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7131A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7131A
CN114587131A CN202011398109.7A CN202011398109A CN114587131A CN 114587131 A CN114587131 A CN 114587131A CN 202011398109 A CN202011398109 A CN 202011398109A CN 114587131 A CN114587131 A CN 114587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heat
cavity
cover body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81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7131B (zh
Inventor
黄韦铭
罗飞龙
刘化勇
郑博文
羊小亮
瞿月红
杨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81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7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7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容器,设置于壳体上,容器包括腔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分别与容器盖合;制冷组件,制冷组件上设置有制冷部,至少部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上,制冷部能够对腔体制冷。通过将至少部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上,可以使烹饪器具根据用户的需求降低容器内的温度,一方面满足用户的特定烹调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容器内营造低温环境,抑制细菌滋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家用电器如电饭煲功能单一,只能实现食材的加热。若家用电器烹调好的食物在其内部存储时间过长,食物内部会滋生细菌,影响用户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容器,设置于壳体上,容器包括腔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分别与容器盖合;制冷组件,制冷组件上设置有制冷部,至少部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上,制冷部能够对腔体制冷。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容器、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制冷组件。容器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食材在容器中烹调成用户所需求的食物。壳体用于定位和承载烹饪器具上的其他结构,具体容器定位安装在壳体中。制冷组件上设置有制冷部,制冷部为吸收热量的结构,通过设置制冷部以实现针对腔体的直接制冷或间接制冷。
在此基础上,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部设置有至少部分制冷部的第一盖体,以通过制冷部对容器的腔体进行直接制冷或间接制冷。
通过设置针对腔体制冷的制冷组件可以使烹饪器具根据用户的需求降低容器内的温度,一方面满足用户的特定烹调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容器内营造低温环境,抑制细菌滋生。
通过将至少部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内,可以使制冷组件跨过容器对容器内的腔体直接制冷。具体地,当制冷部采用直接制冷时,制冷部在盖体上直接吸收腔体中的热量,相较于热量经由容器再被制冷部吸收的技术方案,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可以显著提升制冷效率并降低制冷能耗。当制冷部采用间接制冷时,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中可以缩短制冷介质由制冷部所在区域传递至容器内部的传递路径,以避免制冷介质在传递过程中吸收过多外部热量,从而提升制冷组件对腔体的制冷效率,降低制冷能耗。并且,通过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上,可以优化壳体内的结构布局,缩减壳体占用空间。
具体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可以盖合在容器上,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其中一个与容器相盖合。第一盖体内部设置有至少部分制冷部,为制冷盖体,当将第一盖体与壳体相连接时,通过制冷部对腔体进行制冷。第二盖体为常规盖体或具备其他功能的盖体,用户可以通过更换第二盖体使烹饪器具转变为常规烹饪器具。进而实现了优化烹饪器具结构,提高烹饪器具结构自由度,拓宽烹饪器具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个与壳体相连接,并可相对壳体移动以盖合容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另一个与壳体可拆卸相连接;或者,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与壳体可拆卸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连接方式做出了具体限定。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者与壳体可移动相连接,从而使可移动相连接的盖体可开合地盖合在容器上,当该盖体移动至盖合位置时,其盖合容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另一者与壳体可拆卸相连接。
以第一盖体与壳体相连接,第二盖体与壳体可拆卸相连接这一示例说明,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将第一盖体更换为第二盖体时,将第一盖体移动至开启位置,并将第二盖体与壳体相连接,以通过第二盖体盖合容器,并通过第二盖体实现除制冷外的其他对应功能。当需要将第二盖体更换为第一盖体时,将第二盖体由壳体上拆卸下,并将第一盖体由开启位置移动至盖合位置即可,第一盖体上设置有制冷部,将第一盖体与壳体相连接可以避免因频繁的拆卸第一盖体而破坏制冷部和制冷组件内其他结构的连接可靠性,确保制冷组件可以稳定工作,延长制冷组件寿命。
在常规工作下可通过第一盖体实现烹饪器具的制冷保鲜和低温烹饪,当用户需要该烹饪器具执行多功能烹饪时,可通过打开第一盖体并更换配套的多功能第二盖体来实现多功能烹饪。进而实现优化烹饪器具结构,拓宽烹饪器具功能,提升制冷组件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该技术方案还限定了另一种盖体连接方式,其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可以与壳体可拆卸相连接,在需要根据功能需求更换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时,将壳体上的盖体拆卸后安装需要使用的盖体即可完成替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部包括:第一制冷部,第一制冷部能够将制冷介质输送至腔体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制冷部结构,该结构下制冷部包括第一制冷部,第一制冷部可以将制冷介质输送至腔体中,以通过低温制冷介质降低腔体的温度,实现针对腔体的制冷。通过设置第一制冷部,一方面可以通过输送的制冷介质满足腔体中食物的保鲜需求,抑制细菌滋生,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输送至腔体的制冷介质满足用户的特定烹饪需求,例如冷水浸泡或冷空气快速冷却,从而提升食物的口感。进而实现优化制冷部结构,提升烹饪器具所得食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强化食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储液箱;输送部,与第一储液箱和腔体相连通,输送部能够将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液体和/或低温气体输送至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制冷部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储液箱和输送部,第一储液箱用于存储液体,对应的制冷介质为低温气体和/或低温液体。输送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液箱和腔体相连通,输送部用于将储液箱中的低温液体和/或低温空气传输至腔体中。
