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7056A -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7056A
CN117577056A CN202311523212.3A CN202311523212A CN117577056A CN 117577056 A CN117577056 A CN 117577056A CN 202311523212 A CN202311523212 A CN 202311523212A CN 117577056 A CN117577056 A CN 117577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
backlight
adjustment
curren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32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兵
杨怀强
张富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232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7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7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7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13The adjustm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09G2320/062Adjustment of illumination source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环境检测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基于环境检测结果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本申请能够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座舱背光包括显示屏背光以及座舱内饰、开关背光,用户可以通过在车辆设置手动调节背光亮度也可以设置自动调节模式。当前自动调节实现方案大多基于车身位置灯(自动灯光)点亮信号来判断当前是“深色”/“白天”和“浅色”/“夜晚”,座舱背光输出PWM亮度去控制显示屏自动调节到合适的默认亮度值,防止出现看不清或者刺眼的情况。
上述自动调节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实并非是完全自动调节,只是根据BCM灯光信号调节到一个默认值,如果用户觉得不合适还是需要自己手动去调节;外界环境比如树荫、隧道、阴天等环境光较弱,自动灯光也可能会自动开启,但是和真正的夜晚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统一按照夜晚亮度也可能不是很准确;自动调节到一个默认的设置亮度,无法做到像手机屏幕一样自动根据环境光去调节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驾驶环境并自动调节背光亮度,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清晰、适宜的显示屏亮度,从而减少了因屏幕过亮或过暗造成的视觉干扰,避免了驾驶分心的风险,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增强驾驶舒适性: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和环境变化,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享有舒适、适宜的观看体验。无论是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夜晚,背光亮度都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3)适应多样化环境:通过引入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当前驾驶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调节背光亮度。这使得方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优异的背光调节性能。
(4)节能与环保: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确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综上所述,该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智能座舱背光亮度,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这些有益效果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1-S102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01-S203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01-S302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01-S402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501-S502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601-S602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限制本申请。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步骤S101-S102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1示出的步骤S101-S102进行说明。
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上述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驾驶环境并自动调节背光亮度,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清晰、适宜的显示屏亮度,从而减少了因屏幕过亮或过暗造成的视觉干扰,避免了驾驶分心的风险,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增强驾驶舒适性: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和环境变化,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享有舒适、适宜的观看体验。无论是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夜晚,背光亮度都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3)适应多样化环境:通过引入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当前驾驶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调节背光亮度。这使得方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优异的背光调节性能。
(4)节能与环保: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确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综上所述,该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智能座舱背光亮度,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这些有益效果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下面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示例性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在步骤S102中,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这里,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操作后,系统会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这一步骤旨在收集关于当前驾驶环境的相关信息。
接下来,系统会得到环境检测结果。这个环境检测结果包含了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关于当前环境的详细信息。
基于所得的环境检测结果,系统会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通过分析和解读传感器数据,系统能够判断当前环境的光照条件、天气状况等因素,进而自动调整背光的亮度、色温等参数,以确保驾驶员获得最佳的视觉体验。
