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675B -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675B
CN114867675B CN201980103293.7A CN201980103293A CN114867675B CN 114867675 B CN114867675 B CN 114867675B CN 201980103293 A CN201980103293 A CN 201980103293A CN 114867675 B CN114867675 B CN 114867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contact portion
arm
contact
arm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32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7675A (zh
Inventor
胜又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867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7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易安装于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使用该止转件的张力调整方法。止转件(18)的保持部(19)具有第一接触部(26)、第二接触部(27)、连接部(28)以及止动件(29)。后端部与连接部(28)连接的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隔开将第一绳索的鼓起部夹在中间的间隔而对置。止动件(29)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上端部。保持部(19)在前端部具有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止转件(18)的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于比保持部(19)的中心靠第一接触部(26)侧和第二接触部(27)侧的位置,且比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的间隔长地向前方延伸。

Description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的例子。止转件具备保持部和卡合部。保持部将止转件保持于杆,该杆将绳索安装于吊板。卡合部与其他绳索的杆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269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止转件中,卡合部从保持部向保持部保持止转件的杆的相反侧延伸。因此,在安装止转件的情况下,作业者需要在止转件的两端进行与杆的对位。因此,止转件的安装费时费力。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安装于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使用该止转件的张力调整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具备:保持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它们以能够将设置于电梯的第一绳索的端部的鼓起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在第一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连接部,其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与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的方向上的端部连接;以及止动件,其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双方垂直的第三轴的方向上的端部,保持部在第二轴的方向上与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第一臂部,其设置于比保持部的第一轴的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接触部侧的位置,在第二轴的方向上向与连接部相反的一侧延伸,且比第一绳索和与第一绳索并列的电梯的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第二臂部,其以与第一臂部之间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比保持部的第一轴的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二接触部侧的位置,在第二轴的方向上向与连接部相反的一侧延伸,且比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
本发明的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并列地沿铅垂方向张设的电梯中,设从第一绳索朝向第二绳索的方向为前方,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包括安装工序和张力调整工序,在安装工序中,从设置于第一绳索的端部的鼓起部的后方且上方覆盖并安装止转件,该止转件具备:保持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它们以能够将鼓起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连接部,其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后端部连接;以及止动件,其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上端部,在保持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第一臂部,其设置于比保持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接触部侧的位置,向前方延伸,且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以及第二臂部,其以与第一臂部之间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比保持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二接触部侧的位置,向前方延伸,且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在张力调整工序中,在安装工序中安装的止转件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二绳索接触的状态下,调整第一绳索的张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止转件以及使用该止转件的张力调整方法,电梯向绳索的安装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主绳索的端部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张力调整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张力调整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张力调整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张力调整方法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止转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电梯1应用于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在建筑物中设置有井道2。井道2横跨多个楼层地沿铅垂方向延伸。在该例子中,吊板3固定在井道2的上部。
