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8406A -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8406A
CN114098406A CN202010888612.4A CN202010888612A CN114098406A CN 114098406 A CN114098406 A CN 114098406A CN 202010888612 A CN202010888612 A CN 202010888612A CN 114098406 A CN114098406 A CN 114098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team
pipeline
time length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86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羊小亮
罗飞龙
黄韦铭
刘化勇
黄廷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86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84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8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8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56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烹饪器具包括:机身、盛放组件、蒸汽组件和控制组件;盛放组件设置于机身上,适于盛放物料;蒸汽组件与盛放组件相连通,适于向盛放组件内输送蒸汽,以烹饪物料;控制组件与蒸汽组件通信连接,盛放组件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沸腾后,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进而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在烹饪米、水等物料过程中,物料沸腾后,会溢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溢出的高温物料有烫伤用户的风险,并且溢出的物料会对烹饪器具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防溢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身、盛放组件、蒸汽组件和控制组件;盛放组件设置于机身上,适于盛放物料;蒸汽组件与盛放组件相连通,适于向盛放组件内输送蒸汽,以烹饪物料;控制组件与蒸汽组件通信连接,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烹饪器具,盛放组件设置于机身上,在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烹饪物料时,盛放组件用于盛放物料;蒸汽组件与盛放组件相连通,在需要烹饪放置于盛放组件内的物料时,蒸汽组件向盛放组件内通入蒸汽,进而实现对物料的烹饪;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沸腾后,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进而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蒸汽组件包括蒸汽部件、第一管路和第一移液部件;蒸汽部件与盛放组件相连通;第一管路的一端与蒸汽部件相连接;第一移液部件设置于第一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与蒸汽部件相连通,蒸汽部件与盛放组件相连通,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一移液部件可驱动液体经第一管路进入到蒸汽部件内,再经蒸汽部件后,进入到盛放组件内,使得第一移液部件可同时为盛放组件和蒸汽部件供液,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防溢模式包括: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移液部件向盛放组件内输送气体或液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时,第一移液部件驱动气体或液体经第一管路和蒸汽组件后进入到盛放组件内,以改变盛放组件内的温度,进而改变盛放组件内的压力,使得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的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以避免沸腾的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通过蒸汽组件向盛放组件内输送液体或气体,无需设置单独的送风或送液结构,在实现非防溢的同时,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防溢模式包括: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降低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低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可减小蒸汽部件的加热效率,进而减少传递至物料的热量,降低物料沸腾的剧烈程度,以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控制组件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具体为:在第二周期内,控制组件控制蒸汽组件的工作模式由加热模式转换为防溢模式;其中,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长,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加热模式的时长为第二时长,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防溢模式的时长为第三时长,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以确保在整体烹饪过程中,具备充足的热量来保证物料的烹饪品质,避免因防溢模式占用过多的时长而导致物料的加热量不足,确保了烹饪器具对物料的烹饪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蒸汽组件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与蒸汽部件相连接,另一端插接于盛放组件上,以使蒸汽部件内的蒸汽、空气和/或液体经过第二管路进入盛放组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管路即可向盛放组件内输送蒸汽,也可向盛放组件内吹入空气或输入液体,实现了第二管路的复用,使得第二管路具备更高的利用率,简化烹饪器具结构,降低了烹饪器具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盛放组件包括容器、盖体和第三管路;盖体盖合于容器上;第三管路的一端与盖体相连接,第三管路上设置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设置于容器内;第三管路与蒸汽组件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盖合于容器上,以密封容器,在烹饪时,可减少容器内热量的散失;第三管路一端与盖体相连接,另一端进入到容器内,使得蒸汽组件内的蒸汽可通过第三管路进入到容器中,以烹饪容器内的物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三管路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延伸;蒸汽出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第三管路的管壁上,沿第三管路的轴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管路