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9323A -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9323A
CN114259323A CN202111098018.6A CN202111098018A CN114259323A CN 114259323 A CN114259323 A CN 114259323A CN 202111098018 A CN202111098018 A CN 202111098018A CN 114259323 A CN114259323 A CN 114259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inflatable balloon
stopping
tub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80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航敏
虞奇峰
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80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9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9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3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3958 priority patent/WO202304032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可膨胀球囊、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均包括轴向连接的固定部和止动部,止动部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包括多个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形成凹陷结构,且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的止动部包括位于端部的直管段;固定部与内管连接;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人工瓣膜位于容置空间时两个止动部的端部对述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本发明能够增加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的轴向强度,降低二者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对人工瓣膜的限位可靠性,提高人工瓣膜放置于患者体内的位置精度。

Description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内部的瓣膜控制着血流方向,在保证通过心血管系统的充足供血流动方面发挥着至关要的作用。当自体瓣膜发生损坏时,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害甚至导致死亡,而人工心脏瓣膜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目前,经导管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植入体内的过程通常都是依靠导管介入式输送装置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到预定部位进行释放。
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穿过外管远端的内管、位于内管远端部分的可膨胀球囊。为了防止人工瓣膜在输送过程中在可膨胀球囊上发生移位,内管上固定有两个挡件,这两个挡件位于球囊内,可膨胀球囊的一端固定于外管的远端,另一端固定于远端的挡件外壁。当输送系统输送时,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的外周,且位于两个挡件之间。这种结构,两个挡件至少在相对的部分直径设计的都比较大,而在将人工瓣膜安装于输送系统上时,需要径向压缩人工瓣膜,使其处于压缩状态并位于两个挡件的两个端面之间。为了防止挡件对压缩过程的影响,有的厂家将两个挡件相对的部分通过弹性材质做成可径向压缩的锥形结构,然而锥形结构在压缩中需要的压缩力比较大,有的厂家进行了改进,在锥形结构上开设径向贯通的延伸槽,延伸槽自两个挡件相对的内端面向外端面延伸,且延伸槽使锥形结构的内腔和外壁贯通,使锥形结构形成多个弹性指,以便于膨胀液体在相邻的弹性指之间流动。在安装人工瓣膜时,两个挡件的弹性指处易于在径向压缩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人工瓣膜能够更好地完成径向压缩。
然而,这种开设延伸槽形成的弹性指状结构,各弹性指相互分离,在各个方向的自由度都很大,在运输等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甚至受到振动等影响会造成变形,导致后期使用时对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变差;当输送系统安装好人工瓣膜后,进入患者前或者在患者体内传输时,多个弹性指也容易在周向和轴向上发生晃动、变形,造成人工瓣膜滑动;且这种弹性指状结构的强度弱,在受到人工瓣膜端部的抵压时,也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影响对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挡件易发生晃动造成人工瓣膜限位精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穿过所述外管远端的内管、可膨胀球囊、位于所述可膨胀球囊内且固定于所述内管的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所述可膨胀球囊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外管的远端区域,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区域;所述第一挡件较所述第二挡件靠近所述外管的远端;
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均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固定部和止动部,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相靠近的区段;
所述止动部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凹陷区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远离所述内管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凹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靠近所述内管的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止动部包括位于端部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平行;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内管连接,且在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投影方向上,所述固定部的外轮廓均位于所述凹陷结构的谷底形成的轮廓内侧;
