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3327A -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3327A
CN114213327A CN202111513534.0A CN202111513534A CN114213327A CN 114213327 A CN114213327 A CN 114213327A CN 202111513534 A CN202111513534 A CN 202111513534A CN 114213327 A CN114213327 A CN 114213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reaction
huperzine
hours
rea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35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克猛
黄伟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h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h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h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h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35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3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3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3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2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211/00 - C07D219/00
    • C07D22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211/00 - C07D219/00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21/22Bridged r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7Optical is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1,4‑环己二酮单乙二醇缩酮为原料,不仅以较高的收率完成了(‑)‑石杉碱甲的化学合成,而且所得产品的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高(>99%),杂质种类少,仅含有已知的WB0001、WB0002、WB0003、WB0004、WB0005和WB0006中的一种杂质WB0002,并能将杂质WB0002的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为(‑)‑石杉碱甲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从原料药到(‑)‑石杉碱甲的化学合成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石杉碱甲是从石松科植物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Thunb)Thev.]中分离到的一种高活性生物碱,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11
通常用其光学异构体(-)-石杉碱甲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石杉碱甲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提高学习、记忆效果的功能,可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
(-)-石杉碱甲片于1995年在中国上市,临床用于老年痴呆症(AD)和记忆障碍的治疗;在国外石杉碱甲作为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饮料活性成分得到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改善老年人记忆功能,提高运动员大脑反应速度。(-)-石杉碱甲制剂有提高学习、记忆效率、修复神经元损伤的功能,主要应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良性记忆障碍等病症,特别是对老年性健忘症和老年痴呆症有效,对少儿记忆提高有效。
天然(-)-石杉碱甲在石杉科植物千层塔中含量只有万分之一左右,由于千层塔系植物生长周期长达8-10年,单纯的提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借助化学合成来提高市场供应量。
(-)-石杉碱甲的化学制备主要有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拆分法两种方法,现有不对称合成技术制备(-)-石杉碱甲均需要用到昂贵的金属钯催化剂,以及与钯形成配位的相关手性配体,由于钯催化剂回收困难,加之手性配体的制备、分离及纯化的成本、难度也非常大,目前这些不对称合成的实验仅能在实验室内小试,不能实现放大生产,更不可能工业化为制药行业提供成本低廉、生产便利的(-)-石杉碱甲样品。
除不对称合成外,专利CN101130520B报道了一种外消旋体拆分制备(-)-石杉碱甲的方法。该方法将化学合成得到的外消旋O-甲基-石杉碱甲与酸性拆分剂(-)-2,3-二苯甲酰 -L-酒石酸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盐,经有机溶剂反复重结晶纯化,再经游离、脱保护得(-)-石杉碱甲。在该发明专利中,经拆分后得到(-)-O-甲基石杉碱甲的中间体收率仅为16%。
CN103570621A公开了一种(-)-石杉碱甲的制备,该方法是将化合合成得到的(±)- 石杉碱甲混合物,在适宜条件下与手性酸形成石杉碱甲手性酸盐,该手性酸盐经有机溶剂重结晶,碱游离,得到光学纯的(-)-石杉碱甲。虽然采用该方法得到的(-)-石杉碱甲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均大于99.5%,满足了制药行业对原料药纯度的要求。但是,通过对多批终产品的杂质谱进行研究发现,终产品中含有多种杂质,其中超过0.005%的杂质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21
可见,上述方法得到的终产品中杂质种类多,分析其原因,这些杂质中有的可能是化学合成得到的(±)-石杉碱甲混合物中带入的,而上述方法的实施又必须依赖于化合合成得到(±)-石杉碱甲混合物。如何提供一种收率高、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高、杂质种类少的从原料药到(-)-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成为技术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不仅收率高,而且所得到的(-)-石杉碱甲的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高,杂质种类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PhMe溶液中,加入化合物1与化合物1a,反应,得到化合物2;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31
