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2011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12011A CN114312011A CN202111137504.4A CN202111137504A CN114312011A CN 114312011 A CN114312011 A CN 114312011A CN 202111137504 A CN202111137504 A CN 202111137504A CN 114312011 A CN114312011 A CN 1143120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contact
- wall surface
- cover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04 material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41J2/16511—Constructions for cap positio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在盖体覆盖喷嘴的状态下与头接触时易于得到所希望的盖压。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具备:滑动机构(31),其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B)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头(20H),其与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升降机构(30),其与第二部件固定,使头(20H)沿着升降方向(±B)升降;以及盖体(64),其覆盖喷嘴。第一部件由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构成,第二部件由销(28P)构成。升降机构(30)在不产生头(20H)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纸张等介质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介质喷出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即喷墨记录装置。该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对排列有喷出液体的喷出口的记录头进行保持的头保持架、能够使头保持架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移动单元、以及能够对排列有记录头的喷出口的喷出口面进行加盖的盖体。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通过移动单元移动,对处于在规定的位置上与抵接部件抵接的状态的头保持架向抵接的方向施力。
移动单元具有:驱动齿轮、随着该驱动齿轮的旋转而滑动的滑动齿条(齿条的一个例子)、以及能够与头保持架卡合并与滑动齿条连动地滑动的滑动部件。施力部件是介于滑动齿条与滑动部件之间的弹簧部件。
在用于通过盖体对喷出口面进行加盖的规定的位置上,施力部件对处于在支承介质的支承部件(例如压印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与左右对照地固定于装置内的抵接部件抵接的状态的头保持架向抵接的方向施力。在该状态下,驱动齿轮进一步旋转,从而盖体对喷出口面的接触压力即盖压被调整为优选的值。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2607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存在若不延长基于驱动齿轮的旋转的头保持架的移动距离则无法得到所希望的盖压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滑动机构,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头,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使所述头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升降;以及盖体,覆盖所述喷嘴,所述升降机构在不产生所述头经由所述滑动机构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的滑动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侧相对移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滑动机构,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头,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使所述头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升降;以及盖体,覆盖所述喷嘴,所述滑动机构具有:第一壁面,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延伸;第二壁面,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滑动部件,一边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一边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面滑动;以及抵接面,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侧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介质的输送路径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2是示出头单元的周边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头单元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将头单元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5是将头单元和主体架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头单元和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将头单元和调整单元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盖体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头单元和盖体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头单元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头单元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头单元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变更例的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变更例的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变更例的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变更例的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变更例的头与盖体相对移动时的样子的示意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2…壳体;3…排出部;4…盒;6…拾取辊;7…输送辊对;8…输送辊对;9…手动托盘;10…输送单元;11…输送辊对;12…挡板;13…介质宽度传感器;14…带轮;15…输送带;16…废液存积部;20…头单元;20H…作为头的一个例子的行式头(头);20A…板部;20U…单位头;20P…作为第一部件和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销;20N…喷嘴面;20U…单位头;20F…第二壁面;21…排出托盘;21A…载置面;22…支承架;22A…第一卡止部;22B…作为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壁部件;23…液体容纳部;24…支承销;25…滚柱;26…控制部;27…构成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长孔;271…第一壁面;272…作为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下端面;273…作为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28…齿条;28A…齿部;28B…第一卡止部;28D…抵接面;28P…作为第二部件和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销;281…抵接面(第一抵接面);282…第二抵接面;29…第二弹簧;30…升降机构;31…滑动机构;32…主体架;33…侧架;34…侧架;34A…贯通孔;35…横架;36…引导部件;37…导轨;38…导轨;39…导轨;40…驱动单元;41…电机;42…轴;43…小齿轮;43A…齿部;46…调整单元;47…作为轴的一个例子的凸轮轴;48…偏心凸轮;48A…作为限制面的一个例子的凸轮面;481…第一限制面;482…第二限制面;483…第三限制面;49…电机;51…保持架;51A…贯通孔;52…托架;52A…支承板;53…调整螺丝;54…被检测部件;55…位置传感器;56…轴承;60…维护装置;62…盖体单元;62A…壳体;64…盖体;65…第一弹簧;66…盖体保持架;70…移动机构;71…齿条;72…小齿轮;73…导轨;75…旋转轴;81…电机;N…喷嘴;T…输送路径;T1…输送路径;T2…输送路径;T3…输送路径;T4…输送路径;T5…翻转路径;θ1…规定角度;±B…升降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构成为对以记录纸张为代表的介质P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从而进行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
Y方向是与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的宽度方向和装置进深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为水平方向。另外,Y方向是与后述的A方向和B方向这两者交叉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一个例子。将朝向Y方向的近前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朝向里面的方向称为-Y方向。
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为水平方向。当从打印机1的操作者观察时将朝向X方向的左侧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朝向右侧的方向称为-X方向。Z方向是装置高度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为铅垂方向。将朝向Z方向的上侧的方向称为+Z方向,将朝向下侧的方向称为-Z方向。
在打印机1中,介质P通过图1中用虚线所示的输送路径T被输送。X-Z面所示的A-B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A方向是输送路径T中的与作为头单元20所具有的头的一个例子的行式头20H(以下也简称为“头20H”。)对置的区域中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将A方向的朝向上游的方向称为-A方向,将朝向下游的方向称为+A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A方向被设为以+A方向比-A方向更位于+Z方向的方式倾斜的方向。具体地说,在相对于水平方向为50°~70°的范围内倾斜,更具体地说大体倾斜60°。这样,包括通过头单元20进行记录的输送单元10在内的区域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是与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倾斜后的方向。
B方向是具有头20H的头单元20所移动的移动方向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B方向是成为头单元20相对于输送单元10进退的方向的移动方向。将B方向中的头20H靠近输送路径T的方向称为+B方向,将远离输送路径T的方向称为-B方向。-B方向沿着头20H远离输送单元10的方向朝向斜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B方向被设为以-B方向比+B方向位于+Z方向的方式倾斜的方向,并与A方向正交。头单元20按照通过包括图1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退避位置和图1中用实线所示的记录位置在内的多个位置的路径在B方向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头单元20的移动方向只要相对于水平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即可。
打印机1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2。在壳体2的比Z方向中央更靠+Z方向上形成有排出部3,所述排出部3形成记录有信息的介质P被排出的空间部。另外,在壳体2能够拆装地设置有多个盒4。多个盒4容纳有介质P。各盒4中容纳的介质P通过拾取辊6和输送辊对7、8沿着输送路径T被输送。在输送路径T中,从外部装置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径T1与从设置于壳体2的手动托盘9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径T2汇合。
另外,在输送路径T中配置有后述的输送单元10、输送介质P的多个输送辊对11、切换介质P被输送的路径的多个挡板12、以及检测介质P的Y方向的宽度的介质宽度传感器13。
输送路径T在与介质宽度传感器13对置的区域中弯曲,从介质宽度传感器13向斜上方、即A方向延伸。在输送路径T中的比输送单元10靠下游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排出部3的输送路径T3和输送路径T4、以及使介质P的表里翻转的翻转路径T5。在排出部3,与输送路径T4配合地设置有未图示的排出托盘。
打印机1具有:输送介质P的输送单元10、对介质P记录图像或者文字等信息的头单元20、以及使头单元20在升降方向上移动的升降机构30。其中,B方向是使头单元20位移的方向,是具有作为高度方向的Z方向上的成分的方向。另外,在壳体2内设置有容纳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容纳部23、存积油墨的废液的废液存积部16、以及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26。液体容纳部23经由未图示的管向头20H供给油墨。头20H将被供给的油墨等液体从喷嘴N(参照图9)喷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对头20H进行维护的维护装置60。维护装置60对头20H的喷嘴N进行维护。维护装置60具备具有图2所示的盖体64的盖体单元62。
