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226B -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226B
CN114258226B CN202111679922.6A CN202111679922A CN114258226B CN 114258226 B CN114258226 B CN 114258226B CN 202111679922 A CN202111679922 A CN 202111679922A CN 114258226 B CN114258226 B CN 114258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earance
face
feed
feeding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99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8226A (zh
Inventor
龙云钲
李林仕
李文灿
李朝伟
阳涛
谢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Zhongshan Small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6799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8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8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01Details not specific to hot or cold runner channels
    • B29C45/2708G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01Details not specific to hot or cold runner channels
    • B29C45/2708Gates
    • B29C2045/2709Gates with a plurality of mould cavity inlets in close proxim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外观部件包括外观部件本体,外观部件本体上设置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筋条,筋条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a大于15°;卡扣,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通孔,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螺钉柱,通过连接结构与非外观面连接;台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通过第一连接面过渡连接;第一凸起部,设置在外观面上,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等于0.3mm。该外观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Description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通常采用喷涂工艺对注塑件进行表面处理,以实现各类颜色和外观质感的提升,并能掩盖部分外观缺陷,但存在成本高和不环保的问题。因此可以采用免喷涂技术替代和弥补喷涂工艺问题,免喷涂材料的注塑件在成型后具有独特的光影效果和金属光泽,不经过二次处理即可达到媲美或优于喷涂的外观效果。该技术具备功能优异、低成本、环保等优势。
然而,免喷涂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极易出现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且发生的位置或程度难以预测,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观部件,外观部件为免喷涂注塑件,外观部件包括外观部件本体,外观部件本体具有外观面和非外观面,外观部件本体上设置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筋条,筋条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卡扣,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卡扣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多个连接筋条围绕形成卡接部;其中,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通孔,通孔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连接结构、螺钉柱和连接筋条,连接结构设置在非外观面上,连接结构具有安装面,安装面背离非外观面设置;螺钉柱设置在安装面上;连接筋条设置在连接结构和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连接结构和非外观面;其中,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台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通过第一连接面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高度差为H;由第一台阶面至第二台阶面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面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第一凸起部,设置在外观面上,第一凸起部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导流结构,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导流结构凸出于非外观面设置;阻流结构,设置在非外观面上,阻流结构为第一凹陷部。
进一步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筋条和进料成型区之间的距离大于筋条和外观部件本体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筋条和进料成型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卡扣和进料成型区之间的距离大于卡扣和外观部件本体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卡扣和进料成型区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第一凸起部和进料成型区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凸起部和外观部件本体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第一凸起部和进料成型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
进一步地,卡扣的根部厚度h1与外观部件本体的主料厚度h之间满足:h1≤0.6h。
进一步地,通孔的孔壁与外观面之间通过第一圆角或倒角连接,第一圆角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5mm。
进一步地,导流结构的导流顶面的第一端和非外观面的第一表面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面过渡连接;导流顶面的第一端和第一表面与第一过渡面连接的一端之间的高度差为H1;由导流顶面至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过渡面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H1的5倍。
进一步地,第一凹陷部为第四凹槽,非外观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的顶面的第一端和第一凹陷部的底面平滑连接,第二过渡部的顶面的第二端和非外观面平滑连接;第一凹陷部的深度为H2;由第二过渡部的顶面的第一端至第二过渡部的顶面的第二端,第二过渡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2。
进一步地,导流结构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外观部件本体的主料厚度h的两倍。
进一步地,第一凹陷部为第四凹槽,外观部件本体具有连接板段,连接板段位于第四凹槽的底部,连接板段的顶面为第四凹槽的槽底;其中,连接板段的最小厚度大于或等于0.5mm。
进一步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进料通道包括第一浇口,第一浇口与模具的型腔相连通,进料成型区与第一浇口相对应设置;或者,进料通道包括第二浇口和过渡进料通道,第二浇口通过过渡进料通道与模具的型腔相连通,进料成型区与过渡进料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应设置;其中,进料成型区上设置有通过过渡进料通道成型的过渡结构,过渡结构具有用于与第二浇口相对应的浇口成型区;或者,进料成型区为切除过渡结构后所形成的区域。
进一步地,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过渡结构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mm。
进一步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外观部件本体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在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相等;进料成型区设置于第二板段上。
进一步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外观部件本体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在环状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第一弧形部位于家用电器的正面,第二弧形部位于家用电器的背面;其中,进料成型区位于第一弧形部上。
进一步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外观部件本体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条形段、第二条形段和第三条形段,第一条形段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二条形段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三条形段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且小于或等于800mm时,进料成型区位于第二条形段上;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400mm时,进料成型区位于第一条形段远离第二条形段的一端上;或者,进料成型区位于第三条形段远离第二条形段的一端上;或者,进料成型区位于第二条形段上。
进一步地,外观部件本体包括端壁和环绕端壁设置的环形侧壁,环形侧壁的一端与端壁连接;外观部件本体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端壁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端壁为轴对称结构,进料成型区位于端壁上,进料成型区与端壁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或者,端壁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环形侧壁的外侧环形壁面的至少部分为外观面,端壁的外侧端面的至少部分、端壁的内侧端面、环形侧壁的内侧环形壁面、环形侧壁的远离端壁的环形端面均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位于非外观面上;外观部件本体沿其径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进料成型区位于外侧端面上时,进料成型区与第一端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至50mm,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位于进料成型区和第二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外观部件本体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沿其轴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状结构端面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或者,第一管状结构端面或第二管状结构端面上具有切除注塑过渡部后所形成的切割区;其中,注塑过渡部上具有进料成型区。
进一步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外观部件本体包括格栅结构,格栅结构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沿垂直于格栅结构基准面的方向,格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在垂直于格栅结构基准面的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其中,进料成型区位于第二部件上。
进一步地,格栅结构形成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格栅结构连通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格栅结构基准面相垂直,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进料成型区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相邻两个格栅结构连通孔之间均具有第一熔接线,第一熔接线的至少部分与格栅结构基准面相重合;或者,第一熔接线靠近格栅结构基准面设置。
进一步地,格栅结构形成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格栅结构连通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格栅结构基准面相平行,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进料成型区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在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上,进料成型区和第二熔接线组件位于条形孔的相对两侧;第二熔接线组件包括多个第二熔接线,多个第二熔接线与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熔接线由相应的格栅结构连通孔延伸至外观部件本体的边缘;其中,第二熔接线组件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外观部件本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预设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第一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为外观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均为非外观面,非外观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或者,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为外观面,第三端面和/或第四端面为外观面,非外观面具有一个或两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其中,各个外观面由一个进料通道流出的注塑熔体填充成型。
进一步地,外观部件本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外观面;第一非外观面,与至少一个外观面相邻设置,第一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进料成型区为多个,多个进料成型区在第一非外观面上间隔设置;其中,多个进料成型区中的至少一个进料成型区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靠近至少一个外观面与第一非外观面的对接边。
进一步地,外观部件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第一非外观面,与至少两个外观面均相邻设置,第一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进料成型区为多个,多个进料成型区在第一非外观面上间隔设置;其中,多个进料成型区中的至少一个进料成型区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靠近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的对称中心线。
进一步地,外观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且呈第四预设夹角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圆弧过渡,圆弧的半径大于主料厚度的三倍。
进一步地,外观面上设置有拉丝纹,拉丝纹的延伸方向与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外观部件,外观部件为上述的外观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具,其中,模具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外观部件的型腔。
进一步地,模具还具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一端与型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模具还具有缓冲流道和注塑熔体入口,缓冲流道的第一端与注塑熔体入口相连通,缓冲流道与进料通道远离型腔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注塑熔体依次流经注塑熔体入口、缓冲流道和进料通道后进入型腔内。
本发明的外观部件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该外观部件为注塑成型制品且由免喷涂材料制成,外观部件本体具有外观面和非外观面,该外观部件的筋条设置在非外观面上,筋条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卡扣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卡扣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通孔设置在外观面上,通孔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该外观部件的螺钉柱通过连接结构与非外观面连接,连接结构具有安装面,螺钉柱设置在安装面上,连接筋条设置在连接结构和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连接结构和非外观面,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台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通过第一连接面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通过第一连接面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高度差为H;由第一台阶面至第二台阶面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面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该外观部件的第一凸起部设置在外观面上,第一凸起部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该外观部件的导流结构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导流结构凸出于非外观面设置;该外观部件的阻流结构设置在非外观面上,阻流结构为第一凹陷部。该外观部件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的出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卡扣或筋条)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卡扣或筋条)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外观部件(包括卡扣或筋条)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通孔)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螺钉柱)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外观部件(包括螺钉柱)的实施例的z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螺钉柱)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台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外观部件(包括台阶)的A-A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第一凸起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导流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导流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包括阻流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过渡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过渡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过渡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一个轴测图;