步骤2、在乙醇溶液中,加入化合物2与化合物2a,加热回流反应,得到化合物3;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32
步骤3、在DMF和水的混合液中,加入化合物3和Na2S2O4,反应,得到化合物4;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33
步骤4、化合物4在碱性条件下,利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Ag2CO3,与碘甲烷反应,得到化合物5;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41
步骤5、化合物5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乙二醇保护,得到化合物6;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42
步骤6、化合物6在MeONa的作用下,与(MeO)2CO反应,得到化合物7;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43
步骤7、化合物7在辛可尼丁的作用下与甲基丙烯醛反应,得到化合物8;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44
步骤8、化合物8先在MsCl和Py的作用下反应,再加入Li2CO3和LiBr搅拌,得到化合物9;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45
步骤9、在有机溶剂中,化合物9在强碱与PPh3EtBr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10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51
步骤10、在甲苯溶液中,将化合物10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转变为纯反式构型的化合物 11;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52
步骤11、在溶剂中,化合物11在碱的作用下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12;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53
步骤12、将化合物12溶于甲苯溶液中,先在TEA的作用下与DPPA反应,再加入MeOH和MeONa反应,得到化合物13;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54
步骤13、将化合物13溶于甲苯溶液中,先加入TMSl,再加入EtOH,反应,得到化合物14;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61
步骤14、化合物14经手性分离得到(-)-石杉碱甲;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6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1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1a的摩尔比为1:1.5~3,反应温度为70~80℃。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6中,化合物6、MeONa与(MeO)2CO的摩尔比为1:1~1.5:1.5~2.5,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5~8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7中,化合物7、辛可尼丁与甲基丙烯醛的摩尔比为1:1~1.5:2~3,反应在室温下进行5~8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8中,化合物8、MsCl、Py、Li2CO3和LiBr的摩尔比为1:1~1.5:0.8~1.2:0.5~1.5:0.5~1.5,反应在温度100~120℃下进行3~5小时,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9中,化合物9和PPh3EtBr的摩尔比为1:1.8~2.4,反应是在温度20~35℃的条件下反应3~8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11中,所述溶剂为DSMO的水溶液,所述碱为质量分数为20~30%的KOH水溶液,化合物11的质量与K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5-6.5ml,水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5~25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12中,化合物12、TEA与DPPA的摩尔比为1:1.1~3.1:1.1~6,与DPPA反应为在85~95℃下反应4~6小时,加入MeOH和MeONa反应为在回流条件下进行1~2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13中,化合物13与TMSl的摩尔比为1:0.8~1.6,反应在回流条件进行2~4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的步骤14中,所述的手性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70~80℃搅拌0.5~1.5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55~60℃,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8~22转/min的条件下搅拌25~35min;再将温度降至45~48℃,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0~15转/min的条件下搅拌0.8~1.2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0~25℃养晶15~25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8~12℃养晶1~2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石杉碱甲。
本发明在手性分离过程中,在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后采用梯度降温,通过工艺优化,选择55~60℃和45~48℃两个主要温度梯度进行降温析晶,使产品更多的时间保持在晶体成长介稳区,避免了析晶过程中杂质包裹在晶格中一起析出,通过该种控制析晶的方式,可有效减少(-)-石杉碱甲中的杂质种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不仅收率高,而且所得产品的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高(>99%),杂质种类少,仅含有已知的WB0001、WB0002、WB0003、WB0004、WB0005和WB0006 中的一种杂质WB0002,并能将杂质WB0002的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为(-)-石杉碱甲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从原料药到(-)-石杉碱甲的化学合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石杉碱甲的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各反应步骤如下:
步骤1、化合物2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81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三口烧瓶中,先加入甲苯(1L),再加入1,4-环己二酮单乙二醇缩酮(化合物1,1.6mol)和化合物1a(3mol),升温至75℃搅拌反应,TLC检测反应进程,2小时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反应液直接旋干,得到化合物2(收率80%)。MS、′HNMR 与结构相符。
步骤2、化合物3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82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2L的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上一步得到的化合物2(1mol)和化合物2a(1.1mol),然后再加入乙醇500L,配上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反应。TLC检测反应进程,反应1.1小时后反应完全,停止加热,自然冷却,此时有大量的固体析出。过滤此固体,用少量乙醇洗涤,烘干,得到化合物3(收率85%)。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3、化合物4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91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2L的三口瓶中,加入DMF(600g)和水(200ml),开启搅拌器,然后加入化合物3(0.5mol)和Na2S2O4(1.5mol),将反应液加热至82℃反应,TLC 检测反应进程,反应5小时后结束。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过滤,收集滤饼,分别用甲苯、水洗涤,干燥,得到化合物4(收率90%)。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4、化合物5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92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1L的烧瓶中,分别加入化合物4(0.2mol)、1N氢氧化钠溶液 (200mL)、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1mol)和200mL二氯甲烷。冰浴冷却搅拌,然后加入碳酸银(0.2mol),再缓慢滴加碘甲烷(0.4mol),滴加温度不超过20℃。滴加完毕后继续在20℃下反应,TLC检测反应进程,反应6小时结束。过滤,将滤液用1L的二氯甲烷萃取,萃取 3次,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5(收率90%)。MS、′HNMR 与结构相符。
步骤5、化合物6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093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1L的烧瓶中,加入水(400ml)、浓度85%的磷酸(200g)和化合物5(30g),搅拌加热到82℃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1小时后停止加热。反应液采用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4,然后用1L的二氯甲烷萃取,萃取3次。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6(收率85%)。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6、化合物7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01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1L的烧瓶中,加入化合物6(1mol)、MeONa(1.2mol)和(MeO) 2CO(2mol),搅拌加热到88℃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6小时停止加热。反应液用1L的乙酸乙酯萃取,萃取3次,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化合物7(收率90%)。MS、′HNMR 与结构相符。
步骤7、化合物8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02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1L的烧瓶中,加入化合物7(1mol)、辛可尼丁(1.2mol)和甲基丙烯醛(2.5mol),在室温下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6小时结束。反应液用1L 的乙酸乙酯萃取,萃取3次,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化合物8(收率90%)。MS、′HNMR 与结构相符。
步骤8、化合物9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11
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一个1L的烧瓶中,加入化合物8(1mol)、MsCl(1.2mol)和吡啶(1mol),加热至110℃反应1小时;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Li2CO3(0.8mol)和LiBr(1mol),搅拌25min,反应液用1L的乙酸乙酯萃取,萃取3次,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化合物9 (收率90%)。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9、化合物10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12
具体制备过程为:将PPh3EtBr(73g,2.1equiv)的四氢呋喃(THF)(250mL)溶液冷却至-25℃,然后缓慢滴入(30min)滴完n-BuLi(75.15mL,2.0equiv),加完后升至室温反应约3h,再次冷却至-25℃,然后加入化合物9(25g,1.0equiv)的THF(100mL)溶液,待加完后维持-25℃的温度反应约3h结束反应,缓慢滴加2eq水淬灭反应,淬灭后升至室温搅拌下加和四氢呋喃等体积的石油醚稀释(350mL),再抽滤(用石油醚洗三苯氧磷固体),将滤液浓缩得化合物10(收率90%)。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10、化合物11的合成;
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13
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化合物10的全部产物用甲苯(215ml)溶解,加入苯硫酚(3.5equiv) 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1.1equiv),于93℃约反应4.8小时,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乙酸乙酯(200mL)分别萃取三次,饱和食盐水(30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淋洗,得化合物11(收率95%)。 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11、化合物12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21
