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9321A -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9321A
CN114259321A CN202111087123.XA CN202111087123A CN114259321A CN 114259321 A CN114259321 A CN 114259321A CN 202111087123 A CN202111087123 A CN 202111087123A CN 114259321 A CN114259321 A CN 114259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fluid channel
inner tube
stopping
inflatable ballo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71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佳强
詹航敏
虞奇峰
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71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9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9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3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3960 priority patent/WO202304032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可膨胀球囊、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均包括固定部和止动部,止动部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固定部与内管连接,第一挡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或者第二流体通道;第二挡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在内管的轴向上贯通所述止动部;第二流体通道在内管的轴向上从第一挡件的止动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贯通至其固定部远离止动部的一端;两个止动部的端部能够对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本发明能够在可膨胀球囊膨胀初期使膨胀介质流动更顺畅,有利于介入式治疗的快速进行,以及更好地防止人工瓣膜在可膨胀球囊膨胀过程中发生轴向位移。

Description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内部的瓣膜控制着血流方向,在保证通过心血管系统的充足供血流动方面发挥着至关要的作用。当自体瓣膜发生损坏时,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害甚至导致死亡,而人工心脏瓣膜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目前,经导管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植入体内的过程通常都是依靠导管介入式输送系统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到预定部位进行释放。
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穿过外管远端的内管、位于内管远端部分的可膨胀球囊。为了防止人工瓣膜在输送过程中在可膨胀球囊上发生移位,内管上固定有两个挡件,这两个挡件位于可膨胀球囊内,可膨胀球囊的一端固定于外管的远端,另一端固定于内管的远端的挡件外壁。当输送系统输送时,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的外周,且位于两个挡件之间。
上述输送系统,两个挡件在相对的部分上直径需要大于处于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径,因此,两个挡件的径向尺寸比较大,当输送系统携带人工瓣膜到达治疗位置时,膨胀介质流入可膨胀球囊的近端区域,进而流向中间区域和远端区域。然而,现有的这种挡件结构,当可膨胀球囊处于压缩状态时,其外周壁与两个挡件之间的间隙太小,使膨胀介质只能先将可膨胀球囊的近端区域充胀得比较大时,才能增加挡件与可膨胀球囊之间的间隙,从而使膨胀介质流动到可膨胀球囊的中间区域与远端区域,显然,可膨胀球囊各处的膨胀间隔时间太长,影响整个介入式治疗的时间;且各处间隔时间较大的膨胀方式可能导致人工瓣膜在可膨胀球囊的膨胀过程中,由于有的区域尤其是近端区域可能膨胀至使人工瓣膜的内壁位于挡件的外周,而远端区域还未开始膨胀或者膨胀介质还未到达,此时,人工瓣膜的近端不受挡件的轴向阻挡,可能会随着可膨胀球囊的近端区域的膨胀相对于发生内管轴向倾斜,造成人工瓣膜可能发生轴向位移,影响人工瓣膜放置的精确位置,降低手术质量和成功率。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膨胀介质流动太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部并从所述外管远端伸出的内管、可膨胀球囊、位于所述可膨胀球囊内且固定于所述内管的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所述可膨胀球囊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外管的远端区域,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区域;所述第一挡件较所述第二挡件靠近所述外管的远端;
所述第一挡件与所述外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均包括轴向布置的固定部和止动部,所述固定部呈圆柱管状结构,与所述内管插装连接;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相靠近的区段,且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止动部至少其端部的外边缘到所述固定部的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半径;
所述第一挡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或者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挡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贯通所述止动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从第一挡件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其上位于两个所述止动部之间的部分与两个所述止动部围成人工瓣膜的容置空间,以使处于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时两个所述止动部的端部对所述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件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所述止动部呈锥形筒状结构,所述止动部的小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从所述止动部的内壁面贯通至外壁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位于所述内壁面的一端较另一端远离所述内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内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30°。
