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0985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0985A
CN109380985A CN201810883172.6A CN201810883172A CN109380985A CN 109380985 A CN109380985 A CN 109380985A CN 201810883172 A CN201810883172 A CN 201810883172A CN 109380985 A CN109380985 A CN 109380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ntainer
rice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31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依田香子
新田浩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80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0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具有:容器(2),其容纳被烹调材料;加热部(4),其对容器(2)和容纳在容器(2)内的被烹调材料进行加热;蒸汽产生部(30),其产生蒸汽;以及控制部(6),其对加热部(4)和蒸汽产生部(30)进行控制。控制部(6)构成为:对蒸汽产生部(30)进行控制,以将规定的尺寸和规定的温度的第1蒸汽供给至容器(2)内的被烹调材料。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将生的谷物烹调成可美味食用的状态。
背景技术
以往,以煮饭器为代表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容器,其容纳被烹调材料;加热部,其对被烹调材料和容器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单元,其对加热部进行控制,从而构成为能够将生的谷物烹调成可美味食用的状态。
例如,在被烹调材料为米的情况下,为了将米饭煮得美味,据说在正式的加热之前,需要预先使生米充分地吸收水。
在含水率为15%左右的生米的情况下,虽然由于米的品种和水温等会略有不同,但若预先充分浸泡于水中,则成为约30%的饱和含水率。含水率为15%左右的生米成为约30%的饱和含水率的生米,从而热的传导性变得良好。并且,通过对成为约30%的饱和含水率的状态的生米进行加热,可以煮成无硬芯、美味的米饭。
另一方面,当对未充分吸水的、小于饱和含水率的状态的生米进行加热时,仅米粒的表层部的糊化急速进行。其结果是,由于糊化层会妨碍水向米粒中心部的渗透。因此,会煮成中心部的糊化不充分的所谓有硬芯的米饭。
因此,在从洗米至煮饭之间能够确保时间的情况下,在洗米后加入水并保持该状态放置一定时间,充分浸泡之后进行煮饭即可。对于浸泡所需的时间(浸泡时间),据说在像夏季那样水温高的季节最低也需30分钟,在像冬季那样水温低的季节,需1小时以上。
水温越高,米的吸水速度越快。因此,利用米的该性质,近年来,为了缩短煮饭时间,提出了下述的煮饭器:其省略了洗米后的浸泡,在洗完米之后立即以低于米的糊化温度的温度升温控制规定时间,然后加热进行煮饭(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55-42649号公报)。
另外,还提出了具有对容器内的生米施加超声波振动的结构的煮饭器。在该煮饭器中,在煮饭初期在米被浸泡而含水时,对米施加超声波。由此,促进米的含水而提高煮饭性能,从而实现煮饭时间的缩短(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253974号公报)。
另外,还提出了具有对容器内的压力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的结构的煮饭器。在该煮饭器中,在容器内正在浸泡生米的过程中,能够在密闭状态下对容器内进行减压。由此,能够促进容器内的米吸水,能够使米充分吸收水(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1809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中,虽然促进了米的吸水,但具有下述问题:难以在与以往同等以上的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米内部的中心附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被烹调材料内部的中心附近,烹调得无硬芯残留且美味。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容器,其容纳被烹调材料;加热部,其对容器和容纳在容器的被烹调材料容器进行加热;蒸汽产生部,其产生蒸汽;以及控制部,其对加热部和蒸汽产生部进行控制,控制部构成为:对蒸汽产生部进行控制,以将具有规定的尺寸且为规定的温度的第1蒸汽供给至容器内的被烹调材料。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被烹调材料内部的中心附近,能够将被烹调材料烹调得无硬芯残留且美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煮饭器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蒸汽产生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煮饭器的烹调工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水分子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容纳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煮饭器的被烹调材料的温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煮饭器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主体;2:锅(容器);3:盖;4:加热部;5:锅温度检测部;6:控制部;11:蒸汽孔;12:保护框;14:橡胶辊;15:承托辊;16:支承辊;17:第1水箱加热部;18:第1水箱;19:配管;20:蒸汽再加热部;21: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22:过热蒸汽冷却部;23:冷却蒸汽温度检测部;24:过热蒸汽生成部;25:液体供给部;27:液体箱;30:蒸汽产生部;34:电源软线;100、200:煮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容器,其容纳被烹调材料;加热部,其对容纳在容器内的被烹调材料和容器进行加热;蒸汽产生部,其产生蒸汽;以及控制部,其对加热部和蒸汽产生部进行控制,控制部构成为对蒸汽产生部进行控制,以将具有规定的尺寸且为规定的温度的第1蒸汽供给至容器内的被烹调材料。