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化合物11(1.0equiv)溶于DSMO(60ml)和水(60ml)的混合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KOH水溶液(64mL),然后回流反应,约20小时反应安全,加入醋酸调节pH值至4,用乙酸乙酯(200mL)分别萃取三次,饱和食盐水(30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2/1)淋洗,得到化合物12(收率90%)。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12、化合物13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22
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化合物12用甲苯(100mL)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三乙胺(76mmol, 2.3equiv)、叠氮磷酸二苯酯(190mmol,5.4equiv),然后加热至90℃反应,约5h后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加入MeOH(10mL)和1M的MeONa(20mL),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5 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三次,饱和食盐水(20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5/1)淋洗,得到化合物13(收率85%)。MS、′HNMR与结构相符。
步骤13、化合物14的合成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31
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化合物13(1mol)用甲苯(100mL)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TMSl(1.2mol),再加入加入乙醇溶液(30mL),加热回流3小时,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三次,饱和食盐水(20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 12/1)淋洗,得到化合物14(收率90%)。
步骤14、(-)-石杉碱甲的制备
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32
具体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75℃搅拌1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其中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化合物14与D-(-)-二苯甲酰酒石酸的摩尔比为1:1.5;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58℃,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2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再将温度降至46℃,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2转/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2℃养晶20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10℃养晶1.5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石杉碱甲(收率50%)。
实施例2
各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步骤1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1a的摩尔比为1:1.5,反应温度为70℃。
步骤6中,化合物6、MeONa与(MeO)2CO的摩尔比为1:1:1.5,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小时。
步骤7中,化合物7、辛可尼丁与甲基丙烯醛的摩尔比为1:1:2,反应在室温下进行5小时。
步骤8中,化合物8、MsCl、Py、Li2CO3和LiBr的摩尔比为1:1:0.8:0.5:0.5,反应在温度100℃下进行3小时,搅拌时间为20分钟。
步骤9中,化合物9和PPh3EtBr的摩尔比为1:1.8,反应是在温度20℃的条件下反应3小时。
步骤11中,所述溶剂为DSMO的水溶液,所述碱为质量分数为20%的KOH水溶液,化合物11的质量与K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5ml,水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5小时。
步骤12中,化合物12、TEA与DPPA的摩尔比为1:1.1:1.1,与DPPA反应为在85℃下反应4小时,加入MeOH和MeONa反应为在回流条件下进行1小时。
步骤13中,化合物13与TMSl的摩尔比为1:0.8,反应在回流条件进行2小时。
步骤14中,所述的手性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70℃搅拌0.5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其中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化合物14与D-(-)-二苯甲酰酒石酸的摩尔比为1:1.5;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55℃,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8转/min的条件下搅拌25min;再将温度降至45℃,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0.8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0℃养晶15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8℃养晶1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石杉碱甲。
实施例3
各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步骤1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1a的摩尔比为1:3,反应温度为80℃。
步骤6中,化合物6、MeONa与(MeO)2CO的摩尔比为1:1.5:2.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8小时。
步骤7中,化合物7、辛可尼丁与甲基丙烯醛的摩尔比为1:1.5:3,反应在室温下进行 8小时。
步骤8中,化合物8、MsCl、Py、Li2CO3和LiBr的摩尔比为1:1.5:1.2:1.5:1.5,反应在温度120℃下进行5小时,搅拌时间为30分钟。
步骤9中,化合物9和PPh3EtBr的摩尔比为1:2.4,反应是在温度35℃的条件下反应8小时。
步骤11中,所述溶剂为DSMO的水溶液,所述碱为质量分数为30%的KOH水溶液,化合物11的质量与K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6.5ml,水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25小时。
