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5668A - 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45668A CN103545668A CN201310290245.8A CN201310290245A CN103545668A CN 103545668 A CN103545668 A CN 103545668A CN 201310290245 A CN201310290245 A CN 201310290245A CN 103545668 A CN103545668 A CN 1035456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ed cable
- sleeve pipe
- braiding
- welded part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长期确保屏蔽壳与编织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和对屏蔽线缆的保持力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使用具有芯线(21)、覆盖芯线(21)的外周的导电性的编织(22)以及进一步覆盖其外周的绝缘性的套管(23)的屏蔽线缆(2)的终端构造(3),具备:第1编织部(221),通过将编织(22)折返至套管(23)的外侧而配置于套管(23)的周围;第2编织部(222),通过将该编织(22)进一步沿与第1编织部(221)相反的方向折返而配置于第1编织部(221)的周围;屏蔽壳(10),包围与芯线(21)连接的端子(11);第1压接部件(15),一体地形成于屏蔽壳(10),从套管(23)和第1编织部(221)的外侧压接;以及第2压接部件,从第1压接部件(15)和第2编织部(221)的外侧压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屏蔽线缆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通信设备等的屏蔽线缆,为了使影响其信号传送的噪声降低,在芯线的外周具有金属编织,在其外周设有树脂制的套管。作为使用这样的屏蔽线缆的屏蔽线缆线束(带有连接器的线束)的终端构造,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构造。在该专利文献1中,如图8所示,在将套管51剥皮而使编织52露出之后,将导电性的套筒53配置于套管51的外周部,而且,将编织52折返至套筒53上,从编织52上将形成于连接器的屏蔽壳的U字形的筒管54压接。
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将筒管54压接于折返至套管51上的编织52,从而确保编织52与屏蔽壳(筒管54)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并且,施与机械的保持力,从而包括编织52的屏蔽线缆不会从连接器的屏蔽壳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8818号公报。
如果还包括终端连接部分的屏蔽线缆线束在比常温更高的温度范围长期使用,则树脂制的套管51,通过压接而施加应力的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体积容易减少而变细,套管51对压接力的反作用力有下降之虞。另外,如果同样地在比常温更高的温度范围长期使用,则在套管51容易产生应力松弛,由此,套管51对筒管54的压接力的反作用力有下降之虞。另一方面,在比常温更高的温度范围的长期的使用导致在筒管54也容易产生应力松弛,由此,筒管54的压接力有下降之虞。另外,由于暴露于热冲击而重复地产生屏蔽线缆的膨胀、收缩,向筒管54的重复反作用力导致筒管54容易打开,压接力有下降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该构造即使在产生如上所述的现象的情况下,也能够长期确保屏蔽壳与编织的电连接可靠性和对包括编织的屏蔽线缆的保持力。
在此做出的本发明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是能使用具有带有绝缘被覆的芯线、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导电性的编织以及进一步覆盖其外周的绝缘性的套管的屏蔽线缆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编织部,通过将编织折返至套管的外侧而配置于套管的周围;第2编织部,通过将该编织进一步沿与第1编织部相反的方向折返而配置于第1编织部的周围;屏蔽壳,包围与芯线连接的端子;第1压接部件,一体地形成于屏蔽壳,从套管和第1编织部的外侧压接;以及第2压接部件,从第1压接部件和第2编织部的外侧压接。
依照本发明,即使由于套管变细、在套管或第1压接部件产生应力松弛或第1压接部件打开而导致编织与第1压接部件之间的接触力下降,也能够由位于第1压接部件的外侧的第2压接部件的压接力充分地补偿编织与第1压接部件之间的接触力下降部分。
依照以上,由于能够稳定地维持将第1编织部和第2编织部夹持于套管、第1压接部件以及第2压接部件之间的状态,因而作为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整体,能够长期确保第1压接部件与第1编织部的连接可靠性和对包括编织的屏蔽线缆的保持力。
在此,优选由比典型地用于绝缘性的套管的树脂更难以受到热和力的影响的金属构成第2压接部件。
