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9511B -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9511B
CN114889511B CN202210493783.6A CN202210493783A CN114889511B CN 114889511 B CN114889511 B CN 114889511B CN 202210493783 A CN202210493783 A CN 202210493783A CN 114889511 B CN114889511 B CN 114889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air cushion
connecting rod
ai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37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9511A (zh
Inventor
詹修泓
李旭婕
吴先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4937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9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9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9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9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9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2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justing mechanisms, e.g. electric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其包括:座椅本体;头枕,其连接于座椅本体的顶部,其一侧设有可形变的气垫,气垫连接有充气件,并通过出气件向气垫内充入气体,气垫一侧连接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设有启闭件,并通过启闭件控制所述出气口是否连通气垫的内外空间;控制部,其与充气件和启闭件均连接,以用于控制充气件和启闭件开启或关闭。后脑两侧和颈椎均可挤压气垫并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得到充分接触与缓冲,设置于气垫出气口上的启闭件也可在后续过程中打开,进而将气垫内的气体放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减小气垫的占用空间,进而便于在气垫结束缓冲后,人体前方的安全气囊与头枕之间具有一定移动空间,避免持续压迫人体面部产生额外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头枕是设置在汽车座椅靠背上端的安全配置,不仅可以方便乘客或者司机将头部靠在汽车座椅上,还可以防止在发生汽车事故时头部和颈部受伤。
传统的汽车头枕为块状,驾驶人和乘客的舒适性不强,侧向支撑性能不强,而且在发生追尾的情况下无法提供颈椎和脑部两侧的安全性,导致安全性比较有限,并且在安全气囊紧急弹出后造成的压迫力对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时驾驶员头部没有移动空间,危险程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
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
座椅本体;
头枕,其连接于所述座椅本体的顶部,其一侧设有可形变的气垫,所述气垫连接有充气件,并通过所述出气件向所述气垫内充入气体,所述气垫一侧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有启闭件,并通过所述启闭件控制所述出气口是否连通所述气垫的内外空间;
控制部,其与所述充气件和所述启闭件均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件和所述启闭件开启或关闭。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在头枕的一侧所设置气垫,并使气垫连接充气件,实现在发生撞击时可通过充气件向气垫内充入气体,进而充气膨胀的气垫可对人体后脑以及颈椎部分进行承接,在该过程中,后脑两侧和颈椎均可挤压气垫并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得到充分接触与缓冲,同时,设置于气垫出气口上的启闭件也可在后续过程中打开,进而将气垫内的气体放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减小气垫的占用空间,进而便于在气垫结束缓冲后,人体前方的安全气囊与头枕之间具有一定移动空间,避免持续压迫人体面部产生额外安全隐患;且由于充气件与启闭件均有控制部进行连接与控制,实现上述过程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及时、自动的进行,保障乘坐人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枕在所述座椅本体顶面的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设置,以实现所述头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受力时可沿该方向进行移动与弹性复位。
通过上述方案,在人体头部因撞击或其他情况后仰而接触气垫与头枕的过程中,除所触发的气垫可对人体头部进行缓冲,人体头部也可带动整体头枕进行移动,实现利用头枕的弹性活动设置对人体头部的动能进行吸收,同时在结束缓冲后头枕也可在该方向上进行弹性复位,进一步提高本汽车座椅对人体头部的缓冲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枕底部设有连接杆;
所述座椅本体顶面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以供所述连接杆插接至其内,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弹性组件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头枕与座椅本体之间的配合连接,以使头枕在座椅本体上可顺利在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得以对人体头部进行二次缓冲。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弹性件,其沿所述第一方向伸缩,其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位置固定;
推动块,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并用于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连接杆。