如图1所示,排出部3具备构成其底部的排出托盘21。排出托盘21是形成为板状的部件,具有供已被排出的介质P载置的载置面21A。另外,排出托盘21在介质P的输送路径T中的比输送单元10靠下游并且在Z方向中的相对于头单元20的+Z方向上设置。
具体地说,对于排出托盘21而言,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排出托盘21的下游端部位于比上游端部更靠+Z方向的位置。载置面21A具有沿着介质P的排出方向朝向斜上方的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将打印机1的各构成部简化后示出。
控制部26构成为包括省略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存储器。控制部26控制打印机1中的介质P的输送、由头单元20进行的向介质P记录信息的动作。详细地说,控制部26针对自身所执行的全部处理不限于进行软件处理。例如,控制部26可以具备针对自身所执行的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硬件处理的专用的硬件电路(例如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即,控制部26可以构成为包括根据计算机程序(软件)动作的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1个以上的专用的硬件电路、或者它们的组合的电路(circuitry)。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存储器保存着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者指令。存储器即计算机可读取介质包括能够用通用或者专用的计算机访问的所有能够利用的介质。
如图2所示,在从Y方向观察的情况下,B方向与X方向(水平方向的一个例子)所形成的角度为锐角的规定角度θ1。作为头单元20与输送单元10对置的方向的B方向为头单元20的移动方向。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20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θ1的移动方向上往复移动。头单元20在移动方向(升降方向±B)上移动,从而配置于记录位置、退避位置、盖体位置、头更换位置等。其中,记录位置是指,对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头单元20的位置。退避位置是使头单元20从记录位置暂时向上升侧退避的位置。盖体位置是使头单元20在B方向上从退避位置下降至头20H与盖体64抵接的位置。在不进行记录的待机时,头20H的喷嘴N为被盖体64覆盖的加盖状态。另外,当更换头单元20时,头单元20配置于更换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更换位置是更换头单元20时的位置。更换位置位于比退避位置更靠头单元20上升的一侧(-B方向侧)的位置。
升降机构30例如由包括小齿轮43和齿条28的齿条齿轮机构构成。打印机1具有电机41作为小齿轮43的驱动源。
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20向朝向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1倾斜的斜上方的-B方向上升,向朝向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1倾斜的斜下方的+B方向下降。也就是说,头20H中的喷嘴N(参照图9)开口的面即与喷嘴面20N正交的方向是头20H的升降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将头20H移动的方向也称为升降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包括-B方向和+B方向的升降方向也记为升降方向±B。升降机构30使头单元20沿着升降方向±B升降。
图2所示的盖体单元62在盖体64覆盖头20H的喷嘴N的状态下进行头20H的维护。盖体单元62使油墨等液体从头20H的喷嘴N强制性地排出到盖体64内。打印机1将盖体单元62从头20H强制性地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存积到图1所示的废液存积部16。废液存积部16将为了维护而从头20H向盖体64(参照图8、图12)空喷出的油墨等液体、以及通过清洁从头20H的喷嘴N被强制性地排出的油墨等液体作为废液进行存积。
如图2所示,打印机1具备使盖体单元62在与头单元20的移动方向即B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A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70。盖体单元62能够通过移动机构70在A方向上往复移动。盖体单元62沿着通过包括图1、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以及盖体64与头20H对置的加盖位置(参照图12、图13)在内的多个位置的直线状路径在A方向上往复移动。
当维护装置60从待机位置向加盖位置移动时,头单元20为了确保维护装置60的移动路径而移动到比记录位置更向-B方向退避的退避位置。当头单元20位于退避位置时,盖体单元62在+A方向上移动到加盖位置(参照图12)。加盖位置是图2所示的盖体64与位于退避位置时的头20H在B方向上对置的位置。之后,头单元20当从退避位置向+B方向移动时,头20H配置于以规定的压力与位于加盖位置的盖体64抵接的盖体位置(参照图13)。在头20H与盖体64抵接的盖体位置,盖体64将头20H的喷嘴N覆盖。
如图1、图2所示,输送单元10是支承输送中的介质P(参照图1)的支承部的一个例子。输送单元10可以具有:2个带轮14、卷绕于2个带轮14的环状输送带15、以及驱动带轮14的未图示的电机。介质P不仅吸附于输送带15的带面,而且在与头单元20对置的位置上被输送。作为使输送带15吸附介质P的方式,能够采用吸气方式或静电吸附方式等公知的吸附方式。这样,输送带15不仅吸附介质P,而且支承着介质P。输送单元10与头单元20在B方向上对置配置。
头单元20具有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的行式头20H。行式头20H在记录位置上与输送单元10在B方向上对置配置,通过从头20H喷出油墨从而对介质P记录信息。头单元20是构成为喷出油墨的头20H覆盖作为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Y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油墨喷头。另外,头20H的喷嘴面20N沿着A方向和Y方向配置。喷嘴面20N是头20H中的喷出液体的喷嘴N(参照图9)所开口的面。
另外,头单元20构成为能够不随着介质P向宽度方向的移动地对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进行记录的油墨喷头。不过,油墨喷头的类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搭载于滑架并一边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喷出油墨的类型的头20H。
如图3所示,头单元20能够在B方向上的最远离输送单元10(参照图1)的更换位置上从升降机构30脱离。具体地说,头单元20在沿着导轨37(也参照图5)向-B方向移动后的更换位置处沿着导轨38(也参照图5)被向+Z方向牵拉,从而从升降机构30脱离。
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30使头单元20在升降方向±B上移动,从而使头20H移动到记录位置(图2)和退避位置(图11)。换言之,由升降机构30进行的头单元20的移动方向是与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这两者交叉的方向。
图1所示的打印机1在壳体2内具有:构成图3所示的主体部分的主体架32、将头单元20在升降方向±B上引导的引导部件36、以及对头单元20在升降方向±B上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40(参照图5)。并且,升降机构30使头单元20移动到相对于记录位置与输送单元10分开的1个以上的位置。具体地说,升降机构30将头单元2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记录位置、退避位置、盖体位置以及更换位置。
如图4所示,头单元20所具有的头20H在Y方向上延伸。在头20H的Y方向的两端部,一对板部20A向+A方向突出。头单元20具有头20H和安装于头20H的Y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承架22。
支承架22构成为沿着A-B面的侧板,相对于头单元20向-B方向延伸。在支承架22的Y方向的外侧面中的B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向+Y方向和-Y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支承销24。在支承销24能够旋转地设置有由圆环状的滚柱构成的引导辊25。
另外,在支承架22的Y方向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销28P的齿条28。销28P是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销28P从齿条28向Y方向的外侧突出。齿条28是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部件,在B方向上延伸。在齿条28的-A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具有在B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齿的齿部28A。
另外,在头单元20形成有在Y方向上贯通且在B方向上较长的长孔27。销28P插通于长孔27。由此,齿条28能够相对于支承架22在B方向上相对移动。也就是说,齿条28在销28P能够在长孔27内在B方向上移动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头单元20相对移动。在本例中,由销28P和包括供销28P插入的长孔27的部分构成滑动机构31。齿条28能够通过滑动机构31相对于头单元20在B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齿条28与头单元20之间夹装有第二弹簧29。第二弹簧29例如是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压缩弹簧。第二弹簧29对齿条28和头单元20向使它们在B方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头单元20被限制了向其下降方向即B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使齿条28向B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随着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齿条28相对于头单元20向靠近头20H的方向相对移动。在图4、图5中,头单元20通过自重和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而处于相对于齿条28在B方向上滑动了的状态。另外,通过头单元20的自重和第二弹簧29,对齿条28和头单元20向使它们在B方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力,但由于销28P与长孔27的上端面抵接,所以成为头单元20被限制了相对于齿条28向+B方向的更多滑动的状态。在头单元20相对于齿条28最向+B方向滑动了的状态下,第二弹簧29处于比自然长度压缩了一些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簧29也可以是拉伸弹簧或扭转螺旋弹簧。另外,第二弹簧29不限于由于头单元20的重量而被拉伸的构成,也可以以由于头单元20的重量而被压缩的构成夹装在头单元20与齿条28之间。
如图4~图7所示,第二弹簧29的一端部安装于支承架22,其另一端部安装于齿条28。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第一卡止部28B从齿条28水平地延伸,第二卡止部22A从支承架22的内表面水平地延伸。第一卡止部28B与第二卡止部22A在B方向上隔着间隔地对置,第二弹簧29的一端部卡止于第一卡止部28B,另一端部卡止于第二卡止部22A。第二弹簧29当头单元20位于退避位置时处于由于头单元20的自重而在滑动范围内伸展最大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该伸展最大的第二弹簧29也可以是比自然长度更被拉伸一些的状态。
在此,参照图3、图5,对组装有升降机构30和头单元20的主体架32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主体架32具有侧架33、34和多个横架35。侧架33、34分别构成为沿着A-B面的侧板,在Y方向上隔着间隔而对置配置。侧架33在+Y方向上配置,侧架34在-Y方向上配置。在侧架34形成有用于未图示的擦拭器单元移动的贯通孔34A。
多个横架35将侧架33、34在Y方向上相连。另外,在被多个横架35包围的空间配置有头单元20。
引导部件36在侧架33、34分别设置有1个。需要说明的是,2个引导部件36配置成相对于主体架32中的Y方向的中央大致对称。因此,对-Y方向的引导部件36进行说明,省略+Y方向的引导部件36的说明。
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36安装于侧架34的+Y方向的侧面。在引导部件36形成有在B方向上延伸的导轨37和从导轨37的中途的部位分支并在Z方向上延伸的导轨38。导轨37、38均成为在+Y方向上开口的槽,对头单元20的引导辊25(参照图4)在B方向或者Z方向上进行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导轨37的-B方向的端部也可以向+Z方向弯折而形成有短的导轨38(参照图3)。另外,-Y方向的引导部件36中的与贯通孔34A在Y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被除去。换言之,引导部件36还相对于贯通孔34A在+B方向上设置。因此,-Y方向的导轨37隔着与贯通孔34A对应的部分的空间被分割为两个。
如图5所示,在1组侧架33、34设置有1组导轨73。1组导轨73形成为向Y方向的内侧开口的槽状,沿着A方向延伸。另外,1组导轨73以能够在A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着由设置于维护装置60的侧面的多个滚柱构成的引导辊(省略图示)。也就是说,导轨73在A方向上引导多个引导辊,从而维护装置60(参照图2)能够在A方向上移动。
如图5所示,驱动单元40构成为包括电机41、未图示的齿轮部、轴42以及小齿轮43(驱动齿轮)。驱动单元40被控制部26(参照图1)驱动控制。通过电机41的动力旋转的轴42在Y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其两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承于1组侧架33、34。小齿轮43安装于轴42的Y方向的两端部。在小齿轮43的外周部,形成有与齿条28的齿部28A啮合的齿部43A。
