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0738B -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0738B
CN114960738B CN202210716300.4A CN202210716300A CN114960738B CN 114960738 B CN114960738 B CN 114960738B CN 202210716300 A CN202210716300 A CN 202210716300A CN 114960738 B CN114960738 B CN 114960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bearing
leveling
assembly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63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0738A (zh
Inventor
于佩源
杨树茂
郭志彬
初俊林
范继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163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0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0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4Foundation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ordn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5/00Engine beds, i.e. means for supporting engines or machines on found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7/00Details of attaching or adjusting engine beds, frames, or supporting-legs on foundation or base; Attaching non-moving engine parts, e.g. cylinder b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安装基座领域。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设置灌浆主体步骤:将多个承载单元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上,每个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基础面之间形成第一灌浆空间,且多个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基础面之间形成第二灌浆空间;第一次调平步骤:分别对多个所述承载单元进行调节,使多个所述承载单元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对多个所述承载单元进行锁定;第一次灌浆步骤:对所述第一灌浆空间进行灌浆;第二次灌浆步骤:对所述第二灌浆空间进行灌浆。一种承载装置,应用上述制作方法制得。本申请能够解决当前安装基座调平效果不佳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安装基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天然气储气库注气、采气通常使用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而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配套的电动机功率较大,转速较高,电压及电流较高,这种电机通常采用卧式电动机。由于机组配套的卧式电动机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在工程安装中受限,安装困难,不易调平。若采用传统较小功率电动机的安装方式,需要设计与电动机配套的钢结构底橇,而为实现调平功能,需要进行复杂设计,需要使用大量钢材,缺少经济性;另外,传统基座调平工作量较大,且调平效果不好,容易造成连接电动机和压缩机组的联轴器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能够解决当前安装基座调平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设置灌浆主体步骤:将多个承载单元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上,每个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基础面之间形成第一灌浆空间,且多个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基础面之间形成第二灌浆空间;
第一次调平步骤:分别对多个所述承载单元进行调节,使多个所述承载单元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对多个所述承载单元进行锁定;
第一次灌浆步骤:对所述第一灌浆空间进行灌浆;
第二次灌浆步骤:对所述第二灌浆空间进行灌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装置,应用上述制作方法制得,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多个承载单元;
多个所述承载单元按预设方式排布于基础面上,且多个所述承载单元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被锁定在基础面上的多个承载单元可以共同支撑待承载设备,从而可以使承载装置的受力更加均衡,以提升承载装置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稳定性。在灌浆之前,首先在基础面上设置灌浆主体,其中,灌浆主体可以包括第一灌浆空间和第二灌浆空间,通过向第一灌浆空间中注入灌浆,可以使承载单元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以提升单个承载单元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大每个承载单元与基础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同样可以提升单个承载单元的承载能力。通过向第二灌浆空间中注入灌浆,可以将多个承载单元连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保证多个承载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包括多个承载单元的承载装置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承载装置与基础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整个承载装置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灌浆之前,对多个承载单元进行第一次调平,可以使多个承载单元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可以对多个承载单元支撑的待承载设备(如,电动机等)的各个区域进行调平,并且还可以调节待承载设备的高度、位置,以使待承载设备能够与其他设备(如,压缩机等)之间装配良好,进而可以提高装配精度,以避免装配误差较大而影响待承载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传动精度或者造成运动干涉,因此,提高了调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承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承载装置与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承载装置与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承载装置、电动机与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承载装置;
