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8950A - 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8950A
CN114388950A CN202111219732.6A CN202111219732A CN114388950A CN 114388950 A CN114388950 A CN 114388950A CN 202111219732 A CN202111219732 A CN 202111219732A CN 114388950 A CN114388950 A CN 114388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pressure
laminated
power storage
redu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97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岛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388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8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2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special tracer materials, e.g. dye, fluorescent material, radioa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4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including measuring or testing of device or component par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保证层压型蓄电装置的熔接部的强度。在此公开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工序A,准备连接有电极端子的电极体;工序B,准备层压薄膜;工序C,构造电极体由层压薄膜覆盖并密封而成的蓄电装置组件;以及工序D,将蓄电装置组件放置于预先确定的减压环境。蓄电装置组件在电极体的周围具有在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将层压薄膜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工序D的减压环境的压力设定为保证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

Description

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1-264209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示踪气体的泄漏试验的方法。根据在此公开的方法,通过在配置被检查工件的真空腔室内配置密闭构造体,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试验而不受被检查工件的大小的影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264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层压型蓄电装置中的、由层压薄膜构成的外装体重叠并熔接而成的部分(以下,称为熔接部)的强度是否足够,例如可用通过在产品的试作阶段进行剥离试验等破坏检查并算出工程能力从而保证熔接强度的方法来进行。另外,关于在制造阶段中是否发生了故障模式,例如可通过定期进行抽取检查从而进行判断。然而,以非破坏方式检查熔接强度的技术没有充分建立。
本发明人考虑想提出保证层压型蓄电装置的熔接部的强度的方法。
在此公开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工序A,准备连接有电极端子的电极体;工序B,准备层压薄膜;工序C,构造电极体由层压薄膜覆盖并密封而成的蓄电装置组件;以及工序D,将蓄电装置组件放置于预先确定的减压环境。蓄电装置组件在电极体的周围具有在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将层压薄膜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工序D的减压环境的压力设定为保证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
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熔接将层压薄膜密封而构造蓄电装置组件,接着,放置于减压而成的环境。通过将蓄电装置组件放置于预先确定的减压而成的环境,从而收容于层压薄膜内部的空气想要膨胀。由此,在剥离将层压薄膜熔接而成的部分的方向上施加载荷。当熔接强度较低时,在熔接而成的部分产生剥离。通过组入这样的工序,从而从制造工序中除去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不充分的蓄电装置组件,能够制造保证了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为一定以上的层压型蓄电装置。
电极端子可以为板状。也可以是,减压而成的环境是为了保证熔接部中的、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
也可以是,在工序C中,层压薄膜的密封在与大气压相比减压而成的预先确定的第一减压环境下进行。也可以是,在工序D中,减压而成的环境是比第一减压环境进一步减压而成的预先确定的第二减压环境。也可以是,在工序C中,在第一减压环境下,用层压薄膜覆盖电极体。
作为在此公开的技术的另一侧面,提供一种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包含:准备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步骤;以及将层压型蓄电装置放置于预先确定的减压环境的步骤。层压型蓄电装置具备连接有电极端子的电极体和由层压薄膜构成的外装体。层压型蓄电装置在电极体的周围具有在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层压薄膜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减压环境的压力设定为保证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