图23示出了图22中的外观部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另一个轴测图;
图25示出了图24中的外观部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四个实施例的一个轴测图;
图27示出了图26中的外观部件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另一个轴测图;
图30示出了图29中的外观部件的第四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五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六个实施例的一个轴测图;
图36示出了图35中的外观部件的第六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另一个轴测图;
图38示出了图37中的外观部件的第六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9示出了图38中的外观部件的第六个实施例的B-B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轴测图;
图4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轴测图;
图4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第七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实施例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5示出了图44中的外观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实施例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7示出了图46中的外观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实施例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9示出了图48中的外观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0示出了图48中的外观部件的俯视图;
图5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观部件的实施例十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2示出了图51中的外观部件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3示出了图51中的外观部件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观部件本体;11、筋条;12、卡扣;13、通孔;144、加强筋;15、台阶;151、第一台阶面;152、第一连接面;153、第二台阶面;16、第一凸起部;17、导流结构;171、第一过渡面;172、导流顶面;173、第一表面;18、阻流结构;181、第二过渡部;
20、进料通道;21、进料成型区;22、第一浇口;23、第二浇口;25、缓冲流道;251、第一流道;252、第二流道;26、注塑熔体入口;27、过渡结构;28、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9、浇口成型区;
31、第一板段;32、第二板段;33、第三板段;34、板状结构基准面;35、第一板状结构端面;36、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7、板状结构侧壁;38、第二圆角;
41、第一弧形部;411、第一弧段;412、第二弧段;413、第三弧段;42、第二弧形部;421、第四弧段;422、第五弧段;423、第六弧段;
51、第一条形段;52、第二条形段;53、第三条形段;
61、端壁;611、第一结构体;612、第二结构体;613、第一遮盖件;62、环形侧壁;63、外侧环形壁面;64、外侧端面;65、内侧环形壁面;66、环形端面;67、第一端部;68、第二端部;69、内侧端面;
71、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2、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3、注塑过渡部;74、切割区;75、管状结构内壁面;76、管状结构外壁面;77、第一管状结构体;78、第二管状结构体;79、裁切刀具;
81、第一部件;82、第二部件;83、第三部件;84、格栅结构基准面;85、格栅结构连通孔;86、格栅结构顶面;87、格栅结构底面;88、格栅结构侧壁;
91、第一板体;92、第二板体;93、第一端面;94、第二端面;95、第三端面;96、第四端面;911、第一板段结构;912、第二板段结构;913、第三板段结构;921、第四板段结构;922、第五板段结构;923、第六板段结构;
101、外观面;102、第一非外观面;103、第二非外观面;104、第一外观面;105、第三非外观面;121、安装凹部;131、第一成型区;132、第二成型区;70、第三熔接线;
400、螺钉柱;300、连接结构;301、安装面;310、围板;320、安装板;510、连接筋条;520、第一加强筋条;530、第二加强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观部件,请参考图1至图53,外观部件为免喷涂注塑件,外观部件包括外观部件本体10,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外观面和非外观面,外观部件本体10上设置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筋条11,设置在非外观面上,筋条11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卡扣12,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卡扣12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多个连接筋条围绕形成卡接部;其中,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通孔13,设置在外观面上,通孔13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连接结构300、螺钉柱400和连接筋条510,连接结构300设置在非外观面上,连接结构300具有安装面301,安装面301背离非外观面设置;螺钉柱400设置在安装面301上;连接筋条510设置在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其中,连接筋条51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台阶1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151、第一连接面152和第二台阶面153,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通过第一连接面152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之间高度差为H;由第一台阶面151至第二台阶面153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面152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第一凸起部16,设置在外观面上,第一凸起部16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导流结构17,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导流结构17凸出于非外观面设置;阻流结构18,设置在非外观面上,阻流结构18为第一凹陷部。
本发明的外观部件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该外观部件为注塑成型制品且由免喷涂材料制成,免喷涂注塑件在成型后具有独特的光影效果和金属光泽,不经过二次处理即可达到媲美或优于喷涂的外观效果。该技术具备功能优异、低成本、环保等优势。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外观面和非外观面,该外观部件的筋条11设置在非外观面上,筋条11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卡扣12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卡扣12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通孔13设置在外观面上,通孔13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该外观部件的螺钉柱400通过连接结构300与非外观面连接,连接结构300具有安装面301,螺钉柱400设置在安装面301上,连接筋条510设置在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连接筋条51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台阶1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151、第一连接面152和第二台阶面153,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通过第一连接面152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通过第一连接面152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之间高度差为H;由第一台阶面151至第二台阶面153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面152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该外观部件的第一凸起部16设置在外观面上,第一凸起部16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该外观部件的导流结构17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导流结构17凸出于非外观面设置;该外观部件的阻流结构18设置在非外观面上,阻流结构18为第一凹陷部。该外观部件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的出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筋条11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这样,上述设置尽可能避免筋条11的延伸方向与注塑时注塑熔体的填充方向平行,进而减小注塑熔体平行流动方向的特征充填速度梯度变化,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具体实施时,卡扣12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卡扣12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多个连接筋条围绕形成卡接部;其中,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这样,上述设置尽可能避免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注塑时注塑熔体的填充方向平行,进而减小注塑熔体平行流动方向的特征充填速度梯度变化,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具体实施时,通孔13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避免外观上出现浇口纹。
具体实施时,连接结构300设置在非外观面上,连接结构300具有安装面301,安装面301背离非外观面设置;螺钉柱400设置在安装面301上;连接筋条510设置在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其中,连接筋条51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这样,由于连接筋条510与非外观面的连接面积小于螺钉柱400直接与非外观面进行连接的连接面积,进而避免螺钉柱400的设置影响外观面上熔体的平稳流动,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同时,连接筋条510的结构较为简单,进而降低了外观部件的加工成本。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面152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注塑熔体流动的平缓过渡,避免湍流引起的流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第一凸起部16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第一凸起部16太高容易影响流动,容易产生流痕,故第一凸起部16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对流动的干扰小。
具体实施时,在该外观部件的外观部件本体10上设置有导流结构17时,设置有导流结构17处的外观部件本体10的料厚变厚,以使注塑熔体在该处填充时具有更快的流动速度;在该外观部件的外观部件本体10上设置有阻流结构18时,可以使注塑熔体在该处填充时具有更慢的流动速度,这样,通过设置导流结构17、阻流结构18使得注塑熔体的流动速度可控,进而使得熔接线出现在特定位置,避免熔接线出现在影响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的位置;并且,导流结构、阻流结构均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减少外观面上的流痕。具体地,第一凹陷部可以为凹槽,也可以为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观部件应用于家用电器上时,外观面为家用电器的外观的组成部分,即外观面是暴露在应用环境中可以被用户看到的表面;非外观面位于家用电器的内部,即非外观面是隐藏在家用电器内部不会被用户看到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筋条11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筋条11和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筋条11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卡扣12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卡扣12和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卡扣12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第一凸起部16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凸起部16和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第一凸起部16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
需要说明的是,以筋条11为例,卡扣12和第一凸起部16均与筋条11的设置方式类似。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筋条11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筋条11和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即为,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筋条11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筋条11和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在外观部件成型过程中,注塑熔体由筋条11流动至进料成型区21的最小距离大于注塑熔体由筋条11流动至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的最大距离。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筋条11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即为,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筋条11和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模具注塑外观部件时,模具的型腔用于成型外观部件,进料通道20与型腔连通,进料通道20内的物料会形成进料成型部,外观部件与该进料成型部连接的区域即为进料成型区21。其中,“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是指进料成型区21与进料通道20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应,进料成型区21与进料通道20的一端的开口形状、尺寸均相同。
具体地,卡扣12的根部厚度h1与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度h之间满足:h1≤0.6h。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外观面上产生缩水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性,进而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地,筋条11的根部厚度h2与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度h之间满足:h2≤0.6h。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外观面上产生缩水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性,进而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外观部件还包括加强筋144。加强筋144与筋条11(或卡扣12)和外观部件本体10均连接,加强筋144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44绕筋条11(或卡扣1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筋条11(或卡扣12)与外观部件本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加强筋144的强度加强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外观部件的结构强度,延长了外观部件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加强筋144的延伸方向S4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五预设夹角设置,第五预设夹角大于15°。这样,上述设置尽可能避免加强筋144的延伸方向与注塑时注塑熔体的填充方向平行,进而减小注塑熔体平行流动方向的特征充填速度梯度变化,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具体地,通孔13的孔壁与外观面之间通过第一圆角或倒角连接,第一圆角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5mm。
具体地,导流结构17的导流顶面172的第一端和非外观面的第一表面173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面171过渡连接;导流顶面172的第一端和第一表面173与第一过渡面171连接的一端之间的高度差为H1;由导流顶面172至第一表面173的方向上,第一过渡面171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H1的5倍。这样的设置减少设置有导流结构17的位置产生流痕,保证外观部件的外观效果。
具体地,第一凹陷部为第四凹槽,非外观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渡部181,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一端和第一凹陷部的底面平滑连接,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二端和非外观面平滑连接;第一凹陷部的深度为H2;由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一端至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二端,第二过渡部181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2。
具体地,导流结构17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度h的两倍。其中,外观部件本体10的平均厚度或厚度的中位值为1倍主料厚度h,导流结构的高度方向沿外观部件本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这样的设置能够减少流痕的产生,保证外观部件的外观效果。
