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0649B -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0649B
CN114300649B CN202111642739.9A CN202111642739A CN114300649B CN 114300649 B CN114300649 B CN 114300649B CN 202111642739 A CN202111642739 A CN 202111642739A CN 114300649 B CN114300649 B CN 114300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lithium
parts
safety coating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7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0649A (zh
Inventor
谢晓明
陈俊涛
闵幸福
范崇扬
郭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7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0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0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0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0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0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所述安全涂层包括5‑25份的锂盐、1‑20份的造孔剂、25‑75份的粘结剂和5‑25份的导电剂。本发明在安全涂层中添加锂盐,增加了安全涂层中可移动锂离子的数量,提高了安全涂层的离子电导,降低了安全涂层在常温状态下的阻抗,能够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同时,安全涂层添加造孔剂来构建多孔结构,增加了电解液的浸润性,当温度升高时,粘结剂体积膨胀,导电剂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多孔结构被填充,使安全涂层的电阻增大,从而起到了保护锂离子电池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涉及一种安全涂层,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领域中,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受到高温、挤压、碰撞或穿刺等异常情况时,易发生着火,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很大程度地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的应用。
CN 109755466A公开了一种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安全涂层,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正极活性材料层和设置于集流体与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的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包含聚偏氟烯烃和/或聚偏氯烯烃高分子基体、导电材料和无机填料;其公开的安全涂层虽然能够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安全涂层的涂覆,增加了电池在常温状态下的阻抗,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CN 205900697U公开了一种高安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其包括集流体铝箔、导电碳层、PTC涂层、活性物质涂层,集流体铝箔位于两层导电碳层之间,两层导电碳层分别位于集流体铝箔和一层PTC涂层之间,两层PTC涂层分别位于一层导电碳层和一层活性物质涂层之间,两层活性物质涂层分别位于两层PTC涂层外侧;其公开的正极极片虽然具有过流保护效果,但是在高温或挤压的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仍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及其应用,所述安全涂层在高温条件在阻抗增大,对极片形成保护,避免电池因短路而发生热失控,起到保护锂电池安全的作用;在常温条件下,安全涂层能够增加电解液浸润,并且具有高的离子电导,低的常温阻抗,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所述安全涂层具有多孔结构,能够增加电解液的浸润,高温添加下,安全涂层的多孔结构被填充,阻抗增大,从而保护锂离子电池;在常温条件下,安全涂层具有较多的可移动锂离子的数量,具有高的离子电导,低的常温阻抗,能够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安全涂层包括:
Figure BDA0003444230940000021
所述锂盐包括LITFSI(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PF6(六氟磷酸锂)、LiClO4(高氯酸锂)、LIBOB(双草酸硼酸锂)、LiBF4(四氟硼酸锂)、LiAsF6(六氟砷酸锂)、LiSbF6(六氟锑酸锂)、LiPF2O2(二氟磷酸锂)、LiDTI(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锂)、LiBMB(双(丙二酸)硼酸锂)、LiDFOB(二氟草酸硼酸锂)、LiBDFMB(双(二氟丙二酸)硼酸锂)、LiMOB((丙二酸草酸)硼酸锂)、LiDFMOB((二氟丙二酸草酸)硼酸锂)、LiTOP(三(草酸)磷酸锂)、LiTDFMP(三(二氟丙二酸)磷酸锂)、LiTFOP(四氟草酸磷酸锂)、LiDFOP(二氟二草酸磷酸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双三氟甲烷磺酰亚氨锂)、LiNO3、LiN(SO2RF)2、LiN(SO2F)(SO2RF)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LITFSI和LiPF6的组合,LiClO4和LIBOB的组合,或LiClO4和LiBF4的组合。
所述LiN(SO2RF)2为氟磺酰亚氨锂类化合物,其中RF为全氟烷基,包括:CF3、C2F5、C3F7或C4F9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LiN(SO2F)(SO2RF)为(氟磺酰)(三氟甲磺酰)亚氨锂类化合物,其中RF为全氟烷基,包括:CF3、C2F5、C3F7或C4F9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任意两种所述锂盐的质量比为1:(0.5~1.5),例如可以是1:0.5、1:1或1:1.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在安全涂层中添加锂盐,增加了安全涂层中可移动锂离子的数量,将安全涂层由离子绝缘体相变为离子导体,由于锂盐具有大阴离子基团,有利于锂离子传输,提高了安全涂层的离子电导,降低了安全涂层在常温状态下的阻抗,能够有效改善电池倍率性能;同时,安全涂层添加造孔剂来构建多孔结构,温度升高时,粘结剂体积膨胀,导电剂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多孔结构被填充,导电网络因而阻隔,使安全涂层的电阻逐渐增大,当到达一定的温度时,导电网络完全被隔断,电流趋于零,从而起到了保护该锂电池的作用。