优选地,所述止动部呈直筒状结构,所述止动部的侧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止动部的轴线,且所述止动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内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自所述止动部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个端面贯通至其另一个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呈圆锥管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大径端与所述止动部连接,小径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沿各自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
优选地,所述环状结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凹陷区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所述环状结构的外侧凸起形成,所述凹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靠近所述环状结构的内部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陷结构。
优选地,各所述凹陷结构呈V型槽,相邻的两个V型槽的相邻槽壁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波峰处的夹角小于所述凹陷结构在波谷处的夹角。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的止动部在周向上呈封闭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当膨胀介质由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腔体流出后,不仅可以通过可膨胀球囊与第一挡件、第二挡件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从可膨胀球囊的近端区域流向中间、以及远端区域,而且,膨胀介质可以经第一挡件上的第一流体通道或者第二流体通道流入可膨胀球囊的中间区域,进而通过第二挡件上的第一流体通道流入可膨胀球囊的远端区域,由于由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形成的介质流道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可膨胀球囊的中间区域尤其是远端区域不需要等待近端区域膨胀到足够大时才能够实现介质地顺畅流通,也就是说,膨胀介质基本能够同时到达可膨胀球囊的近端区域、中间区域以及远端区域,缩短了可膨胀球囊的膨胀时间,有利于介入式治疗的快速进行;且采用本申请的这种输送系统,可膨胀球囊各区域基本能够同时进行逐渐膨胀,因此,人工瓣膜的各处会随着可膨胀球囊的逐渐膨胀呈相同程度的展开,不会造成人工瓣膜发生倾斜,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人工瓣膜在可膨胀球囊膨胀过程中发生轴向位移,进而提高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的放置位置精度,增加手术质量和成功率;同时,由于在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的侧壁上设置流体通道可能会降低止动部的强度,在传输过程中人工瓣膜的端面可能会与止动部发生抵压,造成止动部变形,导致人工瓣膜在输送过程中发生位移,而本发明通过将止动部设置成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提高了止动部的强度,能够尽可能避免输送过程中人工瓣膜发生轴向位移。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止动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
10、外管;
20、内管;
30、可膨胀球囊;
40、第一挡件;41、止动部;411、凸起结构;412、凹陷结构;42、固定部;421、工艺孔;43、连接部;44、第一流体通道;45、第二流体通道;
50、第二挡件;
60、引导件;
70、操作手柄;
80、可调弯连接管;
90、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输送系统的操作者而言的,近端指靠近操作者近处的一端,远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即对同一部件来说,若其仅部分伸入患者体内,则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为远端,位于体外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用于将人工瓣膜或者人工支架等人工器官或者支架输送至患者治疗位置。如图1-图11所示,输送系统包括外管10、设于所述外管内部并从外管10远端伸出的内管20、可膨胀球囊30、位于可膨胀球囊30内且固定于内管20的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可膨胀球囊30的一端安装于外管10的远端区域,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另一端安装于内管20的远端区域;第一挡件40较第二挡件50靠近外管10的远端,具体地,内管20插装于外管10内,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环形腔体,可供膨胀介质流过,内管20伸出外管10的远端,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安装于内管20伸出外管10的区域。
第一挡件40与外管10之间留有间隙,也就是说,第一挡件40的近端与外管10的端面不接触,如此,环形腔体内的膨胀介质可以从外管10与第一挡件40之间的间隙流出。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均包括轴向布置的固定部42和止动部41,固定部42与内管20连接,具体地,固定部42呈圆柱管状结构,与内管20插装连接。止动部41位于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相靠近的区段,也就是说,在轴向上,对于第一挡件40来说,其止动部41较其固定部42更靠近第二挡件50,对于第二挡件50来说,其止动部41较其固定部42靠近第一挡件40。其中,各止动部41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也就是说,在周向上环状结构的环带是是连续的,如图11所示。其中,止动部41上至少其端部的外边缘到固定部42的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固定部42的半径,沿固定部42的轴向投影中,止动部41至少其端部的投影轮廓位于固定部42的投影轮廓外。其中,第一挡件4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44或者第二流体通道45,第二挡件5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44,第一流体通道44和第二流体通道45形成可膨胀介质流动的介质流道。具体地,第一流体通道44在内管20的轴向上贯通止动部41,第二流体通道45在内管20的轴向上贯通整个第一挡件40,从第一挡件40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即从第一挡件40上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一端贯通至其固定部42远离止动部41的一端,也就是说,第一流体通道44仅位于止动部41,且轴向贯通止动部41;第二流体通道45部分位于止动部41,部分位于固定部42,当包括有连接部43(下文详述)时,还位于连接部43,即第二流体通道45是设置于整个第一挡件40上。如图1所示,第二挡件50仅在其止动部41上设置介质流道,第一挡件40可以仅在止动部41上设置介质流道,也可以在止动部41和固定部上均设置介质流道。
可膨胀球囊30处于收缩状态时,其上位于两个止动部41之间的部分与两个止动部41围成人工瓣膜的容置空间,以使处于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位于容置空间时两个止动部41的端部对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也就是说,可膨胀球囊30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通过对可膨胀球囊30内充入膨胀介质,可以使可膨胀球囊30至少在径向上膨胀,从而将位于其上的人工瓣膜放置于患者体内;在收缩状态时,可将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的外侧,此时,人工瓣膜的两个端面与两个止动部41的端面基本贴合。
