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0146A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60146A CN114960146A CN202210172165.1A CN202210172165A CN114960146A CN 114960146 A CN114960146 A CN 114960146A CN 202210172165 A CN202210172165 A CN 202210172165A CN 114960146 A CN114960146 A CN 114960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flow
- water
- cover
- rea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8 plas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8—Driv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包括形成所述箱体的背面的后板;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容纳衣物;热风供应部,设置于所述箱体,对从所述滚筒排出的热风进行除湿并再次传送给所述滚筒;以及排水管,供通过所述热风供应部从所述热风收集的冷凝水流动,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内部引出到外部,沿所述后板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再次引入到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直接连接到容纳衣物的滚筒并能够使滚筒旋转的驱动部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是用于洗涤衣物(待洗涤物或待烘干物)的洗衣机、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机以及能够兼用于执行衣物的洗涤和烘干的装的总称。
在烘干机的情况下,可以包括:热交换器,冷凝并去除从衣物产生的水蒸气;集水部,用于储存由热交换器生成的冷凝水;储水箱,用于接收并储存集水部中储存的冷凝水,并且以能够引出的方式设置;以及排水管,连接集水部和储水箱,提供冷凝水移动的路径。即,储存在集水部中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管移动到储水箱,用户可以通过引出储水箱来去除冷凝水。
在形成烘干机的外观的箱体的内部可以配置有滚筒、热交换器、热风流路部、集水部以及储水部等多样的结构要素,并且还可以配置有上述的排水管。
另一方面,在烘干机中,如果将整个排水管配置在箱体的内部,则为了防止其与滚筒、热交换器、热风流路部等其他结构要素发生干涉,设计可能会变得复杂,并且其他结构要素的尺寸可能被被配置为相对较小。
由此,对能够通过有效地配置排水管来更有效地利用箱体的内部空间的烘干机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另一方面,在烘干机设有储水箱的情况下,可以包括能够将储水部的水引导到集水部的回流管,使得储水箱中储存的水不会溢出,如果将整个回流管配置在箱体的内部,则为了防止其与滚筒、热交换器、热风流路部等其他结构要素发生干涉,设计可能会变得复杂,并且其他结构要素的尺寸可能被被配置为相对较小。
由此,对能够通过有效地配置回流管来更有效地利用箱体的内部空间的烘干机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管的一部分向后板的外部露出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流管的一部分向后板的外部露出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被配置为覆盖向外部露出的排水管的后盖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被配置为覆盖向外部露出的回流管的后盖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用于将集水部的冷凝水排出到外部的储水部和外部排出管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通过被配置为覆盖管道部的后盖来防止用户因与管道部接触而受伤。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通过被配置为覆盖驱动部的后盖来防止外部冲击对驱动部造成的损坏。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使管道部隔热的后盖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使驱动部散热的后盖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用于将在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冷凝水引导到集水部的排水管可以配置在外部,并且包括被配置为覆盖排水管的后盖。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排水管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后板的背面并向后板的外部露出,利用后盖来防止排水管中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向后盖的外部露出。
另外,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回流管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后板的背面并向后板的外部露出,利用后盖来防止回流管中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向后盖的外部露出。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包括形成所述箱体的背面的后板;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容纳衣物;热风供应部,设置于所述箱体,对从所述滚筒排出的热风进行除湿并再次传送给所述滚筒;以及排水管,供通过所述热风供应部从所述热风收集的冷凝水流动。
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内部引出到外部,沿所述后板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再次引入到内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包括:管道部,设置于所述后板,将从所述热风供应部传送的所述热风引导到所述滚筒的内部;水蒸汽去除部,设置于所述热风供应部,从所述滚筒中吐出的所述热风去除水蒸气并形成冷凝水;集水部,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冷凝水从所述水蒸汽去除部流入所述集水部;以及储水部,设置于所述箱体,接收并储存所述集水部的所述冷凝水。
所述排水管可以连接所述集水部和所述储水部以使所述集水部的冷凝水流动到所述储水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回流管。回流管可以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储水部引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沿所述后板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再次引入到内部而与所述集水部连接,可以使所述储水部的冷凝水向所述集水部流动。
所述排水管可以包括:集水排水管,从所述集水部贯穿所述后板延伸到所述箱体的外部;排水露出管,从所述集水排水管沿所述管道部延伸;以及储水排水管,从所述排水露出管贯穿所述后板与所述储水部连接。
所述回流管可以包括:储水回流管,从所述储水部贯穿所述后板延伸到外部;回流露出管,从所述储水回流管沿所述管道部延伸;以及集水回流管,从所述回流露出管贯穿所述后板与所述集水部连接。
所述集水部可以配置在所述滚筒的下侧,所述储水部可以配置在所述滚筒的上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包括所述排水管和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所述集水排水管连接,使所述集水部的冷凝水向所述储水部流动。
所述储水排水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所述储水部更靠上侧的位置,以向所述储水部的上部排出冷凝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清洗部,设置于所述热风供应部,清洗所述水蒸汽去除部;清洗流路,连接所述清洗部和所述集水排水管;以及流路切换阀,设置于所述集水排水管,连接有所述清洗流路,将经由所述排水泵的冷凝水选择性地引导到所述清洗部或所述储水部。
所述后板可以包括彼此隔开配置的集水连接孔和储水连接孔,所述集水排水管和所述集水回流管可以贯穿所述集水连接孔,所述储水排水管和所述储水回流管可以贯穿所述储水连接孔。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后盖,从所述后板的后方与所述后板结合,覆盖所述管道部。
所述后板可以包括向后方凸出以供所述后盖结合的后盖结合部,在所述后盖结合部可以配置有所述管道部、所述集水连接孔以及所述储水连接孔。
所述集水连接孔和所述储水连接孔可以位于所述管道部的外侧,所述后盖可以扩张到所述管道部的外侧,以覆盖所述集水连接孔和所述储水连接孔,使所述后板中除所述后盖结合部以外的其余区域向外部露出。
所述后盖可以覆盖所述排水露出管和所述回流露出管以避免所述排水露出管和所述回流露出管向外部露出。
在所述排水露出管可以设置有外部排出管,所述外部排出管被配置为使流过所述排水露出管的水能够排出到所述排水露出管的外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盖贯通部,由所述后盖的一侧敞开而形成,使所述外部排出管向外部露出。
在所述后盖可以设置有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盖贯通部的盖开闭部。
所述后盖可以包括:管道盖,用于覆盖所述管道部;以及结合部盖,从所述管道盖延伸,覆盖所述后盖结合部中位于所述管道部的外侧的部分,所述结合部盖的内周面可以面向所述后盖结合部的外周面。
所述后盖结合部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后板的下部,所述热风供应部的一部分从前方容纳到其内部,所述后盖结合部的一部分可以向下方敞开,所述结合部盖的一部分可以向下方敞开以与所述后盖结合部的所述一部分对应,并与所述后盖结合部的所述一部分结合。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驱动部,从所述后板的后方与所述后板结合,提供所述滚筒的旋转力,所述管道部可以向所述后板的后方凸出形成,并包围所述驱动部,所述后盖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与所述管道部相对应的形状并覆盖所述管道部和所述驱动部,并且使所述后板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
在所述后盖的一面可以设置有驱动部筋,所述驱动部筋朝所述后板凸出,并以从所述管道部的内侧包围所述驱动部的方式延伸。
所述驱动部筋可以在内部形成有散热空间,所述驱动部筋的后方面敞开,以使所述散热空间向外部露出,所述驱动部筋可以从所述管道部的内侧向前方与所述后板接触,并且与所述驱动部隔开。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筋狭缝部,设置于所述驱动部筋的朝所述驱动部的筋内周部,贯穿所述筋内周部并沿所述驱动部筋的凸出方向延伸,使所述管道部的内侧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盖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后盖,所述筋狭缝部设置在所述盖容纳部的周缘,包括使所述管道部的内侧与外部连通的散热孔。
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贯穿所述后板与所述滚筒连接的驱动旋转轴,所述盖容纳部可以包括:盖凹陷部,面向所述驱动旋转轴,从所述盖容纳部向后方凹陷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排水管的一部分可以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增大箱体的内部的可利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回流管的一部分可以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增大箱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防止排水管和回流管与管道部的内部空间发生干涉,并且能够与管道部有效地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设置有储水部和外部排出管,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来使集水部的冷凝水排出到外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通过后盖防止了管道部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防止用户受伤。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通过后盖防止了驱动部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防止驱动部被损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管道部被后盖上设置的驱动部筋隔热,因此能够提高烘干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通过驱动部筋上设置的筋狭缝部和散热孔来使驱动部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剖面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风供应部和后板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和风扇管道部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后板的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风扇管道部以及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另一侧面观察图7所示的后板、风扇管道部以及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与后板结合的情形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的后盖结合部的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后板结合的后盖的剖视图。
图13和图1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的驱动部筋的图。
图15是图13和图14的后盖与后板结合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储水部、排水管以及回流管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被配置为覆盖排水管和回流管的后盖和盖开闭部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热风供应部连接的风扇管道部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和管道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151:电极传感器;153:温度传感器;200:滚筒;220:滚筒背面;221:滚筒遮蔽部;223:滚筒容纳部;410:前板;420:后板;421:后箱支撑孔;423:管道部;4231:流动部;4231a:流动外周部;4231b:流动内周部;4231c:流动部引导件;4233:流入部;4234:流入凹陷面;425:安装部;4251:安装容纳部;4253:安装周缘部;4255:安装孔;4257:安装连接部;427:后盖结合部;427a:后结合周缘部;427b:流动盖结合部;427c:流动盖延伸部;4275:储水连接孔;4277:集水连接孔;430:后盖;431:管道盖;433:结合部盖;435:驱动部筋;4351:筋外周部;4353:筋内周部;4355:筋狭缝部;436:盖容纳部;4361:散热孔;4363:盖凹陷部;437:盖贯通部;438:盖开闭部;450:密封部;451:第一密封部;452:第二密封部;M:驱动部;500:马达部;600:减速器;850:风扇管道部;851:风扇管道本体部;853:风扇管道遮蔽部;855:风扇管道结合部;8551:结合引导件;891:排水管;8911:集水排水管;8913:排水露出管;8915:储水排水管;893:回流管;8931:集水回流管;8933:回流露出管;8935:储水回流管;895:外部排出管;900:热风供应部;920:热风流路部;950:热泵;961:送风风扇;963:送风风扇壳体;965:送风风扇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要描述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
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形式实施,并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此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似的部分赋予了相似的附图标记。
在本说明书中,将省略对相同结构要素的重复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及某个结构要素与另一结构要素“连接”或“连结”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结构要素可以与另一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连结,或者在他们中间也可以存在其他结构要素。相反,在说明书中,当提及某一结构要素与另一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连结”时,应当理解的是,在他们中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的表达可以包括复数的表达。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被理解为仅用于指示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他们的组合,而并不旨在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他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和/或”包括复数个所记载的项目的组合或复数个所记载的项目中的任一项目。在本说明书中,“A或B”可以包括“A”、“B”或“A和B两者”。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剖面的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箱体100。
具体而言,箱体100可以包括:形成正面的前板410;分别形成两侧面的侧面板141;形成顶面的上部板145;以及形成底面的下部板147。
在箱体100中,可以由前板410、侧面板141、上部板145以及下部板147彼此连接而在其内部形成空间。另外,箱体100还可以包括形成背面的后板420,后板420可以与所述箱体100的后方结合,以遮蔽所述箱体100的内部。
即,后板420可以形成箱体100的背面。但是,参照图3,后板420可以在其后方结合有后述的后盖430,也可以由后盖430形成箱体100的背面。另外,也可以由后盖430和后板420一起形成箱体的背面。
箱体100的内部可以因后板420而从外部遮蔽,因此滚筒200、热风供应部900以及集水部170等可以配置在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并且能够防止配置在箱体100的内部的结构要素向外部露出。
对于前板410和后板420将详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箱体100还可以包括结合于前板410的前方的前方面板110。前方面板110可以与前板410的正面结合,以防止前板410和与前板410结合的结构要素向外部露出。
即,前方面板110可以与前板410一起形成箱体100的正面。前方面板110可以与前板410一体地形成或分开设置。图1和图2中示出了前方面板110和前板410分开设置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
在前方面板110可以设置有:投入口111,被配置为与后述的滚筒200连通;以及门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箱体结合,用于开闭投入口111。
在前方面板110可以设置有控制面板117。在控制面板117可以设置有输入部118和显示部119,所述输入部118接收来自用户的控制指令,所述显示部119输出用户可选择的控制指令等信息。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可执行一系列烘干程序的烘干过程或烘干选项。在控制面板117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执行烘干过程或烘干选项的指令的主控制部。
输入部118可以包括:供电请求部,请求衣物处理装置的供电;过程输入部,使用户能够在复数个过程中选择所需的过程;以及运行请求部,请求开始用户选择的过程。
显示部119可以包括可输出文本(text)和图形的显示面板、可输出语音信号或声音的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储水部7,所述储水部7被配置为另行储存在烘干衣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储水部7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能够从前方面板110的一侧向外部引出的储水箱。储水箱可以被配置为收集从后述的排水泵接收到的冷凝水。
用户可以通过将储水箱从箱体100引出来去除冷凝水,然后再次安装到箱体100。由此,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也可以配置在未安装下水道等的场所。
另一方面,储水部7可以配置在门130的上部。由此,用户在从前方面板110引出储水箱时可以相对较少地弯腰。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能够从循环的循环流路中去除杂质的过滤器构件。在前方面板110可以设置有过滤器安装孔113,所述过滤器安装孔113被配置为用于使过滤器构件被引出或插入。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滚筒200,容纳在箱体100的内部,容纳衣物;驱动部M,用于使滚筒200旋转;以及热风供应部900,被配置为向滚筒200供应热风。
滚筒200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以能够容纳衣物。另外,由于无需向滚筒200的内部投入水,并且无需将在滚筒200的内部被冷凝的水排出到外部,因此,滚筒200可以省略沿其周缘设置的贯通孔。
驱动部M可以与滚筒200直接连接设置,以使滚筒200旋转。例如,驱动部M可以构成为DD(Direct Drive unit,直接驱动单元)类型。由此,驱动部M可以省略皮带和皮带轮等结构要素而直接使滚筒200旋转,从而控制滚筒200的旋转方向或滚筒200的旋转速度。
在DD类型洗衣机的情况下,驱动部M可以与容纳滚筒200的外桶结合并固定,滚筒200可以与驱动部M结合并支撑于外桶。然而,由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被配置为集中地执行烘干程序,因此将省略为了容纳滚筒200而固定于箱体100的外桶(tub)。
由此,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将滚筒200或驱动部M固定或支撑在箱体100的内部的支撑部400。支撑部400可以包括上述的前板410和后板420。
前板410可以配置在滚筒200的前方,后板420可以配置在滚筒200的后方。
前板410和后板420可以构成为板形状并被配置为分别面向滚筒200的前方和后方。前板410和后板420的间隔可以被设定为与滚筒200的长度相同,或者大于滚筒200的长度。
滚筒200可以包括正面敞开的滚筒投入口211。滚筒投入口211可以贯穿前板410与设置于前方面板110的投入口111连通。由于滚筒投入口211设置在滚筒200的正面,因此驱动部M可以设置于后板420并与滚筒200的背面连接。
后板42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驱动部M安装并支撑于面向滚筒200的背面的区域。由此,驱动部M可以被配置为,在其位置通过后板420被稳定地固定的状态下使滚筒200旋转。
前板410和后板420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滚筒200。前板410和后板420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滚筒200的前端部或后端部。
例如,滚筒200的正面可以容纳于前板410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滚筒200的背面可以与后板420隔开并与安装于后板420的驱动部M连接,从而间接地支撑于后板420。