电梯1具备曳引机4、多个主绳索5、轿厢6以及对重7。曳引机4例如设置在井道2的上部或下部。曳引机4具有绳轮和电动机。曳引机4的绳轮与曳引机4的电动机的旋转轴连接。曳引机4的电动机是产生使曳引机4的绳轮旋转的驱动力的设备。多个主绳索5卷绕在曳引机4的绳轮上。在图1中,多个主绳索5重叠而图示为一条实线。轿厢6在曳引机4的绳轮的一侧被多个主绳索5悬吊在井道2中。轿厢6是通过在井道2的内部沿铅垂方向行进而在多个楼层之间输送乘客等的设备。对重7在曳引机4的绳轮的另一侧被多个主绳索5悬吊在井道2中。对重7是在与轿厢6之间取得通过多个主绳索5对曳引机4的绳轮施加的载荷的平衡的设备。多个主绳索5通过曳引机4的绳轮的旋转而移动,由此轿厢6和对重7在井道2中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行进。
在该例子中,多个主绳索5各自的端部安装于吊板3。多个主绳索5分别在端部具有套筒8、绳头杆9及销10。套筒8是进行主绳索5的末端处理的部分。绳头杆9是安装于吊板3的部分。销10是将套筒8与绳头杆9连结的部分。
图2是实施方式1的主绳索的端部的侧视图。
多个主绳索5分别并列地沿铅垂方向张设。多个主绳索5中的任一个是第一绳索或第二绳索的例子。第二绳索例如是与第一绳索相邻的绳索。在此,将图2的左侧的主绳索5作为第一绳索的例子。将图2的中央的主绳索5作为第二绳索的例子。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例如是宽度d1。
套筒8具有末端处理部11和第一连结部12。末端处理部11是对主绳索5的扭绞部分13进行末端处理的圆筒状的部分。末端处理部11的直径d2大于主绳索5的扭绞部分13的直径d3。第一连结部12是与绳头杆9连结的部分。第一连结部12的宽度d4比末端处理部11的直径d2粗。第一连结部12例如是呈吊钟状鼓起的部分。或者,第一连结部12例如也可以是呈带有圆角的长方体状鼓起的部分。第一连结部12也可以是呈轴朝向铅垂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圆柱状鼓起的部分。第一连结部1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供销10贯通的销孔。第一连结部12在上端具有连结槽。第一连结部12是鼓起部的例子。
绳头杆9具有杆部14和第二连结部15。杆部14是圆柱状的部分。杆部14在与套筒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螺纹状的部分。杆部14穿过设置于吊板3的贯通孔。杆部14的直径d5小于第一连结部12的宽度d4。杆部14的直径d5例如与套筒8的末端处理部11的直径d2为相同程度。第二连结部15是与套筒8连结的部分。第二连结部15的宽度例如与第一连结部12的宽度d4为相同程度。第二连结部15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供销10贯通的销孔。第二连结部15以使销孔的轴一致的方式插入到第一连结部12的连结槽中。第二连结部15是鼓起部的例子。
销10插入到第一连结部12及第二连结部15的销孔中。通过销10将套筒8与绳头杆9连结。主绳索5的鼓起部也可以是将第一连结部12、第二连结部15以及销10合在一起而成的部分。
主绳索5在端部具有双螺母16和弹簧17。双螺母16穿过杆部14的螺纹状的部分。弹簧17在吊板3与双螺母16之间穿过杆部14。通过紧固或松开双螺母16,能够调整绳头杆9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弹簧17通过弹性而作用使吊板3及双螺母16之间扩张的力。在此,弹簧17通过弹性力来克服主绳索5的张力。弹簧17的弹性力根据双螺母16的位置而变化。因此,通过双螺母16的位置来调整主绳索5的张力。
在此,在作业者为了调整双螺母16的位置而转动双螺母16的情况下,有时主绳索5也会因主绳索5的扭绞而转动。若主绳索5的扭绞变化,则主绳索5的特性也会变化。另外,若主绳索5的扭绞变化,则也可能对主绳索5的张力产生影响。因此,在调整主绳索5的张力的作业中,要安装防止主绳索5转动的止转件18。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的立体图。
在该例子中,左右方向的轴是第一轴。前后方向的轴是第二轴。上下方向的轴是第三轴。在此,止转件18的前方是在安装于第一绳索时从第一绳索朝向第二绳索的方向。
止转件18具备保持部19、第一臂部20、第二臂部21、架设螺栓23、蝶形螺母24以及架设板25。
保持部19是保持主绳索5的鼓起部的部分。保持部19具有第一接触部26、第二接触部27、连接部28以及止动件29。在该例子中,保持部19构成为左右对称。
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分别是例如平板状的部分。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是能够将鼓起部夹在中间的间隔。该间隔例如是第一连结部12的宽度d4。第一接触部26及第二接触部27分别在前端部的下部具有前后较长的长孔30。
连接部28是连接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后端部的部分。连接部28例如是平板状的部分。连接部28也可以是与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一体的部件。在该例子中,连接部28、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是弯曲成コ字状的板状部件。连接部28、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的形状左右对称。
止动件29设置在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上端部。在该例子中,止动件29具有多个止动板31。多个止动板31左右对称地配置。多个止动板31中的半数以从第一接触部26的上端朝向第二接触部27突出的方式安装。多个止动板31中的其余半数以从第二接触部27的上端朝向第一接触部26突出的方式安装。多个止动板31以左右隔开比主绳索5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在此,主绳索5的直径例如是套筒8的末端处理部11的直径d2、主绳索5的扭绞部分的直径d3、或者绳头杆9的杆部14的直径d5等比鼓起部的宽度细的部分的直径。此外,止动件29也可以由单一的部件形成。止动件29也可以是与连接部28、第一接触部26或第二接触部27一体的部件。例如,止动件29也可以是将第一接触部26或第二接触部27的上端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弯折而成的部分。
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分别具有安装板32和棒状部33。
2个安装板32分别安装于连接部28的背面。第一臂部20的安装板32配置于比连接部28的背面的中心靠第一接触部26侧的位置。第二臂部21的安装板32配置于比连接部28的中心靠第二接触部27侧的位置。2个安装板32左右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配置。2个安装板32分别是例如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板状部件。2个安装板32分别在上端和下端双方具有上下较长的长孔34。上下设有长孔34的安装板32是位置调整机构的例子。
2个棒状部33分别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棒状部33材料。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的长度例如是各自的棒状部33的长度。棒状部33的长度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d1长。棒状部33在前端部具有例如六角螺栓状的部分。棒状部33在后端部具有螺纹状的部分。棒状部33的后端部穿过安装板32的上端的长孔34。棒状部33例如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板32。由于2个安装板32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以与第一臂部20的棒状部33之间在左右方向上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配置。
