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799A -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6799A
CN102256799A CN2009801518119A CN200980151811A CN102256799A CN 102256799 A CN102256799 A CN 102256799A CN 2009801518119 A CN2009801518119 A CN 2009801518119A CN 200980151811 A CN200980151811 A CN 200980151811A CN 102256799 A CN102256799 A CN 102256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et head
head liquid
ink
liquid
tumb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18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瀨哲也
贞木彰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I Prin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I Prin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I Printek Inc filed Critical SII Prin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56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41J2/16588Print heads movable towards the clean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4Mounting head into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维持了印字精度,能够谋求构成的简单化并降低制造成本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转动装置(60)具备:转动单元(62),安装有喷墨头(10);以及基座单元(61),将转动单元(6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其中,转动单元(62)具备:转动板(63),经由转动轴(69)而能够转动地由基座单元(61)支撑;以及滑动机构(65),以能够相对于转动板(63)而沿旋转轴(69)的半径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安装有喷墨头(10),其中,滑动机构(65)形成为,与转动板(63)的转动动作连动,相对于转动板(63)而滑动。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喷射口喷射液体而将图像或文字记录在被记录介质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诸如进行各种印刷的喷墨打印机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搬送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和喷墨头(液体喷射头)。作为在此使用的喷墨头,已知一种喷墨头,该喷墨头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喷射孔)构成的喷嘴列(喷射孔列)的喷嘴体(喷射体)、与各喷嘴孔成对且与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墨水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墨水供给系以及与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压电致动器,驱动压电致动器而对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压力产生室内的墨水从喷嘴孔的吐出口(喷射口)喷射。
作为这样的喷墨打印机的一种,存在着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以喷墨头的吐出口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吐出墨水,对在喷墨头的下方搬送的被记录介质的上面进行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为了提高印字精度,有必要将喷墨头的喷嘴面和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
可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存在着这样的构成:为了进行墨水填充或喷嘴孔的清洁等维护,将吸引帽盖在喷墨头并进行负压吸引而将墨水初始填充至喷嘴孔或除去喷嘴孔附近的垃圾。
然而,为了如上所述地将喷墨头的喷嘴面和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狭窄地设定,必须相应地使喷墨头靠近被记录介质。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由于利用例如带式输送机等搬送装置来使被记录介质移动,因而像现有的喷墨头那样从喷墨头的最下部至喷嘴列的最下喷嘴孔存在着距离的喷墨头,难以在被记录介质的下部或高度较低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印刷。
另外,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这样的构成:在喷墨头的可动范围内设有用于维护的服务站,使喷墨头移动至该服务站而进行维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05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为了进行喷墨头的维护,有必要使喷墨头移动至服务站。即,由于有必要追加服务站和将喷墨头引导至服务站的构成,因而存在着构成变得复杂且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一种维持印字精度,且能够谋求构成的简单化并降低制造成本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手段。
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的解决手段,一种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安装有向着被记录介质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在以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喷射口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配置的第1位置和以所述喷射口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状态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具备:转动单元,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以及基座单元,将所述转动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其中,所述转动单元,具备:转动部件,经由转动轴而能够转动地由所述基座单元支撑;以及滑动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而沿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其中,所述滑动部件形成为,与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动作连动,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而滑动,如果以所述第1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射口的开口方向作为第1方向,以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射口的开口方向作为第2方向,那么,所述转动轴配置于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转动单元的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
依照该构成,由于液体喷射头转动并滑动,因而如果转动至第1位置,那么,能够使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的上面相对配置,如果转动至第2位置,那么,能够使液体喷射头从被记录介质的上方退避。由于能够在该第2位置处进行液体喷射头的维护,因而与像现有技术那样使液体喷射头移动至服务站等的构成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转动轴配置于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端部,因而转动时的液体喷射头不比转动轴更大大地超出至下方。所以,在第1位置处,能够将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而提高印字精度,并且,在第2位置处,能够有效利用液体喷射头的下方的空间。
另外,所述转动单元具备联接至所述滑动部件的齿条部件,所述基座单元具备驱动装置和固定齿轮,其中,该驱动装置使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转动轴转动,该固定齿轮以相对于所述齿条部件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基座单元。
依照该构成,转动单元由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转动,由此,与固定齿轮直接地或间接地啮合的齿条部件滑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与转动单元的转动动作连动而使滑动部件滑动。因此,与仅利用转动轴这一根轴来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不同,能够在转动单元转动时抑制转动单元突出至基座单元的下方。
