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5513A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5513A
CN109895513A CN201811474354.4A CN201811474354A CN109895513A CN 109895513 A CN109895513 A CN 109895513A CN 201811474354 A CN201811474354 A CN 201811474354A CN 109895513 A CN109895513 A CN 109895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d
hole
space
g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43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5513B (zh
Inventor
中岛弘道
占部雄一
村上健太郎
船田修司
佐藤悠
古谷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5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5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41J2/16511Constructions for cap pos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38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brushes or wiper bla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nozzle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喷射不良的产生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以及盖,其被构成为,执行以包围的方式形成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的压盖,盖具有:压盖部件,其具有能够对盖内进行抽吸的抽吸孔和能够使盖内与外部连通的大气连通孔;液体吸收体,其被配置于压盖部件内,并能够对液体进行吸收;以及承接部件,其以在与液体吸收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的方式而与液体吸收体隔开间隔地被配置于压盖部件内,并具有对从喷嘴中被排出的液体进行承接的承接面,第二空间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液体吸收体相比靠液体喷射头侧,大气连通孔向第二空间开口。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盖,所述盖被构成为,能够对具有喷嘴的液体喷射头进行压盖,并在内部配置有可对液体进行吸收的吸收材料。该盖具有可对盖内进行抽吸的抽吸口、和用于使盖内部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管。这样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在对液体喷射头进行压盖的状态下从抽吸口对盖内进行抽吸,从而执行从喷嘴排出液体的抽吸清洁。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有时在执行了抽吸清洁之后通过大气开放管而使盖内向大气开放。此时,当气体通过大气开放管而猛烈地流入盖内时,气体可能会流入喷嘴。当气体流入喷嘴时,有时会发生喷射液体的喷嘴的喷射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0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以及盖,其被构成为,执行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接触时以包围的方式形成所述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的压盖,所述盖具有:压盖部件,其具有抽吸孔和大气连通孔,其中,所述抽吸孔被构成为,对所述盖内的流体进行抽吸,所述大气连通孔被构成为,使所述盖内与外部连通;液体吸收体,其以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以及承接部件,其以在与所述液体吸收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的方式而与所述液体吸收体隔开间隔地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具有对从所述喷嘴中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承接的承接面,所述第二空间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所述液体吸收体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第二空间开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维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维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擦拭器位于擦拭位置的状态的维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维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其他的布局示例的维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表示基座单元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基座单元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盖单元以及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从与图10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盖单元以及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擦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擦拭器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4为表示处于保持解除状态的擦拭器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5为对保持状态解除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
图16为表示擦拭器支座的引导销被导向孔引导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7为对擦拭器的擦拭位置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8为表示液体喷射头的高度与擦拭器的擦拭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意主视图。
图19为对由擦拭器实施的喷嘴面的擦拭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主视图。
图20为表示盖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的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21为表示盖位于非压盖位置的状态的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22为表示通过盖按压把手而将盖保持于非压盖位置的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23为表示第二凸轮与盖升降把手的凸轮从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24为表示第二凸轮将盖按压把手配置在安置位置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5为表示第二凸轮将盖按压把手配置在复位位置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为表示第一凸轮的凸轮槽的侧视图。
图27为表示第二凸轮的凸轮槽的侧视图。
图28为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29为盖的俯视图。
图30为图29中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31是图29中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32是图29中的C-C线向视剖视图。
图33为图29中的D-D线向视剖视图。
图34为图29中的E-E线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为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而在纸张等介质上印刷文字、照片等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液体喷射装置被设置于水平面上。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长方体状的框体12。框体12被设为在宽度方向X上较长。在框体12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一罩13和第二罩14。第一罩13以及第二罩14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被设置,并在图1中处于关闭的状态。第一罩13位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靠背面的位置,第二罩14位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靠前表面的位置。
在框体12的上表面上具有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是为了向液体喷射装置11施加各种指示而被操作的。操作面板15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X上与第二罩14相邻的位置。操作面板15例如为触摸面板,能够实施各种信息的显示以及输入。
在框体12的前表面上具有排出口16。排出口16为用于从框体12内向框体12外排出介质M的开口。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口16在宽度方向X上呈狭缝状地延伸。介质M通过在框体12内沿着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背面朝向前表面的方向移动,从而被从排出口16排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液体喷射装置11的背面朝向前表面的方向被设为输送介质M的输送方向Y。宽度方向X为与输送方向Y以及铅直方向Z不同的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2,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并且,图2表示将液体喷射装置11的框体12拆下后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液体喷射装置11的内部具备预定形状的框架17。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使介质M放卷的放卷部18;对由放卷部18放卷的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19;将液体向介质M喷射的液体喷射部20。
本实施方式的放卷部18从例如未使用的介质M被卷叠成圆筒状的卷筒R中放卷出介质M。放卷部18具备:将卷筒R支承成能够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21;成为旋转支承机构21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2。输送电机22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框架17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电机22在图2中被配置于框架17的靠左端的位置。
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从上方对所收纳的卷筒R进行覆盖的导向罩18A。导向罩18A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图2中处于关闭的状态。导向罩18A被设置于与第一罩13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当打开第一罩13时,放卷部18露出。当从该状态起打开导向罩18A时,能够实施卷筒R的安置或更换。放卷部18并未被限定于从卷筒R中放卷出介质M的卷筒方式,也可以为将被收纳在可相对于框体12进行拆装的盒中的介质M放出的盒方式。放卷部18也可以为将被安置于在框体12上所设置的托盘上的介质M放出的托盘方式。
放卷部18通过输送电机22进行驱动而使被安置于旋转支承机构21上的卷筒R进行旋转。当卷筒R进行旋转时,介质M被放卷。从卷筒R中被放卷出的介质M朝向在输送方向Y上位于与放卷部18相比靠下游的液体喷射部20而被放卷。
输送部19具备可旋转的输送辊对23。输送部19通过输送辊对23在夹住介质M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对该介质M进行输送。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辊对23通过从输送电机22起经由齿轮列24被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即,放卷部18以及输送部19共有输送电机22,以作为驱动源。
将在宽度方向X上通过输送部19来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区域称为输送区域。介质M无论其宽度如何都在该输送区域内被输送。输送部19并未被限于利用辊来进行输送的辊式输送机构,也可以为利用带来进行输送的带式输送机构。
液体喷射部20具备: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导向轴25;被支承于导向轴25上的滑架26;可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27。滑架26被设为能够沿着导向轴25进行移动。液体喷射头27被搭载于滑架26上。液体喷射头27被安装于在滑架26上与介质M的输送路径对置的部位、例如滑架26的下部。
液体喷射头27在与介质M的输送路径对置的面、例如在其下表面上具有喷嘴面271。在喷嘴面271上,设置有可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272。液体喷射头27具有可喷射液体的喷嘴272。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27为针对每个喷嘴272而具有压电元件等致动器的压电方式、所谓压电方式的喷墨头。液体喷射头27并未被限定压电方式,也可以为热敏方式或静电方式。
液体喷射部20具备:滑架电机28,其为使滑架26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的驱动源;移动机构29,其对滑架电机28和滑架26进行连结。滑架电机28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与输送电机22相反一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滑架电机28在图2中被配置于框架17的靠右端的位置。移动机构29被构成为能够将滑架电机28的动力传递至滑架26。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29具备一对滑轮30和被卷绕在一对滑轮30上的无接头的同步带31。
一对滑轮30中的一方的滑轮30与滑架电机28的输出轴连结。当滑架电机28的输出轴进行旋转时,所连结的滑轮30进行旋转。当滑轮30进行旋转时,所卷绕的同步带31沿着一对滑轮30而环绕移动。由此,被固定于同步带31的一部分上的滑架26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移动机构29未被限于由同步带31所实施的带式移动机构,也可以为滚珠螺杆机构等公知的直动机构。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对所输送的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台32。支承台32在宽度方向X上长条状地延伸,并被设置为板状。支承台32被配置于与印刷中的液体喷射头27的移动路径对置的位置、例如成为液体喷射头27的下方的位置。支承台32对被支承于支承台32上的介质M与液体喷射头27之间的间隔、所谓压印板间隔进行规定。在支承台32中,在宽度方向X上液体喷射头27可印刷的最大区域被设为印刷区域PA。
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可对液体喷射头27与支承台32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的间隔调节机构33。本实施方式的间隔调节机构33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X上成为印刷区域PA的外侧的框架17的端部上。具体而言,间隔调节机构33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X上靠滑架电机28所在的端部的位置。
间隔调节机构33通过对支承滑架26的导向轴25进行升降,从而根据介质种类而对液体喷射头27与支承台32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间隔调节机构33也可以通过对滑架26相对于导向轴25的高度进行变更,从而根据介质种类来对液体喷射头27与支承台32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
作为向液体喷射头27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方式,能够采用所谓托架装载型或非托架装载型。在托架装载型中,例如作为墨盒的液体收纳体以可相对于滑架26进行拆装的方式被安装,液体从该液体收纳体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27。在非托架装载型中,液体收纳体以可相对于被安装于框架17上的盒支座进行拆装的方式被安装,液体从该液体收纳体起通过未图示的软管而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27。
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可切断介质M的切断部35。切断部35在输送方向Y上被配置于液体喷射部20的下游。切断部35在输送方向Y上将成为长条状的印刷后的介质M切断为指定的长度。切断部35具有可在宽度方向X上进行移动的可动刃、和在宽度方向X上与介质M的长度相比较长的长条状的固定刃。切断部35通过可动刃沿着固定刃进行移动而切断介质M。