架设螺栓23例如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棒状部33材料。架设螺栓23的长度比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之间的间隔长。架设螺栓23在左右的一方的端部具有例如六角螺栓状的部分。架设螺栓23在左右的另一方的端部具有螺纹状的部分。架设螺栓23的具有螺纹状的部分的端部从左右的外侧穿过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双方的长孔30。蝶形螺母24穿过架设螺栓23的螺纹状的部分。架设螺栓23和蝶形螺母24是紧固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的紧固件。架设螺栓23和蝶形螺母24被设置成可拆卸地左右架设于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即能够进行架设和拆卸这两者。架设螺栓23和蝶形螺母24是第一桥部的例子。
架设板25是比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之间的间隔长的例如板状的部件。架设板25在一端具有通孔35。通孔35是供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中的一方穿过的孔。在该例子中,第一臂部20穿过通孔35。架设板25通过通孔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臂部20的前端部连接。架设板25在与通孔3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卡挂部36。卡挂部36例如是具有宽度比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直径宽的切口的部分。卡挂部36与通孔35的间隔同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的间隔一致。在该例子中,架设板25通过将卡挂部36从上方卡挂于第二臂部21的前端部而横跨于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之间。即,架设板25被设置为可拆卸地左右架设于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的前端部。架设板25是第二桥部的例子。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的侧视图。
架设螺栓23能够通过长孔30来调整前后的位置。
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能够通过长孔34对上下的位置进行微调。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通过从安装板32的上侧的长孔34换装到下侧的长孔34,能够切换上下的位置。棒状部33的上下的位置的微调以及切换是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上下的位置的调整的例子。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的俯视图。
在该例子中,止转件18除了作为第一桥部的例子的架设螺栓23和蝶形螺母24、以及作为第二桥部的例子的架设板25以外,构成为向前方敞开的前后较长的コ字状。第一桥部和第二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コ字状的止转件18的敞开的部分。此外,止转件18的形状只要是向前方敞开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コ字状以外的例如U字状或一端敞开的长圆状的形状等。在该例子中,止转件18不具有从连接部28向后方延伸的部件。
接着,使用图6至图9,对使用止转件18的主绳索5的张力调整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6至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张力调整方法的图。
在图6至图9中,示出了从止转件18的左右方向观察到的主绳索5的端部。将图6至图9的左侧的主绳索5作为第一绳索的例子。将图6至图9的右侧的主绳索5作为第二绳索的例子。止转件18以使前方向着从第一绳索朝向第二绳索的方向的方式使用。作业者调整第一绳索的张力。
如图6所示,作业者将止转件18的架设螺栓23、蝶形螺母24以及架设板25卸下。
接着,作业者进行安装工序的作业。在安装工序中,作业者将止转件18从后方且上方覆盖于第一绳索的鼓起部。止转件18为向前方敞开的形状,因此作业者不需要进行相对于第一绳索的后方的绳索的对位。作业者以使第一绳索穿过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之间的方式覆盖止转件18。另外,作业者以使第一绳索穿过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之间的方式覆盖止转件18。在该例子中,作业者以使第二绳索穿过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之间的方式覆盖止转件18。另外,根据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的位置关系,作业者也可以以第二绳索与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的左右外侧接触的方式覆盖止转件18。
如图7所示,覆盖于鼓起部的止转件18通过止动件29搭在鼓起部的上侧的面上而保持于主绳索5。此时,由于止动件29搭在鼓起部上,因此止转件18不会落下。另外,保持部19在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之间夹着鼓起部。第一接触部26接触并按压鼓起部的一个面。第二接触部27接触并按压鼓起部的相反侧的一个面。鼓起部被保持部19从左右两侧按压,因此被约束为与保持部19一起旋转。在该例子中,作业者也可以以连接部28从后方与鼓起部接触的方式使止转件18靠近前方地覆盖。此时,鼓起部被保持部19从三个方向按压,因此更强力地被保持部19约束。
接下来,作业者架设作为第一桥部的例子的架设螺栓23以及蝶形螺母24。作业者使架设螺栓23从左右的外侧穿过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双方的长孔30。作业者通过拧紧蝶形螺栓来固定架设螺栓23。由于第一桥部架设在鼓起部的前方,因此能够预防止转件18从鼓起部的后方落下。此外,作业者也可以调整架设螺栓2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以使其与鼓起部的前方接触。由于鼓起部被保持部19以及架设螺栓23抑制,因此更强力地被保持部19约束。另外,作业者也可以利用蝶形螺栓将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紧固。由于第一接触部26及第二接触部27更强力地按压鼓起部,因此鼓起部更强力地被保持部19约束。
接下来,作业者架设作为第二桥部的例子的架设板25。作业者使架设板25绕第一臂部20的棒状部33旋转,将架设板25的卡挂部36从上方卡挂于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由于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的前端部的间隔被架设板25约束,因此止转件18的刚性变高。
这样,作业者在安装工序中将止转件18安装于第一绳索的鼓起部。
