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6861A -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6861A
CN114836861A CN202110139625.6A CN202110139625A CN114836861A CN 114836861 A CN114836861 A CN 114836861A CN 202110139625 A CN202110139625 A CN 202110139625A CN 114836861 A CN114836861 A CN 114836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polyester
lap
roller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96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6861B (zh
Inventor
陈路
陈克勤
彭福建
张仕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gzheng Speci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gzheng Speci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gzheng Speci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gzheng Speci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96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6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6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6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6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3/00Mixing, e.g. blending, fibres; Mixing non-fibrous materials with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2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rollers only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给出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采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纺,将棉、涤纶纤维分别经开清棉制得棉卷、涤纶卷,而后将棉卷和涤纶卷经三道并卷进行混合,从而制得涤棉混合卷,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经梳棉制得涤棉混合条,而后依次经两道并条、细纱、络筒制得所需的混纺纱,细纱过程中通过采用包括旋转成纱杯和旋转加捻捻度装置的两级加捻系统,使得经牵伸系统输出的混合纤维须条经旋转加捻捻度装置产生的旋转加捻捻度加捻得到捻度较弱、伸出纱体的纤维端较多的涤棉混合初始纱,涤棉混合初始纱的纤维伸出短在旋转成纱杯作用下再包缠在纱体上,从而在较小设置捻度下制得具有高强效果的混纺纱,继而显著提高纺纱效率、改善成纱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饰用纺织品,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度,还越来越关注其时尚性和功能性,追求独特的风格和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抗菌、防静电等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不断开拓新式纱线和面料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厂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好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采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纺,将棉纤维经开清棉制得棉卷,将涤纶纤维经开清棉制得涤纶卷,而后将棉卷和涤纶卷经三道并卷进行混合,从而制得涤棉混合卷,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经梳棉制得涤棉混合条,而后依次经两道并条、细纱、络筒制得所需的混纺纱,细纱过程中通过采用包括旋转成纱杯和旋转加捻捻度装置的两级加捻系统,使得经牵伸系统输出的混合纤维须条经旋转加捻捻度装置产生的旋转加捻捻度加捻得到捻度较弱、伸出纱体的纤维端较多的涤棉混合初始纱,涤棉混合初始纱的纤维伸出短在旋转成纱杯作用下再包缠在纱体上,从而在较小设置捻度下制得具有高强效果的混纺纱,从而显著提高纺纱效率、改善成纱质量。本发明通过将卷装的两种纤维实现混合再梳棉,从而一方面可实现两种纤维更好的混合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纤维在一台梳棉机上的共同梳棉过程,从而减少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通过将棉卷和涤纶卷经三道并卷进行混合制得涤棉混合卷,从而将卷装的两种纤维实现混合再梳棉,实现两种纤维更好的混合效果,通过细纱过程中采用包括旋转成纱杯和旋转加捻捻度装置的两级加捻系统,使得在较小设置捻度下制得具有高强效果的混纺纱,从而显著提高纺纱效率、改善成纱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采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纺,将棉纤维经开清棉制得棉卷,将涤纶纤维经开清棉制得涤纶卷,而后将棉卷和涤纶卷经三道并卷进行混合,从而制得涤棉混合卷,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经梳棉制得涤棉混合条,而后依次经两道并条、粗纱、细纱制得所需的混纺纱,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配棉,选用长度为29~29.8mm、品级在1.9~2.1、马克隆值在3.4~5.0的原棉纤维,所选原棉要求色泽好、整齐度较好、成熟度适中、疵点少、短绒率低,涤纶纤维选择强度高、细旦、疵点少、倍长纤维较少的纤维;选取各指标较好的新疆阿克苏的原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到降低成本,搭配使用新疆乌苏、枝江和常捷的原棉,涤纶选择规格相同批号不同的仪征涤纶,以稳定成纱质量;配棉时主体原棉使用新疆阿克苏原棉,按来唛批次各使用20%、20%和10%,再搭配使用乌苏原棉20%、枝江原棉20%和常捷原棉10%;使用仪征的不同批次的涤纶原料,以减小质量差异。
第二步:开清棉,将所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FA003圆盘抓棉机按照所需混配比例的抓取,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经SFA035E混开棉机实现所抓取的原棉纤维的开松和混合,且在开松过程中实现杂质的分离去除,经FA106E型梳针打手开棉机实现原棉纤维进一步的开松、梳理、除杂,经YQ600H异纤清除机实现原棉纤维中其他纤维在图像处理下的识别、气压喷枪下的分离清除,经SF161A振动给棉机实现开松后的棉纤维的均匀给棉,经A076F单打手成卷机将给棉机输送过来的棉流制成厚度均匀的棉卷;将所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FA003圆盘抓棉机按照所需混配比例的抓取,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经SFA035E混开棉机实现所抓取的涤纶纤维的开松和混合,且在开松过程中实现杂质的分离去除,经FA106E梳针打手开棉机实现涤纶纤维进一步的开松、梳理、除杂,经SFA161A振动给棉机实现开松后的涤纶纤维的均匀输送,经A076E单打手成卷机将给棉机输送过来的涤纶纤维流制成厚度均匀的涤纶卷;抓棉过程中精细抓棉的原则,确保圆盘抓棉机的抓棉打手刀片每齿的抓棉量偏小掌握,混开棉过程中过凝棉器的抽吸,将自动抓棉机抓取的纤维喂入,进行混合、高度开松、除杂处理,开棉过程中对初步开松的纤维作进一步开松和除杂,振动给棉过程中将配棉器送来的各种等级的纤维作进一步开松、混合并处理成均匀的筵棉,喂入成卷机制成棉卷或涤纶卷。
