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3413A -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3413A
CN114523413A CN202210108096.8A CN202210108096A CN114523413A CN 114523413 A CN114523413 A CN 114523413A CN 202210108096 A CN202210108096 A CN 202210108096A CN 114523413 A CN114523413 A CN 114523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optical fiber
grinding
rotating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80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3413B (zh
Inventor
胡健
吴丹
李秀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80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3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3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3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3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3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11Lapp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27Work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34Accessori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件上的第一转动件和滚动件,研磨件绕设在滚动件上,第一转动件与滚动件连接,第一转动件转动带动滚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连接器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并使光纤的端面与研磨件的研磨面抵接。也即光纤在第一转动件的带动下相对研磨件转动,而且第一转动件转动还能够带动研磨件移动,光纤端面与研磨面相对摩擦,实现对光纤端面的研磨处理,获得好的端面效果。需对光纤端面处理时,将光纤连接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使第一转动件转动预设的圈数即可实现对端面的研磨,使光纤端面研磨施工更加的流程化,提升对光纤研磨流程的可控性,提升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以及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场景中,而在光纤到户或者是光纤到房间等的实现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光纤通过连接器与设备相接。而在连接施工过程中,光纤的现场成端能够有效的处理定长跳线所产生的余长问题,使室内布线简洁美观。
目前,为保证光纤的光学性能,在光纤的现场成端技术中,需要对光纤的端面进行处理,以使其端面为平整光滑的平面。其中,现场施工中常用的方式为现场研磨,例如,使用研磨纸,将光纤剥开后将其中的裸纤露出,然后手动在研磨纸上对裸纤的端面进行研磨,以实现光纤端面的磨平,获得好的端面效果。
然而,手动研磨以磨平光纤端面,研磨流程不可控,导致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较低,从而影响光纤的连接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解决了现有光纤成端过程中,手动研磨成端的研磨流程不可控,降低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用于研磨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包括:安装件、第一转动件、滚动件和研磨件;所述滚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研磨件的研磨面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配合,以使所述光纤的端面与所述研磨面抵接;
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滚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带动所述滚动件转动,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即通过第一转动件能够带动光纤连接器转动,同时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还能够带动滚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换言之,光纤在第一转动件带动下可以相对研磨件转动,第一转动件也能够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的端面就与研磨件之间发生相对摩擦,实现对光纤端面的研磨处理。
这样需要进行光纤端面的研磨处理时,将光纤连接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并使其随第一转动件转动预设的圈数即可实现对光纤端面的研磨,从而使光纤端面研磨施工更加的流程化,提升对光纤研磨流程的可控性,保证了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提升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保证光纤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第二转动件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连接。这样通过第二转动件将光纤连接器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上,也就使光纤连接器相对第一转动件转动,可以释放光纤连接器与研磨件之间的旋转自由度,当光纤连接器随着第一转动件相对研磨件转动的同时,光纤连接器通过第二转动件相对研磨件发生沿第二转动件轴线的自转,能够减小或避免在光纤端面仅随第一转动件转动而与研磨件摩擦过程中的单面受力过大的现象,而实现对光纤端面各个方向的均匀受力摩擦,从而实现对光纤端面各方向的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提高光纤的端面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滚动件包括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所述研磨件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上,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也即通过两个滚动体实现对研磨件的卷绕和移动驱动,可实现对研磨件的成卷储存,能够储存足够的研磨件,以满足现场端面研磨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增长研磨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滚动体转动。这样通过驱动件就能够实现第一转动件与滚动件之间的驱动连接,第一转动件转动即可通过驱动件带动滚动件转动,实现对研磨件移动的驱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至少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以限制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也即防止了滚动件的反转以及研磨件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一抵接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件抵接,以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滚动体转动。在第一转动件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相抵接,从而使第一转动件带动驱动件移动,驱动件带动滚动件转动。也即在第一转动件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可以发生一次抵接,在抵接过程中,第一转动件带动光纤转动的同时,第一转动件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当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脱离抵接,第一转动件仅带动光纤相对研磨件转动,直至两者再次抵接。
这样光纤的端面与研磨件之间形成的研磨路径能够较为广泛的分布在研磨件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实现对研磨件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减小研磨过程中研磨路径的重复度,减少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部位重复研磨的几率,有效的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当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脱离抵接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也即驱动件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至与第一抵接件抵接前的位置,从而可以实现与第一转动件的再次抵接,以便于实现研磨件的再次移动,减小研磨轨迹的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端、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转动端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转动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二抵接件设置在所述输入端上,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输入端带动所述输出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这样,第一转动件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抵接件与输入端的第二抵接件抵接并带动输入端移动,输入端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分位移,输出端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输出端带动第一滚动(第三转动件)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逆时针转动,实现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驱动方式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动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棘齿,所述输出端上具有与所述棘齿配合的第一棘爪;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也即第一棘爪可以卡接插入在棘齿内,输出端通过第一棘爪和棘齿的配合带动第一滚动体(第三转动件)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也即第一棘爪在棘齿上滑过,输出端与第一滚动体(第三转动件)相对滑动,不能带动第一滚动体以及第二滚动体转动,进而不能带动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第一棘爪和棘齿的配合方式,保证了驱动件输出端能够带动第一滚动体逆时针转动以使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还能够减小在驱动件复位等情况下带动研磨件沿反方向的移动,减小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研磨件部位之间的接触研磨,有助于提升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输出端穿设在所述限位槽内并沿着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使输出端在输入端带动下绕着转动端转动时,输出端能够发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移动,保证输出端对第一滚动体的驱动力,能够很好的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和弹性端,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弹性端与所述输入端或所述输出端连接。