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8204A -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8204A
CN114498204A CN202111215208.1A CN202111215208A CN114498204A CN 114498204 A CN114498204 A CN 114498204A CN 202111215208 A CN202111215208 A CN 202111215208A CN 114498204 A CN114498204 A CN 114498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inner case
case
housing
intermediat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52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村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98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8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6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metal grounding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01R13/6593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the shield being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8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one or more scre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的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屏蔽连接构造具有:屏蔽电线(20);中介构件(40),安装在屏蔽电线(20)且具有导电性;内壳(50),覆盖中介构件(40)且具有导电性;环状的外壳(60),覆盖内壳(50)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0),安装在外壳(60)。中介构件(40)与从绝缘包覆部(24)露出的电磁屏蔽构件(23)和内壳(50)接触,并且将电磁屏蔽构件(23)与内壳(50)电连接。内壳(50)与中介构件(40)和外壳(60)接触,并且将中介构件(40)与外壳(60)电连接。保持件(80)以内壳(50)与外壳(60)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保持内壳。

Description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布设在汽车等车辆内部的线束,已知有具备屏蔽电线的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芯线的外周;编织线,包围护套的外周;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编织线的外周。在屏蔽电线的端部,在编织线的外周安装有金属制的屏蔽环,并且在该屏蔽环上设置有一体化的导电性遮蔽体。导电性遮蔽体被设置为,将设置在线束端部的连接器所具有的金属制的屏蔽壳与屏蔽环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并且,屏蔽壳例如被保持在连接器所具有的筒状外罩的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6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外罩为金属制时,难以对外罩设定用于保持屏蔽壳的复杂的构造。另外,对于金属制的屏蔽壳,也难以设定用于将该屏蔽壳保持在外罩的复杂的构造。因此,在外罩为金属制时,无法适当地将屏蔽壳保持到该外罩。此时,由于无法维持外罩与屏蔽壳的接触状态,因此存在由于屏蔽壳等引起的屏蔽性能降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的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屏蔽连接构造具有:屏蔽电线;中介构件,安装在所述屏蔽电线且具有导电性;内壳,覆盖所述中介构件且具有导电性;环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内壳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在所述外壳,所述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所述芯线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包围所述护套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和所述内壳接触,并且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与所述内壳电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中介构件和所述外壳接触,并且将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外壳电连接,所述保持件以所述内壳接触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所述内壳。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有:中介构件,安装在屏蔽电线且具有导电性;内壳,覆盖所述中介构件且具有导电性;环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内壳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在所述外壳,所述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所述芯线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包围所述护套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和所述内壳接触,并且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与所述内壳电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中介构件和所述外壳接触,并且将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外壳电连接,所述保持件以所述内壳接触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所述内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起到能够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立体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本公开屏蔽连接构造具有:屏蔽电线;中介构件,安装在所述屏蔽电线且具有导电性;内壳,覆盖所述中介构件且具有导电性;环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内壳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在所述外壳,所述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所述芯线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包围所述护套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和所述内壳接触,并且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与所述内壳电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中介构件和所述外壳接触,并且将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外壳电连接,所述保持件以所述内壳接触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所述内壳。
根据该结构,通过中介构件将电磁屏蔽构件与内壳电连接,通过内壳将中介构件与外壳电连接。由此,电磁屏蔽构件经由中介构件和内壳而与外壳电连接。另外,保持件以内壳接触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并且被安装到外壳。由此,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到外壳,从而能够以使内壳接触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因此,由于能够适当地维持内壳与外壳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内壳和外壳等引起的屏蔽性能的降低。此时,由于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被安装到外壳,因此能够使用于保持该保持件的外壳的构造成为简单的构造。换言之,可以放宽外壳构造的限制。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环”是指整体相连而没有断缝的成为轮的构造,即、起点和终点一致的无端状的构造。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包含外缘形状为圆形的圆环、外缘形状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环、外缘形状为多边形的多边形环、外缘形状为圆角多边形的环,是指外缘形状由通过直线或曲线连结的任意闭合形状构成的环。关于“环”,在俯视时为具有贯通孔的形状,包含外缘形状与贯通孔的内周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环、外缘形状与贯通孔的内周形状不同的形状的环。关于“环”,包含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预定长度的环,并且与其长度的大小无关,其中上述轴向为穿过贯通孔中心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另外,关于本说明书中的“环状”,只要整体上能看作环即可,包含使多个部件组合而构成环的形状、或者如C字状这样一部分具有切口或缝隙等的形状。