接着,如图8所示,作业者进行张力调整工序的作业。在张力调整工序中,作业者转动第一绳索的双螺母16。此时,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二绳索接触。在该例子中,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与第二绳索的杆部14接触。在此,在调整张力时,第一绳索因扭绞而受到旋转的力。此时,保持部19保持第一绳索的鼓起部,因此受到与第一绳索一起旋转的力。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二绳索接触,因此止转件18的旋转被限制。由于第一绳索的鼓起部被保持部19约束,因此第一绳索的旋转被限制。
另外,第一绳索的鼓起部随着张力的调整而上下移动。因此,如图9所示,第一绳索的鼓起部与第二绳索的鼓起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有时会接近。在该情况下,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与第二绳索的鼓起部干涉。若止转件18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因该干涉而受到限制,则有时会妨碍第一绳索的张力的调整。
因此,作业者在张力调整工序中调整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上下的位置。作业者例如通过使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沿着长孔34移动,来对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的位置进行微调。或者,作业者通过在上下的长孔34之间换装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来切换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的位置。
作业者也可以在张力调整工序中反复进行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的位置的调整以及第一绳索的张力的调整。另外,作业者在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与第二绳索以外的构造物干涉而限制上下的移动的情况下等,也可以调整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上下的位置。
接着,作业者在张力调整工序之后进行拆卸工序的作业。在拆卸工序中,作业者将第二桥部从第一臂部20及第二臂部21的前端部卸下。接着,作业者将第一桥部从第一接触部26及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卸下。接下来,作业者将止转件18向后方且上方抬起而从第一绳索的鼓起部卸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止转件18具备保持部19、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保持部19具有第一接触部26、第二接触部27、连接部28以及止动件29。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以能够将第一绳索的端部的鼓起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在第一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连接部28将所述第一接触部26及所述第二接触部27的第二轴的方向上的端部连接。第二轴是与第一轴垂直的轴。止动件29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第三轴的方向上的端部。第三轴是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双方垂直的轴。保持部19在第二轴的方向上与连接部2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第一臂部20设置于比保持部19的第一轴的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接触部26侧的位置。第一臂部20在第二轴的方向上向与连接部28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一臂部20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第二绳索是电梯1的与第一绳索并列的绳索。第二臂部21以与第一臂部20之间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比保持部19的第一轴的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二接触部27侧的位置。第二臂部21在第二轴的方向上向与连接部28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二臂部21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
另外,实施方式1的张力调整方法具备安装工序和张力调整工序。安装工序是从鼓起部的后方且上方覆盖并安装止转件18的工序。在此,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并列地沿铅垂方向张设的电梯1中,设从第一绳索朝向第二绳索的方向为止转件18的前方。止转件18具备保持部19、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保持部19具有第一接触部26、第二接触部27、连接部28以及止动件29。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以能够将鼓起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连接部28连接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后端部。止动件29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上端部。保持部19在前端部具有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第一臂部20设置于比保持部1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接触部26侧的位置。第一臂部20向前方延伸。第一臂部20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第二臂部21以与第一臂部20之间隔开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比保持部1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二接触部27侧的位置。第二臂部21向前方延伸。第二臂部21比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张力调整工序是在安装工序中安装的止转件18的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二绳索接触的状态下调整第一绳索的张力的工序。
止转件18通过设置于比连接部28靠前方的位置的比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而具有向前方敞开的形状。因此,止转件18通过覆盖于鼓起部而容易地安装于鼓起部。此时,由于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向前方延伸,因此作业者不需要进行相对于第一绳索的后方的绳索的对位。因此,止转件18容易安装于电梯1的绳索。特别是在多个绳索并列的电梯1中调整中央的绳索的张力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相对于后方的绳索的对位,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安装止转件18。通过止转件18,例如作业者无需用手等抑制绳索的旋转,因此绳索的张力的调整变得容易。
