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8325B -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8325B
CN114368325B CN202210054363.8A CN202210054363A CN114368325B CN 114368325 B CN114368325 B CN 114368325B CN 202210054363 A CN202210054363 A CN 202210054363A CN 114368325 B CN114368325 B CN 114368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ab
sensor
air bag
mount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43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8325A (zh
Inventor
李兰
满章明
李健伟
任伍星
赵曜
庄亦重
孟雅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Tru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Truc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43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8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8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8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8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8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8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comprising adjustable means
    • B62D33/1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comprising adjustable means comprising means fo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on th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在驾驶室下方设置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控制组件连接传感器组件,用于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支撑组件连接控制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座椅上,包括多个座椅气袋,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本申请能够通过采集驾驶室下方多个传感器安装点处的位移量得到驾驶室的姿态数据,根据驾驶室姿态调整座椅上设置的多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确保对座椅上驾乘人员的支撑力,避免驾乘人员感受到驾驶室的位移,提高驾驶室内座椅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内座椅调节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手动调节,通过驾乘人员手动操作座椅的机械调节装置,实现座椅姿态调节;另一种为电动调节,驾乘人员通过手动触发电控装置,实现座椅姿态调节。相比于手动调节,自动调节在调节手段上更加先进,调节过程更加平稳可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但是与手动调节相类似地,二者均为被动调节方式,即需要驾乘人员手动施加外部控制信号,座椅姿态才能得到调整,且调节过程需要驾乘人员逐步反复调节,直至调整到合适姿态,过程略显繁琐不便,而很多场景下,驾驶员由于感觉调整过程不便,在没有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感的情况下,选择放弃调节过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驾乘体验。
随着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在关心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外,越来越重视车辆的舒适度或体验感,智能科技的进步,也让人们对汽车上的智能化操作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在车内座椅调节方面,人们开始希望从被动调节向主动调节发展转变,即不需要驾乘人员施加直接的外部控制信号,车辆通过主动采集驾乘人员的形体信息,并主动调节座椅至舒适姿态。
公开号为CN205706550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位置自动调节系统,该专利中的技术方案为:当乘客乘坐在后排座椅上的时候,首先通过测距模块测得驾驶员的坐高,然后推算出身高,再由身高推算出腿长信息,进而采集获得乘客的身体形态信息,最终根据乘客的身体形态数据控制对应座椅的姿态,实现座椅姿态主动调节,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乘客的驾乘舒适度和体验度。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在于:该系统对乘客的身体形态数据是基于乘客已经落座在后排座椅上,而对于一些后排空间较小,而乘客身形较为魁梧的场合,乘客完全可能需要蜷缩身体才能进入后排空间,再采集数据,实现座椅调节。甚至极端情况下乘客根本无法进入后排空间,无从谈及身形数据的采集,这将严重影响乘客的体验度,无法达到预期的座椅主动调节目的。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另一个弊端在于:不同驾乘人员的形体信息可能差别巨大,通过调节座椅姿态来适应不同驾乘人员,虽然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对舒适性的需求,但是对座椅及座椅姿态调节机构的损耗较大,对调节机构的要求较高,相应的调节机构较为复杂。座椅的姿态调节对车内空间的要求也较高,难以适用于小型车辆。现有的座椅姿态调节只考虑驾乘人员的因素,对其他影响座椅舒适性的因素缺乏考虑,对舒适性的提高有限。综合下来这种通过调节座椅姿态来适应不同驾乘人员的方法较为复杂,难以实现,成本较高,对舒适性的提高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能够根据驾驶室的姿态灵活调整驾驶室内座椅的支撑组件,从而确保对座椅上驾乘人员的支撑力,避免驾乘人员感受到驾驶室的位移,提高驾驶室内座椅舒适性。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包括:
传感器组件,其设置在驾驶室下方,包括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
控制组件,其用于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
支撑组件,其设置在座椅上,包括多个座椅气袋,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构成车辆前部,所述车辆前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点,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
所述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左前悬置上支架、前横向稳定杆、右前悬置上支架、左前气囊减震器、右前气囊减震器、左前悬置下支架、右前悬置下支架、左后悬置上支架、后横向稳定杆、右后悬置上支架、左后气囊减震器、右后气囊减震器、左后悬置下支架、以及右后悬置下支架;
