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9322A -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9322A
CN114259322A CN202111088663.XA CN202111088663A CN114259322A CN 114259322 A CN114259322 A CN 114259322A CN 202111088663 A CN202111088663 A CN 202111088663A CN 114259322 A CN114259322 A CN 114259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catheter
stop
radial
st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86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航敏
虞奇峰
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86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9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9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93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3957 priority patent/WO202304032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包括:第一挡件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一止动部,第一管部套接固定在导管上并与球囊近端间隔设置,第一止动部套设在导管上,第一止动部的远端用于限位人工瓣膜;第二挡件包括第二管部和第二止动部,第二管部套接固定在导管上并靠近球囊远端设置,第二止动部套设在导管上,第二止动部的近端用于限位人工瓣膜。本发明能对人工瓣膜实现轴向限位,并能优化球囊内流体的流动效果,有助于改善人工瓣膜输送效果,并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及人工瓣膜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心脏瓣膜(简称人工瓣膜)通常指的是可植入心脏内代替自体心脏瓣膜(包括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具有天然心脏瓣膜功能的人工器官。
随着微创化外科手术和介入式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是通过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将人工瓣膜引入体内并放置在需要植入的位置。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一般包括瓣膜安装部、连接部、操作部,瓣膜安装部包括锥形头、球囊、导管等,连接部包括球囊连接管、可调弯外管等,操作部包括手柄、调节按钮、牵引装置、三通尾座等,其中,导管贯穿于整个输送系统,球囊为可膨胀式球囊,通常以操作部为参照物,沿导管轴向将上述组件靠近操作部的一端称为近端、远离操作部的一端称为远端。在输送过程中,人工瓣膜以压缩状态安装在球囊上并经由血管前进至植入位置后,通过向球囊内通入流体使得球囊膨胀以展开人工瓣膜。人工瓣膜释放过程需要结合外部设备如超声、造影等来观察人工瓣膜的具体位置和球囊膨胀扩张瓣膜支架的状态。
人工瓣膜系统通常都会在球囊内导管上固定设置近端止动结构和远端止动结构,近端止动结构和远端止动结构的轴向内端之间用于容纳人工瓣膜并对其进行轴向限位。
现有的一类止动结构是由若干独立的弹性指状件构成,弹性指状件一般为悬臂结构且各个弹性指状件之间相互独立,使得每个弹性指状件的移动和变形自由度较大,这在人工瓣膜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无法保证人工瓣膜定位精度,导致手术风险增加。
还有一类的止动结构为圆锥体,其径向截面直径在远离人工瓣膜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圆锥体止动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移动和变形自由度,但依然存在如下缺点:一、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球囊几乎是全部包裹在导管和止动结构上,由于圆锥体止动结构的周向边缘和球囊的贴合度较好,导致两者之间可供流体经过的间隙较小,不利于流体快速经过;二、瓣膜安装部进行组装时需要将止动结构预先插入球囊内,而球囊近端和远端开口口径受一定限制,因而需要止动结构在径向具备一定可压缩性,而圆锥体结构的径向压缩幅度非常有限,甚至无法压缩,造成球囊和止动结构的组装难度加大。另外,圆锥体止动结构的轴向内端面与人工瓣膜轴向端面的接触面积较大,这会在球囊膨胀初期造成人工瓣膜受止动结构的径向摩擦力有所增加,可能会导致人工瓣膜展开不够顺畅,增加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及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在满足对人工瓣膜提供限位功能的前提条件下,止动装置既能在径向压缩时实现均匀变形,又能在球囊收缩状态时为流体提供流动通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所述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人工瓣膜的球囊和贯穿球囊的导管,流体由球囊的近端流入球囊内部,所述止动装置位于球囊内并包括:
第一挡件,沿导管的轴向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一止动部,第一管部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管上,且与所述球囊的近端间隔设置,第一止动部套设在所述导管上,第一止动部的近端与第一管部的远端固接,第一止动部的远端用于限位所述人工瓣膜的近端,第一止动部为环状结构并由若干第一凸部和若干第一凹部沿周向交替连接形成,第一凸部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一止动部的径向向外凸起,第一凹部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一止动部的径向向内凹陷,第一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距离自第一止动部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大;
第二挡件,沿导管的轴向包括第二管部和第二止动部,第二管部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管上,并靠近所述球囊的远端设置,第二止动部套设在所述导管上,第二止动部的远端与第二管部的近端固接,第二止动部的近端用于限位所述人工瓣膜的远端,第二止动部为环状结构并由若干第二凸部和若干第二凹部沿周向交替连接形成,第二凸部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二止动部的径向向外凸起,第二凹部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二止动部的径向向内凹陷,第二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距离自第二止动部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之间的轴向间距与所述人工瓣膜的轴向长度相配合;
