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6524A -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6524A
CN114946524A CN202210571074.5A CN202210571074A CN114946524A CN 114946524 A CN114946524 A CN 114946524A CN 202210571074 A CN202210571074 A CN 202210571074A CN 114946524 A CN114946524 A CN 114946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chella
strains
strain
liquid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10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涛
何文婷
陈洁
党贵林
王轩
秦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nan Shenghex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nan Shenghex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nan Shenghex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nan Shenghex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10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6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6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6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包含:步骤1、对野生羊肚菌的菌种进行采集;步骤2、对羊肚菌菌种进行分离;步骤3、对羊肚菌菌种进行纯化,获得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步骤4、确定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配方和接种方式;步骤5、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并进行条件调控,得到液体一级种;步骤6、将羊肚菌液体一级种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步骤7、采用扩大培养所得的菌种,进行大田栽培播种,并添加栽培原料,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步骤8、完成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并在羊肚菌菌丝长出后进行营养补充。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羊肚菌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产业模式转化关键环节问题的操作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种植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春末夏初出生的珍贵食用菌。羊肚菌(Morchella spp)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真菌的统称,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胃)而得名。野生羊肚菌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南山区,自古被视为珍品,云南丽江有将之进贡皇帝的记载。
羊肚菌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矿质元素及20余种氨基酸,被认定为人体营养的高级补品,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而且,羊肚菌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肾壮阳、预防感冒、强身健体等作用。除了食用、药用价值外,现代社会还针对其特殊营养成分开发了商业化的调味品、保健饮品、食品(氨基酸)添加剂、泡酒等一系列产品。由此可见,羊肚菌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珍稀食药用菌。目前国内一些高档酒店和电商市场均能见到羊肚菌食谱或精装商品销售,其需求量和成交量相当大。而目前中国野生羊肚菌每年仅产约10吨(受环境恶劣变化和人为肆意采挖影响,野生羊肚菌产量急剧缩减),人工栽培每年生产量约300吨,而全球羊肚菌总需求量预计超过10万吨,因此,仅靠采集野生羊肚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巧妙栽培羊肚菌并把握上市时机,定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人们探索人工栽培羊肚菌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直到1986年才由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的Ron Ower首次在《真菌学杂志》上发表了人工栽培成功的报告,并分别在1982年和1986年取得了羊肚菌栽培的两个美国专利。在此之前,国内外都有报道羊肚菌人工栽培成功的例子,但只是偶尔有羊肚菌子实体长出。现代国内外已经实现了羊肚菌的“半人工”栽培。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进行了许多探索,已栽培出羊肚菌子实体,并探讨了一些子实体发生的生理条件。但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国的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都存在产量低、重复性差的缺陷,至今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栽培。其中,羊肚菌大田栽培虽已经可以进行半人工仿生种植,但还处于研究探索与小面积尝试阶段,面临着诸多不成熟和不稳定因素,集中体现在缺乏统一的羊肚菌品种、大田栽培没有标准化操作规程、土壤适宜性不均匀、羊肚菌出菇率不稳定等方面,亟需理论研究和农业实践的研究。
鉴于羊肚菌是一种有极大开发前景的珍贵食用菌,对它感兴趣的栽培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搞清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条件,为实现商业化生产提供借鉴和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种植栽培羊肚菌的方法,是通过系统全面地对羊肚菌生产栽培过程中的菌种鉴定选育、室内培养增殖、大田栽培出菇等主要环节进行综合性研究,所得的能够解决羊肚菌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产业模式转化关键环节问题的操作技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该方法包含:步骤1、对野生羊肚菌的菌种进行采集;步骤2、对采集所得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分离;步骤3、对分离得到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纯化,获得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步骤4、确定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配方和接种方式;步骤5、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并进行条件调控,得到液体一级种;步骤6、将所得的羊肚菌液体一级种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步骤7、采用扩大培养所得的菌种,进行大田栽培播种,并添加栽培原料,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步骤8、完成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并在羊肚菌菌丝长出后进行营养补充。