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2464U -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72464U CN215272464U CN202022983545.2U CN202022983545U CN215272464U CN 215272464 U CN215272464 U CN 215272464U CN 202022983545 U CN202022983545 U CN 202022983545U CN 215272464 U CN215272464 U CN 2152724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turntable
- floating
- shaft
- adjustment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连接活动件和固定件,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轴、转盘、浮动件以及连杆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件和转盘;浮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轴上,以与转盘相连接或相分离;连杆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和转盘,连接轴的中心线与连杆轴的中心线不重合;其中,当浮动件与转盘相连接,且浮动件转动时,转盘以连杆轴为轴相对于固定件转动,以使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转动。在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转动前需要保证浮动件与转盘相连接,即需要使得浮动件沿连接轴移动至与转盘相连接,从而能够形成一定的转动启动缓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能够实现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的转动,多采用独立的驱动机构直接向活动件提供动力,以驱动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转动,在此过程中,驱动机构启动后就会使得活动件开始转动。因此,在驱动机构出现误启动时,活动件就会马上转动,由于活动件的转动过程不存在任何缓冲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影响使用体验且可能会带来某些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以实现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的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连接活动件和固定件,位置调节机构包括:
连接轴;
转盘,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件和转盘;
浮动件,浮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轴上,以与转盘相连接或相分离;
连杆轴,连杆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和转盘,连接轴的中心线与连杆轴的中心线不重合;
其中,当浮动件与转盘相连接,且浮动件转动时,转盘以连杆轴为轴相对于固定件转动,以使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位置调节机构。
本公开的位置调节机构通过连接轴、转盘、浮动件以及连杆轴能够使得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转动,且在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转动前需要保证浮动件与转盘相连接,即需要使得浮动件沿连接轴移动至与转盘相连接,从而能够形成一定的转动启动缓冲。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的浮动件与转盘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位置调节机构的浮动件与转盘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清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清洁机器人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活动件;2、固定件;3、第一外设部件;4、第二外设部件;
10、连接轴;20、转盘;21、第一凸起部;30、浮动件;31、第二凸起部;32、第一斜齿轮段;33、输出齿轮段;40、连杆轴;50、转接件;60、第一驱动组件;61、第一传动齿轮;611、第二斜齿轮段;612、传动齿轮段;62、第二传动齿轮;63、第一动力源;64、第一输出齿轮;65、第二输出齿轮;66、第三输出齿轮;67、第四输出齿轮;70、挡杆;71、缺口;72、感应器;80、第二驱动组件;81、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第三齿轮;84、第四齿轮;85、第二动力源;90、壳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位置调节机构,请参考图1至图7,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连接活动件1和固定件2,活动件1用于容纳第一外设部件3和/或第二外设部件4,固定件2用于固连至设备主体,从而可以通过活动件1相对固定件2的运动来实现第一外设部件和/或第二外设部件的位置变换,进而实现多种工作模式。
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轴10;转盘20,连接轴10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件1和转盘20;浮动件30,浮动件30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轴10上,以与转盘20相连接或相分离;连杆轴40,连杆轴40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2和转盘20,连接轴10的中心线与连杆轴40的中心线不重合;其中,当浮动件30与转盘20相连接,且浮动件30转动时,转盘20以连杆轴40为轴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以使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位置调节机构通过连接轴10、转盘20、浮动件30以及连杆轴40能够使得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且在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前需要保证浮动件30与转盘20相连接,即需要使得浮动件30沿连接轴10移动至与转盘20相连接,从而能够形成一定的转动启动缓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浮动件30与转盘20具有连接和分离两个状态,因此在浮动件30与转盘20处于分离状态时,如果需要通过浮动件30驱动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则需要保证浮动件30与转盘20由分离状态移动至连接状态,此时浮动件30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转盘20以连杆轴40为轴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而浮动件30和转盘20均连接于连接轴10上,且连接轴10与活动件1相连接,因此可以使得连接轴10带动活动件1转动。
