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2996A - 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2996A
CN114502996A CN202080068849.6A CN202080068849A CN114502996A CN 114502996 A CN114502996 A CN 114502996A CN 202080068849 A CN202080068849 A CN 202080068849A CN 114502996 A CN114502996 A CN 114502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ayer
carbon atoms
adhesive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8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直弥
柴田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0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2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1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only one glass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31Specific parts for the modulation of light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67Variable transmission
    • B32B17/10495Variable transmission optoelectronic, i.e. optical valve
    • B32B17/10504Liquid crystal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2Fatigu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4Scratch 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6Organic displays, e.g.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弯曲性、耐擦伤性、耐久性及形状稳定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具有上述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使用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折叠式器件。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依次具有玻璃板、第1粘合粘接层、偏振器层、第2粘合粘接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偏振器层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第1粘合粘接层与偏振器层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偏振器层与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其中,当在玻璃板与偏振器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第1粘合粘接层是指最靠近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当在偏振器层与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第2粘合粘接层是指最靠近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薄型显示器的普及,提出了搭载有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的显示器(有机EL显示装置)。并且,还提出了能够使用于折叠式器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还提出了能够使用于这种有机EL显示装置的偏振片(光学层叠体)(例如,专利文献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6/15830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其中,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光学层叠体进行研究的结果,明确了在反复弯曲时,有时产生裂纹等的破损。即,明确了有时反复耐弯曲性(也简称为“耐弯曲性”)不充分。
并且,近年来,随着对有机EL显示装置的性能的要求提高,对使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性能。特别是要求耐擦伤性优异、即使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性能也不易变化(耐久性优异)、即使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形状也不易变化(形状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弯曲性、耐擦伤性、耐久性及形状稳定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具有上述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使用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折叠式器件。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的偏振器层并且设为规定的层间距离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依次具有玻璃板、第1粘合粘接层、偏振器层、第2粘合粘接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
上述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
上述偏振器层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
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
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
其中,当在上述玻璃板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是指在上述玻璃板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所具有的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上述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并且,当在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是指在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所具有的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上述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为粘合层。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为粘接层。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上述粘接层为由PVA系粘接剂或UV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在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及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至少一方具有功能层。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上述偏振器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通过涂布液晶组合物而形成。
(8)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在波长360nm及波长400nm处的吸光度为0.5以上。
(9)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在比上述偏振器层更靠上述玻璃板侧,具有波长360nm及波长400nm处的吸光度为0.5以上的UV吸收层。
(10)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具有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11)一种折叠式器件,其使用上述(10)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如以下所示,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耐弯曲性、耐擦伤性、耐久性及形状稳定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具有上述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使用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折叠式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完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括的范围。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各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对应于各成分的物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在此,关于各成分,当并用2种以上的物质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关于该成分的含量是指并用的物质的合计含量。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为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标记,“(甲基)丙烯酸”为表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标记,“(甲基)丙烯酰基”为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标记。
[I]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层叠体”)依次具有
玻璃板、第1粘合粘接层、偏振器层、第2粘合粘接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
上述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
上述偏振器层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
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
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
其中,当在上述玻璃板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是指在上述玻璃板与上述偏振器层之间所具有的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上述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并且,当在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是指在上述偏振器层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所具有的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上述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
首先,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层叠体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中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依次具有玻璃板10、第1粘合粘接层20、偏振器层30、第2粘合粘接层40、λ/4板50(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此,玻璃板10的厚度小于100μm。
并且,偏振器层30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特定偏振器层)。
并且,第1粘合粘接层20与偏振器层30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
并且,偏振器层30与第2粘合粘接层40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中所示的光学层叠体200依次具有玻璃板10、第1粘合粘接层20、阻氧层80、固化层70、偏振器层30、光取向层60、第2粘合粘接层40、λ/4板50(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此,玻璃板10的厚度小于100μm。
并且,偏振器层30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特定偏振器层)。
并且,第1粘合粘接层20与偏振器层30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
并且,偏振器层30与第2粘合粘接层40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
以下,对本发明的层叠体所具有的各层进行说明。
[1]玻璃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玻璃板。
上述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
以下,将厚度小于100μm的玻璃板也称为“特定玻璃板”。
关于特定玻璃板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根据基于组成的分类,例如,可以举出碱石灰玻璃、硼酸玻璃、铝硅酸玻璃、石英玻璃。并且,根据基于碱成分的分类,例如,可以举出无碱玻璃、低碱玻璃。
[玻璃板的厚度]
如上所述,特定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其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8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关于特定玻璃板的厚度的下限,并没有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
关于特定玻璃板,优选最小弯曲半径为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051
以下。在此,最小弯曲半径是指能够在不破损的情况下弯曲的最小的半径。
[2]第1粘合粘接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第1粘合粘接层。
在本说明书中,粘合粘接层为粘合层或粘接层。
另外,当在上述的玻璃板与后述的特定偏振器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上述第1粘合粘接层是指上述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特定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第1粘合粘接层优选为粘合层。
作为粘合层中所包含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等。
在这些之中,从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压敏粘合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第1粘合粘接层在波长360nm及波长400nm处的吸光度优选为0.5以上。作为制成这种层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配合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等。
[第1粘合粘接层的厚度]
关于第1粘合粘接层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10~4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300μm。
[3]偏振器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偏振器层。
在此,上述偏振器层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以下,也称为“特定偏振器层”)。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特定偏振器层优选不含有碘。
[优选方式]
特定偏振器层优选为通过涂布含有有机二色性物质(以下,也简称为“二色性物质”)及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而形成的偏振器层。以下,对本方式进行说明。
〔液晶组合物〕
首先,对液晶组合物中所含有的成分进行说明。
<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
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含有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通过包含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能够一边抑制二色性物质的析出,一边使二色性物质以高取向度取向。
在此,“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具有重复单元的液晶性化合物。本发明中的液晶性化合物是指不显示出二色性的液晶性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热致液晶性高分子。并且,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可以在末端具有交联性基团(例如,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当含有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情况下,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比率计优选为75~95质量%,更优选为75~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90质量%。通过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
作为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结构,优选含有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071
在此,上述式(1)中,
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L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
B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烷基、烷氧基、氨基、氧羰基、酰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亚磺酰基、脲基或交联性基团。
M表示下述式(1-1)所表示的介晶基团。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072
在此,上述式(1-1)中,
Ar11及Ar1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或亚联苯基。
L11及L1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不包含偶氮基的2价的连接基团。
Y表示亚氨基、-OCO-CH=CH-基或-CH=CH-CO2-基。
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1~3的整数。
当m1为2~3的整数的情况下,多个Ar11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L11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m2为2~3的整数的情况下,多个Ar12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L12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上述式(1)中的L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2价的连接基团,例如,可以举出-O-、-S-、-COO-、-OCO-、-O-CO-O-、-NRNCO-、-CONRN-、亚烷基或将这些基团组合2种以上而成的2价的基团等。另外,RN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在这些之中,优选为将选自包括-O-、-COO-及-OCO-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基团与亚烷基组合而成的2价的基团。
并且,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16。
对上述式(1)中的M所表示的上述式(1-1)所表示的介晶基团进行说明。另外,上述式(1-1)中,*表示与上述式(1)中的L或B的键合位置。
上述式(1-1)中,Ar11及Ar1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或亚联苯基。
在此,作为取代基,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氧羰基、硫代烷基、酰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亚磺酰基及脲基等。
上述式(1-1)中,L11及L1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不包含偶氮基的2价的连接基团。
在此,作为2价的连接基团,例如,可以举出-O-、-S-、-COO-、-OCO-、-O-CO-O-、-NRNCO-、-CONRN-、亚烷基或将这些基团组合2种以上而成的2价的基团等。另外,RN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上述式(1-1)中,Y表示亚氨基、-OCO-CH=CH-基或-CH=CH-CO2-基。
上述式(1-1)中,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1~3的整数。
在此,关于m1及m2,优选合计为2~5的整数,优选合计为2~4的整数。
对上述式(1)中的B进行说明。
B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烷基、烷氧基、氨基、氧羰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聚)亚烷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亚磺酰基或脲基。
在这些之中,从调整相变温度的观点及溶解性的观点等考虑,优选为氰基、烷基、烷氧基、氧羰基、烷氧基羰基、(聚)亚烷氧基或烷硫基,更优选为烷基、烷氧基或(聚)亚烷氧基。
并且,从调整相转变温度的观点及溶解性的观点等考虑,B中除氢原子、卤原子及氰基以外的烷基等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1。
对上述式(1)中的B表示交联性基团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交联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40]至[0050]段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其中,从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优选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苯乙烯基,更优选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以下,也简称为“(甲基)丙烯酰基”。)。
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液晶性可以显示向列性及近晶性中的任一种,但是优选至少显示向列性。
显示出向列相的温度范围优选为室温(23℃)~300℃,从处理或制造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200℃。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100000,更优选为2000~60000。并且,数平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80000,更优选为1000~30000。
在此,本发明中的重均分子量及数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出的值。
·溶剂(洗脱液):四氢呋喃
·装置名称:TOSOH HLC-8220GPC
·管柱:将3根TOSOH TSKgel Super HZM-H(4.6mm×15cm)连接使用
·管柱温度:25℃
·试样浓度:0.1质量%
·流速:0.35ml/min
·校准曲线: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TSK标准聚苯乙烯使用了Mw=2800000~1050(Mw/Mn=1.03~1.06)为止的7个样品的校准曲线
在本发明中,从可见光区域中的吸收少、且更容易维持可见光区域中的二色性物质的取向的理由考虑,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优选为380nm以下。
并且,在本发明中,从特定偏振器层的二色性比进一步得到提高的理由考虑,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介晶基团中所包含的苯环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上。
作为具有上述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另外,下述结构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01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02
(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
作为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优选含有包含后述的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后述的式(2)中,P1(以下,也称为“主链”。)、L1及SP1(以下,也称为“间隔基团”。)的logP值与M1(以下,也称为“介晶基团”。)的logP值之差为4以上。
通过使用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能够形成取向度高的特定偏振器层。该理由的详细情况尚不明确,但是大致推测为如下。
