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5419A - 增压泵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增压泵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5419A
CN114165419A CN202110446380.1A CN202110446380A CN114165419A CN 114165419 A CN114165419 A CN 114165419A CN 202110446380 A CN202110446380 A CN 202110446380A CN 114165419 A CN114165419 A CN 114165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ing
valve
water
booster pump
pressu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6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5419B (zh
Inventor
王宏旭
吴志文
周军
杨涛
孙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63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5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5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5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3/04Pumps having electric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009Speci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009Special features
    • F04B43/0054Special features particularities of the flexi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3/025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two or more plate-like pumping members in parallel
    • F04B43/026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two or more plate-like pumping members in parallel each plate-like pumping flexible member working in its own pumping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3/028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with in- or outlet valve arranged in the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压泵及净水器,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增压膜及活塞盖。所述增压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增压膜设有多个作动部及包围每一个所述作动部的分隔环。所述活塞盖设置在所述增压膜上,所述活塞盖包括出水座和排布在所述出水座环周的多个进水盖,所述进水盖盖合在与其对应的作动部上,而与该作动部围合形成增压腔。其中,所述活塞盖在所述进水盖的外周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插置于所述分隔环的内侧,并与该分隔环的内周面贴合。本发明的增压泵,提供了一种改善多个增压腔之间密封性的密封方式,使得增压泵兼具较佳的性能和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增压泵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净水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泵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通常会在其管路上配置增压泵,该增压泵主要通过驱动作动组件的作动轮来鼓动增压膜,以使得增压膜上方的增压腔容积改变,从而改变增压腔的压力,实现对流体的增压和输送。研究发现,增压泵的增压腔数量越多,单个增压腔增压和输送的流量就越少,如此可以改善增压泵的噪音和振动等性能。然而,随着增压腔数量的增多,相邻增压腔之间的空间也随之被压缩,这会相应增加各个增压腔的密封难度,从而难以兼顾增压泵的性能与密封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具有多个增压腔且密封性较佳的增压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增压泵及净水器,旨在提供一种改善多个增压腔之间密封性的密封方式,以使得增压泵具有较佳的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增压泵及净水器,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增压膜及活塞盖。所述增压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增压膜设有多个作动部及包围每一个所述作动部的分隔环。所述活塞盖设置在所述增压膜上,所述活塞盖包括出水座和排布在所述出水座环周的多个进水盖,所述进水盖盖合在与其对应的作动部上,而与该作动部围合形成增压腔。其中,所述活塞盖在所述进水盖的外周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插置于所述分隔环的内侧,并与该分隔环的内周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隔离环所包围的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进水盖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出水座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出水座对应每一个所述隔离环的第二区域配置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设有一组与该隔离环所对应的增压腔连通的排水孔。
可选地,所述隔离环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出水座的排水部两侧、沿径向延伸至所述进水盖两侧的径向隔离带,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径向隔离带外端的外隔离带,所述外隔离带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隔环包括沿位于所述作动部两侧的径向分隔筋,以及连接两个径向分隔筋外端的外分隔筋;其中,所述径向分隔筋的内侧面与所述径向隔离带贴合,所述外分隔筋的内侧面与所述外隔离带贴合。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隔离环的径向隔离带之间间隔形成有隔离槽;所述分隔环的径向分隔筋对应嵌设于该隔离槽内。
可选地,多个所述分隔环的外分隔筋首尾依次连接而形成环形密封筋;所述活塞盖的下表面的周缘还设置有包围在多个所述隔离环的外周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与该多个所述隔离环的外隔离带之间间隔出有环形密封槽,用以供所述环形密封筋插置。
可选地,所述活塞盖的周缘还设有位于所述环形凸筋外周的盖边沿,所述盖边沿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插槽;所述增压膜的周缘还设有包围在所述环形密封筋外周的环形包边,所述环形包边插置于所述环形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分隔环的内周面的轮廓与所述隔离环的外周面的轮廓形状一致,且所述隔离环的外周面的轮廓大于所述分隔环的内周面的轮廓。
可选地,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以罩盖所述活塞盖的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设有出水腔及排布在所述出水腔环周的多个进水腔;其中,每一所述进水腔用于与对应的增压腔连通,所述出水腔用于与多个所述增压腔均连通。
可选地,所述泵壳包括壳盖板及设置在所述壳盖板环周用以与底座连接的壳盖沿;其中,所述壳盖板凸设有出水围板,所述出水围板的内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出水腔,所述出水围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壳盖沿之间的环形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腔。
可选地,所述活塞盖的上表面设有环绕在所述出水座环周上的高压密封槽,所述高压密封槽内设有高压密封圈;所述出水围板嵌入所述高压密封槽内,并按压所述高压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活塞盖的下表面的周缘还设置有泵壳密封槽,所述泵壳密封槽内设有泵壳密封圈;所述泵壳的壳盖沿具有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外盖沿,以及位于所述外盖沿的内壁面的内盖沿,所述内盖沿按压于所述泵壳密封圈上。
可选地,所述泵壳还设置有泄压腔,所述泄压腔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泄压入口,以及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泄压出口;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泄压腔内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包括阀座及嵌设在所述阀座内并沿上下向可移动的阀块,所述阀块具有遮盖所述泄压入口和所述泄压出口的初始位置,以及移动至将所述泄压入口和所述泄压出口均打开的泄压位置。
可选地,所述阀座设置有朝向所述泄压腔的底面开放的阀腔;所述泄压阀还包括嵌设在所述阀腔内的固定块,以及连接所述固定块和所述阀块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适用于驱动所述阀块自所述泄压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可选地,所述活塞盖的出水座设有位于其中心区的第一阀孔;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排水阀,所述排水阀包括设于所述出水座的顶面以遮盖各组所述排水孔的排水阀片,以及与所述排水阀片连接的排水阀杆,所述排水阀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阀孔。
可选地,所述出水座的多个排水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阀孔间隔设置的阀限位壁,多个所述排水部的阀限位壁配合限定出呈多变形设置的阀限位槽;所述排水阀片的背面设置有呈多边形设置的阀限位台,所述阀限位台嵌设在所述阀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出水座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阀定位槽,相邻两个所述阀定位槽之间分隔出一个所述排水部;所述排水阀片的背面还设有自所述阀限位台沿径向延伸出的阀定位条,所述阀定位条嵌设于所述阀定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活塞盖的进水盖还设置有第二阀孔;所述增压泵还包括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包括用以遮盖所述进水孔的进水阀片,以及与所述进水阀片连接的进水阀杆,所述进水阀杆安装于所述第二阀孔。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座本体和壳支架;所述壳支架包括膜安装板及沿所述膜安装板的环周朝下延伸以与所述座本体连接的支架框,所述膜安装板设有多个供作动轮通过的作动孔;所述增压膜安装于所述膜安装板上,且所述增压膜的多个作动部分别与多个所述作动孔对应。
可选地,所述膜安装板设有限位沉槽,所述限位沉槽的底面设有所述作动孔,所述限位沉槽的外周壁形成环形挡壁;所述增压膜具有位于其周缘的环形包边,所述增压膜安装于所述限位沉槽内,且所述增压膜的环形包边与所述环形挡壁贴合。
可选地,所述环形包边的外周面和所述环形挡壁的内周面均自下向上朝外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环形挡壁倾斜的角度小于所述环形包边倾斜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环形包边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和/或,所述环形挡壁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
可选地,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作动组件,所述作动组件包括作动支架和多个作动轮;其中,所述作动支架沿上下向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多个所述作动轮固定在所述作动支架的环周上,多个所述作动轮分别可摆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座的多个作动孔内,以鼓动对应的作动部。