具体地,第一凹陷部为第四凹槽,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连接板段,连接板段位于第四凹槽的底部,连接板段的顶面为第四凹槽的槽底;其中,连接板段的最小厚度大于或等于0.5mm。这样的设置能够减少流痕的产生,保证外观部件的外观效果。连接板段的厚度方向即为外观部件本体10的厚度方向,也即第四凹槽的深度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进料通道20包括第一浇口22,第一浇口22与模具的型腔相连通,进料成型区21与第一浇口22相对应设置;或者,进料通道20包括第二浇口23和过渡进料通道,第二浇口23通过过渡进料通道与模具的型腔相连通,进料成型区21与过渡进料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应设置;其中,进料成型区21上设置有通过过渡进料通道成型的过渡结构27,过渡结构27具有用于与第二浇口23相对应的浇口成型区29;或者,进料成型区21为切除过渡结构27后所形成的区域。
可选地,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过渡结构27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mm。过渡结构27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mm。具体地,流速的缓冲需要一定的距离,故过渡结构27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mm,低速的注塑熔体流动更稳定,使得外观面上产生更小的缺陷。
具体地,在进料通道20包括第一浇口22时,进料成型区2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8mm;和/或,进料成型区21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在0.6mm至2mm之间。具体地,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即为第一浇口的宽度方向,也即沿垂直于模具的开模方向的方向进料成型区21的宽度方向即为第一浇口的厚度方向,也即模具的开模方向。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注塑熔体低流速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取值范围在0.6mm至2mm之间包括取值0.6mm和取值2mm。
具体地,在进料通道20包括第二浇口23和过渡进料通道时,进胶口纹出现在过渡进料通道内的物料形成的过渡结构上,而不会出现在外观部件本体的外观面上。
具体地,外观面包括第一外观面104,非外观面包括第三非外观面105;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相对设置;或者,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相连设置。具体地,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相对设置时,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面连接,第二连接面的第一端与第三非外观面10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面的第二端与第一外观面104的一端连接;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相连设置时,第三非外观面105的一端与第一外观面104的一端直接连接。
具体地,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相连设置时,过渡结构27具有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的第一边缘线与第三非外观面105连接,第一边缘线和第一外观面104与第三非外观面105连接的第二边缘线间隔设置或相接设置。其中,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和第一外观面104位于外观部件的同一侧,在过渡结构27的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与第一外观面104间隔设置时,第一外观面104与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之间形成台阶过渡。
可选地,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与第一外观面104相连设置时,过渡结构27的延伸方向与外观部件本体10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过渡结构27需要去除时,使过渡结构27的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与第一外观面104间隔设置,这样避免去除过渡结构27时产生的毛边留在第一外观面104上;在过渡结构27不需要去除时,使第一端面与第一外观面104平滑过渡,保证第一外观面104的成型质量。
可选地,第一边缘线与第二边缘线相平行设置,在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倍主料厚度时,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一边缘线与第二边缘线相平行设置,在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小于1倍主料厚度时,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平滑过渡相接。在本实施例中,在过渡结构27的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与第一外观面104平滑过渡时,第一外观面104和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均为平面,第一外观面104与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相平齐;或者,第一外观面104和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均为曲面,第一外观面104和第一过渡结构端面28的连接处曲率相切。
具体地,沿垂直于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方向上,外观部件的平均厚度或厚度的中位值为1倍主料厚度。
可选地,外观部件包括板状结构,沿板状结构的周向设置的端面为第三非外观面105,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均位于沿板状结构的周向设置的端面上;垂直于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方向为板状结构的厚度方向,1倍主料厚度为板状结构的平均厚度或厚度的一个中位值。
可选地,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上设置有过渡结构27时,过渡结构27具有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浇口成型区29的面积小于上游端面的面积或下游端面的面积;和/或,下游端面的面积大于上游端面的面积。其中,注塑成型时,注塑熔体首先流经浇口成型区29,然后先流经的过渡结构27的端面为上游端面,注塑熔体后流经的过渡结构27的端面为下游端面。具体地,上游面积小,下游面积大,这样注塑熔体在截面的速度会降低,低速的注塑熔体流动更稳定,产生更小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均垂直于过渡结构27的延伸方向设置,下游端面为过渡结构27与外观部件本体1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
具体地,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上设置有过渡结构27时,过渡结构27具有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沿浇口成型区29的长度方向,浇口成型区29的长度小于上游端面的长度,和/或,下游端面的长度大于上游端面的长度。
具体地,浇口成型区29的长度方向即为第二浇口的宽度方向,也即沿垂直于模具的开模方向的方向。
具体地,外观部件本体10相对一个基准面对称设置,在第三非外观面105上设置有过渡结构27时,过渡结构27相对该基准面对称设置。具体地,浇口成型区29相对该基准面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位于该基准面两侧的进胶流动趋于对称和平衡,避免出现外观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外观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且呈第四预设夹角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圆弧过渡,圆弧的半径大于主料厚度的三倍。
在本实施例中,外观面上设置有拉丝纹,拉丝纹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外观面若出现流痕,流痕的方向是与流动方向同向的,拉丝纹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使得流痕会被拉丝纹的纹路掩盖,对流痕有遮盖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外观部件由免喷涂材料制成,免喷涂材料包括基材和分布于基材内的颗粒;其中,基材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颗粒为金属微粒、珠光粉和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金属微粒为铝或铜。
可选地,纤维为尼龙或天然纤维。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外观部件本体10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31、第二板段32和第三板段33,第一板段31、第二板段32和第三板段33在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相等;进料成型区21设置于第二板段32上。具体实施时,该外观部件通过将进料成型区21设置于第二板段32上,能够实现进胶流动平衡和压力平衡,使注塑熔体差不多同时到达并填充完进料成型区21两侧的板段,有利于形成对称的喷泉流动,减少外观面上出现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且压力均衡有利于控制外观部件的翘曲变形。
具体地,板状结构相对至少一个基准面为对称结构,进料成型区21相对至少一个基准面中的板状结构基准面34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位于板状结构基准面34两侧的进胶流动趋于对称和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板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端面35和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以及在板状结构的周向上延伸的板状结构侧壁37;第一板状结构端面35和板状结构侧壁37均为外观面,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为板状结构的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上且延伸至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与板状结构侧壁37的连接处。这样,进料成型区21不会出现在外观面上,外观面不会存在因去除浇口成型部而产生的切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板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端面35和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以及在板状结构的周向上延伸的板状结构侧壁37;第一板状结构端面35为外观面,板状结构侧壁37的至少部分和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均为板状结构的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上且延伸至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与板状结构侧壁37的连接处;或者,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板状结构侧壁37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板状结构侧壁37和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上。具体地,将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板状结构侧壁37上加工更为方便。
具体地,在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上且延伸至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与板状结构侧壁37的连接处时,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和板状结构侧壁37之间通过第二圆角38过渡,进料成型区21延伸至第二圆角38与板状结构侧壁37的连接处。这样,进料成型区21不会出现在外观面上,外观面不会存在因去除浇口成型部而产生的切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其他位置时,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和板状结构侧壁37之间也可设置为通过第二圆角38过渡。其中,在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板状结构侧壁37上且延伸至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与板状结构侧壁37的连接处时,进料成型区21延伸至第二圆角38与第二板状结构端面36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非外观面上设置有一个进料成型区21,板状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且板状结构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00mm。其中,板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为图14所示的x方向,板状结构的宽度方向为图14所示的y方向。
具体地,第二板段32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板段31连接,第二板段32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三板段33连接;第二板段32由进料成型区21至第一连接端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板段32由进料成型区21至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一板段31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一连接端的厚度相等且为第一板段31的最大厚度,第三板段33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二连接端的厚度相等且为第三板段33的最大厚度.。这样的设置保证第二板段32获得更优先的流动时序,实现喷泉流动,避免外观面上出现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外观部件本体10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部41和第二弧形部42;在环状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第一弧形部41位于家用电器的正面,第二弧形部42位于家用电器的背面;其中,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弧形部41上。该环状结构通过将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一弧形部41上,可以使得注塑产生的熔接线产生在第二弧形部42上,在环状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后,熔接线位于家用电器的背面,即熔接线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家用电器的正面和上述的家用电器的背面均为外观面,家用电器的正面为朝向用户设置的端面,家用电器的背面与家用电器的正面相对设置。其中,如图18所示,家用电器的背面与家用电器的正面沿z方向相对设置。
具体地,第一弧形部41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段411、第二弧段412和第三弧段413,第一弧段411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二弧段412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和第三弧段413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相等;其中,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弧段412上。这样的设置进一步保证熔接线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
具体实施时,第二弧形部42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弧段421、第五弧段422和第六弧段423,第四弧段421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五弧段422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和第六弧段423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相等;其中,熔接线位于第五弧段422上。
具体地,第一弧形部41相对第一基准面对称设置,进料成型区21相对环形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位于环形结构基准面两侧的进胶流动趋于对称和平衡,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外观面上出现流痕和浇口痕等外观缺陷。
具体实施时,第二弧形部42相对环形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熔接线与环形结构基准面相重合。
具体地,非外观面上设置有一个进料成型区21,环状结构的周长小于或等于800mm。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设置多个进料成型区21时,多股注塑熔体流动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状结构具有顶面、底面、内侧面和外侧面,底面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底面;或者,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面上;或者,内侧面的至少部分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内侧面上;或者,顶面的至少部分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顶面上。这样的设置减少在外观面上形成外观缺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环状结构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外侧面为外观面,内侧面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内侧面上。这样的设置减少在外观面上形成外观缺陷。
具体地,顶面、底面、内侧面和外侧面均为环形面。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外观部件本体10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条形段51、第二条形段52和第三条形段53,第一条形段51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二条形段52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三条形段53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且小于或等于800mm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条形段52上;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400mm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条形段51远离第二条形段52的一端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三条形段53远离第二条形段52的一端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条形段52上。该外观部件根据条状结构的长度来设置进料成型区21的位置,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且小于或等于800mm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条形段上;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400mm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条形段远离第二条形段的一端或第三条形段远离第二条形段的一端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条形段上,这样可以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外观面上出现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地,进料成型区21处于第二条形段是为了实现进胶流动平衡和压力平衡,使注塑熔体(即注塑熔体)差不多同时到达并填充完进料成型区21两侧的条形段,有利于压力均衡控制外观部件的翘曲变形和外观缩水痕。
