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5070A - 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5070A CN114645070A CN202210190017.2A CN202210190017A CN114645070A CN 114645070 A CN114645070 A CN 114645070A CN 202210190017 A CN202210190017 A CN 202210190017A CN 114645070 A CN114645070 A CN 1146450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xose
- phosphate
- mannose
- composition according
- enzy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 C12P19/02—Monosacchari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0—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 C12P19/2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produced by the action of an isomerase, e.g. fructos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05—Corresponding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codes A61K2800/81 - A61K2800/95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5—Products o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ermentation, e.g. yoghurt, beer, wi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S1,将表达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和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发酵,得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S2,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复合酶粗酶液;S3,所述复合酶粗酶液进行酶催化反应,得到混合产物体系;S4,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己糖‑6‑磷酸组合物。该方法无需对己糖‑6‑磷酸进行精制干燥,降低了生产应用成本;通过细胞实验、皮肤测试等手段证实了己糖‑6‑磷酸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改善皮肤色调、修复老化皮肤、减轻皮肤褶皱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组合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作为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存在着基于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新陈代谢机制。其中,皮肤的角质层的细胞从基底层迁移而来,且基本不含有细胞质,并最终会死亡并在皮肤表面脱落。正常年轻的皮肤的体表细胞在新陈代谢作用下持续不断的脱落,使得皮肤得以保持光滑而有活力。然而,当基底层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被中断或者不能有效的进行时,那么死亡的细胞就会在角质层中积累并且导致皮肤的褶皱、暗淡、产生斑痕。为此,强化和提升皮肤新陈代谢过程,保持皮肤的年轻的化妆品就应运而生。其中,作为皮肤细胞内物质和能量代谢主要场所的线粒体,其与代谢相关联的物质和途径成为美白、抗皱等化妆品所研究开发的理论基础之一。
另一方面,磷酸己糖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参与物。其主要代谢过程之一为:甘露糖-6-磷酸在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催化下得到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在磷酸果糖异构酶催化下得到葡萄糖-6-磷酸,三者并先后或同时参与到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元异生等生物代谢过程,为生化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而己糖-6-磷酸在动物细胞内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即是线粒体。
因此,越来越多的美白、抗皱等化妆品开发和应用研究关注于磷酸己糖的制备和应用。如WO03/013448公开了包括甘露糖-6-磷酸在内的磷酸己糖可作为表皮剥脱素,并同时可以提高皮肤细胞中糖胺聚糖含量,改善皮肤色调、使皮肤变得圆润和充盈、修复老化皮肤等,从而改善皮肤的外观。专利WO2010142957中提供了甘露糖-6-磷酸有减少皮肤发红的用途,能够作为美容的皮肤改善剂,同时对于受损皮肤也适用。
然而,由于参与代谢的途径的区别,不同磷酸己糖作为美白抗皱化妆品的时效性并不相同。经研究发现,线粒体内果糖-6-磷酸可作为一级代谢物直接参与到ATP相关能量代谢过程中,并作为二级代谢物间接参与到NADPH相关能量代谢过程中;而甘露糖-6-磷酸虽然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内溶酶体酶的糖基化修饰过程中,但在线粒体中需要转化为果糖-6-磷酸才能间接进入到能量代谢途径中。两者生化代谢的途径不同,使得其作为化妆品的美白、抗皱功能组分的效果产生了差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基于现有催化甘露糖制备甘露糖-6-磷酸的己糖激酶生产基因工程菌株,将其与催化甘露糖-6-磷酸制备果糖-6-磷酸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生产基因工程菌株相联合发酵,得到含己糖激酶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复合酶粗酶液,并以此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底物甘露糖转化为甘露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的组合物,作为美白、抗皱化妆品的活性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S1,将表达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和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发酵,得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
S2,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复合酶粗酶液;
S3,所述复合酶粗酶液进行酶催化反应,得到混合产物体系;
S4,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己糖-6-磷酸组合物。
其中,己糖-6-磷酸组合物中的己糖-6-磷酸包括甘露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S1中,所述基因工程菌I通过对节杆菌(Arthrobacter sp.KM)的多聚磷酸盐依赖型激酶的编码基因l7进行克隆与载体构建,将该基因载体转化于大肠杆菌(E.coli)中得到,可异源表达多聚磷酸盐依赖型甘露糖激酶。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S1中,所述基因工程菌II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168)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编码基因BSMPI进行克隆与载体构建,将该基因载体转化于大肠杆菌(E.coli)中得到,可异源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
