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206A - 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206A
CN114426206A CN202111247439.0A CN202111247439A CN114426206A CN 114426206 A CN114426206 A CN 114426206A CN 202111247439 A CN202111247439 A CN 202111247439A CN 114426206 A CN114426206 A CN 114426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spacer
unit
separato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74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岭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26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4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by suction or magnetic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具备:吸附单元,吸附层叠配置的多个矩形状的隔离件中的配置于最上层的隔离件的上表面;移动单元,通过使吸附了隔离件的状态的吸附单元向上方移动来提起隔离件;以及冲击单元,在通过吸附单元和移动单元提起了隔离件的状态下,向隔离件的上表面中的与被吸附单元吸附的位置在隔离件的短边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9-145417中公开有提起并输送载置于保护片上的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在提起隔离件时通过隔离件的开口部向保护片喷射空气,使保护片从隔离件脱离,以避免输送附着有保护片的状态的隔离件。
在燃料电池的组装工厂等中,有时为了减小占有的面积而在多片层叠的状态下保管燃料电池用隔离件。在隔离件设置有用于供给和排出用于燃料电池的发电的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的流路槽,因此通过在多片层叠的状态下保管隔离件,从而存在上下邻接的隔离件的流路槽彼此啮合并粘固在一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喷射空气,也不能将隔离件彼此分开,从而一片一片地输送隔离件有可能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具备:吸附单元,吸附层叠配置的多个矩形状的隔离件中的配置于最上层的隔离件的上表面;移动单元,通过使吸附了上述隔离件的状态的上述吸附单元向上方移动来提起上述隔离件;以及冲击单元,在通过上述吸附单元和上述移动单元提起了上述隔离件的状态下,向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中的与被上述吸附单元吸附的位置在上述隔离件的短边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
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即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固定,通过冲击单元向上方的隔离件施加冲击,由此也能够使重叠的隔离件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重叠的状态下输送多片隔离件。
(2)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冲击单元具有向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施加冲击的第1冲击部、和向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中的与被上述第1冲击部施加冲击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的第2冲击部,上述第2冲击部在与通过上述第1冲击部向上述隔离件施加冲击的时机相同的时机向上述隔离件施加冲击。
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通过两个冲击部向隔离件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冲击,因此能够在隔离件的大范围内产生变形。因此,能够使重叠的隔离件有效地分离。
(3)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冲击单元具有向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施加冲击的第1冲击部、和向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中的与被上述第1冲击部施加冲击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的第2冲击部,上述第2冲击部在与通过上述第1冲击部向上述隔离件施加冲击的时机不同的时机向上述隔离件施加冲击。
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通过两个冲击部向隔离件的两个部位在相互不同的时机施加冲击,因此能够使隔离件产生扭曲变形。因此,能够使重叠的隔离件有效地分离。
(4)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吸附单元具有吸附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的第1吸附部、和吸附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中的与被上述第1吸附部吸附的位置在上述隔离件的长边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的第2吸附部,上述冲击单元向上述隔离件的上述上表面中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的上述第1吸附部与上述第2吸附部之间的位置施加冲击。
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使隔离件的姿势稳定地向隔离件施加冲击。
(5)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冲击单元在与上述隔离件碰撞的冲击面具有弹性体。
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减少由通过冲击单元向隔离件施加冲击引起的噪声。
