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221A -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221A
CN114305221A CN202111550036.3A CN202111550036A CN114305221A CN 114305221 A CN114305221 A CN 114305221A CN 202111550036 A CN202111550036 A CN 202111550036A CN 114305221 A CN114305221 A CN 114305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wer supply
robot
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00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湘
朱长锋
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00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2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6581 priority patent/WO20231088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4Floor-sweep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充电设备包括:板体,板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用于连接安装结构;供电组件,设于第一侧,并位于安装结构内,供电组件用于连接电源;第一触点,与供电组件连接,第一触点用于对位于第二侧的机器人本体供电。通过设置与安装结构相连的板体并将供电组件设于板体的第一侧,使充电设备可以集成在安装结构上,以完成充电设备的嵌入式布置。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不会单独占用室内空间。同时,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不会因碰撞发生错位,其位置始终定位在安装结构所在位置处,从而解决了充电设备易被推离预设位置,触点易被遮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扫地机器人逐步被消费者所熟知和使用,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器是扫地机器人不可或缺的配件。
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器是布置在室内环境中的一个独立结构,需通过充电器上的电源线与插排或插座连接,常见是将充电器放置在地面上使用。但用户或室内其他结构会碰撞到独立布置的充电器,被碰撞错位的充电器可能会移动到被其他物体遮挡的位置,产生扫地机器人无法自动回冲的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充电设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扫地机器人。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用于扫地机器人,充电设备包括:板体,板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用于连接安装结构;供电组件,设于第一侧,并位于安装结构内,供电组件用于连接电源;第一触点,与供电组件连接,第一触点用于对位于第二侧的机器人本体供电。
本发明限定了一种配套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充电设备用于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充电,以使机器人本体可以通过自身存储的电能完成地面的清洁作业。其中,根据充电设备和机器人本体的位置关系可以区分机器人本体的状态,当充电设备与机器人本体电连接时,机器人本体处于回充状态。反之,当机器人本体与充电设备分离,且二者间的电连接断开时,机器人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具体地,在机器人本体完成地面清洁任务后,机器人本体可以自行移动至充电器设备所在位置,以进入回冲状态,当因为遮挡无法建立与充电设备的电连接关系时,机器人本体进入待机状态。
相关技术中,机器人本体的充电器属于一个独立布置的结构,用户将充电器放置在地面上并完成充电器和电源的连接即完成了充电器的布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器难免会与用户或室内摆放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一方面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碰伤或电伤用户,同时还可能损坏充电器和上述其他结构。另一方面,被碰撞的充电器会在地面上移动,当充电器被推动至被遮挡的位置时,扫地机器人便无法顺利回充,影响扫地机器人的后续工作。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充电设备中设置有板体、供电组件和第一触点。板体为充电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充电设备上的其他结构。其中,板体设置在安装结构上,与安装结构相连接,朝向安装结构即背离室内环境的一侧为板体的第一侧,对应地与第一侧相对即朝向室内环境的一侧为板体的第二侧,其中,该安装结构可以是房间中的墙体、地板,还可以是洗衣机、衣柜、床头柜等家用产品,对此该技术方案不作硬性限定。供电组件设置在板体的第一侧,以使供电组件嵌入至安装结构内部,且板体可以遮挡第一侧的供电组件,避免供电组件暴露在外,其中供电组件能够与外部电压相连接,以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第一触点设置在板体上,与供电组件相连接,第一触点能够通过与机器人本体上的第二触点接触将供电组件所获取到的电能输送至机器人本体中,以完成对机器人本体的充电。具体地,第一触点可以设置在板体的第二侧,还可以嵌入板体,对此该技术方案中不作硬性限定,能够为移动至板体第二侧的机器人本体充电即可。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与安装结构相连的板体并将供电组件设于板体的第一侧,使充电设备可以集成在安装结构上,以完成充电设备的嵌入式布置。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不会单独占用室内空间,解决了充电设备易碰撞损毁,易碰伤用户的技术问题。同时,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不会因碰撞发生错位,其位置始终定位在安装结构所在位置处,从而解决了充电设备易被推离预设位置,触点易被遮挡的技术问题,使机器人本体可以对准第一触点并通过第一触点实现充电。