可选地,所述作动轮包括呈圆形设置的主轮部,以及自所述主轮部侧向延伸的轮侧部;所述主轮部与所述轮侧部配合呈水滴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增压泵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作动轮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连接件;其中,所述固定块配置在所述作动部上;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固定块与对应的作动部、作动轮穿设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主体部呈圆形设置;所述延伸部自所述主体部朝沿其径向延伸出,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配合呈水滴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凸设有固定凸环;所述作动部设置有供所述固定凸环配合的固定凹槽;和/或,
所述固定块与其对应的作动部其中一者设有固定凸起,另一者设有供所述固定凸起配合的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作动轮和所述作动部均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其中,所述作动轮的上表面设有环绕在其连接孔外周的第一沉槽;所述作动部的下表面设有环绕在其连接孔外周的膜定位台,所述膜定位台搭置在所述第一沉槽内。
可选地,所述作动轮在所述第一沉槽的底面设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膜密封圈;所述膜定位台的下表面凸设有膜施压台,所述膜施压台按压在所述膜密封圈上。
可选地,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偏心凸轮;其中,所述电机配置在所述底座的外侧;所述偏心凸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偏心凸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并与所述作动支架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活塞盖设置在多个排布在所述出水座环周的进水盖,多个所述进水盖分别盖合在增压膜的多个作动部上,每一进水盖与该作动部围合成增压腔,以此可形成多个增压腔,每一增压腔增压和输送的流量可相对减少,从而可以改善增压泵的噪音和振动等性能。在此基础上,在增压膜设置有包围所述作动部的分隔环,并在所述活塞盖的进水盖外周设置隔离环,通过将该隔离环插置于所述分隔环的内侧,并使该隔离环与该分隔环的内周面贴合,从而可将进水盖和作动部环周配合的位置均密封,使得此两者围合形成的增压腔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进而使得各个增压腔相互隔离分开,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增压泵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增压泵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底座的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壳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增压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增压膜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增压膜由垂直于其上表面的平面所截得的剖面图;
图11为图4中活塞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活塞盖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中活塞盖顶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活塞盖的仰视图;
图15为图4中活塞盖与排水阀、进水阀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图4中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泵壳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6中泵壳的仰视图;
图19为图4中作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作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4中固定组件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固定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4中固定组件与增压膜、作动轮装配前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固定组件与增压膜、作动轮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E处的放大图;
图26为本发明增压泵的固定块与传统固定块在增压膜上布置的对比图;
图27为本发明增压泵的固定块与传统固定块对增压膜鼓动量的对比图;
图28为本发明的排水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RE-GDA0003129821400000061
Figure RE-GDA0003129821400000071
Figure RE-GDA0003129821400000081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市场上的净水器或其他供水设备通常会在其管路上配置增压泵,以利用该增压泵对管路内的流体进行增压输送。所述增压泵主要通过驱动作动组件的作动轮来鼓动增压膜,以使得增压膜上方的增压腔容积改变,从而改变增压腔的压力,实现对流体的增压和输送。传统增压泵配置的增压腔数量越多,其单个增压腔增压和输送的流量就越少,虽然可以改善增压泵的噪音和振动等性能;但是,随着增压腔数量的增多,相邻增压腔之间的空间也随之被压缩,这会相应增加各个增压腔的密封难度,从而难以兼顾增压泵的性能与密封。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泵的实施例,所述增压泵可以配置多个增压腔,使得单个增压腔增压和输送的流量相对较小,以改善增压泵的噪音和振动等性能;同时各个增压腔之间相互隔离密封,互不干涉,使得该增压泵不仅具有噪音低、振动小等性能,还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本发明增压泵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100、增压膜300及活塞盖500。所述增压膜3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 上,所述增压膜300设有多个作动部310及包围每一所述作动部310的分隔环320。所述活塞盖500设置在所述增压膜300上,所述活塞盖500包括出水座510和排布在所述出水座510环周的多个进水盖520,所述进水盖520盖合在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上,而与该作动部310围合成增压腔501。其中,所述活塞盖500在所述进水盖520的外周还设有隔离环530,所述隔离环530插置于所述分隔环320的内侧,并与该分隔环320的内周面贴合。
具体说来,所述底座100包括座本体110及安装在座本体110上的壳支架120。所述壳支架120包括膜安装板121及沿所述膜安装板121的环周朝下延伸以与所述座本体110连接的支架框122(如图5所示)。所述壳支架120 罩盖在座本体110上,所述壳支架120的支架框122的下端与座本体110连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壳支架120与座本体110围合形成供作动组件200容置的容置腔101。所述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位于所述容置腔101的上方。所述膜安装板121设有多个供作动组件200的作动轮220通过的作动孔127,多个所述作动孔127沿所述膜安装板121的环周间隔排布。所述作动孔127 可呈圆形或水滴形设置,在后文有详细介绍。至于所述膜安装板121上的作动孔127数量,则可以根据所述增压泵需要的增压腔数量进行合理配置。具体在此,所述膜安装板121设置有五个作动孔127,该五个作动孔127呈环形间隔排布。
请参阅图1、图5及图8,所述增压膜300安装在所述膜安装板121上,以覆盖膜安装板121上的各个作动孔127。所述增压膜300的多个作动部310 与所述膜安装板121上的多个作动孔127一一对应,并覆盖与其对应的作动孔127。具体在此,所述增压膜300设置有五个环绕其中心排布的作动部310,每一个所述作动部310的外边缘均呈半圆形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增压膜300 的外轮廓呈五叶花瓣状设置。并且,所述增压膜300的五个作动部310分别覆盖在所述膜安装板121上的五个作动孔127上。
请参阅图1、图11至图14,所述活塞盖500配置有一个出水座510和排布在所述出水座510环周的多个进水盖520,所述进水盖520的数量可以为五个或者六个及其以上,具体可以根据增压泵的大小进行相应设计。具体在此,所述活塞盖500配置有五个进水盖520,该五个进水盖520沿出水座510的环周均匀排布并依次相连,五个进水盖520还与出水座510连接成一体。俯视或仰视所述活塞盖500,可查看到活塞盖500呈五叶花瓣状。活塞盖500的多个进水盖520分别与增压膜300的多个作动部310一一对应,每一个进水盖 520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围合形成有一个增压腔501,从而使得增压泵具有五个沿同一环周排布的增压腔501。
其中,每一个所述进水盖520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增压腔501连通的进水孔522,以及用于开关所述进水孔522的进水阀700;所述出水座510则设置有多组排水孔513,多组排水孔513分别与多个增压腔501对应连通;所述出水座510还配置有用于开关多组排水孔513的排水阀600。排水阀600和进水阀700均为单向阀,且均通过增压腔501内的压力变化而实现开关。具体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由于所述增压膜300设置有包围所述作动部310的分隔环320,并在所述活塞盖500的进水盖520外周设置隔离环530,通过将该隔离环530插置于所述分隔环320的内侧,并使该隔离环530与该分隔环320 的内周面贴合,从而可将进水盖520和作动部310环周配合的位置均密封,使得此两者围合形成的增压腔501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进而使得各个增压腔 501相互隔离分开,互不干涉。
所述增压泵工作时,外部的水从活塞盖500的进水盖520进入到增压腔 501内,而后在增压腔501内被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鼓动挤压而形成高压水,高压水最后从出水座510排出,从而实现对水流增压输送。在增压泵的作动部310鼓动的过程中,作动部310会被上下推拉,这会使得位于作动部 310环周上的分隔环320具有向内聚拢的趋势,进而驱使分隔环320的内周面紧紧贴合到活塞盖500的隔离环530上,大大提高此两者贴合密封的密封效果。至于驱动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鼓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在本技术领域较为常见,具体在后文也有详细介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活塞盖500设置在多个排布在所述出水座510 环周的进水盖520,多个所述进水盖520分别盖合在增压膜300的多个作动部 310上,每一进水盖520与该作动部310围合成增压腔501,以此可形成多个增压腔501,每一增压腔501增压和输送的流量可相对减少,从而可使得增压泵具有噪音低,振动小等性能。在此基础上,在增压膜300设置有包围所述作动部310的分隔环320,并在所述活塞盖500的进水盖520外周设置隔离环 530,通过将该隔离环530插置于所述分隔环320的内侧,并使该隔离环530 与该分隔环320的内周面贴合,从而可将进水盖520和作动部310环周配合的位置均密封,使得此两者围合形成的增压腔501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进而使得各个增压腔501相互隔离分开,互不干涉。
除此之外,在所述增压泵的作动部310鼓动的过程中,作动部310会被作动组件200上下鼓动,作动部310上下鼓动会拉扯该作动部310环周上的分隔环320朝其内运动,这会使得位于作动部310环周上的分隔环320具有向内侧聚拢的趋势,进而驱使分隔环320的内周面紧紧贴合到活塞盖500的隔离环530的外周面上,大大提高此两者贴合密封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 100上以罩盖所述活塞盖500的泵壳800,所述泵壳800的内部设有出水腔801 及排布在所述出水腔801环周的多个进水腔802;其中,每一所述进水腔802 用于与对应的增压腔501连通,所述出水腔801用于与多个所述增压腔501 连通。
