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2903A -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2903A
CN114392903A CN202111665868.XA CN202111665868A CN114392903A CN 114392903 A CN114392903 A CN 114392903A CN 202111665868 A CN202111665868 A CN 202111665868A CN 114392903 A CN114392903 A CN 114392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ction
heat preservation
air
fl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58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易华
梅涛
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6658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2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2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the gas being air
    • B05D3/0413Heating with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the gas being air
    • B05D3/0426Cooling with air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涉及汽车涂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涂装效率低,生产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该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包括入口气封,气封温度为70~80℃;升温工序,环境温度为70~80℃,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升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保温工序,环境温度为85~95℃,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车体的保温温度为75℃及以上,保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出口气封,气封温度为85~95℃;强冷工序,环境温度为15~20℃,车体的出炉温度降至35℃及以下。本申请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用于汽车生产中车漆的干燥。

Description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汽车涂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用途非常广泛,活动范围宽广,运行环境复杂,经常会受到水分微生物、紫外线和其他酸碱气体、液体等的侵蚀,有时会被磨、刮而造成损伤。如果在它的表面涂上涂料,就能保护汽车免受损坏,延长使用寿命。此外,车身涂装还能起到装饰和标识的作用,因此,汽车涂装是汽车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
汽车涂装,是指将涂料涂覆盖在经过处理的车体表面,经干燥成膜的工艺,已经固化了的涂料膜称为涂膜或漆膜。由两层以上的涂膜组成的复合层称为涂层,汽车表面涂装是典型的多涂层涂装,多层涂装中需要对先涂覆的漆膜进行干燥,以便快速进行下一道工序,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车体的涂装通常在生产线上完成,即将车体通过传送带依次输送经过不同的工序,这些工序的优劣对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效率低通常还需要更长的生产线,以便车体能走完相应的工序。
相关技术中对涂覆涂料后的车体干燥效率低下,生产线占用空间大,因此需要一种紧促型的涂装工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生产效率高,所需的生产线占用空间小,节能环保。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包括入口气封、升温工序、保温工序、出口气封、强冷工序,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为70~80℃;升温工序中环境温度为70~80℃,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升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保温工序中环境温度为85~95℃,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车体的保温温度为75℃及以上,保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为85~95℃;强冷工序中环境温度为15~20℃,车体的出炉温度降至35℃及以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在升温工序之前设有入口气封,通过入口气封将喷涂区域和闪干区域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喷涂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同时入口气封也对即将进入闪干区域的车体进行预热,避免或减少冷凝液的形成,进而提升了车漆闪干后的品质,而且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范围为70~80℃,与升温工序中的环境温度范围70~80℃相同,气封的效果从而得到提升,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控制在70~80℃,闪干区域的空气绝对湿度保持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则为16m/s,低空气湿度和高气流速度,可以快速带走车漆中的绝大部分水份,从而将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降低到2分钟,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由于车体在升温工序存留的时间缩短,当车体长度一定时,升温区域所占用的空间将随之缩小,升温工序的温度较低,对车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随后进入温度较高的保温工序,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为85~95℃,与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差距小,升温过渡平滑,保温工序中的绝对湿度同样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同样为16m/s,在升温工序