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其上位于两个所述止动部之间的部分与两个所述止动部围成人工瓣膜的容置空间,以使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人工瓣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时两个所述止动部的端部对所述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的止动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直管段和锥管段,所述锥管段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锥管段的大端与所述直管段连接,小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管段的长度小于所述锥管段的长度。
优选地,各所述凹陷结构呈V型槽,相邻两个所述V型槽的相邻两个侧壁形成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波峰处的夹角小于所述V型槽在槽底处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止动部的同一横截面上的各所述凸起结构的波峰位于同一圆周上,各所述凹陷结构的谷底位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止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止动部上凹陷结构的谷底所在的圆周直径。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呈圆锥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大径端与所述止动部连接,小径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具有轴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述内管的远端伸出所述第二挡件并与所述连接孔插装连接;所述第二挡件的固定部的端面与所述引导件的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可膨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件的固定部和所述引导件的外壁面。
优选地,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具有轴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阶梯孔;所述第二挡件的固定部远离所述止动部的一端插装连接于所述阶梯孔的大径段;所述可膨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所述引导件的外壁面。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远端伸出所述第二挡件与所述阶梯孔的小径段插装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的止动部在周向上呈封闭结构,且设置有内壁和外壁对应一致的凸起部和凹陷结构,凹陷结构能够为凸起结构的径向压缩提供更大的变形空间,从而使止动部通过这种波浪形状的结构能够实现更好地径向的压缩,且其各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在周向上相互连接,使止动部周向上的各凸起结构、各凹陷结构不论在压缩过程中、压缩状态还是自由状态都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避免单个凸起结构或者凹陷结构发生大角度的自由晃动,这样,输送系统不论在运输过程,还是进入患者前或者在患者体内传输过程中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人工瓣膜在输送过程中的限位精度;且由于止动部的端面各处均是连续的,甚至有的止动部的端面设置成直管段的结构,能够大大增加端部的轴向强度,如此,在受到人工瓣膜端部的抵压时,挡件的轴向抗变形能力也比较强,仍然能够更好地保证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从而提高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的精确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第一挡件、第二挡件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止动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中,
10、外管;
20、内管;
30、可膨胀球囊;
40、第一挡件;41、止动部;411、凸起结构;412、凹陷结构;413、直管段;414、锥管段;42、固定部;421、工艺孔;43、连接部;
50、第二挡件;
60、引导件;
70、操作手柄;
80、可调弯连接管;
90、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输送系统的操作者而言的,近端指靠近操作者近处的一端,远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即对同一部件来说,若其仅部分伸入患者体内,则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为远端,位于体外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用于将人工瓣膜或者人工支架等人工器官或者支架输送至患者治疗位置。如图1-图11所示,输送系统包括外管10、穿过外管10远端的内管20、可膨胀球囊30、位于可膨胀球囊30内且固定于内管20的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可膨胀球囊30的一端安装于外管10的远端区域,另一端安装于内管20的远端区域;第一挡件40较第二挡件50靠近外管10的远端,具体地,内管20插装于外管10内,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环形腔体,可供膨胀介质流过,内管20伸出外管10的远端,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安装于内管20伸出外管10的区域。
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均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固定部42和止动部41,二者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止动部41位于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相靠近的区段,也就是说,在轴向上,对于第一挡件40来说,其止动部41较其固定部42更靠近第二挡件50,对于第二挡件50来说,其止动部41较其固定部42更靠近第一挡件40。其中,各止动部41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即止动部41的横截面为环形,如图11所示,环状结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411,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411之间的凹陷区形成凹陷结构412,凹陷结构412在止动部41的轴向上贯通整个止动部41,可以是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贯通(如下文所述的直管段413),也可以是沿倾斜与轴向的方向贯通(如在下文的锥管段414),凸起结构411由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远离内管20的方向凸起形成,凹陷结构412由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靠近内管20的方向凹陷,如图11所示,止动部41的横截面呈类似波浪形状结构,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间隔设置,使止动部41的整个周向上要么是凸起结构411,要么是凹陷结构412,在整个止动部41的周向上,内环面和外环面的形状相同,即在这两个环面上的凸起结构411一致,凹陷结构412也一致,从而使止动部41形成等壁厚的结构。