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未实施印刷的液体喷射头27待机的初始位置HP。初始位置HP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印刷区域PA的相邻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HP位于在宽度方向X上靠滑架电机28所在的端部的位置。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可对液体喷射头27执行维护的维护装置36。维护装置36对位于初始位置HP的液体喷射头27执行维护。即,维护装置36被配置于与位于初始位置HP时的液体喷射头27对置的位置。维护装置36执行包括液体喷射头27在内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维护,并对例如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272的堵塞进行预防以及消除等。
维护装置36具备:盖51;作为擦拭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61;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的电动机71。维护装置36在液体喷射头27位于与盖51对置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该液体喷射头27执行维护。本实施方式的维护位置与初始位置HP一致。
维护装置36通过使盖51上升而使盖51与位于维护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接触。此时,盖51以对喷嘴面271进行覆盖的方式与液体喷射头27接触。当采用这种方式时,通过盖51而抑制了喷嘴272内的液体的干燥,并防止了喷嘴272的堵塞。即,盖51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压盖。
维护装置36通过对由喷嘴面271和盖51包围的空间进行抽吸,从而将该空间设为负压。由喷嘴面271和盖51包围的空间为喷嘴272开口的空间。因此,通过喷嘴272开口的空间成为负压,从而从喷嘴272中强制性地抽吸液体。此时,喷嘴272内的增粘的液体被排出。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维护装置36执行喷嘴272的抽吸清洁。
维护装置36在上述的抽吸清洁的结束时等预定时期,通过擦拭器61而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擦拭器61通过在与喷嘴面271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液体喷射头27在擦拭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36在擦拭器61位于从退避位置起上升了的擦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滑架26在宽度方向X上进行移动,从而使擦拭器61擦拭喷嘴面271。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被安装于框架17的端部上的控制部37。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7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靠滑架电机28、维护装置36所在的端部的位置。控制部37由包括例如被安装于基板上的CPU(中央处理装置)、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专用集成电路)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在内的芯片构成。
控制部37对输送电机22、滑架电机28、液体喷射头27以及电动机71等进行驱动控制。因此,控制部37对放卷部18、输送部19、液体喷射部20、间隔调节机构33、切断部35以及维护装置36等进行控制。液体喷射装置11通过反复进行印刷动作和输送动作而在介质M上印刷图像,其中,所述印刷动为在滑架26沿着宽度方向X移动的中途、液体喷射头27从喷嘴272向介质M喷射液体的动作,所述输送动为将介质M输送至下一个印刷位置为止的动作。
接下来,对维护装置3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维护装置36具备:具有盖51的盖单元50;具有擦拭器61的擦拭器单元60;具有电动机71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2的驱动机构70;具有锁止部件73的锁止单元74。如图4所示,维护装置36具备抽吸泵75。
如图3所示,电动机71为维护装置36的驱动源。动力传递机构72选择性地将电动机71的动力向盖单元50、擦拭器单元60、锁止单元74以及抽吸泵75传递,并以预定的时刻使这些部件进行驱动。
动力传递机构72被构成为包含凸轮机构。动力传递机构72通过构成凸轮机构的凸轮的选择,而以预定的时刻对盖51、擦拭器61、锁止部件73、抽吸泵75以及大气开放阀78(参照图32以及图33)进行驱动。抽吸泵75作为产生用于从盖51内抽吸流体的抽吸流的抽吸流产生源而发挥功能。
维护装置36具备组装有盖单元50、擦拭器单元60、锁止单元74、抽吸泵75以及驱动机构70等的基座单元40。基座单元40具有对来自盖51的废液进行积存的盘状的废液收纳部41。基座单元40具备:被配置于废液收纳部41的上部处的大致四边形板状的基座部42;从基座部42向上方延伸的背板部43以及一对侧板部44、45。
背板部43在基座部42中位于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的位置。一对侧板部44、45以在宽度方向X上相互对置的方式位于基座部42。侧板部44、45以在宽度方向X上隔着盖单元50的配置区域的方式位于基座单元40。
基座单元40具有组装有驱动机构70的壳体部46。壳体部46具有对电动机71进行收纳的电机壳体部47。电机壳体部47构成壳体部46的一部分。
维护装置36通过利用螺钉将基座单元40固定于框架17上,从而被配置于初始位置HP上。本实施方式的基座单元40被设为,可选择相对于基座单元40而被组装的盖单元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的布局。关于在基座单元40中成为组装对象的盖单元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的可选择布局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
通过经由动力传递机构72而从电动机71被传递来的驱动力,从而使盖51在图3所示的非压盖位置、与图20所示的压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盖51在非压盖位置与压盖位置之间升降。位于压盖位置的盖51与喷嘴面271接触。即,位于压盖位置的盖51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压盖。位于非压盖位置的盖51不与喷嘴面271接触。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抽吸泵75例如由软管泵构成。在抽吸泵75上连接有抽吸用和排出用的两根软管。抽吸用的软管的一端与抽吸泵75连接,其另一端与盖51连接。排出用的软管的一端与抽吸泵75连接,其另一端与废液收纳部41连接。
当抽吸泵75进行驱动时,盖51内的流体被抽吸。流体包括空气等气体、以及从液体喷射头27被排出的液体。当抽吸泵75在盖51与液体喷射头27接触的状态下被驱动时,实施从喷嘴272中强制性地抽吸液体的抽吸清洁。抽吸泵75并未被限于软管泵,也可以为齿轮泵或隔膜式泵等。
盖51在和喷嘴面271接触的状态下与大气开放阀78(参照图32以及图33)连接,所述大气开放阀78能够使盖51内部的空间向外部的大气开放。大气开放阀78例如在抽吸清洁时被闭阀,并在抽吸清洁结束后被开阀。通过大气开放阀78开阀,从而使盖51内被向大气开放。通过在盖51内被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持续驱动抽吸泵75,从而实施空抽吸。空抽吸是指,在使盖51内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75而对盖51内进行抽吸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空抽吸的情况下,在盖51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压盖的状态下、且在大气开放阀78开阀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75而对盖51内进行抽吸。并且,在盖51未与喷嘴面271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抽吸泵75而对盖51内进行抽吸的情况也是空抽吸。当执行空抽吸时,以不从喷嘴272抽吸液体的方式对积存于盖51内的液体进行排出。
锁止单元74在输送方向Y上被配置于隔着盖51而与驱动机构70相反一侧的位置上。锁止单元74具有导向部76、和被导向部76引导而可移动的锁止部件73。锁止部件73被设为能够在图3所示的锁止解除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移动。也可以说,锁止部件73能够在锁止解除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升降。位于锁止解除位置的锁止部件73不与滑架26卡合。位于锁止位置的锁止部件73可与液体喷射头27位于维护位置时的滑架26卡合。
锁止单元74以电动机71作为驱动源,锁止部件73在预定的时刻在锁止解除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移动。锁止部件73通过在锁止位置上与滑架26卡合,从而在液体喷射头27位于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滑架26进行锁止。
构成擦拭器单元60的擦拭器61与盖51相邻地配置。擦拭器61相对于盖51而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靠印刷区域PA的位置。擦拭器61以与喷嘴面271(参照图19)在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相比较长的方式被设置为长条状,并由长条板状的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擦拭器61被构成为,越是朝向其顶端,则厚度越薄。
擦拭器单元60具备使擦拭器61在图5所示的擦拭位置与图3以及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擦拭器移动机构62。位于擦拭位置的擦拭器61能够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位于退避位置的擦拭器61位于在沿着喷嘴面271的方向上从擦拭位置分离的位置。擦拭器移动机构62为使擦拭器61在进退方向MD(参照图13以及图14)上移动的擦拭部件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进退方向MD为沿着喷嘴面271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进退方向MD为表示输送方向Y和输送方向Y的相反方向的方向。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擦拭器移动机构62具有:对擦拭器61进行保持的作为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3;作为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的齿条部件64。擦拭器保持机构63具有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支座65和滑动部件66。
擦拭器支座65被设为,能够在被侧板部44上所设置的导向孔441、442引导的同时进行移动。导向孔441、442为在进退方向MD上延伸的导向部的一个示例。擦拭器支座65通过以沿着导向孔441、442的方式进行移动,从而进行升降。
滑动部件66将擦拭器支座65保持成能够移动。在滑动部件66中进退方向MD上的其一端部分处,安装有连结部67。滑动部件66经由连结部67而与擦拭器支座65连结。滑动部件66与齿条部件64连结。擦拭器61被保持于呈预定形状的板状的擦拭器支座65的上部。
擦拭器支座65具有被卡入至导向孔441、442中的引导销651、652。擦拭器支座65被设为,通过引导销651、652被导向孔441、442引导,从而可在进退方向MD上进行移动且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擦拭器支座65具有供连结部67插入的引导槽653。引导槽653在连结部67被插入的状态下容许擦拭器支座65的铅直方向Z上的相对移动。连结部67具有可在引导槽653的内壁面上沿着铅直方向Z进行滚动的辊671。当擦拭器保持机构63在进退方向MD上移动时,辊671在引导槽653的内壁面上滚动,因此,擦拭器支座65相对于滑动部件66在铅直方向Z上进行相对移动。
齿条部件64在对擦拭器保持机构63进行保持的状态下受到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从而在进退方向MD上移动。在壳体部46中,设置有在进退方向MD上延伸的凹状的导轨68。导轨68位于宽度方向X上的壳体部46的侧方。
齿条部件64被设为,通过被导轨68引导,从而可在进退方向MD上往复移动。当齿条部件64在从图4所示的位置朝向图5所示的位置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擦拭器61上升。当齿条部件64在从图5所示的位置朝向图4所示的位置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擦拭器61下降。擦拭器61伴随着齿条部件64的往复移动而进行升降。
动力传递机构72具有通过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小齿轮77。小齿轮77位于齿条部件64的下方,其一部分从宽度方向X上的壳体部46的侧方露出。小齿轮77被固定于以沿着喷嘴面27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轴84的端部。旋转轴84的轴线在与进退方向MD不同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84以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旋转轴84受到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齿条部件64具有与小齿轮77啮合的齿条641。齿条641通过在平板上实施了可与小齿轮77啮合的切齿而被构成。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当电动机71进行旋转驱动时,经由由小齿轮77和齿条641构成的齿条小齿轮机构,将小齿轮77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部件64的往复直线运动。当电动机71进行正转驱动时,小齿轮77进行正转从而使滑动部件66向第一方向进行前进移动。由此,位于退避位置的擦拭器61被配置于擦拭位置。位于退避位置的擦拭器61位于最下降位置。位于擦拭位置的擦拭器61位于最上升位置。
当电动机71进行反转驱动时,小齿轮77进行反转,从而使滑动部件66向第二方向进行返回移动。由此,位于擦拭位置的擦拭器61被配置于退避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擦拭器61的退避位置与擦拭位置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其他的擦拭位置。具体而言,设定一个退避位置和三个擦拭位置。因此,擦拭器61被设为可配置于高度不同的多个擦拭位置上。
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36(36A),图7为变更布局后的其他方式的维护装置36(36B)。在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由于在该图中靠右端的位置被设为初始位置HP,因此,采用了维护装置36被配置于靠右端的位置的右配置。与此相对,在其他的机型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宽度方向X上的靠左端的位置被设为初始位置,因此,采用了维护装置36B被配置于靠左端的位置的左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36被设为如下的结构,即,组装有各单元50、60等的基座单元40既能够与右配置相对应、也能够与左配置相对应的结构。这样,基座单元40在共用电动机71、动力传递机构72、各单元50、60、74的零件的状态下,通过各单元50、60的布局变更而能够对应于右配置和左配置的各方式。
对图6和图7进行比较可知,各图的盖单元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处于,相对于基座单元40的中心线CN而大致线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当将共用的盖51以及擦拭器单元60在图6以及图7的俯视观察时分别朝向旋转180度后的方向进行组装时,维护装置36既可以用于图6所示的右配置,也可以用于图7所示的左配置。
接下来,对可进行布局变更的基座单元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基座单元40上,组装有在右配置和左配置上布局共用的电动机71、动力传递机构72以及盖单元50的升降机构56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图8以及图9中的基座单元40表示可进行布局变更的盖51以及擦拭器单元60被组装之前的状态。
基座单元40具备可组装盖51的盖组装保持部48。盖组装保持部48在可使被组装的盖51进行升降的状态下对该盖51进行保持。盖组装保持部48位于在基座部42上由背板部43和一对侧板部44、45包围的区域。盖组装保持部48具有相对于基座部42的中心线CN而线对称的形状。盖组装保持部48具有能够将盖51在图8所示的俯视观察时朝向旋转180度后的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组装的形状。
基座单元40具备可对擦拭器单元60进行组装的擦拭器组装保持部49。擦拭器组装保持部49对被组装的擦拭器单元60进行保持。擦拭器组装保持部49由一对侧板部44、45和构成壳体部46的一对侧板部461、462构成。一对侧板部44、45具有相对于中心线CN而线对称的形状。一对侧板部461、462具有相对于中心线CN而线对称的形状。
如图9所示,在一对侧板部44、45上,在成为其上侧的部分形成有以相同的高度在进退方向MD上延伸的两个导向孔441,且在成为其下侧的部分形成有以相同的高度在进退方向MD上延伸的两个导向孔442。在一对侧板部44、45上分别开口的各四个导向孔441、442具有相对于穿过中心线CN的铅直面而面对称的形状。
被设置于擦拭器支座65的背面上的四个引导销651、652(参照图4)分别被卡入至四个导向孔441、442中。通过引导销651、652被导向孔441、442引导,从而使擦拭器支座65在进退方向MD和铅直方向Z这两个方向上位移。因此,能够将擦拭器支座65组装成图6所示的右配置用和图7所示的左配置用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导轨68以相对于穿过中心线CN的铅直面成为面对称的位置以及形状而分别被形成于一对侧板部461、462上。因此,能够将对滑动部件66进行保持的齿条部件64组装成图6和图7所示的任意一种方式。
接下来,对盖单元50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2进行说明。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盖51具有上部被开放的四方箱状,并被保持于盖支座52的上表面。盖51具有沿着其上部的开口的大致四方环状的密封部53。密封部53由例如弹性体等具有橡胶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盖51通过未图示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54而在铅直方向Z上可位移的状态下被保持为预定的高度。第一弹簧由对盖支座52在远离盖51的方向上进行按压的压缩弹簧构成。第二弹簧54由被安装于盖51与盖支座52之间的拉伸弹簧构成。例如,盖51在上升时,因第一弹簧、第二弹簧54等的弹性力而在被按压于喷嘴面271的状态下与该喷嘴面271接触。
