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0022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0022A
CN114940022A CN202210134461.2A CN202210134461A CN114940022A CN 114940022 A CN114940022 A CN 114940022A CN 202210134461 A CN202210134461 A CN 202210134461A CN 114940022 A CN114940022 A CN 114940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rack
recording unit
medium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44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0022B (zh
Inventor
铃木信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4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0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用于解决以下技术问题:若欲增加喷墨头的移动区域,则需使齿条的长度更长,从而齿条小齿轮机构大型化,进而装置整体大型化。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在与介质的记录面交叉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输送路径移动;移动机构,使记录部移动;以及电机,对移动机构传递动力而使记录部移动,移动机构具备:第一部件,沿着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有第一齿条;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一小齿轮啮合,为设置于记录部中与第一齿条对置的位置且沿着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的齿条;以及第二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小齿轮,并接受电机的动力而能够在移动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有:构成为喷墨头通过齿条小齿轮机构而能够相对于压板升降的记录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803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若欲增加喷墨头的移动区域,则需要使齿条的长度更长,从而齿条小齿轮机构大型化,进而装置整体大型化。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路径,输送介质;记录部,在与介质的记录面交叉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移动;移动机构,使所述记录部移动;以及电机,对所述移动机构传递动力而使所述记录部移动,所述移动机构具备:第一部件,沿着所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有第一齿条;第一小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为设置于所述记录部中与所述第一齿条对置的位置且沿着所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的齿条;以及第二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第一小齿轮,并接受所述电机的动力而能够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介质输送路径的图。
图3是头单元以及移动机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头单元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头单元以及移动机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头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是头单元以及移动机构的剖视图,且是表示头单元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6是头单元以及移动机构的剖视图,且是表示头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头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第二小齿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取下头单元的过程中的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第二小齿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头单元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的第一部件以及头单元的一部分的截面立体图。
图10是头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第一部件以及头单元的一部分的截面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头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吸引风扇、管路以及头单元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头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管路以及头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取下头单元的中途的管路以及头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装置主体;3…第一介质盒;4…第二介质盒;5…第三介质盒;6…增设单元;7…操作面板;8…排出托盘;8a…突出部;8b…支承面;9…扫描仪单元;10A、10B、10C、10D…墨水收容部;11A、11B、11C、11D…装配部;12…废液收容部;13…输送带;14、15…带轮;18…外部输送辊对;19…供给辊;20…分离辊;21、22、23…拾取辊;25、26、27…进给辊对;28、29、31、32、33、34、35、36、37、38…输送辊对;41…挡板;45…吸气口;46…排气口;50…头单元;51…行式头;52…上部辊;53…下部辊;54…下部辊支承部件;60…移动机构;61…第一部件;61a…第一齿条;61b…第一引导槽;61c…第二引导槽;61d…第三引导槽;61e…第四引导槽;62…第二齿条形成部件;62a…第二齿条;63…第二部件;64…第三齿条形成部件;64a…第三齿条;65…第一小齿轮;67…第二小齿轮;68…旋转轴;69…引导辊;70…电机;80…吸引风扇;81…管路;81a…第一开口部;81b…第二开口部;82…第一连接部件;82a…承受部;83…第二连接部件;84…闸门;T1…记录时输送路径;T2…折返路径;T3…翻转路径;P…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概略地进行说明。