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6291A - 树脂组合物、化合物(z)、光学滤波器及光学滤波器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化合物(z)、光学滤波器及光学滤波器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6291A
CN114616291A CN202080073048.9A CN202080073048A CN114616291A CN 114616291 A CN114616291 A CN 114616291A CN 202080073048 A CN202080073048 A CN 202080073048A CN 114616291 A CN114616291 A CN 114616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atom
iii
bo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30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6291B (zh
Inventor
内田洋介
长屋胜也
大崎仁视
川部泰典
下河広幸
中村一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1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6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6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6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4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45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47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04Indoles; Hydrogenated indoles
    • C07D209/08Indoles; Hydrogenated ind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80[b, c]- or [b, d]-condensed
    • C07D209/90Benzo [c, d] indoles; Hydrogenated benzo [c, d] ind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9/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58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other than with oxygen or sulphur atoms in position 2 or 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four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3432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37Six-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化合物(Z)、光学滤波器、或者使用所述光学滤波器的固体摄像装置及光学传感装置,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树脂以及化合物(Z),所述化合物(Z)由式(I)表示,且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Cn+An(I)[Cn+为式(II)所表示的一价阳离子,An为一价阴离子。][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及磷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及硅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或者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单元A及单元B分别独立地为具有杂芳香环的基,单元A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A键结而形成环,单元B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D键结而形成环]。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化合物(Z)、光学滤波器及光学滤波器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化合物(Z)、光学滤波器、或者使用所述光学滤波器的固体摄像装置及光学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video camera)、数字静态照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带有照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等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一直使用作为彩色图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图像传感器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这些固体摄像元件在其受光部中使用对于人类的眼睛所无法感知的近红外线具有感度的硅光电二极管(siliconphotodiode)。另外,在光学传感装置中也使用硅光电二极管等。例如,对固体摄像元件而言,必须进行视感度修正以使人眼观看时色调自然,大多情况下使用选择性地透射或截止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光线的光学滤波器(例如,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作为此种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自从前以来使用了通过各种方法所制造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例如,已知有一种将树脂用作基材、并使树脂中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存在近红外线吸收特性未必充分的情况。
另外,在近年来的移动设备等中,出现了许多搭载使用波长800nm~1000nm附近的近红外线的安全认证功能(例如:虹膜认证、面部认证)的设备,所述认证中使用的近红外线存在对照相机图像产生光斑(flare)、重影(ghost)等不良影响的情况。因此,必需将近红外线中波长较长的区域的光线截止的特性。
进而,在使用激光的距离测定技术等中,无用的光会成为噪声的原因,因此需要将其截止,但随着激光的光源波长的长波长化,将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大波长范围截止的必要性正在变高。
作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从前使用聚次甲基系、方酸内鎓盐(squarylium)系、卟啉系、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系、酞菁系、二亚铵(diimonium)系等的色素,其中二亚铵系色素对波长900nm以上的近红外线的吸收能力高,在可见光区域中的透明性高,因此受到大量使用。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二亚铵系化合物在近红外线区域显示出宽且均匀的吸光效率,在可见光区域显示出优异的透射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2001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14-506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可知在欲使用二亚铵系色素将想要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截止的情况下,可见光透射率会降低。另外,二亚铵系色素的吸收波形平缓,吸收频带宽,因此不适合在近红外区域中将特定波长的光选择性地截止。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陡峭的波形、将波长850nm以上的近红外区域的光选择性地截止的色素,适合的是花青等聚次甲基系色素或克酮鎓(croconium)色素,但这些色素对热及紫外线不具有充分的耐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以锋利的吸收波形将波长850nm以上的所欲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地截止,同时可抑制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且对热及紫外线具有充分的耐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人为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努力研究。以下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例。
再者,在本发明中,表示数值范围的“A~B”等的记载与“A以上且B以下”为相同含义,A及B包含于所述数值范围内。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波长A nm~B nm,表示波长A nm以上且波长B 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波长分辨率1nm下的特性。
[1]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
树脂;以及
化合物(Z),由下述式(I)表示,且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
Cn+An- (I)
[式(I)中,Cn+为下述式(II)所表示的一价阳离子,An-为一价阴离子。]
[化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21
[式(II)中,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及磷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及硅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或者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
单元A及单元B分别独立地为具有杂芳香环的基,
单元A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单元B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在ZB为卤素原子、或者下述式(A-1)~式(A-2)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3)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4)所表示的基,
在ZB为氯原子,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6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6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5)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6)所表示的基,
在ZB为下述式(A-7)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8)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9)所表示的基。]
[化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31
[化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32
[式(A-3)~式(A-4)中,Ya1独立地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8~20的烷基,式(A-3)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4)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41
[式(A-5)~式(A-6)中,Ya2为正丁基,式(A-5)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6)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42
[式(A-7)中,Rx及Ry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丙炔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烯基、环庚基、环辛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邻枯烯基、间枯烯基、对枯烯基、联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基、氯基、溴基、碘基、氰基或硝基。]
[化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43
[式(A-8)~式(A-9)中,Ya3独立地为碳数1~5的直链状或具有分支的烷基,式(A-8)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9)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单元A为下述式(A-I)~式(A-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所述单元B为下述式(B-I)~式(B-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所述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烃基,
所述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羧基、硝基、-NRgRh基、酰胺基、酰亚胺基、氰基、硅烷基、-Q1、-N=N-Q1、-S-Q2、-SSQ2或-SO2Q3
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1为下述Lb~Lg的任一者,Q2为氢原子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3为羟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化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51
[式(A-I)~式(A-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
式(B-I)~式(B-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式(A-I)~式(B-III)中,X独立地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碲原子或-N(R8)-,
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磺基、羟基、氰基、硝基、羧基、磷酸基、-NRgRh基、-SRi基、-SO2Ri基、-OSO2Ri基、-C(O)Ri基或下述Lb~Li的任一者,
R1~R6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A-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B-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R8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O)Ri基、下述Lb~Li的任一者,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
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Lb):碳数1~15的脂肪族烃基
(Lc):卤素取代烷基
(Ld):脂环式烃基
(Le):芳香族烃基
(Lf):杂环基
(Lg):-OR(R为烃基)
(Lh):可具有取代基L的酰基
(Li):可具有取代基L的烷氧基羰基
所述取代基L为选自所述Lb~Lf的至少一种。]
[3]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Z)满足下述要件(A)。
要件(A):在使用将所述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中,波长430nm~580nm下光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70%以上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Z)满足下述要件(C)及要件(D)。
要件(C):在使用将所述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中,在波长950nm~1150nm的范围中具有透射率为85%的波长
要件(D):在使用将所述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的比最大吸收波长更长的波长中,透射率为20%的最短波长侧的波长(Wa)与透射率为70%的最短波长侧的波长(Wb)的差的绝对值为10nm~60nm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树脂为选自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芳香族聚醚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对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系树脂、氟化芳香族聚合物系树脂、(改性)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烯丙酯系硬化型树脂、倍半硅氧烷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及乙烯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6]一种光学滤波器,具有基材(i)以及电介质多层膜,所述基材(i)包括由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含有化合物(Z)的树脂层。
[7]根据[6]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基材(i)为:
包括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基材;
包括两层以上的树脂层、且所述两层以上的树脂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基材;或者
包括玻璃支撑体与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基材。
[8]根据[6]或[7]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为满足下述特性(a)及特性(b)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特性(a):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75%以上
特性(b):在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5%以下
[9]根据[6]或[7]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为满足下述特性(c)及特性(d)的可见光-近红外线选择透射滤波器。
特性(c):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75%以上
特性(d):在波长650nm以上的区域具有光线阻止频带Za、光线透射频带Zb及光线阻止频带Zc,各个频带的中心波长为Za<Zb<Zc,
所述Za及Zc中的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小透射率分别为15%以下,
所述Zb中的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大透射率为55%以上
[10]根据[6]或[7]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为满足下述特性(e)及特性(f)的近红外线透射滤波器。
特性(e):在波长380nm~70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10%以下
特性(f):在波长750nm以上的区域具有光线透射带Ya,在所述光线透射带Ya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大透射率(TIR)为45%以上
[11]根据[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为固体摄像装置用途。
[12]根据[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为光学传感装置用途。
[13]一种固体摄像装置,包括根据[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
[14]一种光学传感装置,包括根据[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
[15]一种化合物(Z),由下述式(I)表示,且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
Cn+An- (I)
[式(I)中,Cn+为下述式(II)所表示的一价阳离子,An-为一价阴离子。]
[化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81
[式(II)中,单元A为下述式(A-I)~式(A-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单元B为下述式(B-I)~式(B-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烃基,
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羧基、硝基、-NRgRh基、酰胺基、酰亚胺基、氰基、硅烷基、-Q1、-N=N-Q1、-S-Q2、-SSQ2或-SO2Q3
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1为下述Lb~Lg的任一者,Q2为氢原子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3为羟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在ZB为卤素原子、或者下述式(A-1)~式(A-2)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3)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4)所表示的基,
在ZB为氯原子,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6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6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5)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6)所表示的基,
在ZB为下述式(A-7)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8)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9)所表示的基。]
[化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091
[式(A-I)~式(A-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
式(B-I)~式(B-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式(A-I)~式(B-III)中,X独立地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碲原子或-N(R8)-,
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磺基、羟基、氰基、硝基、羧基、磷酸基、-NRgRh基、-SRi基、-SO2Ri基、-OSO2Ri基、-C(O)Ri基或下述Lb~Li的任一者,
R1~R6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A-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B-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R8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O)Ri基、下述Lb~Li的任一者,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
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Lb):碳数1~15的脂肪族烃基
(Lc):卤素取代烷基
(Ld):脂环式烃基
(Le):芳香族烃基
(Lf):杂环基
(Lg):-OR(R为烃基)
(Lh):可具有取代基L的酰基
(Li):可具有取代基L的烷氧基羰基
所述取代基L为选自所述Lb~Lf的至少一种。]
[化1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01
[化1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02
[式(A-3)~式(A-4)中,Ya1独立地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8~20的烷基,式(A-3)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4)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1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03
[式(A-5)~式(A-6)中,Ya2为正丁基,式(A-5)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6)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1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11
[式(A-7)中,Rx及Ry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丙炔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烯基、环庚基、环辛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邻枯烯基、间枯烯基、对枯烯基、联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基、氯基、溴基、碘基、氰基或硝基。]
[化1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12
[式(A-8)~式(A-9)中,Ya3独立地为碳数1~5的直链状或具有分支的烷基,式(A-8)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9)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以锋利的吸收波形将波长850nm以上的所欲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地截止,同时可抑制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且对热及紫外线具有充分的耐性(耐久性)。进而,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具有这些特性的光学滤波器。
再者,在本发明中,所谓对热及紫外线具有充分的耐性是指在施加热或照射紫外线的前后,光学特性不会大幅变化。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二亚铵系色素在近红外线区域显示出宽度广的吸光特性,因此在欲使用二亚铵系色素形成例如可见光-近红外线选择透射滤波器(双通带滤波器(dual-band pass filter,DBPF))或近红外线透射滤波器(infrared pass filter,IRPF)的情况下,难以仅使所欲透射的期望波长的近红外线透射。
进而,例如聚次甲基系色素虽然在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峰值尖锐(锋利),但现有的这些色素的耐久性差,因此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化合物(Z)不仅在波长8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具有尖锐的吸收,而且耐久性也优异,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不仅可容易地制作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near-infrared cut filter,NIR-CF),也可容易地制作DBPF或IRPF等光学滤波器。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基材的分光特性的图。
[图2]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分光特性的图。
[图3]图3是表示比较例2中所获得的基材的分光特性的图。
[图4]图4是表示比较例2中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分光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本组合物”。)只要包含树脂与所述化合物(Z),则并无特别限制。
作为此种树脂组合物的形态,例如可列举: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制膜(树脂层、树脂制基板);形成于支撑体(例如:树脂制支撑体、玻璃支撑体)上的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膜(树脂层);包含树脂、化合物(Z)及溶剂的液状组合物。
本组合物可包含两种以上的树脂,且可包含两种以上的化合物(Z)。
<化合物(Z)>
本组合物中所含的化合物(Z)及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化合物(Z)是由下述式(I)表示且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的化合物。
此种化合物(Z)在波长850nm以上的最大吸收附近具有高的近红外线截止性能与高的可见光透射性能,且对热及紫外线具有充分的耐性。另外,所述化合物(Z)具有尖锐的吸收峰值(锋利的吸收波形)。
Cn+An- (I)
[式(I)中,Cn+为下述式(II)所表示的一价阳离子,An-为一价阴离子。]
[化1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21
[式(II)中,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及磷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及硅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或者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
单元A及单元B分别独立地为具有杂芳香环的基,
单元A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单元B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在ZB为卤素原子、或者下述式(A-1)~式(A-2)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3)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4)所表示的基,
在ZB为氯原子,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6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6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5)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6)所表示的基,
在ZB为下述式(A-7)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8)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9)所表示的基。]
[化1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31
[化1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32
[式(A-3)~式(A-4)中,Ya1独立地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8~20的烷基,式(A-3)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4)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1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41
[式(A-5)~式(A-6)中,Ya2为正丁基,式(A-5)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6)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1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42
[式(A-7)中,Rx及Ry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丙炔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烯基、环庚基、环辛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邻枯烯基、间枯烯基、对枯烯基、联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基、氯基、溴基、碘基、氰基或硝基。]