至少一个止动部41包括位于端部的直管段413,直管段413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与内管20的轴线平行,即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至少一者的止动部41包括位于端部的直管段413,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止动部41来说,止动部41可以仅包括直管段413,如图4-图6所示;止动部41也可以包括直管段413和其他区段(如下文所述的锥管段414),在包括其他区段时,直管段413位于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一端,如图7-图9所示;也可以止动部41仅包括其他区段,如图10所示,仅包括锥管段414。其中,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均只包括直管段413;又如图3所示,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仅包括直管段413,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包括锥管段414。固定部42分别与内管20连接,具体地,固定部42与内管20插装连接,且在沿内管20的轴向投影方向上,固定部42的外轮廓均位于凹陷结构412的谷底形成的轮廓内侧,也就是说,固定部42不会超出凹陷结构412的边缘。
可膨胀球囊30处于收缩状态时,其上位于两个止动部41之间的部分与两个止动部41围成人工瓣膜的容置空间,以使处于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位于容置空间时两个止动部41的端部对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也就是说,可膨胀球囊30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通过对可膨胀球囊30内充入膨胀介质,可以使可膨胀球囊30至少在径向上膨胀,从而将位于其上的人工瓣膜放置于患者体内;在收缩状态时,可将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的外侧,此时,人工瓣膜的两个端面与两个止动部41的端面基本贴合。
上述输送系统,为了对人工瓣膜起到限位的作用,阻挡其在轴向上的移动,在径向上,止动部41会超出人工瓣膜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内壁,具体地,至少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在径向上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壁,优选地,凹陷结构412的波谷也在径向上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壁。因此,止动部41在径向上的最大尺寸设置的比较大。在可膨胀球囊30与内管20安装过程中,先将可膨胀球囊30的近端固定到外管10的远端,然后将安装有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内管20从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插入可膨胀球囊30和外管10,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也需要穿过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考虑到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在膨胀过程中仍然要与内管20的远端区域连接,并不需要膨胀,且需要在此处保证密封性,因此,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区域的开口常常设置得比较小,本申请通过设置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使止动部41在径向上可压缩,从而有利于从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开口处安装。且在安装人工瓣膜时,为了使人工瓣膜处于更好地压缩状态,用于压缩人工瓣膜的工装夹具等可能会将止动部41一起进行径向压缩,通过本申请的这种可径向压缩的结构,止动部41可以随着人工瓣膜的压缩一起被压缩,其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都会发生变形,因此,不会对人工瓣膜的压缩过程造成阻碍。
本申请的输送系统,一方面,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在周向上呈封闭的环状结构,且间隔设置有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并使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的凸起和凹陷部在周向上是一致的,凹陷结构412能够为凸起结构411的径向变形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从而通过这种波浪形状的结构使止动部41具有一定的径向弹性力,既能够实现径向压缩,且其各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又在周向上相互连接,使止动部41不论在压缩过程、压缩状态还是自由状态都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避免单个凸起结构411或者凹陷结构412发生大角度的自由晃动,这样,止动部41在不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下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输送系统不论在运输过程,还是进入患者前或者在患者体内传输过程中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人工瓣膜在输送过程中的限位精度;且由于止动部41的端面各处均是连续的,甚至有的止动部41的端部设置成直管段413的结构,能够大大增加端部的轴向强度,提高其轴向抗变形的性能,如此,在人工瓣膜输送中,即使止动部41受到人工瓣膜端部的抵压,止动部41的抗变形能力也比较强,不易发生轴向变形,仍然能够更好地保证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从而提高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的精确位置。另一方面,在可膨胀球囊30与内管20安装过程中,先将可膨胀球囊30的近端固定到外管10的远端,然后将安装有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的内管20从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插入可膨胀球囊30和外管10,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也需要穿过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若使用背景技术中的弹性指结构,各弹性指相互分离,在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处,相邻两个弹性指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沿轴向的一端是封闭的,可膨胀球囊30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进入到缝隙空间内,在内管20继续插装的过程中,对该部分造成轴向拉伸,甚至损伤。采用本申请的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固定部42的外轮廓不会超出凹陷结构412的谷底,整个凹陷结构412在轴向上是贯通止动部41的,因此,即使有部分可膨胀球囊30位于凹陷结构412中,在内管20继续移动过程中,该部分可膨胀球囊30也不会受到固定部42的阻挡,即对可膨胀球囊基本不会造成轴向拉伸,保证了可膨胀球囊30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挡件40与外管10之间留有间隙,也就是说,第一挡件40的近端与外管10的端面不接触,如此,环形腔体内的膨胀介质可以从外管10与第一挡件40之间的间隙流出。