在从盖51的底部突出的抽吸管533(参照图30以及图31)上,连接有从抽吸泵75(参照图4)延伸出的软管的一端。当抽吸泵75被驱动时,盖51内的流体被抽吸。
在盖支座52的上部的、包围盖51的密封部53的位置处,配置有头导向件55。头导向件55在盖51朝向压盖位置进行上升的过程中与液体喷射头27卡合。由此,头导向件55将盖51相对于喷嘴面271定位于标准位置。
在盖支座52的下部组装有使盖51以及盖支座52升降的升降机构56。升降机构56具有:与盖支座52以及锁止部件73连动地升降的升降杆57;使盖51升降的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盖升降把手58。盖升降把手58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一转动姿态与图20所示的第二转动姿态之间进行转动。第一转动姿态的盖升降把手58将盖51配置于非压盖位置。第二转动姿态的盖升降把手58将盖51配置于压盖位置。
盖升降把手58被支承成能够以支轴581为中心而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进行转动。盖升降把手58在从宽度方向X的两侧包围盖支座52的下部的状态下对盖支座52的下部进行保持。升降机构56具有弹簧59(参照图20),所述弹簧59为对盖支座52的底部向使盖51从非压盖位置朝向压盖位置的方向、例如上方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的一个示例。
当盖升降把手58以支轴581为中心进行往复转动时,盖51以及盖支座52在铅直方向Z上进行往复移动、即升降。升降杆57以及盖升降把手58通过从图3所示的电动机71经由动力传递机构72而被传递来的驱动力,从而被驱动。
当通过盖升降把手58的转动而使升降杆57上升时,盖51以及锁止部件73(参照图3)在被预先设定的各自单独的时刻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部件73与盖51相比先开始上升。由此,即使在盖51位于非压盖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够实施滑架26的锁止。
动力传递机构72具备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选择性地将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向各单元50、60、74以及大气开放阀78传递。各单元50、60、74以及大气开放阀78通过构成凸轮机构的凸轮的选择而分别在预定的时刻被驱动。
如图11所示,动力传递机构72具有:位于成为其下侧的部分的第一齿轮列81;位于成为其上侧的部分的第二齿轮列82。第一齿轮列81具有:供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输入的大直径的驱动齿轮83;被设置于与驱动齿轮83同轴的旋转轴84上的宽度较大的齿轮85。第二齿轮列82具有以沿着旋转轴84的轴线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作为第二旋转轴的一个示例的旋转轴86。
齿轮85与被设置于第二齿轮列82的旋转轴86上的三连的离合器87啮合。离合器87具备:一个齿轮88;能够与齿轮88相对地进行旋转且能够进行由摩擦连接实现的一体旋转的间歇齿轮89;可相对于间歇齿轮89而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相对地进行旋转的间歇齿轮90。
构成离合器87的各齿轮88~90在齿轮85的宽度范围内被对置地配置,并被设为可与齿轮85啮合。离合器87具有如下的功能,即,当齿轮85与驱动齿轮83一起正转或反转时,从与齿轮85啮合的齿轮88的旋转开始起在预定的时间延迟之后,使间歇齿轮90开始旋转的功能。在间歇齿轮90与齿轮85啮合之后,驱动力从齿轮85被直接向间歇齿轮90传递。
间歇齿轮90在与齿轮85啮合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驱动齿轮83以可进行动力传递方式与抽吸泵75(参照图4)连结。当驱动齿轮83进行反转时,抽吸泵75进行驱动,从而从盖51中抽吸流体。当驱动齿轮83进行正转时,抽吸泵75被释放,从而其内部被向大气开放。
在与离合器87同轴的旋转轴86上,固定有作为旋转凸轮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旋转凸轮91,所述第一旋转凸轮91作为间歇齿轮而发挥功能。第一旋转凸轮91具有:从一方的侧面向轴线方向突出的柱状的凸轮部92;以向另一方的侧面凹陷的方式被设置的凸轮槽9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第一旋转凸轮91称为第一凸轮91。
第一凸轮91以可使盖51升降的状态而与盖51连结。第一凸轮91通过由柱状的凸轮部92的外周面构成的凸轮面而使上述的盖升降把手58驱动。第一凸轮91通过使盖升降把手58驱动,从而使盖51升降。在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中,卡入有凸轮销941,所述凸轮销941被设置于摆动部件94的成为顶端的部分。
当第一凸轮91进行正转以及反转时,凸轮销941沿着凸轮槽93而被引导至第一凸轮91的靠外周的位置和靠内周的位置。由此,摆动部件94进行往复转动。当摆动部件94进行往复转动时,大气开放阀78进行开闭。即,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作为用于使大气开放阀78进行开闭的凸轮而发挥功能。具有凸轮销941的摆动部件94作为相对于凸轮的凸轮从动件而发挥功能。
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91的齿部91A被设为可与间歇齿轮95的齿部95A啮合。间歇齿轮95与被设置于同轴上的齿轮96一起旋转。如图11所示,齿轮96与被设置于旋转轴84的齿轮97啮合,在所述旋转轴84的端部上固定有小齿轮77。小齿轮77与齿条部件64的齿条641啮合。
如图10所示,在旋转轴84上固定有第二旋转凸轮99。第二旋转凸轮99在一方的侧面上具有凸轮槽10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第二旋转凸轮99称为第二凸轮99。在第二凸轮99的与凸轮槽100对置的部位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作为按压把手的一个示例的盖按压把手101。在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中,卡入有凸轮销102,所述凸轮销102被设置于盖按压把手101的成为基端的部分。
当第二凸轮99进行正转以及反转时,凸轮销102沿着凸轮槽100而在第二凸轮99的靠外周的位置和靠内周的位置之间被引导。由此,盖按压把手101在复位位置与安置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当盖按压把手101位于安置位置时,盖升降把手58被配置为可将盖51保持于非压盖位置的图10所示的第一转动姿态。当盖按压把手101位于复位位置时,容许盖升降把手58通过弹簧59的弹性力而向可将盖51保持于压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态(参照图20)进行转动。
驱动齿轮83以及齿轮85被设为能够在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被连结的状态下相对于旋转轴84而相对地进行旋转。小齿轮77、齿轮97以及第二凸轮99被固定于旋转轴84上,并被设为可相对于旋转轴84而一体地进行旋转。因此,齿轮85的旋转经由离合器87、第一凸轮91、间歇齿轮95、齿轮96而被传递至齿轮97。关于具有升降杆57、盖升降把手58以及盖按压把手101等在内的升降机构56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接下来,对擦拭器单元6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擦拭器单元60是通过在旋转轴84的轴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上组装擦拭器移动机构62而被构成的。如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那样,在右配置的维护装置36(36A)的示例中,在图1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上组装有擦拭器移动机构62。在该情况下,小齿轮77如该图中实线所示被固定于旋转轴84的一端,并与齿条641啮合。与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相反,在左配置的维护装置36(36B)的示例中,在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上组装有擦拭器移动机构62。在该情况下,小齿轮77如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被固定于旋转轴84的另一端上,并与齿条641啮合。
当通过小齿轮77的旋转而使具有与小齿轮77啮合的齿条641的齿条部件64在进退方向MD上进行移动时,被保持于齿条部件64上的滑动部件66一起在进退方向MD上进行移动。当滑动部件66在进退方向MD上进行移动时,经由连结部67而与滑动部件66连结的擦拭器支座65也一起在进退方向MD上进行移动。
擦拭器支座65在其背面(在图3中与侧板部44对置的面)上具有上述的上下各两根的引导销651、652(在图12中仅图示一方)。当擦拭器移动机构62向第一方向(在图12中,在进退方向MD上为左向)进行移动时,引导销651、652被导向孔441、442引导,从而使擦拭器61以及擦拭器支座65从退避位置起上升至擦拭位置。当擦拭器移动机构62向第二方向(在图12中,在进退方向MD上为右向)进行移动时,引导销651、652被导向孔441、442引导,从而使擦拭器61以及擦拭器支座65从擦拭位置起下降至退避位置。
接下来,对缓和或消除在擦拭器61的上升过程中擦拭器61与位于异常的位置上的包含液体喷射头27在内的障害物触碰时的冲击的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擦拭器移动机构62具备可解除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保持状态的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朝向擦拭位置的移动过程中、擦拭器移动机构62在进退方向MD上受到了被设定好的值(设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解除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保持状态。
包括对擦拭器保持机构63进行保持的齿条部件64在内的擦拭器移动机构62通过电动机71的正转驱动并通过小齿轮77与齿条641的啮合,从而向图13中箭头标记所示的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该第一方向为,在进退方向MD上可使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朝向擦拭位置进行移动的方向。
当擦拭器移动机构62在向第一方向进行的移动过程中在进退方向MD上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载时,通过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而解除了齿条部件64所保持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保持状态。滑动部件66以及齿条部件64通过解除前的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而被连结成齿条部件64对滑动部件66进行保持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具有通过卡止来对齿条部件64和滑动部件66进行连结的功能,通过两者的卡止而维持齿条部件64对滑动部件66进行保持的状态。
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具有:被设置于滑动部件66上的被卡止部111;在可与被卡止部111卡止的状态下被设置于齿条部件64上的卡止部112。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朝向擦拭位置的移动过程中、擦拭器移动机构62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被卡止部111从被卡止于卡止部112上的图13所示的卡止位置移动至未被卡至于卡止部112上的图14所示的非卡止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止部111由作为被卡止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滑动轴113构成,所述滑动轴113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滑动部件66而在与齿条部件64的沿着进退方向MD延伸的面交叉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在滑动部件66上,作为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的一部分,设置有滑动轴113和弹簧114,其中,所述弹簧114对滑动轴113朝向与齿条部件64的沿着进退方向MD延伸的面触碰的方向进行按压。
如图15所示,齿条部件64具有与通过弹簧114的弹性力而从滑动部件66突出的滑动轴113触碰的面642。在该面642上形成有斜面115,所述斜面115为可与滑动轴113卡止的卡止部112的一个示例。在齿条部件64向使擦拭器61上升时的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时,滑动轴113被斜面115卡止,从而限制了滑动部件66相对于齿条部件64在进退方向MD上的相对移动。
滑动部件66具有在与齿条部件64的面64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收纳凹部661。收纳凹部661被形成于在滑动部件66中与在进退方向MD上供连结部67设置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收纳凹部661对滑动轴113和弹簧114进行收纳,所述弹簧114对滑动轴113朝向齿条部件64的面642进行按压。
在齿条部件64的面642上形成有斜面115,所述斜面115为了限制从滑动部件66被保持于齿条部件64的位置起向偏离的方向的移动而可与滑动轴113卡止。为了滑动轴113从卡止位置起越上斜面115而向非卡止位置进行移动所需的力(设定负载)由弹簧114的弹性力和斜面115的阶梯差以及梯度等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114的弹性力和斜面115的阶梯差以及梯度等的值被设定为以下程度,即,当擦拭器61在上升中途与障害物触碰时,擦拭器61不会从擦拭器支座65偏离或脱落或损伤的程度。
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朝向擦拭位置的移动过程中、擦拭器移动机构62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被保持于滑动部件66的滑动轴113越上斜面115,克服弹簧114的弹性力而向非卡止位置进行位移。滑动轴113从被卡止于斜面115的卡止位置起越上斜面115,并移动至非卡止位置。因此,如图14所示,滑动部件66和齿条部件64的连结被解除,即使小齿轮77进行旋转,也仅齿条部件64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当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向擦拭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与位于异常的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或介质M等障害物触碰而受到设定值以上的负载时,擦拭器61在该时间点停止上升。
接下来,对擦拭器支座65的引导销651、652被导向孔441、442引导而使擦拭器61升降的机构进行说明。与上下的各引导销651、652相对应的各导向孔441、442的孔形状基本相同。因此,以下,对位于上侧的引导销651以及导向孔441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导向孔441作为在进退方向MD上延伸的路径而被形成。各引导销651被卡入至对应的导向孔441中。导向孔441具有根据所卡入的引导销651的进退方向MD上的位置的变化而使引导销651的位置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铅直方向Z)上变化的路径。
通过引导销651沿着成为斜向的路径的导向孔441而进行滑动,从而使擦拭器61在进退方向MD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也沿着铅直方向Z进行位移。此时,擦拭器61根据擦拭器支座65停止于进退方向MD上的哪一个位置,而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即铅直方向Z上进行高度调节。本实施方式的擦拭器61被设为,作为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擦拭位置,可在擦拭位置W1(第一擦拭位置W1)、与擦拭位置W1相比较低的第二擦拭位置W2、和与第二擦拭位置W2相比较低的第三擦拭位置W3这多个阶段(在本示例中为三个阶段)上进行高度调节(参照图17)。
导向孔441具有在进退方向MD上位置不同、且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铅直方向Z上位置也不同的多个平坦部443、444、445、446。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443~446以分别标记符号的方式设置有四个。多个平坦部443~446中的高度最低的平坦部443以擦拭器61位于退避位置Ws的高度的方式对引导销651进行支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该平坦部443称为退避位置用的平坦部。
其他的三个平坦部444~446的高度阶段性地不同,并以擦拭器61位于擦拭位置的高度的方式对引导销651进行支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三个平坦部444~446称为擦拭位置用的平坦部。
引导销651在导向孔441中被配置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和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三个位置共计四个位置。位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的引导销651被支承于平坦部443。位于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三个位置的引导销65分别被支承于第一平坦部446、第二平坦部445以及第三平坦部444。
导向孔441具有被设置于各个平坦部443~446之间的多个斜面。在导向孔441中,在平坦部443与第三平坦部444之间设置有斜面447。斜面447以擦拭器61在进退方向MD上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进行移动的方向(在图16中,为成为右侧的方向)上逐渐变高的方式具有预定的梯度。
在擦拭位置用的各平坦部444~446之间,分别设置有具有与斜面447大致相同的梯度的较短的斜面。虽然在图16中,示出了上侧的导向孔441的形状、和上侧的引导销651与导向孔441的位置关系,但下侧的引导销652和下侧的导向孔442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也与上侧相同。