电机41经由未图示的齿轮部使轴42和小齿轮43向一个方向或者相反方向旋转。这样,驱动单元40通过对小齿轮43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头单元20在B方向上往复移动。
接着,参照图9、图10对通过升降机构30升降的头单元2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打印机1具备构成为能够使头20H和齿条28沿着升降方向±B相互滑动的滑动机构31。滑动机构31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B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机构31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B相互滑动的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以及销28P。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相当于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销28P相当于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
另外,升降机构30由小齿轮43、齿条28以及电机41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头20H与作为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壁部件22B进行了固定。本例的壁部件22B由支承架22的一部分构成。也就是说,由支承头20H的支承架22中的形成有长孔27的部分构成壁部件22B。作为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壁部件22B与支承架22一体地形成。
构成升降机构30的齿条28与作为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销28P进行了固定。在本例中,销28P与齿条28一体地形成。详细地,齿条28和销28P由塑料制成并一体地成型。
销28P插通于壁部件22B的长孔27,从而构成滑动机构31。支承架22和齿条28能够通过滑动机构31在销28P能够在长孔27内在B方向上移动的范围内在升降方向±B上滑动。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长孔27是形成于壁部件22B的长方形的孔,并包括其内周面。因此,长孔27作为构成其内周面的面而具有3个壁面。即,长孔27具有沿着升降方向±B延伸的第一壁面271和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作为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下端面272。另外,长孔27具有与下端面272在升降方向±B上对置的作为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273。上端面273是与下端面272对置并且与升降方向±B交叉(例如正交)的面。
滑动机构31具有:构成长孔27的第一壁面271、下端面272、作为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销28P、以及作为抵接面的一个例子的第一抵接面281。滑动部件一边与第一壁面271接触一边相对于第一壁面271滑动。抵接面通过销28P的滑动来切换与下端面272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第一抵接面281由销28P的外周面中的能够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抵接的面部构成。即,第一抵接面281由销28P的外周面中的能够切换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的销28P的下表面构成。也就是说,在本例中,由销28P的下表面构成的第一抵接面281相当于抵接面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由销28P的下表面构成而由销28P以外的部件构成第一抵接面281,也可以不由长孔27的下端面272构成而由长孔27以外的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与第一抵接面281之间切换接触的有无的第二壁面。
滑动机构31还具备:向销28P与下端面272分离的方向施力的第二弹簧29、以及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作为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273。上端面273是朝向与下端面272相反一侧的面。销28P具有能够通过销28P的滑动来切换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的第二抵接面282。第二抵接面282由销28P的上表面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由销28P的上表面构成而由销28P以外的部件构成第二抵接面282,也可以不由长孔27的上端面273构成而由长孔27以外的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与第二抵接面282之间切换接触的有无的第三壁面。
如图10所示,作为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下端面272是头20H位于从退避位置朝向记录位置的B方向(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壁面。作为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273是头20H位于与从退避位置朝向记录位置的B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头20H位于从记录位置朝向退避位置的-B方向(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壁面。换言之,长孔27的内周面中的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A方向延伸的2个内壁面中的、+B方向侧(头下降方向侧)中的一方即下端面272相当于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并且,在长孔27中与下端面272在升降方向±B方向上对置的面即上端面273相当于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
如图9所示,在加盖过程中,齿条28在不产生头20H经由滑动机构31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也就是说,在头单元20与盖体64抵接后,齿条28进一步向+B方向下降,从而头20H向盖体64侧移动。在该头20H的移动过程中,与盖体64抵接后的头20H向+B方向的移动得到抑制,因此,第二弹簧29发生压缩变形。齿条28随着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而经由滑动机构31相对于头单元20向+B方向滑动。此时,如图9、图10所示,销28P从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抵接的用实线所示的位置沿着长孔27移动到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抵接的用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在该过程中,头单元20几乎停止或者按比齿条28的下降速度低的速度下降。此时,头单元20相对于齿条28向-B方向滑动。
并且,在销28P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抵接后,齿条28与头单元20经由滑动机构31的进一步的滑动得到限制。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从而支承头20H的支承架22被销28P限制而限制向上升方向即-B方向的滑动。因此,在销28P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抵接后,不会产生头20H经由滑动机构31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滑动。其中,“头20H远离盖体64的方向”是指,升降方向±B中的与头20H的喷嘴面20N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如图9所示,在头单元20中,在Y方向上夹着多个头20H的两侧的位置,一对定位用销20G突出。一对销20G在B方向上突出到比头20H的喷嘴面20N更低的位置。
在此,参照图8对盖体单元62的构成进行说明。
打印机1具备盖体单元62。盖体单元62具备:盖体64、用于保持盖体64的盖体保持架66、以及设置在盖体64与盖体保持架66之间的第一弹簧65。第一弹簧65对盖体64向-B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头20H是图7所示的多个单位头20U在Y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图8所示的盖体单元62在与多个单位头20U对置的位置上具备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盖体64。盖体64的与头20H对置的-B方向侧开口,并具有在开口的周围设置的由具有橡胶弹性的材质构成的密封部64S。当头20H压接于盖体64时,密封部64S的至少一部分被弹性压缩。通过第一弹簧65向-B方向(上升方向)的作用力、第二弹簧29向+B方向(下降方向)的作用力、以及被弹性压缩后的密封部64S的恢复力,头20H以规定的盖压按压盖体64。
盖体64的大小和形状为将构成头20H的单位头20U的喷嘴面20N(参照图9)覆盖的大小和形状。另外,盖体64与喷嘴面20N在B方向上对置配置。盖体64以规定的盖压与头20H的喷嘴面20N接触,从而将在喷嘴面20N开口的多个喷嘴N覆盖。盖体64覆盖喷嘴面20N,从而头20H的干燥得到抑制,油墨等液体的粘性的增加得到抑制。需要说明的是,头单元20从退避位置(参照图12)向下降方向即B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盖体位置为止,从而头20H在喷嘴N被覆盖的状态下压接于盖体64,而处于加盖状态。
盖体64是在能够经由滑动部67在升降方向±B上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安装于盖体保持架66的。如图17所示,滑动部67是通过第一引导部66A与第二引导部64A在能够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被连接而构成的,所述第一引导部66A从盖体保持架66的上表面向上升方向即-B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导部64A从盖体64的底面向头20H的下降方向即+B方向延伸。并且,在盖体64的底面与盖体保持架66的上表面之间夹装有第一弹簧65。第一弹簧65例如是压缩弹簧。盖体64通过第一弹簧65的弹力对盖体保持架66向上升方向即-B方向施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簧65只要能够对盖体64向-B方向施力即可,也可以是拉伸弹簧或者扭转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
盖体保持架66支承于盖体单元62的壳体62A上。壳体62A形成为在Y方向上长且在A方向上短的箱状(也参照图9)。壳体62A由-B方向侧开口的四边箱状的外壳构成。多个盖体64从壳体62A的开口露出。
打印机1具备使图8所示的盖体单元62在A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70。在壳体62A的Y方向两侧的侧面固定有构成移动机构70的一对齿条71。构成移动机构70的一对小齿轮72在能够旋转的状态下配置于与一对齿条71的齿部71A对置的下方。齿条71的齿部71A与小齿轮72的齿部72A啮合。一对小齿轮72经由旋转轴75被连结。另外,在盖体单元62的+Y方向的两侧的侧壁,设置有由能够以Y方向为轴向旋转的多个滚柱构成的引导辊(省略图示)。引导辊沿着导轨73(图5)被引导。
当旋转轴75通过盖体单元62的驱动源即电机81(图2)的动力旋转时,一对小齿轮72旋转。当电机81被正转驱动时,盖体单元6经由小齿轮72与齿条71的啮合而在A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当电机81被反转驱动时,盖体单元62经由小齿轮72与齿条71的啮合而在-A方向上移动。
另外,如图8所示,在盖体单元62中,在Y方向上夹着多个盖体64的两侧的位置,定位用的一对被卡合部69突出。一对被卡合部69突出到比盖体64的上表面在-B方向上更高的位置。在盖体单元62从待机位置向加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卡合部69与销20G卡合,从而盖体单元62在A方向上被定位于加盖位置。
在加盖过程中可以是,头20H从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之前起按压盖体64,从而第一弹簧65被压缩。在本例中,当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下端面272接触时,第一弹簧65已经处于压缩状态。在头20H与盖体64抵接后,在通过齿条28的下降而伴有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的头20H向B方向的下降过程中,第一弹簧65也发生压缩变形。这样,构成升降机构30的齿条28在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下端面272抵接后的状态下(参照图17)使头20H向盖体64移动,从而使第一弹簧65压缩(参照图18、图19)。
图9所示的滑动机构31的第二弹簧29还向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分离的方向施力。也就是说,第二弹簧29向由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构成的第一部件与由销28P构成的第二部件分离的方向施力。
第二弹簧29的弹簧常量小于第一弹簧65的弹簧常量。也就是说,第二弹簧29的弹簧常量即第二弹簧常量小于第一弹簧65的弹簧常量即第一弹簧常量。因此,在从头20H与盖体64接触的位置到头20H进一步下降的过程中,齿条28相对于头20H滑动并下降的齿条28的第二下降量大于被头20H按压并下降的盖体64的第一下降量。因此,在该过程中,销28P能够从其第二抵接面282与上端面273抵接的位置移动到其第一抵接面281与下端面272抵接的位置。
