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1885B - 层叠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层叠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1885B
CN114901885B CN202080088968.8A CN202080088968A CN114901885B CN 114901885 B CN114901885 B CN 114901885B CN 202080088968 A CN202080088968 A CN 202080088968A CN 114901885 B CN114901885 B CN 114901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basis weight
laminated
laminated nonwoven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89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1885A (zh
Inventor
光野聪
栗田范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01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1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filaments or yarns secured together by chemical or thermo-activatable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applied or incorporated in liquid or solid form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的层叠无纺布。层叠无纺布(1)是能够沿第1方向(D1)伸缩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层叠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层叠无纺布(1)在厚度方向(T)上具备:第1无纺布(3);第2无纺布(5);以及多个弹性构件(15),该多个弹性构件在第1无纺布(3)与第2无纺布(5)之间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并且以在第2方向(D2)上分离的状态配置,第1无纺布(3)和第2无纺布(5)中的至少一者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该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D2)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和低单位面积重量部(11),多个弹性构件(15)分别利用粘接剂粘接于第1无纺布(3)和第2无纺布(5)。

Description

层叠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层叠无纺布。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在两片无纺布之间以伸长的状态配置多个弹性构件而具有伸缩性的层叠无纺布。上述层叠无纺布例如能够用于一次性尿布的褶裥构件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伸缩构造,该穿着物品的伸缩构造具有:局部或全部重叠的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以及多根细长状的弹性构件,该多根细长状的弹性构件在与伸缩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于上述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之间,且沿着伸缩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构件的至少伸缩区域中的所述伸缩方向上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所述伸缩区域具有将所述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接合的片材接合部,所述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中的至少一者是排列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的有孔无纺布,在该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伸缩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接合部由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且在所述伸缩方向上实质上连续的条纹状图案形成,所述伸缩构造中的所述孔的排列是这样的排列: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孔的列在伸缩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并且第1孔列和第2孔列在伸缩方向上以预定的中心间隔交替地重复,所述第1孔列是所述孔的直径随着自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减小的孔列,所述2孔列是所述孔的直径随着自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朝向一侧而减小的孔列。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上述片材接合部能由热熔粘接剂形成。
根据专利文献1,在上述伸缩构造中,片材接合部至少在与伸缩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认为能够确保良好的透气性、柔软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70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伸缩构造因具有孔而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但孔的周缘容易变硬,从而伸缩构造的使用者容易察觉孔的硬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伸缩构造中,由于片材接合部由热熔粘接剂形成,因此穿着者不易感觉到片材接合部自身的硬度,但有时使用者会经由上述孔而与形成片材接合部的热熔粘接剂接触,从而存在对上述伸缩构造感到不适感的情况。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的层叠无纺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了一种层叠无纺布,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层叠无纺布,具有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和厚度方向并且能够沿第1方向伸缩,其特征在于,上述层叠无纺布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具备:第1无纺布;第2无纺布;以及多个弹性构件,该多个弹性构件在第1无纺布与第2无纺布之间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以在第2方向上分离的状态配置,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中的至少一者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该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上述多个弹性构件分别利用粘接剂粘接于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
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制造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制造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比较例1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比较例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以下的方案。
[方案1]
一种层叠无纺布,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层叠无纺布,具有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和厚度方向并且能够沿第1方向伸缩,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无纺布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具备:第1无纺布;第2无纺布;以及多个弹性构件,该多个弹性构件在第1无纺布与第2无纺布之间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以在第2方向上分离的状态配置,
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中的至少一者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该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
上述多个弹性构件分别利用粘接剂粘接于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在多个弹性构件收缩的状态(以下有时简称为“收缩状态”)下,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往复的多个褶部。多个褶部沿第2方向延伸并且在第1方向上相邻。
多个褶部分别能够划分为由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形成的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和由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形成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源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比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向层叠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突出,从而存在其厚度方向上的振幅增大的倾向。相反地,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因低单位面积重量部而存在厚度方向上的振幅比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小的倾向。
