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5162A -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5162A
CN114265162A CN202111562087.8A CN202111562087A CN114265162A CN 114265162 A CN114265162 A CN 114265162A CN 202111562087 A CN202111562087 A CN 202111562087A CN 114265162 A CN114265162 A CN 114265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primary
gluing
curing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20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5162B (zh
Inventor
高莹
黄�俊
万秀强
杨向荣
黄财明
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20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51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5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5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属于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其通过优选设计柔性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之间的连接形式,利用光纤单元外周树脂包覆层与相邻树脂包覆层之间树脂连接部的对应设置,使得树脂包覆层与树脂连接部通过胶液融合固化后形成整体结构,实现柔性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的可靠连接。本发明的柔性光纤带,其结构稳定性好,制备方法简单,能大幅提升柔性光纤带的使用性能,保证光纤单元彼此连接的稳定性,并对光纤单元提供足够的保护,避免柔性光纤带使用过程中散纤、断纤情况的发生,保证柔性光纤带生产、应用的可靠性,提升柔性光纤带的应用性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纤光缆的依赖越来越大,也对光纤光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光缆在通信传输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加,导致光缆的芯数也越来越多。
由于光缆芯数的不断增加,导致光缆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在传统的普通光缆中,当光缆芯数较多时,光纤往往是以散纤的形式进行设置,虽然满足了多芯数的设置,但也造成了分辨困难、光纤接续费时费力等缺陷。
为了提升光纤设置的便利性和光纤分辨的准确性,光纤带的设计成为了现如今光缆设计人员的重点关注方向。光纤带是一种由多根光纤平行排列并固化而成的带状光单元,能很好地实现光纤在光缆中的有序布置,方便光纤的后续分辨、分歧。虽然光纤带的设置方便了光纤的分辨,但传统的光纤带往往是“硬性”粘结,导致光纤带无法进行宽度方向上的折叠或者环向的扭曲,导致光纤带在光缆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不高,无法充分满足大芯数光缆的设置需求,影响了大芯数光缆的设置及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能准确实现柔性光纤带的设置,保证柔性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光纤单元的散带,提升柔性光纤带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光纤带,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光纤单元;
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周连续包覆设置有树脂包覆层,且相邻两所述光纤单元之间通过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树脂连接部连接;
所述树脂包覆层与所述树脂连接部通过胶液融合固化后成型为整体结构,且所述树脂连接部在所述柔性光纤带的横向上错位设置,使得该柔性光纤带的任一横向断面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光单元。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用于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和光纤带固化装置;
所述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包括沿光纤单元送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初次涂胶装置、初次涂胶固化装置、初次涂胶软化装置和二次涂胶装置,分别用于完成光纤单元外周的初次涂胶工序、初次涂胶的初次固化工序、固化后初次涂胶层表面的软化工序以及软化后初次涂胶层表面上的二次涂胶工序;
所述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设置在各所述光纤单元的送线路径上,用于将完成二次涂胶作业的光纤单元集合整形成光纤带,使得相邻两光纤单元之间以融合连接于两初次涂胶层表面的二次涂胶连接;
所述光纤带固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一侧,用于初次涂胶层和二次涂胶的完全固化,在各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周形成连续的树脂包覆层并使得相邻两树脂包覆层之间通过纵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树脂连接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共用一个所述初次涂胶装置和/或一个所述初次涂胶固化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次涂胶固化装置包括入口模具、出口模具和设置在两模具之间的涂胶管道;所述光纤单元自所述入口模具进入所述涂胶管道中,在所述涂胶管道中进行外周的初次涂胶作业,且所述光纤单元外周初次涂胶层的外径等于所述出口模具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次涂胶软化装置包括雾化发生器、喷涂管路和雾化喷嘴;