由此,能够最小化滚筒200与支撑部400接触或摩擦的区域,并且能够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噪音或振动。
当然,滚筒200也可以被配置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同时支撑于前板410和后板420。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循环流路,所述循环流路以滚筒200为基准,通过滚筒200的正面吐出滚筒200内部的空气,被吐出的空气经过滚筒200的外部并再次通过滚筒200的背面流入。
热风供应部900可以设置在滚筒的外部,使得从滚筒200的内部吐出的空气流动,并且可以形成循环流路的一部分。例如,热风供应部900可以配置于箱体100的下部板147。
热风供应部900可以包括:蒸发器951,通过使从滚筒200的内部吐出的空气冷却来使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冷凝;以及冷凝器952,用于加热经由蒸发器951的空气。热风供应部900可以被配置为将经由冷凝器952的空气再次供应到滚筒200的内部。
从滚筒200的内部吐出的空气被热风供应部900改变其温度和水蒸气含量等,并沿所述循环流路流动,从而可以通过持续的循环来烘干容纳在滚筒200的内部的衣物。
位于滚筒200的内部的空气可以是在循环流路中循环的热风。即,可以将被热风供应部900改变性质并在循环流路中循环的空气称为热风。以下,为了说明上的便利,空气和热风可以用作相同的含义。热风供应部900的具体结构将进行后述。
滚筒200可以配置在热风供应部900的上部,从而滚筒200的滚筒投入口211可以在箱体100的内部配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用户可以容易地取出位于滚筒200的内部的衣物。
如前所述,热风供应部900可以设置有用于冷却或加热在其内部流动的热风的复数个热交换器,并且可以设置有清洗部940,所述清洗部940利用由热风中包含的水蒸气冷凝的冷凝水来去除贴附于热交换器的杂质。
再次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滚筒200与驱动部M直接结合而旋转,而不是与皮带等结合而间接地旋转。因此,与现有的烘干机的滚筒构成为其前方和后方敞开的圆筒形状不同,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滚筒200被配置为其后方被遮蔽并与驱动部M直接结合。
具体而言,滚筒200可以包括:滚筒主体210,呈圆筒形状,用于容纳衣物;以及滚筒背面220,与滚筒主体210的后方结合,形成滚筒200的背面。即,滚筒背面220可以是指滚筒200的背面。
滚筒背面220可以被配置为遮蔽滚筒主体210的后方,与驱动部M的滚筒旋转轴650结合。即,滚筒背面220可以被配置为与驱动部M连接,以从滚筒旋转轴650接收动力而能够使滚筒主体210旋转。其结果,在滚筒主体210中的前方可以形成有用于投入衣物的滚筒投入口211,而后方可以被滚筒背面220遮蔽。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轴套部(bushing)。再次参照图2,轴套部300可以与滚筒背面220结合或一体地设置。驱动部M的滚筒旋转轴650可以与轴套部300结合,滚筒背面220可以通过轴套部300与滚筒旋转轴650结合。滚筒旋转轴65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轴套部300与滚筒背面220的后方结合,或者通过轴套部300贯穿滚筒背面220,使得其前端位于滚筒200的内部。
在滚筒旋转轴650贯穿滚筒200的内部的情况下,滚筒旋转轴650的前端可以结合有被配置为使滚筒旋转轴650在轴向上固定的固定紧固单元。另外,在滚筒20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防止滚筒旋转轴650与衣物的接触且用于抑制热传递的帽。
其结果,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滚筒200不是通过皮带等旋转,而是由滚筒背面220与驱动部M直接结合而旋转。
因此,即使驱动部M改变旋转方向或旋转加速度较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滚筒200也能够立即将其反映并旋转。
另一方面,前板410可以包括贯穿前板410并容纳滚筒主体210的前方或滚筒投入口211的投入连通孔412。在投入连通孔412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容纳滚筒主体210的密封垫413。
密封垫413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滚筒主体210的滚筒投入口211,并且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滚筒投入口211的外周面接触。密封垫413能够防止滚筒200内部的热风从滚筒主体210和前板410之间漏出。
密封垫413可以由塑料树脂系或弹性体构成,并且可以通过将额外的密封构件追加结合到密封垫413的内周面来防止衣物或热风从滚筒主体210的滚筒投入口211向前板410逃离。
另一方面,在密封垫413或投入连通孔412的内周面可以形成有管道连通孔419,所述管道连通孔419可以与滚筒主体210连通并排出排出滚筒主体210中投入的热风。前板410可以在其内部设置有连接管道连通孔419和热风供应部900的前流路。
由此,管道连通孔419可以引导从滚筒主体210排出的热风向热风供应部900供应。
如上所述,在前流路可以设置有过滤器构件,所述过滤器构件用于防止从滚筒200吐出的杂质或棉绒等投入到热风供应部900。
前板410可以设置有前方轮415,所述前方轮415被配置为能够与滚筒主体210的外周面接触,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滚筒200。前方轮415可以被配置为支撑滚筒主体210的投入口的外周面,并且可以沿投入连通孔412的外周面彼此隔开设置有复数个。前方轮415可以被配置为支撑滚筒主体210的下部并在滚筒200旋转时一起旋转。
前板410可以包括前箱支撑孔414,储水部7的储水箱可以插入到前箱支撑孔414中而被支撑。前箱支撑孔414可以设置在前方面板110的与配置有储水部7的部分对应的区域,并且可以贯穿前板410而形成。
后板420可以包括设置在与前箱支撑孔414对应的位置的后箱支撑孔421。储水箱可以同时插入到前箱支撑孔411和后箱支撑孔421而被支撑。后箱支撑孔421可以贯穿后板420而形成。
再次参照图2,如上所述,热风供应部900可以形成使热风向滚筒200循环的循环流路的一部分。即,热风供应部900可以包括能够使从滚筒200吐出的热风在滚筒200的外部循环的热风流路部920。
热风流路部920可以构成为配置在滚筒200的外部的管道形状。热风流路部920可以包括:供应管道921,与管道连通孔419连通,滚筒200的热风被供应到所述供应管道921;移动管道922,用于使从供应管道921供应的热风移动;以及排出管道923,用于排出通过移动管道922的热风。
供应管道921可以被配置为与前板410的管道连通孔419连通,以与设置在前板410的内部的前流路连通。移动管道922可以从供应管道921的末端朝滚筒200的后方延伸设置。排出管道923可以设置在移动管道922的末端。
另一方面,热风供应部900可以包括热泵950,所述热泵950可以通过冷却热风来去除热风中包含的水蒸气,并且再次对水蒸气被去除的热风进行加热。
热泵950可以包括:蒸发器951,设置在移动管道922的内部,能够通过冷却热风来使热风中含有的水蒸气被冷凝;以及冷凝器952,配置在比蒸发器951更靠下游的位置或朝排出管道923隔开配置,并且再次对热风进行加热。
热泵950还可以包括:膨胀阀,冷却通过冷凝器952的制冷剂并再次向蒸发器951引导;以及压缩机953,对通过蒸发器951的制冷剂进行施压和加热并向冷凝器952供应。压缩机953可以配置在移动管道922的外部。即,设置在上述的热风供应部900的内部的复数个热交换器可以是指蒸发器951和冷凝器952。
另一方面,热风供应部900还可以包括能够提供使热风向滚筒200循环的动力的送风部960。
送风部960可以与热风流路部920连接。即,送风部960可以与排出管道923的后方连接,从排出管道923接收热风,使热风加速并向滚筒200的后方引导。
送风部960可以包括:送风风扇961,与热风接触并使热风加速;以及送风风扇壳体963,与排出管道923连接,送风风扇961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壳体963的内部。
送风风扇壳体963的一侧可以敞开以与排出管道923连接,并且另一侧可以敞开以向滚筒200的后方引导热风。例如,如图2所示,送风风扇壳体963的前方可以敞开并与排出管道923连接,并且其上方可以敞开以向滚筒200的后方引导热风。
另外,送风部960还可以包括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结合的送风风扇驱动部965。送风风扇驱动部965可以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的后方结合并与送风风扇961连接,提供使送风风扇961旋转的动力。
另一方面,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板和后板的图。
参照图4,对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箱体100的下部板147而言,由于驱动部M设置于后板420,因此能够提高空间效率。
具体而言,箱体100的下部板147可以设置有热风供应部900和其他结构要素。其他结构要素可以包括集水部170和驱动部M。其他结构要素不限于集水部170和驱动部M,只要是可以配置在下部板147上的结构要素就可以包括在其中。
如上所述,热风供应部900可以包括热风流路部920、配置在热风流路部920的内部的蒸发器951、冷凝器952、配置在热风流路部920的外部的压缩机953以及与热风流路部920连接的送风部960。
在箱体100的下部板147上,在内部流过热风的热风流路部920和送风部960可以配置为一体,集水部170和驱动部M可以与热风流路部920和送风部960隔开配置。
对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箱体100的下部板147而言,由于驱动部M配置于后板420,因此与驱动部M配置于箱体100的下部板147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即,对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箱体100的下部板147而言,与驱动部M配置于箱体100的下部板147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用于配置驱动部M的位置来增大现有结构要素的尺寸,由此能够有效地实现现有结构要素的布置关系。
例如,与驱动部M配置于箱体100的下部板147的情况相比,集水部170可以设置在原本配置驱动部M的位置,或者扩张至原本配置驱动部M的位置设置。即,集水部170可以被被配置为比驱动部M配置于箱体100的下部板147时的情况更大,从而能够储存相对更多的冷凝水。
另一方面,参照图2和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水部170可以沿侧方向与蒸发器951并排设置。另外,压缩机953可以沿侧方向与冷凝器952并排设置。
具体而言,热风流路部920可以从前板410朝后板420延伸,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靠近箱体100的侧面板141中的任一方。
例如,图4中示出了热风流路部920被配置为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的情形。但是,不限定解释于此,热风流路部920可以被配置为靠近第二侧面板1413。为了说明上的便利,以热风流路部920被配置为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为基准进行说明。
集水部170和压缩机953可以配置在热风流路部920的外部,热风流路部920可以向前后方延伸,由于热风流路部920被配置为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因此,集水部170和压缩机953可以被配置为靠近第二侧面板1413。
蒸发器951和冷凝器952可以在热风流路部920的内部彼此隔开配置,集水部170可以与蒸发器951并排配置,以最小化冷凝水从蒸发器951流入的距离。另外,压缩机953可以与冷凝器952并排配置,以最小化向冷凝器952供应被压缩的制冷剂的距离。
图4中示出了因热风从滚筒200的前方被吐出而将蒸发器951配置在比冷凝器952更靠前方的位置,并将集水部170配置在比压缩机953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可以根据从滚筒200吐出热风的方向来改变蒸发器951和冷凝器952的布置,并且,也可以与此对应地改变集水部170和压缩机953的布置。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420可以包括管道部423。
管道部423可以从热风供应部900接收热风并向滚筒200的内部供应热风。
管道部423可以从后板420的一面向后方凹陷而设置。如上所述,后板420可以位于滚筒200的后方。管道部423可以凹陷以从后板420的一面远离滚筒200,后板420的一面可以是后板420的正面。
管道部423可以从后板420的正面向后方凹陷而设置。即,管道部423可以在内部形成能够使热风流动的流动空间V,并且其前方面可以敞开。
从另一角度来看,管道部423可以从后板420的背面向后方凸出而设置,凸出到后方的部分的前方面可以敞开,并且可以按向后方凸出的部分大小形成流动空间V。流动空间V可以使从热风供应部900流入的热风流动,并且可以通过滚筒200的后方向滚筒200的内部引导热风。
具体而言,随着从热风供应部900持续地向流动空间V供应热风,热风可以扩散到整个流动空间V。随着扩散到整个流动空间V的热风通过敞开的前方面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管道部423能够使供热风流入的面积最大化。由此,管道部423能够有效地通过流动空间V将热风引导到滚筒200的内部。
另外,管道部423中可以配置有连接热风供应部900和管道部423的风扇管道部850的至少一部分。风扇管道部850可以通过使热风供应部900和管道部423连通来向管道部423提供热风供应部900的热风。风扇管道部85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流动空间V而设置,并且可以与管道部423接触并从管道部423获得支撑力。对于风扇管道部850将详细进行后述。
此外,热风供应部900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管道部423的内部。由于管道部423设置于后板420,热风供应部900的一部分可以是后方侧的端部,具体而言,可以是上述的送风部960的一部分。送风部96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流动空间V而设置,并且可以与管道部423接触并从管道部423获得支撑力。
另一方面,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后板的图。具体而言,图5的(a)是后板的立体图,图5的(b)是后板的主视图,图5的(c)是后板的后视图。
参照图5的(a),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管道部423可以包括流动部4231。
流动部4231可以通过滚筒200的滚筒背面220向滚筒200的内部引导从热风供应部900流入的热风。
流动部4231可以从面向滚筒背面220的后板420的一面向后方凹陷而设置。即,流动部4231可以在内部形成能够使热风流动的第一流动空间V1,并且其前方面可以敞开。后板420的一面可以是后板420的正面,上述的流动空间V可以包括第一流动空间V1。
流动部4231可以使从风扇管道部850流入的热风在第一流动空间V1中流动,并且可以通过面向其的滚筒背面220将在第一流动空间V1中流动的热风引导到滚筒200的内部。
流动部4231可以构成为环形。上述的环形可以被理解为其延伸的形态形成闭合曲线。因此,环形可以被定义为由闭合曲线包围的闭合截面。
具体而言,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从外侧包围使热风流动的第一流动空间V1的流动外周部4231a。即,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相当于在流动部4231向后方凸出的状态下的所述流动部4231的外周面。
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从内侧包围使热风流动的第一流动空间V1的流动内周部4231b。即,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相当于在流动部4231向后方凸出的状态下的所述流动部4231的内周面。
另外,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的流动凹陷面4232。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相当于面向滚筒背面220的一面。
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是从后板420的正面向后方延伸的部分。以流动部4231的径向为基准,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是位于比流动外周部4231a更靠内侧的位置且从后板420的正面向后方延伸的部分。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是曲面,或者可以与后板420的正面平行地延伸,并且可以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之间。
图5的(c)中示出了从后方观察图5的(a)和图5的(b)的后板的情形。参照图5的(c)从后方观察所述后板进行说明如下。
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是从后板420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的部分。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位于流动外周部4231a的内侧,并且可以是从后板420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的部分。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是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之间的部分。
另一方面,一起参照图5的(a)至图5的(c),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与后板420的正面的边界部位可以构成为弧形。另外,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向后方平行地延伸,或者可以延伸为使得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之间的距离越向后方延伸越减小。图5中示出了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越向后方延伸彼此越靠近的情形,但是不限于此。此外,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被配置为其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连接的部分呈弧形。
参照图5的(b)从前方观察,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整体构成为圆形。例如,如果流动外周部4231a的直径为D1且流动内周部4231b的直径为D2,则D1可以大于D2。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是外径为D1且内径为D2的呈环形的面。流动部4231可以被配置为其整体形状为圆环形状。
一起参照图3,驱动部M可以从后板420的背面与流动内周部4231b的内侧结合。即,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被配置为包围驱动部M,以保护驱动部M免受外部的冲击。
另一方面,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和风扇管道部的图。具体而言,图6的(a)是结合有风扇管道部的后板的立体图,图6的(b)是结合有风扇管道部的后板的主视图。
参照图5的(a)、图5的(b)以及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管道部423还可以包括流入部4233,风扇管道部850可以配置于所述流入部4233。
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以凸出的形状延伸。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沿流动部4231的径向延伸。流入部4233也可以从流动部4231向下方延伸。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朝风扇管道部850延伸,并且可以与流动部4231连通。
流入部4233可以配置有风扇管道部850,可以从风扇管道部850接收热风并向流动部4231引导。另外,流入部4233可以仅提供风扇管道部850的安装空间,使得流动部4231可以直接接收热风而不从风扇管道部850经由流入部4233。图6中示出了风扇管道部850配置于流入部4233并直接向流动部4231供应热风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
例如,如上所述,热风供应部900可以位于滚筒200的下侧,流动部4231可以面向滚筒背面220,风扇管道部850可以从热风供应部900向流动部4231引导热风。
由此,风扇管道部8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流动部4231更靠下侧的位置,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向下方延伸,以提供风扇管道部850的安装空间。例如,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的侧方向一侧向下方延伸。
具体而言,流入部4233可以从面向风扇管道部850的后板420的一面向后方凹陷。即,流入部4233可以从面向风扇管道部850的后板420的一面凹陷以远离风扇管道部850。后板420的一面可以是后板420的正面。
流入部4233可以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流动空间V2,并且其前方面可以敞开。即,第二流动空间V2可以与上述的风扇管道部850的安装空间相同,并且可以与第一流动空间V1连通而一起形成上述的流动空间V。
风扇管道部8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流入部4233的第二流动空间V2而结合。即,风扇管道部850可以被后述的流入周缘部4233a支撑,并且可以与后述的流入凹陷面4234结合而获得支撑力和结合力。对于流入周缘部4233a和流入凹陷面4234将详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入部4233中,可以与风扇管道部850一起配置有热风供应部900。
即,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延伸,插入配置有风扇管道部850,并且可以具有从风扇管道部850朝热风供应部900进一步延伸的形状。
由此,流入部4233不仅可以提供配置在热风供应部900和流动部4231之间的风扇管道部850的安装空间,还可以提供热风供应部900的安装空间。
如上所述,热风供应部900可以设置于箱体100的下部板147,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向下侧延伸,并且可以以越向下部板147越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的方式延伸。即,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朝第一侧面板1411延伸。
具体而言,流入部4233可以由面向风扇管道部850和热风供应部900的后板420的一面向后方凹陷而形成。即,流入部4233可以从面向风扇管道部850和热风供应部900的后板420的一面凹陷以远离风扇管道部850和热风供应部900。后板420的一面可以是后板420的正面。
换言之,上述的流入部4233的第二流动空间V2可以从所述风扇管道部850追加地延伸,以形成用于配置热风供应部900的空间。
由于流入部4233设置于后板420,热风供应部900的后方侧的端部可以配置于所述流入部4233,热风供应部900的后方侧的端部可以是上述的送风部960。通过将送风部960配置在第二流动空间V2,能够有效地利用受限的箱体100的内部空间。
例如,与利用流入部4233的第二流动空间V2之前相比,位于送风部960的前方的热风流路部920的长度可以更长地设置,配置在热风流路部920的内部的蒸发器951和冷凝器952的尺寸也可以更大地设置。
具体而言,送风部960的送风风扇驱动部965和送风风扇壳体963可以插入并配置在流入部4234的第二流动空间V2。例如,图2中示出了送风风扇驱动部965的一部分插入到第二流动空间V2的情形。
但是,不限定于此,可以将整个送风风扇驱动部965插入并配置在第二流动空间V2,或者,也可以将整个送风风扇驱动部965和整个送风风扇壳体963插入并配置在第二流动空间V2。另外,在第二流动空间V2中还可以插入并配置热风流路部920的后方侧的端部。
另一方面,更具体而言,流入部4233可以包括向风扇管道部850和热风供应部900提供支撑力和结合力的流入周缘部4233a和流入凹陷面4234。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流动空间V2可以呈从第一流动空间V1延伸的形状,流入周缘部4233a可以从流动外周部4231a延伸并形成第二流动空间V2的周缘。即,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可以一起形成管道部423的周缘。
流入周缘部4233a可以从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一侧朝热风供应部900延伸,并且可以经由后板420的下侧与流动外周部4231a的另一侧连接。