左前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左前气囊减震器和左前悬置下支架,右前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右前气囊减震器和右前悬置下支架,左后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左后气囊减震器和左后悬置下支架,右后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右后气囊减震器和右后悬置下支架,左前悬置上支架和右前悬置上支架之间连接前横向稳定杆,左后悬置上支架和右后悬置上支架之间连接后横向稳定杆。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二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二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右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三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后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包括结构主体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结构主体的姿态;
结构主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两者内部均设有座椅骨架;
所述多个座椅气袋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左侧的坐垫左气袋、设置在座椅坐垫右侧的坐垫右气袋、设置在座椅靠背左侧的靠背左气袋、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右侧的靠背右气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根据多个位移传感器采集的姿态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室的姿态,驾驶室的姿态包括向左倾斜、向右倾斜、向前倾斜、以及向后倾斜;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驾驶室的姿态控制相应的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座椅自动调节方法,适用于车辆前部,车辆前部包括驾驶室、驾驶室悬置系统、以及车架,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驾驶室内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驾驶室下方设置多个传感器安装点,在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位移传感器以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
步骤S2、在座椅上设置多个座椅气袋;
步骤S3、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座椅气袋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左侧的坐垫左气袋、设置在座椅坐垫右侧的坐垫右气袋、设置在座椅靠背左侧的靠背左气袋、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右侧的靠背右气袋。
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二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三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二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右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三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后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根据多个位移传感器采集的姿态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室的姿态,驾驶室的姿态包括向左倾斜、向右倾斜、向前倾斜、以及向后倾斜;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驾驶室的姿态控制相应的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一些实施例中,气袋鼓起高度包括坐垫左气袋的第一鼓起高度、坐垫右气袋的第二鼓起高度、靠背左气袋的第三鼓起高度、以及靠背右气袋的第四鼓起高度;
姿态数据包括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位移量、以及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位移量;
所述驾驶室的姿态为向左倾斜和向右倾斜时,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的比值与第一鼓起高度和第二鼓起高度的比值成反比;
所述驾驶室的姿态为向前倾斜和向后倾斜时,第一位移量和第三位移量的比值与第一鼓起高度和第三鼓起高度的比值成反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驾驶室下方悬置系统上设计位移传感器识别驾驶室姿态从而控制座椅气袋充放气,改变座椅型面对人体进行有效自动保护支撑,能够根据驾驶室的位移灵活调整驾驶室内座椅的支撑组件,确保对座椅上驾乘人员的支撑力,避免驾乘人员感受到驾驶室的位移,提高座椅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座椅系统和气袋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悬置系统和位移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说明:1-座椅靠背;2-靠背左气袋;3-靠背右气袋;4-坐垫右气袋;5-坐垫左气袋;6-座椅坐垫;7-第一传感器;8-第二传感器;9-第三传感器;10-左前悬置上支架;11-前横向稳定杆;12-右前悬置上支架;13-左前气囊减震器;14-右前气囊减震器;15-左前悬置下支架;16-右前悬置下支架;17-左后悬置上支架;18-后横向稳定杆;19-右后悬置上支架;20左后气囊减震器;21-右后气囊减震器;22-左后悬置下支架;23-右后悬置下支架。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下方的传感器组件、设置在驾驶室内座椅上的支撑组件、以及连接上述两者的控制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座椅气袋,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控制组件用于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控制组件可利用车辆现有的ECU。ECU是Elecmal Control Unit 的缩写,即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叫行车电脑。作为现代汽车电子的核心元件之一 ,ECU电子控制单元在汽车中也许有好几个,每个管理不同的功能,而每个ECU系统之间又有信息交换。虽然在整车上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但它仍然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结构—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I/O)、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外观上也很好辨认—在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它就是ECU。元件周围有许多细密的插槽,用来连接众多的输入输出电路,它和其他电子控制元件一起组成了汽车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随时监控着输入的各种数据(比如刹车、换档等)和汽车运行的各种状态(加速、打滑、油耗等),并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计算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息,经过处理以后,把各个参数发送给各相关的执行机构,执行各种预定的控制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驾驶室下方悬置系统上设计位移传感器识别驾驶室姿态从而控制座椅气袋充放气,改变座椅型面对人体进行有效自动保护支撑,能够根据驾驶室的位移灵活调整驾驶室内座椅的支撑组件,确保对座椅上驾乘人员的支撑力,避免驾乘人员感受到驾驶室的位移,提高座椅舒适性。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构成车辆前部,所述车辆前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点,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