所述雾化发生器与所述雾化喷嘴之间通过喷涂管路连通,用于将软化剂雾化并从雾化喷嘴喷涂到初次涂胶层的外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次涂胶软化装置中还设置有软化剂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喷涂后的软化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纤单元处理组件中还设置有若干光纤导轮,用于所述光纤单元传输过程中的水平转向和/或竖向转向。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方法,用于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备,其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光纤带的芯数确定需要送线的光纤单元数量,并分别进行各光纤单元的送线;
(2)在各所述光纤单元外周进行初次涂胶作业,使得各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周分别连续包覆有设计厚度的树脂胶液;
(3)对各所述光纤单元外周包覆的树脂胶液进行初次固化,并根据树脂胶液的设计厚度控制其固化率;
(4)对各所述光纤单元外周完成初次固化后的树脂胶层表面进行软化;
(5)在软化后的树脂胶层表面进行二次涂胶,且各所述光纤单元外侧的二次涂胶纵向间隔进行;
(6)进行各所述光纤单元的集合整形作业,将各所述光纤单元并排整形为光纤带形式,使得相邻两光纤单元之间以彼此外周的树脂胶层之间的二次涂胶粘接,并使得光纤带任一横向断面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光单元;
(7)对集合整形后的各光纤单元进行完全固化,将光纤单元外周的初次涂胶固化为包覆于所述光纤单元外周的树脂包覆层,并将相邻两树脂包覆层之间的二次涂胶固化为树脂连接部,形成树脂包覆层与树脂连接部彼此融合连接的整体结构,继而完成所述柔性光纤带的制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计厚度越大,制备合格柔性光纤带产品所需要的初次涂胶固化率越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次涂胶层进行初次固化后的软化作业通过喷涂雾化软化剂来实现;所述软化剂为乙醇、二氯甲烷或者丙酮。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柔性光纤带,其通过优选设计柔性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之间的连接形式,利用光纤单元外周树脂包覆层与相邻树脂包覆层之间树脂连接部的对应设置,使得树脂包覆层与树脂连接部通过胶液融合固化后形成整体结构,准确实现柔性光纤带制备的同时,保证了柔性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彼此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柔性光纤带使用过程中的散纤、断纤,提升了柔性光纤带的使用准确性和应用可靠性。
(2)本发明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通过光纤单元处理组件中初次涂胶装置、初次涂胶固化装置、初次涂胶软化装置等设备以及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光纤带固化装置等装置的对应设置,能准确完成柔性光纤带制备过程中光纤单元外周初次涂胶、初次涂胶的初次固化、初次固化后胶层外周的软化、软化胶层表面二次涂胶等过程的准确进行,配合多个光纤单元之间的集合整形以及光纤单元外周初次涂胶、二次涂胶的完全固化,能可靠制备连接性能可靠的柔性光纤带,保证柔性光纤带制备的效率和精度,提升柔性光纤带的使用性能。
(3)本发明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通过初次涂胶装置、初次涂胶固化装置、初次涂胶软化装置等设备的对应控制,使得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可以完成不同尺寸类型柔性光纤带的制备,灵活改变光纤单元外周树脂包覆层的包覆厚度,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需求,降低柔性光纤带的制备成本。
(4)本发明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其步骤简单,控制简便,能快速、可靠地完成柔性光纤带的制备,制备得到光纤单元彼此连接可靠的柔性光纤带,保证柔性光纤带制备的准确性,提升柔性光纤带的制备效率,降低柔性光纤带的制备、应用成本,推动柔性光纤带的应用。
(5)本发明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可对应生产特殊的柔性光纤带,使得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的外周均连续包覆设置有树脂胶液,形成树脂包覆层,并通过其与树脂连接部的融合固化,使得相邻光纤单元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结构,保证柔性光纤带使用功能性的同时,避免散纤情况的发生,并对光纤单元提供足够的保护,保证柔性光纤带生产、应用的可靠性,提升柔性光纤带的应用性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的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的树脂软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统柔性光纤带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光纤带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光纤单元;2、光纤放线装置;3、初次涂胶装置;4、初次涂胶固化装置;5、第一光纤导轮;6、第二光纤导轮;7、初次涂胶软化装置;8、第三光纤导轮;9、二次涂胶装置;10、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1、光纤带固化装置;12、尺寸测量装置;13、牵引装置;14、光纤带收线装置;15、光纤带;
