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4708A -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4708A
CN114874708A CN202110164428.XA CN202110164428A CN114874708A CN 114874708 A CN114874708 A CN 114874708A CN 202110164428 A CN202110164428 A CN 202110164428A CN 114874708 A CN114874708 A CN 114874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bonded
sheet
plastic film
glu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44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权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44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47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4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4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09J7/243Ethylene or propyl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4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4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9J2423/046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其中,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包括:在底板上设置第一塑脂薄膜,并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均匀涂布胶水,形成胶水层;在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对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由第二塑脂薄膜形成的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得到胶水片材。通过应用本公开所述的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备的胶水片材,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Description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胶水粘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可知,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屏屏占比越来越高,使得移动终端内部空间越来越狭小,进而,留给点胶机进行点胶处理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少。对于极致点胶宽度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3D空间面上,要实现均匀点胶将变得非常困难。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点胶机工作异常致使胶水断胶等情况,从而导致部件之间的结合出现由于胶水的密封不牢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其中,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包括:在底板上设置第一塑脂薄膜,并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均匀涂布胶水,形成胶水层;在所述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对所述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由所述第二塑脂薄膜形成的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得到胶水片材。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单体呈半球状。
在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单体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1mm。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之后,所述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胶水片材的第一塑脂薄膜背离所述胶水的一面粘接双面胶,其中,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有离型纸。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还包括:基于预设形状,对所述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胶水片材。其中,胶水片材包括:第一塑脂薄膜;容纳有胶水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由第二塑脂薄膜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片材还包括:双面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塑脂薄膜背离所述胶水的一面;离型纸,覆盖于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塑脂薄膜和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为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薄膜的密度小于或等于0.96g/cm3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部件粘接方法。其中,所述部件粘接方法应用胶水片材,所述胶水片材包括第一塑脂薄膜,以及由第二塑脂薄膜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的容纳有胶水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所述部件粘接方法包括:在待粘接的部件之间放置所述胶水片材;通过外力压合所述待粘接的部件,使所述凸起单体的第二塑脂薄膜破裂,并溢出所述凸起单体内容纳的胶水,粘接所述待粘接的部件。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片材还包括在所述胶水片材的所述第一塑脂薄膜背离所述胶水的一面粘接的双面胶,以及在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的离型纸;所述在待粘接的部件之间放置所述胶水片材,包括:剥离所述离型纸,并将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粘接于所述待粘接的部件之一的待粘接面。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胶水片材制备方法通过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胶水层,并在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对第二塑脂薄膜模压成型,以形成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由于胶水片材的多个凸起单体可以在外力的压合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因此,将胶水片材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使胶水片材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时,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作的胶水片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作的胶水片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胶水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胶水片材的局部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部件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部件粘接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具有高屏占比的全面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屏屏占比越来越高,使得移动终端内部空间越来越狭小,进而,留给点胶机进行点胶处理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少。