如图17所示,在退避位置Ws与擦拭位置W1之间设定有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第二擦拭位置W2。第二擦拭位置W2被设定为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与擦拭位置W1之间的距离同与退避位置Ws之间的距离相比较短的位置。即,第二擦拭位置W2被设定为在铅直方向Z上、在第一擦拭位置W1与退避位置Ws之间靠第一擦拭位置W1的位置。
在第二擦拭位置W2与退避位置Ws之间设定有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第三擦拭位置W3。第三擦拭位置W3被设定为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与第二擦拭位置W2之间的距离同与退避位置Ws之间的距离相比较短的位置。即,第三擦拭位置W3被设定为在铅直方向Z上、在第二擦拭位置W2与退避位置Ws之间靠第二擦拭位置W2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上述的位于最高的位置上的擦拭位置设为第一擦拭位置W1时,作为位于与第一擦拭位置W1相比较低的位置上的接触位置,设定了第二擦拭位置W2和第三擦拭位置W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相对于退避位置Ws而在进退方向MD上最远离的擦拭位置,设定了第一擦拭位置W1。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以距第一擦拭位置W1较近的顺序设定了第二擦拭位置W2、第三擦拭位置W3。
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平坦部443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用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Ws。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第三平坦部444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三擦拭位置W3。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第二平坦部445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二擦拭位置W2。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第一平坦部446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擦拭位置W1。
如图18所示,液体喷射头27被设为,可通过间隔调节机构33(参照图2)的驱动而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铅直方向Z)上进行位移。控制部37在取得印刷任务时,对间隔调节机构33进行驱动,以获得与根据其中所含的介质种类的信息而规定的介质M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隔。由此,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与介质M之间的间隔被调节为适当的值。
在介质M的厚度最厚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27被配置于图18中用实线表示的第一位置H1。在介质M为中等程度的厚度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27被配置于图1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二位置H2。在介质M的厚度最薄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27被配置于图1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三位置H3。
如图18中局部截面所示,液体喷射头27具有多个喷嘴272。在印刷过程中,从喷嘴272喷射出油墨等液体时的烟雾可能会附着于喷嘴面271。在抽吸清洁过程中,强制性地从喷嘴272中抽吸油墨等液体时飞散的液体可能会附着于喷嘴面271。附着于喷嘴272的周边的液体在从喷嘴272喷射液体时成为液体的飞行弯曲的原因,有时引发液体的喷落位置的偏离从而导致印刷品质的降低。为此,实施了通过擦拭器61来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从而去除附着于喷嘴面271上的液体的擦拭动作。
控制部37从第一至第三擦拭位置W1~W3中选择与液体喷射头27的高度位置相对应的一个位置。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驱动,从而使擦拭器移动机构62移动至与该选择出的擦拭位置W相对应的位置。擦拭器61在液体喷射头27位于第一位置H1时、被配置于图18中用实线表示的作为最高的擦拭位置的第一擦拭位置W1。在该状态下,在铅直方向Z上,在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之间确保了预定的重复量ΔR。该重复量为在铅直方向Z上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重复的量,也称为重叠量。
擦拭器61在液体喷射头27位于第二位置H2时、被配置于图1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作为第二高的擦拭位置的第二擦拭位置W2。擦拭器61在液体喷射头27位于第三位置H3时、被配置于图1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作为最低的擦拭位置的第三擦拭位置W3。在第二擦拭位置W2以及第三擦拭位置W3处,在铅直方向Z上,在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之间也确保了预定的重复量ΔR。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多个擦拭位置W1~W3在未特别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擦拭位置W”,并将液体喷射头27的多个高度位置H1~H3在未特别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高度位置H”。
当擦拭器61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从作为远离喷嘴面271的位置的退避位置Ws朝向擦拭位置W1时,擦拭器61向可与喷嘴面271接触的接触位置进行移动。因此,即使液体喷射头27位于印刷时的最高位置,也能够在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之间且在正交方向上确保预定的重复量ΔR。通过确保预定的重复量ΔR,从而擦拭器61能够适当地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
如图19所示,在与液体喷射头27的高度位置H相对应地将擦拭器61配置于预定的擦拭位置W之后,滑架26在从与盖51(参照图2)对置的维护位置朝向印刷区域PA的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即,滑架26在图19中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预定距离为为了使擦拭器61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而所需的距离。其结果为,即使在图18中的任一个高度位置H以及擦拭位置W的情况下,擦拭器61也以适当的重复量ΔR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由此,擦拭器61的顶端部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喷嘴面271接触。擦拭器61通过在其顶端部稍微弯曲的状态下与喷嘴面271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有效地去除附着于喷嘴面271上的液体。
维护装置36具备对附着于擦拭器61上的液体进行去除的擦拭器清洁器69。擦拭器清洁器69被配置于能够与位于退避位置Ws的擦拭器61接触的位置。擦拭器清洁器69与擦拭器61中成为擦拭方向WD的前进侧的面接触。
在结束了喷嘴面271的擦拭的擦拭器61上,在擦拭方向WD上成为前进侧的面上附着有擦拭掉的液体。当结束了擦拭的擦拭器61从擦拭位置W向退避位置Ws下降时,擦拭器61的擦拭方向WD的前进侧的面与擦拭器清洁器69接触。由此,附着于擦拭器61上的液体被擦拭器清洁器69抽吸,液体被从擦拭器61上去除。即,擦拭器清洁器69为对附着于擦拭器61上的液体进行抽吸的抽吸部件的一个示例。
接下来,参照图20、图21以及图22,对盖51的升降机构56以及升降动作进行说明。图20表示盖51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图21以及图22表示盖51位于非压盖位置的状态。
如图20、图21以及图22所示,升降机构56具备升降杆57、盖升降把手58、弹簧59、第一凸轮91、间歇齿轮95、第二凸轮99以及盖按压把手101等。升降机构56包括动力传递机构72中的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等。
盖升降把手58在端部与通过弹簧59而向上方被按压的盖支座52连结的状态下,被支承成以支轴581为中心进行转动。在该盖升降把手58上,设置有可与第一凸轮91卡合的凸轮从动件582。凸轮从动件582在顶端部具有作为旋转体的一个示例的辊583,所述辊583可与作为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的外周面的凸轮面卡合。详细而言,盖升降把手58具有在例如从三个方向包围盖支座52的下部的俯视观察时大致呈U字状的把手部件。凸轮从动件582从该把手部件中的与第一凸轮91对置的部分起呈臂状地延伸,在该臂状部分的顶端部上对辊583进行支承。
如图21所示,第一凸轮91在凸轮从动件582与作为凸轮部92的外周面的凸轮面卡合的旋转角的区间内,使盖升降把手58转动至第一转动姿态。如图20所示,第一凸轮91在凸轮部92与凸轮从动件582的卡合脱离的旋转角的区间内,容许盖升降把手58通过弹簧59的弹性力而转动至该图所示的第二转动姿态。
如图20所示在,第一凸轮91的齿部91A与齿轮95的齿部95A啮合的旋转角的范围内,第二凸轮99进行旋转。在第二凸轮99的附近以能够以支轴103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状态支承有盖按压把手101。在被设置于第二凸轮99的一方的侧面上的凸轮槽100中,卡入有被设置于盖按压把手101的基端部上的凸轮销102。在盖升降把手58的、与盖按压把手101的和凸轮销102相反一侧的顶端部对置的部分即下端部上,以朝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被卡合部584。
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之间的卡合脱离。因此,通过弹簧59的弹性力并伴随着盖升降把手58的倾斜移动而抬起盖支座52。其结果为,盖51被配置于与喷嘴面271接触并形成包含喷嘴272在内的空间的压盖位置。盖51向压盖位置的配置在印刷待机时以及清洁时被实施。图20所示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位置成为盖关闭位置以及抽吸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凸轮91位于盖关闭位置以及抽吸位置时的旋转角设为例如0°。
在第一凸轮91位于图20所示的抽吸位置、即旋转角0°的状态下,抽吸泵75被驱动。虽然抽吸泵75在电动机71使第一凸轮91朝该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上被驱动,但此时,第一凸轮91位于作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极限的旋转角0°。因此,在抽吸泵75被驱动的抽吸清洁的动作中,第一凸轮91被维持为旋转角0°。由此,盖51被保持于压盖位置。
当第一凸轮91从图20所示的旋转角起旋转至图21所示的旋转角时,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凸轮部92卡合,并向第一凸轮91的靠外周的位置位移。其结果为,盖升降把手58以支轴581为中心而向图20中成为顺时针方向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从图20所示的第一转动姿态变成第二转动姿态。由此,盖支座52克服弹簧59的弹性力而被下压,盖51被配置于远离喷嘴面271的图21所示的非压盖位置。
当盖51位于非压盖位置时,可能会对抽吸泵75进行驱动。此时,通过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而引导凸轮销102,从而使盖按压把手101从图21所示的状态向图22所示的状态转动。
在图22所示的状态下,盖按压把手101从下侧对被卡合部584进行按压,从而将盖升降把手58抬起。由于盖升降把手58采取第一转动姿态,因此,盖51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当在该状态下抽吸泵75被驱动时,能够在盖51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的状态下从盖51中排出液体。
在印刷过程中,有时实施使滑架26向初始位置HP移动,并从液体喷射头27的全部喷嘴272朝向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的盖51喷射与印刷无关的液滴的冲洗、即空喷射。通过该冲洗而排出未使用的喷嘴272内的增粘油墨等的液滴,从而对喷嘴272内的液体进行更新,并防止喷嘴272的堵塞。当反复实施冲洗时,液体积存于盖51内,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抽吸泵75进行驱动,从而将积存于盖51中的液体排出。
接下来,对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以及凸轮从动件582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凸轮部92具有第一凸轮91的旋转轴86的周围的跨及一部分预定角度范围的部分在径向上隆起的形状。因此,凸轮部92被构成为,与旋转轴86的周围中的没有凸轮部92的部分相比,从旋转轴86至外周面为止的径向的距离较长。
凸轮部92的外周面被设为和辊583卡合的凸轮面。凸轮部92在图23中成为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上的端部具有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凹部921。凸轮部92在图23中成为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上成为第一凹部921的相邻位置的位置处具有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凹部922。与第一凹部921相比,第二凹部922的距旋转轴86的径向的距离较长。在辊583与第二凹部922卡合的图21、图23所示的状态下,盖升降把手58被配置为第一转动姿态。其结果为,盖51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
如图23所示,凸轮部92中的与第二凹部922相比位于图23中作为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上的部分被设为大致圆弧面状的凸轮面923。在辊583与凸轮面923卡合的区间内,盖升降把手58被配置为第一转动姿态,盖51被保持于非压盖位置。由于辊583与凸轮面923卡合的区间相当于实施了擦拭器61的升降动作的第二凸轮99的旋转区域,因此,盖51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
第一凹部921在辊583卡合时,将盖升降把手58的转动姿态保持为与图20所示的第一转动姿态相比稍微向作为逆时针方向的方向进行转动后的转动姿态。在此时的升降杆57的位置上,滑架26通过与锁止部件73之间的卡合而被锁止,且盖51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在例如将液体喷射装置11在不使用时收纳于仓库等中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液体的种类的不同而将液体喷射头27内的液体全部排出,且将盖51配置于非压盖位置。在该情况下,使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凹部921卡合。
当使第一凸轮91停止在盖51被配置于非压盖位置的目标旋转角时,在辊583与凸轮部92卡合的被卡合部分上设置有凹部921、922的理由如下。当辊583通过弹簧59的弹性力而被按压于第一凹部921或第二凹部922上时,通过该按压力而使第一凸轮91向辊583位于凹部921、922的中心的方向稍微旋转。在通过电动机71的旋转控制而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目标旋转角时,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有时会发生偏差。即使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稍许发生偏差,只要第一凸轮91通过从辊583受到的按压力而向辊583位于凹部921、922的中心的方向进行旋转,则第一凸轮91也会停止于适当的目标旋转角。
接下来,参照图24以及图25,对由第二凸轮99实施的盖按压把手1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4表示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复位位置的状态,图25表示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安置位置的状态。
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具有在其外周侧穿过的第一凸轮槽部121、和在其内周侧穿过的第二凸轮槽部122。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在第二凸轮99的周向上位置不同的两个部位具有对第一凸轮槽部121和第二凸轮槽部122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槽部123以及第二连接槽部124。
在盖按压把手101的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122的状态下,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未对盖升降把手58进行保持的复位位置。在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121的状态下,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抬起盖升降把手58并对其进行保持的安置位置。
当第二凸轮99从图24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CCW进行旋转时,凸轮销102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移动。详细而言,凸轮销102沿着凸轮槽100而如图24中箭头标记所示进行移动。由此,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图25所示的安置位置。