701、雾化发生器;702、喷涂管路;703、软化剂收集机构;704、雾化喷嘴;705、负压回收机构;1501、树脂连接部;1502、树脂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包括沿光纤单元1送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放线装置2、初次涂胶装置3、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初次涂胶软化装置7、二次涂胶装置9、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光纤带固化装置11、光纤带收线装置14。
具体而言,由于光纤带15中同时包含有多根光纤单元1,因此,在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之前的相应装置往往需要针对各光纤单元1分别设置,即在光纤带制备设备的前部工艺部分设备有多组相关设备。为了方便后续的介绍,优选实施例中将每一根光纤单元1的前端处理设备记为光纤单元处理组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光纤带15优选为如图4中所示的四芯光纤带15,此时,光纤单元处理组件优选为并行设置的四组,分别用于完成各光纤单元1的送线、初次涂胶、初次固化、初次涂胶软化、二次涂胶等过程。显然,当光纤带15为其他芯数的多芯光纤带时,可对应增加光纤单元处理组件的设置数量来完成对应处理工序。
以下通过一个光纤单元处理组件的设备组成来对光纤单元1的前序处理工艺进行介绍。
在光纤单元处理组件的最前端为光纤放线装置2,其用于光纤单元1的送线。在优选实施例中,光纤放线装置2为盘式放线机构,通过设置支架将盘卷的光纤单元1连续送线,在光纤送线的过程中,优选在光纤送线路径上设置有光纤张紧机构,用于控制光纤单元1送线过程中的张紧力,保证光纤单元1送线的准确性。
初次涂胶装置3设置在光纤放线装置2一侧,用于向光纤单元1的外周涂覆树脂胶液,在光纤单元1的外周形成一层均匀的树脂包覆层1502,如图4中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初次涂胶装置3包括进口模具、出口模具和设置于两模具之间的涂胶管道,其中,光纤单元穿过进口模具并进入涂胶管道中,该涂胶管道中连续供应有树脂胶液,保证光纤单元1的外周均匀包覆有树脂胶液;相应地,完成涂胶包覆的光纤单元1从出口模具穿出,延伸送线至下一个工位。
实际设置时,出口模具的出口为圆形截面形式,且出口模具的内径与初次涂胶的厚度对应。由于光纤单元1的外径尺寸往往固定,因此,只要控制好出口模具的尺寸,便可有效控制光纤单元1外周初次涂胶的厚度。另外,为了保证涂胶的连续性和可靠性,需要控制涂胶管道中树脂胶液的供液压力,保证树脂胶液可以连续、均匀涂覆在光纤单元1的外周。
为了保证初次涂胶可以在光纤单元1的外周形成稳定的胶层,在初次涂胶装置3的一侧设置有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使得从出口模具送线而出的光纤单元1可以连续送线至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中并完成光纤单元1外周的胶液固化过程。
在优选实施例中,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优选为光固化装置,通过照射光纤单元1外周的树脂胶液,使其由外向内完成固化过程,使得树脂胶液可在光纤单元1的外周形成连续的涂胶层,将光纤单元1可靠包覆在涂胶层内,保证树脂包覆层1502的准确成型,避免在光纤单元1后续送线过程中树脂包覆层1502的变形、掉落,保证树脂包覆层1502 成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进一步地,由于初次涂胶层的外周还需要进行二次涂胶,以此完成相邻两光纤单元 1在光纤带宽度方向上的粘结成带,因此,在进行初次涂胶的固化时,严格控制初次涂胶层的固化程度,控制初次涂胶层的固化率,以此保证光纤单元1送线过程中的初次涂胶层的有效保持,并为二次涂胶的混合粘结提供保证,避免初次涂胶与二次涂胶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层,保证光纤单元1彼此之间粘结的可靠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树脂胶液为光敏树脂,其可在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中受辐射光的作用逐步固化,且树脂胶液的固化由外向内逐步固化,即树脂胶液的外周最先硬化,并沿径向向内逐步进行硬化,当树脂的固化率为50%时,相当于厚度方向上靠外侧的一半厚度树脂胶液完成固化。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树脂固化指的是树脂层的硬度达到一定数值后表明其完成了固化,未完成固化的区域内,树脂胶液的硬度低于固化硬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树脂胶液的固化率通过氮氧比率控制机构来实现,其设置在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中,其作用为通过控制固化装置(固化炉)中的炉内氮氧比,以此来控制通过其中的光纤单元1外周的树脂固化程度。除了上述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中的光功率来完成树脂固化程度的控制;当然,也可通过同时控制光功率和炉内氮氧比的方式来控制初次涂胶层的固化程度。
通过光纤单元1外周初次涂胶层固化率的控制,使得在进行二次涂胶时,二次涂胶的树脂胶点可与初次涂胶层准确融合,保证最终固化成型时相邻光纤单元1之间胶层粘结的可靠性,避免因胶层脱落而发生散纤的情况。
在优选实施例中,针对初次涂胶层厚度(d2-D)、初次涂胶涂覆率、初次涂胶固化率等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如下表中所示的四组测试结果。
Figure RE-GDA0003512550550000071