所述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左前悬置上支架10、前横向稳定杆11、右前悬置上支架12、左前气囊减震器13、右前气囊减震器14、左前悬置下支架15、右前悬置下支架16、左后悬置上支架17、后横向稳定杆18、右后悬置上支架19、左后气囊减震器20、右后气囊减震器21、左后悬置下支架22、以及右后悬置下支架23。
左前悬置上支架10下方依次连接左前气囊减震器13和左前悬置下支架15,右前悬置上支架12下方依次连接右前气囊减震器14和右前悬置下支架16,左后悬置上支架17下方依次连接左后气囊减震器20和左后悬置下支架22,右后悬置上支架19下方依次连接右后气囊减震器21和右后悬置下支架23,左前悬置上支架10和右前悬置上支架12之间连接前横向稳定杆11,左后悬置上支架17和右后悬置上支架19之间连接后横向稳定杆18。在本实施例中,驾驶室悬置系统,简称悬置系统,是指利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该系统能够有效的衰减其他激励源对驾驶室振动的影响。驾驶室悬置系统主要由弹性元件和减振元件组成,是驾驶室与车架连接的重要部件,悬置系统的功能除了支撑驾驶室之外还有减振的作用,路面和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经过悬置系统能够得到很好地过滤。因此,驾驶室悬置系统对于改善驾驶室的平顺性,提高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减小车架对驾驶室的冲击力以及提高在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驾驶室悬置系统按结构形式分主要包括全浮式驾驶室以及半浮式驾驶室两种。全浮式驾驶室即驾驶室由前后左右四组弹性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于车架之上。半浮式驾驶室相对于全浮式驾驶室而言,其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承点采用铰接方式与车架相连,后悬置结构也采用弹簧和阻尼元件构成后悬置连接到车架上。除了按结构形式区分驾驶室悬置系统外,还可以根据悬置结构所采用的弹性元件来分,主要包括:螺旋弹簧驾驶室悬置、钢板弹簧驾驶室悬置、空气弹簧驾驶室悬置等。将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悬置系统与驾驶室的连接处,能够准确检测到驾驶室的姿态变化,从而为座椅上各个座椅气袋的充气量和放气量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安装点包括第一传感器7安装点、第二传感器8安装点、以及第三传感器9安装点。
所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7安装点处的第一传感器7、设置在第二传感器8安装点处的第二传感器8、以及设置在第三传感器9安装点处的第三传感器9。
第一传感器7安装点位于左前悬置上支架10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二传感器8安装点位于右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三传感器9安装点位于左后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姿态数据包括第一传感器7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第二传感器8检测到的第二位移量、以及第三传感器9检测到的第三位移量。
在驾驶室下部4个与悬置上支架的安装点处,选取前面司机和乘客两个位置布置第一传感器7和第二传感器8,司机侧后悬置上支架安装点布置第三传感器9。
行车过程中通过ECU对比第一传感器7、第二传感器8、以及第三传感器9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第二位移量、以及第三位移量判断驾驶室侧倾或者俯仰方向和角度。
例如,当第一传感器7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小于第二传感器8检测到的第二位移量时,判断驾驶室向左侧倾斜,可根据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的差值确定驾驶室向左侧倾斜的倾斜角度,进而根据该倾斜角度生成控制信号,反之判断驾驶室向右侧倾斜。也可以根据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的比值,直接生成控制信号。当第一传感器7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小于第三传感器9检测到的第二位移量时,判断驾驶室向前侧倾斜,可根据第一位移量和第三位移量的差值确定驾驶室向前侧倾斜的倾斜角度,进而根据该倾斜角度生成控制信号,反之判断驾驶室向后侧倾斜。也可以根据第一位移量和第三位移量的比值,直接生成控制信号。
驾驶室可同时存在向左侧倾斜且向前侧倾斜的情况,也可同时存在向右侧倾斜且向前侧倾斜的情况等,此时的控制信号可结合上述两种情况生成。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包括结构主体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结构主体的姿态。
结构主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座椅坐垫6和座椅靠背1,两者内部均设有座椅骨架。
所述多个座椅气袋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6左侧的坐垫左气袋5、设置在座椅坐垫6右侧的坐垫右气袋4、设置在座椅靠背1左侧的靠背左气袋2、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1右侧的靠背右气袋3。
商用车座椅的骨架主体是金属焊接结构,起到座椅的定型和支承人体的作用。靠背和坐垫处一般是用薄钢板冲压而成,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设计,以乘客乘坐时可以获得最舒适的形体要求为准则。商用车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均设有填充层和表皮层。填充层为了增加人们乘坐时的舒适感,通过在座椅的骨架上增加填充物形成,主要使用聚酯发泡塑料(海绵)制作定型的填充物,具有柔韧性、柔软舒适、不易变形、造型美观、弹性良好等优点。表皮层是座椅质量和装饰的亮点所在,特别是轿车的座椅,是设计师们考虑的重点部位,表皮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纺织布料。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坐垫6和座椅靠背1上分别设置多个座椅气袋,座椅气袋可设置在表皮层上。在判断驾驶室向左侧倾斜时,控制坐垫左气袋5的充气量大于坐垫右气袋4的充气量,从而对人体左侧腰部和臀部支撑,避免人体向左侧倾斜,使坐垫上的驾乘人员保持水平即重心位置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体验。或者在判断驾驶向左侧倾斜且向前侧倾斜时,控制坐垫左气袋5的充气量大于坐垫右气袋4的充气量,且控制靠背左气袋2的充气量减少。座椅气袋的充气量与气袋鼓起高度成正比。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根据多个位移传感器采集的姿态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室的姿态,驾驶室的姿态包括向左倾斜、向右倾斜、向前倾斜、以及向后倾斜。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驾驶室的姿态控制相应的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驾驶室下方设置多个传感器安装点,在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位移传感器以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
步骤S2、在座椅上设置多个座椅气袋。
