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4330A -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4330A
CN114304330A CN202210045038.5A CN202210045038A CN114304330A CN 114304330 A CN114304330 A CN 114304330A CN 202210045038 A CN202210045038 A CN 202210045038A CN 114304330 A CN114304330 A CN 114304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old extraction
tea leaves
water
extractio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50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怀宇
何智艰
杨亦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0450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4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4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涉及茶叶冷萃技术领域,该茶叶由冷却水100‑500ml、茶叶1‑5g和辅料1‑15g混合配制组成。本发明通过采用冷却后的白开水或是矿泉水对茶叶进行浸泡,可以最先的将茶叶中的带甜味的氨基酸分子溶出,所以在品茶时味道较多的是茶的甘味,降低了茶汤咖啡碱含量,减轻胃壁负担,减少了茶汤中的苦味,提高了茶叶的口感,并且将茶叶进行脱水处理,能够降低茶叶中的水分,使得茶叶具备一定的干燥性,便于茶叶的冷萃,同时在茶叶适当的碾碎处理,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分子更容易溢出,有利于提高茶的口感,并且在茶汤中可以添加适当的辅料,能够提高茶的不同口感,使得茶的口感多样化,极大增加了茶汤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冷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背景技术
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具有提神疗烦,解热止渴,消食除腻,杀菌消炎,防龋固齿,减肥健美,和胃利尿,明目清心,解烟醒酒,降压除脂,减轻癌变,增加血管壁弹性,防原子辐射伤害等各样功效,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十五种,由此可见,茶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利用高温泡茶时,由于茶叶中的单宁酸、咖啡因容易溶出,导致茶汤的苦味较重,影响了茶汤的口感;
2、并且茶叶通过冷却水浸泡时,导致茶水中的味道较为单一,使得茶水的口感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降低茶汤中的苦味以及减轻胃壁的负担,解决了高温泡茶时,茶叶中的单宁酸、咖啡因容易溶出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茶叶的口感较为单一的问题,以达到提高茶汤口感的多样化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该茶叶由冷却水100-500ml、茶叶1-5g和辅料1-15g混合配制组成,该茶叶的冷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器材,准备100-300ml的冷萃瓶以及滤水器;
步骤二:水源,采用矿泉水或是冷却后的白开水,备用;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茶叶,称取适量;
步骤四:脱水,将茶叶烘干,降低茶叶内部水分;
步骤五:碾碎,将茶叶适当碾碎;
步骤六:选取辅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选取的茶叶为绿茶、白茶、铁观音、普洱茶、轻度发酵的红茶和乌龙茶其中一种。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也可选用袋装茶叶,浸泡时间缩短60-7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六中辅料为柠檬片、柑橘、鲜姜片和香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向茶水中添加不同成分的辅料,可以对茶水的口感起到不同的调理作用,不仅可以略微改变茶水的口感,同时辅料中含有的维生素,对人体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采用40℃高温加热0-60s,使茶叶内部水分达到9-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将茶叶进行适当的脱水处理,能够提高茶叶的干燥性,减少茶叶内部的水分,便于茶叶的冷萃,进一步提高了茶叶冷萃时的口感。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茶叶的冷萃工艺包括以下方法:
S1、首先取出够量的茶叶和冷却水,按照茶水比1g:100ml进行调配;
S2、将茶叶和冷却的白开水依次倒入冷萃瓶内;
S3、选取适量的辅料放入冷萃瓶内,并盖上杯盖;
S4、将冷萃瓶静置2-4h;
S5、将冷萃瓶内的茶汤经过滤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S3步骤中冷萃瓶放入并冰藏柜进行冷藏10-30min,效果更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冷藏为了提高茶水的口感,可根据人的喜好选择。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冷萃瓶采用玻璃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玻璃杯适配有杯盖。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通过采用冷却后的白开水或是矿泉水对茶叶进行浸泡,可以最先的将茶叶中的带甜味的氨基酸分子溶出,所以在品茶时味道较多的是茶的甘味,而冷却的白开水使得茶叶中带甜味的氨基酸分子易先溶出,而苦涩来源的单宁酸、咖啡因较不易释出,从而降低了茶汤咖啡碱含量,减轻胃壁负担,减少了茶汤中的苦味,提高了茶叶的口感,解决了高温泡茶时,茶叶中的单宁酸、咖啡因容易溶出的问题,避免了对部分胃弱的人,大量饮用导致胃酸的溢出,略感不舒服的现象。
2、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通过将茶叶进行脱水处理,能够降低茶叶中的水分,使得茶叶具备一定的干燥性,便于茶叶的冷萃,同时在茶叶适当的碾碎处理,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分子更容易溢出,有利于提高茶的口感,并且在茶汤中可以添加适当的辅料,能够提高茶的不同口感,使得茶的口感多样化,极大增加了茶汤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同时辅料中含有一定的微生物,对人体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该茶叶由冷却水100-500ml、茶叶1-5g和辅料1-15g混合配制组成,该茶叶的冷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器材,准备100-300ml的冷萃瓶以及滤水器;
步骤二:水源,采用矿泉水或是冷却后的白开水,备用;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茶叶,称取适量;
步骤四:脱水,将茶叶烘干,降低茶叶内部水分;
步骤五:碾碎,将茶叶适当碾碎;
步骤六:选取辅料。
步骤三中选取的茶叶为绿茶、白茶、铁观音、普洱茶、轻度发酵的红茶和乌龙茶其中一种。
步骤三中也可选用袋装茶叶,浸泡时间缩短60-75%。
步骤六中辅料为柠檬片、柑橘、鲜姜片和香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步骤四中采用40℃高温加热0-60s,使茶叶内部水分达到9-12%。
步骤一中的冷萃瓶采用玻璃杯,并且玻璃杯适配有杯盖。
通过在茶汤中添加部分辅料,能够改变茶汤的口感,从而使得茶汤的口感多样化,同时还能帮助人体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极大增加了茶汤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其中辅料的添加可根据喜好选择性添加,通过将茶叶进行脱水处理,能够降低茶叶中的水分,使得茶叶具备一定的干燥性,脱水的程度由茶叶表面的颜色决定,便于茶叶的冷萃,同时在茶叶适当的碾碎处理,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分子更容易溢出,有利于提高茶的口感,并且当茶水静置时,可以盖上杯盖,减少细菌的进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该茶叶的冷萃工艺包括以下方法:
