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4949U -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4949U
CN217224949U CN202220245451.1U CN202220245451U CN217224949U CN 217224949 U CN217224949 U CN 217224949U CN 202220245451 U CN202220245451 U CN 202220245451U CN 217224949 U CN217224949 U CN 217224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piece
optical fiber
roll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54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伟
李秀鹏
胡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54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4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4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4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光纤研磨装置包括壳体件、研磨件、滚动件、研磨转动件和驱动件,研磨件绕设在滚动件上,研磨转动件与研磨件的研磨面相对,光纤连接器设在研磨转动件上且光纤端面与研磨面相对。驱动件输入端与研磨转动件连接,驱动件输出端与滚动件连接,研磨转动件通过驱动件带动滚动件转动,使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随着研磨转动件转动相对研磨件转动,且研磨转动件转动带动研磨件移动,光纤端面与研磨件摩擦实现对端面的摩擦处理。需对光纤端面处理时,将光纤连接器设在研磨转动件上,使研磨转动件转动预设的圈数即可,使端面处理过程流程化,提升成端过程的可控性,提升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背景技术
光纤现场成端技术是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以及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中实现光连接重要的技术,在光纤入户及光纤到房间施工过程中,光纤现场成端能够有效的处理定长跳线所产生的余长问题,使室内布线简洁美观,无需光缆盘余,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已得到广泛的运用。
通常为实现现场成端的光纤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在现场成端技术中,需对连接器的光纤端面进行研磨处理,以使其具有好的端面效果,例如,常用的研磨装置为可转动的研磨盘,将光纤剥开使其中的裸纤露出,手持光纤在研磨盘上研磨,并使研磨盘转动,利用光纤与研磨盘之间的转动摩擦,而对裸纤的端面进行研磨,使其具有好的端面效果。
然而,上述的研磨装置无法使光纤的研磨过程标准化,可控性差而降低光纤的成品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光纤研磨装置无法使光纤研磨过程标准化,可控性差而导致光纤成品良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用于研磨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包括:壳体件、研磨转动件、滚动件、驱动件和研磨件;所述滚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件上,所述研磨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且所述研磨转动件与所述研磨件的研磨面相对,所述研磨转动件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配合,以使所述光纤的端面与所述研磨面抵接;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转动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端的两侧,所述研磨转动件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滚动件连接;所述研磨转动件转动带动所述输入端移动,以使所述输出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输出端带动所述滚动件转动,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这样研磨转动件转动就能够通过驱动件带动研磨件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通过研磨转动件能够带动光纤连接器转动,同时研磨转动件的转动还能够通过驱动件带动滚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换言之,光纤在研磨转动件带动下可以相对研磨件转动,研磨转动件也能够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的端面就与研磨件之间发生相对摩擦,实现对光纤端面的研磨处理。
这样需要进行光纤端面的研磨处理时,将光纤连接器设置在研磨转动件上,并使其随研磨转动件转动预设的圈数即可实现对光纤端面的研磨,从而使光纤研磨过程流程化,便于实现对光纤研磨过程的标准化,提升对光纤端面处理的可控性,保证了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提升光纤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滚动件包括驱动滚动体和传动滚动体;
所述研磨件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驱动滚动体和所述传动滚动体上,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滚动体连接。也即通过两个滚动体实现对研磨件的卷绕和移动驱动,可实现对研磨件的成卷储存,能够储存足够的研磨件,以满足现场端面研磨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增长研磨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滚动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棘齿,所述输出端上具有与所述棘齿配合的第一棘爪;
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也即第一棘爪可以卡接插入在棘齿内,输出端通过第一棘爪和棘齿的配合带动驱动滚动体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也即第一棘爪在棘齿上滑过,输出端与驱动滚动体相对滑动,不能带动驱动滚动体以及传动滚动体转动,进而不能带动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第一棘爪和棘齿的配合方式,保证了驱动件输出端能够带动驱动滚动体逆时针转动以使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还能够减小在驱动件复位等情况下带动研磨件沿反方向的移动,减小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研磨件部位之间的接触研磨,有助于提升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