电极端子可以为板状。也可以是,减压而成的环境是为了保证熔接部中的、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层压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层压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层压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层压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在此提出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起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另外,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层压型蓄电装置是指在外装体中使用层压薄膜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是指能够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装置。“蓄电装置组件”是指将蓄电装置的构成材料全部机械地适当组装而成的状态下的构造物,是指实施初始充电处理等电化学活化处理等之前的状态下的构造物。蓄电装置一般包含被称为锂离子电池、锂二次电池等的电池,还包含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二次电池是指伴随着正负极间的电荷载体的移动而能够反复充放电的一般的电池。二次电池可以是使用液体类电解液的电池,也可以是使用固体电解质的所谓的全固体电池。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压力是指绝对压力。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数值范围记载为A~B(在此,A、B为任意的数值)的情况下,是指A以上且B以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在此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II-II截面的示意图。在图2中,图示了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连接有负极端子28的部分的截面。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III-III截面的示意图。在图3中,图示了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不连接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的部分的截面。
如图1所示,层压型蓄电装置10具备连接有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的电极体20和层压薄膜制的外装体29。电极体20在正极端子27和负极端子28超出到外装体29之外的状态下收容于外装体2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压型蓄电装置10是全固体电池。
如图1所示,在电极体20连接有正极端子27和负极端子28。电极体20具备电极层叠部21、正极集电部23及负极集电部24。电极体20是成为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发电要素的构造。电极体20具备正极片和负极片经由固体电解质层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电极层叠部21在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层叠方向上具备宽广的矩形形状的平面。
虽然图示省略,但正极片具备正极集电箔和正极活性物质层。作为正极集电箔,例如可使用不锈钢(SUS)、Ni、Cr、Au、Pt、Al、Fe、Ti、Zn等的金属箔。在正极集电箔中,可考虑导电性、耐氧化性等,采用适当的金属箔。正极集电箔具有与上述电极层叠部21的俯视形状对应的矩形形状。在正极集电箔的矩形形状的一端设置有不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未形成部。正极活性物质层是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层。正极活性物质层除了未形成部而形成在正极集电箔的两个面上。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适当地使用锂镍锰钴复合氧化物所代表的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也可以包含固体电解质、粘合剂、导电材料等。
虽然图示省略,但负极片具备负极集电箔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作为负极集电箔,例如可使用SUS、Cu、Ni、Fe、Ti、Co、Zn等的金属箔。负极集电箔具有与上述电极层叠部21的俯视形状对应的矩形形状。在负极集电箔的矩形形状的一端设置有不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未形成部。负极活性物质层是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层。负极活性物质层除了未形成部而形成在负极集电箔的两个面上。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适当地使用石墨、硬碳、软碳等碳类负极活性物质、Si、氧化硅等Si类负极活性物质所代表的公知的负极活性物质。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也可以包含固体电解质、粘合剂、导电材料等。
固体电解质层是包含Li离子传导体的层,使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绝缘。固体电解质层包含固体电解质。作为固体电解质,能够适当地使用硫化物类固体电解质,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Li2S与P2S5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Li2S:P2S5=50:50~100:0,特别优选为Li2S:P2S5=70:30)。优选固体电解质层包含粘合剂。作为粘合剂,丁二烯橡胶(BR)是适当的。
电极层叠部2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经由固体电解质层交替地层叠。构成正极集电部23的正极集电箔的未形成部使方向一致并从电极层叠部21超出。构成负极集电部24的负极集电箔的未形成部在正极片的正极集电部23的相反侧使方向一致并从电极层叠部21超出。正极集电部23是构成正极集电部23的正极集电箔的未形成部重叠并汇集而成的部位。负极集电部24是构成负极集电部24的负极集电箔的未形成部重叠并汇集而成的部位。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层叠而成的电极层叠部21为大致矩形。正极集电部23从电极层叠部21的单侧的短边超出。负极集电部24从正极集电部23超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短边超出。