[化2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43
[式(A-8)~式(A-9)中,Ya3独立地为碳数1~5的直链状或具有分支的烷基,式(A-8)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9)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所述单元A优选为下述式(A-I)~式(A-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所述单元B优选为下述式(B-I)~式(B-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化2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51
[式(A-I)~式(A-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
式(B-I)~式(B-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式(A-I)~式(B-III)中,X独立地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碲原子或-N(R8)-,
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磺基、羟基、氰基、硝基、羧基、磷酸基、-NRgRh基、-SRi基、-SO2Ri基、-OSO2Ri基、-C(O)Ri基或下述Lb~Li的任一者,
R1~R6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A-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B-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R8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O)Ri基、下述Lb~Li的任一者,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
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Lb):碳数1~15的脂肪族烃基
(Lc):卤素取代烷基
(Ld):脂环式烃基
(Le):芳香族烃基
(Lf):杂环基
(Lg):-OR(R为烃基)
(Lh):可具有取代基L的酰基
(Li):可具有取代基L的烷氧基羰基
所述取代基L为选自所述Lb~Lf的至少一种。]
再者,所述-N(R8)-为下述式(a)所表示的基,所述-NRgRh基为下述式(b)所表示的基,所述-SRi基为下述式(c)所表示的基,所述-SO2Ri基为下述式(d)所表示的基,所述-OSO2Ri基为下述式(e)所表示的基,所述-C(O)Ri基为下述式(f)所表示的基。
[化2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61
再者,在所述单元A为所述式(A-I)、所述单元B为所述式(B-I)的情况下,Cn+由下述式(II-1)表示。即,所述式(A-I)~式(A-III)中的“*-”的单键(-)相当于所述式(II)中的YA所键结的碳原子与单元A之间的单键,所述式(B-I)~式(B-III)中的“**=”的双键(=)相当于所述式(II)中的YD所键结的碳原子与单元B之间的双键。
[化2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71
所述“单元A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优选为表示式(A-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所述“单元B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优选为表示式(B-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所述YA及YD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烃基,更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溴原子、甲基(Me)、乙基(Et)、正丙基(n-Pr)、异丙基(i-Pr)、正丁基(n-Bu)、仲丁基、叔丁基(t-Bu)、环己基、苯基(Ph),进而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特别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
所述YB及YC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羧基、硝基、-NRgRh基、酰胺基、酰亚胺基、氰基、硅烷基、-Q1、-N=N-Q1、-S-Q2、-SSQ2、-SO2Q3,或者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所述Lb~Lf的任一者,Q1为所述Lb~Lg的任一者,Q2为氢原子或所述Lb~Lf的任一者,Q3为羟基或所述Lb~Lf的任一者,Ri为所述Lb~Lf的任一者。
所述-SSQ2为-S-S-Q2所表示的基,所述-SO2Q3是在所述式(d)所表示的基中将Ri取代为Q3而成的基。
所述YB及YC分别独立地更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5元或6元的脂环式烃基(所述脂环式烃基可具有选自氢原子、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及卤素原子中的取代基R9),特别优选为氢原子、甲基、叔丁基、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5元脂环式烃基、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具有取代基R9的6元脂环式烃基。
再者,在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或6元的脂环式烃基的情况下,式(II)优选为可由下述式(C-I)、式(C-II)表示。在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具有下述式(C-I)所表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下述表1~表7中,在YB一栏中记载为C-I。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具有下述式(C-II)所表示的结构的情况也同样。
再者,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是指下述式(C-II)所表示的情况,所述“6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是指下述式(C-I)中R9由氢原子表示的情况。
[化2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81
在式(C-I)中,R9优选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更优选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叔丁基。
[化2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182
所述ZA~ZC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羧基、硝基、-NRgRh基、酰胺基、酰亚胺基、氰基、硅烷基、-Q1、-N=N-Q1、-S-Q2、-SSQ2、-SO2Q3,或者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所述Lb~Lf的任一者,Q1为所述Lb~Lg的任一者,Q2为氢原子或所述Lb~Lf的任一者,Q3为羟基或所述Lb~Lf的任一者,Ri为所述Lb~Lf的任一者。
所述ZA及ZC分别独立地更优选为氢原子。
所述ZB更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二苯基氨基(NPh2)、甲基苯基氨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氧基(O-(4-甲苯基))、-S-(4-甲苯基)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
所述Lb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Pent)、己基(Hex)、1,1-二甲基丁基、辛基(Oct)、壬基、癸基、十二烷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1,1-二甲基丁基、辛基。
所述Lb也可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丁烯基、1,3-丁二烯基、2-甲基-1-丙烯基、2-戊烯基、己烯基等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2-甲基-1-丙炔基、己炔基等炔基。
作为所述Lc中的卤素取代烷基,例如可列举碳数1~15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经卤素原子取代的基,优选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1,1-二氯乙基、五氯乙基、五氟乙基、七氯丙基、七氟丙基。
作为所述Ld中的脂环式烃基,例如可列举碳数3~14的脂环式烃基,优选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及环辛基等环烷基;降冰片烷基、金刚烷基、1-金刚烷基甲基等多环脂环式基。
作为所述Le中的芳香族烃基,例如可列举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优选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枯烯基、1-萘基、2-萘基、蒽基、菲基、苄基(CH2Ph)。
作为所述Lf中的杂环基,例如可列举碳数3~14的杂环基,优选为呋喃、噻吩、吡咯、吲哚、吲哚啉、假吲哚、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吗啉、吡啶。
作为所述Lg中的烃基(R),例如可列举碳数1~12的烃基,作为-OR,优选为甲氧基(OMe)、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OBu)、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戊氧基、己氧基、辛氧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环己氧基。
作为所述Lh中的可具有取代基L的酰基,例如可列举碳数1~9的酰基,优选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异丁酰基、苯甲酰基、4-丙基苯甲酰基、三氟甲基羰基。
作为所述Li中的可具有取代基L的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碳数1~9的烷氧基羰基,优选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2-三氟甲基乙氧基羰基、2-苯基乙氧基羰基。
所述X优选为氧原子、硫原子、-N(R8)-,在单元A、单元B为式(A-I)、式(A-III)、式(B-I)、式(B-III)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氧原子、硫原子,在单元A、单元B为式(A-II)、式(B-II)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N(R8)-。
在式(II)中,左右的单元A及单元B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时在合成方面容易,因此优选。
再者,此处,单元A及单元B相同时的组合为式(A-I)与式(B-I)、式(A-II)与式(B-II)、式(A-III)与式(B-III)。
所述R1~R6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1,1-二甲基丁基、1-金刚烷基、1-金刚烷基甲基、4-戊基环己基、苯基、羟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NEt2)、二丁基氨基(NBu2)、氰基、硝基、乙酰基氨基、丙酰基氨基、N-甲基乙酰基氨基、三氟甲酰基氨基、五氟乙酰基氨基、叔丁酰基氨基、环己酰基氨基、正丁基磺酰基、苄基、二苯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更优选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1,1-二甲基丁基、1-金刚烷基、1-金刚烷基甲基、4-戊基环己基、苯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苄基、二苯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甲氧基、丁氧基。
另外,R1~R6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作为所述R8,优选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正辛基、苄基、正戊基、正己基、叔丁基,更优选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正辛基、正己基、苄基。
作为所述An-,只要是一价阴离子,则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PF4 -、过氯酸根阴离子、三-三氟甲磺酰基甲基化物阴离子、四氟硼酸根阴离子、六氟磷酸根阴离子、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阴离子、三氟甲烷磺酸根阴离子、四(五氟苯基)硼酸盐阴离子、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盐阴离子等,更优选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阴离子、三氟甲烷磺酸根阴离子、三-三氟甲磺酰基甲基化物阴离子、四(五氟苯基)硼酸盐阴离子、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盐阴离子,就可容易地获得耐热性更优异的化合物(Z)等的方面而言,进而优选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阴离子、三-三氟甲磺酰基甲基化合物阴离子、四(五氟苯基)硼酸盐阴离子、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盐阴离子,特别优选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阴离子。
作为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下述表1~表7中记载的化合物(z-1)~化合物(z-368)。
具体而言,这些化合物(Z)例如可通过下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合成。
[表1]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1) (A-I)、(B-I) O H H H H Cl H H t-Bu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 (A-I)、(B-I) O H H H H Cl H H t-Bu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 (A-I)、(B-I) O H H H H Cl H H t-Bu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 (A-I)、(B-I) O H H H H Ph H H t-Bu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 (A-I)、(B-I) O H H H H Ph H H t-Bu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 (A-I)、(B-I) O H H H H Ph H H t-Bu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 (A-I)、(B-I) O H H H H Cl H H i-Pr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 (A-I)、(B-I) O H H H H Cl H H i-Pr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 (A-I)、(B-I) O H H H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 (A-I)、(B-I) O H H H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 (A-I)、(B-I) O H H H H Ph H H i-Pr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 (A-I)、(B-I) O H H H H Ph H H i-Pr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 (A-I)、(B-I) O H H H H Cl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 (A-I)、(B-I) O H H H H Cl H H 环己基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 (A-I)、(B-I) O H H H H Cl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 (A-I)、(B-I) O H H H H Ph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 (A-I)、(B-I) O H H H H Ph H H 环己基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 (A-I)、(B-I) O H H H H Ph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 (A-I)、(B-I) O H H H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 (A-I)、(B-I) O H H H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 (A-I)、(B-I) O H H H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 (A-I)、(B-I) O H H H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 (A-I)、(B-I) O H H H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 (A-I)、(B-I) O H H H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5)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7)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8)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9)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0)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1)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2)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3)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4)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5)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6)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7)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8)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49)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0)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1)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2)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3)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4)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5)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表2]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56)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7)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8)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59)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0)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1)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2)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3)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4)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5)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6)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7)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8)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69)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0)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1)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2)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3)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4)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5)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6)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7)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8)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79)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0)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1)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2)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3)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4)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5)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6)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7)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8)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89)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0)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1)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2)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3)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4)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5)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6)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7)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8)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99)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0)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1)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2) (A-I)、(B-I) O H C-I H Ph H H t-Bu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3)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4)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5)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6)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7)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8)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09) (A-I)、(B-I) O H C-I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0) (A-I)、(B-I) O H C-I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表3]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111) (A-I)、(B-I) O H C-I H Cl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2)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3)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4) (A-I)、(B-I) O H C-I H Ph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5)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6)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7) (A-I)、(B-I) O H C-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8)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19)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0) (A-I)、(B-I) O H C-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1) (A-I)、(B-I) O H C-II H Cl H H t-Bu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2) (A-I)、(B-I) O H C-II H Cl H H t-Bu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3) (A-I)、(B-I) O H C-II H Cl H H t-Bu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4) (A-I)、(B-I) O H C-II H Ph H H t-Bu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5) (A-I)、(B-I) O H C-II H Ph H H t-Bu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6) (A-I)、(B-I) O H C-II H Ph H H t-Bu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7) (A-I)、(B-I) O H C-II H Cl H H i-Pr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8) (A-I)、(B-I) O H C-II H Cl H H i-Pr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29) (A-I)、(B-I) O H C-II H Cl H H i-Pr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0) (A-I)、(B-I) O H C-II H Ph H H i-Pr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1) (A-I)、(B-I) O H C-II H Ph H H i-Pr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2) (A-I)、(B-I) O H C-II H Ph H H i-Pr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3) (A-I)、(B-I) O H C-I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4) (A-I)、(B-I) O H C-II H Cl H H 环己基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5) (A-I)、(B-I) O H C-II H Cl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6) (A-I)、(B-I) O H C-I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7) (A-I)、(B-I) O H C-II H Ph H H 环己基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8) (A-I)、(B-I) O H C-II H Ph H H 环己基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39) (A-I)、(B-I) O H C-I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0) (A-I)、(B-I) O H C-I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1) (A-I)、(B-I) O H C-II H Cl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2) (A-I)、(B-I) O H C-I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i-Pr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3) (A-I)、(B-I) O H C-I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4) (A-I)、(B-I) O H C-II H Ph H H CH(Me)CH<sub>2</sub>CH<sub>3</sub> H OMe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5) (A-II)、(B-II) N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E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6) (A-II)、(B-II) N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i-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7) (A-II)、(B-II) N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n-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8) (A-II)、(B-II) N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n-Bu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49) (A-II)、(B-II) N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CH<sub>2</sub>Ph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0) (A-II)、(B-II) N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n-Oc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1) (A-II)、(B-II) N H H H H O-(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2) (A-II)、(B-II) N H H H H