当第二凸轮99从图25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CCW进行旋转时,凸轮销102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移动。详细而言,凸轮销102沿着凸轮槽100而如图25中箭头标记所示进行移动。由此,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图24所示的复位位置。
接下来,对通过第一凸轮91的旋转而被实施的大气开放阀78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在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中,卡入有摆动部件94(参照图11)的凸轮销941。凸轮槽93具备:在第一凸轮91的外周侧穿过的第一凸轮槽部931;在第一凸轮91的内周侧穿过的第二凸轮槽部932。凸轮槽93在第一凸轮91的周向上位置不同的两个部位具有对第一凸轮槽部931和第二凸轮槽部932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槽部933以及第二连接槽部934。
图2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凸轮销941的位置为,在第一凸轮91为旋转角0°时由凸轮槽93引导的位置。当第一凸轮91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旋转时,凸轮销941相对地向逆时针方向CCW进行移动。当第一凸轮91向逆时针方向CCW进行旋转时,凸轮销941相对地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移动。
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控制,并使第一凸轮91向顺时针方向CW以及逆时针方向CCW进行旋转,从而对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进行控制。控制部37对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进行控制,并使凸轮销941例如在该图中箭头标记所示的(1)~(5)的路径上移动。当凸轮销941位于第一凸轮91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931时,摆动部件94被配置于闭阀位置,大气开放阀78闭阀。当凸轮销941位于第一凸轮91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932时,摆动部件94被配置于开阀位置,大气开放阀78开阀。
接下来,对通过第二凸轮99的旋转而被实施的盖按压把手101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7所示,在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中,卡入有盖按压把手101的凸轮销102。如前文所述,凸轮槽100具有第一凸轮槽部121、第二凸轮槽部122、和第一连接槽部123、第二连接槽部124。
图2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凸轮销102的位置为,在第一凸轮91为旋转角0°时由凸轮槽100引导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99在第一凸轮91位于旋转角205~310°的范围时进行旋转。因此,在第一凸轮91位于0~205°的范围内的旋转角时,凸轮销102被配置于图2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当在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为205~310°的范围内第二凸轮99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旋转时,凸轮销102向逆时针方向CCW进行移动。当在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为205~310°的范围内第二凸轮99向逆时针方向CCW进行旋转时,凸轮销102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移动。
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控制,并使第二凸轮99向顺时针方向CW以及逆时针方向CCW进行旋转,从而对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进行控制。控制部37对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进行控制,并使凸轮销102例如在该图中箭头标记所示的(1)~(5)的路径上移动。当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122时,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复位位置(参照图24)。当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931时,盖按压把手101被配置于安置位置(参照图25)。
控制部37执行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维护控制用程序,从而对电动机71进行旋转控制。控制部37通过对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进行控制,从而对盖51、擦拭器61、锁止部件73以及大气开放阀78等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37在成为预定的抽吸驱动时期时,使电动机71反转驱动,从而对抽吸泵75进行驱动。
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36具备输出包含与电动机71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编码器信号的未图示的编码器,例如具备旋转编码器。控制部37实施根据电动机71的旋转方向而对从编码器输入的编码器信号的脉冲边沿的数量进行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的计数,并根据该计数值来对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进行检测。控制部37根据所检测出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而对电动机71进行控制,并对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盖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盖51具备压盖部件501、液体吸收体502、空间形成部件503、承接部件504、限制部件505。压盖部件501被构成为上部开口的箱状,并被安装于盖支座52。本实施方式的压盖部件501呈长方形状地开口。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压盖部件501的开口部分具有长边部分和短边部分。
压盖部件501被设为,可将液体吸收体502、空间形成部件503、承接部件504以及限制部件505在上下重叠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即,压盖部件50具有可对液体吸收体502、空间形成部件503、承接部件504以及限制部件505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压盖部件501从下方依次对液体吸收体502、空间形成部件503、承接部件504、限制部件505进行收纳。
压盖部件501具有用于对所收纳的各种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柱506以及固定肋部507。固定柱506从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起向上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柱506以在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上包围其中央部分的方式配置有八根。固定柱506在其顶端处具有小直径的突起509。
固定肋部507被设置成跨及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以及内侧面511,并从内底面508起沿着内侧面511而向上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压盖部件501由于以长方形状开口,因此,具有分别与长边部分以及短边部分相连的四个内侧面511。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肋部507在压盖部件501中的分别与开口部分的短边部分相连的两个内侧面511上各设置有三个。
压盖部件501具有用于使作为其内部的空间的收纳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孔512。大气连通孔512可将压盖部件501的收纳空间与外部连通。也可以说,大气连通孔512可使盖51内与外部连通。
压盖部件501具有大气连通孔512开口的大气连通管513。大气连通管513以贯穿压盖部件501的底部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大气连通管513的一部分从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起向上方延伸。
大气连通管513位于在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中由固定柱506所包围的区域的外侧。大气连通孔512在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中靠内侧面511的位置开口。
压盖部件501具有密封部53。密封部53被设置成在压盖部件501中从其开口部分跨及内侧面511。因此,压盖部件501的内侧面511以及固定肋部507被密封部53覆盖。密封部53能够通过在压盖时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接触而对压盖部件501的收纳空间进行封闭。
液体吸收体502例如由聚氨酯等多孔质的树脂材料构成,并被设置于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液体吸收体502被设为能够对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272喷射出的液体进行吸收。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体502被形成为板状,并以其边缘部分沿着压盖部件501的内侧面511的方式被设置。因此,液体吸收体502具有长边部分和短边部分,以作为其边缘部分。
液体吸收体502具有用于供固定柱506插入的插入孔514。插入孔514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液体吸收体502,并与固定柱506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孔514以在液体吸收体502中包围其中央部分的方式配置有八个。
液体吸收体502具有用于与固定肋部507嵌合的切口槽515。切口槽515被设置于液体吸收体502的边缘部分上,并以对该边缘部分的一部分进行切口的方式形成。切口槽515与固定肋部507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吸收体502的短边部分上各设置有三个。
液体吸收体502具有用于供从内底面508起向上方延伸的大气连通管513插入的插入部516。插入部516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液体吸收体502,并位于与大气连通管513相对应的位置。被插入至插入部516中的大气连通管513通过插入部516而贯穿液体吸收体502。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516位于液体吸收体502中被插入孔514包围的区域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516以与多个切口槽515中的一个切口槽515相连的方式设置。插入部516既可以为槽,也可以为孔。
液体吸收体502具有用于固定空间形成部件503的固定槽517。固定槽517被设置于液体吸收体502的边缘部分,并以对该边缘部分的一部分进行切口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槽517设置有多个,并在液体吸收体502的长边部分上各形成有两个。
空间形成部件503被配置于液体吸收体502的上方。空间形成部件503具有形成格子状的格子部分518、和对格子部分518进行支承的脚部519。格子部分518以分别在宽度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上延伸的多个柱交叉的方式形成。因此,格子部分518具有多个开口521。在多个开口521中,分别插入有固定柱506。
脚部519从格子部分518起沿铅直方向Z(铅直向下)延伸。脚部519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12个。脚部519的下端与液体吸收体502的上表面接触。脚部519被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未与液体吸收体502的插入孔514、切口槽515以及固定槽517重叠的位置。
空间形成部件503具有用于插入至液体吸收体502的固定槽517中的杆522。杆522被设置于与固定槽517相对应的位置,并从格子部分518起向下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杆522与固定槽517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四根。空间形成部件503通过杆522被插入至固定槽517中,从而相对于液体吸收体502而被固定。
空间形成部件503具有抑制部523。抑制部523位于与大气连通管513的上端相比靠承接部件504侧。抑制部523对流体从大气连通孔512朝向承接部件504的流动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格子部分518中的在上下方向上与大气连通孔512重叠的一部分被设为抑制部523。因此,抑制部523在上下方向上也与液体吸收体502的插入部516重叠。
承接部件504由空间形成部件503支承。因此,承接部件504以与液体吸收体502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在压盖部件501内。承接部件504的下表面与空间形成部件503的格子部分518接触。
承接部件504具有用于承接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272被排出的液体的承接面524。承接面524为承接部件504的上表面。承接部件504被形成为板状,并以其边缘部分沿着压盖部件501的内侧面511的方式设置。因此,承接部件504具有长边部分和短边部分,以作为其边缘部分。
承接部件504具有供固定柱506插入的插入孔525。插入孔525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承接部件504,并与固定柱506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孔525以在承接部件504中包围其中央部分的方式配置有八个。承接部件504的插入孔525以及液体吸收体502的插入孔514上下重叠。
承接部件504具有用于与固定肋部507嵌合的切口槽526。切口槽526被设置于承接部件504的边缘部分上,并以对该边缘部分的一部分进行切口的方式形成。切口槽526与固定肋部507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承接部件504的短边部分上各设置有三个。
优选为,承接部件504与液体吸收体502同样地被构成为可对液体进行吸收。因此,优选为,承接部件504例如由聚氨酯等多孔质的树脂材料构成。并且,承接部件504也可以由不对液体进行吸收的树脂材料构成,而且也可以不限于树脂而由金属构成。
承接部件504具有对在压盖部件501的收纳空间中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上方的空间和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下方的空间进行连通的贯通孔527。贯通孔527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承接部件504。因此,贯通孔527在承接部件504的承接面524上开口。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527兼作插入孔525。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于承接部件504中的多个插入孔525中的一个插入孔525被设为在输送方向Y上延伸的长孔。作为长孔而被设置的该插入孔525也为贯通孔527。
被插入至贯通孔527中的固定柱506穿过贯通孔527而贯穿承接部件504。由于贯通孔527为长孔,因此,与所插入的固定柱506的直径相比开口得较大。因此,贯通孔527即使在插入有固定柱506的状态下,也对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上方的空间和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下方的空间进行连通。并且,贯通孔527并未被限定于兼作插入孔525的结构,也可以被设置成与插入孔525独立。
限制部件505作为网状的网眼材料而被设置。限制部件505具有供固定柱506的突起509插入的孔528。孔528与插入孔514、525相比开口得较小,并与固定柱506的数量对应地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孔528以在限制部件505中包围其中央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八个。
限制部件505通过使被插入至孔528中的突起509利用热而进行铆接,从而被固定于压盖部件501上。由此,抑制了位于限制部件505与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之间的液体吸收体502、空间形成部件503以及承接部件504相对于压盖部件501的脱落。
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限制部件505具有凹部529。凹部529被设置于限制部件505的边缘部分上,并以从该边缘部分起朝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凹部529为用于避免限制部件505与固定肋部507干涉的形状。凹部529与固定肋部507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六个。
限制部件505具有罩部531。在从承接面524侧观察到盖51的情况、即从上方观察到盖51的情况下,罩部531位于与大气连通孔512重叠的位置。罩部531从上方盖住大气连通孔512。本实施方式的罩部531被设置为圆板状,并位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大气连通孔512重叠的位置。罩部531在上下方向上与大气连通孔512、插入部516、抑制部523重叠。因此,罩部531位于限制部件505中的被孔528包围的区域的外侧。
如图29所示,贯通孔527被设置于在承接部件504中不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272对置的位置。图29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维护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以及喷嘴272。即,贯通孔527在承接部件504的承接面524上且在不与位于维护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272对置的位置上开口。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27具有四列喷嘴列,所述喷嘴列是多个喷嘴272在输送方向Y上并排而被构成的。喷嘴272以不与固定柱506、固定肋部507、罩部531等对置的方式位于维护位置。由此,承接面524能够有效地承接从喷嘴272被排出的液体。