另外,销28P的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接触的状态下的第二弹簧29的长度长于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的状态和销28P的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接触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第二弹簧29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量(长度)比长孔27的下端面272与上端面273之间的距离长。第二弹簧29的能够变形的量是指相当于最大压缩量,所述最大压缩量能够从销28P的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抵接时的第二弹簧29的长度最大地压缩变形为第二弹簧29成为最小长度为止。该最大压缩量比长孔27的下端面272与上端面273之间的距离大。通过该设定,销28P能够在长孔27内在上端面273与下端面272之间的范围内移动。即,在本例中,第二弹簧29的上述最大压缩量设定为比下端面272与上端面273之间的距离大,因此,销28P能够在与上端面273抵接的位置和与下端面272抵接的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根据头20H与盖体64接触的位置,能够使头20H进一步从销28P与上端面273抵接的位置下降到销28P与下端面272抵接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主体架32设置有调整单元46。调整单元46具有:凸轮轴47、2个偏心凸轮48、电机49、保持架51、托架52、调整螺丝53、被检测部件54以及位置传感器55。这样,调整单元46具备偏心凸轮48和作为用于使偏心凸轮48旋转的轴的一个例子的凸轮轴47。
凸轮轴47是在Y方向上较长的部件,从侧架33延伸到侧架34。2个偏心凸轮48安装于凸轮轴47。另外,2个偏心凸轮48的外周面为凸轮面48A(参照图7)。如图6所示,偏心凸轮48的外周面与头单元20的板部20A的+B方向的部分接触。由此,随着凸轮轴47的转动,2个偏心凸轮48转动,从而头20H的位置在B方向上被调整。另外,电机49被控制部26(参照图1)驱动控制,从而使凸轮轴47在一个方向或者相反方向上转动。
图7所示的偏心凸轮48具有凸轮面48A,所述凸轮面48A设为以朝向与头20H的喷嘴面20N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为限制面的一个例子。即,偏心凸轮48具有通过升降方向±B上的头单元20的移动来切换与头20H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的凸轮面48A。凸轮轴47的一端部插入到轴承56,所述轴承56能够移动地插入到在侧架33上安装的保持架51的贯通孔。
如图6所示,在调整单元46的+Y方向侧的端部,被托架52支承的调整螺丝53的轴端部与保持架51的螺纹孔卡合。对调整螺丝53进行旋转操作而使保持架51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调整凸轮轴47的B方向的位置和头单元20的B方向的位置。在本例中,通过操作者对调整螺丝53的手动操作,能够进行偏心凸轮48的B方向的位置调整。
安装于凸轮轴47的端部的被检测部件54具有从凸轮轴47向径向伸出的扇状部。安装于保持架51的位置传感器55作为一个例子是具备未图示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学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55基于被检测部件54的扇状部对光的遮挡的有无,来检测凸轮轴47的转动角度。控制部26基于位置传感器55检测到的凸轮轴47的转动角度来使电机49驱动,从而调整偏心凸轮48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20H的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接触的状态下,将头单元20的下降停止。由此,头20H配置于记录位置。
图6、图7所示的头单元20的记录位置是根据作为头单元20与输送单元10(参照图1)的B方向上的间隔的所需的间隙来决定的。记录位置是根据介质P的种类即介质种类来决定的。在偏心凸轮48转动后,驱动单元40使头单元20在B方向上移动,从而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接触。此时,通过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齿条28的停止位置的误差被吸收。也可以是,驱动单元40使头单元20在B方向上移动,在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接触后,使偏心凸轮48转动而将头单元20定位到记录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20H与凸轮面48A接触的状态下,销28P沿着长孔27的第一壁面271滑动。详细地说,在头20H的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接触的状态下,销28P沿着长孔27的长边方向即+B方向滑动。在该滑动过程中,第二弹簧29发生压缩变形,销28P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分离,并位于上端面273与下端面272之间。因而,位于记录位置的头单元20通过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而处于板部20A被按压到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的状态。
在本例中,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包括:升降方向±B上的头20H的位置成为第一记录位置的第一限制面、以及头20H的位置成为第二记录位置的第二限制面。其中,在图7中,头20H的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接触的面部相当于第一限制面,在偏心凸轮48从图7的状态旋转了规定角度的旋转位置上,板部20A所接触的面部相当于第二限制面的一个例子。
例如,如图16所示,头单元20通过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中的第一限制面481抵接从而配置于第一记录位置。另外,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除了第一限制面481以外,还在周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具有第二限制面482和第三限制面483。偏心凸轮48通过旋转而使多个限制面481~483中的1个限制面按与板部20A对置的方向配置。头单元20通过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第二限制面482抵接而配置于第二记录位置。另外,头单元20通过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第三限制面483抵接而配置于第三记录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偏心凸轮48的限制面只要有多个即可,不限于3个,也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这样,头20H的升降方向±B上的记录位置被切换为多个阶段。头20H被按包括第一记录位置和第二记录位置的2个以上的不同记录位置进行位置调整,所述第一记录位置是通过板部20A以第一限制面481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接触来决定的,所述第二记录位置是通过板部20A以不同于第一限制面481的第二限制面482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接触来决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头20H的记录位置例如构成为能够切换成3~6阶段的范围内的规定阶段。
另外,位于记录位置的头20H在头20H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接触的状态下从头20H喷出液体。头20H配置于与此时的偏心凸轮48的旋转角度相应的高度位置即记录位置。头20H可根据板部20A与凸轮面48A抵接时的高度位置,在喷嘴面20N与输送单元10对置的方向上来调整作为间隔的间隙。头20H在确保了适当的间隙的状态下向由输送单元10输送的介质P喷出液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限制面的一个例子,也可以设为高度按阶梯状不同的多个限制面来代替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例如,可以是具有高度按阶梯状不同的多个限制面的凸轮部件在与B方向交叉的例如A方向上移动从而切换与板部20A对置的限制面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如下构成:控制部26通过电机的动力使凸轮部件移动并切换板部20A所接触的限制面,从而调整头20H与作为支承介质P的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输送单元10之间的间隙。
如图9所示,维护装置60对头20H进行保管并且进行头20H的维护。另外,如图11~图13所示,维护装置60设置成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单元在A方向上移动。具体地说,维护装置60具有盖体单元62以及擦拭器单元(省略图示),所述盖体单元62具有覆盖头20H的盖体64,所述擦拭器单元通过擦拭头20H中的喷嘴面20N从而进行清扫。
如图2、图11~图13所示,盖体单元62构成为在A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包括盖体64。盖体单元62通过在A方向上移动,从而按盖体64不与头20H对置的待机位置(图2)和盖体64与头20H对置的加盖位置(图12、图13)来切换配置位置。待机位置和加盖位置按照A方向上的从上游朝向下游的顺序而存在。盖体单元62将A方向上的比头单元20靠上游的位置设为待机位置。
加盖位置是盖体64覆盖头20H时的盖体单元62的位置。可以在位于加盖位置时进行从头20H的喷嘴N向盖体64喷出液体的冲洗。在头20H中,在油墨等液体的粘性增加了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向盖体64喷出液体的冲洗,从而液体的粘性被维持在设定范围内。由此,来自喷嘴N的油墨等液体的喷出不良得到抑制。
盖体单元62通过电机81(图2)的动力在A方向上进入或者退避。具体地说,通过电机81的动力使具有与齿条71的齿部71A啮合的齿部72A(均参照图8)的小齿轮72旋转。通过控制部26(参照图1)进行电机81的驱动控制。
控制部26在头单元20(参照图1)位于后述的退避位置的情况下,使维护装置60进入到头单元20与输送单元10(参照图1)之间。另外,控制部26在头单元20位于记录位置之前,使维护装置60从头单元20与输送单元10之间向-A方向退避。
盖体单元62除了盖体64以外还可以设置接收从头20H的喷嘴N喷出的液体的冲洗部。在这种情况下,冲洗部可以设置成能够与盖体单元62分别独立地移动。冲洗部可以构成为在-B方向上开口并且具有毛毡等多孔质纤维的冲洗盒。
维护装置60除了盖体单元62以外还具备擦拭器单元(省略图示)。擦拭器单元构成为包括主体部和作为清扫部的一个例子的叶片(均省略图示)。例如,由矩形板状的橡胶构成的叶片对头20H(参照图1)的喷嘴面20N进行擦拭。擦拭器单元例如构成为包括电机和带,带通过电机的旋转而环绕移动从而在Y方向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擦拭器单元在盖体单元62覆盖头20H的情况以及头单元20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相对于侧架34(参照图3)向-Y方向退避。
接着,对打印机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打印机1例如从主机装置(省略图示)接收记录数据。记录数据包括记录条件信息和规定记录内容的例如CMYK表色系的图像数据。记录条件信息包括介质尺寸、介质种类、双面记录的有无、记录颜色以及记录质量等信息。打印机1内的控制部26与头20H、输送辊对11以及输送带15等电连接。控制部26还与使头单元20在升降方向±B上移动的驱动源即电机41、使偏心凸轮48旋转的驱动源即电机49、使盖体单元62在±A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源即电机81、与盖体64连接的泵的驱动源即泵电机(省略图示)电连接。
控制部26控制头20H、输送辊对11以及输送带15等。另外,控制部26控制电机41,从而使头单元20在升降方向±B上移动。控制部26使头单元20移动到退避位置(图11)、记录位置(图2)、更换位置。更换位置是在头单元20发生故障等并进行更换的情况下作业者从打印机1拆下头单元20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A方向是与升降方向±B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是具有盖体64的盖体单元62所移动的方向,因此也称为盖体移动方向±A。
接着,对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用户通过未图示的主机装置的键盘或者鼠标等定位设备(均省略图示)的操作来指定记录对象的图像等,并且输入并设定记录条件信息。记录条件信息包括介质尺寸、介质种类、记录颜色、记录张数等。主机装置向打印机1发送包括记录条件信息和图像数据的记录任务。
打印机1从主机装置接收记录任务。控制部26基于记录任务所包括的记录条件信息,使拾取辊6、辊对7、8、11以及输送单元10驱动。其结果是,打印机1将指定的介质种类和介质尺寸的介质P从盒4进给。被进给的介质P通过输送路径T在输送带15上被输送。另外,控制部26基于记录任务所包括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头20H。头20H向在输送带15上被输送的介质P喷出油墨等液体。已被记录的介质P向排出托盘21排出。
控制部26使头单元20从盖体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接着,使盖体单元62从加盖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控制部26在开始记录之前,基于介质种类的信息来调整头20H与输送带15之间的间隙。控制部26使电机49驱动并按与根据介质种类决定的间隙相应的旋转角度使偏心凸轮48旋转。
如图14所示,当头单元20位于退避位置的通常时,通过头单元20的自重和第二弹簧29的施力,头单元20位于相对于齿条28相对地向+B方向滑动后的位置。销28P的第二抵接面282(参照图10)处于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即第三壁面抵接的状态。
如图15所示,记录时,头单元20从退避位置下降且其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抵接,从而头20H被定位到记录位置。控制部26使电机41正转驱动,使头单元20从退避位置下降到如图15所示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抵接为止。控制部26使电机41进一步正转驱动,使齿条28的高度位置从图15所示的抵接位置进一步下降。
如图16所示,虽然头单元20在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抵接后的位置上被限制位置,无法进一步下降,但是齿条28一边使第二弹簧29压缩变形一边相对于头单元20相对地下降。其结果是,销28P在长孔27内从与其上端面273即第三壁面抵接的位置起下降。此时,第二弹簧29发生压缩变形,因此第二弹簧29试图要恢复的恢复力在使头单元20下降的B方向上起作用。因此,在将头20H定位到目标记录位置的情况下,将比该目标记录位置靠包括少量余量的下方的位置设为目标位置,因此即使存在一些偏差,板部20A也能够在始终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外周面)抵接了的状态下定位。因此,无论打印机1的个体差异如何,都能够提高将头20H配置于记录位置时的位置精度。