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包括5~25份的锂盐,例如可以是5份、7份、9份、11份、13份、15份、17份、19份、21份、23份或25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包括1~20份的造孔剂,例如可以是1份、3份、5份、7份、9份、11份、13份、15份、17份、19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包括25~75份的粘结剂,例如可以是25份、30份、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或75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包括5~25份的导电剂,例如可以是5份、7份、9份、11份、13份、15份、17份、19份、21份、23份或25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各组分之间按照相应份数相互协同,构建出多孔导电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造孔剂包括自分解材料。
本发明所述自分解材料包括在高温条件和/或高电压下能够分解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自分解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碳酸乙烯酯、碳酸氢铵、氮化锂、氟化锂、氧化锂或过氧化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丙烯酸树脂,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碳酸氢铵和碳酸乙烯酯的组合,碳酸氢铵和氮化锂的组合,或氟化锂和氧化锂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造孔剂在极片煅烧阶段或锂离子电池化成阶段,均能在安全涂层中构建多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环氧丙烷、聚醚、聚磷腈、聚碳酸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聚环氧乙烷和聚偏氟乙烯的组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丙烯腈的组合,或聚乙烯醇和聚环氧丙烷的组合,优选为聚偏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碳材料、导电金属材料或导电聚合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导电碳基和导电金属材料的组合,或导电碳基和导电聚合物材料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石墨、碳黑、乙炔黑、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石墨炔或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石墨和碳黑的组合,乙炔黑和氧化石墨烯的组合,或石墨烯和石墨炔的组合,优选为碳黑。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安全涂层还包括5~64份无机填料,例如可以是5份、10份、20份、30份、40份、50份、60份或64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无机填料包括LATP(Li1.3Al0.3Ti1.7(PO4)3)、LAGP(Li1+xAlxGe2-x(PO4)3,其中0.04≤x≤0.7,例如可以是0.04、0.1、0.2、0.3、0.4、0.5、0.6或0.7)、LLZO(Li7La3Zr2O12)、LLTO(Li3xLa2/3–xTiO3,其中0.04≤x≤0.16,例如可以是0.04、0.08、0.12或0.16)、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碳化硅、氢氧化镁、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钴锂、磷酸锰锂或磷酸锰铁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LATP和LAGP的组合,LAGP和氧化铝的组合,氧化铝和二氧化钛的组合,或二氧化硅和碳化硅的组合,优选为LLZO。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的至少1层活性材料层;
所述活性材料层远离集流体的一侧,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涂层。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安全涂层、第一活性材料层、集流体、第二活性材料层和第二安全涂层;
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设置在远离集流体方向,有利于阻止活性材料层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接触,增加针刺过程中的短路内阻,阻止温度上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穿刺通过率;同时,当电池受到挤压、隔膜受热收缩时及正负极片接触时,安全涂层能对极片进行包裹保护,避免电池因短路而发生热失控。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全涂层与第二安全涂层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1~10μm,例如可以是1μm、3μm、5μm、7μm、9μm或1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全涂层与第二安全涂层的孔隙率分别独立地为1~20%,例如可以是1%、3%、5%、7%、9%、11%、13%、15%、17%或2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3~30μm,例如可以是3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或3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活性物质层浆料涂覆于集流体,再进行安全涂层浆料的涂覆,煅烧后得到所述正极极片。
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配方量的锂盐、造孔剂、粘结剂与导电剂。
优选地,所述安全涂层浆料还包括配方量的无机填料。
优选地,所述安全涂层浆料还包括溶剂。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丙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的组合包括乙腈和四氢呋喃的组合,或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安全涂层浆料粘度为100~1000mPa.s,例如可以是100mPa.s、500mPa.s或1000mPa.s,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温度为50~300℃,例如可以是100℃、150℃、200℃、250℃或30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时间为0.01~2h,例如可以是1min、5min、10min、30min、1h或2h,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正极极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安全涂层中构造多孔结构,使电解液得以储存在多孔结构内,促进了活性材料的浸润,并形成离子通道的快速导通,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通过电解液浸润网络,能够在正负电极间快速导通,使锂离子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2)在常温条件下,安全涂层依靠导电材料以及多孔结构内的电解液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进行电子离子传导;当温度升高时,粘结剂的体积开始膨胀,导电剂颗粒之间间距增大,多孔结构被填充,导电网络被部分阻隔,安全涂层的电阻逐渐增大,而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导电网络几乎完全被隔断,电流趋近于零,从而使得安全涂层起到保护该锂离子电池的作用;