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路径,输送介质;记录部,在与介质的记录面交叉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上述输送路径移动;移动机构,使上述记录部移动;以及电机,相对于上述移动机构传递动力而使上述记录部移动,上述移动机构具备:第一部件,沿着上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有第一齿条;第一小齿轮,与上述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上述第一小齿轮啮合,为设置于上述记录部中与上述第一齿条对置的位置且沿着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的齿条;以及第二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上述第一小齿轮,并接受上述电机的动力而能够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方式,若上述第二部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则设置于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第一小齿轮与上述第一齿条啮合而旋转,通过该第一小齿轮的旋转使上述第二齿条即上述记录部移动,因此,上述记录部的移动量比上述第二部件的移动量增加。换言之,能够抑制上述第二部件的移动量,并且确保上述记录部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抑制使上述第二部件移动的机构的大型化,进而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齿条在与上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记录部的侧面。
根据本方式,上述第二齿条在与上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记录部的侧面,因此,能够抑制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包括上述第二齿条的上述记录部的大小。
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的基础上,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在与上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记录部的两侧。
根据本方式,上述移动机构在与上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记录部的两侧,因此,能够使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上述记录部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移动量相等。由此,能够一边适当地维持上述记录部的姿势一边使上述记录部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第一~第三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记录部相对于具备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的装置主体而能够拆装。
根据本方式,上述记录部相对于具备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的装置主体而能够拆装,因此,上述记录部的维护变容易。
在第四方式的基础上,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齿条、上述第二齿条以及上述第一小齿轮的齿宽方向沿着上述记录部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拆装方向。
上述第一齿条、上述第二齿条以及上述第一小齿轮的齿宽方向沿着上述记录部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拆装方向,因此,在拆装上述记录部时,不妨碍上述第一齿条、上述第二齿条以及上述第一小齿轮它们的啮合,能够容易地拆装上述记录部。此外,即便在上述第二部件移动时上述第一小齿轮在齿宽方向上振动,该振动也不易向上述第二齿条即上述记录部传递,能够保护上述记录部免受振动影响,能够抑制上述记录部的故障。
此外,上述齿宽方向沿着上述记录部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拆装方向是指:不局限于上述齿宽方向与上述拆装方向严格地平行的形式,还包括上述齿宽方向与上述拆装方向略有夹角的形式。
在第四或者第五方式的基础上,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将上述记录部沿拆装方向引导的引导部。
根据本方式,具有将上述记录部沿拆装方向引导的引导部,因此,能够将上述记录部装配于适当的位置。
在第一~第六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三齿条,在上述第二部件沿着上述移动方向而形成;以及第二小齿轮,与上述第三齿条啮合,为通过上述电机的动力而旋转的小齿轮。
在第七方式的基础上,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齿条以及上述第二小齿轮在与上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
根据本方式,在通过由上述第三齿条和上述第二小齿轮构成的齿条小齿轮机构使上述第二部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中,上述第三齿条以及上述第二小齿轮在与上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一边适当地维持上述第二部件的姿势一边使上述第二部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一边适当地维持上述记录部的姿势一边使上述记录部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第一~第八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记录部在与上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位置具备第一旋转体,上述第二部件在与上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位置具备第二旋转体,上述第一部件具备:分别供上述第一旋转体和上述第二旋转体进入的引导槽。
根据本方式,通过上述第一旋转体,能够减少上述记录部移动时的滑动阻力,而且,通过上述第二旋转体,能够减少上述第二部件移动时的滑动阻力。
在第一~第九方式中任一项的基础上,第十方式的特征在于,将相对于载置有装置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作为装置高度方向,记录时输送路径相对于上述装置高度方向而倾斜,其中,上述记录时输送路径是上述输送路径上与上述记录部对置的路径区间。
根据本方式,上述输送路径上与上述记录部对置的路径区间亦即记录时输送路径是相对于上述装置高度方向而倾斜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与上述装置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此外,上述记录时输送路径相对于上述装置高度方向而倾斜是指上述记录时输送路径相对于上述装置高度方向不正交。
在第十方式的基础上,第十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排出托盘,上述排出托盘在上述装置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述记录部靠上方,并形成对从上述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述支承面沿着上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延伸。