步骤S3、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驾驶室下方悬置系统上设计位移传感器识别驾驶室姿态从而控制座椅气袋充放气,改变座椅型面对人体进行有效自动保护支撑,能够根据驾驶室的位移灵活调整驾驶室内座椅的支撑组件,确保对座椅上驾乘人员的支撑力,避免驾乘人员感受到驾驶室的位移,提高座椅舒适性。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座椅气袋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6左侧的坐垫左气袋5、设置在座椅坐垫6右侧的坐垫右气袋4、设置在座椅靠背1左侧的靠背左气袋2、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1右侧的靠背右气袋3。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安装点包括第一传感器7安装点、第二传感器8安装点、以及第三传感器9安装点。
所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7安装点处的第一传感器7、设置在第二传感器8安装点处的第二传感器8、以及设置在第三传感器9安装点处的第三传感器9。
第一传感器7安装点位于左前悬置上支架10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二传感器8安装点位于右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三传感器9安装点位于左后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根据多个位移传感器采集的姿态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室的姿态,驾驶室的姿态包括向左倾斜、向右倾斜、向前倾斜、以及向后倾斜。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驾驶室的姿态控制相应的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气袋鼓起高度包括坐垫左气袋5的第一鼓起高度、坐垫右气袋4的第二鼓起高度、靠背左气袋2的第三鼓起高度、以及靠背右气袋3的第四鼓起高度。姿态数据包括第一传感器7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第二传感器8检测到的第二位移量、以及第三传感器9检测到的第三位移量。
所述驾驶室的姿态为向左倾斜和向右倾斜时,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的比值与第一鼓起高度和第二鼓起高度的比值成反比。
所述驾驶室的姿态为向前倾斜和向后倾斜时,第一位移量和第三位移量的比值与第一鼓起高度和第三鼓起高度的比值成反比。
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组件,其设置在驾驶室下方,包括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
控制组件,其用于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
支撑组件,其设置在座椅上,包括多个座椅气袋,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构成车辆前部,所述车辆前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点,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点均位于驾驶室悬置系统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构成车辆前部,所述车辆前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点,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
所述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左前悬置上支架、前横向稳定杆、右前悬置上支架、左前气囊减震器、右前气囊减震器、左前悬置下支架、右前悬置下支架、左后悬置上支架、后横向稳定杆、右后悬置上支架、左后气囊减震器、右后气囊减震器、左后悬置下支架、以及右后悬置下支架;
左前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左前气囊减震器和左前悬置下支架,右前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右前气囊减震器和右前悬置下支架,左后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左后气囊减震器和左后悬置下支架,右后悬置上支架下方依次连接右后气囊减震器和右后悬置下支架,左前悬置上支架和右前悬置上支架之间连接前横向稳定杆,左后悬置上支架和右后悬置上支架之间连接后横向稳定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二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三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二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右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三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后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结构主体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结构主体的姿态;
结构主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两者内部均设有座椅骨架;
所述多个座椅气袋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左侧的坐垫左气袋、设置在座椅坐垫右侧的坐垫右气袋、设置在座椅靠背左侧的靠背左气袋、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右侧的靠背右气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根据多个位移传感器采集的姿态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室的姿态,驾驶室的姿态包括向左倾斜、向右倾斜、向前倾斜、以及向后倾斜;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驾驶室的姿态控制相应的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6.一种座椅自动调节方法,适用于车辆前部,车辆前部包括驾驶室、驾驶室悬置系统、以及车架,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驾驶室内设置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驾驶室下方设置多个传感器安装点,在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位移传感器以采集驾驶室的姿态数据;
步骤S2、在座椅上设置多个座椅气袋;
步骤S3、根据姿态数据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个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驾驶室通过驾驶室悬置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构成车辆前部,所述车辆前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点,每个传感器安装点均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点均位于驾驶室悬置系统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座椅气袋包括设置在座椅坐垫左侧的坐垫左气袋、设置在座椅坐垫右侧的坐垫右气袋、设置在座椅靠背左侧的靠背左气袋、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右侧的靠背右气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位移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二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安装点处的第三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二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右前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第三传感器安装点位于左后悬置上支架与驾驶室的连接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根据多个位移传感器采集的姿态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室的姿态,驾驶室的姿态包括向左倾斜、向右倾斜、向前倾斜、以及向后倾斜;