上述输送系统工作时,处于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位于容置空间上,当输送系统将人工瓣膜输送至患者的治疗位置时,通入膨胀介质,膨胀介质经内管20与外管10之间的环形腔体流入第一挡件40与外管10远端的间隙流出,进入可膨胀球囊30的近端区域,经第一挡件40的第一流体通道44或者第二流体通道45进入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进而通过第二挡件50的第一流体通道44进入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区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膨胀介质渗入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的外周面与可膨胀球囊30之间的间隙进而流入中间区域和远端区域。
上述输送系统,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在周向上呈封闭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流体通道44和第二流体通道45,当膨胀介质由内管20与外管10之间的环形腔体流出后,不仅可以通过可膨胀球囊30与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之间的间隙从可膨胀球囊30的近端区域流向中间、以及远端区域,而且,膨胀介质可以经第一挡件40上的第一流体通道44或者第二流体通道45流入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进而通过第二挡件50上的第一流体通道44流入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区域,由于由第一流体通道44、第二流体通道45形成的介质流道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尤其是远端区域不需要等待近端区域膨胀到足够大时才能够实现介质流通,也就是说,膨胀介质基本能够同时到达可膨胀球囊30的近端区域、中间区域以及远端区域,缩短了可膨胀球囊30的膨胀时间,有利于介入式治疗的快速进行;且采用本申请的这种输送系统,可膨胀球囊30的各区域基本能够同时进行逐渐膨胀,因此,人工瓣膜各处会随着可膨胀球囊的逐渐膨胀呈相同程度的展开,也不会造成人工瓣膜发生倾斜,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人工瓣膜在可膨胀球囊膨胀过程中发生轴向位移,进而提高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的放置位置精度,增加手术质量和成功率。
可膨胀球囊30包括靠近其远端的第一区域、靠近其近端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中间区域,当可膨胀球囊30膨胀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基本呈锥形结构,中间区域呈柱形结构,在压缩状态,人工瓣膜位于中间区域。因此,优选地,第一挡件40位于第二区域包裹的范围,第二挡件50位于第一区域包裹的范围。
在有些实施例中,为了让膨胀介质能够基本同时到达可膨胀球囊30的各个区域,将止动部41设置成多个指状结构,即固定部42同时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指状结构,这样,膨胀介质也能够经过两个弹性指之间的缝隙流向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和远端区域。但是,这种结构,各指状结构相互分离,且为悬臂结构,在各个方向的自由度都很大,在运输等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甚至受到振动等影响会造成变形,导致后期使用时对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变差;当输送系统安装好人工瓣膜后,进入患者前或者在患者体内传输时,多个指状结构也容易在周向和轴向上发生晃动、变形,造成人工瓣膜滑动;且这种指状结构的强度弱,在受到人工瓣膜端部的抵压时,也容易变形,影响对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而本发明中,采用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的止动部,以及在挡件的侧壁设置的第一流体通道44和第二流体通道45,提高了止动部41的强度,既能够避免由于在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侧壁上设置流体通道造成止动部41的强度降低,而影响在传输过程中人工瓣膜发生位移,又能够使膨胀介质尽可能同时到达可膨胀球囊30的各区域。
考虑到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在膨胀过程中仍然要与内管20的远端区域连接,并不需要膨胀,且需要在此处保证密封性,因此,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区域的开口常常设置的比较小,本申请的止动部41为具有径向弹性的弹性部,其可以通过结构的设置形成弹性件,也可以通过选用具有弹性性能的材料加工而成,如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EBAX),在选用后者时,为了便于加工,可以整个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均采用这种具有弹性性能的材质制造;止动部41也可以同时通过自身的结构和材质的选择共同提高其径向可压缩的弹性能力。通过将止动部41设置成弹性部,有利于安装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的内管20从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开口处安装。且在安装人工瓣膜时,为了使人工瓣膜处于更好地收缩状态,用于压缩人工瓣膜的工装夹具等可能会将止动部41一起进行径向压缩,通过本申请的这种可径向压缩的止动部41,止动部41可以随着人工瓣膜的压缩一起被压缩,不会对人工瓣膜的压缩过程造成阻碍。
其中,止动部41可以为锥形筒状结构、直筒状结构或者其他异型结构,只要端面与人工瓣膜的端面在固定部42的轴向上具有重合区域,即可实现对人工瓣膜的轴向限位。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止动部41的侧壁沿相对于固定部42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止动部41沿轴向的各处到固定部42的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不同,其具有相对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内壁面和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均相对于内管20的轴线倾斜设置,内壁面和外壁面的母线为直线,该直线与内管的轴线呈一非零夹角,止动部4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环面,也可以为其他异型结构,参考图3、图4所示,止动部41的小端与固定部42连接,该实施例中,止动部41的大端(即端部)的外轮廓位于固定部42的外周,可以内外壁的外轮廓均位于固定部42的外周,小端与固定部42的外周重合,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为可膨胀球囊30的近端区域与第一挡件40之间留出更多的空间,从而使膨胀介质能够更快速的进入各第一流体通道44或者第二流体通道45。
