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4315B -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4315B
CN114994315B CN202210570119.7A CN202210570119A CN114994315B CN 114994315 B CN114994315 B CN 114994315B CN 202210570119 A CN202210570119 A CN 202210570119A CN 114994315 B CN114994315 B CN 114994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ld
solution
pad
colloidal gold
test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01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4315A (zh
Inventor
郭宣城
党伟强
闵少颖
比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oke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oke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oke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oke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01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4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4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4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4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4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5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diffusion or migration of antigen or antibo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8RNA viruses
    • G01N2333/165Coronaviridae, e.g.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包括载体、包被有检测线和质控线的硝酸纤维膜、用于承载胶体金的金标垫、用于承接样品溶液的样品垫和用于引导样品溶液依次穿过样品垫硝酸纤维膜和金标垫的吸水纸。其的制备方法为:S1、制备硝酸纤维膜,并将硝酸纤维膜固定在载体上表面的中部;S2、制备金标垫;S3、将金标垫和吸水纸分设于硝酸纤维膜两端,并将金标垫与硝酸纤维膜固定连接,将吸水纸与金标垫固定连接;S4、将样品垫固定在金标垫的上表面,得到试纸条。本申请具有提高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是用于快速定性检测人类全血、血清、血浆中的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的检测方法。按照检测原理分类,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可分为胶体金法、荧光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其中胶体金法是将包被抗体、胶体金标记抗体固相化,与样本吸附材料等组合在一起,制备出试纸条,使用时只需要在试纸条上加入样品溶液,试纸条显色以显示检测结果。
目前,胶体金检测所使用的试纸条主要用于单靶标检测,只能判断样品是否为疑似感染样品,确认为疑似病例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以确定最终结果,多次检测耗费时间长,检测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包括载体、与载体固定连接的硝酸纤维膜、用于承载胶体金的金标垫和用于承接样品溶液的样品垫,所述硝酸纤维膜上包被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上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所述质控线上含有羊抗鼠IgG抗体,所述检测线与质控线间隔设置;所述金标垫与吸水纸分设于硝酸纤维膜的两侧,并均与硝酸纤维膜固定连接,所述样品垫与金标垫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样品溶液滴加在样品垫上,样品溶液被样品垫吸收,并通过芯吸作用向吸水纸方向移动。当层析到金标垫时,样品溶液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发生反应并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抗原-抗体复合物继续层析,当到达硝酸纤维膜上的检测线时,使检测线显示红色,说明该样本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阳性样本;未与抗原结合的胶体金在液体的带动下继续层析,当达到质控线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质控线显示红色,结果判定为阳性反应;因此,当检测试纸上的检测线不显红色而质控线显红色时,判为阴性结果;当检测试纸的质控线不显红色时,不管检测线是否显红色,结果都判为操作失误或检测试纸失效,滴加一次样品溶液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检测,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检测线设置有两条,一条所述检测线上含有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另一条所述检测线上含有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样品溶液中的抗原与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以及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接触,形成双抗夹心结构,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灵敏度,从而提高了试纸条检测的准确度,滴加一次样品溶液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检测,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金标垫制备步骤如下:
S1、制备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S2、制备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S3、将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和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涂在玻璃纤维膜上,干燥后形成金标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标垫上含有新冠病毒的N蛋白抗体和S蛋白抗体,与硝酸纤维膜上的抗体形成多靶标检测,一次滴加样品溶液可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检测,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制备步骤如下:
S11、利用超纯水、氯金酸溶液和柠檬酸三钠溶液制备胶体金溶液;
S12、制备胶体金复溶液;
S13、用碳酸钾溶液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8.5,之后加入鼠源新冠N蛋白抗体,混匀均匀后加入BSA,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用胶体金复溶液溶解至原胶体金溶液体积的35%,得到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工序简单,得到的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性能稳定。
可选的,所述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制备步骤如下:
S21、利用超纯水、氯金酸溶液和柠檬酸三钠溶液制备胶体金溶液;
S22、制备胶体金复溶液;
S23、用碳酸钾溶液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8.5,之后加入鼠源新冠S蛋白抗体,混匀均匀后加入BSA,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用胶体金复溶液溶解至原胶体金溶液体积的35%,得到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工序简单,得到的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性能稳定。
可选的,样品垫的制备步骤如下:制备样品垫处理液;将样品垫本体置于样品垫处理液中浸渍,干燥后得到样品垫;所述样品垫处理液中含有纯化水、四硼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BSA、Casein-Na、EDTA和Tween-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序简单,提高了样品垫吸收的稳定性,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处理得到的样品垫能够消除假阳性和假阴性,促进胶体金释放并提高阴阳性对比度,从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吸水纸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粘胶颗粒,50~80份;纸浆,20~70份;吸湿剂,8~16份;聚乳酸颗粒,4~8份和亲水剂,5~9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吸水纸吸水效率提高,试纸条两端的湿度差增加,从而提高了样品溶液由样片垫向吸水纸方向层析的效率,进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样品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吸湿剂包括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所述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重量比为(5~9):(2~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配合使用,白炭黑吸收水分的同时,携带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均匀分布在吸水纸中,提高了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粘结牢度,从而提高了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吸湿效率;白云母粉的片层结构提高了吸湿剂的吸收效率和吸湿量,从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样品的检测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硝酸纤维膜,并将硝酸纤维膜固定在载体上表面的中部;
S2、制备金标垫;
S3、将金标垫和吸水纸分设于硝酸纤维膜两端,并将金标垫与硝酸纤维膜固定连接,将吸水纸与硝酸纤维膜固定连接;
S4、将样品垫固定在金标垫的上表面,得到试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试纸条性能稳定,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金标垫、硝酸纤维膜和吸水纸在载体上依次排列,样品垫固定在金标垫背离载体的表面,将样品溶液滴加在样品垫上,样品溶液被样品垫吸收,并通过芯吸作用向吸水纸方向移动。当层析到金标垫时,样品溶液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发生反应并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抗原-抗体复合物当达到硝酸纤维膜上的检测线时,检测线显示红色,说明该样本溶液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阳性样本;未与抗原结合的胶体金在液体的带动下继续层析,当达到质控线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质控线显示红色,结果判定为阳性反应;因此,当检测试纸上的检测线不显红色而质控线显红色时,判为阴性结果;当检测试纸的质控线不显红色时,结果都判为操作失误或检测试纸失效,滴加一次样品溶液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检测,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
2.样品溶液中的抗原与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和IgM抗体接触,形成双抗夹心结构,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灵敏度,从而提高了试纸条检测的准确的,滴加一次样品溶液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检测,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
3.用样品垫处理液处理得到的样品垫能够消除假阳性假阴性、促进胶体金释放并提高阴阳性对比度,从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度;