第三步:并卷混合,将第二步制得棉卷和涤纶卷依次经三道平行并卷、两道并卷混合制得涤棉混合卷,平行并卷采用混合平行并卷机,混合平行并卷机包括前卷喂入装置和后卷喂入装置,前卷喂入装置和后卷喂入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呈前后平行排列,前卷喂入装置和后卷喂入装置包括棉卷罗拉组,棉卷罗拉组包括前棉卷罗拉和后棉卷罗拉,在前卷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组后部、后卷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组前部设置有按压整理罗拉,在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之间设置有按压并合罗拉组,按压并合罗拉组包括前按压并合罗拉、后按压并合罗拉,且前按压并合罗拉、后按压并合罗拉之间紧靠,在按压并合罗拉的下部设置有卷绕辊,在卷绕辊上套有棉卷筒,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按压整理罗拉、前按压并合罗拉共同由第一电机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按压整理罗拉、后按压并合罗拉共同由第二电机带动进行逆时针转动,卷绕辊由第三电机带动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转速保持一致;第一道平行并卷中,将第二步制得的棉卷放置在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将第二步制得的涤纶卷放置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而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进行转速一致的转动,第一电机转动从而带动棉卷由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前卷喂入装置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同时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涤纶卷由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后卷喂入装置的后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此时在紧靠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和后按压并合罗拉的挤压作用下,将棉卷和涤纶卷共同压紧输出,压紧输出后的棉卷和涤纶卷共同卷绕在棉卷筒上,制得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且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一条棉卷和一条涤纶卷共同平行卷绕而成;第二道平行并卷中,将制得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制得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而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进行转速一致的转动,第一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前卷喂入装置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同时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后卷喂入装置的后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此时在紧靠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和后按压并合罗拉的挤压作用下,将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压紧输出,压紧输出后的两个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卷绕在棉卷筒上,制得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且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由2条棉卷和2条涤纶卷共同平行卷绕而成;第三道平行并卷中,将制得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制得的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而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进行转速一致的转动,第一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前卷喂入装置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同时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后卷喂入装置的后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此时在紧靠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和后按压并合罗拉的挤压作用下,将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和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压紧输出,压紧输出后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和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卷绕在棉卷筒上,制得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且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由3条棉卷和3条涤纶卷共同平行卷绕而成。
第一道并卷混合采用第一并卷混合机,第一道并卷混合中采用1个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喂入,沿着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在第一道并卷混合机中的运动方向,第一并卷混合机包括棉卷喂入罗拉组、牵伸罗拉组、紧压罗拉、成卷罗拉组,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棉卷喂入罗拉组上,并由电机带动棉卷喂入罗拉组转动从而实现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后的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经牵伸罗拉组的牵伸进行拉伸,且设置牵伸罗拉组的总牵伸倍数在5.9-6.3之间,经拉伸输出后随即被紧压罗拉按压输出,继而通过成卷罗拉组带动转动的棉卷筒的主动转动实现制得的第一涤棉混合卷的不断卷绕;第二道并卷混合采用第二并卷混合机,第二道并卷混合中采用2个第一涤棉混合卷喂入,第二并卷混合机包括前棉卷喂入罗拉组和后棉卷喂入罗拉组,在前棉卷喂入罗拉组的后部设置有前牵伸罗拉组,在前牵伸罗拉组的后部设置有前曲面导板,在后棉卷喂入罗拉组的前部设置有后牵伸罗拉组,在后牵伸罗拉组的前部设置有前曲面导板,在前曲面导板和后曲面导板的右部设置有紧压罗拉,在紧压罗拉的右部设置有成卷罗拉组,1个第一涤棉混合卷放置在前棉卷喂入罗拉组上,并由单独的电机带动前棉卷喂入罗拉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后的第一涤棉混合卷经前牵伸罗拉组的牵伸进行拉伸,且设置前牵伸罗拉组的总牵伸倍数在1.9-2.2之间,经拉伸后随后经前曲面导板转向90度输出,另外1个第一涤棉混合卷放置在后棉卷喂入罗拉组上,并由单独的电机带动后棉卷喂入罗拉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后的第一涤棉混合卷经后牵伸罗拉组的牵伸进行拉伸,且设置后牵伸罗拉组的总牵伸倍数在1.9-2.2之间,经拉伸后随后经后曲面导板转向90度输出,经前曲面导板、后曲面导板转向的2个涤棉混合卷随后同时被紧压罗拉按压输出,继而通过成卷罗拉组带动转动的棉卷筒的主动转动实现制得的涤棉混合卷的不断卷绕。