另外,以与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齿条部件啮合的状态能够旋转地由所述转动部件支撑的摇动齿轮介于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齿条部件之间。
依照该构成,通过使摇动齿轮介于固定齿轮和齿条部件之间,从而能够将齿条部件配置于任意的位置。由此,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且能够防止固定齿轮的大型化而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将齿条部件配置于第1位置处的转动轴的上方,能够有效利用转动轴的下方的空间。
另外,在所述基座单元,设有限制所述转动单元的转动范围的限制部,在所述转动轴,设有转矩限制器,该转矩限制器在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的转矩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解除从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转动轴的驱动力的传递。
依照该构成,转动单元与限制部接触,作用于转动轴的转矩增大,由此,能够将驱动装置和转动轴的联接解除,不将来自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至转动轴。这样,由于在与限制部接触的时刻,转动单元的转动停止,因而与使用脉冲电动机等驱动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转动误差。由此,能够防止过剩的负荷施加于驱动装置,并且,能够使转动单元可靠地转动至第1位置而提高印字精度。
另外,在所述基座单元,设有柱塞,该柱塞能够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1位置或所述第2位置处与所述转动部件嵌合。
依照该构成,在液体喷射头位于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情况下,由柱塞将基座单元和转动部件嵌合,由此,能够将液体喷射头可靠地定位在第1位置或第2位置。结果,能够将液体的吐出方向维持为一定,能够提高印字精度。
另外,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由具有所述喷射口的多个喷射孔构成的喷射孔列和以覆盖所述喷射孔列的方式形成的喷射体保护装置,所述喷射体保护装置具备从所述喷射体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喷射孔列相对的狭缝的顶板部以及将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喷射体之间密闭的密闭部,在所述液体喷射头配置于所述第2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喷射孔列的上方或下方具备吸引流路,所述吸引流路,一端侧向着所述喷射体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而开口有吸引口,并且,另一端侧连接至吸引部,通过经由所述吸引流路而由所述吸引部吸引,从而能够使所述喷射体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成为负压室,吸引从所述喷射孔溢出至所述负压室内的所述液体。
依照该构成,液体的初始填充时或通常使用时的剩余液体流出至仅通过狭缝而与外部连通的负压室,并且,负压室外部的气体经由狭缝而流入负压室。由此,剩余液体在难以从狭缝漏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在负压室移动,从吸引口被吸引至吸引流路内而向外部排出,因而能够可靠地回收从喷射口流出的液体,能够防止剩余液体从液体喷射头漏出。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液体填充时使液体喷射头转动至第2位置,就防止了剩余液体的漏出所导致的液体喷射头的附近(例如,被记录介质或搬送装置)的污染,就能够由喷射孔可靠地填充液体。
所以,由于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帽或墨水吸收体,因而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并且,能够谋求省空间化。即,由于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喷射口前方的空间系数,因而能够缩小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另外,由于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下部的空间系数,因而也能够在被记录介质的下端部或高度较低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结果,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印字精度。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吸引流路来连续地排出液体,因而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极高,即使在大量的剩余液体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剩余液体所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而且,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解决手段,具备:向着被记录介质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上述本发明的转动装置;以及沿着规定的方向搬送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在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至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配设于所述搬送装置的上方,使得所述喷射口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上面相对。
依照该构成,由于在液体喷射头安装有上述本发明的转动装置,因而液体喷射头在转动至第1位置的状态下配设于搬送装置的上方,由此,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口向着第1方向喷射液体。由此,能够用于在被记录介质的上面进行印刷的向下打印类型的液体喷射头。另外,在维护时,通过使转动单元转动至第2位置,从而能够进行液体喷射头的维护。即,能够容易地切换印刷时(第1位置)和维护时(第2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被记录介质配置于液体喷射头的正下方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在转动时也不发生干涉。因此,能够将在印刷时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而能够提高印字精度。
另外,具备:向着被记录介质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上述本发明的转动装置;以及沿着规定的方向搬送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在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配设于所述搬送装置的侧方,使得所述喷射口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侧面相对。
依照该构成,液体喷射头在转动至第2位置的状态下配设于搬送装置的侧方,由此,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口向着第2方向喷射液体。由此,能够用于在被记录介质的上面进行印刷的横向打印类型的液体喷射头。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必要在液体喷射头的下方设置空间,因而能够将液体喷射头尽可能地配置在下方,能够进行向被记录介质的下端部或高度较低的被记录介质的印刷。
另外,配设于所述搬送装置的上方的所述液体喷射头配置为,在转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上方退避。
依照该构成,配设于搬送装置的上方的液体喷射头配置为,在转动至第2位置的情况下,从被记录介质退避,由此,在液体填充时,即使万一剩余液体从液体喷射头漏出,液体也不附着于被记录介质而污染。
另外,以所述转动单元的转动轴位于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方式,在所述转动单元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
依照该构成,由于转动轴配置于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端部,因而转动时的液体喷射头不比转动轴更大大地超出至下方。所以,在第1位置处,能够将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而提高印字精度,并且,在第2位置处,能够有效利用液体喷射头的下方的空间。此外,上述的端部可以比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一方侧。
另外,伴随着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的转动,所述液体喷射头沿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1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开口方向侧的端面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重力方向下部侧的端面位置在重力方向上配置为同等的高度。
依照该构成,第2位置处的液体喷射头的重力方向下部的端面的高度配置为与第1位置处的液体喷射头的开口方向侧的端面的高度同样的高度,由此,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任一种情况下,均不比基座单元的外形更向重力下方突出。因此,能够向配置于带式输送机等搬送装置上的被记录介质的下端附近位置进行印字。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的解决手段,是上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其中,具备在由所述转动装置使所述液体喷射头转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所述液体的填充的液体填充工序。