4.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配合使用,白炭黑吸收水分的同时,携带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均匀分布在吸水纸中,提高了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粘接牢度,从而提高了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吸湿效率;白云母粉的片层结构提高了吸湿剂的吸收效率和吸湿量,从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样品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体;2、硝酸纤维膜;21、IgG抗体检测线;22、IgM抗体检测线;23、质控线;3、吸水纸;4、金标垫;5、样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可来源于普通市售。粘胶颗粒为粘胶纺丝的原料,颗粒状,熔融形成粘胶纺丝液;纸浆为印刷厂裁切下的纸边为原料浸泡揉搓形成的絮状材料;碳酸钾细度为100目;聚乙烯吡咯烷酮平均分子量为10000;BSA为牛血清白蛋白; Casein-Na为酪蛋白钠盐; EDTA为乙二胺四乙酸;Tween-20为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白炭黑的粒度为800目;白云母粉的粒度为1250目;无水氯化钙粒度为800目;亲水剂为单月桂基磷酸酯。
制备例
制备例1
S1、将5kg白炭黑、2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S2、将50kg粘胶颗粒和4kg聚乳酸颗粒混合均匀后放入熔融纺丝设备,纺丝铺网形成纤维网;
S3、将20kg纸浆、S1制备得到的吸湿剂和5kg亲水剂均匀撒布在纤维网上,之后经过热粘合形成吸水纸3。
制备例2
S1、将7kg白炭黑、4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S2、将65kg粘胶颗粒和6kg聚乳酸颗粒混合均匀后放入熔融纺丝设备,纺丝铺网形成纤维网;
S3、将45kg纸浆、S1制备得到的吸湿剂和7kg亲水剂均匀撒布在纤维网上,之后经过热粘合形成吸水纸3。
制备例3
S1、将9kg白炭黑、6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S2、将80kg粘胶颗粒和8kg聚乳酸颗粒混合均匀后放入熔融纺丝设备,纺丝铺网形成纤维网;
S3、将70kg纸浆、S1制备得到的吸湿剂和9kg亲水剂均匀撒布在纤维网上,之后经过热粘合形成吸水纸3。
制备例4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50kg的粘胶颗粒。
制备例5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80kg的粘胶颗粒。
制备例6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20kg的纸浆。
制备例7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70kg的纸浆。
制备例8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吸湿剂中未添加白炭黑。
制备例9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吸湿剂中未添加白云母粉。
制备例10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吸湿剂中未添加无水氯化钙。
制备例11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5kg白炭黑、2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2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5kg白炭黑、4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3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5kg白炭黑、6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4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7kg白炭黑、2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5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7kg白炭黑、6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6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9kg白炭黑、2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7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9kg白炭黑、4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8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S1、将9kg白炭黑、6kg白云母粉和1kg无水氯化钙混合均匀作为吸湿剂。
制备例19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4kg的聚乳酸颗粒。
制备例20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8kg的聚乳酸颗粒。
制备例21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未添加亲水剂。
制备例22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5kg的亲水剂。
制备例23
本制备例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添加9kg的亲水剂。
制备例的原料表见表1:
表1制备例的原料表(kg)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参照图1,包括载体1、用于承载新冠病毒抗体的硝酸纤维膜2、用于承载胶体金的金标垫4、用于承接样品溶液的样品垫5、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水纸3。载体1为上表面为矩形的PVC板。金标垫4、硝酸纤维膜2和吸水纸3在载体1上依次排列,样品垫5固定在金标垫4背离载体1的上表面。
试纸条的制备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备硝酸纤维膜2,具体步骤如下:
硝酸纤维膜2上包被有两条检测线和一条质控线23,检测线分为IgG抗体检测线21和IgM抗体检测线22,IgG抗体检测线21和IgM抗体检测线22平行间隔设置。IgG抗体检测线21的包被步骤为:
S1、使用5mL含有2%蔗糖的0.01mol/L的磷酸盐缓释液将4.5mg的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稀释到0.9mg/mL,作为IgG抗体包被液;
S2、将IgG抗体包被液放入划膜仪中,按照1ul/cm的参数包被于硝酸纤维膜2的上表面,形成IgG抗体检测线21。
IgM抗体检测线22的包被步骤为:
S1、使用5mL含有2%蔗糖的0.01mol/L的磷酸盐缓释液将4.5mg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稀释到0.9mg/mL,作为IgM抗体包被液;
S2、将IgM抗体包被液放入划膜仪中,按照1ul/cm的参数包被于硝酸纤维膜2的上表面,形成IgM抗体检测线22。
质控线23位于IgM抗体检测线22远离IgG抗体检测线21的一侧,且质控线23与检测线平行设置。质控线23的包被步骤为:
S1、使用5mL含有2%蔗糖的0.01mol/L的磷酸盐缓释液将4.5mg羊抗鼠IgG抗体稀释到0.9mg/mL,作为质控线23包被液;
S2、将质控线23包被液放入划膜仪中,按照1ul/cm的参数包被于硝酸纤维膜2上,形成质控线23。
第二步、制备金标垫4,金标垫4的制备步骤如下:
S1、制备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S11、制备胶体金溶液,将1g氯金酸用100mI双蒸水溶解配成1%的氯金酸溶液;用100mI双蒸水溶解1g柠檬酸三钠,配成1%柠檬酸三钠溶液;在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超纯水,2mL1%的氯金酸溶液,并放置于控温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超纯水沸腾后,快速的加入3mL1%的过滤后的柠檬酸三钠溶液;继续加热至沸腾,10min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将溶液恢复至100mL,得到胶体金溶液,在4℃温度下保存备用;
S12、制备胶体金复溶液,将1g的BSA、2g的海藻糖、10g的蔗糖、0.5g的Tween-20在100mL的0.01mol/L,在pH为8.0的Tris中溶解,用0.22um膜过滤,得到胶体金复溶液,置4℃备用;
S13、将2.75g碳酸钾用100mL双蒸水配制成0.2mol/L碳酸钾溶液,0.22um膜过滤后,加入胶体金溶液中,直至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8.5,之后加入1mg鼠源新冠N蛋白抗体,混合20min至均匀后加入BSA,直至BSA的终浓度为1%,继续混合15min混匀、10000rpm离心25min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用胶体金复溶液溶解至原胶体金溶液体积的35%,得到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S2、制备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S21、制备胶体金溶液,将1g氯金酸用100mI双蒸水溶解配成1%溶液;用双蒸水溶解柠檬酸三钠,配成1%溶液;在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超纯水,2mL1%的氯金酸溶液,并放置于控温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超纯水沸腾后,快速的加入3mL1%的过滤后的柠檬酸三钠溶液;继续加热至沸腾,10min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恢复至100mL,得到胶体金溶液,在4℃温度下保存备用;
S22、制备胶体金复溶液,将1g的BSA、2g的海藻糖、10g的蔗糖、0.5g的Tween-20在100mL的0.01mol/L,pH为8.0的Tris中溶解,用0.22um膜过滤,得到胶体金复溶液,置4℃备用;
S23、将2.75g碳酸钾用100mL双蒸水配制成0.2mol/L碳酸钾溶液,0.22um膜过滤后,加入胶体金溶液中,直至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8.5,之后加入1mg鼠源新冠S蛋白抗体,混合20min至均匀后加入BSA,直至BSA的终浓度为1%,继续混合15min混匀、10000rpm离心25min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用胶体金复溶液溶解至原胶体金溶液体积的35%,得到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
S3、将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溶液和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涂在玻璃纤维膜上,按每厘米8微升喷量用划膜喷金仪喷涂,37℃干燥后形成金标垫4。
第三步、制备样品垫5,制备步骤如下:
S1、将800mL纯化水、19g的四硼酸钠、10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5g的胆酸、20g 的BSA、1g的Casein-Na、3g EDTA和10mL 的Tween-20依次放入烧杯中,搅拌指完全溶解得到,用量筒定容至1000mL,充分混合,测其pH值,范围为9.0±0.2,得到样品垫处理液;
S2、本实施例样品垫本体采用玻璃纤维膜,将玻璃纤维膜浸泡至样品垫处理液中,10min后取出,并置于37℃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烘干后得到样品垫5。
第四布、制备试纸条,制备步骤如下:
硝酸纤维膜2包被检测线和质控线23后,裁剪硝酸纤维膜2,使其长度为载体1长度的1/2,宽度与载体1宽度相同,且质控线23长度与载体1长度垂直设置的多个矩形片,将裁剪好的硝酸纤维膜2同向粘贴固定在载体1上表面的中部。
裁剪制备例1制备的吸水纸3,使其宽度与载体1宽度相同,且长度为载体1长度的1/4,将裁剪后的吸水纸3粘贴于质控线23远离检测线的一侧,且吸水纸3靠近质控线23的一端叠放在硝酸纤维膜2的一端,并与硝酸纤维膜2粘接固定。吸水纸3背离质控线23的一端与硝酸纤维膜2的端部间隔设置。吸水纸3的下表面与载体1的上表面粘接固定。
裁剪金标垫4,使其宽度与载体1宽度相同,且长度为载体1长度的1/4,将裁剪后的金标垫4置于硝酸纤维膜2远离吸水纸3的一端,且金标垫4靠近检测线的一端叠放在硝酸纤维膜2的一端,并与硝酸纤维膜2粘接固定。金标垫4背离质控线23的一端与硝酸纤维膜2的端部间隔设置。金标垫4的下表面与载体1的上表面粘接固定。
裁剪样品垫5,使其宽度与金标垫4宽度相同,长度为金标垫4长度的1/2,将样品垫5的下表面与金标垫4的上表面粘接固定,完成试纸条的制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实施原理为:
将样品溶液滴加在样品垫5上,样品溶液被样品垫5吸收,并通过芯吸作用向吸水纸3方向移动。当层析到金标垫4时,样品溶液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发生反应并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抗原-抗体复合物继续层析,当达到硝酸纤维膜2上的检测线时,使检测线显示红色,说明该样本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阳性样本;未与抗原结合的胶体金在液体的带动下继续层析,当达到质控线23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质控线23显示红色,结果判定为阳性反应;当检测试纸上的检测线不显红色而质控线23显红色时,判为阴性结果;当检测试纸的质控线23不显红色时,不管检测线是否显红色,结果都判为操作失误或检测试纸失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2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3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4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5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6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7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8