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9959B -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9959B
CN114379959B CN202210157107.1A CN202210157107A CN114379959B CN 114379959 B CN114379959 B CN 114379959B CN 202210157107 A CN202210157107 A CN 202210157107A CN 114379959 B CN114379959 B CN 114379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medium accommodating
accommodating device
garbag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71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9959A (zh
Inventor
陈伯伦
文学知
李晓波
陈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idu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idu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idu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idu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71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9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9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9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9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9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1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efuse filling means, e.g. air-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14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14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Accessories
    • B65F1/1426Housings, cabinets or enclosures for refuse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14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Accessories
    • B65F1/1468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transport of the receptacle, e.g. wheels, rolls
    • B65F1/1473Receptacles hav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23Devices for tilting and emptying of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包括介质容置装置、介质接收装置、传输装置、翻转装置以及固定装置,介质容置装置用于放置介质;介质接收装置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待处理介质;传输装置用于将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与介质接收装置对应的介质接收位置;翻转装置用于翻转位于介质接收位置处的介质容置装置,以将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固定装置用于将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翻转装置上。通过该垃圾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倾倒垃圾,不会使用户在倒垃圾时沾上垃圾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且垃圾和介质容置装置能够方便的分离,从而无需将垃圾袋也同时扔到垃圾桶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清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厨余垃圾进行清理时,通常需要将塑料袋内的厨余垃圾与塑料袋分离,通常的分离方法包括将塑料袋的底部通过刀具割破,以使垃圾流出,或者是通过人工抓住垃圾袋的底部,从垃圾袋的开口将垃圾倒出,但是这两种方式均易出现操作不方便,垃圾袋倾倒不干净,而且存在垃圾袋的部分被撕裂并随着厨余垃圾落在垃圾桶内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方便、更加绿色的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垃圾处理方法,所述垃圾处理方法包括:
介质接收装置,其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待处理介质;
传输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与所述介质接收装置对应的介质接收位置;
翻转装置,其用于翻转位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处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所述介质接收装置内;以及
固定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装置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的回收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内部介质倾倒后的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回收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支座;
传动件,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传动件包括若干工位,若干所述工位中至少包括一个工作工位和一个缓冲工位;
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以使所述工位能够移动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输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四个环绕所述传动件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的工位,当其中一个所述工位对应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所述工位与所述回收装置的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带组件,所述传输带组件能够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和与所述回收装置对应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延伸至所述第二传输带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带上的介质容置装置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二传输带上,所述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带的远离所述第一传输带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介质容置装置由硬质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能够将介质倾倒完后的介质容置装置清理干净。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介质容置装置至少具有扩展时的扩展状态和折叠后的折叠状态,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压缩装置和投放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能够将介质倾倒完后的介质容置装置自扩展状态压缩至折叠状态,所述投放装置用于接收折叠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投放装置内,所述投放装置能够在接收外界输入信号时将折叠状态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外界。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行为识别装置和提醒装置,所述行为识别装置能够识别用户投放介质容置装置时是否正确,当所述行为识别装置识别用户投放介质容置装置错误时,所述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行为识别装置包括用户识别组件、位置监测组件以及介质类别识别组件,所述用户识别组件用户识别用户信息,所述位置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所述介质容置装置是否被用户投放在指定位置上,所述介质类别识别组件能够监测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放置的介质是否为预设类别,当所述用户识别组件识别用户为非预设用户时或所述位置监测组件监测到所述介质容置装置未投放至指定位置时或所述介质类别识别组件监测到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放置的介质不是预设类别时,所述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放置在传输装置上;