本发明中,所述联合发酵过程所接种的基因工程菌包括:将来自于节杆菌的多聚磷酸盐依赖型激酶的编码基因l7转化于大肠杆菌,所构建的可异源表达多聚磷酸盐依赖型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和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编码基因BSMPI转化于大肠杆菌,所构建的可异源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S1中,所述基因工程菌I和所述基因工程菌II的接种比为1.0~5.0:1.0,优选为2.5~3.0:1.0。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S1中,所述有氧发酵的条件为罐压0.05Mpa,空气流量3~5Nm3/h,控制搅拌转速使溶氧于10~30%范围内保持稳定,保持30~37℃恒温。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S2中,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包括:
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低温破碎和低温离心处理;
取上清液,得到包括己糖激酶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复合酶粗酶液;
对所述复合酶粗酶液进行低温保存备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S2中,所述复合酶粗酶液中,所述己糖激酶含量为0.5~1.2U/mL,所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含量为0.05~0.2U/mL,所述己糖激酶和所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含量比为3~10:1,优选为7.0~8.0:1。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S3中,所述酶催化反应包括:
将所述复合酶粗酶液与混合底物混合,得到复合酶催化体系;
所述复合酶催化体系进行酶催化反应,得到混合产物体系。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混合底物包括底物甘露糖、高能磷酸键供体、二价金属盐和水。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酶催化反应的条件为搅拌和流加NaOH水溶液,恒温加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底物甘露糖在所述复合酶催化体系中的浓度为0.05~0.2mol/L,优选为0.15~0.2mol/L;
所述高能磷酸键供体包括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三磷酸腺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高能磷酸键供体与所述底物甘露糖的摩尔比为1.0:0.3~7.0,优选为1.0:3.0~5.0。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二价金属盐包括Mg2+、Mn2+、Fe2+、Co2+、Ni2+、Ca2+、Cu2+及Zn2+的水溶性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价金属盐在所述复合酶催化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5~10mmol/L,优选为4.0~5.0mmol/L。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物甘露糖的添加量为20~300U/g,优选为80~100U/g甘露糖,按照己糖激酶酶活计。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酶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5~40℃,优选为35~40℃,反应时间为1~12h,优选为8~10h,通过流加1mol/L的NaOH水溶液改变所述混合产物体系的pH值在8.0~8.5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S4中,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分离处理包括:
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低温离心分离,去除不溶物;
经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
分别进行阴、阳离子树脂交换,得到己糖-6-磷酸组合物。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己糖-6-磷酸组合物包含甘露糖-6-磷酸1.4~8.0wt%、果糖-6-磷酸0.7~2.0wt%、甘露糖0.3~4.0wt%、小分子多肽0.02~0.05wt%,其余质量分数为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活性剂,其中,包括如前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还包括多元醇。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各组分配比为甘露糖-6-磷酸0.7~4.0wt%、果糖-6-磷酸0.35~1.0wt%、甘露糖0.15~2.0wt%、磷酸钠≤0.2wt%、小分子多肽0.02~0.05wt%、水Qsp 100wt%和多元醇≤50wt%。
其中,甘露糖-6-磷酸与果糖-6-磷酸的摩尔比为3.0~5.0:1,优选为3.0~3.5:1。
其中,甘露糖-6-磷酸与甘露糖的摩尔比为1.0~2.0:1,优选为1.3~1.5:1。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美白抗皱的化妆品组合物,其中,包括如前所述的化妆品活性剂,还包括化妆品溶剂、赋形剂和/或辅助剂,并具备优于现有产品的功能性效果。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皱的化妆品组合物,包括如前所述的化妆品活性剂,还包括化妆品溶剂、赋形剂和/或辅助剂。
其中,本发明所述化妆品中可接受的溶剂、赋形剂和/或其他辅助剂包括但不限于可影响本发明的化妆品活性剂的感官特性、皮肤渗透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成分。更具体地,其包括:溶剂,诸如水或油,其中油包括石油、动物油、植物油或合成油,诸如但不限于花生油、大豆油、矿物油、芝麻油、蓖麻油;表面活性剂,诸如但不限于聚山梨醇酯、山梨坦酯;生物活性成分,诸如但不限于甜菜碱、糖苷、麦芽糖苷;增稠剂,诸如但不限于脂肪醇、壬苯醇醚、聚氧乙烯、聚乙二醇等。
其中,采用细胞实验、皮肤测试等方式,分析和比较了所述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提供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基于己糖激酶生产基因工程菌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生产基因工程菌的联合发酵培养所得到的复合酶粗酶液,以甘露糖为底物,催化磷酸供体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己糖中,得到以甘露糖-6-磷酸、果糖-6-磷酸和甘露糖为主要功能组分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并辅以多种助剂得到美白/抗皱化妆品活性剂以及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
2.本发明所述磷酸己糖由基因工程菌所制备的粗酶液进行生物催化得到,省去了传统酶催化工艺中己糖激酶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分离纯化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工艺路线、降低了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
3.基于本发明所述的美白/抗皱化妆品活性剂以及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的应用方式,使得本发明所述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产品维持生物催化反应体系的水溶液状态即可,免去了甘露糖-6-磷酸及果糖-6-磷酸的结晶、干燥等纯化工艺,同样减少了工艺路线、降低了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