根据本方式,成为上述排出托盘的上述支承面沿着上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结构,因此,在上述排出托盘与上述记录部的移动区域的关系中没有形成不必要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在第十或者第十一方式的基础上,第十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出头,构成上述记录部,并在介质喷出液体;以及液体收容部,收容向上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液体,上述记录部在沿着上述载置面的方向亦即第一方向上,位于上述液体收容部与上述记录时输送路径之间。
根据本方式,在上述记录部在沿着上述载置面的方向亦即第一方向上位于上述液体收容部与上述记录时输送路径之间的结构中,得到上述的第八或者第九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第十二方式的基础上,第十三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装置高度方向上上述记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液体收容部交叠。
根据本方式,上述装置高度方向上上述记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液体收容部交叠,因此,能够抑制上述装置高度方向的装置尺寸。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
以下,将通过相对于以记录纸张为代表的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而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以下,将喷墨打印机1简称为打印机1。
此外,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Y轴方向是与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介质宽度方向,而且也是装置进深方向。Y轴方向中的+Y方向是从装置前表面朝向装置背面的方向,-Y方向是从装置背面朝向装置前表面的方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是与后述的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亦即V轴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例子。
X轴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且是沿着载置有打印机1的载置面G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从打印机1的操作者观察时+X方向成为左侧,-X方向成为右侧。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且是相对于载置面G的法线方向,即装置高度方向。Z轴方向中的+Z方向成为上方,-Z方向成为下方。
以下,有时将输送介质的方向称为“下游”,而且,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上游”。而且,在各图中,由虚线示出介质输送路径。在打印机1中,介质通过虚线所示的介质输送路径而被输送。
而且,F轴方向是后述的行式头51与输送带13之间即记录区域的介质输送方向,+F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下游,其相反的-F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上游。而且,V轴方向是作为后述的记录部的一个例子的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V轴方向中的+V方向是头单元50远离输送带13的方向,-V方向是头单元50接近输送带13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V轴方向也是沿着后述的排出托盘8的倾斜的方向。
如图1所示那样,打印机1作为在介质进行记录的装置主体2的上部具备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扫描仪单元9的复合机而构成。
在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操作面板7,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前表面的一部分和左侧面的一部分成为敞开构造,作为用于取出被进行记录并排出的介质的区域而形成。附图标记8是对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的排出托盘。
在排出托盘8沿着V轴方向即介质排出方向而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8a。突出部8a在Y轴方向即介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排出托盘8的大体中央部。通过这样的突出部8a,被排出托盘8支承的介质在介质宽度方向上挠曲,由此,沿着介质排出方向的刚性提高,排出托盘8上的介质的卷曲被抑制,排列性提高。
在排出托盘8中-V方向即介质排出方向上游侧,形成有在介质宽度方向上在突出部8a的两侧支承介质的倾斜状的支承面8b。
而且,在排出托盘8中+V方向即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侧,第一部位8c从突出部8a朝向+Y方向延伸,而且,第二部位8d从突出部8a朝向-Y方向延伸。第一部位8c形成比第二部位8d高的面,并沿着V轴方向以倾斜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位8d是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面。通过形成这样的第二部位8d,从而所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排出方向下游端从第二部位8d浮起,取出介质时的取出性变容易。
在排出托盘8中介质排出方向下游端形成有用于获取外部空气的吸气口45。而且,在操作面板7的背后形成有用于从装置内部排出空气的排气口46。打印机1能够从吸气口45向装置内获取空气,获取到的空气在流路Fa、Fb、Fc经过,如箭头Fd所示那样排出。通过这样的空气的流路,将后述的头单元50冷却。
接着,参照图2,对打印机1的介质输送路径进行说明。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连接增设单元6,图2表示连结了增设单元6的状态。
装置主体2在下部具有收容介质的第一介质盒3,在连结了增设单元6的情况下,在其进一步靠下方设置有第二介质盒4以及第三介质盒5。
相对于各介质盒,设置有将所收容的介质向-X方向送出的拾取辊。拾取辊21、22、23是分别相对于第一介质盒3、第二介质盒4以及第三介质盒5而设置的拾取辊。
而且,相对于各介质盒,设置有将向-X方向送出的介质向斜上方向进给的进给辊对。进给辊对25、26、27是分别相对于第一介质盒3、第二介质盒4以及第三介质盒5而设置的进给辊对。
此外,以下,“辊对”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通过由未图示的电机驱动的驱动辊和与该驱动辊相接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构成。
从第三介质盒5送出的介质由输送辊对29、28向输送辊对38输送。而且,由第二介质盒4送出的介质由输送辊对28向输送辊对38输送。介质由输送辊对38夹持,并向输送辊对31输送。
从第一介质盒3送出的介质没有经由输送辊对38而向输送辊对31输送。
此外,设置于输送辊对38的附近的供给辊19以及分离辊20是从图1中省略图示的供给托盘送出介质的辊对。
将从输送辊对31接受输送力的介质向作为液体喷出头的一个例子的行式头51与输送带13之间换句话说与行式头51对置的记录位置输送。此外,以下,将从输送辊对31至输送辊对32为止的介质输送路径称为记录时输送路径T1。