第四步:梳棉,将第三步制得的涤棉混合卷喂入到梳棉机,经梳棉机的精细梳理、开松、除杂、成条制得涤棉混合条,将呈现卷曲状的涤棉纤维团分梳成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态,并清除清花工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经过牵伸集合成规格的涤棉混合条储存在条筒内;梳棉机要提高梳棉机机械状态水平,采用“高速度、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原则,要求各通道不见光洁无油污,在运转过程中无挂花和积花,以便生产出棉网清晰、条干均匀、重量不匀率小和棉结杂质少的生条,在工艺上要求锯齿或梳针锋利、隔距准确、速度合理等,以确保棉卷的含水率和含杂率适当,使棉卷结构良好,质量稳定。
第五步:并条,将第四步制得涤棉混合条经两道并条制得涤棉混合熟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FA306A型并条机,第一道并条中采用8根涤棉混合条共同喂入,经第一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棉混合半熟条,第二道并条中采用FA306A型并条机,第二道并条中采用6根涤棉半熟条共同喂入,经第二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棉混合熟条,第一道并条的牵伸倍数小于第二道并条的牵伸倍数,第一道并条的牵伸倍数等于或小于并合数,第二道并条的总牵伸倍数等于或大于并合数,从而经牵伸作用使纤维分离度及纤维的伸直度达到较好的程度,减少纤维混乱造成粗节,提高制得的熟条的品质;通过两道并条使得制得的涤棉混合熟条结构改善,保证纤维伸直平行,达到较完整的分离状态,并使涤棉混合熟条的段片段不匀、重量不匀率和重量偏差控制在较好的水平,同时实现涤纶与棉纤维更加均匀细致的混合。
第六步:细纱,将第五步制得的涤棉混合熟条直接经细纱机的牵伸拉细、加捻卷绕制得涤棉混合细纱,细纱机包括牵伸系统、加捻系统、卷捻系统,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双皮圈结构,沿着纤维在牵伸系统内的运动方向由后往前依次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后牵伸罗拉对、中前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中后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后牵伸区,中后牵伸罗拉对、中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中牵伸区,中前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上胶辊和后下罗拉,中后牵伸罗拉对包括中后上胶辊和中后下罗拉,中前牵伸罗拉对包括中前上胶辊和中前下罗拉,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上胶辊和前下罗拉,在中后上胶辊上通过上销设置有上皮圈,在中后下罗拉上通过下销设置有下皮圈,下皮圈和上皮圈的后部之间组成对纤维在后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后牵伸区前钳口,下皮圈和上皮圈的前部之间组成对纤维在中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中牵伸区后钳口,后上胶辊和后下罗拉之间组成对纤维输入牵伸区控制的纤维输送钳口,中前上胶辊和中前下罗拉之间组成对纤维在中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中牵伸区控制钳口,前上胶辊和前下罗拉之间组成对纤维在前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前牵伸区控制钳口,加捻系统包括旋转成纱杯,旋转成纱杯为空心结构,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开放、下端开放,旋转成纱杯的横截面为圆形,沿着旋转成纱杯的高度方向由上往下成纱杯的口径先增加后减小,且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口径,且旋转成纱杯的口径在高度方向的中间靠下部位处达到最大值,在旋转成纱杯的侧面上开有口径一致的气流孔,气流孔沿着旋转成纱杯的横向圆周方向设置,且在旋转成纱杯的一圈圆周内气流孔等弧度间隔排布,旋转成纱杯上的各圈气流孔之间保持竖直方向的等间隔排布,在旋转成纱杯的外部设置有包裹箱,包裹箱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在包裹箱的一侧设置有互通的负压管,负压管与负压风机连接,包裹箱的上侧面开有上引纱孔、下侧面开有下引纱孔,包裹箱的上引纱孔与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圆面大小保持一致,包裹箱的下引纱孔与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大小保持一致,旋转成纱杯被包裹箱完全包裹,且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上引纱孔之间保持完全对齐,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上引纱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下引纱孔之间保持完全对齐,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下引纱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旋转成纱杯的下部设置有引纱管,引纱管为两端开放的空心圆柱体形结构,引纱管的顶端与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引纱管内设置有阻捻头,引纱管通过皮带由电机带动高速转动,继而带动旋转成纱杯高速转动,卷捻系统包括锭子,锭子通过锭带由电机带动高速转动,在锭子上嵌套设置有捻度装置,捻度装置包括导纱板,导纱板的两端通过升降控制装置与细纱机的车台架连接,在导纱板上等间距的开有导纱孔,导纱孔的数量与锭子的数量保持一致,导纱孔穿过锭子,在导纱孔内嵌入设置有加捻圈,加捻圈为钢质的圆环结构,在加捻圈的上侧设置有旋转轨道,在旋转轨道内嵌入有旋转圈,旋转圈骑跨在旋转轨道内且可以沿着旋转轨道自由滑动,在锭子上套由细纱管,细纱管穿过导纱孔嵌入安装在锭子上;使用时,将第四步制得的涤棉混合熟条由后罗拉牵伸对喂入到牵伸系统内,此过程中,涤棉混合熟条经由纤维输送钳口握持后输入,从而在握持过程中实现涤棉混合熟条主动平稳的喂入到牵伸系统内,进入到牵伸系统内的涤棉混合熟条内的纤维而后被后牵伸区前钳口控制,从而使得混合熟条内的纤维在后牵伸区前钳口位置处在后牵伸区内的集中变速,变速过程中实现混合熟条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滑移,继而使得混合熟条的线密度减小,得到与喂入的混合条之间整体保持相似紧实结构的涤棉混合束,得到的涤棉混合束由中牵伸区后钳口控制进入到中牵伸区内,进入到中牵伸区内的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而后被中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从而使得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在中牵伸区控制钳口位置处在中牵伸区内实现相应的变速,变速的纤维同时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这些被带动的变速纤维也相应的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过程,从而实现在中牵伸区内的纤维逐级变速,产生纤维变速梯度分布,在这种逐级变速过程中使得涤棉混合束的线密度逐级减小,同时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级的减弱,继而得到结构变得略微松散的涤棉混合带,得到的涤棉混合带同时由中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进入到前牵伸区内,进入到中牵伸区内的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而后被中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从而使得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在前牵伸区控制钳口位置处在前牵伸区内实现相应的变速,变速的纤维同时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这些被带动的变速纤维也相应的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过程,从而实现在前牵伸区内的纤维逐级变速,产生纤维变速梯度分布,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中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从而使