另一种实施例中,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止动部41的侧壁沿平行于固定部4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如图5-图10所示,止动部41沿轴向的各处到固定部42的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相同,止动部41也具有内壁面和外壁面,内壁面和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内管20的轴线,二者的母线均平行于内管20的轴线,在该实施例中,止动部41在整个轴向的各部分其外轮廓均位于固定部42的外周,为了使止动部41更容易实现径向可压缩,直筒状结构的内壁面与内管20之间留有间隙,采用这种直筒状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加止动部41在轴向上的强度,更好地提高止动部对人工瓣膜的轴向限位作用。不论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还是直筒状结构,第一流体通道44的一个开口均可以设置在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端面,也可以设置于止动部41的内壁面。当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时,第一流体通道44从止动部41的内壁面贯通至外壁面,如图3、图4所示,即第一流体通道44的一个开口设置在止动部41的内壁面,另一个开口设置在外壁面,也就是说,第一流体通道44贯通止动部41的侧壁,其贯通方向与侧壁的厚度方向可以垂直,也可以与厚度方向呈一定的夹角,但其与止动部41的母线(包括外壁面的母线和内壁面的母线)也呈一夹角。采用这种结构,锥形筒状结构的侧壁设置的不需要太厚,这样,止动部41的径向可压缩性能更为容易,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安装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的内管20与可膨胀球囊30的安装。
在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流体通道44的管道轴线与内管20的轴线平行,如图3、图4所示;或者第一流体通道44的轴线相对于内管20的轴线倾斜设置,第一流体通道44位于内壁面的一端较另一端远离内管20,第一流体通道44位于内壁面的开口较位于外壁面的开口距离内管20远,采用这种方式,从第一挡件40的第一流体通道44射出的膨胀介质能够更快的朝向第二挡件50流动;而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由于有人工瓣膜环绕,膨胀时需要的作用力会大于远端区域和近端区域,而采用这种倾斜设置方式的第一流体通道44,由于第一流体通道44的喷射方向朝向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因此,能够对该处形成一定的喷射作用,进而使该区域能够更好地膨胀。进一步地,第一流体通道44的轴线与内管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30°,如0°、5°、10°、15°、20°、25°、28°、30°等,从而更好地增加第一流体通道44对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的喷射作用,更有利于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膨胀。
当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如第一挡件40或者第二挡件50为阶梯结构时,若第一流体通道41在侧壁的厚度方向贯通止动部41的话,止动部41的外壁面与可膨胀球囊30之间的间隙比较小,不利于膨胀流体快速进入第一流体通道41,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通道44自止动部41上远离固定部42的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第一流体通道44的一端的开口位于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端面,另一端的开口位于阶梯结构的阶梯面上,如此,当可膨胀介质流动至固定部42的外周时能够很快地进入到第一流体通道44。具体地,第一流体通道44的轴线与内管20的轴线可以平行,也就是说,第一流体通道44沿着平行于外壁面的母线方向(或者内壁面的母线方向)延伸,即第一流体通道44的轴线平行于内管20的轴线;也可以第一流体通道44的轴线与内管20的轴线呈一定的夹角,即第一流体通道44的轴线相对于固定部42的轴线倾斜设置,优选后者,且第一流体通道44位于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一端较另一端远离内管20,如图6所示,如此,既不会增加由于设置第一流体通道44而使止动部41的侧壁厚度太大,又能够使膨胀介质更快地进入第一流体通道44,且对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形成喷射作用,从而克服人工瓣膜对中间区域膨胀的约束力,使该区域更易于膨胀。当然,第一流体通道44也可以设置成位于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一端较另一端靠近内管20。
在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时,第一挡件40也可以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45,若第一挡件40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45,则第二流体通道45自止动部41上远离固定部42的端面贯通至固定部42上远离止动部41的端面,如图8、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流体通道45的轴线与固定部42的轴线可以平行,优选地,第二流体通道45的轴线相对于固定部42的轴线倾斜设置,且位于止动部41的一端较另一端远离固定部42的轴线,即第二流体通道45位于止动部41的开口较另一个开口在径向上距离内管20远,如此,从第一挡件40的第二流体通道45射出的膨胀介质能够对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即安装有人工瓣膜的区域)形成一定的喷射作用,该喷射作用力也能够克服人工瓣膜的压缩作用力,进而使该区域能够更好地膨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各自的止动部4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二者的止动部41可以均呈锥形筒状结构或者直筒状结构;又如,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又如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但是,当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为锥形筒状结构时,由于止动部41的横截面在向靠近固定部42的方向逐渐减小,而固定部42主要用于与内管20固定,因此,固定部42的外径往往设置的较小,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挡件40仅设置第一流体通道41,且第一流体通道41从止动部41的内壁面贯通至外壁面,采用这种结构,第一流体通道44更容易使膨胀介质快速进入到锥形筒状结构的内壁面与内管20之间的空间,进而快速到达可膨胀球囊30的各区域。当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时,第一挡件40可以设置第一流体通道44或者第二流体通道45。