具体地,条状结构为矩形条,矩形条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第四端面、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相对设置,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相对设置;其中,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第三端面、第四端面、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设置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三端面、第五端面、第四端面和第六端面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的侧壁。其中,矩形条指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任意一个截面均为矩形面。
具体地,第一端面为外观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第四端面、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均为非外观面;或者,第一端面、第三端面、第四端面、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均为外观面,第二端面为非外观面。
具体地,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条形段51远离第二条形段52的一端是指,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端面上并延伸至第三端面和第二端面的连接处;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三端面上。
具体地,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三条形段53远离第二条形段52的一端是指,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端面上并延伸至第四端面和第二端面的连接处;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端面和第四端面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四端面上。
具体地,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且小于或等于800mm时,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条状结构的中部。这样的设置使得条状结构的两端填充平衡。
具体地,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800mm时,非外观面上设置有一个进料成型区21。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设置多个进料成型区21时,多股注塑熔体流动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
具体地,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且小于或等于800mm时,进料成型区2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mm;和/或,进料成型区21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在0.8mm至2mm之间。其中,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即为第一浇口22的宽度方向,也即沿垂直于模具的开模方向的方向;进料成型区21的宽度方向即为第一浇口22的厚度方向,也即模具的开模方向。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注塑熔体低流速流动。
具体地,在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400mm时,进料成型区2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mm;和/或,进料成型区21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在0.8mm至2mm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注塑熔体低流速流动。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外观部件本体10包括端壁61和环绕端壁61设置的环形侧壁62,环形侧壁62的一端与端壁61连接;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端壁61为轴对称结构,进料成型区21位于端壁61上,进料成型区21与端壁61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或者,端壁61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环形侧壁62的外侧环形壁面63的至少部分为外观面,端壁61的外侧端面64的至少部分、端壁61的内侧端面、环形侧壁62的内侧环形壁面65、环形侧壁62的远离端壁61的环形端面66均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非外观面上;外观部件本体10沿其径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67和第二端部68,在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端面64上时,进料成型区21与第一端部67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至50mm,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位于进料成型区21和第二端部68之间。
具体实施时,在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端壁61上且与端壁61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这样,进料成型区21与外侧端面64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能够保证周圈进胶趋于平衡,减少流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的出现。在端壁61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非外观面上;其中,在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端面64上时,进料成型区21与第一端部67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至50mm,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位于进料成型区21和第二端部68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外侧环形壁面63优先填充,否则,注塑熔体流经外侧端面64后再到达外侧环形壁面63,将携带外侧环形壁面63上的第三凹陷部、第三凸起部等特征产生的熔接线和流痕出现在外观面上。可见,该外观部件的进料成型区21的设置位于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外观面上出现流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此外,上述的设置能够使得熔接线出现在背面,产品在使用中,背面的熔接痕不易被用户观察到。
需要说明的是,端壁61的外侧端面64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是指,外侧端面64上既没有设置第三凹陷部,也没有设置第三凸起部,即外侧端面64上没有设置其他的结构特征,为平滑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凹陷部可以为凹槽,也可以为开孔。
具体地,在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时,环形侧壁62为空心圆柱结构,也为圆环形结构,环形侧壁62相对对称轴对称设置。
具体地,在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时,进料成型区21相对对称轴轴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完全保证周圈进胶平衡,进而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外观面上出现流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
具体地,在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时,外侧端面64为外观面,环形侧壁62的外侧环形壁面63为非外观面;或者,外侧环形壁面63为外观面,外侧端面64为非外观面;或者,外侧端面64和外侧环形壁面63均为外观面。
具体地,端壁61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端面64和内侧端面69,在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端面64或内侧端面69上。
可选地,端壁61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端面64和内侧端面69,外侧端面64为外观面,内侧端面69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端面64上;外观部件还包括第一遮盖件613,第一遮盖件613盖设在进料成型区21和外侧端面64上的浇口纹上。第一遮盖件613的设置可以遮挡进料成型区21和浇口纹。
可选地,端壁61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端面64和内侧端面69,外侧端面64为外观面,内侧端面69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内侧端面69上;外观部件还包括第二遮盖件,第二遮盖件盖设在外侧端面64上,以遮盖外侧端面64上的浇口纹。第二遮盖件的设置可以遮挡浇口纹。
具体地,外观部件本体10包括第一结构体611和与第一结构体611相连接的第二结构体612,在外观部件本体10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第一结构体611位于家用电器的正面,第二结构体612位于家用电器的背面;在端壁61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结构体611上;第一端部67为第一结构体611的至少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家用电器的正面为家用电器朝向用户设置的部分;家用电器的背面为家用电器背向用户设置的部分。在进料成型区21位于环形侧壁62上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结构体611的环形侧壁62上,可以保证注塑熔体填充时使熔接线出现在第二结构体612的外侧环形壁面63上,如图13所示,沿y方向上,第一结构体611和第二结构体612依次设置;在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端面64上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结构体611的外侧端面64上,可以保证注塑熔体填充时使熔接线出现在第二结构体612的外侧环形壁面63上,如图28所示,沿a方向上第一结构体611和第二结构体612依次设置;可见,通过上述的设置熔接线出现在家用电器的背面,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
可选地,在进料成型区21位于外侧端面64上时,第一端部67、进料成型区21和第二端部68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上,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结构体611的中部。这样的设置使得熔接线出现在第二结构体612的外侧环形壁面63的中部,进一步保证熔接线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为图28中所示的a方向。
可选地,在进料成型区21位于内侧环形壁面65或环形端面66上时,沿第一结构体611的周向方向上,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结构体611的中部。
具体地,在端壁61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且进料成型区21位于内侧环形壁面65或环形端面66上时,进料通道20包括第二浇口23和过渡进料通道,第二浇口23通过过渡进料通道与模具的型腔相连通;进料成型区21与过渡进料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应设置;其中,环形侧壁62包括相对设置的外侧环形壁面63和内侧环形壁面65,环形侧壁62远离端壁61的一端具有环形端面66,内侧环形壁面65和环形端面66均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位于内侧环形壁面65或环形端面66上。这样的设置使得浇口纹出现在过渡进料通道内的物料形成的过渡结构上,而不会出现在条状结构的外观面上。
可选地,外观部件包括通过过渡进料通道成型的过渡结构,过渡结构具有用于与第二浇口23相对应的浇口成型区。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外观部件包括过渡结构,过渡结构上具有浇口成型区,使得浇口纹出现在过渡结构上,不会出现在条状结构的外观面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过渡结构切除,此时,进料成型区21为切割掉过渡结构后的切割区域。
可选地,在端壁61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且进料成型区21位于于端壁61或外侧环形壁面63上时,进料通道20包括第一浇口22,进料成型区21与第一浇口22相对应设置;进料成型区2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8mm;和/或,进料成型区21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在0.8mm至2mm之间。其中,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即为第一浇口22的宽度方向,也即沿垂直于模具的开模方向的方向;进料成型区21的宽度方向即为第一浇口22的厚度方向,也即模具的开模方向。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注塑熔体低流速流动,也易去除第一浇口22内的物料形成的浇口成型部。
可选地,在外侧端面64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时,外侧端面6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减缓注塑熔体在外侧端面64的流动速度,以使注塑熔体优先填充外侧环形壁面63;和/或,外侧端面6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以减缓注塑熔体在外侧端面64的流动速度,以使注塑熔体优先填充外侧环形壁面63。这样,在外侧端面64设有第一通孔这样的掏空特征时,可以减缓注塑熔体在外侧端面64的流动速度,保证外侧环形壁面63优先填充,否则,注塑熔体流经外侧端面64后再到达外侧环形壁面63,将携带外侧端面64上的孔等特征产生的熔接线和流痕出现在曲面上;在外侧端面64设有第一凹槽这样的减薄特征时,可以减缓注塑熔体在外侧端面64的流动速度,保证外侧环形壁面63优先填充,否则,注塑熔体流经外侧端面64后再到达外侧环形壁面63,将携带外侧端面64上的第一凹槽等特征产生的熔接线和流痕出现在外侧环形壁面63上。
具体地,外观部件本体10沿其径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00mm;外观部件本体10沿其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一个进料成型区21。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设置多个进料成型区21时,多股注塑熔体流动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
具体地,环形侧壁62的外侧环形壁面63与外侧端面64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这样的设置可以进行流动缓冲,避免直角碰撞,避免产生流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
具体地,第三凹陷部为第二凹槽或者第二通孔,第三凸起部为螺钉柱或筋条。
具体地,在端壁61的外侧端面64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时,进料通道20包括第一浇口22,进料成型区21与第一浇口22相对应设置。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外观部件本体10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沿其轴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或者,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或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上具有切除注塑过渡部73后所形成的切割区74;其中,注塑过渡部73上具有进料成型区21。其中,该管状结构的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浇口痕出现在外观面上,且减少流痕出现在外观面上;或者,该管状结构的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或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上具有切除注塑过渡部73后所形成的切割区74,注塑过渡部73上具有进料成型区21,即,由于管状结构不存在端壁,为满足进胶,将一侧端壁填补完整(即为注塑过渡部73),在该注塑过渡部73上设有进料成型区21,在注塑完成填充后,注塑过渡部73将被切除(进料成型区21也随之被切除),以留下切割区74,这样,该管状结构的外观面上不会出现浇口痕和熔接痕,且减少流痕。可见,该外观部件上述两种方式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地,管状结构还具有管状结构内壁面75和管状结构外壁面76;管状结构内壁面75为非外观面,管状结构外壁面76为外观面;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均为非外观面;或者,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中的一个为外观面,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中的另一个为非外观面。具体实施时,进料成型区21位于非外观面上。
具体地,在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时,管状结构的管状结构外壁面76为外观面,管状结构外壁面76与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均连接;当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上时,管状结构外壁面76和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的连接处与进料成型区21相间隔设置;当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上时,管状结构外壁面76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的连接处与进料成型区21相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减少出现在外观面上的浇口痕和流痕。
具体地,在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时,管状结构的管状结构外壁面76为外观面;管状结构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管状结构体77和第二管状结构体78,在管状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第一管状结构体77位于家用电器的正面,第二管状结构体78位于家用电器的背面;其中,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一管状结构体77上。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注塑产生的熔接线产生在第二管状结构体78上,在外观部件安装在家用电器上后,熔接线位于家用电器的背面,即熔接线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
其中,上述的家用电器的正面和上述的家用电器的背面均为外观面,家用电器的正面为朝向用户设置的端面,家用电器的背面与家用电器的正面相对设置。