如图29、图30以及图31所示,压盖部件501具有可对收纳空间内的流体进行抽吸的抽吸孔532。抽吸孔532在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开口,并对压盖部件501的内外进行连通。即,抽吸孔532在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上具有开口532a。抽吸孔532可对盖51内的流体进行抽吸。
被形成于内底面508上的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与被配置于内底面508上的液体吸收体502的一部分接触。即,液体吸收体502以与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压盖部件501内。抽吸孔532在内底面508的中央部分开口。因此,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位于内底面508中被固定柱506包围的区域内。
压盖部件501具有抽吸孔532所开口的抽吸管533。抽吸管533从压盖部件501的底部向下方延伸,并经由抽吸用的软管而与抽吸泵75连接。当抽吸泵75进行驱动时,实施从喷嘴272抽吸液体的抽吸清洁、或将盖51内的液体排出的空抽吸。
当盖51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压盖时,在盖51内形成有喷嘴272所开口的第一空间S1。即,盖51在与液体喷射头27接触时以包围的方式形成喷嘴272所开口的第一空间S1。第一空间S1为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液体喷射头27侧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S1为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上方的空间,且为在铅直方向Z上位于液体喷射头27与承接部件504之间的空间。
在盖51内形成有与第一空间S1不同的第二空间S2。第二空间S2为,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液体吸收体502相比靠液体喷射头27侧的空间。第二空间S2是通过将承接部件504配置成相对于液体吸收体502隔开间隔而被形成于压盖部件501内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S2为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下方的空间,且为在铅直方向Z上位于承接部件504与液体吸收体502之间的空间。承接部件504与液体吸收体502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和压盖时的喷嘴面271与承接部件504的承接面524之间的间隔相比较大,其结果为,第二空间S2的容积与第一空间S1的容积相比较大。
第一空间S1以及第二空间S2为压盖部件501的收纳空间的一部分。即,在压盖时,在盖51内存在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通过空间形成部件503在远离液体吸收体502的位置上对承接部件504进行支承,从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空间S2。即,空间形成部件503作为所谓的隔离板而发挥功能,并形成第二空间S2。并且,盖51也可以不具备空间形成部件50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例如压盖部件501的内侧面511上设置突出片,并由该突出片对承接部件504进行支承,从而形成第二空间S2。
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大气连通管513以其上端位于第二空间S2的方式延伸。大气连通孔512在其顶端处具有开口512a,所述顶端作为从压盖部件501的内底面508起延伸的大气连通管513的上端。因此,大气连通孔512向第二空间S2开口。在大气连通管513的下端安装有大气开放阀78。
大气连通管513的上端在第二空间S2内位于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液体吸收体502的位置。即,大气连通管513的顶端与液体吸收体502之间的距离和大气连通管513与承接部件504之间的距离相比较短。因此,位于第二空间S2的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被形成于以下位置,即,和所述开口512a与承接部件504之间的距离相比,所述开口512a与液体吸收体502之间的距离较短的位置。大气连通管512在第二空间S2内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液体吸收体502的位置开口。
抑制部523位于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相比靠承接部件504侧。本实施方式的抑制部523位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的上方。因此,抑制部523对流体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朝向承接部件504的流动进行抑制。
罩部531位于抑制部523的上方。因此,罩部531位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的上方。在从承接面524侧观察盖51的情况、即从上方观察盖51的情况下,罩部531位于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重叠的位置。罩部531盖住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
如图34所示,承接部件504的贯通孔527对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进行连通。因此,贯通孔527具有位于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527a和位于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开口527a被形成于承接面524上。贯通孔527对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进行连通。
贯通孔527中靠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527a被设置于在压盖时不与喷嘴272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柱506、固定肋部507、罩部531与贯通孔527同样地被设置于不与喷嘴272对置的位置。
如图29所示,在从上方观察盖51时,大气连通孔512以及贯通孔527隔着抽吸孔532而位于对角的位置。因此,贯通孔527在上下方向上未与大气连通孔512重叠。贯通孔527中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被设置于不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对置的位置。
贯通孔527位于与抽吸孔532相比更远离大气连通孔512的位置。贯通孔527与大气连通孔512之间的距离和抽吸孔532与大气连通孔512之间的距离相比较长。尤其,贯通孔527中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只要被设置于与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相比更远离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的位置即可。
接下来,对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盖51以及具备盖51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对液体喷射头27实施抽吸清洁时,在盖51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了压盖后的状态下,抽吸泵75进行驱动。当抽吸泵75进行驱动时,压盖部件501内的流体从抽吸孔532中被抽吸。此时,收纳空间内的流体通过由多孔质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液体吸收体502的单元、插入孔514、525、切口槽515、526、固定槽517、承接部件504与内侧面511之间的间隙等、盖51内的间隙而被抽吸。因此,当从抽吸孔532中进行抽吸时,负压到达包含第一空间S1以及第二空间S2在内的压盖部件501的整个收纳空间中。即,抽吸孔532能够对第一空间S1内以及第二空间S2内的流体进行抽吸。
当通过由抽吸泵75的驱动产生的负压而将液体从喷嘴272向盖51内排出时,承接部件504的承接面524承接该液体。由承接面524承接的液体通过上述的盖51内的间隙而朝抽吸孔532流动。
通过抽吸清洁而从喷嘴272被排出的液体的一部分被液体吸收体502吸收并被保持于液体吸收体502中。在执行了抽吸清洁之后,当实施例如空抽吸时,被保持于液体吸收体502中的液体从盖51内被排出。在抽吸清洁时被向盖51内排出的液体通过经由液体吸收体502而有效地从抽吸孔532中被排出。
当执行空抽吸时,通过大气开放阀78开阀,从而大气连通孔512使盖51内与大气连通。在执行了抽吸清洁之后,盖51内被设为负压。因此,在使大气开放阀78开阀时,气体有时猛烈地从大气连通孔512中流入盖51内。当气体猛烈地流入盖51内时,该气体可能会流入喷嘴272。当气体流入喷嘴272时,在例如喷嘴272内产生气泡,从而能够成为喷射液体的喷嘴272的喷射不良的主要因素。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气连通孔512向与喷嘴272所开口的第一空间S1不同的第二空间S2开口。即便因大气开放阀78开阀而使气体猛烈地从大气连通孔512流入第二空间S2中,由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被承接部件504分隔,因此,也降低了流入第二空间S2的气体猛烈地流入第一空间S1中的可能性。流入第二空间S2的气体通过上述的盖51内的间隙而缓慢地流入第一空间S1。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消除了盖51内的负压。由于气体缓慢地流入第一空间S1,因此,气体难以流入喷嘴272。
在执行抽吸清洁、冲洗等的情况等下液体被排出至盖51时,液体有时会附着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当在该状态下气体从大气连通孔512流入盖51内时,附着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处的液体会飞散或起泡。当因液体的飞散以及起泡等而使液体附着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或者使液体进入喷嘴272时,将导致喷嘴272的喷射不良。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被承接部件504分隔,因此,即使附着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处的液体临时飞散或起泡,该液体也会停留于第二空间S2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获得以下的效果。
(1)例如,在执行了通过将盖51内设为负压而从喷嘴272中抽吸液体的抽吸清洁之后,当为了执行空抽吸而通过大气连通孔512使盖51内向大气开放时,气体猛烈地从大气连通孔512中流入盖51内。当气体通过大气连通孔512而猛烈地流入盖51内时,气体有可能流入喷嘴272。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盖51内,大气连通孔512所开口的第二空间S2和喷嘴272所开口的第一空间S1被承接部件504分隔。因此,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512而流入盖51内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S1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272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喷射不良的发生。
(2)大气连通孔512在第二空间S2内与承接部件504相比靠液体吸收体502的位置开口。因此,进一步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512而流入盖51内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S1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272的可能性。
(3)承接部件504具有贯通孔527。因此,能够使承接面524所承接的液体通过贯通孔527而落下。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由承接部件504承接的液体向液体吸收体502流动。
(4)贯通孔527内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被设置于不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对置的位置。当采用这样的方式时,与贯通孔527内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和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对置的情况相比较,第二空间S2内的从贯通孔527至大气连通孔512为止的距离较长。因此,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512而流入盖51内的气体猛烈地通过贯通孔527的情况。即,抑制了流入盖51内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S1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272的可能性。
(5)贯通孔527内靠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527a被设置于在压盖时不与喷嘴272对置的位置。当采用这样的方式时,与贯通孔527内靠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527a和喷嘴272对置的情况相比较,第一空间S1内的从贯通孔527至喷嘴272为止的距离较长。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贯通孔527而流入第一空间S1的气体向喷嘴272流动的情况。
(6)贯通孔527内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被设置于与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相比更远离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的位置。当采用这样的方式时,与贯通孔527内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被设置于和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相比距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较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第二空间S2内的从大气连通孔512至贯通孔527为止的距离较长。即,在第二空间S2内贯通孔527与大气连通孔512被远离地配置,因此,抑制了流入盖51内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S1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272的可能性。
(7)用于对承接部件504进行固定的固定柱506穿过贯通孔527而贯穿承接部件504。由此,贯通孔527能够兼作用于供固定柱506贯穿承接部件504的孔(插入孔525)。由此,由于无需在承接部件504中设置与贯通孔527不同的孔(插入孔514),因此,能够简化承接部件504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527兼作设置有八个的插入孔514中的一个插入孔514。因此,无需针对设置有八根的固定柱506,而将插入孔514和贯通孔527合在一起设置九个孔,将插入孔514和贯通孔527合在一起而获得的孔的数量只要为八个即可。
(8)限制部件505在从承接面524侧观察盖51的情况下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重叠的位置上,具有盖住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的罩部531。由于通过大气连通孔512而流入盖51内的气体被罩部531承接,因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272的可能性。
(9)空间形成部件503具有抑制部523,所述抑制部523位于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相比靠承接部件504侧,并且对流体从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朝向承接部件504的流动进行抑制。由于通过大气连通孔512而流入盖51内的气体被抑制部523承接,因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272中的可能性。
(10)贯通孔527内靠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被设置于与抽吸孔532的开口相比更远离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的位置。即,与贯通孔527的开口527b和大气连通孔512的开口512a之间的距离相比,贯通孔527的开口527b和抽吸孔532的开口532a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当从抽吸孔532进行抽吸时,该抽吸力易于到达贯通孔527上。由此,在对盖51内进行抽吸时,能够有效地使被承接面524承接的液体向贯通孔527流动。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改变例那样进行变更。另外,既可以任意地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包含的结构和下述改变例所包含的结构进行组合,也可以任意地对下述改变例所包含的结构彼此进行组合。
·固定柱506可以仅为一根。也可以不设置固定肋部507。
·贯通孔527并未被限于在铅直方向Z上延伸的圆筒状,既可以为在蜿蜒的同时贯穿承接部件504的形状,也可以为在弯曲的同时贯穿承接部件504的形状。即,贯通孔527也可以为第一空间S1侧的开口527a和第二空间S2侧的开口527b被设置于在铅直方向Z上偏离的位置的形状。
·也可以在承接部件504上不设置贯通孔527。例如,也可以在压盖部件501上不设置固定肋部507,并将切口槽526设为贯通孔527的代替品。
·位于非压盖位置的盖51的姿态并未被限于其开口朝向上方的姿态。例如,盖51也可以成为在非压盖位置上其开口朝向下方的姿态。盖51也可以在非压盖位置与压盖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的同时进行移动。