进而实现了优化充电设备的结构和,降低充电设备的布局难度,提升充电设备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降低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充电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供电组件与板体相连;第一触点与板体相连接,至少部分第一触点位于第二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展开说明了供电组件和第一触点的安装方式。具体地,供电组件与板体朝向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以固定在板件的第一侧。第一触点与板体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一触点位于板体的第二侧,以在板体朝向第二侧的表面上形成外凸的第一触点。在将板体连接在安装于安装结构后,供电组件被板体压嵌至安装结构内部,其中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容纳槽,完成装配的板体可以遮挡容纳槽和其内部的供电组件,从而隐藏供电组件。设置在板体第二侧的第一触点则可以为机器人本体回充提供便利条件,当机器人本体靠近板体朝向第二侧的表面时,外凸的第一触点即可触碰到机器人本体上的第二触点,以完成电连接。进而在满足嵌入布置充电设备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机器人本体的回充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板体包括通孔,第一触点嵌设于通孔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板体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形状与第一触点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第一触点的一端插入通孔并与板体对侧的供电组件相连接,第一触点的另一端外凸于板体的第二侧,以将第一触点嵌设在板体上。通过设置通孔一方面可以起到定位第一触点的作用,避免第一触点在与机器人本体接触的过程中因碰撞错位,另一方面通孔可以为第一触点连接对侧的供电组件提供便利条件,便于将供电组件隐藏在板件的第一侧。进而实现了降低充电设备结构复杂度,提升第一触点定位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充电设备还包括:弹性件,连接板体和第一触点,第一触点能够在通孔的延伸方向上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板体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触点相连接。在充电机器人上的第二触点接触并压迫第一触点时,嵌设在通孔中的第一触点回缩,同时弹性件积累弹性势能。在机器人本体开始执行底面清洁作业后,机器人本体驶离充电设备,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分离,随即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以将第一触点回弹至初始位置,从而为机器人本体下一次回冲过程中的接触电连接提供便利条件,降低触点对接错位的概率。进而实现优化第一触点结构,降低扫地机器人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其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弹簧可以嵌设在第一触点内部。弹性件还可以是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一端与供电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触点相连接,以在满足第一触点和供电组件电连接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第一触点的回弹。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弹性件的结构做硬性限定,满足回弹需求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电组件包括:变压器,与板体相连接;第一连接线,与变压器相连,用于连接电源。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供电组件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供电组件包括变压器和第一连接线。变压器与板体相连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安装结构中的电源相连接,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变压器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变压器调节经由第一连接线传入的电能的电参数,以使最终输入至第一触点的电压与机器人本体的标定充电电压一致。从而保证扫地机器人的充电效率,降低回充故障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电组件还包括:整流器,与变压器连接;第二连接线,连接整流器和第一触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供电组件上还设置有整流器和第二连接件。具体地,整流器与变压器相连接,能够将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整流器相连接,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触点相连接。以在工作过程中将完成转化的直流电经由第二连接线和第一触点输送至机器人本体中,从而高效完成机器人本体的充电作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板体包括:第一板件,供电组件与第一板件连接,第一板件用于连接第一安装结构;第二板件,第一触点与第二板件连接,第二板件用于连接第二安装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布置充电设备的安装结构包括不同的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例如第一安装结构为腔体,第二安装结构为底板,或第一安装结构为餐桌,第二安装结构为地板,再或者第一安装结构为餐桌,第二安装结构为地板。对此该技术方案中不对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做硬性限定。在此基础上,板体分为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嵌设置在第一安装结构上,设置在第一板件上的供电组件嵌入至第一安装结构内部,以完成供电组件的嵌入式安装。对应地,第二板件嵌设在第二安装结构上,设置在第二板件上的第一触点可供机器人本体充电。回充过程中,机器人本体行驶至第二板件所在区域,在机器人本体上的第二触点接触第一触点后,开始执行充电作业。