这样,当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以使输入端或输出端发生移动时,弹性端就会发生弹性形变。如弹性端卡设在输入端上,当输入端在第一转动件带动下移动时,输入端绕着转动端转动,弹性件被拉伸。当第一转动件和驱动件脱离抵接时,弹性件会发生弹性收缩以恢复,输入端就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的复位,以便于与第二抵接件再次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输入端背向所述第一滚动体的一侧。第一挡板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驱动件复位时由于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过大,而导致输入端错位等问题造成对驱动件的损坏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驱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转动件转动能够带动驱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驱动件与第一滚动体连接,驱动件带动第一滚动体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第一转动件转动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丰富了第一转动件和研磨件之间的驱动运动方式,而且与驱动件为转动的设置方式相比,利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件直接作用至第一滚动体上,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实现更直接有效的传动,结构更加的简单,所占用的体积也较小,有助于研磨装置的体积小型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滑动端和与所述滑动端连接的抵接端,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滑动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二抵接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端上,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这样第一转动件转动时,第一转动件通过第一抵接件推动第二抵接件滑动,也即推动滑动端滑动,滑动端通过抵接端推动第一滚动体转动,进而实现对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动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棘齿,所述抵接端上具有与所述棘齿配合的第二棘爪;当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也即第二棘爪可以卡接插入棘齿内,驱动件的抵接端通过第二棘爪和棘齿的配合带动第一滚动体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所述驱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也即第二棘爪从棘齿上滑过,驱动件相对第一滚动体相对滑动,不能带动第一滚动体转动,进而不能带动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当驱动件复位后,第二棘爪再次插入第一滚动体的棘齿内。
这样通过第二棘爪和棘齿的配合,保证了驱动件能够带动第一滚动体转动,从而实现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还能够减小在驱动件复位等情况下带动研磨件反方向的移动,减小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研磨件部位之间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第二挡板,所述滑动端具有腔体,所述第二挡板伸入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腔体内壁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当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时,第一转动件带动驱动件移动,滑动端相对第二挡板移动,位于第二挡板与滑动端腔体内壁之间的弹性件就会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一转动件和驱动件脱离抵接时,驱动件就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的复位,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动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滚动体外周上的棘齿配合的第三棘爪;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也即第三棘爪从第一滚动体(第三转动件)的棘齿上滑过,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可以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避免止动件对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也即第三棘爪卡接插入棘齿内,从而通过第三棘爪限制了第一滚动体(第三转动件)的转动,进而限制了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的转动,避免了研磨件在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带动下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防止了滚动件的反转以及研磨件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动件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棘齿之间;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也即弹片从棘齿上滑过,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可以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避免止动件的设置对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也即弹片的另一端卡接插入棘齿之间,通过弹片限制了第一滚动体的反向转动,进而限制了研磨件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防止了滚动件的反转以及研磨件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而且,通过弹片实现防止滚动件以及研磨件的反向运动,结构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研磨装置的成本,并减小研磨装置的体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止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连接。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无法反转,进一步避免了研磨件的反向移动,保证对光纤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动体包括滚动本体和第三转动件,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本体上,所述第三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棘齿位于所述第三转动体的外周上。这样,第一转动件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三转动件转动,第三转动件带动滚动本体转动,进而使滚动本体和第二滚动体能够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便于传动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滚动本体一端上具有第一花键结构,所述第三转动件上具有第二花键结构,所述滚动本体和所述第三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花键结构和所述第二花键结构的配合实现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支撑件,所述研磨件位于所述支撑件面向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上。支撑件可以对研磨件起到硬性支撑作用,以保证研磨件与光纤端面之间的摩擦强度,保证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研磨垫,所述研磨垫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研磨件之间。研磨垫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形变量的结构件,能够为光纤与研磨件之间的抵接起到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避免光纤端面与研磨件之间大硬度的过度接触而造成对端面的损伤,保护光纤,以进一步保证光纤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件为壳体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的壳体壁上,所述滚动件和所述研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内,壳体件可以对研磨件等起到保护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研磨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件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装配孔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的壳体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件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壳盖盖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装配孔开设在所述底壳的壳壁上。