本公开也能够以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系统、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隔离件的第1面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隔离件输送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由来自冲击单元的冲击引起的隔离件的变形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由来自冲击单元的冲击引起的隔离件的位移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向两片重叠的隔离件施加冲击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隔离件输送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由来自冲击单元的冲击引起的隔离件的位移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中的输送装置11的输送系统10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输送系统10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输送系统10具备输送装置11、料仓200、两片抓取检测器300、以及输送滑块400。此外,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表示作为相互正交的3个坐标轴的X、Y、Z轴的箭头。X轴和Y轴是沿着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沿着铅垂方向的坐标轴。表示X、Y、Z轴的箭头在其他的附图中以箭头的指示的方向与图1、图2对应的方式适当地进行图示。
输送装置11具备吸附单元30、移动单元20、冲击单元40以及控制单元60。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1将在上下层叠的状态下收纳于料仓200的多片燃料电池用隔离件100从上方按顺序一片一片地取出并输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燃料电池用隔离件100简称为隔离件100。各隔离件100以后述的第1面101朝向上方的方式收纳于料仓200。此外,有时将第1面101称为上表面。
移动单元20使吸附单元30和冲击单元40三维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单元20由机器人臂构成。更具体而言,移动单元20由垂直多关节机器人构成。此外,例如,移动单元20也可以不是由垂直多关节机器人而是由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或者正交机器人构成。移动单元20也可以不是机器人臂,而将马达、滚珠丝杠等组合而构成。
吸附单元30和冲击单元40构成为安装于移动单元20的前端部的末端执行器。吸附单元30和冲击单元40固定于连接部件50。连接部件50的中央部与移动单元20的前端部连接。即,吸附单元30和冲击单元40经由连接部件50与移动单元20的前端部连接。
吸附单元30通过真空吸附来把持隔离件100。吸附单元30具备两个吸附部31A、31B。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吸附部31A称为第1吸附部31A,将吸附部31B称为第2吸附部31B。在不特别地区分第1吸附部31A与第2吸附部31B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有时将第1吸附部31A、第2吸附部31B简称为吸附部31。
第1吸附部31A固定于连接部件50的一个端部,第2吸附部31B固定于连接部件50的另一端部。第2吸附部31B相对于第1吸附部31A隔着间隔配置。
在第1吸附部31A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真空吸附隔离件100的吸附垫35A,在第2吸附部31B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真空吸附隔离件100的吸附垫35B。各吸附垫35A、35B例如经由具有挠性的管与使各吸附垫35A、35B内为真空的喷射泵或者真空泵连接。
冲击单元40向被吸附单元30把持的隔离件100施加冲击。冲击单元40具备两个冲击部41A、41B。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冲击部41A称为第1冲击部41A,将冲击部41B称为第2冲击部41B。在不特别地区分第1冲击部41A与第2冲击部41B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有时将第1冲击部41A、第2冲击部41B简称为冲击部41。
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固定于连接部件50中的第1吸附部31A与第2吸附部31B之间的部分。第2冲击部41B相对于第1冲击部41A隔着间隔配置。如图2所示,从上方观察,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在与从第1吸附部31A朝向第2吸附部31B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位置与第1吸附部31A及第2吸附部31B不同来配置。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配置成从第1冲击部41A朝向第2冲击部41B的方向与从第1吸附部31A朝向第2吸附部31B的方向平行。
如图1所示,各冲击部41A、41B由气缸构成。各冲击部41A、41B例如经由具有挠性的管与压缩机连接,借助来自压缩机的压缩空气来向上下伸缩。例如,通过电磁阀切换从压缩机向各冲击部41A、41B的压缩空气的供给的停止和重新开始。此外,各冲击部41A、41B也可以不是由气缸、而例如由液压缸、或者电动缸构成。
在第1冲击部41A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隔离件100碰撞的冲击面45A,在第2冲击部41B的下端部设置有与隔离件100碰撞的冲击面45B。各冲击面45A、45B能够比各吸附垫35A、35B与隔离件100的接触面向下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冲击面45A、45B由聚氨酯橡胶形成。此外,各冲击面45A、45B例如也可以由聚氨酯橡胶以外的弹性体、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
控制单元60构成为具备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的计算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通过执行后述的隔离件输送处理来控制移动单元20、吸附单元30以及冲击单元40,并从上方按顺序一片一片地输送层叠的多片隔离件100。此外,控制单元60也可以不是由计算机、而是由多个电路的组合构成。