11-承载单元;111-承载组件;112-调平组件;1121-固定件;1122-活动件;1123-连接件;1124-调节件;1125-调平垫片;113-限位组件;1131-牵引件;1132-第一限位件;1133-套筒;1134-第一紧固件;1135-第二紧固件;1136-第二限位件;1137-辅助紧定套;114-第一围板;
12-对中单元;121-第一对中组件;1211-第一安装座;12111-第一螺纹孔;1212-第一对中顶丝;12121-第一对中端;122-第二对中组件;1221-第二安装座;12211-第二螺纹孔;1222-第二对中顶丝;12221-第二对中端;123-第二围板;
20-待承载设备;
30-地基;31-基础面;
M-第一灌浆空间;N-第二灌浆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10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安装待承载设备20的承载装置10。所公开的制作方法包括:
设置灌浆主体步骤:将多个承载单元11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31上,每个承载单元11与基础面31之间形成有第一灌浆空间M,且多个承载单元11以及基础面31之间形成第二灌浆空间N;
第一次调平步骤:分别对多个承载单元11进行调节,使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对多个承载单元11进行锁定;
第一次灌浆步骤:对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灌浆;
第二次灌浆步骤:对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灌浆。
可选地,灌浆的材料介质可以是水泥或树脂等。
基于上述各步骤,通过被锁定在基础面31上的多个承载单元11可以共同支撑待承载设备20,从而可以使承载装置10的受力更加均衡,以提升承载装置10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稳定性。在灌浆之前,首先在基础面31上设置灌浆主体,其中,灌浆主体可以包括第一灌浆空间M和第二灌浆空间N,通过向第一灌浆空间M中注入灌浆,可以使承载单元11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以提升单个承载单元11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大每个承载单元11与基础面31的接触面积,从而同样可以提升单个承载单元11的承载能力。通过向第二灌浆空间N中注入灌浆,可以将多个承载单元11连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保证多个承载单元11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包括多个承载单元11的承载装置10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承载装置10与基础面3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整个承载装置10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灌浆之前,对多个承载单元11进行第一次调平,可以使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可以对多个承载单元11支撑的待承载设备20(如,电动机等)的各个区域进行调平,并且还可以调节待承载设备20的高度、位置,以使待承载设备20能够与其他设备(如,压缩机等)之间装配良好,进而可以提高装配精度,以避免装配误差较大而影响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之间传动精度或者造成运动干涉,因此,提高了调平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单元11可以包括承载组件111和多个调平组件112,多个调平组件112按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31上,且承载组件111设置于多个调平组件112的背离基础面31的一侧。可选地,承载组件111可以包括承载板,承载板可以平铺在多个调平组件112的上表面,以便于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支撑并调节承载板的高度和水平度,并通过承载组件111为待承载设备20提供稳定的承载基础。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可以对承载组件111进行支撑,以扩大支撑面积,一方面可以提升承载组件111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承载单元11的承载能力。另外,通过对多个调平组件112中的至少部分调平组件112进行调节,以实现对承载组件111局部的调节,最终可以实现对待承载设备20的稳定承载和支撑。
可选地,多个调平组件112可以沿其中一个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承载组件111可以包括长条形承载板,长条形承载板设置在多个调平组件112的上表面,如此,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可以对长条形承载板的各个区域进行支撑,并且可以对应调节,以使长条形承载板能够保持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对待承载设备20的调平和装配。
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次调平步骤包括:
调节多个调平组件112中的至少部分调平组件112,使至少部分调平组件112各自背离基础面31的一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以实现对承载组件111进行调平。通过该步骤,可以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对承载组件111的各个区域进行调节,当多个调平组件112各自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时,承载组件111呈水平状态,从而可以保证设置于承载组件111上的待承载设备20的水平度,有利于提高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地,通过调节多个调平组件112改变承载组件111的高度,以使承载组件111达到预设高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承载组件111上安装待承载设备20时,考虑到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需要装配在一起,由此,需要使待承载设备20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以使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各自的装配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装配精度,避免装配干涉。
基于上述情况,由于每个调平组件112分别可以调节支撑高度,如此,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可以整体调节承载组件111的高度,如,升高承载组件111或降低承载组件111的高度,以使安装于承载组件111的待承载设备20能够与其他设备之间满足装配要求,进而可以保证装配精度,避免出现干涉。