行式头51构成头单元50。行式头51对介质的面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而执行记录。行式头51是构成为喷出墨水的喷嘴覆盖介质宽度方向的全域的墨水喷出头,且构成为能够在介质宽度全域进行记录而无需伴有在介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墨水喷出头。其中,墨水喷出头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一边搭载于滑架而在介质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喷出墨水的类型。
头单元50设置为相对于记录时输送路径T1而能够进退,并设置为能够在图2的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2中双点划线以及附图标记50-1所示那样距输送带13最退避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头单元50处于第一位置时,相对于介质进行记录。在头单元50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未图示的维护装置进行行式头51的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是沿着排出托盘8的倾斜的V轴方向。头单元50在排出托盘8的下侧位于介质排出方向上游侧,并沿着排出托盘8的下表面位移。
此外,也可以是,头单元50设置为在V轴方向上,向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不同的位置移动。
针对使头单元50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后面将详述。
附图标记10A、10B、10C以及附图标记10D是作为液体收容部的墨水收容部。从行式头51喷出的墨水从各墨水收容部经由省略图示的管件而向行式头51供给。墨水收容部10A、10B、10C以及10D分别设置为相对于装配部11A、11B、11C以及11D而能够拆装。
而且,附图标记12是对从行式头51朝向未图示的冲洗帽为了维护而喷出的作为废液的墨水进行存积的废液收容部。
输送带13是挂绕于带轮14以及带轮15的环状带,且带轮14以及带轮15中的至少一方由未图示的电机驱动,从而旋转。介质被输送带13的带表面吸附并且在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被输送。介质相对于输送带13的吸附能够采用空气吸引方式、静电吸附方式等公知的吸附方式。
此处在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经过的记录时输送路径T1构成为相对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双方倾斜,并向上输送介质。换言之,记录时输送路径T1相对于Z轴方向不平行,且相对于Z轴方向不正交。该向上的输送方向是包括图1中-X方向成分和+Z方向成分的方向,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X轴方向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时输送路径T1相对于Z轴方向即装置高度方向而设定于35°~5°的范围的倾斜角,更具体而言,大体设定为15°的倾斜角。
由此,头单元50在X轴方向上位于墨水收容部10A~10D与记录时输送路径T1之间。
而且,具备排出托盘8,上述排出托盘8设置于比头单元50靠+Z方向,并形成对从介质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8b,支承面8b沿着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亦即V轴方向延伸。由此,在排出托盘8与头单元50的移动区域的关系中没有形成不必要的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而且,在Z轴方向上,头单元50的一部分与墨水收容部10A~10B液体收容部交叠,因此,能够抑制Z轴方向的装置尺寸。
接下来,由行式头51在第一面进行了记录的介质由位于输送带13的下游的输送辊对32进一步向上方输送。
在输送辊对32的下游设置有挡板41,通过该挡板41切换介质的输送方向。在将介质保持原样排出的情况下,介质的输送路径由挡板41切换为朝向上方的输送辊对35,介质由输送辊对35而朝向排出托盘8排出。
在除了介质的第一面之外还对第二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挡板41而使介质的输送方向朝向分支位置K1。而且,介质经过分支位置K1,进入折返路径T2。在本实施方式中,折返路径T2成为从分支位置K1向上侧的介质输送路径。在折返路径T2设置有输送辊对36、37。进入了折返路径T2的介质由输送辊对36、37向上方输送,而且,若介质的下缘经过了分支位置K1,则切换输送辊对36、37的旋转方向,由此,将介质向下方输送。
在折返路径T2连接有翻转路径T3。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路径T3成为从分支位置K1经过输送辊对33、34而到达至输送辊对38的介质输送路径。从分支位置K1向下方被输送的介质从输送辊对33、34接受输送力而到达输送辊对38,弯曲翻转,并向输送辊对31输送。
对于再次输送至与行式头51对置的位置的介质而言,相对于已经进行了记录的第一面而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行式头51对置。由此,能够相对于介质的第二面进行基于行式头51的记录。
接着,参照图3以下对使头单元50沿着V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此外,图3、图4中,省略图5、图6所示的第一部件61的图示,清楚地示出头单元50的侧面。
在图3~图6中,移动机构60具备第一部件61、第二齿条形成部件62、第二部件63、第三齿条形成部件64、第一小齿轮65以及第二小齿轮67。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60相对于头单元50而在与V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Y轴方向的两侧设置。
第一部件61在与头单元50的Y轴方向上的侧面对置的位置相对于装置的框架(未图示)而固定设置,在与头单元50对置这侧沿着V轴方向而形成有第一齿条61a(也参照图9、图10)。而且,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在第一部件61形成有沿着V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61b和第二引导槽61c。
在头单元50的Y轴方向上的侧面即与第一部件61对置的侧面如图3、4所示那样,两个上部辊52在V轴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上部辊52是第一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两个上部辊52如图9、图10所示那样进入第一部件61的第一引导槽61b,由此,头单元50由第一部件61沿V轴方向引导。而且,通过上部辊52的旋转,减少头单元50移动时的滑动阻力。
接下来,在头单元50的Y轴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齿条形成部件62,在第二齿条形成部件62沿着V轴方向而形成有第二齿条62a。而且,如图5、图6所示那样第一齿条61a与第二齿条62a对置,并且在第一齿条61a与第二齿条62a之间配置有第一小齿轮65,并且在第一齿条61a和第二齿条62a双方啮合有第一小齿轮65。
第一小齿轮65能够旋转地设置于第二部件63。在第二部件63的Y轴方向上的侧面,如图3、图4所示那样两个下部辊53沿着Y轴方向隔开间隔设置。下部辊53是第二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下部辊53由相对于第二部件63固定的下部辊支承部件54支承。
上述两个下部辊53进入第一部件61的第二引导槽61c(参照图9、图10)。由此,第二部件63由第一部件61沿V轴方向引导。而且,通过下部辊53的旋转,减少第二部件63移动时的滑动阻力。