依照该构成,在液体填充时等,使液体喷射头转动至另一端位置而进行,由此,能够防止剩余液体从喷射口漏出。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由于液体喷射头转动并滑动,因而如果转动至第1位置,那么,能够使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的上面相对配置,如果转动至第2位置,那么,能够使液体喷射头从被记录介质的上方退避。由于能够在该第2位置处进行液体喷射头的维护,因而与像现有技术那样使液体喷射头移动至服务站等的构成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转动轴配置于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端部,因而转动时的液体喷射头不比转动轴更大大地超出至下方。所以,在第1位置处,能够将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而提高印字精度,并且,在第2位置处,能够有效利用液体喷射头的下方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喷墨头的正面图。
图4是从右侧面观看时的喷墨头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图4的I-I线剖面图。
图6是喷墨头芯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显示在喷墨头安装有转动装置的状态的、转动装置的横向打印位置处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将喷墨头从转动装置拆卸的状态的、转动装置的横向打印位置处的立体图。
图9是转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基座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转动装置的转动动作的说明图(侧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转动装置的转动动作的说明图(立体图)。
图13是显示配设于带式输送机的上方的喷墨头的墨水填充方法的说明图。
图14是显示吸引泵和加压泵的动作时机与空间(负压室)的关系的图。
图15是显示初始填充时的动作的喷墨头芯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2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连接至指定的个人计算机(图中未显示),基于从该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印刷数据,吐出(喷射)墨水(液体)I,在箱体D施行印刷。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带式输送机2、墨水吐出部3、墨水供给部5以及吸引泵(吸引部)16,其中,带式输送机2沿单方向搬送箱体D,墨水吐出部3具备多个喷墨头(液体喷射头)10,如图2所示,墨水供给部5将墨水I和清洁用清洗液W供给至喷墨头10,吸引泵16连接至喷墨头10。
墨水吐出部3向着箱体D吐出墨水I,如图1所示,在带式输送机2的侧方和上方分别各具有2个(合计6个)长方体形状的喷墨头10,将箱体D夹在其间。各喷墨头10以各自的外壳11的墨水吐出面11a向着带式输送机2侧(箱体D)的状态配设。此外,分别配置在带式输送机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2个喷墨头10沿着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分别经由后述的转动装置60而由支撑部件7支撑。另外,分别配置在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2个喷墨头10沿着带式输送机2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个喷墨头10经由转动装置60而由一根支撑部件7支撑。
(液体喷射头)
图3是喷墨头10的正面图,图4是从右侧面观看时的喷墨头10的概略构成图,图5是图4的I-I线剖面图。此外,在以下的喷墨头10的说明中,以喷墨头10位于后述的横向打印位置的情况为例而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喷墨头10具备上述的外壳11、液体供给系12、喷墨头芯片20、驱动电路基板14(参照图5)以及吸引流路15。
如图4、5所示,外壳11是在墨水吐出面11a的下部形成有开口部11b的薄箱形状的外壳,在其背面11c沿着高度方向形成有2处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具体而言,在高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形成有墨水注入孔11d,在下部形成有墨水吸引孔11e。外壳11在其内部空间具备立设并固定于外壳11的底板11f,并且,容纳有喷墨头10的各构成物品。
液体供给系12经由墨水注入孔11d而与墨水供给部5连通,由阻尼器17和墨水流路基板18概略地构成。
如图5所示,阻尼器17用于调整墨水I的压力变动,具备存积墨水I的存积室17a。该阻尼器17固定于底板11f,具备经由管部件17d而与墨水注入孔11d连接的墨水取入孔17b和经由管部件17e而与墨水流路基板18连接的墨水流出孔17c。
如图4所示,墨水流路基板18是形成为纵长的部件,如图5所示,墨水流路基板18是在其内部形成有流通路18a的部件,安装于喷墨头芯片20,该流通路18a与阻尼器17连通且墨水I流通于该流通路18a。
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基板14具备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和柔性基板14a。将柔性基板14a的一端接合至后述的板状电极(图中未显示),将另一端接合至驱动电路基板14上的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由此,该驱动电路基板14根据印刷图案而将电压施加至陶瓷压电板(致动器)21。该驱动电路基板14固定于底板11f。
(喷墨头芯片)
图6是喷墨头芯片2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6所示,喷墨头芯片20具备陶瓷压电板21、墨水室板22、喷嘴体(喷射体)23以及喷嘴保护装置(喷射体保护装置)24。
陶瓷压电板21是由PZT(钛酸锆酸铅)构成的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在两个板面21a、21b中的一方的板面21a并列设置有多个长槽(压力产生室)26,各长槽26由侧壁27隔离。
长槽26沿陶瓷压电板21的横向方向延伸设置,遍及陶瓷压电板21的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而并列设置多个。侧壁27遍及陶瓷压电板21的纵向方向而并列设置多个,将长槽26分别区分。在这些各侧壁27的两壁面的长槽26的开口侧(板面21a侧),遍及陶瓷压电板21的横向方向而延伸设置有驱动电压施加用的板状电极(图中未显示)。在该板状电极,接合有上述的柔性基板14a。
关于这样的陶瓷压电板21,如图5所示,板面21b中的后侧面侧固定于底板11f的缘部,长槽26的延伸方向向着开口部11b。
另外,墨水室板22与陶瓷压电板21同样地为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与陶瓷压电板21的尺寸相比,形成为纵向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横向方向的尺寸较短。该墨水室板22具备开放孔22c,该开放孔22c沿厚度方向贯通,而且,遍及墨水室板22的纵向方向而形成。
墨水室板22,以构成前侧面22a与陶瓷压电板21的前侧面21c成为同一平面的对接面25a的方式,从板面21a侧接合至陶瓷压电板21。在该接合状态下,开放孔22c遍及整体地使陶瓷压电板21的多个长槽26露出,所有长槽26向外侧开放,成为各长槽26分别连通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墨水室板22,以覆盖开放孔22c的方式装配有墨水流路基板18,墨水流路基板18的流通路18a和各长槽26连通。
如图5所示,通过将喷嘴板31粘贴于喷嘴帽32而构成喷嘴体23。
如图6所示,喷嘴板31是由聚酰亚胺构成的薄板状且细长状的部件,排列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喷嘴孔31a而构成喷嘴列31c。更具体而言,在喷嘴板31的横向方向的中间的位置,与长槽26数目相同的喷嘴孔31a在同一线上且以与长槽26相同的间隔形成。此外,在喷嘴板31的两个板面中的吐出墨水I的吐出口(喷射口)31b所开口的板面,涂敷有用于防止墨水的附着等的具有憎水性的憎水膜,另一方的板面成为与上述对接面25a和喷嘴帽32接合的接合面。
喷嘴帽32是将框板状的部件所具有的两个框面中的一方的框面的外周缘削去的形状的部件,是具备外框部32a、中框部32h、内框部32b、长孔32c以及排出孔32d的部件,其中,外框部32a成为薄板状,中框部32h比外框部32a更厚,内框部32b比中框部32h更厚,长孔32c在内框部32b的横向方向的中间部沿厚度方向贯通,并且,沿纵向方向延伸,排出孔32d在中框部32h的一端部沿厚度方向贯通。换言之,中框部32h和内框部32b从外框部32a所具有的外框面32e沿厚度方向突出成阶梯状,厚度方向的剖面轮廓成为向着长孔32c按照外框部32a、中框部32h、内框部32b的顺序变高的台阶状。
喷嘴板31以堵塞长孔32c的方式贴附在沿与外框面32e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内框面32f,喷嘴保护装置24的环状端部24d抵接在外框面32e。
这样的喷嘴体23以喷嘴帽32的排出孔32d位于下侧的方式(参照图3)容纳于外壳11的内部空间,固定于外壳11和底板11f(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陶瓷压电板21和墨水室板22的一部分插入长孔32c,对接面25a与喷嘴板31对接。另外,由粘接剂将喷嘴板31粘接于内框面32f,并且,如果与内框面32f的面积相比,那么,喷嘴板31的面积形成为较大,喷嘴板31从内框面32f超出一些而设置。
通过这样的构成,从而如果将规定量的墨水I从阻尼器17内的存积室17a供给至墨水流路基板18,那么,该供给的墨水I经由开放孔22c而被送入长槽26内。
(喷嘴保护装置)
如图4~6所示,喷嘴保护装置24是由不锈钢构成的大致箱型形状的部件,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该喷嘴保护装置24具备形成为矩形板状的顶板部24a和从该顶板部24a的周缘部沿与板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密闭部24b。