步骤12中,化合物12、TEA与DPPA的摩尔比为1:3.1:6,与DPPA反应为在95℃下反应6小时,加入MeOH和MeONa反应为在回流条件下进行2小时。
步骤13中,化合物13与TMSl的摩尔比为1:1.6,反应在回流条件进行4小时。
步骤14中,所述的手性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80℃搅拌1.5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其中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化合物14与D-(-)-二苯甲酰酒石酸的摩尔比为1:1.5;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60℃,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22转/min的条件下搅拌35min;再将温度降至48℃,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5转/min的条件下搅拌1.2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5℃养晶25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12℃养晶2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石杉碱甲。
实施例4
各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步骤1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1a的摩尔比为1:1.8,反应温度为78℃。
步骤6中,化合物6、MeONa与(MeO)2CO的摩尔比为1:1.3:1.8,反应温度为88℃,反应时间为7小时。
步骤7中,化合物7、辛可尼丁与甲基丙烯醛的摩尔比为1:1.3:2.2,反应在室温下进行5.5小时。
步骤8中,化合物8、MsCl、Py、Li2CO3和LiBr的摩尔比为1:1.2:0.9:0.8:0.8,反应在温度110℃下进行3.5小时,搅拌时间为28分钟。
步骤9中,化合物9和PPh3EtBr的摩尔比为1:2.2,反应是在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6小时。
步骤11中,所述溶剂为DSMO的水溶液,所述碱为质量分数为22%的KOH水溶液,化合物11的质量与K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5.5ml,水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8小时。
步骤12中,化合物12、TEA与DPPA的摩尔比为1:2.6:3,与DPPA反应为在88℃下反应4.5小时,加入MeOH和MeONa反应为在回流条件下进行1.8小时。
步骤13中,化合物13与TMSl的摩尔比为1:1.2,反应在回流条件进行2.5小时。
步骤14中,所述的手性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72℃搅拌1.2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其中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化合物14与D-(-)-二苯甲酰酒石酸的摩尔比为1:1.5;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56℃,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9转/min的条件下搅拌28min;再将温度降至46℃,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2转/min的条件下搅拌0.9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2℃养晶18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9℃养晶1.8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石杉碱甲。
实施例5
各步骤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步骤1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1a的摩尔比为1:2.6,反应温度为78℃。
步骤6中,化合物6、MeONa与(MeO)2CO的摩尔比为1:1.3:2.3,反应温度为88℃,反应时间为7.5小时。
步骤7中,化合物7、辛可尼丁与甲基丙烯醛的摩尔比为1:1.4:2.6,反应在室温下进行6.5小时。
步骤8中,化合物8、MsCl、Py、Li2CO3和LiBr的摩尔比为1:1.3:1.1:1.1:1.4,反应在温度115℃下进行4.5小时,搅拌时间为22分钟。
步骤9中,化合物9和PPh3EtBr的摩尔比为1:1.9,反应是在温度22℃的条件下反应5.5小时。
步骤11中,所述溶剂为DSMO的水溶液,所述碱为质量分数为26%的KOH水溶液,化合物11的质量与K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5.2ml,水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9小时。
步骤12中,化合物12、TEA与DPPA的摩尔比为1:2.1:5.2,与DPPA反应为在93℃下反应4.9小时,加入MeOH和MeONa反应为在回流条件下进行1.6小时。
步骤13中,化合物13与TMSl的摩尔比为1:1.1,反应在回流条件进行3.5小时。
步骤14中,所述的手性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78℃搅拌1.2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其中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1,化合物14与D-(-)-二苯甲酰酒石酸的摩尔比为1:1.5;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56℃,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2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32min;再将温度降至46℃,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3转/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2℃养晶22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10℃养晶1.5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石杉碱甲。
对比例
按照CN109705038A中实施例1的方法合成得到石杉碱甲,再将得到的石杉碱甲按照 CN103570621A中实施例16的方法得到(-)-石杉碱甲。
试验例1
本试验例考察了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石杉碱甲的对映体过量值、HPLC 纯度以及有关物质的含量。
对映体过量值检测方法:手性高压液相检测(CHIRALPAK AD,310检测,0.5ml/min,异丙醇/正己烷=1/1)。
有关物质的含量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95086220000181
从上表可以看出,较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得到的(-)-石杉碱甲仅含有WB0001、WB0002、WB0003、WB0004、WB0005和WB0006中的一种杂质WB0002,并能将杂质WB0002的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