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极致点胶宽度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具有特殊空间的粘接面上,要实现均匀点胶将变得非常困难。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点胶机工作异常致使胶水断胶等情况。因此,在对移动终端进行点胶处理的过程中,提供一种无需为点胶机留出进行点胶处理的操作空间,或者无需利用点胶机即可进行点胶处理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其中,胶水片材制备方法通过胶水片材制备方法通过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胶水层,并在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对第二塑脂薄膜模压成型,以形成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得到胶水片材。由于胶水片材的多个凸起单体可以在外力的压合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因此,将胶水片材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使胶水片材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时,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3,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步骤。
在步骤S11中,在底板上设置第一塑脂薄膜,并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均匀涂布胶水,形成胶水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一张平整的底板或操作台上均匀附上一层第一塑脂薄膜,并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均匀涂布胶水,以形成胶水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涂布在第一塑脂薄膜上的胶水层足以粘接待粘接的部件,可以将形成的胶水层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胶水层。即可以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均匀涂布有一定厚度的胶水。在应用过程中,涂布的胶水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使形成的胶水层足以牢固粘接待粘接的部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对设置的胶水层的厚度作具体限定。
在步骤S12中,在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
在一种实施例中,将第二塑脂薄膜层覆盖在胶水层的上方,以形成初始胶水片材。其中,初始胶水片材可以理解为尚未成型的胶水片材,初始胶水片材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塑脂薄膜、胶水层和第二塑脂薄膜。
在步骤S13中,对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由第二塑脂薄膜形成的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得到胶水片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压机或模具对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以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由第二塑脂薄膜形成的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进而得到胶水片材。
在应用过程中,将胶水片材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可以使容纳于凸起单体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凸起单体易于在外力压合的作用下破裂,因此,可以令第一塑脂薄膜和第二塑脂薄膜具有较低的密度。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塑脂薄膜和第二塑脂薄膜可以是一种密度小于或等于0.96g/cm3的聚乙烯薄膜。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薄膜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未受到足够大的外力压合下,不会发生破裂。在一示例中,在对待粘接的部件进行粘接的过程中,可以将胶水片材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在大于5MPa的外力压合下,使聚乙烯薄膜材质的凸起单体破裂,进而溢出胶水并粘接部件。
在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凸起单体易于在外力压合的作用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在胶水片材受到外力压合时,应当确保作用在各个凸起单体上的外力受力集中。因此,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凸起单体的形状设置为半球状。在应用过程中,凸起单体可以利用具有半球状形状的模具对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而制成。
在胶水片材受到外力压合时,还可以通过限定凸起单体的半径来确保作用在各个凸起单体上的外力受力集中。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凸起单体的半径可以大于或等于0.1mm。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为了确保涂布在第一塑脂薄膜上的胶水不会像液体一样随意流向各个方向,进而无法形成胶水层。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胶水能够方便由凸起单体中溢出,进而需要胶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一种实施例中,胶水可以是具有熔融状态的胶水。
在本公开提供的胶水片材制备方法中,通过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胶水层,并在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对第二塑脂薄膜模压成型,以形成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得到胶水片材。由于胶水片材的多个凸起单体可以在外力的压合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因此,将胶水片材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使胶水片材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时,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本公开将通过下述实施例对另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4,其中,步骤S21至步骤S23与前文所述的步骤S11至步骤S13相同,其具体步骤与有益效果请参照前文描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详细介绍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在胶水片材的第一塑脂薄膜背离胶水的一面粘接双面胶,并在双面胶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离型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胶水片材的第一塑脂薄膜背离胶水的一面粘接双面胶,以使在应用胶水片材进行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处理时,可以预先将胶水片材固定在任意一个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双面胶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离型纸。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首先剥离粘接在双面胶上的离型纸,并将双面胶粘接于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部件的粘接处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胶水片材的第一塑脂薄膜背离胶水的一面直接粘接覆盖有离型纸的双面胶。可以理解的是,离型纸覆盖在双面胶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首先剥离粘接在双面胶上的离型纸,并将双面胶粘接于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部件的粘接处理。