工作过程中,第一储液箱的温度降低,待第一储液箱中的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值降低至满足制冷需求的温度值时,开启输送部,输送部将第一储液箱内的低温空气和/或低温液体传输至腔体中,低温空气和/或低温液体在接触容器中的食材后吸收食材的温度,完成针对食材的冷却。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箱和输送部作为第一制冷部,可以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同时向腔体中充入潮湿的气体或冷水,从而拓宽烹饪器具的烹饪功能,满足用户的特定烹饪需求。例如在烹饪器具完成食材的加热后,输送部将低温液体传输至腔体可以使被加热的食材快速冷却,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进而实现优化第一制冷部结构,拓宽烹饪器具的烹饪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输送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上,第一储液箱设置在第一盖体或壳体上。基于第一储液箱设置在第一盖体上,通过将第一储液箱和制冷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使制冷组件可以直接布局在第一储液箱附近,从而降低制冷组件在加热第一储液箱时的能量损耗,提升制冷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输送部包括:送风管路,与第一储液箱和腔体相连通;第一风机,与送风管路相连接,第一风机能够将第一储液箱中的气体传输至腔体中;或,输送部包括:液体管路,与第一储液箱和腔体相连通;第一泵体,与液体管路相连接,第一泵体能够将第一储液箱中的液体泵送至腔体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一种输送部结构,该输送部可以将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气体输送至腔体中。输送部包括送风管路和第一风机。送风管路设置在盖体上,送风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箱相连通,送风管路的第二端的开口设置在盖体的扣合面上,或送风管路的第二端伸出盖体,当盖体扣合在容器上时,送风管路的第二端与腔体相连通。第一风机与送风管路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在开启的第一风机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箱中的气体经由送风管路流动至腔体内,流入的气体在接触食材后吸收食材中的热量,从而冷却食材。通过设置送风管路和第一风机,使输送部具备了向容器输送低温空气的能力,从而通过低温空气冷却食材,避免食材中滋生细菌。进而实现了优化输送部结构,提升烹饪器具可靠性,保障用户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一风机可以设置在第一储液箱内,且第一风机与第一储液箱相连接,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路的第一端的端口相对设置,以将低温空气经由送风管路吹送至腔体中。第一风机还可以设置在送风管路中,开启的第一风机可以驱动送风管路中的气体流动,从而抽取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空气,并将送风管路中的气体排入至腔体。第一风机还可以设置在盖体的扣合端面上,且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送风管路的第二端的端口相对设置,开启的第一风机可以抽取送风管路中的气体,以将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空气抽取至腔体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具体限定了另一种输送部结构,该输送部可以将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液体输送至腔体中。输送部包括液体管路和第一泵体。液体管路设置在盖体上,液体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箱相连通,液体管路的第二端伸出盖体,当盖体扣合在容器上时,液体管路的第二端与腔体相连通。第一泵体与液体管路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在开启的第一泵体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液体被抽入液体管路并最终排入至腔体中,排入的低温液体在接触食材后吸收食材中的热量,从而冷却食材。通过设置液体管路和第一泵体,使输送部具备了向容器输送低温液体的能力,从而通过低温液冷却食材,避免食材中滋生细菌,同时排入的低温液体还可以满足用户特定的烹饪需求,优化食材口感。进而实现了优化输送部结构,拓宽烹饪器具功能,提升烹饪器具可靠性,保障用户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可以在腔体和第一储液箱之间同时设置送风管路和液体管路,并对应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一泵体。从而使输送部具备同时向容器内输送低温空气和低温液体的能力。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一泵体中的一者单独工作,从而选择性的导入低温空气或低温液体,进而实现优化输送部结构,拓宽烹饪器具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制冷部还包括:制冷件,制冷件能够对第一储液箱制冷,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当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时制冷组件的结构。基于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制冷组件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依次串接以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储液箱相对设置,具体可以将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储液箱相接触。工作过程中,低温冷媒流动至第一蒸发器中,以通过热传递作用吸收第一储液箱上的热量,从而使第一储液箱的温度降低,以在第一储液箱内得到低温液体和低温空气。
冷媒制冷系统具备优良的制冷效率,通过设置该制冷组件可以快速完成换热,从而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进而实现优化制冷组件结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另外,当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设置在盖体内时,可以缩短冷媒循环回路的总长度,从而强化制冷组件的制冷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制冷部还包括:制冷件,制冷件能够对第一储液箱制冷,制冷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制冷组件包括:导热部,与第一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制冷组件设置在第一盖体上,使制冷组件可以选用半导体制冷系统,并具体限定了该制冷组件的结构。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和导热部,第一半导体制冷件上设置有冷端和热端,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对第一储液箱进行制冷,冷端与第一储液箱相接触,热端与导热部相接触。第一半导体制冷件通电后,冷端为低温区域,热端为高温区域,温度较低的冷端通过接触吸收第一储液箱或腔体上的热量,同时与温度较高的热端相接触的导热部吸收热端上的热量,以将热量由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导出,从而通过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对第一储液箱进行制冷。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具备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通过设置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可以优化盖体内部结构的布局,降低盖体的厚度。进而实现精简制冷组件结构,缩减盖体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散热装置,与导热部相连接,散热装置能够吸收导热部上的热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与导热部相配合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与导热部相连接。工作过程中,散热装置可以持续吸收导热部上的热量,从而避免导热部温度过高,将导热部控制在一个较低温度可以提升导热部由第一半导体制冷件热端吸收热量的速率,进而提升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对第一储液箱的制冷效率,防止第一半导体制冷件过热而失效或损坏。