Figure RE-GDA0003512550550000081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光纤单元1的直径维持不变,这与实际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对应,而四组光纤单元1外周的初次涂胶厚度依次为20μm、25μm、30μm、 35μm,即初次涂胶的厚度依次增大,光纤单元1外周的胶液涂覆率也由8.16%增加至 14.29%。相应地,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组的光纤单元1而言,随着其涂覆率的增加,其合格产品需要的初次固化率也这逐渐增加。例如,当涂覆率为8.16%时,合格产品的初次涂胶固化率需要控制在50%~60%之间;而当涂覆率变位14.29%时,其合格产品的初次涂胶固化率需要控制在65%~75%之间。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初次胶液的涂覆厚度越大,初次涂胶层的外形保持难度也就越大,需要更大地初次涂胶固化率才能有效保持初次涂胶层的外形,保证初次涂胶层和二次涂胶层均可以满足合格产品的成型需求。同时,当涂覆率较小时,若固化率太大,则二次涂胶时的软化层下方的胶液与软化层之间的硬度差异太大,会导致后续光纤带几何整形时出现明显的胶层割裂,导致光纤单元1之间的胶层无法符合生产标准;相应地,当涂覆率较大时,若固化率太小,会导致初次涂胶层的保持能力太差,其与二次涂胶层匹配时的基础硬度不足,使得光纤单元1之间的连接出现变形,影响光纤单元1侧向连接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在实际设置时,可以根据需要优选光纤单元1外周的初次涂胶厚度,并需要据此调整光纤单元1外周初次涂胶层的固化率,确保初次涂胶和二次涂胶的组合满足合格产品的成型需求。在实际设置时,初次涂胶的厚度为20μm ~35μm。
进一步地,在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与二次涂胶装置9之间,还设置有初次涂胶软化装置7,用于对初次涂胶层的表层进行软化,使得初次涂胶层与二次涂胶层之间可以实现可靠融合,保证两个胶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避免两者之间出现分层、粘结不牢固的情形出现。
在优选实施例中,初次涂胶软化装置7如图2中所示,其包括雾化发生器701和软化剂收集机构703,雾化发生器701通过喷涂管路702与设置与软化剂收集机构703上的雾化喷嘴704连通,用于向从软化剂收集机构703上方通过的完成初次涂胶并固化的光纤单元1外周喷涂雾化软化剂,由其将初次涂胶层表层的数值胶液软化,方便二次涂胶时胶液的融合粘结。
在优选实施例中,软化剂优选为乙醇、二氯甲烷、丙酮中的任一种,当然,其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软化剂,只要能实现固化树脂胶液的软化即可。另外,由于二次涂胶为单侧涂胶,且二次涂胶为胶点涂覆而非外周涂覆。因此,在进行软化工序时,软化剂的喷涂可对准初次涂胶层需要粘结二次涂胶的一侧,实现初次涂胶层的局部软化。当然,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初次涂胶层周向上的软化也可,只要不破坏初次涂胶层的成型结构即可。
进一步地,初次涂胶软化装置7软化的初次涂胶层厚度不大于其初次固化厚度的40%,保证初次固化厚度中初次涂胶层的结构保持能力。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控制软化剂的喷涂浓度、喷涂时间等来控制初次涂胶层的软化程度。例如,通过在软化剂收集机构703上沿送线放线间隔设置多个雾化喷嘴704,以此来实现同一位置软化作用时间的控制,继而实现软化程度的控制。
更细节地,针对软化剂收集机构703还设置有负压回收机构705,用于回收滴落至软化剂收集机构703上的软化剂,并将其重复使用。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初次涂胶软化装置7与二次涂胶装置9之间还设置有软化剂吹干机构,用于软化剂(例如酒精) 的吹干挥发,保证初次涂胶层软化表面的清洁性,避免软化剂对二次涂胶的影响。实际使用时,上述吹干过程在封闭的作业室中完成,保证生产车间的环境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二次涂胶装置9优选为轮式结构,其外周上间隔设置有涂胶口,使得涂胶口与光纤单元1的外周初次涂胶层对正作用时,涂胶口中的二次树脂胶液可以涂覆在软化后的初次涂胶层外周。在优选实施例中,光纤带15为四芯结构,此时,四根光纤单元1之间存在三个粘接缝隙,此时,需要设置的二次涂胶装置9为三个,如图1中所示,仅需对其中三个光纤单元1正对相邻光纤单元1的一侧进行二次涂胶,便可满足光纤带15的成型粘接需求。当光纤单元1的数量变化为N时,上述二次涂胶装置9的数量优选为N-1,对此,不做赘述。
此外,根据各光纤单元1在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处匹配形式的不同,二次涂胶的位置也可对应改变,例如,当多个光纤单元1水平并排送料至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 处时,此时,二次涂胶的位置为光纤单元1的侧周部位;而当多个光纤单元1竖向并排送料至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处时,二次涂胶的位置为光纤单元1的顶部或者底部,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柔性光纤带的生产,优选实施例中的二次涂胶位置在光纤带15 的纵向上间隔设置,使得同一宽度截面上不形成连续间隔设置的多个树脂连接部1501,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光纤带15中,横向相邻的两树脂连接部1501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设置间隙,而该设置间隙中对应设置的树脂连接部1501,与上述两树脂连接部1501 在光纤带15的纵向上间隔一定长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相邻两光纤单元1之间均可以实现可靠连接,但在同一个横向截面上,光纤带15被分隔成至少两个光单元(如图4中所示的两个),如此,保证光纤带15可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折叠、扭曲,进而提升光缆中的光纤单元1填充率。
