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087A -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087A
CN114305087A CN202011066351.4A CN202011066351A CN114305087A CN 114305087 A CN114305087 A CN 114305087A CN 202011066351 A CN202011066351 A CN 202011066351A CN 114305087 A CN114305087 A CN 114305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er
cooking
heating devic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63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绍生
刘化勇
王帅
江太阳
吴慧民
苏畅
江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63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加热控制指令;根据加热控制指令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以便加热装置对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的器具进行加热时,确定从第一加热模式切换到第二加热模式后,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且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降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使器具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以满足更多的烹饪需求,例如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且两个腔内的烹饪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使用电磁炉吃火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食材全部放在锅具内后,当部分食材需要烫涮,部分食材不用烫涮时,现有的锅具只能对全部食材进行同时烫涮,需要烫涮的食材和不需要烫涮的食材不能分开烫涮,功能单一导致锅具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烹饪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使加热装置能够使器具的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例如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且使烫涮腔和烫煮腔内的液位高度能够单独控制。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上述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加热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以便所述加热装置对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的器具进行加热时,确定从所述第一加热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加热模式后,所述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且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对器具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能够与器具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和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停止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间歇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以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交替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整体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三功率进行工作;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四功率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四功率小于所述第三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整体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三功率进行工作;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五功率和第六功率交替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六功率小于所述第五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加热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加热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接收加热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加热部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所述加热部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所述加热部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以便所述加热装置对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的器具进行加热时,确定从所述第一加热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加热模式后,所述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且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对器具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能够与器具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和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烹饪系统,包括:器具,所述器具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如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器具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烹饪腔对应,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烹饪腔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整体加热器,所述整体加热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烹饪腔对应且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烹饪腔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器具还包括液位驱动腔,所述第二烹饪腔和所述液位驱动腔配置成,所述液位驱动腔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到所述第二烹饪腔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面升高,以及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体能够回流到所述液位驱动腔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面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烹饪腔为烫煮腔,所述第二烹饪腔为烫涮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加热器以第三功率P3进行工作;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整体加热器以第四功率P4或者第六功率P6进行工作;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处于第二加热模式,且整体加热器以第五功率P5进行工作;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控制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烹饪系统100;
器具10;第二烹饪腔101;第一烹饪腔102;液位驱动腔103;中间腔104;
加热部20;第一加热器21;第二加热器22;整体加热器23;
控制部30;
加热装置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加热装置和烹饪系统10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系统100包括加热装置40,加热装置40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或者加热装置4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器具10,器具10具有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加热装置40用于对器具10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器具10和加热装置40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包括器具10的烹饪系统100,也可以用于不包括器具10的烹饪系统100。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器具10为锅具,加热装置40为电磁炉,锅具放置于电磁炉上时,烹饪系统100的加热装置40可以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以对锅具进行加热,当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需要,锅具也可以用于其他环境或采用其他加热结构加热,例如可以采用天然气炉加热烹饪,电磁炉也可以用于对其他锅具进行加热或采用其他控制方法进行工作,换言之,锅具和电磁炉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为了使描述更清楚,下面结合附图以加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系统100的器具10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装置40用于加热器具10,器具10具有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例如,如图2-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包括:加热部20和控制部30。器具10具有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加热部20用于对器具10进行加热。可选地,加热部20可以为线圈盘。
