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880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8801U
CN214548801U CN202022792022.XU CN202022792022U CN214548801U CN 214548801 U CN214548801 U CN 214548801U CN 202022792022 U CN202022792022 U CN 202022792022U CN 214548801 U CN214548801 U CN 214548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mpressor
piece
cooking appliance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920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飞龙
郑博文
刘化勇
黄韦铭
羊小亮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920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8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8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8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容器;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周侧,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制冷件,与压缩机相连接,第一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容器进行制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由第一制冷件为容器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烹饪器具进行预约过程中的防止细菌的滋生,在烹饪完成实现物料的快速降温,并且,在容器内留有剩余物料时,可以直接对剩余物料进行保鲜,而无需将物料放入冰箱。并且,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周侧,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的高度,使得烹饪器具的放置更稳定,还可以增加制冷装置与烹饪器具的加热件等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制冷装置的冷凝水影响加热件等电器元件,提升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如电饭煲功能单一,只有加热功能,有时候用户烹煮的食材如米饭有剩的时候,而如不将食物放在冰箱冷藏,就会很容易滋生细菌,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容器;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周侧,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制冷件,与压缩机相连接,第一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容器进行制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容器、第一制冷件和制冷装置,容器用于盛放物料,以对物料进行烹饪。并且,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与第一制冷件相连接,由第一制冷件为容器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烹饪器具进行预约过程中的防止细菌的滋生,在烹饪完成实现物料的快速降温,并且,在容器内留有剩余物料时,可以直接对剩余物料进行保鲜,而无需将物料放入冰箱。
其中,压缩机压缩冷媒换热效率较高,制冷效果佳,而相对于房间而言,腔体的空间要小得多,进而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压缩机,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以及,相对于半导体制冷片而言,采用压缩机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第一制冷件更好地与容器的形状适配,具体地,容器是立体的形状,而半导体制冷片仅为片状结构,而采用压缩机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制冷件可以完全适配于容器,进而更好地对容器的整体降温,避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导致的对容器的局部降温,确保容器的温度均匀,降温效果更佳。
并且,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周侧,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的高度,使得烹饪器具的放置更稳定,并且,由于位于容器的周侧,进而可以增加制冷装置与烹饪器具的加热件等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制冷装置的冷凝水影响加热件等电器元件,提升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节流件,冷凝器、压缩机、第一制冷件和节流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凝器和节流件,从而以压缩机、冷凝器、第一制冷件和节流件形成一个换热流路,即以冷媒的蒸发和冷凝等变化实现换热,从而使得第一制冷件呈现低温状态,再以第一制冷件对腔体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容器;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左侧或右侧;第一制冷件,第一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容器进行制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容器、第一制冷件和制冷装置,容器用于盛放物料,以对物料进行烹饪。并且,制冷装置与第一制冷件相连接,由第一制冷件为容器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烹饪器具进行预约过程中的防止细菌的滋生,在烹饪完成实现物料的快速降温,并且,在容器内留有剩余物料时,可以直接对剩余物料进行保鲜,而无需将物料放入冰箱。
其中,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左侧或右侧,进而避免在烹饪器具的后侧设置制冷装置,而导致在使用时,制冷装置靠近墙壁,从而影响制冷装置的散热,进而保证制冷装置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较高的效率。
并且,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左侧或右侧,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的高度,使得烹饪器具的放置更稳定,并且,由于位于容器的左侧或右侧,进而可以增加制冷装置与烹饪器具的加热件等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制冷装置的冷凝水影响加热件等电器元件,提升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节流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件和第一制冷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凝器和节流件,从而以压缩机、冷凝器、第一制冷件和节流件形成一个换热流路,即以冷媒的蒸发和冷凝等变化实现换热,从而使得第一制冷件呈现低温状态,再以第一制冷件对腔体进行降温。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件,从而以压缩机、冷凝器、节流件和第一制冷件形成一个换热流路,即以冷媒的蒸发和冷凝等变化实现换热,从而使得第一制冷件呈现低温状态,再以第一制冷件对腔体进行降温。