Claims (10)

1.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PhMe溶液中,加入化合物1与化合物1a,反应,得到化合物2;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11
步骤2、在乙醇溶液中,加入化合物2与化合物2a,加热回流反应,得到化合物3;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12
步骤3、在DMF和水的混合液中,加入化合物3和Na2S2O4,反应,得到化合物4;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13
步骤4、化合物4在碱性条件下,利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Ag2CO3,与碘甲烷反应,得到化合物5;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14
步骤5、化合物5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乙二醇保护,得到化合物6;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15
步骤6、化合物6在MeONa的作用下,与(MeO)2CO反应,得到化合物7;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21
步骤7、化合物7在辛可尼丁的作用下与甲基丙烯醛反应,得到化合物8;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22
步骤8、化合物8先在MsCl和Py的作用下反应,再加入Li2CO3和LiBr搅拌,得到化合物9;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23
步骤9、在有机溶剂中,化合物9在强碱与PPh3EtBr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10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24
步骤10、在甲苯溶液中,将化合物10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转变为纯反式构型的化合物11;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31
步骤11、在溶剂中,化合物11在碱的作用下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12;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32
步骤12、将化合物12溶于甲苯溶液中,先在TEA的作用下与DPPA反应,再加入MeOH和MeONa反应,得到化合物13;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33
步骤13、将化合物13溶于甲苯溶液中,先加入TMSl,再加入EtOH,反应,得到化合物14;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34
步骤14、化合物14经手性分离得到(-)-石杉碱甲;
Figure FDA00033950862100000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1a的摩尔比为1:1.5~3,反应温度为7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化合物6、MeONa与(MeO)2CO的摩尔比为1:1~1.5:1.5~2.5,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5~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7中,化合物7、辛可尼丁与甲基丙烯醛的摩尔比为1:1~1.5:2~3,反应在室温下进行5~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8中,化合物8、MsCl、Py、Li2CO3和LiBr的摩尔比为1:1~1.5:0.8~1.2:0.5~1.5:0.5~1.5,反应在温度100~120℃下进行3~5小时,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9中,化合物9和PPh3EtBr的摩尔比为1:1.8~2.4,反应是在温度20~35℃的条件下反应3~8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1中,所述溶剂为DSMO的水溶液,所述碱为质量分数为20~30%的KOH水溶液,化合物11的质量与KOH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5-6.5ml,水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15~2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2中,化合物12、TEA与DPPA的摩尔比为1:1.1~3.1:1.1~6,与DPPA反应为在85~95℃下反应4~6小时,加入MeOH和MeONa反应为在回流条件下进行1~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3中,化合物13与TMSl的摩尔比为1:0.8~1.6,反应在回流条件进行2~4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4中,所述的手性分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1、将化合物14悬浮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D-(-)-二苯甲酰酒石酸,加热至70~80℃搅拌0.5~1.5小时,得到(-)-石杉碱甲盐溶液;
步骤14.2、将步骤14.1中得到的(-)-石杉碱甲盐溶液降温至55~60℃,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8~22转/min的条件下搅拌25~35min;再将温度降至45~48℃,保持该温度,在搅拌速度为10~15转/min的条件下搅拌0.8~1.2小时;然后再将温度降至20~25℃养晶15~25min,养晶结束后再次降温至8~12℃养晶1~2小时,抽滤,得固体;
步骤14.3、将步骤14.2中所得的固体用NaOH游离,并用NaCl饱和水相,CHCl3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石杉碱甲。
CN202111513534.0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14213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3534.0A CN114213327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3534.0A CN114213327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3327A true CN114213327A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01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3534.0A Pending CN114213327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33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6449A (zh) * 2022-04-12 2022-07-0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2-甲氧基-6-乙二醇缩酮-5,7,8-三氢喹啉的制备方法