请参阅图1、图12及图16,具体说来,所述泵壳800设置有与多个进水腔802连通的进水管接口804,以及与出水腔801连通的出水管接口805。其中,进水管接口804用于与净水器的进水管路连通;出水管接口805用于与净水器的反渗透滤芯的原水入口端连通。所述活塞盖500的每一个进水盖520 均设置有多个进水孔522,每一个进水盖520的多个进水孔522用于将该进水盖520对应的增压腔501和进水腔802连通。所述进水盖520上还配置有用于开关所述进水孔522的进水阀700,所述进水阀700为单向阀。所述活塞盖 500的出水座510设置有多组排水孔513,多组排水孔513分别与多个增压腔 501一一对应,每一组所述排水孔513用于将其对应的增压腔501和出水腔 801连通。所述出水座510上还配置有用于开关所述排水孔513的排水阀600,所述排水阀600为单向阀。进水阀700和排水阀600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 100上的作动组件200,所述作动组件200包括作动支架210及固定在所述作动支架210的环周上的多个作动轮220;其中,所述作动支架210沿上下向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0内;多个所述作动轮220分别可摆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多个作动孔127内,以鼓动对应的作动部310。
具体说来,所述作动支架210可呈圆环形或水滴形设置;所述作动支架 210的内周形成有供驱动组件900的第二轴承940安装的轴承槽211;所述作动支架210在其上环周设置有多个作动轮220。该作动支架210安装在底座 100的容置腔101内,且作动支架210相对于所述底座100沿上下可摆动。作动支架210上的多个作动轮220分别配置在底座100的多个作动孔127内。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作动孔127内配置仅有一个所述作动轮220,以使得各个所述作动轮220相互独立摆动,以实现各个增压腔501相互独立完成吸排水,互不干涉。
当作动支架210相对所述底座100沿上下摆动时,作动支架210上的作动轮220也沿上下向摆动,作动轮220带动增压膜300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 310向下鼓动,使得增压腔501体积增大形成负压,该负压驱使排水阀600遮盖排水孔513而将关闭排水孔513,且该负压还驱使进水阀700从进水孔522 撤离而将该进水孔522打开,从而将进水腔802的水经进水孔522吸入到增压腔501内,此为吸水过程。在上述吸水过程之后,作动轮220切换至向上摆动,作动轮220带动增压膜300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向上鼓动,使得增压腔501体积减小形成高压,该高压驱使进水阀700遮盖进水孔522而将进水孔522关闭,且该高压还驱使排水阀600从排水孔513离开而打开排水孔513,从而将高压水流排出到出水腔801内,此为排水过程。由此可见,通过驱动组件900驱动作动支架210上下摆动,即可分别鼓动增压膜300的多个作动部310,从而使得各个增压腔501反复有序地进行吸水过程和排水过程,从而实现对流体增压输送。
在以下实施例中,先对所述增压泵的多个增压腔501的密封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1至图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环530可以仅包围在进水盖520的周缘,也可以将进水盖520和出水座510上的与该进水盖520相连的部分一同包围在其中。对于前一包围方式而言,前一包围方式仅限于进水盖520,不仅不方便与出水座510上的排水孔513连通,并且还会限缩增压腔 501的容积。而对于后一包围方式而言,所述隔离环530可以将所述进水盖 520和部分出水座510均包围在其中,从而可以增大隔离环530的包围范围,相应地,可以增大每一增压腔501的容积。如此,可在相同体积大小的增压泵内增加了增压腔501数量的情况下,使得每个增压腔501的容积不会过小,即可以降低安装难度,也可以确保增压泵的流量。
请参阅图11至图14,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环530所包围的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进水盖520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出水座510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出水座510对应每一个所述隔离环530的第二区域配置有排水部511,所述排水部511设有一组与该隔离环530所对应的增压腔501连通的排水孔513。
具体说来,所述隔离环530所包围的区域指的是所述隔离环530的内周面所围合形成的区域。每一个所述隔离环530均包括有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也就是说,每一个所述隔离环530均将其对应的进水盖520、出水座 510的与该进水盖520相连的部分一同包围在其中。如此设计,可以有效扩大每个增压腔501的容积,从而确保在增加了增压腔501数量的情况下,每一增压腔501的吸排水量不至于变得过小。
进一步地,由于活塞盖500设置有五个进水盖520,每一个进水盖520的外周均配置有所述隔离环530。活塞盖500的出水座510沿其环周布置有五个排水部511,五个所述排水部511分别与五个所述隔离环530的第二区域对应。每一个所述排水部511设置有一组排水孔513,每组所述排水孔5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及其以上;所述排水孔5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水滴形、花朵形等任意一种形状均可,在此没有限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513呈长条形设置,并沿径向延伸。每组所述排水孔513沿所述第一阀孔512外周间隔排布。
请参阅图11至图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环530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出水座510的排水部511两侧、沿径向延伸至所述进水盖520两侧的径向隔离带53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径向隔离带531外端的外隔离带532,所述外隔离带532呈弧形设置。
具体说来,每一个隔离环530的外隔离带532位于进水盖的外周缘,并呈朝外凸设的弧形设置;该隔离环530的两个径向隔离带531均自靠近出水座510的第一阀孔512的位置沿径向向外延伸至外隔离带532的两端,并与该外隔离带532的两端连接,从而使得每一个隔离环530的两个径向隔离带 531和外隔离带532围合形成扇形的闭合环体,从而将进水盖520及部分出水座510包围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径向隔离带531的长度均大于进水盖520的直径。每一个隔离环530的两个径向隔离带531的内端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采用内隔离带533连接,仅需隔离环530形成包围在进水盖520 外周的闭合环体即可。
请参阅图8至图14,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分隔环320包括沿位于所述作动部310两侧的径向分隔筋321,以及连接两个径向分隔筋321外端的外分隔筋322;其中,所述径向分隔筋321的内侧面与所述径向隔离带531贴合,所述外分隔筋322的内侧面与所述外隔离带532贴合。
具体说来,每一个分隔环320的外分隔筋322位于作动部310的外周缘,并呈朝外凸设的弧形设置;该分隔环320的两个径向分隔筋321均自靠近出水座510的增压膜300的中心位置沿径向向外延伸至外分隔筋322的两端,并与该外分隔筋322的两端连接,从而每一个分隔环320的两个径向分隔筋 321和外分隔筋322围合形成扇形的闭合环体,以使得分隔环320的内环周可供隔离环530插入并贴合。其中,所述径向分隔筋321的内侧面与所述径向隔离带531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分隔筋322的内侧面与所述外隔离带532 的外侧面贴合(如图2所示),从而可以增加隔离环530与分隔环320之间相互贴合有效接触面,相互贴合的表面之间不易形成有缝隙,有效提高密封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作动部310之间仅通过一个外分隔筋322分隔,也就是说,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作动部310的分隔环320均有一条共同的外分隔筋322。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环320的内周面的轮廓与所述隔离环530的外周面的轮廓形状一致,且所述隔离环530的外周面的轮廓大于所述分隔环320的内周面的轮廓。具体指的是,所述隔离环530的外周面的轮廓为所述分隔环 320的内周面的轮廓按比例放大,该比例大于1。
具体说来,在分隔环320内定义出一参照中心(所述参照中心为所述分隔环320所包围区域内的一点);所述分隔环320由任意一垂直于增压膜300 上表面且过该参照中心的平面所截得的两个截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分隔环 320轮廓的内径D1;所述隔离环530由同一所述平面所截得的两个截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隔离环530轮廓的内径D2,也就是应当有D2>D1,从而D2/D1>1。这样设计,可使得隔离环530的外周面与分隔环320的内周面过盈贴合,从而两者不易错位也不易形成间隙,提高此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8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活塞盖500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隔离环530的径向隔离带531之间间隔形成有隔离槽502;分隔环320的径向分隔筋321对应嵌设于该隔离槽502内。具体可以是,径向分隔筋321的宽度小于隔离槽502的宽度,从而将分隔环320的径向分隔筋321嵌入该隔离槽 502之后,在此形成一密封结构,进而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增压泵之间均形成有至少两层径向方向的密封结构,如此可大大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分隔环320的外分隔筋322首尾依次连接而形成环形密封筋330;所述活塞盖500的下表面的周缘还设置有包围在多个所述隔离环530的外周的环形凸筋540,所述环形凸筋540与该多个所述隔离环530的外隔离带532之间间隔出有环形密封槽503,用以供所述环形密封筋330插置。
具体地,多个所述分隔环320的外分隔筋322均呈弧形设置,从而多个所述分隔环320的外分隔筋322形成的环形密封筋330,相应呈花环形设置。由于所述分隔环320的数量为五个,故五个外分隔筋322连接形成的环形密封筋330为五叶花环形。装配时,将增压膜300的环形密封筋330对应插置到环形密封槽503内,可以对活塞盖500和增压膜300环周方向上的配合位置进行密封,提高增压泵多个增压腔501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图2、图8及图14,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盖500的周缘还设有位于所述环形凸筋540外周的盖边沿550,所述盖边沿550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凸筋5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插槽504;所述增压膜300的周缘还设有包围在所述环形密封筋330外周的环形包边340,所述环形包边340插置于所述环形插槽504内。
具体地,所述环形包边340自所述增压膜300的上表面凸设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密封筋330自所述增压膜300的上表面凸设的高度。相应地,所述活塞盖500上的环形插槽504的深度大于环形密封槽503的深度,以供所述环形包边340适配插置。由于增压膜300的环形包边340朝上凸出一定的高度,从而在将增压膜300的环形包边340插置到环形插槽504后,可加强对活塞盖500和增压膜300环周方向上的配合位置进行密封,有效提高增压泵多个增压腔501的密封性。
除了上述对增压泵的多个增压腔501进行密封之外,还需要对增压泵的泵壳800与活塞盖500之间的装配位置进行密封,以减少漏水事故的出现,提高增压泵的密封性能。基于此,以下将结合泵壳800具体结构,来介绍泵壳800与活塞盖500之间的密封方式。
请参阅图1、图4及图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泵壳800包括壳盖板810 及设置在所述壳盖板810环周用以与底座100连接的壳盖沿811;其中,所述壳盖板810凸设有出水围板830,所述出水围板830的内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出水腔801,所述出水围板830的外周壁与所述壳盖沿811之间的环形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腔802。
请参阅图1、图16至图18,具体地,所述泵壳800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环形区域的水腔隔板840,多个所述水腔隔板840沿该环形区域间隔排布,从而在每相邻两个所述水腔隔板840之间间隔出一个所述进水腔802。安装泵壳800时,将泵壳800罩盖在活塞盖500上;其中,泵壳800的出水围板830 与活塞盖500的出水座510的环周密封配合,以对泵壳800的出水腔801进行密封性;而泵壳800的壳盖沿811则与活塞盖500的周缘密封配合,以对泵壳800的进水腔802进行密封性。
请参阅图1、图16至图18,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活塞盖500的上表面设有环绕在所述出水座510环周上的高压密封槽505,所述高压密封槽505 内设有高压密封圈870;所述出水围板830嵌入所述高压密封槽505内,并按压所述高压密封圈870。由于高压密封圈870受到出水围板830的按压,从而可将出水围板830和高压密封槽505之间的间隙填充满,且高压密封圈870 不易向外脱落出来。如此,即可将泵壳800的出水围板830与活塞盖500的出水座510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盖500的下表面的周缘还设置有泵壳密封槽860,所述泵壳密封槽860内设有泵壳密封圈860;所述泵壳800的壳盖沿811具有与所述底座100连接的外盖沿821,以及位于所述外盖沿821的内壁面的内盖沿 822,所述内盖沿822按压于所述泵壳密封圈860上。