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作的胶水片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作的胶水片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图3和图4对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作的胶水片材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图3可知,在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备的胶水片材100中,对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处理后,可以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由第二塑脂薄膜形成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101。其中,凸起单体101中容纳有胶水,凸起单体101的形状可以呈半球状。在应用过程中,将胶水片材100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进而使凸起单体101中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从而确保无需利用点胶机即可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点胶处理。
根据图4可知,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塑脂薄膜203进行模压成型处理后,可以在第一塑脂薄膜201上形成由第二塑脂薄膜203形成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其中,凸起单体中容纳有胶水202。可以理解的是,形成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可以构成胶水片材200。
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屏屏占比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内部空间越来越小,进而导致在对待粘接的部件进行粘接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点胶处理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少。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胶水片材200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进而使胶水片材200中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确保在进行点胶处理的小操作空间场景下,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水片材,可以确保无需利用点胶机即可实现对待粘接部件的粘接处理。
本公开将通过下述实施例对另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4,其中,步骤S31至步骤S33与前文所述的步骤S11至步骤S13相同,其具体步骤与有益效果请参照前文描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详细介绍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基于预设形状,对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
在一示例中,可以基于具有预设形状的图纸,对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由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待粘接面可以包括多种形状,因此,在基于胶水片材对待粘接的部件进行粘接时,胶水片材的形状需要与待粘接面相匹配。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待粘接面的形状,设计具有预设形状的图纸。其中,图纸的预设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公开中,不对图纸的预设形状作具体限定。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图纸的预设形状可以与待粘接面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可以基于与待粘接面的形状相匹配的图纸,对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以使胶水片材的形状与待粘接的部件的待粘接面相匹配,确保胶水片材可以有效粘接待粘接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在对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将凸起单体切开而导致胶水流出,可以基于胶水片材中各个凸起单体的位置以及待粘接面的形状,对图纸进行预设。在基于图纸对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胶水片材与待粘接面的形状相匹配,还可以使胶水片材沿着凸起单体的边缘被切割,进而保证凸起单体不会被切开。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制作胶水片材的过程中,还可以基于与待粘接面的形状相匹配的图纸,首先对第一塑脂薄膜和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切处理,而后在经过模切后的第一塑脂薄膜上涂布胶水层,以及将模切后的第二塑脂薄膜覆盖在胶水层并模压成型。以使制作完成的胶水片材的形状可以与待粘接的部件的待粘接面相匹配,确保胶水片材有效粘接待粘接的部件。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步骤S21至步骤S24,以及步骤S34。由于步骤S21至步骤S24,以及步骤S34的具体步骤与有益效果在前文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单独被实施,也可以进行组合后实施,在本公开中,不对胶水片材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限定。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胶水片材。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胶水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胶水片材300包括第一塑脂薄膜301和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下面将分别对第一塑脂薄膜301和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进行介绍。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塑脂薄膜301可以是一种具有低密度的塑脂薄膜。例如,第一塑脂薄膜301可以是一种具有低密度的聚乙烯薄膜,其中,聚乙烯薄膜的密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96g/cm3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中可以容纳有胶水303,并且凸起单体302由第二塑脂薄膜3021在第一塑脂薄膜301上形成。
在应用过程中,将胶水片材300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可以使容纳于凸起单体302的胶水303溢出并粘接部件。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凸起单体302易于在外力压合的作用下破裂,还可以将第二塑脂薄膜3021设置为是具有较低的密度的塑脂薄膜。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塑脂薄膜3021可以是一种具有低密度的塑脂薄膜。例如,第二塑脂薄膜3021可以是一种具有低密度的聚乙烯薄膜,其中,聚乙烯薄膜的密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96g/cm3
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胶水片材300进行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处理时,可以预先将胶水片材300固定在任意一个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胶水片材300还可以包括双面胶304。其中,双面胶可以粘接于第一塑脂薄膜301背离胶水303的一面。