通过传输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介质接收位置;
通过固定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翻转装置上;
通过所述翻转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翻转,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放置在介质投放口处的所述工位上,所述介质投放口为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的位置,其中,若干所述工位可依次转动至所述介质投放口;
转动所述传动件以使若干所述工位依次转动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且当其中一个所述工位位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所述工位位于所述介质投放口处;
通过固定装置将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对应的工位上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装置上;
通过所述翻转装置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翻转,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
转动所述传动件以使倾倒完成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与所述回收装置对应的位置处,且当其中一所述工位转动至与所述回收装置对应的位置处时,其中另一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垃圾处理方法,所述垃圾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介质投放口接收介质容置装置;
将介质容置装置运送至垃圾接收位置;
固定介质容置装置;
翻转介质容置装置至倾倒状态以将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垃圾倒入介质接收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输送介质容置装置至垃圾袋回收位置;
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
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压缩为折叠状态并输送至投放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介质容置装置至垃圾袋回收位置包括:
翻转介质容置装置至正常状态;
松开介质容置装置;
传输介质容置装置至垃圾袋回收位置;
将介质容置装置送入回收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垃圾处理方法还包括:
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其中,所述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的步骤位于所述翻转介质容置装置至倾倒状态以将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垃圾倒入介质接收装置之后;
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压缩为折叠状态,以将折叠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投放装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首先将介质容置装置放置在介质投放口,传输装置会将介质容置装置自介质投放口输送至垃圾接收位置,然后固定装置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翻转装置上,翻转装置转动将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垃圾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从而通过该垃圾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倾倒垃圾,不会使用户在倒垃圾时沾上垃圾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且垃圾和介质容置装置能够方便的分离,从而无需将垃圾袋也同时扔到垃圾桶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垃圾自动倾倒至垃圾桶的目的,而且倾倒过程中,垃圾与介质容置装置分离充分且快捷,后续的垃圾分类处理也更加的方便。另外由于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倾倒垃圾的目的,用户可以避免手动倾倒垃圾而导致的手上或身上沾上垃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1中的S150步骤的其中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图1中的S150步骤的其中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图5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图5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图5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图5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00、传输装置;110、支座;111、空腔;120、传动件;121、工位; 122、转动部;123、承托部;1231、连接端;1232、支撑条;1233、避让缺口; 1234、左支撑条;1235、右支撑条;1236、支撑肋板;1237、限位凹槽;130、驱动组件;132、驱动电机;140、传输带组件;141、第一传输带;142、第二传输带;200、介质容置装置;300、翻转装置;310、转轴;320、转臂;321、左支板;322、右支板;323、避让口;330、固定组件;331、磁吸件;3311、电磁铁;3312、电源组件;340、驱动件;351、轴承座;400、回收装置;500、介质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1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家庭垃圾,尤其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具有更佳的效果。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通过介质投放口接收介质容置装置200。具体地,该介质投放口可以是垃圾处理系统(如下述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介质投放口,优选地,该介质容置装置200是由硬质材质制成的垃圾袋,进一步优选地,该介质容置装置 200是由塑胶或橡胶材质制成的垃圾袋,即不像一次性塑料袋一样易被撕裂,而且相较于平常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而言,更加方便倾倒出其内部的垃圾,更易与垃圾分离,利于垃圾分类的理念,而且该硬质塑料袋由于是硬质的,进而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进一步响应了环保绿色的号召。
具体地,介质容置装置200具有开口朝上的正常状态以及开口向下的倾倒状态,在正常状态时,垃圾不会自介质容置装置200流出,在倾倒状态时,垃圾可自介质容置装置200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向上不仅包括竖直向上,还包括倾斜向上,同样,开口向下不仅包括竖直向下,还包括倾斜向下。
S12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运送至垃圾接收位置。具体地,该步骤中,可通过传输装置100运输介质容置装置200,比如可以通过传送带输送介质容置装置 200,还可以通过机械手转移介质容置装置200,还可以通过转盘结构运送介质容置装置200。
S130、固定介质容置装置200。具体地,可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翻转装置300上,从而在后续倾倒垃圾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垃圾袋与内部的垃圾同时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内。
优选地,固定装置可固定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底壁或侧壁,固定方式可以是夹手夹持,可以是卡扣卡合,当然还可以是其它方式。