相对于半导体制冷片而言,采用压缩机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第一制冷件更好地与容器的形状适配,具体地,容器是立体的形状,而半导体制冷片仅为片状结构,而采用压缩机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制冷件可以完全适配于容器,进而更好地对容器的整体降温,避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导致的对容器的局部降温,确保容器的温度均匀,降温效果更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壳体,容器设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制冷装置设于第二壳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容器设于第一壳体内,制冷装置位于第二壳体内,进而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护容器和制冷装置,从而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隔离制冷装置和容器,进而避免制冷装置在工作时散热影响,第一制冷件对容器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为相间隔,进而增加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并且,利用空气层增强了制冷装置和容器之间的隔热效果,进一步降低制冷装置对容器的干扰,进一步确保第一制冷件对容器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制冷件包括:第一制冷管,第一制冷管盘绕于容器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制冷件包括:第一制冷管,第一制冷管盘绕于容器的外部,具体地,第一制冷管可以盘绕于容器以下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周侧、底部、周侧与底部之间的过渡部,进而使得第一制冷件与容器的形状相契合,提升对容器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制冷件还包括:隔离件,设于第一制冷管的外侧;隔磁件,设于隔离件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制冷件还包括:隔离件和隔磁件,具体地,通过在第一制冷管外设置隔离件,可以通过隔离件对第一制冷管起到保温作用,防止外界的热量对第一制冷管的温度交换过程造成影响,保证制冷部的制冷效果。通过在隔离件外部设置隔磁件,从而防止了加热用线圈盘在加热时对金属材质的第一制冷管产生加热作用而导致第一制冷管内的冷媒被加热,影响烹饪器具的制冷效果。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线圈盘对第一制冷管加热而造成烹饪器具故障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输送部,输送部的一端具有接口,输送部被适配为适于以进入接口内的介质对容器进行降温。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输送部向容器输送降温介质,以对容器进行降温,具体地,可以向容器内或外输送介质。
例如:将接口连接在自来水、饮水机或净水器,进而可以利用水对容器进行降温,若向容器内部输送,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若在容器内部的物料处于较高的温度时,向容器内部输送降温后的液体,可以使高温物料与低温液体相接触,从而使得物料的表面破裂,加速物料的吸水性,进而加快物料的成熟速度,从而缩短烹饪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储液件,储液件位于压缩机和冷凝器的一侧,接口与储液件相连接;第二制冷件,第二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储液件进行降温,第二制冷件与压缩机相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节流件和第二制冷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液件和第二制冷件,第二储液件可以储存液体,例如:水等降温介质,第二制冷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件和第二制冷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即以冷媒的蒸发和冷凝等变化实现换热,从而使得第二制冷件呈现低温状态,再以第一制冷件对储液件进行降温,从而可向容器的内部或外部输送降温后的液体,从而提升对容器的降温效果,或提升加快物料的成熟速度,从而缩短烹饪时间的效果。
并且,相对于半导体制冷片而言,采用压缩机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第二制冷件更好地与储液件的形状适配,具体地,储液件是立体的形状,而半导体制冷片仅为片状结构,而采用压缩机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二制冷件可以完全适配于储液件,进而更好地对储液件的整体降温,避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导致的对储液件的局部降温,确保储液件的温度均匀,降温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储液件可以以存储液体的方式进行储液,即储液件内长时间存储液体,并由第二制冷件进行降温。
储液件可以以即存即用的方式进行储液,即以自来水、饮水机或净水器向储液件内注水,在储液件内的水,直接通过输送部对容器进行降温,并且,第二制冷件可以即时的对经过储液件的液体进行降温,形成即冷式的结构,具体结构类似于即热式热水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制冷件包括:第二制冷管,第二制冷管盘绕于储液件的外部或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制冷件包括第二制冷管,第二制冷管盘绕于储液件的外部或内部,进而可以在储液件的外部或内部对储液件进行降温,并且,盘绕的形式,增加了第二制冷件与储液件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加了对储液件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盖体,设于第一壳体,可盖扣于容器,输送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盖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盖体设于第一壳体,并可盖扣在容器上,其中,输送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盖体,进而通过盖体向容器内部输送液体,进而提高向容器输送的位置,进而可以扩大向容器内部的洒水面积,提升快速烹饪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输送部包括出水口,出水口与容器的内部相连通,输送部的部分穿过盖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输送部由外部穿过盖体,出水口和容器的内部相连通,输送部的部分穿过盖体,进而利用输送部的出水口向容器内部洒水,该方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输送部包括:第一管路,一端与储液件相连接;出水接头,设于第一壳体,出水接头的一端与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相连接;进水接头,设于盖体,进水接头的一端和出水接头的另一端为活动连接;第二管路,设于盖体,第二管路一端与进水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容器的内部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输送部包括第一管路、出水接头、进水接头和第二管路,其中,出水接头设于壳体,进水接头位于盖体,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可活动的连接,进而在盖体开启时,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断开连接,能避免开盖时误操作将水喷出,在盖体关闭时,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相连接,进而第一管路连接储液件和出水接头,第二管路连通进水接头和容器的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密封;或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的至少一个为磁性件,且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相吸附;或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为嵌套连接;或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相耦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硅胶密封;或将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的至少一个为磁性件,且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相吸附;或将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设置为嵌套连接;或将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设置为相耦合,从而提升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的连接处漏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于储液件与压缩机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储液件和压缩机之间设置隔热件,进而避免压缩机工作发热对储液件的影响,确保储液件内的液体处于低温状态,并且,提升烹饪器具的节能性。并且,隔热件减少了烹饪器具内冷热交互的效果,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升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件包括隔热侧和吸热侧,隔热侧位于吸热侧背离压缩机的一侧;或隔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第二端的通过面积,第一端朝向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件朝向压缩机的一侧为吸热侧,背离压缩机的一侧为隔热侧,从而吸收压缩机的热量,进一步减少冷热交互的效果,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升烹饪器具的安全性。或