另外,止转件18具备第一桥部。第一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在第二轴的方向上与连接部2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另外,安装工序包括在将止转件18覆盖于所述鼓起部之后架设止转件18的第一桥部的工序。第一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第一接触部26和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
第一桥部架设在鼓起部的前方。因此,能够预防止转件18从鼓起部的后方落下。另外,第一桥部抑制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的敞开。因此,能够预防保持部19对鼓起部的保持松动。
另外,第一桥部是紧固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的端部的紧固件。
由此,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更强地按压鼓起部。因此,鼓起部更强力地被保持部19约束。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第一绳索的旋转。
另外,止转件18具备第二桥部。第二桥部被设置为可拆卸地架设于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在第二轴的方向上与连接部2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另外,安装工序包括在将止转件18覆盖于鼓起部后架设止转件18的第二桥部的工序。第二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第一臂部20和第二臂部21的前端部。
由此,第二桥部约束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前端部的间隔。因此,止转件18的刚性变高。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第一绳索的旋转。
另外,第二桥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中的一方的端部连接。第二桥部具有卡挂在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卡挂部36。
由此,第二桥部容易地架设于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之间。
另外,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分别具有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是调整沿着第三轴的位置的机构。
另外,张力调整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鼓起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随着张力的调整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位置调整机构来调整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在张力调整工序中,存在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与构造物干涉而限制上下的移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调整,作业者能够避免妨碍第一绳索的张力的调整。
另外,在安装工序中,止转件18被安装成第二绳索配置在第一臂部20与第二臂部21之间。
由此,止转件18限制第一绳索的两个方向的旋转。因此,作业者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第一绳索的张力的调整。
此外,在安装工序中,止转件18也可以被安装成连接部28从后方与鼓起部接触。
由此,鼓起部被保持部19从至少三个方向按压。因此,鼓起部更强力地被保持部19约束。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第一绳索的旋转。
另外,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也可以分别具有调整沿着第二轴的长度的长度调整机构。
长度调整机构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棒状部33的叠缩(telescope)机构等基于能够前后伸缩的构造的机构。作业者例如在安装工序中缩短第一臂部20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的长度。由此,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不易与构造物干涉,因此安装变得更容易。作业者例如在安装工序之后,伸长第一臂部20及第二臂部21的棒状部33的长度。由此,第一臂部20以及第二臂部21能够通过与第二绳索接触来限制第一绳索的旋转。
另外,使用了止转件18的张力调整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绕绳方式以外的绕绳方式的电梯1。张力调整方法例如也可以应用于1:1绕绳方式的电梯1。主绳索5的端部也可以安装于轿厢6或对重7。主绳索5的端部也可以朝向上方和下方中的任一方安装。主绳索5的鼓起部例如也可以是巴氏合金等的部分。电梯1的绳索例如也可以是限速器绳索、平衡绳索等主绳索5以外的绳索。
另外,止转件18也可以具备落下防止部。落下防止部例如是防止止转件18在安装工序的中途等落下的部分。落下防止部例如也可以是安装于保持部19的绳状部件和安装于绳状部件的前端的例如登山扣状等的挂件。绳状部件例如卷绕于第一绳索并通过挂件固定。由此,防止止转件18的落下。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对与以上公开的例子的不同点特别详细地进行说明。关于在以下的变形例中未说明的特征,可以采用以上公开的例子和其他变形例中的任意特征。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止转件的结构图。
止转件18具备代替架设螺栓23以及蝶形螺母24的架设板37作为第一桥部。在该例子中,保持部19的前端部向左右的内侧弯折。在保持部19的前端部的左右一方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卡销38。此外,卡销38也可以在前端具有防脱部件。
架设板37是比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之间的间隔长的例如板状的部件。架设板37在一端具有通孔39。架设板37通过通孔3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接触部26的前端部连接。架设板37在与通孔3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卡挂部40。卡挂部40例如是具有宽度比卡销38的直径宽的切口的部分。在该例子中,架设板37通过将卡挂部40从上方卡挂于卡销38而架设于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之间。即,架设板37被设置成可拆卸地左右架设于第一接触部26以及第二接触部27的前端部。
由此,第一桥部被容易地架设在第一接触部26与第二接触部27之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张力调整方法能够应用于电梯的绳索。本发明的止转件能够应用于该张力调整方法。
标号说明
1:电梯、2:井道、3:吊板、4:曳引机、5:主绳索、6:轿厢、7:对重、8:套筒、9:绳头杆、10:销、11:末端处理部、12:第一连结部、13:扭绞部分、14:杆部、15:第二连结部、16:双螺母、17:弹簧、18:止转件、19:保持部、20:第一臂部、21:第二臂部、23:架设螺栓、24:蝶形螺母、25:架设板、26:第一接触部、27:第二接触部、28:连接部、29:止动件、30:长孔、31:止动板、32:安装板、33:棒状部、34:长孔、35:通孔、36:卡挂部、37:架设板、38:卡销、39:通孔、40:卡挂部。

Claims (14)

1.一种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具备:
保持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它们以能够将设置于电梯的第一绳索的端部的鼓起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在第一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连接部,其将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的方向上的端部连接;以及止动件,其隔开比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双方垂直的第三轴的方向上的端部,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比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
第一臂部,其设置于比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上的中心靠所述第一接触部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向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延伸,且比所述第一绳索和与所述第一绳索并列的电梯的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
第二臂部,其以与所述第一臂部之间隔开比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比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上的中心靠所述第二接触部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向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延伸,且比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止转件具备第一桥部,该第一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第一桥部是对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部进行紧固的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第一桥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具有卡挂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卡挂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止转件具备第二桥部,该第二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的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第二桥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中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具有卡挂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卡挂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分别具有调整沿着所述第二轴的长度的长度调整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其中,
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分别具有调整沿着所述第三轴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9.一种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并列地沿铅垂方向张设的电梯中,设从所述第一绳索朝向所述第二绳索的方向为前方,所述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包括安装工序和张力调整工序,
在所述安装工序中,从设置于所述第一绳索的端部的鼓起部的后方且上方覆盖并安装止转件,该止转件具备:
保持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它们以能够将所述鼓起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连接部,其将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后端部连接;以及止动件,其隔开比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上端部,在所述保持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比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隙;
第一臂部,其设置于比所述保持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所述第一接触部侧的位置,向前方延伸,且比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以及
第二臂部,其以与所述第一臂部之间隔开比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宽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比所述保持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所述第二接触部侧的位置,向前方延伸,且比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之间的间隔长,
在所述张力调整工序中,在所述安装工序中安装的所述止转件的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二绳索接触的状态下,调整所述第一绳索的张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其中,
在所述安装工序中,所述止转件被安装成所述连接部从后方与所述鼓起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其中,
在所述安装工序中,所述止转件被安装成所述第二绳索配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其中,
所述安装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将所述止转件覆盖于所述鼓起部之后,架设所述止转件的第一桥部,该第一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前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其中,
所述安装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将所述止转件覆盖于所述鼓起部之后,架设所述止转件的第二桥部,该第二桥部被设置成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的前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其中,