S140、翻转介质容置装置200至倾倒状态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垃圾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优选地,该介质接收装置500为垃圾桶。该步骤具体可通过翻转装置300将垃圾袋自正常状态翻转为倾倒状态,进而将垃圾自介质容置装置200内倒入垃圾桶内。
基于上述S110-S140的步骤,可以实现垃圾自动倾倒至垃圾桶的目的,而且倾倒过程中,垃圾与介质容置装置200分离充分,以厨余垃圾为例,通过上述垃圾处理方法可以防止厨余垃圾内掺杂有塑料制品,后续的垃圾分类处理也更加的方便安全。另外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倾倒垃圾的目的,用户可以避免手动倾倒垃圾而导致的手上或身上沾上垃圾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的智能化,在一实施例中,该垃圾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50、输送介质容置装置200至垃圾袋回收位置。垃圾袋回收位置对应回收装置400,通过将垃圾袋输送至回收装置400内,可以利于后续的介质容置装置 200的进一步处理,比如利于后续垃圾袋的清理和回收。
请参考图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S150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51、翻转介质容置装置200至正常状态。该步骤是位于S140步骤之后,通过该步骤可将倾倒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翻转至正常状态,从而在后续的步骤中,不会使残留在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污渍滴答到其它位置,而且将介质容置装置200翻转至正常状态,也利于后续对介质容置装置200的传输。
S152、松开介质容置装置200。通过该步骤可利于后续S153步骤的进行。
S153、传输介质容置装置200至垃圾袋回收位置。通过该步骤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垃圾接收位置传输至与回收装置400对应的垃圾袋回收位置,具体地,可以通过传输带传输,可以通过机械手传输,还可以是通过其它传输结构进行传输。
S154、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送入回收装置400。具体地,既可以通过翻转的方式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送入回收装置400,也可以通过推拉的方式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传输带上推下回收装置400内,还可以是通过机械手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吊入回收装置400内。
通过S151-S154的步骤,可以自动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送入回收装置400内,从而可以利于后续对介质容置装置200的进一步处理,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智能化。
请参考图4,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S150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55、传输介质容置装置200至垃圾袋回收位置。该圾袋回收位置位于回收装置400对应的位置,该步骤位于S140步骤之后。
S156、松开介质容置装置200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送入回收装置400。当介质容置装置200位于圾袋回收位置时,由于S140步骤后,未将介质容置装置 200翻转至正常状态,故而当松开介质容置装置200时,介质容置装置200会自动落入回收装置400内。
通过S155步骤和S156步骤,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送入回收装置400内这个过程中,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可以省去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送入回收装置400的机械机构,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垃圾处理方法的智慧性能,请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垃圾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
S160、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200,其中,S160的步骤位于S150的步骤之后。具体地,介质容置装置200的清理可以在回收装置400内进行,比如当回收装置 400内落入预设数量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此时统一对回收装置400内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统一清洗,清洗具体可包括通过去油污的液体和清水将介质容置装置 200洗干净,还包括对介质容置装置200进行消毒处理,具体可以为消毒液消毒、酒精消毒,还可以是紫外线消毒的等其它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S160的步骤也可以是在回收装置400外进行。
进一步地,该垃圾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
S170、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压缩为折叠状态并输送至投放装置。该步骤中的投放装置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清洗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实现对介质容置装置200的重复利用,在使用上形成一个闭环,比如,当用户外出时,可以将垃圾袋拿出来并进行倾倒,待用户返回时,又可以自投放装置内取出所需的介质容置装置200。
请参考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垃圾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
S180、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200,其中,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200的步骤位于翻转介质容置装置200至倾倒状态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垃圾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之后;即S180的步骤位于S140的步骤之后,具体地,可以是在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垃圾接收位置移动至垃圾袋回收位置的过程中将介质容置装置 200进行清理,具体可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清洗干净和杀菌消毒处理,当然,也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清洗干净后,杀菌消毒的过程在后续的步骤中进行,比如在如下S190步骤中的投放装置内进行。
S190、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压缩为折叠状态,以将折叠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200输送至投放装置。同样,该步骤中的投放装置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清洗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实现对介质容置装置200 的重复利用,在使用上形成一个闭环,比如,当用户外出时,可以将垃圾袋拿出来并进行倾倒,待用户返回时,又可以自投放装置内取出所需的介质容置装置200。
需要说明的是,在S170和S190的步骤中,该介质容置装置200是具有压缩时的折叠状态和扩展时的扩展状态的,在折叠状态时,可以在投放装置内放置更多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在扩展状态时,介质容置装置200又可以用于放置垃圾。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是实施例中,上述回收装置400可作为投放装置进行使用。