以实现提升制冷组件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制冷组件制冷效率,延长制冷组件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储液箱,设置在壳体内;散热管路,散热管路的两端均与第二储液箱相连通,至少部分散热管路与导热部相接触;第二泵体,设置在壳体内且与散热管路相连接;散热片,套设在散热管路上且位于壳体内;第二风机,设置在壳体内,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散热片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散热装置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管路、第二泵体、散热片和第二风机。第二储液箱设置在壳体中,用于存储散热介质。散热管路具有两个连接端,且两端均与第二储液箱相连通,以通过第二储液箱和散热管路构成散热介质循环回路,其中部分散热管路由壳体延伸至盖体中并与导热部相接触,对应的在盖体和容器的连接端面处,散热管路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当盖体扣合在容器上时,换热管路连通,开启盖体后,延伸至盖体中的换热管路与壳体内的换热管路断开连接。第二泵体设置在壳体内,且第二泵体与换热管路相连接,第二泵体用于为散热介质提供动力,在第二泵体的泵送作用下,散热介质在散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持续流动。散热片设置在壳体内,且散热片套设在部分位于壳体内的散热管路上,散热片具备导热性能强、换热面积大的特点。第二风机设置在壳体内,且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散热片相对设置。
工作过程中,第二泵体和第二风机开启,第二储液箱中的低温散热介质经由散热管路流动至导热部所在的区域,在该区域散热介质吸收导热部上的热量成为高温散热介质,高温散热介质在流动至散热片所在区域后,热量被散热片吸收,高温散热介质再次成为低温散热介质并最终返回第二储液箱以进入下次循环。其中散热片所吸收的热量在第二风机所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快速挥发至外部环境中。通过设置该散热装置可以确保导热部上的热量被持续排出,从而将导热部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以提高导热部导出第一半导体制冷件热端中热量的效率,进而提升第一半导体制冷件对第一储液箱的制冷效率,防止第一半导体制冷件过热而失效或损坏。以实现提升制冷组件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制冷组件制冷效率,延长制冷组件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将第二储液箱、第二泵体、散热片和碟风机设置在壳体中,可以免去将其设置在盖体中,从而降低盖体的厚度和重量,避免盖体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在频繁开关盖体的过程中损坏,进而实现提升烹饪器具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盖体和壳体连接结构使用寿命,延长开盖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部包括:第二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的盖合面上,第二制冷部能够吸收腔体中的热量,第二制冷部为第二蒸发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另一种制冷部结构,在该结构下至少部分第二制冷部位于第一盖体的外部,具体地,第二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的盖合面上,将第一盖体盖合在容器上时,盖合面封闭腔体的开口,且至少部分第二制冷部位于腔体内。工作过程中,第二制冷部通过空气热传导吸收容器中的热量,以直接对腔体进行制冷。从而使用户在选择第一盖体盖合容器时,用户可通过第一盖体降低腔体内的温度,一方面满足用户指定的低温烹调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容器内滋生细菌。同时,将第二制冷部直接设置在第一盖体的盖合面上,可以提升第二制冷部对腔体的制冷效率,并降低制冷能耗。进而实现优化第一盖体结构,提升第二制冷部制冷效率,提升烹调食物安全性与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制冷部可以为第二蒸发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件。选用第二蒸发器作为第二制冷部时,第二蒸发器与蒸发器和冷凝器串接形成制冷回路,该制冷回路具备制冷效率高的优点,可以缩短用户的制冷等待时长,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当选用第二半导体制冷件作为第二制冷部时,借助半导体制冷件体积小的优势,第一盖体的厚度可以降低,从而缩减第一盖体所占用的空间,精简烹饪器具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一储液箱相连接,第一加热装置能够加热第一储液箱;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盖体上,第二加热装置能够加热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第一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一储液箱相连接,用于加热第一储液箱。通过为第一储液箱配套设置第一加热装置,可以使第一储液箱和第一加热装置组合成蒸汽加热结构,当需要加热容器内的食物时,第一加热装置加热第一储液箱以生成高温蒸汽,以通过高温蒸汽完成食物的加热。同时,设置第一加热装置还可以使第一盖体具备向腔体通入高温液体的功能,以通过高温液体满足用户的特定烹调需求,以得到品质优良、口感较好的食物。
并且,当开启烹饪器具时,第一加热装置开启,以将第一储液箱内存储的生水加热至熟化,完成液体的加热熟化后再执行注水步骤,从而避免出现因生水注入容器所引起的食物口感差、食物不卫生、食物存在异味的问题。当此次烹饪使用第一储液箱中存储的原有液体进行烹饪时,第一加热装置还可以将储液箱内的液体加热至可以消杀细菌的温度,从而进行细菌消杀,避免长期存放在其中的液体滋生细菌,防止细菌污染容器内的食材。进而实现提升烹饪所得食品的安全性,保护用户健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盖体上,第二加热装置可以直接对腔体进行加热,当用户需要快速提升腔体的温度时,可通更换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盖体来完成食物的快速加热,从而拓展烹饪器具的功能范围,提升用户满意度。其中,第二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件或辐射加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排气通道,设置在第二盖体上,排气通道连通腔体;或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第三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容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盖体上设置有排气通道,当第二盖体盖合在容器上时,排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腔体和烹饪器具外部的空间。从而避免出现因容器压力过高所产生的爆炸现象。进而实现提升烹饪器具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第三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加热容器,当第三加热装置为电热件时,第三加热装置与容器的外壁面相接触,通过热传递提高容器的热量。当第三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时,第三加热装置与容器相对设置即可。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的导热部和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0壳体,20容器,30第一盖体,40制冷组件,41第一储液箱,42压缩机,43输送部,432送风管路,434第一风机,436液体管路,438第一泵体,44冷凝器,46第一蒸发器,47毛细管,48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9导热部,60散热装置,62第二储液箱,64散热管路,66第二泵体,68散热片,69第二风机,70第二盖体,72蒸汽通道,80控制装置,90第三加热装置,92第二加热装置,94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烹饪器具1,烹饪器具1包括:壳体10;容器20,设置于壳体10上,容器20包括腔体;第一盖体30;第二盖体70,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可分别与容器20盖合;制冷组件40,制冷组件上设置有制冷部,至少部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上,制冷部能够对腔体制冷。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1中,烹饪器具1包括壳体10、容器20、第一盖体30、第二盖体70和制冷组件40。容器20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食材在容器20中烹调成用户所需求的食物。壳体10用于定位和承载烹饪器具1上的其他结构,具体容器20定位安装在壳体10中。制冷组件40上设置有制冷部,制冷部为吸收热量的结构,通过设置制冷部以实现针对腔体的直接制冷或间接制冷。
