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970A -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9970A
CN112449970A CN202011330851.4A CN202011330851A CN112449970A CN 112449970 A CN112449970 A CN 112449970A CN 202011330851 A CN202011330851 A CN 202011330851A CN 112449970 A CN112449970 A CN 112449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flat
peanut
betel nut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08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鸿雁
胡福初
孙娟
赵亚
芮凯
颜彩缤
张世青
陈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opical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ropical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opical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ropical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3308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99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9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10Vegetative propagation by means of cutt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平托花生育苗后备用;2)定植:在种龄为1~9年的槟榔园内种植平托花生苗,其中,株距为30~40cm,定植穴距30~40cm,定植穴深为15~20cm;3)浇水:浇定根水,土壤保湿3~10天;4)管理:定期除草至平托花生覆盖度达到100%,定期清理槟榔落叶和落果;5)刈割:次年的雨季开始每年进行刈割1~2次,刈割后留茬10cm~15cm。本发明的间作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土壤,还利于槟榔生长以及提高槟榔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槟榔与平托花生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Areca catechu L.)是海南省第二大特色经济作物,为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截至2017年底,海南主要热带作物(橡胶、槟榔、椰子、咖啡和胡椒)种植总面积为70.19万hm2,其中槟榔10.25万hm2,是继橡胶后种植占比面积第二的热带经济作物,达到14.6%。槟榔除了食品食用属性外,还是我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经济价值很高,被列为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和巴戟)之首,其果实、种子、果皮、花均可入药。
平托花生又称野花生、遍地黄金,是一种热带亚热带豆科牧草,原产巴西,主要用于人工观赏草坪、生物覆盖和果园生草栽培。目前在我国热区栽培的主要有2个品种:一个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1989年从澳大利亚引入我国,经10多年的研究驯化,筛选出新型栽培种,于2003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阿玛瑞罗”平托花生;另一个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牧草研究中心1991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引进筛选而成,命名为“热研12号”平托花生。平托花生具有耐酸、耐瘠、耐旱等特性,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能保持常绿并周年生长开花,广泛适应华南地区酸性红壤土种植,是红壤山地生态果园和观光果园优良的套种植物,目前尚未发现采用平托花生和槟榔进行间作的种植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平托花生育苗后备用。
2)定植:在种龄为1~9年的槟榔园内种植平托花生苗,其中,株距为30~40cm,定植穴距30~40cm,定植穴深为15~20cm。
3)浇水:浇定根水,土壤保湿3~10天。
4)管理:定期除草至平托花生覆盖度达到100%,定期清理槟榔落叶和落果。
5)刈割:次年的雨季开始每年进行刈割1~2次,刈割后留茬10cm~15cm。
优选地,在步骤2)中,平托花生苗的定植方式采用剪蔓扦插法,首先剪取健壮植株中段,去掉顶芽,每根插条3~4节,然后用100~200mg/kg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2~3h,插入定植穴中2~3节,留一节在土面上,最后覆盖土壤并压紧。
优选地,在步骤4)和步骤5)中,对平托花生进行施肥,以农家肥沤制的水肥或沼液配磷钾肥冲水后进行喷淋,施肥次数为1~4次/年。
优选地,在步骤5)中,将刈割后的平托花生茎蔓覆盖在槟榔根系周围。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土壤,还利于槟榔生长以及提高槟榔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NMDS群落分析图;
图2为门水平上土壤总细菌类群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槟榔种植园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礼合村委会(110.47026,19.449614),2010年种植,海拔31m,砖红壤,属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降雨量2072mm,年平均日照2155h,年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118.99千卡。株行距为2m×2.5m,种植品种为“热研1号”。在槟榔园内选择一个区域A按照原来的方式继续单作;在槟榔园内另一区域B种植平托花生,种植平托花生时(2019年定植)槟榔的种龄为9年,种植品种为“热研12号”;具体的间作方法为:
1)育苗:平托花生育苗后备用。平托花生育苗主要以扦插育苗为主,宜选用微酸性水稻土或红土,加入适量椰糠、氮肥拌匀作为育苗基质,把育苗基质装入5cm×8cm的小型育苗袋;采用已经充分老熟的茎段中部三节苗为插条,用100mg/kg ABT生根粉溶液浸苗插条基部2h,促进插条生根;将插条插入基质,一般保持土壤湿润7~10天,本实施例中选8天,以提高育苗成功率,一般扦插后1~2个月即可移栽,本实施例中选2个月。育苗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有一定树木荫蔽,向阳、避风的坡地,最好选择坡度平缓,一般<25°为宜,坡度>15°的山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加快生长覆盖进程,育苗前必须进行清耕和整地,及时清除选地的杂草、枯枝和石块;在杂草生长特别旺盛季节,可提前2~3月使用除草剂连续进行化学除草2~3次;然后对土层进行浅耕,土块整细,地块整平,一般耕深25~30cm,本实施例中选择25cm,深翻、细耙后,开挖宽1~1.5m、向内倾10~15°左右的等高种植平台,本实施例中选择宽为1m,向内倾斜15°,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便于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为便于园地管理和运输,园地需要设置宽度不同的道路,各级道路应和小区与排灌系统相结合。根据平托花生的生长习性建立苗圃,苗圃建立后,架设荫棚,一般使用遮阳率40%~60%的遮阳网进行遮阴,本实施例中选50%的遮阳网;按苗床育苗规格,作成宽1米、高30厘米的苗畦,以便摆放幼苗。