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因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而在厚度方向上突出而蓬松,因此能够对层叠无纺布赋予柔软性。另外,在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中,因振幅较大而与具有粘接剂的多个弹性构件的距离较远,并且与使用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使用者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另外,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因低单位面积重量部而单位面积重量较低,因此能够对层叠无纺布赋予透气性尤其是伸长时的透气性。此外,虽然在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中也存在粘接剂透过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可能性,但由于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的振幅较小,因此即使在粘接剂透过了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情况下,所透过的粘接剂也不易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
根据以上内容,上述层叠无纺布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另外,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因低单位面积重量部而单位面积重量较低,因此其刚度(例如弯曲刚度)倾向于比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低。因此,在将上述层叠无纺布自伸长的状态(以下有时简称为“伸长状态”)变形为收缩状态时,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能够作为形成褶时的褶部形成基点发挥作用,因此多个褶部倾向于美观性优异。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中具有上述交替构造。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即全部区域中具有上述交替构造。因此,上述层叠无纺布能够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即全部区域发挥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的效果。
[方案3]
根据方案1或2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至少局部以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弹性构件重叠的方式配置。
通常而言,在具备两片无纺布和配置于上述两片无纺布之间的多个弹性构件的层叠无纺布中,当使该层叠无纺布自伸长状态变形为收缩状态时,最初多个弹性构件收缩,并且与多个弹性构件的该收缩相应地,两片无纺布进行收缩,最终在层叠无纺布形成褶部。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至少局部以具有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弹性构件重叠的重叠区域的方式配置。因此,当使上述层叠无纺布自伸长状态变形为收缩状态时,上述层叠无纺布最初伴随着多个弹性构件的收缩而在上述重叠区域形成细小且规则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接下来将形成于上述重叠区域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作为褶部形成基点,在未形成上述重叠区域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和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别形成细小且规则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和细小且规则的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最终形成细小且规则的褶部。其结果是,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美观性优异。
[方案4]
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具有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连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连续区域。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由于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具有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连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连续区域,因此层叠无纺布在沿第1方向伸缩时,其强度优异。
[方案5]
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层叠无纺布所具备的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别设为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
上述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和上述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在与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上述层叠无纺布具备预定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预定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因此,对于上述层叠无纺布而言,当使上述层叠无纺布自伸长状态变形为收缩状态时,(i)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是与第1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情况下,上述的褶部形成基点与第1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在第2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另外(ii)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与第1方向不平行的情况下,上述的褶部形成基点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其结果是,褶部整体致密地形成,从而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美观性优异。
[方案6]
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层叠无纺布所具备的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和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别设为具有预定面积的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将该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包围的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具备预定的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预定的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因此,上述的褶部形成基点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其结果是,褶部整体致密地形成,从而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美观性优异。
另外,由于上述层叠无纺布具备预定的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因此特别在伸长状态下,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强度优异。
[方案7]
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交错状地配置。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由于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交错状地配置,因此上述层叠无纺布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强度优异。
[方案8]
根据方案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是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热熔接性无纺布。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由于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是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热熔接性无纺布,因此低单位面积重量部也容易具有预定的强度,从而上述层叠无纺布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强度优异。
[方案9]
根据方案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热熔接性无纺布是纺粘无纺布。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由于热熔接性无纺布是纺粘无纺布,因此上述层叠无纺布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强度优异。
[方案10]
根据方案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不具有贯通孔。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由于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不具有贯通孔,因此层叠无纺布的使用者不易经由贯通孔与粘接剂接触。
[方案11]