logP值为表现化学结构的亲水性及疏水性的性质的指标。后述的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主链、L1及间隔基团的logP值与介晶基团的log值相差规定值以上,因此从主链至间隔基团为止的结构与介晶基团的相容性处于低的状态。由此,推测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结晶性变高,从而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度处于高的状态。如此,推测若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度高,则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与二色性物质的相容性下降(即,二色性物质的结晶性得到提高),从而二色性物质的取向度得到提高。其结果,认为所得到的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变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包含下述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重复单元(2)”。)。并且,在重复单元(2)中,P1、L1及SP1的logP值与M1的logP值之差为4以上。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11
式(2)中,P1表示重复单元的主链,L1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SP1表示间隔基团,M1表示介晶基团,T1表示末端基团。
其中,当M1具有连接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连接基团不包含偶氮基。
作为P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主链,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P1-A)~(P1-D)所表示的基团,其中,从作为原料的单体的多样性及操作性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下述式(P1-A)所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12
在式(P1-A)~(P1-D)中,“*”表示与式(2)中的L1的键合位置。
在式(P1-A)~(P1-D)中,R1、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上述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也可以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环烷基)。并且,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5。
式(P1-A)所表示的基团优选为通过(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部分结构的一个单元。
式(P1-B)所表示的基团优选为将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的环氧基进行开环聚合而形成的乙二醇单元。
式(P1-C)所表示的基团优选为将具有氧杂环丁烷基的化合物的氧杂环丁烷基进行开环聚合而形成的丙二醇单元。
式(P1-D)所表示的基团优选为通过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及硅烷醇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的化合物的缩聚而得到的聚硅氧烷的硅氧烷单元。在此,作为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及硅烷醇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的化合物,可以举出具有式SiR4(OR5)2-所表示的基团的化合物。式中,R4与(P1-D)中的R4含义相同,多个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
L1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
作为L1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可以举出-C(O)O-、-OC(O)-、-O-、-S-、-C(O)NR3-、-NR3C(O)-、-SO2-及-NR3R4-等。式中,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
当P1为式(P1-A)所表示的基团的情况下,L1优选为-C(O)O-所表示的基团。
当P1为式(P1-B)~(P1-D)所表示的基团的情况下,L1优选为单键。
从容易显现液晶性、原材料的获取性等理由考虑,SP1所表示的间隔基团优选包含选自包括氧化乙烯结构、氧化丙烯结构、聚硅氧烷结构及氟化亚烷基结构的组中的至少1种结构。
在此,SP1所表示的氧化乙烯结构优选为*-(CH2-CH2O)n1-*所表示的基团。式中,n1表示1~20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并且,SP1所表示的氧化丙烯结构优选为*-(CH(CH3)-CH2O)n2-*所表示的基团。式中,n2表示1~3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并且,SP1所表示的聚硅氧烷结构优选为*-(Si(CH3)2-O)n3-*所表示的基团。式中,n3表示6~10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并且,SP1所表示的氟化亚烷基结构优选为*-(CF2-CF2)n4-*所表示的基团。式中,n4表示6~10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M1所表示的介晶基团是表示有助于液晶形成的液晶分子的主要骨架的基团。液晶分子显示出结晶状态和各向同性液体状态的中间状态(中间相)下的液晶性。关于介晶基团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参考“FlussigeKristalle in Tabellen II”(VEBDeutscheVerlag fur Grundstoff Industrie,Leipzig、1984年刊),特别是第7页~第16页的记载,以及液晶手册编辑委员会编著、液晶手册(丸善、2000年刊),特别是第3章的记载。
作为介晶基团,例如,优选为具有选自包括芳香烃基、杂环基及脂环式基团的组中的至少1种环状结构的基团。
作为介晶基团,从液晶性的显现、液晶相转变温度的调整、原料获得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下述式(M1-A)或下述式(M1-B)所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31
式(M1-A)中,A1是选自包括芳香烃基、杂环基及脂环式基团的组中的2价基团。这些基团可以被烷基、氟化烷基或烷氧基等取代基取代。
A1所表示的2价基团优选为4~6元环。并且,A1所表示的2价基团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
*表示与SP1或T1的键合位置。
作为A1所表示的2价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亚苯基、亚萘基、芴-二基、蒽-二基及并四苯-二基等,从介晶骨架的设计多样性或原材料的获取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亚苯基或亚萘基,更优选为亚苯基。
作为A1所表示的2价杂环基,可以是芳香族或非芳香族中的任一种,从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价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构成2价芳香族杂环基的除碳以外的原子,可以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当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了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的情况下,这些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2价芳香族杂环基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亚吡啶基(吡啶-二基)、哒嗪-二基、咪唑-二基、亚噻吩基(噻吩-二基)、亚喹啉基(喹啉-二基)、异亚喹啉基(异喹啉-二基)、恶唑-二基、噻唑-二基、恶二唑-二基、苯并噻唑-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噻吩并噻唑-二基、噻唑并噻唑-二基、噻吩并噻吩-二基及噻吩并恶唑-二基等。
作为A1所表示的2价的脂环式基团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亚环戊基及亚环己基等。
式(M1-A)中,a1表示1~10的整数。当a1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A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M1-B)中,A2及A3分别独立地为选自包括芳香烃基、杂环基及脂环式基团的组中的2价的基团。A2及A3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式(M1-A)的A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式(M1-B)中,a2表示1~10的整数,当a2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A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A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LA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M1-B)中,当a2为1的情况下,LA1为2价的连接基团。当a2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LA1分别独立地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多个LA1中的至少一个为2价的连接基团。
式(M1-B)中,作为LA1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可以举出-O-、-(CH2)g-、-(CF2)g-、-Si(CH3)2-、-(Si(CH3)2O)g-、-(OSi(CH3)2)g-(g表示1~10的整数。)、-N(Z)-、-C(Z)=C(Z’)-、-C(Z)=N-、-N=C(Z)-、-C(Z)2-C(Z’)2-、-C(O)-、-OC(O)-、-C(O)O-、-O-C(O)O-、-N(Z)C(O)-、-C(O)N(Z)-、-C(Z)=C(Z’)-C(O)O-、-O-C(O)-C(Z)=C(Z’)-、-C(Z)=N-、-N=C(Z)-、-C(Z)=C(Z’)-C(O)N(Z”)-、-N(Z”)-C(O)-C(Z)=C(Z’)-、-C(Z)=C(Z’)-C(O)-S-、-S-C(O)-C(Z)=C(Z’)-(Z、Z’、Z”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1~C4烷基、环烷基、芳基、氰基或卤原子。)、-C≡C-、-N=N-、-S-、-S(O)-、-S(O)(O)-、-(O)S(O)O-、-O(O)S(O)O-、-SC(O)-及-C(O)S-等。LA1也可以是将这些基团组合2个以上而成的基团。
另外,作为LA1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当包含偶氮基的情况下,可见光区域中的吸收高,因此不优选。
作为M1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结构。另外,在下述具体例中,“Ac”表示乙酰基。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51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61
作为T1所表示的末端基,可以举出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硝基、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10的烷硫基、碳原子数1~10的氧羰基、碳原子数1~10的酰氧基、碳原子数1~10的酰氨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羰基氨基、碳原子数1~10的磺酰氨基、碳原子数1~10的氨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氨甲酰基、碳原子数1~10的亚磺酰基及碳原子数1~10的脲基等。这些末端基团可以被这些基团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进一步取代。
T1的主链的原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5,进一步优选为1~10,尤其优选为1~7。通过T1的主链的原子数为20以下,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此,T1中的“主链”是指与M1键合的最长的分子链,氢原子不计入T1的主链的原子数中。例如,当T1为正丁基的情况下,主链的原子数为4,当T1为仲丁基的情况下,主链的原子数为3。
相对于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所具有的所有重复单元100质量%,重复单元(2)的含量优选为20~100质量%,更优选为30~9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99.0质量%。
在本发明中,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中所包含的各个重复单元的含量根据为了得到各个重复单元而使用的各个单体的装入量(质量)来计算。
在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中,重复单元(2)可以单独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若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包含2种以上重复单元(2),则有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对溶剂的溶解性提高、以及容易调整液晶相转转变温度等优点。当包含2种以上重复单元(2)的情况下,其总量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当包含2种以上的重复单元(2)的情况下,可以并用在T1中不包含聚合性基团的重复单元(2)和在T1中包含聚合性基团的重复单元(2)。由此,特定偏振器层的固化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该情况下,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中的、在T1中包含聚合性基团的重复单元(2)相对于在T1中不包含聚合性基团的重复单元(2)的比例(在T1中包含聚合性基团的重复单元(2)/在T1中不包含聚合性基团的重复单元(2))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05~4,更优选为0.01~2.4。若质量比为4以下,则具有取向度优异的优点。若质量比为0.05以上,则特定偏振器层的固化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式(2)中,P1、L1及SP1的logP值(以下,也称为“logP1”。)与M1的logP值(以下,也称为“logP2”。)之差(|logP1-logP2|)为4以上,从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25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
并且,从调整液晶相转变温度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差的上限值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
在此,logP值是显现化学结构的亲水性及疏水性的性质的指标,有时称为亲水性/疏水性参数。logP值能够使用ChemBioDrawUltra或HSPiP(Ver.4.1.07)等软件来计算。并且,也能够通过OECD Guidelines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Sections1,TestNo.117的方法等实验性地求出。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采用将化合物的结构式输入到HSPiP(Ver.4.1.07)中计算而得的值作为logP值。
如上所述,上述logP1是指P1、L1及SP1的logP值。“P1、L1及SP1的logP值”是指将P1、L1及SP1设为一体的结构的logP值,并不是将P1、L1及SP1的各自的logP值合计的值,具体而言,logP1通过将式(2)中的P1~SP1为止的一连串的结构式输入到上述软件中来计算。
其中,当计算logP1时,在P1~SP1为止的一连串的结构式中,关于P1所表示的基团的部分,可以使用P1所表示的基团其本身的结构(例如,上述的式(P1-A)~式(P1-D)等),也可以使用在使为了得到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而使用的单体聚合之后能成为P1的基团的结构。
在此,后者(能成为P1的基团)的具体例如下。当P1通过(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而得到的情况下,为CH2=C(R1)-所表示的基团(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并且,当P1通过乙二醇的聚合而得到的情况下,为乙二醇,当P1为通过丙二醇的聚合而得到的情况下,为丙二醇。并且,当P1通过硅烷醇的缩聚而得到的情况下,为硅烷醇(式Si(R2)3(OH)所表示的化合物。多个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其中,多个R2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烷基。)。
关于logP1,只要与上述logP2之差为4以上,则可以低于logP2,也可以高于logP2
在此,通常的介晶基团的logP值(上述logP2)具有在4~6的范围内的倾向。此时,当logP1低于logP2的情况下,logP1的值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以下。另一方面,当logP1高于logP2的情况下,logP1的值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9以上。
当上述式(2)中的P1通过(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而得到且logP1低于logP2的情况下,上述式(2)中的SP1的logP值优选为0.7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另一方面,当上述式(2)中的P1通过(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而得到且logP1高于logP2的情况下,上述式(2)中的SP1的logP值优选为3.7以上,更优选为4.2以上。
另外,作为logP值为1以下的结构,例如可以举出氧乙烯结构及氧丙烯结构等。作为logP值为6以上的结构,可以举出聚硅氧烷结构及氟化亚烷基结构等。
(式(3)所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提高特定偏振器层的膜强度及增强特定偏振器层与光取向层之间的密合的观点上,优选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除了上述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2)以外还包含下述式(3)所表示的重复单元(3)。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191
式(3)中,P2表示重复单元的主链。
式(3)中,L2表示单键、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脂环式基团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式(3)中,SP2表示主链的原子数为10以上的亚烷基。其中,构成SP2所表示的亚烷基的一个以上的-CH2-可以被选自包括-O-、-S-、-N(R21)-、-C(=O)-、-C(=S)-、-C(R22)=C(R23)-、亚炔基、-Si(R24)(R25)-、-N=N-、-C(R26)=N-N=C(R27)-、-C(R28)=N-及-S(=O)2-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以下,也称为“基团2C”。)取代,R21~R2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硝基或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并且,构成SP2所表示的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中所包含的氢原子可以被选自包括卤原子、氰基、硝基、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的烷基及碳原子数1~10的支链状的烷基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以下,也称为“基团2H”。)取代。
式(3)中,T2表示氢原子、甲基、羟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硼酸基、氨基、氰基、硝基、乙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杂环丁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苯基或马来酰亚胺基。
P2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式(2)的P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作为L2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脂环式基团的具体例,与式(M1-A)中的A1中所说明的2价的脂环式基团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并且,作为取代基,可以举出后述的取代基W,其中,优选氟原子、氯原子、烷基、氰基、羟基、羧基、烷氧基、硝基、酰氧基、氨基、巯基、烷硫基、烷基磺酰基、烷基磺酰氨基、磺基、烷基亚磺酰基、环氧环烷基或烷氧基羰基。
作为L2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可以举出2价的芳香烃基及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2价的芳香烃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式(M1-A)中的A1中所说明的2价的芳香烃基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并且,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式(M1-A)中的A1中所说明的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并且,作为取代基,可以举出后述的取代基W,其中,优选氟原子、氯原子、烷基、氰基、羟基、羧基、烷氧基、硝基、酰氧基、氨基、巯基、烷硫基、烷基磺酰基、烷基磺酰氨基、磺基、烷基亚磺酰基或烷氧基羰基。
作为L2,从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单键。
SP2表示主链的原子数为10以上的亚烷基,构成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可以被上述基团2C取代,构成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中所包含的氢原子可以被上述基团2H取代。
SP2的主链的原子数为10以上,从可得到密合性及面状均匀性更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9以上。并且,从可以得到取向度更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的观点考虑,SP2的主链的原子数的上限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尤其优选为50以下。
在此,SP2中的“主链”是指用于直接连接L2与T2所需要的部分结构,“主链的原子数”是指构成上述部分结构的原子的个数。换言之,SP2中的“主链”为连接L2与T2的原子的数量最少的部分结构。例如,SP2为3,7-二甲基癸基时的主链的原子数为10,SP2为4,6-二甲基十二烷基时的主链的原子数为12。并且,下述式(2-1)中,虚线的四边形所表示的框内相当于SP2,SP2的主链的原子数(相当于由虚线的圆形包围的原子的合计数量)为11。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211
SP2所表示的亚烷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从可得到取向度更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的观点考虑,SP2所表示的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8~80,优选为15~80,更优选为25~70,尤其优选为25~60。
从可得到密合性及面状均匀性更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的观点考虑,构成SP2所表示的亚烷基的一个以上的-CH2-优选被上述基团2C取代。
并且,当具有多个构成SP2所表示的亚烷基的-CH2-的情况下,从可得到密合性及面状均匀性更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的观点考虑,优选多个-CH2-中的仅一部分被基团2C取代。
如上所述,基团2C为选自包括-O-、-S-、-N(R21)-、-C(=O)-、-C(=S)-、-C(R22)=C(R23)-、亚炔基、-Si(R24)(R25)-、-N=N-、-C(R26)=N-N=C(R27)-、-C(R28)=N-及-S(=O)2-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从可得到密合性及面状均匀性更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包括-O-、-N(R21)-、-C(=O)-及-S(=O)2-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更优选为选自包括-O-、-N(R21)-及-C(=O)-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
尤其,SP2优选为包含选自包括构成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被-O-取代的氧化烯结构、构成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CH2-被-O-及-C(=O)-取代的酯结构以及构成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CH2-CH2-被-O-、-C(=O)-及-NH-取代的氨基甲酸酯键的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
构成SP2所表示的亚烷基的1个以上的-CH2-中所包含的氢原子可以被上述基团2H取代。在该情况下,-CH2-中所包含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被基团2H取代即可。即,可以是-CH2-中所包含的氢原子中的仅1个被基团2H取代,也可以是-CH2-中所包含的氢原子全部(2个)被基团2H取代。
如上所述,基团2H为选自包括卤原子、氰基、硝基、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的烷基及碳原子数1~10的支链状的烷基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优选为选自包括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的烷基及碳原子数1~10的支链状的烷基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更优选为羟基。
如上所述,T2表示氢原子、甲基、羟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硼酸基、氨基、氰基、硝基、乙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马来酰亚胺基。