通过将供电组件和第一触点分别嵌设在不同外部安装结构上,可以为在室内场景中布局充电设备进一步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将第一板件布置在墙体上可以便于将供电组件与墙体内的电源线相连接,同时合理利用腔体内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将第二板件布置在临近腔体的底板上可以为机器人本体回充提供便利条件,机器人本体形式至第二板件上方即可完成触点对接,降低了触点对接难度。另外,该布置方式可以有效隐藏充电设备,尽可能减少充电设备对室内空间的侵占。进而实现了拓宽充电设备布置场景,提升充电设备实用性和可靠性,降低充电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突兀感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该一体式板体适用于将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安装结构中。例如,将第一板件布置在腔体的根部,将第二板件布置在临近墙根的地板上,或者将第一板件布置在餐桌的侧壁上,将第二板件布置在临近餐桌的底板上。其中,第一板件相对第二板件弯折,以使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可以分别贴设在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上。具体可通过折弯工艺形成一体式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一方面可以提升充电设备的结构紧凑度,通过缩短供电组件和第一触点间的距离缩短第二连接线的长度。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将第一触点布置在地面上,以在高度方向上完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对接,从而降低触点对接难度。再一方面,通过一体成型工艺生产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压缩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设于第一侧,用于与机器人本体通信,以使机器人本体运动至第一触点所在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与板体相连接。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上。当第一通信装置设置在第一板件上时,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安装结构中,以便于指引机器人本体回充。第一通信装置能够与机器人本体建立通信连接,当扫地机器开始执行回充作业时,机器人本体根据第一通信装置所发出的位置信息朝第一触点所在位置行驶,待机器人本体上的第二触点与第一板件上的第一触点接触后,开始充电。通过设置第一通信装置,使机器人本体可以自行移动到充电设备所在区域,以自动完成回充,免去了用户将机器人本体搬运至充电设备所在区域的繁复步骤。进而实现了提升扫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充电设备;机器人本体;储能组件,设于机器人本体上,储能组件与第一触点相连时,供电组件为储能组件供电。
本发明限定的扫地机器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充电设备、机器人本体和储能组件,因此该扫地机器人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充电设备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充电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其中,充电设备用于对储能组件进行充电,以使机器人本体可以通过自身存储的电能完成地面的清洁作业。其中,根据充电设备和机器人本体的位置关系可以区分扫地机器人的状态,当充电设备与机器人本体电连接时,扫地机器人处于回充状态。反之,当机器人本体与充电设备分离,且二者间的电连接断开时,扫地机器人处于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具体地,在机器人本体完成地面清洁任务后,机器人本体可以自行移动至充电器设备所在位置,以进入回冲状态,当因为遮挡无法建立与充电设备的电连接关系时,扫地机器人进入待机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机器人本体包括腔体,储能组件包括:蓄电池,设于腔体内;第二触点,设于机器人本体上,与蓄电池相连,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相接触时,供电组件对蓄电池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储能组件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机器人本体内形成有腔体,储能组件包括蓄电池和第二触点。蓄电池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触点嵌设在机器人本体上。在第二触点和第一触点相接触时,电能经由供电组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输送至蓄电池中,以增加蓄电池内所存储的电量。执行底面清洁作业时,机器人本体通过蓄电池存储的电能工作,以完成分体清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触点位于机器人本体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件设置在地板上,第一触点外凸于第一板件的上表面。对应地,第二触点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当机器人本体行驶至第一板件上方时,第二触点即可接触第一触点,以完成电连接。相较于在水平方向上对接触点的技术方案来说,在竖直方向上对接触点的难度相对较小。从而实现了降低扫地机器人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扫地机器人还包括:走行组件,设于机器人本体上,用于带动机器人本体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扫地机器人上设置有走行组件,走行组件包括轮组、转轴和驱动件,走行组件能够在地面上移动,以带动机器人本体在地面上行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扫地机器人还包括:控制器,设于机器人本体上,与走行组件相连,用于控制走行组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扫地机器人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与走行组件相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机器人本体上设置的扫描雷达控制走行组件带动机器人本体移动,以使机器人本体的移动轨迹覆盖地面,从而保证地面清洁的有效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扫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能够接收充电设备的第一通信装置所发出的位置信息,控制器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走行组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扫地机器人上还设置有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与控制器相连接。