如图2所示,在输送装置11的周边配置有两片抓取检测器300和输送滑块400。两片抓取检测器300检查由输送装置11输送的隔离件100是否是重叠两片以上的状态。两片抓取检测器300例如具备测量隔离件100的厚度的传感器,通过使用该传感器来测量隔离件100的厚度,从而检查隔离件100是否是重叠两片以上的状态。被两片抓取检测器300检查是否是重叠两片以上的状态后的隔离件100被输送装置11载置于输送滑块400。输送滑块400使所载置的隔离件100向规定的场所滑动移动。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的俯视图。隔离件100是具有长边方向LD和短边方向SD的矩形状的板部件。矩形并不局限于长方形,也包括正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100是长方形的板部件。在隔离件100是正方形的板部件的情况下,将沿着正方形的4个边中的一个边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LD,将与长边方向LD正交的方向作为短边方向SD。在图3中,用点划线示出了短边方向SD上的隔离件100的中心线CL。将隔离件100的一个面称为第1面101。
在隔离件100的长边方向LD上的两端部设置有具有用于供给和排出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制冷剂的贯通孔的歧管部111~116。在隔离件100,在长边方向LD的一端侧的歧管部111~113与另一端侧的歧管部114~116之间,设置有具有多个槽的中央槽部121和外周槽部122。中央槽部121设置于隔离件100的中央部。中央槽部121例如作为在燃料电池的发电时相对于隔离件100在第1面101侧从歧管部113朝向歧管部114流动的燃料气体的流路而设置。外周槽部122设置于隔离件100的外周部,即设置于隔离件100中的相对于中央槽部121靠外侧的部分。外周槽部122例如设置为用于抑制在中央槽部121流动的燃料气体向隔离件100的外周部流出、调整将设置有电极催化剂层的膜电极接合体与隔离件100的外周部热压接时的热输入。设置于外周槽部122的槽的宽度比设置于中央槽部121的槽的宽度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100由钛合金形成。在隔离件100,通过冲压成型形成有歧管部111~116、中央槽部121、外周槽部122。因此,在与第1面101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与中央槽部121、外周槽部122对应的凹凸。此外,隔离件100也可以不是由钛合金、而是例如由不锈钢形成。
图4是表示隔离件输送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在向控制单元60供给了规定的开始命令的情况下,由控制单元60执行该处理。例如,从与输送装置11连接的计算机供给开始命令。首先,在步骤S110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移动单元20来使吸附单元30向原位置移动。
接下来,在步骤S120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移动单元20来使吸附单元30移动,并使各吸附垫35A、35B与收纳于料仓200的多片隔离件100中的配置于最上层的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接触。控制单元60以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垫35A朝向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垫35B的方向与隔离件100的长边方向LD平行的方式使各吸附垫35A、35B与第1面101接触。
在步骤S130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吸附单元30来吸附收纳于料仓200的多片隔离件100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单元30在控制单元60的控制下吸附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一端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吸附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一端侧的位置是指通过吸附单元30吸附第1面101,以便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的中心点CA与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的中心点CB相对于第1面101中的中心线CL进入到一端侧的区域内。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与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在长边方向LD上不同。此外,有时将步骤S130称为隔离件的输送方法的第1工序。
在步骤S140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移动单元20来使吸附单元30向上方移动,将被各吸附垫35A、35B吸附的隔离件100向上方提起。此时,控制单元60在将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朝向上方的状态下提起隔离件100。控制单元60以不超过料仓200的上端面的方式提起隔离件100。此外,有时将步骤S140称为隔离件的输送方法的第2工序。
在步骤S150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冲击单元40来对被提起的状态的隔离件100施加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单元40在控制单元60的控制下向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换言之、向第1面101中的在短边方向SD上与被吸附单元30吸附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如图3所示,向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施加冲击是指通过冲击单元40向第1面101施加冲击,以便基于第1冲击部41A的冲击位置的中心点CC与基于第2冲击部41B的冲击位置的中心点CD相对于第1面101中的中心线CL进入到与上述的一端侧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侧的区域内。基于第2冲击部41B的冲击位置与基于第1冲击部41A的冲击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单元40向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另一端侧的中央槽部121施加冲击。在第1面101中的包括外周槽部122在内的外周部分,在冲压成型时作用有与包括中央槽部121在内的中央部分相比更高的应力。因此,通过向中央槽部121而不是向上述的外周部分施加冲击,能够抑制隔离件100的劣化等。另外,在上述的外周部分,与上述的中央部分相比,由冲压成型产生的翘曲较大。因此,通过向中央槽部121而不是向上述的外周部分施加冲击,能够抑制由隔离件100的翘曲导致在冲击面45A、45B相对于隔离件100的压入量上产生过量或不足。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通过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第1面101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冲击。控制单元60通过使各冲击部41A、41B以规定速度伸缩规定量来使冲击面45A、45B碰撞,从而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冲击单元40使各冲击部41A、41B反复伸缩来向隔离件100施加多次冲击。能够通过预先进行的试验来决定各冲击部41A、41B的伸缩速度、伸缩量、通过各冲击部41A、41B施加冲击的次数。此外,通过冲击单元40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的次数也可以不是多次,而是一次。此外,有时将步骤S150称为隔离件的输送方法的第3工序。