所述导向件上开设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输出端穿设在所述导向凹槽内,并沿着所述导向凹槽移动。从而使输出端在输入端带动下绕着转动端转动时,输出端能够发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移动,保证输出端对驱动滚动体的驱动力,能够很好的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研磨转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二凸起件;
所述第一凸起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凸起件抵接,以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在研磨转动件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件和第二凸起件相抵接,从而使研磨转动件带动驱动件输入端移动,驱动件输出端带动滚动件转动。也即在研磨转动件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件和第二凸起件可以发生一次抵接,在抵接过程中,研磨转动件带动光纤转动的同时,研磨转动件通过驱动件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当第一凸起件与第二凸起件脱离抵接,研磨转动件仅带动光纤相对研磨件转动,直至两者再次抵接。
这样光纤的端面与研磨件之间形成的研磨路径能够较为广泛的分布在研磨件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实现对研磨件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减小研磨过程中研磨路径的重复度,减少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部位重复研磨的几率,有效的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回弹件,所述回弹件包括固定端和回弹端,所述回弹件通过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回弹端与所述输入端或所述输出端连接;当所述第一凸起件和所述第二凸起件脱离抵接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回弹件的作用下复位。也即驱动件可以在回弹件的作用下恢复至与第一凸起件抵接前的位置,从而可以实现与研磨转动件的再次抵接,以便于实现研磨件的再次移动,减小研磨轨迹的重复。如回弹端卡设在输入端上,当输入端在研磨转动件带动下移动时,输入端绕着转动端转动,回弹件被拉伸。当研磨转动件和驱动件脱离抵接时,回弹件会发生弹性收缩以恢复,输入端就会在回弹件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的复位,以便于与第二凸起件再次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输入端背向所述驱动滚动体的一侧。限位挡板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驱动件复位时由于回弹件的弹性恢复力过大,而导致输入端错位等问题造成对驱动件的损坏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驱动滚动体连接,以限制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也即防止了滚动件的反转以及研磨件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上具有与所述驱动滚动体外周上的棘齿配合的第二棘爪;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也即第二棘爪从驱动滚动体的棘齿上滑过,驱动滚动体和传动滚动体可以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避免限位件对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也即第二棘爪卡接插入棘齿内,从而通过第二棘爪限制了驱动滚动体的转动,进而限制了驱动滚动体和传动滚动体的转动,避免了研磨件在驱动滚动体和传动滚动体带动下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防止了滚动件的反转以及研磨件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滚动体包括滚动本体和传动转动件,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本体上,所述传动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棘齿位于所述传动转动体的外周上。这样,研磨转动件通过驱动件带动传动转动件转动,传动转动件带动滚动本体转动,进而使滚动本体和传动滚动体能够带动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便于传动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件包括底壳和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壳盖,所述底壳和所述壳盖共同围成容纳空间;
所述研磨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壳体壁上,所述滚动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研磨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滚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盖上。打开壳盖后能够很好的将研磨件暴露出来,可便于对研磨件的更换,有助于实现对研磨装置的多次利用,同时也可便于实现对研磨装置内部其他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研磨系统,至少包括光纤连接器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所述光纤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光纤研磨装置的研磨转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和滚动件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过程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光纤的研磨轨迹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与驱动件、滚动件装配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驱动件和限位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研磨装置; 10-壳体件; 101-装配孔;
11-底壳; 12-壳盖; 20-研磨转动件;
22-第一凸起件; 30-滚动件; 31-驱动滚动体;
31a-棘齿; 311-滚动本体; 311a-第一花键结构;
312-传动转动件; 312a-第二花键结构; 32-传动滚动体;
40-驱动件; 41-转动端; 42-输入端;
43-输出端; 431-第一棘爪; 46-第二凸起件;
50-研磨件; 70-限位件; 71-第二棘爪;
80-导向件; 81-导向凹槽; 90-回弹件;
91-固定端; 92-回弹端; 110-支撑件;
120-研磨垫; 140-固定件; 150-限位挡板;