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被烹调材料内部的中心附近,能够将被烹调材料烹调得无硬芯残留且美味。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以是,蒸汽产生部包括过热蒸汽生成部和过热蒸汽冷却部,过热蒸汽生成部生成100℃的蒸汽,并且对所生成的蒸汽进行再加热而生成第1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冷却部对第1过热蒸汽进行冷却。
通过这样的结构,不容易发生再冷凝,从而能够将热传导率高的状态的、保持规定的细小尺寸的蒸汽供给至容器内的被烹调材料。由此,能够将热快速地传递至被烹调材料的内部,能够暂时使被烹调材料成为局部干燥状态,能够促进被烹调材料的吸水。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以是,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为350℃以上且为500℃以下。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1过热蒸汽的尺寸最小为0.38nm、即成为与水分子大致相等的状态。另外,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的焓非常高,因此即使在生成后被冷却也不容易发生再冷凝。因此,第1过热蒸汽的尺寸如上述那样尺寸小,容易保持为热传导率高的状态,容易将热快速地传递至被烹调材料内部的中心附近。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以是,从过热蒸汽冷却部输出的蒸汽的温度为250℃以上且为300℃以下。
通过这样的结构,将从过热蒸汽冷却部输出的蒸汽作为第1蒸汽以规定温度(例如170℃以上且200℃以下)供给至容器内的被烹调材料,从而能够促进被烹调材料的干燥。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以是,第1蒸汽的温度为170℃以上且为200℃以下。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损害被烹调材料的干燥的状态下,将第1蒸汽供给至被烹调材料,能够将第1蒸汽的热快速地传递至被烹调材料的中心附近,因此能够暂时使被烹调材料成为局部的干燥状态,能够促进吸水。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以为,具有:液体箱,其容纳液体;以及液体供给部,其将容纳在液体箱的液体供给至容器内,控制部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对液体供给部进行控制:在第1蒸汽被供给至容器内的被烹调材料之后,将容纳在所述液体箱的液体从液体供给部供给至容器内。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将第1蒸汽供给至被烹调材料之后,使用者自身无需为了烹调而将水加入至容器中,因此使用方便性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作为加热烹调器的一例的煮饭器进行说明。
[1.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煮饭器的剖面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煮饭器100具有主体1、锅2、加热部4、蒸汽产生部30(参照图2)和控制部6。
锅2是用于容纳作为被烹调材料的米的容器。加热部4对锅2内的米和锅2进行加热。蒸汽产生部30如后述那样产生要供给至锅2内的米的蒸汽。
控制部6例如由微控制器等构成,对加热部4和蒸汽产生部30进行控制。
在主体1的内部配置有加热部4、第1水箱加热部17、控制部6、锅温度检测部5、橡胶辊14、承托辊15、支承辊16和保护框12。
加热部4配置在保护框12与主体1的轮廓之间。锅2借助锅温度检测部5、橡胶辊14、承托辊15和支承辊16等部件而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
在主体1的上侧设置有盖3。盖3构成为覆盖锅2的开口。在盖3的内部设置有后述的蒸汽产生部30(参照图2)。
在盖3的内部配置有第1水箱18、第1水箱加热部17、配管19、蒸汽再加热部20、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21、过热蒸汽冷却部22、冷却蒸汽温度检测部23和蒸汽孔11。
第1水箱18配置在第1水箱加热部17上。
蒸汽孔11与锅2底部的距离约为20cm。
另外,在主体1上安装有将外部的插座与控制部6连接起来的电源软线34。
[2.蒸汽产生部]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煮饭器的结构的框图。图2中的箭头表示蒸汽的流动。
如图2所示,蒸汽产生部30包括过热蒸汽生成部24和过热蒸汽冷却部22。过热蒸汽生成部24包括第1水箱加热部17、第1水箱18和蒸汽再加热部20。
过热蒸汽生成部24对100℃的蒸汽、即饱和蒸汽进行再加热而生成第1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冷却部22对由过热蒸汽生成部24所得到的第1过热蒸汽进行冷却。