在隔热件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通孔朝向压缩机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背离压缩机的第二端的通过面积,因此,利用膨胀阀的原理,对由压缩机侧流向储液件侧的气流进行降温,从而起到隔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塑料隔热件、橡胶隔热件、脂类隔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塑料隔热件、橡胶隔热件、脂类隔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隔热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高度的2/3;和/或隔热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和/或隔热件为多层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隔热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高度的2/3,从而保证对压缩机具有足够的隔热效果。
隔热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从而在保证对压缩机的隔热效果的同时,减少烹饪器具的体积。
隔热件为多层结构,进而利用多层结构的隔热件,提升隔热效果,并可以利用不同层的不同结构,实现其他效果,例如:导能、导流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流孔,设于壳体,位于制冷装置的第二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导流孔,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或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低于制冷装置的位置,具体地,可以是侧面与底部的相交处,进而将烹饪器具的冷凝水排出烹饪器具,避免短路等故障的发生,提升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机身,机身包括底座、立柱和机头,底座和机头之间形成有敞开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位于立柱的一侧,容器可放置于安装空间,制冷装置位于立柱。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机身,机身包括底座、立柱和机头,三者形成框式结构,即立柱设于底座的边缘,机头设于立柱,并且,机头与底座相对,进而在机头、底座和立柱之间形成一个安装空间,容器可以放置于安装空间,并且,制冷装置位于机身的一侧,可以是左侧、右侧、前侧或后侧。
具体地,第一制冷件可以安装于底座,由底座对容器进行降温,或者,第一制冷件安装于立柱,由周侧对容器进行降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饭煲、水壶、料理机、电压力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可以是一下任一者:电饭煲、水壶、料理机、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暴露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暴露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第一制冷管和容器的爆炸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第一制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第一制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图11所示的第一制冷件H-H方向剖视图;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容器,120第一制冷件,122第一制冷管,124隔离件,126隔磁件,130制冷装置,132压缩机,134冷凝器,136风机,138节流件,140储液件,150输送部,152第一管路,154出水接头,156进水接头,158第二管路,160第二制冷件,172加热件,182第一壳体,184第二壳体,190盖体,200隔热件,210第一导流孔,220第二导流孔,300机身,310底座,320立柱,330机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容器110、第一制冷件120和制冷装置130。其中,第一制冷件120和制冷装置130相连接,进而制冷装置130可以制冷量分配给第一制冷件120,而第一制冷件120可以对容器110进行降温。具体地,容器110具有腔体,第一制冷件120可以对容器110的腔体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容器110、第一制冷件120和制冷装置130,其中,容器110包括腔体,以便于在腔体内盛放物料,进行烹饪。具体地,物料可以是谷物、水果、蔬菜、水、牛奶等食材,或多种食材混合。
并且,制冷装置130与第一制冷件120相连接,由第一制冷件120为腔体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烹饪器具100进行预约过程中的防止细菌的滋生,在烹饪完成实现物料的快速降温,并且,在腔体内留有剩余物料时,可以直接对剩余物料进行保鲜,而无需将物料放入冰箱。
并且,制冷装置130位于容器110的周侧,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100的高度,使得烹饪器具100的放置更稳定,并且,由于制冷装置130位于容器110的周侧,进而可以增加制冷装置130与烹饪器具100的加热件172等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制冷装置130的冷凝水影响加热件172等电器元件,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
以及,压缩机132压缩冷媒的换热效率较高,制冷效果佳,而相对于房间而言,烹饪器具100内部的空间要小得多,进而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压缩机132,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同时,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采用同一个制冷装置130,也减少了烹饪器具100内的部件,有利于烹饪器具100的小型化。
具体地,容器110可以锅体,或杯体等。
以及,相对于半导体制冷片而言,采用压缩机132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第一制冷件120更好地与容器110的形状适配,具体地,容器110是立体的形状,而半导体制冷片仅为片状结构,而采用压缩机132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制冷件120可以完全适配于容器110,进而更好地对容器110的整体降温,避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导致的对容器110的局部降温,确保容器110的温度均匀,降温效果更佳。
实施例2:
如图2、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30还包括:冷凝器134和节流件138。其中,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第一制冷件120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在该实施例中,以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一制冷件120串联成一个换热流路,具体地,可在换热流路中,充入冷媒。在压缩机132工作时,压缩机132吸入冷媒,并压缩冷媒排入冷凝器134,冷媒在冷凝器134释放热量后,经过节流件138的节流后进入第一制冷件120,从而在第一制冷件12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制冷件120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并且,压缩机132压缩冷媒换热效率较高,制冷效果佳,同时,腔体的空间较小,进而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压缩机132,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具体地,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一制冷件120通过管路连接,节流件138可以是节流阀或毛细管。
进一步地,冷凝器134的一侧设置有风机136,进而提升冷凝器134侧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容器;制冷装置,位于容器的左侧或右侧;第一制冷件,与压缩机相连接,第一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容器进行制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容器110、第一制冷件120和制冷装置130,其中,容器110包括腔体,以便于在腔体内盛放物料,进行烹饪。具体地,物料可以是谷物、水果、蔬菜、水、牛奶等食材,或多种食材混合。