S-(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3)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Et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4)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i-Pr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5)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Pr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6)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CH<sub>2</sub>Ph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7)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Oct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8) (A-II)、(B-II) N H C-I H O-(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59) (A-II)、(B-II) N H C-I H S-(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0)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Et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1)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i-Pr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2)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Pr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3)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Bu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4)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CH<sub>2</sub>Ph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5)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Oct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表4]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166) (A-II)、(B-II) N H C-I H O-(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7) (A-II)、(B-II) N H C-I H S-(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8)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Et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69)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i-Pr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0)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Pr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1)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Bu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2)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CH<sub>2</sub>Ph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3)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Oct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4) (A-II)、(B-II) N H C-I H O-(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5) (A-II)、(B-II) N H C-I H S-(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6)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Et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7)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i-Pr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8)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Pr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79)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Bu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0)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CH<sub>2</sub>Ph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1) (A-II)、(B-II) N H C-I H Cl H H H H H H H n-Oct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2) (A-II)、(B-II) N H C-I H O-(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3) (A-II)、(B-II) N H C-I H S-(4-甲苯基) H H H H H H H n-Oct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4) (A-II)、(B-II) N H C-II H Cl H H H H H H H E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5) (A-II)、(B-II) N H C-II H Cl H H H H H H H i-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6) (A-II)、(B-II) N H C-II H Cl H H H H H H H n-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7) (A-II)、(B-II) N H C-II H Cl H H H H H H H n-Bu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8) (A-II)、(B-II) N H C-II H Cl H H H H H H H CH<sub>2</sub>Ph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89) (A-III)、(B-III) O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0) (A-III)、(B-III) O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1)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2)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3)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4)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5)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6)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7)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8) (A-III)、(B-III) O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199) (A-III)、(B-III) O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0) (A-III)、(B-III) O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1) (A-III)、(B-III) S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2) (A-III)、(B-III) S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3)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4)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5)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6)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7)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8)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09)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0) (A-III)、(B-III) S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1) (A-III)、(B-III) S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2) (A-III)、(B-III) S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3)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E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4)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i-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5)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n-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6)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n-Bu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7)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t-Bu t-Bu H - - CH<sub>2</sub>Ph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8)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E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19)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i-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0)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n-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表5]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221)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n-Bu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2) (A-III)、(B-III) N H H H H Cl H H Ph Ph H - - CH<sub>2</sub>Ph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3)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Et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4)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i-Pr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5)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Pr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6)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Bu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7)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CH<sub>2</sub>Ph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8)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Et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29)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i-Pr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0)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Pr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1)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Bu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2)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CH<sub>2</sub>Ph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3)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Et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4)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i-Pr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5)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Pr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6)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Bu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7)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CH<sub>2</sub>Ph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8)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Et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39)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i-Pr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0)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Pr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1)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Bu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2)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CH<sub>2</sub>Ph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3)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Et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4)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i-Pr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5)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Pr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6)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Bu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7)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CH<sub>2</sub>Ph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8)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Et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49)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i-Pr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0)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Pr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1)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Bu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2)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CH<sub>2</sub>Ph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3)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Et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4)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i-Pr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5)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Pr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6)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n-Bu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7)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t-Bu t-Bu H - - CH<sub>2</sub>Ph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8)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Et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59)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i-Pr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0)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Pr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1)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n-Bu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2) (A-III)、(B-III) N H C-I H Cl H H Ph Ph H - - CH<sub>2</sub>Ph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3)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E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4)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i-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5)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n-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6)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n-Bu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7)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t-Bu t-Bu H - - CH<sub>2</sub>Ph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8)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E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69)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i-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0)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n-Pr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1)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n-Bu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2) (A-III)、(B-III) N H C-II H Cl H H Ph Ph H - - CH<sub>2</sub>Ph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表6]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273)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4)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5)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6)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NH<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7)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NEt<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8)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N(n-Bu)<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79)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0)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1)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2)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NH<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3)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NEt<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4)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N(n-Bu)<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5)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6)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7)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8)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NH<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89)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NEt<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0)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H N(n-Bu)<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1)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2)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3)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4)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NH<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5)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NEt<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6) (A-I)、(B-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i-Pr H N(n-Bu)<sub>2</sub>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7) (A-II)、(B-II) N H C-II H NPh<sub>2</sub> H H H H H H H n-Hex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8) (A-II)、(B-II) N H C-II H NPh<sub>2</sub> H H H H H H H n-Oc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299) (A-II)、(B-II) N H C-II H NPh<sub>2</sub> H H H H OMe H H n-Hex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0) (A-II)、(B-II) N H C-II H NPh<sub>2</sub> H H H H OMe H H n-Oc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1) (A-II)、(B-II) N H C-II H NPh<sub>2</sub> H H H H O(n-Bu) H H n-Hex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2) (A-II)、(B-II) N H C-II H NPh<sub>2</sub> H H H H O(n-Bu) H H n-Oct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3) (A-III)、(B-II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t-Bu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4) (A-III)、(B-II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Ph Ph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5) (A-III)、(B-II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t-Bu t-Bu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6) (A-III)、(B-III) S H C-II H NPh<sub>2</sub> H H Ph Ph H - -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7) (A-I)、(B-I) O H H H H Cl H H *1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8) (A-I)、(B-I) O H H H H Cl H H *1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09) (A-I)、(B-I) O H H H H Cl H H *1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0)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1”:4-戊基环己基
[表7]
化合物 A,B X YA,YD YB YC ZA ZB ZC R1 R2 R3 R4 R5 R6 R8 R9 An-