2)定植:在槟榔园内种植平托花生苗,其中,株距为30cm,定植穴距30cm,定植穴深为15cm。平托花生苗的定植方式采用剪蔓扦插法,首先剪取健壮植株中段,去掉顶芽,每根插条3~4节,然后用100mg/kg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2h,插入定植穴中2~3节,留一节在土面上,本实施例中选插条为4节,最后覆盖土壤并压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平托花生虽然耐贫瘠,适应性强,但土壤质地太差会造成植株叶片淡黄,生长比较缓慢,茎叶产量较低。为了尽快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利用目的,要适当追施肥料,以农家肥沤制的水肥或沼液,配以适当的磷钾肥冲水后淋湿,每年根据土壤条件和生长状况施用水肥2次。若仅以覆盖地表、防止径流为种植目的,则完全覆盖后要减少施肥量,以防其过快生长,造成营养浪费。
3)浇水:浇定根水,土壤保湿8天,遇到高温天气还需适当遮阴防晒。
4)管理:定期除草至平托花生覆盖度达到100%,定期清理槟榔落叶和落果。从定植到平托花生100%覆盖之前大约需要2~3个月,在这一阶段要注意拔除杂草,以防杂草抑制平托花生的生长,一般需要人工拔除长势壮旺的恶性杂草,生长缓慢的小型杂草可不予理会。当覆盖度达到100%时,平托花生本身的竞争性很强,基本不需要除草。平托花生几乎没有严重的病虫害危害,不需要专门的病虫害防治,但槟榔落叶落果需要尽快清理,若长时间覆盖,容易导致叶片下的平托花生枯黄。
5)刈割:次年的雨季开始每年进行刈割2次,刈割后留茬15cm,将刈割后的平托花生茎蔓覆盖在槟榔根系周围。每年雨季大概是6~7月份,因为雨季十分有利于刈割后平托花生的快速生长,刈割后留茬10cm左右,有利于恢复生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刈割后的茎蔓也可收集用作扦插育苗的种苗,或饲料;刈割可以进行适当施肥,以农家肥沤制的水肥或沼液配磷钾肥冲水后进行喷淋,施肥次数为2次/年。
在平托花生与槟榔间作后1年后,分别观察区域A、区域B内槟榔的生长情况和长果情况,发现区域B的长势和长果情况要优于区域A的。因此,申请人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在槟榔园内间作平托花生,可能对槟榔的生长有利。具体通过以下实验进行分析和论证:
一、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于2019年12月采集,采集方法:分别于两种种植模式内沿“S”形设置5个采样点,在0~10、10~20和20~30cm土层使用土钻分别于距槟榔树头30cm处采集土样,将相同层次土壤混合,不同处理的各个土层采集1kg土样(已用四分法将多余土壤弃去)装于写好编号的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将采集的土样摊开,除去杂物后置于阴凉地风干;处理后的土样分成2份过筛,1份过1mm筛,用于测定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活性;另一份过.0.25mm筛,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酸性土壤速效磷的,过筛后放置于常温保存。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在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和槟榔单作试验区,距离槟榔树头15cm处均匀挖取10~20cm土层根际土壤,混匀后分别装入无菌瓶与无菌袋中。无菌瓶放入装有冰袋的保温箱,无菌袋常温放置,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在超净工作台将无菌瓶内土壤样品内的杂根去除,分装于50mL灭菌离心管,﹣20℃下保存,用于高通量测序;无菌袋土样过1mm筛,常温下保存,用于土壤理化因子分析。
二、测定方法
1.土壤酶活性参考《土壤酶及其研究法》,土壤养分参考《土壤理化分析》。土壤酶活性测定:蔗糖酶(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脲酶(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过氧化氢酶(高锰酸钾滴定法);多酚氧化酶(邻苯三酚比色法);脱氢酶(三苯基四氮锉比色法);蛋白酶(茚三酮比色法)。
2.土壤养分测定:土壤有机碳(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法);全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全磷(王水酸溶钼锑抗比色法);速效氮(蒸馏法);酸性土壤速效磷(双酸浸提分光光度比色法)。土壤养分测定:土壤有机碳采用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法;全氮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全磷用王水酸溶钼锑抗比色法;速效氮用蒸馏法;速效磷用双酸浸提分光光度比色法。
3.土壤理化因子的测定:采用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氮;采用王水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采用双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酸性土壤速效磷;采用碱熔-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采用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速效钾;采用铝盒烘干法测定干湿比;采用酸度计测定土壤pH。
4.土壤总DNA的提取:使用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061
SPIN Kit for Soil试剂盒(土壤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MP Biomedicals生物医学公司生产)提取样本土壤微生物基因组RNA,干冰运输,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上海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土壤细菌进行16S扩增子绝对定量测序(V4-V5)。为获得更为精准、高质量的生物学信息,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获得最终用于分析的序列;应用usearch、QIIME软件,根据序列97%的相似度,将序列归并并划分为多个OUTs。利用Mothur、R软件计算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以及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并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其中:Chao1:用于估计样本中物种总数,数值越大代表物种越多。ACE:用于估计样本中物种总数,数值越大代表物种越多,与Chao1的算法不同。同时进行细菌群落分布、聚类分析和细菌功能预测分析。SPSS(IBM SPSSStatistics 20.0.0)独立T检验分析土壤理化因子差异性,Canoco 5软件构建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5.槟榔产量的测定:从槟榔单作和槟榔与平托花生间作区随机选择5株采收,以用于产量测定;分别调查每株现有挂果串数和己采摘果的串数,对符合收购标准的果串现场采摘,记录每串结果数,并随机取50个果称重,计算平均单果重。取5株测产树的产量平均值为平均单株产量,平均亩产=平均株产×亩株数。增产率(%)=(处理区平均亩产-空白对照区平均亩产)/空白对照区平均亩产×100%。