并且,制冷装置130与第一制冷件120相连接,由第一制冷件120为腔体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烹饪器具100进行预约过程中的防止细菌的滋生,在烹饪完成实现物料的快速降温,并且,在腔体内留有剩余物料时,可以直接对剩余物料进行保鲜,而无需将物料放入冰箱。
制冷装置130位于容器110的左侧或右侧,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100的高度,使得烹饪器具100的放置更稳定,并且,由于制冷装置130位于容器110的左侧或右侧,进而可以增加制冷装置130与烹饪器具100的加热件172等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制冷装置130的冷凝水影响加热件172等电器元件,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在正常使用时,用户面对盖体190开启后的开启后的敞开方向,或用户面对烹饪器具100时,控制面板字体为正向,用户的左侧为容器110的右侧,用户的右侧为容器110的左侧。
并且,制冷装置130位于容器110的左侧或右侧,进而避免在烹饪器具100的后侧设置制冷装置130,而导致在使用时,制冷装置130靠近墙壁,从而影响制冷装置130的散热,进而保证制冷装置130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较高的效率。
实施例4:
如图2、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30包括:压缩机132、冷凝器134和节流件138。其中,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第一制冷件120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在该实施例中,以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一制冷件120串联成一个换热流路,具体地,可在换热流路中,充入冷媒。在压缩机132工作时,压缩机132吸入冷媒,并压缩冷媒排入冷凝器134,冷媒在冷凝器134释放热量后,经过节流件138的节流后进入第一制冷件120,从而在第一制冷件12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制冷件120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并且,压缩机132压缩冷媒换热效率较高,制冷效果佳,同时,腔体的空间较小,进而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压缩机132,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具体地,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一制冷件120通过管路连接,节流件138可以是节流阀或毛细管。
进一步地,冷凝器134的一侧设置有风机136,进而提升冷凝器134侧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第一壳体182用于容纳容器110,第二壳体184用于容器110制冷装置130,从而以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隔离制冷装置130和容器110,进而避免制冷装置130在工作时散热影响,第一制冷件120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并且,进而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分隔开,进而避免了制冷装置130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容器110一侧,从而降低烹饪器具100短路,烧坏等风险。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相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设置为相间隔,进而增加了第一壳体182与第二壳体184之间的距离,并且,利用空气层增强了制冷装置130和容器110之间的隔热效果,进一步降低制冷装置130对容器110的干扰,进一步确保第一制冷件120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例如:一个整体的壳体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均包覆在壳体内,分别将包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的两个部分定义为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
该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具体地,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例如:一个整体的壳体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包覆在内,并通过一隔板,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分隔开,并分别将包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的两个部分定义为第一壳体182和第二壳体184。
由于将容器110和制冷装置130分隔该,进而避免了制冷装置130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容器110一侧,从而降低烹饪器具100短路,烧坏等风险。
实施例7:
如图3、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2、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制冷件120包括:盘绕于容器110外部的第一制冷管12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制冷件120包括盘绕在容器110外壁的第一制冷管122,进而使得容器110与第一制冷件120的形状相契合,增加第一制冷件120与容器110的换热面积,提升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具体地,容器110可以具有外底壁、外侧壁、过渡部、敞开口、腔体内。
如图9所示,第一制冷管122可以盘绕在,容器110的外底壁、外侧壁和过渡部之中的至少一者上。
实施例8: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2、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7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制冷件120还包括:隔磁件126,设置在第一制冷管122外。由于烹饪器具100通常采用线圈加热盘,而线圈加热盘在加热时对金属材质的第一制冷管122产生加热作用而导致第一制冷管122内的冷媒被加热,影响烹饪器具100的制冷效果。因此,在第一制冷管122外设置隔磁件126,避免线圈加热盘对第一制冷关内的冷媒产生影响,提升制冷效率,节能环保。
具体地,隔磁件126包括:第一隔磁板、第二隔磁板,第一隔磁板贴合于容器110的部分外壁;第二隔磁板与第一隔磁板连接,并合围成容置空间;第一制冷管12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制冷管122设置于有第一隔磁板和第二隔磁板围成的容置空间内,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加热盘对金属材质的第一制冷管122产生加热作用,保证了第一制冷件120的稳定运行。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隔磁板贴合于容器110的部分外壁,使得第一制冷管122能够接近容器110的外壁,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第一制冷管122的制冷效果。也就是,将第一制冷管122设计为具有隔磁效果的结构,从而在保证第一制冷管122的制冷效果的同时,还避免了线圈加热盘对第一制冷管122的加热,保证了线圈加热盘的加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隔磁板和第二隔磁板可以采用弱导磁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铝等铁钴镍含量少的金属或合金。
进一步地,第一制冷管122与第一隔磁板接触,以增强冷量的传递效果。
实施例9: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制冷件120还包括:隔离件124,隔离件124设于容置空间内。
具体地,第一隔磁板与第二隔磁板所围成的容置空间内,还可以设置有隔离件124,通过在容置空间内第一制冷管122的周围设置隔离件124,可以通过隔离件124对第一制冷管122起到保温作用,防止外界的热量对第一制冷管122的温度交换过程造成影响,保证制冷部的制冷效果。具体地,隔离件124可以采用耐温保温材料制成。
实施例10:
如图1、图2、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9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输送部150,输送部150的一端具有接口,输送部150被适配为适于以进入接口内的介质对容器110进行降温。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输送部150向容器110输送降温介质,以对容器110进行降温,具体地,可以向容器110内或外输送介质。