根据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其中,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这两者为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这两者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因此,与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中的一者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情况相比,上述层叠无纺布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更优异,并且更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方案12]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具备由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层叠无纺布构成的构件。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备预定的构件,该构件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更优异并且更不易与粘接剂接触的效果。
[定义]
·与对象物相关的“沿着预定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与对象物相关的“沿着预定的方向”是指,对象物以与预定的方向(例如第1方向、第2方向等)具有小于±90°的交叉角的方式延伸。另外,在对象物在沿着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对象物与预定的方向具有优选为60°以下的交叉角,更优选为45°以下的交叉角,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的交叉角,并且进一步更优选为20°以下的交叉角,并且进一步更优选为5°以下的交叉角。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交叉角为5°以下的情况下,有时称为“与预定的方向平行”。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具体而言,图1和图2分别是层叠无纺布1的主视图和后视图。图3是第1无纺布3的俯视图。图4是层叠无纺布1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具体而言,图4的(a)是层叠无纺布1的主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IVb-IVb剖面的剖视图,图4的(c)是图4的(a)的IVc-IVc剖面的剖视图,图4的(d)是图4的(a)的IVd-IVd剖面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用纤维的疏密来表现作为第1无纺布3的热风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大小,但图3所示的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并不意味着作为第1无纺布3的热风无纺布的纤维的长度和直径。
层叠无纺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D1、第2方向D2和厚度方向T,并且构成为能够沿第1方向D1伸缩。厚度方向被划分为后述的第1无纺布3侧的第1厚度方向T1和第2无纺布5侧的第2厚度方向T2
层叠无纺布1在厚度方向T上具备第1无纺布3、第2无纺布5和配置于第1无纺布3与第2无纺布5之间的多个弹性构件15。
第1无纺布3是由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热风无纺布构成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其不具有贯通孔。第2无纺布5是由纺粘无纺布构成的具有均匀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
多个弹性构件15沿第1方向D1延伸,并且以在第2方向D2上分离的状态配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多个弹性构件15包括:多根第1弹性构件17,其在与第2方向D2平行的方向上以预定的第1弹性构件间距P1配置;以及多根第2弹性构件19,其在与第2方向D2平行的方向上以预定的第2弹性构件间距P2配置。第2弹性构件间距P2构成为比第1弹性构件间距P1小。此外,第1弹性构件17和第2弹性构件19由同一种橡筋线构成。
多个弹性构件15(第1弹性构件17和第2弹性构件19)分别以在第1方向D1上伸长至2.5倍的状态利用粘接剂(未图示)粘接于第1无纺布3和第2无纺布5。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层叠无纺布1具有将第1无纺布3和第2无纺布5以在第2方向D2上错开的状态接合而成的结构,具体而言,层叠无纺布1具有配置于第2方向D2上的一侧的仅由第1无纺布3构成的区域、配置于第2方向D2上的另一侧的仅由第2无纺布5构成的区域、以及配置于上述两区域之间的包括第1无纺布3、多个弹性构件15和第2无纺布5的区域。此外,由三个区域构成的上述结构是为了理解发明,对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的构造没有任何限定。
第1无纺布3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该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D2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和单位面积重量比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11。具体而言,在第1无纺布3中,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由沿着与第1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构成,低单位面积重量部11由沿着与第1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构成。层叠无纺布1具有在与第2方向D2平行的方向上交替地具有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中的各个部分9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中的各个部分13的交替构造。
此外,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构成了在与第1方向D1平行的方向上连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连续区域(未图示)。
在第2方向D2上,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以预定的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P配置。
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的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P配置为不同于第1弹性构件17的第1弹性构件间距P1和第2弹性构件19的第2弹性构件间距P2,具体而言配置为具有以下这样的关系:
第2弹性构件间距P2<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P<第1弹性构件间距P1
如图4所示,层叠无纺布1具有褶部21,该褶部21具有朝向第1厚度方向T1突出的多个第1凸部27和朝向第2厚度方向T2突出的多个第2凸部33。此外,从容易理解的观点出发,在图4的(a)中,在多个第1凸部27的区域标注有点图案。
多个第1凸部27中的各个第1凸部27和多个第2凸部33中的各个第2凸部33沿第2方向D2延伸,并且第1凸部27和第2凸部33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配置。
将褶部21划分为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3和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该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3在厚度方向T上与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分别重叠,该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在厚度方向T上与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分别重叠。另外,将多个第1凸部27分别划分为第1高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29和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31,该第1高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29在厚度方向T上与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分别重叠,该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31在厚度方向T上与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分别重叠。
在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3中,由于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9的单位面积重量较高,使第1高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29的高度倾向于升高,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3的振幅倾向于增大。因此,使用者能够感觉到层叠无纺布1的柔软性。另外,由于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3的振幅较大,从而使用者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另一方面,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由于单位面积重量较低,因此能够对层叠无纺布1赋予透气性。在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中也存在粘接剂透过第1无纺布3的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的可能性,但由于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的振幅较小,因此即使在粘接剂透过了第1无纺布3的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的情况下,所透过的粘接剂也不易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