依照如以上那样由第1压接部件和第2压接部件压接的本发明,由于预料到套管变细或套管、压接部件的应力松弛等,没有必要预先以过大的压接力压接,因而屏蔽线缆未被过度地压溃成扁平状,变得容易保持屏蔽线缆的当初的圆形剖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传送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第1编织部与第1压接部件的内侧接触,并且第2编织部也与第1压接部件的外侧接触,因而相对于编织仅与压接金属零件的内侧接触的构成,能够使得形成有压接金属零件的屏蔽壳与编织的接触面积为2倍。于是,由于两者间的接触电阻变小,从屏蔽壳向编织变得容易使噪声降低,因而屏蔽性能提高。
本发明中的第1压接部件和第2压接部件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部件,并且,其压接形状也任意。
第2压接部件优选为筒体。由于筒体与沿周方向不连续的部件(例如,U字形的部件)相比刚性较高,因而能够将第1压接部件可靠地约束于其内侧。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将第1编织部和第2编织部夹持于套管、第1压接部件以及第2压接部件之间的状态。
本发明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具有带有绝缘被覆的芯线、覆盖芯线的外周的导电性的编织以及进一步覆盖其外周的绝缘性的套管的屏蔽线缆来制造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的方法,具备:第1折返步骤,将屏蔽线缆的终端部的通过套管的剥皮而露出的编织折返至套管上;第1压接步骤,将在包围与芯线连接的端子的屏蔽壳形成的第1压接部件配置并压接于编织上;第2折返步骤,将超出第1压接部件而延伸的编织在第1压接部件上折返至与第1折返步骤相反的一侧;以及第2压接步骤,将配置于比编织更靠近外侧的第2压接部件压接。
由于通过该制造方法能得到上述的屏蔽线缆线束,因而能够享有与上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长期确保屏蔽壳与编织的连接可靠性和对屏蔽线缆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立体图,(a)是完成品的立体图,(b)是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a)的II-II线剖面图,是示出拆卸了外壳的状态的图,此外,其他剖面图也是在同样的位置断裂的图;
图3是示出屏蔽线缆线束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4是示出屏蔽线缆线束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5是示出屏蔽线缆线束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6是示出屏蔽线缆线束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7是示出屏蔽线缆线束的制造步骤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示出现有的屏蔽线缆线束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线缆线束1,如图1所示,具备:端子11,与屏蔽线缆2的芯线21连接;内壳12,保持端子11,并且由金属制的屏蔽壳10覆盖;屏蔽线缆线束终端构造3,包括屏蔽壳10;以及外壳13,装配于屏蔽壳10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线缆2,具有:多个芯线21;编织22,覆盖这些芯线21的外周;以及套管23,覆盖该编织22的外周,终端部分被剥皮。此外,芯线21也可以是1个。
各芯线21具有金属导线211(图3(c))和覆盖其外周的绝缘被覆212。此外,也可以将多个芯线21拧在一起(捻合)。
编织22,将金属细线(例如,软铜线)编织成筒状,柔软地形成。将这样的编织22与屏蔽壳10电连接,并且为了将屏蔽线缆2保持于连接器的屏蔽壳10,如后所述,将编织22夹持于套管23、屏蔽壳10以及弯皱套圈17之间。
该编织22如图2所示,在比套管23更靠近外侧折返2次。具体而言,编织22在套管23的端部23A从套管23的内侧折返至外侧,并且,该折返片在从套管23的端部23A朝向屏蔽线缆2的后端侧B延伸的途中朝向屏蔽线缆2的前端侧F折返。结果,在套管23的外周面23B的周围,编织22夹着后述的壳压接部15而二重地重叠。以下,在该二重地重叠的编织22中,将比壳压接部15更靠近内侧的部分称为第1编织部221,将比壳压接部15更靠近外侧的部分称为第2编织部222。
绝缘性的套管23为由例如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或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树脂构成的筒体。
端子11只以与屏蔽线缆2的芯线21相同的数量设置。该端子11一体地形成有压接于芯线21的金属导线211的压接部111和与嵌合于屏蔽线缆线束1的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端子主体112。
内壳12为形成有多个(在此为4个)容纳端子11的腔121的树脂体。腔121贯通内壳12。
屏蔽线缆线束终端构造3具备屏蔽线缆2的终端部2A、设在该终端部2A的屏蔽壳10以及金属制的弯皱套圈17。
屏蔽壳10覆盖保持端子11的内壳12的外周,并且与编织22电连接。该屏蔽壳10与对方连接器的屏蔽壳电连接,该对方连接器与屏蔽线缆线束1嵌合。对方连接器的屏蔽壳与连接有对方连接器的端子的基板的接地端子连接。由屏蔽壳10和对方连接器的屏蔽壳包围屏蔽线缆线束1和对方连接器的各个端子。依照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使在屏蔽线缆2受到的外部噪声和由芯线21产生的内部噪声全都按照编织22、屏蔽壳10、对方连接器的屏蔽壳、基板以及接地的顺序通过而降低,因而能够将噪声从连接器的内部对于外部遮蔽并从连接器的外部对于内部遮蔽。
这样的屏蔽壳10,一体地形成有在从套管23的端部23A露出的芯线21的外侧配置的壳主体14和在第1编织部221与第2编织部222之间配置的壳压接部15。