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敞开,从而如上所述,可以使第一流动空间V1与第二流动空间V2连通,并且形成一个流动空间V。
即,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构成为其一部分敞开的圆的形状,即弧的形状,而不是形成完整的圆的形状,流入周缘部4233a可以从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一侧至另一侧与流动外周部4231a形成连续的周缘。
另外,流入凹陷面4234可以连接流入周缘部4233a之间。例如,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以弧的形状延伸,流入周缘部4233a可以延伸以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两侧,流入凹陷面4232可以从流动部4231的流动凹陷面4232延伸以连接流入周缘部4233a之间。
即,流入周缘部4233a可以包围流入凹陷面4232的周缘的一部分,流入凹陷面4234可以在除流入周缘部4233a以外的区域与流动凹陷面4232连接。
流入凹陷面4234可以遮蔽流入周缘部4233a之间并形成第二流动空间V2。即,流入凹陷面4234可以是指流入部4233的凹陷面。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与流入周缘部4233a连接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可以敞开,以将流入凹陷面4234与流动凹陷面4232连接,流入凹陷面4234和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形成连续的一面。
例如,如上所述,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向下侧延伸,并且可以从流动部4231的下部向下侧延伸。另外,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中偏向箱体100的侧方向一侧的部分延伸。即,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的侧方向的一侧向下方延伸。
流入部4233可以从流动部4231朝下部板147延伸,进而可以延伸为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一侧可以位于比另一侧远离第一侧面板1411的位置,并且可以位于靠近箱体100的下部板147的位置。
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与流入周缘部4233a一起形成“q字形状”的周缘,流入凹陷面4234可以与流动凹陷面4232一起形成“q字形状”的截面。
如上所述,风扇管道部850和送风风扇驱动部965可以与流入凹陷面4234结合。结合方式可以采用螺纹结合、铆钉结合、过盈配合等多样的方式。另外,风扇管道部850和送风风扇驱动部965可以与流入周缘部4233a接触并被支撑。
即,流入部4233可以通过流入周缘部4233a和流入凹陷面4234向风扇管道部850和送风风扇驱动部965提供较强的结合力和支撑力。
另外,流入周缘部4233a的与流动外周部4231a连接的部分、与后板420的正面连接的部分以及与流入凹陷面4234连接的部分可以被配置为呈弧形,由此,即使用户接触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受伤。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5的(b),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可以构成为一体。流入凹陷面4234可以与流动凹陷面4232形成连续的管道部423的一面,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形成其深度与流入周缘部4233a相同的连续的管道部423的周缘。由于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制成一体,因此能够提高制造便利性。
另外,后板420可以与管道部423构成为一体。即,可以从后板420的正面向后方施压而形成管道部423。由此,后板420能够防止在单独设置管道部423并贴附到其上的情况下热风从管道部423与后板420结合的部分的缝隙泄漏的情形。另外,能够提高后板420的制造便利性。
即,通过将流入部4233和流动部4231制成一体,并且将后板420和管道部423制成一体,后板420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泄漏。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滚筒背面220可以包括使热风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的滚筒遮蔽部221。
如上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面向流动部4231,从流动部4231接收热风并向滚筒200的内部引导热风。
滚筒遮蔽部221可以配置在流动部4231的敞开的前方面的前方。滚筒遮蔽部221可以遮蔽流动部4231的敞开的前方面。即,滚筒遮蔽部221可以配置在第一流动空间V1的前方,并且可以遮蔽第一流动空间V1。
滚筒遮蔽部221可以被配置为面向流动凹陷面4232,热风可以在滚筒遮蔽部221和流动凹陷面4232之间流动。滚筒遮蔽部221可以被配置为与流动部4231对应的形状,以能够更容易地从流动部4231接收热风。即,滚筒遮蔽部221可以构成为圆环形状。
另外,滚筒遮蔽部221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能够使热风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的滚筒流入部2213。
滚筒流入部2213可以构成为贯穿滚筒遮蔽部221而设置的复数个孔,或者可以构成为网格(MESH)形式的网。另外,滚筒流入部2213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沿滚筒遮蔽部221的周向彼此隔开设置。
另外,滚筒遮蔽部221还可以包括加强筋2211和圆周筋2215,以确保结构刚性。
加强筋2211可以沿滚筒遮蔽部221的周向设置在滚筒流入部2213之间,圆周筋2215可以包括设置在加强筋2211的内侧和滚筒流入部2213的内侧的圆周筋2215。圆周筋2215可以构成为环形的形状,并且可以与加强筋2211构成为一体。
另外,由于滚筒流入部2213从滚筒遮蔽部221向前方凸出,加强筋2211和圆周筋2215可以相对地配置在后方,或者可以从滚筒遮蔽部221向后方凸出而设置。
另外,滚筒背面220的一部分可以与后述的安装容纳部4251对应地设置。滚筒背面220可以包括与安装容纳部4251对应地设置的滚筒容纳部223。
具体而言,滚筒背面220可以包括从滚筒遮蔽部221的内侧向前方凹陷的滚筒容纳部223,滚筒容纳部223可以在其内部容纳安装容纳部4251。
滚筒容纳部223可以容易地与插入有安装容纳部4251而贯穿安装孔4255的驱动部M的滚筒旋转轴650结合,并且滚筒遮蔽部221被配置为相对地靠近流动部4231,由此能够更容易地遮蔽流动部4231的敞开的前方面。关于安装容纳部4251的内容将详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风扇管道部以及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另一侧面观察图7所示的后板、风扇管道部以及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4以及图7至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防止热风向滚筒200的外部泄露的密封部450。
密封部450能够防止在第一流动空间V1中流动的热风因流动部4231的前方面敞开而通过流动外周部4231a和滚筒背面220之间泄漏到滚筒200的外部。另外,密封部450能够防止在第一流动空间V1中流动的热风通过流动内周部4231b和滚筒背面220之间泄漏到滚筒200的外部。
密封部450可以包括沿流动部4231的外侧周缘设置的第一密封部451。
第一密封部451可以设置在后板420的正面和滚筒背面220的滚筒遮蔽部221之间。第一密封部451可以设置在滚筒遮蔽部221和流动部4231之间。
第一密封部451可以构成为与流动外周部4231a对应的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流动外周部4231a的外侧。若流动外周部4231a构成为圆形,则第一密封部451可以构成为其内侧和外侧都呈圆形的环形。
参照图6,如果流动外周部4231a的直径为D1,则第一密封部451的外径可以被配置为大于D1,内径可以被配置为等于或大于D1。
第一密封部451可以设置在滚筒遮蔽部221的外廓。第一密封部451的内周面可以位于比滚筒流入部2213更靠外侧的位置。第一密封部451的厚度可以被配置为大于向滚筒流入部2213的后方凸出的长度。
如上所述,由于热风通过设置于滚筒流入部2213的复数个贯通孔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因此,将第一密封部451构成为从滚筒流入部2213的外侧包围滚筒流入部2213,能够有效地防止热风向滚筒200的外部泄漏。
另外,第一密封部451的厚度被配置为大于滚筒流入部2213的后方侧的凸出深度,从而在热风通过滚筒流入部2213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之前,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热风向滚筒200的外部泄漏。第一密封部451可以被配置为与滚筒遮蔽部221和后板420正面都接触,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泄漏。
密封部450可以包括沿流动部4231的内侧周缘设置的第二密封部452。
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设置在后板420的正面和滚筒背面220的滚筒遮蔽部221之间。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设置在滚筒遮蔽部221和流动部4231之间。
第二密封部452可以构成为与流动内周部4231b对应的形状。若流动内周部4231b构成为圆形,则第二密封部452可以构成为其内侧和外侧都呈圆形的环形。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设置在流动内周部4231b的内侧。如果流动内周部4231b的直径为D2,则第二密封部452的外径可以被配置为等于或小于D2。
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设置在滚筒遮蔽部221的内廓。即,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设置于圆周筋2215。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被配置为包围与滚筒背面220连接的驱动部M。
第二密封部452的内周面可以位于比滚筒流入部2213更靠内侧的位置。第二密封部452的厚度可以被配置为大于向滚筒流入部2213的后方凸出的长度。
如上所述,由于热风通过设置于滚筒流入部2213的复数个贯通孔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因此,将第二密封部452构成为从滚筒流入部2213的内侧包围驱动部M,能够有效地防止热风向驱动部M泄漏。
另外,第一密封部451的厚度可以被配置为大于滚筒流入部2213的后方侧的凸出深度,从而在热风通过滚筒流入部2213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之前,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热风向驱动部M泄漏。
驱动部M因旋转而产生热量,如果流动部4231的热风流入,则可能因被进一步加热而发生故障。驱动部M可以被配置为向外部露出,如果热风流入到驱动部M侧,则可能会向滚筒200的外部泄漏。第二密封部452可以被配置为与滚筒遮蔽部221和后板420正面都接触,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泄漏。
由于滚筒200在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过程中旋转,因而密封部450被滚筒背面220施加持续的摩擦。因此,密封部450可以由其性能不会因随着旋转产生的摩擦力、摩擦热而降低且能够密封滚筒背面220和流动部4231之间的弹性材料构成。
另一方面,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的图。图10是示出后板和后盖的图。
具体而言,图10的(a)是结合有驱动部的后板的后视图,图10的(b)是结合有后盖的后板的后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的(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覆盖后板420的后盖430。
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覆盖后板420的后方,并且能够防止配置在后板420的后方的结构要素向外部露出。由此,后盖430能够保护配置在后板420的后方的结构要素免受外部的冲击,并且能够提高美观性。
如上所述,管道部423可以设置于后板420,驱动部M可以与后板420的背面结合。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与后板420的背面结合,覆盖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并且能够防止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向外部露出。
由此,后盖430能够防止因用户与管道部423或驱动部M接触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且能够防止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受外部的冲击而被损坏。
另外,后盖430可以从外部遮蔽向滚筒背面220引导热风的管道部423,从而能够防止在管道部423的内部流动的热风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由此能够防止烘干效率降低。
后盖4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构成为与管道部423对应的形状。如上所述,驱动部M可以位于管道部423的内侧,并且可以与后板420的背面结合,因此,如果后盖430构成为其至少一部分与管道部423对应的形状而覆盖管道部423,则也可以一起覆盖驱动部M。
后盖430可以使后板420的背面的除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以外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即,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仅覆盖需要隔热或需要保护的结构要素,而不覆盖整个后板420的背面,由此能够最小化体积并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可以在后板420的背面中向外部露出的部分自由地配置结构要素。例如,储水箱可以通过上述的后箱支撑孔421插入到后板420。储水箱可以贯穿后箱支撑孔421并向后方进一步延伸,并且可以防止其与后盖430发生干涉。后盖430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的后盖结合部的图。
具体而言,图11的(a)是后盖结合部的主视图,图11的(b)是后盖结合部的后视图。图11的(c)是示出后板的结合支撑部的图。
参照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420可以包括后盖结合部427,后盖430结合于所述后盖结合部427。后盖结合部427可以插入到后盖430的内侧并与后盖430结合,从而能够提高后盖430的支撑力。
后盖结合部427可以从后板420的一面向后方凸出,后盖结合部427可以从管道部423的外侧以包围管道部423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延伸。图11中示出了包围整个管道部的后盖结合部。
管道部423可以从后盖结合部427向后方凸出,后盖结合部427可以与管道部423的外侧周缘连接。即,后板420可以以管道部423比后盖结合部427更向后方凸出的形态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后盖结合部427可以与管道部423形成为呈台阶状,从而能够增大整个后板420的结构刚性,当后盖430与后板420的背面结合时,可以用作引导件。
具体而言,后盖结合部427可以包括:后结合周缘部427a,形成后盖结合部427的周缘;以及后结合凹陷面427d,从后结合周缘部427a延伸,并且与管道部423连接。
后结合凹陷面427d可以位于比管道部423的流动凹陷面4232和流入凹陷面4234更靠前方的位置。在后结合凹陷面427d可以配置有上述的第一密封部451,在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的边界区域可以设置有后述的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
后结合周缘部427a可以构成为其至少一部分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对应的形状。
即,后结合周缘部427a的整体可以构成为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对应的形状,或者其一部分可以构成为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对应的形状。
例如,后结合周缘部427a可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隔开预定间隔并构成为整体对应的形状,并且可以以从特定部分远离流动外周部4231a或流入周缘部4233a的方式延伸。
由于后结合周缘部427a以从特定部分远离流动外周部4231a或流入周缘部4233a的方式延伸,因此,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以及流入周缘部4233a和后结合周缘部427a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可以扩张。
后结合凹陷面427d可以在扩张的区域安装后述的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由此能够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覆盖管道部423的管道盖431。管道盖431可以在其内部形成空间,管道部423可以插入到其内部。
具体而言,管道盖431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包围管道部423的周缘的管道盖周缘部431a;以及从管道盖周缘部431a延伸的盖遮蔽部431b,盖遮蔽部431b可以遮蔽管道盖431的内部。
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内周面可以面向管道部423的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盖遮蔽部431b可以面向管道部423的流动凹陷面4232和流入凹陷面4233。
虽未图示,但是,后盖430也可以仅由管道盖431构成,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端部可以与后结合凹陷面427d接触并仅覆盖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
另外,后盖430也可以仅由管道盖431构成,管道盖周缘部431a可以包围后结合周缘部427a,与位于后结合周缘部427a的外侧的后板420的背面接触并在覆盖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同时还覆盖后盖结合部427。
后盖430的形状可以通过考虑制造条件、与配置在后板420的背面的结构要素的布置关系等来多样地确定。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覆盖后盖结合部427的结合部盖433。
结合部盖433可以与管道盖431连接,并且可以与管道盖431一起遮蔽后盖430的内部。由于管道部423比后盖结合部427从后板420的背面更向后方凸出,因此,管道盖431可以被配置为比结合部盖433更向后方凸出。
管道盖431和结合部盖433可以被被配置为其凸出的程度不同,以形成为呈台阶状,后盖430可以借助管道盖431和结合部盖433来增大结构刚性。
具体而言,结合部盖433可以包括:结合盖周缘部433a,包围后盖结合部427的周缘;以及盖延伸部433b,从结合盖周缘部433a延伸,并且与管道盖周缘部431a连接。
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内周面可以面向后盖结合部427的后结合周缘部427a,盖延伸部433b可以面向后盖结合部427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
结合盖周缘部433a可以通过盖延伸部433b与管道盖周缘部431a连接,或者可以直接与管道盖周缘部431a连接。即,结合盖周缘部433a也可以与管道盖周缘部431a构成为一体,以一起包围管道部423和后盖结合部427。
从另一角度来看,管道盖431可以构成为其至少一部分与管道部423对应。即,管道盖431可以构成为其整体与管道部423对应以覆盖管道部423,或者可以构成为其一部分与管道部423对应以覆盖管道部423。
具体而言,管道盖周缘部431a可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入周缘部4233a保持预定间隔并构成为整体对应的形状,并且可以以从特定部分远离流动外周部4231a或流入周缘部4233a的方式延伸。
由于管道盖周缘部431a以从特定部分远离流动外周部4231a或流入周缘部4233a的方式延伸,因此,连接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盖遮蔽部431b可以扩张。
后盖430可以在管道盖431的内部按向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后方延伸的长度大小形成空间,并且可以在结合部盖433的内部按向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后方延伸的长度大小形成空间。
即,后盖430可以在管道盖431的前方侧按将所述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延伸的长度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延伸的长度相加的大小形成空间。
即,管道盖431可以比结合部盖433更向后方凸出,以在内部形成更大的空间,并且,可以容易地覆盖配置在后盖结合部427的背面的所述额外的结构要素。
例如,盖遮蔽部431b可以从面向流动凹陷面4232的一面向流动部4231的径向进一步延伸,从而可以在其与后结合凹陷面427d之间容易地配置外部排出管895,并且可以提供空间以容易地安装用于选择性地向外部露出外部排出管895的盖开闭部439。对于后盖430、外部排出管895以及盖开闭部439的关系将详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参照图4和图11的(a),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结合部427可以配置有送风部960的至少一部分。
即,后盖结合部427可以与流入部4233一起容纳送风部96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以支撑送风部960。送风风扇壳体963可以位于比送风风扇驱动部965更靠前方的位置,送风风扇壳体963的宽度被配置为大于流入部4233的宽度,由此,送风部960可能会不易容纳到流入部4233。
由于后盖结合部427可以在流入部4233的外侧从后板420的正面向后方凹陷而设置,因此,其可以被配置为大于流入部4233的宽度,并且可以容纳送风风扇壳体963的至少一部分。
由于后盖结合部427的后结合周缘部427a可以与送风风扇壳体963接触并支撑送风风扇壳体963,因此,即使送风风扇驱动部965振动也能够较强地支撑整个送风部960。
由于额外的紧固构件可以贯穿后盖结合部427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结合,因此整个送风风扇961的位置能够被牢固地固定。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结合部427的面向送风部960的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朝下部板147敞开。即,后盖结合部427的下端部敞开,从而能够更容易地配置送风部960和下部板147。
后盖结合部427可以从后板420的一面向后方凸出而设置。即,可以与位于后盖结合部427的外侧的后板420的一面形成为呈台阶状。
后结合周缘部427a可以与后板420的与后结合周缘部427a连接的一面呈倾斜地形成,如果送风部960的送风风扇壳体963和下部板147位于后盖结合部427的内部,则可能因与后结合周缘部427a接触而不易配置,或者需要形成为与所述倾斜对应以进行配置。
因此,后结合周缘部427a的面向送风部960和下部板147的部分可以朝下部板147敞开,使得后结合凹陷面427d形成延伸至后板420的下端的一面。
即,后结合周缘部427a可以构成为其下端部敞开的形状而不是连续的闭合曲线,后盖结合部427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的下侧可以不被后结合周缘部427a包围。
具体而言,后盖结合部427可以包括:流动盖结合部4278,与流动部4231对应;以及流入盖结合部4274,与流动盖结合部4278连接,并且与流入部4233对应。