当所述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流体能由所述若干第一凹部和所述若干第二凹部经过。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动部为等壁厚结构;所述第二止动部为等壁厚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一止动部平滑连接;所述第二管部和第二止动部平滑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的径向截面呈V形,若干第一凹部沿周向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凹部之间形成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凹部的径向截面呈V形,若干第二凹部沿周向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二凹部之间形成第二凸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动部的远端面上,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
所述第二止动部的近端面上,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动部的远端面上,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
所述第二止动部的近端面上,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为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的1.05~1.25倍;
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导管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为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的1.05~1.25倍。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件沿轴向还包括第三管部,第三管部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远端固接,第三管部的远端用于与所述输送系统的锥形头和所述球囊的远端固接,第三管部的近端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部的远端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的管壁上设置径向贯通的第一点胶孔;所述第二管部的管壁上设置径向贯通的第二点胶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系统远端的球囊、用于连接球囊的球囊连接管和插装于所述球囊连接管的导管,所述球囊的近端与球囊连接管的远端连接固定,所述导管由球囊连接管的远端穿出并由球囊的近端穿入球囊内,所述球囊连接管和导管在球囊的近端处内形成环形腔,用于膨胀球囊的流体由所述环形腔流入或流出球囊的内部;
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用于对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进行轴向限位。
本发明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首先,通过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上的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使得放置于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之间的人工瓣膜在轴向上得到限位,并在确保止动装置对人工瓣膜的限位作用的同时,对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和优化,通过沿周向交替连接的凸部和凹部使得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在径向上可压缩性能得到改善,可压缩幅度得到提高,压缩变形更为均匀和稳定,在组装过程中便于将止动装置插入球囊内,能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其次,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能为流体在球囊内流动时提供优化的流动路径,尤其是在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能保证第一挡件、第二挡件与球囊之间留有足够得空隙以作为流体的流动通道,使得流体在球囊内的流动更为快捷、通畅,由此能优化流体的流动效果并改善球囊的膨胀和收缩效果,有助于减少手术用时、降低手术风险。再者,通过合理控制第一止动部远端面与人工瓣膜近端面之间、第二止动部近端面与人工瓣膜远端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避免在球囊膨胀初期人工瓣膜受到的径向摩擦力过大,有助于减少人工瓣膜的展开阻力,使得人工瓣膜的展开过程更为顺畅,亦能减少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人工瓣膜输送系统,采用上述止动装置,能有效地对人工瓣膜在轴向上进行限位,并能改善球囊内流体的流动效果,尤其是在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能为流体提供流动通道,能改善球囊膨胀和收缩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并降低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第一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第二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第一止动部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球囊,2导管,3球囊连接管,4第一挡件,41第一管部,42第一止动部,43第一凸部,44第一凹部,45第一点胶孔,5第二挡件, 51第二管部,52第二止动部,53第二凸部,54第二凹部,55第三管部,56 第二点胶孔,6显影组件,7锥形头,8环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近端和远端是相对于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操作者而言,近端是指相对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相对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人工瓣膜的球囊1和贯穿球囊的导管2,导管2上设置有显影组件6。用于膨胀球囊1的流体由球囊1的近端流入球囊1内部,具体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用于连接球囊1的球囊连接管3,球囊1的近端与球囊连接管3的远端连接固定,导管2由球囊连接管3的远端穿出并由球囊1 的近端穿入球囊1内,球囊连接管3和导管2在球囊1的近端处内形成环形腔 8,用于膨胀球囊1的流体由环形腔8流入或流出球囊1的内部。
所述止动装置位于球囊1内并包括设置在导管2上的第一挡件4和第二挡件5。
参见图2,第一挡件4沿导管2的轴向包括第一管部41和第一止动部42,第一管部41套接并固定在导管2上,且与球囊1的近端间隔设置,第一止动部42套设在导管2上,第一止动部42的近端与第一管部41的远端固接,第一止动部42的远端用于限位人工瓣膜的近端。第一止动部42为环状结构并由若干第一凸部43和若干第一凹部44沿周向交替连接形成,第一凸部43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一止动部42的径向向外凸起,第一凹部44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一止动部42的径向向内凹陷,第一凸部43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距离自第一止动部42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大。