整个过程是动态的,意味着系统会持续监测驾驶环境的变化,并实时调整背光设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这样,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能够获得清晰、舒适的显示屏背光效果,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01-S203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可以通过步骤S201-S203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1中,基于所述光照传感器所采集的光照数据确定当前光照强度。
在步骤S202中,基于预设的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确定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当前环境,其中,所述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中的环境包括黑暗环境、昏暗环境、较亮环境和明亮环境,每种环境对应一光照强度区间。
在步骤S203中,基于预设的环境与调整比例对照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所对应的调整比例,响应于所述当前环境发生改变的时间满足预设的第一时间,根据所述调整比例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首先,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包括了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环境中的光照数据。
接下来,基于光照传感器所采集的光照数据,系统会确定当前的光照强度。这一步骤是获取实际的光照条件,为后续的环境判断和背光调节提供依据。
然后,系统会基于预设的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来确定当前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当前环境。这个对照表中包含了不同环境和它们各自对应的光照强度区间,例如黑暗环境、昏暗环境、较亮环境和明亮环境。通过比对当前光照强度与这个对照表,系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当前所处的环境。
请参见表1,表1是常见外接环境光强信号AmbtLghtLvl(单位Lux)。
场所/环境 光照强度
晴天白天 30000~300000lux
晴天大面积树荫 75-15000Lux
阴天白天 3000~10000lux
日出日落 300lux
黑夜 0.001~0.3lux
生产车间 10~500lux
停车场 1~5lux
阅读书刊时所需的照度 50~60lux
表1
根据表1,可以将环境分为4个场景,(1)黑暗环境Dark:光强信号0-300Lux范围。(2)昏暗环境Night:光强信号300-500Lux范围。(3)较亮环境Day:光强信号500-3000Lux范围。(4)明亮环境Bright:光强信号3000-300000Lux范围。
当座舱主题设置深色模式时,光强与背光控制占空比输出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环境 光照强度信号 背光PW M
Dark 0-300Lux 10%-30%
Night 300-500Lux 30%-40%
Day 500-3000Lux 40%-50%
Bright 3000-300000Lux 50%-60%
Bright >300000Lux 60%
表2
当座舱主题设置浅色模式时,光强与背光控制占空比输出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环境 光照强度信号 背光PWM
Dark 0-300Lux 20%-40%
Night 300-500Lux 40%-50%
Day 500-3000Lux 50%-60%
Bright 3000-300000Lux 60%-70%
Bright >300000Lux 70%
表3
接着,系统会基于预设的环境与调整比例对照表来确定当前环境所对应的调整比例。这个对照表预设了不同环境下背光的调整比例,用于指导如何调整背光的亮度。
最后,响应于当前环境发生改变的时间满足预设的第一时间时,系统会根据调整比例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这里的第一时间是一个预设的时间阈值,当环境发生变化并持续超过这一时间阈值时,系统才会对背光进行调节,这样可以避免短暂、瞬间的光线变化对背光调节造成干扰。
这一过程通过光照传感器采集数据,结合预设的对照表,实现了对当前环境的准确判断,并据此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了精细、准确的自动调节,从而确保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为驾驶员提供适宜的背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01-S302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还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301-S302,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301中,基于所述车速传感器所采集的车速数据确定当前车速。
在步骤S302中,基于所述当前车速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时间,所述当前车速越高,进行所述修正处理的修正幅度越大。
除了光照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还包括了车速传感器。这使得系统能够获取到当前的车速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一步优化背光的自动调节。
在具体实施中,系统首先基于车速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确定当前车速。这一步骤为后续的修正处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接下来,系统会基于当前车速对第一时间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时间。这里的第二时间是一个经过修正后的时间阈值,它的大小受当前车速的影响。具体而言,第二时间小于等于第一时间,且当前车速越高,进行修正处理的修正幅度越大。
这种修正处理考虑了车速对驾驶员视觉感知的影响。当车速较快时,驾驶员的视觉感知机能会随之降低,因此需要更快地响应光线变化并调整背光亮度。通过减小第二时间,系统能够更迅速地对背光进行调节,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光线环境。而当车速较慢时,修正幅度较小,第二时间相对较长,这使得背光的调节更为平稳,避免了频繁的调整对驾驶员造成干扰。
具体来说,车速根据座舱/仪表计算的显示车速分为4个区间,速度越快则补偿系数越小,如表4所示:
表4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车速传感器,并对第一时间进行车速相关的修正处理,该方案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到驾驶员的实际需求和环境变化,实现更为精准、人性化的智能座舱背光自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01-S402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可以通过步骤S401-S402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401中,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数据确定当前季节,若当前车辆已开启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根据已开启的所述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确定所述当前季节。
在步骤S402中,基于所述当前季节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所述智能座舱背光为冷暖色且该冷暖色的色调与所述当前季节对应的色调相反。
上述方式进一步扩展了智能座舱的背光调节功能,其中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还包括了温度传感器。这使得背光调节可以基于温度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具体的调节过程如下:
首先,系统会基于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数据确定当前季节。这一步骤通过识别温度特征,判断出当前的季节,例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然后,若当前车辆已开启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系统会根据已开启的设备进一步确定当前季节。这是因为车辆内部的温度可能会受到制冷或制热设备的影响,从而与外部环境温度有所差异。通过这一步骤,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当前季节。
最后,基于当前季节的判断结果,系统会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智能座舱背光将呈现冷暖色调,且该冷暖色的色调与当前季节对应的色调相反。例如,在寒冷的冬季,背光会调节为温暖的色调,如暖黄或暖白,为驾驶员带来温暖的感觉;而在炎热的夏季,背光则会调节为清凉的冷色调,如冷蓝或冷绿,为驾驶员带来清凉感。