当止动部41直筒状结构时,由于止动部41需要对人工瓣膜起到轴向限位作用,因此其外径设置的比较大,而固定部42仅需要与内管20固定连接即可,其外径设置的可以比较小,这样从一个较大的径向尺寸直接转变为一个较小的径向尺寸,容易造成第一挡件40或者第二挡件50发生断裂。为了尽可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至少一者还包括连接于其止动部41与固定部42之间的连接部43,如图9、图10所示,可以仅第一挡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连接部43和固定部42,而第二挡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和固定部42;或者仅第二挡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连接部43和固定部42,而第一挡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和固定部42;也可以二者均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连接部43和固定部42。通过增加连接部43,对止动部41和固定部42起到过渡作用,能够提高第一挡件40或者第二挡件50的抗断裂强度,提高整个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具体地,连接部43可以为圆管状结构,即其横截面为环形,此时,圆管状结构的外径的一半小于止动部41与内管20的轴线的最大径向距离,且大于固定部42的外径的一半;圆管状结构的内壁面与内管20之间可以留有间隙,也可以直接贴合,为了便于装配,连接部43与内管20之间留有间隙,即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仅固定部42与内管20接触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连接部43呈圆锥管状结构,连接部43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内外环分别为圆形,连接部43的大径端与止动部41连接,小径端与固定部42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43的外壁面呈圆锥面,内壁面也呈圆锥面,将连接部43设置成圆锥管状结构,既能够很好地实现止动部41与固定部42的过渡,且在患者体内传输时能够减小对血管壁的损伤。当然,连接部43也可以成棱锥管状结构,即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棱锥面。
不论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采用上述哪种实施例,第一挡件40可以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流体通道44或者第二流体通道45;第二挡件50沿周向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流体通道44,以进一步使膨胀介质能够更快速地到达可膨胀球囊30在轴向上的各个区域,以及使可膨胀球囊30在周向的各处能够收到更均匀的膨胀介质施加的作用力。
其中,止动部4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环形结构,即止动部41的横截面的内环和外环均为圆形,在止动部41为直筒状结构时,其外环面和内环面均为圆柱面;在止动部41为锥筒状结构时,其外环面和内环面均为圆锥面。为了更好地增加止动部41的径向可压缩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环状结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411,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411之间的凹陷区形成凹陷结构412,凹陷结构412沿轴向贯通整个止动部41,可以是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贯通(如止动部41为直筒状结构时),也可以是沿倾斜与轴向的方向贯通(如在锥筒状结构时),凸起结构411由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远离内管20的方向凸起形成,凹陷结构412由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靠近内管20的方向凹陷,如图11所示,止动部41的横截面呈类似波浪状的环形结构,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间隔设置,使止动部41的整个周向上要么是凸起结构411,要么是凹陷结构412。当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时,凸起结构411的波峰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即内管20的轴线)的尺寸相等,也就是说,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平行;当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时,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直线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呈一夹角,从而使整个止动部41呈花瓣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在沿内管20的轴向投影中,固定部42的外轮廓均位于凹陷结构412的谷底形成的轮廓内侧,也就是说,固定部42不会超出凹陷结构412,当设置有连接部43时,连接部43的外轮廓也位于凹陷结构412的谷底形成的轮廓内侧。
其中,止动部41为直筒状结构时,凸起结构411的波峰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相等,也就是说,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平行,同理,凹陷结构412的波谷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相等,也就是说,凹陷结构412的波谷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平行。当止动部41为锥筒状结构时,凸起结构411的波峰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是渐变的,也就是说,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倾斜设置,同理,凹陷结构412的波谷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是渐变的,也就是说,凹陷结构412的波谷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倾斜设置。
本发明通过将止动部41的横截面设置成上述波浪状结构,一方面,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在周向上呈封闭结构,且设置有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从而使止动部41具有一定的径向弹性力,既能够实现径向压缩,且其各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在周向上相互连接,使止动部41不论在压缩过程、压缩状态还是自由状态都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避免单个凸起结构411或者凹陷结构412发生大角度的自由晃动,这样,止动部41在不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下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输送系统不论在运输过程,还是进入患者前或者在患者体内传输过程中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人工瓣膜在输送过程中的限位精度。
各凸起结构411的凸起方向可以为止动部41的径向,也可以与径向呈一夹角。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止动部41的同一横截面上的各凸起结构411的波峰位于同一圆周上,各凹陷结构412的谷底位于同一圆周上,此时,各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轮廓为圆周,各凹陷结构412的谷底形成的轮廓为圆周;其中,横截面指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也就是说,各凸起结构411在径向上的凸起高度相等,进一步地,各凸起结构411均沿各自的径向凸起。采用这种结构,使整个止动部41在周向上各处的径向弹性力基本相等,以便于在内管20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的过程以及将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的过程中,易于对止动部41进行控制,且更易实现径向压缩。