通过上述方案,头枕与连接杆在受到人体头部的推动沿第一滑槽进行移动时,将带动与其抵接的推动块进行移动,进而得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弹性件进行压缩,实现将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达到对人体头部进行缓冲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的端部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下方的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端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推动块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滑动抵接于所述转动板相对所述防脱部的一侧,所述转动板呈倾斜设置并与所述推动块呈斜面配合,且所述弹性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并通过所述转动板将所述防脱部抵触至所述第一滑槽的顶部内壁。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将对转动板持续推动,使转动板持续将防脱部抵紧于第一滑槽内,使头枕在未受到外部推力的情况下稳定处于初始位置;当汽车发生撞击后,人体头部将作用于气垫和头枕上,头枕受到向后的推力,此时头枕下方的连接杆将跟随头枕进行移动,并通过其底端的防脱部推动转动板,转动板则跟随进行转动,并通过斜面传动方式驱动推动块移动并压缩弹性件,实现头枕在弹性活动过程中对人体头部进行缓冲。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与所述防脱部接触的一侧为波纹曲线状结构的限位部,所述防脱部的底部呈配合所述限位部的球面结构,以使所述防脱部可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各凹槽内。
通过上述方案,连接杆的防脱部同转动板接触时将处于其上限位部的凹槽内,使其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头枕受到较大推力时,由于限位部呈波纹曲线结构,防脱部为球面结构,使防脱部仍可沿从限位部的一凹槽内滑动至下一凹槽内并再次得到限位,进而,使头枕在未受到足够大的推力时,其在座椅本体上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在轻微触碰后即发生移动,同时也保障了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头枕可跟随人体头部一同后移,并在人体头部后仰至最大距离时,可通过限位部上凹槽与防脱部的限位作用,使头枕整体保持于该位置,进而释放人体头部与头枕之间的空间,使车辆碰撞结束后人体头部仍具有较好的活动空间,避免头枕复位至初始位置后人体头部前后分别受到安全气囊与头枕的抵接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
压缩弹簧;
安装套筒,所述压缩弹簧装设于其内;
传动杆,其一端伸至所述压缩弹簧内并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其另一端于所述安装套筒外连接所述推动块。
通过上述方案,压缩弹簧通过安装套筒实现其可稳定的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延伸,而避免在受力压缩时产生弯曲,进而保障头枕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具有较好的弹性缓冲与复位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枕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安装座,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底部,所述安装座顶部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设有多个连接点,所述头枕通过与所述升降杆上的不同所述连接点可拆式连接,以调整所述头枕与所述座椅本体之间的间距。
通过上述方案,使头枕可通过不同连接点连接至升降杆的不同高度上,进而使头枕可根据不同乘坐人员的身高条件进行高度调整,以可顺利对人体头部进行接触缓冲。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
一种汽车,其具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一些实施例中,其内设有汽车撞击检测系统,且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汽车撞击检测系统控制连接;
所述汽车撞击检测系统检测到汽车受到撞击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启闭件关闭所述出气口并控制所述充气件在第一设定时长内持续向所述气垫内充入气体,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长结束后将停止向所述气垫内冲气并控制所述启闭件开启所述出气口。
通过上述方案,汽车座椅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通过控制部接收汽车撞击检测系统判断信号,进而人体头部因惯性前仰的过程中,可通过充气件在设定的第一设定时长内向气垫内充入气体,实现人体头部在由前仰状态向后摆动的时候对其进行及时承接和缓冲,同时由于在该过程中控制部控制启闭件开启出气口,实现人体头部在挤压气垫的过程中气垫处于持续的放气过程,得以将人体头部的动能进一步转化为压缩气体排出气垫的动力进行消耗,实现提高气垫的缓冲效果,同时气垫的持续放气也使得在该过程中气垫大小持续降低,使人体头部处的可位移空间逐渐增大,在实现有效缓冲的基础上增大了人体头部在整个过程的缓冲距离,得以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且使人体头部最终在稳定后与头枕之间可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避免人体面部被前方弹出的安全气囊覆盖而无法脱离安全气囊与头枕气垫。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由于在头枕的一侧所设置气垫,并使气垫连接充气件,实现在发生撞击时可通过充气件向气垫内充入气体,进而充气膨胀的气垫可对人体后脑以及颈椎部分进行承接,在该过程中,后脑两侧和颈椎均可挤压气垫并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得到充分接触与缓冲,同时,设置于气垫出气口上的启闭件也可在后续过程中打开,进而将气垫内的气体放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减小气垫的占用空间,进而便于在气垫结束缓冲后,人体前方的安全气囊与头枕之间具有一定移动空间,避免持续压迫人体面部产生额外安全隐患;且由于充气件与启闭件均有控制部进行连接与控制,实现上述过程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及时、自动的进行,保障乘坐人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汽车座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头枕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座椅本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头枕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滑槽内部结构断面图;