显然,上述二次涂胶粘接过程的实现,可以通过各光纤单元1上的二次涂胶位置选择来实现,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具体地,在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的后端设置有光纤带固化装置11,用于初次涂胶层和二次涂胶层的完全固化,使得各光纤单元1的外周形成连续、完整的树脂包覆层1502以及纵向间隔设置的树脂连接部1501,如图4中所示。
为了保证光纤带15在光纤带固化装置11中的成型稳定性,在实际设置时,在光纤带固化装置11中设置有限位保持模具,保证光纤带15在送线固化过程中,相邻两光纤单元1之间的间距可以有效保持,确保光纤带15成型的准确性,避免相邻两光纤单元1 之间的二次涂胶因未固化而发生分离情况。
此外,在实际设置时,在光纤带固化装置11与光纤带收线装置14之间还设置有尺寸测量装置12、牵引装置13等,用于对光纤带15的尺寸进行连续检测以及控制光纤带 15送线、收线的张力等。
进一步优选地,在实际工作时,光纤单元处理组件中的部分装置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共用,例如,初次涂胶装置3既可以用于一根光纤单元1的外周涂胶,也可以用于多根光纤单元1的同时涂胶;相应地,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可以针对各光纤单元1单独设置,也可同时用于多个光纤单元1的同时初次固化,这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选。此外,根据生产线布置的需求,各装置可沿直线布置,也可错位布置,此时,可以在对应装置之间设置光纤导轮,例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光纤导轮5、第二光纤导轮6、第三光纤导轮8,以其实现光纤单元1在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的偏转导向,满足实际的送线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图4中所示的光纤带15,与图3中所示的现有光纤带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相邻两光纤单元1之间的连接不是通过树脂连接部 1501直接来完成,而是通过在光纤单元1外周设置稳固包覆的初次涂胶层,再由初次涂胶层一侧与树脂连接部1501之间的融合粘接来完成,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光纤单元1 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避免散纤情况的发生,也能为各光纤单元1提供独立的保护,避免单根光纤单元1分歧使用时意外影响到相邻的光纤单元1,充分保证柔性光纤带设置与使用时的可靠性。
相应地,利用前述柔性光纤带制造设备生产上述柔性光纤带时,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1)根据光纤带的芯数设置对应数量的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分别进行各光纤单元1的送线;
(2)在各光纤单元1的外周进行初次涂胶作业,使得连续送线的各光纤单元1外周分别连续包覆有树脂胶液;根据光纤带15的生产需要,控制光纤单元1外周的树脂胶液厚度;
(3)将包覆有树脂胶液的光纤单元送线至初次涂胶固化装置4处,并在此装置处进行初次涂胶层的固化,实现光纤单元1外周的树脂包覆层1502的初步固化成型;初次涂胶层的固化率根据其包覆的树脂胶液厚度/涂覆率来对应确定;
(4)将完成树脂包覆层1502初次固化的各光纤单元1送线至初次涂胶软化装置7,在该装置处完成树脂包覆层1502外周表面或者单侧表面一定厚度的胶液软化;
(5)进一步将光纤单元1送线至二次涂胶装置9处,并在树脂包覆层1502的软化表面进行二次涂胶,且光纤单元1纵向上的二次涂胶间隔设置,以及光纤带15横向上的二次涂胶错位设置,确保光纤带15的同一个横向截面上,各光纤单元1被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单元;
(6)将完成二次涂胶的各光纤单元1同时送线至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10处,在此处完成光纤带15的整形,使得相邻光纤单元1之间通过连接于两树脂包覆层1502上的树脂连接部1501粘接;
(7)将集合整形后的光纤带15送线至光纤带固化装置11处,完成树脂包覆层1502和树脂连接部1501的完全固化,使得初次涂胶和二次涂胶可以固化形成整体结构,实现光纤单元1之间的可靠连接,完成柔性光纤带的生产。
当然,在完成上述生产过程后,还可进行光纤带15的检测、收卷作业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中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可对应生产特殊的柔性光纤带,使得光纤带中各光纤单元的外周均连续包覆设置有树脂胶液,形成树脂包覆层,并通过其与树脂连接部的融合固化,使得相邻光纤单元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结构,保证柔性光纤带使用功能性的同时,避免散纤情况的发生,并对光纤单元提供足够的保护,保证柔性光纤带生产、应用的可靠性,提升柔性光纤带的应用性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光纤带,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光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周连续包覆设置有树脂包覆层,且相邻两所述光纤单元之间通过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树脂连接部连接;
所述树脂包覆层与所述树脂连接部通过胶液融合固化后成型为整体结构,且所述树脂连接部在所述柔性光纤带的横向上错位设置,使得该柔性光纤带的任一横向断面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光单元。
2.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用于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和光纤带固化装置;