在步骤S160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移动单元20来将从料仓200取出的隔离件100经由两片抓取检测器300向输送滑块400输送。两片抓取检测器300检查被吸附单元30吸附的隔离件100是否是重叠两片以上的状态。在由两片抓取检测器300检测到隔离件100是重叠两片以上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也可以通过控制移动单元20来使重叠两片以上的隔离件100返回至料仓200上后从步骤S150重新进行处理。控制单元60也可以不使重叠两片以上的隔离件100返回至料仓200上,而是例如将重叠两片以上的隔离件100载置于在两片抓取检测器300的上方设置的规定的隔离件放置处,而后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110,并开始用于从料仓200取出下一个隔离件100的动作。控制单元60也可以不使重叠两片以上的隔离件100返回至料仓200上、不将其载置于上述的隔离件放置处,而在报告发生了错误后中止该处理。
在步骤S170中,控制单元60解除吸附单元30对隔离件100的吸附。例如,通过输送滑块400将通过输送装置11载置于输送滑块400的隔离件100一片一片地向紫外线照射装置输送,并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实施亲水化处理。
在步骤S180中,控制单元60判定所有的隔离件100的输送是否结束。控制单元60例如在执行了隔离件100的输送预先决定好的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所有的隔离件100的输送已结束。控制单元60反复进行从步骤S110到步骤S180的处理直至判断为所有的隔离件100的输送已结束。在判断为所有的隔离件100的输送已结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结束该处理。
图5是表示由来自冲击单元40的冲击引起的隔离件100的变形的情形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由来自冲击单元40的冲击引起的隔离件100的位移量的说明图。在图5中,用实线示出了通过冲击单元40施加了冲击后的隔离件100的外形形状,用双点划线示出了未施加冲击时的隔离件100的外形形状。在图5中,省略了中央槽部121、外周槽部122的图示。在图5中,在中央槽部121的四角示出了4个点A~D。在图6中,示出了图5所示的4个点A~D处的沿着铅垂方向的隔离件100的位移量。
如图5所示,若通过冲击单元40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则在隔离件100产生由弯曲引起的弹性变形。此时,如图6所示,在由吸附单元30吸附的隔离件100的一端侧的点A和点B处隔离件100向上方位移,在被冲击单元40施加冲击的隔离件100的另一端侧的点C和点D处隔离件100向下方位移。点A和点B处的隔离件100的位移量的绝对值大于点C和点D处的隔离件100的位移量的绝对值。
图7是表示将在两片重叠的状态下提起的隔离件100弯曲的情形的说明图。在图7中,在收纳于料仓200的多片隔离件100中的、配置于最上层的隔离件100的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A”的文字,在配置于从上方起第二层的隔离件100的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B”的文字,在配置于从上方起第三层的隔离件100的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C”的文字。上下重叠并收纳于料仓200的两片隔离件100A、100B有时通过两者的槽彼此的啮合而粘固在一起。因此,在提起配置于上方的隔离件100A时,有时将配置于下方的隔离件100B与隔离件100A一起提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提起隔离件100A后,在隔离件100A的输送之前,通过冲击单元40向隔离件100A施加冲击,由此能够使隔离件100A和隔离件100B产生弯曲变形。此时,由于在隔离件100A的曲率与隔离件100B的曲率上产生差异,因此剪切力从隔离件100A施加于隔离件100B,隔离件100B从隔离件100A脱落,从而返回至在隔离件100B的下方载置的隔离件100C上。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装置11,控制单元60通过冲击单元40对通过移动单元20和吸附单元30提起的状态的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施加冲击,因此即使上下重叠的多片隔离件100粘固在一起,也能够将隔离件100弯曲来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重叠的状态下输送多片隔离件10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通过吸附单元30吸附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一端侧的位置,并通过冲击单元40对第1面101中的短边方向SD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施加冲击,因此能够以沿着隔离件100的长边方向LD的轴为中心来将隔离件100弯曲。因此,能够在隔离件100的大范围内产生弯曲变形来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有效地分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击单元40将隔离件100以沿着长边方向LD的轴为中心弯曲,因此与将隔离件100以沿着短边方向SD的轴为中心弯曲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小用于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分离的向隔离件100的端部的下方的位移量。因此,能够抑制被冲击单元40弯曲的隔离件100的端部没有被提起而与载置于下方的隔离件100接触并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冲击单元40设置有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控制单元60使用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来向隔离件100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冲击。