图6为螺旋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座椅本体;10、第一滑槽;11、弹性件;110、压缩弹簧;111、安装套筒;112、传动杆;12、推动块;13、转动板;130、限位部;14、第二滑槽;15、限位块;16、支撑弹簧;
2、头枕;20、气垫;21、充气件;22、出气口;23、启闭件;24、六角螺母;25、螺旋扣;250、中心轴;
3、安装座;30、连接杆;300、防脱部;31、升降杆;310、弧形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传统的汽车头枕为块状,驾驶人和乘客的舒适性不强,侧向支撑性能不强,而且在发生追尾的情况下无法提供颈椎和脑部两侧的安全性,导致安全性比较有限,并且在安全气囊紧急弹出后造成的压迫力对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时驾驶员头部没有移动空间,危险程度较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
参照图1与2,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
座椅本体1;
头枕2,其连接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顶部,其一侧设有可形变的气垫20,所述气垫20连接有充气件21,并通过所述出气件向所述气垫20内充入气体,所述气垫20一侧连接有出气口22,所述出气口22上设有启闭件23,并通过所述启闭件23控制所述出气口22是否连通所述气垫20的内外空间;
控制部(图中未示出),其与所述充气件21和所述启闭件23均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件21和所述启闭件23开启或关闭。
其中,充气件2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于头枕2内,具体采用电控充气装置,以使其可在接受控制部信号后可迅速向头枕2一侧的气垫20进行充气;出气口22在本实施例中则由头枕2内部延伸至头枕2外壁,便于启闭件23的安装,同时启闭件23在本为安装于出气口22处的电控阀门。
这样设置,由于在头枕2的一侧所设置气垫20,并使气垫20连接充气件21,实现在发生撞击时可通过充气件21向气垫20内充入气体,进而充气膨胀的气垫20可对人体后脑以及颈椎部分进行承接,在该过程中,后脑两侧和颈椎均可挤压气垫20并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得到充分接触与缓冲,同时,设置于气垫20出气口22上的启闭件23也可在后续过程中打开,进而将气垫20内的气体放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减小气垫20的占用空间,进而便于在气垫20结束缓冲后,人体前方的安全气囊与头枕2之间具有一定移动空间,避免持续压迫人体面部产生额外安全隐患;且由于充气件21与启闭件23均有控制部进行连接与控制,实现上述过程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及时、自动的进行,保障乘坐人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头枕2在所述座椅本体1顶面的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设置,以实现所述头枕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受力时可沿该方向进行移动与弹性复位。
其中,第一方向为座椅本体1上乘坐人员头部的后仰方向,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头枕2可在该方向上与人体头部一同进行移动,并通过其弹性活动设置对人体头部的动能进行吸收。
这样设置,在人体头部因撞击或其他情况后仰而接触气垫20与头枕2的过程中,除所触发的气垫20可对人体头部进行缓冲,人体头部也可带动整体头枕2进行移动,实现利用头枕2的弹性活动设置对人体头部的动能进行吸收,同时在结束缓冲后头枕2也可在该方向上进行弹性复位,进一步提高本汽车座椅对人体头部的缓冲效果。
参照图3与4,可选地,所述头枕2底部设有连接杆30;
所述座椅本体1顶面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以供所述连接杆30插接至其内,所述第一滑槽10内设有弹性组件并与所述连接杆30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设置。
其中,连接杆30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滑槽10内,其端部一侧作用于弹性组件上,以使其在跟随头枕2沿第一滑槽10进行移动时,可向一侧推动压缩弹性组件,并借助弹性组件实现连接杆30在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活动设置。
这样设置,实现头枕2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配合连接,以使头枕2在座椅本体1上可顺利在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得以对人体头部进行二次缓冲。
参照图5,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弹性件11,其沿所述第一方向伸缩,其远离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位置固定;
推动块12,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11靠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并用于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连接杆30。
这样设置,头枕2与连接杆30在受到人体头部的推动沿第一滑槽10进行移动时,将带动与其抵接的推动块12进行移动,进而得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弹性件11进行压缩,实现将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达到对人体头部进行缓冲的目的。