200-光纤连接器; 201-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研磨系统,可以适用于光纤现场成端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光纤连接器中光纤端面的处理,如可以适用于光纤到户FTTH和光纤到房间FTTR等施工过程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该光纤研磨系统包括光纤研磨装置100和光纤连接器200,其中,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光纤研磨装置100上,具体的,参见图1所示,光纤研磨装置100包括壳体件10、研磨转动件20,壳体件10为光纤研磨装置100的主要承载结构,为光纤研磨装置100的各部件提供安装平台。
研磨转动件20设置在壳体件10上,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上。光纤研磨装置100可以研磨光纤连接器200的光纤201,使光纤201的端面平整光滑,具有较好的端面效果。
具体的,如以光纤到户场景为例,例如,使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与户内的设备连接时,可以将光纤连接器中的光纤伸出,使用该光纤研磨装置对光纤的裸纤端面进行研磨,最终使光纤及其裸纤的端面平整光滑,具有较好的端面效果。然后再通过光纤连接器将该光纤与户内的设备相连,以保证连接性能。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所示,光纤连接器可以包括有光纤201、第一外壳202、连接件203和第二外壳204,其中,第一外壳202、第二外壳204以及连接件203均可以是管柱状的结构件,内部具有空腔。连接件203可以位于第一外壳202和第二外壳204之间,连接件203的一端可以套设在第一外壳202的一端上,连接件203的另一端可以套设在第二外壳204上,光纤201可以依次穿设在第二外壳204、连接件203和第一外壳202上。
其中,第一外壳202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连接件203连接,例如,在第一外壳202的一端上可以设置有凸起的卡接件,在连接件203上可以设置有卡接槽,连接件203套设在第一外壳202的一端上,且卡接件卡设在卡接槽内,这样就使第一外壳202和连接件203通过卡扣配合的方式连接。
相应的,第二外壳204和连接件203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第二外壳204上外壁上可以具有外螺纹,连接件203的内壁上可以具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二外壳204和连接件203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实现对光纤连接器的现场组装与拆卸,便于光纤的现场成端。
另外,光纤201穿设在第一外壳202上,具体的,光纤201可以具有两种状态: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例如,在第一外壳202内可以具有锁定结构(图中未示出),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光纤201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202内,光纤处于锁定状态。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光纤201可以沿着光纤连接器200的轴向移动。这样就可以便于将光纤连接器200内的光纤201伸出,便于对光纤201进行研磨。
其中,锁定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锁定结构可以包括光纤承载部,设置在光纤承载部上的楔形压板、转动套设在楔形压板和光纤承载部上的套管以及弹簧件,光纤穿设在光纤承载部内,弹性件一端可以与连接件固定,另一端可以与光纤承载部固定,楔形压板压设在光纤上。套管转动至第一位置(例如位于楔形压板的厚端),套管通过楔形压板压设光纤,使光纤固定而处于锁定状态,此时弹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套管转动至第二位置(例如位于楔形压板的薄端),楔形压板对光纤的压力会减小,光纤就能够在弹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伸出第二外壳204且背向第一外壳202一侧的光纤可以为包含皮的光纤,可以称为光缆。位于第一外壳202内以及伸出第一外壳202且背向第二外壳204一侧的光纤可以是外周无涂覆层的光纤,也可以称为裸纤,这样在使用光纤研磨装置对光纤的裸纤端面进行研磨时,无需进行光纤的剥皮以暴露裸纤等操作,有助于提升对光纤端面研磨处理的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研磨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和滚动件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所示,该壳体件10可以包括有底壳11和壳盖12,壳盖12盖设在底壳11上,底壳11和壳盖12共同围成容纳空间。
其中,在壳盖12面向底壳11的一侧上可以具有配合件121,该配合件121可以插入底壳11上的容纳空间内,并与底壳11的壳体壁过盈配合,壳盖12可以通过该配合件121与底壳11的过盈配合实现与底壳11的连接。
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滚动件30和研磨件50,研磨转动件20可以设置在底壳11的壳体壁上,滚动件30和研磨件50可以位于容纳空间内。壳体件10能够对研磨件50等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提升研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滚动件30可以为两个,滚动件30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具体的,滚动件30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的底壳11上,例如,在底壳11上可以具有凸起的转动轴(图中未示出),在滚动件30上可以具有与该转动轴配合的装配孔,滚动件30通过转动轴和装配孔的配合转动设置在底壳11上。
滚动件30上绕设有研磨件50,例如,研磨件50绕设在滚动件30的外周面上,研磨件50具有研磨面,研磨件50在滚动件30上绕设时,研磨面与滚动件30的外周面相背设置。
其中,研磨件50可以是研磨纸,或者,研磨件50也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起到研磨功能的结构件,例如磨砂橡胶等。
随着滚动件30的转动,绕设在其上的研磨件50发生移动,例如,参见图4所示,当滚动件30发生逆时针的转动时,研磨件5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图4中的水平方向+x,相反的,当滚动件30发生顺时针转动时,研磨件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4中的-x方向)移动。
研磨转动件20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例如,在壳体件10的底壳11上可以开设有装配孔101(参照图3所示),研磨转动件20设置在该装配孔101内,且可以在该装配孔101内转动,从而实现研磨转动件20在壳体件10上的转动设置。
而且,研磨转动件20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相对,例如,参见图5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如图中的y方向),研磨转动件20可以位于研磨件50的上方,研磨转动件20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相对。