在一种示例中,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可以按照均匀排列的方式形成胶水片材300。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可以按照非均匀排列的方式形成胶水片材300。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还可以按照点阵排列的方式形成胶水片材300。在本公开中,不对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302形成胶水片材300的排列方式作具体限定。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胶水片材300还可以包括离型纸。其中,离型纸覆盖于双面胶304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301的一面。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首先剥离粘接在双面胶304上的离型纸,并将双面胶304粘接于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部件的粘接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胶水片材300,由于胶水片材300的多个凸起单体302可以在外力的压合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303。因此,将胶水片材300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使胶水片材300的胶水303溢出并粘接部件时,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胶水片材的局部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将结合图7,基于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制作的胶水片材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胶水片材400包括第一塑脂薄膜401和容纳有胶水403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402。其中,凸起单体402由第二塑脂薄膜4021在第一塑脂薄膜401上形成。
为了确保凸起单体402易于在外力压合的作用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403,在胶水片材400受到外力压合时,应当确保作用在各个凸起单体402上的外力受力集中。因此,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凸起单体402的形状设置为半球状。在应用过程中,凸起单体402可以利用具有半球状形状的模具对第二塑脂薄膜4021进行模压成型而制成。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胶水片材400受到外力压合时,还可以通过限定凸起单体402的半径来确保作用在各个凸起单体402上的外力受力集中。在一示例中,凸起单体402的半径可以大于或等于0.1mm。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胶水片材400还可以包括双面胶404和离型纸。其中,双面胶404粘接于第一塑脂薄膜401背离胶水403的一面;离型纸覆盖于双面胶404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401的一面。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部件粘接方法。
部件粘接方法可以应用于胶水片材对待粘接的部件进行粘接处理。其中,胶水片材可以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胶水片材。胶水片材可以包括第一塑脂薄膜,以及由第二塑脂薄膜在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的容纳有胶水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部件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部件粘接方法包括步骤S41和步骤S42,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步骤。
在步骤S41中,在待粘接的部件之间放置胶水片材。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部件粘接方法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作为待粘接的部件为例,对部件粘接方法的全过程进行说明。
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在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之间放置胶水片材503。
在步骤S42中,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使凸起单体的第二塑脂薄膜破裂,并溢出凸起单体内容纳的胶水,粘接部件。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之间放置胶水片材503之后,可以通过外力压合上盖板501或下盖板502,以使放置在上盖板501或下盖板502之间的胶水片材503的凸起单体的第二塑脂薄膜破裂,并溢出凸起单体内容纳的胶水,从而粘接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
通过本实施例,将胶水片材503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例如,沿着外力F的方向压合上盖板501,进而使胶水片材503中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从而确保无需利用点胶机即可实现对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的点胶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所述的部件粘接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处理,例如上盖板501和下盖板502之间的粘接处理。本公开所述的部件粘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子产品的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处理。在本公开中,不对部件粘接方法的应用范围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将通过下述实施例,对另一种部件粘接方法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胶水片材还包括在胶水片材的第一塑脂薄膜背离胶水的一面粘接的双面胶,以及在双面胶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的离型纸。其中,在待粘接的部件之间放置胶水片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剥离离型纸,并将双面胶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粘接于待粘接的部件之一的待粘接面。
在应用胶水片材进行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处理时,可以预先将胶水片材固定在任意一个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胶水片材还可以包括双面胶。其中,双面胶可以粘接于第一塑脂薄膜背离胶水的一面。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胶水片材还可以包括离型纸。其中,离型纸覆盖于双面胶未粘接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首先剥离粘接在双面胶上的离型纸,并将双面胶粘接于待粘接的部件上,以方便对待粘接部件的粘接处理。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在部件粘接方法中,由于胶水片材的多个凸起单体可以在外力的压合下破裂,进而溢出胶水。因此,将胶水片材置于待粘接的部件之间,并通过外力压合待粘接的部件,使胶水片材的胶水溢出并粘接部件时,可以快速、便捷完成对待粘接的部件的均匀点胶处理,进而实现对待粘接的部件的粘接处理,提高待粘接的部件之间的粘接牢固性。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水片材,可以确保无需利用点胶机即可实现对待粘接部件的粘接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包括:
在底板上设置第一塑脂薄膜,并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均匀涂布胶水,形成胶水层;
在所述胶水层上方覆盖第二塑脂薄膜;
对所述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由所述第二塑脂薄膜形成的多个独立并容纳有胶水的凸起单体,得到胶水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单体呈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单体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塑脂薄膜进行模压成型之后,所述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胶水片材的第一塑脂薄膜背离所述胶水的一面粘接双面胶,其中,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有离型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胶水片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设形状,对所述胶水片材进行模切处理。