流动盖结合部4278可以包括形成流动盖结合部4278的周缘并与流动外周部4231a对应的流动结合周缘部4278a,流入盖结合部4274可以包括与流动结合周缘部4278a连接并与流入周缘部4233a对应的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
另外,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的一侧可以从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对应的第一流动结合连接部4278b延伸,另一侧可以从与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对应的第二流动结合连接部4278c延伸。
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的与第一流动结合连接部4278b连接的一侧可以与外部相连,与第二流动结合连接部4278c连接的另一侧可以与外部相连。
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可以不形成从第一流动结合连接部4278b连续至第二流动结合连接部4278c的闭合曲线,与流入凹陷面4234对应的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可以连续至后板420的下端,从而可以与外部相连。上述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可以包括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后盖结合部427朝下部板147敞开,由此,即使在衣物处理装置10的制造过程中将后板420结合到下部板147,也能够在后盖结合部427的内部充分地确保送风风扇壳体963和下部板147的位置空间,并且便于结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后板420与下部板147接触且以与下部板147接触的部分作为旋转中心,使其与上部板145、侧面板141结合,可以通过后结合周缘部427a的敞开的下端部防止后盖结合部427与下部板147和送风风扇壳体963接触,由此,后板420可以容易地与下部板147、上部板145以及侧面板141结合并形成箱体100。
另一方面,参照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的周缘中面向后盖结合部427的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的部分可以敞开。
如上所述,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和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可以延伸至后板420的下端,包围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的结合部盖433的结合盖周缘部433a可以包围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的一部分或整体。
在结合盖周缘部433a包围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结合盖周缘部433a可以延伸至从后板420的下端隔开规定间隔的部分,由于下端部敞开,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的一部分可以向外部露出。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下端部敞开,从而能够防止其与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接触,后盖430可以容易地与后板420结合。
在结合盖周缘部433a包围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的整体的情况下,结合盖周缘部433a可以延伸至后板420的下端,能够防止整个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向外部露出。在该情况下,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下端部也可以敞开,从而能够防止其与下部板147接触,后盖430可以容易地与后板420结合。
从另一角度来看,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与流入结合周缘部4274a敞开的部分对应的位置可以敞开,并且可以通过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敞开的部分防止后盖430与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接触,从而容易地与后板420结合。
另外,结合部盖433可以包括面向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的结合盖结合面4331。
结合盖结合面4331可以是连接管道盖431的管道盖周缘部431a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盖延伸部433b,或者可以是从管道盖周缘部431a或结合盖周缘部433a延伸的额外的一面。
结合盖结合面4331可以与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平行地设置,由于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下端部敞开而可以与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接触,并且,由于与流入结合凹陷面4274b接触而可以向后盖430提供支撑力。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用于与后板420结合的卡钩结合部434和盖紧固部4341。
具体而言,后盖430可以包括沿后盖430的周缘设置并与后板420卡钩结合的卡钩结合部434,后板420可以包括在与卡钩结合部434对应的位置贯穿后板420而形成的卡钩容纳部4273。卡钩结合部434可以插入到卡钩容纳部4273,其端部可以凸出设置以卡止在卡钩容纳部4273。
安装板紧固部429和卡钩容纳部4273的位置可以根据制造条件、制造方法、后板420的形状以及后盖430的形状而多样地设定,并且,安装盖紧固部4341和卡钩结合部434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制造条件、制造方法、后板420的形状以及后盖430的形状而多样地设定。
例如,卡钩结合部434可以设置在上述的结合部盖433的敞开的一侧,卡钩容纳部4273也可以设置在后盖结合部427的敞开的一侧,以与卡钩结合部434对应。
具体而言,卡钩结合部434可以包括设置于结合盖结合面4331的第一卡钩结合部434a,卡钩容纳部4273可以包括设置于面向结合盖结合面4331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的第一卡钩容纳部4273a。
第一卡钩结合部434a可以插入并结合于第一卡钩容纳部4273a,结合盖结合面4331可以在结合部盖433中确保预定大小以上的截面面积,从而有利于安装第一卡钩结合部434a。
另外,卡钩结合部434可以包括设置于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第二卡钩结合部434b,卡钩容纳部4723可以包括贯穿后板420的位于后结合凹陷面427d外侧的一面而设置的第二卡钩容纳部4273b。第二卡钩结合部434b可以插入并结合于第二卡钩容纳部4273b。
另外,后盖430可以包括沿后盖430的周缘设置的盖紧固部4341。盖紧固部4341可以从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周缘以面向后板420的背面的方式延伸,其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沿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周缘彼此隔开配置,并且可以通过在其中贯穿额外的紧固构件来与后板420结合。
后板420可以包括在与盖紧固部4341对应的位置贯穿后板420的一面而形成的板紧固部429,额外的所述紧固构件可以同时插入板紧固部429和盖紧固部4341以固定后盖430和后板420。即,板紧固部429可以与盖紧固部4341螺栓结合。
整理而言,后盖430可以通过熔接和粘结结合等固定到后板420,但是,可以根据制造条件等采用通过卡钩结合部434的卡钩结合或通过盖紧固部4341的螺栓结合等较为简单的结合方式来固定到后板420。
后盖430可以采用卡钩结合和螺栓结合中的任一种方式来固定到后板420,也可以采用卡钩结合和螺栓结合两种方式来固定到后板420。
另外,参照图11的(c),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420可以包括用于支撑与后盖430结合的结合支撑部424。
结合支撑部424可以通过容纳后盖430的端部来支撑整个后盖430。即,结合支撑部424可以通过容纳后盖430的结合盖周缘部433a来支撑整个后盖430。
结合支撑部424可以从后板420的背面向前方凹陷而设置,或者可以设置在从后板420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的后结合周缘部427a和与后板420的侧面板141结合的板结合部之间相对地凹陷的空间。
具体而言,后板420可以包括从后板420向后方凸出的板结合部,使得侧面板141能够容纳并结合于两侧端部,结合支撑部424可以形成在板结合部和从后板420向后方凸出的后结合周缘部427a之间,以使后盖430的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端部可以插入。
即,结合支撑部424可以设置在板结合部和面向板结合部的后结合周缘部427a之间,并且可以沿后板420的长度方向延伸。后板420的长度方向可以是指从下部板147朝上部板145的方向。
另外,结合支撑部424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形成在与第一侧面板1411邻近的附近和与第二侧面板1413邻近的附近。
结合支撑部424可以容纳结合盖周缘部433a,使得结合盖周缘部433a通过后结合周缘部427a和板结合部稳定地被固定。
另一方面,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后板结合的后盖的剖视图。
参照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驱动部筋435。
驱动部筋435可以从后盖430的一面朝后板420凸出而设置。具体而言,驱动部筋435可以从后盖430的正面与驱动部M的外周对应地凸出并配置在驱动部M的外侧。驱动部筋435可以是后盖430的正面中相对地向前方最为凸出的部分,后盖430的正面可以与盖遮蔽部431b相同。
即,当从侧方向观察后盖430的一面时,驱动部筋435可以在前后方上产生高度差,并且可以改善后盖430的结构刚性。
另外,一起参照图9的(b),驱动部筋435可以被配置为防止与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接触。
由于驱动部M提供使滚筒200旋转的动力,因此,即使与后板420结合,也可能会产生振动,管道部423与后板420构成为一体,由此,可能会因驱动部M的振动和滚筒200的振动而一起振动。
驱动部筋435可以设置在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之间,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与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隔开,从而防止其与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接触。
具体而言,驱动部M可以被管道部423的流动内周部4231b包围,驱动部筋435可以设置在流动内周部4231b和驱动部M之间。驱动部筋435的外周面可以与流动内周部4231b隔开设置,内周面可以与驱动部M隔开设置。
即,驱动部筋435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与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的不必要的接触。
例如,流动内周部4231b和驱动部M的外周面可以构成为环形,驱动部筋435可以构成为环形并设置在流动内周部4231b和驱动部M之间。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从后盖430的一面凹陷以远离驱动部M的盖容纳部436。盖容纳部436能够防止驱动部M与后盖430的接触。上述的盖延伸部433b可以包括盖容纳部436和驱动部筋435。
盖容纳部436可以从后盖430的面向驱动部M的一面凹陷,后盖430的面向驱动部M的一面可以是后盖430的正面。
另外,盖容纳部436可以设置在驱动部筋435的内侧,并且可以与驱动部筋435的内周面连接。盖容纳部436可以比位于驱动部筋435的外侧的后盖430的一面更向后方凹陷。
整理而言,驱动部M可以是配置在后板420的背面的振动体,盖容纳部436可以凹陷以远离驱动部M,以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与驱动部M接触。
另一方面,参照图10的(a)和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420可以包括用于结合并安置驱动部M的安装部425。
安装部425可以设置在流动部4231的内侧,并且可以被配置为被流动部4231包围。
具体而言,安装部425可以包括:安装容纳部4251,驱动部M结合于所述安装容纳部4251;以及安装周缘部4253,包围安装容纳部4251,并且与流动内周部4231b连接。
安装容纳部4251可以设置在安装部425的中央,并且可以比安装周缘部4253更向前方凸出,以能够容纳并结合驱动部M。
具体而言,安装容纳部4251可以包括:用于结合驱动部M的安装面4251a;以及贯穿安装面4251a的安装孔4255,驱动部M可以贯穿安装孔4255与滚筒背面220连接。安装面4251a和安装孔4255使驱动部M能够容易地与滚筒背面220连接,并且可以用于支撑驱动部M。
例如,安装孔4255可以在安装面4251a的中央构成为圆形,安装面4251a可以因安装孔4255而构成为环形的形状。
安装周缘部4235可以连接安装容纳部4251和流动内周部4231b,并且可以在与安装容纳部4251结合的驱动部M和流动内周部4231b之间提供隔开距离。
另一方面,安装容纳部4251可以包括从安装面4251a向后方延伸并与安装周缘部4253连接的安装连接部4257。
安装连接部4257可以面向驱动部M的外周面,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防止与驱动部M接触。
具体而言,安装连接部4257可以延伸以使其直径从安装面4251a越向后方越大。安装连接部4257可以保护驱动部M免受外部的冲击,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与驱动部M接触。
整理而言,以安装面4251a为基准,安装连接部4257可以从安装部425的径向外侧连接,安装周缘部4257可以从安装连接部4257的径向外侧连接,并且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从安装周缘部4257的径向外侧连接。
另外,安装容纳部4251可以包括从安装面4251a向后方凸出的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例如,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可以向后方凸出,使得安装面4251a的一部分向后方弯曲而在内部形成空间。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可以增大安装面4251a的结构刚性,并且可以执行引导用于支撑驱动部M的结合的支架的结合的作用。
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可以沿径向彼此隔开,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安装面4251a的结构刚性。
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可以构成为与安装面4251a对应的形状。例如,安装面4251a可以构成为环形,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也可以构成为环形。
另外,除了预定区间以外的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可以凸出,使得定子510的端子(未图示)可以位于其中。即,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可以是其一侧敞开的环形,并且可以以弧的形状延伸。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端子位于未从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凸出的区域,由此能够实现驱动部M的稳定的结合结构。
另外,安装容纳部4251可以包括设置于安装连接部4257的电线支撑部4251c。
具体而言,电线支撑部4251c可以被配置为面向安装面4251a中设置有端子且未设置安装支撑部4251d、4251e的区域,能够在防止电线不与其他结构要素发生干涉的同时将其引导到端子。
电线支撑部4251c可以从安装连接部4257凸出而设置,并且可以包括使电线能够穿过的孔。所述孔可以被确保为规定长度以上,从而能够更较强地支撑电线。
电线支撑部4251c可以与后板420构成为一体,也可以单独地制造并结合。例如,图11中示出了电线支撑部4251c被单独地制造并通过紧固构件与后板420结合的情形。
另一方面,图13和图1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的驱动部筋的图。具体而言,图13的(a)是后盖的驱动部筋的前方侧的立体图,图13的(b)中示出了从前方观察驱动部筋的情形。图14的(a)是后盖的驱动部筋的后方侧的立体图,图14的(b)中示出了从后方观察驱动部筋的情形。
如上所述,驱动部筋的凸出长度可以不同。图9和12中示出了驱动部筋的凸出长度被配置为小于驱动部的总长度的情形,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驱动部筋的凸出长度与驱动部的总长度对应以通过驱动部筋包围整个驱动部的情形。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驱动部筋435的凸出长度可以与驱动部M对应,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包围驱动部M,以保护驱动部M免受外部的冲击。
驱动部筋435可以从盖遮蔽部431b向前方凸出以面向安装部425,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包围驱动部M。具体而言,驱动部筋435可以被配置为其端部面向安装周缘部4253,其内周面可以与驱动部M的外周面隔开并包围驱动部M的外周面。
即,在从外部施加冲击的情况下,驱动部筋435的端部可以与安装周缘部4253接触并支撑整个后盖430,并且能够防止后盖430与驱动部M接触。
驱动部M直接旋转并提供使滚筒200旋转的动力,在与后盖430接触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严重损坏。即使从外部施加冲击,驱动部筋435也可以优先与安装周缘部4253接触,以能够预先防止驱动部M和后盖430的接触。
即使没有从外部施加冲击,驱动部筋435的端部也可以被配置为与安装周缘部4253接触,或者,其端部可以被配置为与安装周缘部4253隔开并在从外部施加预定大小以上的冲击的情况下与安装周缘部4253接触。
例如,图14中示出了即使没有外部冲击驱动部筋435的端部也与安装周缘部4253接触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
另一方面,图15是图13和图14的后盖与后板结合的剖视图。
参照图13和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部筋435可以使驱动部M与管道部423的流动部4231分隔。
如上所述,驱动部M因旋转而自身产生热量,流动部4231可能会被在其内部流动的热风加热。在烘干效率方面,对于流动部4231而言,较为有利的是防止向外部释放热量,对于驱动部M,为了平稳的运转,较为有利的是防止热量从外部流入。
即,驱动部筋435可以通过将驱动部M与流动部4231分隔,来最大程度地抑制可能会从流动部4231释放的热量传递到驱动部M。
具体而言,驱动部筋435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周缘部4253的后方,以使流动部4231与驱动部M分隔。
即,后盖430可以在内部形成有能够配置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的布置空间F,驱动部筋435的端部可以与安装周缘部4253接触,以将布置空间F分隔为配置流动部4231的第一布置空间F1和配置驱动部M的第二布置空间F2。
第一布置空间F1可以形成在驱动部筋435的外侧,第二布置空间F2可以形成在驱动部筋435的内侧。
具体而言,第一布置空间F1可以由后板420的背面、后盖430的管道盖周缘部431a、后盖430的盖遮蔽部431b以及驱动部筋435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布置空间F2可以由后板420的背面、后盖430的盖遮蔽部431b以及驱动部筋435的内周面形成。
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部筋435可以通过将第一布置空间F1和第二布置空间F2分隔来抑制所述第一布置空间F1和第二布置空间F2之间的热交换。
另外,参照图1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部筋435可以形成散热空间G。散热空间G可以是用于将驱动部M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部的空间。
驱动部筋435可以在内部形成散热空间G,并且其后方面可以敞开。
具体而言,驱动部筋435可以包括:从内侧包围散热空间G的筋内周部4353;以及从外侧包围散热空间G的筋外周部4351,在筋内周部4353和筋外周部4351之间可以形成有散热空间G。筋内周部4353可以是驱动部筋435的内周面,筋外周部4351可以是驱动部筋435的外周面。
筋内周部4353可以以从后盖430越朝前方其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或者可以以保持其直径恒定的方式延伸,以防止与驱动部M接触。
筋外周部4353可以以从后盖430越朝前方其直径越小的方式延伸,或者可以以保持其直径恒定的方式延伸,以防止与管道部423接触。
例如,图14中示出了筋内周部4353以从后盖430越朝前方其直径越大的方式延伸,筋外周部4351以从后盖430朝前方其直径保持恒定的方式延伸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通过管道部423和驱动部M的布置关系等,可以多样地设定筋内周部4353和筋外周部4351的直径。
散热空间G可以通过驱动部筋435与第一布置空间F1和第二布置空间F2分隔。散热空间G可以通过筋外周部4351与第一布置空间F1分隔,并且可以通过筋内周部4353与第二布置空间F2分隔。
散热空间G可以通过面向驱动部M的筋内周部4353来促进配置有驱动部M的第二布置空间F2与外部的热交换。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部筋435可以包括使安装部425与散热空间G连通的筋狭缝部4355。
筋狭缝部4355可以设置于筋内周部4353,使第二布置空间F2与散热空间G连通,可以将驱动部M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部。另外,在筋外周部4351未形成有筋狭缝部4355,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布置空间F1的热量释放到外部。
筋狭缝部4355可以沿驱动部筋435的凸出方向延伸,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沿筋内周部4353的周缘彼此隔开配置,因此,可以通过充分确保第二布置空间F2与散热空间G连通的面积来使与外部的热交换更积极地发生。
例如,图13中示出了筋狭缝部4355呈狭缝形状。但是,不限于此,筋狭缝部4355可以通过考虑驱动部筋435的形状、驱动部M与筋内周部4353的隔开距离以及驱动部M的热量产生程度来构成为多样的形状。
另外,筋狭缝部4355可以沿筋内周部4353的周缘按相同间隔彼此隔开配置,从而可以在充分确保第二布置空间F2与外部的连通面积的同时,尽可能防止驱动部筋435整体的结构刚性减小。
另外,参照图13和图1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使安装部425与外部连通的散热孔436。
即,散热孔4361可以通过使第二布置空间F2与外部连通来将驱动部M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排出。
具体而言,散热孔4361可以设置于与筋内周部4353连接的盖容纳部436,可以与上述的狭缝部4355一起设置或单独设置。
散热孔4361可以不通过散热空间G而直接使外部与第二布置空间F2连通,并将第二布置空间F2的热量释放到外部,所述散热孔4361可以设置有复数个,从而能够充分确保第二布置空间F2和外部的连通面积。对于散热孔4361将详细进行后述。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盖容纳部436可以包括以从盖容纳部436的一面远离驱动部M的方式凹陷的盖凹陷部4363。
与驱动部M中向后方凸出的部分对应地,盖凹陷部4363可以以远离从盖容纳部436的正面向所述后方凸出的部分的方式凹陷,以最大程度地防止与驱动部M接触。
具体而言,驱动部M可以包括贯穿安装部425的安装容纳部4251并与滚筒背面220结合的驱动旋转轴MS,驱动旋转轴MS可以从与滚筒背面220结合的一端延伸至面向盖容纳部436的另一端。驱动旋转轴MS可以包括后述的减速器600的滚筒旋转轴650和马达部500的驱动轴530。
驱动旋转轴MS的另一端可以面向盖容纳部436,由于所述另一端可以比驱动部M的其他部分更向后方凸出,因此,盖凹陷部4363可以从与驱动旋转轴MS对应的位置向后方凹陷,以最大程度地防止与驱动旋转轴MS接触。