在这些之中,从通过交联和/或与基底层(例如,基材或取向层)的相互作用提高密合性的观点考虑,T2优选羟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硼酸基、氨基、氰基、硝基、乙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马来酰亚胺基,从通过特定偏振器层本身的交联能够进一步抑制特定偏振器层的凝聚破坏的结果、密合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乙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马来酰亚胺基。
如上所述,当重复单元(3)具有交联性基团的情况下,重复单元(3)相对于高分子液晶整体质量的比率优选为5%~30%,更优选为8%~20%。
作为重复单元(3)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结构。另外,在下述具体例中,n1表示2以上的整数,n2表示1以上的整数。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221
<二色性物质>
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含有二色性物质。
关于二色性物质,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可见光吸收物质(二色性色素)、发光物质(荧光物质、磷光物质)、紫外线吸收物质、红外线吸收物质、非线形光学物质、碳纳米管、无机物质(例如量子杆)等,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二色性物质(二色性色素)。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3-228706号公报的[0067]至[0071]段、日本特开2013-227532号公报的[0008]至[0026]段、日本特开2013-209367号公报的[0008]至[0015]段、日本特开2013-14883号公报的[0045]至[0058]段、日本特开2013-109090号公报的[0012]至[0029]段、日本特开2013-101328号公报的[0009]至[0017]段、日本特开2013-37353号公报的[0051]至[0065]段、日本特开2012-63387号公报的[0049]至[0073]段、日本特开平11-305036号公报的[0016]至[0018]段、日本特开2001-133630号公报的[0009]至[0011]段、日本特开2011-215337号公报的[0030]至[0169]段、日本特开2010-106242号公报的[0021]至[0075]段、日本特开2010-215846号公报的[0011]至[0025]段、日本特开2011-048311号公报的[0017]至[0069]段、日本特开2011-213610号公报的[0013]至[0133]段、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074]至[0246]段、日本特开2016-006502号公报的[0005]至[0051]段、WO2016/060173号公报的[0005]至[0041]段、WO2016/136561号公报的[0008]至[0062]段、国际公开第2017/154835号的[0014]至[0033]段、国际公开第2017/154695号的[0014]至[0033]段、国际公开第2017/195833号的[0013]至[0037]段、国际公开第2018/164252号的[0014]至[0034]段等中所记载的二色性物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二色性物质,例如,从使特定偏振器层接近黑色的观点考虑,优选并用在波长370~550nm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至少一种色素化合物(第1二色性色素)和在波长500~700nm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至少一种色素化合物(第2二色性色素)。
在本发明中,从抗压性变得更良好的理由考虑,优选二色性物质具有交联性基团。
作为交联性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苯乙烯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在本发明中,从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及均匀性的平衡变良好的观点考虑,液晶组合物中所包含的二色性物质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比例计,优选为2~35质量%,更优选为5~2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20质量%,尤其优选为10~15质量%。
(特定二色性色素化合物)
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的二色性物质(以下,也简称为“特定二色性色素化合物”。)。
[化学式1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241
其中,式(4)中,A1、A2及A3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并且,式(4)中,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并且,式(4)中,m表示1~4的整数,当m为2~4的整数时,多个A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m优选为1或2。
对上述式(4)中A1、A2及A3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37]至[0240]段中所记载的取代基组G,其中,可以优选举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4-甲基苯氧基羰基、4-甲氧基苯基羰基等)等,可以更优选举出烷基,可以进一步优选举出碳原子数1~5的烷基。
另一方面,作为2价的芳香族基团,例如可以举出2价的芳香烃基及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上述2价的芳香烃基,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亚苯基、枯烯基(cumenylene group)、均三甲苯基、甲亚苯基(tolylene group)、亚二甲苯基等。其中,优选亚苯基。
并且,作为上述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优选源自单环或2环性杂环的基团。作为构成芳香族杂环基的碳以外的原子,可以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当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了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的情况下,这些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芳香族杂环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亚吡啶基(吡啶-二基)、亚喹啉基(喹啉-二基)、亚异喹啉基(异喹啉-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噻吩并噻唑-二基(以下,简称为“噻吩并噻唑基”。)等。
在上述2价的芳香族基团中,优选2价的芳香烃基。
在此,还优选A1、A2及A3中的任意一个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另外,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与上述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中的取代基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并且,更优选A1、A2及A3中的A2为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在该情况下,A1及A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当A2为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的情况下,优选A1及A2中的至少一者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烃基,优选A1及A2这两者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烃基。
对上述式(4)中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取代基,优选具有为了提高溶解性或向列液晶性而导入的基团、为了调节作为色素的色调而导入的具有供电子性或吸电子性的基团或为了固定取向而导入的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的基团。
例如,作为取代基,包括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烯基,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芳基、2-丁烯基、3-戊烯基等)、炔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炔基,例如可以举出炔丙基、3-戊炔基等)、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2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苯乙烯基、萘基、联苯基等)、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的氨基,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苯胺基等)、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5,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等)、氧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5,尤其优选为2~10,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等)、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为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等)、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酰氨基、苯甲酰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等)、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7~12,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羰基氨基等)、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氨基、苯磺酰氨基等)、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例如可以举出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苯基氨磺酰基等)、氨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氨甲酰基、甲基氨甲酰基、二乙基氨甲酰基、苯基氨甲酰基等)、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硫基、乙硫基等)、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例如可以举出苯硫基等)、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基、甲苯磺酰基等)、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烷亚磺酰基、苯亚磺酰基等)、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苯基脲基等)、磷酸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磷酸酰胺基、苯基磷酸酰胺基等)、羟基、巯基、卤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硝基、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偶氮基、含杂原子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0、更优选为1~12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含杂原子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可以举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吗啉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等)、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4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3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3~24的甲硅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等)。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并且,当具有2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作为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炔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羰基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磺酰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磺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甲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磺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脲基、硝基、羟基、氰基、亚氨基、偶氮基、卤原子及含杂原子环基,更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硝基、亚氨基及偶氮基。
优选L1及L2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更优选L1及L2这两者都包含交联性基团。
作为交联性基团,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40]至[0050]段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从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及苯乙烯基,优选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L1及L2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烷基、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二烷基氨基及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烷氧基。
(第2二色性色素)
从能够在长波长侧实现高取向度的观点上,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下述式(5)所表示的二色性偶氮色素。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281
上述式(5)中,C1及C2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取代基。其中,C1及C2中的至少一者表示交联性基团。
上述式(5)中,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其中,M1及M2中的至少一者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4个以上。
上述式(5)中,Ar1及Ar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萘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联苯基中的任一基团。
上述式(5)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原子。
上述式(5)中,R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上述式(5)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上述式(5)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的情况下,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的情况下,n为0。
对式(5)中C1及C2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进行说明。
作为C1及C2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优选为了提高偶氮化合物的溶解性或向列液晶性而导入的基团、为了调节作为色素的色调而导入的具有供电子性或吸电子性的基团或为了固定取向而导入的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
例如,作为取代基,包括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危机1~8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及环己基等)、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烯基,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芳基、2-丁烯基及3-戊烯基等)、炔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炔基,例如可以举出炔丙基及3-戊炔基等)、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2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苯乙烯基、萘基及联苯基等)、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的氨基,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及苯胺基等)、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5,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及丁氧基等)、氧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5,尤其优选为2~10,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及苯氧基羰基等)、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为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等)、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酰氨基及苯甲酰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等)、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7~12,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羰基氨基等)、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氨基及苯磺酰氨基等)、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例如可以举出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及苯基氨磺酰基等)、氨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氨甲酰基、甲基氨甲酰基、二乙基氨甲酰基及苯基氨甲酰基等)、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硫基及乙硫基等)、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例如可以举出苯硫基等)、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基及甲苯磺酰基等)、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烷亚磺酰基及苯亚磺酰基等)、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及苯基脲基等)、磷酸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磷酸酰胺基及苯基磷酸酰胺基等)、羟基、巯基、卤原子(例如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氰基、硝基、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偶氮基、含杂原子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0、更优选为1~12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含杂原子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可以举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吗啉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咪唑基及苯并噻唑基等)及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4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3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3~24的甲硅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甲硅烷基及三苯基甲硅烷基等)。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并且,当具有2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式(5)中,C1及C2中的至少一者表示交联性基团,从特定偏振器层的耐久性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C1及C2这两者为交联性基团。
作为交联性基团,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40]至[0050]段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从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苯乙烯基,优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对式(5)中M1及M2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2价的连接基团,例如可以举出-O-、-S-、-CO-、-COO-、-OCO-、-O-CO-O-、-CO-NRN-、-O-CO-NRN-、-SO2-、-SO-、亚烷基、环亚烷基及亚烯基以及将这些基团组合2个以上而成的基团等。
在这些之中,优选将亚烷基与选自包括-O-、-S-、-CO-、-COO-、-OCO-、-O-CO-O-、-CO-NRN-、-O-CO-NRN-、-SO2-及-SO-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基团组合而成的基团。另外,RN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并且,M1及M2中的至少一者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4个以上,优选为7个以上,更优选为10个以上。并且,主链的原子的数量的上限值优选为20个以下,更优选为15个以下。
在此,M1中的“主链”是指为了直接连接式(5)中的“C1”与“Ar1”而所需要的部分,“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构成上述部分的原子的个数。同样地,M2中的“主链”是指为了直接连接式(5)中的“C2”与“E”而所需要的部分,“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构成上述部分的原子的数量。另外,“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中不包括后述的支链的原子的数量。
具体而言,下述式(D7)中,M1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6个(下述式(D7)的左侧的虚线框内的原子的数量),M2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7个(下述式(D7)的右侧的虚线框内的原子的数量)。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311
在本发明中,M1及M2中的至少一者只要是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4个以上的基团即可,若M1及M2中的一者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4个以上,则另一个主链的原子数可以为3个以下。
M1及M2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的合计优选为5~30个,更优选为7~27个。通过主链的原子的数量的合计为5个以上,二色性物质更容易聚合,通过主链的原子的数量的合计为30个以下,可得到取向度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或者二色性物质的熔点上升而可得到耐热性优异的特定偏振器层。
M1及M2可以具有支链。在此,M1中的“支链”是指除为了直接连接式(5)中的C1与Ar1而所需要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同样地,M2中的“支链”是指除为了直接连接式(5)中的C2与E而所需要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支链的原子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下。通过支链的原子的数量为3个以下,具有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等优点。另外,支链的原子的数量中不包括氢原子的数量。
以下例示M1及M2的优选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下述结构中的“*”表示C1与Ar1的连接部或C2与E的连接部。
[化学式16]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321
对式(5)中的Ar1及Ar2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萘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联苯基”进行说明。
作为取代基,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氧羰基、硫代烷基、酰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亚硫酰基及脲基等。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在这些之中,优选烷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5的烷基,从容易获得原材料及取向度的观点考虑,优选甲基及乙基。