例如:将接口连接在自来水、饮水机或净水器,进而可以利用水对容器110进行降温,若向容器110内部输送,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若在容器110内部的物料处于较高的温度时,向容器110内部输送降温后的液体,可以使高温物料与低温液体相接触,从而使得物料的表面破裂,加速物料的吸水性,进而加快物料的成熟速度,从而缩短烹饪时间。
实施例11:
如图1、图2、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储液件140和第二制冷件160。
储液件140位于压缩机132和冷凝器134的一侧,接口与储液件140相连接,第二制冷件160被配置为适于对储液件140进行降温,第二制冷件160与压缩机132相连接,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二制冷件160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进一步地,储液件140可以以存储液体的方式进行储液,即储液件140内长时间存储液体,并由第二制冷件160进行降温。
具体地,输送部150连通储液件140和容器110内部的腔体,以直接对食材进行降温。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储液件140和输送部150,其中,储液件140用于储液,输送部150与储液件140相连接,并用于对容器110进行降温。
进而可以将液体导入储液件140,具体地,可以是净水器内的水,饮水机内的水,或自来水,并且,可以向储液件140内添加冰块或其他低温介质,以实现对储液件140内的液体进行降温。
并且,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若在容器110内部的物料处于较高的温度时,向容器110内部输送降温后的液体,可以使高温物料与低温液体相接触,从而使得物料的表面破裂,加速物料的吸水性,进而加快物料的成熟速度,从而缩短烹饪时间。
储液件140可以是水箱,具有注水口,或者水箱具有水箱盖。
进一步地,储液件140可以以即存即用的方式进行储液,即以自来水、饮水机或净水器向储液件140内注水,在储液件140内的水,直接通过输送部150对容器110进行降温,并且,第二制冷件160可以即时的对经过储液件140的液体进行降温,形成即冷式的结构,具体结构类似于即热式热水器。
具体地,储液件140可以是储液管,第二制冷件160套设在储液件140外,或穿设在储液件140内,进而增加第二制冷件160对储液件140内液体的换热面积,从而实现即冷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制冷件160被配置为适于对储液件140进行降温,第二制冷件160与压缩机132相连接,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二制冷件160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制冷件160,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二制冷件160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即以冷媒的蒸发和冷凝等变化实现换热,从而使得第二制冷件160呈现低温状态,再以第一制冷件120对储液件140进行降温。
并且,相对于半导体制冷片而言,采用压缩机132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第二制冷件160更好地与储液件140的形状适配,具体地,储液件140是立体的形状,而半导体制冷片仅为片状结构,而采用压缩机132压缩冷媒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二制冷件160可以完全适配于储液件140,进而更好地对储液件140的整体降温,避免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导致的对储液件140的局部降温,确保储液件140的温度均匀,降温效果更佳。
具体地,第二制冷件160和制冷装置130相连接,进而制冷装置130可以制冷量分配给第二制冷件160,而第二制冷件160可以对储液件140进行降温。具体地,储液件140可以存放液体,例如:水。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储液件140、第二制冷件160、输送部150。第二制冷件160和压缩机132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制冷件160为储液件140进行降温,并且,储液件140中的液体可以通过输送部150输送进入腔体,以实现向腔体的自动输送。并且,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若在腔体内的物料处于较高的温度时,向腔体内输送降温后的液体,可以使高温物料与低温液体相接触,从而使得物料的表面破裂,加速物料的吸水性,进而加快物料的成熟速度,从而缩短烹饪时间。
进一步地,输送部150,包括输液管和泵体,进而可以将储液件140内的液体输送进入容器110内部,其中,输送部150输送的液体可以是经过第二制冷件160进行将温度的液体,也可以是未进行降温的液体。
具体地,以压缩机132、冷凝器134、节流件138和第二制冷件160形成一个换热流路。可在换热流路中,充入冷媒。在压缩机132工作时,压缩机132吸入冷媒,并压缩冷媒排入冷凝器134,冷媒在冷凝器134释放热量后,经过节流件138的节流后进入第二制冷件160,从而在第二制冷件16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二制冷件160对储液件140的降温效果。
并且,压缩机132压缩冷媒的换热效率较高,制冷效果佳,而相对于房间而言,储液件140内部的空间要小得多,进而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压缩机132,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同时,第一制冷件120和第二制冷件160采用同一个压缩机132,也减少了烹饪器具100内的部件,有利于烹饪器具10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第一制冷件120和第二制冷件160可以串联,即在一个换热流路中接入两个制冷件,进而简化了流路的布置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在压缩机132工作时,压缩机132吸入冷媒,并压缩冷媒排入冷凝器134,冷媒在冷凝器134释放热量后,经过节流件138的节流后进入第一制冷件120,从而在第一制冷件12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制冷件120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由第一制冷件120流出再进入第二制冷件160,从而在第二制冷件16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二制冷件160对储液件140的降温效果。
当然,冷媒也可以先流入第二制冷件160,具体地,在压缩机132工作时,压缩机132吸入冷媒,并压缩冷媒排入冷凝器134,冷媒在冷凝器134释放热量后,经过节流件138的节流后进入第二制冷件160,从而在第二制冷件16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制冷件120对储液件140的降温效果,由第二制冷件160流出再进入第一制冷件120,从而在第一制冷件120内吸热,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制冷件120对容器110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容器110与制冷装置130的分布方向和压缩机132与储液件140的分布方向不同,进而使得烹饪器具100的各个部件集中,减小烹饪器具100的体积。
例如:以俯视烹饪器具100为基准进行说明,制冷装置130位于容器110的左侧,储液件140就位于压缩机132的前侧或后侧。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制冷件160包括:绕于储液件140的外部或内部的第二制冷管。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制冷件160包括第二制冷管,第二制冷管盘绕于储液件140的外部,进而可以在储液件140的外部对储液件140进行降温,并且,盘绕的形式,增加了第二制冷件160与储液件140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加了对储液件140的降温效果。
第二制冷件160包括第二制冷管,第二制冷管盘绕于储液件140的内部,进而可以在储液件140的内部对储液件140进行降温,并且,盘绕的形式,增加了第二制冷件160与储液件140的换热面积,或直接与储液件140内部的液体接触,从而增加了对储液件140的降温效果。
具体地,水箱底部可以设置凹槽,第二制冷管盘绕在凹槽的内部,并且,凹槽部分可采用金属材质,以增加换热效果。
实施例13: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5至实施例12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190,盖体190与第一壳体182活动连接,例如:枢转连接,或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盖体190与第一壳体182的可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以盖体190封闭容器110或使容器110敞开,进而实现容器110的烹饪效果。液体是由盖体190向容器110内洒落,可以增大液体的洒落面积,进而增大快速烹饪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190,盖体190设于第一壳体182,并可盖扣在容器110上,其中,输送部150的至少部分设于盖体190,进而通过盖体190向容器110内部输送液体,进而提高向容器110输送的位置,进而可以扩大向容器110内部的洒水面积,提升快速烹饪的效果。