·空间形成部件503并未被限于具有格子部分518和脚部519的形状。只要以隔开液体吸收体502与承接部件504之间的间隔的方式对承接部件504进行支承即可。
·擦拭部件(擦拭器61)也可以在退避位置与擦拭位置之间且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不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擦拭部件固定在滑动部件66上,或者将擦拭器支座65固定在滑动部件66上。
·也可以在滑动部件66上设置卡止部112(斜面115),并在驱动力传递部(齿条部件64)上设置被卡止部件(滑动轴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退避位置上将擦拭部件(擦拭器61)设置在成为液体喷射头27的扫描区域的下方的位置上,但也可以设置在不与扫描区域重叠的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维护装置36被用于液体喷射头27进行扫描的串行式打印机中,但也可以被用于液体喷射头27未进行扫描的行式打印机中。在该情况下,擦拭部件(擦拭器61)也可以在退避位置和与输送区域重叠的擦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退避位置位于在与输送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和输送介质M的输送区域相邻的区域。另外,擦拭部件也可以在退避位置和与输送区域重叠的擦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退避位置与输送区域重叠且在输送方向Y上与液体喷射头27相邻。
·凸轮从动件的旋转体并未被限于辊,也可以为球体。根据该结构,即使因电动机71的停止位置精度、零件的尺寸以及组装偏差而使第二凸轮99的旋转停止位置相对于正态的停止位置发生偏离,也能够以球体来到凹部的中心的方式对第二凸轮的旋转停止位置进行调节。
·擦拭部件(擦拭器61)的擦拭位置也可以为一个。另外,也可以设置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位置不同的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擦拭位置。而且,也可以使擦拭部件的擦拭位置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连续变化。
·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位置不同的多个擦拭位置并未被限于随着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起朝向擦拭位置W1而逐渐变高的结构,也可以逐渐变低,或者不规则地发生变化。
·也可以使液体喷射头27从印刷时的位置起向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对其与擦拭部件(擦拭器61)之间的重复量ΔR进行调节。在该情况下,即使例如擦拭部件的擦拭位置为一个,也能够以适当的重复量ΔR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被设置于齿条部件64上的卡止部为阶梯差部,被设置于滑动部件66上的被卡止部件具有能够越上阶梯差部的斜面的结构。另外,与之相反,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阶梯差部被设置于滑动部件上,具有斜面的被卡止部件被设置于齿条部件上。
·也可以消除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中的一方的凹部。总之,在能够将盖51配置于非压盖位置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存在有多个的情况下,只要在第一凸轮91于多个旋转停止位置上与凸轮从动件卡合的多个被卡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卡合部分上设置凹部即可。
·也可以将盖51的升降机构56设为使盖支座52升降的齿条小齿轮方式的移动机构。
·也可以采用能够使擦拭部件(擦拭器61)在宽度方向X或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的结构,并使擦拭部件在沿着喷嘴面271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也可以采用使例如维护装置36的基座单元40载置在轨道上并能够通过驱动源的动力而使装置整体进行移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维护装置36的移动而使擦拭部件对在预定的被擦拭位置上待机的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通过驱动源的动力而使擦拭器移动机构62的整体或一部分进行移动,从而使擦拭部件对在预定的被擦拭位置上待机的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结构。
·液体喷射装置11并未被限定于串行式打印机,也可以为滑架26可在宽度方向X和输送方向Y这两个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横向式打印机。
·液体喷射装置11并未被限定于印刷用的打印机。例如,也可以为对功能材料的粒子被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成的液状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为喷射使配线材料的金属粉分散的液状体的液滴、并在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基板上形成电气配线图案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其将使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的粉末分散的液状体喷射于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长条状的基板上,并制造液晶、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以及面发光等各种方式的显示器(显示装置用的显示基板)的像素。而且,也可以为喷射未固化的树脂液从而形成立体物的三维造形用的液体喷射装置。
·液体喷射装置11喷射液体的介质M并未被限于纸,也可以为布帛、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而被掌握的技术思想以及其作用效果。
[思想1]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以及盖,其被构成为,执行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接触时以包围的方式形成所述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的压盖,所述盖具有:压盖部件,其具有抽吸孔和大气连通孔,其中,所述抽吸孔被构成为,对所述盖内的流体进行抽吸,所述大气连通孔被构成为,使所述盖内与外部连通;液体吸收体,其以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能够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以及承接部件,其以在与所述液体吸收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的方式而与所述液体吸收体隔开间隔地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具有对从所述喷嘴中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承接的承接面,所述第二空间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所述液体吸收体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第二空间开口。
例如,在执行了通过将盖内设为负压而从喷嘴抽吸液体的抽吸清洁之后,当通过大气连通孔而使盖内向大气开放时,气体猛烈地从大气连通孔流入盖内。当气体通过大气连通孔而猛烈地流入盖内时,气体有可能流入喷嘴。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在盖内大气连通孔所开口的第二空间和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被承接部件分隔。因此,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而流入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喷射不良的发生。
[思想2]
如[思想]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连通孔在所述第二空间内与所述承接部件相比靠所述液体吸收体的位置开口。
根据该结构,进一步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而流入盖内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的可能性。
[思想3]
如[思想]1或[思想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件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对在压盖时的姿态下被形成于与所述承接面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进行连通,所述贯通孔内成为所述第二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不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对置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贯通孔内靠第二空间侧的开口和大气连通孔的开口对置的情况相比,第二空间内的从贯通孔至大气连通孔为止的距离较长。因此,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而流入盖内的气体猛烈地穿过贯通孔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的可能性。
[思想4]
如[思想]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内靠所述第一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在压盖时不与所述喷嘴对置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贯通孔内靠第一空间侧的开口和喷嘴对置的情况相比,第一空间内的从贯通孔至喷嘴为止的距离较长。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贯通孔而流入第一空间中的气体流入喷嘴的情况。
[思想5]
如[思想]3或[思想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内靠所述第二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相比更远离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贯通孔内靠第二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与抽吸孔的开口相比距大气连通孔的开口较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第二空间内的从大气连通孔至贯通孔为止的距离较长。即,由于第二空间内贯通孔与大气连通孔被分离地配置,因此,抑制了通过大气连通孔而流入盖内的气体猛烈地向第一空间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降低气体流入喷嘴的可能性。
[思想6]
如[思想]3至[思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所述盖具有限制部件和固定柱,其中,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承接部件从所述压盖部件上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所述固定柱用于将所述限制部件固定在所述压盖部件上,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贯通孔而贯穿所述承接部件。
根据该结构,贯通孔能够兼作用于供固定柱贯穿承接部件的孔。由此,无需在承接部件上设置与贯通孔不同的孔,因此,能够简化承接部件的结构。
[思想7]
如[思想]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件在从所述承接面侧观察所述盖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重叠的位置上具有盖住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的罩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大气连通孔而流入盖内的气体被罩部承接,因此,能够减少气体流入喷嘴的可能性。
[思想8]
如[思想]1至[思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所述盖具有空间形成部件,所述空间形成部件形成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空间形成部件具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位于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相比靠所述承接部件侧,并且,对流体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承接部件的流动进行抑制。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大气连通孔而流入盖内的气体被抑制部阻挡,因此,能够减少气体流入喷嘴的可能性。
[思想9]
一种盖,其被构成为,执行与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的液体喷射头接触从而以包围的方式形成所述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的压盖,所述盖的特征在于,具有:压盖部件,其具有抽吸孔和大气连通孔,其中,所述抽吸孔被构成为,对所述盖内的流体进行抽吸,所述大气连通孔被构成为,使所述盖内与外部连通;液体吸收体,其以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能够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以及承接部件,其以在与所述液体吸收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的方式而与所述液体吸收体隔开间隔地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具有对从所述喷嘴中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承接的承接面,所述第二空间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所述液体吸收体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第二空间开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同样的效果。
本申请主张在2017年12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7-234898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8…放卷部;19…输送部;20…印刷部;26…滑架;27…液体喷射头;271…喷嘴面;272…喷嘴;33…间隔调节机构;36…维护装置;37…控制部;40…基座单元;42…基座部;44…侧板部;441,442…作为导向部的一个示例的导向孔;443…平坦部;444…第三平坦部;445…第二平坦部;446…第一平坦部;48…盖组装保持部;49…擦拭器组装保持部;50…盖单元;51…盖;52…盖支座;56…升降机构;58…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盖升降把手;582…凸轮从动件;583…作为旋转体的一个示例的辊;59…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弹簧;60…擦拭器单元;61…作为擦拭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62…作为擦拭部件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移动机构;63…作为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4…作为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的齿条部件;641…齿条;65…构成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并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支座;651、652…引导销;66…构成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滑动部件;67…连结部;68…导轨;69…作为吸收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清洁器;70…驱动机构;71…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的电动机;72…动力传递机构;73…锁止部件;74…锁止单元;75…抽吸泵;77…作为齿轮的一个示例的小齿轮(pinion gear);78…大气开放阀;83…驱动齿轮;84…旋转轴(第一旋转轴);85…齿轮;86…作为第二旋转轴的一个示例的旋转轴;87…离合器;91…作为旋转凸轮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旋转凸轮(第一转凸轮);92…凸轮部;921…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凹部;922…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凹部;93…凸轮槽;94…摆动部件;941…凸轮销;95…间歇齿轮;99…第二旋转凸轮(第二凸轮);101…作为按压把手的一个示例的盖按压把手;102…凸轮销;110…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1…被卡止部;112…卡止部;113…作为被卡止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滑动轴;114…弹簧;115…斜面;501…压盖部件;502…液体吸收体;503…空间形成部件;504…承接部件;505…限制部件;506…固定柱;507…固定肋部;508…内底面;509…突起;511…内侧面;512…大气连通孔;512a…开口;513…大气连通管;514…插入孔;515…切口槽;516…插入部;517…固定槽;518…格子部分;519…脚部;521…开口;522…杆;523…抑制部;524…承接面;525…插入孔;526…切口槽;527…贯通孔;527a…开口;527b…开口;528…孔;529…凹部;531…罩部;532…抽吸孔;532a…开口;533…抽吸管;M…介质;X…宽度方向(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Z…铅直方向;HP…初始位置;CN…中心线;MD…进退方向;S1…第一空间;S2…第二空间;W1…擦拭位置(第一擦拭位置);W2…第二擦拭位置;W3…第三擦拭位置;WD…擦拭方向;ΔR…重复量。