其中,第二通信装置能够与充电设备上的第一通信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回充过程中,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位置信息控制走行组件带动机器人本体朝第一触点所在方向行进,以使机器人本体可以自动形式至第一板件上方并完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对接。以自动完成回充,免去用户将机器人本体搬运至充电设备所在区域的繁复步骤。进而实现了提升扫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充电设备,110板体,112第一板件,114第二板件,120供电组件,122变压器,124第一连接线,126第二连接线,130第一触点,140第一通信装置,200扫地机器人,210机器人本体,220第二触点,230第二通信装置,240走行组件,300第一安装结构,400第二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100,用于扫地机器人200,充电设备100包括:板体110,板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用于连接安装结构;供电组件120,设于第一侧,并位于安装结构内,供电组件120用于连接电源;第一触点130,与供电组件120连接,第一触点130用于对位于第二侧的机器人本体210供电。
本发明限定了一种配套扫地机器人200使用的充电设备100,充电设备100用于对机器人本体210进行充电,以使机器人本体210可以通过自身存储的电能完成地面的清洁作业。其中,根据充电设备100和机器人本体210的位置关系可以区分机器人本体210的状态,当充电设备100与机器人本体210电连接时,机器人本体210处于回充状态。反之,当机器人本体210与充电设备100分离,且二者间的电连接断开时,机器人本体210处于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具体地,在机器人本体210完成地面清洁任务后,机器人本体210可以自行移动至充电器设备所在位置,以进入回冲状态,当因为遮挡无法建立与充电设备100的电连接关系时,机器人本体210进入待机状态。
相关技术中,机器人本体的充电器属于一个独立布置的结构,用户将充电器放置在地面上并完成充电器和电源的连接即完成了充电器的布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器难免会与用户或室内摆放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一方面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碰伤或电伤用户,同时还可能损坏充电器和上述其他结构。另一方面,被碰撞的充电器会在地面上移动,当充电器被推动至被遮挡的位置时,扫地机器人便无法顺利回充,影响扫地机器人的后续工作。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充电设备100中设置有板体110、供电组件120和第一触点130。板体110为充电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充电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其中,板体110设置在安装结构上,与安装结构相连接,朝向安装结构即背离室内环境的一侧为板体110的第一侧,对应地与第一侧相对即朝向室内环境的一侧为板体110的第二侧,其中,该安装结构可以是房间中的墙体、地板,还可以是洗衣机、衣柜、床头柜等家用产品,对此该实施例不作硬性限定。供电组件120设置在板体110的第一侧,以使供电组件120嵌入至安装结构内部,且板体110可以遮挡第一侧的供电组件120,避免供电组件120暴露在外,其中供电组件120能够与外部电压相连接,以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第一触点130设置在板体110上,与供电组件120相连接,第一触点130能够通过与机器人本体210上的第二触点220接触将供电组件120所获取到的电能输送至机器人本体210中,以完成对机器人本体210的充电。具体地,第一触点130可以设置在板体110的第二侧,还可以嵌入板体110,对此该实施例中不作硬性限定,能够为移动至板体110第二侧的机器人本体210充电即可。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与安装结构相连的板体110并将供电组件120设于板体110的第一侧,使充电设备100可以集成在安装结构上,以完成充电设备100的嵌入式布置。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100不会单独占用室内空间,解决了充电设备100易碰撞损毁,易碰伤用户的技术问题。同时,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100不会因碰撞发生错位,其位置始终定位在安装结构所在位置处,从而解决了充电设备100易被推离预设位置,触点易被遮挡的技术问题,使机器人本体210可以对准第一触点130并通过第一触点130实现充电。进而实现了优化充电设备100的结构和,降低充电设备100的布局难度,提升充电设备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降低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供电组件120与板体110相连;第一触点130与板体110相连接,至少部分第一触点130位于第二侧。
在该实施例中,展开说明了供电组件120和第一触点130的安装方式。具体地,供电组件120与板体110朝向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以固定在板件的第一侧。第一触点130与板体110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一触点130位于板体110的第二侧,以在板体110朝向第二侧的表面上形成外凸的第一触点130。在将板体110连接在安装于安装结构后,供电组件120被板体110压嵌至安装结构内部,其中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容纳槽,完成装配的板体110可以遮挡容纳槽和其内部的供电组件120,从而隐藏供电组件120。设置在板体110第二侧的第一触点130则可以为机器人本体210回充提供便利条件,当机器人本体210靠近板体110朝向第二侧的表面时,外凸的第一触点130即可触碰到机器人本体210上的第二触点220,以完成电连接。进而在满足嵌入布置充电设备100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机器人本体210的回充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板体110包括通孔,第一触点130嵌设于通孔中。