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9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0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1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2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3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4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5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6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7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8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9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20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21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22制备的吸水纸3。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23制备的吸水纸3。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硝酸纤维膜2上未包被质控线23。性能检测试验
试验方法
1.取100组样品溶液进行测试,将试纸条检测结果与新冠病毒核酸测序系统测试结果比对,计算试纸条检测的准确率,测试结果见表2;
2.将样品溶液滴加在样品垫上,测试试纸条的层析速率(mm/s),计算公式为:
Figure 802101DEST_PATH_IMAGE003
测试结果见表2。
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试验结果数据表
准确率/% 层析速率mm/s 准确率/% 层析速率mm/s
实施例1 100 1.84 实施例13 100 1.79
实施例2 100 2.23 实施例14 100 1.92
实施例3 100 1.77 实施例15 100 1.83
实施例4 100 1.76 实施例16 100 1.82
实施例5 100 1.59 实施例17 100 1.86
实施例6 100 1.66 实施例18 100 1.71
实施例7 100 1.81 实施例19 100 1.82
实施例8 100 0.47 实施例20 100 1.78
实施例9 100 0.51 实施例21 100 1.01
实施例10 100 0.59 实施例22 100 1.74
实施例11 100 1.77 实施例23 100 1.70
实施例12 100 1.84 对比例1 82 2.31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并结合表2,通过调整吸水纸3原料中粘胶颗粒、纸浆、白炭黑、白云母粉、无水氯化钙、聚乳酸颗粒和亲水剂的添加量,提高吸水纸3的吸水效率,从而提高样品溶液由样品垫5层析到吸水纸3的速率,进而提高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4和实施例5并结合表2,粘胶颗粒纺丝后形成吸水纸3的底布,决定了吸水纸3的密度和断裂强度,通过调整吸水纸3原料中粘胶颗粒的添加量,提高吸水纸3的吸水效率,从而提高样品溶液由样品垫5层析到吸水纸3的速率,进而提高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6和实施例7并结合表2,通过调整吸水纸3原料中纸浆的添加量,提高吸水纸3的吸水效率,从而提高样品溶液由样品垫5层析到吸水纸3的速率,进而提高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2和实施例8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白炭黑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纸的层析速率,白炭黑吸收硝酸纤维膜2和空气中的湿气,增加了试纸条上的湿度差,提高了样品溶液在试纸条上的层析速率,从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白炭黑的多孔结构便于携带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均匀分布在吸水纸3中,提高了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固定牢度,从而提高了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吸水速率,从而提高了试纸条的两端的湿度差,便于样品溶液穿过金标垫4和硝酸纤维膜2到达吸水纸3,提高了试纸条的检测效率。
结合实施例2和实施例9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白云母粉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纸的层析速率。白云母粉的片层结构提高了吸湿剂的吸收效率和吸湿量,从而提高了试纸条的两端的湿度差,便于样品溶液穿过金标垫4和硝酸纤维膜2到达吸水纸3,提高了试纸条的检测效率。
结合实施例2和实施例10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无水氯化钙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纸的层析速率。无水氯化钙吸水硝酸纤维膜2和空气中的湿气,增加了试纸条上的湿度差,提高了样品溶液在试纸条上的层析速率,从而提高了试纸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效率。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11~实施例18并结合表2,通过调整吸水纸3原料中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添加量,提高吸水纸3的吸水效率,从而提高样品溶液由样品垫5层析到吸水纸3的速率,进而提高了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14和实施例15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在其它物质添加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白云母粉的添加量,试纸条的层析效率先提高后降低。白云母粉吸收硝酸纤维膜2和空气中的湿气,从而增加了试条两端的湿度差,进而提高了样品溶液在试纸条上的层析效率。但随着白云母粉添加量的增加,吸水纸3从空气中吸收的湿气含量增加,吸水纸3与硝酸纤维膜2的湿度差降低,从而使试纸条的层析效率降低。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12和实施例17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在其它物质添加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白炭黑的添加量,试纸条的层析效率先提高后降低。白炭黑吸收硝酸纤维膜2和空气中的湿气,从而增加了试条两端的湿度差,进而提高了样品溶液在试纸条上的层析效率。