Ar1及Ar2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萘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联苯基,但从容易获得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原材料及取向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亚苯基。
式(5)中,与Ar1连接的“M1”及“N”优选位于Ar1中的对位。并且,与Ar2连接的“E”及“N”优选位于Ar1中的对位。
上述式(5)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从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氮原子。
并且,从容易使二色性物质在短波长侧具有吸收(例如,在500~53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观点考虑,上述式(5)中的E优选为氧原子。
另一方面,从容易使二色性物质在长波长侧具有吸收的(例如,在60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观点考虑,上述式(5)中的E优选为氮原子。
上述式(5)中,R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R1所表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Ar1及Ar2中的取代基相同,优选的方式也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上述式(5)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作为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卤原子、羟基、酯基、醚基及硫醚基等。
作为烷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其中,优选碳原子数1~6的直链状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3的直链状的烷基,进一步优选甲基或乙基。
另外,当E为氮原子的情况下,R2成为存在于式(5)中的基团(即,是指n=1的情况)。另一方面,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的情况下,R2成为式(5)中不存在的基团(即,是指n=0的情况)。
上述式(5)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的情况下,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的情况下,n为0。
以下示出二色性物质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化学式17]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341
(第1二色性色素)
从能够在短波长侧实现高取向度的观点上,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下述式(6)所表示的二色性偶氮色素。
[化学式18]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351
式(6)中,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交联性基团。
式(6)中,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其中,a+b≥1。
式(6)中,当a=0的情况下,L1表示1价的取代基,当a=1的情况下,L1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并且,当b=0的情况下,L2表示1价的取代基,当b=1的情况下,L2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
式(6)中,Ar1表示(n1+2)价的芳香烃基或杂环基,Ar2表示(n2+2)价的芳香烃基或杂环基,Ar3表示(n3+2)价的芳香烃基或杂环基。
式(6)中,R1、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取代基。当n1≥2的情况下,多个R1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当n2≥2的情况下,多个R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当n3≥2的情况下,多个R3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6)中,k表示1~4的整数。当k≥2的情况下,多个Ar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R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6)中,n1、n2及n3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当k=1的情况下,n1+n2+n3≥0,当k≥2的情况下,n1+n2+n3≥1。
式(6)中,作为A及B所表示的交联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40]至[0050]段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在这些之中,从提高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及苯乙烯基,从能够进一步提高溶解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式(6)中,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但a+b≥1。即,二色性物质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交联性基团。
在此,优选a及b这两者为1,即在二色性物质的两个末端导入有交联性基团。由此,具有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或者特定偏振器层的耐久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优点。
式(6)中,当a=0的情况下,L1表示1价的取代基,当a=1的情况下,L1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并且,当b=0的情况下,L2表示1价的取代基,当b=1的情况下,L2表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
L1及L2优选两者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优选两者为2价的连接基团。由此,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为L1及L2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优选为了提高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而导入的基团或为了调节作为色素的色调而导入的具有供电子性或吸电子性的基团。
例如,作为取代基,能够使用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烯基,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3-戊烯基等)、
炔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炔基,例如可以举出炔丙基、3-戊炔基等)、
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2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萘基及联苯基等)、
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的氨基,例如,可以举出未经取代的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苯胺基等)、
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5,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等)、
氧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5,尤其优选为2~10,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等)、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为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氧基及苯甲酰氧基等)、
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氨基及苯甲酰氨基等)、
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等)、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7~12,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羰基氨基等)、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氨基、苯磺酰氨基等)、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例如,可以举出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苯基氨磺酰基等)、
氨基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经取代的氨基甲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二乙基氨基甲酰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等)、
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硫基、乙硫基等)、
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例如,可以举出苯硫基等)、
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基、甲苯磺酰基等)、
亚硫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烷亚硫酰基、苯亚硫酰基等)、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经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苯基脲基等)、
磷酸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磷酸酰胺基、苯基磷酸酰胺基等)、
含杂原子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0、更优选为1~12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含杂原子的含杂原子环基,可以举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吗啉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等)、
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4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30、尤其优选碳原子为数3~24的甲硅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等)、
卤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羟基、巯基、氰基、硝基、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及偶氮基等。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并且,当具有2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作为上述取代基进一步被上述取代基取代的基团,例如可以举出烷氧基被烷基取代的基团即RB-(O-RA)na-基团。其中,式中,RA表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RB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na表示1~10(优选1~5,更优选1~3)的整数。
在这些之中,作为L1及L2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优选烷基、烯基、烷氧基及这些基团进一步被这些基团取代的基团(例如,上述RB-(O-RA)na-基团),更优选烷基、烷氧基及这些基团进一步被这些基团取代的基团(例如,上述RB-(O-RA)na-基团)。
作为L1及L2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例如可以举出-O-、-S-、-CO-、-COO-、-OCO-、-O-CO-O-、-CO-NRN-、-O-CO-NRN-、-NRN-CO-NRN-、-SO2-、-SO-、亚烷基、环亚烷基及亚烯基以及将这些基团组合2个以上而成的基团等。
在这些之中,优选将亚烷基与选自包括-O-、-COO-、-OCO-及-O-CO-O-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基团组合而成的基团。
其中,RN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当存在多个RN的情况下,多个RN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L1及L2中的至少一者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优选为3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个以上,尤其优选为10个以上。并且,主链的原子的数量的上限值优选为20个以下,更优选为12个以下。
另一方面,从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L1及L2中的至少一者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优选为1~5个。
在此,当存在式(6)中的A的情况下,L1中的“主链”是指为了直接连接与L1连接的“O”原子与“A”所需要的部分,“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构成上述部分的原子的个数。同样地,当存在式(6)中的B的情况下,L2中的“主链”是指为了直接连接与L2连接的“O”原子与“B”所需要的部分,“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构成上述部分的原子的数量。另外,“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中不包括后述的支链的原子的数量。
并且,当不存在A的情况下,L1中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不包含支链的L1的原子的个数。当不存在B的情况下,L2中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不包含支链的L2的原子的个数。
具体而言,下述式(D1)中,L1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5个(下述式(D1)的左侧的虚线框内的原子的数量),L2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5个(下述式(D1)的右侧的虚线框内的原子的数量)。并且,下述式(D10)中,L1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7个(下述式(D10)的左侧的虚线框内的原子的数量),L2的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为5个(下述式(D10)的右侧的虚线框内的原子的数量)。
[化学式19]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391
L1及L2可以具有支链。
在此,当式(6)中存在A的情况下,L1中的“支链”是指除为了直接连接式(6)中的与L1连接的“O”原子与“A”而所需要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同样地,当式(6)中存在B的情况下,L2中的“支链”是指除为了直接连接式(6)中的与L2连接的“O”原子与“B”而所需要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并且,当式(6)中不存在A的情况下,L1中的“支链”是指除以式(6)中的与L1连接的“O”原子为起点而延伸的最长的原子链(即主链)以外的部分。同样地,当式(6)中不存在B的情况下,L2中的“支链”是指除以式(6)中的与L2连接的“O”原子为起点而延伸的最长的原子链(即主链)以外的部分。
支链的原子的数量优选为3以下。通过支链的原子的数量为3以下,具有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等优点。另外,支链的原子的数量中不包括氢原子的数量。
式(6)中,Ar1表示(n1+2)价(例如,当n1为1时为3价),Ar2表示(n2+2)价(例如,当n2为1时为3价),Ar3表示(n3+2)价(例如,当n3为1时为3价)的芳香烃基或杂环基。在此,可以换句话说Ar1~Ar3分别为被n1~n3个取代基(后述的R1~R3)取代的2价的芳香烃基或2价的杂环基。
作为Ar1~Ar3所表示的2价的芳香烃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以具有2环以上的稠环结构。从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2价的芳香烃基的环数优选1~4,更优选1~2,进一步优选1(即为亚苯基)。
作为2价的芳香烃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亚苯基、薁-二基、亚萘基、芴-二基、蒽-二基及并四苯-二基等,从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亚苯基及亚萘基,更优选亚苯基。
作为2价的杂环基,可以是芳香族或非芳香族中的任一种,从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价芳香族杂环基。
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以具有2环以上的稠环结构。作为构成芳香族杂环基的碳以外的原子,可以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当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了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的情况下,这些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芳香族杂环基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亚吡啶基(吡啶-二基)、亚噻吩(噻吩-二基)、亚喹啉基(喹啉-二基)、亚异喹啉基(异喹啉-二基)、噻唑-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噻吩并噻唑-二基(在本发明中,称为“噻吩并噻唑基”。)、噻吩并噻吩-二基及噻吩并恶唑-二基等。
在上述之中,作为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能够优选使用具有单环或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2环稠环结构的基团。另外,下述结构式中,“*”表示与通式(6)中的偶氮基或氧原子的键合位置。
[化学式20]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411
式(6)中,Ar1~Ar3优选2价的芳香烃基,优选亚苯基。
在此,当Ar1为亚苯基的情况下,与Ar1键合的氧原子和偶氮基优选位于间位或对位,优选位于对位。由此,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从同样的观点考虑,当Ar2为亚苯基的情况下,与Ar2键合的2个偶氮基优选位于间位或对位,优选位于对位。同样地,当Ar3为亚苯基的情况下,与Ar3键合的氧原子和偶氮基优选位于间位或对位,优选位于对位。
式(6)中,当Ar1、Ar2及Ar3为稠环结构的情况下,优选构成稠环结构的多个环均沿着式(6)所表示的结构的长度方向连接。由此,能够抑制二色性物质的分子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上体积变大,因此分子的取向性变良好,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此,式(6)所表示的结构的长度方向是指式(6)所表示的结构的延伸方向,具体而言,是指与Ar1、Ar2及Ar3键合的偶氮基的连接键及醚键(氧原子)的连接键延伸的方向。
作为构成稠环结构的多个环全部都沿着式(6)所表示的结构的长度方向连接的方式的具体例,以下示出式(Ar-1)所表示的稠环结构。即,当Ar1、Ar2及Ar3为稠环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具有以下式(A-1)所表示的稠环结构。
[化学式2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412
上述式(Ar-1)中,ArX、ArY及ArZ分别独立地表示苯环或单环的杂环。n表示0以上的整数。*表示与通式(6)中的偶氮基或氧原子的键合位置。
作为上述式(Ar-1)中的单环的杂环,优选单环的芳香族杂环。作为构成单环的芳香族杂环基的除碳以外的原子,可以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作为单环的芳香族杂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吡啶环、噻吩环、噻唑环及恶唑环等。
并且,ArX、ArY及ArZ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这种取代基,可以举出后述的R1~R3中的1价的取代基。
n表示0以上的整数,但优选为0~2,更优选为0~1,进一步优选为0。
式(6)中,R1、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取代基。
R1、R2及R3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优选卤原子、氰基、羟基、烷基、烷氧基、氟化烷基、-O-(C2H4O)m-R’、-O-(C3H6O)m-R’、烷硫基、氧羰基、硫代烷基、酰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亚硫酰基或脲基。在此,R’表示氢原子、甲基或乙基,m表示1~6的整数。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
在这些之中,从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观点考虑,R1、R2及R3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优选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羟基、三氟甲基、-O-(C2H4O)m-R’或-O-(C3H6O)m-R’,更优选三氟甲基、甲氧基、羟基、-O-(C2H4O)m-R’或-O-(C3H6O)m-R’。
在R1、R2及R3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中,从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及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主链的原子的数量优选为1~15,更优选为1~12。在此,在R1、R2及R3所表示的1价的取代基中,“主链的原子的数量”是指不包含支链的R1、R2或R3的原子的个数。并且,“支链”是指除以式(6)中的Ar1~Ar3中的任一个为起点而延伸的最长的原子链(即主链)以外的部分。
当上述式(6)具有选自R1、R2及R3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优选满足选自下述条件(R1)~条件(R3)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由此,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条件(R1):在Ar1中,至少一个R1与偶氮基位于相邻的位置
条件(R2):在Ar2中,至少一个R2与至少一个偶氮基位于相邻的位置条件(R3):在Ar3中,至少一个R3与偶氮基位于相邻的位置
作为条件(R1)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当Ar1为亚苯基的情况下,R1位于与Ar1键合的偶氮基的邻位的方式。作为条件(R2)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当Ar2为亚苯基的情况下,R2位于至少一个偶氮基的邻位的方式。作为条件(R3)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当Ar3为亚苯基的情况下,R3位于与Ar3键合的偶氮基的邻位的方式。
式(6)中,k表示1~4的整数。在此,从确保优异的溶解性,同时耐光性也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k为2以上。另一方面,从二色性物质的溶解性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k为1。
式(6)中,n1、n2及n3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但优选为0~3。
在此,当k=1的情况下,n1+n2+n3≥0。即,当式(6)具有双偶氮结构的情况下,与取代基(式(6)的R1~R3)的有无无关地可得到足够的溶解性,但从进一步提高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取代基。
当k=1的情况下,n1+n2+n3优选为0~9,更优选为1~9,进一步优选为1~5。
另一方面,当k≥2时,n1+n2+n3≥1。即,当式(6)具有三偶氮结构、四偶氮结构或五偶氮结构的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取代基(式(6)的R1~R3)。
当k≥2的情况下,n1+n2+n3优选为1~9,更优选为1~5。
以下,示出上述式(6)所表示的二色性物质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下述具体例中,n表示1~10的整数。
[化学式2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441
[化学式2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451
在本发明中,二色性物质是指吸光度根据方向而不同的物质。
二色性物质可以显示出液晶性,也可以不显示出液晶性。
当二色性物质显示出液晶性的情况下,可以显示出向列性或近晶性中的任一种。显示出液晶相的温度范围优选为室温(约20℃~28℃)~300℃,从操作性及制造适用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50℃~200℃。
液晶组合物可以含有单独1种二色性物质,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
<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
在光取向层与特定偏振器层的密合的观点上,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优选除了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以外,还包含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在此,“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不具有重复单元的液晶性化合物。
作为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3-22870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液晶性化合物、日本特开2014-077068号公报的[0030]至[0033]段中所记载的式(M1)、(M2)或(M3)所表示的化合物、国际公开第2018/199096号的[0043]至[0050]段中所记载的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等。