考虑到浮动件30相对于连接轴10转动时,浮动件30会驱动转盘20转动,而转盘20通过连杆轴40与固定件2连接,且连接轴10的中心线与连杆轴40的中心线不重合,因此在浮动件30的驱动力作用下,转盘20在相对于连接轴10转动的同时也会以连杆轴40为轴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即转盘20和浮动件30同时完成自转与公转,以此实现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浮动件30可以相对于连接轴10转动,当然浮动件30也可以与连接轴10周向固定,即浮动件30可以带动连接轴10相对于活动件1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浮动件30可以通过外部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相对于连接轴10的移动,例如,外部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一个伸缩杆,伸缩杆与浮动件30相连接,通过伸缩杆的伸长与缩回能够实现浮动件30沿连接轴10的移动。而在浮动件30转动时,外部驱动机构可以与浮动件30同步转动。
对于浮动件30的转动,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传动机构保证浮动件30能够实现转动,例如可以采用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或者带传动机构,此处不作限定,只要保证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浮动件30实现转动,且可以随浮动件30同时相对于连杆轴40转动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轴40可以直接与转盘20相连接,即连杆轴40与转盘20之间无需转接机构,只需要保证连接轴10的中心线与连杆轴40的中心线不重合即可,由此可以使得转盘20以连杆轴40为轴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例如,连杆轴40与转盘20固定连接,即连杆轴40偏离连接轴10设置,而连杆轴40相对于固定件2可转动,从而在浮动件30与转盘20相连接,且浮动件30转动时,转盘20则会带动连杆轴40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此时转盘20类似偏心盘。当然,连杆轴40与转盘20可以转动连接,而连杆轴40与固定件2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转接件50,转接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转盘20和连杆轴40,以使连杆轴40通过转接件50与转盘20相连接,从而能够使得连杆轴40与转盘20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受到特别的限定,保证部件之间的合理布局。
具体的,结合图1,转接件50可以是一个连接板,且转接件50与转盘20的连接点偏离转盘20的中心线设置,即偏离连接轴10的中心线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轴40与固定件2固定连接,转接件50的两端分别铰接转盘20和连杆轴40,从而在转盘20转动时,转接件50能够相对于转盘20和连杆轴40转动,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具体的,由于浮动件30和转盘20同时进行自转与公转,因此需要保证转接件50不会出现卡死状态,故需要使得转接件50的两端均为铰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盘20朝向浮动件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1,浮动件30朝向转盘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1,以在浮动件30与转盘20相连接时,第一凸起部21与第二凸起部31限位接触,从而保证浮动件30能够带动转盘20实现转动。
具体的,第一凸起部21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部21沿浮动件3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而第二凸起部31也为多个,多个第二凸起部31沿转盘2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浮动件30与转盘20相连接时,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31可以是交错设置的,从而形成相对固定关系。或者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31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凹槽,而另一个插设在凹槽内从而形成相对固定关系。对于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31的限位连接关系不作限定,只要保证能够实现限位,且能够分离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部21可以与转盘20形成螺旋外齿轮,而多个第二凸起部31可以与浮动件30形成螺旋内齿轮,或者,多个第一凸起部21可以与转盘20形成螺旋内齿轮,而多个第二凸起部31可以与浮动件30形成螺旋外齿轮,螺旋外齿轮与螺旋内齿轮相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0,第一驱动组件60与浮动件30相连接,以驱动浮动件30转动的同时沿连杆轴40移动;其中,第一驱动组件60与转盘20同步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即第一驱动组件60能够保持与浮动件30的连接关系,从而保证动力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浮动件30在转动的同时可以相对于连接轴10移动,即第一驱动组件60需要向浮动件30同时提供轴向方向的力和周向方向的力。此处不排除第一驱动组件60包括两组相对独立的驱动机构,分别向浮动件30提供两个方向的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浮动件30包括第一斜齿轮段32,第一驱动组件60包括:第一传动齿轮61,第一传动齿轮61包括第二斜齿轮段611,第二斜齿轮段611与第一斜齿轮段32相啮合,以驱动浮动件30转动;其中,浮动件30沿第二斜齿轮段611可移动地设置,即浮动件30可相对于第二斜齿轮段611的轴线方向移动设置。
具体的,第二斜齿轮段611与第一斜齿轮段32属于斜齿轮配合,从而能够在第二斜齿轮段611转动时,第二斜齿轮段611能够向第一斜齿轮段32提供两个方向的力,保证第一斜齿轮段32实现转动和移动同步进行,从而使得浮动件30与转盘20实现连接。浮动件30与转盘20连接后,由于转盘20的限定,则浮动件30不会继续沿连接轴10移动,但依然在第二斜齿轮段611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盘20实现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60还包括:第二传动齿轮62,第二传动齿轮62与第一传动齿轮61相啮合;第一动力源63,第一动力源63与第二传动齿轮62相连接,以驱动第二传动齿轮62转动。