得前牵伸区内的纤维变速梯度分布大于中牵伸区的纤维变速梯度分布,在这种逐级变速过程中使得涤棉混合带的线密度逐级减小,同时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级的减弱,继而得到结构变得较为松散的涤棉混合须条,得到的涤棉混合须条同时由前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输出牵伸系统,卷捻系统中的锭子通过锭带由电机带动高速转动,继而直接带动嵌入在锭子上的纱管高速转动,纱管转动过程中带动纺制而成的穿过加捻圈的涤棉混纺纱转动,继而通过涤棉混纺纱带动加捻圈绕着旋转轨道转动,由于涤棉混纺纱的柔性结构以及加捻圈的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加捻圈的转速小于锭子的转速,两者之间的转速差对涤棉混纺纱产生相应的旋转加捻捻度,旋转加捻捻度沿着涤棉混纺纱自下而上传递,当传递到引纱管的阻捻头处受到相应的阻捻作用后继续向上传递,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传递效率的影响也会使得传递上来的旋转加捻捻度减小,牵伸系统输出的涤棉混合须条在传递上来的旋转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转移,继而使得纤维之间的抱合作用力增加,继而使得涤棉混合须条经传递上来的旋转加捻捻度加捻得到涤棉混合初始纱,由于设置的旋转加捻捻度小且传递过程中进一步的减小,以及牵伸系统输出的涤棉混合须条的结构松散,从而使得涤棉混合初始纱的中心为加捻而成的具有紧实结构的具有一定强力的芯纱、外侧为露出芯纱的纱体的较多的纤维端,涤棉混合初始纱随后进入到捻度装置的旋转成纱杯内,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负压管进入到包裹箱内,继而通过气流孔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由于旋转成纱杯下端圆面的引纱管处的阻捻头的设置,从而在旋转成纱杯内产生由上端圆面往气流孔的气流流动,涤棉混合初始纱随后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在该气流的带动下使得涤棉混合初始纱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保持贴服在芯纱表面的状态,从而实现涤棉混合初始纱稳定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的涤棉混合初始纱的外部露出的纤维端立即在气流孔内气流的作用下贴服在旋转成纱杯的内侧壁面上并随着旋转成纱杯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对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产生包裹加捻捻度,在这种包裹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不断的包裹在芯纱上,且随着旋转成纱口径的逐渐减小,使得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不断的进行包裹,直至完全包裹在芯纱上,从而得到所需的涤棉混纺纱,制得的涤棉混纺纱由引纱管输出旋转成纱杯,并最终在卷捻系统的卷绕作用下不断的卷绕在纱管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制备线密度为45S且混纺比为JC60/T40 混纺纱为例,相应的工艺参数如下:
(1)原料选配
原棉配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各棉包性能指标
Figure 83839DEST_PATH_IMAGE002
涤纶配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各涤纶棉包性能指标
产地 纤度dtex 平均长度mm 超长率% 倍长含量mg/100g 手捡疵点mg/100g 机打疵点mg/100g 断强CV% 回潮率%
仪征 1.12 37.4 0.2 0.2 0 0.1 9.6 0.46
仪征 1.13 36.8 0.2 0.3 0 0 10.6 0.54
(2)工艺流程设计如下
原棉选配→清花→平行并卷(3道)→并卷混合(2道)→梳棉→头并→二并→细纱
涤纶选配→清花 ↗
(3)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1)涤纶开清棉
FA003型圆盘抓棉机,工艺参数设定:小车回转速度1.41rpm、2.16rpm,抓棉打手转速740rpm,刀片伸出肋条距离2.75mm,打手间歇下降距离3.25mm/次;
SFA035E混开棉机,工艺参数设定:梳棉帘速度1.15m/min,压棉帘速度1.15m/min,角钉帘速度89m/min,第一U形打手转速505rpm,第二U形打手转速600rpm,豪猪打手转速800rpm,鼻形打手转速866rpm,主要隔距:打手-尘棒10×15,尘棒—尘棒12×12,罗拉—打手40,打手—剥棉刀2.5。
FA106E梳针开棉机,工艺参数设定:梳针滚筒直径600mm、转速540rpm;给棉罗拉直径76mm,转速45rpm;梳针滚筒打手安装角65°;主要隔距:打手-尘棒17×21,尘棒—尘棒10×10×6,罗拉—打手11,打手—剥棉刀2.0。
SFA161A振动给棉机,工艺参数设定:振动板振动频率82~205次/min(可调);角钉帘速度54m/min,平帘速度8m/min;喂棉罗拉转速5.81rpm,直径200mm;均棉罗拉与斜帘隔距0~40mm(可调);光电延时动作时间2~5s(可调)。
A076E单打手成卷机,工艺参数设定:梳棉帘速度2.00~4.35m/min;天平罗拉转速11.94r/min;综合打手转速900r/min、1000r/min;风扇转速1460r/min;机速1020r/min;棉卷罗拉转速12r/min;主要隔距:打手-尘棒8×18,尘棒—尘棒5,罗拉—打手10,打手—剥棉刀2.5。
2)棉开清棉
FA003型圆盘抓棉机,工艺参数设定:小车回转速度1.41rpm、2.16rpm;抓棉打手转速740rpm;刀片伸出肋条距离2.75mm;打手间歇下降距离3.25mm/次。
SFA035E混开棉机,工艺参数设定:梳棉帘速度1.15m/min,压棉帘速度1.15m/min,角钉帘速度89m/min,第一U形打手转速505rpm,第二U形打手转速600rpm,豪猪打手转速800rpm,鼻形打手转速866rpm,主要隔距:打手-尘棒10×15,尘棒—尘棒12×12,罗拉—打手40,打手—剥棉刀2.5。
FA106E梳针打手开棉机,工艺参数设定:梳针滚筒直径600mm、转速540rpm;给棉罗拉直径76mm,转速45rpm;梳针滚筒打手安装角65°;主要隔距:打手-尘棒17×21,尘棒—尘棒10×10×6,罗拉—打手11,打手—剥棉刀2.0。
SFA161A振动给棉机,工艺参数设定:振动板振动频率82~205次/min(可调);角钉帘速度54m/min,平帘速度8m/min;喂棉罗拉转速5.81rpm,直径200mm;均棉罗拉与斜帘隔距0~40mm(可调);光电延时动作时间2~5s(可调)。
A076E单打手成卷机,工艺参数设定:梳棉帘速度2.00~4.35m/min;天平罗拉转速11.94r/min;综合打手转速900r/min、1000r/min;风扇转速1460r/min;机速1020r/min;棉卷罗拉转速12r/min;主要隔距:打手-尘棒8×18,尘棒—尘棒5,罗拉—打手10,打手—剥棉刀2.5。
3)并卷混合
工艺参数设定:干定量49.87g/m;小卷长度300m;机械牵伸1.57;实际牵伸1.618;生产速度85r/min;并合数24;主牵伸1.530;后牵伸1.032;罗拉直径32mm×32mm×32mm;罗拉底座隔距4mm×8mm;罗拉握持距44mm×48mm;皮辊直径39mm×39mm×39mm;皮辊加压4.2×4.2×4.2;主牵伸齿轮:a46,b45,i39,j61;后牵伸齿轮:L55,m53,r42,s45;张力牵伸:成卷-光面1.0056,成卷-紧压1.0015,成卷-卷绕1.009,输出牵伸1.000;张力牵伸齿轮:A88,B97,C57,D95,E151.50,F91.50。
4)梳棉
工艺参数设定:FA201B梳棉机,品种T,干定量17.43g/m,实际牵伸114.74,张力牙21,轻重牙13,中心牙(频率)35Hz,电机带轮直径125mm,刺辊带轮直径224mm,盖板速度89.5mm/min,给棉板-刺辊10,刺辊-除尘刀14,刺辊-锡林7,刺辊-小漏底63×20,刺辊-预分梳板13×20×20×59,锡林-大漏底63×22,锡林-后罩板15×22,锡林-后固定盖板12×13×14,锡林盖板10×9×8×8×9,锡林-前上罩板26,锡林-前下罩板22,锡林-前固定盖板10×9×9,锡林-道夫5,出条速度66m/min。
5)并条
混一:FA306A型并条机,干定量18.7g/m,机械牵伸7.966,实际牵伸7.886,总牵伸牙50/48,主牵伸63/65,牵伸分配(1-2)4.491、牵伸分配(2-3)1.759,罗拉直径:第一罗拉45mm,第二罗拉35mm,第三罗拉35mm;罗拉隔距(1-2)10mm,罗拉隔距(2-3)16mm;罗拉中心距(1-2)50mm,罗拉中心距(2-3)51mm;喇叭口径3.6mm。并合数:5根精梳棉和3根涤纶混合,出条线速256.8m/min。