在该实施例中,板体110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形状与第一触点130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第一触点130的一端插入通孔并与板体110对侧的供电组件120相连接,第一触点130的另一端外凸于板体110的第二侧,以将第一触点130嵌设在板体110上。通过设置通孔一方面可以起到定位第一触点130的作用,避免第一触点130在与机器人本体210接触的过程中因碰撞错位,另一方面通孔可以为第一触点130连接对侧的供电组件120提供便利条件,便于将供电组件120隐藏在板件的第一侧。进而实现了降低充电设备100结构复杂度,提升第一触点130定位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0还包括:弹性件,连接板体110和第一触点130,第一触点130能够在通孔的延伸方向上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充电设备100上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板体11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触点130相连接。在充电机器人上的第二触点220接触并压迫第一触点130时,嵌设在通孔中的第一触点130回缩,同时弹性件积累弹性势能。在机器人本体210开始执行底面清洁作业后,机器人本体210驶离充电设备100,第二触点220与第一触点130分离,随即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以将第一触点130回弹至初始位置,从而为机器人本体210下一次回冲过程中的接触电连接提供便利条件,降低触点对接错位的概率。进而实现优化第一触点130结构,降低扫地机器人200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其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弹簧可以嵌设在第一触点130内部。弹性件还可以是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一端与供电组件12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触点130相连接,以在满足第一触点130和供电组件120电连接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第一触点130的回弹。对此,该实施例不对弹性件的结构做硬性限定,满足回弹需求即可。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中,供电组件120包括:变压器122,与板体110相连接;第一连接线124,与变压器122相连,用于连接电源。
在该实施例中,对供电组件120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供电组件120包括变压器122和第一连接线124。变压器122与板体110相连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安装结构中的电源相连接,第一连接线124的另一端与变压器122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变压器122调节经由第一连接线124传入的电能的电参数,以使最终输入至第一触点130的电压与机器人本体210的标定充电电压一致。从而保证扫地机器人200的充电效率,降低回充故障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供电组件120还包括:整流器,与变压器122连接;第二连接线126,连接整流器和第一触点130。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供电组件120上还设置有整流器和第二连接件。具体地,整流器与变压器122相连接,能够将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第二连接线126的一端与整流器相连接,第二连接线126的另一端与第一触点130相连接。以在工作过程中将完成转化的直流电经由第二连接线126和第一触点130输送至机器人本体210中,从而高效完成机器人本体210的充电作业。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中,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300和第二安装结构400,板体110包括:第一板件112,供电组件120与第一板件112连接,第一板件112用于连接第一安装结构300;第二板件114,第一触点130与第二板件114连接,第二板件114用于连接第二安装结构400。
在该实施例中,布置充电设备100的安装结构包括不同的第一安装结构300和第二安装结构400。例如第一安装结构300为腔体,第二安装结构400为底板,或第一安装结构300为餐桌,第二安装结构400为地板,再或者第一安装结构300为餐桌,第二安装结构400为地板。对此该实施例中不对第一安装结构300和第二安装结构400做硬性限定。在此基础上,板体110分为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第一板件112嵌设置在第一安装结构300上,设置在第一板件112上的供电组件120嵌入至第一安装结构300内部,以完成供电组件120的嵌入式安装。对应地,第二板件114嵌设在第二安装结构400上,设置在第二板件114上的第一触点130可供机器人本体210充电。回充过程中,机器人本体210行驶至第二板件114所在区域,在机器人本体210上的第二触点220接触第一触点130后,开始执行充电作业。
通过将供电组件120和第一触点130分别嵌设在不同外部安装结构上,可以为在室内场景中布局充电设备100进一步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将第一板件112布置在墙体上可以便于将供电组件120与墙体内的电源线相连接,同时合理利用腔体内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将第二板件114布置在临近腔体的底板上可以为机器人本体210回充提供便利条件,机器人本体210形式至第二板件114上方即可完成触点对接,降低了触点对接难度。另外,该布置方式可以有效隐藏充电设备100,尽可能减少充电设备100对室内空间的侵占。进而实现了拓宽充电设备100布置场景,提升充电设备100实用性和可靠性,降低充电设备100在室内环境中突兀感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该一体式板体110适用于将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安装结构中。例如,将第一板件112布置在腔体的根部,将第二板件114布置在临近墙根的地板上,或者将第一板件112布置在餐桌的侧壁上,将第二板件114布置在临近餐桌的底板上。其中,第一板件112相对第二板件114弯折,以使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可以分别贴设在第一安装结构300和第二安装结构400上。具体可通过折弯工艺形成一体式的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一方面可以提升充电设备100的结构紧凑度,通过缩短供电组件120和第一触点130间的距离缩短第二连接线126的长度。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将第一触点130布置在地面上,以在高度方向上完成第一触点130和第二触点220的对接,从而降低触点对接难度。再一方面,通过一体成型工艺生产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压缩生产成本。