所述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包括沿光纤单元送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初次涂胶装置、初次涂胶固化装置、初次涂胶软化装置和二次涂胶装置,分别用于完成光纤单元外周的初次涂胶工序、初次涂胶的初次固化工序、固化后初次涂胶层表面的软化工序以及软化后初次涂胶层表面上的二次涂胶工序;
所述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设置在各所述光纤单元的送线路径上,用于将完成二次涂胶作业的光纤单元集合整形成光纤带,使得相邻两光纤单元之间以融合连接于两初次涂胶层表面的二次涂胶连接;
所述光纤带固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光纤带集合整形装置一侧,用于初次涂胶层和二次涂胶的完全固化,在各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周形成连续的树脂包覆层并使得相邻两树脂包覆层之间通过纵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树脂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中,多个所述光纤单元处理组件共用一个所述初次涂胶装置和/或一个所述初次涂胶固化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中,所述初次涂胶固化装置包括入口模具、出口模具和设置在两模具之间的涂胶管道;所述光纤单元自所述入口模具进入所述涂胶管道中,在所述涂胶管道中进行外周的初次涂胶作业,且所述光纤单元外周初次涂胶层的外径等于所述出口模具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中,所述初次涂胶软化装置包括雾化发生器、喷涂管路和雾化喷嘴;
所述雾化发生器与所述雾化喷嘴之间通过喷涂管路连通,用于将软化剂雾化并从雾化喷嘴喷涂到初次涂胶层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中,所述初次涂胶软化装置中还设置有软化剂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喷涂后的软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设备,其中,所述光纤单元处理组件中还设置有若干光纤导轮,用于所述光纤单元传输过程中的水平转向和/或竖向转向。
8.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光纤带的芯数确定需要送线的光纤单元数量,并分别进行各光纤单元的送线;
(2)在各所述光纤单元外周进行初次涂胶作业,使得各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周分别连续包覆有设计厚度的树脂胶液;
(3)对各所述光纤单元外周包覆的树脂胶液进行初次固化,并根据树脂胶液的设计厚度控制其固化率;
(4)对各所述光纤单元外周完成初次固化后的树脂胶层表面进行软化;
(5)在软化后的树脂胶层表面进行二次涂胶,且各所述光纤单元外侧的二次涂胶纵向间隔进行;
(6)进行各所述光纤单元的集合整形作业,将各所述光纤单元并排整形为光纤带形式,使得相邻两光纤单元之间以彼此外周的树脂胶层之间的二次涂胶粘接,并使得光纤带任一横向断面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光单元;
(7)对集合整形后的各光纤单元进行完全固化,将光纤单元外周的初次涂胶固化为包覆于所述光纤单元外周的树脂包覆层,并将相邻两树脂包覆层之间的二次涂胶固化为树脂连接部,形成树脂包覆层与树脂连接部彼此融合连接的整体结构,继而完成所述柔性光纤带的制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设计厚度越大,制备合格柔性光纤带产品所需要的初次涂胶固化率越高。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柔性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初次涂胶层进行初次固化后的软化作业通过喷涂雾化软化剂来实现;所述软化剂为为乙醇、二氯甲烷或者丙酮。
CN202111562087.8A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265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2087.8A CN114265162B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2087.8A CN114265162B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162A true CN114265162A (zh) 2022-04-01
CN114265162B CN114265162B (zh) 2023-02-28

Family

ID=8082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2087.8A Active CN114265162B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51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0665A (zh) * 2022-05-30 2022-08-12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性光纤带制造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CN115524784A (zh) * 2022-11-23 2022-12-27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自装配超密堆叠光纤带、其制备方法、光单元及光纤带缆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4713A (ja) * 1987-04-22 1988-11-01 Fujikura Ltd 光フアイバテ−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97214A (ja) * 1996-01-18 1997-07-3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CN1186964A (zh) * 1996-12-06 1998-07-08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制作光纤带缆的方法