例如,图15中示出了驱动旋转轴MS设置在驱动部M的中央,盖凹陷部4363也与此对应地设置在盖容纳部436的中央的情形。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盖容纳部436可以在除盖凹陷部4363以外的区域设置有散热孔4361。即,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盖容纳部436还可以包括包围盖凹陷部4363的盖散热部4365,散热孔4361可以设置于盖散热部4365。
盖散热部4365可以与驱动部筋435的筋内周部4353连接,由于盖凹陷部4363向后方凹陷,盖散热部4365可以比盖凹陷部4363相对地更向前方凸出,或者可以从盖容纳部436的一面向前方凸出而设置。
驱动部M可以在面向盖散热部4365的一面沿驱动部M的周向形成有能够散热的复数个狭缝,散热孔4361可以设置于盖散热部4365,以更有效地将驱动部M的热量向外部排出。
散热孔4361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可以沿盖散热部4365的径向或周向彼此隔开设置,以更有效地排出驱动部M的热量。
另外,可以防止散热孔4361集中形成在盖散热部4365的预定部分,从而能够使由散热孔4361导致的结构刚性的降低最小化。
例如,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盖凹陷部4363在盖容纳部436的中央呈圆形,盖散热部4365呈包围盖凹陷部4363并与筋内周部4353连接的环形,散热孔4361以放射状配置于盖散热部4365的情形。即,散热孔4361可以在整个盖散热部4365均匀地彼此隔开配置,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整个盖容纳部436的结构刚性减小。
另一方面,图1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储水部、排水管以及回流管的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可以包括将集水部170的冷凝水引导到储水部7的排水部890。
如上所述,衣物处理装置10可以包括:蒸发器951,从滚筒200中吐出的热风去除水蒸气;集水部170,使在蒸发器951形成的冷凝水流入并储存;以及储水部7,接收并储存集水部170中储存的冷凝水,还可以包括:排水部890,使集水部170与储水部7连接,将集水部170的冷凝水引导到储水部7。蒸发器951可以是指去除水蒸气的水蒸汽去除部。
排水部890可以包括:排水管891,连接集水部170和储水部7;以及排水泵897,提供使集水部170的冷凝水流动至储水部7的动力。
排水管891可以提供将由排水泵897输送的集水部170的冷凝水引导到储水部7的移动路径。排水管891可以由橡胶软管或管等构成。为了说明上的便利,集水部170的水可以用作与冷凝水相同的含义。
一起参照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管891可以被配置为其至少一部分向箱体的外部露出。
具体而言,排水管891可以从集水部170贯穿后板420向外部延伸,在外部沿后板420的背面延伸,并且可以再次贯穿后板420并与储水部7连接。
如上所述,集水部170可以设置于下部板147,储水部7可以设置于上部板145,因此,排水管891可以从集水部170贯穿后板420的靠近下部板147的一侧,在外部朝上部板145延伸,并且可以再次贯穿后板420的靠近上部板145的另一侧并与储水部7连接。
集水部170和储水部7可以设置在箱体100的内部,排水管891可以被配置为其一部分向后板420的外部露出,从而能够增大箱体100内部的可利用空间。
例如,由于排水管891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因此,与排水管891仅设置在箱体100的内部情况相比,滚筒200的尺寸可以扩张,从而能够提高衣物容纳能力。
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以被理解为,通过使滚筒200在箱体100的内部制成最大尺寸,使排水管891的一部分从盈余空间不足的箱体100的内部位于外部,来提高了箱体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更具体而言,排水管891可以包括:集水排水管8911,从集水部170贯穿后板420并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排水露出管8913,从集水排水管8911沿后板420的背面延伸;以及储水排水管8915,从排水露出管8913贯穿后板420并与储水部7连接。
集水排水管8911、排水露出管8913以及储水排水管8915可以分开制造后结合,或者可以制成一体并形成一个管。即,排水管891可以包括集水排水管8911、排水露出管8913以及储水排水管8915,集水排水管8911、排水露出管8913以及储水排水管8915可以一起构成排水管891。
另一方面,在排水管891中,可以依次配置集水排水管8911、排水露出管8913以及储水排水管8915。例如,在排水管891中,可以以集水部170为基准依次连接集水排水管8911、排水露出管8913以及储水排水管8915。
即,集水部170的水可以依次流过集水排水管8911、排水露出管8913以及排水露出管8931并被引导到储水部7。
另一方面,排水露出管8913可以沿管道部423的外周面延伸,并以与管道部423的外周面或后盖430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延伸,由此可以被管道部423的外周面或后盖430的内周面支撑。
具体而言,排水露出管8913可以在管道部423的流动外周部4231a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之间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都接触的方式延伸,从而其位置可以被固定。
另一方面,排水部890的排水泵897可以将集水部170的水搬运到储水部7,排水管891的储水排水管8915的与储水部7连接的部分可以位于比储水部7更靠上侧的位置,从而能够向储水部7的上部供应水,即使排水泵897的运转停止,也能够防止储水部7的水通过储水排水管8915向集水部170回流。
例如,图16中示出了储水排水管8915构成为如下形状,即,从箱体100的内部朝上部板145延伸,其一部分与上部板145平行地延伸,并且向下方弯曲以再次与储水部7的上部连接。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可以包括将储水部7中储存的水引导到集水部170的回流管893。
在储水部7中储存的水被填充到预定高度以上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储水部7的水溢出,回流管893可以将储水部7中储存的水引导到集水部170。即,回流管893可以是一种溢流管。
与排水管891相同地,回流管893也可以被配置为其一部分向箱体的外部露出,从而能够增大箱体100内部的可利用空间。
回流管893可以从储水部7贯穿后板420并向外部延伸,在外部沿后板420的背面延伸,并且可以再次贯穿后板420并与集水部170连接。
如上所述,集水部170可以设置于下部板147,储水部7可以设置于上部板145,因此,回流管893可以从储水部7贯穿后板420的靠近上部板145的另一侧,从外部朝下部板147延伸,并且可以再次贯穿后板420的靠近下部板147的一侧并与集水部170连接。
具体而言,回流管893可以包括:储水回流管8935,从储水部7贯穿后板420并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回流露出管8933,从储水回流管8935沿后板420的背面延伸;以及集水回流管8931,从回流露出管8933贯穿后板420并与集水部170连接。
集水回流管8931、回流露出管8933以及储水回流管8935可以分开制造后结合,或者可以制成一体并形成一个管。即,回流管893可以包括集水回流管8931、回流露出管8933以及储水回流管8935,集水回流管8931、回流露出管8933以及储水回流管8935可以一起构成回流管893。
另一方面,在回流管893中,可以依次配置储水回流管8935、回流露出管8933以及集水回流管8931。例如,在回流管893中,可以以储水部7为基准依次连接储水回流管8935、回流露出管8933以及集水回流管8931。
即,储水部7的水可以依次流过储水回流管8935、回流露出管8933以及集水回流管8931并被引导到集水部170。
例如,回流露出管8933可以从后板420的背面延伸,可以防止与在后板42构成为环形的流动部4231发生干涉,流动部4231可以进一步扩张至后板420的两侧面而设置。
另外,回流露出管8933可以与排水露出管8913一起沿管道部423的外周面延伸。具体而言,回流露出管8933和排水露出管8913中的任一个可以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接触的方式延伸,而另一个可以以与结合盖周缘部433a接触的方式延伸,由此,回流露出管8933和排水露出管8913可以在流动外周部4231a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之间整体被流动外周部4231a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支撑。
但是,在排水露出管8913可以设置有后述的外部排出管895,排水露出管8913可以被配置为与结合盖周缘部433a接触,以能够容易地设置外部排出管895,与此对应地,回流露出管8933可以被配置为与流动外周部4231a接触。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11和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可以一起贯穿后板420并向外部延伸。
具体而言,后板420可以包括:集水连接孔4277,贯穿后板420的一面而形成;以及储水连接孔4275,与集水连接孔4277隔开,贯穿后板420的一面而形成。
集水排水管8911和集水回流管8931可以一起贯穿集水连接孔4277并从集水部170向外部延伸,储水排水管8915和储水回流管8935可以一起贯穿储水连接孔4275并从储水部7向外部延伸,由此,可以容易地使排水露出管8913与回流露出管8933接触并一起沿管道部423的外周面延伸。
集水连接孔4277可以以集水排水管8911和集水回流管8931接触的方式一并支撑集水排水管8911和集水回流管8931,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以储水排水管8915和储水回流管8935接触的方式一并支撑储水排水管8915和储水回流管8935。
即,集水排水管8911与集水回流管8931相互接触,可以一起与集水连接孔4277的内侧接触而被支撑,储水排水管8915与储水回流管8935也相互接触,可以一起与储水连接孔4275的内侧接触而被支撑。由此,即使在外部设置排水露出管8913和回流露出管8933,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的位置也可以被固定在后板420上。
另外,对于后板420而言,与单独地形成供集水排水管8911和集水回流管8931各个贯穿后板420的孔的情形相比,使集水排水管8911和集水回流管8931一起贯穿集水连接孔4277在制造方面上将更为便利,并且可以减少后板420的不必要的贯穿部位。储水排水管8915和储水回流管8935一起贯穿储水连接孔4275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设置于后盖结合部427。
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被配置为贯穿后盖结合部427并与管道部423隔开,可以防止贯穿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的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与内部有热风流动的管道部423发生干涉。
具体而言,后盖结合部427可以包括具有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的流动盖延伸部4279。
后盖结合部427可以包括:流动盖结合部4278,构成为与流动部4231对应的形状;以及流动盖延伸部4279,以从流动盖结合部4278远离流动部4231的方式延伸。
具体而言,流动部4231可以构成为环形,流动盖结合部4278可以构成为环形,流动盖延伸部4279可以以从流动盖结合部4278沿流动部4231的径向远离的方式延伸。
由于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设置于流动盖延伸部4279,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与流动部4231隔开,可以进一步防止贯穿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的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与内部有热风流动的流动部4231发生干涉。
另外,流动盖延伸部4279可以包括:集水延伸部4279a,从流动盖结合部4278朝下部板147沿流动部4231的径向延伸;以及储水延伸部4279b,从流动盖结合部4278朝上部板145沿流动部4231的径向延伸。
集水延伸部4279a可以从靠近流动盖结合部4278的下部板147的一侧向下方延伸,储水延伸部4279b可以从靠近流动盖结合部4278的上部板145的另一侧向上方延伸。
集水连接孔4277可以设置于集水延伸部4279a,位于与流动部4231尽可能隔开且靠近集水部170的位置,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设置于储水延伸部4279b,位于与流动部4231尽可能隔开且靠近储水部7的位置。
由此,能够最小化集水连接孔4277和集水部170之间的距离,减小集水排水管8911和集水回流管8913的整体长度,从而在制造方面上可能会较为有利,并且在被配置为防止与箱体100内部的其他结构要素发生干涉方面上可能会较为有利。
另外,能够最小化储水连接孔4275和储水部7之间的距离,减小储水排水管8915和储水回流管8935的整体长度,从而在制造方面上可能会较为有利,并且在被配置为防止与箱体100内部的其他结构要素发生干涉方面上可能会较为有利。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被配置为更靠近箱体100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
如上所述,热风供应部900的热风流路部920可以被配置为更靠近箱体100的两侧面中的一侧面,集水部170和储水部7可以被配置为更靠近箱体100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因此,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被配置为更靠近箱体100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箱体100的一侧面可以是第一侧面板1411,箱体100的另一侧面可以是第二侧面板1413。
即,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被配置为靠近箱体100的侧面板141中的第二侧面板1413,以最小化连接集水部170和储水部7的排水管891与回流管893的连接长度,并且最小化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与热风流路部920发生干涉。
从另一角度来看,上述的流动盖延伸部4279可以从流动盖结合部4278朝第二侧面板1413延伸。
即,集水延伸部4279a和储水延伸部4279b可以从流动盖结合部4278都朝第二侧面板1413延伸,设置于集水延伸部4279a的集水连接孔4277和设置于储水延伸部4279b的储水连接孔4275可以都位于靠近第二侧面板1413的位置。
另外,集水延伸部4279a和储水延伸部4279b可以延伸至与后板420的第二侧面板1413结合的侧面板结合部,可以与流动盖结合部4278一起在和上述的侧面板结合部之间形成结合支撑部424。即,集水延伸部4279a和储水延伸部4279b可以通过增大结合支撑部424的形成长度来向后盖430提供更强的结合力。
另一方面,图1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被配置为覆盖排水管和回流管的后盖和盖开闭部的图。
再次参照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管891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使集水部170的水排出到外部的外部排出管895。
外部排出管895可以设置于向外部露出的排水管891的排水露出管8913。
外部排出管895设置于排水管891的排水露出管8915,由此,不是由用户通过直接引出储水箱来排出被引导到储水部7的集水部170的水,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外部排出管895将集水部170的水直接排出到外部而无需用户额外的操作。
具体而言,外部排出管895将通过排水泵897搬运的水排出到外部,因此,外部排出管895可以设置于靠近集水连接孔4277的排水露出管8913,由于使排水泵897向外部排出管895引导集水部170的水的距离最小化,因此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排水泵897的能源浪费。
外部排出管895可以通过额外的软管等与下水道连接,其一端可以与排水露出管8915连接,另一端朝侧面板141设置,以能够容易地配置并结合额外的软管等。
例如,图17中示出了排水露出管8913从比第一侧面板1411更靠近第二侧面板1413的位置沿后板420的背面延伸,外部排出管895与第二侧面板1413邻近,另一端朝第二侧面板1413延伸,以排出在排水露出管8913中流动的水的情形。
外部排出管895可以与排水露出管8913构成为一体并从排水露出管8913分流,或者可以单独制造后与排水露出管8913结合。
另外,参照图17的(c),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支撑外部排出管895的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
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可以设置于后盖结合部427的后结合凹陷面427d,外部排出管895可以贯穿其内周面并得到支撑。
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可以包括: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与后结合凹陷面427d接触,支撑外部排出管895;以及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与后结合凹陷面427d结合,支撑外部排出管895。
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的端部可以与后结合凹陷面427d接触,并且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因此能够更强地支撑外部排出管895。
具体而言,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可以构成为板形状,外部排出管895贯穿所述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所述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可以与外部排出管895构成为一体,或者可以单独制造后结合,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沿外部排出管895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设置。
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可以固定于后结合凹陷面427d以支撑外部排出管895。
具体而言,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可以被制作为,通过弯曲板而在内侧形成供外部排出管895穿过的空间,可以通过额外的紧固构件将板的重叠的两端结合到后结合凹陷面427d。
即,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可以与后结合凹陷面427d结合,以向外部排出管895提供较强的支撑力。
另外,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和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可以相互支撑。
具体而言,在设置有复数个的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之间可以配置有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可以比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更向后方凸出。
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和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可以彼此接触并相互支撑,可以通过第一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a的后方侧的凸出部分来防止第二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b因振动而晃动。
另一方面,参照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覆盖排水管891和回流管893。
即,后盖430可以覆盖向外部露出的排水露出管8913和回流露出管8933,以保护排水露出管8913和回流露出管8933免受外部的冲击,通过尽可能防止排水露出管8913和回流露出管8933向外部露出,能够提高美观度。
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覆盖排水露出管8913的至少一部分和回流露出管8933的至少一部分。即,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覆盖排水露出管8913的一部分和回流露出管8933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被配置为覆盖整个排水露出管8913和整个回流露出管8933。
例如,图17中示出了后盖430覆盖整个排水露出管8913和整个回流露出管8933的情形。以下,为了说明上的便利,以后盖430覆盖整个排水露出管8913和整个回流露出管8933为基准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覆盖管道盖431的朝排水露出管8913的集水连接孔4277的一侧。
管道盖周缘部431a可以整体上与流动外周部4231a对应地设置,可以以朝排水露出管8913的所述一侧远离流动外周部4231a的方式扩张,比结合部盖433相对地在内部形成有更大空间的管道盖431可以覆盖集水连接孔4277附近。
例如,管道盖周缘部431a可以与流动部4231对应地整体上构成为圆形,可以从下侧沿流动部4231的径向延伸,并朝第二侧面板1413和下部板147扩张。从另一角度来看,管道盖431可以覆盖设置有集水连接孔4277的上述的集水延伸部4279a的至少一部分。
如上所述,在排水露出管89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外部排出管895,在外部排出管895可以设置有支撑外部排出管895的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管道盖431可以容易地覆盖集水连接孔4277、排水露出管8913的一侧、外部排出管895以及排出管支撑构件8951等。
另外,后盖430可以被配置为覆盖结合部盖433朝排水露出管8913的集水连接孔4277的另一侧。
管道盖周缘部431a可以整体上与流动外周部4231a对应地设置,其并不朝排水露出管8913的所述另一侧延伸,盖延伸部433b可以连接管道盖周缘部431a和结合盖周缘部433a。
即,比管道盖431相对地在内部形成有更小空间的结合部盖433可以覆盖排水露出管8913的所述另一侧。与一侧不同地,在排水露出管8913的另一侧未设置有额外的结构要素,因此仅通过结合部盖433就能容易地覆盖排水露出管8913的所述另一侧。
例如,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上侧可以与流动部4231对应地构成为环形。从另一角度来看,结合部盖433可以覆盖设置有储水连接孔4275的上述的储水延伸部4279b的至少一部分。
但是,尽管以上以管道盖431覆盖集水连接孔4277附近且结合部盖433覆盖储水连接孔4275附近的情形进行了说明,考虑到配置在集水连接孔4277附近的结构要素和配置在储水连接孔4275附近的结构要素,可以由管道盖431或结合部盖433选择性地覆盖集水连接孔4277和储水连接孔4275。
整理而言,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通过考虑从后板420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的结构要素的体积来设定安装管道盖431和结合部盖433的位置,由此能够最小化体积并容易地覆盖位于后板420的背面的结构要素。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11和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通过外部排出管895将在排水露出管8913中流动的水向外部排出的盖贯通部437。
盖贯通部437可以由后盖430的一侧被贯穿而形成,后盖430的一侧可以是面向外部排出管895的区域。
盖贯通部437可以通过被贯穿的部分使外部排出管895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外部排出管895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软管等与位于外部的下水道容易地连接。
具体而言,管道盖431可以被配置为覆盖外部排出管895的一部分,盖贯通部437可以同时贯穿后盖430的管道盖431和结合部盖433而形成,由此能够确保更宽的贯穿面积。另外,盖贯通部437以向外部露出排出管支撑构件8591的方式贯穿,由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排出管支撑构件8591的维护。