具体地,由于所述活塞盖500呈五叶花瓣状设置,故所述活塞盖500的外轮廓也相应呈五叶花瓣状。所述泵壳密封槽860环绕所述活塞盖500的下表面的周缘设置,则相应地,所述泵壳密封槽860也呈五叶花瓣形设置。泵壳密封圈860采用橡胶或硅胶等密封材料制成,泵壳密封圈860可从泵壳密封槽860取出或装入。由于泵壳密封圈860受到内盖沿822的按压,从而可将内盖沿822和活塞盖500周缘之间配合形成的间隙填充,且泵壳密封圈860不易向外脱落出来。如此,即可将泵壳800的壳盖沿811则与活塞盖500的周缘密封配合。
在此考虑到,所述增压泵在工作时,所述增压腔501内的高压水流先排出到泵壳800的出水腔801,而后经该出水腔801输出以供应给净水器的反渗透滤芯,从而为该反渗透滤芯提供水压较高的原水。但是,由增压腔501排出到泵壳800的出水腔801的水流压力可能过高,如果压力过高的水流直接输出给净水器的反渗透滤芯,容易破坏所述反渗透滤芯的结构,使得所述反渗透滤芯失效。
请参阅图1、图16至图18,鉴于此,在一实施例中,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可选在所述泵壳800还设置有泄压腔803,所述泄压腔803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出水腔801连通的泄压入口8031,以及与所述进水腔802连通的泄压出口8032;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泄压腔803内的泄压阀850,所述泄压阀850包括阀座851及嵌设在所述阀座851内并沿上下向可移动的阀块852,所述阀块852具有遮盖所述泄压入口8031和所述泄压出口8032的初始位置,以及移动至将所述泄压入口8031和所述泄压出口8032均打开的泄压位置。
具体地,所述泄压腔803开设在所述泵壳800的壳盖板810上,所述泄压腔803具有底面,在所述泄压腔803的底面开设有所述泄压入口8031和所述泄压出口8032;其中,所述泄压出口可以是多个,多个所述泄压出口8032 分别与多个所述进水腔802连通;所述泄压出口8032和所述泄压入口8031 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对于所述泄压阀850而言,所述泄压阀850安装在所述泄压腔803内;其中,所述泄压阀850的阀座851与泵壳800连接固定,该阀座 851内设置有朝向所述泄压腔803的底面开放的阀腔;所述泄压阀850的阀块 852相对其阀座851可沿上下向移动,而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泄压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泄压阀850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泄压阀850贴合在所述泄压腔 803的底面,从而遮盖所述泄压入口8031和所述泄压出口8032。所述泄压阀 850在所述泄压位置,所述泄压阀850和所述泄压腔803的底面之间间隔形成有一空间,所述泄压入口8031和所述泄压出口8032均打开,且两者通过所述泄压阀850和所述泄压腔803的底面之间的空间连通。
在所述出水腔801水压过高时,所述泄压阀850的阀块852在将所述出水腔801的水流压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所述泄压位置,从而所述阀块852 将所述泄压出口8032和所述泄压入口8031同时打开,使得所述出水腔801 内的水可经所述泄压入口8031、泄压腔803、泄压出口8032排出到所述进水腔802,实现泄压。泄压完成后,所述出水腔801的水压逐渐降低,所述出水腔801的水流对所述泄压阀850的阀块852的作用力减小,从而所述阀块852 可从所述泄压位置撤回到所述初始位置,以将所述泄压出口8032和所述泄压入口8031均关闭,使得出水腔可正常向反渗透滤芯输出所需的高压水流。
请参阅图1,可选地,为确保所述泄压阀850的阀块852可顺利从所述泄压位置撤回到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泄压阀850还包括嵌设在所述阀腔内的配合块853,以及连接所述配合块853和所述阀块852的弹性件854,所述弹性件854适用于驱动所述阀块852自所述泄压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具体说来,所述配合块853和所述阀块852均安装在所述阀座851的阀腔内;其中,所述配合块853位于所述阀腔的顶部;所述阀块852位于所述阀腔的开口处,以使得所述阀块852的下端与所述泄压入口8031、所述泄压出口8032相对设置。所述泄压阀还包括密封套855,所述密封套855套设在所述阀座851的下端,以盖合在所述阀腔的开口;所述密封套855的环周与所述泄压腔的内侧壁贴合密封。所述密封套855具有弹性,所述密封套855 在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流作用下可发生弹性变形,而向上推动所述阀块852。
当所述出水腔801的水压大于所述泄压腔803的泄压值时,所述出水腔 801内的水流通过所述密封套855向上推所述阀块852,使得所述阀块852将所述泄压出口8032和所述泄压入口8031打开,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流从所述泄压入口8031进入到所述泄压腔803的位于密封套855下方的空间,然后从所述泄压出口8032排出到所述进水腔802,从而实现所述出水腔801向进水腔802泄流,避免所述出水腔801向反渗透滤芯输出的水流压力过高。随着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流排出,所述出水腔801的水压逐渐降低,直到所述出水腔801的水压低于所述泄压腔803的泄压值后,所述阀块852恢复到所述初始位置。应说明的是,所述泄压阀850的泄压值应当指的是,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流向上推动所述阀块852所需克服的阻力值。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阀650还包括位于所述阀腔内的配合块853,以及连接所述配合块853和所述阀块852的弹性件854;所述弹性件854 适用于驱动所述阀块852自所述泄压位置恢复到所述除湿位置。
具体说来,当出水腔801水压过高时,出水腔801内的水流通过克服密封套855和所述弹性件854的阻力向上顶开阀块的阀块852,使得阀块852和配合块853之间的距离缩小,弹性件854被压缩而积蓄有弹力;直到阀块852 将泄压出口8032和泄压入口均打开,泄压出口8032和泄压入口8031经泄压腔803连通,出水腔801内的水可小部分向进水腔802泄流。随着所述出水腔801向所述进水腔802泄流,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压逐渐减小,当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压小于前述弹性件854所积蓄的弹力时,弹性件854将其积蓄的弹力释放,而将阀块852向下推动,从而遮盖所述泄压出口8032和泄压入口8031,使得阀块恢复到初始位置。
由于密封套855对阻力较小,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所述弹性件854具有的弹力值即可相当于所述泄压阀850的泄压值。所述弹性件854 具有的弹力值越大,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流向上推所述泄压阀850所需克服的阻力值就越大,所述出水腔801内的水流压力要求就越高;反之,则越小。具体可按照所需出水腔801的出水压力最高值进行相应设计。至于所述弹性件854的具体结构类型,所述弹性件854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亦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
请参阅图1,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泄压阀850还包括调节螺钉854,所述调节螺钉854自下向内穿过所述阀座851而与所述配合块853的顶面抵持,所述调节螺钉854与所述阀座851螺纹连接。如此,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钉 854,即可所述调节螺钉854进入所述阀座851的阀腔内的深度,从而调节所述配合块853和所述阀块852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弹性件853的松紧度,进而调节泄压阀850的泄压值的大小。
由于活塞盖500上配置有进水阀700和排水阀600,进水阀700和排水阀 600和活塞盖500装配的稳定性影响到增压腔501吸排水过程能否有序正常地进行。因此,在以下实施例中,还将对增压泵的活塞盖500与进排水阀600、进水阀700的配合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2及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盖500的出水座510 设有位于其中心区的第一阀孔512;所述增压泵还包括排水阀600,所述排水阀600包括设于所述出水座510的顶面以遮盖各组所述排水孔513的排水阀片610,以及与所述排水阀片610连接的排水阀杆620(排水阀600的具体结构如图28所示),所述排水阀杆620安装于所述第一阀孔512。
具体说来,所述出水座510的顶面为排水面,各个排水部511上的排水孔513均贯穿在该排水面上。所述排水阀600的排水阀片610直径大于或等于该排水面的直径,从而使得该排水阀片610可以同时覆盖多个排水部511 上的排水孔513。可选地,将所述出水座510的排水面设置为朝下呈凹弧面设置;所述排水阀600的排水阀片610具有与该排水面对应的下表面,该排水阀片610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
当增压泵的增压腔501进水过程中,增压腔501内形成负压,在排水阀600的排水阀片610在该负压作用下被吸附贴合到出水座510的排水面上,以遮盖各组排水孔513,避免出水腔801的水逆流回增压腔501。由于排水阀片 610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而排水面为凹弧面,这样可以在排水阀片610贴合到排水面上时,能够依据排水面的凹弧面发生适应性变形,使得排水阀片610 向下凹陷而紧密贴合于该排水面上,从而排水阀片610和所述排水面过盈贴合,以加强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1、图12及图28,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座510的多个排水部511 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阀孔512间隔设置的阀限位壁515,多个所述排水部511的阀限位壁515配合限定出呈多变形设置的阀限位槽516;所述排水阀片610的背面设置有呈多边形设置的阀限位台611,所述阀限位台611嵌设在所述阀限位槽516内。
具体说来,所述出水座510对应每一个增压腔501均配置有一个排水部 511,从而在所述出水座510形成有五个排水部511。五个排水部511的靠近第一阀孔512的侧壁形成阀限位壁515,五个排水部511的阀限位壁515围合限定出一个类五边形的阀限位槽516。相应地,排水阀600的阀限位台611也呈五边形设置。安装排水阀600时,将排水阀600的阀限位台611嵌设到该阀限位槽516内,从而可以将排水阀600固定,使其不易相对第一阀孔512 旋转,也可以防止排水阀600被高压水流冲脱落。
基于此,为提高排水阀600安装的稳定性,还可在所述出水座51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阀定位槽514,相邻两个所述阀定位槽514之间分隔出一个所述排水部511;所述排水阀片610的背面还设有自所述阀限位台611沿径向延伸出的阀定位条612,所述阀定位条612嵌设于所述阀定位槽 514内。
具体地,排水阀600在阀限位台611的每一对角位置沿径向延伸出一阀定位条612,从而在阀限位台611的环周形成有五个阀定位条612,每一阀定位条612对应嵌设在一个与之对应的阀定位槽514内。如此,通过阀定位条 612和阀定位槽514的配合,可进一步增强排水阀600安装在出水座510上的稳定性,使得排水阀600不易相对第一阀孔512发生旋转。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活塞盖500的进水盖520 还设置有第二阀孔521;所述增压泵还包括进水阀700,所述进水阀700包括位于所述进水槽内用以遮盖所述进水孔522的进水阀片710,以及与所述进水阀片710连接的进水阀杆720,所述进水阀杆720安装于所述第二阀孔521。
具体说来,所述活塞盖500配置有五个进水盖520;相应地,所述增压泵配置有五个进水阀700,该五个进水阀700分别配置在五个进水盖520,每一个进水阀700对应用于开关对应的进水盖520上的多个进水孔522。所述进水盖520的内表面为进水面,该进水盖520的多个进水孔522均形成在该进水面上。所述进水阀700的进水阀片710直径大于或等于该进水面的直径,从而使得该进水阀片710可以同时覆盖多个进水孔522。可选地,将所述进水盖520的进水面朝下呈凸弧面设置;所述进水阀700的进水阀片710具有与该进水面对应的上表面,该进水阀片710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
当增压泵的增压腔501出水过程中,增压腔501内形成高压,在进水阀 700的进水阀片710在该高压作用下被挤压贴合到进水盖520的进水面上,以遮盖各组进水孔522,避免增压腔501的水逆流回进水腔802。由于进水阀片 710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而进水面为凸弧面,这样可以在进水阀片710贴合到进水面上时,能够依据进水面的凸弧面发生适应性变形,而使得向上凸出而紧密贴合于该进水面上,使得此所述进水阀片710和所述进水面过盈贴合,以加强密封效果。