壳主体14形成为四方筒状,在其内侧容纳有内壳12。由从该壳主体14的端部突出的支柱141支撑壳压接部15。
壳压接部15由一对呈U字的压接片151、152构成。将该壳压接部15压接于第1编织部221上,由此,将屏蔽壳10与编织22电连接,并且将屏蔽线缆2保持于屏蔽壳10。包括该壳压接部15的屏蔽壳10的材质,只要具有足以达到保持屏蔽线缆2且通过与编织22的接触而降低噪声的目的的强度和导电性,就能够广泛地采用。作为材质的一个示例,列举铜合金(例如,磷青铜)。
成为筒体的弯皱套圈17,配置于在内侧配置有第1编织部221和壳压接部15的第2编织部222的外侧,被施加径方向的压缩力。该弯皱套圈17作为将编织22和壳压接部15从外侧压接的部件而起作用。该弯皱套圈17的材质,只要发挥足以补偿由于后述的现象而可能发生的接触力的下降的压接力,就能够以铜合金等金属为首并也以树脂作为对象而广泛地采用。期望其材质难以变细,难以膨胀。此外,在树脂的情况下,采用能够压接的构造,例如,由一对对开体将屏蔽线缆2夹入的构造。
树脂制的外壳13(图1)通过覆盖屏蔽壳10的外侧,从而将屏蔽壳10绝缘。该外壳13具有在屏蔽线缆线束1的前端侧F装配于壳主体14的前端部131和装配于屏蔽线缆线束终端构造3的连接部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套管23的外周面23B上,按照顺序重叠有第1编织部221、壳压接部15、第2编织部222以及弯皱套圈17。
由此,第1编织部221夹持于套管23与壳压接部15之间(内侧的夹持构造)。该构造相当于将编织52夹持于图8所示的套管51与筒管54之间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将第2编织部222夹持于壳压接部15与弯皱套圈17之间(外侧的夹持构造)。
接着,参照图3~图6,说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线缆线束1的步骤。
首先,在图3(a)所示的屏蔽线缆2的终端部2A将套管23剥皮,使编织22露出(图3(b))。将套管23剥皮的长度,有必要也考虑将端子11压接于芯线21的可操作性,优选以壳压接部15的线缆轴线方向的长度L(图4(b))的2倍作为大致目标。
此外,虽未图示,预先使屏蔽线缆2通过弯皱套圈17。
接着,如图3(c)所示,将露出的编织22朝向套管23的周围折返,使芯线21露出(第1折返步骤)。
接下来,从芯线21的前端将绝缘被覆212剥下既定长度,使金属导线211露出。在将端子11的压接部111压接于此之后,将该端子11插入内壳12的腔121内。随后,将内壳12插入壳主体14的内侧,如图4(a)所示,将壳压接部15配置于折返的编织22的外侧。
该壳压接部15的压接片151、152沿互相接近的方向施加力而压接(图4(b),第1压接步骤)。通过这样,从而将屏蔽线缆2机械地保持于屏蔽壳10。此外,由于套管23上的编织22(第1编织部221)和壳压接部15互相以既定的表面压力接触,因而确保编织22与屏蔽壳10的电连接可靠性。在该状态下,与编织22的第2编织部222相当的部分比壳压接部15更延伸至后端侧B。
接着,如果将与编织22的第2编织部222相当的部分在壳压接部15的后端15B朝向壳压接部15的周围折返,则如图5(a)和(b)所示,除了位于壳压接部15的内侧的第1编织部221之外,还形成有位于壳压接部15的外侧的第2编织部222(第2折返步骤)。如图5所示,对于第1编织部221和第2编织部222,屏蔽线缆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大概相等。
此外,第2编织部222的长度由将套管23剥皮的长度和壳压接部15的压接片151、152的宽度确定。在增加与壳压接部15的接触面积的方面,优选第2编织部222延伸至壳压接部15的前端15A,但第2编织部222也可以不到达壳压接部15的前端15A。如果第2编织部222的前端延伸至比前端15A更靠近前方,则根据需要而切除比前端15A更靠近前方的部分。
接下来,如图6(a)所示,使退避至屏蔽线缆2的后端侧B的弯皱套圈17移动至第2编织部222的外周。此时,能够使弯皱套圈17从第2编织部222的折返的基端222B侧通过。假设想要从相反侧、即第2编织部222的前端222A侧通过,则由于形成编织22的金属细线的前端不整齐地突出,而将弯皱套圈17卡在那里。与此相对的是,如果是折返的基端222B侧,则能够使弯皱套圈17顺利地通过。
接着,如图6(b)所示,将弯皱套圈17朝向径方向内侧加压而压接(第2压接步骤)。于是,第2编织部222、壳压接部15以及弯皱套圈17以既定的表面压力接触。由此,能担保编织22与屏蔽壳10的电连接可靠性和对屏蔽线缆2的机械的保持。
然后,从前端侧F装配外壳13,则图1所示的屏蔽线缆线束1完成。
此外,弯皱套圈17能够以例如剖面多边形压接或将周方向的一部分压接,其压接形状任意。
另外,弯皱套圈17,能够将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压接。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相当于例如一端侧或长度方向中央部。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线缆线束1的使用环境可能成为比常温更高的温度范围。如果这样的高温的热负荷长期作用于施加压接所导致的应力的套管23,则套管23容易变细,套管23的反作用力有下降之虞。另外,如果同样地在比常温更高的温度范围长期使用,则在套管23容易产生应力松弛,由此,套管23的反作用力有下降之虞。另一方面,将编织22夹持在与套管23之间的壳压接部15,也由于在比常温更高的温度范围的长期的使用而容易产生应力松弛,由此,壳压接部15的压接力有下降之虞。另外,由于暴露于热冲击而重复地产生屏蔽线缆2的膨胀、收缩,此时的向壳压接部15的重复反作用力导致壳压接部15容易打开,压接力有下降之虞。这些现象全都使编织22与壳压接部15之间的接触力下降,与此相伴的是,成为使编织22与屏蔽壳10的连接可靠性和包括编织22的屏蔽线缆2的机械的保持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于是,本实施方式采用还由弯皱套圈17从壳压接部15的外侧压接的构造。因此,即使由于上述现象而导致编织22与壳压接部15之间的接触力下降,也能够由弯皱套圈17的压接力充分地补偿该下降部分。