[2]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第1卡合部,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外壳的内侧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根据该结构,在环状的外壳内侧,外壳的第1卡合部与保持件的第2卡合部被卡合。因此,外壳与保持件的卡合部分配置于外壳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例如在组装作业中作业者非故意地接触到外壳与保持件的卡合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外壳与保持件的卡合非故意地被解除,能够抑制保持件从外壳脱落。其结果,能够抑制通过保持件被保持的内壳与外壳的电连接被切断。即,能够提高内壳与外壳的电连接稳定性。
[3]优选的是,所述内壳形成为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嵌合的环状,所述内壳具有在所述内壳的轴向上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保持件的轴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保持件具有从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1端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内壳的所述第1端面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2端部。根据该结构,内壳的第1端面与保持件的突出部卡合,从而限制内壳在轴向上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内壳从外壳脱落。
[4]优选的是,所述保持件形成为与所述内壳的内侧嵌合的环状,所述保持件具有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2端部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周向的一部分,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缺口部露出的所述内壳的内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在内壳的内侧嵌合环状的保持件。通过该保持件,能够从内壳的内侧保持内壳。另外,通过在保持件设置缺口部,从而与不在保持件设置缺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屏蔽连接构造变得小型化。在例如没有在环状的保持件设置有缺口部时,在保持件的整个周向上,该保持件介于内壳与中介构件之间,因此需要将使内壳与中介构件接触的部分,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与保持件错开。因此,在没有在保持件设置缺口部时,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屏蔽连接构造变得大型化。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保持件设置缺口部,从而能够使中介构件接触到从该缺口部露出的内壳的内表面。因此,能够将中介构件与内壳的接触部分,设置于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与保持件重叠的位置。由此,与没有在保持件设置缺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使屏蔽连接构造变得小型化。
[5]优选的是,所述保持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且为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2端部侧的第3端面,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沿着所述保持件的轴向延伸而相比所述内壳的所述第2端面突出的卡合片,所述卡合片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所述卡合片具有在所述保持件的轴向上的基端部和前端部,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连接,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所述缺口部通过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和所述卡合片形成。根据该结构,保持件的缺口部通过环状主体部的第3端面、与从该第3端面的周向一部分突出而形成的卡合片形成。即,保持件的缺口部形成在保持件的周向中的没有形成卡合片的部分。能够使中介构件接触到从该缺口部露出的内壳的内表面。另外,卡合片形成为,从主体部的第3端面沿着保持件的轴向延伸而比内壳的第2端面突出。因此,除了主体部以外,还能够通过卡合片从内侧保持内壳。由此,虽然在保持件设置有缺口部,但是能够从内侧适当地保持内壳。
[6]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的第1凹部,所述第1凹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所述中介构件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第1凹部。根据该结构,在保持件的主体部设置有能够收纳中介构件的一部分的第1凹部。因此,在内壳的内部,能够抑制保持件与中介构件产生干扰。由此,能够将中介构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与主体部重叠的位置。其结果,与没有在主体部设置第1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使屏蔽连接构造变得小型化。
[7]优选的是,在所述内壳的内部,贯通有多个所述屏蔽电线,所述多个屏蔽电线沿着与所述屏蔽电线的轴向交叉的第1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卡合片在所述第1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多个屏蔽电线之间的间隙。根据该结构,在多个屏蔽电线之间的间隙设置卡合片。换言之,在多个屏蔽电线在第1方向上排列设置时产生的死角设置卡合片。因此,能够抑制由设置保持件引起的屏蔽连接构造变得大型化的情况。
[8]优选的是,所述保持件具有限制壁,该限制壁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限制壁与所述中介构件的轴向的一端面卡合。根据该结构,中介构件的轴向的一端面卡合在保持件的限制壁,从而限制中介构件的轴向上的移动。由此,在内壳的内部,能够容易进行中介构件在轴向上的定位。
[9]优选的是,所述第1卡合部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向所述外壳的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所述内壳具有设置在所述内壳的所述第2端面的第2凹部,所述第1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第2凹部。根据该结构,在内壳设置有能够收纳第1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2凹部。因此,在外壳的内部,能够抑制第1卡合部与内壳产生干扰。由此,能够将第1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与内壳重叠的位置。其结果,与没有在内壳设置第2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屏蔽电线的轴向上使屏蔽连接构造变得小型化。
[10]本公开的连接器具有:中介构件,安装在屏蔽电线且具有导电性;内壳,覆盖所述中介构件且具有导电性;环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内壳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在所述外壳,所述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所述芯线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包围所述护套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和所述内壳接触,并且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与所述内壳电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中介构件和所述外壳接触,并且将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外壳电连接,所述保持件以所述内壳接触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所述内壳。