因此,与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冲击的方式相比,能够使隔离件100产生更大范围的弯曲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附单元30设置有第1吸附部31A和第2吸附部31B,控制单元60使用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来向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中的、长边方向LD上的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与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之间的位置施加冲击。因此,能够在使隔离件100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冲击部41A的冲击面45A和第2冲击部41B的冲击面45B由聚氨酯橡胶形成,因此能够减少通过各冲击部41A、41B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时的噪声,并且能够抑制在隔离件100残留打痕。
在由与不锈钢等相比杨氏模量较低的钛合金形成的隔离件100中,在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的槽彼此啮合而粘固在一起的情况下,难以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分离。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冲击单元40来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分离。
在由作为非磁性材料的钛合金形成的隔离件100中,不能真空吸附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中的一方并磁吸附另一方来使两者分离。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磁吸附就能够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分离。
B.第2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隔离件输送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隔离件输送处理的步骤S150B的内容与第1实施方式的隔离件输送处理的步骤S150的内容不同。只要没有特别地说明,其他的结构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S150B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冲击单元40来向被提起的状态的隔离件100施加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0通过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的两个部位在相互不同的时机施加冲击。控制单元60通过使第1冲击部41A的伸缩的相位与第2冲击部41B的伸缩的相位相差180度来向隔离件100的两个部位交替地施加冲击。此外,有时将步骤S150B称为隔离件的输送方法的第3工序。
图9是表示由通过冲击单元40施加冲击引起的隔离件100的位移量的说明图。在图9中示出了图5所示的4个点A~D处的沿着铅垂方向的隔离件100的位移量。在图9中,按照各点A~D,示出了通过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隔离件100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了冲击的情况、通过第1冲击部41A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了冲击的情况的位移量、以及通过第2冲击部41B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
在各点A~D,通过第1冲击部41A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和通过第2冲击部41B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小于通过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隔离件100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然而,通过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隔离件100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与通过第1冲击部41A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之差比较小。通过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隔离件100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与通过第2冲击部41B仅向隔离件100的1个部位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的绝对值之差较小。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装置11,能够通过两个冲击部41A、41B向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的两个部位在相互不同的时机施加冲击,因此与通过两个冲击部41A、41B向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的两个部位同时施加冲击的方式相比,能够增多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的次数,并且能够使隔离件100产生复杂的变形。因此,能够使上下重叠的隔离件100有效地分离。
C.其他的实施方式:
(C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1中,吸附单元30具有两个吸附部31A、31B。与此相对地,设置于吸附单元30的吸附部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C2)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1中,冲击单元40具有两个冲击部41A、41B。与此相对地,设置于冲击单元40的冲击部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C3)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1中,冲击单元40具有两个冲击部41A、41B。与此相对地,设置于冲击单元40的冲击部41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例如,当在冲击单元40设置有3个冲击部41的情况下,3个冲击部41可以在相互不同的时机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3个冲击部41中的两个冲击部41也可以在相同的时机向隔离件100施加冲击。