由于所述增压泵的增压膜300及作动组件200均安装在底座100上,增压膜300及作动组件200安装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也会影响到增压腔501吸排水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漏水事故。因此,在以下实施例中,还将结合所述增压泵的底座100的具体结构,来介绍增压膜300及作动组件200的安装方式。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增压泵的底座100而言,所述底座100包括座本体110和壳支架120;所述壳支架120包括膜安装板 121及沿所述膜安装板121的环周朝下延伸以与所述座本体110连接的支架框 122,所述膜安装板121设有多个供作动轮220通过的作动孔127;所述增压膜300安装于所述膜安装板121上,且所述增压膜300的多个作动部310分别与多个所述作动孔127对应。
具体地,所述壳支架120罩盖在座本体110上,所述壳支架120的支架框122的下端与座本体110连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壳支架120与座本体110 围合形成供作动组件200容置的容置腔101。对于所述壳支架120而言,所述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位于所述容置腔101的上方,所述膜安装板121 设置有五个作动孔127,该五个作动孔127呈环形间隔排布,以分别与增压膜 300上的五个作动部310一一对应。
当将作动组件200安装到所述底座100的容置腔101内之后,作动组件 200上的多个作动轮220分别配置到位于容置腔101上方的膜安装板121上的多个作动孔127内。如此,作动组件200的多个作动轮220可以在对应的作动孔127内上下摆动,进而鼓动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值得一提的是,作动孔127呈水滴形设置,以与作动轮220的形状适配,具体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在一实施例中,增压膜300安装在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上,以覆盖多个作动孔127。在此考虑到,传统增压泵的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通常为平板状,增压膜300直接放置在该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的上表面,然后通过泵壳800压紧固定。然而,这种固定增压膜300的方式具有多个弊端。例如,在泵壳800安装之前,增压膜300在膜安装板121的上表面处于可活动状态,在泵壳800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无法目视增压膜300,从而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增压膜300移位或被挤破等情况时无法及时发现,容易发生漏水,进而导致电机910出现短路等故障。再者,泵壳800的壳盖沿811 的直径因需要压紧固定增压膜300,而泵壳800的壳盖沿811的径向尺寸设计得较大,难以设计得更小。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选在所述膜安装板121设置有限位沉槽123,所述限位沉槽123的底面设有所述作动孔127,所述限位沉槽123的侧壁形成环形挡壁124;所述增压膜300 具有位于其周缘的环形包边340,所述增压膜300安装于所述限位沉槽123内,且所述增压膜300的环形包边340与所述环形挡壁124贴合。
具体说来,所述限位沉槽123具有底面及环绕在其底面周围的侧壁,该侧壁形成所述环形挡壁124(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增压膜300呈五叶花瓣形设置,相应地,所述限位沉槽123的环形挡壁124亦呈五叶花瓣形设置,以使得增压膜300安装到所述限位沉槽123时,增压膜300周缘的环形包边 340与该环形挡壁124的环形挡壁124贴合,而将此增压膜300和所述膜安装板121之间配合的间隙密封,避免在增压膜300和所述膜安装板121形成有间隙,从而避免水流从这些位置的间隙渗漏到下方的驱动组件900上。
再者,由于所述增压膜300安装在膜安装板121的限位沉槽123内,也就相当于将增压膜300嵌入到膜安装板121内,增压膜300受到限位沉槽123 环周的环形挡壁124的阻挡,增压膜300的水平活动被限制在该膜安装板121 的限位沉槽123内,从而难以轻易发生移位松动,增压膜300也就难以从限位沉槽123向外脱落出来。因此,在泵壳800安装过程中,即使安装人员无法目视增压膜300,也无需担心增压膜300移位或被挤破等情况的情况出现,确保泵壳800及增压膜300的装配正常。
此外,由于所述增压膜300周缘的环形包边340与限位沉槽123环周的环形挡壁124贴合,从而可以避免在增压膜300和膜安装板121周缘之间形成有缝隙,避免增压泵的增压腔501从此处发生漏水,减少增压泵漏水事故的发生。
请参阅图1、图3及图10,进一步地,为增强所述增压膜300周缘的环形包边340与限位沉槽123环周的环形挡壁124贴合的紧密程度,将所述环形包边340的外周面自下向上朝外呈倾斜设置,也就是使得环形包边340的外周面的直径自下向上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使得环形包边340和环形挡壁124 过盈配合,两者贴合更紧密,密封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所述限位沉槽123的环形挡壁124自下向上朝外呈倾斜设置,这样设计可使得限位沉槽123的槽口具有引导作用,以便于装配时将引导增压膜300嵌入到限位沉槽123内,避免限位沉槽123的槽口过小而增加安装难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环形挡壁124倾斜的角度宜小于所述环形包边340倾斜的角度,以使得确保环形包边340和环形挡壁124过盈配合,两者贴合更紧密。其中,图3中的β表示为所述环形挡壁124倾斜的角度;图10中的α表示为所述环形包边340的外周面倾斜的角度。因此,β<α。
可选地,所述环形包边340的外周面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也就是有3°≤α≤5°。例如α的取值具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3.2°、 3.5°、3.8°、4.0°、4.2°、4.5°、4.8°、5°等。
可选地,所述环形挡壁124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也就是有1°≤β≤1.5°,且β<α。例如,β的取值具体可以是但不局限于1.1°、1.2°、1.3°、1.4°、1.5°等。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在此考虑到,所述活塞盖500的隔离环530等筋条向下按压在增压膜300上,所述活塞盖500对所述增压膜300施加的作用力,会通过所述增压膜300作用到所述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上。这就需要壳支架120的膜安装板121提供较大的支撑面和支撑强度。随着增压腔501数量的增多,膜安装板121上的作动孔127数量也相应增加,膜安装板121的形成在相邻两个作动孔127之间的支撑面面积相应会减少,从而在该位置在受到活塞盖500施加的作用力下容易发生变形或断裂。
请参阅图1、图5及图7,鉴于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所述膜安装板121的下表面的中心区设置有支撑环125,以及自所述支撑环125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支撑梁126,每一支撑梁126位于相邻两个作动孔127之间,且所述支撑梁126的外端与所述支架框122的内侧壁连接。由于支撑环125及支撑梁126均位于膜安装板121的下表面,不仅可以增强膜安装板121的强度,使其可以强力支撑活塞盖500和泵壳800,不易发生断裂,且不干涉到增压膜300的安装。
在此考虑到,所述增压泵的增压膜300与作动组件200的作动轮220连接固定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增压腔501吸排水过程中是否出现会出现漏水事故。因此,需要采用固定组件400将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与作动组件 200的作动轮220连接固定。以下实施例,将结合作动组件200和固定组件 4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此两者的装配及密封方式。
请参阅图1、图4及图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作动组件200包括沿上下向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0的作动支架210,以及固定在所述作动支架 210的环周上的多个所述作动轮220,多个所述作动轮220分别可摆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多个作动孔127内,并与其对应的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 连接固定。
具体地,作动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底座100的容置腔101内,作动组件 200的多个作动轮220分别配置到位于容置腔101上方的膜安装板121上的多个作动孔127内。如此,当作动组件200相对于底座100沿上下向摆动时,作动组件200的多个作动轮220则相应在对应的作动孔127内上下摆动,进而鼓动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使得该作动部310对应的增压腔501吸排水。
值得一提的是,作动组件200上的作动轮220的数量与所述底座100上的作动孔127数量一致。具体在此,鉴于所述底座100上的作动孔127数量为五个,相应地,所述作动组件200在作动支架210的环周对应配置有五个作动轮220。对于作动孔127的数量,作动孔127呈水滴形设置,以与作动轮 220的形状适配,具体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图2及图19,在一实施例中,为便于将作动轮220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连接,所述增压泵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作动轮220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的固定组件400,所述固定组件400包括固定块410和连接件 420;其中,所述固定块410配置在所述作动部310上;所述连接件420将所述固定块410与对应的作动部310、作动轮220穿设连接。
具体说来,所述固定组件400的数量与所述作动支架210上的作动轮220 数量一致。每一个所述固定组件400用于固定一个作动轮220和作动部310。具体地,鉴于作动组件200具有五个作动轮220,相应地,所述固定组件400 的数量为五个。安装时,先将固定块410固定到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上,然后将增压膜300安装到支撑架的限位沉槽123内,而后采用连接件420将固定块410、作动部310及作动轮220三者穿设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件420为螺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420也可以采用插销等具有连接功能的零部件。
当作动支架210相对所述底座100向下摆动时,作动支架210的多个作动轮220也相应向下摆动,从而作动轮220和固定块410带动固定在此两者之间的作动部310向下鼓动,使得增压腔501体积增大形成负压,该负压驱使排水阀600遮盖排水孔513以将关闭排水孔513,同时该负压还驱使进水阀 700从进水孔522撤离而将该进水孔522打开,进而将进水腔802的水经进水孔522吸入到增压腔501内,此为吸水过程。
在上述吸水过程之后,作动轮220切换至向上摆动,作动轮220和固定块410带动固定在此两者之间的作动部310向上鼓动,使得增压腔501体积减小形成高压,该高压驱使进水阀700遮盖进水孔522而将进水孔522关闭,同时该高压还驱使排水阀600从排水孔513离开而打开排水孔513,从而将高压水流排出到出水腔801内,此为排水过程。
请参阅图2、图21和图26,在此考虑到,固定块410固定在增压膜300 的作动部310上,从而固定块410在作动轮220的摆动下,将驱动增压膜300 的作动部310上下鼓动,进而实现反复吸水和排水过程(详细请参见前文介绍)。在此过程中,固定块410的做动面运动轨迹为圆弧,固定块41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影响了固定块410运动过的体积,也就影响增压膜300 的作动部310被鼓动区域的大小,进而决定增压膜300的增压泵输送的流量。举例说来,固定块41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越大,固定块410运动过的体积就越大,从而固定块410带动增压膜300鼓动的区域就越大,增压膜的鼓动量就越大,从而可以使得增压腔501的容积改变量越大,吸排水量就也越大(即固定块41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与增压泵的流量成正比)。