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采集是对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调查,再对若干地区若干点位的野生羊肚菌进行采摘收集,然后基于形态学观察鉴定,并采用ITS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野生羊肚菌生境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质的野生羊肚菌菌种。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分离是在选择外植体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获得试管种。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将所得的试管种进行纯化培养,再根据对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温度的研究,确定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选择。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4中,对若干种液体培养基成分和接种方式进行测试和验证,确定小麦浸出液培养基和孢子悬液接种方式为最佳选择。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5中,通过对液体羊肚菌菌种发酵的温度、pH值和转速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最佳选择是温度24℃-28℃、酸碱度为pH 6-7、转速为140r/min-160r/min,然后根据其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6中,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经常压或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在18-20℃下培养,菌丝长满瓶,并出现多菌核后使用;养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阔叶树叶屑78%、麸皮20%、蔗糖1%、石灰1%组成。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7中,选择12月份作为播种季节,准备栽培原料,拌匀后铺于畦中;在畦中铺一层厚为5~7厘米的栽培原料,然后撒上菌种,再覆盖土壤,覆盖的土壤采用当年自然生长过羊肚菌的土壤,取土后将土壤打碎成细粒,覆盖在菌种上,覆土厚度为3~5厘米,最后在土壤表面覆盖2厘米厚的树叶。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7中,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的栽培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木屑20%、稻草30%、甘蔗渣40%、腐殖土8%、石灰1%、石膏1%组成;木屑采用提取香樟油后的木渣,或杂木片、粉碎后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其与稻草、甘蔗渣放入锅内煮沸20-30分钟,捞出后沥去水份,再将石灰、腐殖土、石膏放于另外的水中搅拌均匀,加到木屑、稻草、甘蔗渣的混合物里,拌匀后使栽培原料的含水量达到65%。
上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8中,羊肚菌播种后,7-15天内菌丝长出地面,并覆盖地面,播种后的管理工作是进行保温保湿,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以及揭膜通风换气,调节菌床上的湿度、温度和空气含量;进入春季即3月以后,揭去塑料薄膜和草帘,利用自然气候诱导出菇,子实体长出后,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喷水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同时防止阳光直晒;营养补充是在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制作外援营养袋,在菌丝长到地面时下袋,在下袋后一个到一个半月撤袋;营养袋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采用谷壳35%、木屑30%、小麦30%、土5%,每袋320-360kg,每亩使用1600袋营养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的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研究与应用、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全面系统的开展了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从羊肚菌野生菌种收集、萌发分离、脱毒驯化、培养基制作、大田土壤改良、菌丝营养补充技术体系等开展了系列室内与田间实践工作,系统总结出了羊肚菌从野外到实验室再到田间、从菌丝分离鉴定到菌菇采收分级的完整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高效技术创新。具体包括:
1)开展了野生羊肚菌的选育驯化试验研究,选育出适合大田栽培的羊肚菌菌株方法,并通过良种选育驯化得到了优质新品种。
2)开展了基于不同土壤改良配方对羊肚菌大田栽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土壤改良物质及比例,使羊肚菌的产量增加50%。
3)开展了羊肚菌营养补充研究,结果表明:营养袋补充与否显著影响羊肚菌的出菇结果,合理使用营养袋的数量可以提高羊肚菌产量。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羊肚菌的产量,确定了羊肚菌的大田种植使用营养袋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1、对野生羊肚菌的菌种进行采集;步骤2、对采集所得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分离;步骤3、对分离得到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纯化,获得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步骤4、确定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配方和接种方式;步骤5、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并进行条件调控,得到液体一级种;步骤6、将所得的羊肚菌液体一级种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步骤7、采用扩大培养所得的菌种,进行大田栽培播种,并添加栽培原料,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步骤8、完成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并在羊肚菌菌丝长出后进行营养补充。
步骤1中的采集是对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调查,再对若干地区若干点位的野生羊肚菌进行采摘收集,然后基于形态学观察鉴定,并采用ITS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野生羊肚菌生境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质的野生羊肚菌菌种。
步骤2中的分离是在选择外植体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获得试管种。
步骤3中,将所得的试管种进行纯化培养,再根据对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温度的研究,确定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选择。
步骤4中,对若干种液体培养基成分和接种方式进行测试和验证,确定小麦浸出液培养基和孢子悬液接种方式为最佳选择。
步骤5中,通过对液体羊肚菌菌种发酵的温度、pH值和转速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最佳选择是温度24℃-28℃、酸碱度为pH 6-7、转速为140r/min-160r/min,然后根据其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