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多个蒸汽出口设置在第三管路的侧壁上,在减小每个蒸汽出口的出气压力的同时,使得蒸汽出口吹出的蒸汽不会直接吹向物料的表面,进而避免物料表面出现凹坑,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第三管路沿容器的侧壁设置,蒸汽出口朝向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管路沿容器的侧壁设置,避免第三管路与物料的中部接触,进而提升了物料的完整性;并且蒸汽出口朝向侧容器侧壁上的凹槽,由蒸汽出口吹出的蒸汽会被凹槽导流至容器的各个位置,避免蒸汽直接吹向物料而在物料上形成凹坑,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盛放组件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设置于容器内,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孔;第三管路的穿设于导流板上,蒸汽出口设置于导流板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管路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流板的下方,蒸汽在导流板的下方流出第三管路,进入到导流板下方的空间内,再经过导流孔进入到导流板上方的空间内,蒸汽在经过导流孔后,与物料均匀接触,避免蒸汽直接吹向物料而在物料上形成凹坑,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并且会搅拌锅内的物料,进而使得物料受热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三管路的直径大于等于0.5毫米,并且小于等于50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管路的直径设置为0.5毫米至50毫米,使得第三管路具备更好的蒸汽容纳性和通过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盛放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盖体相连接,并与机身相适配,以限制盖体相对于机身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部与机身相配合,实现对盖体的定位,确保第二管路可准确地插接于第三管路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机身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容器相适配,以限制容器相对于机身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机身上设置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可对容器进行定位,确保容器位置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投料组件,投料组件设置于机身上,与盛放组件相连通,以向盛放组件内输送物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机身上设置投料组件,使得烹饪器具可自动向盛放组件内投入物料,进而使得烹饪器具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投料组件包括物料仓、第四管路和第二移液部件;第四管路的一端与物料仓相连通,另一端与盛放组件相连通;第二移液部件设置于第四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仓用于存放物料,如存放米或面;第二移液部件设置于第四管路上,第二移液部件可驱动物料仓内的物料进入到盛放组件内,以实现自动投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机身上设置有排气口,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五管路,第五管路的一端与烹饪器具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机身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第五管路与容器相连通,在烹饪过程中,容器可根据需要由排气口进行排气。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溢方法包括: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溢方法,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沸腾后,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进而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溢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包括: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在第四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物料未沸腾时,物料的温度处于上升阶段,在一定的时长内,温度会发生变化,在物料沸腾后,物料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波动,所以当检测到物料的温度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物料已经处于沸腾状态,此时控制烹饪器具进入防溢状态,避免因物料沸腾而产生的气泡溢出盛放组件。并且通过检测物料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可准确地判断出物料的状态,进而使得烹饪器具及时地进入到防溢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包括控制蒸汽组件的第一移液部件向盛放组件内输送气体或液体;或降低蒸汽组件的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时,第一移液部件驱动气体或液体经第一管路和蒸汽组件后进入到盛放组件内,以改变盛放组件内的温度,进而改变盛放组件内的压力,使得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的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以避免沸腾的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降低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可减小蒸汽部件的加热效率,进而减少传递至物料的热量,降低物料沸腾的剧烈程度,以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具体为:在第二周期内,控制蒸汽组件的工作模式由加热模式转换为防溢模式;其中,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长,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加热模式的时长为第二时长,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防溢模式的时长为第三时长,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以确保在整体烹饪过程中,具备充足的热量来保证物料的烹饪品质,避免因防溢模式占用过多的时长而导致物料的加热量不足,确保了烹饪器具对物料的烹饪效果。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溢方法,因此该烹饪器具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溢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溢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溢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机身,102第二限位部,104排气口,200盛放组件,202容器,204盖体,206第三管路,2062蒸汽出口,208第一限位部,210导流板,2102导流孔,212投料门,300蒸汽组件,302蒸汽部件,304第一管路,306第一移液部件,308流量检测部件,310第二管路,400控制组件,500投料组件,510物料仓,520第四管路,530第二移液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包括:机身100、盛放组件200、蒸汽组件300和控制组件400;盛放组件200设置于机身100上,适于盛放物料: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盛放组件200内盛放有物料,在烹饪器具不进行烹饪时,盛放组件200可盛放物料,也可不盛放物料,为空置。