由于多个调平组件112排布在基础面31上,承载组件111设置于多个调平组件112上,为了防止承载组件111相对于调平组件112随意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多个限位组件113对承载组件111进行限位,以使承载组件111固定不动;与此同时,承载组件111受到限位组件113的限位作用后,会对多个调平组件112进行挤压,从而可以使多个调平组件112被牢牢夹紧在承载组件111与基础面31之间,进而可以保证承载组件111与多个调平组件112固定不动。因此,保证了承载装置10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可以提升对待承载设备20的承载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调平,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次灌浆步骤之后,在第二次灌浆步骤之前,制作方法还包括第二次调平步骤,其中,第二次调平步骤包括:在多个调平组件112中的至少部分调平组件112与承载组件111之间,设置至少一层调平垫片1125,以对承载组件111进行调平。可选地,调平垫片1125可以是一个整体垫片,还可以是多个子垫片。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调平垫片1125填充至少部分调平组件112与承载组件111之间的间隙,一方面可以使调平组件112与承载组件111接触良好,以保证承载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调节承载组件111相对于调平组件112的相对位置,如此,在通过承载组件111承载待承载设备20时,可以通过至少一层调平垫片1125使多个调平组件11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可以对待承载设备20进行调平,以保证待承载设备20能够与其他设备装配良好。
当然,至少一层调平垫片1125还可以层叠设置于承载组件111的朝向待承载设备20的一侧。此种情况下,在待承载设备20安装至承载组件111时,可以在承载组件111与待承载设备20之间的间隙中塞入至少一层调平垫片1125,从而可以保证承载组件111与待承载设备20之间接触良好,以保证承载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通过承载组件111承载待承载设备20时,可以通过调平垫片1125对待承载设备20进行调平,以保证待承载设备20能够与其他设备装配良好。
可选地,调平垫片1125可以为刚性垫片,具体可以是钢垫片等,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并且不会因为调平垫片1125被压溃而影响调平精度。
当然,第二次调平步骤还可以包括:通过调节多个调平组件112改变承载组件111的高度,以使承载组件111达到预设高度。基于此,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进行调节,可以整体调节承载组件111的高度,如,升高承载组件111或降低承载组件111的高度,以使安装于承载组件111的待承载设备20能够与其他设备之间满足装配要求,进而可以保证装配精度,避免出现干涉。
为了形成第一灌浆空间M,承载单元11还可以包括第一围板114,每个调平组件112包括固定件1121,基于此,设置灌浆主体步骤还包括:将多个调平组件112各自的固定件1121按照预设方式排布于基础面31上,将第一围板114放置于基础面31上,并围设在多个固定件1121的外围,以使多个固定件1121之间,以及多个固定件1121与第一围板114之间形成第一灌浆空间M。第一灌浆空间M可以用于填充灌浆介质,在灌浆介质的填充作用下,可以使多个固定件1121不会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保证承载单元11整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可选地,灌浆介质可以为填充浆料,填充浆料可以为水泥或树脂等。
另外,通过灌浆介质将多个固定件1121固定在一起,并且可以增大承载单元11与基础面31的接触面积,从而同样可以提高承载单元11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围板114的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活动件1122的一半以上高度,低于活动件1122的上表面,如此,在完成第一次灌浆后,第一填充介质会浸没覆盖活动件1122的一半以上高度,且不会将活动件1122完全覆盖。
为了形成第二灌浆空间N,承载单元11还可以包括第二围板123,基于此,设置灌浆主体步骤还包括:将第二围板123放置于基础面31上,并围设在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第一围板114的外围,以使多个第一围板114之间、以及多个第一围板114与第二围板123之间围设成第二灌浆空间N。其中,第二灌浆空间N可以用于填充灌浆介质,在灌浆介质的填充作用下,可以使多个第一围板114不会产生相对移动,也即,保证每个承载单元11相对静止,从而可以保证整个承载装置10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可选地,灌浆介质可以为填充浆料,填充浆料可以为水泥或树脂等。
另外,通过灌浆介质将多个第一围板114固定在一起,并且可以增大整个承载装置10与基础面3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整个承载装置10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围板123的下表面与第一围板114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围板123的上表面高于第一围板114的上表面,可选地,第二围板123的上表面可以位于承载组件111的一半以上高度位置,并低于承载组件111的上表面,如此,在填充满第二填充介质后,会将第一填充介质完全覆盖浸没,且覆盖浸没承载组件111的一半以上高度,不会将承载组件111覆盖,从而不会影响在承载组件111上布设调平垫片1125,待第一填充介质和第二填充介质硬化后,在两者的耦合作用下,实现对所有承载单元11的固定,以确保整体的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次灌浆步骤可以包括:在对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灌浆之前,清洗第一灌浆空间M,并对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润湿,可选地,可以用水和压缩空气对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清洗,如,各个固定件1121的壁面、基础面31的表面、第一围板114的内侧面等。基于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灌浆空间M的洁净,以便于在第一灌浆空间M中填充灌浆介质后,提高灌浆介质与固定件1121、基础面31、第一围板114的内侧面之间的结合强度,以提高承载单元11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可选地,可以采用水或者压缩空气对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清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次灌浆步骤包括:在对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灌浆之前,清洗第二灌浆空间N,并对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润湿,可选地,可以用水和压缩空气对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清洗,如,基础面31的表面、第一围板114的外侧面、第二围板123的内侧面等。基于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二灌浆空间N的洁净,以便于在第二灌浆空间N中填充灌浆介质后,提高灌浆介质与基础面31、第一围板114的外侧面和第二围板123的内侧面之间的结合强度,以提高整个承载装置10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设置灌浆主体步骤之前,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础检查步骤;该基础检查步骤包括:在地基30的顶部开凿处基础面31,使基础面31平整,并对基础面31进行清理,以去除杂质。基于此,可以在地基30的顶部形成基础面31,以便于支撑承载装置10;将基础面31设置平整,以防止出现灌浆泄漏;另外,检查基础面31上的切屑是否清洗干净,确保基础面31干净清洁,以防止切屑等杂质影响灌浆介质与基础面31之间的粘结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承载单元11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31上,包括:将多个承载单元11沿参考方向(如,待承载设备20的轴线方向等)间隔且依次对齐设置,调节相邻两个承载单元11在参考方向上的间距。基于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多个承载单元11的位置精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多个承载单元11所覆盖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整个承载装置10的承载稳定性。