参照图4与图5,可选地,所述连接杆30伸入所述第一滑槽10内的端部设有防脱部300,所述防脱部300下方的所述第一滑槽10内设有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10端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11的一端滑动抵接于所述转动板13远离所述防脱部300的一侧,并使所述转动板13呈持续具有向所述防脱部300一侧偏转趋势的倾斜状态,以在其弹性伸长时驱动所述转动板13转动,并通过所述转动板13将所述防脱部300抵紧于所述第一滑槽10的顶部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0的槽口宽度小于其槽内两侧内壁之间的间距,同时,置于第一滑槽10内的防脱部300在第一滑槽10槽宽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滑槽10的槽口宽度,使其无法直接穿过第一滑槽10的槽口,进而保障头枕2在座椅本体1上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弹性件1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其可持续推动转动板13向上转动,以促使防脱部300始终抵紧于第一滑槽10的顶部内壁以及转动板13,进而,防脱部300移动时即可改变弹性件11的压缩程度,保障弹性件11可对头枕2进行有效稳定的缓冲。
这样设置,由于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11将对转动板13持续推动,使转动板13持续将防脱部300抵紧于第一滑槽10内,使头枕2在未受到外部推力的情况下稳定处于初始位置;当汽车发生撞击后,人体头部将作用于气垫20和头枕2上,头枕2受到向后的推力,此时头枕2下方的连接杆30将跟随头枕2进行移动,并通过其底端的防脱部300推动转动板13,转动板13则跟随进行转动,并通过斜面传动方式驱动推动块12移动并压缩弹性件11,实现头枕2在弹性活动过程中对人体头部进行缓冲。
参照图5,可选地,所述转动板13与所述防脱部300接触的一侧为波纹曲线状结构的限位部130,所述防脱部300的底部呈配合所述限位部130的球面结构,以使所述防脱部300可放置于所述限位部130的各凹槽内。
这样设置,连接杆30的防脱部300同转动板13接触时将处于其上限位部130的凹槽内,使其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头枕2受到较大推力时,由于限位部130呈波纹曲线结构,防脱部300为球面结构,使防脱部300仍可沿从限位部130的一凹槽内滑动至下一凹槽内并再次得到限位,进而,使头枕2在未受到足够大的推力时,其在座椅本体1上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在轻微触碰后即发生移动,同时也保障了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头枕2可跟随人体头部一同后移,并在人体头部后仰至最大距离时,可通过限位部130上凹槽与防脱部300的限位作用,使头枕2整体保持于该位置,进而释放人体头部与头枕2之间的空间,使车辆碰撞结束后人体头部仍具有较好的活动空间,避免头枕2复位至初始位置后人体头部前后分别受到安全气囊与头枕2的抵接限制。
参照图5,可选地,所述弹性件11包括:
压缩弹簧110;
安装套筒111,所述压缩弹簧110装设于其内;
传动杆112,其一端伸至所述压缩弹簧110内并与所述压缩弹簧110连接,其另一端于所述安装套筒111外连接所述推动块12。
这样设置,压缩弹簧110通过安装套筒111实现其可稳定的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延伸,而避免在受力压缩时产生弯曲,进而保障头枕2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具有较好的弹性缓冲与复位效果。
此外,为实现头枕2在需要时可从座椅本体1上快捷方便的进行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于座椅本体1顶面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设于第一滑槽10靠近气垫20的端部,并与第一滑槽10连通,第二滑槽14具体沿垂直第一滑槽10的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滑槽14的槽口宽度与其两侧内壁之间的宽度均不小于防脱部300设置。进而,第一滑槽10内的连接杆30可在需要拆卸时滑动至第一滑槽10的端部并顺利进入第二滑槽14内,使连接杆30与防脱部300可借助第二滑槽14的槽口顺利脱离座椅本体1,实现拆卸。
参照图3与图5,进一步地,为避免位于第一滑槽10端部的连接杆30因晃动而直接进入第二滑槽14中,影响头枕2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于控制第二滑槽14的槽深至少大于连接杆30伸入座椅本体1顶面下方的最大距离,并在第二滑槽14内设置有限位块15与支撑弹簧16。限位块15面积与第二滑槽14槽口一致,支撑弹簧16则设置于限位块15与第二滑槽14槽底之间,支撑弹簧16在不受除限位块15重力的其他作用力时,将向上驱动限位块15移动至其顶面与座椅本体1顶面齐平,进而可对第一滑槽10内的连接杆30进行抵挡,避免其直接进入第二滑槽14内。同时,在需要使连接杆30与防脱部300进入第二滑槽14内时,则下压限位块15至低于防脱部300,此时连接杆30与防脱部300即可顺利进入第二滑槽14内,并可进一步向上移动脱离座椅本体1。
参照图2与图4,可选地,所述头枕2与所述连接杆30之间设有安装座3,所述连接杆3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底部,所述安装座3顶部设有升降杆31,所述升降杆31上设有多个连接点,所述头枕2通过与所述升降杆31上的不同所述连接点可拆式连接,以调整所述头枕2与所述座椅本体1之间的间距。
其中,头枕2底面对应升降杆31设置有插接孔,以供升降杆31可伸入头枕2内。同时,头枕2上设置有用于同升降杆31上连接点连接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六角螺母24和螺旋扣25,六角螺母24转动安装在头枕2的两侧,六角螺母24的内端面轴心处固定设置有轴向水平的中心轴250,中心轴250的另一端与螺旋扣25的轴心固定连接,且螺旋扣25延伸的轴向与中心轴250轴向一致(见图6)。连接点则为设置在升降杆31顶部杆体上的多个弧形插孔310,多个弧形插孔310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并且其开孔方向与螺旋扣25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使螺旋扣25的端部可转动插入在弧形孔内,便于调节头枕2的安全高度。
这样设置,使头枕2可通过不同连接点连接至升降杆31的不同高度上,进而使头枕2可根据不同乘坐人员的身高条件进行高度调整,以可顺利对人体头部进行接触缓冲。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
一种汽车,其具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进一步地,汽车其内设有汽车撞击检测系统,且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汽车撞击检测系统控制连接;