参见图3,第二挡件5沿导管2的轴向包括第二管部51和第二止动部52,第二管部51套接并固定在导管2上,且靠近球囊1的远端设置,第二止动部 52套设在导管2上,第二止动部52的远端与第二管部51的近端固接,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用于限位人工瓣膜的远端。第二止动部52为环状结构并由若干第二凸部53和若干第二凹部54沿周向交替连接形成,第二凸部53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二止动部52的径向向外凸起,第二凹部54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二止动部52的径向向内凹陷,第二凸部53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距离自第二止动部 52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径向”并不限于是圆柱、圆锥等形状的径向,而是用于限定该方向是垂直于导管轴向的方向,这里的“向外”和“向内”是相对于导管轴线为基准定义的,用于辅助说明实施例,不应当理解为限制。
第一止动部42和第二止动部52之间的轴向间距与人工瓣膜的轴向长度相配合,由此使得人工瓣膜能放置于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之间并在轴向上被限位。
当所述球囊1处于收缩状态时,流体能由若干第一凹部44和若干第二凹部54经过,也就是当球囊包裹在止动装置的周向外沿上时,两者之间存在由若干第一凹部和若干第二凹部提供的间隙,这样的间隙可供流体经过,能有助于改善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流体的流动效果。
由此,所述止动装置通过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在轴向实现对人工瓣膜的限位,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均沿周向交替设置有凸部和凹部,在确保结构稳定、移动和变形自由度可控的基础上,还使得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在径向上可压缩幅度和性能得到提高,且压缩变形效果更为均匀、合理,在组装过程中便于将止动装置插入球囊内以提高装配效率。而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径向尺寸自近端向远端分别逐渐增大和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均整体呈现为立体花瓣状结构,其中,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不仅能为流体提供优化的流动路径,使流体在球囊内的流动效果更为顺畅,且在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增大了止动装置与球囊在径向上的间隙,在球囊膨胀初期能为流体提供流动通道,便于流体在球囊内流动,有助于改善球囊膨胀和收缩效果。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止动部42为等壁厚结构,即第一凸部43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变化幅度自第一止动部42的近端至远端保持一致,且第一凹部44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变化幅度自第一止动部42的近端至远端保持一致。同样地,第二止动部52为等壁厚结构,即第二凸部53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变化幅度自第二止动部52的远端至近端保持一致,且第二凹部54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变化幅度自第二止动部52的远端至近端保持一致。
由此,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的结构变化在周向和轴向保持一致,使其在径向的压缩幅度和压缩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受外力压缩时结构更为稳定、变形效果更为均匀,便于与球囊进行装配,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代的方案,第一止动部42的壁厚可自第一止动部42 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变大,即第一凸部43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变化幅度可以不同,且第一凹部44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变化幅度也可不同。同样地,第二止动部52的壁厚可自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即第二凸部53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变化幅度可以不同,且第二凹部54 的内外壁面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变化幅度也可不同。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的结构强度和形变自由度,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的材料均为高分子材料,例如PP。第一挡件的第一管部和第一止动部可以通过热熔等方式黏结固定在一起,但考虑到人工瓣膜输送系统这类介入式医疗设备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壁的影响和损伤,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挡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同样地,第二挡件也为一体成型结构,以避免第一管部和第一止动部之间、第二管部和第二止动部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尖锐或者突起等结构,且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在结构上更为紧凑,易于组装。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管部41和第一止动部42之间为平滑连接,第二管部51和第二止动部52之间为平滑连接。
由此,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在管部和止动部的连接处不会存在多余的尖锐结构,能减少输送过程中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也有助于完成顺畅的人工瓣膜输送过程。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第一凹部44的径向截面呈V形,V形包括呈夹角状的两个侧边,若干第一凹部44沿周向排列,连续的两个第一凹部44之间相邻的侧边连接形成第一凸部43。同样地,第二凹部54的径向截面呈V形,V形包括呈夹角状的两个侧边,若干第二凹部54沿周向排列,连续的两个第二凹部54之间相邻的侧边连接形成第二凸部53,参见图4。优选地,第一凸部43 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为弧形,第二凸部53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为弧形。