在这些之中,从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优选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苯乙烯基,更优选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分子量)
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分子量优选小于5000,更优选为200~2000,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且小于1500。
(含量)
当液晶组合物含有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100质量份,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3~30质量份,更优选为5~20质量份。
<表面改良剂>
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优选包含表面改良剂。通过包含表面改良剂,可期待涂布表面的平滑性得到提高而取向度得到提高,或者凹陷及不均匀得到抑制而面内均匀性得到提高。
作为表面改良剂,优选使液晶性化合物在涂布表面侧呈水平的表面改良剂,能够使用国际公开第2016/009648号的[0155]至[0170]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或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53]至[0293]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水平取向剂)。
当液晶组合物含有表面改良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液晶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物质与上述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表面改良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5质量份,优选为0.01~3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
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可以含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为具有感光性的化合物即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化合物。在光聚合引发剂的示例中,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及同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体和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及吩嗪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0-10566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恶二唑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邻酰基肟化合物(日本特开2016-27384号公报的[0065]段)及酰基氧化膦化合物(日本特公昭63-4079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5-2923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9578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29997号公报)等。
作为这种光聚合引发剂,也能够使用市售品,可以举出BASF公司制造的Irgacure184、Irgacure 907、Irgacure 369、Irgacure 651、Irgacure 819及Irgacure OXE-01等。
当液晶组合物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液晶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物质与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1~15质量份。通过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定偏振器层的固化性变良好,通过为30质量份以下,特定偏振器层的取向变良好。
<溶剂>
从操作性等观点考虑,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溶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二恶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环戊基甲醚、四氢吡喃、二氧戊环等)、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等)、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等)、芳香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三甲基苯等)、卤代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苯、氯甲苯等)、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等)、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异戊醇、新戊醇、二丙酮醇、苄醇等)、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1,2-二甲氧基乙烷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等)及含杂原子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等)等有机溶剂以及水。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这些溶剂中,从利用溶解性优异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酮类(尤其是环戊酮、环己酮)、醚类(尤其是四氢呋喃、环戊基甲醚、四氢吡喃、二氧戊环)及酰胺类(尤其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
当着色组合物含有溶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着色组合物的总质量,溶剂的含量优选为60~99质量%,更优选为7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0~90质量%。并且,优选为80~99质量%,更优选为83~97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5~95质量%。
〔形成方法〕
关于使用上述的液晶组合物的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依次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将上述液晶组合物涂布于光取向层(例如,后述的光取向层)上而形成涂膜的工序(以下,也称为“涂膜形成工序”。);及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取向工序”。)。
<涂膜形成工序>
涂膜形成工序为将液晶组合物涂布于光取向层上而形成涂膜的工序。
通过使用含有上述溶剂的液晶组合物、或使用通过加热等而使液晶组合物成为溶融液等的液状物,容易将液晶组合物涂布于光取向层上。
作为液晶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辊涂法、凹版印刷法、旋涂法、线棒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反凹版涂布法、模涂法、喷涂法及喷墨法等公知的方法。
<取向工序>
取向工序是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工序。由此,可以得到特定偏振器层。
另外,液晶性成分是不仅包含上述的液晶性化合物,当上述二色性物质具有液晶性的情况下,还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物质的成分。
取向工序可以具有干燥处理。通过干燥处理,能够从涂膜中去除溶剂等成分。干燥处理可以通过将涂膜在室温下放置规定时间的方法(例如自然干燥)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加热和/或送风的方法来进行。
在此,液晶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有时通过上述的涂膜形成工序或干燥处理而取向。例如,在液晶组合物被制备成包含溶剂的涂布液的方式中,通过干燥涂膜而从涂膜去除溶剂,可得到具有光吸收各向异性的涂膜(即,特定偏振器层)。
当以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干燥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不实施后述加热处理。
从制造适用性等方面考虑,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优选为10~250℃,更优选为25~190℃。若上述转变温度为10℃以上,则不需要用于将温度降低至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的冷却处理等,因此优选。并且,若上述转变温度为250℃以下,则在设为比暂且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更高温的各向同性液体状态时也不需要高温,从而能够减少热能的浪费、基板的变形及变质等,因此优选。
取向工序优选具有加热处理。由此,能够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因此能够将加热处理后的涂膜优选用作特定偏振器层。
从制造适用性等方面考虑,加热处理优选为10~250℃,更优选为25~190℃。并且,加热时间优选为1~300秒,更优选为1~60秒。
取向工序可以具有在加热处理之后实施的冷却处理。冷却处理是将加热后的涂膜冷却至室温(20~25℃)左右的处理。由此,能够固定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的取向。作为冷却方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实施。
通过以上工序,能够得到特定偏振器层。
另外,在本方式中,作为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方法,举出了干燥处理及加热处理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通过公知的取向处理来实施。
<其他工序>
特定偏振器层的形成方法可以在上述取向工序之后具有使特定偏振器层固化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固化工序”。)。
例如,当特定偏振器层具有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的情况下,固化工序通过加热和/或光照射(曝光)来实施。其中,固化工序优选通过光照射来实施。
并且,当光取向层含有具有光反应性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的情况下,通过在光取向层中不包含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方法或在高氧浓度的环境下进行曝光的方法等,能够使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残留于光取向层的表面。通过使存在于该光取向层的表面的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与特定偏振器层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在“固化工序”中进行反应,能够提高光取向层与特定偏振器层的密合性。
固化中使用的光源能够使用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等各种光源,但是优选为紫外线。并且,当进行固化时,可以一边加热,一边照射紫外线,也可以经由仅透射特定波长的滤光器而照射紫外线。
当一边加热一边进行曝光的情况下,虽然曝光时的加热温度还取决于特定偏振器层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但优选为25~140℃。
并且,曝光也可以在氮环境下进行。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进行特定偏振器层的固化的情况下,因氧所引起的聚合的阻碍减少,因此优选在氮环境下进行曝光。
[偏振器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偏振器层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0.1~5.0μm,进一步优选为0.3~1.5μm。
[4]第2粘合粘接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第2粘合粘接层。
另外,当在上述的特定偏振器层与后述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上述第2粘合粘接层是指上述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上述的特定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第2粘合粘接层优选为粘接层。
关于粘接层中使用的粘接剂,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PVA(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或固化型粘接剂,更优选为固化型粘接剂,进一步优选为UV(紫外线)粘接剂。
作为固化型粘接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如(甲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那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特别是UV粘接剂)或阳离子聚合固化型粘接剂。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中的固化性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
并且,作为阳离子聚合固化型粘接剂,还能够使用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只要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已知的各种固化性环氧化合物。作为优选的环氧化合物,作为例子可以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和至少1个芳香环的化合物(芳香族类环氧化合物)、或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且其中至少1个形成于构成脂环式环的相邻的2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等。
[第2粘合粘接层的厚度]
关于第2粘合粘接层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0.1~10μm,更优选为0.3~3μm,进一步优选为0.5~1.5μm。
[5]光学各向异性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只要是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层,则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相位差层,更优选为λ/4板。
在此,所谓“λ/4板”,是具有λ/4功能的板,具体而言,是具有将某一特定波长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者将圆偏振光转换成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板。
作为λ/4板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5/0277006号等。
例如,作为λ/4板是单层结构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拉伸聚合物薄膜、在支撑体上设置有具有λ/4功能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薄膜等,并且,作为λ/4板为多层结构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层叠λ/4板和λ/2板而成的宽带λ/4板。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λ/4板优选通过涂布液晶组合物而形成。
设置有具有λ/4功能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薄膜更优选为包含液晶性化合物(圆盘状液晶、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等)中的至少一种的1层以上的相位差薄膜,该液晶性化合物通过使显现出向列液晶层或近晶液晶层的液晶单体进行聚合而形成。
并且,作为光学性能优异的λ/4板,还进一步优选使用逆波长分散性的液晶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优选使用国际2017/043438号中所记载的通式(II)的液晶性化合物。关于使用逆波长分散性的液晶性化合物的λ/4板的制作方法,也能够参考国际公开2017/043438号的实施例1~10或日本特开2016-91022号公报的实施例1的记载。
[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
关于光学各向异性层(特别是λ/4板)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0.1~100μm,更优选为0.5~5μm。
[6]距离A
第1粘合粘接层与特定偏振器层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距离A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关于距离A的下限,并没有特别限制,为0μm。
[7]距离B
特定偏振器层与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距离B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关于距离B的下限,并没有特别限制,为0μm。
[8]功能层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以具有除上述的层以外的层。作为这种层,例如,可以举出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固化层、阻氧层、UV吸收层等的功能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在第1粘合粘接层与特定偏振器层之间及特定偏振器层与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至少一方具有功能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在第1粘合粘接层与特定偏振器层之间具有固化层及阻氧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在特定偏振器层与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具有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不具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特别是三乙酸纤维素(TAC)薄膜)。
[取向层]
作为取向层的种类,例如,可以举出光取向层、摩擦处理取向层等。其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光取向层。
〔光取向层〕
光取向层为通过光被赋予取向限制力的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光取向层优选具有肉桂酰基。
关于得到的光学层叠体,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光取向层优选为可通过实施以下工序而得到的被赋予取向限制力的取向层:将含有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光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聚合物薄膜上而形成涂膜的工序(涂膜形成工序);通过加热使涂膜干燥的工序(干燥工序);及对干燥后的涂膜照射偏振光或对涂膜表面从倾斜方向照射非偏振光的工序(光照射工序)。
以下,将“关于得到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也称为“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
<涂膜形成工序>
如上所述,涂膜形成工序为将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聚合物薄膜上而形成涂膜的工序。
(聚合物薄膜)
关于聚合物薄膜,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聚合物薄膜(例如,偏振器保护膜等)。
作为构成聚合物薄膜的聚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内酯环的聚合物等具有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热塑性降冰片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将这些聚合物混合而成的聚合物。
在这些之中,能够优选使用以三乙酰纤维素为代表的纤维素系聚合物(以下,也称为“纤维素酰化物”。)。
并且,从加工性及光学性能的观点考虑,还优选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
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日本特开2009-98605号公报的[0017]至[0107]段中所记载的含内酯环聚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在使用能够从所制作的光学层叠体剥离的聚合物薄膜的方式中,能够优选使用纤维素系聚合物或聚酯系聚合物。
并且,在本发明中,上述聚合物薄膜优选透明。
在此,本发明中所说的“透明”表示可见光的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尤其优选为90%以上。
关于聚合物薄膜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能够减薄光学层叠体的厚度等理由考虑,优选为40μm以下。关于下限,并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为5μm以上。
(光活性化合物)
如上所述,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光活性化合物)。
光反应性基团是指通过照射光而产生液晶取向能的基团。具体而言,是产生通过照射光而产生的如分子(称为光活性化合物)的取向诱导或异构化反应、二聚化反应、光交联反应或光分解反应那样的、成为液晶取向能的起源的光反应的基团。
作为光反应性基团,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具有不饱和键、特别是具有双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以举出具有选自包括碳-碳双键(C=C键)、碳-氮双键(C=N键)、氮-氮双键(N=N键)及碳-氧双键(C=O键)的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
作为具有C=C键的光反应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多烯基、芪基、芪唑基、芪唑鎓基(Stilbazolium group)、查耳酮基及肉桂酰基。
作为具有C=N键的光反应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具有芳香族席夫碱及芳香族肼等结构的基团。
作为具有C=O键的光反应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基、香豆素基、蒽醌基及马来酰亚胺基。
作为具有N=N键的光反应性基团(以下,也简称为“偶氮基”。),例如可以举出偶氮苯基、偶氮萘基、芳香族杂环偶氮基、双偶氮基及甲臜基等、或将氧化偶氮苯作为基本结构的基团。
这些基团可以具有烷基、烷氧基、芳基、烯丙氧基、氰基、烷氧基羰基、羟基、磺酸基或卤代烷基等取代基。
在这些基团之中,优选肉桂酰基或偶氮苯基,因为容易得到光取向所需要的偏振光照射量比较少且热稳定性或经时稳定性优异的光取向层。
(1)优选方式之1:具有偶氮苯基的光活性化合物
作为具有偶氮苯基的光活性化合物,尤其优选以由下述通式(I)表示为特征的光活性化合物。
通式(I)
[化学式24]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551
式中,R21~R2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其中,R21~R24所表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羧基或磺基;m表示1~4的整数,n表示1~4的整数,o表示1~5的整数,p表示1~5的整数,当m、n、o及p表示2以上的整数时,具有多个的R21~R2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I)中,作为由R21~R24分别表示的取代基,能够举出以下基团。
羧基(可以与碱金属形成盐,优选为未形成盐或形成钠盐的羧基,更优选为形成钠盐的羧基)、磺基(可以与碱金属形成盐,优选为未形成盐或形成钠盐的磺基,更优选为形成钠盐的磺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烯基,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芳基、2-丁烯基、3-戊烯基等)、炔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炔基,例如,可以举出炔丙基、3-戊炔基等)、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2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萘基、联苯基等)、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的氨基,例如,可以举出未经取代的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苯胺基等)。
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等)、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为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为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等)、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氨基、苯甲酰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等)、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7~12,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羰基氨基等)、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氨基、苯磺酰氨基等)、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0~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0~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0~6,例如可以举出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苯基氨磺酰基等)、氨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经取代的氨甲酰基、甲基氨甲酰基、二乙基氨甲酰基、苯基氨甲酰基等)、