请参考图5-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该垃圾处理可实施上述垃圾处理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介质接收装置500、传输装置100、固定装置以及翻转装置300,介质接收装置500用于接受垃圾,具体地,介质接收装置 500可以为垃圾桶,传输装置100能够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该垃圾处理系统的介质投放口输送至与介质接收装置500对应的垃圾接收位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垃圾接收位置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装置设置于翻转装置300上,翻转装置300用于翻转介质容置装置200以使介质容置装置200在正常状态和倾倒状态之间转换。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首先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介质投放口,传输装置100会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介质投放口输送至垃圾接收位置,然后固定装置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翻转装置300上,翻转装置300 转动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垃圾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500内。从而通过该垃圾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倾倒垃圾,不会使用户在倒垃圾时沾上垃圾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且垃圾和介质容置装置200能够方便的分离,从而无需将垃圾袋也同时扔到垃圾桶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用于放置介质,主要用于放置家庭垃圾,尤其是厨余垃圾,上述介质容置装置200属于独立于垃圾处理系统的部件,可单独生产并应用于本申请中的垃圾处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00是传送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00为机械手。当然,传输装置100还可以是其它机械传输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装置可以是通过夹手夹持的方式固定介质容置装置 200,也可以是通过与介质容置装置200卡扣卡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是与介质容置装置200通过其它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清洗装置,清洗装置能够将倾倒完垃圾后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清理干净。通过该垃圾清洗装置能够实施上述S160和S180 步骤。通过该垃圾清洗装置主要用于将介质容置装置200上的污渍清洗干净,当然还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方便用户后续再次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回收装置 400,传输装置100能够将清理后的介质容置装置200输送至回收装置400。通过回收装置400可以将清理完成后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收集在一起,方便统一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压缩装置和投放装置,压缩装置能够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自扩展状态压缩至折叠状态,投放装置用于接收折叠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200,传输装置100能够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输送至投放装置内,投放装置能够在接收外界输入信号时将垃圾袋输送至外界。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缩装置能够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自扩展状态压缩至折叠状态,然后通过传输装置10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输送至投放装置内,从而投放装置内可以放置更多的介质容置装置200。
在一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行为识别装置和提醒装置,行为识别装置能够识别用户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时是否正确,当行为识别装置识别用户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错误时,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通过该识别装置对用户投放行为的检测和提醒装置对用户的提醒,能够督促提醒用户正确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提高用户自觉性,便于该垃圾处理系统后续对介质容置装置 200的处理。
进一步地,行为识别装置包括用户识别组件和位置监测组件,用户识别组件用户识别用户信息,位置监测组件用于监测介质容置装置200是否被用户投放在指定位置上,当用户识别组件识别用户为非预设用户时或位置监测组件监测到介质容置装置200未投放至指定位置时,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通过该用户识别组件可以防止非指定用户向该垃圾处理系统内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便于社区的管理,通过位置监测组件又能够监测到不正确投放介质容置装置 200的用户,以进一步地提醒用户。
进一步地,行为识别装置还包括介质类别识别组件,介质类别识别组件能够监测介质容置装置200内放置的介质是否为预设类别,比如当介质为厨余垃圾时,介质类别识别组件能够监测介质容置装置200内放置的是否为厨余垃圾,从而可以防止将非厨余垃圾混在厨余垃圾内,利于后续的垃圾分类。当介质类别识别组件监测到介质容置装置200内放置的介质不是预设类别时,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从而可以通知客户取走介质容置装置200。
更进一步地,行为识别装置还包括记忆组件,记忆组件能够记载用户未正确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的次数,当用户未正确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的次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该垃圾处理系统可将信息发送后台的管理人员或自行关闭该用户的使用权限,从而利于提高用户的自觉性,以最终提高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用户识别组件可以是人脸识别模块或指纹识别模块或其它能够识别用户信息的装置,位置监测组件可以是摄像头或位置监测传感器等。
请参考图5-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100和一种翻转装置300,该传输装置100和该翻转装置300能够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中和垃圾处理方法中。
具体地,该传输装置100用于将装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200传输至与翻转装置300对应的位置(即介质接收位置),翻转装置300用于将介质容置装置200 内的介质倾倒出,比如当介质为厨余垃圾时,将介质倒至垃圾桶内。从将装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传输装置100上,到介质被自从介质容置装置200 中倒出,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实现介质的处理工作,解放了人力,尤其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处理的介质,比如对厨余垃圾的处理,通过本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可以实心介质与介质容置装置200之间的分离,从而便于后续厨余垃圾的分类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100和翻转装置300还可以是应用于其它设备中。
请参考图5-图10,在一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00包括支座110、传动件120 以及驱动组件130,传动件120可转动地设置在支座110上,传动件120包括若干工位121,若干工位121中至少包括一个工作工位和一个缓冲工位,工作工位与翻转装置300对应,即介质容置装置200被传输至该工作工位后,翻转装置300 可将该工作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翻转并使内部的介质倒出;驱动组件130 设置在支座110上,用于驱动传动件120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传输装置100 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传输至预设位置,具体将介质溶质装置传输至工作工位,从而实现传输的自动化操作,节约了人力,另外,由于还至少包括一个缓冲工位,通过该缓冲工位可以在工作工位工作的同时,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缓冲工位上,从而节约了部分等待翻转装置300在工作工位工作的时间,使得该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被大大提高。