基于上述承载装置10的制作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10,如图2至图9所示,所公开的承载装置10可以包括多个承载单元11,多个承载单元11按预设方式排布于基础面31上,且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多个承载单元11可以按照多边形的形状排布,或者圆形排布等,具体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要承载的设备的形状而选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多个承载单元11的排布形状、排布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多个承载单元11可以分担待承载设备20的重量,并且可以按照预设形状排布而增大与待承载设备2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适用于更大体积的待承载设备20的支撑和承载,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支撑和承载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对每个承载单元11的承载组件111进行调平,可以使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组件111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可以对多个承载单元11支撑的待承载设备20的各个区域进行调平,并且调节待承载设备20的位置,以使待承载设备20能够与其他设备之间装配良好,进而可以提高装配精度,以避免装配误差较大而影响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之间传动精度或者造成运动干涉。
一些实施例中,调平组件112可以包括固定件1121、活动件1122、多个连接件1123和多个调节件1124,其中,固定件1121与活动件1122间隔设置,多个连接件1123分布于固定件1121与活动件1122之间,且多个连接件1123均固定于固定件1121,多个调节件1124一一对应地与多个连接件1123活动连接,且调节件1124相对于固定件1121可靠近或远离,调节件1124背离固定件1121的一侧与活动件1122接触。基于此,在多个调节件1124靠近固定件1121时,活动件1122同样可以靠近固定件1121,在多个调节件1124远离固定件1121时,会推动活动件1122远离固定件1121,从而可以通过多个调节件1124的运动实现活动件1122与固定件1121之间相对距离的调节;与此同时,多个调节件1124的配合移动,还可以使活动件1122在与多个调节件1124接触的区域实现不同的移动距离,从而可以通过对多个调节件1124分别调节而实现对活动件1122的调平。
为提高承载单元11的承载能力,固定件1121可以保持固定不动。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21可以固定于地基30,如此,一方面,通过地基30可以对固定件1121起到承载作用,以使承载单元11能够为待承载设备20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承载力,另一方面,地基30还可以对固定件1121起到稳定作用,以防止固定件1121不稳定而影响承载单元11的整体承载能力。
可选地,连接件1123可以是带有外螺纹的杆件,固定件1121可以为固定板件,活动件1122可以为活动板件。具体为,杆件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件,具体可以是焊接固定、铆接固定、粘接固定等;杆件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板的朝向活动件1122的板面垂直;活动板件与固定板件平行且相对设置;调节件1124位于活动板件与固定板件之间,并与活动板件的朝向固定板件的板面抵接;调节件1124可以为调节螺母,其与杆件的外螺纹之间螺纹连接。基于上述设置,在旋拧调节螺母时,可以使调节螺母沿着杆件的延伸方向双向移动,从而可以对活动板件进行推挤或者解除对活动板件的推挤作用,从而可以使活动板件靠近或远离固定板件,以便于调节活动板件与固定板件的相对位置。
为了对承载单元11进行固定,使其具有稳定的承载能力,承载单元11可以包括多个限位组件113,通过限位组件113可以对承载单元11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承载单元11随意运动而影响承载稳定性。除此以外,多个限位组件113还可以在填充浆料过程中使承载单元11的承载组件111保持稳定,以防止填充浆料时承载组件111产生滑移而对在先调整好的水平位置造成破坏。
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13可以包括牵引件1131和第一限位件1132,其中,牵引件1131的一端穿过承载组件111,而第一限位件1132连接于牵引件1131,并限位于承载组件111的背离调平组件112的一侧,基于此,可以通过第一限位件1132对承载组件111进行限位,以防止承载组件111在灌浆过程中产生滑移而破坏在先调整好的水平状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牵引件1131的另一端固定不动,可选地,牵引件1131的另一端固定于地基30,以通过地基30实现对牵引件1131的固定。
基于上述设置,在牵引件1131的作用下,第一限位件1132可以对承载组件111的背离调平组件112的一侧进行挤压,以使承载组件111时刻具有朝向调平组件112移动的运动趋势,从而可以防止承载组件111在灌浆过程中产生滑移,保证了承载组件111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一些情况下,调平组件112的固定件1121还可以固定于地基30,此时,地基30可以对调平组件112起到支撑作用,如此,通过承载组件111和地基30的共同作用从相背的两侧分别挤压各个调平组件112,从而可以保证各个调平组件112的稳定性,以防止其随意晃动或移动而影响承载稳定性。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4,限位组件113还可以包括套筒1133、第一紧固件1134、第二紧固件1135和第二限位件1136,其中,牵引件1131可以为杆件结构,具体可以是拉杆,套筒1133套设于牵引件1131的外侧,此种情况下,套筒1133可以沿着牵引件1131的轴向移动,以调节套筒1133与牵引件1131的相对位置。另外,并且,相比于牵引件1131直接与地基30接触,套筒1133的外表面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增大限位组件113与地基30的接触面积,且可以提高限位组件113的抓紧力,在待承载设备20高速运行时,能够保证待承载设备20的稳定性,并且有助于降低振动。