根据该结构,电磁屏蔽构件与内壳通过中介构件电连接,中介构件与外壳通过内壳电连接。由此,电磁屏蔽构件经由中介构件和内壳与外壳电连接。另外,保持件以使内壳接触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并且被安装到外壳。由此,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到外壳,从而能够使内壳接触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因此,由于能够适当地维持内壳与外壳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由内壳和外壳等引起的屏蔽性能的降低。此时,由于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被安装到外壳,因此能够使用于保持该保持件的外壳的构造成为简单的构造。换言之,能够放宽外壳构造的限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夸张或简化示出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对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在各附图中有时不同。本说明书中的“平行”和“正交”,不仅包括严格地平行或正交的情况,还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或正交的情况。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意图包含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示出、且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线束10的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线束10将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电气设备11、12电连接。电气设备11、12设置于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等车辆V。作为电气设备11、12,例如可以例举电池、逆变器、电动机、空调装置、指示灯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等。
线束10具有:一根或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的屏蔽电线20;外装构件28,包围多个屏蔽电线20;以及一对连接器30,安装在屏蔽电线20的两端部。屏蔽电线20的一端部通过连接器30与电气设备11连接,屏蔽电线20的另一端部通过连接器30与电气设备12连接。外装构件28保护收纳在内部的屏蔽电线20不受飞翔物或水滴的影响。
如图2所示,各连接器30固定在电气设备11、12(参照图1)具有的导电性的壳体15。各连接器30与例如设置在壳体15内的对方端子电连接。作为壳体15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系或铝系等的金属材料。
(壳体15的结构)
壳体15具有:壳体主体16,形成为箱状;以及装配部17,与壳体主体16一体设置,形成为向壳体主体16的外部突出的环状。装配部17通过具有贯通装配部17的装配孔18而形成为环状。关于装配孔18,例如从贯通方向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扁平形状。在本说明书中,“扁平形状”例如包含长方形、长圆形和椭圆形等。本说明书中的“长方形”还包含对棱部进行了倒角的形状和将棱部弄圆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装配孔18,从贯通方向观察的形状形成为长方形状。
另外,各附图中的XYZ轴中的X轴表示连接器30的轴向(前后方向),Y轴表示与X轴正交的连接器3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Z轴表示相对于XY平面正交的连接器3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沿着X轴延伸的方向称为X轴向,将沿着Y轴延伸的方向称为Y轴向,将沿着Z轴延伸的方向称为Z轴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中的X箭头方向设为前方,将Z箭头方向设为上方。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连接器30朝向壳体15的方向定义为前方来进行说明。
在装配部17设置有用于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将连接器30固定于壳体15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孔17X。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固定孔17X隔着装配孔18彼此设置在相反的一侧。
(连接器30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器30具有:中介构件40,安装在屏蔽电线20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内壳50,覆盖中介构件40且具有导电性。连接器30具有:环状的外壳60,覆盖内壳50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0,安装在外壳60。连接器30例如具有:连接端子90,安装在屏蔽电线20的端部;橡胶环100,安装在外壳60的外周;橡胶栓110,装配在外壳60的端部;以及后保持件120,防止橡胶栓110从外壳60脱落。此处,通过屏蔽电线20、中介构件40、内壳50、外壳60以及保持件80来形成屏蔽连接构造。
(屏蔽电线20的结构)
如图4所示,各屏蔽电线20具有:芯线21,具有导电性;护套22,包围芯线21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23,包围护套22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24,包围电磁屏蔽构件23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
(芯线21的结构)
作为芯线21,例如能够使用由多个金属裸线绞合而成的绞合线、由内部具有实心构造的柱状的一根金属棒构成的柱状导体或内部具有中空构造的筒状导体等。另外,作为芯线21,也可以组合使用绞合线、柱状导体或筒状导体。作为芯线2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或铝系等金属材料。
(护套22的结构)
护套22例如在整个周向上包覆芯线21的外周面。护套2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来构成。作为护套2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将交联聚乙烯或交联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合成树脂。
(电磁屏蔽构件23的结构)
电磁屏蔽构件23例如在整个周向上包围护套22的外周面。电磁屏蔽构件23例如具有可挠性。作为电磁屏蔽构件23,例如能够使用将多个金属裸线编织成筒状的编织线或金属箔。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屏蔽构件23为编织线。作为电磁屏蔽构件2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或铝系等金属材料。
(绝缘包覆部24的结构)
绝缘包覆部24例如在整个周向上包围电磁屏蔽构件23的外周面。绝缘包覆部24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来构成。作为绝缘包覆部24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将交联聚乙烯或交联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合成树脂。
芯线21的轴向的端部(此处,前端部)从护套22露出。在从护套22露出的芯线21的前端部连接有连接端子90。连接端子90例如相比外壳60的前端面设置在前方。
(连接端子90的结构)
连接端子90例如具有:电线连接部91,与屏蔽电线20的前端部连接;以及端子连接部92,与未图示的对方端子连接。各连接端子90例如为电线连接部91与端子连接部92连续而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作为各连接端子9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电线连接部91与从护套22露出的芯线21的前端部连接。电线连接部91例如通过压接或超声波焊接等与芯线21连接。由此,电线连接部91与芯线21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
端子连接部92例如形成为平板状。在端子连接部92的前端部,形成有在板厚方向(此处,Z轴向)上贯通端子连接部92的贯通孔93。端子连接部92例如通过插入到贯通孔93的未图示的螺栓与对方端子电连接。
(屏蔽电线20的结构)
电磁屏蔽构件23的轴向的端部(此处,前端部)具有从绝缘包覆部24露出的露出部25。露出部25例如向后方折回。露出部25例如以覆盖绝缘包覆部24的前端部外周的方式折回。此处,在绝缘包覆部24的前端部安装有衬垫构件26。衬垫构件26例如形成为在整个周向上包围绝缘包覆部24的外周面的环状。露出部25例如以覆盖衬垫构件26的外周的方式折回。露出部25的折回部分例如在整个周向上包围衬垫构件26的外周面。换言之,衬垫构件26设置在绝缘包覆部24的外周面与露出部25的折回部分的内周面之间。另外,作为衬垫构件26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刚性比绝缘包覆部24高的材料。作为衬垫构件26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或铝系的金属材料。