进一步地,若干工位121环绕传动件120的转动轴线均匀间隔设置。从而在同样的时间内,每隔一段预定的时间,其中一个工位121即会传输至翻转装置300 所对应的位置或传输至与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所对应的位置,进而便于设定翻装置的工作时间,利于该垃圾处理系统的后台程序的设定,提高了该垃圾处理系统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地,工作工位与缓冲工位的数量是对应的,优选为工作工位的数量与缓冲工位的数量是相等的,且工作工位和缓冲工位是相邻设置的,从而可以使得每一个工作工位均有一个缓冲工位等待后续补位,并且在工作工位被使用时,缓冲工位可以供用户向上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每一个工位121均会移动至与翻转装置300对应的位置,与翻转装置300或其它装置对应的位置即为工作工位,处于等待的位置即为缓冲位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若干工位121中包括两个缓冲工位以及两个工作工位,两个工作工位相对设置,两个缓冲工位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工作工位可以分别对应于两个装置,比如其中一个对应翻转装置300,其中另一个对应回收装置400等,两个缓冲工位主要对应于等待的位置,比如其中一个对应于介质投放口,工位121转动至与装置对应的位置时为工作工位,转动至等待的位置时为缓冲工位,由于两个工作工位相对设置,两个缓冲工位相对设置,从而在其中一个缓冲工位上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与其相邻的其中一个工作工位通过翻转装置30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倒出,其中另一个工作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则通过回收装置400回收,在两个工作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工作的同时,可以通过介质投放口向缓冲工位上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使得两个工作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被处理后,可以通过转动将两个缓冲工位上变换为工作工位,如此形成一个闭环过程,往复循环,整个过程中,通过两个缓冲工位,使得两个工作工位被使用完毕后,能够及时将缓冲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传输过去,节约了等待的时间,提高了该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传动件120,传输装置100能够驱动传动件120转动,传动件120包括四个环绕传动件120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的工位121,当其中一个工位121对应于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工位121 与回收装置400的位置对应。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为了便于描述,四个工位121分别定义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第一个用户首先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第一工位上,通过传输装置100对传动件120的转动使第一工位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和翻转装置 300将第一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内,与此同时,第二个用户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通过介质投放口放置在第二工位上,继续转动将第二工位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此时第一工位转动至需要等待的位置,第二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内的同时,第三个用户可以通过介质投放口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第三工位上,继续转动将第三工位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以向介质接收装置500内倾倒介质,此时第四个用户可以在第四工位上继续通过介质投放口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且此时第一工位转动至与回收装置400对应的位置,并将第一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收容于回收装置400内,当第一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被收容于回收装置400后,转动后第一工位上可继续通过介质投放口供第五个用户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向介质接收装置500内接收介质的同时,回收装置400也可以同时在接收介质容置装置200,用户也可以向闲置的工位上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处理系统处理介质的速度,节约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为驱动传动件转动的驱动电机,基于该实施例,请参考图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1、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介质投放口处的工位121上,介质投放口为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的位置,其中,若干工位121可依次转动至介质投放口,从而每当其中一个工位转动至介质投放口时,即可向该工位上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
S12、转动传动件以使若干工位121依次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且当其中一个工位121位于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工位位于介质投放口处,从而可以在翻转装置300翻转处于介质接收位置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同时向介质投放口投放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S13、通过固定装置将介质接收位置对应的工位121上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翻转装置300上。
S14、通过翻转装置30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翻转,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 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500内。
S15、转动传动件120以使倾倒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200传输至与回收装置 400对应的位置处,且当其中一工位121转动至与回收装置400对应的位置处时,其中另一工位121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为了便于描述,四个工位121 分别定义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第一个用户首先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第一工位上,通过S12步骤将第一工位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和翻转装置300将第一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内,与此同时,第二个用户将介质容置装置200通过介质投放口放置在第二工位上,继续转动将第二工位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此时第一工位转动至需要等待的位置,第二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倒入介质接收装置500内的同时,第三个用户可以通过介质投放口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第三工位上,继续转动将第三工位转动至介质接收位置以向介质接收装置500内倾倒介质,此时第四个用户可以在第四工位上继续通过介质投放口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且此时第一工位转动至与回收装置400对应的位置,并将第一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收容于回收装置400内,当第一工位上的介质容置装置200 被收容于回收装置400后,转动后第一工位上可继续通过介质投放口供第五个用户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在向介质接收装置500内接收介质的同时,回收装置400也可以同时在接收介质容置装置200,用户也可以向闲置的工位上放置介质容置装置200,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处理系统处理介质的速度,节约了用户等待的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传动件120包括转动部122和若干承托部123,转动部122 转动设置在支座110上,承托部123均匀间隔连接在转动部122的周缘,工位121 形成于承托部123上。通过将承托部123均匀间隔连接在转动部122的周缘,从而使得形成在承托部123上的工位121能够均匀间隔设置,从而利于垃圾处理系统的控制程序的简化。