在该记录位置,头20H从喷嘴N向输送带15所输送的介质P喷出液体。此时,头20H与输送带15之间的间隙被调整为适当的值,因此,对介质P记录的记录质量会提高。
在记录结束后,头20H被加盖。首先,头单元20从记录位置(图2)向退避位置(图11)退避。该移动是通过控制部26对电机41进行反转驱动而进行的。接着,控制部26使盖体单元62从待机位置(图11)向加盖位置(图12)移动。该移动是通过控制部26对电机81进行正转驱动而进行的。接着,控制部26使头单元20从退避位置(图12)移动到盖体位置(图13)。该加盖过程的移动是通过控制部26对电机41进行正转驱动而进行的。
如图17所示,在加盖过程中,头20H与盖体64接触。进而头20H被向作为下降侧的+B方向按压,从而随着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销28P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即第三壁面分离,沿着第一壁面271移动,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即第二壁面抵接(图18)。在销28P从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抵接的位置下降到与下端面272抵接的位置的过程中,盖体64通过从头20H受到的+B方向的力,随着第一弹簧65的压缩变形而少量下降。
在此,第二弹簧29的弹簧常量小于第一弹簧65的弹簧常量。因此,在销28P在+B方向上从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抵接的位置移动到与下端面272抵接的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弹簧29的压缩量大于第一弹簧65的压缩量。因而,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在销28P沿着长孔27在+B方向上移动直至与下端面272抵接为止的期间内,盖体64的下降量比较少。换言之,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能够使销28P按齿条28的比较少的下降量沿着长孔27在+B方向上移动并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抵接。
如图18所示,在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抵接后,无法进行齿条28和头单元20的向使第二弹簧29压缩的方向的进一步的滑动。在从图18达到图19的状态的过程中,齿条28和头单元20一体地向+B方向下降。在这样从图18到图19的过程中,升降机构30在不会产生头20H相对于齿条28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移动。其结果是,在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后,即使使头20H在+B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进一步变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在该过程中,盖体64由于从头20H受到的+B方向的按压力而随着第一弹簧65的进一步的压缩变形而进一步少量下降。
并且,如图19所示,当齿条28结束下降直至加盖时的目标位置时,盖体64以适当的盖压压接于头20H的喷嘴面20N。由于能够得到适当的盖压,因此,在该加盖状态下喷嘴N(参照图9)内的油墨等液体的干燥得到有效地抑制。
另外,当清洁时,在加盖状态下被喷嘴面20N和盖体64包围的封闭空间被减压为所需的负压,因此适当地进行从喷嘴N强制性地排出液体的清洁。需要说明的是,清洁不限于将盖体64内减压的构成,也可以是在喷嘴N的上游侧对例如液体容纳部23(参照图1)内的液体进行加压、从喷嘴N强制性地排出液体的构成。
另外,控制部26在记录中管理冲洗时期。控制部26当在记录中达到冲洗时期时,使头20H进行冲洗。当达到冲洗时期时若正在记录中的介质P的记录结束,则后续的介质P的输送暂时停止。首先,使头单元20从图2所示的记录位置移动到图11所示的退避位置。接着,使盖体单元62在+A方向上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加盖位置(例如图12)。该加盖位置也是冲洗位置。进而,可以将使头单元20从退避位置少量下降的位置设为冲洗位置。并且,从头20H的喷嘴N向盖体64喷出液体。其结果是,喷嘴N内的增粘油墨、气泡等与油墨等液体一同被排出,喷嘴N的堵塞被消除或者被预防。因此,在冲洗后的记录中,通过头20H对介质P以高记录质量进行记录。
另外,当记录结束时,头20H设为喷嘴N被盖体64覆盖的加盖状态(图9、图13)。在加盖过程中,头单元20和齿条28处于能够在B方向上滑动的状态。在升降机构30处于停止的加盖过程中,头单元20例如即使受到以卡纸等为原因的外力,头20H经由滑动机构31相对于齿条28随着第二弹簧29的变形而在B方向上滑动,从而也能够吸收由卡纸发生时等的外力造成的冲击。
以上,如详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具备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B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滑动机构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由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构成,第二部件由销28P构成。另外,打印机1具备:头20H,其与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N;升降机构30,其与销28P(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固定,使头20H沿着升降方向±B升降;以及盖体64,其覆盖喷嘴N。升降机构30在不产生头20H经由滑动机构31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因而,即便使头20H从头20H与盖体64接触的位置起移动的距离较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例如,在头能够经由滑动机构向远离盖体的方向滑动的位置上将头停止并将加盖结束的现有构成中,易于在盖压上产生偏差。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当在覆盖喷嘴N的状态下盖体64与头20H接触时,齿条28的下降量在打印机1之间产生偏差,也易于在各打印机1中得到所希望的盖压。另外,当在盖体64覆盖喷嘴N的加盖状态下升降机构30处于停止时,例如即使介质P发生卡纸时的冲击导致头20H受到外力,通过头20H与齿条28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相对移动(振动),也能够吸收头20H的冲击。例如,能够抑制头20H受到冲击时喷嘴N内的液体的弯液面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由弯液面的破坏造成的液体的喷出不良。
(2)滑动机构31具有:第一壁面271,其沿着升降方向±B延伸;下端面272,其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延伸;销28P,其一边与第一壁面271接触一边相对于第一壁面271滑动;以及第一抵接面281,其能够通过销28P的滑动来切换与下端面272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第一抵接面281与下端面272接触,从而不会产生头20H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滑动。因而,能够通过第一抵接面281与下端面272的接触的有无来切换滑动的有无,因此能够简化机构。例如,与使用通过电机等驱动源的动力来切换上锁和解锁的锁定机构的构成相比,不需要电机等驱动源,因此,机构的构成可以是简单的。
(3)打印机1具备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B相互滑动的长孔27的壁部件22B和具有销28P的滑动机构31。打印机1还具备:头20H,其与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N;以及升降机构30,其与销28P固定,使头20H沿着升降方向±B升降。另外,打印机1具备覆盖喷嘴N的盖体64。滑动机构31具有:第一壁面271,其沿着升降方向±B延伸;下端面272,其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延伸;销28P,其一边与第一壁面271接触一边相对于第一壁面271滑动;以及第一抵接面281,其能够通过销28P的滑动来切换与下端面272之间的接触的有无。升降机构30在第一抵接面281与下端面272接触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因而,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升降机构30在直至销28P与下端面272接触为止的期间的过程中,产生头20H相对于齿条28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并且,在销28P与下端面272接触后,不会产生头20H相对于齿条28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因而,能够得到上述(1)和(2)这两者的效果。即,在销28P与下端面272接触后,升降机构30在不产生头20H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因而,即使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使头20H移动的距离较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而且,即使在加盖状态下介质P发生卡纸时的冲击导致头20H受到外力,也能够通过头20H与齿条28的相对移动来抑制由该外力造成的振动。
(4)打印机1还具备:盖体保持架66,其用于保持盖体64;以及第一弹簧65,其固定于盖体64与盖体保持架66之间。升降机构30在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移动,从而使第一弹簧65压缩。因而,盖体64能够通过第一弹簧65沿着喷嘴面20N移动,因此无论盖体保持架66的平面度如何,都易于用盖体64覆盖喷嘴N。另外,在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后使第一弹簧65进一步压缩,因此即使头20H的移动距离较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
(5)滑动机构31具备:第二弹簧29,其向销20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分离的方向施力;以及上端面273(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其是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并且是朝向与下端面272(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相反一侧的面。滑动机构31还具备能够通过销28P的滑动来切换与上端面273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的第二抵接面282。第二弹簧29的弹簧常量小于第一弹簧65的弹簧常量。因而,当头20H位于不被盖体64覆盖的上升后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销28P的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抵接,因此,头20H的姿势易于稳定。因此,能够抑制使头20H从盖体位置或者记录位置上升时的振动。因而,能够抑制由头20H的振动造成的喷嘴N的弯液面被破坏。另外,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齿条28不仅使第二弹簧29弹性变形,而且相对于头20H滑动。
另外,由于第二弹簧29的弹簧常量小于第一弹簧65的弹簧常量,因此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直至销28P(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与下端面272抵接为止所需的齿条28的驱动量可以相对地少。因此,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能够很快结束用盖体64覆盖头20H的加盖动作。另外,在头20H从加盖状态到与盖体64分离之前,从销28P与下端面272(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抵接的位置到与上端面273(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抵接的位置所需的齿条28的驱动量可以相对地少。因此,能够很快结束用盖体64覆盖头20H的加盖动作。
(6)头20H具有作为喷嘴N开口的面的喷嘴面20N。具备限制面,所述限制面朝向与头20H的喷嘴面20N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升降方向±B上的头20H的移动来切换与头20H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滑动机构31的第一壁面271和销28P在头20H与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因而,通过头20H与限制面接触,从而能够进行头20H的定位。另外,在头20H与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滑动机构31的销28P滑动,因此能够简化升降机构30的控制。
(7)打印机1具备:偏心凸轮48,其具有凸轮面48A;以及凸轮轴47,其用于使偏心凸轮48旋转。限制面由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构成,并且包括升降方向±B上的头20H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的第一限制面481、以及头20H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的第二限制面482。因而,通过偏心凸轮48的旋转,能够变更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限制面)接触的头20H的升降方向±B上的位置。
(8)头20H在头20H的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喷出液体。因而,能够将印刷时的头20H配置于位置精度高的记录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得到良好的印刷结果。
(9)滑动机构31具备:第二弹簧29,其向销28P与下端面272分离的方向施力;上端面273,其沿着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朝向与下端面272相反一侧;以及第二抵接面282,其能够通过销28P的滑动来切换与上端面273之间的接触的有无。因而,在头20H未被加盖的状态和头20H未与偏心凸轮48接触的状态下,头20H的姿势易于稳定。例如,为了进行加盖而使头20H暂时上升到退避位置时,头20H的姿势易于稳定。