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加热控制指令。
S1:根据加热控制指令控制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
例如,控制部30用于接收加热控制指令,并根据加热控制指令对加热部20进行控制,以控制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
其中,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这里,“等效加热功率”是指加热装置40加热一段时间的平均加热功率,例如,间歇加热的平均功率、高低功率间歇加热的平均功率,两个加热器的平均加热功率,也就是说,等效加热功率可以是加热装置40一段时间的能耗除以该段时间计算得到。
通过设置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使加热装置40对具有第一烹饪腔102和第二烹饪腔101的器具10进行加热时,确定从第一加热模式切换到第二加热模式后,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以便于对第一烹饪腔102内的食材在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下均能进行烹饪;而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降低,以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食材平铺在第二烹饪腔101的底壁,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并且通过改变加热装置40的加热模式使器具10的第一烹饪腔102和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体具有不同的液位高度、沸腾状态等,以满足更多的烹饪需求。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烹饪腔102可以形成为烫煮腔,从而在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均可以对食材进行烫煮。第二烹饪腔101可以形成为烫涮腔,从而在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可以实现对食材的自动烫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保持不变需做广义理解,即,液面波动相对较小,例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都可以认为是保持不变(忽略蒸发和沸腾等带来的液位高度影响),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保持不变是相对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变化而言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器具10还具有液位驱动腔103,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如图3和图5所示,液位驱动腔103内的至少部分液体进入到第二烹饪腔101,且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持续沸腾,即,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均维持在沸点温度或者维持在包括沸点温度的温度范围内,例如液体温度维持在100±5℃;加热装置40切换至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二烹饪腔101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回落到液位驱动腔103内,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降低,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以持续对第一烹饪腔102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在使用烹饪系统100烹饪食材时,例如使用烹饪系统100涮火锅时,器具10内放入水后,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部30控制加热部20以相对较大的等效加热功率工作,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至少部分液体进入到第二烹饪腔101,从而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上升,以对第二烹饪腔101内的食材进行烫涮;而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部30控制加热部20以相对较小的等效加热功率工作,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至少部分液体回流到液位驱动腔103内,从而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下降,第二烹饪腔101内的食材可以平铺在第二烹饪腔101内,方便用户食用。而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和第二加热模式时,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均保持持续沸腾,以对第一烹饪腔102内的食材进行持续烫煮。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40可以持续以第一加热模式工作,或者可以持续以第二加热模式工作,或者可以以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交替工作。其中,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交替工作时,液体可以在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之间来回流动,以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自动上升和下降,从而实现第二烹饪腔101内食材的自动烫涮(或者间歇烫涮),从而可以省去使用漏勺等工具捞食材以及辅助烫涮的步骤,进而可以实现对部分食材进行烫涮以及对部分食材不烫涮的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不同烫涮需求。另外,也能够避免用户捞取食材时热汤飞溅到用户身上,可以避免烫伤用户。用户使用烹饪系统100烫涮食材时,可以根据需要将食材放入第二烹饪腔101或者第一烹饪腔102内,例如:当用户想要直接进行烫煮食材(或者持续烫涮)时,比如烫煮大块食材时,用户可以把食材放入第一烹饪腔102;当用户想要自动烫涮(或者间歇烫涮)某种食材时,比如烫涮羊肉卷时,可以将这种食材放入第二烹饪腔101。
此外,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液体的沸腾状态和液位高度等能够实现单独控制,以使用户在自动烫涮食材时,第一烹饪腔102内不会停止沸腾,不影响第一烹饪腔102内持续烫煮食材的正常进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体在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之间流动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连通,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水在逐渐沸腾的过程中产生水蒸气,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逐渐增大,当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烹饪腔101,当加热持续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部分或者全部液体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烹饪腔101,流入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体可以对第二烹饪腔101内对食材进行烫涮。当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由于加热装置40的等效加热功率降低,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逐渐减少,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体逐渐回流到液位驱动腔103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通过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40对器具10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40能够与器具10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通过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40对器具10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40能够与器具10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系统100,通过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40对器具10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40能够与器具10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装置40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21和第二加热器22,换言之,加热部20包括第一加热器21和第二加热器22,且第一加热器21和第二加热器22可以独立控制,例如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等可以独立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2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烹饪腔102对应,以利于实现第一烹饪腔102内液体的沸腾。第二加热器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烹饪腔101对应,以利于实现第二烹饪腔101内液位的升降和沸腾。
例如,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上下分布,且第二烹饪腔101位于液位驱动腔103的上方,第一烹饪腔102环绕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设置,第一加热器21环绕第二加热器22设置。且第二加热器22和第二烹饪腔101在器具10的底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一加热器21和第一烹饪腔102在器具10的底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如图3所示,控制第一加热器21和第二加热器22同时进行工作,即内环、外环同时对器具10进行加热,以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同步工作,两个腔内的液体均能够沸腾。在加热装置40从第一加热模式切换至第二加热模式时,如图4所示,第二加热器22的等效加热功率降低,即内环的等效加热功率降低,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降低,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下降,从而便于用户夹取食材。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第二加热器22的等效加热功率降低”需做广义理解。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第一加热器21进行工作并控制第二加热器22停止加热工作,以使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快速下降,且有利于降低能耗。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第一加热器21进行工作,并控制第二加热器22间歇工作,换言之,第二加热器22进行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工作一段时间……如此循环。