当然,若干承托部123也不一定要均匀间隔连接在转动部122的周缘,通过软件程序的控制也可以实现介质的传送目的。
进一步地,承托部123包括与转动部122连接的连接端1231以及连接在连接端1231上的若干支撑条1232,工位121形成于若干支撑条1232上,且若干支撑条1232之间间隔形成有与翻转装置300位置对应的避让缺口1233,当然,该避让缺口1233也可以与其它结构配合,主要是为了其它结构能够通过该避让缺口1233对介质容置装置200进行相关作用。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若干支撑条123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左支撑条1234 和右支撑条1235以及间隔设置在左支撑条1234和右支撑条1235之间的支撑肋板1236,其中避让缺口1233形成于左支撑条1234与支撑肋板1236之间以及右支撑条1235与支撑肋板1236之间,左支撑条1234、右支撑条1235以及支撑肋板1236上凹陷形成有限位凹槽1237。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肋板1236可以提高支撑条1232对介质容置装置200的支撑力,另外,通过限位凹槽1237可以限制介质容置装置200的位置,从而在移动过程中更为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肋板1236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包括驱动转盘以及用于驱动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132,传动件120设置在驱动转盘上。
当然,驱动组件130还可以时其它驱动结构,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包括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连接的齿条以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的转动可带动传动件120的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支座110上形成有空腔111,空腔111用于放置驱动组件130 以及其它电路结构。
请参考图11,在又一实施例中,垃圾处理系统的传输装置100包括传输带组件140,传输带组件140能够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输送至介质接收位置和与回收装置400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地,传输带组件140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传输带141和第二传输带142,第一传输带141延伸至第二传输带142以使第一传输带141上的介质容置装置 200能够移动至第二传输带142上,回收装置400设置在第二传输带142的远离第一传输带141的一端,从而方便倾倒完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直接传输至回收装置400内。
请参考图5-图10,在一实施例中,翻转装置300包括转轴310、转臂320、固定组件330以及驱动件340,转臂320连接在转轴310上;固定组件330设置在转臂320上,用于固定待翻转工件,具体地,通过该固定结构可以固定介质容置装置200;驱动件340用于驱动转轴310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组将固定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转臂320上,然后转动转轴310,带动转臂320转动,进而使得介质容置装置200翻转,并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倾倒完成,尤其是当介质为厨余垃圾时,对厨余垃圾的倾倒效果更是远高于其它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30包括设置在转臂320上的磁吸件331。本实施例中的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底部上设有能够与该磁吸件331吸附的磁性件,比如在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底部设有铁片,或者是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底部由铁片制成。
进一步地,磁吸件331包括电磁铁3311和用于为电磁铁3311供电的电源组件3312。当需要固定介质容置装置200时,电磁铁3311通电,从而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此时可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倒出,当介质倒出后,需要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再次放置在承托部123上,然后将电磁铁3311断电,通过传动件12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输送至下一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简单方便的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转臂320上,也可以方便的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转臂320上脱离固定,使得该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更佳。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30包括设置在转臂320上的夹持件,夹持件可夹持固定待翻转工件。具体到介质容置装置200,介质容置装置200上设有供夹持件夹持的夹持部,进而通过夹持件对夹持部的夹持,可以方便的固定或松开该介质容置装置200。当然,还存在其它方式固定介质容置装置200。
在一实施例中,转臂320包括用于支撑并驱动工件的左支板321和右支板322,左支板321和右支板322间隔形成有避让口323。具体地,该避让口323用于避让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肋板1236,而左支板321和右支板322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避让缺口1233对应,从而便于左支板321和右支板322穿过避让缺口1233作用于介质容置装置200的底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翻转装置300还包括轴承座351以及安装在轴承座351内的轴承,转轴310安装在轴承内,驱动件340与转轴310连接。通过转轴310与轴承之间的配合,可以降低转轴310的磨损,也可以降低驱动件340对转轴310施加的扭矩。
具体地,轴承座351设置在支座110上。
优选地,驱动件340包括驱动电机132,驱动电机132通过联轴器与转轴310 连接。
当然,还可以在驱动电机132与转轴310之间连接有变速箱,以便于调节电机的转动速度。
参考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该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传输装置100上;
S2、通过传输装置10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传输至介质接收位置;
S3、通过固定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翻转装置300上;
S4、通过翻转装置300将介质容置装置200翻转,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500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首先将介质容置装置200放置在介质投放口,传输装置100会将介质容置装置200自介质投放口输送至垃圾接收位置,然后固定装置可以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固定在翻转装置300上,翻转装置300转动将介质容置装置200内的垃圾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500内。从而通过该垃圾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倾倒垃圾,不会使用户在倒垃圾时沾上垃圾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且垃圾和介质容置装置200能够方便的分离,从而无需将垃圾袋也同时扔到垃圾桶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系统包括:
介质接收装置,其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待处理介质;
传输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与所述介质接收装置对应的介质接收位置;
翻转装置,其用于翻转位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处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所述介质接收装置内;
固定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装置上;以及