第1水箱18内的水被第1水箱加热部17加热而成为100℃的蒸汽。该蒸汽被蒸汽再加热部20进行再加热而成为第1过热蒸汽。由蒸汽再加热部20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经由配管19而输送至过热蒸汽冷却部22,被过热蒸汽冷却部22冷却。被过热蒸汽冷却部22冷却后的蒸汽从蒸汽孔11供给至锅2内。
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21(参照图1)对由蒸汽再加热部20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冷却蒸汽温度检测部23(参照图1)对被过热蒸汽冷却部22冷却后的蒸汽、即从过热蒸汽冷却部22输出的蒸汽的温度进行检测。
控制部6根据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21和冷却蒸汽温度检测部23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对蒸汽产生部30进行控制,以使从蒸汽再加热部20输出的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以及从过热蒸汽冷却部22输出的蒸汽的温度分别成为规定的温度。
[3.动作]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煮饭器100,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煮饭器的烹调工序的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水分子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被烹调材料的温度变化的特性图。
对于使用者使用生的米粒作为被烹调材料来煮饭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用者将电源软线34与插座连接时,通过电源软线34对煮饭器100的控制部6供给电力。
接着,使用者将作为被烹调材料的生的米粒(例如450g)投入至锅2中。然后,使用者将所计量的水100mL投入至第1水箱18。此时,水还没有被投入至锅2中。即,处于生的米粒与锅2的底部接触且锅2内没有水分的状态。
[3-1.预备浸水工序]
预备浸水工序在浸水工序之前进行,通过使米粒成为干燥至中心部的状态,浸水工序中的米粒的吸水可快速地进行。
使用者将盖3关闭,当利用未图示的操作部按下开始按钮时,开始图3所示的预备浸水工序。
在预备浸水工序中,控制部6进行驱动而对第1水箱加热部17、蒸汽再加热部20和过热蒸汽冷却部22供给电力。
当对第1水箱加热部17进行驱动时,第1水箱18内的水被加热而产生蒸汽。该蒸汽被蒸汽再加热部20进行再加热而成为第1过热蒸汽。由蒸汽再加热部20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通过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21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输入至控制部6。控制部6调整供给至蒸汽再加热部20的电力,以使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为350℃以上且为500℃以下。
100℃的蒸汽通过蒸汽再加热部20进行再加热而成为第1过热蒸汽,从而蒸汽的尺寸变小,最小达0.38nm。图4示出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部分的尺寸为0.38nm。因此,蒸汽的尺寸为0.38nm表示蒸汽以水分子或接近水分子的状态存在。
在生米的表面所具有的微小的龟裂根据米的品种等而稍有不同,从微米级至毫米级。因此,若蒸汽的尺寸如此小,则蒸汽的热可快速地传递至各个米粒内部的中心附近。由此,能够暂时使生的米粒成为局部的干燥状态。并且,通过使米粒成为干燥状态,在之后的浸水工序中,能够促进米粒的吸水。
另外,过热蒸汽的焓非常高,因此即使再加热后进行冷却,也不容易发生再冷凝。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位于距离蒸汽再加热部20为40cm左右的位置的过热蒸汽,也不发生冷凝。因此,第1过热蒸汽保持为水分子或接近水分子的状态。
由过热蒸汽生成部24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经由配管19而供给至过热蒸汽冷却部22进行冷却。控制部6调整供给至过热蒸汽冷却部22的电力,以使被过热蒸汽冷却部22冷却后的蒸汽、即由过热蒸汽冷却部22输出的蒸汽的温度为250℃以上且为300℃以下。
利用过热蒸汽冷却部22进行了冷却的蒸汽经由蒸汽孔11而供给至锅2内。此时,由蒸汽再加热部20所生成的过热蒸汽即使供给至锅2内,也是一部分不发生冷凝,而不是全部发生冷凝。因此,对于供给至锅2内的米粒的第1蒸汽的尺寸,不发生冷凝的蒸汽保持尺寸0.38nm的状态。
锅2内的生的米粒配置在距离蒸汽孔11为20cm左右的位置。对过热蒸汽冷却部22等进行控制,以使供给至该米粒的第1蒸汽的温度为170℃以上且为20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预备浸水工序中,即使在第1蒸汽供给至锅2内的状态下,也处于生的米粒与锅2的底部接触且在锅2内没有水分的状态。
此处,如上所述,被过热蒸汽冷却部22冷却后的蒸汽、即从过热蒸汽冷却部22输出的蒸汽的温度为250℃以上且为300℃以下。该蒸汽从蒸汽孔11供给至锅2内,从而通过存在于锅2内的空气变凉,作为第1蒸汽供给至米粒时,为规定的温度170℃以上且为200℃以下。
图5示出预备浸水工序的开始、即与使用者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部的开始按钮后的经过时间相对应的锅2内的米粒的温度变化。
如图5所示,锅2内的米粒的温度在经过比较短的时间即约2分钟后,达到规定温度(在图5中约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备浸水工序的开始、即使用者按下操作部的开始按钮之后,在5分钟~10分钟以内达到规定温度,预备浸水工序结束。
当预备浸水工序结束时,通过未图示的通知部将该内容通知给使用者。
[3-2.煮饭工序]
在上述预备浸水工序结束后,使用者将盖3打开,将水600mL投入至放入有生的米粒的锅2中,再次将盖3关闭。