混二:FA306A型并条机,干定量18.5g/m,机械牵伸6.131,实际牵伸6.067,总牵伸牙44/54,主牵伸63/65,牵伸分配(1-2)5.341、牵伸分配(2-3)1.305,罗拉直径:第一罗拉45mm,第二罗拉35mm,第三罗拉35mm;罗拉隔距(1-2)10mm,罗拉隔距(2-3)16mm;罗拉中心距(1-2)50mm,罗拉中心距(2-3)51mm;喇叭口径3.6mm。并合数:6根混一涤棉半熟条。
6)细纱
工艺参数设定:纱线线密度13Tex,干定量1.235g/100m,轻重牙/底牙32/71,后牵伸牙33,牵伸分配(1-2)39.092,牵伸分配(2-3)1.24,中心牙52,捻度对牙75,捻度106.56捻/10cm,捻系数384.2;罗拉直径:第一罗拉25mm,第二罗拉25mm,第三罗拉25mm;罗拉隔距(1-2)18mm,罗拉隔距(2-3)25mm;罗拉中心距(1-2)43mm,罗拉中心距(2-3)50mm;皮辊位置:第一罗拉3、第二罗拉-2、第三罗拉0;皮辊加压(1×2×3)160×100×140,高低牙40/50,前罗拉转速185r/min,锭子转速15262r/min,撑头牙150/4,钳口隔距3.0,钳口高低一致。
(4)质量测试
普梳涤棉(T65/C35)混纺纱的质量指标
Figure 843984DEST_PATH_IMAGE004

Claims (7)

1.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采用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纺,其特征在于:将选配的棉纤维经开清棉制得棉卷,将选配的涤纶纤维经开清棉制得涤纶卷,而后将棉卷和涤纶卷经三道并卷进行混合,从而制得涤棉混合卷,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经梳棉制得涤棉混合条,而后依次经两道并条、细纱、络筒制得所需的混纺纱,细纱过程中通过采用包括旋转成纱杯和旋转加捻捻度装置的两级加捻系统,使得经牵伸系统输出的混合纤维须条经旋转加捻捻度装置产生的旋转加捻捻度加捻得到捻度较弱、伸出纱体的纤维端较多的涤棉混合初始纱,涤棉混合初始纱的纤维伸出短在旋转成纱杯作用下再包缠在纱体上,从而在较小设置捻度下制得具有高强效果的混纺纱,从而显著提高纺纱效率、改善成纱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棉中选用长度为29~29.8mm、品级在1.9~2.1、马克隆值在3.4~5.0的原棉纤维,所选原棉要求色泽好、整齐度较好、成熟度适中、疵点少、短绒率低,涤纶纤维选择强度高、细旦、疵点少、倍长纤维较少的纤维;选取各指标较好的新疆阿克苏的原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到降低成本,搭配使用新疆乌苏、枝江和常捷的原棉,涤纶选择规格相同批号不同的仪征涤纶,以稳定成纱质量;配棉时主体原棉使用新疆阿克苏原棉,按来唛批次各使用20%、20%和10%,再搭配使用乌苏原棉20%、枝江原棉20%和常捷原棉10%;使用仪征的不同批次的涤纶原料,以减小质量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清棉中将所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FA003圆盘抓棉机按照所需混配比例的抓取,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经SFA035E混开棉机实现所抓取的原棉纤维的开松和混合,且在开松过程中实现杂质的分离去除,经FA106E型梳针打手开棉机实现原棉纤维进一步的开松、梳理、除杂,经YQ600H异纤清除机实现原棉纤维中其他纤维在图像处理下的识别、气压喷枪下的分离清除,经SF161A振动给棉机实现开松后的棉纤维的均匀给棉,经A076F单打手成卷机将给棉机输送过来的棉流制成厚度均匀的棉卷;将所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FA003圆盘抓棉机按照所需混配比例的抓取,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经SFA035E混开棉机实现所抓取的涤纶纤维的开松和混合,且在开松过程中实现杂质的分离去除,经FA106E梳针打手开棉机实现涤纶纤维进一步的开松、梳理、除杂,经SFA161A振动给棉机实现开松后的涤纶纤维的均匀输送,经A076E单打手成卷机将给棉机输送过来的涤纶纤维流制成厚度均匀的涤纶卷;抓棉过程中精细抓棉的原则,确保圆盘抓棉机的抓棉打手刀片每齿的抓棉量偏小掌握,混开棉过程中过凝棉器的抽吸,将自动抓棉机抓取的纤维喂入,进行混合、高度开松、除杂处理,开棉过程中对初步开松的纤维作进一步开松和除杂,振动给棉过程中将配棉器送来的各种等级的纤维作进一步开松、混合并处理成均匀的筵棉,喂入成卷机制成棉卷或涤纶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并卷中将制得棉卷和涤纶卷依次经三道平行并卷、两道并卷混合制得涤棉混合卷,平行并卷采用混合平行并卷机,混合平行并卷机包括前卷喂入装置和后卷喂入装置,前卷喂入装置和后卷喂入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呈前后平行排列,前卷喂入装置和后卷喂入装置包括棉卷罗拉组,棉卷罗拉组包括前棉卷罗拉和后棉卷罗拉,在前卷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组后部、后卷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组前部设置有按压整理罗拉,在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之间设置有按压并合罗拉组,按压并合罗拉组包括前按压并合罗拉、后按压并合罗拉,且前按压并合罗拉、后按压并合罗拉之间紧靠,在按压并合罗拉的下部设置有卷绕辊,在卷绕辊上套有棉卷筒,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按压整理罗拉、前按压并合罗拉共同由第一电机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按压整理罗拉、后按压并合罗拉共同由第二电机带动进行逆时针转动,卷绕辊由第三电机带动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转速保持一致;第一道平行并卷中,将第二步制得的棉卷放置在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将第二步制得的涤纶卷放置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而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进行转速一致的转动,第一电机转动从而带动棉卷由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前卷喂入装置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同时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涤纶卷由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后卷喂入装置的后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此时在紧靠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和后按压并合罗拉的挤压作用下,将棉卷和涤纶卷共同压紧输出,压紧输出后的棉卷和涤纶卷共同卷绕在棉卷筒上,制得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且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一条棉卷和一条涤纶卷共同平行卷绕而成;第二道平行并卷中,将制得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制得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而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进行转速一致的转动,第一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前卷喂入装置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同时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后卷喂入装置的后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此时在紧靠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和后按压并合罗拉的挤压作用下,将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