顶板部24a在其横向方向的中间部具备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狭缝24c。该狭缝24c形成为比喷嘴列31c的长度更长一些,两端部(上端部24i、下端部24j)形成为圆形。
狭缝24c的宽度尺寸,相对于喷嘴孔31a的喷嘴直径40μm而设定为大致1.5mm。期望将该狭缝24c的宽度尺寸设定在这样的范围:以能够由吸引泵16设为负压的宽度尺寸为上限,以在墨水I的初始填充时墨水I不从狭缝24c溢出而滴流的宽度尺寸为下限。此外,上端部24i、下端部24j以比上述的宽度尺寸稍微更大的直径形成为圆形。
如图6所示,该喷嘴保护装置24在面向内侧的内表面24e形成有由钛涂层形成的亲水膜24g,在与该内表面24e背向的外表面24f和狭缝24c的内面,形成有由氟树脂涂层或特氟隆(注册商标)镀层形成的憎水膜24h。
以顶板部24a覆盖内框部32b和排出孔32d(参照图3)的方式并以密闭部24b的内表面24e和中框部32h的中侧面32i抵接的方式,利用粘接剂来将环状端部24d与外框面32e粘接,将这样的喷嘴保护装置24粘附于喷嘴帽32(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以狭缝24c与喷嘴列31c相对且不与排出孔32d相对的方式,经由空间(内侧空间)S而覆盖喷嘴列31c。此外,喷嘴保护装置24,期望将顶板部24a和喷嘴板31的距离设定在这样的范围:以能够由吸引泵16设为负压的距离为上限,以在墨水I的初始填充时墨水I不从狭缝24c溢出的距离为下限。
如图4所示,关于上述的吸引流路15,成为吸引口15a的筒管的一端嵌合插入并固定于排出孔32d,另一端连接至墨水吸引孔11e而构成。如上所述,吸引口15a在不与狭缝24c相对的位置开口。
另外,吸引泵16经由管而连接至墨水吸引孔11e。在工作时,该吸引泵16吸引空间S内的空气和墨水I,使空间S成为负压室R。此外,该吸引泵16将被吸引的墨水I存积在废液罐E(参照图2)。
返回至图2,墨水供给部5具备存积有墨水I的墨水罐51、存积有清洗液W的清洗液罐52、能够切换两个流路的切换阀53、将墨水I或清洗液W加压供给至喷墨头10的加压泵54以及能够开闭流路的开闭阀55。
墨水罐51经由供给管57a、切换阀53以及供给管57c而与加压泵54连通,清洗液罐52经由供给管57b、切换阀53以及供给管57c而与加压泵54连通。即,切换阀53连接有供给管57a、57b以作为流入管,连接有供给管57c以作为流出管。
加压泵54连接有供给管57c,并且,经由供给管57d而与喷墨头10连通,将从供给管57c流入的墨水I或清洗液W供给至喷墨头10。该加压泵54构成为在非工作时使流体不流动,具有开闭阀的功能。
开闭阀55连接有与供给管57c连通而成为流入管的供给管57e和与供给管57d连通而成为流出管的供给管57f。即,如果打开该开闭阀55,则供给管57e、57f作为加压泵54的旁通管而起作用。
(转动装置)
图7是显示在喷墨头10安装有转动装置60的状态的、转动装置60的横向打印位置处的立体图,图8是显示将喷墨头10从转动装置60拆卸的状态的、转动装置60的横向打印位置处的立体图。
在此,如图1、7、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经由转动装置60而由上述的支撑部件7(参照图1)支撑。即,如图1所示,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宽度方向侧方的喷墨头10,以墨水吐出面11a的开口部11b(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状态(横向打印位置:第2位置)与在带式输送机2上搬送的箱体D的侧面相对而配设。另一方面,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喷墨头10,以开口部11b(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向下打印位置:第1位置)与在带式输送机2上搬送的箱体D的上面相对而配设。另外,关于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喷墨头10,外壳11的墨水吐出面11a的端部与箱体D的上面和侧面的棱线大致一致。
如图7、8所示,转动装置60安装有喷墨头10,在以喷嘴板31的吐出口31b(同时参照图5)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向着下方(第1方向)吐出墨水I的向下打印位置(参照图12(b))和以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状态向着侧方(第2方向)吐出墨水I的横向打印位置之间转动喷墨头10。此外,在以下的转动装置60的说明中,对喷墨头10位于横向打印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转动装置60由基座单元61、转动单元62以及滑动机构65概略地构成,其中,转动单元62能够相对于基座单元61而转动,滑动机构65支撑喷墨头10,并且,设在转动单元62的转动板63,能够相对于转动板(转动部件)63而滑动。
(转动单元)
图9是转动单元62的立体图,图9(a)显示从外面侧观看时的状态,图9(b)显示从内面侧观看时的状态。
如图9(a)所示,转动单元62具备由基座单元6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的转动板63。该转动板63是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平面视图呈矩形状的板,在其上部的一侧(以下,称为后侧)形成有从角部沿着纵向方向切口而成的切口部67,在下部的另一侧(以下,称为前侧)也形成有将角部切口而成的切口部68。切口部68用于防止在转动单元62转动时,转动单元62比基座单元61更向下方突出。
在转动板63的外面63a侧的切口部68的附近,即,在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下部和宽度方向前侧的端部,立设有沿着转动板63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69。该转动轴69成为转动单元62的转动中心,转动板63相对于基座单元61而围绕转动轴69转动。此外,上述的端部只要比转动板63的中央部更靠近下部和前侧即可,但为了抑制在转动单元62转动时向下方突出,优选转动轴69设定在转动板63的尽可能的下部和前侧。
在转动轴69的上方,立设有与转动轴69的延伸方向平行地突出的销70。该销70形成为比转动轴69的轴长更短,在销70设有摇动齿轮71。该摇动齿轮71是在扇板的圆弧部分形成有齿轮齿71a的所谓的扇形齿轮,与后述的齿条部件72啮合。
另外,在转动板63的后侧,形成有分别沿转动板6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导向孔(第1导向孔73和第2导向孔74)。第1导向孔73是在转动板63的上部以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长孔,第2导向孔74是在转动板63的下部以转动板的纵向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长孔。
如图9(b)所示,在转动板63的内面63b侧,喷墨头安装板(滑动部件)75以能够相对于转动板63而沿转动轴69的半径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撑。该喷墨头安装板75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横向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转动板63的横向方向的长度大致同等,并且,纵向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的长度更短一些。喷墨头安装板75由安装板本体75a和多个L角部(第1~第3角部75b~75d)构成,其中,安装板本体75a以在与转动板63的内面63b之间具有少许间隙的状态而与转动板63平行地配置,多个L角部通过将安装板本体75a的上部和两侧弯曲而形成,分别联接至转动板63。
在安装板本体75a的前侧的上下部,形成有沿安装板本体75a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6,通过将螺栓(图中未显示)插入贯通于这些贯通孔76,从而将喷墨头10的外壳11和安装板本体75a紧固固定。
第1L角部75b是通过将喷墨头安装板75的上端缘弯曲而形成的,向着转动板63将基端侧弯曲约90度,与转动板63的内面63b平行地将前端侧弯曲90度。而且,在第1L角部75b的后侧,在与上述的第1导向孔73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沿第1L角部75b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圆孔(图中未显示)。
另一方面,第2L角部75c是通过在喷墨头安装板75的纵向方向下部侧将横向方向前侧切口而形成的,与第1L角部75b同样地向着转动板63将基端侧弯曲约90度,与转动板63的内面63b平行地将前端侧弯曲90度。另外,在第2L角部75c,在与上述的第2导向孔74重叠的位置,也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圆孔(图中未显示)。
另外,第3L角部75d是通过在喷墨头安装板75的纵向方向中央部将横向方向前侧切口而形成的,与第1L角部75b同样地向着转动板63将基端侧弯曲约90度,与转动板63的内面63b平行地将前端侧弯曲90度。而且,在第3L角部75d,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以第3L角部75d的纵向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安装长孔77。
如图9(a)所示,将转动板63夹在其间而在喷墨头安装板75的相反侧、即在转动板63的外面63a侧,设有齿条部件72。该齿条部件72是矩形棒状的部件,在其下端侧形成有与上述的摇动齿轮71的齿轮齿71a啮合的齿条齿轮(图中未显示)。在齿条部件72的上下部,分别形成有沿齿条部件72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螺纹孔72a、72b。
而且,如图9所示,齿条部件72和喷墨头安装板75以将转动板63夹在其间的状态经由垫圈78而由螺丝79联接。具体而言,将螺丝79从喷墨头安装板75的第1角部75b的安装孔插入贯通,通过第1导向孔73而拧入齿条部件72的螺纹孔72a,并且,将螺丝79从第2L角部75c的安装孔插入贯通,通过第2导向孔74而拧入齿条部件72的螺纹孔72b,由此,将齿条部件72和喷墨头安装板75联接。
另外,螺丝79也同样地经由垫圈78而插入贯通于第3L角部75d的安装长孔77,拧入在转动板63形成的螺纹孔80。
在这种情况下,各螺丝79在转动板63的各导向孔73、74和第3L角部75d的安装长孔77上沿着长轴方向相对地滑动,由此,将喷墨头安装板75以能够沿着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而且,由这些摇动齿轮71、齿条部件72、喷墨头安装板75以及各螺丝79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65。