如图2所示,负极端子28与负极集电部24电连接。负极端子28是具有矩形形状的板状的构件。负极端子28的一方的表面用焊接等方法与负极集电部24接合。负极端子28例如由与负极集电箔相同的金属构成。正极端子27与正极集电部23电连接。正极端子27是具有矩形形状的板状的构件。正极端子27的一方的表面用焊接等方法与正极集电部23接合。正极端子27例如由与正极集电箔相同的金属构成。
外装体29由比电极层叠部21大一圈的矩形的两块层压薄膜40、41构成。如图2及图3所示,由层压薄膜40、41构成的外装体29具有用于防止水分等的透过的金属片42、覆盖金属片的外侧面的绝缘树脂层43以及覆盖金属片的内侧面的热塑性树脂层44。
在此,金属片42在层压薄膜40、41中承担如下作用:赋予阻止氧气、水分、电解液的侵入的气体阻挡性。金属片42可以是铝箔、铜箔、镍箔、不锈钢箔或者它们的包覆箔、它们的退火箔或未退火箔等金属薄膜。另外,金属片42也可以是用镍、锡、铜、铬等导电性金属镀覆而成的金属箔。另外,金属片42也可以形成化学转化皮膜作为表面处理。化学转化皮膜是通过在金属片42的表面上实施化学转化处理而形成的皮膜。在化学转化处理中,例如可列举铬酸盐处理、使用锆化合物的无铬型化学转化处理等。
绝缘树脂层43是层压薄膜40、41的外侧的层。绝缘树脂层43具有绝缘性,且在使热塑性树脂层44熔融并粘合时具有不熔融的程度的熔点。作为在绝缘树脂层43中使用的树脂,例如可列举聚酰胺、聚酯等熔点比在热塑性树脂层44中使用的树脂充分高的树脂。在绝缘树脂层43中可使用它们的延伸薄膜。其中,基于成型性及强度的观点,可使用双轴拉伸聚酰胺薄膜或双轴拉伸聚酯薄膜或者包含它们的多层薄膜。并且,也可以使用将双轴拉伸聚酰胺薄膜和双轴拉伸聚酯薄膜贴合而成的多层薄膜。作为聚酰胺薄膜,虽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列举尼龙6薄膜、尼龙6,6薄膜、尼龙MXD薄膜等。另外,作为双轴拉伸聚酯薄膜,可列举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薄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等。
热塑性树脂层44是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的层。热塑性树脂层44可以具备相对于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装置中要求的腐蚀性也优异的抗化学药品性。另外,热塑性树脂层44是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重叠并粘合时被热熔接的层,具备热封性。
在热塑性树脂层44中,从抗化学药品性及热封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用聚乙烯、聚丙烯、烯烃类共聚物、它们的酸改性物及离聚物构成。另外,作为烯烃类共聚物,能够例示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另外,也能够使用聚酰胺薄膜(例如尼龙12)或聚酰亚胺薄膜。热塑性树脂层44例如可以是热塑性树脂未延伸薄膜。热塑性树脂未延伸薄膜不特别限定,但从抗化学药品性及热封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用聚乙烯、聚丙烯、烯烃类共聚物、它们的酸改性物及离聚物构成。另外,作为烯烃类共聚物,能够例示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另外,也能够使用聚酰胺薄膜(例如尼龙12)或聚酰亚胺薄膜。为了提高表面的滑行性,热塑性树脂层44也可以配比润滑剂和/或固体微粒。
外装体29配置成与电极层叠部21的宽幅面相向。如图1所示,外装体29在正极端子27和负极端子28局部地超出的状态下覆盖电极体20。在外装体29设置有与电极体20的尺寸对应的凹陷,以便容易在内部收容电极体20。
如图3所示,由两块层压薄膜40、41构成的外装体29通过使周缘部46的内侧面相互热熔接而被密封。在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外装体29之间向外超出的部分中,如图2所示,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与正极端子27和负极端子28各自的正反两面热熔接。也就是说,在外装体29的周缘部46,形成有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彼此熔接而成的薄膜熔接部32和在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各自的两个面熔接层压薄膜40、41而成的端子熔接部34。与薄膜熔接部32的熔接强度相比,端子熔接部34的熔接强度通常较低。
在此公开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是使用真空腔室等在减压环境下将层压薄膜40、41重叠并熔接而进行密封而成的蓄电装置。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外装体29内部的压力在大气压下比密封时的压力高,成为比大气压低的压力。
对制造上述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此公开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A~D。以下,按顺序说明各工序。
在工序A中,准备连接有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的电极体20。电极体20例如能够用公知的方法制作而进行准备。
虽然不限于此,但电极体20例如能够用以下的方法制作。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材料及溶剂的正极浆料涂敷在正极集电箔上的未形成部以外的部分,干燥并制作正极片。将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材料及溶剂的负极浆料涂敷在负极集电箔上的未形成部以外的部分,干燥并制作负极片。使上述正极片和上述负极片在夹设有包含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固体电解质层的状态下层叠。以正极集电箔的未形成部及负极集电箔的未形成部分别从电极层叠部21的相反侧超出的方式进行层叠。从层叠方向推压冲压。使从电极层叠部21超出的正极集电箔汇集,通过焊接与板状的正极端子27连接。使从电极层叠部21超出的负极集电箔汇集,通过焊接与板状的负极端子28连接。