在此基础上,烹饪器具1还包括内部设置有至少部分制冷部的第一盖体30,以通过制冷部对容器20的腔体直接制冷或间接制冷。通过设置针对腔体制冷的制冷组件40可以使烹饪器具1根据用户的需求降低容器20内的温度,一方面满足用户的特定烹调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容器20内营造低温环境,抑制细菌滋生。
通过将至少部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内,可以使制冷组件40跨过容器20对容器20内的腔体直接制冷。具体地,当制冷部采用直接制冷时,制冷部在第一盖体30上直接吸收腔体中的热量,相较于热量经由容器20再被制冷部吸收的技术方案,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可以显著提升制冷效率并降低制冷能耗。当制冷部采用间接制冷时,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中可以缩短制冷介质由制冷部所在区域传递至容器20内部的传递路径,以避免制冷介质在传递过程中吸收过多外部热量,从而提升制冷组件40对腔体的制冷效率,降低制冷能耗。并且,通过将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上,可以优化壳体内的结构布局,缩减壳体占用空间。
具体地,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均可以盖合在容器20上,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中的其中一个与容器20相盖合。第一盖体30内部设置有至少部分制冷部,为制冷盖体,当将第一盖体30与壳体相连接时,通过制冷部对腔体进行制冷。第二盖体70为常规盖体或具备其他功能的盖体,用户可以通过更换第二盖体70使烹饪器具1转变为常规烹饪器具1。进而实现了优化烹饪器具1结构,提高烹饪器具1结构自由度,拓宽烹饪器具1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中的一个与壳体10相连接,并可相对壳体10移动以盖合容器20;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中的另一个与壳体10可拆卸相连接;或者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均与壳体10可拆卸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的连接方式做出了具体限定。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中的一者与壳体10可移动相连接,从而使可移动相连接的盖体可开合地盖合在容器20上,当该盖体移动至盖合位置时,其盖合容器20。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中的另一者与壳体10可拆卸相连接。
以第一盖体30与壳体10相连接,第二盖体70与壳体10可拆卸相连接这一示例说明,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将第一盖体30更换为第二盖体70时,将第一盖体30移动至开启位置,并将第二盖体70与壳体10相连接,以通过第二盖体70盖合容器20,并通过第二盖体70实现除制冷外的其他对应功能。当需要将第二盖体70更换为第一盖体30时,将第二盖体70由壳体10上拆卸下,并将第一盖体30由开启位置移动至盖合位置即可,第一盖体30上设置有制冷部,将第一盖体30与壳体10相连接可以避免因频繁的拆卸第一盖体30而破坏制冷部和制冷组件内其他结构的连接可靠性,确保制冷组件可以稳定工作,延长制冷组件寿命。
在常规工作下可通过第一盖体30实现烹饪器具1的制冷保鲜和低温烹饪,当用户需要该烹饪器具1执行多功能烹饪时,可通过打开第一盖体30并更换配套的多功能第二盖体70来实现多功能烹饪。进而实现优化烹饪器具1结构,拓宽烹饪器具1功能,提升制冷组件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该技术方案还限定了另一种盖体连接方式,其中第一盖体30和第二盖体70均可以与壳体10可拆卸相连接,在需要根据功能需求更换第一盖体30或第二盖体70时,将壳体10上的盖体拆卸后安装需要使用的盖体即可完成替换。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中,制冷部包括:第一制冷部,第一制冷部能够将制冷介质输送至腔体中。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制冷部结构,该结构下制冷部包括第一制冷部,第一制冷部可以将制冷介质输送至腔体中,以通过低温制冷介质降低腔体的温度,实现针对腔体的制冷。通过设置第一制冷部,一方面可以通过输送的制冷介质满足腔体中食物的保鲜需求,抑制细菌滋生,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输送至腔体的制冷介质满足用户的特定烹饪需求,例如冷水浸泡或冷空气快速冷却,从而提升食物的口感。进而实现优化制冷部结构,提升烹饪器具1所得食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强化食品品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中,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储液箱41;输送部43,与第一储液箱41和腔体相连通,输送部43能够将第一储液箱41中的低温液体和/或低温气体输送至腔体。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对第一制冷部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储液箱41和输送部43,第一储液箱41用于存储液体,对应的制冷介质为低温气体和/或低温液体。输送部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液箱41和腔体相连通,输送部43用于将储液箱中的低温液体和/或低温空气传输至腔体中。
工作过程中,第一储液箱41的温度降低,待第一储液箱41中的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值降低至满足制冷需求的温度值时,开启输送部43,输送部43将第一储液箱41内的低温空气和/或低温液体传输至腔体中,低温空气和/或低温液体在接触容器20中的食材后吸收食材的温度,完成针对食材的冷却。
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箱41和输送部43作为第一制冷部,可以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同时向腔体中充入潮湿的气体或冷水,从而拓宽烹饪器具1的烹饪功能,满足用户的特定烹饪需求。例如在烹饪器具1完成食材的加热后,输送部43将低温液体传输至腔体可以使被加热的食材快速冷却,从而提升食材的口感。进而实现优化第一制冷部结构,拓宽烹饪器具1的烹饪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输送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上,第一储液箱41设置在第一盖体30或壳体10上。基于第一储液箱41设置在第一盖体30上,通过将第一储液箱41和制冷组件40均设置在壳体10内,使制冷组件40可以直接布局在第一储液箱41附近,从而降低制冷组件40在加热第一储液箱41时的能量损耗,提升制冷效率。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实施例中,第一制冷部还包括:制冷件,制冷件能够对第一储液箱41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制冷部还包括制冷件,制冷件用于对第一储液箱41进行制冷,具体制冷件与第一储液箱41的外壁面相贴合,以通过热传导降低第一储液箱41的温度。工作过程中,在制冷件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箱41内的温度逐步降低,以在第一储液箱41中形成低温空气和低温液体,从而完成低温制冷介质的制备,并最终通过输送部43输送该低温空气和/或低温液体实现针对腔体的制冷。进而实现优化第一制冷部结构,抑制腔体细菌滋生,提升烹饪所得食物品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实施例中,输送部43包括:送风管路432,与第一储液箱41和腔体相连通;第一风机434,与送风管路432相连接,第一风机434能够将第一储液箱41中的气体传输至腔体中。
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具体限定了一种输送部43结构,该输送部43可以将第一储液箱41中的低温气体输送至腔体中。