步骤6中,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经常压或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在18-20℃下培养,菌丝长满瓶,并出现多菌核后使用;养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阔叶树叶屑78%、麸皮20%、蔗糖1%、石灰1%组成。
步骤7中,选择12月份作为播种季节,准备栽培原料,拌匀后铺于畦中;在畦中铺一层厚为5~7厘米的栽培原料,然后撒上菌种,再覆盖土壤,覆盖的土壤采用当年自然生长过羊肚菌的土壤,取土后将土壤打碎成细粒,覆盖在菌种上,覆土厚度为3~5厘米,最后在土壤表面覆盖2厘米厚的树叶。
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的栽培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木屑20%、稻草30%、甘蔗渣40%、腐殖土8%、石灰1%、石膏1%组成;木屑采用提取香樟油后的木渣,或杂木片、粉碎后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其与稻草、甘蔗渣放入锅内煮沸20-30分钟,捞出后沥去水份,再将石灰、腐殖土、石膏放于另外的水中搅拌均匀,加到木屑、稻草、甘蔗渣的混合物里,拌匀后使栽培原料的含水量达到65%。
步骤8中,羊肚菌播种后,7-15天内菌丝长出地面,并覆盖地面,播种后的管理工作是进行保温保湿,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以及揭膜通风换气,调节菌床上的湿度、温度和空气含量;进入春季即3月以后,揭去塑料薄膜和草帘,利用自然气候诱导出菇,子实体长出后,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喷水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同时防止阳光直晒;营养补充是在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制作外援营养袋,在菌丝长到地面时下袋,在下袋后一个到一个半月撤袋;营养袋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采用谷壳35%、木屑30%、小麦30%、土5%,每袋320-360kg,每亩使用1600袋营养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做更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该方法包含:
步骤1、对野生羊肚菌的菌种进行采集。
采集是对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调查,再对若干地区若干点位的野生羊肚菌进行采摘收集,然后基于形态学观察鉴定,并采用ITS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野生羊肚菌生境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质的野生羊肚菌菌种。
步骤2、对采集所得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分离。
分离是在选择外植体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获得试管种。
步骤3、对分离得到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纯化,获得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
将所得的试管种进行纯化培养,再根据对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温度的研究,确定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选择。
步骤4、确定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配方和接种方式。
对若干种液体培养基成分和接种方式进行测试和验证,确定小麦浸出液培养基和孢子悬液接种方式为最佳选择。
步骤5、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并进行条件调控,得到液体一级种。
通过对液体羊肚菌菌种发酵的温度、pH值和转速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最佳选择是温度24℃-28℃、酸碱度为pH 6-7、转速为140r/min-160r/min,然后根据其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
步骤6、将所得的羊肚菌液体一级种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经常压或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在18-20℃下培养,菌丝长满瓶,并出现多菌核后使用;养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阔叶树叶屑78%、麸皮20%、蔗糖1%、石灰1%组成。
步骤7、采用扩大培养所得的菌种,进行大田栽培播种,并添加栽培原料,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
选择12月份作为播种季节,准备栽培原料,拌匀后铺于畦中;在畦中铺一层厚为5~7厘米的栽培原料,然后撒上菌种,再覆盖土壤,覆盖的土壤采用当年自然生长过羊肚菌的土壤,取土后将土壤打碎成细粒,覆盖在菌种上,覆土厚度为3~5厘米,最后在土壤表面覆盖2厘米厚的树叶。
优选地,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的栽培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木屑20%、稻草30%、甘蔗渣40%、腐殖土8%、石灰1%、石膏1%组成;木屑采用提取香樟油后的木渣,或杂木片、粉碎后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其与稻草、甘蔗渣放入锅内煮沸20-30分钟,捞出后沥去水份,再将石灰、腐殖土、石膏放于另外的水中搅拌均匀,加到木屑、稻草、甘蔗渣的混合物里,拌匀后使栽培原料的含水量达到65%。
步骤8、完成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并在羊肚菌菌丝长出后进行营养补充。
羊肚菌播种后,7-15天内菌丝长出地面,并覆盖地面,播种后的管理工作是进行保温保湿,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以及揭膜通风换气,调节菌床上的湿度、温度和空气含量;进入春季即3月以后,揭去塑料薄膜和草帘,利用自然气候诱导出菇,子实体长出后,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喷水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同时防止阳光直晒;营养补充是在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制作外援营养袋,在菌丝长到地面时下袋,在下袋后一个到一个半月撤袋;营养袋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采用谷壳35%、木屑30%、小麦30%、土5%,每袋320-360kg,每亩使用1600袋营养袋。
实施例2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确定羊肚菌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优良的羊肚菌种,优化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配方,获得最优配方,最后得到一种羊肚菌液体菌种高效、规模化使用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一、野生羊肚菌菌种采集、分离技术研究。
1.野生羊肚菌采集。
对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调查和生物学功效的深入分析,以及优质品种的筛选。实施过程中,主要采集了四川省野生羊肚菌材料,并收集了其它部分省份的野生羊肚菌,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野生羊肚菌进行鉴定;同时对野生羊肚菌生境进行了分析。
共收集4个省份、20个位点的野生羊肚菌材料,包括四川(15位点),重庆(3位点),河南(1位点),新疆(1位点)。羊肚菌材料均确保为野生材料。