所以,由于能够稳定地维持将第1编织部221和第2编织部222以既定的表面压力夹持于套管23、壳压接部15以及弯皱套圈17之间的状态,因而能够长期确保连接可靠性和保持力。
在此,在将壳压接部15从外侧压接的部件,采用比用于套管23的树脂更难以受到热和力的影响的金属制的弯皱套圈17。由此,由于第2编织部222夹持于全都由金属构成的壳压接部15与弯皱套圈17之间,因而能够进一步得到长期的连接可靠性和保持力。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压接部件,使用刚性高的筒状的弯皱套圈17。由于将壳压接部15可靠地约束于这样的弯皱套圈17的内侧,因而能够更稳定地维持将第1编织部221和第2编织部222以既定的表面压力夹持于套管23、壳压接部15以及弯皱套圈17之间的状态。
而且,由于通过将编织22折返2次,从而第1编织部221和第2编织部222的两者与壳压接部15接触,因而与将编织22仅折返1次的构成相比,能够使壳压接部15与编织22的接触面积成为2倍。于是,由于两者间的接触电阻变小,因而变得容易使噪声从屏蔽壳10向编织22降低。
本发明中的第1压接部件和第2压接部件全都考虑到可操作性、所要求的连接可靠性和保持力,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部件。例如,还能够使用U字形的第2压接部件,以代替作为筒体的弯皱套圈17。
另外,在本发明的屏蔽线缆线束终端构造的制造时,如图7所示,还能够采用将编织22成束化的方法。首先,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套管23的剥皮,从而如图7(a)所示使编织22露出。将该露出的范围的编织22的金属细线解开,将如图7(b)那样汇集并捆扎的金属细线如图7(c)那样折返至套管23上。将壳压接部15如图7(d)那样压接于这样成束化的编织22上,以后,与图4~图6同样,还将编织22折返至相反侧,并且将弯皱套圈17压接。
除了上述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取舍选择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构成或适当变更为其他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 屏蔽线缆线束
2 屏蔽线缆
3 屏蔽线缆线束终端构造
10 屏蔽壳
11 端子
12 内壳
13 外壳
14 壳主体
15 壳压接部(第1压接部件)
17 弯皱套圈(第2压接部件)
21 芯线
22 编织
23 套管
221 第1编织部
222 第2编织部
B 后端侧
F 前端侧。
Claims (3)
1. 一种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是能使用具有带有绝缘被覆的芯线、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导电性的编织以及进一步覆盖其外周的绝缘性的套管的屏蔽线缆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编织部,通过将所述编织折返至所述套管的外侧而配置于所述套管的周围;
第2编织部,通过将所述编织进一步沿与所述第1编织部相反的方向折返而配置于所述第1编织部的周围;
屏蔽壳,包围与所述芯线连接的端子;
第1压接部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屏蔽壳,从所述套管和所述第1编织部的外侧压接;以及
第2压接部件,从所述第1压接部件和所述第2编织部的外侧压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压接部件为筒体。
3. 一种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具有带有绝缘被覆的芯线、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导电性的编织以及进一步覆盖其外周的绝缘性的套管的屏蔽线缆来制造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折返步骤,将所述屏蔽线缆的终端部的通过所述套管的剥皮而露出的所述编织折返至所述套管上;
第1压接步骤,将在包围与所述芯线连接的端子的屏蔽壳形成的第1压接部件配置并压接于所述编织上;
第2折返步骤,将超出所述第1压接部件而延伸的所述编织在所述第1压接部件上折返至与所述第1折返步骤相反的一侧;以及
第2压接步骤,将配置于比所述编织更靠近外侧的第2压接部件压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55140 | 2012-07-11 | ||
JP2012155140A JP2014017181A (ja) | 2012-07-11 | 2012-07-11 |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端末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5668A true CN103545668A (zh) | 2014-01-29 |
Family
ID=4996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90245.8A Pending CN103545668A (zh) | 2012-07-11 | 2013-07-11 | 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4017181A (zh) |