打开壳盖后能够很好的将研磨件暴露出来,可便于对研磨件的更换,有助于实现对研磨装置的多次利用,同时也可便于实现对研磨装置内部其他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以围成所述壳体件;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壁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壳壁上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围成所述装配孔。可便于实现对第一转动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件上的各个部件的拆卸,便于拆卸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和滚动件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光纤连接器连接前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与第一转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滚动件装配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过程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光纤的研磨轨迹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驱动件和止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驱动件在安装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转动件与滚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转动件与滚动件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在驱动件部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在止动件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研磨装置;10-安装件;101-装配孔;
11-底壳;12-壳盖;13-第一壳体;
131-第一开口;14-第二壳体;141-第二开口;
20-第一转动件;21-安装通孔;22-第一抵接件;
30-滚动件;31-第一滚动体;31a-棘齿;
311-滚动本体;311a-第一花键结构;312-第三转动件;
312a-第二花键结构;32-第二滚动体;40-驱动件;
41-转动端;42-输入端;43-输出端;
431-第一棘爪;44-滑动端;45-抵接端;
451-第二棘爪;46-第二抵接件;50-研磨件;
60-第二转动件;70-止动件;71-第三棘爪;
80-限位件;81-限位槽;90-弹性件;
91-固定端;92-弹性端;110-支撑件;
120-研磨垫;140-固定件;150-第一挡板;
160-第二挡板;200-光纤连接器;201-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内容,光纤的现场成端已广泛的使用于光纤通信连接施工中,而在光纤现场成端的施工过程中,需对光纤进行端面处理,以使其有较好的端面效果,保证光纤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常用的光纤端面处理方式为研磨,也即对光纤或其裸纤的端面进行研磨,保证端面的平整度。现场的研磨多采用手动研磨的方式,例如,握持光纤并在磨砂纸上手动研磨。或者,相关技术中也有使用较为简易的研磨工具进行研磨,例如,使用转动的研磨盘,手持光纤在该研磨盘上研磨,通过研磨盘的转动,使光纤与研磨盘摩擦,实现对光纤端面的磨平,获得好的端面效果。
然而,现场的手动研磨,或者是简易的研磨工具研磨等,其对研磨流程的可控性较差,无法实现对研磨流程以及工艺的管控,降低了端面的研磨效果,降低了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影响光纤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效果。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能够提升对光纤研磨流程的可控性,使光纤端面研磨施工更加的流程化,保证端面研磨效果,提升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率,进而提高光纤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该光纤研磨装置可以用于研磨光纤的端面,以使其端面平整光滑,具有较好的端面效果。例如,可以用于研磨光纤连接器中的光纤,尤其适用于光纤现场成端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光纤连接器中光纤端面的处理,如可以适用于光纤到户FTTH和光纤到房间FTTR等施工过程中。
具体的,以光纤到户场景为例,例如,使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与户内的设备连接时,可以将光纤连接器中的光纤伸出,然后将光纤剥开使其中的裸纤暴露出来,使用该光纤研磨装置对裸纤的端面进行研磨,最终使光纤及其裸纤的端面平整光滑,具有较好的端面效果。然后再通过光纤连接器将该光纤与户内的设备相连。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和滚动件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100,包括安装件10、第一转动件20,安装件10为光纤研磨装置100的主要承载结构,为光纤研磨装置100的各部件提供安装平台,该安装件10可以是支撑架、壳体件或者是其他能够起到支撑或安装作用的结构件。
例如,结合图3所示,该安装件10可以是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件,如该壳体件可以包括有底壳11和壳盖12,底壳11和壳盖12共同围成该空腔。研磨装置100还包括有滚动件30和研磨件50,第一转动件20可以设置在壳体件的壳体壁上,滚动件30和研磨件50可以设置在壳体件的空腔内。壳体件能够对研磨件50等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提升研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滚动件30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参见图4所示,以两个滚动件30为例,滚动件30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具体的,滚动件30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例如,在安装件10上可以具有凸起的转动轴(图中未示出),在滚动件30上可以具有与该转动轴配合的装配孔,滚动件30通过转动轴和装配孔的配合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
滚动件30上绕设有研磨件50,例如,研磨件50绕设在滚动件30的外周面上,研磨件50可以具有研磨面,研磨件50在滚动件30上绕设时,研磨面与滚动件30的外周面相背设置。
其中,研磨件50可以是研磨纸,或者,研磨件50也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起到研磨功能的结构件。
随着滚动件30的转动,绕设在其上的研磨件50发生移动,例如,参见图4所示,当滚动件30发生逆时针的转动时,研磨件5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图4中的水平方向+x,相反的,当滚动件30发生顺时针转动时,研磨件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移动。
第一转动件20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例如,在安装件10上可以开设有装配孔101(参照图3所示),第一转动件20设置在该装配孔101内,且可以在该装配孔101内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20在安装件10上的转动设置。
而且,第一转动件20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相对,例如,参见图5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水平+x方向,如图中的y方向)第一转动件20可以位于研磨件50的上方,第一转动件20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相对。
光纤连接器200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光纤连接器200的光纤201能够穿过第一转动件20,从而使光纤201的端面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抵接。当第一转动件20转动时,可以带动其上的光纤连接器200转动,也即第一转动件20带动光纤201相对研磨件50转动。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转动件20与滚动件30连接,如该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驱动件40,第一转动件20可以通过驱动件40与滚动件30连接。第一转动件20转动能够带动滚动件30转动,滚动件30转动,使绕设在其上的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即通过第一转动件20能够带动光纤连接器200转动,同时第一转动件20的转动还能够带动滚动件30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即光纤201在第一转动件20带动下可以相对研磨件50转动,而且第一转动件20也能够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201的端面就与研磨件50之间发生相对摩擦,实现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处理。
这样需要对光纤连接器200的光纤201端面进行研磨时,将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转动第一转动件20,例如,握持光纤连接器200并驱使第一转动件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转动件20能够带动滚动件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滚动件30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201的端面随着第一转动件20转动且与移动的研磨件50发生摩擦,从而实现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处理,使其端面平整光滑,获得较好的端面效果。