(1)基于形态学鉴定。
对20个位点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进行拍照记录,并对所有材料进行命名。
其中3份野生羊肚菌为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其子实体大小中等,尖端不明显;菌盖多凹坑,颜色淡黄色;菌柄较粗,近白色。
9份野生羊肚菌为粗柄羊肚菌(Morchellacrassipes),其子实体大小适中;菌盖浅黄色,表面凹坑不规则或近圆形;菌柄白色,粗壮,基部伴膨胀变大现象发生。
3份野生羊肚菌为小羊肚菌(Morchelladeliciosa),其子实体偏小;菌盖浅褐色,表面凹坑较深;菌柄较短,浅褐色。
其余则根据形态分别命名,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orchella septimelata),普通羊肚菌(Morchella vulgaris)。
(2)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技术鉴定,ITS技术是指对ITS序列进行DNA测序,通过将测序得到的ITS序列与已知真菌ITS序列比较,从而获得待测真菌种属信息的一种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试剂盒提取菌盖基因组DNA,试剂盒购买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PCR引物序列由华大科技合成;PCR体系(50μL)为:2×Taq PCR Master Mix(Vazyme)25μL,引物各2μL,模板DNA 2μL,ddH2O补齐50μL;PCR程序:94℃预变性3min;95℃变性60s,50℃退火40s,72℃延伸60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目的条带回收,送华大科技测序。序列对比采用GenBank数据库中的BLAST程序完成。
结果表明:PCR扩增片段的长度约为1200-1800bp。测序后,将结果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分析,20个位点羊肚菌在分类中均属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其中7份为Morchellaesculenta;5为Morchella conica;其余编号对应Morchella elata,Morchelladeliciosa,Morchella sp.Mes-X。而这一结果与根据传统形态学鉴定的结果存在差别,这可能由于野生羊肚菌形态易受到环境影响,造成形态鉴定的差异。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中的20个位点野生羊肚菌,主要为黄色羊肚菌支系,包含12株,其次是黑色羊肚菌支系,包含8株,未发现红色羊肚菌支系。
(3)野生羊肚菌生境进行分析。
从生态环境来看,羊肚菌采集地多为草丛或落叶中,无长时间阳光照射的环境下,同时多地野生羊肚菌生长地伴有苔藓,这也增加了发生地的湿度和腐殖土厚度。坡向和坡度无明显规律,海拔分布范围较广,从200m到2400m均有分布,说明羊肚菌海拔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较好,这也决定了羊肚菌品种繁多,遗传多样性高,可以为不同地区人工种植提供参考。
2羊肚菌分离技术研究。
目前,关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但产量的稳定性仍是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羊肚菌是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其生长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不同品种羊肚菌适应性和最佳环境存在明显差异。此外,羊肚菌与其它食用菌不同,栽培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在异地栽培稳定性。因此,利用当地的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菌种分离,能够培育出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羊肚菌品种,避免因异地购中造成的地区性差异。在这个过程中,羊肚菌菌种的分离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对羊肚菌菌种分离的消毒方法和外植体取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
(1)外植体选择。
子实体采集时间选择羊肚菌盛产期(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采集时尽量保持菌体完整,除去表面异物和菌柄基部泥土等,放入无菌包装盒内,带回实验室。
(2)组织分离法。
试验过程中根据前期研究,子实体表面分消毒处理和不消毒处理两种方法;外植体选择菌盖(全部),菌盖内侧,菌盖外侧,菌柄(全部),菌柄内侧,菌柄外侧等6个部位。分别用无菌手术刀进行操作,每个重复4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放3块外植体材料。
结果表明:子实体消毒后,外植体污染率介于12%-25%之间;不经消毒,外植体污染率在13%-24%之间。总的来说,外植体消毒与否对外植体污染率影响不大,两者不存在相关性。同时,75%的消毒酒精渗透性较强,对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造成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虽然能够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是对菌种分离起到负面影响。
对于不同的外植体取材部位而言,菌盖内侧和菌柄内侧染菌情况远远好于其他外植体部位,这可能是由于在子实体自身密闭,内部是一个无菌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外源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无菌组织的状态。
(3)孢子分离法。
子实体表面用75%的消毒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后,悬挂,将其子实体菌盖朝下,悬挂于广口瓶(瓶底放有灭菌白纸)中,放于20℃避光培养。观察底部白纸上孢子收集情况,一周后可用于孢子体接种和萌发实验。每隔12h观察一次孢子的生长状况和污染情况,并记录。
结果发现,羊肚菌孢子培养24-36小时后,均可观察到菌丝发生,72h后培养基表面可长满絮状菌丝物,生长状态重复性较好。污染率为23%,相对较好,污染菌种主要为霉菌及杆菌。如无菌操作技术熟练,操作规范,可大大降低污染现象发生。总的来说,孢子分离法可以作为组织分离法的一种补充方法,孢子法获得的菌种需要经过多次纯化和筛选等才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二、羊肚菌菌种纯化技术研究。
羊肚菌菌种稳定性是羊肚菌栽培出菇的前提,在分离得到羊肚菌菌种后,需要进一步进行纯化,以达到具有稳定生长速度和状态的母种,进而才能进一步田间试验等。此外,液体菌种对菌种纯度要求很高。生产前,先要将试管种进行纯化,不然很难生产出液体种。基于该目的,本实施例中对分离羊肚菌菌种进行后续纯化培养,从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温度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便获得可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和方法。目前,已经纯化得到3个品种,大田栽培表现良好。
(1)不同温度下菌丝生长速度。
温度是影响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纯化菌种,需要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进行探索。
将分离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分别置于10-32℃温度梯度的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10℃、18℃、26℃和32℃。结果表明,温度过低(低于10℃),或温度过高(高于26℃),都会使菌丝生长减缓,甚至停滞。温度过低,菌丝物质体内代谢受阻,影响菌丝的伸长;温度过高,菌丝虽然长势较好,但是色素加深严重,菌丝老化较快,也不利于菌种纯化。综合考虑,菌丝纯化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8℃。
(2)不同菌种菌丝生长速度。