在层叠无纺布1中,在使层叠无纺布自沿着第1方向D1伸长的状态(使多个弹性构件15沿第1方向D1伸长的状态)进行收缩时,层叠无纺布1中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3中的各个部分和多个弹性构件15(第1弹性构件17和第2弹性构件19)中的各个弹性构件重叠的重叠区域(未图示)作为褶形成基点发挥作用,形成细小且规则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和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3,其结果是形成致密的褶部21。
图1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在以往的层叠无纺布1中,除了第1无纺布3是由热风无纺布构成的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的结构。
换言之,在以往的层叠无纺布1中,第1无纺布3是由热风无纺布构成的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第2无纺布5是由纺粘无纺布构成的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
在以往的层叠无纺布1中,第1无纺布3和第2无纺布5分别为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因此在使层叠无纺布自沿着第1方向D1伸长的状态(使多个弹性构件15沿第1方向D1伸长的状态)进行收缩而形成褶部21时,由于不具有褶部形成基点,因此所形成的褶部21不规则的且较大,从而美观性较差。
<第2实施方式>
图5~图7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具体而言,图5和图6分别是层叠无纺布1的主视图和后视图。图7是第1无纺布3的俯视图。此外,在图7中用纤维的疏密来表现作为第1无纺布3的纺粘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大小,但图7所示的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并不意味着作为第1无纺布3的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长度和直径。
层叠无纺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D1、第2方向D2和厚度方向T,并且构成为能够沿第1方向D1伸缩。
层叠无纺布1在厚度方向T上具备第1无纺布3、第2无纺布5和配置于第1无纺布3与第2无纺布5之间的多个弹性构件15。
第1无纺布3是由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纺粘无纺布构成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其不具有贯通孔。第2无纺布5是由纺粘无纺布构成的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
第2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弹性构件15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弹性构件1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为了理解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中,将第1无纺布3和第2无纺布5以在第2方向D2上错开的状态接合,从而具有配置于第2方向D2上的一侧的仅由第1无纺布3构成的区域、配置于第2方向D2上的另一侧的仅由第2无纺布5构成的区域、以及配置于上述两区域之间的包括第1无纺布3、多个弹性构件15和第2无纺布5的区域。此外,由三个区域构成的上述结构是为了理解发明,对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的构造没有任何限定。
第1无纺布3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该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D2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和单位面积重量比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11。另外,在第1无纺布3中,低单位面积重量部11是具有预定面积的多个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高单位面积重量部7是将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包围的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103。
多个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在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上交错状地配置。多个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分别具有比相邻的两个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的间隔大的直径。因此,层叠无纺布1具有在第2方向D2上交替地具有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和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103的交替构造,并且在第1方向D1上的任意区域(全部区域)中具有该交替构造。
另外,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103具有在沿着第1方向D1的方向上具体而言为在与第1方向D1具有45°的交叉角的方向上连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连续区域105(即不具有圆形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01的区域)。
基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的理由,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第3实施方式>
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图。具体而言,图8和图9分别是层叠无纺布1的主视图和后视图。
在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中,除了以下结构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将第2无纺布5从由纺粘无纺布构成的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变更为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无纺布3,具体而言变更为由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纺粘无纺布构成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
基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的理由,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其他实施方式>
作为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能列举出以下的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的组合。
(i)
第1无纺布:
具有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纺粘无纺布;
第2无纺布:
具有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纺粘无纺布。
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是具有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和厚度方向并且能够沿第1方向伸缩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层叠无纺布。
另外,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具备:第1无纺布;第2无纺布;以及多个弹性构件,该多个弹性构件在第1无纺布与第2无纺布之间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第2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中的至少一者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该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与“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进行区分,有时将不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无纺布称为“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此外,无纺布的不均不对应于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低单位面积重量部。
即使在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分别对应于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和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也能够是在吸收性物品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无纺布。作为上述无纺布,例如能列举出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SMS无纺布、点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湿式、干式)、热风无纺布等。
在第1无纺布和/或第2无纺布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作为该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和/或第2无纺布为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热熔接性无纺布。由此,低单位面积重量部也容易具有预定的强度,上述层叠无纺布倾向于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强度优异。作为上述热熔接性无纺布,例如能列举出热风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优选为纺粘无纺布。由此,上述层叠无纺布倾向于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强度优异。
在第1无纺布和/或第2无纺布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情况下,作为该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和/或第2无纺布能够如以下所述地制造。