CN (1) | CN103545668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8941A (zh) * | 2015-03-03 | 2016-09-14 | 戴尔菲技术公司 | 在电缆间提供连接的方法和用于提供绝缘电缆连接的设备 |
CN107534228A (zh) * | 2015-05-14 | 2018-01-0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线模块 |
CN107834215A (zh) * | 2016-09-16 | 2018-03-2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配件固定构造以及线束 |
CN108496284A (zh) * | 2016-01-27 | 2018-09-04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屏蔽电缆端子组件 |
CN110212323A (zh) * | 2019-07-19 | 2019-09-06 | 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屏蔽装置 |
CN110352537A (zh) * | 2017-03-01 | 2019-10-1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端子的屏蔽电线 |
CN110783717A (zh) * | 2018-07-30 | 2020-02-11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屏蔽电线与端子配件的连接结构 |
CN113990562A (zh) * | 2020-07-27 | 2022-01-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电线的末端结构及套管 |
CN114175412A (zh) * | 2019-08-09 | 2022-03-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电缆连接器 |
CN114498204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
CN114614296A (zh) * | 2020-12-08 | 2022-06-10 | Smk株式会社 | 电缆用连接器及电缆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92773A (en) * | 1975-04-21 | 1976-11-23 | Grumman Aerospace Corporation | Magnetic forming process for joi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cables |
JPS59198675A (ja) * | 1983-04-13 | 1984-11-10 | アンプ・インコ−ポレ−テツド | 電気コネクタ−プラグ |
JPH09120867A (ja) * | 1995-10-26 | 1997-05-0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コネクタ |
WO2011152415A1 (ja) * | 2010-06-04 | 2011-12-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編組線処理方法及びリング部材 |
CN102308448A (zh) * | 2009-02-05 | 2012-01-04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屏蔽套的接头组件 |
-
2012
- 2012-07-11 JP JP2012155140A patent/JP2014017181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7-11 CN CN201310290245.8A patent/CN1035456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92773A (en) * | 1975-04-21 | 1976-11-23 | Grumman Aerospace Corporation | Magnetic forming process for joi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cables |
JPS59198675A (ja) * | 1983-04-13 | 1984-11-10 | アンプ・インコ−ポレ−テツド | 電気コネクタ−プラグ |
JPH09120867A (ja) * | 1995-10-26 | 1997-05-0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コネクタ |
CN102308448A (zh) * | 2009-02-05 | 2012-01-04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屏蔽套的接头组件 |
WO2011152415A1 (ja) * | 2010-06-04 | 2011-12-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編組線処理方法及びリング部材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8941A (zh) * | 2015-03-03 | 2016-09-14 | 戴尔菲技术公司 | 在电缆间提供连接的方法和用于提供绝缘电缆连接的设备 |
CN107534228B (zh) * | 2015-05-14 | 2019-09-27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线模块 |