第一紧固件1134和第二紧固件1135分别螺纹连接于牵引件1131的两端处,第一限位件1132套设于牵引件1131的外侧,并位于第一紧固件1134与套筒1133的一端之间,第二限位件1136套设于牵引件1131的外侧,并位于第二紧固件1135与套筒1133的另一端之间。基于此,通过第一紧固件1134与牵引件1131的一端螺纹连接,可以方便拆装,便于使第一限位件1132安装至牵引件1131或者从牵引件1131拆下,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旋拧第一紧固件1134而调节第一紧固件1134与套筒1133的一端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1134对第一限位件1132进行压紧,进而通过第一限位件1132压紧承载组件111,以实现对承载组件111的紧固限位。
同样地,通过第二紧固件1135与牵引件113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可以方便拆装,便于使第二限位件1136安装至牵引件1131或者从牵引件1131拆下,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旋拧第二紧固件1135而调节第二紧固件1135与套筒1133的另一端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1135和套筒1133的另一端从两侧压紧第二限位件1136,以防止第二限位件1136随意移动或者脱离牵引件113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限位组件113的牵引件1131、套筒1133、第二紧固件1135和第二限位件1136的一端预先埋入地基30中,通过第二限位件1136可以增大限位组件113与地基3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限位组件113从地基30中拔出,保证了限位组件113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13还可以包括辅助紧定套1137,该辅助紧定套1137套设于牵引件1131,并位于第一限位件1132与第一紧固件1134之间。基于此,通过第一紧固件1134直接挤压辅助紧定套1137,并通过辅助紧定套1137挤压第一限位件1132,最终通过第一限位件1132压紧承载组件111,以防止承载组件111随意乱动而影响承载稳定性。除此以外,当承载装置10上安装待承载设备20时,辅助紧定套1137还可以挤压待承载设备20的底脚(如,电动机的底脚)从而可以增大摩擦力矩,以实现对待承载设备20的固定。
可选地,辅助紧定套1137可以为圆环形垫片,牵引件1131可以为圆杆,在设计时,可以使圆环形垫片的外径大于三倍的圆杆的直径,其主要目的是,采用圆环形垫片还可以用于配合待承载设备20(如,电动机等)的主轴对中。具体为,当待承载设备20的主轴对中时,需要前后左右移动调整,这就要求待承载设备20的地脚孔的直径大于两倍的圆杆直径,并且使圆环形垫片的外径大于地脚孔的直径,从而可以通过圆环形垫片对待承载设备20的地脚进行限制,以实现良好的紧固效果。
为了对待承载设备20进行对中,以进一步提高其位置精度,承载装置10还可以包括多个对中单元12,多个对中单元12对应设置于至少部分承载单元11。可选地,可以是每个承载单元11的承载组件111设置一个对中单元12,当然,还可以是在一部分承载单元11的承载组件111设置对中单元12。
通过设置对中单元12,可以对承载于多个承载单元11的待承载设备20进行对中,从而提高待承载设备20在多个承载单元11上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如,压缩机等)之间的装配精度。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对中单元12可以包括第一对中端12121和第二对中端12221,其中,第一对中端12121沿第一方向可移动,第二对中端12221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基于此,通过第一对中端12121沿第一方向移动,可以使第一对中端12121与待承载设备20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抵接,从而可以调节待承载设备2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同理,通过第二对中端12221沿第二方向移动,可以使第二对中端12221与待承载设备20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抵接,从而如可以调节待承载设备2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多个对中单元12的配合使用,既可以提高待承载设备2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精度,又可以提高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精度,从而可以确保待承载设备20在水平面上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装配精度,以避免出现装配干涉或运动干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活动件1122的移动方向两两垂直。在承载装置10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第一方面和第二方向为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如,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前后方向,而活动件1122的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待承载设备20放置于四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组件111上,并通过四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多个调平组件112进行调平处理,以保证待承载设备20处于水平状态,并且,通过多个调平组件112还可以调节待承载设备20的高度,以使待承载设备20的输出端(如,输出轴等)与其他设备的输入端(如,输入轴等,)对应设置。并且,调节位于矩形的同一长边两端处的两个对中单元12各自的第一对中端12121,使两个第一对中端12121分别从两侧压紧待承载设备2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从而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待承载设备20进行限位以及调节位置;同理,调节位于矩形的同一短边两端处的两个对中单元12各自的第二对中端12221,使两个第二对中端12221分别从两侧压紧待承载设备2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从而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对待承载设备20进行限位以及调节位置。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从待承载设备20的四个边角处对待承载设备20进行水平位置的调节,以实现对中,保证其在水平面上的位置精度,进而保证其与其他设备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装配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中单元12可以包括第一对中组件121和第二对中组件122,第一对中组件121包括第一安装座1211和第一对中顶丝1212,第二对中组件122包括第二安装座1221和第二对中顶丝1222。
其中,第一安装座1211和第二安装座1221均设置于承载组件111。可选地,承载组件111可以设有两个安装孔,第一安装座1211和第二安装座1221分别对应设置于安装孔中,以实现固定。具体可以是,第一安装座1211和第二安装座1221均设有外螺纹,两个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如此,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第一安装座1211和第二安装座1221各自的可拆卸安装,从而便于拆装。
除上述实施方式之外,两个安装孔还可以不设置内螺纹,此时,可以将第一安装座1211和第二安装座1221直接对应插入两个安装孔中。