(10)销28P的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接触的状态下的第二弹簧29的长度比销28P(滑动部件)从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第三壁面)接触的位置移动到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第二壁面)接触的位置的移动量长。因而,当销28P随着第二弹簧29的弹性变形从第二抵接面282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接触的位置向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的位置移动时,易于使销28P的第一抵接面281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变更为如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的方式。而且,还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适当地组合后的方式设为又一变更例,还能够将以下所示的变更例彼此适当地组合后的方式设为又一变更例。
·能够自由选择是将销或长孔(开口)设于头单元20还是设于齿条28。具有第二壁面的部件既可以是第一部件,也可以是第二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销设置于齿条28并且在头单元20的壁部即支承架22设置有长孔(开口),但也可以是相反的构成。即,如图20~图22所示,可以在齿条28设置长孔(开口)、在头单元20的壁部即支承架22设置销20P。如图20所示,从头单元20的支承架22的内表面突出的销20P插入到形成于齿条28的长孔27。长孔27是以与升降方向±B平行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孔。长孔27的内周面包括沿着升降方向±B延伸的第一壁面271、在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壁面的一个例子即上端面273、以及与上端面273对置并在与升降方向±B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壁面的一个例子即下端面272。在该变更例中,头单元20的销20P构成第一部件和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销20P既可以与头单元20的壁部即支承架22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使用螺丝等紧固部件或者粘接剂固定于支承架22。销20P也可以固定于头20H。另外,齿条28中的形成有长孔27的部分即壁部件28C相当于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壁部件28C既可以一体地形成于齿条28,也可以使用螺丝等紧固部件或者粘接剂固定于齿条28。
如图20所示,在该变更例的构成中,也是通常时,通过头单元20的自重和第二弹簧29的施力,头单元20位于相对于齿条28相对地下降后的位置。销20P处于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即第三壁面抵接的状态。
如图21所示,当记录时,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抵接,从而头20H被定位到记录时的高度。控制部26使电机41正转驱动,使齿条28的高度位置进一步下降。头单元20在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抵接了的位置上被限制位置,不会进一步下降,但齿条28一边使第二弹簧29压缩一边相对于头单元20相对地下降。其结果是,销20P在长孔27内从与其下端面272即第三壁面抵接的位置上升。此时,第二弹簧29被压缩,因此,第二弹簧29试图恢复的恢复力在使头单元20下降的方向上起作用。因此,在将头20H定位于目标记录位置的情况下,若将比该目标记录位置靠包括少量余量的下方的位置设为目标位置,则即使存在一些偏差,也能够在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的凸轮面48A始终抵接了的状态下进行定位。因此,无论打印机1的个体差异如何,都能够提高头20H的记录时的位置精度。
另外,如图22所示,加盖时,头20H与盖体64接触。头20H被向作为下降侧的B方向进一步按压,从而随着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销20P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即第三壁面分离,与其上端面273即第二壁面抵接,从而齿条28与头单元20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在该过程中,盖体64通过从头20H受到的B方向的力,随着第一弹簧65的压缩变形而少量下降。如图22所示,在销20P与长孔27的上端面273即第二壁面抵接后,齿条28和头单元20一体地向B方向下降。其结果是,盖体64随着第一弹簧65的进一步的压缩变形而下降。并且,当齿条28结束下降直至加盖时的目标位置时,盖体64用适当的盖压压接于头20H的喷嘴面20N。由于能够得到适当的盖压,因此在该加盖状态下喷嘴N(参照图9)内的油墨的干燥得到有效地抑制,另外,当清洁时被喷嘴面20N和盖体64包围的封闭空间被减压到所需的负压,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从喷嘴N强制性地排出液体的清洁。需要说明的是,清洁不限于使盖体64内减压的构成,也可以是在喷嘴N的上游侧将液体加压后从喷嘴N强制性地排出液体的构成。
·不限于由销的下表面或上表面构成的抵接面与由长孔27的下端面或上端面构成的第二壁面抵接的构成,也可以是通过滑动机构以外的别的场所的部件抵接从而齿条28与头单元20的滑动得到限制的构成。即,可以是抵接面不设置于滑动部件,并且第二壁面配置于不是长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而是能够与抵接面接触的别的位置。例如,如图23、图24所示,头单元20具有从其下部的侧面(图23中为左侧面)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20E。延伸部20E的-B方向侧的端面即上端面20F成为第二壁面。另外,在齿条28的B方向侧的端部即下端部、在升降方向±B上与延伸部20E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抵接面28D。这样,抵接面28D可以形成于齿条28的销28P以外的部分,第二壁面可以形成于长孔27的内周面以外的部分。如图23所示,小齿轮43从头单元20位于上升位置的状态旋转,从而头单元20向B方向下降,头20H与盖体64抵接。此时,销28P与由长孔27的上端面273构成的第三壁面抵接。
并且,如图24所示,当小齿轮43在正转方向(图24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时,齿条28和头单元20下降,随着第二弹簧29的压缩变形,齿条28相对于头单元20在B方向上滑动。此时,销28P在长孔27内下降。并且,齿条28的抵接面28D与延伸部20E的上端面20F抵接,从而齿条28和头单元20的进一步的滑动得到限制。当小齿轮43进一步旋转时,齿条28和头单元20一体地下降,头20H进一步按压盖体64,从而第一弹簧65发生压缩变形。其结果是,能够使盖体64用适当的盖压压接于喷嘴面20N。可以是这样在滑动机构31以外的部分设置抵接面28D和上端面20F、能够经由抵接面28D与上端面20F的抵接来限制齿条28和头单元20的进一步的滑动的构成。即使通过该构成,升降机构30也能够在不会产生头20H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移动。
·第二壁面不限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图10、图19)、长孔27的上端面273(图22)或齿条28的下表面即抵接面28D(图23、图24),也可以是除长孔27、齿条28以外的别的场所的壁部的面。
·第三壁面不限于长孔27的下端面272(图19)、长孔27的上端面273(图22),也可以是除了长孔27以外的场所的壁部的面。
·滑动部件的滑动的限制也可以通过销与长孔的抵接以外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也可以将抵接面设置于滑动部件以外的部件。
·第一部件不限于与支承架22一体地成型的构成,也可以作为别的部件组装到支承架22。总之,第一部件既可以与头20H直接固定,也可以与头20H间接地固定,也可以一体地成型。
·作为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销28P不限于固定于齿条28的构成,也可以固定于作为别的部件组装到齿条的部件。总之,第二部件相对于升降机构既可以直接固定,也可以间接地固定,也可以一体地成型。
·也可以是,固定于头20H的第一部件是销28P,固定于构成升降机构30的齿条28的第二部件是具有长孔27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销28P也可以固定于支承架22,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头20H的两侧面。
·滑动机构31可以是例如具有沿着升降方向±B延伸的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即导轨和与导轨嵌合的第二部件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导轨和与其嵌合的部件可以是截面为凹凸且凹部与凸部嵌合的构成。
·升降机构30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不产生头20H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但若头20H没有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滑动,则也可以在其中途暂时停止。例如,可以是第二弹簧29的弹簧系数与第一弹簧65的弹簧系数相比非常小,在由滑动机构31进行的滑动的过程中或者其滑动过程的一部分过程中,头20H向盖体64的方向的移动暂时停止。
·也可以是取消第一弹簧65且盖体64固定于盖体保持架66的构成来代替盖体64通过第一弹簧65的作用力在靠近头20H的-B方向上施力的构成。在该构成中,升降机构30也能够在头20H与盖体64接触后在不产生头20H向远离盖体64的方向的经由滑动机构31的滑动的状态下使头20H向盖体64侧相对移动。
·将滑动机构31设置于在升降方向±B上位置不同的2个部位,但也可以是1个部位,也可以是3个部位以上的多个部位。只要构成为能够经由滑动机构31将头单元20和齿条28在升降方向±B上滑动即可。
·第二部件所固定的升降机构不限于齿条28。例如,可以将使头20H升降的机构设为带式动力传递机构来代替齿条齿轮机构。在该例中,带式动力传递机构作为升降机构的构成部件而具备环状的同步带。第二部件所固定的升降机构的固定部位也可以是环状的同步带。并且,也可以固定于在同步带中包括长孔的第二部件,且销作为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而固定于头单元20。
·不限于由具有长孔27的壁部件22B构成的第一部件与头20H一体成型的构成,也可以是第一部件与头20H经由螺丝等紧固部件被固定,或者通过粘接剂或熔敷被固定。另外,不限于作为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销28P与作为升降机构的一个例子的齿条28一体地成型的构成,也可以是销28P与齿条28经由螺丝等紧固部件被固定,或者通过粘接剂或熔敷被固定。
·控制部26既可以是CPU等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软件的构成,也可以是基于ASIC等电子电路的硬件的构成。另外,控制部26也可以是基于软件与硬件的协作的构成。
·介质P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膜或介质、布、无纺布,层压介质等。
·液体喷出装置不限于喷墨方式的打印机1,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喷墨方式的印染装置。另外,液体喷出装置除了记录功能以外,也可以是具有扫描机构和复印功能的复合机。
·液体喷出装置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1,也可以是喷出油墨以外的其它液体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喷出液状体的液体喷出装置,所述液状体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包括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着色材料(像素材料)等功能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喷出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出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出成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还可以是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热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出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出酸或者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出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液体喷出装置。而且,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通过喷墨方式喷出光固化性树脂液来形成立体物的三维造型用3D打印机。
以下,将能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而掌握的技术思想与效果一起记载。
(A)也可以是,在液体喷出装置中具备:滑动机构,其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头,其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升降机构,其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使所述头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升降;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喷嘴,所述升降机构在不产生所述头经由所述滑动机构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的滑动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侧相对移动。
根据该构成,升降机构在不产生使头经由滑动机构向远离盖体的方向滑动的状态下,使头向盖体移动,因此在头与盖体接触后,即使使头移动的距离较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例如,在头能够经由滑动机构向远离盖体的方向滑动的位置上将头停止并结束了加盖的情况下,易于在盖压上产生偏差。与此相对,根据上述构成,在盖体覆盖喷嘴的状态下与头接触时,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盖压。