压紧输出,压紧输出后的两个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卷绕在棉卷筒上,制得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且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由2条棉卷和2条涤纶卷共同平行卷绕而成;第三道平行并卷中,将制得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制得的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上,而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进行转速一致的转动,第一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前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前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前卷喂入装置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同时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由后卷喂入装置棉卷罗拉组主动退绕,退绕后经后卷喂入装置的按压整理罗拉进行按压后整理输出,而后由后卷喂入装置的后按压并合罗拉带动向下运动,此时在紧靠的前按压并合罗拉和后按压并合罗拉的挤压作用下,将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和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压紧输出,压紧输出后的第一涤棉平行混合卷和第二涤棉平行混合卷共同卷绕在棉卷筒上,制得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且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由3条棉卷和3条涤纶卷共同平行卷绕而成;第一道并卷混合采用第一并卷混合机,第一道并卷混合中采用1个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喂入,沿着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在第一道并卷混合机中的运动方向,第一并卷混合机包括棉卷喂入罗拉组、牵伸罗拉组、紧压罗拉、成卷罗拉组,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放置在棉卷喂入罗拉组上,并由电机带动棉卷喂入罗拉组转动从而实现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后的第三涤棉平行混合卷经牵伸罗拉组的牵伸进行拉伸,且设置牵伸罗拉组的总牵伸倍数在5.9-6.3之间,经拉伸输出后随即被紧压罗拉按压输出,继而通过成卷罗拉组带动转动的棉卷筒的主动转动实现制得的第一涤棉混合卷的不断卷绕;第二道并卷混合采用第二并卷混合机,第二道并卷混合中采用2个第一涤棉混合卷喂入,第二并卷混合机包括前棉卷喂入罗拉组和后棉卷喂入罗拉组,在前棉卷喂入罗拉组的后部设置有前牵伸罗拉组,在前牵伸罗拉组的后部设置有前曲面导板,在后棉卷喂入罗拉组的前部设置有后牵伸罗拉组,在后牵伸罗拉组的前部设置有前曲面导板,在前曲面导板和后曲面导板的右部设置有紧压罗拉,在紧压罗拉的右部设置有成卷罗拉组,1个第一涤棉混合卷放置在前棉卷喂入罗拉组上,并由单独的电机带动前棉卷喂入罗拉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后的第一涤棉混合卷经前牵伸罗拉组的牵伸进行拉伸,且设置前牵伸罗拉组的总牵伸倍数在1.9-2.2之间,经拉伸后随后经前曲面导板转向90度输出,另外1个第一涤棉混合卷放置在后棉卷喂入罗拉组上,并由单独的电机带动后棉卷喂入罗拉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后的第一涤棉混合卷经后牵伸罗拉组的牵伸进行拉伸,且设置后牵伸罗拉组的总牵伸倍数在1.9-2.2之间,经拉伸后随后经后曲面导板转向90度输出,经前曲面导板、后曲面导板转向的2个涤棉混合卷随后同时被紧压罗拉按压输出,继而通过成卷罗拉组带动转动的棉卷筒的主动转动实现制得的涤棉混合卷的不断卷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梳棉中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喂入到梳棉机,经梳棉机的精细梳理、开松、除杂、成条制得涤棉混合条,将呈现卷曲状的涤棉纤维团分梳成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态,并清除清花工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经过牵伸集合成规格的涤棉混合条储存在条筒内;梳棉机要提高梳棉机机械状态水平,采用“高速度、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原则,要求各通道不见光洁无油污,在运转过程中无挂花和积花,以便生产出棉网清晰、条干均匀、重量不匀率小和棉结杂质少的生条,在工艺上要求锯齿或梳针锋利、隔距准确、速度合理,以确保棉卷的含水率和含杂率适当,使棉卷结构良好,质量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并条中将制得涤棉混合条经两道并条制得涤棉混合熟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FA306A型并条机,第一道并条中采用8根涤棉混合条共同喂入,经第一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棉混合半熟条,第二道并条中采用FA306A型并条机,第二道并条中采用6根涤棉半熟条共同喂入,经第二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重新并合制得涤棉混合熟条,第一道并条的牵伸倍数小于第二道并条的牵伸倍数,第一道并条的牵伸倍数等于或小于并合数,第二道并条的总牵伸倍数等于或大于并合数,从而经牵伸作用使纤维分离度及纤维的伸直度达到较好的程度,减少纤维混乱造成粗节,提高制得的熟条的品质;通过两道并条使得制得的涤棉混合熟条结构改善,保证纤维伸直平行,达到较完整的分离状态,并使涤棉混合熟条的段片段不匀、重量不匀率和重量偏差控制在较好的水平,同时实现涤纶与棉纤维更加均匀细致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细纱中将制得的涤棉混合熟条直接经细纱机的牵伸拉细、加捻卷绕制得涤棉混合细纱,细纱机包括牵伸系统、加捻系统、卷捻系统,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双皮圈结构,沿着纤维在牵伸系统内的运动方向由后往前依次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后牵伸罗拉对、中前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中后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后牵伸区,中后牵伸罗拉对、中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中牵伸区,中前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上胶辊和后下罗拉,中后牵伸罗拉对包括中后上胶辊和中后下罗拉,中前牵伸罗拉对包括中前上胶辊和中前下罗拉,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上胶辊和前下罗拉,在中后上胶辊上通过上销设置有上皮圈,在中后下罗拉上通过下销设置有下皮圈,下皮圈和上皮圈的后部之间组成对纤维在后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后牵伸区前钳口,下皮圈和上皮圈的前部之间组成对纤维在中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中牵伸区后钳口,后上胶辊和后下罗拉之间组成对纤维输入牵伸区控制的纤维输送钳口,中前上胶辊和中前下罗拉之间组成对纤维在中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中牵伸区控制钳口,前上胶辊和前下罗拉之间组成对纤维在前牵伸区进行牵伸控制的前牵伸区控制钳口,加捻系统包括旋转成纱杯,旋转成纱杯为空心结构,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开放、下端开放,旋转成纱杯的横截面为圆形,沿着旋转成纱杯的高度方向由上往下成纱杯的口径先增加后减小,且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口径,且旋转成纱杯的口径在高度方向的中间靠下部