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8241A - 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 Google Patents

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8241A
CN114098241A CN202110896963.4A CN202110896963A CN114098241A CN 114098241 A CN114098241 A CN 114098241A CN 202110896963 A CN202110896963 A CN 202110896963A CN 114098241 A CN114098241 A CN 114098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fin
fastener
side guid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6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8241B (zh
Inventor
董宥辰
细川祐介
井本裕树
田上隆二
范睿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98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8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8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8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插棒部与布料重叠的部分以及座棒部与布料重叠的部分夹在和钩挂于拉头的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本发明的链牙构件(11、12)具有:绳状的固定构件(16);多个拉链链牙(14),安装于固定构件;以及构成零件部,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构成零件部具有:零件主体部(21、51),以将固定构件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翅片部(22、52),从零件主体部以减薄厚度的方式延伸,翅片部具有板状的翅片主体部(22a、52a)和设置于翅片主体部的凹口部(22b、52b),凹口部以相对于翅片主体部的第1面和配置于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中的至少一者凹陷的形状设置。

Description

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个拉链链牙安装到固定构件而成的链牙构件、具备该链牙构件的链条构件、以及安装有该链条构件的带拉链的产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拉链被广泛用作服装、日用杂货品、产业用材料等产品、汽车、火车、航空器等的各种座椅类等产品的开闭器具。一般而言,使用于这样的各种产品的拉链具有: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带,其是在拉链带的带侧缘部形成有链牙列而成的;和拉头,其沿着左右的链牙列滑动。另外,作为拉链之一,公知有设置有使左右的拉链链牙带能够分离而分开的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拉链。
另外,在国际公开第2020/129203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在不使用拉链带的情况下形成有拉链、且在拉链的预定位置设置有可分离式嵌插件的带拉链的产品。
例如在图18中表示专利文献1的带拉链的产品所使用的链条构件100。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具有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啮合的左右一对第1链牙构件101和第2链牙构件102。
第1链牙构件101具有:绳状的固定构件105;多个拉链链牙106,其安装于固定构件105,并且,形成链牙列;第1止挡部107,其以与链牙列的前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构件105;插棒部108,其以与链牙列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构件105,并且,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的局部;以及第1引导部109,其以与插棒部108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构件105。
第2链牙构件102具有:绳状的固定构件105;多个拉链链牙106,其安装于固定构件105,并且,形成链牙列;第2止挡部112,其以与链牙列的前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构件105;座棒部113,其以与链牙列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构件105,并且,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的局部;以及第2引导部114,其以与座棒部113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构件105。
在第1链牙构件101中,第1止挡部107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止挡部112重叠的未图示的重叠部。另外,第1止挡部10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坦地形成。插棒部108具有安装于固定构件105的插棒主体部108a和从插棒主体部108a延伸的插棒侧翅片部108b。在插棒侧翅片部108b设置有细长的孔部和圆形的孔部。第1引导部109具有:第1引导主体部,其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包入固定构件105;和未图示的下侧延伸部,其从第1引导主体部的下半部朝向第2引导部114延伸。在未图示的下侧延伸部设置有能够供在缝纫机设置的输送齿轮的齿插入的齿轮插入凹部。