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140,设于第一侧,用于与机器人本体210通信,以使机器人本体210运动至第一触点130所在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0上还设置有第一通信装置140,第一通信装置140与板体110相连接。其中,第一通信装置140可以设置在第一板体110或第二板体110上。当第一通信装置140设置在第一板件112上时,第一板件112和第二板件114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安装结构中,以便于指引机器人本体210回充。第一通信装置140能够与机器人本体210建立通信连接,当扫地机器开始执行回充作业时,机器人本体210根据第一通信装置140所发出的位置信息朝第一触点130所在位置行驶,待机器人本体210上的第二触点220与第一板件112上的第一触点130接触后,开始充电。通过设置第一通信装置140,使机器人本体210可以自行移动到充电设备100所在区域,以自动完成回充,免去了用户将机器人本体210搬运至充电设备100所在区域的繁复步骤。进而实现了提升扫地机器人200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扫地机器人200,扫地机器人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100;机器人本体210;储能组件,设于机器人本体210上,储能组件与第一触点130相连时,供电组件120为储能组件供电。
本发明限定的扫地机器人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100、机器人本体210和储能组件。充电设备100用于对储能组件进行充电,以使机器人本体210可以通过自身存储的电能完成地面的清洁作业。其中,根据充电设备100和机器人本体210的位置关系可以区分扫地机器人200的状态,当充电设备100与机器人本体210电连接时,扫地机器人200处于回充状态。反之,当机器人本体210与充电设备100分离,且二者间的电连接断开时,扫地机器人200处于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具体地,在机器人本体210完成地面清洁任务后,机器人本体210可以自行移动至充电器设备所在位置,以进入回冲状态,当因为遮挡无法建立与充电设备100的电连接关系时,扫地机器人200进入待机状态。
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器属于一个独立布置的结构,用户将充电器放置在地面上并完成充电器和电源的连接即完成了充电器的布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器难免会与用户或室内摆放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一方面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碰伤或电伤用户,同时还可能损坏充电器和上述其他结构。另一方面,被碰撞的充电器会在地面上移动,当充电器被推动至被遮挡的位置时,扫地机器人便无法顺利回充,影响扫地机器人的后续工作。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充电设备100中设置有板体110、供电组件120和第一触点130。板体110为充电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充电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其中,板体110设置在安装结构上,与安装结构相连接,朝向安装结构即背离室内环境的一侧为板体110的第一侧,对应地与第一侧相对即朝向室内环境的一侧为板体110的第二侧,其中,该安装结构可以是房间中的墙体、地板,还可以是洗衣机、衣柜、床头柜等家用产品,对此该实施例不作硬性限定。供电组件120设置在板体110的第一侧,以使供电组件120嵌入至安装结构内部,且板体110可以遮挡第一侧的供电组件120,避免供电组件120暴露在外,其中供电组件120能够与外部电压相连接,以从外部电源获取电能。第一触点130设置在板体110上,与供电组件120相连接,第一触点130能够通过与储能组件上的第二触点220接触将供电组件120所获取到的电能输送至储能组件中,以完成对储能组件的充电。具体地,第一触点130可以设置在板体110的第二侧,还可以嵌入板体110,对此该实施例中不作硬性限定,能够为移动至板体110第二侧的机器人本体210充电即可。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与安装结构相连的板体110并将供电组件120设于板体110的第一侧,使充电设备100可以集成在安装结构上,以完成充电设备100的嵌入式布置。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100不会单独占用室内空间,解决了充电设备100易碰撞损毁,易碰伤用户的技术问题。同时,嵌入至安装结构的充电设备100不会因碰撞发生错位,其位置始终定位在安装结构所在位置处,从而解决了充电设备100易被推离预设位置,触点易被遮挡的技术问题,使机器人本体210可以对准第一触点130并通过第一触点130实现充电。进而实现了优化充电设备100的结构和,降低充电设备100的布局难度,提升充电设备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降低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210包括腔体,储能组件包括:蓄电池,设于腔体内;第二触点220,设于机器人本体210上,与蓄电池相连,第二触点220与第一触点130相接触时,供电组件120对蓄电池充电。
在该实施例中,对储能组件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机器人本体210内形成有腔体,储能组件包括蓄电池和第二触点220。蓄电池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触点220嵌设在机器人本体210上。在第二触点220和第一触点130相接触时,电能经由供电组件120、第一触点130和第二触点220输送至蓄电池中,以增加蓄电池内所存储的电量。执行底面清洁作业时,机器人本体210通过蓄电池存储的电能工作,以完成分体清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触点220位于机器人本体210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12设置在地板上,第一触点130外凸于第一板件112的上表面。对应地,第二触点220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10的底部,当机器人本体210行驶至第一板件112上方时,第二触点220即可接触第一触点130,以完成电连接。相较于在水平方向上对接触点的实施例来说,在竖直方向上对接触点的难度相对较小。