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3715A -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3715A
CN114333715A CN202210016712.7A CN202210016712A CN114333715A CN 114333715 A CN114333715 A CN 114333715A CN 202210016712 A CN202210016712 A CN 202210016712A CN 114333715 A CN114333715 A CN 114333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light
brightness
vehicl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6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3715B (zh
Inventor
谢良辉
卢晶
黄柏玲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67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3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3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3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3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3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采用本方法能够自动将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至适应当前环境光线状态,避免司机的注意力被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影响,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存在较多的受控背光部件,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对于驾驶员的感官有着较大的影响。
现有的汽车的受控背光部件的亮度值要么不可调节,其背光亮度在车辆出厂前就已经设置完成,用户无法调节;要么是背光亮度分为多个档位模式,用户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对于背光亮度分为多个档位模式,虽然用户具有较多的选择性,但是用户难以确定当前合适的档位模式,且需要用户手动调节,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车辆背光亮度以适应当前环境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的档位信息判断当前行车状态包括:
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
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关闭档或雾灯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包括:
获取光线传感器最近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
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根据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无效,并间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包括:
若所述光线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
若所述光线强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
若所述光线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包括:
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将各所述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将各所述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提升第二预设比例;
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各所述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保持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变化时,间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上述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获取亮度调节开关的当前档位和车载人机交互屏当前的调整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档位和所述当前调整系数确定所述基础亮度值;
所述基础亮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L=A*(1+(B-0.5))+(BRIGHT_BASE*B-X)
其中,L为所述基础亮度值,A为所述亮度调节开关当前档位对应的亮度值,B为所述车载人机交互屏的调整系数,BRIGHT_BASE为亮度转换基数,用于亮度补偿,X为修正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若识别到对应激活语音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激活车辆的语音控制功能,并在识别到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根据接收到的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调节相应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还包括:
若当前亮度值与亮度变化的目标值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或大于第二预设值,则亮度在预定时间内均匀变化至所述目标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时,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时,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并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上述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信息来判断当前行车状态,从而判定当前行车状态是否为夜间行车状态,若为夜间行车状态,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实现夜间背光亮度的自适应调节,而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时,通过获取当前环境光线状态,并根据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自动将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至适应当前环境光线状态,避免司机的注意力被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影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上述过程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行车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基础亮度值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车辆进行说明,方法包括:
S101: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具体地,当车辆处于自动亮度调节模式时,则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无需手动控制,车辆根据当前获取的相应信息自动调节相应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若自动亮度调节模式处于关闭状态,则背光亮度仅可通过手动进行调节。其中,受控背光部件只通过背光方式发光的车内元件。
S102: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具体地,灯光挡位由驾驶员根据当前环境状态主观进行确定,因此,能较为清晰地反映驾驶员的主观感受,根据获取的灯光档位信息判断当前行车状态,能得到反映驾驶员主观感受的当前行车状态,从而使得基于该当前行车状态调节后的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符合驾驶员主观需求。
S103: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具体地,当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时,则表示当前环境较为昏暗,相应地,车内也会较为昏暗,在此情况下,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降低第一预设比例有利于驾驶员查看。
S104: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具体地,当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时,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光线强度,进而根据光线强度是否满足相应预设条件来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并根据确定的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以及如何调节,从而使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适应当前环境光线状态。
上述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通过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信息来判断当前行车状态,从而判定当前行车状态是否为夜间行车状态,若为夜间行车状态,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实现夜间背光亮度的自适应调节,而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时,通过获取当前环境光线状态,并根据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自动将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至适应当前环境光线状态,避免司机的注意力被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影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上述过程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行车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包括:
S1021: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
S1022: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关闭档或雾灯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
具体地,驾驶员一般只会在在光线昏暗的场景或夜间将灯光档位调节至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而在白天或场景的能见度较高时,无需开灯,而雾灯一般是在雨雾天气开启,并不能确定是夜间环境。因此,当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判定为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处于其他档位时,判定为非夜间行车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包括:
S201:获取光线传感器最近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
其中,光线传感器间隔一定时间采集一次光线强度值,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可以是车内环境的光线强度值,也可以是车外环境的光线强度值。
具体地,光线传感器采集光线强度后存储该次采集数据并记录采集时间,采集数据以时间顺序排序,则当需要获取光线传感器最近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时,以当前时间节点为终止节点,获取当前时间节点前的N个采集数据。
S202: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根据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具体地,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很可能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可能存在无效数据,当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以确定N次采集的数据中的大部分是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应用中,可以将出现频次最高的光线强度值作为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也可以将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S203: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无效,并间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具体地,当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说明N次采集的光线数据中的无效数据的数量超过允许值,则以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的光线传感器测得的光线强度值很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可以判定该次采集数据无效,需要重新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因此,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获取最近的N次采集数据,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光线传感器测得的光线强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同N次采集数据中的第一次采集的数据及最后一次采集的数据的比值均在预设范围内。