4.本发明所提供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所包含的甘露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两种功能性组分,相对于单一功能组分产物,应用于美白、去皱化妆品中能够互相促进以达到更好的功能性和更优的时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两因素交互影响转化率三维曲面图与等高线图;
图3为人皮肤成纤细胞毒性试验(对NHDF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图4为体外皮肤修复与再生功效评价(NHDFs细胞增殖能力);
图5为体外紧致抗皱功效评价(胶原蛋白I含量);
图6为体外抗氧化功效评价(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能够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一:基因工程菌I发酵制备己糖激酶粗酶液
(1)菌体发酵:
将所述可异源表达多聚磷酸盐依赖型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接种至50m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发酵8h,温度37℃,搅拌转速180rpm;再将发酵产物按照1‰接种到2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在温度30℃、pH为7的条件下,控制空气流量为4Nm3/h;待发酵体系溶氧稳定在10%后,添加诱导剂IPTG,并维持上述发酵条件12h,得到发酵液。
(2)粗酶液制备:
将所述发酵液在4℃、转速8000rpm条件下离心并收集菌体,并用pH为8、浓度为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重悬细胞;将重悬好的菌液在0℃下使用细胞破碎仪对其进行细胞破碎,破胞时间为3s,间隔3s,总破胞时间为210s;将破碎后的蛋白溶液4℃、转速8000rpm条件下离心,取上清即己糖激酶粗酶液。
(3)酶活测定:
准确量取1mL所述粗酶液、0.4mL甘露糖水溶液(400g/L)、0.6mL(NaPO3)6水溶液(400g/L)加入到10mL离心管中,准确称取5mM MgCl2加入其中并完全溶解,以0.1M Tris–HCl(pH 8.5)缓冲液将反应体系定容为4mL。将装有上述反应体系的离心管置于30℃恒温水浴中,反应10min后,用100℃沸水处理3min使酶失活,得到待测样品。
将所述待测样品稀释1000倍后,取样并用K-MANGL试剂盒检测其中的甘露糖-6-磷酸,其结果为0.591mg/L。若将酶活单位U定义为每mL体积酶液可在1min内转化1μmol底物(单位μmol/mL),则根据公式:
U=(甘露糖6磷酸检测值×1000×4×1000)/(1000×260×10)
可计算得到所述己糖激酶粗酶液的酶活为0.91U。
实施例二:基因工程菌II发酵制备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粗酶液
(1)菌体发酵:
将所述可异源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接种至50m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发酵8h,温度37℃,搅拌转速180rpm;再将发酵产物按照0.5‰接种到2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在温度30℃、pH为7的条件下,控制空气流量为4Nm3/h;待发酵体系溶氧稳定在10%后,添加诱导剂IPTG,并维持上述发酵条件12h,得到发酵液。
(2)粗酶液制备:
按照如实施例一所述方法进行。
(3)酶活测定:
准确量取1mL所述粗酶液、0.4mL甘露糖-6-磷酸水溶液(150g/L)加入到10mL离心管中,准确称取5mM MgCl2加入其中并完全溶解,以0.1M Tris–HCl(pH 8.5)缓冲液将反应体系定容为4mL。将装有上述反应体系的离心管置于30℃恒温水浴中,反应10min后,用100℃沸水处理3min使酶失活,得到待测样品。
将所述上清液稀释100倍后,取样并用K-MANGL试剂盒检测其中的果糖-6-磷酸,其结果为0.508mg/L。若将酶活单位U定义为每mL体积酶液可在1min内转化1μmol底物(单位μmol/mL),则根据公式:
U=(果糖6磷酸检测值×100×4×1000)/(1000×260×10)
可计算得到所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粗酶液的酶活为0.078U。
实施例三:混合酶粗酶液的联合发酵制备
(1)菌体发酵:
将所述可异源表达多聚磷酸盐依赖型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接种至50m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同时将所述可异源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接种至50m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两者的发酵条件均为37℃、8h、180rpm;再将基因工程菌I的发酵产物按照1‰、基因工程菌II的发酵产物按照0.5‰接种到2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在温度30℃、pH为7的条件下,控制空气流量为4Nm3/h;待发酵体系溶氧稳定在10%后,添加诱导剂IPTG,并维持上述发酵条件12h,得到发酵液。
(2)粗酶液制备:
按照如实施例一所述方法进行。
(3)酶活测定:
准确量取1mL所述粗酶液、0.4mL甘露糖水溶液(400g/L)、0.6mL(NaPO3)6水溶液(400g/L)加入到10mL离心管中,准确称取5mM MgCl2加入其中并完全溶解,以0.1M Tris–HCl(pH 8.5)缓冲液将反应体系定容为4mL。将装有上述反应体系的离心管置于30℃恒温水浴中,反应12h后用0.2mol/L CaCl2去除过量的(NaPO3)6,并离心取上清液。所述上清液中含反应得到的甘露糖-6-磷酸、果糖-6-磷酸和未反应的甘露糖。
将所述上清液稀释1000倍后,取样用K-MANGL试剂盒检测其中的甘露糖-6-磷酸含量,其结果为0.599mg/L。按实施例1所述定义,可计算得到所述混合酶粗酶液中己糖激酶的酶活为0.92U。
另外,将所述上清液稀释100倍后,取样用K-MANGL试剂盒检测其中的果糖-6-磷酸含量,其结果为0.513mg/L。按实施例1所述定义,可计算得到所述混合酶粗酶液中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酶活为0.079U。
将实施例三的结果与实施例一和二相对比(如表1),可知相对于单独发酵,联合发酵的两种基因工程菌基本无相互竞争和抑制,其发酵产物的酶活基本无变化。
表1联合发酵产物酶活对比
实施例四:联合发酵的中试放大
(1)菌体发酵中试放大:
将所述可异源表达多聚磷酸盐依赖型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接种至50m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同时将所述可异源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接种至50m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两者的发酵条件均为37℃、8h、180rpm;再将基因工程菌I的发酵产物按照1‰、基因工程菌II的发酵产物按照0.5‰接种到3个2L的LB液体培养基((50mg/L Kana))中,共6L,发酵3.5h,温度37℃,转速180rpm;最后将其接种到100L发酵罐中,进行60L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
发酵培养基如表2,其中流加的碳源为50%甘油,灭菌方式选择实消,磷酸盐与培养基其他成分分开灭菌;发酵温度30℃;pH值为7,利用氨水进行调节;罐压0.05MPa;空气流量4Nm3/h;初始转速为150rpm,随着大肠杆菌的生长,溶氧低至30时,提升转速,直至300rpm;溶氧降到零并开始反弹时,流加50%甘油,将溶氧稳定在10左右;当添加诱导剂IPTG后,发酵温度变化至25℃;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小时取样,检测菌体生长情况,记录OD600数值,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体的生长情况。添加诱导剂后发酵12h下罐。
表2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
(2)粗酶液制备:
按照如实施例一所述方法进行。
(3)酶活测定:
依照实施例三所述方法,可以测得复合酶粗酶液中己糖激酶酶活为0.91U,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酶活为0.078U。对比实施例三的结果,可知本发明所述联合发酵工艺可以进行工业化放大生产,且控制工艺条件后的放大生产对产物酶活的影响不大。
实施例五:酶催化己糖-6-磷酸反应的响应面法优化