另外,盖贯通部437可以被配置为贯穿管道盖431的盖遮蔽部431b的一部分,后述的盖开闭部439的开闭铰链部4393可以设置在盖遮蔽部431b的朝盖贯通部437的端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安装开闭铰链部4393。
例如,图17中示出了盖贯通部437贯穿管道盖周缘部431a、盖遮蔽部431b、结合盖周缘部433a以及盖延伸部430b而形成的情形。
盖贯通部437的贯穿面积只要能够容易地安装用于连接外部排出管895和位于外部的下水道的软管就足够,盖贯通部437的形状可以通过考虑制造条件和与其他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多样地设定。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盖43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开闭盖贯通部437的盖开闭部439。
具体而言,盖开闭部439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封闭盖贯通部437的开闭本体部4391。
开闭本体部4391可以构成为与盖贯通部437对应的形状,可以与后盖430结合而构成后盖430的一部分。即,开闭本体部4391可以被配置为构成管道盖431的一部分和结合部盖433的一部分。
例如,开闭本体部4391可以形成盖遮蔽部431b的一部分、管道盖周缘部431a的一部分、盖延伸部433b的一部分以及结合盖周缘部433a的一部分,其整体形状可以被配置为呈台阶状。
开闭本体部4391可以通过遮蔽盖贯通部437来防止外部排出管895露出,并且可以构成后盖430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在美观上提供统一感。
另外,开闭本体部4391可以被配置为与管道盖431和结合部盖433隔开规定间隔,可以防止在开闭盖贯通部437时与管道盖431和结合部盖433接触。
另一方面,盖开闭部439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使开闭本体部4391选择性地开闭盖贯通部437的开闭铰链部4933。
具体而言,开闭铰链部4933可以被配置为连接后盖430和开闭本体部4391,使开闭本体部4391能够在盖贯通部437移动。如上所述,开闭铰链部4933可以连接盖遮蔽部431b和开闭本体部4391的构成盖遮蔽部431b的部分。
开闭铰链部4933可以通过使开闭本体部4391能够转动来使其能够选择性地开闭盖贯通部437。
即,盖开闭部439可以使外部排出管895选择性地向外部露出。例如,在通过外部排出管895向外部排出集水部170的水的情况下,可以开放盖贯通部437,而在通过储水部7向外部排出集水部170的水的情况下,可以遮蔽盖贯通部437。
以上,对盖开闭部439通过开闭铰链部4933转动开闭本体部4391而选择性地开闭盖贯通部437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由开闭本体部4391选择性地开闭的方式可以是诸如滑动方式等另外的其他方式。
另一方面,盖开闭部439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将开闭本体部4391固定到后盖430或后板420的开闭卡钩部4395。
具体而言,开闭卡钩部4395可以从开闭本体部4391的端部凸出而设置,开闭卡钩部4395可以与后板420或后盖430卡钩结合,以将开闭本体部4391固定到后板420或后盖430。
另外,在后板420或后盖430的与开闭卡钩部4395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能够容纳开闭卡钩部4395的开闭卡钩容纳部428。
例如,开闭卡钩部4395可以设置在开闭本体部4391的构成结合部盖433的一部分的端部,其可以面向后板420的背面。另外,后板420可以包括从与开闭卡钩部4395对应的位置贯穿后板420而设置的开闭卡钩容纳部428。
开闭卡钩部4395可以插入到开闭卡钩容纳部428,使得开闭本体部4391遮蔽盖贯通部437,并且可以与开闭卡钩容纳部428分离,使得开闭本体部4391开放盖贯通部437。
开闭卡钩部4395和开闭卡钩容纳部428可以通过称为卡钩结合的较为简单的结合方式,在不使用外部排出管895时,固定开闭本体部4391以遮蔽盖贯通部497,而在使用外部排出管895时,可以分离开闭本体部4391以开放盖贯通部497。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管891可以包括将从集水部170传送的水选择性地向清洗部940或排水露出管8913引导的流路切换阀894。
具体而言,流路切换阀894可以设置在集水排水管8911上,集水排水管8911可以包括:连接流路切换阀894和集水部170的第一集水排水管8911a;以及连接流路切换阀894和排水露出管8913的第二集水排水管8911b。
在向外部排出集水部170的水的情况下,集水部170的水可以依次通过第一集水排水管8911a、流路切换阀894以及第二集水排水管8911b而被引导到排水露出管8913,被引导到排水露出管8913的水可以被引导到外部排出管895或储水部7并向外部排出。
在将集水部170的水用于清洗的情况下,集水部170的水可以被引导到第一集水排水管8911a、流路切换阀894以及清洗部940的清洗流路,被引导到清洗流路的水可以流入到蒸发器951并对蒸发器951进行清洗。
流路切换阀894可以将集水部170的水选择性地引导到清洗部940或排水露出管8913,从而可以有效地再利用集水部170的水。
另一方面,图1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的图。图1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热风供应部连接的风扇管道部的图。
具体而言,图18的(a)是从前方观察风扇管道部的图,图18的(b)是从后方观察风扇管道部的图,图18的(c)是从下方观察风扇管道部的图,图18的(d)是示出将风扇管道部分离的图。
参照图18的(a)和图19,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从热风供应部900向管道部423供应热风的风扇管道部850。
具体而言,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包括形成风扇管道部850的外观的风扇管道本体部851。
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一端可以与热风供应部900连接,另一端可以敞开并从热风供应部900接收热风。
具体而言,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一端可以与送风部960的送风风扇壳体963结合,以从送风风扇壳体963接收热风。
例如,送风风扇壳体963可以与热风流路部920连接以使热风流入,并且可以通过送风风扇壳体963的敞开的顶面将流入的热风吐出。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一端可以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的敞开的顶面结合。
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包括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的敞开的顶面结合的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
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可以构成为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的敞开的上部对应的形状。图18的(c)中示出了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呈四边形的情形。
另外,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从送风风扇壳体963接收热风的风扇管道流入孔8511a,风扇管道流入孔8511a可以与用于向送风风扇壳体963的外部吐出热风的孔对应地设置。
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可以插入并结合于送风风扇壳体963。由此,风扇管道流入孔8511a可以从送风风扇壳体963的内部接收热风。
由于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插入并结合于送风风扇壳体963,因此,可以获得较强的结合力,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热风从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和送风风扇壳体963之间向外部泄漏。
另一方面,为了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结合,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在外周面包括复数个连接紧固部8511b。连接紧固部8511b可以通过贯穿额外的紧固构件来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结合。
连接紧固部8511b可以设置于与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邻近的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外周面或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具体而言,连接紧固部8511b可以从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外周面或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凸出,在其端部可以设置有能够使紧固构件穿过的紧固孔。
另外,连接紧固部8511b可以沿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周缘设置有复数个,可以分别贯穿额外的紧固构件来与送风风扇壳体963结合。连接紧固部8511b可以提供能够使整个风扇管道部850较强地固定于送风风扇壳体963的结合力。
另一方面,参照图18的(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包括使整个风扇管道部850的结构刚性增大的风扇管道支撑筋854。
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后方,以被流入凹陷面4234支撑。即,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可以从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背面凸出而设置。
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可以构成为朝流入凹陷面4234凸出并沿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形状,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彼此隔开规定间隔。复数个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可以随着沿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配置。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可以整体配置在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背面,以进一步增大风扇管道部850的结构刚性。
另外,如上所述,在风扇管道部850与流入凹陷面4234结合的情况下,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可以与流入凹陷面4234接触,以进一步增大风扇管道部850的支撑力。
另一方面,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复数个风扇管道支撑筋854之间的支撑筋连接部8541。支撑筋连接部8541可以使复数个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彼此连接,使得复数个风扇管道支撑筋854一体地吸收振动或冲击。
例如,图18的(b)中示出了支撑筋连接部8541连接复数个风扇管道支撑筋854的下端部之间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支撑筋连接部8541的位置可以多样地设定。
另外,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包括用于流入凹陷面4234与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结合的支撑结合部8543。
支撑结合部8543可以设置于风扇管道支撑筋854或支撑筋连接部8541,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具有预定面积,额外的紧固构件可以贯穿其中并将其结合到流入凹陷面4234。由此,支撑结合部8543能够使风扇管道部850较强地固定于流入凹陷面4234。
例如,图18的(b)中示出了支撑结合部8543设置于风扇管道支撑筋854与支撑筋连接部8541连接的部分的情形。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支撑结合部8543的位置可以多样地设定。
另外,在风扇管道支撑筋854与流入凹陷面4234接触的情况下,由风扇管道支撑筋854和支撑筋连接部8541包围的空间可以从外部被遮蔽,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包括使风扇管道支撑筋854的内部与风扇管道支撑筋854的外部连通的支撑筋连接孔8542。支撑筋连接孔8542可以设置于风扇管道支撑筋854或支撑筋连接部8541。
另一方面,图20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和管道部的图。具体而言,图20的(a)从上侧示出了与管道部结合的风扇管道部,图20的(b)从前方示出了与管道部结合的风扇管道部。
参照图20的(a),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包括将从热风供应部900接收的热风向流动部4231引导的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
如上所述,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一端可以与热风供应部900连接,另一端可以与流入部4233或流动部4231连接,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形成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另一端。
具体而言,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插入并配置在流动部4231的第一流动空间V1或流入部4233的第二流动空间V2。另外,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与流动部4231的流动凹陷面4232和流入部4233的流入凹陷面4234结合。
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被配置为其背面与流入凹陷面4234或流动凹陷面4232接触预定面积以上,以能够被流动凹陷面4232或流入凹陷面4234较强地支撑。
如上所述,流动外周部4231a的连接有流入周缘部4233a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可以敞开,以使第一流动空间V1与第二流动空间V2连通,并且可以构成为弧的形状。
为了说明上的便利,以流动外周部4231a的一侧为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且流动外周部4231a的另一侧为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即,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可以位于比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更远离第一侧面板1411的位置,并且可以位于靠近箱体100的下部板147的位置。
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配置在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的边界处,可以插入到第一流动空间V1和第二流动空间V2的边界,并且可以与流动凹陷面4232和流入凹陷面4234的边界接触。
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配置在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的边界处,以将在风扇管道部850的内部流动的热风直接引导到流动部4231,从而能够最小化流动距离。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通过最小化热风的流动距离来最小化热风的热损失。
另一方面,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被配置为分隔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
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被配置为沿流动外周部4231a的周缘延伸并构成流动部4231的一部分。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一起形成圆的形状并分隔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
即,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长度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和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之间的长度相同。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被配置为其两侧面分别与上述的流动外周部4231a的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和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接触。
具体而言,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可以与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接触,另一侧面可以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接触。
由此,能够尽可能防止通过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流入到流动部4231的热风向流入部4233流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850还可以包括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一起分隔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的风扇管道遮蔽部853。
首先,对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进行说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宽度可以被配置为小于流动外周部4231a的敞开的宽度。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宽度被配置为小于流动外周部4231a的敞开的宽度的原因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送风部96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大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宽度,以在其内部配置送风风扇961并充分确保热风的流量,由于送风部960和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一起配置在流入部4233的第二流动空间V2,因此,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宽度可以被配置为小于流动外周部4231a的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和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之间的宽度。
另外,如上所述,送风部960的一面中的一部分可以敞开以供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结合,如果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敞开的面积过大,则供应到流动部4231的热风的效率可能会降低,例如,热风的流速降低等。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可以有多样的原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遮蔽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的边界中的一部分,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可以遮蔽所述边界中未被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遮蔽的部分。即,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可以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沿流动外周部4231的周缘延伸,并且可以构成流动部4231a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或另一侧面可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隔开,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可以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或另一侧面延伸至上述的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或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即,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可以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和流动外周部4231一起构成圆的形状。
另一方面,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可以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延伸。
即,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中的任一个侧面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或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接触,并且可以从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其余一个侧面朝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或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延伸。
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可以是指两侧面中被配置为更靠近第一侧面板1411的侧面。
例如,图11的(b)中示出了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与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接触,风扇管道遮蔽部853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另一侧面延伸并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接触的情形。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被配置为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另一侧面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接触,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可以被配置为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一侧面延伸并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接触。