CN107534228A (zh) * | 2015-05-14 | 2018-01-0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线模块 |
CN108496284A (zh) * | 2016-01-27 | 2018-09-04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屏蔽电缆端子组件 |
CN107834215A (zh) * | 2016-09-16 | 2018-03-2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配件固定构造以及线束 |
CN110352537A (zh) * | 2017-03-01 | 2019-10-1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端子的屏蔽电线 |
CN110352537B (zh) * | 2017-03-01 | 2021-01-2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端子的屏蔽电线 |
CN110783717A (zh) * | 2018-07-30 | 2020-02-11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屏蔽电线与端子配件的连接结构 |
CN110212323A (zh) * | 2019-07-19 | 2019-09-06 | 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屏蔽装置 |
CN114175412A (zh) * | 2019-08-09 | 2022-03-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电缆连接器 |
CN113990562A (zh) * | 2020-07-27 | 2022-01-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电线的末端结构及套管 |
CN113990562B (zh) * | 2020-07-27 | 2024-08-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电线的末端结构及套管 |
CN114498204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
CN114614296A (zh) * | 2020-12-08 | 2022-06-10 | Smk株式会社 | 电缆用连接器及电缆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14614296B (zh) * | 2020-12-08 | 2024-08-09 | Smk株式会社 | 电缆用连接器及电缆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17181A (ja) | 2014-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45668A (zh) | 屏蔽线缆线束的终端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515795B (zh) | 电缆的末端结构、屏蔽连接器以及电缆的末端处理方法 | |
JP2018508946A5 (zh) | ||
CN105719782B (zh) | 热敏电阻 | |
CN107533887B (zh) | 导电部件 | |
CN109149279B (zh) | 连接器组件 | |
EP2784785A1 (en) | Cable assembly | |
EP2266167B1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system | |
JP2012190635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CN107959197A (zh) | 同轴线缆用连接器 | |
CN104184014B (zh) | 电缆连接方法 | |
KR101079159B1 (ko) | 개선된 구조의 플러그 조립체 | |
JP4818151B2 (ja) | 外導体端子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JP6214638B2 (ja) | 小型化コネクタ | |
CN101800092A (zh) | 一种防断的电线 | |
US2890267A (en) | Shielded braid terminator | |
CN107431279A (zh) | 单芯线以及电线束 | |
CN112997369A (zh) | 电缆布置 | |
CN104158039A (zh) |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 |
US20110047789A1 (en) | Electrical probe assembly | |
KR102513547B1 (ko) | 코일단말의 접속구조 | |
CN106575834A (zh) | 大功率连接器 | |
JP7145735B2 (ja) | 圧着端子、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
US8864531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y | |
JP2009054357A (ja) |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接続構造ならびに端子付きシールド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シールド電線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