由此,第一止动部的远端面在周向上呈均匀变化的类似波浪形状,同样地,第二止动部的近端面在周向上也呈均匀变化的类似波浪形状,使得第一止动部的远端面与人工瓣膜的近端面之间、第二止动部的近端面与人工瓣膜的远端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得到合理控制,能避免人工瓣膜与第一止动部之间、人工瓣膜与第二止动部之间的径向摩擦力过大,使得人工瓣膜展开过程更为顺畅。另外,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在周向上的波峰部分呈弧形,可避免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在周向壁面上产生尖锐结构,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第一凸部43的径向截面呈弧形,弧形包括两个端部,若干第一凸部43沿周向排列,连续的两个第一凸部43之间相邻的端部连接形成第一凹部44。同样地,第二凸部53的径向截面呈弧形,弧形包括两个端部,若干第二凸部53沿周向排列,连续的两个第二凸部53之间相邻的端部连接形成第二凹部54。
由此,第一止动部的远端面和第二止动部的近端面均在周向上呈均匀变化的波浪形状,且在周向壁面上不会存在多余的尖锐结构,能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也有助于完成顺畅的人工瓣膜输送过程。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一止动部42的远端面上,第一凸部43与导管2 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且第一凹部44 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同样地,在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面上,第二凸部53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且第二凹部54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
由此,第一凸部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超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壁,且第一凹部在径向上的最低部分低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壁,即可实现第一止动部对人工瓣膜处于压缩状态时的轴向限位。同样地,第二凸部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超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壁,且第二凹部在径向上的最低部分低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壁,即可实现第二止动部对人工瓣膜处于压缩状态时的轴向限位。同时,这样的结构也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如第一凹部的径向最小距离大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可能导致人工瓣膜的端部部分进入第一止动部和导管之间的间隙内,影响人工瓣膜正常释放。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代方案,在第一止动部42的远端面上,第一凸部43 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且第一凹部44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同样地,在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面上,第二凸部53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且第二凹部54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
由此,第一凸部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超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壁,且第一凹部在径向上的最低部分低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壁,即可实现第一止动部对人工瓣膜处于压缩状态时的轴向限位。同样地,第二凸部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超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壁,且第二凹部在径向上的最低部分低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壁,即可实现第二止动部对人工瓣膜处于压缩状态时的轴向限位。而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均超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壁,相当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时处于一个类似环形凹槽的结构中,从而能在输送过程中对人工瓣膜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可减少人工瓣膜在移动过程中与血管内壁的接触,也可防止输送系统的其他组件触碰到人工瓣膜外壁。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凸部43与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的1.05~1.25倍;第二凸部53与导管2 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为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的1.05~1.25倍。
由此,通过对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尺寸限定,使得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径向上的最高部分稍高于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壁,既能实现对人工瓣膜的轴向限位和周向保护,又使得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的径向尺寸不会过大,避免对血管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也能方便地将第一挡件、第二挡件和球囊进行装配。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3,第二挡件5沿轴向还包括第三管部 55,第三管部55的近端与第二管部51的远端固接,第三管部55的远端用于与输送系统的锥形头7和球囊2的远端固接,第三管部55的近端外径小于第二管部51的远端外径。
具体地,球囊2远端开口包裹在第三管部55远端管壁外侧上,锥形头7 近端与第三管部55远端之间可通过端面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插装固定连接。