(C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1中,第1冲击部41A和第2冲击部41B向隔离件100的第1面101中的、隔离件100的长边方向LD上的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与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之间的位置施加冲击。与此相对地,第1冲击部41A与第2冲击部41B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向第1面101中的、不是隔离件100的长边方向LD上的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与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之间的位置施加冲击。例如,在第1面101,可以在长边方向LD上依次配置基于第1冲击部41A的冲击位置、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以及基于第2冲击部41B的冲击位置,也可以在长边方向LD上依次配置基于第1冲击部41A的冲击位置、基于第1吸附部31A的吸附位置、基于第2冲击部41B的冲击位置、以及基于第2吸附部31B的吸附位置。
(C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1中,移动单元20构成为能够三维地移动吸附单元30和冲击单元40。与此相对地,移动单元20也可以构成为仅能够上下地移动吸附单元30和冲击单元40。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置能够在被移动单元20提起的隔离件100的下方移动的输送滑块,并且隔离件100载置于该输送滑块。
(C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1中,冲击单元40构成为能够通过移动单元20来移动。与此相对地,冲击单元40例如也可以固定于料仓200的上方。
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在发明的概要栏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未说明为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是必须的,就能够适当地删除。

Claims (6)

1.一种输送装置,是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其中,
该输送装置具备:
吸附单元,吸附层叠配置的多个矩形状的隔离件中的配置于最上层的隔离件的上表面;
移动单元,通过使吸附了所述隔离件的状态的所述吸附单元向上方移动来提起所述隔离件;以及
冲击单元,在通过所述吸附单元和所述移动单元提起了所述隔离件的状态下,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中的与被所述吸附单元吸附的位置在所述隔离件的短边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单元具有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施加冲击的第1冲击部、和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中的与被所述第1冲击部施加冲击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的第2冲击部,
所述第2冲击部在与通过所述第1冲击部向所述隔离件施加冲击的时机相同的时机向所述隔离件施加冲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单元具有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施加冲击的第1冲击部、和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中的与被所述第1冲击部施加冲击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的第2冲击部,
所述第2冲击部在与通过所述第1冲击部向所述隔离件施加冲击的时机不同的时机向所述隔离件施加冲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吸附单元具有吸附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的第1吸附部、和吸附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中的与被所述第1吸附部吸附的位置在所述隔离件的长边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的第2吸附部,
所述冲击单元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第1吸附部与所述第2吸附部之间的位置施加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单元在与所述隔离件碰撞的冲击面具有弹性体。
6.一种输送方法,是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方法,其中,
该输送方法具有:
第1工序,吸附层叠配置的多个矩形状的隔离件中的配置于最上层的隔离件的上表面;
第2工序,提起吸附的所述隔离件;以及
第3工序,在吸附并提起所述隔离件的状态下,向所述隔离件的所述上表面中的、与吸附的位置在所述隔离件的短边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施加冲击。
CN202111247439.0A 2020-10-29 2021-10-26 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Pending CN1144262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1419 2020-10-29
JP2020181419A JP7435407B2 (ja) 2020-10-29 2020-10-29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206A true CN114426206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7439.0A Pending CN114426206A (zh) 2020-10-29 2021-10-26 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35407B2 (zh)
CN (1) CN11442620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558A (ja) * 1996-05-14 1997-11-25 Toray Ind Inc シート材の吸着保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583536A (zh) * 2003-07-31 2005-02-23 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片材取出装置和取出方法