作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热风无纺布例如能够通过日本特开2008-002034号、日本特开2008-02507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作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纺粘无纺布例如能够按照日本特开2017-20680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的第1无纺布3能够使用图10所示那样的具备多个封闭部203的过滤带201来制造,多个封闭部203沿输送方向MD延伸并且在与输送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CD上分离地配置。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第1无纺布3能够使用图11所示那样的具备多个大致圆形的封闭部203的过滤带201来制造,多个封闭部203在输送方向MD和交叉方向CD上交错状地配置。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和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分别可以具有贯通孔,另外也可以不具有贯通孔,但优选的是不具有贯通孔。这是因为,在层叠无纺布具有贯通孔的情况下,使用者有可能经由贯通孔而与粘接剂接触。
即使在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分别对应于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和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也是,能够具有优选为5g/m2~5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7g/m2~4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另外进一步优选为10g/m2~3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这是从本公开的效果的观点出发而得到的。
此外,在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分别为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的情况下,上述单位面积重量是指平均单位面积重量。
上述多个弹性构件分别能够直接采用在吸收性物品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构件。
将上述多个弹性构件分别粘接于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时的伸长率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在吸收性物品的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伸长率。上述伸长率根据使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的部位的不同而不同,但优选为处于1.3倍~5倍的范围,更优选为处于1.5倍~4倍的范围,另外进一步优选为处于1.8倍~3.5倍的范围。
上述多个弹性构件在第2方向上的间隔与在吸收性物品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间隔相同,能够以优选为1mm~15mm的弹性构件间距来配置,另外能够以更优选为2mm~10mm的弹性构件间距来配置。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例如用作用于形成一次性尿布的腰部褶裥的腰部褶裥形成构件的情况下,上述弹性构件间距例如能够为5mm~15mm。另外,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例如用作用于形成一次性尿布的贴合褶裥的贴合褶裥形成构件的情况下,上述弹性构件间距例如能够为3mm~10mm。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上述多个弹性构件分别利用粘接剂粘接于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可以不接合,另外也可以接合,例如利用粘接剂来进行粘接。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在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中,可以在第1方向上的特定区域具有上述的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交替构造),另外也可以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即全部区域)具有上述的交替构造。
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通过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具有上述的交替构造,使得上述层叠无纺布能够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即全部区域发挥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优选的是,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具有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连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连续区域。由此,层叠无纺布在沿第1方向伸缩时,能够使其强度优异。此外,在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是后述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轴线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连续。
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所具备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中的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能够分别设为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此外,上述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和上述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在与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作为上述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能列举出具有在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例如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直线状、曲线状、之字状的单位面积重量部分。
图12的(a)是用于说明具有直线状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和直线状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5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301的图。直线状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中的各个部分303和直线状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5中的各个部分305具有直线状的轴线A,且在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此外,在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的区域标注有点图案。
图12的(b)是用于说明具有曲线状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和曲线状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5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301的图。曲线状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中的各个部分303和曲线状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5中的各个部分305具有直线状的轴线A,且在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此外,在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的区域标注有点图案。
图12的(c)是用于说明具有之字状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和之字状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5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301的图。之字状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中的各个部分303和之字状的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5中的各个部分305具有直线状的轴线A,且在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此外,在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303的区域标注有点图案。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上述的轴线A能够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另外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能够在与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的是,上述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在与轴线正交的方向(与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预定的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配置。