在第2链牙构件102中,第2止挡部112相对于第1止挡部107设置于链牙列的附近。另外,第2止挡部112具有与能够滑动地安装于链牙列的拉头抵接的突起部112a。第2止挡部112的突起部112a设置于第2止挡部112的上表面。
座棒部113具有安装于固定构件105的座棒主体部113a和从座棒主体部113a延伸的座棒侧翅片部113b。在座棒侧翅片部113b设置有细长的孔部和圆形的孔部。第2引导部114具有:第2引导主体部,其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包入固定构件105;和上侧延伸部,其从第2引导主体部的上半部朝向第1引导部109延伸。在上侧延伸部设置有能够供在缝纫机设置的输送齿轮的齿插入的齿轮插入凹部。
上述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能够使用缝纫机而直接缝在衣服等产品的布料。在专利文献1中,在进行缝纫机的缝制加工而将链条构件100的第1链牙构件101(或第2链牙构件102)缝在布料时,能够利用设置到缝纫机的输送齿轮支承并输送第1链牙构件101的第1引导部109(或第2链牙构件102的第2引导部114)。由此,能够使缝制加工的稳定性提高,另外,能够将第1链牙构件101(或第2链牙构件102)容易地且稳定地缝合于布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2920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而制造成的带拉链的产品中,例如在供第1链牙构件101和第2链牙构件102安装的布料较厚的情况下,插棒部108的插棒侧翅片部108b以及座棒部113的座棒侧翅片部113b与布料重叠,因此,安装有插棒侧翅片部108b和座棒侧翅片部113b的部分更厚地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为了使拉链闭合而将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插棒部108插入于座体部而拉上拉头之际、为了打开闭合着的拉链而使拉头滑动并与可分离式嵌插件抵接之际,相互重叠着的插棒侧翅片部108b与布料或座棒侧翅片部113b与布料有时夹在或钩挂于在拉头的左右侧缘部设置的贯穿间隙。因此,降低了拉链的操作性、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牙构件、具备该链牙构件的链条构件、以及安装有该链条构件的带拉链的产品,其中,在制造成带拉链的产品时,该链牙构件能够抑制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插棒部与布料重叠的部分、以及座棒部与布料重叠的部分夹在和钩挂于拉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链牙构件的特征在于,该链牙构件具有:绳状的固定构件,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多个拉链链牙,其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并且,形成链牙列;以及构成零件部,其以与所述链牙列的一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并且,形成拉链用可分离式嵌插件的局部,所述构成零件部具有:零件主体部,其以将所述固定构件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翅片部,其从所述零件主体部以减薄厚度的方式延伸,所述翅片部具有:板状的翅片主体部;和凹口部,其从所述翅片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靠近所述链牙列那一侧的端缘朝向所述翅片主体部的内侧设置;所述凹口部以相对于所述翅片主体部的第1面和配置于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中的至少一者凹陷的形状设置。
在本发明的链牙构件中,优选的是,所述翅片主体部在从所述翅片主体部的表背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呈矩形或接近矩形的形状,所述翅片部具有从所述翅片主体部的在宽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零件主体部地配置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分别突出的挂线部。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翅片主体部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表面粗糙度互不相同的粗糙面区域和平滑面区域,所述粗糙面区域与所述平滑面区域之间的分界部在长度方向上倾斜地配置。
接着,本发明的链条构件的特征在于,该链条构件以两个为一组的方式具有具备上述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的链牙构件,所述链牙构件中的一者是具有插棒部的第1链牙构件,该插棒部是所述构成零件部形成所述可分离式嵌插件的局部而成的,所述链牙构件中的另一者是具有座棒部的第2链牙构件,该座棒部是所述构成零件部形成所述可分离式嵌插件的局部而成的,所述第1链牙构件的所述链牙列与所述第2链牙构件的所述链牙列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啮合。
在本发明的链条构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链牙构件具有以与所述链牙列的另一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的第1止挡部,所述第2链牙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止挡部卡合的第2止挡部,所述第2止挡部具有:第2止挡主体部,其以将所述固定构件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突起部,其在表背方向上从所述第2止挡主体部突出,所述第2止挡部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1止挡部远离所述链牙列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2链牙构件具有配置于所述链牙列与所述第2止挡部之间的仿真链牙,所述仿真链牙具有与所述第1链牙构件的所述拉链链牙卡合的链牙侧卡合部和与所述第1止挡部卡合的止挡侧卡合部,所述第1止挡部具有:仿真链牙侧卡合部,其在从表背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弯曲成凹状,并且,与所述仿真链牙卡合;和重叠部,其在表背方向上与所述第2止挡部的局部重叠。