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上,具体的,研磨装置还可以包括有装配件60(参照图3所示),装配件60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上,光纤连接器200可以通过装配件60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上。
光纤连接器200的光纤201能够穿过研磨转动件20,从而使光纤201的端面与研磨件50的研磨面抵接。当研磨转动件20转动时,可以带动其上的光纤连接器200转动,也即研磨转动件20带动光纤201相对研磨件50转动。
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驱动件40,驱动件40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具体的,驱动件40可以包括有转动端41、输入端42和输出端43,其中,驱动件40可以呈L型结构,输入端42和输出端43位于转动端41的两侧,驱动件40通过转动端41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
具体的,转动端41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例如,在壳体件10上设置有转轴,在转动端41开设有装配孔,驱动件40通过转轴与装配孔的转动配合实现与壳体件10的转动连接。
研磨转动件20与输入端42连接,输出端43与滚动件30连接,当研磨转动件20转动时,研磨转动件20与输入端42连接,从而带动输入端42绕转动端41移动,输出端43也会发生转动,输出端43转动就会带动滚动件30发生转动,进而通过滚动件30带动研磨件50移动。
例如,研磨转动件20顺时针转动时,研磨转动件20带动输入端42转动,输入端42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图中的+x方向)的分位移,输出端43发生沿第二方向(图中的-x方向)的移动,输出端43带动滚动件50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这样研磨转动件20的转动就能够通过驱动件40带动研磨件50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也即通过研磨转动件20的转动能够带动光纤连接器200转动,同时研磨转动件20的转动还能够通过驱动件40带动滚动件30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即光纤201在研磨转动件20带动下可以相对研磨件50转动,而且研磨转动件20也能够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201的端面就与研磨件50之间发生相对摩擦,实现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处理。
这样需要对光纤连接器200的光纤201端面进行研磨时,将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上,转动研磨转动件20,例如,握持光纤连接器200并驱使研磨转动件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研磨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能够带动滚动件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滚动件30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光纤201的端面随着研磨转动件20转动且与移动的研磨件50发生摩擦,从而实现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处理,使其端面平整光滑,获得较好的端面效果。
也即需要进行光纤201端面的研磨处理时,将光纤连接器200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上,并使其随研磨转动件20转动预设的圈数即可实现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从而使光纤端面研磨过程流程化,便于实现对光纤研磨过程的标准化,提升对光纤201端面处理过程的可控性,保证了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提升光纤201现场成端的成品良率。
而且,研磨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滚动件30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移动,研磨转动件20与滚动件30以及研磨件50之间的驱动方式为可优化的,例如,可以优化研磨转动件20转动圈数与研磨件50移动距离的关系等,实现对研磨工艺的控制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研磨的可控性,且能够进一步提升端面研磨的效果,提升光纤201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另外,光纤201在研磨转动件20带动下相对研磨件50转动,且研磨转动件20转动也能够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减小研磨过程中研磨路径的重复度,有助于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研磨件50的利用率。
其中,在研磨转动件20上可以设置有标识结构23(参照图4所示),标识结构23可以用于指示研磨转动件20的转动方向,例如,标识结构23可以是沿顺时针方向延伸的箭头,指示在转动研磨转动件20以研磨光纤201时,按照顺时针箭头的方向转动研磨转动件20,从而通过研磨转动件20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标识结构23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结构,例如图标、文字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与驱动件抵接过程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光纤的研磨轨迹示意图。
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滚动件30可以包括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可以均为滚筒。研磨件50的两端分别绕设在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上,驱动件40的输出端43可以与驱动滚动体31连接,研磨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驱动滚动体31转动,驱动滚动体31带动研磨件50移动,从而通过研磨件50带动传动滚动体32转动,最终使研磨件50沿着第一方向发生移动。