止动部41可以仅包括直管段413,止动部41也可以同时包括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或者止动部41仅包括锥管段414,锥管段414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与内管20的轴线倾斜设置,在同时包括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时,锥管段414的大端与直管段413连接,小端与固定部42(在包括有连接部43的实施例中,为连接部43)连接,即锥管段414位于直管段413与固定部42之间。但是,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至少一者的止动部41包括直管段413,也就是说,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各自的止动部4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二者均只包括直管段413,如图2所示;又如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一者的止动部41包括直管段413,另一者的止动部41只包括锥管段414,如图3所示;再如,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一者的止动部41包括直管段413,如为图4-图6所示的实施例,另一者的止动部41同时包括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如图7、图9所述的实施例;或者,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各自的止动部41均同时包括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即均为如图7、图9所述的实施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至少一者的止动部41包括相互连接的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且直管段413位于止动部41远离固定部42的一端,通过同时设置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既能够通过直管段413增加止动部41在端部的抗变形能力,又能够通过增加锥管段414使整个止动部41更易于压缩,且与固定部42(或者下文所述的连接部43)形成逐步过渡,尤其是在不设置连接部43(下文详述)的实施例中更为适合。
其中,在直管段413上,凸起结构411的波峰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径向尺寸相等,也就是说,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平行,同理,凹陷结构412的波谷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相等,也就是说,凹陷结构412的波谷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平行。在锥管段414上,凸起结构411的波峰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是渐变的,也就是说,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倾斜设置,同理,凹陷结构412的波谷沿轴向的各处到止动部41的轴线的尺寸是渐变的,也就是说,凹陷结构412的波谷形成的直线(或者线段)或者切平面与止动部41的轴线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直管段413的横截面并不是圆形环,锥管段414的横截面也不是圆形环的,二者在周向上都具有凸起结构411和凹陷结构412。
进一步优选地,直管段413的长度小于锥管段414的长度,如此,通过设置较长的锥管段414,更好地降低止动部41被压缩的难度,且在自由状态下,能够保证止动部41的轴向抗变形能力。不论直管段413和锥管段414的长度如何设置,二者均平滑过渡。
其中,各凸起结构411的凸起高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各凸起结构411的凸起方向可以为止动部41的径向,也可以与径向呈一夹角。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止动部41的同一横截面上的各凸起结构411的波峰位于同一圆周上,各凹陷结构412的谷底位于同一圆周上,如图11所示;其中,横截面指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也就是说,各凸起结构411在径向上的凸起高度相等,进一步地,各凸起结构411均沿各自的径向凸起。采用这种结构,使整个止动部41在周向上各处的径向弹性力基本相等,以便于在内管20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的过程以及将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的过程中,易于对止动部41进行控制,且更易实现径向压缩。
具体地,同一横截面上,记各凸起结构411的波峰形成的圆周为波峰圆周,各凹陷结构412的谷底形成的圆周为谷底圆周,为了进一步使止动部41具有径向的弹性力,凸起结构411相对于谷底圆周的凸出高度与谷底圆周的半径的比例为0.2~0.5,如0.2、0.21、0.25、0.3、0.33、0.37、0.4、0.42、0.46、0.49、0.5等,采用这种比例关系,能够避免凸起结构411突出的高度太高影响其自由状态的稳定性,从而使止动部41在自由状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增加对人工瓣膜的限位精度。
其中,凸起结构411可以为倒V型结构、半圆环结构、弧形环结构、n型结构等,凹陷结构412可以为V型槽、半圆槽、弧形槽、U型槽等,且凸起结构411与凹陷结构412的形状可以自由组合,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凹陷结构412呈V型槽,相邻的两个凹陷结构412的相邻侧壁形成凸起结构411,从而使凸起结构411近似呈三角结构。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的夹角与V型槽在槽底处的夹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优选地,前者小于或者等于后者,即V型槽的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更大,而相邻两个V型槽的相邻两个侧壁形成的夹角较小,如此,在止动部41受到径向的挤压力时,凹陷结构412能够为凸起结构411的变形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从而使凸起结构41更容易实现径向压缩,进而有利于内管20插装于可膨胀球囊30内,以及有利于人工瓣膜安装于容置空间;且采用这种结构,相邻两个V型槽之间的槽底距离较大,使V型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进而具有更好地限位作用。
当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呈尖锐状时,在内管20插装过程中以及人工瓣膜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划伤可膨胀球囊30,甚至造成破裂,优选地,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呈弧形结构或者其他平滑过渡的结构。凹陷结构412在波谷处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或者其他平滑过渡的结构。