(中介构件40的结构)
中介构件40例如安装在露出部25的折回部分的外周。中介构件40例如形成为环状。中介构件40例如在整个周向上包围露出部25的折回部分的外周面。中介构件40与露出部25接触并且与内壳50接触。中介构件40将电磁屏蔽构件23与内壳50电连接。作为中介构件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或铝系的金属材料。
中介构件40例如具有:压接部41,与露出部25连接;以及连接部42,与内壳50连接。关于中介构件40,例如压接部41与连接部42在中介构件40的轴向上相连而形成为一体。压接部41形成为环状。连接部42形成为环状。
压接部41例如通过从露出部25的折回部分的外侧压接而安装到该折回部分。中介构件40例如通过设置在中介构件40的轴向一端部的压接部41进行铆接,从而安装到电磁屏蔽构件23的外周。由此,中介构件40与露出部25的外周面接触,并且与电磁屏蔽构件23电连接。此处,压接部41例如设置在中介构件40的轴向的前端部。压接部41例如设置在衬垫构件26与屏蔽电线20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换言之,衬垫构件26设置在屏蔽电线20的轴向上的中介构件40的压接部41所设置的位置处的露出部25的径向内侧。由此,在压接部41铆接到露出部25的折回部分时,由于在露出部25与绝缘包覆部24之间存在衬垫构件26,因此能够抑制屏蔽电线20自身变形。其结果,能够提高电磁屏蔽构件23与中介构件40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连接部42例如设置在中介构件40的轴向的后端部。连接部42中的开口宽度,例如形成得比压接部41中的开口宽度大。连接部42的内周面例如不与露出部25的外周面接触。例如,在连接部42的内周面与露出部25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连接部42的外周面例如与内壳50的内表面接触。由此,中介构件40与内壳50电连接。
(外壳60的结构)
如图2所示,外壳60例如构成在X轴向上延伸的环状。外壳60例如具有:外侧配置部61,配置于壳体15的外侧;以及插入部70,插入到壳体15的装配孔18。插入部70沿着X轴向从后方向前方插入到装配孔18。外壳60例如为外侧配置部61与插入部70在外壳60的轴向(此处,X轴向)上相连而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作为外壳6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铝系或铁系的金属材料。
(外侧配置部61的结构)
如图3所示,外侧配置部61例如从插入部70的后端向后方突出而形成。外侧配置部61例如通过具有在X轴向上贯通外侧配置部61的收纳孔62而形成为环状。关于外侧配置部61,从X轴向观察的形状为Y轴向比Z轴向长的环状。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配置部61形成为长圆环状。
如图2所示,在外侧配置部61的前端部,设置有从外侧配置部61的外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63。固定部63例如形成为在外侧配置部61的外周的整个周向上连续并延伸的环状。在固定部63上,设置有在X轴向上贯通固定部63的两个贯通孔63X。两个贯通孔63X设置在与壳体15的两个固定孔17X对应的位置。
此处,在将连接器30固定于壳体15时,将插入部70插入到装配孔18,并且以各贯通孔63X在X轴向上与各固定孔17X重叠的方式将固定部63重叠到装配部17。并且,通过插入到各贯通孔63X和各固定孔17X的螺栓(省略图示),将固定部63固定到装配部17。由此,外壳60被固定到壳体15,并且外壳60与壳体15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收纳孔62的内部收纳有多个屏蔽电线20。在收纳孔62的内部,例如收纳有装配在绝缘包覆部24的外周面的橡胶栓110。橡胶栓110例如具有在X轴向上贯通的两个贯通孔111。在各贯通孔111插入有各屏蔽电线20。橡胶栓110对各屏蔽电线20的外周面与收纳孔62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在收纳孔62的后端部,例如收纳有后保持件120。后保持件120例如与橡胶栓110的后端面接触,从而防止橡胶栓110从外壳60脱落。后保持件120例如具有在X轴向上贯通后保持件120的两个贯通孔121。各贯通孔121被设置为在X轴向上与各贯通孔111重叠。在各贯通孔121插入有各屏蔽电线20。另外,各屏蔽电线20通过贯通孔111、121从外壳60的后端部引出到外部。
(插入部70的结构)
如图2所示,插入部70例如从外侧配置部6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而形成。插入部70形成为具有与装配孔18的内周面对应形状的外周面的环状。插入部7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例如形成为Y轴向比Z轴向长的长方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70形成为四角环状。
在插入部70的外周面形成有收纳槽71。收纳槽71形成为从插入部70的外周面向插入部70的径向内侧凹陷。收纳槽71例如形成在插入部70的外周的整个周向上。在收纳槽71嵌合有橡胶环100。橡胶环100对外壳60的外周面与壳体15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如图3所示,插入部70具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的收纳空间72。收纳空间72例如形成为在X轴向上贯通插入部70。插入部70通过具有收纳空间72而形成为环状。收纳空间72与收纳孔62连通。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保持有内壳50。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通过保持件80而保持有内壳50。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收纳有多个屏蔽电线20和多个中介构件40。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例如收纳有各屏蔽电线20与各中介构件40的连接部分。此处,内壳50和保持件80,例如沿着插入方向D1插入到收纳空间72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插入方向D1为与X轴向呈平行的方向,是从X轴向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另外,中介构件40例如在装配到屏蔽电线20的外周的状态下,沿着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即从X轴向的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插入到收纳空间72的内部。
在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两个)凹部73。两个凹部73例如设置在插入部70的前端部中的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两个凹部73例如分别设置在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中的在Y轴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内表面。各凹部73例如形成为从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向插入部70的径向外侧凹陷。此处,本说明书中的“对置”是指面彼此或构件彼此位于彼此正面的位置,不仅包含彼此完美地位于正面位置的情况,还包含彼此部分地位于正面位置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包含在两个部分之间隔着相对于两个部分独立的其他构件的情况和在两个部分之间不存在任何构件的情况双方。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两个)卡合部74。两个卡合部74例如设置在插入方向D1的里侧(此处,后方侧)的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两个卡合部74例如设置在插入部70的后端部中的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如图5所示,两个卡合部74例如分别设置在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中的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内表面。各卡合部74例如形成为从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向插入部70的径向内侧突出。各卡合部74例如形成为向与插入方向D1交叉的方向(此处,Z轴向)突出。各卡合部74沿着插入部70的轴向(此处,X轴向)延伸。各卡合部74具有后端面75。后端面75例如在与插入方向D1交叉的方向(此处,Z轴向)上延伸。卡合部74例如形成为,随着从卡合部74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面75,从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的突出量变大。因此,卡合部74的内表面以随着从卡合部74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面75靠近收纳空间72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内壳50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内壳50例如形成为在X轴向上延伸的环状。内壳50例如形成为具有与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对应形状的外表面的环状。内壳5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例如形成为Y轴向比Z轴向长的长方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内壳50形成为四角环状。内壳50例如具有;底壁和上壁,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以及一对侧壁,在Y轴向上彼此对置。内壳50具有在内壳50的轴向上的前端面(第1端面)和后端面(第2端面)。作为内壳5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铝系或铁系的金属材料。