也即需要进行光纤201端面的研磨处理时,将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并使其随第一转动件20转动预设的圈数即可实现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从而使光纤201的端面研磨施工更加的流程化,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研磨流程的可控性,保证了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提升光纤201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保证光纤201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而且,第一转动件20带动滚动件30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移动,第一转动件20与滚动件30以及研磨件50之间的驱动方式为可优化的,例如,可以优化第一转动件20转动圈数与研磨件50移动距离的关系等,实现对研磨工艺的控制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研磨的可控性,且能够进一步提升端面研磨的效果,提升光纤201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另外,光纤201在第一转动件20带动下相对研磨件50转动,且第一转动件20转动也能够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减小研磨过程中研磨路径的重复度,有助于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研磨件50的利用率。
其中,在第一转动件20上可以设置有标识结构23(参照图4所示),标识结构23可以用于指示第一转动件20的转动方向,例如,标识结构23可以是沿顺时针方向延伸的箭头,指示在转动第一转动件20以研磨光纤201时,按照顺时针箭头的方向转动第一转动件20,从而通过第一转动件20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标识结构23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结构,例如图标、文字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光纤连接器连接前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与第一转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参见图6所示,在第一转动件20上还设置有第二转动件60,第二转动件60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且第二转动件60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具体的,如在第一转动件20上可以开设有安装通孔21,第二转动件60转动设置在该安装通孔21内,从而使第二转动件通过安装通过21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
光纤连接器200与第二转动件60连接,具体的,继续参见图6所示,例如,第二转动件60上可以开设有用于插接光纤连接器200的安装孔62,参见图7所示,在光纤201成端施工过程中,可使部分光纤201伸出光纤连接器200,并剥开光纤201,使其中的裸纤202裸露出预设的长度,结合图8所示,将光纤连接器200插入设置在第二转动件60的安装孔62内,并使裸纤202的端面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抵接接触。
这样,通过第二转动件60就将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第二转动件60相对第一转动件20转动,也就使光纤连接器200相对第一转动件20转动,可以释放光纤连接器200与研磨件50之间的旋转自由度,当光纤连接器200随着第一转动件20相对研磨件50转动的同时,光纤连接器200通过第二转动件60相对研磨件50发生沿第二转动件60轴线的自转,能够减小或避免在光纤201端面仅随着第一转动件20转动而与研磨件50摩擦过程中的单面受力过大的现象,而实现对光纤201端面各个方向的均匀受力摩擦,从而实现对光纤201端面各方向的研磨,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提高光纤201的端面效果。
其中,第二转动件60可以包括有本体部61a和抵接部61b(参照图6所示),本体部61a可以穿设在第一转动件20上的安装通孔21内,抵接部61b不能穿过该安装通孔21,并抵接在第一转动件20上,从而将第二转动件60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上。
光纤连接器200与第二转动件60的配合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光纤连接器200和第二转动件60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卡设配合以及插接配合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在光纤连接器200的外壁上可以具有凸起,光纤连接器200伸入第二转动件60上的安装孔62内,并通过凸起实现与安装孔62的过盈配合。或者,在该安装孔62的内壁上可以具有第一卡接部,如卡接槽;在光纤连接器200的外壁上可以具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如卡接凸起,光纤连接器200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实现与第二转动件的连接。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滚动件装配的局部拆分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过程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光纤的研磨轨迹示意图。
参见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滚动件30可以包括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可以均为滚筒。研磨件50的两端分别绕设在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上,第一转动件20可以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第一转动件20带动第一滚动体31转动,第一滚动体31带动研磨件50移动,从而通过研磨件50带动第二滚动体32转动,最终使研磨件50沿着第一方向发生移动。
也即通过两个滚动体实现对研磨件50的卷绕和移动驱动,可实现对研磨件50的成卷储存,能够储存足够的研磨件50,以满足现场端面研磨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增长研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该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支撑件110(结合图4所示),支撑件110也设置在安装件10上,支撑件110可以位于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之间,在竖直y方向上,支撑件110可以位于第一转动件20的下方,研磨件50位于支撑件110面向第一转动件20的一侧上。支撑件110可以对研磨件50起到硬性支撑作用,以保证研磨件50与光纤201端面之间的摩擦强度,保证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支撑件110上可以设置有研磨垫120,其中,研磨垫120可以位于支撑件110与研磨件50之间,研磨垫120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形变量的结构件,例如胶垫等,能够为光纤201与研磨件50之间的抵接起到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避免光纤201端面与研磨件50之间大硬度的过度接触而造成对端面的损伤,保护光纤201,以进一步保证光纤201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参见图9所示,第一转动件20与第一滚动体31之间的连接通过驱动件40实现,具体的,驱动件40设置在安装件10上(参照图4所示)。驱动件4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20连接,驱动件40的另一端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第一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转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40可以直接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参照图16所示),或者,参见图10所示,第一滚动体31可以包括有滚动本体311和第三转动件312,研磨件50一端绕设在滚动本体311上,第三转动件312可以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且第三转动件312与滚动本体311连接,驱动件40可以与第三转动件312连接,第一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第三转动件312转动,第三转动件312带动滚动本体311转动,滚动本体311和第二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的,滚动本体311的一端上可以具有第一花键结构311a,在第三转动件312上具有第二花键结构312a,第一花键结构311a可以和第二花键结构312a啮合配合,从而使滚动本体311和第三转动件312可以通过第一花键结构311a和第二花键结构312a的配合实现连接。
为实现第三转动件312在安装件10上的设置,该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固定件140(参照图14所示),第三转动件312可以套设在固定件140的外周上,固定件140可以与安装件10连接,从而通过固定件140将第三转动件312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
其中,第一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转动,驱动件40驱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驱动方式可以是皮带传动,如驱动件可以包括有锥齿轮、传动齿轮、皮带轮和皮带,在第一转动件的外周上可以均设置有齿结构,第一转动件通过其上的齿结构与锥齿轮配合。锥齿轮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y方向)平行,传动齿轮的转动轴与锥齿轮的转动轴垂直,传动齿轮的转动轴可以与第一滚动体的转轴平行,且锥齿轮与传动齿轮相配合,传动齿轮与皮带轮配合,皮带套设在皮带轮和第一滚动体上(例如,第一滚动体一端延伸出滚轴,皮带套设在皮带轮和该滚轴上),这样第一转动件转动会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轮和皮带轮转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滚动体转动,从而实现对滚动件的转动驱动。
其中,第一转动件上的齿结构可以以环形的排布方式分布在第一转动件的整个外周上。或者,也可以仅在第一转动件的部分外周上具有齿结构。
或者,驱动件40的驱动方式也可以是齿轮联动,例如,驱动件可以包括有锥齿轮和传动齿轮,其中,传动齿轮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平行,锥齿轮的转动轴与传动齿轮的转动轴垂直,锥齿轮的转动轴可以与第一滚动体的转轴平行,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一滚动体的外周上均设置有齿结构,第一转动件通过齿结构与传动齿轮配合,传动齿轮与锥齿轮配合,锥齿轮与第一滚动体配合。第一转动件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一滚动体转动,从而实现对滚动件的转动驱动。
或者,驱动件40的驱动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结构,能够实现第一转动件20转动带动滚动件30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驱动件40的结构不同导致第一转动件与研磨件之间驱动连接的方式不同,光纤在研磨面上的研磨轨迹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的研磨需求来选择设定驱动方式。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1所示,在第一转动件20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凸起的第一抵接件22,第一抵接件22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0的外周侧壁上,在驱动件40上可以设置有凸起的第二抵接件46。在第一转动件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相抵接,从而使第一转动件20带动驱动件40移动,驱动件40带动滚动件30转动。