上述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例如优选为处于多个弹性构件的弹性构件间距的0.2倍~4.0倍的范围,更优选为处于多个弹性构件的弹性构件间距的0.4倍~3.0倍的范围,另外进一步优选为处于多个弹性构件的弹性构件间距的0.6倍~2.5倍的范围。由此,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优选的是,在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分别为沿着与第1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并且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以预定的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与第2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情况(在图12的(a)中,第1方向(未图示)与轴线A平行的情况)下,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P不同于弹性构件间距。
由此,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至少局部容易具有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弹性构件重叠的重叠区域。在使上述层叠无纺布自伸长状态变形为收缩状态时,容易在上述重叠区域形成细小且规则的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从而容易致密地形成褶部整体。
此外,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在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均不为直线状的情况下,例如,在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分别为曲线状或之字状的情况下,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既可以与弹性构件间距相同,也可以与弹性构件间距不同。这是因为,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至少局部容易具有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弹性构件重叠的重叠区域。
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所具备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中的上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和上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能够分别设为具有预定面积的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将该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包围的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
上述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列举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例如三角形、矩形、五边形)、星形等。
在上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中优选的是,上述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构成多个第1方向排列,且上述多个第1方向排列是上述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分别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优选为与第1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预定的第1方向间距排列而成的排列。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多个第1方向排列在沿着第2方向的方向(优选为与第2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预定的第2方向间距配置。由此,层叠无纺布在沿第1方向伸缩时,能够使其强度优异。
另外优选的是,第1方向间距比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长度(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短。另外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第1方向排列配置为,在沿着第2方向的方向上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位置不一致,另外更加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第1方向排列配置为,在沿着第2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1方向排列中的一个第1方向排列的第1方向间距的部分和另一个第1方向排列的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重叠。由此,上述层叠无纺布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并且不易与粘接剂接触。
上述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例如能够交错状地配置。
在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中,可以是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另外也可以是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这两者均为上述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这是从本公开的效果的观点出发而得到的。
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用于吸收性物品,作为上述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列举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短裤型卫生巾、一次性短裤等。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上述层叠无纺布用作用于形成腰部褶裥的腰部褶裥形成构件、用于形成贴合褶裥的贴合褶裥形成构件等。
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能够通过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例如,通过将涂敷有粘接剂并且以预定的伸长率伸长的多个弹性构件夹在第1无纺布与第2无纺布之间而将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接合,从而能够制造本公开的层叠无纺布。
实施例
以下举例说明本公开,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实施例1]
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层叠无纺布No.1。将层叠无纺布No.1的第1无纺布侧的图像示于图14。此外,在层叠无纺布No.1中,除了弹性构件间距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
[第1无纺布]
·种类:热风无纺布(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平均单位面积重量:25g/m2)
·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4.2mm
[第2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
[弹性构件]
·种类:Spandex 470Dtex
·弹性构件间距:3.0mm
·伸长率:2.5倍
[实施例2]
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层叠无纺布No.2。将层叠无纺布No.2的第1无纺布侧的图像示于图15。此外,在层叠无纺布No.2中,除了弹性构件间距以外,与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
[第1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
·圆形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的直径:9.9mm
[第2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3g/m2)
[弹性构件]
·种类:Spandex 470Dtex
·弹性构件间距:5.0mm
·伸长率:2.5倍
[实施例3]
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层叠无纺布No.3。将层叠无纺布No.3的第1无纺布侧的图像示于图16。此外,在层叠无纺布No.3中,除了第1无纺布的种类和弹性构件间距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相同。
[第1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
·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3.9mm
[第2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3g/m2)
[弹性构件]
·种类:Spandex 470Dtex
·弹性构件间距:5.0mm
·伸长率:2.5倍
[实施例4]
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层叠无纺布No.4。将层叠无纺布No.4的第1无纺布侧的图像和第2无纺布侧的图像分别示于图17和图18。此外,在层叠无纺布No.4中,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分别与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无纺布1的第1无纺布相同。
[第1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平均单位面积重量:15g/m2)
·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3.9mm
[第2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平均单位面积重量:15g/m2)
·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间距:3.9mm
[弹性构件]
·种类:Spandex 470Dtex
·弹性构件间距:3.0mm
·伸长率:2.5倍
[比较例1]
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层叠无纺布No.5。将层叠无纺布No.5的第1无纺布侧的图像示于图19。
[第1无纺布]
·种类:热风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5g/m2)