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硫基、乙硫基等)、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6,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6~12,例如可以举出苯硫基等)、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基、甲苯磺酰基等)、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甲烷亚磺酰基、苯亚磺酰基)、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未被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苯基脲基等)、磷酸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1~6,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磷酸酰胺基、苯基磷酸酰胺基等)、羟基、巯基、卤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硝基、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含杂原子环基(为优选碳原子数为1~30、更优选为1~12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可以举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含杂原子的含杂原子环基,例如可以举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吗啉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等)、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40、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30、尤其优选碳原子数为3~24的甲硅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等)。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并且,当具有2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21~R24所表示的基团可以为聚合性基团或包含聚合性基团的取代基。
通式(I)中,作为R21~R24所表示的基团,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为氢原子、羧基、磺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氰基、硝基、烷氧基羰基、氨甲酰基,更优选为氢原子、羧基、磺基、卤原子、卤代甲基、卤代甲氧基、氰基、硝基、甲氧基羰基,尤其优选为氢原子、羧基、磺基、卤原子、氰基、硝基。
R21~R24所表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个为羧基或磺基。关于羧基或磺基的取代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制,但在光活性作用的观点上,优选至少一个R21和/或至少一个R22为磺基,更优选至少一个R21及至少一个R22为磺基。并且,从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至少一个R23和/或至少一个R24为羧基,更优选至少一个R23及至少一个R24为羧基。羧基进一步优选为在间位取代偶氮基的R23及R24
通式(I)中,m表示1~4的整数,n表示1~4的整数,o表示1~5的整数,p表示1~5的整数。优选m为1~2的整数,n为1~2的整数,o为1~2的整数,p为1~2的整数。
以下举出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但并不限于以下具体例。
[化学式25]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59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592
本发明中,从取向度优异的理由考虑,作为具有含有氮-氮双键(N=N键)的偶氮基(特别是偶氮苯基)的化合物,优选为上述E-1~E-17等所表示的、分子量1000以下的不具有聚合性基团的低分子量的化合物。
(2)优选方式之2:具有肉桂酰基的光活性化合物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肉桂酰基的光活性化合物,从由光取向层的接触引起的影响小的理由考虑,优选为聚合物。
并且,从由光取向层的接触引起的影响进一步变小的理由考虑,优选为具有肉桂酰基并且具有交联性基团的聚合物。
交联性基团只要是引起交联反应而交联的基团即可,例如可以举出环氧基等阳离子性聚合性基团;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等。
另一方面,为了改良密合性,在能够分离功能来使用的观点上,进一步优选光取向层的硬膜中同时具有阳离子性聚合性基团和自由基聚合性基团。
作为具有肉桂酰基并且具有交联性基团的聚合物,可以优选举出具有下述式(A)所表示的包含肉桂酰基的重复单元A和下述式(B)所表示的包含交联性基团的重复单元B的光取向性共聚物。
[化学式26]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01
上述式(A)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L1表示包含氮原子和环烷烃环的2价的连接基团,构成环烷烃环的碳原子的一部分可以被选自包括氮、氧及硫的组中的含杂原子取代。
R2、R3、R4、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R2、R3、R4、R5及R6中相邻的2个基团可以键合而形成环。
上述式(B)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L2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X表示交联性基团。
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具有上述式(A)所表示的包含肉桂酰基的重复单元A和上述式(B)所表示的包含交联性基团的重复单元B的光取向性共聚物,所得到的的光取向层的耐溶剂性及形成光吸收各向异性层时的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性(以下,简称为“液晶取向性”。)变得良好。
对此,详细内容尚不明确,但本发明人推测如下。
即,认为通过上述式(A)中的L1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包含氮原子和环烷烃环而氢键性及分子刚性得到提高,因此分子运动得到抑制,其结果、耐溶剂性得到提高。
同样地,认为通过上述式(A)中的L1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包含氮原子和环烷烃环而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从而所得到的光取向层的经时稳定性得到提高,其结果,与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定时无关地液晶取向性变得良好。
接着,对上述式(A)中的L1所表示的包含氮原子和环烷烃环的2价的连接基团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构成环烷烃环的碳原子的一部分可以被选自包括氮、氧及硫的组中的含杂原子取代。并且,当构成环烷烃环的碳原子的一部分已被氮原子取代的情况下,可以不具有与环烷烃环独立的氮原子。
并且,上述式(A)中的L1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中所包含的环烷烃环优选为碳原子数6以上的环烷烃环,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环己烷环、环庚烷环、环辛烷环、环十二烷环、环二十二烷环等。
本发明中,从液晶取向性变得更良好的理由考虑,上述式(A)中的L1优选为,
下述式(1)~(10)中的任一个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
[化学式27]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21
上述式(1)~(10)中,*1表示与构成上述式(A)中的主链的碳原子的键合位置,*2表示与构成上述式(A)中的羰基的碳原子的键合位置。
在上述式(1)~(10)中的任一个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之中,从对形成光取向层时所使用的溶剂的溶解性与所得到的光取向层的耐溶剂性的平衡变良好的理由考虑,优选为上述式(2)、(3)、(7)及(8)中的任一个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
接着,对上述式(A)中的R2、R3、R4、R5及R6的一方式所表示的取代基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式(A)中的R2、R3、R4、R5及R6可以为氢原子,而不是取代基。
从肉桂酰基容易与液晶性化合物进行相互作用而液晶取向性变良好的理由考虑,上述式(A)中的R2、R3、R4、R5及R6的一方式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分别独立地为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直链状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氰基、氨基或下述式(11)所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28]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22
其中,上述式(11)中,*表示与上述式(A)中的苯环的键合位置,
R9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
作为卤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其中,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
关于碳原子数1~2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作为直链状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等。
作为支链状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6的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异丙基、叔丁基等。
作为环状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6的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1~20的直链状的卤代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4的氟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三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等,其中,优选三氟甲基。
作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
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18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6~14的烷氧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优选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丁氧基、甲氧基乙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等,其中,更优选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
作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苯基、α-甲基苯基、萘基等,其中,优选苯基。
作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2-萘氧基等,其中,优选苯氧基。
作为氨基,例如,可以举出伯氨基(-NH2);甲基氨基等仲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苄基氨基、将含氮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咯烷、哌啶、哌嗪等)的氮原子作为连接键的基团等叔氨基。
关于上述式(11)所表示的基团,作为上述式(11)中的R9所表示的1价的有机基团,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20的直链状或环状的烷基。
作为直链状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等,其中,优选甲基或乙基。
作为环状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3~6的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其中,优选环己基。
另外,作为上述式(11)中的R9所表示的1价的有机基团,也可以为将上述直链状的烷基及环状的烷基直接或经由单键组合多个而成的基团。
在本发明中,从肉桂酰基容易与液晶性化合物进行相互作用而液晶取向性变得更良好的理由考虑,在上述式(A)中的R2、R3、R4、R5及R6之中,优选至少R4表示上述取代基,另外,从所得到的的光取向性共聚物的线性得到提高且容易与液晶性化合物进行相互作用而液晶取向性变得进一步良好的理由考虑,更优选R2、R3、R5及R6均表示氢原子。
在本发明中,从对所得到的光取向层照射光时的反应效率得到提高的理由考虑,优选上述式(A)中的R4为供电子性的取代基。
在此,供电子性的取代基(供电子性基团)是指哈米特值(Hammett取代基常数σp)为0以下的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上述取代基中的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等。
在这些之中,优选为烷氧基,从液晶取向性变得更良好的理由考虑,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16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7~10的烷氧基。
接着,对上述式(B)中的L2所表示的2价的连接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2价的连接基团,从肉桂酰基容易与液晶性化合物进行相互作用而液晶取向性变得更良好的理由考虑,优选为将选自包括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亚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醚基(-O-)、羰基(-C(=O)-)及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氨基(-NH-)的组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基团组合而成的2价的连接基团。
在此,作为亚烷基、亚芳基及亚氨基可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氰基、羧基、烷氧基羰基及羟基等。
作为卤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其中,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
作为烷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等),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尤其优选为甲基或乙基。
作为烷氧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丁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等),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尤其优选为甲氧基或乙氧基。
作为芳基,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苯基、α-甲基苯基、萘基等,其中,优选苯基。
作为芳氧基,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萘氧基、咪唑基氧基、苯并咪唑基氧基、吡啶-4-基氧基、嘧啶基氧基、喹唑啉基氧基、嘌呤基氧基、噻吩-3-基氧基等。
作为烷氧基羰基,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
关于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亚烷基,作为直链状的亚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癸基、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碳烯基、十八碳烯基等。
并且,作为支链状的亚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二甲基亚甲基、甲基亚乙基、2,2-二甲基亚丙基、2-乙基-2-甲基亚丙基等。
并且,作为环状的亚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亚环丙基、亚环丁基、亚环戊基、亚环己基、亚环辛基、亚环癸基、金刚烷-二基、降冰片烷-二基、外-四氢二环戊二烯-二基等,其中,优选亚环己基。
作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亚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2,2’-亚甲基双苯基等,其中,优选亚苯基。
接着,对上述式(B)中的X所表示的交联性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式(B)中的X(交联性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环氧基、环氧环己基、氧杂环丁基及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等,其中,优选为选自包括下述式(X1)~(X4)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交联性基团。
[化学式29]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61
上述式(X1)~(X4)中,*表示与上述式(B)中的L2的键合位置,R8表示氢原子、甲基及乙基中的任一个,上述式(X4)中,S表示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
在此,作为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烯丙基、苯乙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优选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在本发明中,从所得到的光学层叠体的强度变高而使用所得到的光学层叠体形成其他层时的处理性变良好的理由考虑,优选重复单元B包含上述式(B)中的X为上述式(X1)~(X3)中的任一个所表示的交联性基团的重复单元(以下,也简称为“重复单元B1”。)和上述式(B)中的X为上述式(X4)所表示的交联性基团的重复单元(以下,也简称为“重复单元B2”。)。
作为上述式(A)所表示的包含肉桂酰基的重复单元A,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所示的重复单元A-1~A-44。另外,下述式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另外,在以下具体例中,重复单元A-1~A-10的2价的连接基团中所包含的“1,4-环己基”可以为顺式体及反式体中的任一种,但优选为反式体。
[化学式30]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6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71
[化学式3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7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81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式(B)所表示的包含交联性基团的重复单元B(重复单元B1),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所示的重复单元B-1~B-17。
[化学式3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91
并且,作为上述式(B)所表示的包含交联性基团的重复单元B(重复单元B2),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所示的重复单元B-18~B-47。
[化学式3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69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701
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的上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a与上述重复单元B的含量b以质量比计,优选满足下述式(12),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3),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14),尤其优选满足下述式(15)。
0.03≤a/(a+b)≤0.5……(12)
0.03≤a/(a+b)≤0.3……(13)
0.03≤a/(a+b)≤0.2……(14)
0.05≤a/(a+b)≤0.2……(15)
并且,当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具有上述的重复单元B1并且具有上述重复单元B2的情况下,从维持良好的液晶取向性、密合性,同时进一步提高包含光取向层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强度的理由考虑,上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a、上述重复单元B1的含量b1、上述重复单元B2的含量b2以质量比计,优选满足下述式(16),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7),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18)。
0.05≤b2/(a+b1+b2)≤0.7……(16)
0.10≤b2/(a+b1+b2)≤0.5……(17)
0.12≤b2/(a+b1+b2)≤0.35……(18)
只要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则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除了上述重复单元A及重复单元B以外还可以具有其他重复单元。
作为这种形成其他重复单元的单体(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丙烯酰胺化合物、丙烯腈、马来酸酐、苯乙烯化合物、乙烯基化合物等。
关于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的合成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混合形成上述重复单元A的单体、形成上述重复单元B的单体及形成任意的其他重复单元的单体并在有机溶剂中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来合成。
从液晶取向性进一步得到提高的理由考虑,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500000,更优选为30000~300000。
当使用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的情况下,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的含量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当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有机溶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
(添加剂)
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包含除光活性化合物以外的1种以上的其他添加剂。例如,添加剂以调整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折射率为目的而添加。作为添加剂,从与光活性化合物的相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能够添加至不会显著降低取向能的程度。作为亲水性基团,可以举出羟基、羧基、磺基、氨基等。
(有机溶剂)
从制作光取向层的操作性等观点考虑,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等)、醚类(例如,二噁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等)、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等)、芳香烃类(例如,甲苯、二甲苯、三甲基苯等)、卤代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苯、氯甲苯等)、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交联催化剂(例如,热反应性产酸剂)、密合改善剂、流平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等。
当以调整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折射率为目的使用添加剂时,添加剂的折射率优选为1.4~1.6,更优选为1.4~1.55。
在本发明中,从光取向层与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密合性变良好的理由考虑,优选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为含有具有光反应性基团及交联性基团的化合物(例如,上述光取向性共聚物等)且不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
(涂布方法)
作为将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上述聚合物薄膜上的方法,例如采用旋涂法、挤出法、凹版涂布法、模涂法、棒涂法及涂覆器法等涂布法或柔版法等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
另外,当通过卷对卷(Roll to Roll)形式的连续的制造方法实施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时,作为涂布方法,通常采用凹版涂布法、模涂法或柔版法等印刷法。
<干燥工序>
通过加热使由上述涂布工序形成的涂膜干燥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干燥温度优选在50~18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0~150℃的范围内。
干燥时间优选10秒钟~10分钟,更优选30秒钟~5分钟。
当光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具有热反应性产酸剂等交联催化剂及阳离子聚合性交联性基团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工序中通过热来促进涂膜的基于交联反应的固化。