如图4所示,内壳50收纳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内壳50例如在插入部70的径向上设置于收纳空间72的内表面与屏蔽电线20和中介构件40之间。内壳50被设置为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包围多个屏蔽电线20的外周。内壳50例如设置为包围装配于多个屏蔽电线20的外周的多个中介构件40的外周。例如,内壳50被设置为,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在整个周向上包围多个屏蔽电线20和多个中介构件40的外周。内壳50与中介构件40接触并且与外壳60接触。内壳50将中介构件40与外壳60电连接。另外,在内壳50的内部,多个屏蔽电线20和多个中介构件40沿着与屏蔽电线20的轴向交叉的Y轴向(第1方向)排列设置。
如图6所示,在内壳50的内部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四个)连接片51。四个连接片51例如设置在插入方向D1的里侧(此处,后方侧)中的内壳50的内表面。四个连接片51例如设置在内壳50的内表面中的底壁和上壁的内表面。两个连接片51在Y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内壳50的底壁的内表面,剩余的两个连接片51在Y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内壳50的上壁的内表面。设置于内壳50的底壁内表面的各连接片51与设置于内壳50的上壁内表面的各连接片51,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如图4所示,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连接片51以夹着一个中介构件40的方式设置。各连接片51例如形成为,从内壳50的底壁或上壁的后端面朝向内壳50的内部空间和前方折回。各连接片51构成为,通过以悬臂状被支承在内壳50的底壁或上壁而能够弹性变形。各连接片51与中介构件40的连接部42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各连接片51与中介构件40电连接。内壳50通过中介构件40与电磁屏蔽构件23电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内壳50的后端面,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两个)凹部52。各凹部52例如形成为从内壳50的后端面向内壳50的前端面凹陷。在各凹部52收纳有外壳60的卡合部74的至少一部分。如图6所示,两个凹部52例如分别设置在内壳50的底壁和上壁的后端面。凹部52例如在内壳50的底壁和上壁处,设置于在Y轴向上排列设置的两个连接片51之间。因此,收纳在凹部52的卡合部74在Y轴向上设置于两个连接片51之间。
在内壳50的外表面,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两个)接触片53。两个接触片53例如设置在插入方向D1的跟前侧(前方侧)处的内壳50的外表面。两个接触片53例如设置在内壳50的外表面中的一对侧壁的外表面。各接触片53例如形成为从内壳50的侧壁的前端面向内壳50的外侧和后方折回。各接触片53构成为,通过以悬臂状被支承在内壳50的侧壁而能够弹性变形。各接触片53与外壳60的内表面、具体地讲与凹部73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各接触片53与外壳60电连接。
(保持件80的结构)
保持件80例如沿着插入方向D1插入到外壳60的内侧。保持件80例如保持在收纳空间72的内部。保持件80以内壳50接触到外壳60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并且安装到外壳60。例如,保持件80以内壳50的接触片53接触到外壳60的凹部73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保持件80例如以内壳50接触到中介构件40的外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例如,保持件80以内壳50的连接片51接触到中介构件40的连接部42的外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保持件80例如嵌合到内壳50的内侧。保持件80例如从内壳50的内侧保持内壳50。保持件80具有在保持件80的轴向(此处,X轴向)上的前端部(第1端部)和后端部(第2端部)。
保持件80例如形成为嵌合到内壳50的内侧的环状。保持件80例如具有设置在保持件80的后端部的缺口部81。缺口部81设置在保持件80的周向的一部分。保持件80例如具有:环状的主体部82;以及一个或多个(此处,两个)卡合部83,设置在主体部82。保持件80例如为主体部82与卡合部83在保持件80的轴向上相连而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主体部82例如设置在保持件80的前端部。卡合部83例如设置在保持件80的后端部。作为保持件8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
(主体部82的结构)
主体部82例如构成在X轴向上延伸的环状。主体部82例如形成为具有与内壳50的内表面对应形状的外表面的环状。主体部8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例如形成为Y轴向比Z轴向长的长方形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82形成为四角环状。主体部82例如具有:底壁和上壁,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以及一对侧壁,在Y轴向上彼此对置。主体部82具有主体部82的轴向(此处,X轴向)上的后端面(第3端面)和前端面。在保持件80插入到内壳50的内侧时,主体部82的外表面与内壳50的内表面,对置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彼此接触。主体部82的轴向的长度例如形成为比内壳50的轴向的长度短。
主体部82例如具有从主体部82的外表面向主体部82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86。突出部86例如形成为从主体部82的前端部的外表面向主体部82的径向外侧伸出。突出部86形成为与内壳50的后端面卡合。突出部86限制内壳50向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内壳50从外壳60脱落。
在主体部82的内表面,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四个)限制壁87。四个限制壁87例如设置在插入方向D1的跟前侧(前方侧)处的主体部82的内表面。四个限制壁87例如设置在主体部82的内表面中的底壁和上壁的内表面。两个限制壁87在Y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主体部82的底壁的内表面,剩余的两个限制壁87在Y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主体部82的上壁的内表面。如图4所示,设置在主体部82的底壁内表面的各限制壁87与设置在主体部82的上壁内表面的各限制壁87,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各限制壁87在X轴向上设置在与中介构件40的压接部41对置的位置。各限制壁87从主体部82的内表面向主体部82的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各限制壁87形成为,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限制壁87之间的间隔比中介构件40的压接部41的外径小。各限制壁87的后端面形成为能够与压接部41的前端面卡合。各限制壁87能够限制中介构件40在外壳60的轴向上的移动。由此,各限制壁87例如能够进行中介构件40在外壳60的轴向上的定位。
如图6所示,在主体部82的后端面,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此处,两个)凹部88。凹部88设置在主体部82的周向的一部分。各凹部88例如形成为从主体部82的后端面向主体部82的前端面凹陷。例如,各凹部88设置在主体部82的各侧壁。如图7所示,在各凹部88例如收纳有中介构件40的一部分。在凹部88例如收纳有压接部41的周向的一部分。
(卡合部83的结构)
如图6所示,两个卡合部83与外壳60的两个卡合部74对应设置。各卡合部83形成为在外壳60的内侧与各卡合部74卡合。
卡合部83例如具有从主体部82的后端面沿着保持件80的轴向延伸的卡合片84。卡合片84例如设置在主体部82的周向的一部分。卡合片84例如形成为,从主体部82的底壁和上壁的后端面沿着插入方向D1向后方延伸。各卡合片84例如设置在主体部82的底壁和上壁中的Y轴向的中心部。如图2所示,各卡合片84例如在两个屏蔽电线20排列的Y轴向上,设置于两个屏蔽电线20之间的间隙。如图7所示,各卡合片84例如在Y轴向上设置于两个中介构件40之间的间隙。各卡合片84例如设置在圆环状的两个中介构件40(连接部41)排列设置时产生的间隙。各卡合片84例如在Z轴向上设置在与内壳50的凹部52重叠的位置。两个卡合片84例如在Z轴向上彼此对置。各卡合片84具有在卡合片84的轴向上的基端部(此处,前端部)和前端部(此处,后端部)。各卡合片84的基端部与主体部82的后端面连接。各卡合片84形成为以基端部为固定端且以前端部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各卡合片84具有弹性。各卡合片84例如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以使卡合片84的前端部相对于卡合片84的基端部在Z轴向上偏移。各卡合片84的前端部例如形成为相比内壳50的后端面向后方突出。各卡合片84的前端部例如从内壳50露出。