回收装置,其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内部介质倾倒后的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回收装置;
传动件,所述传输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四个环绕所述传动件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的工位,当其中一个所述工位对应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所述工位与所述回收装置的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支座;
传动件,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传动件包括若干工位,若干所述工位中至少包括一个工作工位和一个缓冲工位;
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以使所述工位能够移动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带组件,所述传输带组件能够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和与所述回收装置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组件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延伸至所述第二传输带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带上的介质容置装置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二传输带上,所述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带的远离所述第一传输带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容置装置由硬质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能够将介质倾倒完后的介质容置装置清理干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容置装置至少具有扩展时的扩展状态和折叠后的折叠状态,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压缩装置和投放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能够将介质倾倒完后的介质容置装置自扩展状态压缩至折叠状态,所述投放装置用于接收折叠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投放装置内,所述投放装置能够在接收外界输入信号时将折叠状态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外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行为识别装置和提醒装置,所述行为识别装置能够识别用户投放介质容置装置时是否正确,当所述行为识别装置识别用户投放介质容置装置错误时,所述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识别装置包括用户识别组件、位置监测组件以及介质类别识别组件,所述用户识别组件用户识别用户信息,所述位置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所述介质容置装置是否被用户投放在指定位置上,所述介质类别识别组件能够监测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放置的介质是否为预设类别,当所述用户识别组件识别用户为非预设用户时或所述位置监测组件监测到所述介质容置装置未投放至指定位置时或所述介质类别识别组件监测到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放置的介质不是预设类别时,所述提醒装置能够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
10.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系统包括介质接收装置,其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待处理介质;传输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与所述介质接收装置对应的介质接收位置;翻转装置,其用于翻转位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处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所述介质接收装置内;固定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装置上;以及回收装置,其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内部介质倾倒后的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所述回收装置;传动件,所述传输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四个环绕所述传动件的转动轴线均匀设置的工位,当其中一个所述工位对应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所述工位与所述回收装置的位置对应;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放置在传输装置上;
通过传输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介质接收位置;
通过固定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翻转装置上;
通过所述翻转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翻转,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放置在传输装置上;
通过传输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介质接收位置;
通过固定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翻转装置上;
通过所述翻转装置将介质容置装置翻转,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
1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放置有介质的介质容置装置放置在介质投放口处的所述工位上,所述介质投放口为用于放置介质容置装置的位置,其中,若干所述工位可依次转动至所述介质投放口;
转动所述传动件以使若干所述工位依次转动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且当其中一个所述工位位于所述介质接收位置时,其中另一个所述工位位于所述介质投放口处;
通过固定装置将所述介质接收位置对应的工位上介质容置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装置上;
通过所述翻转装置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翻转,以将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内的介质倾倒至介质接收装置内;
转动所述传动件以使倾倒完成的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传输至与所述回收装置对应的位置处,且当其中一所述工位转动至与所述回收装置对应的位置处时,其中另一所述工位转动至所述介质接收位置。
13.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介质投放口接收介质容置装置,所述介质容置装置为硬质材质制成,所述介质容置装置具有可容置物质的正常状态以及压缩后的折叠状态;
将介质容置装置运送至垃圾接收位置;
固定介质容置装置;
翻转介质容置装置至倾倒状态以将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垃圾倒入介质接收装置;
输送介质容置装置至垃圾袋回收位置;
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
通过压缩装置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压缩为折叠状态并输送至投放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介质容置装置至垃圾袋回收位置包括:
翻转介质容置装置至正常状态;
松开介质容置装置;
传输介质容置装置至垃圾袋回收位置;
将介质容置装置送入回收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方法还包括:
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其中,所述清洗垃介质容置装置的步骤位于所述翻转介质容置装置至倾倒状态以将介质容置装置内的垃圾倒入介质接收装置之后;
将清理完成的介质容置装置压缩为折叠状态,以将折叠状态的介质容置装置输送至投放装置。
CN202210157107.1A 2022-02-21 2022-02-21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Active CN114379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7107.1A CN114379959B (zh) 2022-02-21 2022-02-21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7107.1A CN114379959B (zh) 2022-02-21 2022-02-21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9959A CN114379959A (zh) 2022-04-22