然而,增压膜300的每一作动部310呈扇形或花瓣形设置,作动部310 具有靠近增压膜300中心的近心部分3101,以及远离增压膜300中心的远心部分3102。显然,相对于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而言,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3101的面积较为狭窄。而传统的固定块410’都呈圆形设置,使得这种传统固定块410’只能安装在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该传统的固定块410’难以覆盖至该近心部分3101。也就说,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3101 难以被传统固定块410’带动鼓动,传统固定块41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较小,造成了作动部310的较大面积被浪费。
请参阅图2、图21和图26,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410包括主体部411和延伸部412;其中,所述主体部411呈圆形设置,以与所述作动轮220的主轮部221对应;以所述延伸部412自所述主体部411朝沿其径向延伸出,所述延伸部412与所述主体部411配合呈水滴形设置。
具体说来,由于固定块410包括主体部411和延伸部412,该主体部411 和延伸部412呈水滴形设置,从而在将固定块410安装到增压膜300上时,可将固定块410的主体部411配置在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而该固定块410的延伸部412则自其主体部411延伸至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3101,从而可以覆盖鼓动的远心部分3102和近心部分3101,以有效利用作动部310 的面积,大大增加固定块41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进而增大固定块410 运动过的体积。如此,可以有效扩大固定块410带动增压膜300鼓动的区域,进而大大地增大增压泵的流量。请参阅图27,传统固定块410’带动增压膜 300鼓动的体积为V1;而本发明的固定块410带动增压膜300鼓动的体积为V1+V2。显然,本发明的固定块410带动增压膜300鼓动的体积明显大于传统固定块410’带动增压膜300鼓动的体积。
请参阅图22至图2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固定块410安装于增压膜 300上的稳定性,可选在所述固定块410的下表面凸设有固定凸环413;所述作动部310设置有供所述固定凸环413配合的固定凹槽311。或者,在所述固定块410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其中一者设有固定凸起312,另一者设有供所述固定凸起312配合的固定孔414。所述固定块410可以仅配置有固定凸环 413和固定凸起312其中任意一者,也可以同时配置有该两者。
具体在此,所述固定块410在其主体部411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固定凸环413;所述作动部310在其远心部分3102设置有与该固定凸环413配合的固定凹槽311。所述固定块410还在其延伸部41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孔414;所述作动部310在其近心部分3101设置有与该固定孔414插置配合的固定凸起312。装配时,将固定块410的固定凸环413对应插置到作动部310的固定凹槽311内,以对固定块410进行定位,限制固定块410水平方向上的活动;相应地,作动部310上的固定凸起312插置到固定块410的固定孔414内,从而限定固定孔414的旋转活动,使得固定块410不轻易发生旋转移位。
请参阅图2、图21和图19,同样地,摆动组件200上下摆动,从而驱动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上下鼓动,进而实现反复吸水和排水过程(详细请参见前文介绍)。在此过程中,摆动组件200上的作动轮220的做动面运动轨迹为圆弧,作动轮22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影响了作动轮220运动过的体积,也就影响了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被鼓动区域的大小,进而决定增压膜300的增压泵输送的流量。举例说来,作动轮22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越大,作动轮220运动过的体积就越大,从而作动轮220带动增压膜300鼓动的区域就越大,增压膜的鼓动量就越大,从而可以使得增压腔501 的容积改变量越大,吸排水量就也越大(即固定块41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与增压泵的流量成正比)。
然而,如前文介绍,增压膜300的每一作动部310呈扇形或花瓣形设置,作动部310具有靠近增压膜300中心的近心部分3101,以及远离增压膜300 中心的远心部分3102。显然,相对于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而言,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3101的面积较为狭窄。而传统的作动轮220都呈圆形设置,使得这种传统作动轮220与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接触。因此,作动轮 220只能鼓动该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而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3101则难以被鼓动。显然,作动轮22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较小,造成了作动部310的较大面积的浪费。
请参阅图19和图20,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作动轮220包括呈圆形设置的主轮部221,以及自所述主轮部221侧向延伸的轮侧部222;所述主轮部221与所述轮侧部222配合呈水滴形设置。
具体说来,底座100上的作动孔127也相应呈水滴形设置;作动组件200 的作动支架210安装在底座100内,且作动支架210上的各个作动轮220的轮侧部222均朝向作动支架210的中心设置;且各个作动轮220沿上下向可摆动地配置在对应的作动孔127内。为方便作动轮220在作动孔127内摆动,可选地,作动孔127的内轮空直径比作动轮220的外轮廓直径大1mm~2mm,以避免作动孔127的周缘干涉到作动轮220和固定块410上下摆动。
由于每一作动轮220包括主轮部221和轮侧部222,该主轮部221和轮侧部222呈水滴形设置,从而当将增压膜300覆盖到底座100的作动孔127上之后,位于作动孔127内的作动轮220其主轮部221与作动部310的远心部分3102对应,而该作动轮220的轮侧部222则则与该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 3101对应,从而使得作动轮220可以同时鼓动作动部310的近心部分3101和远心部分3102,以有效利用作动部310的面积,大大增加作动轮220与增压膜300接触的面积,进而增大作动轮220运动过的体积。如此,可以有效扩大作动轮220驱动增压膜300鼓动的区域,进而大大地增大增压泵的流量。
请参阅图2、图9及图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作动轮220和所述作动部310均设有供所述连接件420穿过的连接孔;其中,所述作动轮220的上表面设有环绕在其连接孔外周的第一沉槽223;所述作动部310的下表面设有环绕在其连接孔外周的膜定位台313,所述膜定位台313搭置在所述第一沉槽 223内。通过将该增压膜300的各个作动部310的膜定位台313对应安装到作动轮220的各个第一沉槽223内,可以对增压膜300进行定位,使得增压膜 300不易在壳支架120的限位沉槽123内发生水平旋转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作动轮220在所述第一沉槽223的底面设有第二沉槽224,所述第二沉槽224内设有膜密封圈350;所述膜定位台313的下表面凸设有膜施压台314,所述膜施压台314按压在所述膜密封圈350上。所述膜定位台 313凸设的高度为作动轮220的第二沉槽224的深度的60%~70%,以使得膜定位台313可对膜密封圈350进行充分压缩。
装配时,先将膜密封圈350放置在作动轮220的第二沉槽224内;然后将与固定块410装配成一体的增压膜300覆盖到作动孔127上,使得增压膜 300的各个作动部310的膜定位台313与作动轮220的各个第一沉槽223对应配合,而增压膜300的各个膜定位台313下的膜施压台314按压在膜密封圈 350上,最后再采用固定组件400的连接件420穿过固定块410、增压膜300 的作动部310、作动轮220此三者的连接孔而连接固定成一体。
传统的膜密封圈350安装方式,一般是通过固定块410将膜密封圈350 固定在增压膜300上,这会导致膜密封圈350被固定块410遮挡,从而在将与固定块410装配成一体的增压膜300覆盖到作动孔127上,难以及时发现固定块410和增压膜300之间是否装入有膜密封圈350,从而经常出现膜密封圈350漏装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膜密封圈350安装在作动轮220 的第二沉槽224内,在安装增压膜300之前就可以从作动轮220的上方看出膜密封圈350是否正常安装在第二沉槽224内,如发现第二沉槽224内漏装膜密封圈350,则可及时补充装入膜密封圈350,有效避免出现膜密封圈350 漏装的情况。
此外,由于膜密封圈350被膜施压台314按压,可使得膜密封圈350变形而将周围的间隙封堵,从而可有效地将作动轮220的连接孔周围的缝隙封堵,减少漏水事故的发生。鉴于膜密封圈350壁按压时会发生一定变形,因此,为方便膜密封圈350可以在第二沉槽224内发生适应性变形,可选地,所述第一沉槽223和所述第二沉槽224之间形成有台阶壁225,所述台阶壁 225与所述膜施压台314的侧面之间间隔形成有间隙226(如图25所示),以适用于供所述膜密封圈350的变形部分嵌入。
具体地,将膜施压台314呈圆锥台状设置,膜施压台314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作动轮220上的第二沉槽224的直径,膜施压台314的下端的直径为根上端的直径的80%~90%。这样设计,即可在膜施压台314与作动轮220的第二沉槽224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226,膜密封圈350受压缩之后会有一部分填充进这个间隙226内,从而有效加强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膜施压台314的下表面还凸设有施压凸筋315,所述施压凸筋315按压在所述膜密封圈350上。相对于膜施压台314而言,施压凸筋315与膜密封圈350接触的面积较小,在相同大小的作用力下,施压凸筋 315对膜密封圈350的压强较大,从而紧紧抵压在膜密封圈350上,不仅可以固定膜密封圈350,还可以有效增强密封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2、图9及图23,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考虑到所述增压膜300的作动部310被所述作动轮220鼓动时,作动部310会上下鼓动而发生变形,特别是在作动部310的与所述作动轮220接触位置的环周,会因被上下鼓动变形而变得较薄,使得该位置的强度减弱,从而增压膜300的可承受作动轮310施加的作动程度较弱,增压膜300的鼓动量不足难以提高增压腔的压力,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鉴于此,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可选在所述增压膜300在每一作动部310 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环绕在所述膜定位台313的外周的膜加强筋316,所述膜加强筋316呈水滴形环状设置,所述膜加强筋316适配环套在所述作动轮220 的外周。所述膜加强筋316可以增加作动部310的与所述作动轮220接触位置的环周的厚度,从而加强该位置处的强度,进而提升增压膜300对作动组件200向上的鼓动的承受能力,确保作动组件200对增压膜300的鼓动量而不会破坏增压膜300的完整性。
请查阅图1和图4,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的驱动组件900,所述驱动组件900包括电机910和偏心凸轮 920;其中,所述电机910配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外侧;所述偏心凸轮920与所述电机910连接,所述偏心凸轮92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的内部,并与所述作动支架210连接。
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900还包括第一轴承930和第二轴承940;其中,第一轴承930安装在底座100内,偏心凸轮920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930上,所述电机910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930而与所述偏心凸轮920连接;而第二轴承940则安装在作动支架210的底部的轴承槽211内,所述偏心凸轮920通过所述第二轴承940而与所述作动支架210连接。
请查阅图1、图4及图5,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泵壳800其中一者设有安装孔128,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28对应的装配孔806,所述装配孔806和所述安装孔128适用于通过连接件420穿设连接。或者,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泵壳800其中一者设置有定位柱129,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29配合的定位孔807,其中,所述定位柱129的横截面呈多变形设置。