以实施例三所述复合酶粗酶液为酶催化剂,以甘露糖为底物、六偏磷酸钠(两者摩尔比1:1.2)为高能磷酸键供体,在水溶液中及Mg2+(浓度为0.7mmol/L)存在下恒温加热30℃下反应一定时间,得到己糖-6-磷酸酶催化产物。所述己糖-6-磷酸酶催化产物经膜过滤后,再先后经过阴离子、阳离子树脂柱去除部分离子,得到己糖-6-磷酸组合物。所述己糖-6-磷酸组合物经液质联用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组成为甘露糖-6-磷酸、果糖-6-磷酸、甘露糖、小分子多肽、水和少量磷酸盐。
对上述酶催化反应条件进行分析,以粗酶液浓度(A)、甘露糖浓度(B)、反应时间(C)这三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被转化的甘露糖量(转化率)作为因变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表3),并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 design(BBD)法对甘露糖-6-磷酸合成反应进行优化(表4)。通过Desing-Export软件对表4数据进行多项回归拟合获得回归方程:
Conversion(%)=85.58+21.01×A+12.42×B+7.06×C+2.38×AB+2.88×AC+4.68×BC-15.21×A2+4.20×B2-8.45×C2
该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R2为0.9733,说明选择的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实验误差小。信噪比Adeq Precision=17.548(>4),表示该模型有很强的信号,可以用此模型对甘露糖-6-磷酸合成反应进行分析。
表3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表
表4 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及结果
通过对所述多元方程的方差分析(表5、表6)表明,自变量A、B、C及交互项A2、C2的值均小于0.05,表明对转化率影响显著;交互项AB、AC表现不显著。该实验整体回归模型的F值为28.31,Prob>F值小于0.0001,表明回归模型显著。
表5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表
表6回归方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通过上述回归方程绘出响应面图,进一步考察A、B、C三个因素对己糖-6-磷酸合成反应的转化率影响的交互作用并确定最优区域,分析结果见图2。由响应面图可以看出在选取的实验范围内,转化率均存在极值点,说明实验因素选取的水平范围合理。根据图2以及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各因素对转化率影响的大小依次是A>B>C。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回归方程求一阶偏导,当粗酶液浓度为70.4mL/L、甘露糖浓度为0.21mol/L、反应时间为10.5h时,转化率拥有最高值,达到99.85%。
实施例六:美白/抗皱化妆品活性剂的制备
将实施例五方法得到的己糖-6-磷酸溶液在蒸汽加热90℃条件下,灭菌30min。所得到的灭菌溶液按质量比1:1加入甘油作为抑菌组分,得到美白/抗皱化妆品活性剂,低温、避光保存。
实施例七: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的制备
将实施例6方法得到的化妆品活性剂与溶剂、赋形剂和其他辅助剂按先后顺序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其配方见表7。
表7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配方
实施例八:安全性评价
(1)化妆品眼刺激性/腐蚀性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
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2329-2009《化妆品眼刺激性/腐蚀性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将实施例一、二、三得到粗酶液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己糖-6-磷酸,并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白莱杭鸡SPF级受精鸡胚、NaCl、SDS、孵化箱、体式显微镜、混匀仪。孵化条件为:相对湿度52%、孵化温度37.5℃、相对湿度60%、转盘频率3次/h。试验样品经0.9%NaCl水溶液稀释至2.5%浓度后,分别采用终点评价法和反应时间法进行检测。试验另设置阴性对照:0.9%NaCl水溶液,阳性对照:1%SDS。
试验方法包括:
(a)CAM制备、实验前测试和预实验按照前述行业标准SN/T2329-2009进行;
(b)终点评价法:取固体受试物直接作用于CAM,确保至少50%的CAM表面被受试物覆盖。作用3min后,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CAM受试物,冲洗后约30s后观察每种毒性效应变化的程度。根据毒性效应变化程度,依据下列公式计算终点评分(ES):
ES=6只鸡胚观察到的出血、凝血和血管融解程度的总和
其中,ES≤12为无/轻刺激性、12<ES<16为中度刺激性、ES≥16为强刺激性/腐蚀性。
(c)反应时间法:取经过样品0.3mL直接滴加于膜表面,观察CAM反应情况,并记录作用5min内每种毒性效应出现的时间。根据毒性效应出现时间,采用刺激评分法,依据下列公式计算终点评分(IS):
其中,sec H为出血时间,即CAM膜上观察到开始发生出血的平均时间;sec L为血管融解时间,即CAM膜上观察到开始发生血管融解的平均时间;sec C为凝血时间,即CAM膜上观察到开始出现凝血的平均时间。并且,IS<1为无刺激性、1≤IS<5为轻刺激性、5≤IS<9为中度刺激性、IS≥10为强刺激性/腐蚀性。
上述试验结果见表8,可见实施例一、二、三所制备的己糖-6-磷酸样品无论终点评价法还是反应时间法均无刺激性。
表8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评价结果
(2)人皮肤成纤细胞毒性试验
将实施例一、二、三得到粗酶液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己糖-6-磷酸,考察其对人皮肤成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以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人皮肤成纤细胞(NHDFs)、PBS、FM培养基、DMEM培养基、0.25%胰蛋白酶、CCK-8试剂盒、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水浴锅、混匀仪。测试样品经培养基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0.20、0.40、1.00、1.50、2.00(%,W/V)的待测样品,并以未处理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试验方法包括:
(a)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按照细胞密度为8×103个/孔接种至96孔板,每孔含培养液100μL。
(b)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将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和阴性对照加入其中,且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
(c)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48h后,进行CCK-8试验,于450nm下检测吸光度OD值,按下述公式计算细胞存活率,其中空白孔中仅添加含CCK-8的培养基:
细胞存活率%=(给药孔OD-空白孔OD)/(对照孔OD-空白孔OD)×100%
上述试验结果见图3。可见,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试验样品在低浓度范围内的细胞毒性很小。
实施例9:体外功效评价
(1)体外皮肤修复与再生功效评价(NHDFs细胞增殖能力)