可选地,第一管状结构体77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状结构板段、第二管状结构板段和第三管状结构板段,第一管状结构板段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第二管状结构板段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的长度和第三管状结构板段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相等;其中,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管状结构板段上。这样的设置进一步保证熔接线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
具体实施时,第二管状结构体78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管状结构板段、第五管状结构板段和第六管状结构板段,第四管状结构板段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第五管状结构板段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的长度和第六管状结构板段沿管状结构的周向方向的长度相等;其中,熔接线位于第五管状结构板段上。
可选地,第一管状结构体77相对管状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进料成型区21相对管状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其中,管状结构基准面沿管状结构的轴向方向延伸。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位于管状结构基准面两侧的进胶流动趋于对称和平衡,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外观面上出现流痕和浇口痕等外观缺陷;也进一步保证熔接线处于用户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外观效果。
具体实施时,第二管状结构体78相对管状结构基准面对称设置,熔接线与管状结构基准面相重合或者区域相重合。
具体地,在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或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上具有切除注塑过渡部73后所形成的切割区74时,当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上具切割区74时,注塑过渡部73与管状结构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过渡结构连接,管状结构的第一端具有至少部分第一圆弧过渡结构;当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上具切割区74时,注塑过渡部73与管状结构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过渡结构连接,管状结构的第二端具有至少部分第二圆弧过渡结构。这样的设置能对注塑熔体进行流动缓冲,避免直角碰撞,减少流痕,提高外观效果。
具体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注塑过渡部73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周圈进胶平衡,减少流痕,提高外观效果。
具体实施时,注塑过渡部73通过裁切刀具79切除,或者,采用膜内切技术切除。
具体地,外观部件在其任意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外观部件通过一个进料通道20注塑成型。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设置多个进料成型区21时,多股注塑熔体流动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
在第六个实施例中,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外观部件本体10为格栅结构,格栅结构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沿垂直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格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件81、第二部件82和第三部件83,第一部件81、第二部件82和第三部件83在垂直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其中,进料成型区21位于第二部件82上。具体实施时,进料成型区21设置于第二部件82上,能够实现进胶流动平衡和压力平衡,使注塑熔体差不多同时到达并填充完进料成型区21两侧的结构,有利于形成对称的喷泉流动,减少外观面上外观缺陷,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且压力均衡有利于控制外观部件的翘曲变形。此外,将进料成型区21设置于第二部件82上会让熔接线整齐排列不杂乱,优化外观效果。
具体地,进料成型区21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位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两侧的进胶流动趋于对称和平衡。
可选地,外观部件本体10形成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格栅结构连通孔85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垂直,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进料成型区21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相邻两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之间均具有第一熔接线,第一熔接线的至少部分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重合;或者,第一熔接线靠近格栅结构基准面84设置。其中,第一熔接线出现在外观面上,上述的设置保证第一熔接线大致处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上,且使第一熔接线的分布更为规律,使得外观部件更为美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注塑过程中,熔接线不会是理想状态下的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故第一熔接线无法完全与格栅结构基准面84重合,但上述的设置使得第一熔接线的分布更为规律,使得第一熔接线的至少部分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重合;或者,第一熔接线靠近格栅结构基准面84设置。
可选地,外观部件本体10形成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格栅结构连通孔85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平行,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进料成型区21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在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上,进料成型区21和第二熔接线组件位于条形孔的相对两侧;第二熔接线组件包括多个第二熔接线,多个第二熔接线与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熔接线由相应的格栅结构连通孔85延伸至外观部件本体10的边缘;其中,第二熔接线组件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其中,各个第二熔接线大致平行于格栅结构连通孔85的延伸方向,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具体地,第二熔接线组件出现在外观面上,上述的设置保证第二熔接线组件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且使第二熔接线组件的分布更为规律,使得外观部件更为美观。
具体地,非外观面上设置有一个进料成型区21,外观部件本体10在其任意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设置多个进料成型区21时,多股注塑熔体流动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并且,在外观部件本体10在其任意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时适用于一个进料成型区21,能够保证外观部件的注塑质量,避免出现外观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外观部件本体10在其任意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是指,外观部件本体10在多个方向上延伸,在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外观部件本体1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
具体地,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格栅结构顶面86、格栅结构底面87以及在外观部件本体10的周向上延伸的格栅结构侧壁88;格栅结构顶面86和格栅结构侧壁88均为外观面,格栅结构底面87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格栅结构底面87上且延伸至格栅结构底面87与格栅结构侧壁88的连接处。这样进料成型区21不会出现在外观面,外观面不会存在因去除浇口成型部而产生的切口。
具体地,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格栅结构顶面86、格栅结构底面87以及在外观部件本体10的周向上延伸的格栅结构侧壁88;格栅结构顶面86为外观面,格栅结构侧壁88的至少部分和格栅结构底面87均为非外观面;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格栅结构底面87上且延伸至格栅结构底面87与格栅结构侧壁88的连接处;或者,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格栅结构侧壁88上;或者,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格栅结构侧壁88和格栅结构底面87上。这样进料成型区21不会出现在外观面,外观面不会存在因去除浇口成型部而产生的切口。
具体地,沿垂直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由格栅结构基准面84朝向外观部件本体10的第一端的方向上,外观部件本体10沿平行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由格栅结构基准面84朝向外观部件本体10的第二端的方向上,外观部件本体10沿平行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具体地,远离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外观部件本体10比格栅结构基准面84附近的外观部件本体10的料厚大,料厚大,注塑熔体流动快,保证格栅结构基准面84附近的注塑熔体流动阻力大于远离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注塑熔体的流动阻力,使得注塑熔体可以同时到达进料成型区21的对侧边。其中,沿平行于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为图33中的格栅结构的厚度方向。
在第七个实施例中,外观部件本体10包括第一板体91和第二板体92,第一板体9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92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体91与第二板体92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预设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第一板体9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93和第二端面94,第二板体9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95和第四端面96;第一端面93和/或第二端面94为外观面,第三端面95和第四端面96均为非外观面,非外观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或者,第一端面93和/或第二端面94为外观面,第三端面95和/或第四端面96为外观面,非外观面具有一个或两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其中,各个外观面由一个进料通道20流出的注塑熔体填充成型。
具体实施时,在第一端面93和/或第二端面94为外观面且第三端面95和第四端面96均为非外观面时,非外观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在第一端面93和/或第二端面94为外观面且第三端面95和/或第四端面96为外观面时,非外观面具有一个或两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并且,各个外观面仅由来自一个进料通道20的注塑熔体填充,上述的设置能够避免多股注塑熔体流经同一个外观面在该外观面上形成熔接痕,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上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具体地,第一板体91还包括第一周向侧壁,第一周向侧壁设置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二板体92还包括第二周向侧壁,第二周向侧壁设置在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之间。其中,在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均为外观面时,第一周向侧壁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周向侧壁的至少部分为非外观面。在除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均为外观面外的其他情况下,第一周向侧壁的至少部分、第二周向侧壁的至少部分均可以为非外观面,也可以为外观面。
具体地,沿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一板体91的中部;或者,沿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二板体92的中部。进料成型区21处于第一板体91的中部或第二板体92的中部是为了进胶流动平衡好和压力平衡,使注塑熔体差不多同时到达并填充完两侧面板段,有利于形成对称的喷泉流动减少外观缺陷,压力均衡有利于控制零件的翘曲变形。
具体地,第一板体91沿其第一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结构911、第二板段结构912和第三板段结构913,第一板段结构911、第二板段结构912和第三板段结构913沿第一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相等,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二板段结构912上;第一延伸方向与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或者,第二板体92沿其第二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板段结构921、第五板段结构922和第六板段结构923,第四板段结构921、第五板段结构922和第六板段结构923沿第二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相等,进料成型区21设置在第五板段结构922上;第二延伸方向与进料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这样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进胶流动平衡和压力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体91还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三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三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板体91的厚度方向相垂直,在第三延伸方向上,第一板段结构911沿第一延伸方向的宽度均相等,第二板段结构912沿第一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相等,第三板段结构913沿第一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相等,即第一板段结构911、第二板段结构912和第三板段结构913为等宽板段。同样地,第二板体92还具有第四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和第四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延伸方向和第四延伸方向均与第二板体92的厚度方向相垂直,在第四延伸方向上,第四板段结构921沿第三延伸方向的宽度均相等,第五板段结构922沿第三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相等,第六板段结构923沿第三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相等,即第四板段结构921、第五板段结构922和第六板段结构923为等宽板段。
优选地,第一板体91相对第一对称面对称设置,进料成型区21相对第一对称面对称设置;或者,第二板体92相对第二对称面对称设置,进料成型区21相对第二对称面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较好的保证进胶流动平衡和压力平衡。
具体地,注塑熔体由进料成型区21流至外观面的流动距离大于5mm。这样的设置避免外观面上出现浇口纹(也即浇口痕)出现在外观面上。
具体地,外观部件在其任意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外观面上产生流痕、熔接痕、浇口痕等外观缺陷。
具体地,第一板体9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结构911、第二板段结构912和第三板段结构913,第二板段结构912的第一端与第一板段结构911连接,第二板段结构912的第二端与第三板段结构913连接,第二板段结构912上设置有进料成型区21;第二板段结构912由该进料成型区21至第一端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板段结构912由该进料成型区21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一板段结构911与第一端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一端的厚度相等且为第一板段结构911的最大厚度,第三板段结构913与第二端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二端的厚度相等且为第三板段结构913的最大厚度。这样的设置保证中间位置获得更优先的流动时序,实现喷泉流动,减少外观缺陷。
具体地,第二板体9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板段结构921、第五板段结构922和第六板段结构923,第五板段结构922的第一连接端与第四板段结构921连接,第五板段结构922的第二连接端与第六板段结构923连接,第五板段结构922上设置有进料成型区21;第五板段结构922由该进料成型区21至第一连接端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五板段结构922由该进料成型区21至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四板段结构921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一连接端的厚度相等且为第四板段结构921的最大厚度,第六板段结构923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二连接端的厚度相等且为第六板段结构923的最大厚度。这样的设置保证中间位置获得更优先的流动时序,实现喷泉流动,减少外观缺陷。
可选地,外观部件本体10为L形结构或V形结构。
具体实施时,由于2个外观面分别由来自2个进料通道的注塑熔体填充完成,两股注塑熔体的熔接线处于沿2个外观面的连接边上,而不会出现在外观面上。
实施例八
如图44和图45所示,外观部件本体10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外观面101和第一非外观面102。第一非外观面102与至少一个外观面101相邻设置,第一非外观面102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进料成型区21为多个,多个进料成型区21在第一非外观面102上间隔设置。其中,多个进料成型区21中的至少一个进料成型区21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至少一个外观面101与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这样,进料成型区21的上述设置确保注塑过程中产生的熔接线尽量位于对接边上,且外观面101具有与其相对应设置的进料成型区21,注塑熔体通过该进料成型区21进入并对与其相对应的外观面101进行注塑,进而能够避免多股熔体流经同一个外观面在该外观面上形成熔接痕,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上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其中,非外观面包括第一非外观面102。