凸起结构411可以为倒V型结构、半圆环结构、弧形环结构、n型结构等,凹陷结构412可以为V型槽、半圆槽、弧形槽、U型槽等,且凸起结构411与凹陷结构412的形状可以自由组合,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凹陷结构412呈V型槽,相邻的两个凹陷结构412的相邻侧壁形成凸起结构411,从而使凸起结构411近似呈三角结构。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的夹角与V型槽在槽底处的夹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优选地,前者小于或者等于后者,即V型槽的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更大,而相邻两个V型槽的相邻两个侧壁形成的夹角较小,如此,在止动部41受到径向的挤压力时,凹陷结构412能够为凸起结构411的变形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从而使凸起结构411更容易实现径向压缩,进而有利于内管20插装于可膨胀球囊30内,以及有利于人工瓣膜安装于容置空间;且采用这种结构,相邻两个V型槽之间的槽底距离较大,使V型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进而具有更好地限位作用。
当V型结构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呈尖锐状时,在内管20插装过程中以及人工瓣膜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划伤可膨胀球囊30,甚至造成破裂,优选地,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呈弧形结构。V型槽的槽底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或者其他平滑过渡的结构。凹陷结构412在波谷处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或者其他平滑过渡的结构。
当凹陷结构412呈V型槽时,进一步地,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的夹角优选为45°~90°,如45°、50°、55°、60°、65°、70°、80°、87°、90°等;V型槽的夹角优选为90°~150°,如90°、93°、98°、105°、110°、120°、130°、135°、140°、145°、150°等,采用该范围,能够更好地保证止动部41的径向可压缩性,又能够提高其轴向抗挤压能力,进而既方便内管20与可膨胀球囊的安装以及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上,在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运输时又能够对其具有足够的轴向限位作用。
当止动部41包括凸起结构411时,第一流体通道44可以位于凸起结构411,也可以位于凹陷结构412,优选前者,如图3、图5所示,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止动部41呈锥形筒状结构,特别其是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在止动部41整体呈花瓣状结构时,膨胀介质可以通过第一挡件40的凹陷结构412流动至可膨胀球囊30的中间区域和远端区域,因此,当将第一流体通道44设置于凸起结构411时,能够在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上均形成流体通道,进而使膨胀介质到达可膨胀球囊30的各区域的时间尽可能缩小,提高各处膨胀的一致性。当止动部41呈直筒状结构时,也可以增加止动部位于凹陷结构412内侧的壁厚,即环状结构包括位于内圈的支撑环、设置于支撑环外侧的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如环状结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两部分,位于内侧的一部分呈圆柱筒结构(即支撑环),位于外侧的部分包括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此时,第一流体通道44可以设置于支撑环。
当止动部41包括凸起结构411时,若第一挡件40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45,则优选地,第二流体通道45部分设置于凹陷结构412,如图7、图9所示,考虑到在径向上,凹陷结构412相对于凸起结构411更靠近固定部42,将第二流体通道45位于止动部41的部分设置于凹陷结构412上,能够减小止动部41的壁厚,以及使固定部42的外径设置的不需要太大。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止动部41采用哪种结构,在内管20的轴向上,两个人工瓣膜的两个端壁的投影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止动部41的端部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合区域,若记人工瓣膜的靠近第一挡件40的端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靠近第二挡件50的端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的端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的端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则,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具有重合区域,第二投影与第四投影具有重合区域,如外环面的端部至少部分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壁,当外环面的端部在周向上的各部分均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外壁时,内环面的端部至少部分要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壁,如此,能够防止人工瓣膜进入到止动部41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固定部42与内管20的连接可以为插装连接,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部42设有径向贯通的工艺孔421,即工艺孔自固定部42的外壁贯通至其内壁,在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与内管20插装到位时,可以通过向工艺孔421点胶,以将固定部42与内管20粘接固定,提高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与内管20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沿固定部42的轴向,可以设置有多个工艺孔421,也可以沿固定部42的周向,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工艺孔。固定部42也可以通过热熔等方式与内管20连接。
此外,输送系统还包括引导件60,如图2所示,引导件60从远端向近端的方向,其横截面逐渐增大,具体地,引导件60可以为圆锥结构(即母线为直线),也可以为母线为弧线的锥形结构,或者母线为双曲线或者其他曲线或者折线型的结构,以为输送系统在患者体内的传输起到引导作用。沿内管20的轴向投影,引导件60的外轮廓位于止动部41的外轮廓内。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挡件50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安装孔,引导件60部分插装于安装孔内,也就是说,安装部与引导件60插装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内管20可以仅连接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即内管20的远端位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内。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引导件60具有轴向贯通的连接孔,内管20的远端伸出第二挡件50并与连接孔插装连接;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的端面与引导件60的端面接触连接,采用这种端面接触的方式,第二挡件50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安装部,如此,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减少第二挡件50的长度,减小整个输送系统在远端处的轴向尺寸,且减少材料成本;再者,相对于引导件60插装于安装孔的结构,这种结构引导件60不需要刻意制作成小于安装孔的尺寸,即引导件60没必要一定设置呈阶梯轴结构,第二挡件50也不需要设置薄壁结构的安装部,直接通过端面粘接即可实现连接,进一步降低了加工难度。