实施例1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10至实施例1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输送部150的部分穿过盖体190,具体地,输送部150穿过盖体190的位置,并未盖体190盖扣在容器110上的位置,并且,输送部150的出水口与容器110的内部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输送部150由外部穿过盖体190,出水口和容器110的内部相连通,输送部150的部分穿过盖体190,进而利用输送部150的出水口向容器110内部洒水,该方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实施例15: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0至实施例1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输送部150包括:第一管路152、出水接头154、进水接头156和第二管路158。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为活动连接。
其中,第一管路152的部分和出水接头154设置在第一壳体182,进水接头156和第二管路158设置在盖体190,进而随着盖体190的开启,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向分离,切断流路,即在盖体190开启后,第二管路158不会在进行喷水。
在盖体190关闭后,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向配合,使得流路完整,即只有在盖体190关闭后,第二管路158才会喷水。
在该实施例中,输送部150包括第一管路152、出水接头154、进水接头156和第二管路158,其中,出水接头154设于壳体,进水接头156位于盖体190,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可活动的连接,进而在盖体190开启时,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断开连接,能避免开盖时误操作将水喷出,在盖体190关闭时,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相连接,进而第一管路152连接储液件140和出水接头154,第二管路158连通进水接头156和容器110的内部。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密封,例如:在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密封垫,在盖体190关闭时,密封垫和出水接头154或进水接头156或另一个密封垫相抵,进而实现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之间的密封。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的连接处设置硅胶密封,从而提升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的连接处漏水。
或者,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均为磁性件且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相吸附,具体地,出水接头154为磁性件,进水接头156为可与磁性件相吸附的磁吸件,例如:铁等;或进水接头156为磁性件,出水接头154为可与磁性件相吸附的磁吸件,例如:铁等;或进水接头156和出水接头154均为磁性件。
在该实施例中,将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均设置为磁性件且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相吸附,从而提升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的连接处漏水。
或者,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为嵌套连接,具体地,出水接头154可将进水接头156套设在内,或进水接头156可将出水接头154套设在内。
在该实施例中,将出水接头154与进水接头156设置为嵌套连接,从而提升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的连接处漏水。
或者,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相耦合,具体地,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的形状向适配,在盖体190关闭时,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完全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将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设置为相耦合,从而提升出水接头154和进水接头156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进水接头156与出水接头154的连接处漏水。
实施例17: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0至实施例1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设置在储液件140与压缩机132之间的隔热件200。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压缩机132工作时热量较高,因此,在储液件140和压缩机132之间设置隔热件200,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压缩机132工作发热对储液件140的影响,确保储液件140内的液体处于低温状态,并且,提升烹饪器具100的节能性。
并且,隔热件200减少了烹饪器具100内冷热交互的效果,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隔热件200为隔热板,立设于压缩机132和储液件140之间,或者,隔热件200也可以将储液件140和第二制冷件160包覆在内。并且,隔热件200的形状可以根据压缩机132或水箱的形状设置,进而可以更好的区隔压缩机132和水箱。
进一步地,隔热件200可以与壳体或底座一体成型、分体连接,或通过其他介质连接如螺钉、礠吸、卡接、过盈等方式连接。
实施例18:
在实施例17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200包括隔热侧和吸热侧,隔热侧位于吸热侧背离压缩机132的一侧,吸热侧朝向压缩机132,隔热侧朝向储液件140。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200朝向压缩机132的一侧为吸热侧,背离压缩机132的一侧为隔热侧,从而吸收压缩机132的热量,进一步减少冷热交互的效果,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
并且,由于吸收了压缩机132产生的热量,进而降低了烹饪器具100内的温度,避免器件在高温下运行照成起火,烧坏等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200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第二端的通过面积,第一端朝向压缩机132。
在该实施例中,在隔热件200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通孔朝向压缩机132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背离压缩机132的第二端的通过面积,因此,利用节流的原理,对由压缩机132侧流向储液件140侧的气流进行降温,从而起到隔热效果。
并且,由于降低了压缩机132产生的热量,进而降低了烹饪器具100内的温度,避免器件在高温下运行照成起火,烧坏等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20:
在实施例17至实施例19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20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塑料隔热件200、橡胶隔热件200、脂类隔热件200。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200包括塑料隔热件200、橡胶隔热件200、脂类隔热件200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21: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7至实施例20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沿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132高度的2/3。
在该实施例中,沿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132高度的2/3,从而保证对压缩机132具有足够的隔热效果。