在工序B中,准备层压薄膜40、41。如上所述,层压薄膜40、41具有金属片42、覆盖金属片42的外侧面的绝缘树脂层43及覆盖金属片42的内侧面的热塑性树脂层44。层压薄膜40设计为覆盖电极体20的电极层叠部21且与电极体20连接的正极端子27的一部分及负极端子28的一部分超出的那样的大小。对层压薄膜40、41施加与电极体20的形状对应的压花加工。通过压花加工,从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侧向外侧面侧设置与电极体20对应的凹陷。
图4~7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4及图5示出工序C的情形。图6及图7示出工序D的情形。图7示意性地示出在工序D中向端子熔接部34施加载荷的情形。图中的箭头示出由于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的膨胀而施加于层压薄膜40、41的载荷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序C及工序D在真空腔室50内进行。在真空腔室50连接有真空泵52。在真空腔室50与真空泵52之间设置有真空阀54。在真空腔室50设置有用于使内部向大气压开放的大气开放阀56。在真空腔室50内设置有熔接装置。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熔接装置具备一对加压板58。加压板58是矩形的板状构件。加压板58配置成下侧的加压板58的上表面与上侧的加压板58的底面相向。关于熔接装置,只要能够经由加压板58对层压薄膜40施加均匀且足够的热和压力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采用以往公知的构造。
在工序C中,构造用层压薄膜40、41覆盖并密封的蓄电装置组件12。
首先,使层压薄膜41内侧面朝上,配置在真空腔室50内的未图示的固定台上。接着,以电极体20的电极层叠部21被收纳在配置的层压薄膜41的面内的方式将电极体20配置在层压薄膜41之上。此时,电极体20的正极端子27的一部分及负极端子28的一部分配置成在俯视时从配置的层压薄膜41的面超出。然后,以在电极体20的周围正极端子27的一部分及负极端子28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方式配置层压薄膜40。
通过利用熔接将层压薄膜40、41密封,从而构造蓄电装置组件12。
首先,将熔接装置的加压板58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优选考虑层压薄膜的绝缘树脂层43和热塑性树脂层的熔接温度、加压板58的热传导性等,设定此时的加压板58的温度。例如,可设定为能够将层压薄膜40、41的周缘部46加热到150℃~250℃的范围。
在充分地加热加压板58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夹入层压薄膜40、41重叠的部分并加压。由此,在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形成层压薄膜40、41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30。熔接部30具备端子熔接部34,所述端子熔接部34是正极端子27的一部分及负极端子28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另外,熔接部30具备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彼此熔接而成的薄膜熔接部32。
在工序D中,将蓄电装置组件12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减压环境中。
将层压薄膜40、41密封,在足以使熔接部30冷却的时间经过后,使真空泵52工作。打开真空阀54,以真空腔室50内成为预先设定的压力的方式减压。在真空腔室50内成为设定的压力后,将真空阀54关闭。
在此,减压而成的环境是指为了保证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
根据层压薄膜40、41的尺寸、密封时的压力、施加于层压薄膜40、41的载荷等适当地设定此时的压力,例如可设定为比密封时的压力低10~70kPa左右的压力,优选设定为低30~60kPa左右的压力。例如,可以预先试作同型的蓄电装置组件12,进行试验,设定能够保证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的压力。另外,也可以是,关于同型的蓄电装置组件12,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或通过理论计算,算出能够保证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的压力。
当真空腔室50内减压时,由于层压薄膜40、41内部与真空腔室50内的压差,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膨胀。当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想要膨胀时,如图6所示,在从外部牵拉的方向上对层压薄膜40、41施加载荷。在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针对与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接触的面,可在与该面垂直的方向上施加载荷。
载荷沿着熔接部30的内周施加于熔接部30。具体而言,层压薄膜40与层压薄膜41相互在相反方向上被牵拉的那样的载荷施加于熔接部30的内周。如图7所示,与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熔接的层压薄膜40、41相互在相反方向上被牵拉的那样的载荷施加于端子熔接部34。
接着,通过将真空阀54关闭,使真空泵52停止,将大气开放阀56打开,从而真空腔室50内被大气开放。当真空腔室50内被大气开放时,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收缩。通过对蓄电装置组件12进行初始充电,从而能够制造层压型蓄电装置10。
在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不足够的情况下,在熔接部30产生剥离。从制造工序中除去在熔接部30产生剥离的产品。在熔接部30是否产生剥离不限于此,例如能够根据大气开放后的蓄电装置组件12的层压薄膜40、41的状态进行判断。在熔接强度不足够且在熔接部30产生剥离的情况下,成为层压薄膜40、4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状态。因此,空气进入层压薄膜40、41与电极体20之间,可成为在层压薄膜40、41局部地产生鼓起的状态。在熔接强度足够且在熔接部30没有产生剥离的情况下,层压薄膜40、41的内部不与外部连通。因此,难以产生这样的鼓起。另外,当在减压环境下进行层压薄膜40、41的密封的情况下,可成为层压薄膜40、41的内部比大气压减压的状态。此时,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产生压差,由于该压差,层压薄膜40、41成为与电极体20紧贴的状态。