具体在此,所述底座100的座本体110及壳支架120均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孔128,在壳支架120上还设有多个定位柱129;所述泵壳800的壳盖沿811 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28对应的装配孔806,以及与所述定位柱129对应的定位孔807。装配时,先将底座100的壳支架120安装到座本体110上,以与该座本体110装配成一体,而后装配好增压膜300、活塞盖500等内部构件后,再将泵壳800盖设到底座100上,使得泵壳800的定位孔807与底座100的定位柱129对应插置,而后采用螺钉将泵壳800上的装配孔806与底座100 的安装孔128穿设连接,即可将泵壳800、壳支架120及座本体110三者固定在一起。
请查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柱129位于所述安装孔 128的相对两侧,该两个所述定位柱129均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孔128的侧面 129a,以及与所述侧面129a相对的对角部129b。具体说来,定位柱129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从而使得定位柱129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孔128的侧面,以及与所述侧面相对的对角部129b。如此,可使得定位柱129的直径可设计的较大,增强定位柱129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增压泵。所述括增压泵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100、增压膜300及活塞盖500。所述底座100 设有多个沿环周排布以供作动轮220通过的作动孔127。所述增压膜3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增压膜300设有多个分别覆盖多个所述作动孔127 上的作动部310,以及包围每一个作动部310的分隔环320。所述活塞盖500 设置在增压膜300上,所述活塞盖500包括出水座510和布置在所述出水座 510环周的多个进水盖520,所述进水盖520罩盖在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上,而与该作动部310围合成增压腔501。其中,所述活塞盖500在所述进水盖 520的外周还设置有隔离环530,所述隔离环530插置于所述分隔环320的内侧,并与该分隔环320的内周面贴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活塞盖500设置多个排布在所述出水座510 环周的进水盖520,多个所述进水盖520分别盖合于增压膜300的多个作动部 310上,每一个进水盖520与该作动部310围合形成增压腔501,如此可在增压泵内部形成多个增压腔501,每一增压腔501输送的流量可相对减少,从而可使得增压泵具有噪音低,振动小等性能。在此基础上,在增压膜300设有包围所述作动部310的分隔环320,并在活塞盖500的进水盖520外周设置隔离环530,通过将该隔离环530插置于所述分隔环320内,并使该隔离环530 与该分隔环320的内周面贴合在一起,从而可将进水盖520和作动部310环周配合的位置均密封起来,进而使得此两者围合形成的增压腔501具有较高的密封性,确保各个增压腔501相互隔离分开,互不干涉。
可选地,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反渗透滤芯(图中未示出);所述增压泵包括泵壳800,所述泵壳8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并罩盖活塞盖500。泵壳 800设置有适用于与增压腔501连通的出水腔801和进水腔802,所述泵壳800 还设置有与出水腔801连通的出水管接口805、以及与所述进水腔802连通的进水管接口804。其中,所述进水管接口804与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管接口805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原水入口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以罩盖所述活塞盖500的泵壳800,所述泵壳800的内部设有出水腔801及排布在所述出水腔801环周的多个进水腔802;其中,每一所述进水腔802用于与对应的增压腔501连通,所述出水腔801用于与多个所述增压腔501连通。
具体说来,所述泵壳800设置有与多个进水腔802连通的进水管接口804,以及与出水腔801连通的出水管接口805。其中,进水管接口804用于与净水器的进水管路连通;出水管接口805用于与净水器的反渗透滤芯的原水入口端连通。所述活塞盖500的每一个进水盖520均设置有多个进水孔522,每一个进水盖520的多个进水孔522用于将该进水盖520对应的增压腔501和进水腔802连通。所述进水盖520上还配置有用于开关所述进水孔522的进水阀700,所述进水阀700为单向阀。所述活塞盖500的出水座510设置有多组排水孔513,多组排水孔513分别与多个增压腔501一一对应,每一组所述排水孔513用于将其对应的增压腔501和出水腔801连通。所述出水座510上还配置有用于开关所述排水孔513的排水阀600,所述排水阀600为单向阀。进水阀700和排水阀600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的作动组件200,所述作动组件200包括作动支架210及固定在所述作动支架210的环周上的多个作动轮220;其中,所述作动支架210沿上下向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 100内;多个所述作动轮220分别可摆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多个作动孔 127内,以鼓动对应的作动部310。
具体说来,所述作动支架210呈圆环形设置;所述作动支架210的内周形成有供驱动组件900的第二轴承940安装的轴承槽211;所述作动支架210 在其上环周设置有多个作动轮220。该作动支架210安装在底座100的容置腔 101内,且作动支架210相对于所述底座100沿上下可摆动。作动支架210上的多个作动轮220分别配置在底座100的多个作动孔127内。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作动孔127内配置仅有一个所述作动轮220,以使得各个所述作动轮 220相互独立摆动,以实现各个增压腔501相互独立完成吸排水,互不干涉。
当作动支架210相对所述底座100沿上下摆动时,作动支架210上的作动轮220也沿上下向摆动,作动轮220带动增压膜300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 310向下鼓动,使得增压腔501体积增大形成负压,该负压驱使排水阀600遮盖排水孔513而将关闭排水孔513,且该负压还驱使进水阀700从进水孔522 撤离而将该进水孔522打开,从而将进水管路的水从进水腔802、进水孔522 吸入到增压腔501内,此为吸水过程。
在上述吸水过程之后,作动轮220切换至向上摆动,作动轮220带动增压膜300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310向上鼓动,使得增压腔501体积减小形成高压,该高压驱使进水阀700遮盖进水孔522而将进水孔522关闭,且该高压还驱使排水阀600从排水孔513离开而打开排水孔513,从而将高压水流排出到出水腔801内,而后从出水腔801排出到反渗透滤芯,以为反渗透滤芯提供高压水流,此为排水过程。
至于反渗透滤芯的结构,所述反渗透滤芯是将原水通过反渗透膜元件分离成浓度较低的纯水和浓度较高的废水;其中,纯水通过纯水管路供应给用户使用;而废水则通过废水管路排走。所述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类型,在本领域市场上较为常见,在此不一一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包括:
底座;
增压膜,所述增压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增压膜设有多个呈环形排布的作动部和包围每一个所述作动部的分隔环;以及
活塞盖,所述活塞盖设置在所述增压膜上,所述活塞盖包括出水座和排布在所述出水座环周的多个进水盖,所述进水盖盖合在与其对应的作动部上,而与该作动部围合形成增压腔;其中,
所述活塞盖在所述进水盖的外周还设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插置于所述分隔环的内侧,并与该分隔环的内周面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所包围的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进水盖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出水座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出水座对应每一个所述隔离环的第二区域配置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设有一组与该隔离环所对应的增压腔连通的排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出水座的排水部两侧、沿径向延伸至所述进水盖两侧的径向隔离带,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径向隔离带外端的外隔离带,所述外隔离带呈弧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包括沿位于所述作动部两侧的径向分隔筋,以及连接两个径向分隔筋外端的外分隔筋;其中,所述径向分隔筋的内侧面与所述径向隔离带贴合,所述外分隔筋的内侧面与所述外隔离带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隔离环的径向隔离带之间间隔形成有隔离槽;所述分隔环的径向分隔筋对应嵌设于该隔离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隔环的外分隔筋首尾依次连接而形成环形密封筋;
所述活塞盖的下表面的周缘还设置有包围在多个所述隔离环的外周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与该多个所述隔离环的外隔离带之间间隔出有环形密封槽,用以供所述环形密封筋插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盖的周缘还设有位于所述环形凸筋外周的盖边沿,所述盖边沿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插槽;所述增压膜的周缘还设有包围在所述环形密封筋外周的环形包边,所述环形包边插置于所述环形插槽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的内周面的轮廓与所述隔离环的外周面的轮廓形状一致,且所述隔离环的外周面的轮廓大于所述分隔环的内周面的轮廓。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以罩盖所述活塞盖的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设有出水腔及排布在所述出水腔环周的多个进水腔;其中,每一所述进水腔用于与对应的增压腔连通,所述出水腔用于与多个所述增压腔均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包括壳盖板及设置在所述壳盖板环周用以与底座连接的壳盖沿;其中,所述壳盖板凸设有出水围板,所述出水围板的内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出水腔,所述出水围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壳盖沿之间的环形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盖的上表面设有环绕在所述出水座环周上的高压密封槽,所述高压密封槽内设有高压密封圈;所述出水围板嵌入所述高压密封槽内,并按压所述高压密封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盖的下表面的周缘还设置有泵壳密封槽,所述泵壳密封槽内设有泵壳密封圈;所述泵壳的壳盖沿具有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外盖沿,以及位于所述外盖沿的内壁面的内盖沿,所述内盖沿按压于所述泵壳密封圈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还设置有泄压腔,所述泄压腔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泄压入口,以及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泄压出口;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泄压腔内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包括阀座及嵌设在所述阀座内并沿上下向可移动的阀块,所述阀块具有遮盖所述泄压入口和所述泄压出口的初始位置,以及移动至将所述泄压入口和所述泄压出口均打开的泄压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设置有朝向所述泄压腔的底面开放的阀腔;所述泄压阀还包括嵌设在所述阀腔内的配合块,以及连接所述配合块和所述阀块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适用于驱动所述阀块自所述泄压位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15.如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盖的出水座设有位于其中心区的第一阀孔;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排水阀,所述排水阀包括设于所述出水座外侧以遮盖各组所述排水孔的排水阀片,以及与所述排水阀片连接的排水阀杆,所述排水阀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阀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座的多个排水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阀孔间隔设置的阀限位壁,多个所述排水部的阀限位壁配合限定出呈多变形设置的阀限位槽;