6.一种胶水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片材包括:
第一塑脂薄膜;
容纳有胶水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由第二塑脂薄膜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水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片材还包括:
双面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塑脂薄膜背离所述胶水的一面;
离型纸,覆盖于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水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脂薄膜和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为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薄膜的密度小于或等于0.96g/cm3
9.一种部件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粘接方法应用胶水片材,所述胶水片材包括第一塑脂薄膜,以及由第二塑脂薄膜在所述第一塑脂薄膜上形成的容纳有胶水的多个独立的凸起单体,所述部件粘接方法包括:
在待粘接的部件之间放置所述胶水片材;
通过外力压合所述待粘接的部件,使所述凸起单体的第二塑脂薄膜破裂,并溢出所述凸起单体内容纳的胶水,粘接所述待粘接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件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片材还包括在所述胶水片材的所述第一塑脂薄膜背离所述胶水的一面粘接的双面胶,以及在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覆盖的离型纸;
所述在待粘接的部件之间放置所述胶水片材,包括:
剥离所述离型纸,并将所述双面胶未粘接所述第一塑脂薄膜的一面粘接于所述待粘接的部件之一的待粘接面。
CN202110164428.XA 2021-02-05 2021-02-05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Pending CN1148747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4428.XA CN114874708A (zh) 2021-02-05 2021-02-05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4428.XA CN114874708A (zh) 2021-02-05 2021-02-05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4708A true CN114874708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4428.XA Pending CN114874708A (zh) 2021-02-05 2021-02-05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470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6690A (ja) * 2000-03-06 2001-09-11 Toyo Aluminium Foil Products Kk 打抜き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容器及び打抜き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7610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Sharp Corp 電子機器のキャビネットをインサート成形する方法及び布製カバーによって覆われたキャビネット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108546522A (zh) * 2018-05-14 2018-09-18 江苏杰立胶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t可转移高粘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1909A (zh) * 2018-11-22 2019-01-29 南京讯飞智慧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快粘装置
CN112140685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片热压合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6690A (ja) * 2000-03-06 2001-09-11 Toyo Aluminium Foil Products Kk 打抜き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容器及び打抜き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7610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Sharp Corp 電子機器のキャビネットをインサート成形する方法及び布製カバーによって覆われたキャビネット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108546522A (zh) * 2018-05-14 2018-09-18 江苏杰立胶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t可转移高粘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1909A (zh) * 2018-11-22 2019-01-29 南京讯飞智慧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快粘装置
CN112140685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片热压合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4458B (zh)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TW201239465A (en) Imag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536543B (zh) 一种柔性板补强片贴合方法
CN106853704A (zh) 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4708A (zh) 胶水片材制备方法、胶水片材以及部件粘接方法
CN113025217A (zh) 双面胶带成型方法以及双面胶带
US2017024681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CN107969073B (zh) 一种fpc补强板生产工艺及其产品
JP5707176B2 (ja) 装飾透明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95301B2 (ja) テスト用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50110973A (ko) 통신용 전자기기의 서브 케이스와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금형, 그리고 이를 위한 안테나 패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한 안테나 패치
CN209128356U (zh) 一种模切件料带
TW202144169A (zh) 層疊立體電鍍貼紙的製造方法與結構
JP2005309021A (ja) 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透明粘着シート
CN205130395U (zh) 一种新型手机屏幕点热熔胶用的保压夹具
TW200827161A (en) Sheet adhering apparatus
JP2979330B2 (ja) 電子部品製造用粘着剤付弾性材シート及び積層型チップ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138985B2 (ja) フレキシブル電池用電極粘着方法
CN210575833U (zh) 一种防粘胶的分段式芯片压合模具
JP4378539B2 (ja) 薄肉部品への粘着剤付着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治具。
CN116033678B (zh) 一种用于改善非对称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加工方法
CN210897055U (zh) 一种耐高温按键的dome模组
CN210063886U (zh) 一种和组合膜配套使用的贴膜机
CN110216968A (zh) 一种微粘膜和泡棉贴合方法
JP5275109B2 (ja) キートップ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