所述汽车撞击检测系统检测到汽车受到撞击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启闭件23关闭所述出气口22并控制所述充气件21在第一设定时长内持续向所述气垫20内充入气体,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长结束后将停止向所述气垫20内冲气并控制所述启闭件23开启所述出气口22。
其中,第一设定时长由技术人员根据碰撞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提前设定,以实现在人体惯性前倾过程中可顺利向气垫20内充入足量气体。
这样设置,汽车座椅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通过控制部接收汽车撞击检测系统判断信号,进而人体头部因惯性前仰的过程中,可通过充气件21在设定的第一设定时长内向气垫20内充入气体,实现人体头部在由前仰状态向后摆动的时候对其进行及时承接和缓冲,同时由于在该过程中控制部控制启闭件23开启出气口22,实现人体头部在挤压气垫20的过程中气垫20处于持续的放气过程,得以将人体头部的动能进一步转化为压缩气体排出气垫20的动力进行消耗,实现提高气垫20的缓冲效果,同时气垫20的持续放气也使得在该过程中气垫20体积持续降低,使人体头部处的可位移空间逐渐增大,在实现有效缓冲的基础上增大了人体头部在整个过程的缓冲距离,得以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且使人体头部最终在稳定后与头枕2之间可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避免人体面部被前方弹出的安全气囊覆盖而无法脱离安全气囊与头枕2气垫20。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座椅本体(1);
头枕(2),其连接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顶部,其一侧设有可形变的气垫(20),所述气垫(20)连接有充气件(21),并通过所述充气件(21)向所述气垫(20)内充入气体,所述气垫(20)一侧连接有出气口(22),所述出气口(22)上设有启闭件(23),并通过所述启闭件(23)控制所述出气口(22)是否连通所述气垫(20)的内外空间;
控制部,其与所述充气件(21)和所述启闭件(23)均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件(21)和所述启闭件(23)开启或关闭;
所述头枕(2)在所述座椅本体(1)顶面的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设置,以实现所述头枕(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受力时可沿该方向进行移动与弹性复位,其中,第一方向为座椅本体(1)上乘坐人员头部的后仰方向;
所述头枕(2)底部设有连接杆(30);
所述座椅本体(1)顶面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以供所述连接杆(30)插接至其内,所述第一滑槽(10)内设有弹性组件并与所述连接杆(30)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弹性活动设置;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弹性件(11),其沿所述第一方向伸缩,其远离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位置固定;
推动块(12),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11)靠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并用于间接抵接所述连接杆(30);
所述连接杆(30)伸入所述第一滑槽(10)内的端部设有防脱部(300),所述防脱部(300)下方的所述第一滑槽(10)内设有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10)端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13)呈倾斜设置并与所述推动块(12)呈斜面配合,所述推动块(12)的远离所述弹性件(11)的端部滑动抵接于所述转动板(13)相对所述防脱部(300)的一侧,且所述弹性件(1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并通过所述转动板(13)将所述防脱部(300)抵触至所述第一滑槽(10)的顶部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13)与所述防脱部(300)接触的一侧为波纹曲线状结构的限位部(130),所述防脱部(300)的底部呈配合所述限位部(130)的球面结构,以使所述防脱部(300)可放置于所述限位部(130)的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1)包括:
压缩弹簧(110);
安装套筒(111),所述压缩弹簧(110)装设于其内;
传动杆(112),其一端伸至所述压缩弹簧(110)内并与所述压缩弹簧(110)连接,其另一端于所述安装套筒(111)外连接所述推动块(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2)与所述连接杆(30)之间设有安装座(3),所述连接杆(3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底部,所述安装座(3)顶部设有升降杆(31),所述升降杆(31)上设有多个连接点,所述头枕(2)通过与所述升降杆(31)上的不同所述连接点可拆式连接,以调整所述头枕(2)与所述座椅本体(1)之间的间距。
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内设有汽车撞击检测系统,且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汽车撞击检测系统控制连接;
所述汽车撞击检测系统检测到汽车受到撞击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启闭件(23)关闭所述出气口(22)并控制所述充气件(21)在第一设定时长内持续向所述气垫(20)内充入气体,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长结束后将停止向所述气垫(20)内冲气并控制所述启闭件(23)开启所述出气口(22)。
CN202210493783.6A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114889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3783.6A CN114889511B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3783.6A CN114889511B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9511A CN114889511A (zh) 2022-08-12