例如: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132高度的2/3;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132高度的3/4;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132高度;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缩机132高度的N倍,N为大于1的数。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17至实施例21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20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20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从而在保证对压缩机132的隔热效果的同时,减少烹饪器具100的体积。
具体地,隔热件200的厚度可以是0.1cm、0.2cm、0.3cm、0.8cm、1cm、1.8cm、5cm、8cm等。
实施例23:
在实施例17至实施例22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200为多层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200为多层结构,进而利用多层结构的隔热件200,提升隔热效果,并可以利用不同层的不同结构,实现其他效果,例如:导能、导流等。
实施例24: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2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的底部设置有导流孔。具体地,导流孔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导流孔,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或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低于制冷装置130的位置,具体地,可以是侧面与底部的相交处,进而将烹饪器具100的冷凝水排出烹饪器具100,避免短路等故障的发生,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导流孔包括第一导流孔210和第二导流孔220,即在壳体的底部隔出上部与下部两个空间,上部空间用于放置制冷装置130、水箱等,下部空间用于避免器件与冷凝水接触,进而在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导流孔210,进而可以将冷凝水导入下部空间,在通过设置在下部空间底部的第二导流孔220,将冷凝水导出壳体,进而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避免冷凝水与器件接触导致器件的故障。
进一步地,隔热件200可以环绕部分压缩机132,即在压缩机132的底部也设置有隔热件200,进而可以在隔热件200上也设置导流孔,进而避免冷凝水与压缩机132接触。
导流孔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任一形状。
实施例25: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机身300。
机身300包括底座310、立柱320和机头330,底座310和机头330之间形成有敞开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位于立柱320的一侧,容器110可放置于安装空间。具体地,立柱320位于机头330和底座310的左侧,进而安装空间位于立柱320的右侧,从而可以在机身300的右侧安装容器110。
具体地,第一制冷件120位于底座310,由容器110的底部对容器110进行降温,加热件172设于机头330,并且加热件172的至少部分可插入腔体,在腔体内对腔体进行加热,制冷装置130可以设置在立柱320,进而使得制冷装置13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器110的左侧或右侧。
具体地,第一制冷件120位于立柱,由容器110的周侧对容器110进行降温,加热件172设于机头330,并且加热件172的至少部分可插入腔体,在腔体内对腔体进行加热,制冷装置130可以设置在底座310或机头330,进而使得制冷装置13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器110的上侧或下侧。
具体地,第一制冷件120位于底座310,由容器110的底部对容器110进行降温,加热件172设于机头330,并且加热件172的至少部分可插入腔体,在腔体内对腔体进行加热,制冷装置130可以设置在立柱320,使得制冷装置130的位于容器110的左侧或右侧。
当然,制冷装置130也可以设置在容器110的前侧或后侧。
实施例26: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2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饭煲、水壶、料理机、电压力锅。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电饭煲、水壶、料理机、电压力锅中的任一者。
实施例27: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190、锅体、加热件172、第一壳体182、第二壳体184、第一制冷件120和制冷装置130。
制冷装置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82的左侧、右侧、前侧或后侧,制冷装置130还包含有水箱。
制冷装置130包括冷凝器134、压缩机132、第二制冷件160,冷凝器134、压缩机132、第一制冷件120和第二制冷件160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成一个封闭密封的回路。
水箱置于制冷装置130的前方。
水箱设置在第二制冷件160的上方,制冷装置130工作时,第二制冷件160对水箱进行制冷。
进而制冷装置130在工作中管路产生的结霜化水后就不会对烹饪器具100有影响。
实施例28: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隔热板,由于烹饪器具100水箱,水箱内用于容纳吸收、传递能量的介质,该介质可以是水,并且,还具有压缩机132,而压缩机132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因此,在水箱和压缩机132之间还设置有隔热件200。
即在压缩机132与水箱之间设有隔热件200,隔绝两者之间热量的传递,隔热件200包括不限于如水箱和压缩机132所在区域为分体结构或一体化结构的壳体或底座上,设置的隔热板结构;
隔热件200可以具有一些效能,例如:具有分隔、导流、导能、复合吸热隔热(一面吸热一面阻热)、过滤隔热(风从大孔通过小孔降温)等功能;
隔热件200可以是:塑料、导热系数较低材质(如:发泡脂类、橡胶)、复合材料等。
隔热件200以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为基准,即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方向:隔热件200的高度大于压缩机132的高度的2/3,隔热件200的厚度0.01cm-10cm之间、例如:0.2cm,层数可以是1至5层,例如:1层。
隔热件20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围绕压缩机132形状设置的形状如规则形状、不规则形状等。
隔热件200的与壳体或底座的连接方式:包括不限于与组件一体成型、分体连接,通过其他介质连接如螺钉、礠吸、卡接、过盈等。
隔热件200的下侧区域有导流孔,防止极端温度环境产生的冷凝水与器具的其他部件接触,导流孔有将冷凝水导出烹饪器具100外部的作用。
导流孔形状包括不限于规则、不规则形状,位置包括不限于组件的结构上、结构外(导流通道、管路)等。
进而利用隔热板避免出现部件温度异常,造成如短接、起火风险、水箱温度能量散失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缩机132和水箱之间设置隔热件200来区隔高温部件和低温部件之间的能量传递,确保了冷区、热区的温度稳定性,防止水箱能量散失,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可聚集冷凝水、防止异常风险。
实施例29: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出水接头154设置在第一壳体182上,盖体190对应位置设有进水接头156,连接水箱与出水接头154的第一管路152,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82内。
当盖体190打开时,出水接口与进水接口断开,能避免开盖时误操作将水喷出;当盖体190合上时,出水接口与进水接口之间形成密封接触,此时启动泵体即可抽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
制冷装置,位于所述容器的周侧,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
第一制冷件,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所述容器进行制冷;
所述第一制冷件包括:
第一制冷管,所述第一制冷管盘绕于所述容器的外部;
隔离件,设于所述第一制冷管的外侧;
隔磁件,设于所述隔离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