共筛选得到10个位点的羊肚菌菌种材料,其中以梯棱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为主。将筛选到的菌丝接种于PDA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放置于18℃恒温培养,光照强度100lx,重复5次。记录菌丝生长速度,长满天数和菌核等情况。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长势最好,平均生长速度为1.12cm/d,其次为七妹羊肚菌,平均生长速度为0.89cm/d,粗柄羊肚菌生长速度最慢,仅有0.75cm/d。此外,梯棱羊肚菌连续培养10d,会有肉眼可见的菌核出现,说明该种羊肚菌具备田间试验和出菇的潜力,同时能够达到液体菌种制作要求。
三、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配方研究。
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成分和组成进行探究,包括碳源、氮源、维生素以及其他特殊成分。以得到既廉价又特别适合羊肚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质为目标。同时,液体培养基质不能降低羊肚菌菌种的遗传稳定性。试验前期,较为成熟的羊肚菌固体菌种培养基质成分和其他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配方,拟定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大框架,对液体培养基成分和接种方式进行了初步摸索,其中以配方小麦浸液和孢子悬液方式最佳,一是有利于菌种保存,长时间保存菌种不会退化;二是介于成本,有利于栽培种生产及操作;三是有效解决羊肚菌出菇不稳定问题。
采用胡萝卜浸出液培养基、玉米浸出液培养基、马铃薯浸出液培养基、小麦浸出液培养基和黄豆浸出液培养基等5种液体培养基进行研究。以上培养基均辅以2%葡萄糖、MgSO4 0.2%,KH2PO4 0.2%。用HCl和NaOH调节pH值为6.0。
按照以上配方,采用250ml三角瓶配置液体培养基,进行湿热灭菌,冷却后于超净工作台接种纯化菌丝块固体或孢子悬浮液。至于恒温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18℃,光照强度为100lx,转速为180r/min。连续培养7d,后将培养液2000r/min离心机下离心,获得菌丝,60℃烘干水分后,测定菌丝干重,估算不同液体培养基和接种方式下,羊肚菌生长状况。
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接种方式,优于菌丝块固体接种方式,菌丝体干重增加高达31.4%。孢子悬浮液接种方式,有利于孢子与培养基更好的接触,同时悬浮液中孢子活性高,更加有利于其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而菌丝块与液体培养基接触面积相对受限,接种后菌丝块需要一定时间的缓冲期,才能快速生长,进而生长较孢子悬浮液缓慢。
对于不同液体培养基质而言,本试验中尝试了常规5种配方,不同浸提液之间对菌丝体影响较大,玉米浸提液的效果最差,孢子悬浮液接种方式下,菌丝体干重为8.7g/L,为小麦浸提液的59.6%;其次是,胡萝卜浸出液和黄豆浸出液,菌丝体干重分别为11.2g/L和10.7g/L(孢子悬浮液接种方式下);以小麦浸出液和马铃薯浸出液最佳,菌丝体干重分别为1.4.6g/L和13.1g/L(孢子悬浮液接种方式下),这与固体培养基生产中基质配方相一致,说明小麦浸提物中含有某种或几种成分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
不同培养方式所得羊肚菌菌丝干质量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培养基质和接种方式所得的菌丝体干重表。
Figure BDA0003660307160000121
四、羊肚菌液体菌种营养调控技术。
与传统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制作程序简单、生产周期短、发菌快、菌龄整齐、接种方便、成本低、适宜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但是在液体菌种的发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其环境进行监控。在液体羊肚菌菌种的研究制作过程中调控技术进行试验,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探索液体羊肚菌菌种发酵所需的最佳温度、pH和转速等条件,以便摸索出最佳的液体菌种培养技术。
进行最佳液体培养基配制,采用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接种,根据参数设置正交实验,进行液体菌种调控技术的研究。具体过程为:将液体培养温度分别设置16℃、20℃、24℃、28℃和32℃,4个梯度,考察不同温度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将液体培养基的pH分别调制4、5、6、7、8和9,考察酸碱度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培养摇床的转速分别调整为80r/min、100r/min、120r/min、140r/min和160r/min,考察不同转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试验设计,先进行单因素试验(除变量外,其他环境因素设置上述参数,即培养温度为18℃,光照强度为100lx,转速为180r/min,pH6),后根据实验结果设置正交实验。
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在上述温度梯度下均可以生长,其中18℃生长缓慢,与其他各组存在明显差异,菌丝量干重顺序分别为24℃>28℃>20℃>32℃>16℃,由此可初步推断液体培养的最佳温度在24℃-28℃之间,同时选用20℃,24℃,28℃,32℃进行正交试验;对于酸碱度而言,pH介于5-8直接菌丝生长正常,pH4或pH9试验组羊肚菌菌丝生长异常,菌丝量干重顺序为pH6>pH7>pH8>pH5,由此可初步推断液体培养的最佳pH在6-7之间,同时选用pH5-8进行后续正交试验;对于摇床转速,不同转速下,菌丝干重差异较大。试验中设置转速越高,菌丝生长越快,相应干重增加,同时选用100r/min,120r/min,140r/min和160r/min进行后续正交实验。
单因素进行初步摸索培养条件,根据初步结果,设计正交实验(参见下表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摇床转速对菌丝干重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再次是pH。说明,摇床转速在羊肚菌液体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选定羊肚菌液体发酵最佳调控技术为:温度24℃-28℃,酸碱度为pH6-7,转速为140r/min-160r/min。
表2.羊肚菌液体培养正交试验表。
Figure BDA0003660307160000141
五、羊肚菌液体菌种高效、规模化使用方法的研究。
目前羊肚菌人工种植,主要采用菌种试管接种、接种一级种、接种栽培种的方式进行菌种制作,此过程耗时耗力,菌种生长周期较长,同时,不能保证优良菌种的继代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结合液体菌种培养和固体栽培种制作方法相结合,采用原种纯化、液体一级种制作、液体菌种接种固体培养基,获得栽培种的方法,探索羊肚菌液体高效规模化使用方式。
通过与传统方式对比发现,液体菌种接种固体培养基的方法,小麦液体培养基,与现有栽培种制作工艺能够很好对接,菌丝的生长速度增加,菌丝满袋时间节省5-7d,大大缩短了栽培种制作周期。同时,该方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每百亩菌种制作约节省4工时(8h/工时)。大田出菇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接种固体培养基的方法,与原有人工制种技术相比,出菇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共收集了4个省份、20个位点的野生羊肚菌材料,对收集的羊肚菌菌种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得到3个品种,大田栽培表现良好。通过对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配方的优化与培养技术的研究,获得最优配方,并确定了最佳的液体菌种培养技术方案。通过对羊肚菌液体菌种高效、规模化使用方法的研究,确定了羊肚菌大规模化制种技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具体内容包括:
一、在对四川省内羊肚菌野生资源信息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青川、北川、宣汉、茂县和九寨沟五个地区的野生菌菇进行了采集和保存,并初步进行了分类鉴定工作。
二、开展野生羊肚菌的选育驯化试验研究,通过10℃与30℃的低高温反复锻炼、菌种脱毒处理、菌种尖端提纯技术、杂交方法选育适合大田栽培的羊肚菌菌株。
1.菌种分离和纯化。
优选地,采用组织分离法,这是获得菌种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易获得纯菌种。
分离材料选择:用于组织分离菌种的羊肚菌子实体,要求含水量低、子实体未成熟或刚成熟、无病虫害。成熟过度的子实体,组织活力低,杂菌含最也多,不易分离培养出菌种。含水量高的子实体,特别是被雨水淋浸透的子实体,其组织内已有细菌侵人,取其组织培养时,会长山大最的细菌,羊肚菌菌丝无法生长。当天采收的子实体,要及时分离。若不能及时分离,应将子实体放人冰箱内贮截,或放在阴凉通风处。
分离方法:将选好的羊肚菌子实体,去掉菌柄基部和表面杂物,再用75%酒精棉球擦洗去掉菇体表面杂物和进行消毒处理。放人接种箱内或超净工作台上,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菌种分离操作。手术刀片用75%酒精棉球擦洗消毒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杀菌,冷却后用于切割组织。将子实体分成两瓣,用手术刀尖端小心地在子实体内腔表面削取组织。注意不要将子实体内腔壁削穿,因内腔表面是无菌的,而外壁是有杂菌的,因此,只削取内腔壁表面的组织一小拉,如半个芝麻校大小,放在斜面培养基上。然后贴上标签,注明菌种名称、编号和日期等。
纯化培养:由于分离的菌种会受到少量杂菌污染,需要从带有杂菌的菌种中纯化出菌种。若菌种有杂菌感染,应从无杂菌生长并远离杂菌生长部位挑取出一块菌种,转移到另一培养基上培养。当菌丝生长到2厘米左右时,切取尖端菌丝,转接在另一培养基上培养。连续取尖端菌丝部位的菌种转接培养,直到将杂菌完全丢掉为止。另外,没有杂菌污染的菌种,也要切取尖端菌丝纯化培养1-2次。要准确确认羊肚菌菌种,羊肚菌菌种的菌丝粗壮、较稀疏、褐色,在培养基上产生褐色色素,使培养基变成褐色至茶褐色,在菌丝上长出颗拉状物,起初为白色,后期变为褐色,坚硬即菌核。菌核生长快,4-5天可长满斜面。
2.扩大培养。
转接培养:可通过多次转管进行母种培养扩大繁殖,整个操作应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无菌操作。在接种之前,用甲醛与高锰酸钾的烟雾熏蒸杀菌,或者用气雾消毒剂燃烧产生的烟雾熏蒸杀菌,杀菌处理几小时后,开始进行接种操作。先点燃酒情灯,然后将接种钩用75%酒情擦洗消毒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杀菌,冷却后再用来钩取菌种。接种时,左手握住一支菌种试管和一支待接种的斜面培养基试管,菌种试管在前,待接种的斜面菌种试管在后。试管口放在酒梢灯火焰旁,平行或管口稍向下,拔下棉塞放在右手的指缝间。右手握住接种钩,用接种钩在菌种中切取一块如绿豆大的并带有培养基的菌种,将其移到斜面培养基中部。稍压一下,让菌种种块与培养基粘在一起。在挑取菌种转接时,一是速度要快,二是不要接近火焰或经过火焰,以防止将菌种烧死。接上菌种后,塞上棉塞,移去接上种的试管,再放上一支待接种的试管。如此一支一支地转接一般一支母种可扩大转管50支左右个月为宜。保藏时间太长,培养基会失水干缩,用于生产原种时,生活力下降,不易复活生长吃料。
3.原种生产。
原种又叫二级种,是将母种转接到天然材料组成的培养基上繁殖而成的菌种。培养基有多种,拌好料后,要及时装瓶、灭菌,冷却后于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将料瓶放在一个用铁丝或木板制作的架上,瓶口朝向酒精灯火焰旁。拔掉封口物,将母种分成4~5块,将其钩人瓶内。稍压一下,让菌种与料接触,然后封好瓶口。瓶口可用棉花塞或塑料薄膜封口,或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在膜上打几个小孔,再盖一层纸,或者用双层纸封口。一支母种可接种4~5瓶。接种操作速度要快,接种场所和工具要杀菌彻底,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菌种于25℃培养30~40天,菌丝可长满瓶,即可作种使用。
4.栽培种生产。
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同原种,也可另外根据现有的原料配制。对用作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不仅要求菌丝能长势好、生长浓密、粗壮、生长快,而且还要求能形成菌核,菌核形成越多越好。人工栽培成功的实例表明,只有用长有菌核的菌种接种后,才能长出子实体,用无菌核的菌种栽培是长不出菇的。
经过装料、灭菌后进行接种,一般一瓶原种,可接种40~50瓶栽培种。一般25℃下培养30~40天,菌丝可长满瓶或袋,即可作菌种使用。作菌种使用的,要选用菌核形成多的菌种。没有菌不宜用来作菌种,否则有可能不出菇。
5.结果与分析。
菌种组织分离接种后,置于22~25℃下培养,经过一天后,从组织块上可长山菌丝。最初长出的菌耸体近白色,粗壮,稀疏,肉眼可看到一根一根的菌丝。随着菌丝生长时间增长,最初长出的菌丝变成褐色,并在组织块周围产生褐色的色素,使培养基也随之变色。
羊肚菌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表现不一样,同一种培养基上,不同种的菌丝在长势上也有区别。培养特征的研究材料可作为确定羊肚菌属中种的分类地位的特征。
在马铃薯葡萄搪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①尖顶羊肚菌:长势好,幼菌丝白色,老时暗褐色,气生菌丝旺盛,淡红褐色的菌核出现在一个明显的部位上。②小羊肚菌I:长势好,幼菌丝淡灰色至白色,老时带褐色,气生菌丝长势中等,在外围形成褐色的菌核。③小羊肚菌II:长势好,幼菌丝雪白,气生菌丝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丝,老菌丝生长缓慢,在菌落上出现环带现象,缺菌核,培养基背而有黑色色素。④杂种羊肚菌:长势差,幼菌丝污白色,生长稀弱,贴着培养基表面生长,老菌丝淡红色,有少数散生的菌核。⑤羊肚菌I:长势好,幼菌丝黄色至白色,初期贴着培养基表面生长,在菌落边缘处产生淡黑色的气生菌丝,缺菌核。⑥羊肚菌II:长势势好,幼菌丝黄色至白色,初期贴着培养基表面生长,在菌落边缘处产生淡黑色的气生菌丝,缺菌核。⑥羊肚菌II:长势很好,初时菌丝淡黄色至白色;老时淡红色至褐色,气生菌丝旺盛,菌核缺如。⑦尖顶羊肚菌:长势好,菌丝暗白色,生长很快,气生菌丝长势中等,老时淡白色至褐色,菌核很多,褐色。⑧粗柄羊肚菌:长势极好,菌丝初期淡灰色至白色,后为极淡的黄色,气生菌丝旺盛,菌核很多,黄色。
在麦芽浸膏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①尖顶羊肚菌:长势极好,幼菌丝淡黄色至白色,老时暗褐色,气生菌丝中等,中央有明显的白色菌核。②小羊肚菌I:长势好,幼时菌丝淡灰色,老时浅褐色,贴生,在菌落四周有明显的褐色菌核。③小羊肚菌II:长势差,菌丝白色,老时深褐色,气生菌丝浓密,交错成网,棉白色,缺菌核。④杂种羊肚菌:一民势差,有纤细上爬的菌丝,幼时灰色,老后变为淡红褐色,气生菌丝缺如,无菌核。⑤羊肚菌I:长势好,菌丝黄色至白色,老时淡黑色至黄色,气生菌牲稀少,淡红色至褐色的菌核发生量中等。⑥羊肚菌II:长势很好,初期菌丝淡褐色,后转变为淡红色至褐色,气生菌丝稀少,缺菌核。⑦尖顶羊肚菌:长势很好,菌丝贴生,暗白色,最后为深褐色,缺气生菌丝,有很多的黄色菌核。⑧粗柄羊肚菌:长势相当好,初时菌丝污白色,老后为淡黄色,菌落边缘波状,气生菌丝缺,有许多黄色至白色的菌核。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通过对羊肚菌的大田栽种与土壤改良,以及羊肚菌菌丝营养补充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菌种制作。
原料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阔叶树叶屑78%、麸皮20%、蔗糖1%、石灰1%,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经常压或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在18-20℃下培养,菌丝长满瓶,并出现许多菌核后使用。
2.栽培季节。
播种季节适宜在12月份,此时气温较低,播种后,有利于防止杂菌感染。菌丝长满料面后,经过越冬低温处理,在第二年的春季出菇。
3.栽培原料及处理。
确定土壤改良中采用的栽培原料由木屑20%、稻草30%、蔗渣40%、腐殖土8%、石灰1%、石膏1%组成,木屑可用提取香樟油的木渣,或杂木片、玉米芯(粉碎后使用)、玉米秸秆等。将原料中的木屑、稻草、蔗渣放入锅内煮沸20-30分钟后,捞出沥去多余的水,然后拌入石灰粉等,即可进行铺料播种栽培。
4开畦播种。