例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第一加热器21进行工作,并控制第二加热器22以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交替进行工作,其中,第一功率小于第二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加热装置40从第一加热模式切换至第二加热模式时,第一加热器21的等效加热功率可以保持不变,以使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保持稳定的沸腾状态和稳定的液位高度,且有利于简化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加热装置40包括整体加热器23,换言之,加热部20包括整体加热器23。在一些实施例中,整体加热器23的一部分与第二烹饪腔101对应,以利于实现第二烹饪腔101内液位的升降和沸腾;且整体加热器23的另一部分与第一烹饪腔102对应,以利于实现第一烹饪腔102内液体的沸腾。
例如,在如图5-图7所示的示例中,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上下分布,且第二烹饪腔101位于液位驱动腔103的上方,第一烹饪腔102环绕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设置。整体加热器23的中部位于液位驱动腔103的下方,且整体加热器23的外周沿位于第一烹饪腔102的下方。
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整体加热器23以第三功率进行工作;在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整体加热器23以第四功率进行工作,其中,第四功率小于第三功率。由此,通过降低整体加热器23的功率实现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变化,且减少了加热器的数量,简化了加热装置40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功率可以为1500W-2200W,使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能够沸腾,且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力足够大,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能够被压入第二烹饪腔101且处于沸腾状态;第四功率可以为300W-1000W,使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能够保持沸腾,而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力降低,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不能够被压入第二烹饪腔101,或者仅少部分被压入第二烹饪腔101。
例如,在如图5-图7所示的示例中,中间腔104连通液位驱动腔103和第二烹饪腔101,当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增大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被压入中间腔104,随着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继续增大,中间腔104内的液体被压往第二烹饪腔101。如图5和图8所示,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即T0-T1阶段,整体加热器23以第三功率P3进行工作,第三功率P3为1500W-2200W,此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足够大,使大部分液体能够进入中间腔104、并由中间腔104进入第二烹饪腔101,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同时沸腾;当需要下降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时,加热装置40切换至第二加热模式,如图6和图8所示,即T1-T2阶段,整体加热器23以第四功率P4进行工作,第四功率P4为300W-1000W,连续低功率加热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刚好被压到中间腔104,而不会被压上第二烹饪腔101,第二烹饪腔101无液体或者液位低,而第一烹饪腔102保持沸腾。当需要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同时沸腾时,加热装置40可以再次切换至第一加热模式,即T2-T3阶段,整体加热器23重新调整至第三功率P3,以此类推。
由此,通过一个整体加热器23即可实现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两个腔内液体的状态控制,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且简化了控制方法。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第三功率P3可以为1500W、1600W、1700W、1800W、1900W、2000W、2100W、2200W等;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第四功率P4可以为300W、400W、500W、600W、700W、800W、900W、1000W等。
在加热装置40包括整体加热器23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如图9所示,整体加热器23可以以第五功率P5和第六功率P6交替进行工作,其中,第六功率小于第五功率。例如,整体加热器23可以先以第六功率加热第一预设时间、之后以第五功率加热第二预设时间,第六功率小于第五功率,且第一预设时间小于第二预设时间。
整体加热器23长时间以低功率加热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会持续上升,仍存在第二烹饪腔101内液位上升的情况。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9所示,整体加热器23以第五功率和第六功率交替进行工作能够避免长时间以第五功率进行工作导致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上升。
其中,在如图6-图9所示的示例中,先以第六功率加热第一预设时间,使液位驱动腔103的压强迅速降低,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迅速降低,但第一烹饪腔102内液体沸腾减弱;如图7和图9所示,当液位下降后,整体加热器23再以第五功率加热第二预设时间,以保证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沸腾效果,在此过程中,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逐渐增大,为避免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进入第二烹饪腔101,整体加热器23可以再次以第六功率加热第一预设时间。以此调功的方式循环,维持第一烹饪腔102内液体沸腾的同时,液体不会上涨到第二烹饪腔101,或者仅少量液体进入第二烹饪腔101。
例如,在如图9所示的示例中,T0-T1阶段,加热装置40处于第一加热模式,整体加热器23以第三功率P3进行工作,此时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同时沸腾。当需要下降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时,按照T1-T3的调功方式循环加热,即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整体加热器23采用调功方式循环加热。具体地,如图6和图9所示,T1-T2阶段(对应第一预设时间)整体加热器23以第六功率P6进行工作,此时由于整体加热器23的等效加热功率由P3降低到P6,第二烹饪腔101的液位下降,液体回流至液位驱动腔103,第一烹饪腔102沸腾减弱;当第二烹饪腔101的液位下降后,如图7和图9所示,T2-T3阶段(对应第二预设时间)整体加热器23以第五功率P5进行工作,此时第一烹饪腔102沸腾增强,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逐渐增大,使液位驱动腔103内的液体被压往中间腔104;当液体如图7所示刚刚到达第二烹饪腔101时,整体加热器23立即切换至第六功率P6,即T3-T4阶段,此时,液位驱动腔103内的压强迅速下降;然后整体加热器23再切换到第五功率P5,即T4-T5阶段。以此调功的方式循环,可以维持第一烹饪腔102内液体沸腾的同时,使液位不上涨到第二烹饪腔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功率P3可以为1500W-2200W,第六功率P6可以为0W-300W,第五功率P5可以为800W-1400W。在上述取值范围内,能够保证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的沸腾效果,加热装置40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第一烹饪腔102保持沸腾且液体不进入第二烹饪腔101或仅少量进入第二烹饪腔101。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功率P3可以为1500W、1600W、1700W、1800W、1900W、2000W、2100W、2200W等,第六功率P6可以为0W、100W、200W、300W等,第五功率P5可以为800W、900W、1000W、1100W、1200W、1300W、1400W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0s-3s,第二预设时间为5s-10s,即整体加热器23以第六功率进行工作的时间为0s-3s,整体加热器23以第五功率进行工作的时间为5s-10s。第一预设时间过长,会导致第一烹饪腔102内沸腾减弱过多,甚至导致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体不能持续沸腾;第二预设时间过短,会导致第一烹饪腔102沸腾效果差;第二预设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液体进入第二烹饪腔101,不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在上述取值范围内,保证第一烹饪腔102持续沸腾、沸腾效果好,且液体不会进入第二烹饪腔101,便于用户由第二烹饪腔101夹取食材。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s、0.5s、1s、1.5s、2s、2.5s、3s等,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5s、6s、7s、8s、9s、10s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加热装置40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通过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40对器具10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40能够与器具10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加热装置40的控制程序,处理器执行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的控制方法。