(3)本发明在安全涂层中添加锂盐,增加了安全涂层中可移动锂离子的数量,将安全涂层由离子绝缘体相变为离子导体,有利于提高安全涂层的离子电导,降低安全涂层在常温状态下的阻抗,改善电池倍率性能;
(4)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设置在远离集流体方向,有利于阻止活性材料层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接触,增加针刺过程中的短路内阻,阻止温度上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穿刺通过率;同时,当电池受到挤压、隔膜受热收缩时及正负极片接触时,安全涂层能对极片进行包裹保护,避免电池因短路而发生热失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正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1-集流体;2-第一活性材料层;3-第二活性材料层;4-第一安全涂层;5-第二安全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安全涂层的技术效果,以下应用例与对比应用例所述活性物质层浆料由质量比为96:2:2:40的LiCoO2、导电碳黑、聚偏氟乙烯和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搅拌混合得到;所述活性物质层浆料的单面涂覆厚度为80μm;
所述安全涂层浆料中的溶剂为乙腈,浆料粘度范围为600mPa.s。
上述活性物质层浆料的组成、活性物质层浆料的涂覆厚度、安全涂层浆料的溶剂和固含量,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包括15份的锂盐,10份的丙烯酸树脂,50份聚丙烯腈,15份的石墨烯,以及10份的LATP(Li1.3Al0.3Ti1.7(PO4)3);
所述锂盐包括质量比为1:1的LITFSI和LIBOB的组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包括25份的锂盐,20份的氟化锂,25份聚偏氟乙烯,25份的碳黑,以及5份的磷酸铁锂;
所述锂盐包括质量比为1:1.5的LiBMB和LiDFOB的组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包括5份的锂盐,2份的丙烯酸树脂,7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的氧化石墨烯,以及13份的LLZO(Li7La3Zr2O12);
所述锂盐包括质量比为1:0.5的LiClO4和LiPF6的组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除将LIBOB等质量替换为LITFSI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除将LITFSI等质量替换为LIBOB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除将10份的丙烯酸树脂替换为10份的聚丙烯腈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除将15份的锂盐和10份的丙烯酸树脂,替换为25份的聚丙烯腈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安全涂层4、第一活性材料层2、集流体1、第二活性材料层3和第二安全涂层5;
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1所述的安全涂层;
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5μm,孔隙率分别独立地为10%;
所述集流体1为厚度为16μm的铝箔;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活性物质层浆料双面涂覆于铝箔,安全涂层浆料再进行双面涂覆,200℃煅烧2h后,得到所述正极极片;
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配方量的实施例1所述锂盐、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腈、石墨烯,以及LATP(Li1.3Al0.3Ti1.7(PO4)3)。
应用例2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2所述的安全涂层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例1相同。
应用例3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3所述的安全涂层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例1相同。
应用例4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4所述的安全涂层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例1相同。
应用例5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5所述的安全涂层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例1相同。
应用例6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安全涂层4、第一活性材料层2、集流体1、第二活性材料层3和第二安全涂层5;
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1所述的安全涂层;
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10μm;
所述集流体1为厚度为20μm的铝箔;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活性物质层浆料双面涂覆于铝箔,安全涂层浆料再进行双面涂覆,60℃煅烧2h后,得到所述正极极片;
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配方量的实施例1所述锂盐、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腈、石墨烯,以及LATP(Li1.3Al0.3Ti1.7(PO4)3)。
应用例7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安全涂层4、第一活性材料层2、集流体1、第二活性材料层3和第二安全涂层5;
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实施例1所述的安全涂层;
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1μm;
所述集流体1为厚度为9μm的铝箔;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活性物质层浆料双面涂覆于铝箔,安全涂层浆料再进行双面涂覆,300℃煅烧2h后,得到所述正极极片;