栽培场地选在阔叶树林、竹林、果园内,以及人工荫棚内。土壤要求既能保湿,又不积水的为好。栽培时,在地面上开畦,畦宽100厘米,深30厘米,长度因地势而异。在播种之前,在畦底部及边缘撒上石灰粉和杀虫剂。
按原料配方准备原料,混合拌匀,其中石灰、腐殖土、石膏(土壤和过磷酸钙)放于水中加入,拌匀后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5%。将配制好的培养料铺于畦中。先在畦中铺一层厚为5~7厘米的培养料,撒上菌种。
播种后即可覆盖土壤。覆盖用的土,以当年自然生长过羊肚菌的土壤效果最好,产量高。取土后将土壤打碎成细拉后,再覆盖在料面上。覆土厚度为3~5厘米。最后在土壤表面覆盖2厘米厚的树叶,以保持土壤的温度。
5.管理工作。
羊肚菌栽培种播种后,7-15天内,菌丝长出地面,并迅速覆盖地面,形成白霜,说明菌种活力高、生长速度较快,为顺利出菇奠定基础。
播种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保温保湿,让菌种萌发吃料生长。其间要适当揭膜通风换气,调节菌床上的湿度和空气。进入春季后,即3月以后,此时菌丝已长满料面,气温已适宜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揭去塑料薄膜和草帘,利用自然气候因子诱导出菇。当子实体一长出后,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喷水保湿,保持土壤湿润。干燥时,及时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如果遮阳度不够,有阳光直晒时,还需在菌床上搭建遮阳棚,以防止阳光直晒。
6.羊肚菌菌丝营养补充。
(1)研究与操作。
关于外援营养袋的制作一定要按照栽培种种后的情况安排制作,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制作,待菌丝长到地面时下袋。
羊肚菌的大田种植使用的外援营养配比为谷壳35%、木屑30%、小麦30%、土5%,营养袋为1600袋(每袋320-360kg)每亩。
一般外援营养袋在下袋后一个到一个半月撤袋。
(2)结果与分析。
营养袋能够显著影响羊肚菌的出菇结果,合理使用营养袋的数量可以提高羊肚菌产量。
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羊肚菌的产量,确定营养袋最佳使用量为1600袋(320-360kg)每亩,低于1600袋每亩产量显著较低,而高于1600袋每亩后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以得出以下结果:本发明1)全面调查了四川多地的野生羊肚菌分布情况,进行了采集和相关种质鉴定,摸清了四川羊肚菌野生资源概况;2)开展了野生羊肚菌的选育驯化试验研究,选育出适合大田栽培的羊肚菌菌株方法,并通过良种选育驯化得到两个优质新品种;3)开展了基于不同土壤改良配方对羊肚菌大田栽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土壤改良物质及比例,使羊肚菌的产量增加50%;4)开展羊肚菌营养补充研究,发现营养袋补充与否显著影响羊肚菌的出菇结果,合理使用营养袋的数量可以提高羊肚菌产量;5)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羊肚菌的产量,确定了羊肚菌的大田种植使用的外援营养较佳配比,且营养袋使用量以1600袋(320-360kg)每亩为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通过研究针对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采用研究与应用、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全面系统的开展了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从羊肚菌野生菌种收集、萌发分离、脱毒驯化、培养基制作、大田土壤改良、菌丝营养补充技术体系等开展了系列室内与田间实践工作,系统总结出了羊肚菌从野外到实验室再到田间、从菌丝分离鉴定到菌菇采收分级的完整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高效技术创新点。成果中的羊肚菌选育驯化技术、大田土壤改良技术以及菌丝营养补充技术涉及到羊肚菌人工栽培系统性研究的关键环节,具有国内外领先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将有力促进了羊肚菌产业化和科学研究发展。
本发明通过国内主要分布区野生羊肚菌的种质资源采集鉴定与保存,首先驯化筛选出活性高、生长速度快的菌种,然后尝试多种培养基种类和配方进行制种效率实验,大田栽培阶段则使用多种辅料进行诱导羊肚菌菌丝生长与聚集,最终在羊肚菌人工栽培多个关键环节形成可靠成熟的规范技术体系。主要取得的成果包括:(一):开展野生羊肚菌的选育驯化试验研究,通过10摄氏度与30摄氏度的高低温之间反复锻炼、菌种脱毒处理、菌种尖端提纯技术、选育适合大田栽培的羊肚菌菌株。并利用该方法驯化出多个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二):开展基于不同土壤改良配方对羊肚菌的大田栽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土壤改良中木屑20%、稻草30%、蔗渣40%、腐殖土8%、石灰1%、石膏1%,此方法用于羊肚菌的大田栽培节约成本,并能够取得50%增产的效果。(三):开展羊肚菌营养补充研究,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羊肚菌的产量,确定了羊肚菌的大田种植使用营养袋为1600袋每亩。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步骤1、对野生羊肚菌的菌种进行采集;
步骤2、对采集所得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分离;
步骤3、对分离得到的羊肚菌的菌种进行纯化,获得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
步骤4、确定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质的配方和接种方式;
步骤5、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并进行条件调控,得到液体一级种;
步骤6、将所得的羊肚菌液体一级种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步骤7、采用扩大培养所得的菌种,进行大田栽培播种,并添加栽培原料,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
步骤8、完成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并在羊肚菌菌丝长出后进行营养补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采集是对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调查,再对若干地区若干点位的野生羊肚菌进行采摘收集,然后基于形态学观察鉴定,并采用ITS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野生羊肚菌生境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质的野生羊肚菌菌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分离是在选择外植体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获得试管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将所得的试管种进行纯化培养,再根据对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温度的研究,确定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纯化菌种选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对若干种液体培养基成分和接种方式进行测试和验证,确定小麦浸出液培养基和孢子悬液接种方式为最佳选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通过对液体羊肚菌菌种发酵的温度、pH值和转速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最佳选择是温度24℃-28℃、酸碱度为pH 