CN114889511B true CN114889511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72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3783.6A Active CN114889511B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95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18561D0 (en) * 1996-09-05 1996-10-16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EP0963872A2 (de) * 1998-06-09 1999-12-1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mit begrenzter Rückverlagerung von Sitzkomponenten unter Energieabsorption bei einem Heckaufprall
CN104149733A (zh) * 2014-08-08 2014-11-19 吉林大学 汽车车顶坍塌变形主动防护气囊式头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49200U (zh) * 2019-05-25 2020-03-17 重庆黄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汽车座椅头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1498B3 (de) * 2007-08-31 2009-02-26 Johnson Controls Gmbh Kopfstütze für ein Fahrzeug
CN101628550B (zh) * 2008-07-15 2011-1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伸缩的轿车座椅靠背
JP6200749B2 (ja) * 2013-09-30 2017-09-20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シート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CN105270226B (zh) * 2015-11-11 2017-09-12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CN106891787A (zh) * 2017-04-01 2017-06-27 王琳荣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JP6954146B2 (ja) * 2018-01-19 2021-10-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構造
CN209409979U (zh) * 2018-09-13 2019-09-20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碰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CN110497872A (zh) * 2019-05-31 2019-11-26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乘员颈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18561D0 (en) * 1996-09-05 1996-10-16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EP0963872A2 (de) * 1998-06-09 1999-12-1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mit begrenzter Rückverlagerung von Sitzkomponenten unter Energieabsorption bei einem Heckaufprall
CN104149733A (zh) * 2014-08-08 2014-11-19 吉林大学 汽车车顶坍塌变形主动防护气囊式头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49200U (zh) * 2019-05-25 2020-03-17 重庆黄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汽车座椅头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9511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9182644A (ja) 車両シート用ヘッドレスト
US11364825B2 (en)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US20030042781A1 (en) Neck rest for a seat for automobiles
CN100400346C (zh) 用于偏转机动车外镶板部件的布置
CN114889511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CN101243925A (zh) 头枕
CN103358947A (zh) 车辆
CN110027458B (zh) 自平衡新能源汽车防护小桌板
CN109866730B (zh) 一种安全带自动佩戴装置
CN112172630B (zh) 汽车座椅凸轮调节式减震装置及其减震方法以及高度调节方法
CN111619411A (zh) 一种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KR0159477B1 (ko) 헤드레스트의 목 보호장치
CN211943055U (zh) 中央扶手和车辆
CN206664365U (zh) 座椅头枕和座椅
CN116118587B (zh) 一种车用电动头枕
CN214001436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凸轮调节式减震器
CN213620078U (zh) 一种自动调节式滑板车
CN220720887U (zh) 座椅头枕及车辆
CN218112421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高度调节装置及包含它的汽车座椅
KR100581167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트레이
CN217994224U (zh) 触发组件、气囊充放调节组件及座椅气囊减震机构
CN110843680B (zh) 一种汽车用的安全踏板
CN107487244B (zh) 座椅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JP2003306066A (ja) 遠隔操作式ヘッドレスト格納装置
CN111619412A (zh) 一种家用车行驶中大货车侧压紧急避险装置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