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6201A -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6201A
CN114616201A CN202080075960.8A CN202080075960A CN114616201A CN 114616201 A CN114616201 A CN 114616201A CN 202080075960 A CN202080075960 A CN 202080075960A CN 114616201 A CN114616201 A CN 114616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body
guide member
base member
end por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59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16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6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4Guiding surfaces within slots o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28Arrangements for positively securing ends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2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具有:旋转板,其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线轴,其安装于旋转板而卷绕线状体;以及卡止部,其安装于旋转板,对线状体进行卡止。卡止部由固定于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基座部件固定有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线状体,卡止部具有随着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而基座部件和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的形状。

Description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9年11月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9-202154号而要求优先权,引入在上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拉制光纤时,光纤通过卷绕装置而卷绕于线轴,成为满卷的线轴一边切换为其他线轴,一边继续卷绕。
此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将光纤与安装于旋转板的卡止部卡止,对卷绕的线轴进行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76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具有:
旋转板,其与驱动轴一起旋转;
线轴,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板而卷绕线状体;以及
卡止部,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板,对所述线状体进行卡止,
所述卡止部由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所述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所述基座部件固定有所述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所述线状体,所述卡止部具有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的形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在切换线轴时通过在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旋转板设置的卡止部对线状体进行卡止,一边对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旋转板的所述线轴进行切换一边连续地卷绕所述线状体,所述卡止部由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所述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所述基座部件固定有所述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所述线状体,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在切换线轴时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线状体而卡止。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卡止部的旋转板的结构图。
图2是对卡止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矢向剖视图。
图4是对引导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通过卡止部抓持了细的线状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通过卡止部抓持了粗的线状体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使用φ200μm光纤时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的表。
图8是对使用φ240μm光纤时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的表。
图9是对使用φ330μm光纤时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近年来光纤的品种增多,另外,在拉丝引出中包覆外径变粗,因此需要从包覆外径为200μm左右的细径光纤至330μm左右的粗径光纤为止,对涉及多种多样的粗细的光纤进行卷绕。因此,无论是何种粗细的光纤,在通过卡止部抓持光纤时,都希望避免从卡止部脱出或没有进入卡止部而被弹开的情况。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粗细不同的线状体,也不会失败而能够对线状体进行卡止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粗细不同的线状体,也会不失败而能够对线状体进行卡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
(1)具有:
旋转板,其与驱动轴一起旋转;
线轴,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板而卷绕线状体;以及
卡止部,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板,对所述线状体进行卡止,
所述卡止部由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所述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所述基座部件固定有所述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所述线状体,所述卡止部具有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的形状。
卡止部具有随着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而基座部件和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的形状,因此粗径的线状体能够靠近前端部抓持,细径的线状体能够靠近基端部抓持。其结果,即使是粗细不同的线状体,也不会失败而能够将线状体卡止。
(2)在本发明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式,所述引导部件具有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与所述基座部件的间隔扩大的倾斜度。在引导部件设置有倾斜度,因此基座部件和引导部件的间隔扩大的调整,只要对引导部件进行变更就可以。由此,与在固定于旋转板的基座部件设置倾斜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调整扩大程度。