如图3、图4所示那样,在第二部件63的下侧设置有第三齿条形成部件64,在第三齿条形成部件64沿着V轴方向而形成有第三齿条64a。而且,在第三齿条64a啮合有第二小齿轮67。此外,第三齿条形成部件64在第二部件63的下表面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而且,第二小齿轮67在具有与Y轴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中心的旋转轴68中与第三齿条64a对置的位置设置,并构成为两个第二小齿轮67通过旋转轴68的旋转而同时旋转。此外,旋转轴68经由图3、图4中省略图示的齿轮机构而传递电机70的动力。
在以上的结构中,若第二小齿轮67旋转,则第二部件63沿着V轴方向移动。此处,第一部件61即第一齿条61a固定设置,因此,设置于沿V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部件63的第一小齿轮65基于与第一齿条61a的啮合而旋转。
而且,第一小齿轮65与设置于头单元50的第二齿条62a啮合,因此,通过第一小齿轮65的旋转,头单元50以在V轴方向上压出的方式移动。
例如,在头单元50处于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若第二部件63向+V方向移动,则图5的右侧的第一小齿轮65在图5中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图5的左侧的第一小齿轮65在图5中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头单元50向+V方向移动。
而且,在头单元50处于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若第二部件63向-V方向移动,则图6的右侧的第一小齿轮65在图6中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图6的左侧的第一小齿轮65在图6中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头单元50向-V方向移动。
此处,图5以及图6中附图标记M1所示的V轴方向的范围是以第一小齿轮65的旋转轴中心为基准的第二部件63的移动范围。而且,图5以及图6中附图标记M2所示的V轴方向的范围是以第二齿条形成部件62的-V方向端部位置为基准的头单元50的移动范围。
如上述那样,头单元50通过第一小齿轮65的旋转而沿V轴方向移动,但第一小齿轮65其本身也构成为沿V轴方向移动,因此,与第二部件63的移动范围M1相比,头单元50的移动范围M2更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范围M2成为移动范围M1的约2倍的大小。
如以上那样,移动机构60通过电机70的动力使能够移动至对进入输送介质的输送路径并被输送的介质进行记录的第一位置和从输送路径退避的第二位置的头单元50在V轴方向上移动。该移动机构60具备:第一部件61,沿着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而形成有第一齿条61a;第一小齿轮65,与第一齿条61a啮合;第二齿条62a,为在头单元50中与第一齿条61a对置的位置设置且沿着头单元50的移动方向亦即V轴方向形成的齿条,且与第一小齿轮65啮合;以及第二部件63,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小齿轮65,并接受电机70的动力而能够在V轴方向上移动。而且,通过在V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小齿轮65的旋转,头单元50的移动量比第二部件63的移动量增加。换言之,能够抑制第二部件63的移动量,并且确保头单元50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抑制使第二部件63移动的机构的大型化,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第三齿条64a的V轴方向的长度。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大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第一齿条61a的第一部件61相对于装置的框架(未图示)而固定设置,但也可以将第一部件61设置为能够沿V轴方向移动,并且另外设置使第一部件61沿V轴方向移动的齿条小齿轮机构。由此,能够使头单元50的移动区域进一步放大。
另外,也优选使第一小齿轮65成为主齿轮和子齿轮的二级构造。更详细而言,使该子齿轮的齿数比主齿轮的齿数增加,而且使主齿轮与第一齿条61a啮合,而且使子齿轮与第二齿条62a啮合。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相对于第一小齿轮65的旋转的第二齿条62a的移动量,能够进一步放大头单元50的移动区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齿条62a在与V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Y轴方向上,设置于头单元50的侧面,因此,能够抑制从Y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包括第二齿条62a的头单元50的大小。
而且,移动机构60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头单元50的两侧,因此,能够使Y轴方向上的头单元50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V轴方向的移动量相等。据此,能够一边适当地维持头单元50的姿势一边使头单元50沿V轴方向移动。
接着,头单元50构成为相对于具备第一部件61以及第二部件63的装置主体2而能够拆装。在图9以及图10中,构成为,在第一部件61形成有第三引导槽61d和第四引导槽61e,设置于头单元50的Y轴方向侧面的上部辊52、52能够从第一引导槽61b穿过第三引导槽61d和第四引导槽61e而向上方脱离。即,构成为头单元50能够从第一部件61脱离。而且,使头单元50相对于第一部件61而落入,从而上部辊52、52能够进入第一引导槽61b,即能够装配头单元50。第三引导槽61d和第四引导槽61e作为将头单元50在拆装方向上引导的引导部发挥功能。
这样头单元50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拆装,因此,头单元50的维护、更换变容易。
而且,第一齿条61a、第二齿条62a以及第一小齿轮65的齿宽方向如图7、图8所示那样沿着头单元50的拆装方向(F轴方向)。
由此,在拆装头单元50时,不妨碍第一齿条61a、第二齿条62a以及第一小齿轮65它们的啮合,如图8所示那样能够容易地拆装头单元50。
此外,即便在第二部件63移动时第一小齿轮65在齿宽方向上振动,该振动也不易向第二齿条62a即头单元50传递,能够保护头单元50不受振动影响,能够抑制头单元50的故障。
此外,第一齿条61a、第二齿条62a以及第一小齿轮65的齿宽方向不局限于相对于头单元50的拆装方向(F轴方向)而严格地平行的形式,上述齿宽方向与上述拆装方向也可以略有夹角。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9、图10所示的第三引导槽61d和第四引导槽61e作为将头单元50在拆装方向上引导的引导部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头单元50装配于适当的位置。
而且,如图3、图4所示那样,第三齿条64a以及第二小齿轮67在Y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一边适当地维持第二部件63的姿势一边使第二部件63在V轴方向上移动。由此,也能够一边适当地维持头单元50的姿势一边使头单元50移动。
此外,参照图1而说明的空气的流路通过图11所示的吸引风扇80形成,如上述那样头单元50沿V轴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沿着F轴方向拆装,因此,夹设于吸引风扇80与头单元50之间的管路81在以下说明的构造上下工夫。