蒸汽组件300与盛放组件200相连通,适于向盛放组件200内输送蒸汽,以烹饪物料;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蒸汽组件300相盛放组件200内输送蒸汽,在烹饪器具不进行烹饪时,蒸汽组件300不向盛放组件200内输送蒸汽。
控制组件400与蒸汽组件300通信连接,根据盛放组件200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400控制蒸汽组件300进入防溢模式,进而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200,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控制组件400为集成电路板。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组件300包括蒸汽部件302、第一管路304和第一移液部件306;蒸汽部件302与盛放组件200相连通;使得蒸汽部件302产生的蒸汽可进入到盛放组件200内,第一管路304的一端与蒸汽部件302相连接,使得第一管路304可通过蒸汽部件302与盛放组件200相连通;第一移液部件306设置于第一管路304上,设置在第一管路304上的第一移液部件306可驱动液体经第一管路304进入到蒸汽部件302内,再经蒸汽部件302后,进入到盛放组件200内,使得第一移液部件306可同时为盛放组件200和蒸汽部件302供液,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
第一移液部件306为水泵后气泵。
实施例三:
防溢模式包括:根据盛放组件200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400控制第一移液部件306向盛放组件200内输送气体或液体。在盛放组件200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时,第一移液部件306驱动气体或液体经第一管路304和蒸汽组件300后进入到盛放组件200内,以改变盛放组件200内的温度,进而改变盛放组件200内的压力,使得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的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以避免沸腾的物料溢出盛放组件200,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通过蒸汽组件300向盛放组件200内输送液体或气体,无需设置单独的送风或送液结构,在实现非防溢的同时,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
第一管路304的另一端与水源连接,例如水箱或自来水管,第一移液组件驱动冷水或热水进入到盛放组件200内,冷水可获得更好的破泡效果,而热水可避免物料忽冷忽热,以提升烹饪品质。
第一管路304的另一端置于空气中,则向盛放组件200内通入气体,气体为冷空气或热空气;在通入气体时,蒸汽组件300处于加热状态下,则向盛放组件200内通入热空气,蒸汽组件300处于未加热状态下,则向盛放组件200内通入冷空气;通入热空气可避免物料忽冷忽热,通入冷空气则可获得更佳的破泡效果;第一管路304的另一端也可与气源相连,气源内可具备远高于物料的温度的气体,向盛放组件200内通入远高于物料温度的气体,也可实现防溢,并且避免物料被冷却。
实施例四:
防溢模式包括:根据盛放组件200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组件400降低蒸汽部件302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降低蒸汽部件302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可减小蒸汽部件302的加热效率,进而减少传递至物料的热量,降低物料沸腾的剧烈程度,以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200。
第一周期为蒸汽组件300的一个加热周期,降低蒸汽部件302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即为使得加热信号的占空比降低。
第一周期为10秒,加热模式下,蒸汽组件300加热5秒,停止加热5秒,以此循环;防溢模式下,蒸汽组件300加热3秒,停止7秒,以此循环。
实施例五:
控制组件400控制蒸汽组件300进入防溢模式具体为:在第二周期内,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烹饪器具烹饪物料所需的时长,控制组件400控制蒸汽组件300的工作模式由加热模式转换为防溢模式,加热模式为烹饪器具烹饪物料时的烹饪模式。
其中,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长,蒸汽组件300在第二周期内处于加热模式的时长为第二时长,蒸汽组件300在第二周期内处于防溢模式的时长为第三时长,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以确保在整体烹饪过程中,具备充足的热量来保证物料的烹饪品质,避免因防溢模式占用过多的时长而导致物料的加热量不足,确保了烹饪器具对物料的烹饪效果。
第一时长为烹饪器具烹饪物料所需的时长,在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包括加热模式和防溢模式的情况下,第二时长与第三时长之和等于第一时长。
第二周期为整个烹饪周期,第二周期内,烹饪器具的工作模式包括加热模式和烹饪模式,加热模式所占的时长大于等于60%,防溢模式所占的时长小于等于40%,以对食材充分加热,避免因防溢时长过长而导致食材无法获得充足的热量。
实施例六:
蒸汽组件300包括第二管路310,蒸汽部件与移液组件相连接;第二管路310的一端与蒸汽部件302相连接,另一端插接于盛放组件200上,以使蒸汽部件302内的蒸汽、空气和/或液体经过第二管路310进入盛放组件内。第二管路310即可向盛放组件200内输送蒸汽,也可向盛放组件200内吹入空气或输入液体,实现了第二管路310的复用,使得第二管路310具备更高的利用率,简化烹饪器具结构,降低了烹饪器具的成本。
蒸汽组件300包括加热部件设置于蒸汽部件302上,以加热蒸汽部件302内的液体。
第二管路310可相对蒸汽部件302沿第二管路310的轴向滑动,在盛放组件200放置于机身100上时,第二管路310插接于盛放组件200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组件300包括流量检测部件308,流量检测部件308设置于第一管路304上,控制组件400可控制流量检测部件308检测第一管路304内的流量,进而调整第一管路304的流量,使得送气或送液可控,进而使得对烹饪器具的控制更加精确,提升烹饪器具的品质。
流量检测部件308为流量计。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盛放组件200包括容器202、盖体204和第三管路206;容器202为烹饪器具的内锅或内胆;盖体204盖合于容器202上,以密封容器202,在烹饪时,可减少容器202内热量的散失;第三管路206的一端与盖体204相连接,第三管路206上设置有蒸汽出口2062,蒸汽出口2062设置于容器202内;第三管路206与蒸汽组件300相连通,使得蒸汽组件300内的蒸汽可通过第三管路206进入到容器202中,以烹饪容器202内的物料。
第三管路206上设置有蒸汽出口2062,位于所述第三管路206的管壁上。
第三管路206的直径大于等于0.5毫米,并且小于等于50毫米,使得第三管路206具备更好的蒸汽容纳性和通过性。