将实施例一、二、三得到粗酶液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己糖-6-磷酸,考察其对人皮肤成纤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以进行体外皮肤修复与再生功效评价。试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人皮肤成纤细胞(NHDFs)、PBS、FM培养基、DMEM培养基、0.25%胰蛋白酶、BrdU试剂盒、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水浴锅、混匀仪。测试样品经培养基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0.20、0.40、1.00、1.50、2.00(%,W/V)的待测样品,并以10%PBS作为阳性对照、以未处理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不做BrdU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包括:
(a)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按照细胞密度为8×103个/孔接种至96孔板,每孔含培养液100μL。
(b)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将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和阴性对照加入其中,且每组设置6个重复孔。
(c)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48h后,进行BrdU试验,每个浓度设置3个背景对照,于450/690nm下检测吸光度OD值,且空白对照平均OD值应小于1。按下述公式计算细胞相对增殖能力:
细胞相对增殖能力%=(给药孔OD-给药背景OD)/(溶剂对照孔OD-溶剂对照背景OD)×100%
上述试验结果见图4。可见,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试验样品在低浓度范围内对人皮肤成纤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较高浓度下对人皮肤成纤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优于阳性对照;同时,实施例三所得到的样品优于相同条件下实施例一和二样品的检测结果。
(2)体外紧致抗皱功效评价(胶原蛋白I含量)
将实施例一、二、三得到粗酶液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己糖-6-磷酸,考察其对人皮肤成纤细胞中胶原蛋白I含量的影响,以进行体外紧致抗皱功效评价。试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人皮肤成纤细胞(NHDFs)、PBS、FM培养基、I型胶原蛋白ELISA试剂盒、维生素C、0.25%胰蛋白酶、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水浴锅、混匀仪。测试样品经培养基稀释至0.32(%,W/V),并以100μg/mL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以未处理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反应体系试剂及溶剂作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包括:
(a)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按照细胞密度为6×104个/孔接种至12孔板,每孔含培养液100μL。
(b)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将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和阴性对照加入其中,且每组设置4个重复孔。
(c)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48h后,收集培养液,采用Col I ELISA试剂盒进行培养液中I型胶原蛋白含量的检测,按下述公式计算I型胶原蛋白相对于空白对照的相对含量:
I型胶原蛋白相对含量=给药孔胶原蛋白含量/空白对照胶原蛋白含量
上述试验结果见图5。可见,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试验样品对提高人皮肤成纤细胞的I型胶原蛋白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同样优于阳性对照;同时,实施例三所得到的样品略优于相同条件下实施例一和二样品的检测结果。
(3)体外抗氧化功效评价(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将实施例一、二、三得到粗酶液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己糖-6-磷酸,考察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以进行体外抗氧化功效评价。试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DDPH、维生素C、无水乙醇、酶标仪、混匀仪。测试样品经蒸馏水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0.20、0.40、1.00、1.50、2.00(%,W/V)的待测样品,并以未加入样品的反应体系作为阴性对照。
试验方法包括:
(a)以维生素C作为体系参考品,经蒸馏水分别稀释至5、10、20、40、80μg/mL后,按表9中各试剂添加量配置反应体系并混匀后,将其置于室温下并避光反应20min。
表9 DDPH自由基清除试验反应体系
反应结束后依次取反应液200μL加入到96孔板,于517nm下读取吸光度OD值,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其中A1为空白有DPPH体系的吸光度值、A2为空白无DPPH体系的吸光度值、T1为样品组有DPPH体系的吸光度值、T2为样品组无DPPH体系的吸光度值:
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A1-A2)-(T1-T2))/((A1-A2))×100%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以参考品浓度为x轴、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y轴,绘制体系参考品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参考曲线。其结果见表10。
表10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依据上述结果,通过拟合可得到曲线方程为:y=Ymin+A[1-e^(-k*x)],其中,Ymin=53.79919,k=0.10626,r^2=0.99900,其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b)将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按照表9的各试剂添加量配制得到反应体系,并混匀后将其置于室温下并避光反应20min。反应结束后依次取反应液200μL加入到96孔板,于517nm下读取吸光度OD值,并按照前述公式计算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其结果见图6。可见,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表现优秀,且实施例三所得到的样品清除效果较其它两个样品更好。
实施例九:人体皮肤抗皱实验
将实施例一、二、三得得到粗酶液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己糖-6-磷酸,按实施例七所述方法分别制备得到美白/抗皱化妆品组合物,以无己糖-6-磷酸为空白对照品,寻找42名志愿者(女性,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3.1岁)并平均分成4组以对应上述试验组和对照组。
测试方法为:测试温度20-22℃,湿度40-60%,志愿者面部必须存在皱纹,受试部位为双侧外眼角,每天涂抹两次(早晚各一次),测试时间为28天和56天。采用VISIA CR面部分析仪,进行面部图像采集,并统计鱼尾纹减少率。
测试结果见表11。可见与空白对照相比,3组试验配方的人体皮肤抗皱实验结果表现良好,其中实施例三的样品最优。
表11人体皮肤抗皱实验结果
在本发明中的提到的任何数值,如果在任何最低值和任何最高值之间只是有两个单位的间隔,则包括从最低值到最高值的每次增加一个单位的所有值。例如,如果声明一种组分的量,或诸如温度、时间等工艺变量的值为50-90,在本说明书中它的意思是具体列举了51-89、52-88……以及69-71以及70-71等数值。对于非整数的值,可以适当考虑以0.1、0.01、0.001或0.0001为一单位。这仅是一些特殊指明的例子。在本申请中,以相似方式,所列举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被认为已经公开。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21)