CN115232138A (zh) * 2022-08-09 2022-10-25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石杉碱甲中间体及其原料的无毒合成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0621A (zh) * 2013-05-17 2014-02-12 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杉碱甲的制备
CN104341345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海门海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甲氧基-6-酮-5,6,7,8-四氢喹啉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0621A (zh) * 2013-05-17 2014-02-12 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杉碱甲的制备
CN104341345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海门海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甲氧基-6-酮-5,6,7,8-四氢喹啉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OLA CONTI等: "New synthesis of 2-aminobicyclo[2.1.1]hexane-2,5-dicarboxylic acid-I (ABHxD-I), a potent metabotropic receptor agonist", 《TETRAHEDRON LETTERS》, vol. 41, 29 May 2000 (2000-05-29), pages 4053, XP004204492, DOI: 10.1016/S0040-4039(00)00588-8 *
SATORU KANEKO等: "AN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NATURAL (-)-HUPERZINE A VIA CINCHONA ALKALOIDSPROMOTED ASYMMETRIC MICHAEL REACTIO", 《HETEROCYCLES》, vol. 46, 30 December 1997 (1997-12-30), pages 27 - 30 *
STEPHEN R. TUDHOPE等: "Development of a Large-Scale Synthetic Route to Manufacture (−)-Huperzine A", 《ORG. PROCESS RES. DEV.》, vol. 16, 1 May 2012 (2012-05-01), pages 635 *
XIA YAN等: "A Practical Synthesis of the Chinese "Nootropic" Agent Huperzine A: A Possible Lead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J. AM. CHEM. SOC.》, vol. 111, 1 May 1989 (1989-05-01), pages 4116 - 4117, XP002182903, DOI: 10.1021/ja00193a062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6449A (zh) * 2022-04-12 2022-07-0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2-甲氧基-6-乙二醇缩酮-5,7,8-三氢喹啉的制备方法
CN114716449B (zh) * 2022-04-12 2023-09-2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2-甲氧基-6-乙二醇缩酮-5,7,8-三氢喹啉的制备方法
CN115232138A (zh) * 2022-08-09 2022-10-25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石杉碱甲中间体及其原料的无毒合成工艺
CN115232138B (zh) * 2022-08-09 2024-01-30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石杉碱甲中间体及其原料的无毒合成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13327A (zh) 一种(-)-石杉碱甲的合成方法
CN104447600B (zh) 一种帕瑞昔布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杂质、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129288B (zh) 一种反式-3-羟基环丁基甲酸的合成方法
CN103435538A (zh) (r)-3-氨基哌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001992B (zh) 一种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
CN103787975A (zh) 石杉碱甲d-二苯甲酰酒石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22194B (zh) 一种非奈利酮中间体羧酸拆分方法
CN106496099B (zh) 2-[(2r,6s)-6-[(2s)-2-羟基-2-苯乙基]-1-甲基哌啶]-1-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CN112679508B (zh) 一种托法替布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2603595B (zh) (s)-奥拉西坦的制备方法
CN108727214B (zh) 一种麻醉剂丁哌卡因杂质的合成方法
CN110903211B (zh) L-茶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13461643A (zh) 一种4-甲基苯磺酸[(3-氟氧杂环丁烷-3-基)甲基]酯的合成方法
CN107382875A (zh) 一种瑞舒伐他汀钙手性异构体杂质的合成方法
CN111320664B (zh) 一种24-胆烯烯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7011254B (zh) 一种2-氨基-4-甲基吡啶的合成及其纯化方法
CN109265370A (zh) 一种n-(9-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11302996A (zh) 一种高手性纯度的富马酸氯马斯汀的制备方法
CN105732613B (zh) 一种9‑去甲基‑(+)‑α‑二氢丁苯那嗪的合成方法
CN113582920B (zh) 一种4-(4-吡啶基)吗啉的合成方法
CN111777554A (zh) 一种合成苯磺顺阿曲库铵的方法
CN114716449B (zh) 一种2-甲氧基-6-乙二醇缩酮-5,7,8-三氢喹啉的制备方法
CN103819399A (zh) 一种生产高纯度甘露六烟酯的方法
CN114195684B (zh) 一种氨基保护基n-取代手性氨基酸的合成方法
CN111440154B (zh) 一种替格列汀二聚体杂质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