接着,当使用者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按钮时,开始图3所示的包括浸水工序、煮饭工序以及蒸制工序在内的煮饭工序。
在煮饭工序中,通过控制部6对加热部4进行驱动控制。
在煮饭工序中,开始比现有的煮饭器的情况短的浸水工序(5分钟),然后经过煮饭工序(10分钟)和蒸制工序(5分钟),煮熟米饭。在煮饭工序和蒸制工序中,控制部6根据锅温度检测部5所检测到的温度对加热部4进行驱动控制,从而煮成美味的米饭。
浸水工序是将米浸泡于温度低于米的糊化温度的水中而预先使米吸水的工序。由此,在之后的工序中,能够充分糊化至米的中心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经过预备浸水工序,米粒成为容易吸水的状态,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浸水。
煮饭工序是通过加热部4对锅2的底面和侧面中的任一者、或这两者进行加热,从而使容器2内的水的温度上升至水的沸点而将米煮饭的工序。
蒸制工序是将锅2整体保持为高温且为米不会干燥或焦糊的温度,以使在煮饭工序中煮饭的米糊化至芯部的工序。在蒸制工序中,将锅2整体保持为高温,从而锅2内的米也保持为高温的状态。
通过执行以上的工序,可煮成无硬芯残留的美味米饭。
[4.效果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煮饭器100具有:容器2,其容纳作为被烹调材料的米;加热部4,其对容器2内的作为被烹调材料的米和容器2进行加热;蒸汽产生部30,其产生供给至容器2内的被烹调材料的蒸汽;以及控制部6,其对加热部4和蒸汽产生部30进行控制,控制部6对蒸汽产生部30进行控制,以将具有规定的尺寸且为规定的温度的第1蒸汽供给至容器2内的被烹调材料。
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被烹调材料内部的中心附近,能够将被烹调材料烹调得无硬芯残留且美味。
另外,蒸汽产生部30具有:过热蒸汽生成部24,其对100℃的蒸汽进行再加热而生成第1过热蒸汽;以及过热蒸汽冷却部22,其对由过热蒸汽生成部24所得到的第1过热蒸汽进行冷却。
由此产生的蒸汽能够保持不容易发生再冷凝且热传导率高的状态的规定的小尺寸。由蒸汽产生部30所产生的蒸汽作为第1蒸汽供给至容器2内的被烹调材料。第1蒸汽的尺寸小,热传导率高,因此热可快速地传递至作为被烹调材料的米粒的内部,能够暂时使米粒成为局部的干燥状态,从而在浸水工序中,能够促进米粒的吸水。
另外,由过热蒸汽生成部24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为100℃以上且为500℃以下。这样的状态的第1过热蒸汽的尺寸最小为0.38nm、即成为与水分子相同或与水分子大致相等的状态。另外,所生成的第1过热蒸汽的焓非常高,因此即使在生成后进行冷却,也不容易发生再冷凝。因此,第1过热蒸汽的尺寸如上述那样容易保持为尺寸小且热传导率高的状态,作为第1蒸汽以水分子或接近水分子的状态被供给至容器2内的作为被烹调材料的米粒。蒸汽的尺寸越小、热传导率越高,则热越快速地传递至米粒内部的中心附近,因此能够暂时地使被烹调材料成为局部的干燥状态,通过使被烹调材料成为干燥状态,能够促进被烹调材料的吸水。
另外,从过热蒸汽冷却部22输出的蒸汽的温度为250℃以上且300℃以下,从而由蒸汽产生部30所产生的蒸汽作为第1蒸汽以170℃以上且200℃以下的蒸汽的状态被供给至容器2内的米粒。若第1蒸汽的温度为170℃以上且200℃以下,则能够在不损害被烹调材料的干燥的状态下将第1蒸汽供给至被烹调材料,能够使被烹调材料干燥。第1蒸汽的热快速地传递至被烹调材料的中心附近,因此能够暂时地使被烹调材料成为局部的干燥状态,能够促进吸水。
然后,将第1蒸汽供给至容器2内的被烹调材料,在成为米粒的吸水性得到提高的状态后,将水投入至容器2中,浸泡米粒。由此,在更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米粒内部的中心附近,能够将米粒烹调得无硬芯残留且美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米作为被烹调材料进行了说明,但即使使用藜麦和大豆等其他谷物,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使用水作为放入锅2的液体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混合了调味料的调味溶液等。
(实施方式2)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煮饭器的剖面结构的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事项进行说明,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等的内容省略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煮饭器200还具有:液体箱27,其容纳水;以及液体供给部25,其将容纳在液体箱27的水供给至锅2内,在这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在预备浸水工序中,从蒸汽产生部30将具有规定的尺寸且为规定的温度的第1蒸汽供给至锅2内的米。并且,在预备浸水工序结束后的浸水工序中,控制部6进行控制,以将容纳在液体箱27的水从液体供给部25供给至锅2内。
液体供给部25通过控制部6进行控制,从而在将液体箱27与锅2内连通的状态与将液体箱27与锅2内之间阻断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煮饭器200,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生米容纳在锅2中,将水填充至第1水箱18时,也将水容纳在液体箱27中。因此,在使用第1水箱18的水的预备浸水工序结束后,控制部6进行控制,以便通过液体供给部25将容纳在液体箱27的水供给至锅2内。
即,在预备浸水工序结束后,无需使用者将盖3打开而将水600mL投入至放入有生的米粒的锅2中,就执行之后的煮饭工序。因此,使用者无需在预备浸水工序结束后投入水,提高了煮饭器的使用方便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液体箱27和液体供给部25,控制部6进行控制,以在浸水工序中通过液体供给部25将容纳在液体箱27的水供给至锅2内。