CN114379959B true CN11437995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1205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7107.1A Active CN114379959B (zh) 2022-02-21 2022-02-21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9959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5908A (ja) * 1998-07-13 2000-01-25 Shiyoujimisao Seisakusho:Kk ゴミ処理装置のバケット転倒装置
CN201857055U (zh) * 2010-11-05 2011-06-08 韩振东 一种便携垃圾桶
DE202018103372U1 (de) * 2018-06-14 2018-07-26 Joba Impex Waren-Handels GmbH Recyclingsystem-Sammelcontainer
CN110589316A (zh) * 2019-09-26 2019-12-20 东莞弓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10339124U (zh) * 2019-07-25 2020-04-17 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分拨功能的智能分类垃圾箱
CN111038883A (zh) * 2019-12-26 2020-04-21 重庆市鸿恩寺公园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环卫保洁且带微压缩功能的垃圾分类收集组合工具
CN111056181A (zh) * 2019-12-25 2020-04-24 徐玮祎 一种具有自动倾到垃圾的垃圾桶回收装置
CN111573066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汪彩红 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智能机械人
CN211330087U (zh) * 2019-09-24 2020-08-25 浙江凯耀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ed驱动器的灌胶装置
CN211443654U (zh) * 2019-10-31 2020-09-08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新型自带分类真空垃圾回收系统的体外胚胎工作站
CN112373983A (zh) * 2020-10-21 2021-02-19 上海五角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湿垃圾桶自动卸料清洗系统
CN214012017U (zh) * 2020-09-03 2021-08-20 深圳集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卡机的移动装置和发卡机
CN113978966A (zh) * 2021-11-23 2022-01-28 四川洵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余垃圾精确收集和来源追踪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1352B2 (en) * 2001-01-30 2003-05-13 Alan Sherman Sharps disposal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5908A (ja) * 1998-07-13 2000-01-25 Shiyoujimisao Seisakusho:Kk ゴミ処理装置のバケット転倒装置
CN201857055U (zh) * 2010-11-05 2011-06-08 韩振东 一种便携垃圾桶
DE202018103372U1 (de) * 2018-06-14 2018-07-26 Joba Impex Waren-Handels GmbH Recyclingsystem-Sammelcontainer
CN210339124U (zh) * 2019-07-25 2020-04-17 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分拨功能的智能分类垃圾箱
CN211330087U (zh) * 2019-09-24 2020-08-25 浙江凯耀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ed驱动器的灌胶装置
CN110589316A (zh) * 2019-09-26 2019-12-20 东莞弓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11443654U (zh) * 2019-10-31 2020-09-08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新型自带分类真空垃圾回收系统的体外胚胎工作站
CN111056181A (zh) * 2019-12-25 2020-04-24 徐玮祎 一种具有自动倾到垃圾的垃圾桶回收装置
CN111038883A (zh) * 2019-12-26 2020-04-21 重庆市鸿恩寺公园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环卫保洁且带微压缩功能的垃圾分类收集组合工具
CN111573066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汪彩红 一种垃圾分类处理用智能机械人
CN214012017U (zh) * 2020-09-03 2021-08-20 深圳集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卡机的移动装置和发卡机
CN112373983A (zh) * 2020-10-21 2021-02-19 上海五角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湿垃圾桶自动卸料清洗系统
CN113978966A (zh) * 2021-11-23 2022-01-28 四川洵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余垃圾精确收集和来源追踪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9959A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61686A1 (zh) 一种垃圾分类机
JP5570792B2 (ja) ごみ分別装置
CN207751895U (zh) 一种虫情拍照装置和虫情测报设备
CN110902210B (zh) 一种小型家用垃圾自动分类机
CN114379959B (zh) 垃圾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垃圾处理方法
CN113019559A (zh) 一种医用针管用后集中处理设备
CN215796098U (zh) 一种分类机构和垃圾分类装置
CN112644909B (zh) 社区垃圾集中处理设备
CN210917154U (zh) 一种小型多功能清扫转运垃圾设备
CN218707275U (zh) 一种自动化有机废弃物流水线进料系统
CN112090925A (zh) 一种后端破袋的垃圾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98520B (zh) 会议用多功能清洗泡茶一体机
CN216511513U (zh) 一种医疗废弃物周转箱的空箱堆摞机器人系统
CN217397883U (zh) 翻转装置及介质处理装置
CN211365745U (zh) 一种垃圾排放工作站
CN216470064U (zh) 一种医疗废弃物检测菌片投放装置
CN217397785U (zh) 传输装置及介质处理装置
CN108482900A (zh) 一种具有暂存柜的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115489897B (zh) 垃圾智能自动分拣处理系统
CN215477322U (zh) 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CN113184404B (zh) 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CN214166154U (zh) 垃圾分类装置
CN220682938U (zh) 一种全自动拆包投料机
CN212327523U (zh) 一种工业环保垃圾分选机
CN211965343U (zh) 一种医院箱式污物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Room 3002, management committee complex building, Yuelu high tech Zone, No.8, bachelor street,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Shidu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3, building 9, phase II, Nanshan Yungu entrepreneurship Park, No. 2, Pingshan 1st Road, Pingsh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Jiyi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