JP2010237292A (ja) * 2009-03-30 2010-10-2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1915576A (zh) * 2010-07-13 2010-12-15 皮亚斌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的光纤环圈
JP2012088445A (ja) * 2010-10-18 2012-05-1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JP2012252246A (ja) * 2011-06-06 2012-12-2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ード
CN106019504A (zh) * 2016-07-10 2016-10-12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抗侧压光纤带及其生产方法
CN108431656A (zh) * 2016-03-07 2018-08-21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带芯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US20190250347A1 (en) * 2018-01-15 2019-08-15 Prysmian S.P.A. Flexible Optical-Fiber Ribbon
CN110673281A (zh) * 2019-09-10 2020-01-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59127A (zh) * 2017-10-05 2020-04-03 株式会社藤仓 间歇连结型光纤带以及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
CN111685755A (zh) * 2020-05-29 2020-09-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AgNWs-PDMS复合柔性导电光纤微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86529A (zh) * 2018-01-15 2020-11-03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光纤带及其生产方法和生产系统
CN112433319A (zh) * 2020-12-18 2021-03-02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带
CN112799171A (zh) * 2019-11-14 2021-05-14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光纤带
CN113306053A (zh) * 2021-05-12 2021-08-27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快速易修复聚烯烃管材及其修复工艺方法
CN113359230A (zh) * 2021-05-18 2021-09-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光缆
CN113638951A (zh) * 2021-10-13 2021-11-12 南通赛意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接管头的复合管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4713A (ja) * 1987-04-22 1988-11-01 Fujikura Ltd 光フアイバテ−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97214A (ja) * 1996-01-18 1997-07-3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CN1186964A (zh) * 1996-12-06 1998-07-08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制作光纤带缆的方法
JP2010237292A (ja) * 2009-03-30 2010-10-2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1915576A (zh) * 2010-07-13 2010-12-15 皮亚斌 一种用于光纤陀螺的光纤环圈
JP2012088445A (ja) * 2010-10-18 2012-05-1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JP2012252246A (ja) * 2011-06-06 2012-12-2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ード
CN108431656A (zh) * 2016-03-07 2018-08-21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带芯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06019504A (zh) * 2016-07-10 2016-10-12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抗侧压光纤带及其生产方法
CN110959127A (zh) * 2017-10-05 2020-04-03 株式会社藤仓 间歇连结型光纤带以及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
US20190250347A1 (en) * 2018-01-15 2019-08-15 Prysmian S.P.A. Flexible Optical-Fiber Ribbon