如图5所示,在各卡合片84的前端部形成有从各卡合片84的外表面向保持件8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凸部85。各卡合凸部85例如向与插入方向D1交叉的方向(此处,Z轴向)突出而形成。各卡合凸部85形成为能够与外壳60的各卡合部74卡合。各卡合凸部85例如形成为能够与各卡合部74的后端面75卡合。
如图6所示,保持件80的缺口部81例如通过主体部82的后端面和卡合片84来形成。换言之,缺口部81形成在保持件80的周向中的没有形成卡合片84的部分。缺口部81例如形成为与凹部88连通。缺口部81例如形成为使内壳50的内表面露出。例如,缺口部81形成为使内壳50的连接片51露出。如图7所示,中介构件40例如与从缺口部81露出的内壳50的连接片51接触。
如图6所示,在外壳60的收纳空间72,沿着插入方向D1从前方侧插入内壳50和保持件80。例如,内壳50和保持件80以保持件80插入到内壳50的内侧的状态插入到收纳空间72。此时,保持件80的各卡合片84被按压到外壳60的卡合部74而弹性变形,从而向保持件80的径向内侧挠曲。即,两个卡合片84以彼此靠近的方式挠曲。之后,当卡合凸部85插入至比卡合部74的后端面75靠后方时,各卡合片84进行弹性复原,从而卡合凸部85与卡合部74的后端面75卡合。由此,保持件80安装到外壳60,保持件80保持在外壳60的内部。此处,保持件80嵌合到内壳50的内侧,从内壳50的内侧保持内壳50。因此,通过将保持件80安装到外壳60,从而能够通过该保持件80将内壳50保持在外壳60的内部。此时,保持件80以内壳50的接触片53接触到外壳60的凹部73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另外,保持件80的突出部86与内壳50的前端面卡合。由此,能够限制内壳50向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动。之后,如图4所示,装配在屏蔽电线20的外周的中介构件40,沿着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从后方侧插入到内壳50的内侧。此时,中介构件40在X轴向上的移动被保持件80的限制壁87限制。并且,从保持件80的缺口部81露出的内壳50的连接片51与中介构件40的连接部42的外表面接触。由此,中介构件40与内壳50电连接,内壳50与外壳60电连接。因此,与中介构件40电连接的电磁屏蔽构件23,经由中介构件40和内壳50而与外壳60电连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具有:屏蔽电线20;中介构件40,安装在屏蔽电线20且具有导电性;内壳50,覆盖中介构件40且具有导电性;环状的外壳60,覆盖内壳50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0,安装在外壳60。中介构件40与从绝缘包覆部24露出的电磁屏蔽构件23和内壳50接触。内壳50与中介构件40和外壳60接触。保持件80以内壳50接触到外壳60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
根据该结构,电磁屏蔽构件23与内壳50通过中介构件40而电连接,中介构件40与外壳60通过内壳50而电连接。由此,电磁屏蔽构件23经由中介构件40和内壳50而与外壳60电连接。另外,保持件80以内壳50接触到外壳60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内壳50,并且安装到外壳60。由此,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0安装到外壳60,从而在使内壳50接触到外壳60的内表面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因此,由于能够适当地维持内壳50与外壳60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由内壳50和外壳60等引起的屏蔽性能降低的情况。此时,由于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0被安装到外壳60,因此能够使用于保持该保持件80的外壳60的构造成为简单的构造。换言之,能够放宽外壳60的构造限制。
(2)如果将用于安装到外壳60的构造设定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0,则不需要将用于安装到外壳60的构造设定在内壳50。另外,由于内壳50通过保持件80被保持,因此也不需要将用于保持内壳50的构造设定在外壳60。因此,不需要在内壳50和外壳60设定复杂的构造。因此,能够放宽内壳50和外壳60的构造限制。
(3)在环状的外壳60的内侧,外壳60的卡合部74与保持件80的卡合部83被卡合。因此,外壳60与保持件80的卡合部分配置在外壳60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例如在组装作业中作业者非意图地触碰到外壳60与保持件80的卡合部分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外壳60与保持件80的卡合非意图地被解除,能够抑制保持件80从外壳60脱落。其结果,能够抑制通过保持件80保持的内壳50与外壳60的电连接被切断。即,能够提高内壳50与外壳60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4)在保持件80设置了缺口部81。由此,能够使中介构件40接触到从缺口部81露出的内壳50的内表面。因此,能够将中介构件40与内壳50的接触部分,设置于在屏蔽电线20的轴向上与保持件80重叠的位置。由此,与没有在保持件80设置缺口部81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屏蔽电线20的轴向上使连接器30变得小型化。
(5)在多个屏蔽电线20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卡合片84。换言之,在多个屏蔽电线20在Y轴向上排列设置时产生的死角设置有卡合片84。因此,能够抑制由设置保持件80引起而连接器30变得大型化的情况。
(6)在内壳50设置有能够收纳外壳60的卡合部74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52。因此,能够抑制卡合部74与内壳50在外壳60的内部产生干扰。由此,能够将卡合部7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在屏蔽电线20的轴向上与内壳50重叠的位置。其结果,与没有在内壳50设置凹部52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屏蔽电线20的轴向上使连接器30变得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能够如下所述变更实施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来实施。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壳50中省略凹部5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壳50中,通过连接片51与中介构件40的外表面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能够与中介构件40的外表面接触的构造,则能够采用连接片51以外的构造。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壳50中,通过接触片53与外壳60的内表面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能够与外壳60的内表面接触的构造,则能够采用接触片53以外的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壳50的构造不限定于环状。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中省略凹部88。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中省略限制壁87。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中省略突出部86。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中省略缺口部8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中,通过设置在卡合片84的前端部的卡合凸部85而与外壳60的卡合部74卡合,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能够与卡合部74卡合的构造,则不特别限定卡合部83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卡合部74形成为从外壳60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卡合部74形成为从外壳60的内表面向外壳60的径向外侧凹陷。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件80的构造不限定于环状。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中介构件40、内壳50以及保持件80收纳在作为插入部70的内部空间的收纳空间7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中介构件40、内壳50以及保持件80收纳在作为外侧配置部61的内部空间的收纳孔6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从绝缘包覆部24露出的电磁屏蔽构件23向后方折回,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使从绝缘包覆部24露出的电磁屏蔽构件23折回,而在护套22上将电磁屏蔽构件23的露出部25与中介构件40的压接部41连接。此时,也可以在露出部25与护套22之间插入衬垫构件26。