位处达到最大值,在旋转成纱杯的侧面上开有口径一致的气流孔,气流孔沿着旋转成纱杯的横向圆周方向设置,且在旋转成纱杯的一圈圆周内气流孔等弧度间隔排布,旋转成纱杯上的各圈气流孔之间保持竖直方向的等间隔排布,在旋转成纱杯的外部设置有包裹箱,包裹箱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在包裹箱的一侧设置有互通的负压管,负压管与负压风机连接,包裹箱的上侧面开有上引纱孔、下侧面开有下引纱孔,包裹箱的上引纱孔与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圆面大小保持一致,包裹箱的下引纱孔与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大小保持一致,旋转成纱杯被包裹箱完全包裹,且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上引纱孔之间保持完全对齐,旋转成纱杯的上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上引纱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下引纱孔之间保持完全对齐,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与包裹箱的下引纱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旋转成纱杯的下部设置有引纱管,引纱管为两端开放的空心圆柱体形结构,引纱管的顶端与旋转成纱杯的下端圆面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引纱管内设置有阻捻头,引纱管通过皮带由电机带动高速转动,继而带动旋转成纱杯高速转动,卷捻系统包括锭子,锭子通过锭带由电机带动高速转动,在锭子上嵌套设置有捻度装置,捻度装置包括导纱板,导纱板的两端通过升降控制装置与细纱机的车台架连接,在导纱板上等间距的开有导纱孔,导纱孔的数量与锭子的数量保持一致,导纱孔穿过锭子,在导纱孔内嵌入设置有加捻圈,加捻圈为钢质的圆环结构,在加捻圈的上侧设置有旋转轨道,在旋转轨道内嵌入有旋转圈,旋转圈骑跨在旋转轨道内且可以沿着旋转轨道自由滑动,在锭子上套由细纱管,细纱管穿过导纱孔嵌入安装在锭子上;使用时,将第四步制得的涤棉混合熟条由后罗拉牵伸对喂入到牵伸系统内,此过程中,涤棉混合熟条经由纤维输送钳口握持后输入,从而在握持过程中实现涤棉混合熟条主动平稳的喂入到牵伸系统内,进入到牵伸系统内的涤棉混合熟条内的纤维而后被后牵伸区前钳口控制,从而使得混合熟条内的纤维在后牵伸区前钳口位置处在后牵伸区内的集中变速,变速过程中实现混合熟条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滑移,继而使得混合熟条的线密度减小,得到与喂入的混合条之间整体保持相似紧实结构的涤棉混合束,得到的涤棉混合束由中牵伸区后钳口控制进入到中牵伸区内,进入到中牵伸区内的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而后被中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从而使得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在中牵伸区控制钳口位置处在中牵伸区内实现相应的变速,变速的纤维同时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这些被带动的变速纤维也相应的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过程,从而实现在中牵伸区内的纤维逐级变速,产生纤维变速梯度分布,在这种逐级变速过程中使得涤棉混合束的线密度逐级减小,同时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级的减弱,继而得到结构变得略微松散的涤棉混合带,得到的涤棉混合带同时由中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进入到前牵伸区内,进入到中牵伸区内的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而后被中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从而使得涤棉混合束内的纤维在前牵伸区控制钳口位置处在前牵伸区内实现相应的变速,变速的纤维同时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这些被带动的变速纤维也相应的带动与之相邻的纤维发生变速过程,从而实现在前牵伸区内的纤维逐级变速,产生纤维变速梯度分布,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中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从而使得前牵伸区内的纤维变速梯度分布大于中牵伸区的纤维变速梯度分布,在这种逐级变速过程中使得涤棉混合带的线密度逐级减小,同时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级的减弱,继而得到结构变得较为松散的涤棉混合须条,得到的涤棉混合须条同时由前牵伸区控制钳口控制输出牵伸系统,卷捻系统中的锭子通过锭带由电机带动高速转动,继而直接带动嵌入在锭子上的纱管高速转动,纱管转动过程中带动纺制而成的穿过加捻圈的涤棉混纺纱转动,继而通过涤棉混纺纱带动加捻圈绕着旋转轨道转动,由于涤棉混纺纱的柔性结构以及加捻圈的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加捻圈的转速小于锭子的转速,两者之间的转速差对涤棉混纺纱产生相应的旋转加捻捻度,旋转加捻捻度沿着涤棉混纺纱自下而上传递,当传递到引纱管的阻捻头处受到相应的阻捻作用后继续向上传递,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传递效率的影响也会使得传递上来的旋转加捻捻度减小,牵伸系统输出的涤棉混合须条在传递上来的旋转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转移,继而使得纤维之间的抱合作用力增加,继而使得涤棉混合须条经传递上来的旋转加捻捻度加捻得到涤棉混合初始纱,由于设置的旋转加捻捻度小且传递过程中进一步的减小,以及牵伸系统输出的涤棉混合须条的结构松散,从而使得涤棉混合初始纱的中心为加捻而成的具有紧实结构的具有一定强力的芯纱、外侧为露出芯纱的纱体的较多的纤维端,涤棉混合初始纱随后进入到捻度装置的旋转成纱杯内,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负压管进入到包裹箱内,继而通过气流孔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由于旋转成纱杯下端圆面的引纱管处的阻捻头的设置,从而在旋转成纱杯内产生由上端圆面往气流孔的气流流动,涤棉混合初始纱随后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在该气流的带动下使得涤棉混合初始纱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保持贴服在芯纱表面的状态,从而实现涤棉混合初始纱稳定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进入到旋转成纱杯内的涤棉混合初始纱的外部露出的纤维端立即在气流孔内气流的作用下贴服在旋转成纱杯的内侧壁面上并随着旋转成纱杯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对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产生包裹加捻捻度,在这种包裹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不断的包裹在芯纱上,且随着旋转成纱口径的逐渐减小,使得外部露出的纤维端不断的进行包裹,直至完全包裹在芯纱上,从而得到所需的涤棉混纺纱,制得的涤棉混纺纱由引纱管输出旋转成纱杯,并最终在卷捻系统的卷绕作用下不断的卷绕在纱管上。
CN202110139625.6A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14836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625.6A CN114836861B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625.6A CN114836861B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6861A true CN114836861A (zh) 2022-08-02
CN114836861B CN114836861B (zh) 2023-11-17

Family