也就是说,在转动第一转动件20的过程中,当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发生抵接时,第一转动件20带动驱动件40移动,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移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的距离。参见图11所示,继续转动第一转动件20,第一抵接件22会与第二抵接件46脱离抵接,第一转动件20继续转动,第一转动件20带动光纤201端面与研磨件50相对转动。
也即在第一转动件20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可以发生一次抵接,在抵接过程中,第一转动件20带动光纤201转动的同时,第一转动件20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当第一抵接件22与第二抵接件46脱离抵接,第一转动件20仅带动光纤201相对研磨件50转动,直至两者再次抵接。
也就是说,第一转动件20每转动一周,第一转动件20带动第一滚动件30和第二滚动件30转动预设的角度,从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的距离,直至研磨件50使用完。参见图12所示,这样光纤201的端面与研磨件50之间形成的研磨路径即为图12中所示的路径50a,研磨路径较为广泛的分布在研磨件5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能够实现对研磨件50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减小研磨的过程中研磨路径的重复度,减少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部位重复研磨的几率,有效的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提高光纤201的端面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抵接件22为第一转动件20外周侧壁上的凸起件,其弧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定。而且第一抵接件22的长度影响光纤201的研磨路径轨迹,可通过调整和优化第一抵接件22的长度实现对研磨轨迹的控制,从而对研磨工艺实现调整和优化,提升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驱动件和止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为便于实现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的再次抵接,参见图13所示,在安装件10上还设置有弹性件90,弹性件90与驱动件40相连,例如,弹性件90可以一端固定在安装件10上,另一端与驱动件40相连。当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相抵接时,第一转动件20通过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带动驱动件40移动,弹性件90发生弹性形变。
当第一抵接件22和第二抵接件46脱离抵接时,弹性件90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会作用于驱动件40,驱动件40就在弹性件90的作用下复位,也即驱动件40恢复至与第一抵接件22抵接前的位置,从而可以实现驱动件与第一转动件的再次抵接,以实现研磨件50的再次移动,从而减小研磨轨迹的重复。
具体的,参见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件40可以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具体的,驱动件40可以包括有转动端41、输入端42和输出端43,其中,驱动件40可以呈L型结构,输入端42和输出端43位于转动端41的两侧,驱动件40通过转动端41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
具体的,转动端41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参照图14所示)。例如,在安装件10上设置有转轴,在转动端41开设有装配孔,驱动件40通过转轴与装配孔的转动配合实现与安装件10的转动连接。
第二抵接件46可以设置在输入端42上,也即第一转动件20转动过程中,第一转动件20与输入端42抵接连接。输出端43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3所示,以第一滚动体31包括滚动本体311和第三转动件312为例,输出端43可以与第三转动件312连接。
例如,第一转动件2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抵接件22与输入端42的第二抵接件46抵接并带动输入端42移动,输入端42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分位移,输出端43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输出端43带动第三转动件312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件312带动滚动本体311和第二滚动体32逆时针转动,实现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其中,第三转动件312(第一滚动体31)的外周上可以具有棘齿31a。在驱动件40的输出端43上可以具有与棘齿31a配合的第一棘爪431。其中,当输出端43沿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时,第一棘爪431与棘齿31a卡设配合,第一棘爪431可以卡接插入在棘齿31a内,输出端43通过第一棘爪431和棘齿31a的配合带动第三转动件312和滚动本体31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而当输出端43沿第一方向(+x)移动,比如,第一转动件20反向(逆时针)转动,或者,驱动件40在弹性件90作用下复位时,输出端43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第一棘爪431与棘齿31a滑动配合,也即第一棘爪431在棘齿31a上滑过,输出端43与第三转动件312相对滑动,不能带动第三转动件312以及滚动本体311转动,进而不能带动研磨件50沿第二方向移动。当驱动件40复位后,第一棘爪431再次插入第三转动件312(第一滚动体31)的棘齿31a内。
这样通过第一棘爪431和棘齿31a的配合方式,保证了驱动件40输出端43能够带动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以使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还能够减小在驱动件40复位等情况下带动研磨件50沿反方向的移动,减小光纤201端面与已研磨过的研磨件50部位之间的接触研磨,有助于提升研磨效果。
为保证输出端43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在安装件10上还设置有限位件80,其中,限位件80上可以开设有限位槽81,限位槽8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输出端43穿设在限位槽81内,并且能够沿着限位槽81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使输出端43在输入端42带动下绕着转动端41转动时,输出端43能够发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移动,保证输出端43对第三转动件312(第一滚动体31)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很好的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弹性件90可以位于驱动件40外,例如,弹性件90可以包括有固定端91和弹性端92,固定端91可以是螺旋圆形结构,固定端91固定在安装件10上,从而使弹性件90固定设置在安装件10上,其中,固定端91的位置可以与转动端41的位置相对。弹性端92可以与输入端42或输出端43连接,这样,当第一转动件20与驱动件40抵接,以使输入端42或输出端43发生移动时,弹性端92就会发生弹性形变。
例如,参见图13所示,弹性端92卡设在输入端42上,第一转动件20顺时针转动,输入端42在第一转动件20带动下移动,输入端42绕着转动端41转动,弹性件90被拉伸。当第一转动件20和驱动件40脱离抵接时,弹性件90会发生弹性收缩以恢复,输入端42就会在弹性件90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40的复位,以便于与第一抵接件22再次抵接。
结合图14所示,在安装件1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挡板150,第一挡板150可以设置在输入端42背向第三转动件312的一侧。第一挡板150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驱动件40复位时由于弹性件90的弹性恢复力过大,而导致输入端42错位等问题造成对驱动件40的损坏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一滚动体31的反向转动而导致研磨件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造成光纤201的端面与已经研磨过的研磨面接触研磨,导致研磨效果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当驱动件40在弹性件90作用下复位时,为避免驱动件40复位导致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的反转(如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参见图14所示,该研磨装置100还包括止动件70,止动件70设置在安装件10上。
结合图13所示,止动件70可以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止动件70能够限制第一滚动体31倒转,避免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二方向移动,也即防止了滚动件30的反转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201的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进行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具体的,参见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止动件70与第一滚动体31可以采用棘齿和棘爪的配合方式实现对第一滚动体31的止动。