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配方量的实施例1所述锂盐、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腈、石墨烯,以及LATP(Li1.3Al0.3Ti1.7(PO4)3)。
应用例8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0.09μm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应用例9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11μm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对比应用例1
本对比应用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对比例1所述的安全涂层,使孔隙率为0.005%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除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对比例1中,配方量的锂盐、聚丙烯腈、石墨烯,以及LATP(Li1.3Al0.3Ti1.7(PO4)3),使孔隙率为0.005%外,其余与应用例1相同。
对比应用例2
本对比应用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除所述第一安全涂层4与第二安全涂层5分别独立地为对比例2所述的安全涂层,使孔隙率为0.005%外,其余均与应用例1相同;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除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对比例2中,配方量的聚丙烯腈、石墨烯,以及LATP(Li1.3Al0.3Ti1.7(PO4)3),使孔隙率为0.005%外,其余与应用例1相同。
对比应用例3
本对比应用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铝箔与第二活性物质层;
所述铝箔的厚度为16μm;
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双面涂覆活性物质层浆料于集流体,200℃煅烧2h后,得到所述正极极片。
以上应用例和对比应用例提供的正极极片与石墨负极极片、聚乙烯隔膜和1mol/L的LiPF6/EC+DMC+EMC电解液(EC为碳酸乙烯酯,EMC为碳酸甲乙酯,DMC为碳酸二甲酯,EC、DMC和EMC的体积比为1:1:1),按照制备锂离子电池的一般工艺组装成653440型号方形单体电池,测试其阻抗、100℃加热后的阻抗,并进行针刺检测。
阻抗测试:利用易炜电池内阻测试仪(型号HK3560)测试电池阻抗(量程R:1Ω;量程V:6V);
针刺检测:利用东莞贝尔电池针刺试验机(型号BE-9002D)进行针刺试验,利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按0.2C恒流恒压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利用东莞贝尔电池针刺试验机,用直径3mm的无蚀锈钢针以2m/min的速度刺穿电池最大表面的中心位置,并保持1h以上。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44230940000141
Figure BDA0003444230940000151
从表1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由应用例1与对比应用例1可知,对比应用例1提供的正极极片虽涂有安全涂层,但是安全涂层中不包括造孔剂,与应用例1相比,对比应用例1提供的正极极片的常温阻抗变大;由此可知,本发明在正极极片中构建多孔的安全涂层,能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常温阻抗。
(2)由应用例1与对比应用例2可知,对比应用例2提供的正极极片的安全涂层,其不包括锂盐和造孔剂,与应用例1相比,对比应用例2提供的正极极片的常温阻抗增大;由此可知,在安全涂层中添加锂盐和造孔剂,通过协同作用,一方面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安全性能,另一方面降低了常温条件下的阻抗。
(3)由应用例1与对比应用例3可知,对比应用例3所述正极极片未涂覆安全涂层,相较于应用例1,其安全性能下降;由此可知,本发明通过在正极极片中涂覆安全涂层,提升了电池在高温下的阻抗,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所述安全涂层包括5-25份的锂盐、1-20份的造孔剂、25-75份的粘结剂和5-25份的导电剂。本发明在安全涂层中添加锂盐,增加了安全涂层中可移动锂离子的数量,提高了安全涂层的离子电导,降低了安全涂层在常温状态下的阻抗,能够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同时,安全涂层添加造孔剂来构建多孔结构,增加了电解液的浸润性,当温度升高时,粘结剂体积膨胀,导电剂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多孔结构被填充,使安全涂层的电阻增大,从而起到了保护锂离子电池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安全涂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安全涂层包括:
锂盐 5~25份
造孔剂 1~20份
粘结剂 25~75份
导电剂 5~25份;
所述锂盐包括LiPF6、LiAsF6、LiSbF6、LiPF2O2、LiDTI、LiBMB、LiDFOB、LiBDFMB、LiMOB、LiDFMOB、LiTOP、LiTDFMP、LiTFOP、LiDFOP、LiNO3、LiN(SO2RF)2或LiN(SO2F)(SO2RF)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安全涂层中具备多孔结构,由造孔剂通过煅烧或化成得到,所述煅烧的温度为50~300℃;
所述造孔剂包括自分解材料,所述自分解材料包括碳酸氢铵、丙烯酸树脂、氮化锂、氟化锂、氧化锂或过氧化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环氧丙烷、聚醚、聚磷腈、聚碳酸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或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碳材料、导电金属材料或导电聚合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涂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安全涂层还包括5~64份无机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包括LATP、LAGP、LLZO、LLTO、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碳化硅、氢氧化镁、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钴锂、磷酸锰锂或磷酸锰铁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的至少1层活性材料层;
所述活性材料层远离集流体的一侧,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安全涂层、第一活性材料层、集流体、第二活性材料层和第二安全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涂层与第二安全涂层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1~10μm,孔隙率分别独立地为1~2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3~30μ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活性物质层浆料涂覆于集流体,再进行安全涂层浆料的涂覆,煅烧后得到所述正极极片;