盛放组件200还包括防溢传感器,防溢传感器设置于盖体204上,位于容器202内部,在容器202内的物料沸腾后,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上升至一定的高度后,防溢传感器可检测出气泡,以及气泡的高度,进而根据气泡判断物料处于沸腾状态,并根据气泡的高度判断容器202内的气泡是否将要溢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盛放组件200的盖体204上设置有投料门212,在向盛放组件200内投料时,投料门212开启,在烹饪物料时,投料门212关闭。
实施例八:
第三管路206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延伸;蒸汽出口2062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第三管路206的管壁上,沿第三管路206的轴向分布,在减小每个蒸汽出口2062的出气压力的同时,使得蒸汽出口2062吹出的蒸汽不会直接吹向物料的表面,进而避免物料表面出现凹坑,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
实施例九:
如图3所示,容器202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第三管路206沿容器202的侧壁设置,蒸汽出口2062朝向凹槽;第三管路206沿容器202的侧壁设置,避免第三管路206与物料的中部接触,进而提升了物料的完整性;并且蒸汽出口2062朝向侧容器202侧壁上的凹槽,由蒸汽出口2062吹出的蒸汽会被凹槽导流至容器202的各个位置,避免蒸汽直接吹向物料而在物料上形成凹坑,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
第三管路206也可沿盖体204延伸,蒸汽出口2062朝向盖体。
第三管路206还可沿容器202的底壁延伸,蒸汽出口2062朝向容器202的底壁。
实施例十:
如图4所示,盛放组件200还包括导流板210,导流板210设置于容器202内,导流板210上设置有导流孔2102;第三管路206的穿设于导流板210上,蒸汽出口2062设置于导流板210的下方,蒸汽在导流板210的下方流出第三管路206,进入到导流板210下方的空间内,再经过导流孔2102进入到导流板210上方的空间内,蒸汽在经过导流孔2102后,与物料均匀接触,避免蒸汽直接吹向物料而在物料上形成凹坑,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并且会搅拌锅内的物料,进而使得物料受热更加均匀。
实施例十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盛放组件200包括第一限位部208,第一限位部208与盖体204相连接,并与机身100相适配,以限制盖体204相对于机身100的位置,确保第二管路310可准确地插接于第三管路206内。
第一限位部208为凸出于盖体204顶壁的凸台,凸台与机身100相适配,第一限位部208为多个。
机身100包括第二限位部102,第二限位部102与容器202相适配,以限制容器202相对于机身100的位置,确保容器202位置的准确性。
盖体204与机身100进行定位,容器202与机身100进行定位,进而实现了盖体204与容器202之间的定位,在确保盖体204密封性的同时,使得机身100、盖体204和容器202之间的位置更加准确,进而使得蒸汽可顺利的进入到容器202内,避免因错位而导致第二管路310和/或第三管路206堵塞。
第二限位部102为凸出于机身100的凸台,第二限位部102为多个,沿容器202的周向设置。
实施例十二: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投料组件500,投料组件500设置于机身100上,实现对投料组件500的固定,投料组件500与盛放组件200相连通,以向盛放组件200内输送物料,使得烹饪器具可自动向盛放组件200内投入物料,进而使得烹饪器具更加智能化。
投料组件500包括物料仓510、第四管路520和第二移液部件530;物料仓510用于存放物料,如存放米或面;第四管路520的一端与物料仓510相连通,另一端与盛放组件200相连通,以使得物料仓510与盛放组件200相连通;第二移液部件530设置于第四管路520上,第二移液部件530可驱动物料仓510内的物料进入到盛放组件200内,以实现自动投料。
第二移液部件530为气泵。
实施例十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机身100上设置有排气口104,排气口104用于排出高温气体;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五管路,第五管路的一端与烹饪器具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气口104相连接,排气口104通过第五管路与容器202相连通,在烹饪过程中,容器202可根据需要由排气口104进行排气。
实施例十四:
如图5所示,防溢方法包括:
步骤502,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
步骤504,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
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沸腾后,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进而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实施例十五:
如图6所示,防溢方法包括:
步骤602,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在第四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
步骤604,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
步骤606,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
在物料未沸腾时,物料的温度处于上升阶段,在一定的时长内,温度会发生变化,在物料沸腾后,物料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波动,所以当检测到物料的温度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物料已经处于沸腾状态,此时控制烹饪器具进入防溢状态,避免因物料沸腾而产生的气泡溢出盛放组件。并且通过检测物料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可准确地判断出物料的状态,进而使得烹饪器具及时地进入到防溢模式。
实施例十六:
如图7所示,防溢方法包括:
步骤702,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
步骤704,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蒸汽组件的第一移液部件向盛放组件内输送气体。
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置于空气中,则向盛放组件内通入气体,气体为冷空气或热空气;在通入气体时,蒸汽组件处于加热状态下,则向盛放组件内通入热空气,蒸汽组件处于未加热状态下,则向盛放组件内通入冷空气;通入热空气可避免物料忽冷忽热,通入冷空气则可获得更佳的破泡效果;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也可与气源相连,气源内可具备远高于物料的温度的气体,向盛放组件内通入远高于物料温度的气体,也可实现防溢,并且避免物料被冷却。
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时,第一移液部件驱动气体经第一管路和蒸汽组件后进入到盛放组件内,以改变盛放组件内的温度,进而改变盛放组件内的压力,使得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的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以避免沸腾的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实施例十七:
如图8所示,防溢方法包括:
步骤802,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
步骤804,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蒸汽组件的第一移液部件向盛放组件内输送液体。
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水源连接,例如水箱或自来水管,第一移液组件驱动冷水或热水进入到盛放组件内,冷水可获得更好的破泡效果,而热水可避免物料忽冷忽热,以提升烹饪品质。