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通过加热装置40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40对器具10进行加热且切换加热模式时时,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能够保持不变,以便于持续烹饪食材,第二烹饪腔101内的液位高度改变,以利于实现食材的自动烫涮,便于用户夹取食材,加热装置40能够与器具10配合实现持续烫煮和自动烫涮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烹饪需求,且使第二烹饪腔101和第一烹饪腔102内的液位状态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系统100和加热装置4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加热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以便所述加热装置对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的器具进行加热时,确定从所述第一加热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加热模式后,所述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且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停止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间歇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彼此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以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交替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整体加热器,其中,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三功率进行工作;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四功率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四功率小于所述第三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整体加热器,其中,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三功率进行工作;
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控制所述整体加热器以第五功率和第六功率交替进行工作,其中,所述第六功率小于所述第五功率。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加热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8.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加热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9.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接收加热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加热部以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或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加热部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大于所述加热部以所述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工作时的等效加热功率,以便所述加热装置对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的器具进行加热时,确定从所述第一加热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加热模式后,所述第一烹饪腔内的液位保持不变、且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位降低。
10.一种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所述器具具有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器具进行加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烹饪腔对应,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烹饪腔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整体加热器,所述整体加热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烹饪腔对应且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烹饪腔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还包括液位驱动腔,所述第二烹饪腔和所述液位驱动腔配置成,所述液位驱动腔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到所述第二烹饪腔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面升高,以及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体能够回流到所述液位驱动腔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烹饪腔内的液面降低。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腔为烫煮腔,所述第二烹饪腔为烫涮腔。
CN202011066351.4A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305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6351.4A CN114305087A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6351.4A CN114305087A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087A true CN114305087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3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6351.4A Pending CN114305087A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08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73088U (zh) * 2019-05-31 2020-06-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11130659U (zh) * 2019-11-29 2020-07-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130645U (zh) * 2019-10-15 2020-07-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155171U (zh) * 2019-10-16 2020-08-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380768U (zh) * 2019-12-17 2020-09-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73088U (zh) * 2019-05-31 2020-06-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11130645U (zh) * 2019-10-15 2020-07-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155171U (zh) * 2019-10-16 2020-08-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130659U (zh) * 2019-11-29 2020-07-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380768U (zh) * 2019-12-17 2020-09-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6615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的控制系统
CN108261048B (zh) 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JP564578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9875407A (zh) 烹饪方法和烹调器
CN110448156A (zh) 一种电饭煲控制方法、装置及电饭煲
CN102436276A (zh) 电热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电热烹饪器具
CN107251646A (zh) 灶具
CN110558852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108567313A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0353466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84578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0584469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JPH1014987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4261476A (ja) 電気圧力鍋
JP2008147055A (ja) 加熱装置
CN101893857B (zh) 食物烹饪的控制方法
CN113243767A (zh) 烹饪设备及其烹饪方法和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219709A1 (en) Cooker with vapor generator
CN114305087A (zh) 烹饪系统、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693312A (zh) 蒸烤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20523B (zh)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装置
CN109407567B (zh) 加热平台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CN102462374B (zh) 烹煮器具
CN112971510B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3850029U (zh) 一种热量循环利用的烹饪式套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