在本实施例中,外表面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非外观面103,外观面101为一个,第一非外观面102为一个,进料成型区21为三个,三个进料成型区21在第一非外观面102上间隔设置。其中,三个进料成型区21中的一个进料成型区21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外观面101与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其中,非外观面包括第二非外观面103。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外观面101的进料成型区21与对接边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5mm。这样,上述设置确保外观面101上不会出现进胶口纹而产生外观缺陷,提升了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具体地,第一非外观面102还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凹部121,多个进料成型区21围绕安装凹部121设置。这样,安装凹部121用于安装滤芯等结构,外观部件对滤芯等结构进行保护。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非外观面102上的分区更加合理,以使进胶口纹尽量集中在安装凹部121处。
可选地,外观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至少一个第三板体。第一板体的外表面为外观面101。第二板体的外表面为第一非外观面102。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为第二非外观面103。其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围绕形成安装腔。第一板体的中部的厚度大于第一板体的外边缘处的厚度。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外观部件呈壳体状,以对设置在其内部的结构进行罩设和保护。同时,第一板体的上述厚度设置确保其中间位置获得更优先的流动时序,形成喷泉流动,减少外观面上出现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
可选地,第一板体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400mm;和/或,第一板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400mm。
具体地,第一板体为一个,以使外观部件具有一个外观面101。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流道25为三个,三个缓冲流道25与三个进料成型区21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两个缓冲流道25呈柱状,以使进料通道20呈柱状。
如图45所示,一个缓冲流道25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第一流道251远离第二流道252的一端与注塑熔体入口26相连通,第二流道252远离第一流道251的一端与进料通道20相连通。这样,上述设置确保注塑熔体能够依次经由第一流道251、第二流道252及进料通道进入进料成型区21内,以注塑形成外观部件。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中的外观部件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外观面101的个数不同。
如图46和图47所示,外观部件本体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101和第一非外观面102。第一非外观面102与至少两个外观面101均相邻设置,第一非外观面102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进料成型区21为多个,多个进料成型区21在第一非外观面102上间隔设置。其中,多个进料成型区21中的至少一个进料成型区21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101的对称中心线。进料成型区21的上述设置确保注塑过程中产生的熔接线尽量位于对接边上,且外观面101具有与其相对应设置的进料成型区21,注塑熔体通过该进料成型区21进入并对与其相对应的外观面101进行注塑,进而能够避免多股熔体流经同一个外观面在该外观面上形成熔接痕,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上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外观面101为两个,两个外观面101相邻设置,第一非外观面102与两个外观面101均相邻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101的对称中心线的进料成型区21与各外观面101的边缘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5mm。这样,上述设置确保外观面101上不会出现进胶口纹而产生外观缺陷,提升了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可选地,外观面101为两个,多个进料成型区21包括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第一成型区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一个外观面101与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第二成型区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另一个外观面101与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这样,注塑熔体分别进入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内,以对各自相对应的外观面101进行注塑,进而能够避免多股熔体流经同一个外观面在该外观面上形成熔接痕,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上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可选地,外观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各第一板体的外表面为外观面101。第二板体的外表面为第一非外观面102。其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围绕形成安装腔。第一板体的中部的厚度大于第一板体的外边缘处的厚度。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外观部件呈壳体状,以对设置在其内部的结构进行罩设和保护。同时,第一板体的上述厚度设置确保其中间位置获得更优先的流动时序,形成喷泉流动,减少外观面上出现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等外观缺陷。
可选地,第一板体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400mm;和/或,第一板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400mm。
可选地,第一板体为两个,以使外观部件具有两个外观面101。
可选地,第三熔接线70处于沿2个外观面101的连接边上,而不会出现在外观面101上。
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中的外观部件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两个外观面101的位置关系不同。
如图48至图50所示,外观面101为两个,多个进料成型区21包括第一成型区131和第二成型区132,第一成型区131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一个外观面101与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第二成型区132相对于其他进料成型区21靠近另一个外观面101与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这样,注塑熔体分别进入第一成型区131和第二成型区132内,以对各自相对应的外观面101进行注塑,进而能够避免多股熔体流经同一个外观面101在该外观面上形成熔接痕,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上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外观面101不相邻。具体地,第一非外观面102位于两个外观面101之间,第一非外观面102为四边形平面。其中,沿四边形平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第一成型区131与第二成型区132交错设置。
实施例十一
实施例十一中的外观部件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外观面101的个数不同。
如图51至图53所示,外观面101为三个,第一非外观面102与三个外观面101均相邻设置。进料成型区21为三个,三个进料成型区21与三个外观面101一一对应地设置,注塑熔体分别进入各进料成型区21内,以对各自相对应的外观面101进行注塑,进而能够避免多股熔体流经同一个外观面101在该外观面上形成熔接痕,解决了免喷涂注塑件上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如图8和图9所示,两股熔体的第三熔接线70处于沿2个外观面101的连接边上,而不会出现在外观面101上。
如图5至图7所示,在外观部件包括螺钉柱400时,由于连接筋条510与非外观面的连接面积小于螺钉柱400直接与非外观面进行连接的连接面积,进而避免螺钉柱400的设置影响外观面上熔体的平稳流动,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同时,连接筋条510的结构较为简单,进而降低了外观部件的加工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
具体地,非外观面位于外观面的内侧且与外观面相对设置。
具体地,安装面301为平面,进而增大了螺钉柱400与非外观面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了螺钉柱400与外观部件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了外观部件的结构强度,也使得螺钉柱400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其中,螺钉柱400的中心轴与安装面301相互垂直设置。
可选地,螺钉柱400为一个,连接结构300为一个;或者,螺钉柱400为多个,连接结构300为多个,多个连接结构300与多个螺钉柱400一一对应地设置。
可选地,螺钉柱400为三个,连接结构300为三个,紧固件为三个,三个紧固件穿设在螺钉柱400和其他结构上,以连接外观部件和其他结构。
具体地,沿连接筋条510的延伸方向,连接筋条510的第一端与非外观面连接的根部的侧壁为第一弧形面,连接筋条510的第二端与非外观面连接的根部的侧壁为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均朝向非外观面弯曲。
具体地,连接筋条510为弧形筋条,第一预设夹角为弧形筋条的切线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所呈的夹角。
具体地,连接结构300包括围板310和安装板320。其中,连接筋条510与围板310的第一端面连接。安装板320设置在围板310的第二端面上,安装板320远离非外观面的表面为安装面。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连接结构30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外观部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具体地,外观部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条520。第一加强筋条520与连接结构300的外周面和非外观面均连接。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连接结构300与非外观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了外观部件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螺钉柱400从非外观面上脱离而影响外观部件与其他结构的装配。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条520与非外观面连接的根部的侧壁为第三弧形面,第三弧形面朝向非外观面弯曲,第一加强筋条520设置在围板310的外周面上。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条520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条520绕连接结构30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一加强筋条520与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第一加强筋条520的强度加强效果。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条520为四个,四个第一加强筋条520绕连接结构300的周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条52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加强筋条520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具体地,两个第一加强筋条520位于连接结构300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一加强筋条520位于连接结构300的另一侧,位于不同侧的两个第一加强筋条520相对设置。
可选地,全部第一加强筋条520的延伸方向均一致,以减小注塑熔体平行流动方向的特征充填速度梯度变化,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可选地,连接筋条510的根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6倍主料厚度;其中,主料厚度为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度。这样,上述设置避免连接筋条510的设置影响外观面上熔体的平稳流动,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条520的根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6倍主料厚度;其中,主料厚度为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这样,上述设置避免第一加强筋条520的设置影响外观面上熔体的平稳流动,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条52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六预设夹角设置,第六预设夹角大于15°。这样,上述设置确保第一加强筋条52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时注塑熔体的填充方向接近平行,进而减小注塑熔体平行流动方向的特征充填速度梯度变化,进一步防止外观面上出现流痕而影响外观部件的外观美观度。
具体地,外观部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条530。其中,第二加强筋条530与螺钉柱400的外周面和安装面301均连接。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二加强筋条530与螺钉柱400和安装面30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第二加强筋条530的强度加强效果。
可选地,第二加强筋条530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条530绕螺钉柱40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二加强筋条530与螺钉柱400和安装面30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第二加强筋条530的强度加强效果。
具体地,第二加强筋条530为四个,四个第二加强筋条530绕螺钉柱400的周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强筋条53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加强筋条530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外观部件,其中,外观部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外观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其中,模具具有用于形成上述实施例中的外观部件的型腔。
具体地,第一浇口22为扇形浇口。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注塑熔体低流速流动,也易去除浇口成型部。
具体地,第一浇口22与型腔相连通的一端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与进料成型区21相对应,第一连通口在第一浇口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8mm,第一连通口在第一浇口22的厚度方向的取值范围在0.6mm至2mm之间。其中,第一浇口22的厚度方向即模具的开模方向,第一浇口22的宽度方向即垂直于模具的开模方向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取值范围在0.6mm至2mm之间包括取值0.6mm和取值2mm。
具体地,模具还具有缓冲流道25和注塑熔体入口26,缓冲流道25的第一端与注塑熔体入口26相连通,缓冲流道25与第一浇口22远离型腔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注塑熔体依次流经注塑熔体入口26、缓冲流道25和第一浇口22后进入型腔内;其中,缓冲流道25为弯曲流道。缓冲流道25的设置起到对注塑熔体起到缓冲作用。
具体地,缓冲流道25为弯曲流道,即缓冲流道25的轴线为曲线。
可选地,缓冲流道25为弧形流道,即缓冲流道25的轴线弧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外观部件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该外观部件为注塑成型制品且由免喷涂材料制成,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外观面和非外观面,该外观部件的筋条11设置在非外观面上,筋条11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卡扣12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卡扣12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各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通孔13设置在外观面上,通孔13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该外观部件的螺钉柱400通过连接结构300与非外观面连接,连接结构300具有安装面301,螺钉柱400设置在安装面301上,连接筋条510设置在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连接结构300和非外观面,连接筋条51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该外观部件的台阶1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151、第一连接面152和第二台阶面153,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通过第一连接面152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通过第一连接面152过渡连接;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之间高度差为H;由第一台阶面151至第二台阶面153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面152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该外观部件的第一凸起部16设置在外观面上,第一凸起部16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该外观部件的导流结构17设置在非外观面上,导流结构17凸出于非外观面设置;该外观部件的阻流结构18设置在非外观面上,阻流结构18为第一凹陷部。该外观部件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流痕、浇口痕和熔接痕的出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为免喷涂注塑件,所述外观部件包括外观部件本体(10),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外观面和非外观面,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上设置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筋条(11),所述筋条(11)的延伸方向S1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设置,所述第一预设夹角a大于15°;