·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衬垫构件2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贯通外壳60的屏蔽电线20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还能够根据屏蔽电线20的数量来变更中介构件40的数量。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通过屏蔽电线20、中介构件40、内壳50、外壳60以及保持件80形成的屏蔽连接构造,也能够适用到连接器30以外的嵌合装置。嵌合装置是例如嵌合到在收纳车载设备的壳体上设置的装配孔的装置。
·应理解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点上是例示的而不是制限的。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而不是通过上述的意思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线束
11、12 电气设备
15 壳体
16 壳体主体
17 装配部
17X 固定孔
18 装配孔
20 屏蔽电线
21 芯线
22 护套
23 电磁屏蔽构件
24 绝缘包覆部
25 露出部
26 衬垫构件
28 外装构件
30 连接器
40 中介构件
41 压接部
42 连接部
50 内壳
51 连接片
52 凹部
53 接触片
60 外壳
61 外侧配置部
62 收纳孔
63 固定部
63X 贯通孔
70 插入部
71 收纳槽
72 收纳空间
73 凹部
74 卡合部
75 后端面
80 保持件
81 缺口部
82 主体部
83 卡合部
84 卡合片
85 卡合凸部
86 突出部
87 限制壁
88 凹部
90 连接端子
91 电线连接部
92 端子连接部
93 贯通孔
100 橡胶环
110 橡胶栓
111 贯通孔
120 后保持件
121 贯通孔
V 车辆
D1 插入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屏蔽连接构造,具有:
屏蔽电线;
中介构件,安装在所述屏蔽电线且具有导电性;
内壳,覆盖所述中介构件且具有导电性;
环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内壳且具有导电性;以及
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在所述外壳,
所述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所述芯线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包围所述护套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
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和所述内壳接触,并且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与所述内壳电连接,
所述内壳与所述中介构件和所述外壳接触,并且将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外壳电连接,
所述保持件以所述内壳接触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所述内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第1卡合部,
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外壳的内侧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内壳形成为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嵌合的环状,
所述内壳具有在所述内壳的轴向上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
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保持件的轴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
所述保持件具有从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1端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内壳的所述第1端面卡合,
所述第2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2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保持件形成为与所述内壳的内侧嵌合的环状,
所述保持件具有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2端部的缺口部,
所述缺口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周向的一部分,
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缺口部露出的所述内壳的内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保持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且为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第2端部侧的第3端面,
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沿着所述保持件的轴向延伸而相比所述内壳的所述第2端面突出的卡合片,
所述卡合片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
所述卡合片具有在所述保持件的轴向上的基端部和前端部,
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连接,
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
所述缺口部通过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和所述卡合片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3端面的第1凹部,
所述第1凹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
所述中介构件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第1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壳的内部贯通有多个所述屏蔽电线,
所述多个屏蔽电线沿着与所述屏蔽电线的轴向交叉的第1方向排列设置,
所述卡合片在所述第1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多个屏蔽电线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保持件具有限制壁,该限制壁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
所述限制壁与所述中介构件的轴向的一端面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第1卡合部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向所述外壳的径向内侧突出形成,
所述内壳具有设置在所述内壳的所述第2端面的第2凹部,
所述第1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第2凹部。
10.一种连接器,具有:
中介构件,安装在屏蔽电线且具有导电性;
内壳,覆盖所述中介构件且具有导电性;
环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内壳且具有导电性;以及
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安装在所述外壳,
所述屏蔽电线具有:芯线,具有导电性;护套,包围所述芯线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电磁屏蔽构件,包围所述护套的外周且具有导电性;以及绝缘包覆部,包围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且具有绝缘性,
所述中介构件与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和所述内壳接触,并且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与所述内壳电连接,
所述内壳与所述中介构件和所述外壳接触,并且将所述中介构件与所述外壳电连接,
所述保持件以所述内壳接触到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的状态保持所述内壳。
CN202111215208.1A 2020-10-27 2021-10-19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Pending CN1144982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9790 2020-10-27