具体的,第一动力源63可以是马达,通过驱动第二传动齿轮62转动由此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1转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齿轮61将动力传递至浮动件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63可以是电机,电机可以实现正转和反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63也可以直接与第一传动齿轮61相连接,以驱动第一传动齿轮61转动。或者第一动力源63与第二传动齿轮6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传动齿轮,以此满足传动比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浮动件30还包括输出齿轮段33,第一驱动组件60还包括:第一输出齿轮64,第一输出齿轮64用于连接第一外设部件3,输出齿轮段33与第一输出齿轮64相啮合,以驱动第一输出齿轮64转动;其中,浮动件30沿第一输出齿轮64可移动地设置,即浮动件30可相对第一输出齿轮64的轴线方向移动设置。
具体的,浮动件30能够用于驱动转盘20转动,即实现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的转动,且浮动件30转动时还能够用于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即一个动力件实现两个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动力部件的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浮动件30与转盘20连接后,浮动件30转动则会使得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因此在浮动件30与转盘20连接后,浮动件30转动也可以带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而在浮动件30与转盘20分离后,浮动件30转动也可以带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即浮动件30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浮动件30可以相对于连接轴10移动,因此浮动件30能够相对于与其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61和第一输出齿轮64可移动,但移动的距离具有固定值,从而保证浮动件30与第一传动齿轮61处于一直啮合状态,并且浮动件30与第一输出齿轮64也处于一直啮合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浮动件3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可转动地设置;其中,当浮动件3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移动至与转盘20相连接,并使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预设角度;当浮动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移动至与转盘20相分离。
具体的,浮动件3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沿靠近转盘20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转盘20相连接,如图6所示,此时,浮动件30继续保持沿第一方向转动,因此会驱动转盘20转动,从而使得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而在浮动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会带动转盘20转动,并使得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且浮动件30会与转盘20相分离,如图5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挡杆70,挡杆70用于设置在固定件2上,挡杆70上设置有缺口71;其中,当浮动件30沿第一方向转动,并使得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预设角度后,连接轴10卡设于缺口71内;当浮动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并使得连接轴10脱离缺口71后,浮动件30沿连接轴10移动至与转盘20相分离,在某些极限情况下浮动件30移动至与转盘20相分离并与挡杆70限位接触。
具体的,浮动件30驱动转盘20转动时,连接轴10随着转动,因此会由缺口71的端部进入到缺口71内,直至与缺口71的底面限位接触,此时连接轴10不能继续转动,因此活动件1与固定件2的相对关系确定,即活动件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浮动件30停止沿第一方向转动。而在浮动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连接轴10或逐渐脱离缺口71,并且在此过程中浮动件30可以沿着连接轴10移动,并在活动件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后,浮动件30依然沿着第二方向转动,且浮动件30脱离转盘20,直至浮动件30与挡杆70的端面限位接触后,则浮动件30停止沿着连接轴10移动,但依然可以进行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活动件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后,可以通过感应器72来确定位置,从而有效控制浮动件30停止转动。而活动件1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后,由于浮动件30已经脱离转盘20,因此不会使得活动件1继续相对于固定件2发生转动。其中,感应器72可以是到位开关组件,例如,光耦开关,也可以是测距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浮动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用于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如图2至图4所示,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80,第二驱动组件80用于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壳体件90,壳体件90用于与活动件1相连接,连接轴10与壳体件90相连接,以使连接轴10通过壳体件90与活动件1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80设置在壳体件90上;其中,第一外设部件3和第二外设部件4均设置在活动件1上,连接轴10卡设于缺口71内后,浮动件30停止转动,第二驱动组件80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浮动件30与挡杆70限位接触后,浮动件30能够沿第二方向转动。
具体的,浮动件30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用于驱动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即活动件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浮动件30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浮动件30驱动活动件1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后,主要用于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进行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外设部件3处于工作位置,即浮动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可以实现第一外设部件3的工作。而活动件1位于第二位置后,第二外设部件4处于工作位置,则通过第二驱动组件80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0和第二驱动组件80,第一驱动组件60实现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的转动,且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而第二驱动组件80用于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其中,第一驱动组件60和第二驱动组件80均设置在壳体件90上。