从而实现了降低扫地机器人200回充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200还包括:走行组件240,设于机器人本体210上,用于带动机器人本体210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200上设置有走行组件240,走行组件240包括轮组、转轴和驱动件,走行组件240能够在地面上移动,以带动机器人本体210在地面上行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200还包括:控制器,设于机器人本体210上,与走行组件240相连,用于控制走行组件240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200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安装在机器人本体210上,与走行组件240相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机器人本体210上设置的扫描雷达控制走行组件240带动机器人本体210移动,以使机器人本体210的移动轨迹覆盖地面,从而保证地面清洁的有效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200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230,与控制器连接,能够接收充电设备100的第一通信装置140所发出的位置信息,控制器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走行组件240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200上还设置有第二通信装置230。第二通信装置230设置在机器人本体210上,与控制器相连接。其中,第二通信装置230能够与充电设备100上的第一通信装置140建立通信连接。回充过程中,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二通信装置230所接收到的位置信息控制走行组件240带动机器人本体210朝第一触点130所在方向行进,以使机器人本体210可以自动形式至第一板件112上方并完成第一触点130和第二触点220的对接。以自动完成回充,免去用户将机器人本体210搬运至充电设备100所在区域的繁复步骤。进而实现了提升扫地机器人200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充电设备,用于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连接安装结构;
供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安装结构内,所述供电组件用于连接电源;
第一触点,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板体相连;
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板体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通孔,所述第一触点嵌设于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连接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能够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上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
变压器,与所述板体相连接;
第一连接线,与所述变压器相连,用于连接所述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
整流器,与所述变压器连接;
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整流器和所述第一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板体包括:
第一板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第一板件连接,所述第一板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结构;
第二板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板件连接,所述第二板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侧,用于与所述机器人本体通信,以使所述机器人本体运动至所述第一触点所在位置。
10.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
机器人本体;
储能组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时,所述供电组件为所述储能组件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腔体,所述储能组件包括:
蓄电池,设于所述腔体内;
第二触点,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相接触时,所述供电组件对所述蓄电池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走行组件,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用于带动所述机器人本体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与所述走行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走行组件工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能够接收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通信装置所发出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走行组件工作。
CN202111550036.3A 2021-12-17 2021-12-17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Pending CN114305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0036.3A CN114305221A (zh) 2021-12-17 2021-12-17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PCT/CN2022/076581 WO2023108883A1 (zh) 2021-12-17 2022-02-17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0036.3A CN114305221A (zh) 2021-12-17 2021-12-17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221A true CN114305221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0036.3A Pending CN114305221A (zh) 2021-12-17 2021-12-17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221A (zh)
WO (1) WO2023108883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03764A1 (en) * 2013-01-22 2014-07-24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Docking station for a mobile robot