利用这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一次性地放置在比密封时减压的环境中。此时,载荷在剥离层压薄膜40、41的方向上施加于熔接层压薄膜40、41而成的熔接部30。因此,制造确认了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足够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另外,在熔接强度不足够且没有保持熔接部30的气密性的情况下,在工序D中,在蓄电装置组件12放置于减压环境时,层压薄膜40、41不会适当地鼓起。因此,能够目视确认熔接强度不足够。
层压薄膜的熔接强度的检查例如通过剥离试验等破坏检查来进行。然而,这样的检查需要通过制造时或制造后的抽取检查来进行,不能保证制造的层压型蓄电装置全部的熔接强度。利用在此公开的制造工序制造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经由放置在上述减压环境中的工序而被制造,从而检查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足够。也就是说,根据本制造方法,能够进行层压薄膜的熔接强度的全检。另外,由于无需抽取样品进行破坏检查,所以难以产生材料的浪费。
工序D中的减压环境可以是为了保证熔接部30中的、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即端子熔接部34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
薄膜熔接部32的层压薄膜40、41内侧面的热塑性树脂层44彼此熔接。端子熔接部34的热塑性树脂层44与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的两个面熔接。该端子熔接部34的熔接强度倾向于比薄膜熔接部32低。另外,在层压型蓄电装置10产生振动时,正极端子27及负极端子28追随连接的部件等而振动。由该振动引起的负荷容易施加于端子熔接部34。在这样的观点下,可以将端子熔接部34要求的熔接强度作为基准,设定工序D中的减压环境的压力。由此,能够制造特别是在端子熔接部34处保证熔接强度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工序C中,层压薄膜40、41的密封在与大气压相比减压而成的预先确定的第一减压环境下进行。在工序D中,放置密封的层压薄膜40、41时的减压而成的环境是比第一减压环境进一步减压而成的预先确定的第二减压环境。
在工序C中,用层压薄膜40、41覆盖的电极体20收容在真空腔室50内,真空腔室50内被减压到第一减压环境。根据层压薄膜40的尺寸、作为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内压要求的压力等适当地设定第一减压环境的压力,例如可设定为30~90kPa左右,优选设定为50~70kPa左右。
在工序D中,将密封的层压薄膜40、41放置于比第一减压环境进一步减压而成的第二减压环境中。在此,从第一减压环境向第二减压环境的减压可在真空腔室50内继续进行。
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是为了保证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根据层压薄膜40、41的尺寸、密封时的压力、施加于层压薄膜40、41的载荷等适当地设定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例如可设定为比第一减压环境低10~70kPa左右的压力,优选设定为低30~60kPa左右的压力。
利用这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在比大气压减压而成的第一减压环境下被密封。层压型蓄电装置10由于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与大气压的压差而使得外装体29成为与电极体20紧贴的状态。因此,外装体29难以变形,另外,难以产生断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工序C中,在第一减压环境下用层压薄膜40、41覆盖电极体20。接着,继续在第一减压环境下进行层压薄膜40、41的密封。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在电极体20用层压薄膜40、41覆盖后且密封前不进行减压。即,在通过减压排掉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时,不用担心层压薄膜40、41卷起或层压薄膜40、41的位置发生偏移。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制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工序C及工序D在真空腔室50内进行,但只要不特别提及,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在工序C和工序D中使用的真空腔室可以不同。也可以在工序C与工序D之间取出蓄电装置组件并进行初始充电等处理。
另外,在此公开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仅由工序A~D构成的制造方法,能够包含其他工序。例如,能够包含用于检查泄漏的氦泄漏检查的工序。一般来说,在氦泄漏检查中,在氦的导入及检测时,需要将检测用腔室内设为减压状态。例如,通过使氦泄漏检查时进行的减压环境和保证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时的减压环境一致,从而能够同时进行强度保证和泄漏的检查。
以全固体电池为例,说明了在此公开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制造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使用液体类电解液的二次电池中也能够应用在此公开的技术。在该情况下,注入电解液的工艺可组入密封层压薄膜40、41的工序。
此外,根据第一减压环境的压力及各种条件,适当地决定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但能够按以下方式根据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设计、工序条件进行概算。以下说明一例。