(Z-311)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2)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O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3)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4)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Me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5)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OMe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6)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7)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Me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8)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OMe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19)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0)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Me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1) (A-I)、(B-I) O H C-I H Cl H H *1 H H OMe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2) (A-I)、(B-I) O H C-II H Cl H H *1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3) (A-I)、(B-I) O H C-II H Cl H H *1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4) (A-I)、(B-I) O H C-II H Cl H H *1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5)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1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6)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1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7)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1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8) (A-I)、(B-I) O H H H H Cl H H *2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29) (A-I)、(B-I) O H H H H Cl H H *2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0) (A-I)、(B-I) O H H H H Cl H H *2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1)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H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2)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3)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O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4)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H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5)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Me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6)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OMe H - Me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7)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H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8)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Me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39)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OMe H - Et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0)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H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1)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Me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2) (A-I)、(B-I) O H C-I H Cl H H *2 H H OMe H - t-Bu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3) (A-I)、(B-I) O H C-II H Cl H H *2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4) (A-I)、(B-I) O H C-II H Cl H H *2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5) (A-I)、(B-I) O H C-II H Cl H H *2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6)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2 H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7)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2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48) (A-I)、(B-I) O H C-II H NPh<sub>2</sub> H H *2 H H O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59)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H H 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0)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Ph H 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1) (A-I)、(B-I) O H C-I H Cl H H t-Bu Me H Me H - H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2) (A-I)、(B-I) O H H H H H H H *2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3) (A-I)、(B-I) O H H H H H H H t-Bu P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4) (A-III)、(B-III) O *3 C-II H Cl H *4 *5 *5 H H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5) (A-I)、(B-I) O H Me Me H Cl H H *2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6) (A-I)、(B-I) O H Me Me H Cl H H t-Bu P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7) (A-I)、(B-I) O H t-Bu t-Bu H Cl H H *2 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Z-368) (A-I)、(B-I) O H t-Bu t-Bu H Cl H H t-Bu Ph H Me H - - B(C<sub>6</sub>F<sub>5</sub>)<sub>4</sub>
“*1”:4-戊基环己基
“*2”:1,1-二甲基丁基
“*3”:-(CH2)3-R1
“*4”:-(CH2)3-YA或-(CH2)3-YD
“*5”:1-金刚烷基
化合物(Z)优选为有机溶剂可溶的化合物,尤其优选为二氯甲烷可溶的化合物。
此处,有机溶剂可溶是指相对于25℃的有机溶剂100g,化合物(Z)溶解0.1g以上的情况。
化合物(Z)优选为满足下述要件(A)的化合物。
要件(A):在使用将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以下,将所述透射光谱也称为“化合物(Z)的透射光谱”)中,波长430nm~580nm下光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而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3.0%以上。所述透射率的平均值较高时优选,因此其上限并无特别限制,可为100%。
通过化合物(Z)满足所述要件(A),可将所欲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截止,同时可进一步抑制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
再者,在本发明中,波长A nm~B nm的平均透射率是以1nm为单位测定A nm以上且B nm以下的各波长下的透射率,并通过所述透射率的合计除以所测定的透射率的数量(波长范围,B-A+1)而算出的值。
化合物(Z)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要件(B)。
要件(B):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
化合物(Z)的最大吸收波长优选为855nm~1095nm,更优选为波长860nm~1090nm。
所述最大吸收极大波长是指在使用将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的值最小时的波长。
通过化合物(Z)的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所述范围,可容易地获得在近红外线中的波长较长的区域(波长850nm以上的区域)也具有高的光线截止能力的光学滤波器。特别是可容易地获得在波长900nm以上的区域、具体而言在波长940nm下光密度(OD(opticaldensity)值)为4左右以上的光学滤波器。
化合物(Z)优选为满足下述要件(C)的化合物。
要件(C):在化合物(Z)的透射光谱中,在波长950nm~1150nm的范围优选为具有透射率为85%的波长,更优选为具有透射率为90%的波长。
在所述范围具有最大吸收波长且满足所述要件(C)的化合物(Z)的吸收峰值尖锐,因此通过使用此种化合物(Z),不仅可容易地制作能够将所欲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截止的NIR-CF,而且也可容易地制作使所欲透射的期望波长的近红外线透射的DBPF或IRPF等光学滤波器。
化合物(Z)优选为满足下述要件(D)的化合物。
要件(D):在化合物(Z)的透射光谱的比最大吸收波长更长的波长中,透射率为20%的最短波长侧的波长(Wa)与透射率为70%的最短波长侧的波长(Wb)的差的绝对值优选为10nm~60nm,更优选为15nm~58nm,特别优选为20nm~56nm。
化合物(Z)满足所述要件(D)表示化合物(Z)的吸收峰值尖锐。通过使用满足所述要件(D)的化合物(Z),不仅可容易地制作能够将所欲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截止的NIR-CF,而且也可容易地制作使所欲透射的期望波长的近红外线透射的DBPF或IRPF等光学滤波器。
本组合物中的化合物(Z)的含量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而优选为0.02质量份~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2质量份~0.8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03质量份~0.60质量份。
若化合物(Z)的含量处于所述范围,则可容易地获得不仅能够将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的近红外线效率良好地截止而且可见光透射性更优异的组合物。
<树脂>
作为本组合物中使用的树脂,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现有已知的树脂。
本组合物中所使用的树脂可为单独一种,也可为两种以上。
作为所述树脂,只要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就热稳定性及向膜(板)形状的成形性等优异、且可容易地获得能够通过在100℃以上左右的蒸镀温度下进行的高温蒸镀来形成电介质多层膜的膜等方面而言,可列举玻璃化温度(Tg)优选为110℃~380℃、更优选为110℃~370℃、特别优选为120℃~360℃的树脂。另外,若所述树脂的Tg为140℃以上,则可获得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蒸镀形成电介质多层膜的膜,因此特别优选。
作为所述树脂,可使用使包含所述树脂的厚度0.1mm的树脂板的总光线透射率(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 7375:2008)优选为成为75%~95%、更优选为成为78%~95%、特别优选为成为80%~95%的树脂。
若使用总光线透射率处于所述范围的树脂,则可容易地获得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滤波器。
所述树脂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法所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通常为15,000~350,000,优选为30,000~250,000,数量平均分子量(Mn)通常为10,000~150,000,优选为20,000~100,000。
作为所述树脂,例如可列举: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芳香族聚醚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聚芳酰胺(aramid))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对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系树脂、氟化芳香族聚合物系树脂、(改性)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烯丙基酯系硬化型树脂、倍半硅氧烷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乙烯基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
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优选为使用选自由下述式(X0)所表示的单体及下述式(Y0)所表示的单体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而获得的树脂、及通过将所述树脂加以氢化而获得的树脂。
[化2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291
式(X0)中,Rx1~Rx4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下述(i')~(ix')中的原子或基,kx、mx及px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i')氢原子
(ii')卤素原子
(iii')三烷基硅烷基
(iv')具有包含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硅原子的连结基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1~30的烃基
(v')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1~30的烃基
(vi')极性基(其中,(ii')及(iv')除外。)
(vii')Rx1与Rx2或者Rx3与Rx4相互键结而形成的亚烷基(alkylidene)(其中,不参与所述键结的Rx1~Rx4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所述(i')~(vi')中的原子或基。)
(viii')Rx1与Rx2或者Rx3与Rx4相互键结而形成的单环或多环的烃环或杂环(其中,不参与所述键结的Rx1~Rx4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所述(i')~(vi')中的原子或基。)
(ix')Rx2与Rx3相互键结而形成的单环的烃环或杂环(其中,不参与所述键结的Rx1与Rx4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所述(i')~(vi')中的原子或基。)
[化2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301
式(Y0)中,Ry1及Ry2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所述(i')~(vi')中的原子或基,或者表示Ry1与Ry2相互键结而形成的单环或多环的脂环式烃、芳香族烃或杂环,ky及py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芳香族聚醚系树脂]
芳香族聚醚系树脂优选为具有选自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及下述式(2)所表示的结构单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
[化2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302
式(1)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1~12的一价有机基,a~d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化2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311
式(2)中,R1~R4及a~d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式(1)中的R1~R4及a~d为相同含义,Y表示单键、-SO2-或-CO-,R7及R8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12的一价有机基或硝基,g及h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m表示0或1。其中,当m为0时,R7不为氰基。
另外,所述芳香族聚醚系树脂可还具有选自由下述式(3)所表示的结构单元、及下述式(4)所表示的结构单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
[化3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312
式(3)中,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1~12的一价有机基,Z表示单键、-O-、-S-、-SO2-、-CO-、-CONH-、-COO-或碳数1~12的二价有机基,e及f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n表示0或1。
[化3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313
式(4)中,R7、R8、Y、m、g及h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式(2)中的R7、R8、Y、m、g及h为相同含义,R5、R6、Z、n、e及f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式(3)中的R5、R6、Z、n、e及f为相同含义。
[聚酰亚胺系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系树脂,并无特别限制,只要是在重复单元中包含酰亚胺键的高分子化合物即可,例如可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06-199945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08-163107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聚酯系树脂]
作为聚酯系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10-285505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11-197450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聚碳酸酯系树脂]
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08-16319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氟化芳香族聚合物系树脂]
作为氟化芳香族聚合物系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含有具有至少一个氟原子的芳香族环、以及包含选自由醚键、酮键、砜键、酰胺键、酰亚胺键及酯键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键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例如可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08-18112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
作为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并无特别限制,可列举:由含有在分子内具有一个以上的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及通过紫外线而分解并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所合成的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
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可优选地用作形成下述本树脂层或下述外涂层等树脂层时可使用的硬化性树脂。
[市售品]
作为所述树脂的市售品,可列举以下的市售品等。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JSR(股)制造的阿通(Arton)、日本瑞翁(Zeon)(股)制造的瑞翁诺阿(Zeonor)、三井化学(股)制造的阿派尔(APEL)、宝理塑料(Polyplastics)(股)制造的托帕斯(TOPAS)。作为聚醚砜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住友化学(股)制造的斯密卡爱克塞尔(Sumikaexcel)PES。作为聚酰亚胺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三菱瓦斯化学(MitsubishiGas Chemical)(股)制造的尼欧普利姆(Neopulim)L。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帝人(股)制造的普艾斯(PURE-ACE)、帝人(股)制造的旁拉伊特(Panlite)SP-3810、三菱瓦斯化学(Mitsubishi Gas Chemical)(股)制造的优比泽塔(Iupizeta)EP-5000。作为芴聚酯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大阪瓦斯化学(Osaka Gas Chemicals)(股)制造的OKP4HT。作为丙烯酸系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日本催化剂(股)制造的阿库利维阿(Acryviewa)。作为倍半硅氧烷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日铁化学与材料(Nippon Steel Chemical&Material)(股)制造的希鲁普拉斯(Silplus)。
<其他成分>
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本组合物可还含有化合物(Z)以外的化合物(X)[紫外线吸收剂以外的吸收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荧光消光剂及金属络合物系化合物等其他成分。
这些其他成分分别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其他成分可在制造本组合物时与树脂等一起混合,也可在合成树脂时添加。另外,添加量根据期望的特性等适宜选择即可,但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通常为0.01质量份~5.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2.0质量份。
[化合物(X)]
本组合物可包含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Z)以外的化合物(X)[紫外线吸收剂以外的吸收剂]。
作为所述化合物(X),例如可列举:方酸内鎓盐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聚次甲基系化合物、萘酞菁系化合物、克酮鎓系化合物、八元卟啉系化合物、二亚铵系化合物、苝系化合物、金属二硫醇盐系化合物。
作为所述化合物(X),优选为包含方酸内鎓盐系化合物,更优选为包含分别为一种以上的方酸内鎓盐系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X'),作为所述其他化合物(X'),特别优选为酞菁系化合物及聚次甲基系化合物。
所述方酸内鎓盐系化合物的吸收峰值尖锐,且具有优异的可见光透射性及高的摩尔吸光系数,但有在吸收光线时产生成为散射光的原因的荧光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通过将方酸内鎓盐系化合物与所述化合物(X')组合使用,可抑制散射光。若如此般散射光得到抑制,则在将由本组合物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用于摄像装置等的情况下,所获得的照相机画质变得更良好。
所述化合物(X)的最大吸收波长优选为600nm~800nm,更优选为620nm~780nm,进而优选为650nm~760nm,特别优选为660nm~750nm。
通过使用在所述范围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化合物(X),红色附近的颜色的入射角依存性得到改良,可容易地获得视感度修正更优异的光学滤波器。
[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甲亚胺系化合物、吲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蒽系化合物、日本专利特开2019-01470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抗氧化剂]
作为所述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2'-二氧基-3,3'-二-叔丁基-5,5'-二甲基二苯基甲烷、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
<添加剂>
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本组合物可还含有有机溶剂、脱模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密接助剂、光扩散材等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分别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使用两种以上。
特别是在将本组合物设为液状组合物的情况下,优选为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所述有机溶剂的例子,优选为可溶解树脂的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酯类、酮类、芳香族烃类、含卤素的化合物类。
另外,在通过后述的浇铸成形来制造树脂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流平剂或消泡剂,可使所述树脂层的制造变容易。
《光学滤波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滤波器(以下也称为“本滤波器”。)具有基材(i)以及电介质多层膜,所述基材(i)包括由本组合物形成的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以下也称为“本树脂层”。)。
就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等方面而言,作为此种本滤波器,具体而言,可列举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NIR-CF)、可见光-近红外线选择透射滤波器(DBPF)、近红外线透射滤波器(IRPF)。这些滤波器除了具有所述本树脂层以及电介质多层膜以外,采用现有已知的结构即可。
本滤波器的厚度根据期望的用途适宜选择即可,但根据近年来的固体摄像装置等的薄型化、轻量化等趋势,优选为所述本滤波器的厚度也薄。
本滤波器包括所述基材(i),因此可薄型化。
本滤波器的厚度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2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μm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例如理想的是20μm。
<NIR-CF>
所述NIR-CF优选为在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中的截止性能优异、在可见波段中的透射性优异的光学滤波器。
所述NIR-CF中使用的所述电介质多层膜优选为近红外线反射膜。
在将NIR-CF用于固体摄像元件等的情况下,优选为近红外波段的透射率低。特别是已知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中固体摄像元件的受光感度较高,通过降低所述波段的透射率,可有效地进行照相机图像与人眼的视感度修正,可实现优异的色彩再现性。另外,进而通过降低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的透射率,可有效地防止安全认证功能中使用的近红外光到达图像传感器等。
NIR-CF在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中,自所述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平均透射率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而优选为3%以下,特别优选为2%以下。
若波长850nm~1200nm的平均透射率处于此范围,则可将近红外线充分地截止,可实现优异的色彩再现性,因此优选。
在将NIR-CF用于固体摄像元件等的情况下,优选为可见光透射率高。具体而言,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自所述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平均透射率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而优选为83%以上,特别优选为85%以上。
若波长430nm~580nm的平均透射率处于此范围,则可实现优异的摄像感度。
<DBPF>
所述DBPF只要是使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中所欲透射的波长的光透射、并将近红外线中所欲截止的波长的光截止的光学滤波器,则并无特别限制。
所述DBPF中使用的所述电介质多层膜优选为使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中所欲透射的波长的光透射、并将近红外线中所欲截止的波长的光截止的膜。
与NIR-CF同样地,DBPF在用于固体摄像元件等的情况下也优选为可见光透射率高,且基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波长430nm~580nm的平均透射率优选为处于与NIR-CF的所述平均透射率相同的范围。
另外,就可使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中所欲透射的波长的光充分透射、并可将近红外线中所欲截止的波长的光充分截止等的方面而言,DBPF优选为满足下述特性(d)。
特性(d):在波长650nm以上的区域具有光线阻止频带Za、光线透射频带Zb及光线阻止频带Zc,各个频带的中心波长为Za<Zb<Zc,
所述Za及Zc中的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小透射率分别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所述Zb中的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大透射率优选为55%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
Za是指在波长650nm以上且900nm以下中,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自超过20%变为20%以下的最短波长Za1、至自小于20%变为20%以上的最长波长Za2为止的波长频带。再者,Za的中心波长为(Za1+Za2)/2nm。
Zb是指在波长750nm以上且1050nm以下中,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自40%以下变为超过40%的最短波长Zb1、至自超过40%变为40%以下的最长波长Zb2为止的波长频带。再者,Zb的中心波长为(Zb1+Zb2)/2nm。
Zc是指在波长820nm以上中,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自超过20%变为20%以下的最短波长Zc1、至作为Zc1+200nm的波长Zc2为止的波长频带。再者,Zc的中心波长为(Zc1+Zc2)/2nm。
<IRPF>
所述IRPF只要是将可见光截止、并使近红外线中所欲透射的波长的光透射的光学滤波器,则并无特别限制。
所述IRPF中使用的所述电介质多层膜优选为将所欲截止的波长的光(可见光和/或近红外线中的一部分)截止的膜。
另外,IRPF也可使用可见光吸收剂将可见光截止。
IRPF可优选地用于红外线监视照相机、车载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通信、各种传感系统、红外线警报器、夜视装置等的光学系统,在用于这些用途的情况下,优选为所欲透射的近红外线以外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低。
特别是在波长380nm~700nm的区域中,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另外,IRPF优选为对于所欲透射的近红外线的透射率高,具体而言,在波长750nm以上的区域具有光线透射带Ya,在所述光线透射带Ya中,自本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大透射率(TIR)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
<基材(i)>
所述基材(i)可为单层也可为多层,只要具有本树脂层即可。所述基材(i)可具有两层以上的本树脂层,在所述情况下,两层以上的本树脂层可相同也可不同。
在基材(i)为单层的情况下,所述基材(i)由本树脂层构成,即,本树脂层(树脂制基板)为基材(i)。
在基材(i)为多层的情况下,作为所述基材(i),可列举:包括两层以上的树脂层、且所述两层以上的树脂层中的至少一层为本树脂层的基材;或包括本树脂层以及玻璃支撑体的基材,例如,可列举:基材(A),包括在玻璃支撑体或作为基底的树脂制支撑体等支撑体上层叠有本树脂层的层叠体;基材(B),包括在本树脂层上层叠有包含硬化性树脂等的外涂层等树脂层的层叠体。
就制造成本及光学特性调整的容易性、进而可实现本树脂层的消除损伤效果、提高基材(i)的耐损伤性等方面而言,作为所述基材(i),特别优选为基材(B)。
再者,所述树脂制支撑体或基材(B)中的外涂层等树脂层是指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所述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只要包含树脂则并无特别限制,作为所述树脂,可列举与所述本组合物一栏中记载的树脂相同的树脂等。另外,所述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也可为下述其他功能膜。
基材(i)的厚度可根据期望的用途适宜选择,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10μm~250μm,进而优选为15μm~230μm,特别优选为20μm~150μm。
若基材(i)的厚度处于所述范围,则可使使用了所述基材(i)的本滤波器薄型化及轻量化,从而可优选地用于固体摄像装置等各种用途。特别是在将所述单层的基材(i)用于照相机模块等的透镜单元的情况下,可实现透镜单元的低背化、轻量化,因此优选。