例如,止动件70上可以设置有第三棘爪71,当驱动件40带动第三转动件312和滚动本体311沿逆时针转动,也即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第三棘爪71与棘齿31a滑动配合,也即第三棘爪71从第三转动件312的棘齿31a上滑过,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可以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移动,避免止动件70对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当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反向(顺时针)转动时,第三棘爪71与棘齿31a卡设配合,也即第三棘爪71卡接插入棘齿31a内,从而通过第三棘爪71限制了第三转动件312(第一滚动体31)的转动,进而限制了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的转动,避免了研磨件50在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带动下发生沿第二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的移动,防止了滚动件30的反转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201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件40可以滑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具体的,驱动件4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平行,也即驱动件4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例如,第一转动件20顺时针转动,能够带动驱动件40沿第一方向滑动。
驱动件40沿第一方向滑动,驱动件40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第一转动件20转动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丰富了第一转动件20和研磨件50之间的驱动运动方式,而且与驱动件40为转动的设置方式相比,利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件40直接作用至第一滚动体31上,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实现更直接有效的传动,结构更加的简单,所占用的体积也较小,有助于研磨装置100的体积小型化。
其中,由于驱动件40以及止动件70等结构体积较小,使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之间距离较近,参见图16所示,可以在壳体上设置有支撑体180,支撑体180可以位于支撑件110的一侧,研磨件50可以设置在支撑件110和支撑体上,从而增强对研磨件50的支撑,有助于研磨件50与光纤201之间的良好接触。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驱动件在安装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转动件与滚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转动件与滚动件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在驱动件部位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的,参见图17所示,该驱动件40可以包括滑动端44和抵接端45,在第一方向上,抵接端45位于滑动端44的一侧,抵接端45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第二抵接件46设置在滑动端44上,滑动端44滑动设置在安装件10上。
在安装件10上可以设置有滑轨130,滑轨130沿第一方向分布,滑动端44可以设置在该滑轨130上并沿滑轨130移动。
结合图18所示,第一转动件20转动,例如,第一转动件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件20通过第一抵接件22推动第二抵接件46移动,也即推动滑动端44滑动,滑动端44通过抵接端45推动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20对研磨件50移动的驱动。
抵接端45与第一滚动体31的配合也可以通过棘爪与棘齿31a的配合方式实现,例如,参见图19所示,在第一滚动体31的外周上可以设置有棘齿31a,以驱动件40直接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为例,第一滚动体31的一端外周上具有棘齿31a,驱动件40的抵接端45上设置有可以与棘齿31a配合的第二棘爪451。
其中,当驱动件40沿第一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移动时,第二棘爪451与棘齿31a卡设配合,也即第二棘爪451可以卡接插入棘齿31a内,驱动件40的抵接端45通过第二棘爪451和棘齿31a的配合带动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而当驱动件40沿第二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移动,比如第一转动件20反向(逆时针)转动,或者,驱动件40在弹性件90作用下复位时,驱动件40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第二棘爪451与棘齿31a滑动配合,也即第二棘爪451从棘齿31a上滑过,驱动件40相对第一滚动体31相对滑动,不能带动第一滚动体31转动,进而不能带动研磨件50沿第二方向移动。当驱动件40复位后,第二棘爪451再次插入第一滚动体31的棘齿31a内。
这样通过第二棘爪451和棘齿31a的配合,保证了驱动件40能够带动第一滚动体31转动,从而实现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还能够减小在驱动件40复位等情况下带动研磨件50反方向的移动,减小光纤201端面与已研磨过的研磨件50部位之间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其中,弹性件90的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上述的设置方式,例如,弹性件90位于驱动件40外,弹性件90一端可以固定在安装件10上,弹性件90的另一端可以与滑动端44或抵接端45连接,在驱动件4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使弹性件90发生形变,从而在第一转动件20和驱动件40脱离抵接时,驱动件40在弹性件90的作用下复位。
或者,参见图20所示,在安装件1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挡板160,驱动件40的滑动端44内可以具有腔体,第二挡板160伸入腔体内,弹性件90可以设置在该腔体内。具体的,弹性件90可以设置在第二挡板160上,且弹性件90位于第二挡板160与腔体的内壁之间。
当第一转动件20与驱动件40抵接时,第一转动件20带动驱动件40移动,滑动端44相对第二挡板160移动,位于第二挡板160与滑动端44腔体内壁之间的弹性件90就会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一转动件20和驱动件40脱离抵接时,驱动件40就会在弹性件90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40的复位。
例如,第二挡板160可以位于腔体内邻近抵接端45的一侧,弹性件90位于第二挡板160与腔体背向抵接端45一侧的内壁之间。结合图19所示,当驱动件40在第一转动件20带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滑动端44移动,弹性件90被压缩。当第一转动件20和驱动件40脱离抵接时,弹性件90会发生弹性伸展以恢复,驱动件40就会在弹性件90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40的复位。
其中,应当说明的是,第二挡板160也可以位于腔体内背向抵接端45的一侧,弹性件90位于第二挡板160与腔体面向抵接端45一侧的内壁之间,滑动端44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弹性件90被伸展。当第一转动件20和驱动件40脱离抵接时,驱动件40在弹性件90的作用下也能够实现复位。
或者,第二挡板160与弹性件90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配合方式,能够实现驱动件40的复位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件10为壳体件时,为进一步减小研磨装置100的体积,参见图19所示,可以在壳体件上形成有凸起部190(参照图15所示),凸起部190围成用于设置驱动件40的空间,滑轨130设置在凸起部内,有助于减小驱动件40占用的空间,使研磨装置100的内部结构之间更加的紧凑,提升研磨装置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在止动件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1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图中的止动件70a为例,止动件可以为弹片,弹片的一端设置在安装件10上,具体的,在安装件1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座170,安装座170上可以开设有卡槽,弹片的一端可以通过卡槽卡设在安装座170上,进而实现在安装件10上的设置。
弹片的另一端可以插入设置在棘齿31a之间,而且,当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时,弹片另一端与棘齿31a滑动配合,也即弹片从棘齿31a上滑过,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可以在驱动件40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移动,避免止动件70的设置对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当驱动件40带动第一滚动体31反向(顺时针)转动时,弹片的另一端与棘齿31a卡设配合,也即弹片的另一端卡接插入棘齿31a之间,通过弹片限制了第一滚动体31的反向转动,进而限制了研磨件50发生沿第二方向(图中-x方向)的移动,防止了滚动件30的反转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201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通过弹片实现防止滚动件30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运动,结构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研磨装置100的成本,并减小研磨装置100的体积。
其中,参见图20所示,止动件70可以为两个,例如,包括止动件70a和止动件70b,止动件70a与第一滚动体31连接,止动件70b与第二滚动体32连接。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无法反转,进一步避免了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保证对光纤201的研磨效果。
当第一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以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与第一滚动体31配合的止动件70a相对第一滚动体31的棘齿31a滑动。当第一滚动体31反向转动时,该止动件70a与棘齿31a卡设配合,以限制第一滚动体31的反转,从而避免了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
相应的,当第二滚动体32逆时针转动时,与第二滚动体32配合的止动件70b相对第二滚动体32的棘齿32a滑动。当第二滚动体32反向转动时,该止动件70b与棘齿32a卡设配合,以限制第二滚动体32的反转,从而保证能够阻止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件10可以为壳体件,其中,壳体件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定。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件可以包括有底壳11和壳盖12(参照图3所示),底壳11具有上述的空腔,壳盖12盖设在底壳11上,装配孔101开设在底壳11的壳壁上。