CN101292381A (zh) * 2005-10-21 2008-10-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搬运单个燃料电池用隔板的搬运装置
CN103460485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装置和层叠方法
CN103460449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用电极构件的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CN103534184A (zh) * 2011-05-30 2014-01-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衬纸的板状构件移载系统及该移载系统的移载方法
CN105210224A (zh) * 2013-04-15 2015-12-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2016160053A (ja) * 2015-03-03 2016-09-05 コマツ産機株式会社 素材分離装置および素材分離方法
CN110182603A (zh) * 2018-02-22 2019-08-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隔板的搬运装置
CN111511665A (zh) * 2017-12-26 2020-08-07 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87927A (ja) 2014-03-26 2015-10-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極の2枚取り検出方法、及び電極の2枚取り検出装置
JP2020114767A (ja) 2019-01-17 2020-07-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薄板部材の搬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558A (ja) * 1996-05-14 1997-11-25 Toray Ind Inc シート材の吸着保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583536A (zh) * 2003-07-31 2005-02-23 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片材取出装置和取出方法
CN101292381A (zh) * 2005-10-21 2008-10-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搬运单个燃料电池用隔板的搬运装置
CN103460485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装置和层叠方法
CN103460449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用电极构件的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CN103534184A (zh) * 2011-05-30 2014-01-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衬纸的板状构件移载系统及该移载系统的移载方法
CN105210224A (zh) * 2013-04-15 2015-12-3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2016160053A (ja) * 2015-03-03 2016-09-05 コマツ産機株式会社 素材分離装置および素材分離方法
CN111511665A (zh) * 2017-12-26 2020-08-07 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搬送装置
CN110182603A (zh) * 2018-02-22 2019-08-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隔板的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35407B2 (ja) 2024-02-21
JP2022072132A (ja)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1664B2 (en) Die bonder, pickup method, and pickup device
JP4244326B2 (ja) 板状ワークの吸着ハンドおよび該吸着ハンドを用いた板状ワークの移載方法
TWI615915B (zh) Transfer unit, transfer device and transfer method
KR102307528B1 (ko) 솔더 볼 흡착 장치
JP2001179672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TW202103877A (zh) 移載裝置
JPH09141588A (ja) 産業ロボットの把手装置
JP5386238B2 (ja) パネル基板搬送装置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組立装置
CN114426206A (zh) 燃料电池用隔离件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JP5877761B2 (ja) 保持装置、搬送システム及び保持方法
KR102635493B1 (ko) 본딩 설비에서 다이를 이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7090469A (ja) 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部品搬送方法
WO2020008744A1 (ja) 搬送装置
CN110994002A (zh) 燃料电池用隔板的搬运装置
JP2022091197A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搬送装置
JP2023146715A (ja) 荷卸し装置
TWI743655B (zh) 半導體製造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JP2004203621A (ja) 吸引式容器群搬送装置及び吸引式容器群搬送方法
JP4704756B2 (ja) 基板搬送装置
TWI791873B (zh) 薄膜取出裝置以及柔性印刷電路板的製造方法
KR100803953B1 (ko) 반도체 제조장비의 오토 리드 어태치/프레스 장치 및 시트블럭
JP201423913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326872B2 (ja) ローダおよびダイボンダ
JPH1120948A (ja) ワーク搬送制御装置
TWI843378B (zh) 取放工具、具有其之測試系統及測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