当凹陷结构412呈V型槽时,进一步地,凸起结构411在波峰处的夹角优选为45°~90°,如45°、50°、55°、60°、65°、70°、80°、87°、90°等;V型槽的夹角优选为90°~150°,如90°、93°、98°、105°、110°、120°、130°、135°、140°、145°、150°等,采用该范围,能够更好地保证止动部41的径向可压缩性,又能够提高其轴向抗挤压能力,进而既方便内管20与可膨胀球囊的安装以及人工瓣膜安装于可膨胀球囊30上,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运输时又能够对其具有足够的轴向限位作用。
为了便于制造,以及保证足够的强度,考虑到其壁厚如果太大,径向压缩时的作用力要求就比较大,而在介入式治疗中,操作者需要快速安装人工瓣膜,因此,其壁厚与止动部41的凸起结构411的波峰至止动部41的轴线的最大距离之比为0.05~0.30,如0.05、0.08、0.1、0.12、0.16、0.20、0.25、0.28、0.30等。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止动部41采用哪种结构,在内管20的轴向上,两个人工瓣膜的两个端壁的投影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止动部41的端部的投影至少具有重合区域,若记人工瓣膜的靠近第一挡件40的端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靠近第二挡件50的端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挡件40的止动部41的端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二挡件50的止动部41的端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则,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具有重合区域,第二投影与第四投影具有重合区域,如外环面的端部至少部分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壁,当外环面的端部在周向上的各部分均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外壁时,内环面的端部至少部分要超出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的内壁,如此,能够防止人工瓣膜进入到止动部41的内部空间。参考图5、图6、图9,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至少一者还包括连接于其止动部41与固定部42之间的连接部43,也就是说,可以仅第一挡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连接部43和固定部42,而第二挡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和固定部42;或者仅第二挡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连接部43和固定部42,而第一挡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和固定部42;也可以二者均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部41、连接部43和固定部42。在凹陷结构412的谷底均在一个圆周上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3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止动部41上凹陷结构412的谷底所在的圆周直径。由于止动部41需要对人工瓣膜进行轴向限位,其径向尺寸较大,而固定部42仅需要与内管20固定连接即可,其外径设置的可以比较小,这样从一个较大的径向尺寸直接转变为一个较小的径向尺寸,容易造成第一挡件40或者第二挡件50发生断裂,尤其是在止动部41仅包括直管段413的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连接部43,对止动部41和固定部42起到过渡作用,能够提高第一挡件40或者第二挡件50的抗断裂强度,提高整个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具体地,连接部43可以为圆筒状结构,其横截面为圆环,如图5、图9所示,此时,圆筒状结构的外壁可以与止动部41上靠近连接部43的端面上的凹陷结构412的谷底所在的圆周重合,也可以位于谷底圆周内;圆筒状结构的内壁与内管20之间可以留有间隙,也可以直接贴合,为了便于装配,连接部43与内管20之间留有间隙,即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中仅固定部42与内管20接触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部43呈圆锥筒状结构,连接部43的横截面为圆环,连接部43的大端与止动部41连接,小端与固定部42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43的外壁面呈圆锥面,内壁面也呈圆锥面,且外壁面的最大圆周位于谷底圆周内或者与固定圆周重合,将连接部43设置成圆锥筒状结构,既能够很好地实现止动部41与固定部42的过渡,且在患者体内传输时能够减小对血管壁的损伤。当然,连接部43也可以成棱锥筒状结构,即内壁面和外壁面均为棱锥面,或者为其他筒状结构。
其中,固定部42为圆柱筒结构,其内壁与内管20连接。具体地,固定部42与内管20的连接可以为插装连接,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部42设有径向贯通的工艺孔421,即工艺孔421自固定部42的外壁贯通至其内壁,在第一挡件40和第二挡件50与内管20插装到位时,可以通过向工艺孔421点胶,以将固定部42与内管20粘接固定,提高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与内管20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沿固定部42的轴向,可以设置有多个工艺孔421,也可以沿固定部42的周向,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工艺孔421。
此外,输送系统还包括引导件60,如图2、图3所示,引导件60从远端向近端的方向,其横截面逐渐增大,具体地,引导件60可以为圆锥结构(即母线为直线),也可以为母线为弧线的其他锥形结构,也可以母线为双曲线或者其他曲线或者折线型的结构,从而为输送系统在患者体内的传输起到引导作用。沿内管20的轴向投影,引导件60的外轮廓位于止动部41的外轮廓内,更优选地,位于凹陷结构412的外轮廓内。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挡件50还包括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安装部具有安装孔,引导件60部分插装于安装孔内,也就是说,安装部与引导件60插装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内管20可以仅连接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即内管20的远端位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内。