在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中,基材(i)的自垂直方向测定的最低透设率(Ta)优选为0.1%~40%,进而优选为0.5%~35%,特别优选为1%~30%。
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基材(i)的自垂直方向测定的平均透设率(Tb)优选为80%以上,进而优选为81.0%以上。
若基材(i)的(Ta)及(Tb)处于所述范围,则可容易地获得在将所欲截止的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充分截止的同时显示出高可见光透射性的光学滤波器,从而可容易地获得提供光斑及重影少的良好的照相机图像的光学滤波器。
[基材(i)的制造方法]
所述本树脂层、所述树脂制支撑体及所述外涂层等树脂层例如可通过熔融成形或浇铸成形来形成,进而,视需要可在成形后涂布抗反射剂、硬涂剂和/或抗静电剂等涂布剂。
在所述基材(i)为基材(A)的情况下,例如在所述支撑体上对本组合物进行熔融成形或浇铸成形,优选为利用旋涂、狭缝涂布、喷墨等方法进行涂敷后将溶媒干燥去除,视需要进一步进行光照射或加热,由此可制造在支撑体上形成有本树脂层的基材。
·熔融成形
作为所述熔融成形,具体而言,可列举:对将本组合物熔融混练所获得的颗粒进行熔融成形的方法;对本组合物进行熔融成形的方法;对自包含溶剂的液状的本组合物中去除溶剂所获得的颗粒进行熔融成形的方法等。作为熔融成形方法,可列举:射出成形、熔融挤出成形或吹塑成形等。
·浇铸成形
作为所述浇铸成形,可列举:将包含溶剂的液状的本组合物浇铸于适当的支撑体上并去除溶剂的方法;将包含光硬化性树脂和/或热硬化性树脂作为所述树脂的硬化性的本组合物浇铸于适当的支撑体上并去除溶媒后,通过紫外线照射或加热等适当的手法使其硬化的方法等。
在所述基材(i)为所述单层的基材(i)的情况下,所述基材(i)可通过在浇铸成形后自支撑体剥离涂膜而获得,另外,在所述基材(i)为所述基材(A)的情况下,所述基材(i)可通过在浇铸成形后不剥离涂膜而获得。
作为所述适当的支撑体,例如可列举:玻璃板、钢带、钢桶及树脂(例如,聚酯膜、环状烯烃系树脂膜)制支撑体。
进而,也可通过如下方法等而在光学零件上形成本树脂层:将所述液状的本组合物涂布于玻璃板、石英或塑料制等的光学零件上后对溶剂进行干燥的方法;或者涂布所述硬化性的本组合物后进行硬化及干燥的方法。
在通过熔融成形或浇铸成形来形成所述树脂制支撑体及外涂层等树脂层的情况下,代替所述熔融成形或浇铸成形一栏中的本组合物而使用包含树脂的期望的组合物(其中,不含化合物(Z))即可。
所述本树脂层、所述树脂制支撑体及所述外涂层等树脂层中的残留溶剂量以尽可能少为宜。具体而言,相对于本树脂层的重量,所述残留溶剂量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0.5质量%以下。
若残留溶剂量处于所述范围,则可获得不易变形且特性不易变化的、可容易地发挥期望的功能的树脂层。
在将基材(i)用于光学滤波器的情况下,优选为将所述本树脂层、所述树脂制支撑体及所述外涂层等树脂层中的溶剂含量抑制于100质量ppm以下。
<电介质多层膜>
本滤波器具有所述基材(i)以及电介质多层膜。作为所述电介质多层膜,可列举将高折射率材料层与低折射率材料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等。
所述电介质多层膜可设置于所述基材(i)的单面上,也可设置于两面上。在设置于单面上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及制造容易性优异,在设置于两面上的情况下,可获得具有高强度而不易产生翘曲或扭曲的光学滤波器。在将本滤波器用于固体摄像元件等的情况下,优选为所述滤波器的翘曲或扭曲小,因此优选为将电介质多层膜设置于基材(i)的两面上。
作为构成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层的材料,可列举折射率为1.7以上的材料,通常选择折射率为1.7~2.5的材料。作为此种材料,例如可列举将氧化钛、氧化锆、五氧化钽、五氧化铌、氧化镧、氧化钇、氧化锌、硫化锌或氧化铟等作为主成分,且含有少量(例如,相对于主成分而为0质量%~10质量%)的氧化钛、氧化锡和/或氧化铈等的材料。
作为构成所述低折射率材料层的材料,可使用折射率为1.6以下的材料,通常选择折射率为1.2~1.6的材料。作为此种材料,例如可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氟化镧、氟化镁及六氟化铝钠。
关于将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层与低折射率材料层层叠的方法,只要可形成将这些材料层层叠而成的电介质多层膜,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在基材(i)上,直接形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辅助蒸镀法或离子镀法等将高折射率材料层与低折射率材料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电介质多层膜。
若将欲阻断的近红外线波长设为λ(nm),则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层及低折射率材料层的各层的厚度通常优选为0.1λ~0.5λ的厚度。作为λ(nm)的值,在NIR-CF的情况下例如为700nm~1400nm,优选为750nm~1300nm。若高折射率材料层及低折射率材料层的各层的厚度处于所述范围,则作为折射率(n)与膜厚(d)的积(n×d)的光学膜厚成为与λ/4大致相同的值,就反射/折射的光学特性的关系而言,具有可容易地控制特定波长的阻断/透射的倾向。
关于电介质多层膜中的高折射率材料层与低折射率材料层的合计层叠数,例如在NIR-CF的情况下,作为光学滤波器整体而言优选为16层~70层,更优选为20层~60层。若各层的厚度、作为光学滤波器整体而言的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及合计层叠数处于所述范围,则可确保充分的制造边际(margin),而且可减少光学滤波器的翘曲及电介质多层膜的裂纹。
在本滤波器中,结合化合物(Z)的吸收特性等来适当地选择构成高折射率材料层及低折射率材料层的材料种类、高折射率材料层及低折射率材料层的各层的厚度、层叠的顺序、层叠数,由此可在所欲透射的波段(例如:可见波段)中确保充分的光线透射率,而且在所欲截止的近红外波段中具有充分的光线截止特性,且可减少近红外线自倾斜方向入射时的反射率。
此处,当使电介质多层膜的条件最优选化时,例如只要使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例如,核心麦克劳德(Essential Macleod),薄膜中心(Thin Film Center)公司制造),以可兼顾所欲透射的波段(例如:可见波段)的抗反射效果与所欲截止的近红外波段的光线截止效果的方式设定参数即可。在所述软件的情况下、且例如在形成NIR-CF的电介质多层膜的情况下,可列举:将波长400nm~700nm的目标透射率设为100%,并将目标公差(TargetTolerance)的值设为1,而且将波长705nm~950nm的目标透射率设为0%,并将目标公差的值设为0.5等的参数设定方法。
这些参数也可结合基材(i)的各种特性等而更细地划分波长范围来改变目标公差的值。
<其他功能膜>
出于提高基材(i)及电介质多层膜的表面硬度、提高耐化学品性、抗静电及消除损伤等目的,本滤波器可在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在基材(i)与电介质多层膜之间、基材(i)的与设置有电介质多层膜的面为相反侧的面、或电介质多层膜的与设置有基材(i)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上适宜设置抗反射膜、硬涂膜或抗静电膜等功能膜。
本滤波器可包括一层所述功能膜,也可包括两层以上。在本滤波器包括两层以上的所述功能膜的情况下,可包括两层以上的相同的膜,也可包括两层以上的不同的膜。
作为层叠所述功能膜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列举:与上文所述同样地,在基材(i)或电介质多层膜上对抗反射剂、硬涂剂和/或抗静电剂等涂布剂等进行熔融成形或浇铸成形的方法等。
另外,也可通过利用棒涂机等将包含所述涂布剂等的硬化性组合物涂布于基材(i)或电介质多层膜上后,利用紫外线照射等进行硬化来制造。
作为所述涂布剂,可列举紫外线(ultraviolet,UV)/电子束(electron beam,EB)硬化型树脂或热硬化型树脂等,具体而言,可列举:乙烯基化合物类或氨基甲酸酯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丙烯酸酯系、环氧系及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等。涂布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包含这些涂布剂的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可列举:乙烯基系、氨基甲酸酯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丙烯酸酯系、环氧系及环氧丙烯酸酯系硬化性组合物等。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也可包含聚合引发剂。作为所述聚合引发剂,可使用已知的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也可将光聚合引发剂与热聚合引发剂并用。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使用两种以上。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在将硬化性组合物的总量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聚合引发剂的调配比例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10质量%,进而优选为1质量%~5质量%。若聚合引发剂的调配比例处于所述范围,则可容易地获得硬化特性及操作性等优异的硬化性组合物,从而可容易地获得具有期望的硬度的抗反射膜、硬涂膜或抗静电膜等功能膜。
进而,也可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加入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使用已知的溶剂。作为有机溶剂的具体例,可列举: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辛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丁醚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
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使用两种以上。
所述功能膜的厚度优选为0.1μm~20μm,更优选为0.5μm~10μm,特别优选为0.7μm~5μm。
另外,出于提升基材(i)与功能膜和/或电介质多层膜的密接性、或功能膜与电介质多层膜的密接性的目的,也可对基材(i)、功能膜或电介质多层膜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
[光学滤波器的用途]
本滤波器的例如对所欲截止区域的波长的光的截止能力与对所欲透射波长的光的透射能力优异。因此,可有效用作照相机模块的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固体摄像元件的视感度修正用途。特别可有效用于数字静态照相机、智能手机用照相机、移动电话用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可穿戴器件用照相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照相机、监视照相机、汽车用照相机、红外线照相机、电视机、汽车导航、便携式信息终端、视频游戏机、便携式游戏机、指纹认证系统、数字音乐播放器、各种传感系统、红外线通信等。进而,也可有效用作装设于汽车或建筑物等的玻璃板等上的热射线截止滤波器等。
《固体摄像装置》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包括本滤波器。此处,固体摄像装置是指包括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之类的固体摄像元件的装置,具体而言可列举数字静态照相机、智能手机用照相机、移动电话用照相机、可穿戴器件用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
《光学传感装置》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传感装置只要包括本滤波器则并无特别限制,设为现有已知的结构即可。
例如,可列举具有受光元件与本滤波器的装置,具体而言,可列举具有受光元件(半导体基板)、保护膜、本滤波器及其他滤波器等的装置。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定。
<分子量>
树脂的分子量是考虑到各树脂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等并利用下述(a)或(b)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a)使用沃特斯(WATERS)公司制造的凝胶渗透色谱(GPC)装置(150C型,管柱:东曹(Tosoh)(股)制造的H型管柱,展开溶剂:邻二氯苯),测定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数量平均分子量(Mn)。
(b)使用东曹(Tosoh)(股)制造的GPC装置(HLC-8220型,管柱:TSKgelα-M,展开溶剂: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测定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数量平均分子量(Mn)。
再者,关于后述的树脂合成例3中所合成的树脂,不进行利用所述方法的分子量的测定,而进行利用下述方法(c)的对数粘度的测定。
(c)将聚酰亚胺溶液的一部分投入至无水甲醇中来使聚酰亚胺析出并进行过滤,由此自未反应单体中分离,然后在80℃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将所获得的聚酰亚胺0.1g溶解于N-甲基-2-吡咯烷酮20mL中(稀薄聚酰亚胺溶液),使用堪农-芬斯基(Cannon-Fenske)粘度计,通过下述式来求出30℃下的对数粘度(μ)。
μ={ln(ts/t0)}/C
t0:溶媒(N-甲基-2-吡咯烷酮)的流下时间
ts:稀薄聚酰亚胺溶液的流下时间
C:0.5g/dL
<玻璃化温度(Tg)>
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是在氮气气流下,使用日立高科技科学(Hitachi High-TechScience)(股)制造的示差扫描热量计(DSC6200),以升温速度:20℃/min进行测定。
<分光透射率>
基材及光学滤波器的波长850nm~1200nm的近红外区域的透射率、波长430nm~580nm的可见光透射率是使用日本分光(股)制造的分光光度计(V-7200)来测定。所述透射率是在光相对于基材或光学滤波器垂直地入射的条件下使用所述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而得。使用本装置进行测定时的参数如下。
Xa:在波长850nm~1200nm中,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透射率为最低值时的光的波长
Ta:在波长850nm~1200nm中,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最低透射率
Tb: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波长430nm~58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
Tc: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加热试验后的波长850nm~1200nm的光的最低透射率
Td: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加热试验后的波长430nm~58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e: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UV照射后的波长850nm~1200nm的光的最低透射率
Tf:自基材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UV照射后的波长430nm~58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
Tg: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波长850nm~120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
Th: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所测定的波长430nm~58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
[化合物合成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化合物(X)及化合物(Z)基于通常已知的合成法来合成。
化合物(X)例如可基于日本专利第3366697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84609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86447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70386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0-228448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1-146846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1-22896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08114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3-124054号公报、《酞菁-化学与功能-》(IPC、1997年)、日本专利特开2007-16931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9-10826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241873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699464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74063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化合物(Z)例如可基于日本专利特开2009-10826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5-59291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4-9500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1-52218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7/114398号、日本专利特开2003-246940号公报、《杂环化合物化学(Chemistry ofHeterocyclic Compounds):花青染料及相关化合物(The Cyanine Dyes and RelatedCompounds)》第18卷(Volume 18)(威利(Wiley),1964年)、《近红外染料的高科技应用(Near-Infrared Dyes for High Technology Applications)》(施普林格(Springer),1997年)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合成。
[中间体合成例1]
[化3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11
在冰浴冷却下,向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250mL)中滴加氯化磷酰(66.4g),在此状态下搅拌1小时。继而,加入环己酮(25.0g),在80℃下加热3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加入冰水,放置一晚。对混合物进行过滤,获得淡黄色的目标化合物c-1(37.4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及液相色谱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
[中间体合成例2]
[化3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12
在冰浴冷却下,向环戊酮(25.4g)的THF(200mL)溶液中滴加苯基溴化镁(PhMgBr)-四氢呋喃溶液(1mol/L,330mL),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慢慢加入甲醇(10mL),继而加入浓盐酸(10mL)。通过蒸发器将四氢呋喃去除后,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后,进行浓缩。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溶液进行精制,获得化合物c-2(29.6g)。
在冰浴冷却下,向DMF(200mL)中滴加氯化磷酰(54.7g),并搅拌1小时。继而,加入化合物c-2(29.6g),在80℃下加热3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加入冰水,放置一晚。对混合物进行过滤,获得淡黄色的目标化合物c-3(35.7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NMR及LC-MS。
[中间体合成例3]
[化3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13
在冰浴冷却下,向DMF(250mL)中滴加氯化磷酰(81.1g),在此状态下搅拌1小时。继而,加入环戊酮(25.0g),在80℃下加热3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加入冰水,放置一晚。对混合物进行过滤,获得淡黄色的目标化合物c-4(41.9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NMR及LC-MS。
[中间体合成例4]
[化3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21
在环戊酮(25.0g)的乙腈溶液(150mL)中加入二苯基胺(25.1g)与四氟硼酸42%水溶液(46.6g),回流2小时,然后放冷。对所析出的固体进行过滤,利用冷甲醇清洗,由此获得化合物c-5(82.6g)。
将化合物c-5(82.6g)及N-苯基甲酰亚胺乙酯(80.1g)在丁腈(250mL)中回流2小时,然后放冷至室温。通过加入二乙醚(1L)来对析出的固体进行过滤,并使其溶解于甲醇(200mL)中,加入甲苯(1L)后固体析出。对所述固体进行过滤、干燥,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c-6(90.7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NMR及LC-MS。
[中间体合成例5]
[化3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22
在冰浴冷却下,向4-甲基环己酮(25.0g)的THF(100mL)溶液中滴加苯基溴化镁-四氢呋喃溶液(1mol/L,250mL),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慢慢加入甲醇(10mL),继而加入浓盐酸(10mL)。通过蒸发器将四氢呋喃去除后,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后,进行浓缩。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溶液进行精制,获得化合物c-7(26.1g)。
在冰浴冷却下,向DMF中滴加氯化磷酰(33.0g),并搅拌1小时。继而,加入化合物c-7(26.1g),在80℃下加热3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加入冰水,放置一晚。对混合物进行过滤,获得淡黄色的目标化合物c-8(24.6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NMR及LC-MS。
[中间体合成例6]
[化3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31
在冰浴冷却下,向DMF(250mL)中滴加氯化磷酰(89.0g),在此状态下搅拌1小时。继而,加入3-戊酮(25.0g),在80℃下加热3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加入冰水,放置一晚。对混合物进行过滤,获得淡黄色的目标化合物c-9(9.3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NMR及LC-MS。
[中间体合成例7]
[化3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32
在冰浴冷却下,向DMF(250mL)中滴加氯化磷酰(45.0g),在此状态下搅拌1小时。继而,加入2,2,6,6-四甲基庚烷-4-酮(25.0g),在80℃下加热3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加入冰水,放置一晚。对混合物进行过滤,获得淡黄色的目标化合物c-10(7.2g)。目标化合物的鉴定使用的是NMR及LC-MS。
[中间体合成例8]
[化3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33
在利用《生物有机与医药化学(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13,vol.21,#11,p.2826-2831中记载的方法合成的化合物e-1(20.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三甲基乙酸乙酯(52.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dispersion inParaffin Liquid))9.6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由此获得化合物e-2。
然后,不对化合物e-2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15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3(11.5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氢谱核磁共振(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3(11.5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4(10.5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9]
[化4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41
在利用《生物有机与医药化学(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13,vol.21,#11,p.2826-2831中记载的方法合成的化合物e-1(20.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异丁酸乙酯(50.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9.6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由此获得化合物e-5。
然后,不对化合物e-5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15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6(10.4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6(10.4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7(8.3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10]
[化4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51
化合物e-8可使用《有机化学通信(Organic Letters)》,2015,vol.17,#13,p.3306-3309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中间体合成例11]
[化4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52
化合物e-9可使用《欧洲有机化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Chemistry)》,2018,vol.2018,#2,p.240-246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中间体合成例12]
[化4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53
化合物e-10可使用《有机化学杂志(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0,vol.65,#7,p.2236-2238,PF6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中间体合成例13]
[化4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61
在化合物e-11(20.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三甲基乙酸乙酯(45.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9.6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获得化合物e-12。
然后,不对化合物e-12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15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4/1)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13(19.1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13(19.1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3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14(16.8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14]
[化4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62
化合物e-15可使用《美国化学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2015,vol.137,#14,p.4759-4765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中间体合成例15]
[化4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71
化合物e-16可使用《化学学会志(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珀金学报(Perkin Transactions)1》(2001),2000,#4,p.599-603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中间体合成例16]
[化4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72
在二氯甲烷(10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e-17(20.0g)、草酰氯(22.0g)、吡啶(13.7g)及DMF(1mL)搅拌1小时。通过蒸发器将二氯甲烷去除,获得包含化合物e-18的混合物。
加入所获得的混合物、乙腈(200mL)、5-甲基-2-羟基苯乙酮(21.3g)及三乙胺(15.1g),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利用蒸发器将乙腈去除,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后,利用硫酸钠使有机层干燥。利用蒸发器将有机层的乙酸乙酯去除,获得化合物e-19。
不对所述化合物e-19进行精制而使其溶解于t-BuOH(100mL)中,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6.3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由此获得化合物e-20。
然后,不对化合物e-20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20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21(27.3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21(27.3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22(16.2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17]
[化4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81
在二氯甲烷(10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e-23(20.0g)、草酰氯(21.4g)、吡啶(13.4g)及DMF(1mL)搅拌1小时。通过蒸发器将二氯甲烷去除,获得包含化合物e-24的混合物。
加入所获得的混合物、乙腈(200mL)、5-甲基-2-羟基苯乙酮(20.8g)及三乙胺(14.8g),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利用蒸发器将乙腈去除,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后,利用硫酸钠使有机层干燥。利用蒸发器将有机层的乙酸乙酯去除,获得化合物e-25。
不对所述化合物e-25进行精制而使其溶解于t-BuOH(100mL)中,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6.1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获得化合物e-26。
然后,不对化合物e-26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30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27(27.0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27(27.0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28(15.9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18]