[第2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
[弹性构件]
·种类:Spandex 470Dtex
·弹性构件间距:3.0mm
·伸长率:2.5倍
[比较例2]
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层叠无纺布No.6。将层叠无纺布No.6的第1无纺布侧的图像示于图20。
[第1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
[第2无纺布]
·种类:纺粘无纺布(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3g/m2)
[弹性构件]
·种类:Spandex 470Dtex
·弹性构件间距:5.0mm
·伸长率:2.5倍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叠无纺布;3、第1无纺布;5、第2无纺布;7、高单位面积重量部;9、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1、低单位面积重量部;13、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15、弹性构件;17、第1弹性构件;19、第2弹性构件;21、褶部;23、高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5、低单位面积重量褶部分;27、第1凸部;29、第1高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31、第1低单位面积重量凸部分;33、第2凸部;D1、第1方向;D2、第2方向;T、厚度方向;T1、第1厚度方向;T2、第2厚度方向。

Claims (12)

1.一种层叠无纺布,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层叠无纺布,具有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第2方向和厚度方向并且能够沿第1方向伸缩,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无纺布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具备:
第1无纺布;
第2无纺布;以及
多个弹性构件,所述多个弹性构件在第1无纺布与第2无纺布之间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以在第2方向上分离的状态配置,
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中的至少一者是具有交替构造的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所述交替构造在第2方向上交替地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单位面积重量部,
所述多个弹性构件分别利用粘接剂以伸长状态粘接于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在第1方向上的任意区域具有所述交替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至少局部以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多个弹性构件重叠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具有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连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连续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层叠无纺布所具备的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和所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别设为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
所述多个线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和所述多个线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中的各个部分在与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层叠无纺布所具备的所述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和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别设为具有预定面积的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和将该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包围的围绕高单位面积重量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多个点状低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交错状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是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热熔接性无纺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热熔接性无纺布是纺粘无纺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不具有贯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第1无纺布和第2无纺布这两者为所述不均匀单位面积重量无纺布。
12.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由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无纺布构成的构件。
CN202080088968.8A 2019-12-27 2020-10-07 层叠无纺布 Active CN114901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8834 2019-12-27
JP2019238834A JP7257948B2 (ja) 2019-12-27 2019-12-27 積層不織布
PCT/JP2020/038041 WO2021131226A1 (ja) 2019-12-27 2020-10-07 積層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885A CN114901885A (zh) 2022-08-12
CN114901885B true CN114901885B (zh) 2023-08-18

Family

ID=7657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8968.8A Active CN114901885B (zh) 2019-12-27 2020-10-07 层叠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57948B2 (zh)
CN (1) CN114901885B (zh)
BR (1) BR112022011583A2 (zh)
WO (1) WO2021131226A1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58391A1 (de) * 1970-11-27 1972-06-08 Celanese Corp Verstärkte mikroporöse Folien und Verfahren zu iher Herstellung
CA2136881A1 (en) * 1994-07-18 1996-01-19 Steven R. Stopper Knit like nonwoven fabric
EP0719531A1 (en) * 1994-12-28 1996-07-03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1997024482A1 (en) * 1995-12-29 1997-07-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ttern-unbonded nonwoven web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307857A (zh) * 2000-01-20 2001-08-1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复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315247A (zh) * 1999-11-25 2001-10-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性叠层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322869A (zh) * 2000-05-09 2001-11-2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透气不透液复合片
CN1343467A (zh) * 2000-09-01 2002-04-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性复合片料及使用该复合片料的一次性使用穿着物品
JP2002242064A (ja) * 2001-02-13 2002-08-28 Uni Charm Corp 弾性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06375A (ja) * 2006-10-23 2008-05-08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JP2008106378A (ja) * 2006-10-23 2008-05-08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CN101432478A (zh) * 2006-05-31 2009-05-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无纺布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3500A (zh) * 2006-06-23 2009-05-2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无纺布及多层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01557929A (zh) * 2006-12-28 2009-10-14 花王株式会社 伸缩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52508A (zh) * 2007-03-30 2010-02-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无纺布
DE202010008361U1 (de) * 2010-07-07 2010-12-02 Oertel und Tröger GmbH Feuerbeständiges Flächengebilde