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温度,保证车体的保温温度在75℃及以上,进一步将车体漆膜干燥,同时,保温工序和升温工序的空气绝对湿度与气流速度均相同,也便于相关设备的统一布置,减少施工,节省资源,保温工序同样在高温、低湿度、高气流速度的作用下快速将车漆烘干,将保温工序的保温时间降低到2分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保温区域所占用的空间也同样随保温工序效率的提升而缩小,升温工序和保温工序共同所需的时间最低仅仅只需4分钟,极大的提高了闪干工艺的效率,节约了涂装生产线的占用空间,同时能耗也更低,更加绿色环保,随后设置了出口气封,出口气封将闪干区域与强冷区域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强冷区域的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同时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范围为85~95℃,与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相同,气封效果从而得到提升,最后,对车体进行强冷工序处理,强冷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仅有15~20℃,与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差距大,可以快速的对车体进行冷却,将车体出炉时的温度降低到35℃及以下,从而方便后续涂装,与相关技术中闪干时间长、生产线占用空间大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气封效果好、生产效率高、所需生产线占用空间少,绿色环保。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与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有效的将喷涂区域和闪干区域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喷涂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了升温工序的车漆闪干品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与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有效的将强冷区域和闪干区域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强冷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了保温工序的车漆闪干品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与保温工序的保温时间相同。既能保证良好的闪干效果,也能使生产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为75℃,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为90℃,两者温差小,过渡平缓。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强冷工序的环境温度为17℃。既能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又不至因保温区域和强冷区域的温差过大影响车漆的品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包括闪干炉,闪干炉包括沿车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口风幕、升温段、保温段、出口风幕,且升温段和保温段分别设有升温加热器和保温加热器;送风模块,用于促进闪干炉内气流的流动;强冷室,强冷室设置于出口风幕远离保温段一测,强冷段用于降低车体的出炉温度;输送模块,用于将车体从闪干炉含有入口风幕的一端输送到强冷室的出口端;
且升温段的长度满足算式:
SR=vtR
其中,SR为升温段的长度,单位为m;v为车体在输送模块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m/min;tR为车体经过升温段的时间,取tR≥2min;
保温段的长度满足算式:
SK=vtK
其中,SK为保温段的长度,单位为m;v为车体在输送模块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m/mim;tK为车体经过保温段的时间,取tK≥2mi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入口风幕用于将喷涂区域与闪干炉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喷涂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炉中的环境温度产生影响,升温段由升温加热器调节温度,保温段由保温加热器调节温度,车体在升温段和保温段中进行闪干,送风模块则用于促进闪干炉内气流的流动,以便快速除去车漆中的水份,提升闪干速度,强冷室则用于快速冷却车体,以便进行下一道涂装工序,输送模块则用于将车体从入口风幕输送到强冷室的出口,形成生产线以便流水作业,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其中,当输送模块运送车体的速度一定时,升温段和保温段的长度均应保证车体经过时间最少可至2分钟,也即车体经过闪干炉的时间可降至4分钟,极大的提高了闪干工艺的效率,节约了涂装生产线的占用空间,同时闪干所需的能耗也响应降低,整个系统更加的绿色环保。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温段的长度与保温段的长度相等。由于输送模块输送车体的速度是匀速的,当升温段长度与保温段长度相等时,车体经过升温段的时间与车体经过保温段的时间也相同,从而在保证良好的闪干效果的同时,也能使生产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送风模块包括多个送风喷嘴,多个送风喷嘴均布于闪干炉的通道两侧,且升温段中的送风喷嘴与升温加热器连通,保温段中的送风喷嘴与保温加热器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多个喷嘴保证了充足的风量,从而保证了闪干的效率,同时多个送风喷嘴均布在闪干炉通道的两侧,不同方向的喷嘴保证了车体各部位均能被充足的风量覆盖,保证了车漆闪干的的均匀性,此外,升温段中的送风喷嘴与升温加热器连通,使得送风喷嘴送出的风具有一定温度,从而保证升温段的环境温度,保温段中的送风喷嘴同样与保温加热器连通,从而保证保温段的环境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强冷室包括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的进风口设置于强冷室的地板上,冷却单元的出风口设置于强冷室的侧壁上。