(基座单元)
图10是基座单元61的立体图,图10(a)显示从外面侧观看时的状态,图10(b)显示从内面侧观看时的状态。此外,在图10(a)中,为了容易地理解说明,省略后述的电动机单元的记载。
如图10(a)所示,基座单元61具备经由接头82而固定于支撑部件7的底板83。该底板83是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矩形平板状的底板,在其外面83a侧的上部,联接有接头82。该接头82具备环部85,该环部85具有能够将上述的支撑部件7插入贯通的插入贯通孔84。该环部85以使其轴方向与底板83的横向方向一致的状态由从底板83的内面83b侧插入贯通的螺丝86紧固固定。
环部85的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断,螺栓87拧入该被切断的两端部,该螺栓87紧固两端部。杆部件88固定于螺栓87,通过使该杆部件88旋转,使得螺栓87能够沿紧固方向或解除方向移动而缩小或扩大环部85的插入贯通孔84的内径。
即,通过在使支撑部件7插入贯通于插入贯通孔84的状态下,使杆部件88沿螺栓87的紧固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使插入贯通孔84的内径缩小而将底板83可靠地固定于支撑部件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底板83以使纵向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状态固定于支撑部件7(参照图1)。另一方面,通过使杆部件88沿螺栓87的解除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使插入贯通孔84的内径扩大而将支撑部件7从接头82拔出,能够容易地将底板83从支撑部件7拆卸。
在底板83的下部的前侧角部,形成有沿底板8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89。该贯通孔89是用于将上述的转动板63的转动轴69插入贯通的孔,固定齿轮90以与贯通孔69重叠的方式固定于底板83的内面83b侧。如上所述,该固定齿轮90是齿轮齿90a形成为扇状的扇形齿轮,在与底板83的贯通孔89重叠的位置具有贯通孔90b。固定齿轮90由螺丝(图中未显示)紧固固定于底板83的内面。而且,固定齿轮90的齿轮齿90a和上述的摇动齿轮71的齿轮齿71a能够啮合。换言之,齿条部件72和固定齿轮90以将摇动齿轮71夹在其间的状态联接。此外,在固定齿轮90和底板83之间,设有将转动板63的转动轴6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的图中未显示的轴承。
而且,在转动板63的转动轴69插入贯通于底板83的贯通孔89之后,将齿轮91从底板83的外面83a侧装配。齿轮91经由转矩限制器92而联接至转动轴69。转矩限制器92在作用于转动轴69的转矩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转动轴69和齿轮91的联接解除,在将联接解除的情况下,来自电动机单元93的驱动力不传递至转动轴69。此外,喷墨头安装板75的下端位于与底板83的下端同等的高度,另一方面,转动板63的下端比底板83的下端更位于上方。
另外,在底板83的外面83a的大致中央部,设有用于使转动单元62转动的电动机单元(驱动装置)93。在该电动机单元93和齿轮91之间,设有与电动机单元93的电动机齿轮(图中未显示)和齿轮91啮合的传递齿轮94,电动机单元93的驱动力传递至齿轮91。而且,转动板63利用电动机单元93的驱动力以转动轴69为转动中心而相对于底板83转动约90度。
另外,在底板83的内面83b的后侧的中间位置,设有沿底板83的厚度方向突出的止动件95a。在转动单元62从向下打印位置向横向打印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该止动件95a抵接在转动板63的切口部67(参照图9(a))的端面,限制转动板63的转动范围。同样地,在底板83的内面83b的下端缘,也设有止动件95b。在转动单元62从横向打印位置向向下打印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该止动件95b抵接在转动板63的切口部68的端面,限制转动板63的转动范围。具体而言,螺丝96a、96b沿着底板83的横向方向拧入各止动件95a、95b,这些螺丝96a、96b的前端分别抵接在各切口部67、68的端面。即,通过调整螺丝96a、96b从止动件95a、95b突出的突出量,从而能够微调整转动板63的转动范围。
另外,在底板83的内面83b的下部,设有多个(例如,2个)柱塞98。这些柱塞98是所谓的球塞,在向下打印位置或横向打印位置时,与形成在转动板63的外面63a(同时参照图9)的嵌合孔99嵌合。这样,在喷墨头10位于向下打印位置或横向打印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由柱塞98将基座单元61和转动板63嵌合,从而能够防止喷墨头10的偏移而可靠地进行定位。结果,能够将墨水的吐出方向维持为一定,能够提高印字精度。此外,在转动板63的下端缘,形成有用于在旋转板63转动时使柱塞98容易地上攀至底板83的倾斜面100。
(转动装置的转动动作)
接着,对上述的转动装置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图11、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装置的转动动作的说明图,图11显示侧面图,图12显示立体图。首先,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从横向打印位置至向下打印位置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11(a)所示,首先,在转动单元62位于横向打印位置的状态下,喷墨头10的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即,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与底板83的纵向方向一致,插入贯通于导向孔73、74的螺丝79位于导向孔73、74的一端(下端)侧,并且,插入贯通于安装长孔77的螺丝79位于安装长孔77的另一端(上端)侧。另外,转动单元62的转动中心(转动轴69)配置于喷墨头10的墨水吐出面11a侧的角部的附近。
在此,如果使电动机单元93驱动,那么,电动机单元93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齿轮94而传递至齿轮91,齿轮91旋转。如果齿轮91旋转,那么,经由转矩限制器92(参照图10)而联接至齿轮91的转动轴69一起转动,转动板63开始转动,从而倒向前侧。
如图11(b)、12(a)所示,如果转动板63转动,那么,与此连动,与底板83的固定齿轮90啮合的摇动齿轮71围绕固定齿轮90公转,并且,以销70为中心而自转。于是,与摇动齿轮71啮合的齿条部件72向着转动轴69的半径方向(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另一端侧(上方))滑动。由此,滑动机构65的各螺丝79在导向孔73、74和安装长孔77上相对地滑动,由此,喷墨头安装板75沿着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上方滑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转动板63转动,同时,喷墨头安装板75向着上方滑动,因而在转动时,喷墨头安装板75不比底板83更突出至下方。
然后,如图11(c)、12(b)所示,如果转动板63继续转动,那么,转动板63的切口部68的端面抵接在止动件95b的螺丝96b(参照图10)的前端,并且,柱塞98和嵌合孔99嵌合。
可是,如果转动板63抵接在止动件95b而限制转动,那么,与转动时相比,作用于转动轴69的转矩增大。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板63抵接在止动件95b,从而将转矩限制器92对齿轮91和转动轴69的联接解除,来自电动机单元93的驱动力不传递至转动轴69。然后,在转矩限制器92的联接被解除的时刻,电动机单元93停止。这样,由于在抵接于止动件95b的时刻,转动板63的转动停止,因而与使用脉冲电动机等驱动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转动误差。由此,能够防止电动机单元93施加过剩的负荷,并且,能够使转动板63可靠地转动至向下打印位置或横向打印位置位置而提高印字精度。
通过以上,使得转动单元62从横向打印位置转动约90度,转动至向下打印位置。此外,在转动单元62位于向下打印位置的状态下,喷墨头10的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即,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与底板83的纵向方向正交,插入贯通于导向孔73、74的螺丝79位于导向孔73、74的另一端(前端)侧,并且,插入贯通于安装长孔77的螺丝79位于安装长孔77的一端(后端)侧。另外,转动单元62的转动中心(转动轴69)配置于比喷墨头10的墨水吐出面11a侧的角部更超出至外侧一些的位置。
(墨水的填充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的墨水填充方法进行说明。图13是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正面图),是显示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喷墨头10的墨水填充方法的说明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是对向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喷墨头10填充墨水的墨水填充方法进行说明。因此,在图13中,省略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侧方的喷墨头10的记载。
在向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填充墨水的墨水填充工序中,在喷墨头10位于横向打印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因此,首先,如图13所示,有必要使在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位于向下打印位置的喷墨头10移动至横向打印位置。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11(c)、12(b)、13(a)所示,如果从喷墨头10位于向下打印位置的状态起,使电动机单元93驱动成与上述相反的旋转,那么,如上所述,电动机单元93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齿轮94而传递至齿轮91,转动轴69旋转。由此,转动板63开始围绕转动轴69转动,从而立起(参照图13(a)中的箭头)。