所述安全涂层浆料包括配方量的锂盐、造孔剂、粘结剂与导电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涂层浆料还包括配方量的无机填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的温度为50~300℃,时间为0.01~2h。
13.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
CN202111642739.9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Active CN114300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739.9A CN114300649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739.9A CN114300649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0649A CN114300649A (zh) 2022-04-08
CN114300649B true CN114300649B (zh) 2022-12-06

Family

ID=8097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739.9A Active CN114300649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064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861B (zh) * 2012-09-26 2015-08-19 中南大学 一种高温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
CN106229447A (zh) * 2016-08-10 2016-12-14 东莞永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9004265B (zh) * 2018-07-27 2020-10-27 江苏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固态电解质正极及包含其的固态电池
CN111200101B (zh) * 2018-11-16 2021-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061188A (zh) * 2019-03-19 2019-07-26 长沙市秒冲电池技术与材料研究所 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高倍率快充锂离子电池
CN112151736A (zh) * 2019-06-27 2020-12-29 浙江伏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涂层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1697230B (zh) * 2020-05-07 2023-10-03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复合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锂离子电池
CN112038644A (zh) * 2020-08-24 2020-12-04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涂层、电极极片以及电化学装置
CN112397685B (zh) * 2020-11-16 2022-0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13488609A (zh) * 2021-06-07 2021-10-0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涂层、电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0649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3400B1 (en) Reduction of gassing in lithium titanate cells
CN110233224B (zh) 一种耐热阻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676408B1 (ko) 전극-분리막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전극-분리막 복합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8666511B (zh) 一种耐高温聚合物改性陶瓷隔膜及其应用
CN107078339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20090064583A (ko)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용 전해액
KR101895116B1 (ko) 음극 슬러리의 제조방법
CN112993262B (zh) 一种集流体及其应用
WO2014118138A1 (en)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CN111801839A (zh) 具有绝缘膜的电极组件、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JPWO2015034080A1 (ja) 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KR102049438B1 (ko) 이중층 구조의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2036665B1 (ko) 음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US20180241085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14300649B (zh) 一种安全涂层、正极极片与应用
KR20200085587A (ko)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1756938B1 (ko) 음극 활물질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170111289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KR20220056334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170008475A (ko) 비수성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201512595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361716A (zh) 一种具有安全涂层的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17158297U (zh) 一种安全隔膜及其二次电池
KR102580309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첨가제,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비수성 전해액 및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170032001A (ko) 리튬금속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