冷却单元通过设置于强冷室侧壁的出风口送出冷风,低温的气流的可以快速的带走车体的热量,在强冷室的地板上设置冷却单元的进风口,冷风带走车体的热量后由进风口进入冷却单元循环,气流在强冷室中形成对流,冷却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送风模块还包括多个过滤器,多个过滤器分设于升温段、保温段和强冷室中,升温段中的过滤器与升温加热器连通,保温段中的过滤器与保温加热器连通,强冷室中的过滤器与冷却单元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由于闪干炉和强冷室中都存在一定流速的气流,为了避免闪干炉及强冷室中的空气中存在杂质,对车漆造成影响,在升温段、保温段和强冷室中均设置过滤器,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降低空气杂质对车漆的影响,同时升温段中的过滤器与升温加热器连通,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升温加热器中,加热后再通过送风喷嘴送入加热段中,形成气流的循环,在加热段中形成对流气流,提升闪干效率,此外,由于空气的循环,经过滤器送入升温加热器的空气具有一定温度,加热的所需温度的能耗更少,更加节能;同理,保温段中也形成了对流气流,提升闪干效率,且加热能耗低,强冷室的冷却效率提升,制冷所需能耗更少,更加节能,同时由于过滤器的存在,循环的气流对途径的设备损伤也更小,从而提升了生产线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检修维护频率,降低了生产线运行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送风模块在升温段中的布局和送风模块在保温段中的布局一致。相同的布局更便于统一的规划与建设。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除湿模块,除湿模块分别与升温加热器和保温加热器连通,除湿模块用于除去气流中的水份。保证再次进入升温段或保温段的空气绝对湿度更小,干燥的环境更利于车漆中水份的流失,加快闪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的闪干炉及送风喷嘴布局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的闪干炉、送风模块、强冷室和输送模块布局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的闪干炉、强冷室和除湿模块布局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闪干炉;11-入口风幕;12-升温段;13-保温段;14-出口风幕;15-升温加热器;16-保温加热器;2-送风模块;21-送风喷嘴;22-过滤器;23-管道组;231-第一送风管道;232-第二送风管道;233-第三送风管道;234-第一过滤管道;235-第二过滤管道;236-第三过滤管道;237-第一除湿管道;238-第二除湿管道;3-强冷室;31-冷却单元;4-输送模块;5-除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用于在汽车涂装过程中对车体表面的涂料进行干燥,以便车体的后续处理,汽车涂装常以生产线的方式进行,以便形成复合涂层,涂装方法主要有浸涂、喷涂、刷涂、辊涂、电泳涂装、刮涂、静电喷涂、搓涂等。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入口气封,气封温度为70~80℃;
S2:升温工序,环境温度为70~80℃,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升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
S3:保温工序,环境温度为85~95℃,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车体的保温温度为75℃及以上,保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
S4:出口气封,气封温度为85~95℃;
S5:强冷工序,环境温度为15~20℃,车体的出炉温度降至35℃及以下。
其中,在升温工序之前设有入口气封,通过入口气封将喷涂区域和闪干区域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喷涂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同时入口气封也对即将进入闪干区域的车体进行预热,避免或减少冷凝液的形成,进而提升了车漆闪干后的品质,而且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范围为70~80℃,与升温工序中的环境温度范围70~80℃相同,气封的效果从而得到提升。同样的,出口气封将闪干区域与强冷区域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强冷区域的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同时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范围为85~95℃,与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相同,气封效果从而得到提升。
在此基础上,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控制在70~80℃,闪干区域的空气绝对湿度保持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则为16m/s,低空气湿度和高气流速度,可以快速带走车漆中的绝大部分水份,从而将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降低到2分钟,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由于车体在升温工序存留的时间缩短,当车体长度一定时,升温区域所占用的空间将随之缩小,升温工序的温度较低,对车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随后进入温度较高的保温工序,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为85~95℃,与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差距小,升温过渡平滑,保温工序中的绝对湿度同样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同样为16m/s,在升温工序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温度,保证车体的保温温度在75℃及以上,进一步将车体漆膜干燥,同时,保温工序和升温工序的空气绝对湿度与气流速度均相同,也便于相关设备的统一布置,减少施工,节省资源,保温工序同样在高温、低湿度、高气流速度的作用下快速将车漆烘干,将保温工序的保温时间降低到2分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保温区域所占用的空间也同样随保温工序效率的提升而缩小,升温工序和保温工序共同所需的时间最低仅仅只需4分钟,极大的提高了闪干工艺的效率,节约了涂装生产线的占用空间,同时能耗也更低,更加绿色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和保温工序的保温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与保温工序的保温时间相同。两者的时间保持相同,既能保证良好的闪干效果,也能使生产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优化工艺,提升闪干处理后的车漆品质,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为75℃,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为90℃,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和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的温差小,过渡平缓。