在该实施例中,输送部43包括送风管路432和第一风机434。送风管路432设置在盖体上,送风管路432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箱41相连通,送风管路432的第二端的开口设置在盖体的扣合面上,或送风管路432的第二端伸出盖体,当盖体扣合在容器20上时,送风管路432的第二端与腔体相连通。第一风机434与送风管路432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在开启的第一风机434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箱41中的气体经由送风管路432流动至腔体内,流入的气体在接触食材后吸收食材中的热量,从而冷却食材。通过设置送风管路432和第一风机434,使输送部43具备了向容器20输送低温空气的能力,从而通过低温空气冷却食材,避免食材中滋生细菌。进而实现了优化输送部43结构,提升烹饪器具1可靠性,保障用户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一风机434的设置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机434可以设置在第一储液箱41内,且第一风机434与第一储液箱41相连接,第一风机434的出风口与送风管路432的第一端的端口相对设置,以将低温空气经由送风管路432吹送至腔体中。第一风机434还可以设置在送风管路432中,开启的第一风机434可以驱动送风管路432中的气体流动,从而抽取第一储液箱41中的低温空气,并将送风管路432中的气体排入至腔体。第一风机434还可以设置在盖体的扣合端面上,且第一风机434的进风口与送风管路432的第二端的端口相对设置,开启的第一风机434可以抽取送风管路432中的气体,以将第一储液箱41中的低温空气抽取至腔体中。
实施例八: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实施例中,输送部43包括:液体管路436,与第一储液箱41和腔体相连通;第一泵体438,与液体管路436相连接,第一泵体438能够将第一储液箱41中的液体泵送至腔体中。
本发明第八方面实施例具体限定了另一种输送部43结构,该输送部43可以将第一储液箱41中的低温液体输送至腔体中。
在该实施例中,输送部43包括液体管路436和第一泵体438。液体管路436设置在盖体上,液体管路436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箱41相连通,液体管路436的第二端伸出盖体,当盖体扣合在容器20上时,液体管路436的第二端与腔体相连通。第一泵体438与液体管路436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在开启的第一泵体438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箱41中的低温液体被抽入液体管路436并最终排入至腔体中,排入的低温液体在接触食材后吸收食材中的热量,从而冷却食材。通过设置液体管路436和第一泵体438,使输送部43具备了向容器20输送低温液体的能力,从而通过低温液冷却食材,避免食材中滋生细菌,同时排入的低温液体还可以满足用户特定的烹饪需求,优化食材口感。进而实现了优化输送部43结构,拓宽烹饪器具1功能,提升烹饪器具1可靠性,保障用户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九: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实施例中,可以在腔体和第一储液箱41之间同时设置送风管路432和液体管路436,并对应设置第一风机434和第一泵体438。从而使输送部43具备同时向容器20内输送低温空气和低温液体的能力。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控制第一风机434和第一泵体438中的一者单独工作,从而选择性的导入低温空气或低温液体,进而实现优化输送部43结构,拓宽烹饪器具1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实施例中,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46。
本发明第十方面实施例具体限定了当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46时该制冷组件4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46,制冷组件40还包括压缩机42、冷凝器44和第一蒸发器46,第一蒸发器46、冷凝器44和压缩机42依次串接以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第一蒸发器46与第一储液箱41相对设置,具体可以将第一蒸发器46与第一储液箱41相接触。工作过程中,低温冷媒流动至第一蒸发器46中,以通过热传递作用吸收第一储液箱41上的热量,从而使第一储液箱41的温度降低,以在第一储液箱41内得到低温液体和低温空气。
冷媒制冷系统具备优良的制冷效率,通过设置该制冷组件40可以快速完成换热,从而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进而实现优化制冷组件40结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另外,当压缩机42、冷凝器44和第一蒸发器46设置在盖体内时,可以缩短冷媒循环回路的总长度,从而强化制冷组件40的制冷效率。
其中,制冷组件40还包括毛细管47,毛细管47与蒸发和冷凝器44串联,位于冷凝器44与第一蒸发器46之间,毛细管47提高了冷媒的蒸发率,进而提高了第一蒸发器46的制冷效率。
实施例十一: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实施例中,制冷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制冷组件40包括:导热部49,与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的热端相接触。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实施例通过将制冷组件40设置在盖体中,使制冷组件40可以选用半导体制冷系统,并具体限定了该制冷组件40的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制冷组件40设置在第一盖体30上,使制冷组件40可以选用半导体制冷系统,并具体限定了该制冷组件40的结构。制冷组件40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和导热部49,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上设置有冷端和热端,基于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对第一储液箱41进行制冷,则冷端与第一储液箱41相接触,热端与导热部49相接触。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通电后,冷端为低温区域,热端为高温区域,温度较低的冷端通过接触吸收第一储液箱41或腔体上的热量,同时与温度较高的热端相接触的导热部49吸收热端上的热量,以将热量由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导出,从而通过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对第一储液箱41或腔体进行制冷。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具备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通过设置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可以优化盖体内部结构的布局,降低盖体的厚度。进而实现精简制冷组件40结构,缩减盖体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散热装置60,与导热部49相连接,散热装置60能够吸收导热部49上的热量。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上还设置有与导热部49相配合的散热装置60。散热装置60与导热部49相连接。工作过程中,散热装置60可以持续吸收导热部49上的热量,从而避免导热部49温度过高,将导热部49控制在一个较低温度可以提升导热部49由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热端吸收热量的速率,进而提升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对第一储液箱41的制冷效率,防止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过热而失效或损坏。以实现提升制冷组件40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制冷组件40制冷效率,延长制冷组件4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三: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实施例中,散热装置60包括:第二储液箱62,设置在壳体10内;散热管路64,散热管路64的两端均与第二储液箱62相连通,至少部分散热管路64与导热部49相接触;第二泵体66,设置在壳体10内且与散热管路64相连接;散热片68,套设在散热管路64上且位于壳体10内;第二风机69,设置在壳体10内,第二风机69的出风口与散热片68相对设置。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实施例对散热装置60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装置60包括:散热管路64、第二泵体66、散热片68和第二风机69。第二储液箱62设置在壳体10中,用于存储散热介质。散热管路64具有两个连接端,且两端均与第二储液箱62相连通,以通过第二储液箱62和散热管路64构成散热介质循环回路,其中部分散热管路64由壳体10延伸至盖体中并与导热部49相接触,对应的在盖体和容器20的连接端面处,散热管路64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当盖体扣合在容器20上时,换热管路连通,开启盖体后,延伸至盖体中的换热管路与壳体10内的换热管路断开连接。第二泵体66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二泵体66与换热管路相连接,第二泵体66用于为散热介质提供动力,在第二泵体66的泵送作用下,散热介质在散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持续流动。散热片68设置在壳体10内,且散热片68套设在部分位于壳体10内的散热管路64上,散热片68具备导热性能强、换热面积大的特点。第二风机69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二风机69的出风口与散热片68相对设置。