(3)在本发明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式,所述引导部件的厚度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变薄。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改变引导部件的厚度而能够容易地设置倾斜度。
(4)在本发明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式,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引导部件为金属制。如果将基座部件及引导部件设为金属制,则在抓持线状体时可以不考虑基座部件的变形,因此能够将粗细不同的线状体可靠地抓持。
(5)在本发明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式,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与所述基座部件相对的相对面,所述相对面具有:接触区域,其能够与所述线状体接触;以及斜面区域,其设置于与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接触区域的两侧,具有随着从所述接触区域远离而从所述基座部件远离的倾斜。在斜面区域不易与线状体接触,因此抑制对线状体的负载。
(6)在本发明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式,在位于所述基端部的端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扩大的起点处,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以规定的间隙分离。在基座部件和引导部件的间隔开始扩大的位置设置有间隙,能够避免卡止部的长大化,能够提供紧凑的卡止部。
(7)在本发明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式,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倾斜度为1/50以下。能够将粗细不同的线状体通过相同的卡止部更可靠地抓持。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状体的制造方法,(8)其在切换线轴时通过在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旋转板设置的卡止部对线状体进行卡止,一边对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旋转板的所述线轴进行切换一边连续地卷绕所述线状体,所述卡止部由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所述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所述基座部件固定有所述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所述线状体,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在切换线轴时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线状体而卡止。即使是粗细不同的线状体,也不会失败而能够将线状体卡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卡止部10的旋转板的结构图。卷绕装置具有与驱动轴(省略图示)一起旋转的爪轮3。此外,爪轮3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板。
爪轮3具有圆形状的线轴收容部4和在线轴收容部4的外周形成的例如铝制的凸缘状部5。线轴2能够装卸地安装于线轴收容部4,卡止部10例如通过2根内六角螺栓46而固定于凸缘状部5。
卡止部10能够将光纤、细径的电线·线缆等线状体钩挂而卡止。此外,卷绕装置还构成为能够从满卷的线轴切换为其他线轴,在其他位置还具有能够对其他线轴进行安装的其他爪轮。在其他爪轮的凸缘状部还设置具有与上述的卡止部10相同功能的卡止部。
图2是对卡止部10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矢向剖视图,图4是对引导部件40进行说明的图。
卡止部10由基座部件20和与基座部件20重叠配置的引导部件40构成。
基座部件20例如具有不锈钢制(SUS304)的基座主体21。如图3所示,基座主体21以使表面22露出的状态埋设于爪轮3的凸缘状部5。表面22与引导部件40的相对面42对置。沿爪轮3的旋转方向(在图1用箭头表示)观察时在表面22的前侧形成有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23,在表面22的后侧设置有基座部件的固定部24。此外,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23相当于本发明的前端部,基座部件的固定部24相当于本发明的基端部。
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23以随着从表面22的前端部向表面22的中央位置行进而与引导部件40接近的方式倾斜,利用于线状体的引导。此外,为了得到耐磨性,在表面22、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23例如实施了铝阳极化处理。虽然在图3的剖面位置无法看到,但在基座部件的固定部24贯通地设置有内六角螺栓46用的螺栓孔45。
引导部件40例如为不锈钢制(SUS304)。引导部件40具有对线状体进行引导的前端爪41,卡止部10与爪轮3一起旋转。如图3所示,在前端爪41,在与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23的相对位置具有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该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也相当于本发明的前端部。在该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以随着从相对面42的前端部向相对面42的中央位置行进而与基座部件20接近的方式倾斜,利用于线状体的引导。此外,在相对面42、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也实施了例如铝阳极化处理。
沿爪轮3的旋转方向观察时在相对面42的后方设置有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如图2所示,内六角螺栓46用的螺栓孔45将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贯通而形成。该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也相当于本发明的基端部。在该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在基座部件20固定有引导部件40。
另外,如图3所示,引导部件40例如为阶梯形状,形成于相对面42比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低1层(从基座部件远离的)的位置。由此,如果沿引导部件40的厚度方向(与图2、3的Z方向相同)观察,则基座部件20和引导部件40以间隙G(例如0.1mm左右)分离。即,在位于基端部的端部、基座部件20和引导部件40的间隔扩大的起点处设置有间隙G。如果后面记述的倾斜度平缓,则卡止部10变长,有时卡止部10不易收容于爪轮3,但如果如上述所示地设置有间隙G,则即使倾斜度平缓,也能够缩短卡止部1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举出将引导部件40形成为阶梯形状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本例。为了得到间隙G,例如也可以取代阶梯形状的引导部件40,而是设为使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和相对面42共面的引导部件40,在基座部件的固定部24和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之间夹着垫片。
相对面42具有能够与线状体接触的接触区域42a。接触区域42a在引导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与图2、3的Y方向相同)形成为规定宽度,在引导部件40的长度方向(与图2、3的X方向相同)延伸。而且,基座部件20和引导部件40的间隔设定为逐渐地扩大。具体地说,例如在接触区域42a设置有第2锥部50。该第2锥部50的倾斜的程度相当于本发明的倾斜度。第2锥部50形成为随着从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朝向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而将基座部件20和引导部件40的间隔逐渐地扩大。即,卡止部10具有随着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而基座部件20和引导部件40的间隔逐渐地扩大的形状。引导部件40的厚度可以随着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而变薄。第2锥部50比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平缓地形成。