然后,如图11(b)、图12(a)所示,如果转动板63如上所述地转动,那么,与此连动,喷墨头安装板75向着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一端(后方)侧滑动。即,转动板63转动,同时,喷墨头安装板75向着后方滑动。
然后,如图7、图11(a)、图13(b)所示,转动单元62从向下打印位置起转动约90度,转动至横向打印位置。
此时,喷墨头10转动,从而从在喷墨头10的下方搬送的箱体D退避。即,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喷墨头10移动至横向打印位置,由此,喷墨头10的墨水吐出面11a的面方向比箱体D的侧面的面方面更配置于侧方。因此,在墨水填充时,即使万一墨水I从喷墨头10漏出,墨水I也不附着于箱体D等。
在此,图14是显示吸引泵16和加压泵54的动作时机与空间S(负压室R)的关系的图,图15是显示初始填充时的动作的喷墨头芯片2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首先,如图4、14所示,使喷墨头10的吸引泵16工作,该吸引泵16经由吸引流路15而从吸引口15a吸引空间S的空气(图14中的时间T0)。此时,外部的空气从狭缝24c流入空间S,该空气在经由空间S到达吸引口15a之后被吸引,由此,对空间S进行减压。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T1之后,空间S成为比大气压更充分地成为负压的负压室R。
在空间S成为负压室R之后,墨水供给部5将墨水I加压填充至喷墨头10(图13中的时间T2)。此时,将墨水供给部5如以下地设定。即,如图2所示,成为由切换阀53将供给管57a和供给管57c连通的状态,使开闭阀55闭塞而将供给管57e和供给管57f截断。在该状态下,使加压泵54工作。加压泵54将墨水I从墨水罐51经由供给管57a、57c、57d而注入喷墨头10的墨水注入孔11d。
如图4和图5所示,注入墨水注入孔11d的墨水I在经由阻尼器17的墨水取入孔17b而流入存积室17a之后,经由墨水流出孔17c而流出至墨水流路基板18的流通路18a。然后,流入流通路18a的墨水I经由开放孔22c而流入各长槽26内。
流入各长槽26的墨水I在流动至喷嘴孔31a侧而到达喷嘴孔31a之后,如图15(a)所示,成为剩余墨水Y而从喷嘴孔31a流出。在剩余墨水Y开始流出时,其量为少量,因而剩余墨水Y在喷嘴板31上向着下方(重力方向上的下方)流动。到达负压室R的下部的剩余墨水Y从吸引口15a被吸引至吸引流路15,由此,向废液罐E排出(参照图15(b))。
在此,在万一剩余墨水Y的流出量变得大量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剩余墨水Y不但在喷嘴板31上流动至下方,而且在喷嘴保护装置24的内表面24e上也流动至下方。此时,空气继续从狭缝24c流入负压室R,剩余墨水Y难以从狭缝24c流出至外部。如图15(c)所示,即使流动于狭缝24c附近的内表面24e的剩余墨水Y的量局部地变多,该剩余墨水Y的一部分抵抗从狭缝24c流入的空气而到达外表面24f附近,也被形成于外表面24f的憎水膜24h排斥。该被排斥的墨水I被形成于内表面24e的亲水膜24g诱导而再次返回至负压室R。
另外,在狭缝24c的下端部24j,在圆形状的下端部24j的轮廓(外表面24f和下端部24j的边界),表面张力作用于墨水I。在下端部24j,较强的表面张力作用于墨水I,另外,该表面张力的均衡被保持,墨水I的表面不被破坏,不漏出至外部。而且,与上述同样,被形成于外表面24f的憎水膜24h和形成于内表面24e的亲水膜24g诱导而返回至负压室R。
这样,将从喷嘴孔31a流出的剩余墨水Y连续地排出至废液罐E。
如图14所示,在经过规定时间T3之后,停止加压泵54,结束墨水I的加压填充。然后,伴随着加压泵54的停止,剩余墨水Y不从喷嘴孔31a流出,残存于负压室R的剩余墨水Y被吸引,被吸引的剩余墨水Y经由吸引口15a而排出至废液罐E。
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T4之后,使吸引泵16停止。在墨水I的填充完成之后,如图15(d)所示,成为墨水I填充至长槽26的状态。此外,空间S恢复压力而再次成为与大气压相同的压力(参照图14)。
然后,在墨水I的填充完成之后,如图1所示,与上述的转动装置的动作方法同样地使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的喷墨头10向横向打印位置返回。由此,墨水I向喷墨头10的填充完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具有转动装置60的构成,该转动装置60安装于喷墨头10,将喷墨头10以能够在向下打印位置和横向打印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撑,其中,向下打印位置为以喷嘴板31的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吐出墨水I,横向打印位置为以吐出口31a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状态吐出墨水I。
依照该构成,在使喷墨头10从向下打印位置转动至横向打印位置或从横向打印位置转动至向下打印位置时,与仅利用转动轴69这一根轴来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不同,转动板63相对于基座单元61而转动,同时,滑动机构65相对于转动板63而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转动至向下打印位置,那么,能够使喷墨头10和箱体D的上面相对配置,如果转动至横向打印位置,那么,能够使喷墨头10从箱体D的上方退避。由于能够在该横向打印位置处进行喷墨头10的墨水填充等维护,因而与像现有技术那样使喷墨头10移动至服务站等的构成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动轴69配置于横向打印位置处的转动板63的下部和前侧的端部,因而在向向下打印位置转动时,喷墨头10不比转动轴69更大大地超出至下方。所以,在向下打印位置处,能够将与箱体D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而提高印字精度,并且,在横向打印位置处,能够有效利用喷墨头10的下方的空间。
尤其是,通过将喷墨头10以向下打印位置的状态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上方,从而从喷墨头10的吐出口31b向着重力方向下方喷射墨水。由此,能够用于在箱体D的上面进行印刷的向下打印类型的喷墨头10。另外,在维护时,通过使转动单元62转动至横向打印位置,从而能够进行喷墨头10的墨水填充等维护。即,能够容易地切换印刷时(向下打印位置)和维护时(横向打印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与仅利用转动轴69这一根轴来进行转动动作的情况不同,能够在转动单元62转动时抑制转动单元62突出至基座单元61的下方,因而即使在箱体D配置于喷墨头10的正下方的情况下,喷墨头10和箱体D在转动时也不发生干涉。因此,能够将在印刷时与箱体D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狭窄地设定而提高印字精度。
另一方面,由于在将喷墨头10配设于箱体D的侧方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在喷墨头10的下方设置空间,因而能够将喷墨头10尽可能地配置于下方,能够进行向箱体D侧面的下端部或高度较低的箱体D的印刷。具体而言,将喷墨头10以横向打印位置的状态配设于带式输送机2的侧方,由此,从喷墨头10的吐出口31b向着水平方向喷射墨水I。由此,能够用于在箱体D的侧面进行印刷的横向打印类型的喷墨头10。
所以,通过将喷墨头10安装于转动装置60,从而维持了印字精度,且能够实现向下打印和横向打印的双方的功能。
另外,通过使摇动齿轮71介于固定齿轮90和齿条部件72之间,从而能够将齿条部件72配置于任意的位置。由此,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且能够防止固定齿轮90的大型化而谋求转动装置60的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齿条部件72配置于向下打印位置处的转动轴69的上方,能够有效利用转动轴69的下方的空间。
而且,将横向打印位置处的喷墨头10的重力方向下部的端面(图13(b)中的下面)的高度配置为与向下打印位置处的喷墨头10的开口方向侧的端面(图13(a)中的下面)的高度同样的高度,由此,在横向打印位置和向下打印位置的任一种情况下,均不比基座单元61的外形更向重力下方突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向配置于带式输送机2上等的箱体D的下端附近位置进行印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嘴保护装置24以覆盖喷嘴帽32的方式设置,因而墨水I的初始填充时或通常使用时的剩余墨水Y流出至仅通过狭缝24c而与外部连通的负压室R,并且,负压室R外部的空气经由狭缝24c而流入负压室R。由此,剩余墨水Y在难以从狭缝24c漏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在负压室R移动,从吸引口15a被吸引至吸引流路15内而向外部排出,因而能够可靠地回收从吐出口31b流出的墨水I,能够防止剩余墨水Y从喷墨头10漏出。
由此,只要在墨水I填充时使喷墨头10转动至横向打印位置,就防止了剩余墨水Y的漏出所导致的喷墨头10的附近(例如,箱体D或带式输送机2)的污染,就能够由喷嘴孔31a可靠地填充墨水I。
所以,由于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帽或墨水吸收体,因而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提高剩余墨水Y的回收能力,并且,能够谋求省空间化。即,由于能够提高喷墨头10的吐出口31b前方的空间系数,因而能够缩小喷墨头10和箱体D之间的间隙。另外,由于能够提高喷墨头10的下部的空间系数,因而也能够在箱体D的下端部或高度较低的箱体D进行印刷。结果,能够提高喷墨头10的印字精度。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吸引流路15来连续地排出墨水I,因而剩余墨水Y的回收能力极高,即使在大量的剩余墨水Y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剩余墨水Y所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使墨水I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而且,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喷墨记录装置1的初始填充。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显示的动作顺序或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和组合等是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而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由电动机单元93使转动单元62转动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设置电动机单元93而通过手动来使转动单元62转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一个转动装置60而安装一个喷墨头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能够是相对于一个转动装置60而安装多个喷墨头10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将多个喷墨头10沿着其宽度方向(转动板63的厚度方向)联接或沿着高度方向(转动板63的纵向方向)联接。