由此,第二挡件在为人工瓣膜提供限位功能的同时,还为锥形头和球囊远端提供固定连接的功能,使得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在远端的结构更为紧凑、简洁,并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管部41的管壁上设置径向贯通的第一点胶孔45;第二管部51的管壁上设置径向贯通的第二点胶孔56,由此实现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与导管的黏结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系统远端的球囊1、用于连接球囊1的球囊连接管3和插装于所述球囊连接管3的导管2,球囊1的近端与球囊连接管3的远端连接固定,导管2由球囊连接管3的远端穿出并由球囊1的近端穿入球囊1内,球囊连接管3和导管2在球囊1的近端处内形成环形腔8,用于膨胀球囊1的流体由环形腔8流入或流出球囊1的内部。
所述导管2上设置有上述的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用于对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进行轴向限位。
由此,通过止动装置中的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能有效地对人工瓣膜支架在轴向上进行限位,还能优化球囊膨胀和收缩时流体在球囊内的流动路径,有效改善流体流动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并降低手术风险。
本发明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及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其中,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均具有连续立体花瓣状结构的止动部,能对人工瓣膜进行有效的轴向限位之外,还具有良好的径向可压缩性能,同时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能为流体提供优化的流动路径,尤其是在球囊处于收缩状态时能作为流体通道,有助于改善球囊膨胀和收缩的效果,能提高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操作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无特别说明,“第一”、“第二”等类似词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所述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包括用于设置人工瓣膜的球囊(1)和贯穿球囊的导管(2),流体由球囊(1)的近端流入球囊(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位于球囊(1)内并包括:
第一挡件(4),沿导管(2)的轴向包括第一管部(41)和第一止动部(42),第一管部(41)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管(2)上,且与所述球囊(1)的近端间隔设置,第一止动部(42)套设在所述导管(2)上,第一止动部(42)的近端与第一管部(41)的远端固接,第一止动部(42)的远端用于限位所述人工瓣膜的近端,第一止动部(42)为环状结构并由若干第一凸部(43)和若干第一凹部(44)沿周向交替连接形成,第一凸部(43)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一止动部(42)的径向向外凸起,第一凹部(44)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一止动部(42)的径向向内凹陷,第一凸部(4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距离自第一止动部(42)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大;
第二挡件(5),沿导管(2)的轴向包括第二管部(51)和第二止动部(52),第二管部(51)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管(2)上,并靠近所述球囊(1)的远端设置,第二止动部(52)套设在所述导管(2)上,第二止动部(52)的远端与第二管部(51)的近端固接,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用于限位所述人工瓣膜的远端,第二止动部(52)为环状结构并由若干第二凸部(53)和若干第二凹部(54)沿周向交替连接形成,第二凸部(53)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二止动部(52)的径向向外凸起,第二凹部(54)的内外壁面均沿第二止动部(52)的径向向内凹陷,第二凸部(5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距离自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止动部(42)和第二止动部(52)之间的轴向间距与所述人工瓣膜的轴向长度相配合;
当所述球囊(1)处于收缩状态时,流体能由所述若干第一凹部(44)和所述若干第二凹部(54)经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部(42)为等壁厚结构;所述第二止动部(52)为等壁厚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41)和第一止动部(42)平滑连接;所述第二管部(51)和第二止动部(52)平滑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44)的径向截面呈V形,若干第一凹部(44)沿周向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凹部(44)之间形成第一凸部(43);所述第二凹部(54)的径向截面呈V形,若干第二凹部(54)沿周向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二凹部(54)之间形成第二凸部(5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动部(42)的远端面上,所述第一凸部(4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凹部(44)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
所述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面上,所述第二凸部(5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二凹部(54)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内径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动部(42)的远端面上,所述第一凸部(4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凹部(44)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
所述第二止动部(52)的近端面上,所述第二凸部(5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大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且所述第二凹部(54)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小距离小于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4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为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的1.05~1.25倍;