也即通过两个滚动体实现对研磨件50的卷绕和移动驱动,可实现对研磨件50的成卷储存,能够储存足够的研磨件50,以满足现场端面研磨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增长研磨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该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支撑件110(结合图4所示),支撑件110也设置在壳体件10上,支撑件110可以位于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之间,在竖直y方向上,支撑件110可以位于研磨转动件20的下方,研磨件50位于支撑件110面向研磨转动件20的一侧上。支撑件110可以对研磨件50起到硬性支撑作用,以保证研磨件50与光纤201端面之间的摩擦强度,保证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支撑件110上可以设置有研磨垫120,其中,研磨垫120可以位于支撑件110与研磨件50之间,研磨垫120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形变量的结构件,例如胶垫等。能够为光纤201与研磨件50之间的抵接起到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避免光纤201端面与研磨件50之间大硬度的过度接触而造成对端面的损伤,保护光纤201,以进一步保证光纤201的光学性能和连接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在研磨转动件20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起件22,第一凸起件22凸起设置在研磨转动件20的外周侧壁上,在驱动件40的输入端4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凸起件46。在研磨转动件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可以发生相互抵接,从而使研磨转动件20带动输入端42移动,进而使输出端43带动滚动件30转动,第一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也就是说,在转动研磨转动件20的过程中,当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发生抵接时,研磨转动件20带动驱动件40的输入端42移动,驱动件40的输出端43带动驱动滚动体31移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的距离。参见图7所示,继续转动研磨转动件20,第一凸起件22会与第二凸起件46会脱离抵接,研磨转动件20继续转动,研磨转动件20带动光纤201端面与研磨件50相对转动。
也即在研磨转动件20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可以发生一次抵接,在抵接过程中,研磨转动件20带动光纤201转动的同时,研磨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当第一凸起件22与第二凸起件46脱离抵接,研磨转动件20仅带动光纤201相对研磨件50转动,直至两者再次抵接。
也就是说,研磨转动件20每转动一周,研磨转动件20带动第一滚动件30和第二滚动件30转动预设的角度,从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的距离,直至研磨件50使用完。参见图8所示,这样光纤201的端面与研磨件50之间形成的研磨路径即为图8中所示的路径50a,研磨路径较为广泛的分布在研磨件5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能够实现对研磨件50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减小研磨的过程中研磨路径的重复度,减少光纤端面与已研磨过的部位重复研磨的几率,有效的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提高光纤201的端面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凸起件22为研磨转动件20外周侧壁上的凸起结构,其弧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定。而且第一凸起件22的长度影响光纤201的研磨路径轨迹,可通过调整和优化第一凸起件22的长度实现对研磨轨迹的控制,从而对研磨工艺实现调整和优化,提升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动件与驱动件、滚动件装配的局部拆分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研磨装置中驱动件和限位件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为便于实现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的再次抵接,结合图7和图9所示,研磨装置还包括有回弹件90,回弹件90可以与驱动件40相连,当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相抵接时,研磨转动件20通过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带动驱动件40移动,回弹件90发生弹性形变。
当第一凸起件22和第二凸起件46脱离抵接时,回弹件90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会作用于驱动件40,驱动件40就在回弹件90的作用下复位,也即驱动件40恢复至与第一凸起件22抵接前的位置,从而可以实现驱动件与研磨转动件的再次抵接,以实现研磨件50的再次移动,从而减小研磨轨迹的重复。
具体的,如回弹件90可以包括有固定端91和回弹端92,固定端91可以是螺旋圆形结构,固定端91固定在壳体件10上,从而使回弹件90固定设置在壳体件10上,其中,固定端91的位置可以与转动端41的位置相对。
回弹端92可以与输入端42或输出端43连接,这样,当研磨转动件20与驱动件40抵接,以使输入端42或输出端43发生移动时,回弹端92就会发生弹性形变。
例如,参见图9所示,回弹端92卡设在输入端42上,研磨转动件20顺时针转动,输入端42在研磨转动件20带动下移动,输入端42绕着转动端41转动,回弹件90被拉伸。当研磨转动件20和驱动件40脱离抵接时,回弹件90会发生弹性收缩以恢复,输入端42就会在回弹件90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实现驱动件40的复位,以便于与第一凸起件22再次抵接。
在壳体件10上还可以设置有限位挡板150(参照图11所示),限位挡板150可以设置在输入端42背向驱动滚动体31(传动转动件312)的一侧,也即在第二方向上,限位挡板150位于输入端42的前方。驱动件40在回弹件90的回弹作用下会沿第二方向移动,限位挡板150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驱动件40复位时由于回弹件90的弹性恢复力过大,而导致输入端42错位等问题造成对驱动件40的损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驱动滚动体31的外周上可以具有棘齿31a。在驱动件40的输出端43上可以具有与棘齿31a配合的第一棘爪431。其中,当输出端43沿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时,第一棘爪431与棘齿31a卡设配合,第一棘爪431可以卡接插入在棘齿31a内,输出端43通过第一棘爪431和棘齿31a的配合带动驱动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而当输出端43沿第一方向(+x)移动,比如,研磨转动件20反向(逆时针)转动,或者,驱动件40在回弹件90作用下复位时,输出端43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第一棘爪431与棘齿31a滑动配合,也即第一棘爪431在棘齿31a上滑过,输出端43与驱动滚动体31相对滑动,不能带动传动驱动滚动体31转动,进而不能带动研磨件50沿第二方向移动。当驱动件40复位后,第一棘爪431再次插入传动转动件312(驱动滚动体31)的棘齿31a内。
这样通过第一棘爪431和棘齿31a的配合方式,保证了驱动件40的输出端43能够带动驱动滚动体31逆时针转动以使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还能够减小在驱动件40复位等情况下带动研磨件50沿反方向的移动,减小光纤201端面与已研磨过的研磨件50部位之间的接触研磨,有助于提升研磨效果。