三、结果分析
1.不同区域和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
由表1可知,槟榔单作(区域A)和槟榔与平托花生间作(区域B)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在0~10cm土层中,间作模式下有机碳、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较单作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9.05%、15.49%、22.5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全氮、全磷显著提高了11.54%、8.91%,差异达显著水平;在10~20cm土层中,间作模式下有机碳较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了30.10%差异达显著水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0.35%、17.47%、18.58%、30.1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20~30cm土层中,除了有机碳、速效氮无显著性差异,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分别提高了10.01%、7.38%、22.1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单作模式下,有机碳含量A3>A2>A1,但均无显著差异;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A1>A2>A3,按土层从上往下依次降低,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速效氮含量A2>A3>A1,A2、A3极显著高于A1。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全磷含量为B1>B2>B3,但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为B2>B1>B3,即10~20cm土层中含量均为最高,B1区均极显著高于B2、B3。总的来说,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后,除了全磷含量在土层中高低表现一致外,其余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中的表现均有所改变。
表1 不同区域和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071
注:不同大写英文字母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土层间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以及差异显著(P<0.05),下同。A1、B1、A2、B2、A3、B3分别代表:槟榔单作0~10cm土层、槟榔间作0~10cm土层、槟榔单作10~20cm土层、槟榔间作10~20cm土层、槟榔单作20~30cm土层、槟榔间作20~30cm土层。
2.不同区域和土层土壤的酶活性
由表2可知,间作模式较单作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0~10cm土层中,槟榔与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中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分别比槟榔单作模式提高了35.51%、14.18%、5.08%、86.49%、830.77%,其中过氧化氢酶达显著性差异水平,其余均达极显著性差异水平;而土壤蔗糖酶、脱氢酶和酸性蛋白酶活性则比槟榔单作模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6.16%、74.23%、72.7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10~20cm土层中,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土壤蔗糖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别比槟榔单作模式提高了108.38%、23.40%、39.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过氧化氢酶比槟榔单作模式提高16.78%,差异达显著水平;酸性蛋白酶活性比槟榔单作模式降低了100.00%,差异达显著水平;脱氢酶、脲酶无显著差异。在20~30cm土层中,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酸性蛋白酶分别比槟榔单作模式提高了79.45%、87.99%、5.62%、23.18%、414.8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降低了20.75%,差异达显著水平;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较单作模式无显著差异。
两种模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表现存在差异。槟榔单作模式下:脲酶活性A2>A1>A3,A1、A2显著高于A3(P<0.05,下同);中性蛋白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A2>A3>A1,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A1>A2>A3,即各土层中的酶活大小,从上往下总体呈递减的趋势。槟榔与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脲酶活性B1>B3>B2,B1显著高于B2;多酚氧化酶活性B1>B2>B3,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脱氢酶、中性蛋白酶活性B2>B3>B1;酸性蛋白酶活性B3>B2>B1,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蛋白酶活性在不同土层中均为B2>B1>B3,B2均显著高于B1、B3。
表2 不同区域和土层土壤的酶活性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091