图11~图13中,在管路81沿着V轴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有第一开口部81a和第二开口部81b。
第一开口部81a在头单元5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与头单元50的-Y方向端部连接。由此,形成有头单元50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流路Fb。
而且,第二开口部81b在头单元5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与头单元50的-Y方向端部连接。由此,形成有头单元50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流路Fb。
在第一开口部81a设置有在头单元5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闭塞第一开口部81a的闸门84。由此,在头单元50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止从第一开口部81a向管路81内的外部空气的获取。此外,闸门84与头单元50的移动联动,在头单元5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向不闭塞第一开口部81a的位置移动。
接下来,附图标记82是设置于管路81的第一连接部件,附图标记83是设置于头单元50的第二连接部件。在头单元50的装配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82与第二连接部件83连接,与头单元50沿V轴方向的移动对应地,第一连接部件82和第二连接部件83一起沿V轴方向移动。
附图标记82a是承受第二连接部件83的承受部,形成为向+Y方向突出。
承受部82a在第一连接部件82上形成于-F方向,但没有形成于+F方向。因此,在头单元50处于第二位置时,即便如从图12向图13变化所示那样为了取下头单元50而将其向+F方向抬起,第二连接部件83也不会与第一连接部件82干涉,而能够取下头单元50。
此外,设置有下部辊53的下部辊支承部件54处于与第一部件61对置的位置,且在Y轴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部件61与头单元50的侧面之间。如图3、图4所示那样,由第二部件63和下部辊支承部件54构成的组装体在从V轴方向观察时形成所谓U字型形状。而且,头单元50的一部分进入由第二部件63和下部辊支承部件54构成的组装体的U字型形状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装置主体的F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大小。另外,在第二部件63移动时,能够使头单元50稳定地移动。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中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它们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13)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路径,输送介质;
记录部,在与介质的记录面交叉的方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移动;
移动机构,使所述记录部移动;以及
电机,对所述移动机构传递动力而使所述记录部移动,
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第一部件,沿着所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有第一齿条;
第一小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为设置于所述记录部中与所述第一齿条对置的位置且沿着所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而形成的齿条;以及
第二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第一小齿轮,并接受所述电机的动力而能够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条在与所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记录部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在与所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记录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相对于具备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的装置主体而能够拆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以及所述第一小齿轮的齿宽方向沿着所述记录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拆装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将所述记录部沿拆装方向引导的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三齿条,在所述第二部件沿着所述移动方向而形成;以及
第二小齿轮,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为通过所述电机的动力而旋转的小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齿条以及所述第二小齿轮在与所述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在与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位置具备第一旋转体,
所述第二部件在与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位置具备第二旋转体,
所述第一部件具备:分别供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进入的引导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相对于载置有装置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作为装置高度方向,记录时输送路径相对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而倾斜,其中,所述记录时输送路径是所述输送路径中与所述记录部对置的路径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排出托盘,所述排出托盘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记录部靠上方,并形成对从所述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
所述支承面沿着所述记录部的移动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头,构成所述记录部,对介质喷出液体;以及
液体收容部,收容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液体,
所述记录部在沿着所述载置面的方向亦即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与所述记录时输送路径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记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体收容部交叠。
CN202210134461.2A 2021-02-15 2022-02-14 记录装置 Active CN114940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1506 2021-02-15