为保证输出端43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参见图9所示,在壳体件10上还设置有导向件80,其中,导向件80上可以开设有导向凹槽81,导向凹槽8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输出端43穿设在导向凹槽81内,并且能够沿着导向凹槽81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使输出端43在输入端42带动下绕着转动端41转动时,输出端43能够发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移动,保证输出端43对驱动滚动体31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很好的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避免驱动滚动体31的反向转动而导致研磨件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造成光纤201的端面与已经研磨过的研磨面接触研磨,导致研磨效果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当驱动件40在回弹件90作用下复位时,为避免驱动件40复位导致驱动件40带动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的反转(如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参见图9所示,该研磨装置100还包括限位件70,限位件70设置在壳体件10上。
限位件70可以与驱动滚动体31连接,限位件70能够限制驱动滚动体31倒转,避免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二方向移动,也即防止了滚动件30的反转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201的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进行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具体的,参见图9所示,限位件70与驱动滚动体31可以采用棘齿和棘爪的配合方式实现对驱动滚动体31的限位。
例如,限位件7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棘爪71,当驱动件40带动驱动滚动体31沿逆时针转动,第二棘爪71与棘齿31a滑动配合,也即第二棘爪71从驱动滚动体31的棘齿31a上滑过,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可以转动,从而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移动,避免限位件70对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当驱动件40带动驱动滚动体31反向(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棘爪71与棘齿31a卡设配合,也即第二棘爪71卡接插入棘齿31a内,从而通过第二棘爪71限制了驱动滚动体31的转动,进而限制了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的转动,避免了研磨件50在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带动下发生沿第二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的移动,防止了滚动件30的反转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光纤201端面与已使用过的研磨面部位的接触研磨,提升对光纤201端面的研磨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输出端43以及限位件70可以直接与驱动滚动体31连接。或者,参见图10所示,驱动滚动体31可以包括有滚动本体311和传动转动件312,研磨件50一端绕设在滚动本体311上,传动转动件312可以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且传动转动件312与滚动本体311连接。驱动件40的输出端43可以与传动转动件312连接,也即棘齿31a可以设置在传动转动件312上,研磨转动件20通过驱动件40带动传动转动件312转动,传动转动件312带动滚动本体311转动,滚动本体311和传动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一方向移动。
相应的,限位件70也可以与传动转动件312连接,通过限制传动转动件312的倒转,来避免滚动本体311和传动滚动体32带动研磨件5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达到防止滚动件30的反转以及研磨件50的反向移动的效果。
具体的,滚动本体311的一端上可以具有第一花键结构311a,在传动转动件312上具有第二花键结构312a,第一花键结构311a可以和第二花键结构312a啮合配合,从而使滚动本体311和传动转动件312可以通过第一花键结构311a和第二花键结构312a的配合实现连接。
为实现传动转动件312在壳体件10上的设置,参见图11所示,该研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固定件140,传动转动件312可以套设在固定件140的外周上,固定件140可以与壳体件10的壳盖12连接,从而通过固定件140将传动转动件312转动设置在壳体件10上。
继续参见图11所示,驱动件40、限位件70和回弹件90也可以设置在壳盖12上,而驱动滚动体31和传动滚动体32、研磨件50等位于容纳空间内(参照图9所示),且驱动滚动体31、传动滚动体32、支撑件110均可以设置在底壳11上,这样打开壳盖12后能够很好的将研磨件50暴露出来,可便于对研磨件50的更换,有助于实现对研磨装置100的多次利用,同时也可便于实现对研磨装置100内部其他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光纤研磨装置,用于研磨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件、研磨转动件、滚动件、驱动件和研磨件;
所述滚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件上,所述研磨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且所述研磨转动件与所述研磨件的研磨面相对,所述研磨转动件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配合,以使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光纤端面与所述研磨面抵接;
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转动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端的两侧,所述研磨转动件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滚动件连接;
所述研磨转动件转动带动所述输入端移动,以使所述输出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输出端带动所述滚动件转动,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包括驱动滚动体和传动滚动体;