为了调节第一对中顶丝1212,第一安装座1211可以设有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孔12111,第一对中顶丝1212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2111,如此,可以通过旋拧第一对中顶丝1212而使其相对于第一安装座1211移动,从而可以使第一对中顶丝1212的第一对中端12121抵接待承载设备20或者脱离待承载设备20。
同理,为了调节第二对中顶丝1222,第二安装座1221可以设有轴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螺纹孔12211,第二对中顶丝1222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12211,如此,可以通过旋拧第二对中顶丝1222而使其相对于第二安装座1221移动,从而可以使第二对中顶丝1222的第二对中端12221抵接待承载设备20或者脱离待承载设备20。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承载设备20可以为电动机,其他设备可以为压缩机,以此为例,承载装置10的制作流程为:
1、查看电动机的基础图、外形图等,检查地基30的高度、中心线、限位组件113(可以是地脚螺栓等)的位置等,以便于为后续制作承载装置10提供基础。
2、在地基30顶部开凿出基础面31,确保基础面31平整,并检查确认基础面31上的切屑是否已经清理干净。
3、在基础面31上排布所有的承载单元11,对基础面31进行处理,使基础面31平整,并通过螺栓稳固。
4、将承载组件111放在多个活动件1122上,通过多个活动件1122进行支撑。
5、对调节件1124进行调节,以通过活动件1122调节承载组件111的位置,对承载组件111进行调平。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参照电动机底板基础布置图,检查活动件1122及承载组件111的位置和高度。
6、沿电动机的轴向布置细钢丝,在细钢丝上悬挂铅锤以绷紧细钢丝,参照图纸尺寸调整活动件1122的左右位置,或者采用水平仪实现。
7、参照电动机基础中心线设定电动机安装座底板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将电动机转子伸长值加上压缩机组的轴伸长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总伸长值移动电机安装底板位置。采用该种方式设置电动机安装位置,以确保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在满负荷运行时能够在磁力中心运行。
8、参照压缩机组厂家提供的图纸调整电动机的高度;参考基础参考水准仪,确定压缩机组的高度和电动机的中心高度;使用承载单元11中的多个调节件1124调节承载组件111的高度和水平度;待调整完成后,通过限位组件113对承载组件111进行限位固定。
9、向第一灌浆空间M内注入水和压缩空气进行清洗,并对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浇水润湿。
10、将无收缩掺合料与灌浆料混合,然后按照灌浆厂家的规格进行灌浆,从灌浆盒的一侧灌浆,待另一侧灌浆流出,第一次灌浆步骤完毕。
11、对第一次灌浆后的承载单元11进行灌浆养护。可以按照预定周期进行养护,如,5天、10天等,当灌浆固化时,不改变施加的载荷或施加任何外在影响。
12、灌浆硬化后,用测试锤轻敲活动件1122,检查灌浆硬化后与固定件1121之间的粘结力,当敲击时,听到声音,用手感受固定件1121的振动情况,手上没有感觉到振动,并且听到一种高音的声音,代表灌浆成功,否则,重新灌浆。
13、取下承载组件111,清理干净第一次灌浆后的硬化面,清理干净承载单元11的活动件1122的上表面,在活动件1122与承载组件111之间插入调平垫片1125。使用水平仪测量,参照电动机基础中心线设定电动机安装底座位置,在此情况下,将电动机转子伸长值加上压缩机组轴伸长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总伸长值移动电动机安装底板位置,使用该方法设置电动机安装位置,以确保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在满负荷运行时能够在磁中心运行。
14、根据电动机底板基础布置图,调整承载组件111的位置,并使公差小于1mm,另外,检查对角线尺寸。
15、调整顶部和底部位置,参照压缩机组厂家提供的图纸调整电动机高度。
16、调整多个承载单元11,使各自的承载组件111位于同一水平面,拧紧地脚螺栓上的紧固螺母,固定承载组件111。
17、对第二灌浆空间N浇水,直到表面足够湿润,进行第二次灌浆,使每个角落填满灌浆介质,并在之后进行灌浆养护和灌浆检查,完全硬化后,方可安装电动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在第二次灌浆之前进行联动调节水平,即,先完成所有的调平步骤,再进行第二次灌浆。当然,还可以在完成两步调平步骤之后按顺序进行第一次灌浆和第二次灌浆;或者,第一次灌浆在第二次调平(即,在活动件1122与承载组件111之间布设调平垫片1125,并通过限位组件113完成紧固锁定)之后进行。
另外,两次调平同步进行,通过联动调节,可以使多个承载组件11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再紧固限位组件113的第一紧固件1134,锁定水平位置,在紧固限位组件113的第一紧固件1134并锁定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同步使用水平仪或者铅锤测量,若发现调整好的承载组件111上表面水平位置产生部分破坏,可以通过对调节件1124进行调节和加塞调平垫片1125的方式不断校正水平位置,最后完全锁定水平位置,接下来再依次进行第一次灌浆和第二次灌浆,待浆料完全硬化后方可松开第一紧固件1134,再安装待承载设备20(如,电动机等)进行第四次调平。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次调平可以理解为:调节多个调节件1124,属于多个调节件1124之间的联动调节;第二次调平可以理解为:设置若干调平垫片1125,属于若干调平垫片1125之间的联动调节;第三次调平可以理解为:在拧紧第一紧固件1134锁定调平位置的过程中,同步进行调节件1124的调节与布设调平垫片1125,以防止第一紧固件1134在拧紧过程中与承载组件111上表面产生的拧紧力矩破坏调整好的水平,修正调平精准度,完全锁紧第一紧固件1134之后,锁定调平位置。第三次调平属于若干调节件1124、调平垫片1125与限位组件113中第一紧固件1134之间的联动调节。
在完成前三次调平之后,依次进行第一次灌浆和第二次灌浆,待浆料完全硬化之后检测水平无破坏,方可结束;第三次调平过程中的调平垫片1125被第二填充介质浸没。
完成所有灌浆过程,且浆料完全硬化之后,进行第四次调平。其中,第四次调平可以理解为:在待承载设备20安装过程中,通过顶丝加塞垫片,通过顶丝座调整位置,第四次调平过程中,通过顶丝加塞垫片、通过顶丝座调整位置的两个步骤之间也是联动调节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多个调节件1124可以调节活动件1122的位置,从而可以对活动件1122进行调平,以实现初步定位,并且,在调平阶段,还可以实现较好的稳定性,以支撑承载组件111;在第一灌浆之前,通过调节多个调节件1124可以由多个活动件1122带动承载组件111移动,从而实现对承载组件111的调平;在第二次灌浆之前,通过调节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组件111,可以实现联动调节,以保证多个承载组件111的承载面(即,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上述初步调平后,通过第一次灌浆可以固定多个承载单元11的多个固定件1121,以使多个活动件112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第一次灌浆后,可以在活动件1122与承载组件111之间加塞调平垫片1125,以保证承载组件111的上表面水平。