在此基础上,在保温工序后对车体进行强冷工序处理,强冷工序的环境温度范围仅有15~20℃,与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差距大,可以快速的对车体进行冷却,将车体出炉时的温度降低到35℃及以下,从而方便后续涂装,与相关技术中闪干时间长、生产线占用空间大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气封效果好、生产效率高、所需生产线占用空间少,绿色环保。
为了优化工艺,提升车体的冷却速度,进一步提升本工艺的生产效率,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强冷工序的环境温度为17℃。既能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又不至因保温区域和强冷区域的温差过大影响车漆的品质。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入口气封的气封效果,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与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随升温工序中的环境温度调节,且两者保证一致,从而保证了最佳的入口气封效果,有效的将喷涂区域和闪干区域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喷涂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了升温工序的车漆闪干品质。
相同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出口气封的气封效果,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与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随保温工序中的环境温度调节,且两者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最佳的出口气封效果,有效的将强冷区域和闪干区域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了强冷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区域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了保温工序的车漆闪干品质。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参照图2,包括闪干炉1,闪干炉1包括沿车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口风幕11、升温段12、保温段13、出口风幕14,且升温段12和保温段13分别设有升温加热器15和保温加热器16;送风模块2,用于促进闪干炉1内气流的流动;强冷室3,强冷室3设置于出口风幕14远离保温段13一测,强冷段用于降低车体的出炉温度;输送模块4,用于将车体从闪干炉1含有入口风幕11的一端输送到强冷室3的出口端;
且升温段12的长度满足算式:
SR=vtR
其中,SR为升温段12的长度,单位为m;v为车体在输送模块4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m/min;tR为车体经过升温段12的时间,取tR≥2min;
保温段的长度满足算式:
SK=vtK
其中,SK为保温段13的长度,单位为m;v为车体在输送模块4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m/mim;tK为车体经过保温段13的时间,取tK≥2min。
其中,入口风幕11用于将喷涂区域与闪干炉1之间的气流隔离,避免喷涂区域环境温度对闪干炉1中的环境温度产生影响,升温段12由升温加热器15调节温度,保温段13由保温加热器16调节温度,车体在升温段12和保温段13中进行闪干,送风模块2则用于促进闪干炉1内气流的流动,以便快速除去车漆中的水份,提升闪干速度,强冷室3则用于快速冷却车体,以便进行下一道涂装工序,输送模块4则用于将车体从入口风幕11输送到强冷室3的出口,形成生产线以便流水作业,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其中,当输送模块4运送车体的速度一定时,升温段12和保温段13的长度均应保证车体经过时间最少可至2分钟,也即车体经过闪干炉1的时间可降至4分钟,极大的提高了闪干工艺的效率,节约了涂装生产线的占用空间,同时闪干所需的能耗也响应降低,整个系统更加的绿色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升温段12的长度和保温段13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升温段12的长度与保温段13的长度相等。由于输送模块4输送车体的速度是匀速的,当升温段12长度与保温段13长度相等时,车体经过升温段12的时间与车体经过保温段13的时间也相同,从而在保证良好的闪干效果的同时,也能使生产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提升闪干效率,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包括多个送风喷嘴21,多个送风喷嘴21均布于闪干炉1的通道两侧,且升温段12中的送风喷嘴21与升温加热器15连通,保温段13中的送风喷嘴21与保温加热器16连通,具体的送风模块2还包括管道组23,升温段12中的送风喷嘴21通过第一送风管道231与升温加热器15连通,保温段13中的送风喷嘴21通过第二送风管道232与保温加热器16连通。闪干炉1内布置多个送风喷嘴21,多个喷嘴保证了充足的风量,从而保证了闪干的效率,同时多个送风喷嘴21均布在闪干炉1通道的两侧,不同方向的喷嘴保证了车体各部位均能被充足的风量覆盖,保证了车漆闪干的的均匀性,此外,升温段12中的送风喷嘴21与升温加热器15连通,使得送风喷嘴21送出的风具有一定温度,从而保证升温段12的环境温度,保温段13中的送风喷嘴21同样与保温加热器16连通,从而保证保温段13的环境温度。
其中,送风喷嘴21是指能够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按预定风速吹出的器件,任何能实现相同功能的器件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送风喷嘴21应具有角度调节功能,以便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送风喷嘴21的朝向,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
为了保证冷却效果,使车体快速降到35℃及以下,参照图2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强冷室3包括冷却单元31,冷却单元31的进风口设置于强冷室3的地板上,冷却单元31的出风口设置于强冷室3的侧壁上。设置了独立的冷却单元31,具体的可为冷却箱,冷却单元31通过设置于强冷室3侧壁的出风口送出冷风,低温的气流的可以快速的带走车体的热量,有效提升了车体的降温效率,此外在强冷室3的地板上设置冷却单元31的进风口,冷风带走车体的热量后由进风口进入冷却单元31循环,气流在强冷室3中形成对流,冷却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单元31的送风口也可以为送风喷嘴21,具体的,冷却室的两侧壁均安装有多个送风喷嘴21,送风喷嘴21通过第三送风管道233与冷却单元31连通。