1.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表达甘露糖激酶的基因工程菌I和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II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发酵,得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
S2,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复合酶粗酶液;
S3,所述复合酶粗酶液进行酶催化反应,得到混合产物体系;
S4,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分离处理,得到己糖-6-磷酸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1中,所述基因工程菌I通过对节杆菌(Arthrobacter sp.KM)的多聚磷酸盐依赖型激酶的编码基因l7进行克隆与载体构建,将该基因载体转化于大肠杆菌(E.coli)中得到,可异源表达多聚磷酸盐依赖型甘露糖激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1中,所述基因工程菌II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168)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编码基因BSMPI进行克隆与载体构建,将该基因载体转化于大肠杆菌(E.coli)中得到,可异源表达磷酸甘露糖异构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基因工程菌I和所述基因工程菌II的接种比为1.0~5.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有氧发酵的条件为罐压0.05Mpa,空气流量3~5Nm3/h,控制搅拌转速使溶氧于10~30%范围内保持稳定,保持30~37℃恒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包括:
对所述液态联合发酵产物进行低温破碎和低温离心处理;
取上清液,得到包括己糖激酶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复合酶粗酶液;
对所述复合酶粗酶液进行低温保存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复合酶粗酶液中,所述己糖激酶含量为0.5~1.2U/mL,所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含量为0.05~0.2U/mL,所述己糖激酶和所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的含量比为3~1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酶催化反应包括:
将所述复合酶粗酶液与混合底物混合,得到复合酶催化体系;
所述复合酶催化体系进行酶催化反应,得到混合产物体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底物包括底物甘露糖、高能磷酸键供体、二价金属盐和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催化反应的条件为搅拌和流加NaOH水溶液,恒温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物甘露糖在所述复合酶催化体系中的浓度为0.1~0.5mol/L;
所述高能磷酸键供体包括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三磷酸腺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高能磷酸键供体与所述底物甘露糖的摩尔比为1.0∶0.3~7.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价金属盐包括Mg2+、Mn2+、Fe2+、Co2+、Ni2+、Ca2+、Cu2+及Zn2+的水溶性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价金属盐在所述复合酶催化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5~10mmol/L。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物甘露糖的添加量为20~300U/g,按照己糖激酶酶活计。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5~40℃,反应时间为1~12h,通过流加1mol/L的NaOH水溶液改变所述混合产物体系的pH值在8.0~8.5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分离处理包括:
对所述混合产物体系进行低温离心分离,去除不溶物;
经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
分别进行阴、阳离子树脂交换,得到己糖-6-磷酸组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己糖-6-磷酸组合物包含甘露糖-6-磷酸1.4~8.0wt%、果糖-6-磷酸0.7~2.0wt%、甘露糖0.3~4.0wt%、小分子多肽0.02~0.05wt%,其余质量分数为水。
17.一种化妆品活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己糖-6-磷酸组合物,还包括多元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妆品活性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配比为甘露糖-6-磷酸0.7~4.0wt%、果糖-6-磷酸0.35~1.0wt%、甘露糖0.15~2.0wt%、磷酸钠≤0.2wt%、小分子多肽0.02~0.05wt%、水Qsp100wt%和多元醇≤50wt%。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妆品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20.一种美白的化妆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妆品活性剂,还包括化妆品溶剂、赋形剂和/或辅助剂。
21.一种抗皱的化妆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妆品活性剂,还包括化妆品溶剂、赋形剂和/或辅助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0017.2A CN114645070B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0017.2A CN114645070B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5070A true CN114645070A (zh) | 2022-06-21 |
CN114645070B CN114645070B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1994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90017.2A Active CN114645070B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45070B (zh) |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43675A (ja) * | 1986-04-15 | 1987-10-24 | Kao Corp | pH緩衝法 |
CN1187219A (zh) * | 1995-04-06 | 1998-07-08 | 塞迷尼思蔬菜种子公司 | 选择转基因植物细胞的方法 |
EP0985408A2 (de) * | 1998-09-12 | 2000-03-15 | Beiersdorf Aktiengesellschaft | Kombination von Antiadhäsiva (Kohlenhydrate) und Mikrobiziden |
WO2005040150A2 (en) * | 2003-10-16 | 2005-05-06 | F. Hoffmann-La Roche Ag | Glutamine fructose-6-phosphate amidotransferase (gfat) inhibitors |