另一种实施例中,引导件60具有轴向贯通的连接孔,如图3所示,内管20的远端伸出第二挡件50并与连接孔插装连接;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的端面与引导件60的端面接触连接,采用这种端面接触的方式,第二挡件50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安装部,如此,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减少第二挡件50的长度,减小整个输送系统在远端处的轴向尺寸,且减少材料成本;再者,相对于引导件60插装于安装孔的结构,这种结构引导件60不需要刻意制作成小于安装孔的尺寸,即引导件60没必要一定设置呈阶梯轴结构,第二挡件50也不需要设置薄壁结构的安装部,直接通过端面粘接即可实现连接,进一步降低了加工难度。在该实施例中,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通过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与引导件6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于内管20的远端区域,也就是说,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或者直接连接于引导件60的外壁面,也可以同时连接于固定部42与引导件60的外壁面,优选地,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同时连接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和引导件60的外壁面,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增加可膨胀球囊30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增加引导件60与第二挡件50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优选地,固定部42的外径与引导件60最大外径相等,这样,在可膨胀球囊30与固定部42、引导件60同时连接时,不会造成阶梯连接的结构,从而避免由于阶梯结构的存在影响可膨胀球囊30的密封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引导件60的连接孔为阶梯孔;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远离止动部41的一端插装连接于阶梯孔的大径段;可膨胀球囊30的远端通过引导件60的外壁面,也就是说,可膨胀球囊30通过引导件60连接于内管20的远端区域,采用这种插装连接结构,既能够减小引导件60与第二挡件50装配后的整体长度,又能够保证可膨胀球囊30在远端处的密封性。在该实施例中,内管20的远端可以仅插装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也可以内管20的远端伸出第二挡件50与阶梯孔的小径段插装连接,也就是说,内管20不仅与第二挡件50的固定部42连接,同时与引导件60连接,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二挡件50和引导件60的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引导件60与第二挡件50连接时,还能增加第二挡件50相对于内管20的轴向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挡件50对人工瓣膜限位的可靠性。
在引导件60与固定部42形成插装连接的实施例中,二者重合的区域中,位于外侧的一者上也设置有径向贯通的工艺孔,当二者插装安装后,可以通过该工艺孔进行点胶,以实现二者的连接。
可膨胀球囊30包括靠近其远端的第一区域和靠近其近端的第二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中间区域,当可膨胀球囊30膨胀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基本呈锥形结构,中间区域呈柱形结构,在压缩状态,人工瓣膜位于中间区域。因此,优选地,第一挡件40位于第二区域包裹的范围,第二挡件50位于第一区域包裹的范围,这样,环形腔体的介质通过外管10与第一挡件40之间的间隙留出后,即使可膨胀球囊30与凸起结构411之间的间隙较小,介质也可以经过凹陷结构412流入到中间区域,进而通过第二挡件50的凹陷结构412流入到第一区域,从而使可膨胀球囊30能够平缓可控地进行膨胀,进而将人工瓣膜放置于患者体内。
此外,输送系统还包括显影部件,显影部件可以设置于内管20或者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其他部件上,以便于操作者观察人工瓣膜在患者体内的输送情况。
参考图1,输送系统还包括操作手柄70、从操作手柄70的远端伸出的可调弯连接管80以及三通管90,外管10和内管20的近端处于三通管90连接,以使膨胀介质通过三通管进入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的环形腔体,远端自操作手柄70的近端延伸,并穿过可调弯连接管80的远端;操作手柄70可以对可调弯连接管80的远端部分的弯曲度进行调节,也可以调节外管10、内管20以及可膨胀球囊30相对于可调弯连接管80的相对位置,以对人工瓣膜进入患者体内的位置进行精确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挡件40、第二挡件50的轴线与内管20的轴线可以认为是同一轴线,上述所述的轴向也指三者同一轴线所在的方向。且虽然上述多处描述径向、径向尺寸,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径向、径向尺寸对应的部件一定是圆柱结构、圆锥结构等,仅仅是代表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或者在该方向上的尺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穿过所述外管远端的内管、可膨胀球囊、位于所述可膨胀球囊内且固定于所述内管的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所述可膨胀球囊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外管的远端区域,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内管的远端区域;所述第一挡件较所述第二挡件靠近所述外管的远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均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固定部和止动部,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相靠近的区段;
所述止动部呈周向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凹陷区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远离所述内管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凹陷结构由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和外环面同时向靠近所述内管的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止动部包括位于端部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平行;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内管连接,且在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投影方向上,所述固定部的外轮廓均位于所述凹陷结构的谷底形成的轮廓内侧;