这种基于季节的背光色调调节,不仅能够提供更舒适的驾驶环境,还能增强驾驶员对季节变化的直观感受,提升驾驶体验的乐趣。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引入,方案在背光调节上考虑了温度因素,进一步个性化和精细化了服务,满足驾驶员在不同季节下的视觉和心理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501-S502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可以通过步骤S501-S502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501中,获取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当前行程中至少一个路段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路段信息中每个路段信息包括拥堵状态和路段详情。
在步骤S502中,基于所述拥堵状态和/或所述路段详情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基于环境检测结果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导航系统的信息进一步优化背光的调节。具体而言,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系统会获取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当前行程中的至少一个路段信息。这些路段信息包含了关于行程中各个路段的详细数据,其中每个路段信息都包括了拥堵状态和路段详情。
接下来,系统会根据这些路段信息中的拥堵状态和/或路段详情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具体而言,拥堵状态和路段详情可以提供关于前方路况的实时信息。
例如,在拥堵状态下,驾驶员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停留在某一路段上,这时系统可以适当降低背光的亮度,以节省能源并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而在路段详情中,如果前方是一个隧道或者夜间路段,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到光线条件的变化,并提前调整背光亮度,确保驾驶员在即将进入这些路段时能够获得清晰的视野。
这种基于导航系统信息的背光调节方式,能够实时响应路况变化,并提前进行背光亮度的调整,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贴心、智能化的驾驶体验。通过与导航系统的紧密结合,该方案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增强了驾驶员对行程的掌控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601-S602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可以通过步骤S601-S602实现,将结合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601中,获取天气系统所提供的当前天气状态。
在步骤S602中,基于所述当前天气状态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基于环境检测结果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天气系统的信息来实现更加精准的背光调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系统会获取天气系统所提供的当前天气状态。这些天气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以及相关的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接着,系统会基于当前天气状态对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根据天气的不同,背光亮度和色温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驾驶员都能获得最佳的视觉体验。
例如,在晴朗的白天,系统可能会调高背光的亮度,并调整为偏冷的色调,以适应强烈的光线环境和驾驶员的视觉需求。而在阴雨天气,由于光线较暗且环境色温偏暖,系统可能会降低背光的亮度,并调整为偏暖的色调,以确保驾驶员在昏暗的天气条件下也能清晰地看到屏幕内容,同时减轻眼睛的疲劳感。
通过结合天气系统的信息,智能座舱的背光调节能够更准确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驾驶体验。这种天气感知的背光调节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座舱的智能化程度,使驾驶员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享受到最佳的背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黑暗环境、所述昏暗环境、所述较亮环境和所述明亮环境中任一环境下,若光照强度变化导致亮度占空比变化超过预设的变化阈值,将亮度改变按预设的固定速率进行变化,直至变化至目标值;
在所述黑暗环境下,若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阈值时,按照最低光照阈值进行判断。
这里,进一步完善了光照强度变化时的背光调节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处理:
首先,在任何环境(黑暗环境、昏暗环境、较亮环境、明亮环境)下,如果光照强度的变化导致亮度占空比的变化超过了预设的变化阈值,系统将按照预设的固定速率进行亮度的改变,直至变化至目标值。这里的亮度占空比是指背光的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由于光照强度的突变导致的背光亮度的剧烈变化,从而保证了驾驶员视觉的舒适度。通过预设的固定速率进行亮度变化,可以确保亮度变化平稳,不会过快或过慢。
其次,在黑暗环境下,如果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阈值(例如阅读最低亮度50-60Lux),系统将按照最低光照阈值进行判断。这意味着,即使环境变得更暗,背光亮度的调节也会基于最低光照阈值进行,确保在极低光环境下背光的亮度仍然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驾驶员在极暗环境下的正常驾驶。
这两点完善了在各种环境下,特别是极端光照条件下的背光调节策略,旨在提供更稳定、更舒适的驾驶环境。这种设计考虑了驾驶员在不同环境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智能座舱的适应性和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参与计算的光强、环境、车速、背光输出PWM需要进行实车动态标定并且调整优化,以达到最佳体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DUH处理完光强信号输出PWM占空比通过接口协议LVDS/DSI控制屏幕实现亮度调节。
(1)座舱在休眠是记忆当前环境场景亮度等级,以便下次车辆上电时直接控制背光。
(2)首次上电未收到光照强度信号时,按照深色主题默认30%、浅色主题默认60%亮度输出背光。
(3)自动调节模式下,切换到手动调节或者语音调节亮度时,以手动调节/语音调节优先级高,并且退出自动调节模式。
(4)如果光照强度信号正常通信时突然丢失通信或者信号变为无效值,则维持上一个亮度值显示并且弹窗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DUH处理完光强信号输出PWM占空比通过信号MMI_Backlightadjust外发到CAN网络,以便开关/内饰获取控制亮度。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驾驶环境并自动调节背光亮度,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清晰、适宜的显示屏亮度,从而减少了因屏幕过亮或过暗造成的视觉干扰,避免了驾驶分心的风险,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增强驾驶舒适性: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和环境变化,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享有舒适、适宜的观看体验。无论是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夜晚,背光亮度都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3)适应多样化环境:通过引入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当前驾驶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调节背光亮度。这使得方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优异的背光调节性能。
(4)节能与环保: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确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综上所述,该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智能座舱背光亮度,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这些有益效果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中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对应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700包括:
检测模块701,用于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调节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700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7所示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700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调节模块702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光照传感器所采集的光照数据确定当前光照强度;
基于预设的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确定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当前环境,其中,所述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中的环境包括黑暗环境、昏暗环境、较亮环境和明亮环境,每种环境对应一光照强度区间;
基于预设的环境与调整比例对照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所对应的调整比例,响应于所述当前环境发生改变的时间满足预设的第一时间,根据所述调整比例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还包括车速传感器,调节模块702还包括:
基于所述车速传感器所采集的车速数据确定当前车速;
基于所述当前车速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时间,所述当前车速越高,进行所述修正处理的修正幅度越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调节模块702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数据确定当前季节,若当前车辆已开启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根据已开启的所述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确定所述当前季节;
基于所述当前季节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所述智能座舱背光为冷暖色且该冷暖色的色调与所述当前季节对应的色调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模块702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获取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当前行程中至少一个路段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路段信息中每个路段信息包括拥堵状态和路段详情;
基于所述拥堵状态和/或所述路段详情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模块702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获取天气系统所提供的当前天气状态;
基于所述当前天气状态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模块702还包括:
在所述黑暗环境、所述昏暗环境、所述较亮环境和所述明亮环境中任一环境下,若光照强度变化导致亮度占空比变化超过预设的变化阈值,将亮度改变按预设的固定速率进行变化,直至变化至目标值;
在所述黑暗环境下,若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阈值时,按照最低光照阈值进行判断。
上述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驾驶环境并自动调节背光亮度,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清晰、适宜的显示屏亮度,从而减少了因屏幕过亮或过暗造成的视觉干扰,避免了驾驶分心的风险,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增强驾驶舒适性: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和环境变化,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享有舒适、适宜的观看体验。无论是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夜晚,背光亮度都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3)适应多样化环境:通过引入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当前驾驶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调节背光亮度。这使得方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优异的背光调节性能。
(4)节能与环保: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确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综上所述,该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智能座舱背光亮度,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这些有益效果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80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800,包括:
处理器801、存储介质802和总线803,所述存储介质8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8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800运行时,所述处理器801与所述存储介质802之间通过总线803通信,所述处理器8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实际应用时,所述电子设备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8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8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80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803。
上述电子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驾驶环境并自动调节背光亮度,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清晰、适宜的显示屏亮度,从而减少了因屏幕过亮或过暗造成的视觉干扰,避免了驾驶分心的风险,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增强驾驶舒适性: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和环境变化,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享有舒适、适宜的观看体验。无论是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夜晚,背光亮度都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3)适应多样化环境:通过引入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当前驾驶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调节背光亮度。这使得方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优异的背光调节性能。
(4)节能与环保: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确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综上所述,该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智能座舱背光亮度,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这些有益效果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是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 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指令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升驾驶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驾驶环境并自动调节背光亮度,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清晰、适宜的显示屏亮度,从而减少了因屏幕过亮或过暗造成的视觉干扰,避免了驾驶分心的风险,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增强驾驶舒适性: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和环境变化,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享有舒适、适宜的观看体验。无论是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昏暗的夜晚,背光亮度都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3)适应多样化环境:通过引入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更全面地评估当前驾驶条件,从而更准确地调节背光亮度。这使得方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环境,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优异的背光调节性能。