其中,第一滚动体31和第二滚动体32以及支撑件110可以设置在底壳11上,而驱动件40、止动件70和弹性件90可以设置在壳盖12上,这样打开壳盖12后能够很好的将研磨件50暴露出来,可便于对研磨件50的更换,有助于实现对研磨装置100的多次利用,同时也可便于实现对研磨装置100内部其他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在壳盖12面向底壳11的一侧上可以具有配合件121,该配合件121可以插入底壳11的空腔内,并与底壳11的壳壁过盈配合,壳盖12可以通过该配合件121与底壳11的过盈配合实现与底壳11的连接。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1所示,壳体件可以包括有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其中,在第一壳体13可以具有第一空腔,第二壳体14可以具有第二空腔,且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相对设置以围成壳体件,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共形成上述的空腔。
第一滚动体31、第二滚动体32、支撑件110以及驱动、止动件70等均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3上,或者,也可以均设置在第二壳体14上。
在第一壳体13的壳壁上可以具有第一开口131,第二壳体14的壳壁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开口141,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41可以共同围成用于设置第一转动件20的装配孔101。这样打开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即可将第一转动件20拆卸下来,同时,也可实现对壳体件上其他结构部件的拆卸,拆卸组装方便。
具体的,例如,在第一壳体1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柱(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壳体14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柱(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柱上可以开设有配位孔,第一安装柱可以插设在配位孔内,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连接。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柱可以作为上述用于支撑研磨件50的支撑体180,研磨件50可以位于第一安装柱上。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连接、例如,粘接、螺钉连接、卡接或者是过盈配合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用于研磨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件、第一转动件、滚动件和研磨件;
所述滚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研磨件的研磨面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配合,以使所述光纤的端面与所述研磨面抵接;
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滚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带动所述滚动件转动,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第二转动件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包括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
所述研磨件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上,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滚动体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止动件;
所述止动件至少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以限制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一抵接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抵接件;
所述第一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件抵接,以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滚动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当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脱离抵接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端、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转动端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转动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
所述第二抵接件设置在所述输入端上,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输入端带动所述输出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棘齿,所述输出端上具有与所述棘齿配合的第一棘爪;
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输出端穿设在所述限位槽内并沿着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和弹性端,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弹性端与所述输入端或所述输出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输入端背向所述第一滚动体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驱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滑动端和与所述滑动端连接的抵接端,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滑动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二抵接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端上,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一滚动体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棘齿,所述抵接端上具有与所述棘齿配合的第二棘爪;
当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当所述驱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第二挡板,所述滑动端具有腔体,所述第二挡板伸入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腔体内壁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滚动体外周上的棘齿配合的第三棘爪;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棘齿之间;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5、17或18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止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9、15、17或18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体包括滚动本体和第三转动件,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本体上,所述第三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棘齿位于所述第三转动体的外周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支撑件,所述研磨件位于所述支撑件面向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研磨垫,所述研磨垫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研磨件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壳体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的壳体壁上,所述滚动件和所述研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装配孔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的壳体壁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壳盖盖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装配孔开设在所述底壳的壳壁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以围成所述壳体件;
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壁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壳壁上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围成所述装配孔。
CN202210108096.8A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Active CN114523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8096.8A CN114523413B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8096.8A CN114523413B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3413A true CN114523413A (zh) 2022-05-24
CN114523413B CN114523413B (zh) 2023-11-03

Family

ID=8162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8096.8A Active CN114523413B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34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0842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裸纤研磨装置
CN117620842B (zh) * 2024-01-25 2024-05-14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裸纤研磨装置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6872A (ja) * 1987-06-05 1988-12-1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加工装置