所述张力调整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鼓起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随着所述张力的调整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各自所具有的位置调整机构来调整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CN201980103293.7A 2019-12-25 2019-12-25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Active CN114867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50783 WO2021130887A1 (ja) 2019-12-25 2019-12-25 エレベーターのロープの回り止め具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ロープの張力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675A CN114867675A (zh) 2022-08-05
CN114867675B true CN114867675B (zh) 2023-02-21

Family

ID=76574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3293.7A Active CN114867675B (zh) 2019-12-25 2019-12-25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03536B2 (zh)
CN (1) CN114867675B (zh)
WO (1) WO202113088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5166A (ja) * 2001-03-09 2002-09-1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主ロープエンドの調整冶具
JP2006062769A (ja) * 2004-08-24 2006-03-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吊りロープ回り止め装置
JP2013163556A (ja) * 2012-02-09 2013-08-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359578A (zh) * 2012-03-26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主绳索的绳头套止转装置
CN206417758U (zh) * 2016-04-28 2017-08-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固定夹具
JP2017154825A (ja) * 2016-02-29 2017-09-0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主ロープロッド回転防止治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973A (ja) * 1991-07-19 1993-02-05 Nec Corp メモリの読出回路
JP2542833Y2 (ja) * 1991-09-24 1997-07-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の回り止め工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5166A (ja) * 2001-03-09 2002-09-1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主ロープエンドの調整冶具
JP2006062769A (ja) * 2004-08-24 2006-03-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吊りロープ回り止め装置
JP2013163556A (ja) * 2012-02-09 2013-08-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359578A (zh) * 2012-03-26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主绳索的绳头套止转装置
JP2017154825A (ja) * 2016-02-29 2017-09-0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主ロープロッド回転防止治具
CN206417758U (zh) * 2016-04-28 2017-08-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固定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0887A1 (ja) 2021-07-01
CN114867675A (zh) 2022-08-05
JPWO2021130887A1 (zh) 2021-07-01
JP7103536B2 (ja)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3030A (en) Orientation-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 suspender of a crane
WO2014095348A1 (de) Installationsverfahren für einen aufzug
WO2020017025A1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端末構造体
DE2634116A1 (de) Automatische fangvorrichtung fuer motorbetriebene hebezeuge
CN114867675B (zh)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KR0135946B1 (ko) 수동식 체인블럭
EP1457453A1 (de) Ein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von Seilen eines Aufzuges
JP4921660B2 (ja) メインロープの固定方法およびメインロープ把持装置
WO2004013029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154758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巻上機の取付方法
JP260372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掛け方法
KR200260903Y1 (ko) 호이스트의 후크회전방지기구
CN212953704U (zh) 一种杂物用或家用电梯的悬吊机构
CN220847259U (zh) 一种具有紧急释放功能的升降护栏绳索张紧装置
WO2020152856A1 (ja) 楔式留め装置への索状体取付治具
JPH07172732A (ja) 主ロープのロープソケット回り止め治具
JP2003146558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端末調整装置
CN209922725U (zh) 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设备
US6578825B1 (en) Wire rope equalizer system for hoist mechanisms
JP7335560B1 (ja) エレベータ用釣合錘、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用釣合錘の製造方法
JP4606621B2 (ja) ロープ把持装置
CN216997162U (zh) 用于电梯牵引端跳跃的监测装置及电梯装置
KR100448336B1 (ko) 차량용 도어글라스 그립
JP2587555Y2 (ja) ステップボルト用フック
RU125983U1 (ru) Привод ловителей грузового подъемни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SERVIC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