JP2021021506A JP2022123998A (ja) 2021-02-15 2021-02-15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022A true CN114940022A (zh) 2022-08-26
CN114940022B CN114940022B (zh) 2023-12-05

Family

ID=8095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4461.2A Active CN114940022B (zh) 2021-02-15 2022-02-14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4085B2 (zh)
EP (1) EP4043227A1 (zh)
JP (1) JP2022123998A (zh)
CN (1) CN11494002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285A (en) * 1985-11-30 1989-02-14 Unisys Corporation Printhead transport apparatus
JP2001191513A (ja) * 2000-01-17 2001-07-1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7140392A (ja) * 2005-11-22 2007-06-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8398A (ja) * 2005-12-26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0208786A (ja) * 2009-03-09 2010-09-24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4065261A (ja) * 2012-09-27 2014-04-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9147286A (ja) * 2018-02-27 2019-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026071A (ja) * 2018-08-10 2020-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00377323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dium discharge device,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0585B2 (en) * 2010-09-17 2013-04-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bar lift and method
JP5673153B2 (ja) 2011-01-31 2015-0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274964B2 (ja) 2019-07-25 2023-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285A (en) * 1985-11-30 1989-02-14 Unisys Corporation Printhead transport apparatus
JP2001191513A (ja) * 2000-01-17 2001-07-1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7140392A (ja) * 2005-11-22 2007-06-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8398A (ja) * 2005-12-26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0208786A (ja) * 2009-03-09 2010-09-24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4065261A (ja) * 2012-09-27 2014-04-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9147286A (ja) * 2018-02-27 2019-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026071A (ja) * 2018-08-10 2020-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00377323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dium discharge device,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JP2020193099A (ja) * 2019-05-30 2020-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排出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022B (zh) 2023-12-05
EP4043227A1 (en) 2022-08-17
JP2022123998A (ja) 2022-08-25
US11884085B2 (en) 2024-01-30
US20220258507A1 (en)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353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517433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4940022A (zh) 记录装置
JP7427981B2 (ja) 記録装置
JP6260774B2 (ja) 記録装置
US10245857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6021886A (zh) 记录装置
EP4209353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5230327B (zh) 记录装置
JP673856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EP4209353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288422B2 (ja) 記録装置
CN114683696B (zh) 记录装置
JP6528958B2 (ja) 記録装置
JP582823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4312032B (zh) 印刷装置
US2024009210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58213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4516227B (zh) 记录装置
JP7505190B2 (ja) 記録装置
JP74680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73673A (ja) 記録装置
CN11742917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315217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78738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