工作过程中,第二泵体66和第二风机69开启,第二储液箱62中的低温散热介质经由散热管路64流动至导热部49所在的区域,在该区域散热介质吸收导热部49上的热量成为高温散热介质,高温散热介质在流动至散热片68所在区域后,热量被散热片68吸收,高温散热介质再次成为低温散热介质并最终返回第二储液箱62以进入下次循环。其中散热片68所吸收的热量在第二风机69所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快速挥发至外部环境中。通过设置该散热装置60可以确保导热部49上的热量被持续排出,从而将导热部49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以提高导热部49导出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热端中热量的效率,进而提升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对第一储液箱41的制冷效率,防止第一半导体制冷件48过热而失效或损坏。以实现提升制冷组件40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制冷组件40制冷效率,延长制冷组件4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将第二储液箱62、第二泵体66、散热片68和碟风机设置在壳体10中,可以免去将其设置在盖体中,从而降低盖体的厚度和重量,避免盖体和壳体10之间的连接结构在频繁开关盖体的过程中损坏,进而实现提升烹饪器具1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盖体和壳体10连接结构使用寿命,延长开盖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四:
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实施例中,制冷部包括:第二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的盖合面上,第二制冷部能够吸收腔体中的热量。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另一种制冷部结构,在该结构下至少部分第二制冷部位于第一盖体30的外部,具体地,第二制冷部设置在第一盖体30的盖合面上,将第一盖体30盖合在容器20上时,盖合面封闭腔体的开口,且至少部分第二制冷部位于腔体内。工作过程中,第二制冷部通过空气热传导吸收容器20中的热量,以直接对腔体进行制冷。从而使用户在选择第一盖体30盖合容器20时,用户可通过第一盖体30降低腔体内的温度,一方面满足用户指定的低温烹调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容器20内滋生细菌。同时,将第二制冷部直接设置在第一盖体30的盖合面上,可以提升第二制冷部对腔体的制冷效率,并降低制冷能耗。进而实现优化第一盖体30结构,提升第二制冷部制冷效率,提升烹调食物安全性与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五:
在本发明第十五方面实施例中,第二制冷部为第二蒸发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件。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制冷部可以为第二蒸发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件。选用第二蒸发器作为第二制冷部时,第二蒸发器与蒸发器和冷凝器串接形成制冷回路,该制冷回路具备制冷效率高的优点,可以缩短用户的制冷等待时长,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当选用第二半导体制冷件作为第二制冷部时,借助半导体制冷件体积小的优势,第一盖体的厚度可以降低,从而缩减第一盖体所占用的空间,精简烹饪器具1的结构。
实施例十六: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一储液箱41相连接,第一加热装置能够加热第一储液箱41;第二加热装置92,设置在第二盖体70上,第二加热装置92能够加热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加第一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一储液箱41相连接,用于加热第一储液箱41。通过为第一储液箱41配套设置第一加热装置,可以使第一储液箱41和第一加热装置组合成蒸汽加热结构,当需要加热容器20内的食物时,第一加热装置加热第一储液箱41以生成高温蒸汽,以通过高温蒸汽完成食物的加热。同时,设置第一加热装置还可以使第一盖体30具备向腔体通入高温液体的功能,以通过高温液体满足用户的特定烹调需求,以得到品质优良、口感较好的食物。
并且,当开启烹饪器具1时,第一加热装置开启,以将第一储液箱41内存储的生水加热至熟化,完成液体的加热熟化后再执行注水步骤,从而避免出现因生水注入容器20所引起的食物口感差、食物不卫生、食物存在异味的问题。当此次烹饪使用第一储液箱41中存储的原有液体进行烹饪时,第一加热装置还可以将储液箱内的液体加热至可以消杀细菌的温度,从而进行细菌消杀,避免长期存放在其中的液体滋生细菌,防止细菌污染容器20内的食材。进而实现提升烹饪所得食品的安全性,保护用户健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第二加热装置92设置在第二盖体70上,第二加热装置92可以直接对腔体进行加热,当用户需要快速提升腔体的温度时,可通更换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92的第二盖体70来完成食物的快速加热,从而拓展烹饪器具1的功能范围,提升用户满意度。其中,第二加热装置92可以为电加热件或辐射加热件。
实施例十七: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蒸汽通道72,设置在第二盖体70上,蒸汽通道72连通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盖体70上设置有蒸汽通道72,当第二盖体70盖合在容器20上时,蒸汽通道72的两端分别连通腔体和烹饪器具1外部的空间。从而避免出现因容器20压力过高所产生的爆炸现象。进而实现提升烹饪器具1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八: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第三加热装置90,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三加热装置90能够加热容器20;第二加热装置92,设置在第二盖体70上,第二加热装置92能够加热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包括第三加热装置90。第三加热装置90设置在壳体10上,用于加热容器20,当第三加热装置90为电热件时,第三加热装置90与容器20的外壁面相接触,通过热传递提高容器20的热量。当第三加热装置90为电磁加热装置时,第三加热装置90与容器20相对设置即可。
实施例十九:
在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于第一储液箱41与压缩机4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制冷组件40为冷媒制冷系统时,在第一储液箱41和压缩机42之间设置隔热件,隔热件可以阻止热量在第一储液箱41和压缩机42之间传递,进而避免压缩机42工作发热影响第一储液箱41的正常工作,确保第一储液箱41内的液体处于低温状态。并且,设置隔热件可以避免制冷组件40中的热量反作用于制冷组件40,提升烹饪器具1的节能性。同时,隔热件减少了烹饪器具1内冷热交互的效果,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升烹饪器具1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十: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实施例中,隔热件包括隔热侧和吸热侧,隔热侧位于吸热侧背离压缩机42的一侧;和/或隔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第二端的通过面积,第一端朝向压缩机42。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朝向压缩机42的一侧为吸热侧,背离压缩机42的一侧为隔热侧,从而吸收压缩机42的热量,减少冷热交互的效果,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升烹饪器具1的安全性。或在隔热件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通孔朝向压缩机42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背离压缩机42的第二端的通过面积,因此,利用膨胀阀的原理,对由压缩机42侧流向第一储液箱41侧的气流进行降温,从而起到隔热效果。