具体的,结合图1至图3,第一传动齿轮61由第二斜齿轮段611和传动齿轮段612组成,浮动件30由第一斜齿轮段32和输出齿轮段33组成,第二传动齿轮62与传动齿轮段612相啮合,从而实现第一传动齿轮61的转动,而第二斜齿轮段611与第一斜齿轮段32相啮合,用于驱动浮动件30的移动与转动,输出齿轮段33通过与第一输出齿轮64相啮合,从而通过第一输出齿轮64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出齿轮64与第一外设部件3之间可以包括多个输出齿轮,即满足传动比要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齿轮64与第二输出齿轮65相啮合,第二输出齿轮65与第三输出齿轮66相啮合,而第三输出齿轮66与第四输出齿轮67相啮合,第四输出齿轮67与第一外设部件3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80包括第二动力源85,第二动力源85与第一齿轮81驱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一齿轮81转动,第一齿轮81可以用于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而第一齿轮81与第二外设部件4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齿轮以此满足传动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81与第二齿轮82相啮合,第二齿轮82与第三齿轮83相啮合,第三齿轮83与第四齿轮84相啮合,而第四齿轮84与第二外设部件4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转动。其中,第二动力源85可以是马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源85可以是电机,电机实现正转和反转。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位置调节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清洁机器人还包括活动件1、固定件2、第一外设部件3和第二外设部件4,其中,活动件1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件2上,第一外设部件3和第二外设部件4设置在活动件1,从而在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时,第一外设部件3和第二外设部件4实现位置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外设部件3和第二外设部件4可以分别为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可以分别为扫地件和拖地件,或者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均为扫地件,或者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均为拖地件。位置调节机构驱动活动件1相对于固定件2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分别位于工位位置,即第一清洁件或第二清洁件处于工作位置后,可以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例如清洁地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前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活动件(1)和固定件(2),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
连接轴(10);
转盘(20),所述连接轴(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动件(1)和所述转盘(20);
浮动件(30),所述浮动件(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轴(10)上,以与所述转盘(20)相连接或相分离;
连杆轴(40),所述连杆轴(4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件(2)和所述转盘(20),所述连接轴(10)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杆轴(40)的中心线不重合;
其中,当所述浮动件(30)与所述转盘(20)相连接,且所述浮动件(30)转动时,所述转盘(20)以所述连杆轴(40)为轴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转动,以使所述活动件(1)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
转接件(50),所述转接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盘(20)和所述连杆轴(40),以使所述连杆轴(40)通过所述转接件(50)与所述转盘(2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轴(40)与所述固定件(2)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50)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转盘(20)和所述连杆轴(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0)朝向所述浮动件(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1),所述浮动件(30)朝向所述转盘(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1),以在所述浮动件(30)与所述转盘(20)相连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21)与所述第二凸起部(31)限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6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0)与所述浮动件(30)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浮动件(30)转动的同时沿所述连杆轴(40)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0)与所述转盘(20)同步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30)包括第一斜齿轮段(3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0)包括:
第一传动齿轮(6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包括第二斜齿轮段(611),所述第二斜齿轮段(611)与所述第一斜齿轮段(32)相啮合,以驱动所述浮动件(30)转动;
其中,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二斜齿轮段(611)可移动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0)还包括:
第二传动齿轮(6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6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相啮合;
第一动力源(63),所述第一动力源(63)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62)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62)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30)还包括输出齿轮段(3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0)还包括:
第一输出齿轮(64),所述第一输出齿轮(64)用于连接第一外设部件(3),所述输出齿轮段(33)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64)相啮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输出齿轮(64)转动;
其中,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64)可移动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3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可转动地设置;
其中,当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浮动件(30)移动至与所述转盘(20)相连接,并使所述活动件(1)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转动预设角度;当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浮动件(30)移动至与所述转盘(20)相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
挡杆(70),所述挡杆(70)用于设置在所述固定件(2)上,所述挡杆(70)上设置有缺口(71);
其中,当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并使得所述活动件(1)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转动所述预设角度后,所述连接轴(10)卡设于所述缺口(71)内;当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并使得所述连接轴(10)脱离所述缺口(71)后,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连接轴(10)移动至与所述转盘(20)相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浮动件(3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浮动件(30)用于驱动第一外设部件(3)工作,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8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0)用于驱动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
壳体件(90),所述壳体件(90)用于与所述活动件(1)相连接,所述连接轴(10)与所述壳体件(90)相连接,以使所述连接轴(10)通过所述壳体件(90)与所述活动件(1)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0)设置在所述壳体件(90)上;
其中,所述第一外设部件(3)和所述第二外设部件(4)均设置在所述活动件(1)上,所述连接轴(10)卡设于所述缺口(71)内后,所述浮动件(30)停止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0)驱动所述第二外设部件(4)工作,所述浮动件(30)与所述挡杆(70)限位接触后,所述浮动件(30)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12.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3545.2U CN215272464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3545.2U CN215272464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72464U true CN215272464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12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83545.2U Active CN215272464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72464U (zh) |
-
2020
- 2020-12-11 CN CN202022983545.2U patent/CN2152724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86710A1 (en) | Reversible un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
JPH07174204A (ja) |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H02239B2 (zh) | ||
CN215272464U (zh) |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
CN114587178A (zh) | 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
JPH06226678A (ja) | ロボット駆動装置 | |
EP4364627A2 (en) | Lifting devic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 |
US4575210A (en) | Automatic focusing device | |
CN216336505U (zh) | 弹性联轴器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动开罐器 | |
JP2020537742A (ja) | ミクロトームのための回転方向変更装置 | |
CN114795038A (zh) | 一种手持杆及使用该手持杆的擦窗器、拖把 | |
CN108852772B (zh) | 一种揉锤按摩机芯 | |
CN210412689U (zh) | 锂电钻 | |
CN110977936A (zh) | 驱动线驱动装置及应用其的柔性外骨骼 | |
CN114523413A (zh) | 一种光纤研磨装置 | |
CN113589828A (zh) | 一种可自动避障的换流站现场用远程智能巡检设备 | |
JPS6125937B2 (zh) | ||
CN218198686U (zh) | 电动滑板车的齿轮离合结构 | |
CN111263048A (zh) | 传动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6494813U (zh) | 旋转伸缩装置 | |
WO2024051425A1 (zh) | 偏心转动装置、清洁地刷以及清洁设备 | |
CN104459629B (zh) | 可自动旋转定位的介质板移相器 | |
CN219021000U (zh) | 清洁组件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 |
JP2568294Y2 (ja) | クラッチ装置 | |
JP2677551B2 (ja) | フリーホイールハブのハブロツ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