所述排水阀片的背面设置有呈多边形设置的阀限位台,所述阀限位台嵌设在所述阀限位槽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座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阀定位槽,相邻两个所述阀定位槽之间分隔出一个所述排水部;
所述排水阀片的背面还设有自所述阀限位台沿径向延伸出的阀定位条,所述阀定位条嵌设于所述阀定位槽内。
18.如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盖的进水盖还设置有第二阀孔;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包括设于所述进水盖内侧以遮盖所述进水孔的进水阀片,以及与所述进水阀片连接的进水阀杆,所述进水阀杆安装于所述第二阀孔。
1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本体和壳支架;所述壳支架包括膜安装板及沿所述膜安装板的环周朝下延伸以与所述座本体连接的支架框,所述膜安装板设有多个供作动轮通过的作动孔;所述增压膜安装于所述膜安装板上,且所述增压膜的多个作动部分别与多个所述作动孔对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安装板设有限位沉槽,所述限位沉槽的底面设有所述作动孔,所述限位沉槽的外周壁形成环形挡壁;
所述增压膜具有位于其周缘的环形包边,所述增压膜安装于所述限位沉槽内,且所述增压膜的环形包边与所述环形挡壁贴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包边的外周面和所述环形挡壁的内周面均自下向上朝外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环形挡壁倾斜的角度小于所述环形包边倾斜的角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包边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和/或,所述环形挡壁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作动组件,所述作动组件包括:
作动支架,所述作动支架沿上下向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及
多个作动轮,多个所述作动轮固定在所述作动支架的环周上,多个所述作动轮分别可摆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座的多个作动孔内,以鼓动对应的作动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轮包括呈圆形设置的主轮部,以及自所述主轮部侧向延伸的轮侧部;所述主轮部与所述轮侧部配合呈水滴形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作动轮及与其对应的作动部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配置在所述作动部上;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固定块与对应的作动部、作动轮穿设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圆形设置;以及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所述主体部朝沿其径向延伸出,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配合呈水滴形设置。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凸设有固定凸环;所述作动部设置有供所述固定凸环配合的固定凹槽;和/或,
所述固定块与其对应的作动部其中一者设有固定凸起,另一者设有供所述固定凸起配合的固定孔。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轮和所述作动部均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其中,
所述作动轮的上表面设有环绕在其连接孔外周的第一沉槽;
所述作动部的下表面设有环绕在其连接孔外周的膜定位台,所述膜定位台搭置在所述第一沉槽内。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轮在所述第一沉槽的底面设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膜密封圈;所述膜定位台的下表面凸设有膜施压台,所述膜施压台按压在所述膜密封圈上。
3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配置在所述底座的外侧;以及
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偏心凸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并与所述作动支架连接。
3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0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泵。
CN202110446380.1A 2021-04-23 2021-04-23 增压泵及净水器 Active CN114165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6380.1A CN114165419B (zh) 2021-04-23 2021-04-23 增压泵及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6380.1A CN114165419B (zh) 2021-04-23 2021-04-23 增压泵及净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419A true CN114165419A (zh) 2022-03-11
CN114165419B CN114165419B (zh) 2024-03-08

Family

ID=8047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6380.1A Active CN114165419B (zh) 2021-04-23 2021-04-23 增压泵及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54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800A (zh) * 2022-07-22 2022-08-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增压泵头、隔膜增压泵及水处理设备
NL2033407B1 (en) * 2022-07-11 2024-01-23 Foshan City Sanjiaozhou Electrical Tech Co Ltd Diaphragm plate, diaphragm plate assembly, booster pump head, and booster pump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4075A (zh) * 2011-09-21 2012-03-21 吴瑞昌 隔膜增压泵的泵头结构
CN106438300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隔膜增压泵及净水器
CN207647743U (zh) * 2017-12-11 2018-07-24 宁波利佳青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寿命更长的ro泵振动膜片结构
US20190063416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Xiamen Conjoi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cro-fluid pump
CN111486085A (zh) * 2020-05-14 2020-08-04 佛山市三角洲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增压泵
CN111878367A (zh) * 2020-08-10 2020-11-03 佛山市三角洲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泵头内的隔膜片防磨止漏结构及隔膜泵
CN217898138U (zh) * 2022-06-02 2022-11-25 宁波利佳青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ro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859144U (zh) * 2019-10-31 2020-06-26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四腔增压水泵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4075A (zh) * 2011-09-21 2012-03-21 吴瑞昌 隔膜增压泵的泵头结构
CN106438300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隔膜增压泵及净水器
US20190063416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Xiamen Conjoi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cro-fluid pump
CN207647743U (zh) * 2017-12-11 2018-07-24 宁波利佳青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寿命更长的ro泵振动膜片结构
CN111486085A (zh) * 2020-05-14 2020-08-04 佛山市三角洲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增压泵
CN111878367A (zh) * 2020-08-10 2020-11-03 佛山市三角洲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泵头内的隔膜片防磨止漏结构及隔膜泵
CN217898138U (zh) * 2022-06-02 2022-11-25 宁波利佳青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ro泵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33407B1 (en) * 2022-07-11 2024-01-23 Foshan City Sanjiaozhou Electrical Tech Co Ltd Diaphragm plate, diaphragm plate assembly, booster pump head, and booster pump
CN114922800A (zh) * 2022-07-22 2022-08-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增压泵头、隔膜增压泵及水处理设备
CN114922800B (zh) * 2022-07-22 2022-10-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增压泵头、隔膜增压泵及水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419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65419A (zh) 增压泵及净水器
EP2746072B1 (en) Compact valve system for self-inflating tire
US7762791B2 (en) Construction improvement of the piston valve in compressing pump
EP2565060A1 (en) Self-inflating tire
EP2455239A1 (en) In-line pumping assembly for self-inflating tire
JP5364447B2 (ja) 流体用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CN107061241A (zh) 安全微型隔膜泵
CN216714660U (zh) 增压泵及净水器
CN216429921U (zh) 增压泵及净水器
CN116696728A (zh) 一种具有膨胀泄压结构的双向止逆隔膜泵及其运行方法
CN215719391U (zh) 增压泵及净水器
CN203607973U (zh) 一种稳压泵用电机的后端盖结构
US5819792A (en) Check ball valve seat
CN113353435B (zh) 一种可单向排气的密封袋
CN215719392U (zh) 增压泵及净水器
CN110553069B (zh) 一种流体稳压阀
CN211174540U (zh) 一种ro泵
JP2517440Y2 (ja) 吐出弁
WO2020199924A1 (zh) 隔膜泵及使用该隔膜泵的咖啡机
CN217501943U (zh) 一种ro泵高压膜片压紧结构
CN221074552U (zh) 一种气泵底托的封气结构
CN218094292U (zh) 充气式蝶阀
CN114922800B (zh) 增压泵头、隔膜增压泵及水处理设备
KR100597837B1 (ko) 다이아후렘 펌프 및 다이아후렘 펌프에 사용되는다이아후렘
CN219430927U (zh) 出水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