实施例二十一: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实施例中,隔热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塑料隔热件、橡胶隔热件、脂类隔热件。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塑料隔热件、橡胶隔热件、脂类隔热件,塑料、橡胶和脂类物质具备优良的隔热性,从而确保隔热件的隔热性能。
实施例二十二: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实施例中,沿烹饪器具1的高度方向,隔热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42高度的2/3;和/或隔热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和/或隔热件为多层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沿烹饪器具1的高度方向,隔热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42高度的2/3,从而保证对压缩机42具有足够的隔热效果。
隔热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从而在保证对压缩机42的隔热效果的同时,减少盖体的体积。
隔热件为多层结构,进而利用多层结构的隔热件,提升隔热效果,并可以利用不同层的不同结构,实现其他效果,例如:导能、导流等。
实施例二十三: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为电饭煲、水壶、料理机、电压力锅中的任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1的具体产品类别。烹饪器具1可以为电饭煲、水壶、料理机或电压力锅中的任一种,上述烹饪器具1可以满足用户加热食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借助制冷组件40对食材制冷。
实施例二十四: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电源94和控制装置80。
在该实施例中,电源94设置在壳体10内,且电源94与第三加热装置90相连接,用于对第三加热装置90供电,工作过程中第三加热装置90工作以提升容器20的温度,升温后的容器20烹调腔体中的食材,以得到用户所需求的食物。控制装置80设置在盖体上,控制装置80与制冷组件40相连接,一方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另一方面用于控制烹饪器具1上的其他结构工作。其中,盖体和壳体10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耦合器,通过耦合器将电源94与控制模块和制冷组件40相连接,以在扣合盖体时为盖体上的电器件供电。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容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容器包括腔体;
第一盖体;
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可分别与所述容器盖合;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上设置有制冷部,至少部分所述制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制冷部能够对所述腔体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一个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以盖合所述容器;
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相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包括:
第一制冷部,所述第一制冷部能够将制冷介质输送至所述腔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部包括:第一储液箱;
输送部,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输送部能够将所述第一储液箱中的低温液体和/或低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包括:
送风管路,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腔体相连通;
第一风机,与所述送风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能够将所述第一储液箱中的气体传输至所述腔体中;
或,所述输送部包括:
液体管路,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腔体相连通;
第一泵体,与所述液体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泵体能够将所述第一储液箱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腔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部还包括:
制冷件,所述制冷件能够对所述第一储液箱制冷,所述制冷件为第一蒸发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部还包括:
制冷件,所述制冷件能够对所述第一储液箱制冷,所述制冷件为第一半导体制冷件;
导热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装置,与所述导热部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能够吸收所述导热部上的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第二储液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储液箱相连通,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管路与所述导热部相接触;
第二泵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散热管路相连接;
散热片,套设在所述散热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
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片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包括:
第二制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的盖合面上,所述第二制冷部能够吸收所述腔体中的热量,所述第二制冷部为第二蒸发器或第二半导体制冷件。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液箱相连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能够加热所述第一储液箱;
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能够加热所述腔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腔体;
或,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三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加热装置能够加热所述容器。
CN202011398109.7A 2020-12-03 2020-12-03 烹饪器具 Active CN114587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8109.7A CN114587131B (zh) 2020-12-03 2020-12-0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8109.7A CN114587131B (zh) 2020-12-03 2020-12-0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7131A true CN114587131A (zh) 2022-06-07
CN114587131B CN114587131B (zh) 2024-03-01

Family

ID=8181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8109.7A Active CN114587131B (zh) 2020-12-03 2020-12-0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71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0994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装置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0967A (en) * 1996-06-19 1998-05-12 Sprauer, Jr.; Joseph E. Microwavable container with steam vent valve