具体地,一般在短时间内光线强度不会发生较大变化,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应较为接近,因此,若存在数据同N次采集数据中的第一次采集的数据或最后一次采集的数据的比值在预设范围外,则很可能是无效数据。则通过判断采集数据同N次采集数据中的第一次采集的数据及最后一次采集的数据的比值是否均在预设范围内,可以确定该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判断根据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包括:
S301:若光线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
S302:若光线强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
S303:若光线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
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具体地,通过预设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三预设阈值,并判断获取的光线强度值相对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三预设阈值的大小,从而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状态,为后续调节背光亮度提供依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包括:
S401: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将各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具体地,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则当前环境下的能见度较低,若依然保持正常光线环境下的背光亮度,则背光亮度过高,驾驶员查看受控背光部件时容易感到刺眼,进而增加了驾驶员查看相应参数的难度,不利于安全驾驶。因此,在处于光线昏暗状态,将各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使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与当前环境相匹配,便于司机查看相应受控背光部件的显示内容。
S402: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将各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提升第二预设比例。
具体地,当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时,由于环境光线过于强烈,若背光亮度保持默认状态,则背光亮度相对较低,驾驶员难以看清受控背光部件的显示内容。因此,此时需要提升各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基础亮度值,以与当前环境相匹配,使得驾驶员在较强的环境光线干扰下依然能看清受控背光部件的显示内容。
S403: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将各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保持不变。
具体地,默认状态下的背光亮度对应光线正常状态的环境,因此,当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时,背光亮度无需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S105:在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变化时,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再次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信息,并重复上述过程。
具体地,环境光线状态会随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背光亮度与当前环境相匹配,需要不断地重复上述过程,以自适应调节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同时,通过限制在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变化时,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再次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信息,重复上述过程,避免了背光亮度频繁调节而导致的背光闪烁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S106:获取亮度调节开关的当前档位和车载人机交互屏当前的调整系数,根据当前档位和当前调整系数确定基础亮度值;
基础亮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L=A*(1+(B-0.5))+(BRIGHT_BASE*B-X)
其中,L为基础亮度值;A为亮度调节开关当前档位对应的亮度值;B为车载人机交互屏的调整系数,其大小属于[0,1]区间;BRIGHT_BASE为亮度转换基数,由用户预先确定,例如可确定为50,以进行亮度补偿;X为修正量,也为用户预先确定。通过设置亮度补偿量,从而防止A在处于0的状态下亮度过低。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调节亮度调节开关的档位来确定基准亮度,并通过调节车载人机交互屏调整系数来实现基础亮度值的精细化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灵活地调节基础亮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S107:若识别到对应激活语音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激活车辆的语音控制功能,并在识别到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根据接收到的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调节相应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
具体地,通过亮度调节开关和/或触摸屏输入外部指令相对较为繁琐,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可能不便操作,通过语音控制背光亮度,便利性较高,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应用中,车辆的语音控制模块在车辆启动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在接收到对应激活语音控制功能的关键词时(例如“打开语音控制”),激活语音控制,在激活语音控制时,若接收到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例如“将M部件调整至最亮”),则基于语音信息和上述的计算公式自动将M部件当前亮度值调节至对应值,若只包括亮度信息,则统一调节所有受控背光部件。示例性地,若语音控制指令内容仅包含调整至最大亮度信息,则自动将上述基础亮度值的计算公式中的A、B取最大值,并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调节所有受控背光部件;若语音控制指令内容仅包含调整至最小亮度信息,则基于计算公式,自动将公式中的A、B取最小值,并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调节所有受控背光部件;若语音控制指令内容仅包含增大亮度信息,则自动将公式中的A、B增大10%,若A、B值增大10%后超过最大值,则取最大值;若语音控制指令内容仅包含减小亮度信息,则自动将公式中的A、B缩小10%,若A、B值缩小10%后低于最小值,则取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S108:若当前亮度值与亮度变化的目标度值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或大于第二预设值,则亮度在预定时间内均匀变化至目标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具体地,当当前亮度值与亮度变化的目标值差距较大时,通过将亮度在预定时间(例如1s)内均匀变化至目标值,能够有效的防止亮度跳变,进而降低背光亮度调节过程对驾驶员驾驶的影响,保证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
S501: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S502: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关闭档或雾灯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
S503: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S504: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获取光线传感器最近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
S505: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根据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无效,并间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S506:若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将各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S507:若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将各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提升第二预设比例;
S508:若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各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保持不变。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600,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模块或硬件模块,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成为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该装置具体包括:获取模块601、判断模块602、第一调节模块603和第二调节模块604,其中:
获取模块601,用于在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判断模块602,用于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第一调节模块603,用于在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时,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第二调节模块604,用于在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时,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模块602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时,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关闭档或雾灯档时,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模块604包括: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线传感器最近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无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模块604包括:第一判定单元、第二判定单元和第三判定单元,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在光线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在光线强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在光线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模块604包括:第一调节单元、第二调节单元和第三调节单元,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在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时,将各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第二调节单元用于在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时,将各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提升第二预设比例;第三调节单元用于在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时,使各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保持不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600还包括:基础亮度值确定模块,基础亮度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亮度调节开关的当前档位和车载人机交互屏当前的调整系数,根据当前档位和当前调整系数确定基础亮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600还包括:语音控制模块,用于在识别到对应激活语音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激活车辆的语音控制功能,并在识别到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根据接收到的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调节相应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600还包括:防跳变模块,防跳变模块用于在当前亮度值与亮度变化的目标值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或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亮度在预定时间内均匀变化至目标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关于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600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600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则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则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包括:
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小灯档、近光档或远光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
若灯光档位开关所处的档位为关闭档或雾灯档,则判定当前行车状态非夜间行车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包括:
获取光线传感器最近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
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根据采集的光线强度值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若N次采集的光线强度值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无效,并间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包括:
若所述光线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
若所述光线强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
若所述光线强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判定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包括:
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昏暗状态,将各所述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强烈状态,将各所述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提升第二预设比例;
若当前环境处于光线正常状态,各所述受控背光部件背光基础亮度值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变化时,间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上述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亮度调节开关的当前档位和车载人机交互屏当前的调整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档位和所述当前调整系数确定所述基础亮度值;
所述基础亮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L=A*(1+(B-0.5))+(BRIGHT_BASE*B-X)
其中,L为所述基础亮度值,A为所述亮度调节开关当前档位对应的亮度值,B为所述车载人机交互屏的调整系数,BRIGHT_BASE为亮度转换基数,用于亮度补偿,X为修正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识别到对应激活语音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激活车辆的语音控制功能,并在识别到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时,根据接收到的对应亮度控制的语音信息调节相应受控背光部件的背光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亮度值与亮度变化的目标值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或大于第二预设值,则亮度在预定时间内均匀变化至所述目标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10.一种车辆背光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处于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灯光档位开关当前所处的档位;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当前档位判断当前行车状态;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夜间行车状态时,将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降低第一预设比例;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行车状态为非夜间行车状态时,获取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根据所述光线强度确定当前环境光线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光线状态调节所述车辆的受控背光部件的基础亮度值。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16712.7A 2022-01-05 2022-01-05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33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6712.7A CN114333715B (zh) 2022-01-05 2022-01-05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6712.7A CN114333715B (zh) 2022-01-05 2022-01-05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3715A true CN114333715A (zh) 2022-04-12
CN114333715B CN114333715B (zh) 2023-08-18

Family

ID=8102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6712.7A Active CN114333715B (zh) 2022-01-05 2022-01-05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37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946A (zh) * 2022-11-30 2023-03-14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灯调整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8049A (zh) * 2017-05-31 2017-10-27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01078A (zh) * 2018-06-01 2018-08-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背光亮度调节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71997A (zh) * 2017-12-26 2018-09-25 深圳市鼎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探头稳定接触被测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9947A (zh) * 2019-07-22 2019-10-29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一种黑名单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210791A (zh) * 2018-11-21 2020-05-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多媒体设备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3744680A (zh) * 2021-08-24 2021-12-0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信息显示屏亮度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8049A (zh) * 2017-05-31 2017-10-27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71997A (zh) * 2017-12-26 2018-09-25 深圳市鼎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探头稳定接触被测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01078A (zh) * 2018-06-01 2018-08-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背光亮度调节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210791A (zh) * 2018-11-21 2020-05-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多媒体设备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389947A (zh) * 2019-07-22 2019-10-29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一种黑名单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44680A (zh) * 2021-08-24 2021-12-0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信息显示屏亮度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946A (zh) * 2022-11-30 2023-03-14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灯调整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3715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6641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 reflectance of mirror in a vehicle
CN110599982A (zh) 车载终端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系统、车载终端和车辆
US83506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forward lighting for vehicles
CN112829584B (zh) 一种用于车辆显示装置的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3744680B (zh) 一种汽车用信息显示屏亮度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4333715B (zh) 车辆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098021B (zh)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终端
CN111506181B (zh) 设备亮度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20098967A (ko) Avn 시스템의 화면 밝기 자동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105739A (zh) 车载导航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33631B (zh) 一种全固平板电脑屏幕亮度自动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16403544A (zh) 车辆屏幕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77989B (zh)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设备
CN116072088A (zh) 一种数字外后视镜屏幕亮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显示装置
CN114132273B (zh) 一种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6013216A (zh) 车载显示屏亮度调整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210791B (zh) 车辆多媒体设备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9318790B (zh) 车灯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介质
US20230406276A1 (en) Comfort Brake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CN117577056A (zh)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40175A (zh) 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674377A (zh) 一种车载仪表主题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64035A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92446A (zh) 车机系统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调节装置及车辆
CN115384260A (zh) 汽车空调出风温度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