S1、首先取出够量的茶叶和冷却水,按照茶水比1g:100ml进行调配;
S2、将茶叶和冷却的白开水依次倒入冷萃瓶内;
S3、选取适量的辅料放入冷萃瓶内,并盖上杯盖;
S4、将冷萃瓶静置2-4h;
S5、将冷萃瓶内的茶汤经过滤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S3步骤中冷萃瓶放入并冰藏柜进行冷藏10-30min,效果更加。
其中茶水的比例可以根据进行适当的微调,以便改变冷萃茶的口感,并且没有喝完的茶汤选择放入冰箱冷藏,并在24h尽快饮用。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茶叶由冷却水100-500ml、茶叶1-5g和辅料1-15g混合配制组成,该茶叶的冷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器材,准备100-300ml的冷萃瓶以及滤水器;
步骤二:水源,采用矿泉水或是冷却后的白开水,备用;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茶叶,称取适量;
步骤四:脱水,将茶叶烘干,降低茶叶内部水分;
步骤五:碾碎,将茶叶适当碾碎;
步骤六:选取辅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选取的茶叶为绿茶、白茶、铁观音、普洱茶、轻度发酵的红茶和乌龙茶其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也可选用袋装茶叶,浸泡时间缩短60-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辅料为柠檬片、柑橘、鲜姜片和香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采用40℃高温加热0-60s,使茶叶内部水分达到9-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茶叶的冷萃工艺包括以下方法:
S1、首先取出够量的茶叶和冷却水,按照茶水比1g:100ml进行调配;
S2、将茶叶和冷却的白开水依次倒入冷萃瓶内;
S3、选取适量的辅料放入冷萃瓶内,并盖上杯盖;
S4、将冷萃瓶静置2-4h;
S5、将冷萃瓶内的茶汤经过滤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冷萃瓶放入并冰藏柜进行冷藏10-30min,效果更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冷萃瓶采用玻璃杯。
CN202210045038.5A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Pending CN114304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5038.5A CN114304330A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5038.5A CN114304330A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330A true CN114304330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27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5038.5A Pending CN114304330A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433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0384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天津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压冷泡浓茶的制作方法
TW201615098A (zh) * 2014-10-31 2016-05-01 Exland Biotechnology Inc 冷萃茶的製造方法
CN109329504A (zh) * 2018-11-13 2019-02-15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白茶冷泡茶
CN110800844A (zh) * 2019-11-20 2020-02-1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冷萃茶浓缩液的制作方法
CN111227076A (zh) * 2020-03-13 2020-06-05 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冷萃红茶粉的制备方法及冷萃红茶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0384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天津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压冷泡浓茶的制作方法
TW201615098A (zh) * 2014-10-31 2016-05-01 Exland Biotechnology Inc 冷萃茶的製造方法
CN109329504A (zh) * 2018-11-13 2019-02-15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白茶冷泡茶
CN110800844A (zh) * 2019-11-20 2020-02-1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冷萃茶浓缩液的制作方法
CN111227076A (zh) * 2020-03-13 2020-06-05 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冷萃红茶粉的制备方法及冷萃红茶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8918B2 (ja) 緑茶エキス
JP4679362B2 (ja) 茶抽出物の調製方法
CN102488010B (zh) 一种罗汉果奶茶的制作方法
JP6899822B2 (ja) カフェイン及びシクロアラニルアラニン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JP5967077B2 (ja) アルコール含有炭酸飲料用の炭酸保持剤
JPH04311348A (ja)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CN106962547A (zh) 一种陈皮鲜果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6671A (zh) 一种低脂的冷冻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6652A (zh) 雪菊饮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11793552A (zh) 一种咖啡力娇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04330A (zh) 一种茶叶的冷萃工艺
KR101493040B1 (ko) 홍차 탄산음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홍차 탄산음료
CN104170970A (zh) 一种桑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KR20040087172A (ko) 기능성 배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JPS63258554A (ja) 澄明生姜液及び澄明生姜液を用いた新規な飲料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2106871A (zh) 一种新型咖啡饮品及其调配方法
CN110087482B (zh) 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环脯氨酰苏氨酸的饮食品
JPS6149941B2 (zh)
KR100599395B1 (ko) 삼 음료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678509B1 (ko) 건강 음료용 액상 홍차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810613A (zh) 一种含鲜竹沥的冷冻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JPH0212550B2 (zh)
CN104247796A (zh) 一种山楂茶饮料及其制作工艺
KR20240032489A (ko) 탄산이 함유된 차 음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탄산이 함유된 차 음료
KR19980076960A (ko) 녹차엽을 원료로한 청량음료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