JPH10328021A (ja) * 1997-05-30 1998-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JP2005052532A (ja) * 2003-08-07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7236730A (ja) * 2006-03-10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102085068A (zh) * 2009-12-07 2011-06-08 田博 制冷电饭煲
CN103690029A (zh) * 2013-12-24 2014-04-02 杨阳 具有制冷功能的蒸煮装置
CN104000474A (zh) * 2014-06-09 2014-08-27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保鲜食料功能的智能电煲
CN204580724U (zh) * 2015-05-07 2015-08-26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冷藏保鲜式果盘
CN204931277U (zh) * 2015-09-17 2016-01-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6251862U (zh) * 2016-10-19 2017-06-16 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制冷保鲜系统
CN108158418A (zh) * 2018-01-25 2018-06-15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功能锅盖的多功能锅具
CN108324115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和制冷烹饪器具
CN109380985A (zh) * 2017-08-07 2019-02-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9996476A (zh) * 2017-08-09 2019-07-09 沙克忍者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烹饪装置及其部件
CN209315656U (zh) * 2018-11-19 2019-08-30 广东顺德欧宁科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锅
CN209436990U (zh) * 2018-11-29 2019-09-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低油烟排放的炒菜机
CN209436989U (zh) * 2018-11-29 2019-09-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油烟排放的炒菜机
CN209995969U (zh) * 2019-03-28 2020-01-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0276836U (zh) * 2018-12-22 2020-04-10 黄远鹏 一种带有冷藏功能的智能电饭锅
CN211695537U (zh) * 2019-10-23 2020-10-1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器具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0967A (en) * 1996-06-19 1998-05-12 Sprauer, Jr.; Joseph E. Microwavable container with steam vent valve
JPH10328021A (ja) * 1997-05-30 1998-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JP2005052532A (ja) * 2003-08-07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7236730A (ja) * 2006-03-10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102085068A (zh) * 2009-12-07 2011-06-08 田博 制冷电饭煲
CN103690029A (zh) * 2013-12-24 2014-04-02 杨阳 具有制冷功能的蒸煮装置
CN104000474A (zh) * 2014-06-09 2014-08-27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保鲜食料功能的智能电煲
CN204580724U (zh) * 2015-05-07 2015-08-26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冷藏保鲜式果盘
CN204931277U (zh) * 2015-09-17 2016-01-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6251862U (zh) * 2016-10-19 2017-06-16 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制冷保鲜系统
CN108324115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和制冷烹饪器具
CN109380985A (zh) * 2017-08-07 2019-02-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9996476A (zh) * 2017-08-09 2019-07-09 沙克忍者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烹饪装置及其部件
CN108158418A (zh) * 2018-01-25 2018-06-15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功能锅盖的多功能锅具
CN209315656U (zh) * 2018-11-19 2019-08-30 广东顺德欧宁科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锅
CN209436990U (zh) * 2018-11-29 2019-09-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低油烟排放的炒菜机
CN209436989U (zh) * 2018-11-29 2019-09-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油烟排放的炒菜机
CN210276836U (zh) * 2018-12-22 2020-04-10 黄远鹏 一种带有冷藏功能的智能电饭锅
CN209995969U (zh) * 2019-03-28 2020-01-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1695537U (zh) * 2019-10-23 2020-10-1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0994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7131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9276B (zh) 烹饪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13721400U (zh) 烹饪器具
CN114587131B (zh) 烹饪器具
CN214548801U (zh) 烹饪器具
CN212346232U (zh) 供液装置和饮水设备
CN113175785A (zh) 液冷循环冷热双用容器
CN211084550U (zh) 冰箱
CN214230878U (zh) 烹饪器具
CN212698546U (zh) 供液装置和饮水设备
WO2022068168A1 (zh) 烹饪器具以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209235779U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110895089B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113854824A (zh) 供液装置和饮水设备
CN112460835A (zh) 饮用水制冷板及饮水装置
CN213721372U (zh) 烹饪器具
CN218074522U (zh) 一种冷却液箱及电热水壶
CN220303872U (zh) 双内胆组件及双内胆电热水器
CN110895087B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214548800U (zh) 烹饪器具
CN114557587B (zh) 烹饪器具
CN218074565U (zh) 液体分布器和电热水壶
CN219913576U (zh) 冰箱及家居系统
CN212006430U (zh) 一种用于食品制冷与/或烹饪的设备
CN110895086A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211601249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