所述第二凸部(53)与所述导管(2)轴线的径向最大距离为所述人工瓣膜压缩状态下的外径的一半的1.05~1.25倍。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件(5)沿轴向还包括第三管部(55),第三管部(55)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部(51)的远端固接,第三管部(55)的远端用于与所述输送系统的锥形头(7)和所述球囊(2)的远端固接,第三管部(55)的近端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部(51)的远端外径。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人工瓣膜输送系统的止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41)的管壁上设置径向贯通的第一点胶孔(45);所述第二管部(51)的管壁上设置径向贯通的第二点胶孔(56)。
10.一种人工瓣膜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系统远端的球囊(1)、用于连接球囊(1)的球囊连接管(3)和插装于所述球囊连接管(3)的导管(2),所述球囊(1)的近端与球囊连接管(3)的远端连接固定,所述导管(2)由球囊连接管(3)的远端穿出并由球囊(1)的近端穿入球囊(1)内,所述球囊连接管(3)和导管(2)在球囊(1)的近端处内形成环形腔(8),用于膨胀球囊(1)的流体由所述环形腔(8)流入或流出球囊(1)的内部;
所述导管(2)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用于对压缩状态的人工瓣膜进行轴向限位。
CN202111088663.XA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Pending CN114259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8663.XA CN114259322A (zh)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PCT/CN2022/093957 WO2023040320A1 (zh) 2021-09-16 2022-05-19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8663.XA CN114259322A (zh)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9322A true CN114259322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2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8663.XA Pending CN114259322A (zh) 2021-09-16 2021-09-16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93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3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WO202304032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CN116807699A (zh) * 2023-04-07 2023-09-29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人工植入物的球囊装置及介入输送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32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WO20230403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挡件及介入式医疗设备
CN116807699A (zh) * 2023-04-07 2023-09-29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人工植入物的球囊装置及介入输送系统
CN116807699B (zh) * 2023-04-07 2024-05-31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人工植入物的球囊装置及介入输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9322A (zh)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
US11458015B2 (en) Perfusion balloon design
US11534295B2 (en) Stented heart valv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trioventricular valve replacement
US20200306041A1 (en) Delivery system with anchoring nosecone and method of delivery
JP5250046B2 (ja) 経皮的心臓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739823B2 (ja) 人工心臓弁を折り畳む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4522678A5 (zh)
US9597180B2 (en) Transcatheter valve stent anchors
US9254191B2 (en) Balloon expandable platform with retaining features for a collapsible valve
JP2011528257A (ja) 軸線方向に固定する、潰れ可能かつ再膨張可能な多種症状用人工心臓弁
CN216535662U (zh) 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止挡件及人工瓣膜输送装置
US9901470B2 (en) Methods of repositioning a transcatheter heart valve after full deployment
CN216495868U (zh) 用于介入式输送装置的挡件及介入式输送装置
US11576781B2 (en)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eatment tool to be inserted into pulmonary artery
CN114259321A (zh) 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
CN212416629U (zh) 扩张球囊及球囊扩张导管
CN112642044A (zh) 一种扩张管及血管鞘
WO2023040320A1 (zh) 人工瓣膜输送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止动装置、止挡件
US20240058121A1 (en) Elliptical heart valve prostheses,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24522730A (ja) 心臓弁修復補綴物、送達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WO2023183464A1 (en) Prosthetic valve, catheter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6059004A (zh) 输送管组件及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