US5403227A (en) * 1993-08-06 1995-04-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achine for grinding and polishing terminated fiber optic cables
JP2001353659A (ja) * 2000-06-16 2001-12-25 Okamoto Machine Tool Works Ltd 研磨ウエハの研磨合否判定方法
CN1401459A (zh) * 2001-08-16 2003-03-12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导纤维端面抛光机
JP2004009254A (ja) * 2002-06-10 2004-01-15 Nidec Copal Corp 研磨装置
KR20050030080A (ko) * 2003-09-24 2005-03-29 조형준 광 화이버 커넥터 연마 장치
CN101885162A (zh) * 2010-06-08 2010-11-17 沈阳理工大学 数控光纤透镜微纳米研磨抛光机
CN102300674A (zh) * 2009-02-02 2011-12-2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CN103586766A (zh) * 2013-11-30 2014-02-19 河南华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成端器
CN203527225U (zh) * 2013-09-04 2014-04-09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端面研磨器
CN104302445A (zh) * 2014-07-02 2015-01-21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端面研磨器
CN104942695A (zh) * 2015-06-03 2015-09-30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锥形研磨器及其研磨方法
CN105269436A (zh) * 2015-08-06 2016-01-27 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 砂带磨床
CN105397599A (zh) * 2015-11-25 2016-03-16 张必葵 一种工件抛光机
CN105643401A (zh) * 2016-04-07 2016-06-08 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砂带磨头磨削限位装置
CN106181613A (zh) * 2016-06-28 2016-12-07 浙江富通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预制棒的修复方法及装置
CN205852427U (zh) * 2016-07-28 2017-01-04 四川思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光纤端面研磨装置
CN107627180A (zh) * 2017-09-19 2018-01-26 东莞艾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边角打磨机
CN209533003U (zh) * 2018-11-26 2019-10-25 天津市职业大学 滚动式高效光纤研磨机
CN212265514U (zh) * 2020-06-05 2021-01-01 河南华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成端机
CN113334198A (zh) * 2021-06-18 2021-09-03 北京金诺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伞状结构装夹的光纤端面研磨系统
CN214771113U (zh) * 2021-06-17 2021-11-19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CN215547797U (zh) * 2021-06-16 2022-01-18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研磨机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6872A (ja) * 1987-06-05 1988-12-1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加工装置
US5403227A (en) * 1993-08-06 1995-04-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achine for grinding and polishing terminated fiber optic cables
JP2001353659A (ja) * 2000-06-16 2001-12-25 Okamoto Machine Tool Works Ltd 研磨ウエハの研磨合否判定方法
CN1401459A (zh) * 2001-08-16 2003-03-12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导纤维端面抛光机
JP2004009254A (ja) * 2002-06-10 2004-01-15 Nidec Copal Corp 研磨装置
KR20050030080A (ko) * 2003-09-24 2005-03-29 조형준 광 화이버 커넥터 연마 장치
CN102300674A (zh) * 2009-02-02 2011-12-2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纤抛光设备和方法
CN101885162A (zh) * 2010-06-08 2010-11-17 沈阳理工大学 数控光纤透镜微纳米研磨抛光机
CN203527225U (zh) * 2013-09-04 2014-04-09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端面研磨器
CN103586766A (zh) * 2013-11-30 2014-02-19 河南华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成端器
CN104302445A (zh) * 2014-07-02 2015-01-21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端面研磨器
CN104942695A (zh) * 2015-06-03 2015-09-30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锥形研磨器及其研磨方法
CN105269436A (zh) * 2015-08-06 2016-01-27 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 砂带磨床
CN105397599A (zh) * 2015-11-25 2016-03-16 张必葵 一种工件抛光机
CN105643401A (zh) * 2016-04-07 2016-06-08 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砂带磨头磨削限位装置
CN106181613A (zh) * 2016-06-28 2016-12-07 浙江富通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预制棒的修复方法及装置
CN205852427U (zh) * 2016-07-28 2017-01-04 四川思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光纤端面研磨装置
CN107627180A (zh) * 2017-09-19 2018-01-26 东莞艾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边角打磨机
CN209533003U (zh) * 2018-11-26 2019-10-25 天津市职业大学 滚动式高效光纤研磨机
CN212265514U (zh) * 2020-06-05 2021-01-01 河南华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成端机
CN215547797U (zh) * 2021-06-16 2022-01-18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研磨机
CN214771113U (zh) * 2021-06-17 2021-11-19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CN113334198A (zh) * 2021-06-18 2021-09-03 北京金诺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伞状结构装夹的光纤端面研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0842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裸纤研磨装置
CN117620842B (zh) * 2024-01-25 2024-05-14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裸纤研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3413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9334A (en) Optical fiber end-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JPS63300852A (ja) 光ファイバの端面研磨装置
CN112492218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530363B (zh) 拋光裝置
CN113915227A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US6471570B1 (en) End surface polishing machine
CN114523413A (zh)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CN115645762A (zh) 一种耳鼻喉超声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51906B (zh) 打磨头、打磨装置及打磨设备
CN217224949U (zh)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EP0862969B1 (en) End-face lapping apparatus
CN110394697B (zh) 一种钢管打磨设备
JP2019166607A (ja) 研磨機
KR101508513B1 (ko) 기판 세정에 사용되는 기판 회전 장치
US6820298B2 (en) Wafer scrubbing device having brush assembly and mounting assembly forming spherical joint
JP4056758B2 (ja) 嵌合二部材間のクリックストップ機構
JPH03234457A (ja) 光ファイバー接続端面研磨装置
CN215272464U (zh)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JP2003305631A (ja) 治具盤
CN113352228B (zh) 一种晶圆研磨设备
JP2001030154A (ja) 端面研磨装置
CN114700866B (zh) 打磨抛光装置
WO2024051425A1 (zh) 偏心转动装置、清洁地刷以及清洁设备
CN217603301U (zh) 齿侧间隙消减机构、摄影云台及摄影设备
CN113594786B (zh) 一种对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