由此,在预备浸水工序后,使用者自身无需将水投入至容器2中。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投入至液体箱27的水,考虑卫生方面,可以使用包装好的纯净水,而非自来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水至被烹调材料内部的中心附近,能够将被烹调材料烹调得无硬芯残留且美味,因此在加热烹调器的领域中有用。

Claims (6)

1.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具有:
容器,其容纳被烹调材料;
加热部,其对所述容器和容纳在所述容器的所述被烹调材料进行加热;
蒸汽产生部,其产生蒸汽;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加热部和所述蒸汽产生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蒸汽产生部进行控制,以将具有规定的尺寸且为规定的温度的第1蒸汽供给至所述容器内的所述被烹调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蒸汽产生部包括过热蒸汽生成部和过热蒸汽冷却部,
所述过热蒸汽生成部生成100℃的蒸汽,并且对所生成的所述蒸汽进行再加热而生成第1过热蒸汽,
所述过热蒸汽冷却部对所述第1过热蒸汽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第1过热蒸汽的温度为350℃以上且5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从所述过热蒸汽冷却部输出的蒸汽的温度为250℃以上且30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第1蒸汽的温度为170℃以上且20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该加热烹调器还具有:
液体箱,其容纳液体;以及
液体供给部,其将容纳在所述液体箱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容器内,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对所述液体供给部进行控制:在所述第1蒸汽被供给至所述容器内的所述被烹调材料后,将容纳在所述液体箱的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容器内。
CN201810883172.6A 2017-08-07 2018-08-06 加热烹调器 Pending CN109380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2086 2017-08-07
JP2017-152086 2017-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0985A true CN109380985A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1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3172.6A Pending CN109380985A (zh) 2017-08-07 2018-08-06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30647A (zh)
CN (1) CN1093809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7131A (zh) * 2020-12-03 2022-06-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9040B1 (ko) * 2020-06-16 2022-12-19 김재욱 조리장치 및 조리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7131A (zh) * 2020-12-03 2022-06-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4587131B (zh) * 2020-12-03 2024-03-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0647A (ja)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44855U (zh) 蒸汽熨烫设备
CN105747824B (zh) 电饭煲控制方法
CN109380985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5942835B (zh) 电炊具的控制方法
CN106133448B (zh) 加热装置
CN106419512A (zh) 真空自动负压蒸饭工艺
CN107296492A (zh) 压力烹饪器具和用于压力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KR20110061064A (ko) 전열 증기 취사기
CN103876609A (zh) 一种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JP2003144308A5 (zh)
JP2012239672A (ja) 炊飯器
JP2012187295A (ja) 炊飯器
JP6623628B2 (ja) 蒸気炊飯器
CN205512128U (zh) 一种笋干蒸煮装置
CN106937820A (zh) 一种采用厚膜发热的立体加热电饭锅
JP2012016422A (ja) 炊飯器
JP3757953B2 (ja) 炊飯器
CN206714600U (zh) 智能热源电饭煲
JP3757945B2 (ja) 炊飯器
CN207544860U (zh) 一种采用厚膜发热的立体加热电饭锅
KR101311863B1 (ko) 복합적 조리가 가능한 식품조리기
CN207247165U (zh) 紧密型高温加热结构
CN206081022U (zh) 一种皮肤病全身性熏蒸治疗装置
JP2006325823A (ja) ジャー炊飯器
JP2012239670A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