[化4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91
在化合物e-29(25.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三甲基乙酸乙酯(50.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6.7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15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由此获得化合物e-30。
然后,不对化合物e-30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30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31(16.2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31(16.2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32(12.9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19]
[化5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492
在化合物e-11(25.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异丁酸乙酯(52.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7.3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获得化合物e-33。
然后,不对化合物e-33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20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34(17.1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34(17.1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35(14.6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20]
[化5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01
在化合物e-36(25.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2-甲基丁酸乙酯(55.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6.0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获得化合物e-37。
然后,不对化合物e-37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60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38(15.9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对化合物e-38(15.9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39(13.8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21]
[化5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02
在利用《瑞士化学学报(Helvetica Chimica Acta)》,1981,vol.64,#5,p.1672-1681中记载的方法而合成的化合物e-40(25.0g)中加入无水氯化铝(29.1g),在130℃下加热2小时。然后放冷至室温,在冰浴冷却下加入冰水、乙酸乙酯1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41(20.0g)。
在化合物e-41(20.0g)的t-BuOH(150mL)溶液中加入三甲基乙酸乙酯(50.0g),并加入氢化钠(60%,分散于液体石蜡中)5.5g后,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20mL。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获得化合物e-42。
然后,不对化合物e-42进行精制而追加浓盐酸60mL,在40℃下进行搅拌。1小时后,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并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利用乙酸乙酯-水进行分液清洗后,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43(15.4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LC-MS及1H-NMR分析来进行。
使化合物e-43(15.4g)、苯硼酸(11.7g)、四(三苯基膦)钯(1.0g)、碳酸钾(60.0g)溶解于甲苯50mL、水50mL的混合溶液中,一边剧烈搅拌,一边在110℃下加热12小时。放冷至室温后,利用甲苯-水进行分液清洗,在有机层中加入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使用蒸发器将溶媒蒸馏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对所获得的混合物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e-44(12.4g)。
对化合物e-44(12.4g)及四氢呋喃90mL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5分钟后,滴加甲基碘化镁-二乙醚溶液(1mol/L,50mL),加热至35℃并搅拌2小时。继而,对反应溶液进行冰浴冷却,加入20%过氯酸水溶液90mL,将所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利用水60mL清洗,在50℃下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化合物e-45(10.4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中间体合成例22]
[化5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11
在0℃下,在亚甲基环己烷(5.2g)与1-金刚烷甲酰氯(Ad-COCl,22g)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三氟甲烷磺酸(10g)后,在90℃下加热10分钟。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0℃,加入己烷150mL、醚50mL、水50mL进行搅拌。对所析出的固体进行过滤,利用己烷清洗,经过减压干燥而获得化合物e-46(4.2g)。化合物的鉴定通过1H-NMR分析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
[化5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2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70℃下将化合物e-4(5.0g)及化合物c-1(1.0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2.7g)。化合物d-1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2.7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3.8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25(4.4g)。化合物z-25的鉴定利用1H-NMR、氟谱核磁共振(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2]
[化5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2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70℃下将化合物e-7(5.0g)及化合物c-3(1.2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2(2.6g)。化合物d-2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2(2.6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3.7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130(4.2g)。化合物z-130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3]
[化5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3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8(5.0g)及化合物c-4(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3(2.6g)。化合物d-3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3(2.6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3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184(4.5g)。化合物z-184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4]
[化5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3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60℃下将化合物e-9(5.0g)及化合物c-1(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4(3.2g)。化合物d-4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4(3.2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9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191(4.9g)。化合物z-191的鉴定通过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5]
[化5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4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50℃下将化合物e-10(5.0g)及化合物c-4(0.98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5(3.5g)。化合物d-5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5(3.5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7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211(5.3g)。化合物z-211的鉴定通过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6]
[化5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42
在乙酸酐(30mL)中,在100℃下将化合物e-14(5.0g)、化合物c-6(3.5g)及乙酸钠(1.4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甲醇)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6(3.7g)。化合物d-6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6(3.7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9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273(5.5g)。化合物z-273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7]
[化6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43
在乙酸酐(30mL)中,在100℃下将化合物e-15(5.0g)、化合物c-6(2.8g)及乙酸钠(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甲醇)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7(3.7g)。化合物d-7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7(3.7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277(5.4g)。化合物z-277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8]
[化6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51
在乙酸酐(30mL)中,在100℃下将化合物e-16(5.0g)、化合物c-6(4.0g)及乙酸钠(1.5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甲醇)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8(3.5g)。化合物d-8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8(3.5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5.1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298(5.6g)。化合物z-298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9]
[化6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5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60℃下将化合物e-22(5.0g)以及化合物c-1(1.0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9(2.9g)。化合物d-9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9(2.9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0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11(4.5g)。化合物z-311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0]
[化6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6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60℃下将化合物e-28(5.0g)以及化合物c-1(1.0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0(3.0g)。化合物d-10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0(3.0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1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32(4.1g)。化合物z-332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1]
[化6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6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60℃下将化合物e-32(5.0g)以及化合物c-1(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1(3.0g)。化合物d-11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1(3.0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5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59(4.8g)。化合物z-359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2]
[化6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7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60℃下将化合物e-35(5.0g)以及化合物c-4(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2(2.6g)。化合物d-12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2(2.6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4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128(4.6g)。化合物z-128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3]
[化6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7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60℃下将化合物e-9(5.0g)以及化合物c-4(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3(3.1g)。化合物d-13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3(3.1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8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199(4.9g)。化合物z-199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4]
[化6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8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8(5.0g)以及化合物c-1(1.0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4(3.0g)。化合物d-14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4(3.0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7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153(5.0g)。化合物z-153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5]
[化6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8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39(5.0g)以及化合物c-8(2.5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5(3.5g)。化合物d-15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5(3.5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4.7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72(5.3g)。化合物z-72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6]
[化6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9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45(5.0g)以及化合物c-1(0.9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6(6.0g)。化合物d-16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6(6.0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7.3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0(8.7g)。化合物z-360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7]
[化7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92
在乙酸酐(30mL)中,在100℃下将化合物e-28(5.0g)、戊二烯醛缩二苯胺盐酸盐(glutaconaldehydedianil hydrochloride)(5.4g)及乙酸钠(1.2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甲醇)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7(5.4g)。化合物d-17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7(5.4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8.4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2(8.7g)。化合物z-362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8]
[化7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593
在乙酸酐(30mL)中,在100℃下将化合物e-45(5.0g)、戊二烯醛缩二苯胺盐酸盐(4.7g)及乙酸钠(1.1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甲醇)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8(4.7g)。化合物d-18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8(4.7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6.3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3(7.0g)。化合物z-363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19]
[化7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0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46(5.0g)、化合物c-4(0.6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19(6.0g)。化合物d-19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19(6.1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5.6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4(8.5g)。化合物z-364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20]
[化7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0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28(5.0g)、化合物c-9(0.9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20(6.7g)。化合物d-20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20(6.7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9.5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5(11.1g)。化合物z-365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21]
[化7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1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45(5.0g)、化合物c-9(0.8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21(5.9g)。化合物d-21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21(5.9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7.3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6(8.5g)。化合物z-366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22]
[化7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12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28(5.0g)、化合物c-10(1.4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22(5.3g)。化合物d-22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22(5.3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6.8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7(8.4g)。化合物z-367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色素合成例23]
[化7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21
在甲苯(20mL)/甲醇(20mL)中,在90℃下将化合物e-45(5.0g)、化合物c-10(1.3g)加热1小时。在室温下放冷后,利用蒸发器将溶媒去除,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己烷/乙酸乙酯=3/1)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d-23(4.3g)。化合物d-23的鉴定利用1H-NMR及LC-MS来进行。
在二氯甲烷(30mL)/水(30mL)中,在室温下将化合物d-23(4.3g)与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二乙醚络合物(5.4g)搅拌8小时,利用硅胶管柱色谱(流动相:二氯甲烷)进行精制,由此获得化合物z-368(6.7g)。化合物z-368的鉴定利用1H-NMR、19F-NMR及LC-MS来进行。
[树脂合成例1]
将下述式(a)所表示的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3-烯(以下也称为“DNM”。)100质量份、1-己烯(分子量调节剂)18质量份及甲苯(开环聚合反应用溶媒)300质量份装入至经氮气置换的反应容器中,并将此溶液加热至80℃。继而,在反应容器内的溶液中添加作为聚合催化剂的三乙基铝的甲苯溶液(0.6摩尔/升(mol/liter))0.2质量份、以及甲醇改性的六氯化钨的甲苯溶液(浓度为0.025摩尔/升)0.9质量份,将此溶液在80℃下加热搅拌3小时,由此进行开环聚合反应而获得开环聚合物溶液。所述聚合反应中的聚合转化率为97%。
[化7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22
将前述中所获得的开环聚合物溶液1,000质量份装入至高压釜中,在所述开环聚合物溶液中添加0.12质量份的RuHCl(CO)[P(C6H5)3]3,在氢气压为100kg/cm2、反应温度为165℃的条件下加热搅拌3小时来进行氢化反应。将所获得的反应溶液(氢化聚合物溶液)冷却后,对氢气进行放压。将所获得的反应溶液注入至大量的甲醇中来分离回收凝固物,并对其进行干燥,获得氢化聚合物(以下也称为“树脂A”。)。所获得的树脂A的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32,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37,000,玻璃化温度(Tg)为165℃。
[树脂合成例2]
在3L的四口烧瓶中添加2,6-二氟苯甲腈35.12g(0.253mol)、9,9-双(4-羟基苯基)芴87.60g(0.250mol)、碳酸钾41.46g(0.300mol)、N,N-二甲基乙酰胺443g及甲苯111g。继而,对四口烧瓶安装温度计、搅拌机、带有氮气导入管的三通旋塞、迪安-斯塔克(Dean-Stark)管及冷却管。继而,对烧瓶内进行氮气置换后,使所获得的溶液在140℃下反应3小时,将所生成的水自迪安-斯塔克管中随时除去。当确认不到水的生成时,使温度缓缓地上升至160℃,保持所述温度来进行6小时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25℃),利用滤纸将所生成的盐去除,将滤液投入至甲醇中进行再沉淀,并通过过滤分离来分离滤物(残渣)。将所获得的滤物在60℃下真空干燥一晚,由此获得白色粉末(以下也称为“树脂B”。)(产率为95%)。所获得的树脂B的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75,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88,000,玻璃化温度(Tg)为285℃。
[树脂合成例3]
在包括温度计、搅拌器、氮气导入管、带有侧管的滴液漏斗、迪安-斯塔克管及冷却管的500mL的五口烧瓶中,在氮气气流下放入1,4-双(4-氨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27.66g(0.08摩尔)及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7.38g(0.02摩尔),并使这些溶解于γ-丁内酯68.65g及N,N-二甲基乙酰胺17.16g中。使用冰水浴将所获得的溶液冷却至5℃,一边保持为所述温度,一边成批地添加1,2,4,5-环己烷四羧酸二酐22.62g(0.1摩尔)及作为酰亚胺化催化剂的三乙胺0.50g(0.005摩尔)。添加结束后,升温至180℃,一边随时将馏出液蒸馏去除,一边回流6小时。反应结束后,风冷至内温成为100℃为止,继而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143.6g进行稀释,一边搅拌一边进行冷却,由此获得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的聚酰亚胺溶液264.16g。将所述聚酰亚胺溶液的一部分注入至1L的甲醇中而使聚酰亚胺沉淀。利用甲醇对过滤分离出的聚酰亚胺进行清洗后,在100℃的真空干燥机中干燥24小时,由此获得白色粉末(以下也称为“树脂C”。)。对所获得的树脂C的IR光谱进行测定,结果可见酰亚胺基所特有的1704cm-1、1770cm-1的吸收。树脂C的玻璃化温度(Tg)为310℃,测定对数粘度而得的结果为0.87。
[实施例1]
〔基材的制作〕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下述化合物(z-25)(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3nm)0.04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下述化合物(x-1)(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11nm)0.06质量份及下述化合物(x-2)(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38nm)0.07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将所获得的溶液浇铸至平滑的玻璃板上,以20℃干燥8小时后,自玻璃板剥离。将所剥离的涂膜进而在减压下以100℃干燥8小时,获得厚度0.1mm、纵210mm、横210mm的树脂层(1)。
·化合物(z-25)
[化7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41
·化合物(x-1)
[化7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42
·化合物(x-2)
[化8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51
在所获得的树脂层(1)的单面,利用棒涂机,以获得的树脂层(2)的厚度成为3μm的方式涂布下述树脂组合物(1),在烘箱中以70℃加热2分钟,将溶剂挥发去除。接着,使用UV输送机式曝光机(艾古非(Eye Graphics)(股)制造,艾(Eye)紫外线硬化用装置,型号US2-X0405,60Hz)进行曝光(曝光量为500mJ/cm2,照度:200mW/cm2),使树脂组合物(1)硬化,从而在树脂层(1)上形成树脂层(2)。同样地,在树脂层(1)的另一面上也形成包含树脂组合物(1)的树脂层(2)。由此,获得在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1)的两面具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2)的基材。
树脂组合物(1):包含三环癸烷二甲醇丙烯酸酯60质量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0质量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5质量份、及甲基乙基酮(溶剂,以获得的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浓度成为30质量%的方式使用)的组合物
对化合物(z-25)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分光特性、以及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及Tb进行测定。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另外,将所获得的基材的分光特性示于图1。