由于闪干炉1和强冷室3中都存在一定流速的气流,为了避免闪干炉1及强冷室3中的空气中存在杂质,对车漆造成影响,参照图2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还包括多个过滤器22,多个过滤器22分设于升温段12、保温段13和强冷室3中,升温段12中的过滤器22通过第一过滤管道234与升温加热器15连通,保温段13中的过滤器22通过第二过滤管道235与保温加热器16连通,强冷室3中的过滤器22通过第三过滤管道236与冷却单元31连通,强冷室3中过滤器22的进风口设置于强冷室3的地板上。
其中,过滤器22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降低空气杂质对车漆的影响,同时升温段12中的过滤器22与升温加热器15连通,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升温加热器15中,加热后再通过送风喷嘴21送入加热段中,形成气流的循环,在加热段中形成对流气流,提升闪干效率,此外,由于空气的循环,经过滤器22送入升温加热器15的空气具有一定温度,加热的所需温度的能耗更少,更加节能;同理,保温段13中也形成了对流气流,提升闪干效率,且加热能耗低,强冷室3的冷却效率提升,制冷所需能耗更少,更加节能,同时由于过滤器22的存在,循环的气流对途径的设备损伤也更小,从而提升了生产线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检修维护频率,降低了生产线运行成本。
为了便于设计与施工,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在升温段12中的布局和送风模块2在保温段13中的布局一致。相同的布局更便于统一的规划与建设,同时,也便于升温段12与保温段13长度的调整,只需改变两者中间隔断的位置以及将管路对应连通即可,需要说明的是,送风模块2在冷却室中的布局也可以与升温段12或保温段13的布局一致。
为了进一步提升车漆的闪干效率,参照图2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还包括除湿模块5,除湿模块5通过送风模块2分别与升温加热器15和保温加热器16连通,具体的,除湿模块5具有与升温加热器15连通的第一除湿管道237,以及与保温加热器16连通的第二除湿管道238,除湿模块5用于除去气流中的水份。单独设置的除湿模块5分别与升温加热器15和保温加热器16连通,过滤器22将过滤后的气流送入升温加热器15或保温加热器16中,由除湿模块5除去气流中的水份,保证再次进入升温段12或保温段13的空气绝对湿度更小,干燥的环境更利于车漆中水份的流失,加速闪干速度,进一步提升了闪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管道组23包括但不限于图2示的第一送风管道231、第二送风管道232、第三送风管道233、第一过滤管道234、第二过滤管道235、第三过滤管道236、第一除湿管道237、第二除湿管道238及相关阀门等,且各管道的连接关系及数量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图2中所示,不应视作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送风模块2还具有相应的增压件,以便气流在管道组23中的流通,以及确保送风喷嘴21送出的气流能达到预定的流速,增压件可设置于管道中也可设置在各部件上,例如,过滤器22的吸气口设置有增压件以便空气能更快进入过滤器22,送风喷嘴21设有增压件,以保证送出的气流能达到预定流速,第一除湿管道237和第二除湿管道238中设有增压件,以便水份进入除湿模块5。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口气封,气封温度为70~80℃;
升温工序,环境温度为70~80℃,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升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
保温工序,环境温度为85~95℃,绝对湿度为8g/kg及以下,气流速度为16m/s,车体的保温温度为75℃及以上,保温时间为2分钟及以上;
出口气封,气封温度为85~95℃;
强冷工序,环境温度为15~20℃,车体的出炉温度降至35℃及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与所述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气封的气封温度与所述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与所述保温工序的保温时间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为75℃,所述保温工序的环境温度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工序的环境温度为17℃。
7.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闪干炉,包括沿车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口风幕、升温段、保温段、出口风幕,且所述升温段和所述保温段分别设有升温加热器和保温加热器;
送风模块,用于促进所述闪干炉内气流的流动;
强冷室,所述强冷室设置于所述出口风幕远离所述保温段一测,所述强冷段用于降低车体的出炉温度;
输送模块,用于将车体从所述闪干炉含有所述入口风幕的一端输送到所述强冷室的出口端;
且所述升温段的长度满足算式:
SR=vtR
其中,
SR为所述升温段的长度,单位为m;
v为车体在所述输送模块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m/min;
tR为车体经过所述升温段的时间,取tR≥2min;
所述保温段的长度满足算式:
SK=vtK
其中,
SK为所述保温段的长度,单位为m;
v为车体在所述输送模块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m/mim;
tK为车体经过所述保温段的时间,取tK≥2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段的长度与所述保温段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包括多个送风喷嘴,多个所述送风喷嘴均布于所述闪干炉的通道两侧,且所述升温段中的所述送风喷嘴与所述升温加热器连通,所述保温段中的所述送风喷嘴与所述保温加热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冷室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强冷室的地板上,所述冷却单元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强冷室的侧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多个过滤器,多个所述过滤器分设于所述升温段、所述保温段和所述强冷室中,所述升温段中的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升温加热器连通,所述保温段中的所述过滤器与所述保温加热器连通,所述强冷室中的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冷却单元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在所述升温段中的布局和所述送风模块在所述保温段中的布局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紧促型涂装闪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分别与所述升温加热器和所述保温加热器连通,所述除湿模块用于除去气流中的水份。