卡扣(12),设置在所述非外观面上,所述卡扣(12)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多个所述连接筋条围绕形成卡接部;其中,各所述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S3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S2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大于15°;
通孔(13),所述通孔(13)采用模内切技术成型;
连接结构(300)、螺钉柱(400)和连接筋条(510),所述连接结构(300)设置在所述非外观面上,所述连接结构(300)具有安装面(301),所述安装面(301)背离所述非外观面设置;所述螺钉柱(400)设置在所述安装面(301)上;所述连接筋条(510)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300)和所述非外观面之间,以连接所述连接结构(300)和所述非外观面;其中,所述连接筋条(510)的延伸方向与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设置,所述第三预设夹角大于15°;
台阶(1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面(151)、第一连接面(152)和第二台阶面(153),所述第一台阶面(15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15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面(152)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台阶面(151)和第二台阶面(153)之间高度差为H;由所述第一台阶面(151)至所述第二台阶面(15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面(152)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
第一凸起部(16),设置在所述外观面上,所述第一凸起部(16)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0.3mm;
导流结构(17),设置在所述非外观面上,所述导流结构(17)凸出于所述非外观面设置;
阻流结构(18),设置在所述非外观面上,所述阻流结构(18)为第一凹陷部;
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
所述进料通道(20)包括第一浇口(22),所述第一浇口(22)与所述模具的型腔相连通,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与所述第一浇口(22)相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进料通道(20)包括第二浇口(23)和过渡进料通道,所述第二浇口(23)通过所述过渡进料通道与所述模具的型腔相连通,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与所述过渡进料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应设置;其中,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上设置有通过所述过渡进料通道成型的过渡结构(27),所述过渡结构(27)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浇口(23)相对应的浇口成型区;或者,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为切除所述过渡结构(27)后所形成的区域;
沿注塑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过渡结构(27)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
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所述筋条(11)和所述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筋条(11)和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所述筋条(11)和所述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或者
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所述卡扣(12)和所述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扣(12)和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所述卡扣(12)和所述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或者
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16)和所述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6)和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填充末端之间的距离;或者,沿注塑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16)和所述进料成型区(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的根部厚度h1与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度h之间满足:h1≤0.6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的孔壁与所述外观面之间通过第一圆角或倒角连接,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大于或等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17)的导流顶面(172)的第一端和所述非外观面的第一表面(173)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面(171)过渡连接;
所述导流顶面(17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表面(173)与所述第一过渡面(171)连接的一端之间的高度差为H1;由所述导流顶面(172)至所述第一表面(17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渡面(171)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H1的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为第四凹槽,所述非外观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渡部(181),所述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二端和所述非外观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深度为H2;由所述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一端至所述第二过渡部(181)的顶面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过渡部(181)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5H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17)的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主料厚度h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为第四凹槽,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连接板段,所述连接板段位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所述连接板段的顶面为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底;其中,所述连接板段的最小厚度大于或等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31)、第二板段(32)和第三板段(33),所述第一板段(31)、所述第二板段(32)和所述第三板段(33)在所述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相等;所述进料成型区(21)设置于所述第二板段(3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部(41)和第二弧形部(42);在所述环状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时,所述第一弧形部(41)位于所述家用电器的正面,所述第二弧形部(42)位于所述家用电器的背面;其中,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4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为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条形段(51)、第二条形段(52)和第三条形段(53),所述第一条形段(51)沿所述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条形段(52)沿所述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条形段(53)沿所述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在所述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且小于或等于800mm时,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段(52)上;
在所述条状结构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400mm时,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段(51)远离所述第二条形段(52)的一端上;或者,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第三条形段(53)远离所述第二条形段(52)的一端上;或者,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段(5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包括端壁(61)和环绕所述端壁(61)设置的环形侧壁(62),所述环形侧壁(62)的一端与所述端壁(61)连接;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
所述端壁(61)上未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端壁(61)为轴对称结构,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端壁(61)上,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与所述端壁(61)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或者
所述端壁(61)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所述环形侧壁(62)的外侧环形壁面(63)的至少部分为外观面,所述端壁(61)的外侧端面(64)的至少部分、所述端壁(61)的内侧端面、所述环形侧壁(62)的内侧环形壁面(65)、所述环形侧壁(62)的远离所述端壁(61)的环形端面(66)均为非外观面,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非外观面上;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沿其径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67)和第二端部(68),在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外侧端面(64)上时,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与所述第一端部(67)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至50mm,所述第三凹陷部和/或第三凸起部位于所述进料成型区(21)和所述第二端部(68)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沿其轴向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和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
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或者
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端面(71)或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端面(72)上具有切除注塑过渡部(73)后所形成的切割区(74);其中,所述注塑过渡部(73)上具有所述进料成型区(2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外观面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包括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相对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
沿垂直于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所述格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件(81)、第二部件(82)和第三部件(83),所述第一部件(81)、所述第二部件(82)和所述第三部件(83)在垂直于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的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其中,所述进料成型区(21)位于所述第二部件(82)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形成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垂直,多个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成型区(21)相对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之间均具有第一熔接线,所述第一熔接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重合;或者,所述第一熔接线靠近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形成多个格栅结构连通孔(85),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相平行,多个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成型区(21)相对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在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进料成型区(21)和第二熔接线组件位于所述条形孔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熔接线组件包括多个第二熔接线,多个所述第二熔接线与多个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第二熔接线由相应的所述格栅结构连通孔(85)延伸至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边缘;
其中,所述第二熔接线组件相对所述格栅结构基准面(84)对称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包括第一板体(91)和第二板体(92),所述第一板体(9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9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91)与所述第二板体(92)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预设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所述第一板体(9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93)和第二端面(94),所述第二板体(9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95)和第四端面(96);
所述第一端面(93)和/或所述第二端面(94)为所述外观面,所述第三端面(95)和所述第四端面(96)均为所述非外观面,所述非外观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或者
所述第一端面(93)和/或所述第二端面(94)为所述外观面,所述第三端面(95)和/或所述第四端面(96)为所述外观面,所述非外观面具有一个或两个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
其中,各个所述外观面由一个所述进料通道(20)流出的注塑熔体填充成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本体(10)的外表面包括:
至少一个所述外观面(101);
第一非外观面(102),与至少一个所述外观面(10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非外观面(102)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料成型区(21)在所述第一非外观面(102)上间隔设置;
其中,多个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进料成型区(21)相对于其他所述进料成型区(21)靠近至少一个所述外观面(101)与所述第一非外观面(102)的对接边。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的外表面包括:
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101);
第一非外观面(102),与至少两个所述外观面(101)均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非外观面(102)具有用于与模具的进料通道(20)的一端相对应的进料成型区(21),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料成型区(21)在所述第一非外观面(102)上间隔设置;
其中,多个所述进料成型区(2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进料成型区(21)相对于其他所述进料成型区(21)靠近至少两个相邻的外观面(101)的对称中心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且呈第四预设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圆弧过渡,所述圆弧的半径大于主料厚度的三倍。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拉丝纹,所述拉丝纹的延伸方向与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
24.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件为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观部件。
25.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观部件的型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具有进料通道(20),所述进料通道(20)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具有缓冲流道(25)和注塑熔体入口(26),所述缓冲流道(25)的第一端与所述注塑熔体入口(26)相连通,所述缓冲流道(25)与所述进料通道(20)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注塑熔体依次流经所述注塑熔体入口(26)、所述缓冲流道(25)和所述进料通道(20)后进入所述型腔内。
CN202111679922.6A 2021-12-31 2021-12-31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Active CN114258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9922.6A CN114258226B (zh) 2021-12-31 2021-12-31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9922.6A CN114258226B (zh) 2021-12-31 2021-12-31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226A CN114258226A (zh) 2022-03-29
CN114258226B true CN114258226B (zh) 2023-02-24