JP2020179790A JP2022070624A (ja) 2020-10-27 2020-10-27 シールド接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8204A true CN114498204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25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5208.1A Pending CN114498204A (zh) 2020-10-27 2021-10-19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2866B2 (zh)
JP (1) JP2022070624A (zh)
CN (1) CN114498204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6418A (ja) * 2003-02-10 2004-10-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シェルの遮蔽構造
CN101183761A (zh) * 2006-10-17 2008-05-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1350481A (zh) * 2007-07-18 2009-01-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的连接器结构
JP2009064691A (ja) * 2007-09-07 2009-03-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2163779A (zh) * 2010-01-14 2011-08-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和制造该屏蔽连接器的方法
CN102751616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2832510A (zh) * 2011-06-17 2012-12-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2891392A (zh) * 2011-07-19 2013-0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和屏蔽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3001047A (zh) * 2011-09-07 2013-03-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US20130078835A1 (en) * 2010-04-09 2013-03-28 Fci Automotive Hol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03545668A (zh) * 2012-07-11 2014-01-29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220071A (ja) * 2014-05-16 2015-1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8352219A (zh) * 2015-08-31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导电路径
JP2019009010A (ja) * 2017-06-26 2019-01-17 Ntn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付き電線用コネクタ
CN210272880U (zh) * 2019-09-29 2020-04-07 东莞市贝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接地可靠的Type-C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6418A (ja) * 2003-02-10 2004-10-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シェルの遮蔽構造
CN101183761A (zh) * 2006-10-17 2008-05-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1350481A (zh) * 2007-07-18 2009-01-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的连接器结构
JP2009064691A (ja) * 2007-09-07 2009-03-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2163779A (zh) * 2010-01-14 2011-08-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和制造该屏蔽连接器的方法
US20130078835A1 (en) * 2010-04-09 2013-03-28 Fci Automotive Hol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02751616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2832510A (zh) * 2011-06-17 2012-12-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2891392A (zh) * 2011-07-19 2013-0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和屏蔽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3001047A (zh) * 2011-09-07 2013-03-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3545668A (zh) * 2012-07-11 2014-01-29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220071A (ja) * 2014-05-16 2015-1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8352219A (zh) * 2015-08-31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导电路径
JP2019009010A (ja) * 2017-06-26 2019-01-17 Ntn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付き電線用コネクタ
CN210272880U (zh) * 2019-09-29 2020-04-07 东莞市贝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接地可靠的Type-C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82866B2 (en) 2023-06-20
JP2022070624A (ja) 2022-05-13
US20220131319A1 (en)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6522B2 (en) 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JP698449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4498204A (zh)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JP7393393B2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CN114144848B (zh) 线束
JP202306680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1128902A (ja) 端子付電線、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399793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7424242B2 (ja) コネクタ
US20220320789A1 (en) Connector, wiring harness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WO2022230453A1 (ja) コネクタ
WO2022113805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185948A1 (ja) 複合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3904162B (zh) 连接器
JP7399792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WO2022024762A1 (ja) コネクタ
WO2024018867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WO2022185947A1 (ja) 第1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複合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024794A1 (ja) コネクタ
JP7072406B2 (ja) シール部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2021111575A (ja) コネクタ
JP2022029620A (ja) コネクタ
CN116057801A (zh) 线束
CN116189972A (zh) 线束
CN116097375A (zh) 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