在该实施例中,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通过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与引导件6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于内管20的远端区域,也就是说,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或者直接连接于引导件60的外壁面,也可以同时连接于固定部42与引导件60的外壁面,优选地,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同时连接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和引导件60的外壁面,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增加可膨胀球囊30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增加引导件60与第二挡件50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优选地,固定部42的外径与引导件60最大外径相等,这样,在可膨胀球囊30与固定部42、引导件60同时连接时,不会造成阶梯连接的结构,从而避免由于阶梯结构的存在影响可膨胀球囊30的密封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引导件60设置有连接孔;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远离止动部41的一端插装连接于连接孔,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通过引导件60的外壁面,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可膨胀球囊30通过引导件60连接于内管20的远端区域,采用这种插装连接结构,既能够减小引导件60与第二挡件50装配后的整体长度,又能够保证可膨胀球囊30在远端处的密封性。进一步地,连接孔61可以为阶梯孔,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插装于连接孔的大孔,在该实施例中,内管20的远端可以仅插装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也可以内管20的远端伸出第二挡件50与阶梯孔的小孔插装连接,也就是说,内管20不仅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连接,同时与引导件60连接,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二挡件50和引导件60的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引导件60与第二挡件50连接时,还能增加第二挡件50相对于内管20的轴向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挡件50对人工瓣膜限位的可靠性。
在引导件60与固定部42形成插装连接的实施例中,二者重合的区域中,位于外侧的一者上也设置有径向贯通的工艺孔,当二者插装安装后,可以通过该工艺孔进行点胶,以实现二者的连接。
输送系统还包括显影部件,显影部件可以设置于内管20或者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其他部件上,以便于操作者观察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的输送情况。
继续参考图1,输送系统还包括操作手柄70、从操作手柄70的远端伸出的可调弯连接管80以及三通管90,外管10和内管20的近端处于三通管90连接,以使膨胀介质通过三通管进入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的环形腔体,远端自操作手柄70的近端延伸,并穿过可调弯连接管80的远端;操作手柄70可以对可调弯连接管80的远端部分的弯曲度进行调节,也可以调节外管10、内管20以及可膨胀球囊30相对于可调弯连接管80的相对位置,以对人工瓣膜进入患者体内的位置进行精确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的轴线、止动部的轴线、固定部的轴线与内管20的轴线可以认为是同一轴线,上述所述的轴向也指几者同一轴线所在的方向。且虽然上述多处描述径向、径向尺寸,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径向、径向尺寸对应的部件一定是圆柱结构、圆锥结构等,仅仅是代表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或者在该方向上的尺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部并从所述外管远端伸出的内管、可膨胀球囊、位于所述可膨胀球囊内且固定于所述内管的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所述可膨胀球囊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外管的远端区域,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区域;所述第一挡件较所述第二挡件靠近所述外管的远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件与所述外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均包括轴向布置的固定部和止动部,所述固定部呈圆柱管状结构,与所述内管插装连接;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相靠近的区段,且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止动部至少其端部的外边缘到所述固定部的轴线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半径;
所述第一挡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或者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挡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贯通所述止动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从第一挡件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其上位于两个所述止动部之间的部分与两个所述止动部围成人工瓣膜的容置空间,以使处于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时两个所述止动部的端部对所述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所述止动部呈锥形筒状结构,所述止动部的小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从所述止动部的内壁面贯通至外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位于所述内壁面的一端较另一端远离所述内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内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呈直筒状结构,所述止动部的侧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止动部的轴线,且所述止动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内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自所述止动部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个端面贯通至所述止动部的另一个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呈圆锥管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大径端与所述止动部连接,小径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沿各自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结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凹陷区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所述环状结构的外侧凸起形成,所述凹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靠近所述环状结构的内部凹陷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陷结构呈V型槽,相邻的两个V型槽的相邻槽壁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波峰处的夹角小于所述凹陷结构在波谷处的夹角。