WO2005117576A2 (en) * | 2004-05-28 | 2005-12-15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 Modification of sugar metabolic process in transgenic cells, tissues and animals |
WO2006006757A1 (en) * | 2004-07-15 | 2006-01-19 |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Composition for lowering blood glucose comprising hexose monophosphate |
WO2012007646A1 (en) * | 2010-07-16 | 2012-01-19 | Neste Oil Oyj | Microorganisms with extended substrate utilization range |
CN102770118A (zh) * | 2009-06-11 | 2012-11-07 | 瑞诺弗有限责任公司 | 甘露糖-6-磷酸的用途 |
CN103025874A (zh) * | 2010-07-12 | 2013-04-03 | 根特大学 | 用于生产附加值生物产品的代谢改造的生物 |
JP2014144920A (ja) * | 2013-01-25 | 2014-08-14 | Tekunooburu:Kk | 皮膚外用組成物 |
CN104673855A (zh) * | 2015-03-27 | 2015-06-03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酶法合成6-磷酸己糖的方法 |
CN107075506A (zh) * | 2014-11-14 | 2017-08-18 | 根特大学 | 抵抗乳糖杀伤的突变体微生物 |
CN107267579A (zh) * | 2016-04-05 | 2017-10-20 | 孙镧 | 微生物发酵生产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或d‑氨基葡萄糖盐的方法 |
CN107988286A (zh) * | 2016-11-02 | 2018-05-04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全细胞催化制备塔格糖的方法 |
CN109750011A (zh) * | 2019-02-20 | 2019-05-14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及甘露糖生物制备方法 |
CN110785161A (zh) * | 2017-06-23 | 2020-02-11 | 宝洁公司 | 用于改善皮肤外观的组合物和方法 |
CN110914422A (zh) * | 2017-03-13 | 2020-03-24 | 博努莫斯有限责任公司 | 酶促法生产己糖 |
WO2020201185A1 (en) * | 2019-03-29 | 2020-10-08 | Givaudan Sa | Anti-aging cosmetic composition |
US20210207118A1 (en) * | 2019-01-16 | 2021-07-08 | Jiangnan University | Nitrile Hydratase Mutan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um Containing Mutant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
CN113544264A (zh) * | 2019-02-12 | 2021-10-22 | 博努莫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甘露糖的酶法生产 |
CN113913315A (zh) * | 2021-12-01 | 2022-01-11 | 广州暨创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酵母及其应用 |
CN113913481A (zh) * | 2021-12-13 | 2022-01-11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甘露糖的生物制备方法 |
CN114561438A (zh) * | 2022-03-03 | 2022-05-31 | 姜锐 | 一种糖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686541A (zh) * | 2022-02-28 | 2022-07-01 | 北京焉支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化妆品级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生物酶法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
-
2022
- 2022-02-28 CN CN202210190017.2A patent/CN1146450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43675A (ja) * | 1986-04-15 | 1987-10-24 | Kao Corp | pH緩衝法 |
CN1187219A (zh) * | 1995-04-06 | 1998-07-08 | 塞迷尼思蔬菜种子公司 | 选择转基因植物细胞的方法 |
EP0985408A2 (de) * | 1998-09-12 | 2000-03-15 | Beiersdorf Aktiengesellschaft | Kombination von Antiadhäsiva (Kohlenhydrate) und Mikrobiziden |
WO2005040150A2 (en) * | 2003-10-16 | 2005-05-06 | F. Hoffmann-La Roche Ag | Glutamine fructose-6-phosphate amidotransferase (gfat) inhibitors |
WO2005117576A2 (en) * | 2004-05-28 | 2005-12-15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 Modification of sugar metabolic process in transgenic cells, tissues and animals |
WO2006006757A1 (en) * | 2004-07-15 | 2006-01-19 |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Composition for lowering blood glucose comprising hexose monophosphate |
CN102770118A (zh) * | 2009-06-11 | 2012-11-07 | 瑞诺弗有限责任公司 | 甘露糖-6-磷酸的用途 |
CN103025874A (zh) * | 2010-07-12 | 2013-04-03 | 根特大学 | 用于生产附加值生物产品的代谢改造的生物 |
WO2012007646A1 (en) * | 2010-07-16 | 2012-01-19 | Neste Oil Oyj | Microorganisms with extended substrate utilization range |
JP2014144920A (ja) * | 2013-01-25 | 2014-08-14 | Tekunooburu:Kk | 皮膚外用組成物 |
CN107075506A (zh) * | 2014-11-14 | 2017-08-18 | 根特大学 | 抵抗乳糖杀伤的突变体微生物 |
CN104673855A (zh) * | 2015-03-27 | 2015-06-03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酶法合成6-磷酸己糖的方法 |
CN107267579A (zh) * | 2016-04-05 | 2017-10-20 | 孙镧 | 微生物发酵生产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或d‑氨基葡萄糖盐的方法 |
CN107988286A (zh) * | 2016-11-02 | 2018-05-04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全细胞催化制备塔格糖的方法 |
CN110914422A (zh) * | 2017-03-13 | 2020-03-24 | 博努莫斯有限责任公司 | 酶促法生产己糖 |
CN110785161A (zh) * | 2017-06-23 | 2020-02-11 | 宝洁公司 | 用于改善皮肤外观的组合物和方法 |
US20210207118A1 (en) * | 2019-01-16 | 2021-07-08 | Jiangnan University | Nitrile Hydratase Mutan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um Containing Mutant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