首先,决定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熔接部30要求的熔接强度。要求的熔接强度例如能够通过模拟实际的使用环境并施加载荷的试验、剥离试验等实验、模拟等来决定。作为模拟实际的使用环境的试验,例如,在层压型蓄电装置10为车载用的情况下,能够将试验机搭载于车辆并进行试验。例如,准备与层压型蓄电装置10同型的试验用层压型蓄电装置。然后,能够测量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而施加于熔接部的最大的载荷,并决定要求的熔接强度。
接着,根据工序C中的密封时的第一减压环境的压力P1、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P2、层压薄膜40、41的尺寸,算出在减压下施加于层压薄膜40、41的载荷。
第一减压环境的压力P1例如根据层压型蓄电装置10完成时的层压薄膜40、41的内压的要求而既定。作为层压薄膜40、41的尺寸,使用熔接部30的内周长L和通过压花加工在层压薄膜40、41上形成的宽幅面的表面积S。层压薄膜40、41的尺寸能够根据电极体20的尺寸决定。电极体20的尺寸根据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作为蓄电装置的性能要求而既定。
当真空腔室50内从第一减压环境减压为第二减压环境时,由于该压差,针对与层压薄膜40、41内部的空气接触的面,在与该面垂直的方向上施加载荷F1。载荷F1表示为:
F1=(P1-P2)×S,
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P2表示为:
P2=P1-F1/S。
此时,层压薄膜40、41相互在相反方向上被牵拉的那样的载荷沿着熔接部30的内周施加于熔接部30。此时,当每单位长度施加F2的载荷时,表示为F2×L的载荷施加于熔接部30的内周整体。由于该载荷与上述载荷F1相等,所以能够表示为:
F2×L=F1
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P2表示为:
式1:P2=P1-F2×L/S。
通过将熔接部30要求的熔接强度代入F2,从而能够求出用于确认熔接部30是否具有该熔接强度的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P2
以下示出通过上述计算设定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的具体例。
假设想保证在层压薄膜40、41形成的宽幅面的长度为250mm,宽度为80mm,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为15N/cm以上。宽幅面的表面积S及熔接部30的内周长L为:
S=250mm×80mm×2=0.04m2
L=(250mm+80mm)×2=66cm。
在密封时的第一减压环境的压力P1为60kPa的情况下,计算为:
P2=P1-F2×L/S=60kPa-(15N/cm)×66cm/0.04m2
=60kPa-24.75kPa=35.25kPa。
第二减压环境的压力可以设定为比第一减压环境的压力低24.75kPa以上的压力即35.25kPa以下。
在此,为了简单起见,在层压薄膜40、41的压花加工中设置的长度和宽度相对于厚度设为足够大,忽视施加于侧面的压力。另外,忽视从第一减压环境减压为第二减压环境时的由层压薄膜40、41的膨胀导致的变形或体积变化。由于层压薄膜40、41等的变形变大等理由,有时不能进行这样的近似。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利用模拟算出在减压下施加于熔接部30的载荷,从而更高精度地确认熔接部30是否具有要求的熔接强度。
本发明人考虑使用上述技术,针对制造后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也想提出检查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是否足够的方法。
在此公开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包含准备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步骤和将准备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放置于减压而成的环境的步骤。具体而言,能够通过准备层压型蓄电装置10,将其收容于真空腔室并减压,从而进行熔接强度的检查。在此检查的层压型蓄电装置10无需是使用前的层压型蓄电装置。例如,本检查方法可以作为检查再利用前等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熔接强度的方法采用。
层压型蓄电装置10具备连接有电极端子的电极体20和由层压薄膜40、41构成的外装体29。电极端子为板状。在电极体20的周围,在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形成层压薄膜40、41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30。熔接部30具备端子熔接部34,所述端子熔接部34是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另外,熔接部30具备层压薄膜40、41的内侧面彼此熔接而成的薄膜熔接部32。
减压而成的环境是指为了保证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在此,减压而成的环境的压力设定为比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低的压力。
能够利用试作同型的层压型蓄电装置并预先进行试验、进行计算机的模拟等方法,决定用于保证熔接强度的压力。另外,例如,能够基于上述式1,通过理论计算决定。以下,作为一例,说明基于上述式1求出用于保证熔接强度的压力的方法。
在式1中,用于保证熔接强度的压力与P2对应。
式1:P2=P1-F2×L/S
如上所述,熔接部30要求的熔接强度F2能够通过试验或模拟等决定。熔接部30的内周长L、外装体29的宽幅面的表面积S及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P1根据层压型蓄电装置10的作为蓄电装置的性能要求而既定。
如上所述,在此,忽视施加于外装体29的侧面的压力、膨胀时的变形并进行计算。在外装体29膨胀时的变形变大等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利用模拟等算出减压下的施加于熔接部30的载荷,从而更高精度地检查熔接部30是否具有要求的熔接强度。
将层压型蓄电装置10配置在真空腔室内。在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比大气压低的情况下,由于压差而外装体29成为与电极体20紧贴的状态。
随着开始减压而真空腔室内的压力下降,与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差逐渐消除。当真空腔室内的压力成为比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低的压力时,外装体29开始膨胀。在外装体29的膨胀期间,外装体29内部和真空腔室内的压力变得相等。减压进一步进展,在外装体29不能进一步膨胀时,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开始上升。