表10中的要件(A)~要件(D)表示所述<化合物(Z)>一栏的要件(A)~要件(D)。再者,在表10中,将在使用将各化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中,在波长950nm~1150nm的范围中具有透射率为85%的波长的情况设为○,将不具有所述波长的情况设为×。
<耐热性评价>
利用预先加热至155℃的烘箱,将所述基材的制作中所获得的基材加热7小时,测定此加热试验后的基材的Tc及Td。将结果示于表11。
<耐UV性评价>
使用UV曝光机(岩崎电气(股)制造,艾紫外线硬化用装置US2-KO4501,照度:180mW/cm2,照射量:560mJ/cm2)对所述基材的制作中所获得的基材照射UV,并测定此UV照射后的基材的Te及Tf。将结果示于表11。
〔光学滤波器的制作〕
在所述基材的制作中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图2及表11。
电介质多层膜(I)是在蒸镀温度100℃下将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合计28层)。电介质多层膜(II)是在蒸镀温度100℃下将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合计24层)。
在电介质多层膜(I)及电介质多层膜(II)的任一者中,二氧化硅层及二氧化钛层均自基材侧起以二氧化钛层、二氧化硅层、二氧化钛层、…二氧化硅层、二氧化钛层、二氧化硅层的顺序交替地层叠,并将光学滤波器的最外层设为二氧化硅层。
关于各层的厚度与层数,以可实现可见波段的良好的透射率以及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性能的方式,结合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特性、所使用的化合物(Z)及化合物(X)的吸收特性,使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核心麦克劳德(Essential Macleod),薄膜中心(Thin FilmCenter)公司制造)进行最优选化。当进行最优选化时,在本实施例中将针对软件的输入参数(目标(Target)值)设为如下述表8所示。
[表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61
进行膜结构最优选化的结果为:所述电介质多层膜(I)设为将物理膜厚约32nm~159nm的二氧化硅层与物理膜厚约9nm~94nm的二氧化钛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数28层的多层蒸镀膜,电介质多层膜(II)设为将物理膜厚约39nm~193nm的二氧化硅层与物理膜厚约12nm~117nm的二氧化钛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数24层的多层蒸镀膜。将进行了最优选化的膜结构的一例示于下述表9。
[表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7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130)(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9nm)0.04质量份,代替化合物(x-1)0.06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x-3)(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0.06质量份,代替化合物(x-2)0.07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x-4)(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32nm)0.07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树脂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130)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130)
[化8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81
·化合物(x-3)
[化8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82
·化合物(x-4)
[化8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9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184)(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1065nm)0.05质量份,代替化合物(x-2)0.07质量份而使用化合物(x-4)0.07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树脂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184)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184)
[化8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69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191)(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61nm)0.05质量份,代替化合物(x-1)0.06质量份而使用化合物(x-3)0.06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日本催化剂(股)制造的阿库利维阿(Acryview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191)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191)
[化8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0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211)(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76nm)0.05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帝人(股)制造的普艾斯(PURE-AC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211)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211)
[化8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1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不使用化合物(x-1)及化合物(x-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中,不使用化合物(x-3)及化合物(x-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2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8]
在实施例3中,不使用化合物(x-1)及化合物(x-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3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9]
在实施例4中,代替化合物(z-191)0.05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273)(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68nm)0.0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4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273)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273)
[化8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2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5中,代替化合物(z-211)0.05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277)(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92nm)0.0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5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277)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277)
[化8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3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298)(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1016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298)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298)
[化8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3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2中,代替化合物(z-130)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11)(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3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2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11)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11)
[化9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4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3中,代替化合物(z-184)0.05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32)(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2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3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32)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32)
[化9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5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59)(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3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59)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59)
[化9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5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0)(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43nm)0.04质量份,代替化合物(x-1)0.06质量份而使用化合物(x-3)0.0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0)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0)
[化9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6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1]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2)(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93nm)0.04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帝人(股)制造的普艾斯(PURE-AC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2)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2)
[化9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7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2]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3)(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98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3)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3)
[化9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7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3]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4)(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41nm)0.04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树脂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4)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4)
[化9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8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4]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5)(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4nm)0.04质量份,代替树脂A而使用树脂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5)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5)
[化97]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9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5]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6)(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39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6)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6)
[化98]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79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6]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7)(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42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7)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7)
[化99]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0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5-7]
在实施例1中,代替化合物(z-25)0.04质量份而使用下述化合物(z-368)(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945nm)0.04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368)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测定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z-368)
[化10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1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实施例16]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1)0.56质量份及化合物(x-2)0.68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millipore filter)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6-1)。
同样地,加入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下述化合物(z-128)(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942nm)0.42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6-2)。
·化合物(z-128)
[化10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12
通过旋涂,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约1μm的方式,将下述树脂组合物(2)涂布于切割为200mm×200mm的大小的日本电气硝子(股)制造的透明玻璃支撑体“OA-10G”(厚度200μm)的两面,然后在热板上以80℃加热2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作为玻璃支撑体与后述的涂布树脂层(1)及涂布树脂层(2)的接着层发挥功能的接着层。
接着,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E16-1)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单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2)。进而,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E16-2)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另一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1)。由此,获得在玻璃支撑体的其中一面层叠有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在另一面层叠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222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128)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0及表12。
树脂组合物(2):将异氰脲酸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商品名:亚罗尼斯(Aronix)M-315,东亚合成(股)制造)30质量份、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0质量份、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质量份、1-羟基环己基二苯甲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84,日本巴斯夫(BASF Japan)(股)制造)5质量份及桑艾德(San-Aid)SI-110主剂(三新化学工业(股)制造)1质量份混合,并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50质量%的方式溶解于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中后,利用孔径0.2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得的组合物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226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17]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2)0.68质量份及化合物(x-3)0.55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7-1)。
同样地,加入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下述化合物(z-199)(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884nm)0.45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7-2)。
·化合物(z-199)
[化10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21
在树脂制支撑体(瑞翁诺阿(Zeonor)膜ZF-16,日本瑞翁(Zeon)(股)制造,100μm厚)的单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E17-1),在80℃下干燥8小时后,进而在真空中以150℃干燥8小时,形成涂布树脂层(2)。进而,在树脂制支撑体的另一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E17-2),在80℃下干燥8小时后,进而在真空中以150℃干燥8小时,形成涂布树脂层(1)。由此,获得在树脂制支撑体的其中一面具有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在另一面具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120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199)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0及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24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18]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下述化合物(z-153)(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1054nm)0.52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8)。
·化合物(z-153)
[化103]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31
通过旋涂,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约1μm的方式,将所述树脂组合物(2)涂布于切割为200mm×200mm的大小的松浪硝子工业(股)制造的吸收型玻璃支撑体“BS-6”(厚度200μm)的单面,然后在热板上以80℃加热2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作为吸收型玻璃支撑体与后述的涂布树脂层(1)的接着层发挥功能的接着层。
接着,在所述接着层上,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E18),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1)。由此,获得在吸收型玻璃支撑体的单面层叠有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211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153)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0及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215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19]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3)0.57质量份及化合物(x-4)0.68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9-1)。
同样地,加入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前述化合物(z-211)0.52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19-2)。
通过旋涂,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约1μm的方式,将所述树脂组合物(2)涂布于切割为200mm×200mm的大小的日本电气硝子(股)制造的透明玻璃支撑体“OA-10G”(厚度200μm)的两面,然后在热板上以80℃加热2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作为玻璃支撑体与后述的后述的涂布树脂层(1)及涂布树脂层(2)的接着层发挥功能的接着层。
接着,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E19-1)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单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2)。进而,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E19-2)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另一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1)。由此,获得在玻璃支撑体的其中一面层叠有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在另一面层叠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222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226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20]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3)0.57质量份及化合物(x-4)0.68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20-1)。
同样地,加入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下述化合物(z-72)(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937nm)0.42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20-2)。
·化合物(z-72)
[化104]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51
在树脂制支撑体(瑞翁诺阿(Zeonor)膜ZF-16,日本瑞翁(Zeon)(股)制造,100μm厚)的单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E20-1),在80℃下干燥8小时后,进而在真空中以150℃干燥8小时,获得涂布树脂层(2)。进而,在树脂制支撑体的另一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E20-2),在80℃下干燥8小时后,进而在真空中以150℃干燥8小时,形成涂布树脂层(1)。由此,获得在树脂制支撑体的其中一面具有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在另一面具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120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化合物(z-72)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0及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24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21]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1)0.56质量份及化合物(x-2)0.68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21-1)。
同样地,加入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Z)的前述化合物(z-311)0.45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E21-2)。
通过旋涂,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约1μm的方式,将所述树脂组合物(2)涂布于切割为200mm×200mm的大小的日本电气硝子(股)制造的透明玻璃支撑体“OA-10G”(厚度200μm)的两面,然后在热板上以80℃加热2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作为玻璃支撑体与后述的涂布树脂层(1)及涂布树脂层(2)的接着层发挥功能的接着层。
接着,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E21-1)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单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2)。进而,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E21-2)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另一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1)。由此,获得在玻璃支撑体的其中一面层叠有包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在另一面层叠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222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0及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226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不使用化合物(Z),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除使用所述基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比较例2]
在实施例2中,不使用化合物(Z),且使用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1)0.06质量份、化合物(x-4)0.07质量份及化合物(x-5)(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1095nm)0.0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2同样地测定化合物(x-5)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另外,将所获得的基材的分光特性示于图3。
·化合物(x-5)
[化105]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71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另外,将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分光特性示于图4。
[比较例3]
在实施例3中,不使用化合物(Z),且使用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2)0.07质量份、化合物(x-3)0.06质量份及化合物(x-6)(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35nm)0.0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而获得基材。
与实施例3同样地测定化合物(x-6)在二氯甲烷中的分光特性,并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分别示于表10及表11。
·化合物(x-6)
[化106]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87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10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1。
[比较例4]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1)0.29质量份、化合物(x-4)0.32质量份及化合物(X-5)0.30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H4-1)。