可膨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其上位于两个所述止动部之间的部分与两个所述止动部围成人工瓣膜的容置空间,以使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人工瓣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时两个所述止动部的端部对所述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的止动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直管段和锥管段,所述锥管段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管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锥管段的大端与所述直管段连接,小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的长度小于所述锥管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陷结构呈V型槽,相邻两个所述V型槽的相邻两个侧壁形成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波峰处的夹角小于所述V型槽在槽底处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的同一横截面上的各所述凸起结构的波峰位于同一圆周上,各所述凹陷结构的谷底位于同一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止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止动部上凹陷结构的谷底所在的圆周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圆锥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大径端与所述止动部连接,小径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具有轴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述内管的远端伸出所述第二挡件并与所述连接孔插装连接;所述第二挡件的固定部的端面与所述引导件的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可膨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件的固定部和所述引导件的外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具有轴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阶梯孔;所述第二挡件的固定部远离所述止动部的一端插装连接于所述阶梯孔的大径段;所述可膨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所述引导件的外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远端伸出所述第二挡件与所述阶梯孔的小径段插装连接。
CN202111098018.6A 2021-09-18 2021-09-18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4259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8018.6A CN114259323A (zh) 2021-09-18 2021-09-18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PCT/CN2022/093958 WO2023040321A1 (zh) 2021-09-18 2022-05-19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8018.6A CN114259323A (zh) 2021-09-18 2021-09-18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323A true CN114259323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2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8018.6A Pending CN114259323A (zh) 2021-09-18 2021-09-18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93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32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WO20230403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32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WO20230403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95868U (zh) 用于介入式输送装置的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CN114259321A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CN216535664U (zh) 用于介入式医疗设备的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CN114259323A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US5779697A (en) Arthroscopic cannula with fluid seals
AU201021637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llapsing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CN216535662U (zh) 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止挡件及人工瓣膜输送装置
US8206347B2 (en) Feeding device including balloon t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00022951A1 (en) Detachable hub/luer device and processes
EP178649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nfusion device interface
EP2258334B1 (en) Gastrostomy 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262623B2 (en) Access port valve assembly
EP2730308A1 (en) Introducer sheath
EP3915520B1 (en) Implant loading tool, compression device and loading system
WO2022147998A1 (zh) 扩张管、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与预扩器的配合结构、预扩器
US10765853B2 (en) Hemostatic valve system
CN114259322A (zh)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JP7447273B2 (ja) インプラント送達システム
WO2023040321A1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CN208926452U (zh) 连接可靠的植入物推送装置及植入物输送系统
JP6461539B2 (ja) バルーン
WO2019065943A1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及び医療用弁
WO2023040323A1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US11083558B2 (en) Catcher
WO2023040320A1 (zh)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