当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开始上升时,外装体29相互在相反方向上被牵拉的那样的载荷开始施加于熔接部30。若在达到设定的压力的环境时在熔接部30没有产生剥离,则能够评价为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足够。
在外装体29的内部的压力P1不明确的情况下,能够将外装体29的膨胀开始时的压力估算为P1并进行检查。
根据该检查方法,对于熔接强度足够的部件,能够以非破坏方式保证熔接强度。另外,只要真空腔室的容量容许,也能够同时检查多个层压型蓄电装置10。
用于保证熔接强度的压力可以是为了检查熔接部30的熔接强度中的、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层压薄膜40、41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即端子熔接部34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
如上所述,通常来说,端子熔接部34的熔接强度比薄膜熔接部32低。另外,在层压型蓄电装置10产生振动的情况下,端子熔接部34与薄膜熔接部32相比容易施加负荷。因此,能够以端子熔接部34的熔接强度为基准决定要求的熔接强度,并基于此来设定压力。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它们仅为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公开的发明包含对上述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成的方案。

Claims (6)

1.一种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
工序A,准备连接有电极端子的电极体;
工序B,准备层压薄膜;
工序C,构造所述电极体由所述层压薄膜覆盖并密封而成的蓄电装置组件;以及
工序D,将所述蓄电装置组件放置于预先确定的减压环境,
所述蓄电装置组件在所述电极体的周围具有在所述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所述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将所述层压薄膜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
所述工序D的所述减压环境的压力设定为保证所述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电极端子为板状,
所述减压环境是为了保证所述熔接部中的、所述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所述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层压薄膜的密封在与大气压相比减压而成的预先确定的第一减压环境下进行,
在所述工序D中,所述减压环境是比所述第一减压环境进一步减压而成的预先确定的第二减压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在所述第一减压环境下,用所述层压薄膜覆盖所述电极体。
5.一种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包含:
准备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层压型蓄电装置放置于预先确定的减压环境的步骤,
所述层压型蓄电装置具备连接有电极端子的电极体和由层压薄膜构成的外装体,
所述层压型蓄电装置在所述电极体的周围具有在所述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所述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状态下将所述层压薄膜重叠并熔接而成的熔接部,
所述减压环境的压力设定为保证所述熔接部的熔接强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
所述电极端子为板状,
所述减压环境是为了保证所述熔接部中的、所述电极端子的一部分从所述层压薄膜之间向外超出的部位为预先确定的强度以上而设定的压力的环境。
CN202111219732.6A 2020-10-21 2021-10-20 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Pending CN1143889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6523A JP7273772B2 (ja) 2020-10-21 2020-10-21 ラミネート型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ラミネート型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
JP2020-176523 2020-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8950A true CN114388950A (zh) 2022-04-22

Family

ID=7853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9732.6A Pending CN114388950A (zh) 2020-10-21 2021-10-20 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4522B2 (zh)
EP (1) EP3989323A1 (zh)
JP (1) JP7273772B2 (zh)
CN (1) CN11438895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2748A (ja) * 1999-08-12 2001-02-23 Yuasa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93208A (ja) * 2002-08-29 2004-03-2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形状可変性包装体の漏れ検査方法、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122360A (zh) * 2006-08-11 2008-02-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真空绝热板的器具