3.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3。蔗糖酶与全氮、全磷、酸性土壤速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0.841、0.867,与有机碳、速效氮无显著相关;脲酶、过氧化氢酶与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酸性土壤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0.684、0.525、0.545和0.798、0.663、0.664、0.577,均与有机碳无显著相关;多酚氧化酶与全磷、酸性土壤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脱氢酶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酸性蛋白酶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中性蛋白酶与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0;碱性蛋白酶与全氮、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
表3 分析槟榔林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092
注:*与**分别代表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
4.间作对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由表4可知,槟榔间作平托花生后,土壤的理化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间作模式下酸性速效磷(AP)极显著提高95.99%;全磷(TP)显著提高33.33%;速效钾(AK)含量显著降低32.42%;有机碳(SOC)含量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全氮(TN)、速效氮(AN)、全钾(TK)含量等稍有降低;土壤pH值显著提高。
表4 土壤理化性质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01
注:CK表示槟榔单作模式,BP表示槟榔与平托花生间作模式。
5.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5.1 Alpha多样性分析
Chao1指数和ACE指数侧重于体现群落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兼顾群落均匀度,均与群落多样性呈正比,结果见表5。槟榔间作模式(BP)较单作模式(CK)观察到的物种数目平均增加5.5%,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显著提高4.95%、4.6%,即表明间作后物种丰富度明显提高。而Shannon指数提高0.64%,体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细菌稀有物种多样性出现小幅度增加。Simpson指数提高3.8%,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优势OUTs在间作模式下有效提高。细菌群落中物种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说明样本中序列被测出的概率高。
表5 不同样品的α多样性指数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02
5.2 Beta多样性分析
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方法,观测样本之间的差异。每个点代表一个样本,两点之间的距离越近,表明两个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越高。图1为NMDS群落分析图;图中:横坐标(MDS1)和纵坐标(MDS2)为两个排序轴,刻度是相对距离,无实际意义。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样本,由三个点构成的椭圆圈为同一种植模式样本区域,分布越近的点表示样本越相似。样本原始数据见表6,由图1可知,同种模式下的其中2个样品聚在一起重复性较好;间作(BP)与单作(CK)各自3个土壤样品分别聚类,说明两组土壤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差异。
表6 非度量多维尺度样本数值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11
注:CK-1表示槟榔单作0~10cm土层,CK-2表示槟榔单作10~20cm土层,CK-3表示槟榔单作20~30cm土层,BP-1表示槟榔间作0~10cm,BP-2表示槟榔间作10~20cm,BP-3表示槟榔间作20~30cm。
5.3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5.3.1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的分析
表7 两种种植模式土壤门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组成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12
由表7可知,两种槟榔种植模式下平均相对丰度>1%门类群共有12个,两种种植模式细菌们的种类相同,说明槟榔间作平托花生后并没有改变细菌门水平上的主要种类组成,但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丰度平均值分别增加2.73%、2.94%;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奇古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平均值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分别降低4.87%、2.25%。在单作模式下酸杆菌门丰富度最高,而间作模式下变形菌门丰富度最高。
5.3.2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属水平的分析
表8 两种种植模式土壤门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组成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21
如表8可知,供试细菌菌群平均相对丰度>1%的属类群共有14个,其中Gp1~Gp7均属酸杆菌门、酸杆菌纲、未定属。Gp1~Gp7属在两种种植模式下相对丰度均较高,间作提高Gp6、Gp4的相对丰度但其余Gp属相对丰度均降低,尤其是Gp6增加幅度为1.79%,Gp1、Gp2比例降低2.79%、2.44%;Gp6在单作和间作模式下丰富度均最高。相对丰度较高的还有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Gaiella、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假双头斧形菌属(Pseudolabrys)、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这些菌属,其中间作提高Gaiella、芽单胞菌属、Pseudolabrys的相对丰度,降低亚硝化球菌属、硝化螺菌属、红游动菌属的相对丰度;单作下Terrimonas相对丰度可达1.21%。两种槟榔种植模式下,无明确分类信息或分类名称的菌属(No_Rank)占23.18%~27.93%,无任何分类信息的菌属(Unassigned)占15.98%~18.12%。
5.4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表9 土壤理化因子的测定参数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31