CN113544264A (zh) * | 2019-02-12 | 2021-10-22 | 博努莫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甘露糖的酶法生产 |
CN109750011A (zh) * | 2019-02-20 | 2019-05-14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及甘露糖生物制备方法 |
WO2020201185A1 (en) * | 2019-03-29 | 2020-10-08 | Givaudan Sa | Anti-aging cosmetic composition |
CN113645947A (zh) * | 2019-03-29 | 2021-11-12 | 奇华顿股份有限公司 | 抗老化化妆品组合物 |
CN113913315A (zh) * | 2021-12-01 | 2022-01-11 | 广州暨创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酵母及其应用 |
CN113913481A (zh) * | 2021-12-13 | 2022-01-11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甘露糖的生物制备方法 |
CN114686541A (zh) * | 2022-02-28 | 2022-07-01 | 北京焉支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化妆品级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生物酶法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
CN114561438A (zh) * | 2022-03-03 | 2022-05-31 | 姜锐 | 一种糖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A ARIAS 等: ""Transport and catabolism of D-mannose in Rhizobium meliloti"",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 |
FALK SCHREIBER 等: ""A generic algorithm for layout of biological networks"", 《BMC BIOINFORMATICS》 * |
SHAN CHI 等: ""Functional gen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s of important cellular components (alginate and fucoidan) of Saccharina"", 《CURRENT GENETICS》 * |
喻小春: ""酶法合成甘露糖-6-磷酸"",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
张倩 等: ""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
李汇柯 等: ""皮肤糖化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抗糖化在化妆品"", 《日用化学工业》 * |
王笑 等: ""一种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新型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生物加工过程》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5070B (zh) | 2022-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73855B1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amma-ami no butyric acid (gaba) by the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on agro- and food-industry surplus | |
KR102330633B1 (ko) | L-하이드록시프롤린을 함유하는 효모 야로위아 리폴리티카의 균체 혹은 균체 배양물 또는 이들의 추출물 및 그 용도 그리고 l-하이드록시프롤린의 제조 방법 | |
CN114099586A (zh) | 香瓜茄发酵汁液的用途 | |
US5324515A (en) | Cosmetic material obtained from a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broth | |
EP1239813A2 (de) | Magnesium-angereicherter extrakt aus der blaualge spirulina und seine verwendung in kosmetischen und dermatologischen mitteln zur haut- und körperpflege | |
KR20170143053A (ko) | 쌀뜨물 발효배양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산화, 항주름 및 보습 개선 기능성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4686541A (zh) | 一种化妆品级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生物酶法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4645070B (zh) | 一种己糖-6-磷酸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
Ciofalo et al. | Safety evaluation of a phytase, expressed in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intended for use in animal feed | |
CN113318005A (zh) | 一种具有抗衰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 | |
PL182055B1 (pl) | Sposób wytwarzania glikoprotein bogatych w hydroksyproline oraz kompozycja farmaceutyczna i kosmetyczna zawierajaca te proteiny PL PL PL | |
CN112618610A (zh) | 木瓜发酵汁液以及其用于改善肌肤状况的用途 | |
JP2015074623A (ja) | コラーゲン産生作用を有する新規な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5331656B (zh) | 寇氏隐甲藻胞外多糖的制备方法以及该胞外多糖的应用 | |
CN114081862B (zh) | 一种泛喜马拉雅地区青稞酒酒曲来源的酿酒酵母发酵产物制备及其应用 | |
WO2021217693A1 (zh) | 一种水解假丝酵母和日本清酒酵母共生发酵产物的用途 | |
Green et al. | Dihydroxyacetone: Production and uses | |
CN114480531A (zh) | 一种甘油葡糖苷的制备方法、产物及其应用 | |
CN109431962A (zh) | 一种浮游生物代谢物和浮游生物发酵液及其应用 | |
JPH0710740A (ja) | 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 | |
CN114990186B (zh) | 一种薏苡仁多菌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7205131B (zh) | 具有美白和抗氧化作用的羽萼叶碱性水提物 | |
JP7245966B2 (ja) | AGEs吸着作用を呈するスフィンゴシン誘導体 | |
CN117017842B (zh) | 一种具有舒缓修护功效的酵母菌发酵产物滤液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544440B1 (ko) | 피부 상재균으로부터 유래된 엔테로박터 에어로게네스 j2k-739 균주 및 피부 상재균 유래 엔테로박터속을 자극원으로 처리하는 신규한 항주름평가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