而且,也可以使固定齿轮90和齿条部件72不经由摇动齿轮71而直接啮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I或清洗液W的填充方法中,使用加压泵54和吸引泵16的两方来实施,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仅通过吸引泵16的动作而将墨水I或清洗液W向喷墨头10填充的构成(所谓的吸引填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设有电极的陶瓷压电板21,以作为吐出墨水I的致动器,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机构:使用电热变换元件,在填充有墨水I的室内产生气泡,利用气泡的压力来吐出墨水I。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放孔22c遍及各长槽26的并列设置方向而形成,墨水I从开放孔22c向各长槽26填充,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不使开放孔22c与所有长槽26连通,在墨水室板22设置狭缝形状的槽,该狭缝成为长槽26的并列设置间距的一半。即,也可以成为狭缝与每隔一个长槽26相对应且将墨水I仅填充至与狭缝相对应的长槽26的形式。通过采用该方式,从而即使使用导电性的墨水I,电极也不经由墨水I而发生短路,能够采用多种多样的墨水I来实施印刷。
符号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2…带式输送机(搬送装置)
10…喷墨头(液体喷射头)
15…吸引流路
15a…吸引口
16…吸引泵(吸引部)
23…喷嘴体
24…喷嘴保护装置(喷射体保护装置)
24a…顶板部
24b…密闭部
24c…狭缝
31a…喷嘴孔
31b…吐出口(喷射口)
31c…喷嘴列(喷射孔列)
60…转动装置
61…基座单元
62…转动单元
63…转动板(转动部件)
75…喷墨头安装板(滑动部件)
69…转动轴
72…齿条部件
92…转矩限制器
93…电动机单元(驱动装置)
98…柱塞
D…箱体(被记录介质)
I…墨水(液体)
R…负压室
S…空间(内侧空间)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安装有向着被记录介质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在以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喷射口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配置的第1位置和以所述喷射口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状态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液体喷射头,
该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具备:
转动单元,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以及
基座单元,将所述转动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其中,
所述转动单元,具备:
转动部件,经由转动轴而能够转动地由所述基座单元支撑;以及
滑动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而沿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其中,
所述滑动部件形成为,与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动作连动,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而滑动,
如果以所述第1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射口的开口方向作为第1方向,以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射口的开口方向作为第2方向,那么,
所述转动轴配置于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转动单元的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单元具备联接至所述滑动部件的齿条部件,
所述基座单元具备驱动装置和固定齿轮,其中,该驱动装置使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转动轴转动,该固定齿轮以相对于所述齿条部件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基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齿条部件啮合的状态能够旋转地由所述转动部件支撑的摇动齿轮介于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齿条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单元,设有限制所述转动单元的转动范围的限制部,在所述转动轴,设有转矩限制器,该转矩限制器在作用于所述转动轴的转矩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解除从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转动轴的驱动力的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单元,设有柱塞,该柱塞能够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1位置或所述第2位置处与所述转动部件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由具有所述喷射口的多个喷射孔构成的喷射孔列和以覆盖所述喷射孔列的方式形成的喷射体保护装置,
所述喷射体保护装置具备从所述喷射体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喷射孔列相对的狭缝的顶板部以及将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喷射体之间密闭的密闭部,
在所述液体喷射头配置于所述第2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喷射孔列的上方或下方具备吸引流路,
所述吸引流路,一端侧向着所述喷射体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而开口有吸引口,并且,另一端侧连接至吸引部,
通过经由所述吸引流路而由所述吸引部吸引,从而能够使所述喷射体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成为负压室,吸引从所述喷射孔溢出至所述负压室内的所述液体。
7.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
向着被记录介质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以及
沿着规定的方向搬送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喷射头在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至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配设于所述搬送装置的上方,使得所述喷射口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上面相对。
8.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
向着被记录介质吐出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以及
沿着规定的方向搬送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喷射头在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配设于所述搬送装置的侧方,使得所述喷射口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侧面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设于所述搬送装置的上方的所述液体喷射头配置为,在转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上方退避。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转动单元的转动轴位于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方式,在所述转动单元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伴随着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的转动,所述液体喷射头沿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移动,由此,
所述第1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开口方向侧的端面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处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重力方向下部侧的端面位置在重力方向上配置为同等的高度。