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节流件,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节流件和所述第一制冷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
制冷装置,位于所述容器的左侧或右侧;
第一制冷件,所述第一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所述容器进行制冷;
所述第一制冷件包括:
第一制冷管,所述第一制冷管盘绕于所述容器的外部;
隔离件,设于所述第一制冷管的外侧;
隔磁件,设于所述隔离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节流件,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制冷件和节流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容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所述制冷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制冷装置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的一端具有接口,所述输送部被适配为适于以进入所述接口内的介质对所述容器进行降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液件,所述储液件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接口与所述储液件相连接;
第二制冷件,所述第二制冷件被配置为适于对所述储液件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制冷件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第二制冷件串联以构成换热流路;
所述第二制冷件包括:第二制冷管,所述第二制冷管盘绕于所述储液件的外部或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可盖扣于所述容器,所述输送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盖体;
所述输送部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器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送部的部分穿过所述盖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包括:
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储液件相连接;
出水接头,设于第一壳体,所述出水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相连接;
进水接头,设于所述盖体,所述进水接头的一端和所述出水接头的另一端为活动连接;
第二管路,设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管路一端与所述进水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容器的内部相连通,
其中,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密封;或
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为磁性件,且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相吸附;或
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为嵌套连接;或
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相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储液件与所述压缩机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侧和吸热侧,所述隔热侧位于所述吸热侧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或
所述隔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第一端的通过面积大于第二端的通过面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压缩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所述隔热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缩机高度的2/3;和/或
所述隔热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cm且小于或等于10cm;和/或
所述隔热件为多层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包括底座、立柱和机头,所述底座和所述机头之间形成有敞开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容器可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立柱。
CN202022792022.XU 2020-11-27 2020-11-2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548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2022.XU CN214548801U (zh) 2020-11-27 2020-11-27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2022.XU CN214548801U (zh) 2020-11-27 2020-11-2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8801U true CN214548801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92022.XU Active CN214548801U (zh) 2020-11-27 2020-11-2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88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838A (zh) * 2021-11-05 2021-12-2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4938914A (zh) * 2021-11-05 2022-08-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烹饪器具
WO2024082240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食材烹饪设备的冷热隔离装置及隔离阀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838A (zh) * 2021-11-05 2021-12-2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4938914A (zh) * 2021-11-05 2022-08-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烹饪器具
WO2024082240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食材烹饪设备的冷热隔离装置及隔离阀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48801U (zh) 烹饪器具
CN108397959A (zh) 混合制冷式制冷设备
US8365551B2 (en) Vacuum insulator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111829276B (zh) 烹饪装置及制冷设备
WO2014048214A1 (zh) 冷柜
CN213882833U (zh) 烹饪器具
CN114557587B (zh) 烹饪器具
CN217441995U (zh) 一种防爆冷库的防爆制冷机组
CN213721374U (zh) 家用电器
CN21631705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基座和烹饪器具
CN114587131B (zh) 烹饪器具
CN214230878U (zh) 烹饪器具
CN214548800U (zh) 烹饪器具
CN209235779U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111238159A (zh) 一种用于饮料的快速冷却装置
CN106403339B (zh) 饮水机的制冷结构及饮水机
AU2020341603A1 (en) Refrigerator
CN114893922B (zh) 一种防爆冷库的防爆制冷机组
WO2021042776A1 (zh) 一种冰箱
CN218096558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19913612U (zh) 冰箱
CN216693835U (zh) 制冷设备
CN213931659U (zh) 一种冰箱中蒸发器的安全除霜结构
CN217659240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蒸箱及集成灶
CN219178072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