CN111886529A (zh) * 2018-01-15 2020-11-03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光纤带及其生产方法和生产系统
CN111989602A (zh) * 2018-01-15 2020-11-24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柔性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和所述带
CN110673281A (zh) * 2019-09-10 2020-01-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99171A (zh) * 2019-11-14 2021-05-14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光纤带
CN111685755A (zh) * 2020-05-29 2020-09-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AgNWs-PDMS复合柔性导电光纤微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3319A (zh) * 2020-12-18 2021-03-02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带
CN113306053A (zh) * 2021-05-12 2021-08-27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快速易修复聚烯烃管材及其修复工艺方法
CN113359230A (zh) * 2021-05-18 2021-09-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光缆
CN113638951A (zh) * 2021-10-13 2021-11-12 南通赛意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接管头的复合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0665A (zh) * 2022-05-30 2022-08-12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性光纤带制造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CN115524784A (zh) * 2022-11-23 2022-12-27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自装配超密堆叠光纤带、其制备方法、光单元及光纤带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5162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65162B (zh) 一种柔性光纤带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JP5457528B1 (ja) 間欠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066205B2 (ja) 光ファイバ素線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素線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
CN107728277A (zh)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缆集成生产线
US8811788B2 (en)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4095560A (ja) 間欠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検査方法、製造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JP2010237292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12208312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100367546B1 (ko) 광파이버테이프심선의제조방법
WO2017077895A1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
US11181709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of
JP2022123484A (ja) 線状体の樹脂塗布装置および樹脂塗布方法
JP2012208311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と製造方法
JPS60263109A (ja) 光テ−プ型ユニツトの製造方法
CN110845155B (zh) 光纤束涂覆模具、光纤束涂覆固化工艺和设备
JPH06123826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2000292664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S6120012A (ja) 光テ−プ型ユニツトの製造方法
JP2018035048A (ja) 線条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線条体の製造装置
JPH11281860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H0943466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H04214511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H03276109A (ja) 分割型光テープフアイバの製造方法
CN106746594A (zh) 一种抗静电光纤制造方法
JPS62115110A (ja) 光フアイバユニツト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