12.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是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其中,
具备在由所述转动装置使所述液体喷射头转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所述液体的填充的液体填充工序。
CN2009801518119A 2008-12-17 2009-12-09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Pending CN1022567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0798 2008-12-17
JP2008320798A JP2010142995A (ja) 2008-12-17 2008-12-17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回動装置、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の液体充填方法
PCT/JP2009/070586 WO2010071058A1 (ja) 2008-12-17 2009-12-09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回動装置、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の液体充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799A true CN102256799A (zh) 2011-11-23

Family

ID=4226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18119A Pending CN102256799A (zh) 2008-12-17 2009-12-09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73512A1 (zh)
EP (1) EP2380742A1 (zh)
JP (1) JP2010142995A (zh)
KR (1) KR20110112292A (zh)
CN (1) CN102256799A (zh)
WO (1) WO201007105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0464A (zh) * 2012-10-19 2014-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4647898A (zh) * 2013-11-20 2015-05-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6103104A (zh) * 2014-03-14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6585B2 (ja) * 2011-02-25 2014-11-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調整機構およびこの調整機構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
JP5832975B2 (ja) * 2012-09-07 2015-12-16 株式会社東芝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111748B2 (ja) * 2013-03-07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93784B2 (ja) * 2014-12-15 2019-04-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951091B1 (ja) * 2015-08-28 2016-07-1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体供給システ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5882150A (zh) * 2016-06-02 2016-08-24 北京赛腾标识系统股份公司 流体盒旋转底座
CN106827818B (zh) * 2017-02-15 2019-05-28 江山市艺康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补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1270A (en) * 1979-02-19 1980-08-27 Canon Inc Liquid drop jet recorder
JPS55130782A (en) * 1979-03-30 1980-10-09 Ricoh Co Ltd Nozzle head for ink jet printer
JPS5775885A (en) * 1980-10-31 1982-05-12 Tokyo Electric Co Ltd Printer
JPS60180846A (ja) * 1984-02-29 1985-09-14 Nireko:Kk マーキ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US4901095A (en) * 1988-11-10 1990-02-13 Markem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print head
JP2755709B2 (ja) * 1989-08-10 1998-05-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5920332A (en) * 1993-05-04 1999-07-06 Markem Corporation Ink barrier for fluid reservoir vacuum or pressure line
JPH07205438A (ja) 1994-01-24 1995-08-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0464A (zh) * 2012-10-19 2014-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3770464B (zh) * 2012-10-19 2017-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4647898A (zh) * 2013-11-20 2015-05-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6103104A (zh) * 2014-03-14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80742A1 (en) 2011-10-26
WO2010071058A1 (ja) 2010-06-24
KR20110112292A (ko) 2011-10-12
JP2010142995A (ja) 2010-07-01
US20110273512A1 (en)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6799A (zh) 液体喷射头的转动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填充方法
US8020965B2 (en) Printhead support structure with cavities for pulse damping
US8708453B2 (en) Cleaning method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724925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ping method,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2083629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US1050086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thod
US817236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thod i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7992987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209635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JP2010228237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EP2129527B1 (en) Fluidically damped printhead
US20090009553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70232767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221491A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55652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8262205B2 (e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CN102271923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JP566397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831692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24879A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10112394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143903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201225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012383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20015513A (ja) 液体収容体保持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