具体地说,第2锥部50设定为1:200(0.5%倾斜度)以上、1:50(2%倾斜度)以下的范围。如果通过前者的1:200(0.5%倾斜度)的例子叙述,则该倾斜度相当于在引导部件40的厚度方向(与图2、3的Z方向相同)为1,在引导部件40的长度方向(与图2、3的X方向相同)为200。
通过设置上述的第2锥部50,从而即使是粗细不同的线状体,也不会失败而能够通过相同的卡止部10进行抓持。
另外,在引导部件40设置有第2锥部50,因此倾斜度的调整只要对引导部件40进行变更就可以。由此,与在固定于旋转板的基座部件20设置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调整倾斜度。
基座部件20及引导部件40为金属制。如果将基座部件20例如设为弹性体,则在细径的线状体的情况下基座部件20的变形少,因此抓持力变小,在粗径的线状体的情况下即使基座部件20变形,线状体也难以进入里侧,容易卡止失败。与此相对,如果如上所述地将基座部件20及引导部件40设为金属制,则在对线状体进行抓持时基座部件20不变形,因此能够通过相同强度可靠地对粗细不同的线状体进行抓持。
另外,如图4所示,相对面42具有斜面区域42b。斜面区域42b分别设置于与从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朝向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与图2-图4的Y方向相同)的接触区域42a的两侧。斜面区域42b具有随着从接触区域42a远离而从基座部件20的表面22远离的倾斜。由此,在斜面区域42b不易与线状体接触,因此抑制向线状体的负载。
图5、6是对通过卡止部10抓持了线状体1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线状体1通过爪轮3的旋转而进入卡止部10内。线状体1在沿引导部件40的宽度方向(与图2-图4的Y方向相同)行进的状态下,被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23、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接受后,经过接触区域42a和表面22之间而朝向基座部件的固定部24、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行进。
在细径的线状体1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靠近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的位置处,与基座部件20(表面22)和引导部件40(接触区域42a)两者相接而被抓持。另一方面,在粗径的线状体1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靠近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的位置处与基座部件20和引导部件40两者相接而被抓持。
如果将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和接触区域42a的边界位置设为基准位置P,则线状体1在从该基准位置P远离距离L的啮合位置处被抓持。在粗径的线状体1的情况下(图6),与细径的线状体1的情况(图5)相比,直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变长。
接下来,对第2锥部50的倾斜度进行变更,对由卡止部10抓持的线状体1的抓持状态进行观察而做出了评价。
详细地说,用手抓持线状体1的两侧,从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43朝向引导部件的固定部44以大致恒定的力压入卡止部10内,由卡止部10抓持。然后,针对由卡止部10抓持的线状体1施加图2-图4所示的Y方向的力,测定出为了将线状体1从卡止部10拉拔所需的力(以下,称为拉拔力F1)。接下来,在将线状体1同样地压入卡止部10内之后,针对由卡止部10抓持的线状体1施加图2-图4所示的X方向的力,测定出为了将线状体1从卡止部10反拉所需的力(以下,称为反拉力F2)。此外,F1、F2通过充分抓持的状态(表现为“大的力”)、线状体立即脱出的状态(表现为“小的力”)、其中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力”)这3个阶段进行测定,在图7-图9中各自通过“+”、“-”、“±”表示。
如图7所示,关于外径φ20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10(10%倾斜度),将垫片的厚度设为0.1mm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无法将线状体1由卡止部10抓持,因此无法对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进行测定,无法对上述的拉拔力F1、上述的反拉力F2的任意者进行测定。因此,判定为不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B)。
另一方面,在以与该样品1相同的倾斜度夹着厚度0.15mm的垫片的情况下(称为样品2),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9mm,F1需要大的力,牢固地被抓持。另外,F2需要大的力,牢固地被抓持。因此,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
如上所述,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10的情况下,有时如样品1那样没有被判定为评价A,评价存在波动。
关于相同的外径φ20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50(2%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3),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9mm,F1需要大的力,F2需要中等程度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
另外,关于相同的外径φ20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150(0.67%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4),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22mm,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此外,该样品4没有夹着垫片,但在夹着厚度0.15mm的垫片的情况下(称为样品5),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2.5mm,F1需要大的力,F2需要中等程度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此外,关于外径φ200μm的线状体1,在第2锥部50为1:150的情况下,与有无垫片无关,适于抓持,但如果没有垫片,则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变长,需要长的引导部件。
另外,省略了标记,但关于相同的外径φ20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200(0.5%倾斜度)的情况下,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但与1:150的情况相比,需要更长的引导部件。
如图8所示,关于外径φ24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20(5%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6),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为11mm。在该情况下,夹着厚度0.1mm的垫片。在该样品6的情况下,F1需要中等程度的力,但F2成为小的力。由此,判定为不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B)。
在相同的外径的线状体1,设定为相同的倾斜度,将垫片的厚度设为0.2mm的情况下(称为样品7),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0mm,F1需要中等程度的力,F2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
如上所述,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20的情况下,评价存在波动。