在多个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组件111的承载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时,进行第二次灌浆,待第二次灌浆完成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待承载设备20放置于多个承载单元11的承载组件111上,并调节待承载设备20自身携带的调平顶丝,在待承载设备20与承载组件111的承载面之间加塞调平垫片1125,通过调平垫片1125能够在待承载设备20安装阶段实现再一次修正调平,以实现精准调平。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多次调平,以实现对待承载设备20的精准调平,以实现待承载设备20与其他设备的精准对中。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10以及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承载装置10具有调平效果好、操作方便、经济性好、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等技术优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6)

1.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0)包括多个承载单元(11)和第二围板(123),每个所述承载单元(11)包括多个调平组件(112)和第一围板(114),每个所述调平组件(112)包括固定件(1121),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灌浆主体步骤:将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31)上,每个所述承载单元(11)与所述基础面(31)之间形成第一灌浆空间(M),且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与所述基础面(31)之间形成第二灌浆空间(N),其中,
将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各自的所述固定件(1121)按照所述预设方式排布于所述基础面(31)上,将所述第一围板(114)放置于所述基础面(31)上,并围设在多个所述固定件(1121)的外围,以使多个所述固定件(1121)之间、以及多个所述固定件(1121)与所述第一围板(11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灌浆空间(M);
将所述第二围板(123)放置于所述基础面(31)上,并围设在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所述第一围板(114)的外围,以使多个所述第一围板(114)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围板(114)与所述第二围板(123)之间围设成所述第二灌浆空间(N);
第一次调平步骤:分别对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进行调节,使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各自的承载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对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进行锁定;其中,
每个所述承载单元(11)还包括承载组件(111),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按所述预设方式排布在所述基础面(31)上,所述承载组件(111)设置于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的背离所述基础面(31)的一侧,调节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平组件(112),使至少部分所述调平组件(112)各自背离所述基础面(31)的一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以对所述承载组件(111)进行调平,采用多个限位组件(113)对所述承载组件(111)进行限位,其中,每个所述限位组件(113)包括牵引件(1131)以及沿所述牵引件(1131)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牵引件(1131)外侧的第一紧固件(1134)、第一限位件(1132)、套筒(1133)、第二限位件(1136)和第二紧固件(1135),且所述牵引件(1131)沿自身轴向相对于所述套筒(1133)可移动,所述第一紧固件(1134)及所述第二紧固件(1135)均与所述牵引件(1131)螺纹连接,所述承载组件(111)被限制在所述第一限位件(1132)与所述调平组件(112)之间;
第一次灌浆步骤:对所述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灌浆;
第二次灌浆步骤:对所述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灌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节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改变所述承载组件(111)的高度,以使所述承载组件(111)达到预设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次灌浆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二次灌浆步骤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第二次调平步骤;
所述第二次调平步骤包括:在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调平组件(112)与所述承载组件(111)之间的位置,设置至少一层调平垫片(1125),以对所述承载组件(111)进行调平;
和/或,所述第二次调平步骤包括:通过调节多个所述调平组件(112)改变所述承载组件(111)的高度,以使所述承载组件(111)达到预设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灌浆步骤包括:在对所述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灌浆之前,清洗所述第一灌浆空间(M),并对所述第一灌浆空间(M)进行润湿;
和/或,所述第二次灌浆步骤包括:在对所述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灌浆之前,清洗所述第二灌浆空间(N),并对所述第二灌浆空间(N)进行润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灌浆主体步骤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基础检查步骤;
所述基础检查步骤包括:在地基(30)的顶部开凿出所述基础面(31),使所述基础面(31)平整,并对所述基础面(31)进行清理,以去除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承载单元(11)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在基础面(31)上,包括:
将多个所述承载单元(11)沿参考方向间隔且依次对齐设置;
调节相邻两个所述承载单元(11)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间距。
CN202210716300.4A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Active CN114960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6300.4A CN114960738B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6300.4A CN114960738B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738A CN114960738A (zh) 2022-08-30
CN114960738B true CN114960738B (zh) 2024-05-07

Family