在门分类水平上,对土壤总细菌中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进行冗余分析,以探究特定细菌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将表9和表7的数据放到Canoco5这个软件中构建出的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得到图2,由图2可见,排序轴1对土壤总细菌变异程度的解释度为85.97%,排序轴2解释了9.17%的变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解释度总共高达95.14%。其中速效氮(AN)解释了最多的变异程度,解释度为76.2%,有机碳(SOC)、全氮(TA)、全钾(TK)解释度分别为30.5%、2.24%、11.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速效氮、有机碳、全氮呈正相关;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与速效氮呈负相关,但与全钾呈正相关。单作模式(CK)的土壤样品主要分布在第三象限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延长线之间,说明CK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是由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引起;间作模式(BP)的土壤样品分布第一、第三、第四象限,说明其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全氮、速效氮的影响。
5.5土壤细菌菌群代谢功能预测
对两种槟榔种植模式的细菌物种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细菌基因序列中共发现来自6类代谢通路的41个子功能类群,选择相对丰度占比最高的top10代谢功能数据列入表10。从表10中发现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Metabolism)、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是细菌群落的主要代谢功能群。
表10 细菌群落的主要代谢组成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41
单作和间作模式下代谢功能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11,槟榔间作平托花生后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VEGF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的功能基因显著增加;而苯丙素(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类黄酮(Flavonoid biosynthesis)、甜菜红色素(Betalain biosynthesis)、吲哚生物碱(Indole alkaloid biosynthesis)这些生物合成功能基因显著减少,同样地,非同源端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控制昼夜节律-植物(Circadian rhythm-plant)这些功能基因也显著减少。
表11 单作和间作模式下代谢功能的差异性分析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42
5.6槟榔产量分析
表12 槟榔单作与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槟榔的产量
Figure BDA0002795767270000151
区域A槟榔单作区平均每株挂果3.2串,穗果数51.73个,单果重20.94g,平均单株产量3.93kg,折合亩产为475.04kg;区域B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处理区平均每株挂果4.6串,穗果数46.94个,单果重21.82g,单株产量4.89kg,折合亩产为591.44kg,增产了24.5%,可见间作平托花生对于提高槟榔的产量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平托花生是一种比较适宜槟榔园套种的牧草,其具有适应性强、管理粗放、耐践踏、覆盖性强、生长矮化、可利用价值高等诸多优点。在槟榔林下套种平托花生,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还利于槟榔生长以及提高槟榔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间作模式下槟榔的长势和产量优于单作模式是由于间作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所提高,促进了槟榔的生长。而平托花生本身具有固氮作用,种植后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导致土壤容重下降,从而提高土壤孔隙度。间作平托花生后,槟榔林下土壤中脱氢酶、中性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蛋白酶活性均在10~20cm土层为最高,说明槟榔与平托花生间作对于不同土层中的土壤酶活大小具有一定影响,可以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利于槟榔的生长;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等土壤有益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细菌菌群数量增加5.5%,Chao1、ACE指数分别显著增加4.95%、4.6%,Shannon、Simpson指数提高0.64%、3.8%,表明槟榔林下间作平托花生能改善土壤细菌群落,有效提高土壤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OUTs。酸性速效磷、全磷分别极显著、显著提高95.99%、33.33%,有机碳(SOC)含量增加,土壤pH值显著提高,说明土壤质量以及酸化状况在槟榔间作平托花生后得到改良,可为筛选良好的槟榔种植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平托花生育苗后备用;
2)定植:在种龄为1~9年的槟榔园内种植平托花生苗,其中,株距为30~40cm,定植穴距30~40cm,定植穴深为15~20cm;
3)浇水:浇定根水,土壤保湿3~10天;
4)管理:定期除草至平托花生覆盖度达到100%,定期清理槟榔落叶和落果;
5)刈割:次年的雨季开始每年进行刈割1~2次,刈割后留茬10cm~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平托花生苗的定植方式采用剪蔓扦插法,首先剪取健壮植株中段,去掉顶芽,每根插条3~4节,然后用100~200mg/kg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2~3h,插入定植穴中2~3节,留一节在土面上,最后覆盖土壤并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和步骤5)中,对平托花生进行施肥,以农家肥沤制的水肥或沼液配磷钾肥冲水后进行喷淋,施肥次数为1~4次/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将刈割后的平托花生茎蔓覆盖在槟榔根系周围。