但随着白炭黑添加量的增加,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含量降低,吸水纸3整体的吸湿效率降低,从而使试纸条的层析效率降低。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19和实施例20并结合表2,聚乳酸颗粒熔融纺丝后作为粘结剂,在热粘合阶段,将吸湿剂和亲水剂等沾附在吸水纸3表面,提高了吸水纸3的粘接强度。通过调整聚乳酸颗粒的添加量,提高纸浆、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粘接牢度,从而提高吸水纸3的吸水效率,从而提高样品溶液由样品垫5层析到吸水纸3的速率,进而提高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2和实施例21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亲水剂的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纸的层析速率。亲水剂提高了吸水纸3的亲水性,从而提高了吸水纸3的吸水量和吸水效率,进而提高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2、实施例22和实施例23并结合表2,通过调整吸水纸3原料中亲水剂的添加量,提高吸水纸3的吸水效率,从而提高样品溶液由样品垫5层析到吸水纸3的速率,进而提高了测试条对新型冠状检测的速率。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硝酸纤维膜2上包被质控线23,提高了试纸条的检测准确性。质控线23上含有羊抗鼠IgG抗体,与检测线上包被的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以及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配合检测,提高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准确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1)、与载体(1)固定连接的硝酸纤维膜(2)、用于承载胶体金的金标垫(4)和用于承接样品溶液的样品垫(5),所述硝酸纤维膜(2)上包被有检测线和质控线(23),所述检测线上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所述质控线(23)上含有羊抗鼠IgG抗体,所述检测线与质控线(23)间隔设置;所述金标垫(4)与吸水纸(3)分设于硝酸纤维膜(2)的两侧,并均与硝酸纤维膜(2)固定连接,所述样品垫(5)与金标垫(4)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线设置有两条,一条所述检测线上含有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另一条所述检测线上含有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
所述金标垫(4)包被有新冠N蛋白金标抗体和新冠S蛋白金标抗体;
所述吸水纸(3)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粘胶颗粒,50~80份;纸浆,20~70份;吸湿剂,8~16份;聚乳酸颗粒,4~8份和亲水剂,5~9份;
所述吸湿剂包括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所述白炭黑、白云母粉和无水氯化钙的重量比为(5~9):(2~6):1;
所述亲水剂为单月桂基磷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标垫(4)制备步骤如下:
S1、制备金标新冠N蛋白抗体溶液;
S2、制备金标新冠S蛋白抗体溶液;
S3、将金标新冠N蛋白抗体溶液和金标新冠S蛋白抗体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均匀后涂覆在玻璃纤维膜上,干燥后形成金标垫(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标新冠N蛋白抗体溶液制备步骤如下:
S11、利用超纯水、氯金酸溶液和柠檬酸三钠溶液制备胶体金溶液;
S12、制备胶体金复溶液;
S13、用碳酸钾溶液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8.5,之后加入鼠源新冠N蛋白抗体,混匀均匀后加入BSA,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用胶体金复溶液溶解至原胶体金溶液体积的35%,得到金标新冠N蛋白抗体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标新冠S蛋白抗体溶液制备步骤如下:
S21、利用超纯水、氯金酸溶液和柠檬酸三钠溶液制备胶体金溶液;
S22、制备胶体金复溶液;
S23、用碳酸钾溶液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8.5,之后加入鼠源新冠S蛋白抗体,混匀均匀后加入BSA,混匀、离心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用胶体金复溶液溶解至原胶体金溶液体积的35%,得到金标新冠S蛋白抗体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样品垫(5)的制备步骤如下:制备样品垫处理液;将样品垫本体置于样品处理液中浸渍,干燥后得到样品垫(5);所述样品垫处理液中含有纯化水、四硼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BSA、Casein-Na、EDTA和Tween-20。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硝酸纤维膜(2),并将硝酸纤维膜(2)固定在载体(1)上表面的中部;
S2、制备金标垫(4);
S3、将金标垫(4)和吸水纸(3)分设于硝酸纤维膜(2)两端,并将金标垫(4)与硝酸纤维膜(2)固定连接,将吸水纸(3)与硝酸纤维膜(2)固定连接;
S4、将样品垫(5)固定在金标垫(4)的上表面,得到试纸条。
CN202210570119.7A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994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0119.7A CN114994315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0119.7A CN114994315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4315A CN114994315A (zh) 2022-09-02
CN114994315B true CN114994315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02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0119.7A Active CN114994315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43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16860T2 (de) * 1988-05-23 1995-03-16 Procter & Gamble Aufsaugende Strukturen aus gemischten Zellstoffen.