ID=8296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6300.4A Active CN114960738B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073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329A (zh) * 2009-01-22 2009-07-08 赵建忠 汽轮机轴承座二次灌浆层分离修复方法
CN203096756U (zh) * 2013-02-28 2013-07-31 陕西省建筑基础工程公司 风机基础高强灌浆料灌浆施工结构
CN204849814U (zh) * 2015-07-24 2015-12-0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上风机
CN207331736U (zh) * 2017-08-31 2018-05-08 中冶天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地脚螺栓一次灌浆夹具
CN111364497A (zh) * 2020-03-25 2020-07-03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可调平的多腿导管架打旋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94727U (zh) * 2020-03-25 2021-01-05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可调平的多腿导管架打旋桩基础
CN113202132A (zh) * 2021-04-12 2021-08-03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型设备底部灌浆施工方法
CN113250237A (zh) * 2021-06-07 2021-08-13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高温高湿环境下活塞压缩机组二次灌浆施工方法
CN214464684U (zh) * 2021-03-31 2021-10-22 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622458A (zh) * 2021-07-30 2021-11-09 河南沃克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顶丝进行高转速汽轮机模块式安装的施工方法
CN113818467A (zh) * 2021-08-23 2021-12-21 中建集成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建筑的可调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329A (zh) * 2009-01-22 2009-07-08 赵建忠 汽轮机轴承座二次灌浆层分离修复方法
CN203096756U (zh) * 2013-02-28 2013-07-31 陕西省建筑基础工程公司 风机基础高强灌浆料灌浆施工结构
CN204849814U (zh) * 2015-07-24 2015-12-0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上风机
CN207331736U (zh) * 2017-08-31 2018-05-08 中冶天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地脚螺栓一次灌浆夹具
CN111364497A (zh) * 2020-03-25 2020-07-03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可调平的多腿导管架打旋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94727U (zh) * 2020-03-25 2021-01-05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可调平的多腿导管架打旋桩基础
CN214464684U (zh) * 2021-03-31 2021-10-22 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202132A (zh) * 2021-04-12 2021-08-03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型设备底部灌浆施工方法
CN113250237A (zh) * 2021-06-07 2021-08-13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高温高湿环境下活塞压缩机组二次灌浆施工方法
CN113622458A (zh) * 2021-07-30 2021-11-09 河南沃克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顶丝进行高转速汽轮机模块式安装的施工方法
CN113818467A (zh) * 2021-08-23 2021-12-21 中建集成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建筑的可调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738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047201A (ja) 免震構造の構築方法
US6405992B1 (en) Pregrouted baseplate for supporting rotating machinery
JP5526001B2 (ja) 基礎ベースのレベル調整方法および基礎ベースの固定方法
CN110629675A (zh) 连续梁支架现浇墩顶转体与悬臂浇筑组合施工方法
CN114960738B (zh) 一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承载装置
KR20080055216A (ko) 가공장비의 수평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평 조절 방법
CN111043454A (zh)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减隔振的基础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113959622B (zh) 一种五分量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多分力的试验装置
CN113959621B (zh) 一种五分量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多分力的试验方法
CN217545718U (zh) 承载单元及承载装置
CN112032041B (zh) 水泵安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JP3135368B2 (ja) 支承のレベル調整方法
CN211006747U (zh) 万向水平调整地锚定位器组件
JPH09158215A (ja) 大型機械の据付工法
KR20210094901A (ko) 유압 댐퍼에 의한 높이조절이 가능한 분리형 제진대 시스템
CN114938101A (zh) 承载单元及承载装置
CN219827106U (zh) 一种机械式压缩机跑合装置
CN218512031U (zh) 一种利用垫箱制造的船用汽轮机性能试验台架
JP6434587B1 (ja) 重量物の設置面の調整方法
CN110397075B (zh) 万向水平调整地锚定位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JPH09158216A (ja) 大型機械の据付工法
CN219198691U (zh) 测功器安装座
CN210465235U (zh) 一种粘结滑移试验用工装
JP2012241351A (ja) 免震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01458965U (zh) 悬臂梁下的同步带轮座快速装卸复位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