CN202011330851.4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Pending CN112449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0851.4A CN11244997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0851.4A CN11244997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970A true CN112449970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79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0851.4A Pending CN11244997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99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4883A (zh) * 2023-03-06 2023-06-20 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槟榔林下间种斑兰叶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550A (zh) * 2015-11-30 2016-02-2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一种槟榔-香草兰间作种植方法
CN106490028A (zh) * 2016-10-31 2017-03-15 郑州思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农作物地下害虫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8192A (zh) * 2019-10-16 2019-12-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平托花生的栽培装置及方法
CN111480530A (zh) * 2020-05-12 2020-08-04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一种槟榔园间套种百香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550A (zh) * 2015-11-30 2016-02-2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一种槟榔-香草兰间作种植方法
CN106490028A (zh) * 2016-10-31 2017-03-15 郑州思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农作物地下害虫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8192A (zh) * 2019-10-16 2019-12-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平托花生的栽培装置及方法
CN111480530A (zh) * 2020-05-12 2020-08-04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一种槟榔园间套种百香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东霞等: "《现代农业科技》", 3 June 2014 *
胡福初,范鸿雁: "《农村新技术》", 5 August 2017 *
胡福初,范鸿雁: "荔枝园套种平托花生技术", 《农村新技术》 *
谭业华,陈珍: "间种金花生对槟榔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4883A (zh) * 2023-03-06 2023-06-20 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槟榔林下间种斑兰叶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edunchezhiyan et al. Effect of tillage, irriga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weet potato in rice fallow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13141964B (zh) 一种亚热带地区长效碳中和林的种植方法
CN111165304A (zh) 一种延长芍药生长周期的种植方法
CN110235731A (zh) 一种利用红薯对田间喜旱莲子草进行替代控制的方法
CN104737899B (zh) 一种航天诱变多叶型紫花苜蓿选育方法
CN108323397B (zh) 一种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的方法
Pradhan et al. Soil water dynamics, root growth and water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rainfed maize (Zea mays) in a semi-arid environment
CN110419440B (zh) 基于白毫早×薮北的茶树双无性系杂交品种育种方法
CN112544381A (zh) 一种喀斯特乔木林地种植白及的方法
CN110419439B (zh) 基于薮北×白毫早的茶树双无性系杂交品种育种方法
CN112449970A (zh) 一种槟榔与平托花生的间作方法
CN110915450A (zh) 一种选育高产文冠果品系的方法
Onuh et al.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the rooting, nodulation potentials and growth of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CN110679419A (zh) 一种基于基质的优质小番薯苗的培育方法
CN111248082A (zh) 一种耐密植直播粳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Adachi 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half-cut tuber seedlings provides enhanced yields over conventional sprouted-vine planting in sweet potato cultivar “Murasakimasari”
CN115228921B (zh) 一种利用水蓼修复轻中度镉污染稻田土壤的方法
CN111567243B (zh) 一种利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扦插繁育茶苗的方法
CN108401818A (zh) 一种通过轮作蚕豆防治麦田虉草危害的方法
CN102972199A (zh) 一种荻在中国北方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12703976B (zh) 一种滨海盐碱裸地建成獐毛草地的方法
CN113854091B (zh) 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盆栽品质的方法
CN111374019B (zh) 一种四季玫瑰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Akintan et al. Growth response of Garcinia kola (Heckel) plant to natural shade in a rainforest environment of Nige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