(4)节能与环保: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确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综上所述,该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智能座舱背光亮度,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实现了节能与环保。这些有益效果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平台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光照传感器所采集的光照数据确定当前光照强度;
基于预设的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确定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当前环境,其中,所述光照强度与环境对照表中的环境包括黑暗环境、昏暗环境、较亮环境和明亮环境,每种环境对应一光照强度区间;
基于预设的环境与调整比例对照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所对应的调整比例,响应于所述当前环境发生改变的时间满足预设的第一时间,根据所述调整比例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还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车速传感器所采集的车速数据确定当前车速;
基于所述当前车速对所述第一时间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时间,所述当前车速越高,进行所述修正处理的修正幅度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数据确定当前季节,若当前车辆已开启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根据已开启的所述制冷设备或制热设备确定所述当前季节;
基于所述当前季节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所述智能座舱背光为冷暖色且该冷暖色的色调与所述当前季节对应的色调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获取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当前行程中至少一个路段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路段信息中每个路段信息包括拥堵状态和路段详情;
基于所述拥堵状态和/或所述路段详情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获取天气系统所提供的当前天气状态;
基于所述当前天气状态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黑暗环境、所述昏暗环境、所述较亮环境和所述明亮环境中任一环境下,若光照强度变化导致亮度占空比变化超过预设的变化阈值,将亮度改变按预设的固定速率进行变化,直至变化至目标值;
在所述黑暗环境下,若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阈值时,按照最低光照阈值进行判断。
8.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响应将亮度调整模式调整为自动调节的调整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环境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检测结果对所述智能座舱背光进行自动调节。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
CN202311523212.3A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577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3212.3A CN117577056A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3212.3A CN117577056A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7056A true CN117577056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7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23212.3A Pending CN117577056A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70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5895B (zh) 一种控制显示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US8947759B2 (en) Partially tinted clear state for improved color and solar-heat gain control of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N109140674B (zh) 一种显示板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152181A (zh) 一种灯光亮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50012775A (ko) 차량의 헤드램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3354600B (zh) 一种带有减光调节的摄像机曝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6125670A (zh) 一种arhud自动亮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3260125B (zh) 一种智慧城市路灯控制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26312A (zh) 基于车辆氛围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77056A (zh) 一种智能座舱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45841A (zh) 汽车座舱内部环境调节方法、系统、车辆、设备及介质
CN116403544A (zh) 车辆屏幕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72088A (zh) 一种数字外后视镜屏幕亮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显示装置
JP2020083170A (ja) 調光ガラス制御装置
KR20120138440A (ko) 웹 페이지의 시각적 파라미터 조절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1129494A (ja) 道路照明設備点灯制御システム
CN112026473A (zh) 温度和遮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2824151B (zh) 用于控制车辆内的照明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车辆
CN219039524U (zh) 一种用于车载lcd显示屏的背光自动调节装置
KR20190081944A (ko) 차량 글라스의 명암 조절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4242002B (zh) 一种汽车中央面板背光亮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KR102613205B1 (ko) 차량 제어 시스템,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및 차량의 제어 방법
CN116758876A (zh) 汽车日夜模式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7657045A (zh) 与车辆氛围灯联动的调光天幕控制方法、装置与车辆
CN208540227U (zh) 一种车内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