-21 2013-04-24 深圳市中兴新宇软电路有限公司 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基板挠性区域的制作方法
CN107318234A (zh) * 2016-10-20 2017-11-03 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 软硬结合半成品板及其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
CN107846792A (zh) * 2017-10-30 2018-03-27 高德(江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软硬结合板揭盖损伤软板的加工工艺
CN108617114A (zh) * 2018-06-25 2018-10-02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控深揭盖式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10324992A (zh) * 2019-07-10 2019-10-11 高德(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结合板使用V-Cut对接切割开盖的加工工艺
CN111683457A (zh) * 2020-05-12 2020-09-18 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12654179A (zh) * 2020-12-07 2021-04-13 高德(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线路软硬结合板后开盖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068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9443A (zh) 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JP2013089925A (ja) 多層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多層回路基板
TWI536888B (zh) 軟硬結合電路板的製作方法
US10123413B2 (en) Package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179588B (zh) Pcb的制作方法
TW201608949A (zh) 軟硬結合電路板及製造方法
CN115023068B (zh) 软硬结合板揭盖的方法及软硬结合板
JP2008172025A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WO2023123907A1 (zh) 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及电路板
CN114173484A (zh) 刚挠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45748B (zh) 可弯折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JP3306495B2 (ja) フレックスリジッ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CN110785023B (zh) 一种刚挠结合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JP2014045164A (ja) リジッド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とリジッド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CN1972559B (zh) 混合多层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4795145B2 (ja) 多層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I358976B (en) Substrat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CN103987207B (zh) 软硬复合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JP3751109B2 (ja) 複合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I315171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different thickness
JP2008177344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0294920A (ja) 多層フレックスリジッド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と打抜き金型
CN114641142A (zh) 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JPH1056266A (ja) 複合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TW200945970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different thickne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