CN104267725A (zh) * 2014-09-23 2015-01-07 无锡华普微电子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自主充电用的室内导航定位系统
CN204427948U (zh) * 2015-01-21 2015-07-01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
CN105581736A (zh) * 2014-10-23 2016-05-18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CN208808368U (zh) * 2017-08-09 2019-05-03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以及扫地机器人
CN211534253U (zh) * 2020-01-10 2020-09-22 东莞泰茂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座新弹片
CN211985278U (zh) * 2019-12-02 2020-11-24 东莞市铭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新型充电座
WO2021043080A1 (zh) * 2019-09-05 2021-03-11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016783U (zh) * 2021-01-13 2021-12-07 由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充电装置
CN215120182U (zh) * 2021-03-31 2021-12-10 协创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226607U (zh) * 2018-04-03 2018-12-11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装置
CN110353574A (zh) * 2019-06-11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座及扫地机器人
CN211212940U (zh) * 2019-08-19 2020-08-1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及充电座
CN213940626U (zh) * 2020-10-26 2021-08-13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03764A1 (en) * 2013-01-22 2014-07-24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Docking station for a mobile robot
CN104267725A (zh) * 2014-09-23 2015-01-07 无锡华普微电子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自主充电用的室内导航定位系统
CN105581736A (zh) * 2014-10-23 2016-05-18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及其充电座
CN204427948U (zh) * 2015-01-21 2015-07-01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
CN208808368U (zh) * 2017-08-09 2019-05-03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以及扫地机器人
WO2021043080A1 (zh) * 2019-09-05 2021-03-11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985278U (zh) * 2019-12-02 2020-11-24 东莞市铭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新型充电座
CN211534253U (zh) * 2020-01-10 2020-09-22 东莞泰茂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座新弹片
CN215016783U (zh) * 2021-01-13 2021-12-07 由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充电装置
CN215120182U (zh) * 2021-03-31 2021-12-10 协创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8883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20743B1 (ko) 이동 로봇의 충전 장치
US9420923B2 (en) Charger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cleaner
CN109394099A (zh) 空调柜机、组合电器和家具
CN108327573A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209437169U (zh) 充电座及可充电机器人
CN105071512A (zh) 一种智能居家机器人的自动充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1633117U (zh) 扫地机器人及其集尘站
CN114305221A (zh) 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CN108146282A (zh) 一种自动充电桩
CN215078018U (zh) 一种吸尘器充电座及吸尘器组件
CN211534253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座新弹片
CN218071050U (zh) 一种医疗输注设备及有源部分
CN113472038A (zh) 基于基座的收容供电系统
CN209547909U (zh) 空调柜机、组合电器和家具
CN208849530U (zh) 一种无线蓄电沙发
CN208837824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电池包的智能扫地机
CN210119706U (zh) 自移动设备
CN219204140U (zh) 一种智能床椅的充电装置
CN220156262U (zh) 一种机器人充电设备
CN218549561U (zh) 一种太阳能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10156271U (zh) 折弯机无线脚踏开关
CN212182604U (zh) 充电对接组件以及充电装置和充电站系统
CN213845707U (zh) 一种滑块与导轨间的直插接电结构
CN219778333U (zh) 一种红外家电控制器
CN212085864U (zh) 一种方便机器人充电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