在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时,第一移液部件驱动液体经第一管路和蒸汽组件后进入到盛放组件内,以改变盛放组件内的温度,进而改变盛放组件内的压力,使得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的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以避免沸腾的物料溢出盛放组件,防止高温物料烫伤用户,并且避免物料污染烹饪器具外部环境。
实施例十八:
如图9所示,防溢方法包括:
步骤902,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
步骤904,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降低蒸汽组件的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
降低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可减小蒸汽部件的加热效率,进而减少传递至物料的热量,降低物料沸腾的剧烈程度,以避免物料溢出盛放组件。
实施例十九:
如图10所示,防溢方法包括:
步骤1002,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
步骤1004,根据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在第二周期内,控制蒸汽组件的工作模式由加热模式转换为防溢模式;
其中,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长,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加热模式的时长为第二时长,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防溢模式的时长为第三时长,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
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以确保在整体烹饪过程中,具备充足的热量来保证物料的烹饪品质,避免因防溢模式占用过多的时长而导致物料的加热量不足,确保了烹饪器具对物料的烹饪效果。
实施例二十:
烹饪器具,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溢方法,因此该烹饪器具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二十一: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溢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溢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二十二:
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电炒锅中的任意一种,其对物料进行加热烹饪,以熟制物料。其中,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为电烹饪器具,其在电力驱动下生发热量以加热物料。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为电饭煲,其尤其适用于烹饪谷物类物料。采用本实施例的蒸汽组件的电饭煲不仅可熟制谷物类物料,亦可通过蒸汽组件对肉类或蔬菜类物料进行焯水处理,以达到拓展电饭煲功能用途的目的。此外,蒸汽组件还可作为加热部件,对电饭煲中的谷物类物料进行加热熟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盛放组件,所述盛放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上,适于盛放物料;
蒸汽组件,所述蒸汽组件与所述盛放组件相连通,适于向所述盛放组件内输送蒸汽,以烹饪所述物料;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蒸汽组件通信连接,根据所述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组件包括:
蒸汽部件,所述蒸汽部件与所述盛放组件相连通;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部件相连接;
第一移液部件,所述第一移液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移液部件向所述盛放组件内输送气体或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所述控制组件降低所述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具体为:在第二周期内,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蒸汽组件的工作模式由加热模式转换为防溢模式,以防止盛放组件内的物料溢出盛放组件;
其中,所述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长,所述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加热模式的时长为第二时长,所述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防溢模式的时长为第三时长,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组件包括: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部件相连接,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盛放组件上,以使所述蒸汽部件内的蒸汽、空气和/或液体经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盛放组件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包括:
容器;
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容器上;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设置于所述容器内;
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蒸汽组件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管路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延伸;
所述蒸汽出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的管壁上,沿所述第三管路的轴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第三管路沿所述容器的侧壁设置,所述蒸汽出口朝向所述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还包括: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容器内,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孔;
所述第三管路的穿设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蒸汽出口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管路的直径大于等于0.5毫米,并且小于等于50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盖体相连接,并与所述机身相适配,以限制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机身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容器相适配,以限制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机身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投料组件,所述投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上,与所述盛放组件相连通,以向所述盛放组件内输送物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组件包括:
物料仓;
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物料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盛放组件相连通;
第二移液部件,所述第二移液部件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烹饪器具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接。
17.一种防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
根据所述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沸腾状态信息,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盛放组件内的物料的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在第四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
所述温度变化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盛放组件内的物料处于沸腾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蒸汽组件的第一移液部件向所述盛放组件内输送气体或液体;或
降低所述蒸汽组件的蒸汽部件在第一周期内的加热时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蒸汽组件进入防溢模式具体为:在第二周期内,控制所述蒸汽组件的工作模式由加热模式转换为防溢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长,所述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加热模式的时长为第二时长,所述蒸汽组件在第二周期内处于防溢模式的时长为第三时长,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大于等于60%,第三时长与第一时长的比值小于等于40%。
2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方法。
CN202010888612.4A 2020-08-28 2020-08-28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984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8612.4A CN114098406A (zh) 2020-08-28 2020-08-28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8612.4A CN114098406A (zh) 2020-08-28 2020-08-28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8406A true CN114098406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9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8612.4A Pending CN114098406A (zh) 2020-08-28 2020-08-28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840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15252U (zh) * 2014-02-11 2014-09-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溢电饭锅
CN109124326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09662603A (zh) * 2017-10-13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08784386U (zh) * 2018-06-11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10547671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9863343U (zh) * 2019-04-30 2019-12-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15252U (zh) * 2014-02-11 2014-09-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溢电饭锅
CN109124326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09662603A (zh) * 2017-10-13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110547671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8784386U (zh) * 2018-06-11 2019-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209863343U (zh) * 2019-04-30 2019-12-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6609B2 (en) Multi-purpose cooking device through heating of a water bath
JP4049787B2 (ja) 過熱蒸気調理器
CN112842070A (zh) 烹饪系统
US20060000821A1 (en) Oven with a system for generating steam
RU2757788C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арки
CA2726708A1 (en) Cooking device for a cooking container
US7538300B1 (en) Polygonal cooking apparatus with a pressurizable condensate jacket
CN114098406A (zh) 烹饪器具、防溢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781289B (zh) 用于蒸汽加热食物电动设备或者用于烹饪用具的篮架
CN114098408B (zh)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3308967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112312775A (zh) 烹饪方法
KR200394229Y1 (ko) 조리용기의 뚜껑
KR102050669B1 (ko) 무압 증기발생장치
CN109984570B (zh) 一种上给水式先煮后蒸的煮饭锅及煮饭方法
EP2765083B1 (en) Station for emptying a bulk fluid or pasty product container, particularly an IBC
KR19990022467U (ko) 복합형조리기
CN21315534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JP2018201692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3155341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3142987A (zh)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16932731U (zh) 烹饪器具
JP2016214656A (ja) 炊飯器
JP2005245821A (ja) 調理器
CN217792506U (zh) 蒸煮式内胆及具有该蒸煮式内胆的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