(B)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滑动机构具有:第一壁面,其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延伸;第二壁面,其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滑动部件,其一边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一边相对于该第一壁面滑动;以及抵接面,其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从而不产生所述头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的滑动。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抵接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来切换滑动的有无,因此能够简化机构。
(C)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具备:滑动机构,其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头,其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升降机构,其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使所述头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升降;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喷嘴,所述滑动机构具有:第一壁面,其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延伸;第二壁面,其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滑动部件,其一边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一边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面滑动;以及抵接面,其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头相对于所述盖体侧相对移动。
根据该构成,升降机构在不产生头经由滑动机构向远离盖体的方向滑动的状态下使头向盖体移动,因此在头与盖体接触后,即使使头移动的距离较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例如,在头能够经由滑动机构向远离盖体的方向滑动的位置上将头停止并结束了加盖的情况下,易于在盖压上产生偏差。与此相对,根据上述构成,在盖体将喷嘴覆盖的状态下与头接触时,易于得到所希望的盖压。
(D)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还具备:盖体保持架,其用于保持所述盖体;以及第一弹簧,其被固定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盖体保持架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
根据该构成,由于盖体能够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沿着喷嘴面移动,因此无论盖体保持架的平面度如何,都易于用盖体覆盖喷嘴。另外,在抵接面与第二壁面接触后,进一步使第一弹簧压缩,因此即使头的移动距离较短,也易于得到所需的盖压。
(E)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滑动机构还具备:第二弹簧,其向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分离的方向施力;第三壁面,其是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并且是朝向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及第二抵接面,其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簧常量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簧常量。
根据该构成,当头位于不被盖体覆盖的上升后的位置时,通过与头固定后的部分和头本身的重量、以及第二弹簧的作用力,滑动部件的第二抵接面与第三壁面抵接。因此,头的姿势易于稳定。另外,当使头从盖体位置或者记录位置上升时能够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头的振动。因而,能够抑制由头的振动造成的在喷嘴的开口附近由于喷嘴内液体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弯液面的破坏等。弯液面的破坏会对从喷嘴喷出液体时的喷出方向、喷出量等喷出性能带来影响,但该影响被降低,因此能够从头的喷嘴正常地喷出液体。第二弹簧的弹簧常量小于第一弹簧的弹簧常量,因此在头与盖体接触后,直至滑动部件与第二壁面抵接为止所需的齿条的驱动量可以相对地少。因此,在头与盖体接触后,能够很快结束用盖体覆盖头的加盖动作。另外,从加盖状态到头远离盖体为止,滑动部件从与第二壁面抵接的位置到与第三壁面抵接的位置为止所需的齿条的驱动量可以相对地少。因此,能够很快结束用盖体覆盖头的加盖动作。
(F)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头具有作为供所述喷嘴开口的面的喷嘴面,上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限制面,所述限制面是朝向与所述头的所述喷嘴面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并且是通过所述升降方向上的所述头的移动来切换与所述头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的面,所述滑动机构的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滑动部件在所述头与所述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滑动。
根据该构成,通过头与限制面接触,从而能够进行头的定位。另外,在头与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滑动机构的滑动部件滑动,因此能够简化升降机构的控制。
(G)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具备:具有凸轮面的偏心凸轮和用于使所述偏心凸轮旋转的轴,所述限制面由所述偏心凸轮的所述凸轮面构成,并且包括:所述升降方向上的所述头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的第一限制面以及所述头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的第二限制面。
根据该构成,通过偏心凸轮的旋转,能够变更与偏心凸轮的限制面接触的头的升降方向上的位置。
(H)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头在该头与所述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喷出液体。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印刷时的头的位置成为高精度。印刷结果变得良好。
(I)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滑动机构具备:第二弹簧,其向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壁面分离的方向施力;第三壁面,其是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并且是朝向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及第二抵接面,其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
根据该构成,由于有第二弹簧和第二壁面,因此在头未被覆盖的状态下,头的姿势易于稳定。
(J)也可以是,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三壁面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弹簧的长度比所述滑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三壁面接触的位置移动到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位置的移动量长。
根据该构成,当滑动部件随着第二弹簧的弹性变形而从第二抵接面与第三壁面接触的位置向抵接面与第二壁面接触的位置移动时,易于使滑动部件的抵接面与第二壁面接触。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动机构,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头,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
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使所述头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升降;以及
盖体,覆盖所述喷嘴,
所述升降机构在不产生所述头经由所述滑动机构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的滑动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侧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机构具有:第一壁面,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延伸;第二壁面,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滑动部件,一边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一边相对于该第一壁面滑动;以及抵接面,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
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从而不产生所述头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的滑动。
3.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动机构,具有能够沿着升降方向相互滑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头,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嘴;
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使所述头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升降;以及
盖体,覆盖所述喷嘴,
所述滑动机构具有:第一壁面,沿着所述升降方向延伸;第二壁面,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滑动部件,一边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一边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面滑动;以及抵接面,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侧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
盖体保持架,用于保持所述盖体;以及
第一弹簧,被固定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盖体保持架之间,
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头向所述盖体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机构还具备:
第二弹簧,向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分离的方向施力;
第三壁面,是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并且是朝向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及
第二抵接面,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
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簧常量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簧常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具有作为供所述喷嘴开口的面的喷嘴面,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限制面,所述限制面是朝向与所述头的所述喷嘴面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并且是通过所述升降方向上的所述头的移动来切换与所述头之间的接触的有无的面,
所述滑动机构的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滑动部件在所述头与所述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偏心凸轮和用于使所述偏心凸轮旋转的轴,所述偏心凸轮具有凸轮面,
所述限制面由所述偏心凸轮的所述凸轮面构成,并且所述限制面包括:所述升降方向上的所述头的位置成为第一位置的第一限制面以及所述头的位置成为第二位置的第二限制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在该头与所述限制面接触的状态下喷出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第二弹簧,向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壁面分离的方向施力;
第三壁面,是沿着与所述升降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面,并且是朝向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及
第二抵接面,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来切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接触的有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三壁面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弹簧的长度比所述滑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三壁面接触的位置移动到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面接触的位置的移动量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63402 | 2020-09-29 | ||