CN102514257A (zh) * 2011-12-02 2012-06-27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保健垫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120584A (ja) * 2010-12-06 2012-06-28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3339309A (zh) * 2010-12-24 2013-10-02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和使用该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
CN104334341A (zh) * 2012-04-27 2015-02-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片及复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5102705A (zh) * 2013-03-25 2015-11-25 美术工艺株式会社 无纺布、片或薄膜、多层片、成型品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EP3210584A1 (en) * 2016-02-29 2017-08-30 Fitesa Germany GmbH Non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07260404A (zh) * 2016-03-30 2017-10-2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3431B1 (en) * 1997-04-04 2002-05-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modifying a nonwoven fibrous web for use as component of a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EP2098363B1 (en) * 2006-12-28 2013-10-30 Kao Corporation Stretch sheet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7025919B2 (ja) * 2017-12-26 2022-02-25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58391A1 (de) * 1970-11-27 1972-06-08 Celanese Corp Verstärkte mikroporöse Folien und Verfahren zu iher Herstellung
CA2136881A1 (en) * 1994-07-18 1996-01-19 Steven R. Stopper Knit like nonwoven fabric
EP0719531A1 (en) * 1994-12-28 1996-07-03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1997024482A1 (en) * 1995-12-29 1997-07-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ttern-unbonded nonwoven web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315247A (zh) * 1999-11-25 2001-10-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性叠层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307857A (zh) * 2000-01-20 2001-08-1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复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322869A (zh) * 2000-05-09 2001-11-2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透气不透液复合片
CN1343467A (zh) * 2000-09-01 2002-04-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性复合片料及使用该复合片料的一次性使用穿着物品
JP2002242064A (ja) * 2001-02-13 2002-08-28 Uni Charm Corp 弾性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32478A (zh) * 2006-05-31 2009-05-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无纺布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3500A (zh) * 2006-06-23 2009-05-2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无纺布及多层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JP2008106378A (ja) * 2006-10-23 2008-05-08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JP2008106375A (ja) * 2006-10-23 2008-05-08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CN101557929A (zh) * 2006-12-28 2009-10-14 花王株式会社 伸缩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52508A (zh) * 2007-03-30 2010-02-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无纺布
DE202010008361U1 (de) * 2010-07-07 2010-12-02 Oertel und Tröger GmbH Feuerbeständiges Flächengebilde
JP2012120584A (ja) * 2010-12-06 2012-06-28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3339309A (zh) * 2010-12-24 2013-10-02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和使用该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
CN102514257A (zh) * 2011-12-02 2012-06-27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保健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34341A (zh) * 2012-04-27 2015-02-0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片及复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5102705A (zh) * 2013-03-25 2015-11-25 美术工艺株式会社 无纺布、片或薄膜、多层片、成型品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EP3210584A1 (en) * 2016-02-29 2017-08-30 Fitesa Germany GmbH Non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07260404A (zh) * 2016-03-30 2017-10-2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885A (zh) 2022-08-12
JP2021107593A (ja) 2021-07-29
JP7257948B2 (ja) 2023-04-14
BR112022011583A2 (pt) 2022-08-30
WO2021131226A1 (ja)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5829B1 (en) Pant structure with efficiently manufactured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rear leg edge profile
CN106659603B (zh) 抛弃式尿布及缓冲片材
KR101228713B1 (ko) 팬츠형의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KR20200074270A (ko) 시각적으로 다른 섀시 및 허리밴드를 갖는 흡수 용품
CN106794090B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CN102711700A (zh) 短裤型的一次性穿用物品
WO2020241557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6120031A5 (zh)
JP2014117349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8029836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シート部材およびプリーツ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6503597B2 (en) Flexible composite shee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JP3883308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4901885B (zh) 层叠无纺布
JP4526323B2 (ja) 使い捨て生理用ショーツ
WO2018180958A1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RU2700955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GB2571204A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15666475B (zh) 层叠无纺布以及吸收性物品
JP671450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454658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15535671U (zh) 带基材及尿布
JP7082863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7176495A5 (zh)
WO2018066432A1 (ja) 下半身用使い捨て衣類
JP573462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