JP3118216B2 (ja) * 1998-03-25 2000-12-18 株式会社資生堂 化粧用脂取り紙
CA2376866A1 (en) * 1999-06-29 2001-01-04 Stockhausen Gmbh & Co. Kg Manufacture of web superabsorbent polymer and fiber
US7998312B2 (en) * 2004-03-03 2011-08-16 Japan Exlan Company Limited Moisture absorptive and desorptive pape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824766B2 (en) * 2007-11-20 2010-11-02 Energy Wall, Llc Sorption pap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orption paper
JP2008215070A (ja) * 2008-04-11 2008-09-18 Sekisui Chem Co Ltd 吸放湿材およびこの吸放湿材を用いた室内の湿度調節方法
CN104090109A (zh) * 2014-07-25 2014-10-08 胡晓武 快速检测人血降钙素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及其检测方法
CN105986520A (zh) * 2016-01-29 2016-10-05 安徽凤凰滤清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混合填料的液压过滤器滤纸
CN108166308A (zh) * 2017-12-26 2018-06-15 合肥洁诺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柔软顺滑医用擦手纸
CN111303254A (zh) * 2020-02-20 2020-06-19 北京新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
CN111190005A (zh) * 2020-02-23 2020-05-22 重庆新赛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用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5276A (zh) * 2020-03-16 2020-08-0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11398603B (zh) * 2020-03-28 2021-01-15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一种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试纸条、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24336A (zh) * 2020-06-28 2020-09-04 宁波美丽人生医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方法
CN112858675B (zh) * 2021-01-05 2022-03-29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抗体联合智能化检测装置
CN113376385A (zh) * 2021-05-31 2021-09-10 湖北美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早孕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4315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24701A1 (en) Combination vertical and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device
CN1816746B (zh) 用于同时鉴定血型抗原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67479B (zh) 附着有多孔性薄膜的膜生物传感器及利用此膜生物传感器的免疫反应或者酶反应测定方法
US20230341398A1 (en) SARS-CoV-2 DETECTION KIT AND SARS-CoV-2 DETECTION METHOD
US20110053181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objective substance and kit for detecting objective substance
CN111474347A (zh)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15420892B (zh) 联合检测IgG型抗心磷脂抗体和IgM型抗心磷脂抗体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
CN114994315B (zh) 一种新冠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WO1994006940A1 (en) Multiple assay test strip devices
CN113533736B (zh) 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06011A (zh) 一种液晶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的应用
CN111856008A (zh) 一种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6137A (zh) 一种免疫层析的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方法
CN114621477B (zh) 一种基于表面液体单向流动的免疫层析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65381B (zh) 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信号放大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试纸条及检测方法
CN101706499A (zh) Flag融合标签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CA1285721C (en) Device composed of polymers with a membrane structure and incorporated solids particles
CN107709994A (zh) 层析分析装置及层析分析方法
WO2005080979A1 (ja) 多層分析要素
CN106442079B (zh) 一种滤血样品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4934A (zh) 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305139A (ja) 特異的結合体
JPH09145713A (ja) 抗原又は抗体の検査材の評価方法
CN113281526B (zh) 一种游离甲状腺素检测试剂条的样本垫处理试剂
CN210665764U (zh) P1np检测试纸及p1np检测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