所述研磨件的两端分别绕设在所述驱动滚动体和所述传动滚动体上,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滚动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滚动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棘齿,所述输出端上具有与所述棘齿配合的第一棘爪;
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
当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
所述导向件上开设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输出端穿设在所述导向凹槽内,并沿着所述导向凹槽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转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件,所述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凸起件;
所述第一凸起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凸起件抵接,以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弹件,所述回弹件包括固定端和回弹端,所述回弹件通过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回弹端与所述输入端或所述输出端连接;
当所述第一凸起件和所述第二凸起件脱离抵接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回弹件的作用下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内还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输入端背向所述驱动滚动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滚动件连接,以限制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具有与所述驱动滚动体外周上的棘齿配合的第二棘爪;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滑动配合;
当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研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卡设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滚动体包括滚动本体和传动转动件,所述研磨件绕设在所述滚动本体上,所述传动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棘齿位于所述传动转动体的外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包括底壳和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壳盖,所述底壳和所述壳盖共同围成容纳空间;
所述研磨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壳体壁上,所述滚动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研磨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滚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盖上。
12.一种研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光纤连接器和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光纤研磨装置;
所述光纤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光纤研磨装置的研磨转动件上。
CN202220245451.1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Active CN217224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451.1U CN21722494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451.1U CN21722494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4949U true CN217224949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5451.1U Active CN21722494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4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27281B1 (en) Motorized sander
US5768738A (en) Optical connector cleaner
EP0579056A1 (en) Optical fiber polishing apparatus
JPH0460785B2 (zh)
US8771042B2 (en) Optical fiber polishing apparatus
JPH05100129A (ja) リボン光フアイバ用フエルールの研磨方法および装置
CA2120698A1 (en) Device for cleaning and polishing an optical fiber
CN217224949U (zh)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及研磨系统
US7243390B2 (en) Cleaning unit for optical connector and cleaning tool for optical connector
CN114523413A (zh)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JP6392970B2 (ja) 光ファイバー端面研磨機
CN104302445A (zh) 一种光纤端面研磨器
CN102001034B (zh) 正反转抛光机
WO2021109849A1 (zh) 滚刷组件及可移动设备
US20040023598A1 (en) Method for polishing a fiber optic attenuator ferrule
CN113598663A (zh) 拖布清洁机构、清洁机器人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WO2020134929A1 (zh) 连接装置及光器件外接光纤装置
JP4163083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および光部品清掃工具
JP2931014B2 (ja) 光ファイバー接続端面研磨装置
JP3191901B2 (ja)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具
CN218738698U (zh) 止位结构及清洁设备
CN212041637U (zh) 擦拭装置
US20020152567A1 (en) Wafer scrubbing device having brush assembly and mounting assembly forming spherical joint
CN216574746U (zh) 光伏清扫系统及其滚刷传动装置
CN218922819U (zh) 一种牙科抛光机及其机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