CN202111087123.XA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4259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123.XA CN114259321A (zh)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PCT/CN2022/093960 WO2023040323A1 (zh) 2021-09-16 2022-05-19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123.XA CN114259321A (zh)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321A true CN114259321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2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7123.XA Pending CN114259321A (zh)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932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0035A (zh) * 2021-09-28 2021-12-03 江苏臻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递送导管、植入物输送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5553978A (zh) * 2022-11-17 2023-01-0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及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
WO20230403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WO202304032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WO2023040323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32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WO2023040323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WO20230403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CN113730035A (zh) * 2021-09-28 2021-12-03 江苏臻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递送导管、植入物输送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3730035B (zh) * 2021-09-28 2023-02-10 江苏臻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递送导管、植入物输送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5553978A (zh) * 2022-11-17 2023-01-0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及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
CN115553978B (zh) * 2022-11-17 2023-08-04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及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9321A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CN216495868U (zh) 用于介入式输送装置的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US10751172B2 (en) Puckering seal for reduced paravalvular leakage
KR101598546B1 (ko) 다중 팽창 루멘을 갖는 풍선 카데터, 및 관련 방법
JP4988725B2 (ja) バルーンチップを含む供給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102125585B1 (ko) 제어 가능한 팽창 프로파일 풍선 커버 장치 및 방법
US6719720B1 (en) Balloon catheter
US6432129B2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CN216535662U (zh) 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止挡件及人工瓣膜输送装置
JPH10507667A (ja) バルーン膨張可能なステント/グラフト供給装置
JP2018502672A (ja) 可変支持を有する管状構造
CN216535664U (zh) 用于介入式医疗设备的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US20020183769A1 (en) Medical graf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14259323A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RU2714942C2 (ru) Баллонный катетер и такой баллонный катетер с насаженным стентом
CN112717263B (zh)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JP2019527108A (ja) 可変支持を有する管状構造
CN114259322A (zh)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WO2023040321A1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WO2020261591A1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WO2023040323A1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CN216877545U (zh) 具有锚定功能的三腔导管及介入系统
WO2023040320A1 (zh)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JP2016182183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807699B (zh) 用于输送人工植入物的球囊装置及介入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