JP2014137136A (ja) * 2013-01-18 2014-07-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真空断熱材用外包材、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付き機器
JP2017117696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0333B2 (ja) 2000-03-21 2004-09-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密閉構造体を用いた漏洩試験方法および漏洩試験装置ならびに漏洩試験装置用密閉構造体
JP4095789B2 (ja) * 2001-11-09 2008-06-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評価方法
JP5503183B2 (ja) * 2009-04-10 2014-05-28 株式会社Kri 蓄電デバイスの安全性評価方法
JP5875516B2 (ja) * 2010-06-17 2016-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電池の気密検査方法および気密検査装置
JP2013077447A (ja) 2011-09-30 2013-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ラミネート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674451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周边焊验漏方法及装置
JP6366964B2 (ja) * 2014-03-13 2018-08-01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2748A (ja) * 1999-08-12 2001-02-23 Yuasa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93208A (ja) * 2002-08-29 2004-03-2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形状可変性包装体の漏れ検査方法、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122360A (zh) * 2006-08-11 2008-02-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板以及具有该真空绝热板的器具
JP2014137136A (ja) * 2013-01-18 2014-07-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真空断熱材用外包材、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付き機器
JP2017117696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67752A (ja) 2022-05-09
EP3989323A1 (en) 2022-04-27
US11894522B2 (en) 2024-02-06
JP7273772B2 (ja) 2023-05-15
US20220123355A1 (en)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7954B2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JP4828458B2 (ja) シーリング部の安全性が向上した二次電池
JP5171824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US8431269B2 (en) Battery including battery case and sealing plate
KR20160014519A (ko) 전기화학 디바이스의 절연성 검사 방법
KR100874384B1 (ko) 전지케이스용 라미네이트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리튬이차전지
JP3877968B2 (ja)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WO2018123502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354152B2 (ja)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388950A (zh) 层压型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型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US11335956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
EP402068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battery module
JP2020053151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565358B2 (ja) 電池
JP2020119669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129070A (ja) バイポーラ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イポーラ電池
JP4894668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1279535B (zh) 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和蓄电模块
JP7453043B2 (ja) ラミネート型蓄電デバイス
JP7010904B2 (ja)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20170667A (ja) 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型電池
JP2004031121A (ja) ラミネート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CN113497310A (zh) 层叠型蓄电器件及其短路检查方法
JP2019169297A (ja) バイポーラ電池、バイポーラ電池の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TW202209742A (zh) 層疊型胞、電池模組及層疊型胞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