所述控制组件根据驾驶室的姿态控制相应的座椅气袋的气袋鼓起高度以使位于座椅上方的驾乘人员的重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气袋鼓起高度包括坐垫左气袋的第一鼓起高度、坐垫右气袋的第二鼓起高度、靠背左气袋的第三鼓起高度、以及靠背右气袋的第四鼓起高度;
姿态数据包括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位移量、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位移量、以及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位移量;
所述驾驶室的姿态为向左倾斜和向右倾斜时,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的比值与第一鼓起高度和第二鼓起高度的比值成反比;
所述驾驶室的姿态为向前倾斜和向后倾斜时,第一位移量和第三位移量的比值与第一鼓起高度和第三鼓起高度的比值成反比。
CN202210054363.8A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368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4363.8A CN114368325B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4363.8A CN114368325B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8325A CN114368325A (zh) 2022-04-19
CN114368325B true CN114368325B (zh) 2023-03-28

Family

ID=8114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4363.8A Active CN114368325B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832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0726B2 (en) * 2007-08-17 2011-05-31 Brown Keith R Air ride system for a tractor cab
CN101734180B (zh) * 2008-11-25 2012-07-04 全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气囊辅助支撑系统
JP2013010398A (ja) * 2011-06-28 2013-01-17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車両
CN203920939U (zh) * 2014-04-18 2014-11-0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驾驶室前悬置系统
CN206067946U (zh) * 2016-09-18 2017-04-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悬置结构
CN107985428A (zh) * 2017-11-27 2018-05-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稳定系统
CN110606008A (zh) * 2019-08-28 2019-12-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及汽车座椅
CN110949188A (zh) * 2019-12-06 2020-04-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硬度的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12124162A (zh) * 2020-09-23 2020-12-25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主动减振方法、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12061252A (zh) * 2020-10-12 2020-12-11 十堰和硕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前后悬置总成
CN214057735U (zh) * 2020-11-03 2021-08-27 湖南大学 一种驾驶室与座椅集成悬挂系统
CN112896338B (zh) * 2021-02-23 2022-11-1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用车驾驶室的运动姿态采集装置
CN215398291U (zh) * 2021-03-09 2022-01-04 上海舒井汽车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的转弯随动辅助支撑机构
CN112937527B (zh) * 2021-03-12 2022-05-10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转弯智能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3799665B (zh) * 2021-10-29 2022-11-2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8325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0189B2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with flexural joint motion-control
CN100430263C (zh) 汽车座椅
KR101899411B1 (ko) 조절가능한 시트
EP0407361B1 (en) A seat backrest with a layered structure
JPH1018140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661871A (zh) 车用座椅
CN104340099A (zh) 座椅缓冲垫
JP202217971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120474B2 (ja) ニーアブソーバ
CN114368325B (zh)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14450432U (zh) 座椅以及具有这样的座椅的车辆
DE10061346A1 (de) Fahrzeugsitz mit einer variablen Steifigkeit und einer variablen Kontur
CN101028810B (zh)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JP4019744B2 (ja) シート
JP2002078561A (ja) シート
CN111002886A (zh) 一种车用座椅骨架、车用座椅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13010398A (ja) 車両
JP4198092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11981238B2 (en) Anti-submarining seat cushion for a vehicle constructed of an anisotropic material
JP5508202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振動抑制装置
KR100387631B1 (ko) 차량의 능동 제어형 시트
JPH0236753Y2 (zh)
EP1568538B1 (en) Seat for motor-vehicles with deformable bottom
JP2023120967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2405248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