ID=8256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9625.6A Active CN114836861B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686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43A (zh) * 1994-09-15 1995-06-07 中国纺织大学 转杯纱再卷捻的新方法及其设备
EP1316631A1 (en) * 2001-11-28 2003-06-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CN101012581A (zh) * 2007-01-30 2007-08-08 东华大学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加工装置
CN101748521A (zh) * 2008-12-22 2010-06-23 王朝光 一种对转杯纺纱机纺制的纱线进行再整理的方法
CN102433619A (zh) * 2011-09-13 2012-05-02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涡流环锭纱的加工方法与装置
CN203284522U (zh) * 2013-04-09 2013-11-13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罗拉细纱机
CN103849957A (zh) * 2014-03-20 2014-06-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少毛羽低扭矩环锭纱线的加工方法与装置
CN103981600A (zh) * 2014-04-24 2014-08-13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40s高强力转杯纯棉纱生产方法
CN204342966U (zh) * 2014-10-15 2015-05-20 江南大学 一种涡流-环锭纯纺包芯纱
CN204661940U (zh) * 2015-04-22 2015-09-23 江南大学 一种转杯环锭纯纺包芯纱
CN107338515A (zh) * 2016-09-30 2017-11-10 桐乡守敬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毛羽涡流纺方法
CN107587224A (zh) * 2017-09-30 2018-01-16 苏州维杰纺织有限公司 涡流复纺双层纱、制备双层纱的纺纱装置及制备工艺
CN207452343U (zh) * 2017-09-30 2018-06-05 苏州维杰纺织有限公司 涡流复纺双层纱
CN109629061A (zh) * 2019-02-18 2019-04-16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9735971A (zh) * 2019-01-08 2019-05-10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旋转锭涡流纺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43A (zh) * 1994-09-15 1995-06-07 中国纺织大学 转杯纱再卷捻的新方法及其设备
EP1316631A1 (en) * 2001-11-28 2003-06-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CN101012581A (zh) * 2007-01-30 2007-08-08 东华大学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加工装置
CN101748521A (zh) * 2008-12-22 2010-06-23 王朝光 一种对转杯纺纱机纺制的纱线进行再整理的方法
CN102433619A (zh) * 2011-09-13 2012-05-02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涡流环锭纱的加工方法与装置
CN203284522U (zh) * 2013-04-09 2013-11-13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罗拉细纱机
CN103849957A (zh) * 2014-03-20 2014-06-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少毛羽低扭矩环锭纱线的加工方法与装置
CN103981600A (zh) * 2014-04-24 2014-08-13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40s高强力转杯纯棉纱生产方法
CN204342966U (zh) * 2014-10-15 2015-05-20 江南大学 一种涡流-环锭纯纺包芯纱
CN204661940U (zh) * 2015-04-22 2015-09-23 江南大学 一种转杯环锭纯纺包芯纱
CN107338515A (zh) * 2016-09-30 2017-11-10 桐乡守敬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毛羽涡流纺方法
CN107587224A (zh) * 2017-09-30 2018-01-16 苏州维杰纺织有限公司 涡流复纺双层纱、制备双层纱的纺纱装置及制备工艺
CN207452343U (zh) * 2017-09-30 2018-06-05 苏州维杰纺织有限公司 涡流复纺双层纱
CN109735971A (zh) * 2019-01-08 2019-05-10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旋转锭涡流纺纱方法
CN109629061A (zh) * 2019-02-18 2019-04-16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6861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9061B (zh) 一种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1608367B (zh) 一种350支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305997B (zh) 一种纯棉高支纱包纱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09097882B (zh) 一种高弹复合纱的生产方法
CN109594163B (zh) 石墨烯锦纶和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3469382A (zh) 一种四罗拉三粗纱喂入全集聚纺纱装置、纺纱方法和彩纱
CN110016742A (zh) 一种纯棉精梳高支纱的高效生产方法
CN113550035A (zh) 一种混合梳理机及抗菌混纺纱生产方法
CN110331485A (zh) 一种机织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79909B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72252A (zh) 高支纯棉纱生产方法
CN108930079B (zh) 一种生态混纺纱生产方法
CN110396742A (zh) 一种具有优异服用性能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5772724A (zh) 仿麻效果的转杯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114836862B (zh) 一种涡流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13403718B (zh) 一种混合成纱机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4836861A (zh) 一种高强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714246B (zh) 一种短流程纺纱方法
CN110067059B (zh) 复合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42520B (zh) 涤/粘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3502579A (zh) 一种二醋酸天丝阳离子涤60s机织用纱制造工艺
CN113737340A (zh) 一种含有艾草纤维的包芯纱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14247B (zh) 一种高档环保纱生产方法
CN110820103A (zh) 一种纺制强捻纯涤纶纱的加工工艺
CN110923881A (zh) 一种腈纶羊毛粘胶纱线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