风扇管道遮蔽部853仅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两侧面中的任一侧面延伸,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制造。另外,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包括连接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和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的风扇管道延伸部8513,随着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与第一流动连接部4235或第二流动连接部4236接触,风扇管道延伸部8513的一部分可以与流入周缘部4233a接触。即,随着风扇管道延伸部8513与流入周缘部4233a接触,可以增大风扇管道部850的支撑力。
另一方面,参照图20的(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包括: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设置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以将从热风供应部900接收的热风吐出到流动部4231a。
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可以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朝第一流动空间V1敞开。具体而言,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可以贯穿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面向流动内周部4231b的一面而形成。
如上所述,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单独或与风扇管道遮蔽部853一起分隔第一流动空间V1和第二流动空间V2,由于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面向流动内周部4231a,因此,通过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的热风可以朝向第一流动空间V1而不直接朝向滚筒背面220的滚筒遮蔽部221。
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可以使通过风扇管道流出孔8515a的热风扩散到整个流动部4231,并通过面向流动部4231的滚筒遮蔽部221均匀地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进而,能够尽可能防止通过风扇管道部850供应到流动部4231的热风向外部泄漏。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5,通过风扇管道部850流入的热风可以从管道部423的流动部4231内向一方向C1和另一方向C2流动。一方向C1可以是指顺时针方向。另外,另一方向C2可以是指逆时针方向。
另一方面,参照图20的(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包括与后板420结合的风扇管道结合部855。风扇管道部850可以通过风扇管道结合部855与后板420结合。
风扇管道结合部855可以包括:设置于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以及设置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
即,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正面,可以构成为与流动外周部4231a对应的形状,以使其一端部比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更向外侧延伸。
例如,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的一端部可以比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更向另一方向C2延伸,并在流动外周部4231a的外侧与后板420的正面结合。
另外,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正面,其另一端部可以以与流动外周部4231a对应的形状比风扇管道遮蔽部853更向外侧延伸。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的另一端部可以比风扇管道遮蔽部853更向一方向C1延伸,并在流动外周部4231a的外侧与后板420的正面结合。
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和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可以分别通过贯穿额外的紧固构件来与后板420结合,从而可以形成较强的结合力。
另外,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连接。即,风扇管道结合部855可以从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形成的弧的长度可以被配置为大于由风扇管道遮蔽部853和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形成的弧的长度。
另一方面,后板420可以包括与风扇管道结合部855结合的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
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可以与风扇管道结合部855的两端部结合,并且可以包括:与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结合的第一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a;以及与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结合的第二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b。
第一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a可以以与比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的风扇管道遮蔽部853更向一方向C1凸出的部分对应的形状来凹陷而设置。
另外,第二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b可以以与比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的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更向另一方向C2凸出的部分对应的形状来凹陷而设置。
风扇管道结合部855的两端部容纳于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从而可以得到较强的支撑力,整个风扇管道部850可以被风扇管道容纳部4271更强地固定。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密封部451的结合引导件8551。
如上所述,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形成流动部4231的外侧周缘的一部分,第一密封部451可以构成为环形并沿包括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流动部4231的外侧周缘设置。
结合引导件8551可以包括:设置在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前方的第一结合引导件8551a;以及设置在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前方的第二结合引导件8551b。
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前方,第一结合引导件8551a可以设置在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的正面。
第一结合引导件8551a可以从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的正面凸出,可以由与第一密封部451的周缘对应地延伸的复数个筋构成。
在第一结合引导件8551a由复数个筋构成的情况下,复数个筋彼此隔开,第一密封部451可以配置在复数个筋之间。复数个筋可以分别与第一密封部45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接触,以支撑第一密封部451。另外,复数个筋可以沿流动部4231的周向在整个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上延伸,复数个筋与第一密封部451接触的面积将增加,从而能够更强地支撑第一密封部451。
另外,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前方,第二结合引导件8551b可以设置在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的正面。
第二结合引导件8551b可以从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55的正面凸出,并且可以由与第一密封部451的周缘相对应地延伸的复数个筋构成。
在第二结合引导件8551b由复数个筋构成的情况下,复数个筋彼此隔开,第一密封部451可以配置在复数个筋之间。复数个筋可以分别与第一密封部45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接触,以支撑第一密封部451。另外,复数个筋可以沿流动部4231的周向在整个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53上延伸,复数个筋与第一密封部451接触的面积被增大,从而能够更强地支撑第一密封部451。
第一结合引导件8551a可以与第二结合引导件8551b连接并一起支撑第一密封部451。第一结合引导件8551a和第二结合引导件8551b可以连接,从而以更宽的面积支撑第一密封部451。
另一方面,参照图20的(a),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结合部855可以位于比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和风扇管道遮蔽部853更靠近流动部4231的中心的位置。
例如,风扇管道结合部855可以比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和风扇管道遮蔽部853更朝流动部4231的中心凸出。即,风扇管道结合部855的截面面积比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和风扇管道遮蔽部853更大,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结合引导件8551设置到风扇管道结合部855的正面。
另一方面,参照图18的(d),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850可以由复数个分割体构成。即,风扇管道部850可以由复数个分割体结合并在内部形成有流路而设置。
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制成一体,但是,由于其形状复杂且在内部形成有供热风流动的空间,因此,为了便于制造,可以制成复数个分割体后结合。复数个分割体的结合方式可以采用螺纹结合、铆钉结合、过盈配合、粘结以及熔接等多样的方式。
具体而言,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包括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
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可以形成风扇管道部850的一部分形状,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可以形成风扇管道部850的其余形状,由此,如果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与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结合,则可以完成风扇管道部850的形状。
例如,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可以面向后板420,并且可以形成有上述的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的一部分、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一部分、风扇管道流出部8513的一部分以及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一部分。
另外,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可以面向滚筒背面220,并且可以形成有上述的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的一部分、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一部分、风扇管道流出部8513的一部分、风扇管道遮蔽部853的一部分、风扇管道结合部855以及结合引导件8551。
即,从侧面观察时,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可以在风扇管道部850的中央在从上部板145朝下部板147的方向上分割而形成。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可以形成风扇管道部850的后方部,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可以形成风扇管道部850的前方部。
但是,分割风扇管道部850的形状可以根据风扇管道部850的整体形状、制造条件等多样地设定。
另一方面,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可以通过额外的结合部与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结合。
即,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的一面上的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的一面上的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和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紧固结合到另一个。
如上所述,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3可以一起形成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和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本体部851的两侧面。
以下,为了说明上的便利,以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插入结合于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的结构进行说明。插入结合的结构可以是一种卡钩结合。
但是,并不限定解释于此,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可以插入结合于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
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可以从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的两侧面凸出,可以朝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向前方延伸,并且可以设置有风扇管道结合孔8501c。
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可以从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的两侧面凸出,并且可以构成为与风扇管道结合孔8501c对应的形状。
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可以插入结合于风扇管道结合孔8501c。另外,第一风扇管道结合部8501a和第二风扇管道结合部8502a可以设置有复数个,以增大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的结合力和支撑力。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可以包括能够支撑彼此的支撑部。
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可以与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一起在风扇管道部850的内部形成空间。例如,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风扇管道本体部851以及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都在内部形成有中空的空间,如果在结合过程或制造过程中施加外力,则风扇管道部850可能会被损坏或无法保持形状。
支撑部可以提供使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保持风扇管道部850的形状的支撑力。
支撑部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的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1b;以及设置于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的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b。
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1b和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b可以分别从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凸出以使其端部彼此接触,可以向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提供支撑力。
例如,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1b和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b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内部。
具体而言,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1b可以被配置为从形成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的一面朝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凸出,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b可以被配置为从形成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的一面朝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凸出。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1b和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b的端部可以在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内部接触。
另外,第一风扇管道支撑部8501b和第二风扇管道支撑部8502b可以同时被额外的紧固构件贯穿,以固定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
此外,额外的所述紧固构件可以贯穿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以及后板420,由此,不仅能够增大第一风扇管道形成部8501和第二风扇管道形成部8502之间的结合力,也能够增大后板420与风扇管道部850的结合力。
另一方面,参照图18的(a)和图19,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管道部850可以被配置为防止与滚筒200接触。
为了有效利用箱体100内部的空间,风扇管道部850可以倾斜地设置以防止与滚筒200接触。
如上所述,在风扇管道本体部851中,形成一端的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可以与热风供应部900的送风部960连接,形成另一端的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可以与后板420的管道部423连接。
送风部960可以配置在滚筒200的下侧,管道部423可以在滚筒200的后方被配置为面向滚筒200,因此,连接他们的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从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倾斜地延伸至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
例如,参照图19,风扇管道本体部851可以从风扇管道流入部8511以向后方倾斜的方式向上侧延伸至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
如果风扇管道部850以向后方倾斜的方式向上侧延伸,则与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与滚筒的干涉,从而可以提高滚筒的设计自由度。例如,滚筒200可以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尺寸可以更大地设置,从而能够增大衣物的容纳容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被配置为向流动部4231的内部引导热风。
如上所述,通过风扇管道部850流入的热风可以在管道部423的流动部4231内向一方向C1和另一方向C2流动。一方向C1可以是指顺时针方向,另一方向C2可以是指逆时针方向。
流动内周部4231b的面向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的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朝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凸出。即,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防止热风集中在一方向C1和另一方向C2中的任一方向,使得热风能够均匀地供应到滚筒200内部。
参照图6的(b)和图20的(b),具体而言,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包括流动内周本体部4231d和流动内周引导部4231e。流动内周本体部4231d可以构成为圆的形状,流动内周引导部4231e可以从流动内周本体部4231d朝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凸出。
即,流动内周部4231b的整体形状可以构成为水滴形状或流线型。换言之,流动内周引导部4231e可以朝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以重叠的弧的方式延伸,弧的长度可以被配置为越朝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越小。
从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吐出的热风可以被流动内周引导部4231e分开为一方向C1和另一方向C2,从而将热风均匀地引导到整个第一流动空间V1。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4和图6的(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用于更有效地向滚筒背面220引导热风的流动引导件4231c。
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从流动凹陷面4232向前方凸出而设置。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以横穿第一流动空间V1中的热风流动的方向的方式延伸。
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延伸以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内周部4231b之间。即,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改变第一流动空间V1中流入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以使其朝向滚筒背面220,并降低热风的流速,使得热风有效地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
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从流动凹陷面4232沿流动部4231的周向按不同的凸出高度设置。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沿周向倾斜地设置。