<光照射工序>
对上述干燥工序后的涂膜照射的偏振光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等,其中,优选线偏振光。
并且,照射非偏振光的“倾斜方向”只要是相对于涂膜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极角θ(0<θ<90°)的方向,则并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目的能够适当地选择,但优选θ为20~80°。
在本说明书中,“线偏振光的照射”及“非偏振光的照射”为用于使光活性化合物产生光反应的操作。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根据所使用的光活性化合物而不同,只要是该光反应中所需要的波长,则并没有特别限定。光照射中使用的光的峰值波长优选为200nm~700nm,更优选为光的峰值波长为400nm以下的紫外光。
光照射中所使用的光源能够举出通常使用的光源,例如能够举出钨灯、卤素灯、氙气灯、氙气闪光灯、汞灯、汞氙气灯及碳弧灯等灯、各种激光器[例如,半导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氦镉激光器及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发光二极管以及阴极射线管等。
作为得到线偏振光的方式,能够采用使用偏振片(例如,碘偏振片、二色色素偏振片及线栅偏振片)的方法、使用利用了棱镜系元件(例如格兰-汤姆逊棱镜)或布儒斯特角的反射型偏振器的方法、或者使用从具有偏振光的激光源射出的光的方法。并且,可以使用滤波器或波长转换元件等仅选择性地照射所需要的波长的光。
在所照射的光是线偏振光的情况下,采用从上表面对取向层或从背面对取向层表面垂直或倾斜地照射光的方法。光的入射角度根据光活性化合物而不同,优选为0~90°(垂直),优选为40~90°。
在非偏振光的情况下,对取向层倾斜地照射非偏振光。其入射角度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20~60°,进一步优选为30~50°。
照射时间优选为1分钟~60分钟,更优选为1分钟~10分钟。
在需要图案化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将使用了光掩模的光照射实施在图案制作中所需次数的方法,或者通过激光扫描而写入图案的方法。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光取向层优选为波长550nm处的平均折射率为1.55以上且1.8以下的取向层。在进一步提高防反射性能的观点上,为了减小与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折射率差,波长550nm处的平均折射率进一步优选为1.55~1.7。
并且,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光取向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优选为0.05以上且0.45以下。更优选为0.1以上且0.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且0.3以下。
通过适当地控制光取向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反射功能。
〔摩擦处理取向层〕
摩擦处理取向层为通过摩擦处理而被赋予取向限制力的层。
作为摩擦处理取向层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在许多文献中有记载,能够获得许多市售品。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聚乙烯醇或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关于取向层,可以参考国际公开WO01/88574A1号公报的43页24行~49页8行的记载。
〔取向层的厚度〕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取向层的厚度优选为0.05~10μm,更优选为0.1~5μm,进一步优选为0.2~3μm。
[固化层]
以减小特定偏振器层与相邻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目的,本发明的层叠体可以具有厚度100nm以下的固化层。优选在特定偏振器层的与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相反的一侧,具有上述固化层。
这种固化层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固化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层或使包含多官能单体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优选具有能够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特别是光吸收各向异性层)进行折射率匹配的折射率。
[阻氧层]
以提高耐光性为目的,本发明的层叠体可以具有阻氧层。在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的与特定偏振器层相反的一侧及特定偏振器层的与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相反的一侧中的任一侧或在两侧上,优选具有阻氧层。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在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的与特定偏振器层相反的一侧所具有的阻氧层也简称为“阻氧层1”,将在特定偏振器层的与取向层(特别是光取向层)相反的一侧所具有的阻氧层也简称为“阻氧层2”。
“阻氧层”是指具有阻氧功能的阻氧膜,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包含聚乙烯醇、聚乙烯-乙烯醇、聚乙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纤维素醚、聚酰胺、聚酰亚胺、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明胶、偏二氯乙烯及纤维素纳米纤维等有机化合物的层。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阻氧功能并不限于使氧完全无法通过的状态,还包括根据目标性能使少量的氧通过的状态。
当在透明聚合物薄膜上设置阻氧层且在其上设置具有前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苯化合物的光取向层的情况下,从提高取向性的观点考虑,在阻氧层中优选使用皂化度95mol%以上的聚乙烯醇或皂化度95mol%以上的改性聚乙烯醇。
并且,还可以举出由金属化合物构成的薄层(金属化合物薄层)。关于金属化合物薄层的形成方法,只要是能够形成目标薄层的方法,则能够使用任何方法。例如,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及等离子体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是适合的,具体而言,能够采用日本专利第3400324号、日本特开2002-322561号、日本特开2002-361774号各公报中所记载的形成方法。
金属化合物薄层中所包含的成分只要能够发挥阻氧功能,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包含选自Si、Al、In、Sn、Zn、Ti、Cu、Ce或Ta等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氧化氮化物等。在这些之中,优选为选自Si、Al、In、Sn、Zn及Ti中的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氧化氮化物,尤其优选为选自Si、Al、Sn及Ti中的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氧化氮化物。这些可以含有其他元素作为次要成分。
并且,例如如美国专利第64136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22699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029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35880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3-1295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21734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阻氧层可以为层叠包含上述有机材料的层与金属化合物薄层而成的方式,如国际公开第2011/11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4883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855004号公报中所记载那样,也可以为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层。
上述阻氧层可以兼具具有λ/4功能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取向层。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包含聚乙烯醇、聚酰胺或聚酰亚胺的阻氧层。
〔阻氧层的厚度〕
当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的情况下,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阻氧层的厚度优选为0.1~10μm,更优选为0.5~5.5μm。当金属化合物薄层的情况下,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阻氧层的厚度优选为5nm~500nm,更优选为10nm~200nm。
[UV吸收层]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在比特定偏振器层更靠玻璃板侧,具有具备减少短波光的功能的功能层(UV吸收层)。通过减少短波光,能够抑制色素化合物的光分解而提供耐光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作为一方式,优选前述的粘合层或阻氧层具备减少短波光的功能。
并且,作为另一方式,还优选在比特定偏振器层更靠视觉辨认侧,新设置具备减少短波光的功能的层。
关于减少短波光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例示出利用基于吸收剂等的光吸收的方法及利用基于多层膜的波长选择反射的方法。
前述的短波光是指430nm以下的波长的光。通过减少430nm以下的波长的光,能够抑制太阳光或JIS B 7751及JIS B 7754的耐光性试验中所使用的光源光引起的色素化合物的光分解。
并且,为了不对可见光下的偏振器的性能产生影响,优选在450nm以上的波长区域中为透明。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理由考虑,UV吸收层优选为波长360nm及波长400nm处的吸光度为0.5以上的UV吸收层。
[触摸传感器]
本发明的层叠体在内部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于上述的特定玻璃板与上述的第1粘合粘接层之间。
[9]用途
本发明的层叠体能够用作偏振元件(偏振片),例如,作为防反射用的光学层叠体而有用。特别是作为折叠式器件中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用的光学层叠体而有用。
[10]取代基W
对本说明书中的取代基W进行说明。
作为置环基W,例如,可以举出卤原子、烷基(例如,叔丁基)(包括环烷基、双环烷基、三环烷基)、烯基(包括环烯基、双环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也可以称为含杂原子环基)、氰基、羟基、硝基、羧基、烷氧基、芳氧基、甲硅烷氧基、含杂原子环氧基、酰氧基、氨基甲酰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芳氧基羰基氧基、氨基(包括苯胺基)、铵基、酰氨基、氨基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基、烷基或芳基磺酰基氨基、巯基、烷硫基、芳硫基、含杂原子环硫基、氨磺酰基、磺基、烷基或芳基亚磺酰基、烷基或芳基磺酰基、酰基、芳氧基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芳基或含杂原子环偶氮基、酰亚胺基、膦基、氧膦基、氧膦基氧基、氧膦基氨基、膦酰基、甲硅烷基、肼基、脲基、硼酸基(-B(OH)2)、磷酸盐基(-OPO(OH)2)、硫酸盐基(-OSO3H)、其他公知的取代基等。
另外,关于取代基的详细内容,在日本特开2007-234651号公报的[0023]段中有记载。
[II]有机EL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为具有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作为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优选举出从视觉辨认侧依次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和有机EL显示面板的方式。
并且,有机EL显示面板是使用在电极之间(阴极及阳极之间)夹持有机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层)而成的有机EL元件构成的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
[III]折叠式器件
本发明的折叠式器件为使用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折叠式器件。
实施例
根据以下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示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适当进行变更。从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该被以下所示的实施例限定地解释。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制作]
如下制作出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及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如下制作出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
<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并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从而制备出用作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781
化合物F
[化学式34]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782
<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向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90质量份中加入下述消光剂溶液10质量份而制备了用作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78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791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将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上述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用平均孔径34μ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10μ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将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其两侧的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这3层同时从流延口流延到20℃的滚筒上(带式流延机)。
接着,在溶剂含有率大致为20质量%的状态下剥取,将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用拉宽度机夹具进行固定,一边以1.1倍的拉伸倍率沿横向拉伸一边进行了干燥。
然后,通过在热处理装置的辊之间进行输送而进一步进行干燥,制作出厚度40μm的光学膜,将其作为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所得到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面内延迟为0nm。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的制作〕
将厚度设为25μm,除此以外,以与上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
[实施例1]
如下制作了实施例1的层叠体。
〔层叠体1B的制作〕
首先,如下制作了依次相邻地具备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光取向层PA1、液晶层P1、固化层N1及阻氧层B1的层叠体1B。
<带光取向层的TAC薄膜的制作>
用绕线棒将后述的取向层形成用涂布液PA1连续涂布于上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上。通过用140℃的暖风将形成有涂膜的支撑体干燥120秒钟,接着,对涂膜进行偏振光紫外线照射(10mJ/cm2,使用超高压汞灯)来形成光取向层PA1,从而得到了带光取向层的TAC薄膜。
光取向层PA1的厚度d为1.0μm。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01
聚合物PA-1
[化学式35]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02
产酸剂PAG-1
[化学式36]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03
产酸剂CPI-110TF
[化学式37]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04
<液晶层P1的形成>
用绕线棒在所得到的带光取向层的TAC薄膜的光取向层PA1上连续涂布下述的液晶层形成用组合物P1,从而形成了涂布层P1。
接着,在140℃下将涂布层P1加热30秒钟,并将涂布层P1冷却至室温(23℃)。
接着,在90℃下加热60秒钟,再次冷却至室温。
之后,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中心波长365nm)在照度200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2秒钟,由此在光取向层PA1上形成了液晶层P1(偏振器层)。液晶层P1的厚度为0.4μm。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11
D-1
[化学式38]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12
D-2
[化学式39]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13
D-3
[化学式40]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21
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P-1
[化学式4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22
表面活性剂F-1
[化学式4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23
<固化层N1的形成>
用绕线棒在所形成的上述液晶层P1上连续涂布下述固化层形成用组合物N1而形成了固化层N1。
接着,在室温下干燥固化层N1,接着,使用高压汞灯在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15秒钟,由此在液晶层P1上制作出固化层N1。
固化层N1的膜厚为0.05μm(50nm)。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24
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混合物L1(下述式中的数值表示质量%,R表示通过氧原子键合的基团。)
[化学式4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31
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化学式44]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32
光聚合引发剂I-1
[化学式45]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33
表面改良剂F-3
[化学式46]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41
<阻氧层B1的形成>
用绕线棒在所形成的上述固化层N1上连续涂布了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阻氧层形成用组合物B1)。然后,用100℃的暖风干燥2分钟,由此在固化层N1上形成了厚度1.0μm的聚乙烯醇(PVA)取向层(阻氧层B1)。
以这种方式,得到了依次相邻地具备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光取向层PA1、液晶层P1、固化层N1及阻氧层B1的层叠体1B。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42
改性聚乙烯醇
[化学式47]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43
〔具有正A板A1的TAC薄膜A1的制作〕
用绕线棒将后述的取向层形成用涂布液PA2连续涂布于上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上。通过用140℃的暖风将形成有涂膜的支撑体干燥120秒钟,接着,对涂膜进行偏振光紫外线照射(10mJ/cm2,使用超高压汞灯)来形成0.2μm的厚度的光取向层PA2,从而得到了带光取向层的TAC薄膜。
使用棒涂布机将后述组成的组合物A-1涂布于上述光取向层PA2上。将形成于光取向层PA2上的涂膜利用暖风加热至120℃,然后冷却至60℃之后,在氮环境下使用高压汞灯以波长365nm将1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到涂膜,接着一边加热至120℃一边将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到涂膜,由此使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固定化,从而制作出具有正A板A1的TAC薄膜A1。
正A板A1的厚度为2.5μm,Re(550)为144nm。并且,正A板A1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Re(450)/Re(550)为0.8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51
聚合物PA-2
[化学式48]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5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5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61
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L-1(tBu表示叔丁基)
[化学式49]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62
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L-2
[化学式50]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63
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L-3
[化学式51]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64
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L-4(Me表示甲基)
[化学式52]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65
聚合引发剂PI-1
[化学式53]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71
流平剂T-1
[化学式54]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72
〔UV粘接剂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出下述UV粘接剂组合物。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73
CPI-100P
[化学式55]
Figure BDA0003572371680000874
〔粘合剂Ad1的制作〕
接着,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
通过溶液聚合法,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70质量份、丙烯酸乙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6质量份、丙烯酸4质量份在具备冷却管、氮导入管、温度计及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聚合,从而得到了平均分子量30万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A1)。
接着,将所得到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A1),按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丙烯酸酯系粘合剂。
丙烯酸酯系聚合物(A1)固体成分每100质量份中添加2质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CORONATE L),利用模具涂布机涂布到用硅酮系剥离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分离薄膜上,并在150℃下干燥了3小时,从而得到了膜厚150μm的丙烯酸酯系粘合剂Ad1。
〔实施例1的层叠体的制作〕
利用上述粘合剂Ad1,使层叠体1B的阻氧层B1的面贴合于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厚度:50μm)。接着,剥离去除层叠体1B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利用上述UV粘接剂组合物并在600mJ/cm2的UV照射下贴合该去除的面和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的相位差侧(UV粘接剂层的厚度:1μm),从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一起剥离去除光取向层PA2和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从而得到了实施例1的层叠体。
如此,得到了依次相邻地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阻氧层B1、固化层N1、液晶层P1(偏振器层)、光取向层PA1、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实施例1的层叠体。