Claims (9)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以及
盖,其被构成为,执行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接触时以包围的方式形成所述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的压盖,
所述盖具有:
压盖部件,其具有抽吸孔和大气连通孔,其中,所述抽吸孔被构成为,对所述盖内的流体进行抽吸,所述大气连通孔被构成为,使所述盖内与外部连通;
液体吸收体,其以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以及
承接部件,其以在与所述液体吸收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的方式而与所述液体吸收体隔开间隔地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具有对从所述喷嘴中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承接的承接面,
所述第二空间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所述液体吸收体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
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第二空间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气连通孔在所述第二空间内与所述承接部件相比靠所述液体吸收体的位置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件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对在压盖时的姿态下被形成于与所述承接面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进行连通,
所述贯通孔内靠所述第二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不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对置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内靠所述第一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在压盖时不与所述喷嘴对置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内靠所述第二空间侧的开口被设置于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相比更远离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
所述盖具有限制部件和固定柱,其中,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承接部件从所述压盖部件上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所述固定柱用于将所述限制部件固定在所述压盖部件上,
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贯通孔而贯穿所述承接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从所述承接面侧观察所述盖的情况下,在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重叠的位置上具有盖住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的罩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
所述盖具有空间形成部件,所述空间形成部件形成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空间形成部件具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位于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相比靠所述承接部件侧,并且,对流体从所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承接部件的流动进行抑制。
9.一种盖,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执行与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嘴的液体喷射头接触从而以包围的方式形成所述喷嘴所开口的第一空间的压盖,
所述盖具有:
压盖部件,其具有抽吸孔和大气连通孔,其中,所述抽吸孔被构成为,对所述盖内的流体进行抽吸,所述大气连通孔被构成为,使所述盖内与外部连通;
液体吸收体,其以与所述抽吸孔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被构成为对所述液体进行吸收;以及
承接部件,其以在与所述液体吸收体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的方式而与所述液体吸收体隔开间隔地被配置于所述压盖部件内,并具有对从所述喷嘴中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承接的承接面,
所述第二空间在压盖时的姿态下位于与所述液体吸收体相比靠所述液体喷射头侧,
所述大气连通孔向所述第二空间开口。
CN201811474354.4A 2017-12-07 2018-12-04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Active CN109895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898 2017-12-07
JP2017234898A JP6984371B2 (ja) 2017-12-07 2017-12-07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513A true CN109895513A (zh) 2019-06-18
CN109895513B CN109895513B (zh) 2022-06-14

Family

ID=6673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4354.4A Active CN109895513B (zh) 2017-12-07 2018-12-04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8289B2 (zh)
JP (1) JP6984371B2 (zh)
CN (1) CN1098955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011A (zh) * 2020-09-29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45632B2 (ja) * 2020-03-23 2024-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
JP7344930B2 (ja) * 2021-06-17 2023-09-14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5869A (ja) * 2006-01-13 2007-07-26 Seiko Epson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機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110520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80192083A1 (en) * 2007-02-13 2008-08-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ping device, and recover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734016A (zh) * 2008-11-13 2010-06-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211459A (zh) * 2010-03-16 2011-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673158A (zh) * 2011-03-09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09736A (zh) * 2016-01-27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820909T2 (de) 1997-03-25 2004-07-29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nd Tintensaugverfahren für einen Aufzeichnungskopf
JPH10264402A (ja) 1997-03-26 1998-10-0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のキャッピング装置
JP2002086746A (ja) 2000-09-13 2002-03-26 Ricoh Co Ltd インク吐出回復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086757A (ja) 2000-09-20 2002-03-2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吸収材及び該インク吸収材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361908A (ja) 2000-11-15 2002-12-1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4051916B2 (ja) 2000-12-14 2008-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95801A (ja) 2002-12-18 2004-07-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4291242A (ja) * 2003-03-25 2004-10-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69913A (ja) 2003-12-12 2005-06-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70399B2 (ja) 2005-03-04 2011-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698467B1 (en) 2005-03-01 2009-09-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18508A (ja) 2005-10-31 2007-05-17 Sii Printek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758775B2 (ja) 2006-01-25 2011-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US7806507B2 (en) 2006-01-25 201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apping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liquid absorber
JP4831343B2 (ja) 2006-12-11 2011-1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015106B2 (ja) 2008-09-29 2012-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キャップ
JP2010120294A (ja) 2008-11-20 2010-06-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KR101074477B1 (ko) * 2009-05-07 2011-10-17 주식회사 디지아이 헤드의 노즐 건조방지장치
US8434853B1 (en) * 2011-10-25 2013-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cap assembly
US9375933B2 (en) 2014-03-17 2016-06-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303659B2 (ja) 2014-03-17 2018-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217556A (ja) * 2014-05-15 2015-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221783A (ja) 2015-05-28 2016-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JP6554983B2 (ja) * 2015-08-03 2019-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5869A (ja) * 2006-01-13 2007-07-26 Seiko Epson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機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110520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80192083A1 (en) * 2007-02-13 2008-08-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ping device, and recover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734016A (zh) * 2008-11-13 2010-06-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211459A (zh) * 2010-03-16 2011-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673158A (zh) * 2011-03-09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09736A (zh) * 2016-01-27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011A (zh) * 2020-09-29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14312011B (zh) * 2020-09-29 2023-1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4371B2 (ja) 2021-12-17
US20190176472A1 (en) 2019-06-13
JP2019098692A (ja) 2019-06-24
US10618289B2 (en) 2020-04-14
CN109895513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5513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CN108454238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CN111775568B (zh)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5162984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9592673B2 (en) Maintenance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4908430B (zh) 擦拭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
US20120224002A1 (en) Maintenance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switch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6578948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very method thereof
CN102256799A (zh)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JP706708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2784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713679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25454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252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TWI415748B (zh) 噴墨頭維護裝置
JP2018150495A (ja) 液体噴射装置用洗浄液、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流路の洗浄方法
JP2006305785A (ja) ワイピ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770710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21075022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6064523A (ja) ワイパー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ならびにワイピング方法
JP201520899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40157702A1 (en) Maintenance device,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ng device
JP595008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168197A (ja) ワイパー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ならびにワイピング方法
JP2016215487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