通过旋涂,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约1μm的方式,将所述树脂组合物(2)涂布于切割为200mm×200mm的大小的日本电气硝子(股)制造的透明玻璃支撑体“OA-10G”(厚度200μm)的两面,然后在热板上以80℃加热2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作为玻璃支撑体与后述的涂布树脂层(1)及涂布树脂层(2)的接着层发挥功能的接着层。
接着,在所述接着层的单面,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H4-1),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1)。进而,使用旋涂机,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0μm的方式,将树脂溶液(H4-1)涂布于形成有所述接着层的玻璃支撑体的另一面,在热板上以80℃加热5分钟而将溶媒挥发去除,从而形成涂布树脂层(2)。由此,获得在玻璃支撑体的两面层叠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222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226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5]
在容器中加入树脂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树脂A 100质量份、作为化合物(X)的化合物(x-3)0.27质量份及化合物(x-4)0.31质量份、以及二氯甲烷,制备树脂浓度为20质量%的溶液,利用孔径5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获得树脂溶液(H5-1)。
在树脂制支撑体(瑞翁诺阿(Zeonor)膜ZF-16,日本瑞翁(Zeon)(股)制造,100μm厚)的单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H5-1),在80℃下干燥8小时后,进而在真空中以150℃干燥8小时,形成涂布树脂层(1)。进而,在树脂制支撑体的另一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树脂溶液(H5-1),在80℃下干燥8小时后,进而在真空中以150℃干燥8小时,形成涂布树脂层(2)。由此,获得在透明树脂基板的两面具有不含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厚度120μm的基材。
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所获得的基材的Xa、Ta~Tf。将结果示于表12。
继而,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所获得的基材的单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8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进而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使二氧化硅(SiO2)层与二氧化钛(TiO2)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合计24层的电介质多层膜(II),获得厚度约0.124mm的光学滤波器。
电介质多层膜的设计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考虑基材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等后,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计参数来进行。
测定所获得的光学滤波器的自垂直方向所测定的分光透射率,并求出Tg及Th。将结果示于表12。
[表10]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901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911
[表12]
Figure BDA0003601885980000921

Claims (15)

1.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
树脂;以及
化合物(Z),由下述式(I)表示,且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
Cn+An-(I)
[式(I)中,Cn+为下述式(II)所表示的一价阳离子,An-为一价阴离子]
[化1]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11
[式(II)中,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及磷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具有选自碳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及硅原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或者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
单元A及单元B分别独立地为具有杂芳香环的基,
单元A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单元B中的一部分基可与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在ZB为卤素原子、或者下述式(A-1)~式(A-2)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3)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4)所表示的基,
在ZB为氯原子,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6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6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5)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6)所表示的基,
在ZB为下述式(A-7)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8)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9)所表示的基]
[化2]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21
[化3]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22
[式(A-3)~式(A-4)中,Ya1独立地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8~20的烷基,式(A-3)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4)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4]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23
[式(A-5)~式(A-6)中,Ya2为正丁基,式(A-5)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6)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5]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31
[式(A-7)中,Rx及Ry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丙炔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烯基、环庚基、环辛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邻枯烯基、间枯烯基、对枯烯基、联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基、氯基、溴基、碘基、氰基或硝基]
[化6]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32
[式(A-8)~式(A-9)中,Ya3独立地为碳数1~5的直链状或具有分支的烷基,式(A-8)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9)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单元A为下述式(A-I)~式(A-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所述单元B为下述式(B-I)~式(B-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所述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烃基,
所述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羧基、硝基、-NRgRh基、酰胺基、酰亚胺基、氰基、硅烷基、-Q1、-N=N-Q1、-S-Q2、-SSQ2或-SO2Q3
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1为下述Lb~Lg的任一者,Q2为氢原子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3为羟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化7]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41
[式(A-I)~式(A-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
式(B-I)~式(B-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式(A-I)~式(B-III)中,X独立地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碲原子或-N(R8)-,
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磺基、羟基、氰基、硝基、羧基、磷酸基、-NRgRh基、-SRi基、-SO2Ri基、-OSO2Ri基、-C(O)Ri基或下述Lb~Li的任一者,
R1~R6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A-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B-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R8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O)Ri基、下述Lb~Li的任一者,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
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Lb):碳数1~15的脂肪族烃基
(Lc):卤素取代烷基
(Ld):脂环式烃基
(Le):芳香族烃基
(Lf):杂环基
(Lg):-OR(R为烃基)
(Lh):可具有取代基L的酰基
(Li):可具有取代基L的烷氧基羰基
所述取代基L为选自所述Lb~Lf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Z)满足下述要件(A),
要件(A):在使用将所述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中,波长430nm~580nm下光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7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Z)满足下述要件(C)及要件(D),
要件(C):在使用将所述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中,在波长950nm~1150nm的范围中具有透射率为85%的波长
要件(D):在使用将所述化合物(Z)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而成的溶液测定的透射光谱(其中所述透射光谱是最大吸收波长下的透射率为10%的光谱)的比最大吸收波长更长的波长中,透射率为20%的最短波长侧的波长(Wa)与透射率为70%的最短波长侧的波长(Wb)的差的绝对值为10nm~60n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树脂为选自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芳香族聚醚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对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系树脂、氟化芳香族聚合物系树脂、(改性)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烯丙酯系硬化型树脂、倍半硅氧烷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丙烯酸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及乙烯系紫外线硬化型树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6.一种光学滤波器,具有基材(i)以及电介质多层膜,所述基材(i)包括由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含有化合物(Z)的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基材(i)为:
包括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基材;
包括两层以上的树脂层、且所述两层以上的树脂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基材;或者
包括玻璃支撑体与含有所述化合物(Z)的树脂层的基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为满足下述特性(a)及特性(b)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特性(a):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75%以上,
特性(b):在波长850nm~120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为满足下述特性(c)及特性(d)的可见光-近红外线选择透射滤波器,
特性(c):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75%以上
特性(d):在波长650nm以上的区域具有光线阻止频带Za、光线透射频带Zb及光线阻止频带Zc,各个频带的中心波长为Za<Zb<Zc,
所述Za及Zc中的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小透射率分别为15%以下,
所述Zb中的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大透射率为55%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为满足下述特性(e)及特性(f)的近红外线透射滤波器,
特性(e):在波长380nm~700nm的区域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10%以下
特性(f):在波长750nm以上的区域具有光线透射带Ya,在所述光线透射带Ya中,自光学滤波器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最大透射率(TIR)为45%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为固体摄像装置用途。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其为光学传感装置用途。
13.一种固体摄像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
14.一种光学传感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滤波器。
15.一种化合物(Z),由下述式(I)表示,且最大吸收波长处于波长850nm~1100nm的范围,
Cn+An-(I)
[式(I)中,Cn+为下述式(II)所表示的一价阳离子,An-为一价阴离子]
[化8]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61
[式(II)中,单元A为下述式(A-I)~式(A-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单元B为下述式(B-I)~式(B-III)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
YA及YD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烃基,
ZA~ZC及YB~YC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羧基、硝基、-NRgRh基、酰胺基、酰亚胺基、氰基、硅烷基、-Q1、-N=N-Q1、-S-Q2、-SSQ2或-SO2Q3
ZA~ZC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YB及YC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6~14的芳香族烃基;可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5元~6元的脂环基;或者包含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至少一者的碳数3~14的杂芳香族基,这些脂环基、芳香族烃基及杂芳香族基可具有碳数1~9的脂肪族烃基或卤素原子,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1为下述Lb~Lg的任一者,Q2为氢原子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Q3为羟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在ZB为卤素原子、或者下述式(A-1)~式(A-2)的任一者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3)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4)所表示的基,
在ZB为氯原子,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6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6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5)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6)所表示的基,
在ZB为下述式(A-7)所表示的基,且YB及YC彼此相互键结而形成的是5元脂环式烃基,且在所述5元脂环式烃基中ZB以外的取代基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下,单元A不为下述式(A-8)所表示的基,且单元B不为下述式(A-9)所表示的基]
[化9]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71
[式(A-I)~式(A-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
式(B-I)~式(B-III)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式(A-I)~式(B-III)中,X独立地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碲原子或-N(R8)-,
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磺基、羟基、氰基、硝基、羧基、磷酸基、-NRgRh基、-SRi基、-SO2Ri基、-OSO2Ri基、-C(O)Ri基或下述Lb~Li的任一者,
R1~R6中邻接的两者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A-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A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式(B-III)中的R1或R4可与所述式(II)中的YD键结而形成碳数5或6的环状烃基,
R8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O)Ri基、下述Lb~Li的任一者,
Rg及Rh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C(O)Ri基或下述Lb~Lf的任一者,
Ri为下述Lb~Lf的任一者,
(Lb):碳数1~15的脂肪族烃基
(Lc):卤素取代烷基
(Ld):脂环式烃基
(Le):芳香族烃基
(Lf):杂环基
(Lg):-OR(R为烃基)
(Lh):可具有取代基L的酰基
(Li):可具有取代基L的烷氧基羰基
所述取代基L为选自所述Lb~Lf的至少一种]
[化10]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81
[化11]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82
[式(A-3)~式(A-4)中,Ya1独立地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8~20的烷基,式(A-3)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4)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12]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91
[式(A-5)~式(A-6)中,Ya2为正丁基,式(A-5)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6)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化13]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92
[式(A-7)中,Rx及Ry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丙炔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烯基、环庚基、环辛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邻枯烯基、间枯烯基、对枯烯基、联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基、氯基、溴基、碘基、氰基或硝基]
[化14]
Figure FDA0003601885970000093
[式(A-8)~式(A-9)中,Ya3独立地为碳数1~5的直链状或具有分支的烷基,式(A-8)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A所键结的碳形成单键,式(A-9)中的=**表示与所述式(II)的YD所键结的碳形成双键]。
CN202080073048.9A 2019-11-01 2020-10-26 树脂组合物、化合物、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 Active CN114616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9897 2019-11-01
JP2019-199897 2019-11-01
JP2020-135282 2020-08-07
JP2020135282 2020-08-07
PCT/JP2020/040085 WO2021085372A1 (ja) 2019-11-01 2020-10-26 樹脂組成物、化合物(z)、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6291A true CN114616291A (zh) 2022-06-10
CN114616291B CN114616291B (zh) 2023-07-04

Family

ID=7571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3048.9A Active CN114616291B (zh) 2019-11-01 2020-10-26 树脂组合物、化合物、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085372A1 (zh)
KR (1) KR20220097889A (zh)
CN (1) CN114616291B (zh)
TW (1) TW202118835A (zh)
WO (1) WO20210853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0665B2 (ja) * 2019-11-01 2023-10-13 Jsr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樹脂層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
TWI829562B (zh) * 2023-03-21 2024-01-11 澤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通帶濾光元件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2549A (en) * 1991-05-30 1993-11-16 Polaroid Corporation Benzpyrylium dy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US5766956A (en) * 1997-05-27 1998-06-16 American Research Corporation Diode laser-base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ensor
JPH10195319A (ja) * 1997-01-13 1998-07-2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ポリメチンシアニ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5989772A (en) * 1996-11-08 1999-1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abilizing IR dyes for laser imaging
JP2006171705A (ja) * 2004-11-18 2006-06-29 Hitachi Maxell Ltd 近赤外線遮蔽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
JP2006313303A (ja) * 2004-11-24 2006-11-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8088426A (ja) * 2006-09-06 2008-04-17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シアニン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JP2013241598A (ja) * 2006-09-06 2013-12-05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シアニン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JP2014095007A (ja) * 2012-11-08 2014-05-22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シアニン色素化合物、樹脂組成物及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CN103858028A (zh) * 2011-10-14 2014-06-11 Jsr株式会社 滤光器及使用该滤光器的固体摄影装置及照相机模块
WO2015025779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CN107533171A (zh) * 2015-05-12 2018-01-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以及摄像装置
WO2019168090A1 (ja) * 2018-03-02 2019-09-06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813B2 (ja) 1992-12-28 2001-05-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5782797B2 (ja) * 2010-11-12 2015-09-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近赤外光吸収色素化合物、近赤外光吸収膜形成材料、及びこれにより形成される近赤外光吸収膜
KR101251898B1 (ko) 2010-12-28 2013-04-08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디이모늄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근적외선 흡수 필터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2549A (en) * 1991-05-30 1993-11-16 Polaroid Corporation Benzpyrylium dye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US5989772A (en) * 1996-11-08 1999-1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abilizing IR dyes for laser imaging
JPH10195319A (ja) * 1997-01-13 1998-07-2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ポリメチンシアニ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5766956A (en) * 1997-05-27 1998-06-16 American Research Corporation Diode laser-base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ensor
JP2006171705A (ja) * 2004-11-18 2006-06-29 Hitachi Maxell Ltd 近赤外線遮蔽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
JP2006313303A (ja) * 2004-11-24 2006-11-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8088426A (ja) * 2006-09-06 2008-04-17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シアニン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JP2013241598A (ja) * 2006-09-06 2013-12-05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シアニン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CN103858028A (zh) * 2011-10-14 2014-06-11 Jsr株式会社 滤光器及使用该滤光器的固体摄影装置及照相机模块
JP2014095007A (ja) * 2012-11-08 2014-05-22 Nippon Kayaku Co Ltd 新規シアニン色素化合物、樹脂組成物及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WO2015025779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CN107533171A (zh) * 2015-05-12 2018-01-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以及摄像装置
WO2019168090A1 (ja) * 2018-03-02 2019-09-06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5372A1 (ja) 2021-05-06
TW202118835A (zh) 2021-05-16
JPWO2021085372A1 (zh) 2021-05-06
KR20220097889A (ko) 2022-07-08
CN114616291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2256B (zh) 光學濾波器及光學感測裝置
CN109642973B (zh) 光学滤波器及使用光学滤波器的装置
CN106662686B (zh) 光学滤波器、环境光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JP5884953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7407754B (zh) 光学滤波器及使用光学滤波器的装置
TWI820403B (zh) 光學濾波器和使用光學濾波器的裝置
TW201339659A (zh) 光選擇透射濾波器、樹脂片及固體攝影元件
CN105531608B (zh) 滤光器、固体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CN111801606A (zh) 光学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14616291B (zh) 树脂组合物、化合物、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
JP6243107B2 (ja) 光選択透過フィルター、その基材及び用途
TW202132473A (zh) 樹脂組成物、化合物、基材、光學濾波器、固體攝影裝置及光學感測器裝置
JP2023153056A (ja) 組成物、光学部材、固体撮像装置、光学センサー装置および化合物
TW202248203A (zh) 組成物、光學構件及包括光學構件的裝置
TW202242010A (zh) 基材、光學濾波器、固體攝像裝置及照相機模組
JP7360665B2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層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ー
KR20230141553A (ko) 조성물, 광학 부재, 고체 촬상 장치, 광학 센서 장치 및 화합물
JP7293875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センサ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