即,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包括:沿流动部4231的周向越远离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其朝前方凸出的高度越大的倾斜区间;沿流动部4231的周向随着远离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其朝前方凸出的高度保持恒定的恒定区间;以及沿流动部4231的周向越远离风扇管道流出部8515其朝前方凸出的高度越小的减小区间。
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被配置为其整体的凸出高度改变,第一流动空间V1中流动的热风的流速和流动方向因流动引导件4231c而发生改变,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到滚筒背面220。
例如,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以风扇管道部850为基准沿一方向C1以从流动凹陷面4232进一步朝前方凸出的方式延伸。另外,流动引导件4231c在凸出至预定高度以防止与滚筒背面220接触之后,可以沿一方向C1以保持预定高度的方式延伸。另外,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以保持预定高度的方式延伸,并且可以沿一方向C1以再次减小其凸出高度的方式延伸。
另一方面,再次参照图4和图6的(b),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沿周向彼此隔开设置。图4中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动引导件4231c为两个的流动部。
一个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被配置为位于距离风扇管道部850最远的位置。即,一个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以流动部4231的中心为基准设置在风扇管道部850的相反侧。
另一个流动引导件4231c可以设置在风扇管道部850和一个流动引导件4231c之间,并且可以沿一方向C1和另一方向C2中的任一方向配置。
流动引导件4231c的数目和配置不限于此,可以通过考虑第一流动空间V1的体积、滚筒背面220的大小以及热风的速度等来确定。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的限度内,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多样的变形。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应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而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以及该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包括:
箱体,包括形成所述箱体的背面的后板;
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容纳衣物;
热风供应部,设置于所述箱体,对从所述滚筒排出的热风进行除湿并再次传送给所述滚筒;以及
排水管,供通过所述热风供应部从所述热风收集的冷凝水流动,
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内部引出到外部,沿所述后板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再次引入到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包括:
管道部,设置于所述后板,将从所述热风供应部传送的所述热风引导到所述滚筒的内部;
水蒸汽去除部,设置于所述热风供应部,从所述滚筒中吐出的所述热风去除水蒸气并形成冷凝水;
集水部,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冷凝水从所述水蒸汽去除部流入所述集水部;以及
储水部,设置于所述箱体,接收并储存所述集水部的所述冷凝水,
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集水部和所述储水部以使所述集水部的冷凝水流动到所述储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
回流管,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储水部引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沿所述后板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后板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再次引入到内部而与所述集水部连接,使所述储水部的冷凝水向所述集水部流动,
所述排水管包括:
集水排水管,从所述集水部贯穿所述后板延伸到所述箱体的外部;
排水露出管,从所述集水排水管沿所述管道部延伸;以及
储水排水管,从所述排水露出管贯穿所述后板与所述储水部连接,
所述回流管包括:
储水回流管,从所述储水部贯穿所述后板延伸到外部;
回流露出管,从所述储水回流管沿所述管道部延伸;以及
集水回流管,从所述回流露出管贯穿所述后板与所述集水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集水部配置在所述滚筒的下侧,
所述储水部配置在所述滚筒的上侧,
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排水部,包括所述排水管和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所述集水排水管连接,使所述集水部的冷凝水向所述储水部流动,
所述储水排水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储水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向所述储水部的上部排出冷凝水,
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清洗部,设置于所述热风供应部,清洗所述水蒸汽去除部;
清洗流路,连接所述清洗部和所述集水排水管;以及
流路切换阀,设置于所述集水排水管,连接有所述清洗流路,将经由所述排水泵的冷凝水选择性地引导到所述清洗部或所述储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
后盖,从所述后板的后方与所述后板结合,覆盖所述管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后板包括彼此隔开配置的集水连接孔和储水连接孔,
所述集水排水管和所述集水回流管贯穿所述集水连接孔,
所述储水排水管和所述储水回流管贯穿所述储水连接孔,
所述后板包括向后方凸出以供所述后盖结合的后盖结合部,
在所述后盖结合部配置有所述管道部、所述集水连接孔以及所述储水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集水连接孔和所述储水连接孔位于所述管道部的外侧,
所述后盖扩张到所述管道部的外侧,以覆盖所述集水连接孔和所述储水连接孔,使所述后板中除所述后盖结合部以外的其余区域向外部露出,覆盖所述排水露出管和所述回流露出管以避免所述排水露出管和所述回流露出管他们向外部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
驱动部,从所述后板的后方与所述后板结合,提供所述滚筒的旋转力,
所述管道部向所述后板的后方凸出形成,并包围所述驱动部,
所述后盖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管道部相对应的形状并覆盖所述管道部和所述驱动部,并且使所述后板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后盖的一面设置有驱动部筋,所述驱动部筋朝所述后板凸出,并以从所述管道部的内侧包围所述驱动部的方式延伸,
所述驱动部筋在内部形成有散热空间,所述驱动部筋的后方面敞开以使所述散热空间向外部露出,所述驱动部筋从所述管道部的内侧向前方与所述后板接触,并且与所述驱动部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
筋狭缝部,设置于所述驱动部筋的朝所述驱动部的筋内周部,贯穿所述筋内周部并沿所述驱动部筋的凸出方向延伸,使所述管道部的内侧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以及
盖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后盖,所述筋狭缝部设置在所述盖容纳部的周缘,包括使所述管道部的内侧与外部连通的散热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部包括贯穿所述后板与所述滚筒连接的驱动旋转轴,
所述盖容纳部包括:
盖凹陷部,面向所述驱动旋转轴,从所述盖容纳部向后方凹陷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06313.7A CN118756478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02410906311.8A CN118773901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1-0024984 | 2021-02-24 | ||
KR1020210024984A KR20220121056A (ko) | 2021-02-24 | 2021-02-24 | 의류처리장치 |
KR1020210024985A KR20220121057A (ko) | 2021-02-24 | 2021-02-24 | 의류처리장치 |
KR10-2021-0024985 | 2021-02-24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906311.8A Division CN118773901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02410906313.7A Division CN118756478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60146A true CN114960146A (zh) | 2022-08-30 |
CN114960146B CN114960146B (zh) | 2024-07-26 |
Family
ID=8044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72165.1A Active CN114960146B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02410906313.7A Pending CN118756478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02410906311.8A Pending CN118773901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906313.7A Pending CN118756478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02410906311.8A Pending CN118773901A (zh) | 2021-02-24 | 2022-02-24 | 衣物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67944A1 (zh) |
EP (1) | EP4050144A1 (zh) |
CN (3) | CN114960146B (zh) |
AU (1) | AU2022225883A1 (zh) |
TW (1) | TWI809734B (zh) |
WO (1) | WO20221821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981663S1 (en) * | 2020-02-25 | 2023-03-21 | Lg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for laundry purpose |
USD981664S1 (en) * | 2020-02-25 | 2023-03-21 | Lg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for laundry purpose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99549A1 (ja) * | 2007-02-14 | 2008-08-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DE102009047155A1 (de) * | 2009-11-26 | 2011-06-01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Kondensatsammelbehälter für ein Wäschetrocknungsgerät und Wäschetrocknungsgerät mit einem Kondensatsammelbehälter |
KR20130094584A (ko) * | 2012-02-16 | 2013-08-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물 처리기기 |
KR20130114780A (ko) * | 2012-04-10 | 2013-10-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장치 및 세탁장치의 제어방법 |
WO2014187506A1 (en) * | 2013-05-24 | 2014-11-27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Laundry dry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laundry dryer |
KR20150069820A (ko) * | 2013-12-16 | 2015-06-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세탁기 |
DE102014209732A1 (de) * | 2014-05-22 | 2015-11-26 | BSH Hausgeräte GmbH | Reinigen wasserführender Komponenten eines Haushaltsgeräts |
WO2016045173A1 (zh) * | 2014-09-23 | 2016-03-31 |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干衣机自清理过滤装置及冷凝式干衣机 |
KR20200065931A (ko) * | 2018-11-30 | 2020-06-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건조기 |
CN112074638A (zh) * | 2018-05-08 | 2020-12-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088231A (zh) * | 2018-05-08 | 2020-12-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衣物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99854B1 (ko) * | 2009-05-12 | 2016-03-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2013094325A (ja) * | 2011-10-31 | 2013-05-20 |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乾燥機 |
CN105531415B (zh) * | 2013-09-13 | 2017-11-10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洗衣机 |
JP6616590B2 (ja) * | 2015-05-19 | 2019-12-04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乾燥機 |
CN106319908B (zh) * | 2015-06-16 | 2020-02-14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干衣机 |
KR20190128487A (ko) * | 2018-05-08 | 2019-11-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 처리 장치 |
KR20200075667A (ko) * | 2018-12-18 | 2020-06-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처리장치 및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 방법 |
KR20200112166A (ko) * | 2019-03-21 | 2020-10-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세탁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11850931B (zh) * | 2019-04-19 | 2022-07-19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洗干一体式洗衣机及其烘干方法 |
CN111850934B (zh) * | 2019-04-19 | 2023-04-18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洗干一体式洗衣机及其烘干方法 |
-
2022
- 2022-02-23 WO PCT/KR2022/002653 patent/WO202218212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2-23 AU AU2022225883A patent/AU202222588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2-24 CN CN202210172165.1A patent/CN114960146B/zh active Active
- 2022-02-24 TW TW111106870A patent/TWI809734B/zh active
- 2022-02-24 US US17/679,812 patent/US2022026794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2-24 CN CN202410906313.7A patent/CN1187564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2-24 CN CN202410906311.8A patent/CN11877390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2-24 EP EP22158396.6A patent/EP4050144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99549A1 (ja) * | 2007-02-14 | 2008-08-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DE102009047155A1 (de) * | 2009-11-26 | 2011-06-01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Kondensatsammelbehälter für ein Wäschetrocknungsgerät und Wäschetrocknungsgerät mit einem Kondensatsammelbehälter |
KR20130094584A (ko) * | 2012-02-16 | 2013-08-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물 처리기기 |
KR20130114780A (ko) * | 2012-04-10 | 2013-10-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장치 및 세탁장치의 제어방법 |
WO2014187506A1 (en) * | 2013-05-24 | 2014-11-27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Laundry dry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laundry dryer |
KR20150069820A (ko) * | 2013-12-16 | 2015-06-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세탁기 |
DE102014209732A1 (de) * | 2014-05-22 | 2015-11-26 | BSH Hausgeräte GmbH | Reinigen wasserführender Komponenten eines Haushaltsgeräts |
WO2016045173A1 (zh) * | 2014-09-23 | 2016-03-31 |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干衣机自清理过滤装置及冷凝式干衣机 |
CN112074638A (zh) * | 2018-05-08 | 2020-12-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088231A (zh) * | 2018-05-08 | 2020-12-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衣物处理装置 |
KR20200065931A (ko) * | 2018-11-30 | 2020-06-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건조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09734B (zh) | 2023-07-21 |
TW202237929A (zh) | 2022-10-01 |
WO2022182127A1 (en) | 2022-09-01 |
CN114960146B (zh) | 2024-07-26 |
AU2022225883A1 (en) | 2023-10-05 |
CN118756478A (zh) | 2024-10-11 |
US20220267944A1 (en) | 2022-08-25 |
EP4050144A1 (en) | 2022-08-31 |
CN118773901A (zh) | 202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908534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08538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60146A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41223A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60147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KR20220121057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CN114960149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KR20220121056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CN114908539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08508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5045097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08540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4960148A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5045096A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5045094A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KR20230124653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30111116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30111119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30007049A (ko) | 의류 처리장치 | |
KR20230000174A (ko) | 의류 처리장치 | |
CN115045095A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KR20230007050A (ko) | 의류 처리장치 | |
KR20230000173A (ko) | 의류 처리장치 | |
KR20220045540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