Family

ID=8079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9922.6A Active CN114258226B (zh) 2021-12-31 2021-12-31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8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2192A (zh) * 2022-11-10 2023-03-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115891059A (zh) * 2022-11-10 2023-04-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板状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5138A (ja) * 1994-09-16 1996-04-02 Taiyo Yuden Co Ltd ディスク成形金型
CN101134355A (zh) * 2006-08-28 2008-03-05 铃木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品
JP2012158128A (ja) * 2011-02-02 2012-08-23 Panasonic Corp 光輝材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の射出成形品
JP2012171218A (ja) * 2011-02-22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光輝材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の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射出成形体
CN103302799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曼盛包装(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色母流痕的注塑品
CN204451056U (zh) * 2015-03-04 2015-07-08 重庆平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模具
CN106808646A (zh) * 2015-12-02 2017-06-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孔塑料件及其成型方法和烹饪电器
CN206983862U (zh) * 2017-07-07 2018-02-09 台州新立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备箱储物盒盖
CN107965899A (zh) * 2017-11-20 2018-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285880U (zh) * 2017-04-19 2018-05-0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110220292A (zh) * 2019-05-21 2019-09-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WO2020003535A1 (ja) * 2018-06-29 2020-01-0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1361098A (zh) * 2020-03-16 2020-07-03 李金国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CN214831267U (zh) * 2020-11-30 2021-11-23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4795B2 (ja) * 2000-02-16 2010-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方法
JP6259264B2 (ja) * 2013-11-13 2018-01-10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金型
CN110370528A (zh) * 2019-08-12 2019-10-25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注塑件筋位处流痕的结构
CN211843010U (zh) * 2020-03-16 2020-11-03 李金国 带有缓冲结构的浇注系统
CN111716630B (zh) * 2020-06-22 2021-11-16 芜湖富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夹的注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5138A (ja) * 1994-09-16 1996-04-02 Taiyo Yuden Co Ltd ディスク成形金型
CN101134355A (zh) * 2006-08-28 2008-03-05 铃木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品
JP2008049652A (ja) * 2006-08-28 2008-03-06 Suzuki Motor Corp 樹脂成形品
JP2012158128A (ja) * 2011-02-02 2012-08-23 Panasonic Corp 光輝材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の射出成形品
JP2012171218A (ja) * 2011-02-22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光輝材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の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射出成形体
CN103302799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曼盛包装(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色母流痕的注塑品
CN204451056U (zh) * 2015-03-04 2015-07-08 重庆平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模具
CN106808646A (zh) * 2015-12-02 2017-06-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孔塑料件及其成型方法和烹饪电器
CN207285880U (zh) * 2017-04-19 2018-05-0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06983862U (zh) * 2017-07-07 2018-02-09 台州新立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备箱储物盒盖
CN107965899A (zh) * 2017-11-20 2018-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0003535A1 (ja) * 2018-06-29 2020-01-0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0220292A (zh) * 2019-05-21 2019-09-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11361098A (zh) * 2020-03-16 2020-07-03 李金国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CN214831267U (zh) * 2020-11-30 2021-11-23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226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8226B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7098695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7098693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7073193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7090367U (zh) 面板、烹饪设备及模具
CN217098689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101934571A (zh) 注塑成型模具以及注塑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CN111716624A (zh) 一种用于生产摄像头上头圈盖的注塑模具及生产工艺
CN217073192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04701100U (zh) 光缆护套标识条多色注条模具
CN217098694U (zh) 装饰条、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7090372U (zh) 面盖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0969756U (zh) 端盖注塑进胶机构及端盖注塑模具
JP4622116B2 (ja) 型内被覆成形方法及び型内被覆成形品
CN217098696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7090352U (zh) 底座、净饮机及模具
CN217098691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6579011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6609888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0969733U (zh) 端盖注塑模芯机构及端盖注塑模具
CN209207967U (zh) 一种塑胶模具浇口套防拉丝结构
CN219338415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以及模具
CN219352111U (zh) 面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07415856U (zh) 具有挡电部件的塑胶件以及模具
CN217073109U (zh) 盖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Wencan

Inventor after: Tan Shixian

Inventor after: He Lei

Inventor after: Ning Baosheng

Inventor after: Long Yunzheng

Inventor after: Li Linshi

Inventor after: Dong Q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Changchun

Inventor after: Chen Mingxing

Inventor after: Xie Wubin

Inventor after: Fang Yo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nfei

Inventor before: Long Yunzheng

Inventor before: Li Linshi

Inventor before: Li Wencan

Inventor before: Li Chao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Tao

Inventor before: Xie Wub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6

Address after: No.39, Minmin Industrial Avenue North, Minmi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41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ZHONGSHAN) SMALL HOUSEHOLD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9070 No. six Jinji Road West,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9

Assignee: GELI DASONG (SUQIAN)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Assigno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ZHONGSHAN) SMALL HOUSEHOLD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43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ppearance components,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mold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2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