CN202111665868.X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Pending CN114392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5868.XA CN11439290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5868.XA CN11439290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2903A true CN114392903A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5868.XA Pending CN11439290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29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2065A (zh) * 2022-09-20 2022-12-23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干燥炉后备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7632A (ja) * 2003-12-19 2005-07-07 Nissan Motor Co Ltd 塗装方法およびフラッシュオフ装置
CN103331244A (zh) * 2013-07-12 2013-10-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免中涂涂装预烘干工艺及系统
CN203494747U (zh) * 2013-07-12 2014-03-2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免中涂涂装预烘干系统及所述系统制造的车身及采用所述车身的汽车
CN105903660A (zh) * 2016-06-16 2016-08-3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单涂层工艺烘干炉
CN106975587A (zh) * 2017-03-27 2017-07-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途烘干炉及面漆工艺控制系统
CN111842083A (zh) * 2020-06-10 2020-10-30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3c1b1ph涂装与溶剂型涂装共线生产的车身涂装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7632A (ja) * 2003-12-19 2005-07-07 Nissan Motor Co Ltd 塗装方法およびフラッシュオフ装置
CN103331244A (zh) * 2013-07-12 2013-10-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免中涂涂装预烘干工艺及系统
CN203494747U (zh) * 2013-07-12 2014-03-2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免中涂涂装预烘干系统及所述系统制造的车身及采用所述车身的汽车
CN105903660A (zh) * 2016-06-16 2016-08-3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单涂层工艺烘干炉
CN106975587A (zh) * 2017-03-27 2017-07-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途烘干炉及面漆工艺控制系统
CN111842083A (zh) * 2020-06-10 2020-10-30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3c1b1ph涂装与溶剂型涂装共线生产的车身涂装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治良: "《电泳涂装实用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2065A (zh) * 2022-09-20 2022-12-23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干燥炉后备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73924A (en) Paint spray booth with air supply system
CN201285207Y (zh) 烘干装置
CN105102135B (zh) 用于相当长的待涂覆元件的粉末涂覆系统
CN114392903A (zh) 一种紧促型涂装闪干工艺及系统
US20190283066A1 (en) Conditioning device, processing installation having a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1102851A (zh) 用于在金属带上涂覆含溶剂涂层以及使所述涂层干燥和/或交联的方法和设备
RU2128088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краски автомобиля
EP2684613B1 (en) Device for exchanging air with heat recovery, especially in spray booths
JP2007222821A (ja) 塗装用フラッシュオフ装置
CN205757132U (zh) 一种烘干用自动加湿回潮系统
JP2003236437A (ja) 水系塗装用フラッシュオフ装置
KR101492912B1 (ko) 직물 웨브의 열처리 장치
JP7151680B2 (ja) 塗装システム
TWI812854B (zh) 乾燥系統及塗裝金屬板的製造方法
RU272653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емперирования изделий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темперирования изделий
KR102123648B1 (ko) 냉방기를 갖는 급기장치와 여과장치가 설치된 자동차용 도장부스
CN104873393B (zh) 一种软胶囊干燥装置
KR200378104Y1 (ko) 수용성 도료를 사용하는 자동도장라인의 건조시스템
CN214725126U (zh) 一种薄砖施釉系统
US6023852A (en) Drying apparatus for coated objects
CN218936838U (zh) 上下循环烘干房结构
JP4605624B2 (ja) 塗装品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塗装乾燥炉
CN106765701A (zh) 一种节能型涂装生产线用干燥空气制造供给装置
KR102587034B1 (ko) 열처리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차량용 도장부스
CN113441370B (zh) 一种水性漆流平固化一体式烘道及烘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