6-7、转速为140r/min-160r/min,然后根据其对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经常压或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在18-20℃下培养,菌丝长满瓶,并出现多菌核后使用;养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阔叶树叶屑78%、麸皮20%、蔗糖1%、石灰1%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7中,选择12月份作为播种季节,准备栽培原料,拌匀后铺于畦中;在畦中铺一层厚为5~7厘米的栽培原料,然后撒上菌种,再覆盖土壤,覆盖的土壤采用当年自然生长过羊肚菌的土壤,取土后将土壤打碎成细粒,覆盖在菌种上,覆土厚度为3~5厘米,最后在土壤表面覆盖2厘米厚的树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7中,对大田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的栽培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木屑20%、稻草30%、甘蔗渣40%、腐殖土8%、石灰1%、石膏1%组成;木屑采用提取香樟油后的木渣,或杂木片、粉碎后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将其与稻草、甘蔗渣放入锅内煮沸20-30分钟,捞出后沥去水份,再将石灰、腐殖土、石膏放于另外的水中搅拌均匀,加到木屑、稻草、甘蔗渣的混合物里,拌匀后使栽培原料的含水量达到6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8中,羊肚菌播种后,7-15天内菌丝长出地面,并覆盖地面,播种后的管理工作是进行保温保湿,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以及揭膜通风换气,调节菌床上的湿度、温度和空气含量;进入春季即3月以后,揭去塑料薄膜和草帘,利用自然气候诱导出菇,子实体长出后,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喷水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同时防止阳光直晒;营养补充是在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制作外援营养袋,在菌丝长到地面时下袋,在下袋后一个到一个半月撤袋;营养袋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采用谷壳35%、木屑30%、小麦30%、土5%,每袋320-360kg,每亩使用1600袋营养袋。
CN202210571074.5A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4946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1074.5A CN114946524A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1074.5A CN114946524A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6524A true CN114946524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5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1074.5A Pending CN114946524A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65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6320A (zh) * 2022-08-31 2022-12-20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8834A (zh) * 2009-08-20 2010-01-20 成都金邑房地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羊肚菌天然栽培方法
CN110495344A (zh) * 2019-09-17 2019-11-26 香格里拉市扎圣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的栽培种植方法
CN112772277A (zh) * 2021-01-20 2021-05-1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羊肚菌生态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8834A (zh) * 2009-08-20 2010-01-20 成都金邑房地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羊肚菌天然栽培方法
CN110495344A (zh) * 2019-09-17 2019-11-26 香格里拉市扎圣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的栽培种植方法
CN112772277A (zh) * 2021-01-20 2021-05-1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羊肚菌生态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松: "高羊肚菌菌丝球液体培养的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vol. 1, no. 01, pages 259 *
蔡德华,杨立红,徐海英: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的研究", 当代生态农业, no. 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6320A (zh) * 2022-08-31 2022-12-20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0152B (zh) 一种六妹羊肚菌黔ms630及其应用
CN108260470B (zh) 一种提高松茸菌根化育苗的方法
CN103875452B (zh)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1654659B (zh) 一种延长大麦白粉病菌株保存期的方法
CN107311721A (zh) 一种红汁乳菇完全人工培育种植方法
CN114262668B (zh) 一种六妹羊肚菌黔ms311及其应用
CN111019835A (zh) 一种从箭麻内生真菌中分离蜜环菌的方法
CN111887096B (zh) 一种金黄色大球盖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14946524A (zh) 一种用于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7779406B (zh)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CN108770593B (zh)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16925923A (zh) 一种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ph30w及其应用
CN113040000B (zh) 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
CN116064245A (zh) 一种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ylw10及其应用
CN104770290A (zh) 一种泰山暑红桃的多亲本留种选择育种方法
CN101353628B (zh) 一种蛹虫草可育菌株的快速鉴定方法
CN101352129A (zh) 利用棉杆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12931059A (zh) 一种桑树桑黄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12997800A (zh) 一种牛肝菌科真菌及其应用
CN112449970A (zh)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CN110876322A (zh) 一种高温型口蘑的选育与栽培工艺
CN114231419B (zh) 一种生产周期短的高羊肚菌及其应用
CN116004400B (zh) 一种红托竹荪菌株黔pr23及其应用
CN115948253B (zh) 一种红托竹荪菌株黔pr12及其应用
CN114540198B (zh) 一株高温出菇型翘鳞香菇jaucc3146及其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