实施例1的层叠体依次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液晶层P1(偏振器层)、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并且,在实施例1的层叠体中,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的厚度小于100μm,因此对应于上述的特定玻璃板。并且,在实施例1的层叠体中,液晶层P1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因此对应于上述的特定偏振器层。并且,在实施例1的层叠体中,存在于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与液晶层P1(偏振器层)之间的层为阻氧层B1(厚度:1.0μm)与固化层N1(厚度:0.05μm),距离A成为1.05μm,为10μm以下。并且,在实施例1的层叠体中,存在于液晶层P1(偏振器层)与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层为光取向层PA1(厚度:1.0μm),距离B成为1.0μm,为10μm以下。
因此,实施例1的层叠体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实施例2]
代替粘合剂Ad1而使用了日本特开2019-7001号公报的实施例2的粘合剂片(2)中厚度设为150μm的粘合剂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得到了实施例2的层叠体。
实施例2的层叠体依次相邻地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上述粘合剂片(2)(第1粘合粘接层)、阻氧层B1、固化层N1、液晶层P1(偏振器层)、光取向层PA1、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实施例2的层叠体与实施例1的层叠体同样地,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实施例3]
如下所述,制作了实施例3的层叠体。
〔粘合剂Ad2的制作〕
将膜厚设为20μm,除此以外,以与上述的丙烯酸酯系粘合剂Ad1同样的方式,得到了丙烯酸酯系粘合剂Ad2。
〔聚酰亚胺薄膜S-1的制作〕
如下制作了聚酰亚胺薄膜S-1。
<聚酰亚胺粉末的制造>
在氮气流下,向安装有搅拌器、氮注入装置、滴液漏斗、温度调节器及冷却器的1L的反应器中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832g之后,将反应器的温度设为25℃。向其中加入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DB)64.046g(0.2mol)并进行了溶解。一边将所得到的溶液维持在25℃,一边投入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FDA)31.09g(0.07mol)和联苯基四羧酸二酐(BPDA)8.83g(0.03mol),并且搅拌一定时间而使其反应。然后,添加对苯二甲酰氯(TPC)20.302g(0.1mol)而得到了固体成分浓度13质量%的聚酰胺酸溶液。接着,向该聚酰胺酸溶液中投入吡啶25.6g、乙酸酐33.1g并搅拌30分钟,进一步在70℃下搅拌1小时之后,冷却至常温。向其中加入甲醇20L,过滤沉淀的固体成分并进行了粉碎。然后,在100℃下真空干燥6小时而得到了111g的聚酰亚胺粉末。
<聚酰亚胺薄膜S-1的制作>
将100g的上述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670g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而得到了13质量%的溶液。将所得到的溶液流延到不锈钢板上,用130℃的热风干燥了30分钟。然后,从不锈钢板上剥离薄膜,将其用销固定于框架上,将固定有薄膜的框架放入真空烘箱中,一边将加热温度从100℃逐渐上升至300℃,一边加热2小时,然后逐渐进行了冷却。从框架上分离冷却后的薄膜之后,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而进一步在300℃下热处理30分钟,从而得到了由聚酰亚胺薄膜构成的厚度30μm的基材S-1。
〔实施例3的层叠体的制作〕
利用上述粘合剂Ad2,使聚酰亚胺薄膜S-1贴合于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厚度:50μm)。接着,利用上述粘合剂Ad1使层叠体1B的阻氧层B1的面贴合于聚酰亚胺薄膜S-1的与薄板玻璃相反的面。接着,剥离去除层叠体1B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利用上述UV粘接剂组合物并在600mJ/cm2的UV照射下贴合该去除的面和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的相位差侧(UV粘接剂层的厚度:1μm),从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一起剥离去除光取向层PA2和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从而得到了实施例3的层叠体。
实施例3的层叠体依次相邻地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粘合剂Ad2、聚酰亚胺薄膜S-1、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阻氧层B1、固化层N1、液晶层P1(偏振器层)、光取向层PA1、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另外,实施例3的层叠体在薄板玻璃与液晶层P1(偏振器层)之间具有2层粘合粘接层(粘合剂Ad2、粘合剂Ad1),但其中粘合剂Ad1为最靠近液晶层P1(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因此粘合剂Ad1对应于上述的第1粘合粘接层。
实施例3的层叠体与实施例1的层叠体同样地,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实施例4]
在层叠体1B上未形成阻氧层B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得到了实施例4的层叠体。
实施例4的层叠体依次相邻地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固化层N1、液晶层P1(偏振器层)、光取向层PA1、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实施例4的层叠体与实施例1的层叠体同样地,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比较例1]
利用上述粘合剂Ad1,使日本特开2019-7001号公报的[0157]段中所记载的偏振器(厚度:12μm)(也称为“比较偏振器层”)的一个面贴合于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厚度:50μm)。接着,利用上述UV粘接剂组合物并在600mJ/cm2的UV照射下贴合比较偏振器层的另一个面和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的相位差侧(UV粘接剂层的厚度:1μm),从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一起剥离去除光取向层PA2和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从而得到了比较例1的层叠体。
比较例1的层叠体依次相邻地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比较偏振器层、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比较例1的层叠体中,比较偏振器层不是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因此不对应于上述的特定偏振器层。
因此,比较例1的层叠体不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比较例2]
首先,使上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粘接于日本特开2019-7001号公报的[0157]段中所记载的偏振器(厚度:12μm)(比较偏振器层)的一个面上,并使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40(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厚度:40μm)粘接于另一个面,由此得到了比较层叠体。
然后,利用上述粘合剂Ad1,使上述比较层叠体的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40的面贴合于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厚度:50μm)。接着,利用上述UV粘接剂组合物并在600mJ/cm2的UV照射下,贴合比较层叠体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的面和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的相位差侧(UV粘接剂层的厚度:1μm),从具有上述正A板A1的TAC薄膜A1一起剥离去除光取向层PA2和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从而得到了比较例2的层叠体。
比较例2的层叠体具有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40、比较偏振器层、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比较例2的层叠体中,比较偏振器层不是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因此不对应于上述的特定偏振器层。并且,在比较例2的层叠体中,由于在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与比较偏振器层之间存在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40(厚度:40μm),因此距离A超过10μm。并且,在比较例2的层叠体中,由于在比较偏振器层与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存在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厚度:25μm),因此距离B超过10μm。
因此,比较例2的层叠体不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比较例3]
代替薄板玻璃(SCHOTT公司制D263)而利用Corning Incorporated制GorillaGlass5(厚度:600μm),除此以外,以与比较例2同样的方式,得到了比较例3的层叠体。
比较例3的层叠体具有Corning Incorporated制Gorilla Glass5、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40、比较偏振器层、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正A板A1(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比较例3的层叠体中,Corning Incorporated制GorillaGlass5的厚度为100μm以上,因此不对应于上述的特定玻璃板。并且,在比较例3的层叠体中,比较偏振器层不是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因此不对应于上述的特定偏振器层。并且,在比较例3的层叠体中,由于在粘合剂Ad1(第1粘合粘接层)与比较偏振器层之间存在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40(厚度:40μm),因此距离A超过10μm。并且,在比较例3的层叠体中,由于在比较偏振器层与UV粘接剂层(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存在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厚度:25μm),因此距离B超过10μm。
因此,比较例3的层叠体不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层叠体。
[评价]
对所得到的各层叠体进行了以下的评价。
〔耐弯曲性〕
从所得到的层叠体中剪切宽度15mm、长度150mm的试样薄膜,并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的状态下,静置了1小时以上。然后,利用180°耐折度试验机(Imoto MacchineryCo,.Ltd.制造、IMC-0755型),以玻璃板为外侧,进行了反复耐弯曲性的试验。所使用的试验机将如下动作设为1次试验,并重复进行该试验:使试样薄膜沿直径20mm的棒(圆柱)的曲面并以弯曲角度180°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弯曲之后恢复原样(展开试样薄膜)。当以200次/分钟重复进行上述180°弯曲试验的情况下,将不产生裂纹的最大次数超过千次的情况标记为A、超过百次且千次以下的情况标记为B、超过1次且百次以下的情况标记为C、0次标记为D。另外,利用光学显微镜评价了有无发生裂纹。
将结果示于表1。实际使用中优选为A或B,更优选为A。
〔耐擦伤性〕
利用摩擦试验机并按照以下的条件,对所得到的层叠体的玻璃板表面进行了摩擦试验,由此对耐擦伤性进行了评价。
评价环境条件:25℃、相对湿度60%
摩擦材料:钢丝绒(NIHON STEEL WOOL Co.,Ltd.制造、等级No.#0000号)
缠绕在与试样接触的试验机的摩擦前端部(2cm×2cm)并环带固定
移动距离(单程):13cm
摩擦速度:13cm/秒
荷载:1kg/cm2
前端部接触面积:2cm×2cm
摩擦次数:往返10次、往返100次、往返1000次
在与试验后的层叠体的摩擦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涂布油性黑色油墨,利用反射光进行肉眼观察,测量并评价了在与钢丝绒接触的部分中产生划痕时的摩擦次数。
A:往返摩擦1000次的情况下,不产生划痕
B:往返摩擦100次的情况下,不产生划痕,但往返摩擦1000次的情况下,产生划痕
C:往返摩擦10次的情况下,不产生划痕,但往返摩擦100次的情况下,产生划痕
D:往返摩擦10次的情况下,产生划痕
将结果示于表1。实际使用中优选为A或B,更优选为A。
〔耐久性〕
将所得到的层叠体切割成50mm×50mm的大小,利用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将正A板A1面压接于玻璃基板(CorningIncorporated Eagle XG)上。在80℃下对该玻璃基板压接样品进行了耐久试验,并对下述偏振度变化进行了评价。
在光学显微镜(Nikon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ECLIPSE E600 POL”)的光源侧插入线偏振器的状态下,在样品台上设置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层叠体,使用多通道光谱仪(Ocean Optics,Inc.制造,产品名“QE65000”)测定各层叠体的透射率,并通过以下式计算出偏振度。
偏振度:P=√[(Ty0-Tz0)/(Ty0+Tz0)]
Tz0:层叠体对吸收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Ty0:层叠体对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A:偏振度的变化小于5%
B:偏振度的变化为5%以上且小于10%
C:偏振度的变化为10%以上
将结果示于表1。实际使用中优选为A或B,更优选为A。
〔形状稳定性〕
将所得到的层叠体切割成50mm×50mm的大小,利用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将正A板A1面压接于玻璃基板(CorningIncorporated Eagle XG)上。在60℃90%下,对该玻璃基板压接样品进行了耐久试验,观察样品并进行了肉眼评价。
A:400小时以上也未产生褶皱
B:在100小时以上且小于400小时时发生了褶皱
C:在50小时以上且小于100小时时发生了褶皱
D:在小于50小时时发生了褶皱
将结果示于表1。实际使用中优选为A。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耐弯曲性 A A A A A C D
耐擦伤性 A A A A A A A
耐久性 A A A B C A A
形状稳定性 A A A A B A A
从表1可知,依次具有特定玻璃板、第1粘合粘接层、特定偏振器层、第2粘合粘接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且距离A及距离B为10μm以下的实施例1~4的层叠体均显示出优异的耐弯曲性、耐擦伤性、耐久性及形状稳定性。其中,具有阻氧层的实施例1~3的层叠体显示出更优异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玻璃板的厚度为100μm以上的比较例3的层叠体的耐弯曲性不充分。
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但距离A及距离B超过10μm的比较例2的层叠体的耐弯曲性也不充分。认为其原因是贴合于偏振器层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及三乙酸纤维素薄膜劣化。
并且,玻璃板为特定玻璃板且距离A及距离B为10μm以下,但偏振器层不是特定偏振器层的比较例1的层叠体的耐久性及形状稳定性不充分。认为是偏振器层中的碘流出而导致的取向度降低。
符号说明
10-玻璃板,20-第1粘合粘接层,30-偏振器层(特定偏振器层),40-第2粘合粘接层,50-λ/4板(光学各向异性层),60-光取向层,70-固化层,80-阻氧层,100-光学层叠体,200-光学层叠体。

Claims (11)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依次具有玻璃板、第1粘合粘接层、偏振器层、第2粘合粘接层及光学各向异性层,
所述玻璃板的厚度小于100μm,
所述偏振器层为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和有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层,
所述第1粘合粘接层与所述偏振器层之间的距离A为10μm以下,
所述偏振器层与所述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距离B为10μm以下,
其中,当在所述玻璃板与所述偏振器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所述第1粘合粘接层是指在所述玻璃板与所述偏振器层之间所具有的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所述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并且,当在所述偏振器层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具有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的情况下,所述第2粘合粘接层是指在所述偏振器层与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所具有的2层以上的粘合粘接层中最靠近所述偏振器层的粘合粘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第1粘合粘接层为粘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第2粘合粘接层为粘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粘接层为由PVA系粘接剂或UV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在所述第1粘合粘接层与所述偏振器层之间及所述偏振器层与所述第2粘合粘接层之间的至少一方中具有功能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偏振器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通过涂布液晶组合物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第1粘合粘接层在波长360nm及波长400nm处的吸光度为0.5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在比所述偏振器层更靠所述玻璃板侧,具有波长360nm及波长400nm处的吸光度为0.5以上的UV吸收层。
10.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11.一种折叠式器件,其使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
CN202080068849.6A 2019-09-30 2020-09-23 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Pending CN1145029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8179 2019-09-30
JP2019-178179 2019-09-30
PCT/JP2020/035756 WO2021065612A1 (ja) 2019-09-30 2020-09-23 光学積層体、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折りたたみ式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2996A true CN114502996A (zh) 2022-05-13

Family

ID=7533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849.6A Pending CN114502996A (zh) 2019-09-30 2020-09-23 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27101A1 (zh)
JP (1) JP7352644B2 (zh)
CN (1) CN114502996A (zh)
WO (1) WO2021065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0807B (zh) * 2021-04-16 2024-04-3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4072A (zh) * 2015-01-27 2016-08-0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含有保护层的偏振片及含有该偏振片的显示装置
US20160291225A1 (en) * 2014-01-22 2016-10-06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646714A (zh) * 2015-10-30 2017-05-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和具备该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90472A (zh) * 2015-12-28 2017-07-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
WO2019131943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6635B2 (ja) * 1999-09-29 2009-09-09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取扱い方法及びガラス積層体
JP5186237B2 (ja) * 2007-02-19 2013-04-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21320A (ja) 2009-12-11 2011-06-23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フィルム積層体、該積層体のガラスロール、及びガラス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592883B2 (ja) * 2014-08-06 2019-10-2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照明装置
WO2017086338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7232577B2 (ja) * 2017-05-29 2023-03-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896890B2 (ja) * 2017-12-28 2021-06-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吸収異方性膜、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1225A1 (en) * 2014-01-22 2016-10-06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824072A (zh) * 2015-01-27 2016-08-0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含有保护层的偏振片及含有该偏振片的显示装置
CN106646714A (zh) * 2015-10-30 2017-05-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和具备该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90472A (zh) * 2015-12-28 2017-07-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
WO2019131943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52644B2 (ja) 2023-09-28
WO2021065612A1 (ja) 2021-04-08
JPWO2021065612A1 (zh) 2021-04-08
US20220227101A1 (en)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7424B (zh)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782770B2 (ja) 着色組成物、2色性色素化合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527425B (zh)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654903B (zh) 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1487055B2 (en) Laminate
US11635558B2 (en) Optical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4502996A (zh) 光学层叠体、有机el显示装置及折叠式器件
JP7320069B2 (ja) 偏光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7987028A (zh) 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230062801A1 (en) Composition, polarizer layer,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JP7481425B2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930206A (zh) 光吸收各向异性层、层叠体、光学膜、图像显示装置、背光模组
KR20220041183A (ko) 액정 조성물, 이색성 물질, 광흡수 이방성막,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240094452A1 (en) Light absorption anisotropic layer, laminate, display device, infrared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and infrared light sensing device
WO2021235330A1 (ja) 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454695B2 (ja) 光配向膜用組成物、光配向膜および光学積層体
WO2022149585A1 (ja) 積層フィルム、積層体、偏光板、偏光板ロ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WO2019221123A1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3032330A (ja) 長尺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長尺フィルム積層体
US20230422616A1 (en) Light absorption anisotropic film, lamin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