关于相同的外径φ24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50(2%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8),在夹着厚度0.15mm的垫片的情况下,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10mm,F1需要大的力,F2需要中等程度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关于相同的外径的线状体1,在设定为相同的倾斜度,将垫片的厚度设为0.2mm的情况下(称为样品9),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0mm,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
关于相同的外径φ24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150(0.67%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0),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25mm,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此外,该样品10没有夹着垫片,但在夹着厚度0.15mm的垫片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1),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3.5mm,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此外,关于外径φ240μm的线状体1,在第2锥部50为1:150的情况下,与有无垫片无关,适于抓持,但如果没有垫片,则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变长,需要长的引导部件。
如图9所示,关于外径φ33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50(2%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2),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16mm。在该情况下,夹着厚度0.1mm的垫片。在该样品12的情况下,F1需要大的力,F2需要中等程度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
在相同的外径的线状体1,设定为相同的倾斜度,在将垫片的厚度设为0.15mm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3),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12.5mm,F1需要中等程度的力,F2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并且,在将垫片的厚度设为0.2mm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4),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12mm,F1需要大的力,F2需要中等程度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
关于相同的外径φ33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150(0.67%倾斜度)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5),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34mm,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此外,该样品15没有夹着垫片,但在夹着厚度0.15mm的垫片的情况下(称为样品16),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L成为14mm,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此外,在外径φ330μm的线状体1,第2锥部50为1:150的情况下,与有无垫片无关,适于抓持,但如果没有垫片,则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变长,需要长的引导部件。
另外,省略了标记,但关于相同的外径φ330μm的线状体1,在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200(0.5%倾斜度)的情况下,F1需要大的力,F2也需要大的力,判定为适于线状体的抓持(评价A),但与1:150的情况相比,需要更长的引导部件。
因此,可知如果将第2锥部50设定为1:200~1:50的范围,则能够将粗细不同的线状体由相同的卡止部10可靠地抓持。
在上述实施例,在引导部件40设置第2锥部50而形成有倾斜度。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在基座部件20设置锥部而形成期望的倾斜度,或者在基座部件20及引导部件40这两者设置锥部而形成期望的倾斜度。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且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含义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的说明
1…线状体,2…线轴,3…爪轮(旋转板),4…线轴收容部,5…凸缘状部,10…卡止部,20…基座部件,21…基座主体,22…表面,23…基座部件的第1锥部(前端部),24…基座部件的固定部(基端部),40…引导部件,41…前端爪,42…相对面,42a…接触区域,42b…斜面区域,43…引导部件的第1锥部(前端部),44…引导部件的固定部(基端部),45…螺栓孔,46…内六角螺栓,50…第2锥部(倾斜度),G…间隙,F1…拉拔力,F2…反拉力,P…基准位置,L…直至啮合位置为止的距离。

Claims (8)

1.一种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具有:
旋转板,其与驱动轴一起旋转;
线轴,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板而卷绕线状体;以及
卡止部,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板,对所述线状体进行卡止,
所述卡止部由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所述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所述基座部件固定有所述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所述线状体,所述卡止部具有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与所述基座部件的间隔扩大的倾斜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的厚度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变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引导部件为金属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与所述基座部件相对的相对面,
所述相对面具有:
接触区域,其能够与所述线状体接触;以及
斜面区域,其设置于与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接触区域的两侧,具有随着从所述接触区域远离而从所述基座部件远离的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中,
在位于所述基端部的端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扩大的起点处,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以规定的间隙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倾斜度为1/50以下。
8.一种线状体的制造方法,其在切换线轴时通过在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旋转板设置的卡止部对线状体进行卡止,一边对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旋转板的所述线轴进行切换一边连续地卷绕所述线状体,
所述卡止部由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基座部件和与所述基座部件重叠地配置的引导部件构成,具有:基端部,其在所述基座部件固定有所述引导部件;以及前端部,其接受所述线状体,
随着从所述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而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的间隔逐渐地扩大,在切换线轴时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线状体而卡止。