JP2020163402A JP7484628B2 (ja) | 2020-09-29 | 2020-09-29 | 液体吐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12011A true CN114312011A (zh) | 2022-04-12 |
CN114312011B CN114312011B (zh) | 2023-11-03 |
Family
ID=78179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37504.4A Active CN114312011B (zh) | 2020-09-29 | 2021-09-27 | 液体喷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2017457B2 (zh) |
EP (1) | EP3974193B1 (zh) |
JP (2) | JP7484628B2 (zh) |
CN (1) | CN114312011B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38401A1 (en) * | 2000-04-04 | 2001-11-08 | Junya Kawase | Moving up and down apparatus of print head, printing apparatus |
US20060232657A1 (en) * | 2005-04-14 | 2006-10-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ing head mount |
US20090153615A1 (en) * | 2007-12-13 | 2009-06-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device |
CN101746144A (zh) * | 2008-12-16 | 2010-06-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
CN102653180A (zh) * | 2011-02-28 | 2012-09-05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清洁装置及包括该清洁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
CN203210848U (zh) * | 2012-02-29 | 2013-09-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US8905514B1 (en) * | 2013-06-13 | 2014-12-0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US20180236797A1 (en) * | 2017-02-17 | 2018-08-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
CN108454238A (zh) * | 2017-02-22 | 2018-08-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
US20180257378A1 (en) * | 2017-03-09 | 2018-09-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thod |
US20190070855A1 (en) * | 2017-09-07 | 2019-03-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US20190126621A1 (en) * | 2017-10-31 | 2019-05-02 | Memjet Technology Limited | Maintenance module arrangement for modular printer having curved media path |
CN109895513A (zh) * | 2017-12-07 | 2019-06-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
CN110509675A (zh) * | 2018-05-22 | 2019-11-29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JP2020026071A (ja) * | 2018-08-10 | 2020-02-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60392A (ja) | 2000-03-14 | 2001-09-25 | Toshiba Tec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こ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DE10114541A1 (de) * | 2001-03-21 | 2002-10-02 | Francotyp Postalia Ag | Vorrichtung zum Drucken |
JP5181686B2 (ja) * | 2008-01-15 | 2013-04-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30369B2 (ja) | 2011-12-27 | 2016-06-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90399B2 (ja) * | 2012-05-09 | 2016-09-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表示装置 |
JP2014184695A (ja) * | 2013-03-25 | 2014-10-02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US9242493B2 (en) * | 2013-11-15 | 2016-01-26 | Memjet Technology Ltd. | Printer assembly having liftable carriage and external datum arrangement |
JP2020163402A (ja) | 2019-03-28 | 2020-10-08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薄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薄板 |
-
2020
- 2020-09-29 JP JP2020163402A patent/JP7484628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27 CN CN202111137504.4A patent/CN114312011B/zh active Active
- 2021-09-27 US US17/448,959 patent/US12017457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9-28 EP EP21199495.9A patent/EP3974193B1/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4-23 JP JP2024069550A patent/JP2024087002A/ja active Pending
- 2024-05-01 US US18/652,271 patent/US2024027857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38401A1 (en) * | 2000-04-04 | 2001-11-08 | Junya Kawase | Moving up and down apparatus of print head, printing apparatus |
US20060232657A1 (en) * | 2005-04-14 | 2006-10-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ing head mount |
US20090153615A1 (en) * | 2007-12-13 | 2009-06-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device |
CN101746144A (zh) * | 2008-12-16 | 2010-06-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
CN102653180A (zh) * | 2011-02-28 | 2012-09-05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清洁装置及包括该清洁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
CN203210848U (zh) * | 2012-02-29 | 2013-09-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US8905514B1 (en) * | 2013-06-13 | 2014-12-0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US20180236797A1 (en) * | 2017-02-17 | 2018-08-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
CN108454238A (zh) * | 2017-02-22 | 2018-08-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
US20180257378A1 (en) * | 2017-03-09 | 2018-09-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thod |
US20190070855A1 (en) * | 2017-09-07 | 2019-03-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US20190126621A1 (en) * | 2017-10-31 | 2019-05-02 | Memjet Technology Limited | Maintenance module arrangement for modular printer having curved media path |
CN109895513A (zh) * | 2017-12-07 | 2019-06-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
CN110509675A (zh) * | 2018-05-22 | 2019-11-29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JP2020026071A (ja) * | 2018-08-10 | 2020-02-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278572A1 (en) | 2024-08-22 |
JP2022055782A (ja) | 2022-04-08 |
JP2024087002A (ja) | 2024-06-28 |
JP7484628B2 (ja) | 2024-05-16 |
EP3974193A1 (en) | 2022-03-30 |
US12017457B2 (en) | 2024-06-25 |
CN114312011B (zh) | 2023-11-03 |
US20220097379A1 (en) | 2022-03-31 |
EP3974193B1 (en) | 2024-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54238B (zh)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 |
CN10123456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190009553A1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4935208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3970097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6000463A (ja) | 印刷装置 | |
CN114312011B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JP5842409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4296860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748462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6869164B2 (en) | Maintenance station having acoustical dampening for use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 |
US20230328185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704338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US20240326432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20240326465A1 (en) | Recording device | |
CN214449518U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US20240326482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4788299B2 (ja) | キャッピングシー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20220305793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apparatus | |
JP751258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23081157A (ja) | 記録装置 | |
CN113195234A (zh) | 废液回收装置以及具备该废液回收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 |
CN118665020A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JP4168838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6264037A (ja) | 移動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