CN202080075960.8A 2019-11-07 2020-11-06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616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2154 2019-11-07
JP2019-202154 2019-11-07
PCT/JP2020/041620 WO2021090942A1 (ja) 2019-11-07 2020-11-06 線状体の巻き取り装置および線状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6201A true CN114616201A (zh) 2022-06-10

Family

ID=75848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5960.8A Pending CN114616201A (zh) 2019-11-07 2020-11-06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6453A1 (zh)
JP (1) JP7480785B2 (zh)
CN (1) CN114616201A (zh)
WO (1) WO2021090942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8173U (zh) * 1973-10-29 1975-06-18
JPS53101032U (zh) * 1978-01-14 1978-08-15
US4552314A (en) * 1984-01-25 1985-11-12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xing an end of a coiled wire on a take up spool
JPH06316376A (ja) * 1993-05-08 1994-11-15 Saikawa:Kk 線材巻取切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769530A (ja) * 1993-06-30 1995-03-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線条体の連続巻取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278545A (ja) * 2000-03-31 2001-10-10 Hitachi Cable Ltd 平角線連続巻取装置
JP2009062169A (ja) * 2007-09-07 2009-03-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線条体の巻取装置及び線条体の巻取方法
CN103958384A (zh) * 2011-12-05 2014-07-30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卷盘部件和薄膜容纳体
CN206307850U (zh) * 2016-07-11 2017-07-07 合肥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盘自动收排线装置
GB201821123D0 (en) * 2017-12-28 2019-02-06 Shimano Kk Line clip for spinning reel and spool for spinning reel having the line clip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8173U (zh) * 1973-10-29 1975-06-18
JPS53101032U (zh) * 1978-01-14 1978-08-15
US4552314A (en) * 1984-01-25 1985-11-12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xing an end of a coiled wire on a take up spool
JPH06316376A (ja) * 1993-05-08 1994-11-15 Saikawa:Kk 線材巻取切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769530A (ja) * 1993-06-30 1995-03-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線条体の連続巻取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278545A (ja) * 2000-03-31 2001-10-10 Hitachi Cable Ltd 平角線連続巻取装置
JP2009062169A (ja) * 2007-09-07 2009-03-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線条体の巻取装置及び線条体の巻取方法
CN103958384A (zh) * 2011-12-05 2014-07-30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卷盘部件和薄膜容纳体
CN206307850U (zh) * 2016-07-11 2017-07-07 合肥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盘自动收排线装置
GB201821123D0 (en) * 2017-12-28 2019-02-06 Shimano Kk Line clip for spinning reel and spool for spinning reel having the line cl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96453A1 (en) 2022-12-15
JP7480785B2 (ja) 2024-05-10
WO2021090942A1 (ja) 2021-05-14
JPWO2021090942A1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30861B1 (ko) 권중체
JP3174806B2 (ja) 釣り糸案内具
EP2959938A1 (fr) Sonde implantable comprenant un manchon enroulable autour d'un organe tel qu'un nerf
US20200231350A1 (en) Reel for a taped serie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076585B2 (en) Fishing line guide having high-hardness surface layer and fishing rod provided with said fishing line guide
AU2019241727C1 (en) Spigot ferrule-type fishing rod
WO2007007785A1 (ja) 金属線条体巻装用リール
JP2002275774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体、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および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CN114616201A (zh) 线状体的卷绕装置及线状体的制造方法
EP1537993A3 (fr)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une structure stratifiée et avion muni d'une telle structure
US7201961B2 (en) Coating film tape end structure
US20060257809A1 (en) Bracket for orthodontics
TW202042994A (zh) 切開裝置、切開方法及積層帶
CH706645A1 (fr) Système d'accouplement solidaire d'une pièce en matériau cassant à une axe métallique.
JP4008211B2 (ja) フェルールアセンブリ
JP3572533B2 (ja) 金属線条体巻装用リール
JP2008162719A (ja) フィルム巻取りローラ
KR20240017415A (ko) 슬릿 장치, 슬릿 방법 및 적층 테이프
JP4197162B2 (ja) 穂先竿
WO2023074112A1 (ja) 光学式圧力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13953B2 (ja) 渦巻状電池製造装置
JPH0826603A (ja) 金属線条体巻装用リール
JP3047807U (ja) 金属線条体巻装用リール
JPH0826602A (ja) 金属線条体巻装用リール
KR20210128478A (ko) 상날 롤, 슬릿 장치, 슬릿 방법 및 적층 테이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