另外,在本发明的链条构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链牙构件具有以与所述插棒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的插棒侧引导部,所述插棒侧引导部由相互分开地形成的多个插棒侧引导链牙形成,所述第2链牙构件具有以与所述座棒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座棒侧引导部,所述座棒侧引导部由相互分开地形成的多个座棒侧引导链牙形成。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各所述插棒侧引导链牙和各所述座棒侧引导链牙具有与所述拉链链牙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和/或在表背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各所述插棒侧引导链牙具有在表背方向上与至少1个所述座棒侧引导链牙重叠的重叠部,各所述座棒侧引导链牙具有在表背方向上与至少1个所述插棒侧引导链牙重叠的重叠部。
接着,本发明的带拉链的产品的特征在于,该带拉链的产品具有:具备上述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的链条构件;和要安装拉链的构件,其在彼此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链条构件的所述第1链牙构件和第2链牙构件分别安装的一对链牙安装缘部,所述第1链牙构件利用由缝制线形成的第1缝制部固定于所述要安装拉链的构件的一个所述链牙安装缘部,所述第2链牙构件利用由缝制线形成的第2缝制部固定于所述要安装拉链的构件的另一个所述链牙安装缘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链牙构件、具备该链牙构件的链条构件、以及安装有该链条构件的带拉链的产品,其中,在制造成带拉链的产品时,该链牙构件能够抑制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插棒部与布料重叠的部分、以及座棒部与布料重叠的部分夹在和钩挂于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拉链的产品(衣服)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链条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链条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链条构件分离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链条构件的仰视图。
图6是放大地表示图4所示的链条构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链条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图8是放大地表示图4所示的链条构件的别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链条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图10是从后方侧观察第2止挡部的后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说明将第1链牙构件缝合于布料的缝制加工的第1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说明将第1链牙构件缝合于布料的缝制加工的第2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说明将第2链牙构件缝合于布料的缝制加工的第1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说明将第2链牙构件缝合于布料的缝制加工的第2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在带拉链的产品中示意性地表示将插棒部插入于座体的中途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在带拉链的产品中示意性地表示将插棒部插入到座体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在带拉链的产品中示意性地表示使拉头从与座体抵接的位置滑动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链条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拉链的衣服(带拉链的产品);2、拉链;3、布料(要安装拉链的构件);4、拉头;4a、拉头主体部;4b、上翼板;4c、下翼板;4d、连结柱;4e、上凸缘部;4f、下凸缘部;5、可分离式嵌插件;5a、座体部;6、第1缝制部;7、第2缝制部;8a、8b、9、箭头;10、链条构件;11、第1链牙构件;12、第2链牙构件;13、链牙列;14、拉链链牙;15a、链牙主体部;15b、链牙颈部;15c、啮合头部;15d、肩部;16、固定构件;17、齿轮插入间隙;18、齿轮插入凹部;20、插棒部(第1构成零件部);21、插棒主体部(第1零件主体部);22、第1翅片部(插棒侧翅片部);22a、翅片主体部;22b、凹口部;22b1、底面;22b2、周壁部;22c、挂线部(耳部);22d、开口部;23、插棒侧卡合部;24、第1突片部;25、粗糙面区域;26、平滑面区域;27、分界部;30、插棒侧引导部(第1引导部);31、插棒侧引导链牙(引导链牙);32、第1插棒侧引导链牙(第1引导链牙);32a、引导链牙主体部;32b、引导链牙卡合部;32c、卡合凹部;32d、下侧重叠部;33、第2插棒侧引导链牙(第2引导链牙);33a、引导链牙主体部;33b、引导链牙卡合部;33c、下侧重叠部;33d、上侧重叠部;34、第3插棒侧引导链牙(第3引导链牙);35、第4插棒侧引导链牙(第4引导链牙);36、第5插棒侧引导链牙(第5引导链牙);36a、引导链牙主体部;36b、引导链牙卡合部;36c、突片部;36d、上侧重叠部;40、第1止挡部(插棒侧止挡部);41、第1止挡主体部;42、第1止挡卡合部;43、仿真链牙侧卡合部;44、下侧重叠部;48、落针位置;50、座棒部(第2构成零件部);51、座棒主体部(第2零件主体部);51a、卡合凹部;52、第2翅片部(座棒侧翅片部);52a、翅片主体部;52b、凹口部;52c、挂线部(耳部);52d、开口部;53、第2突片部;53a、座棒侧卡合部;54a、前侧凸部;54b、后侧凸部;55、粗糙面区域;56、平滑面区域;57、分界部;60、座棒侧引导部(第2引导部);61、座棒侧引导链牙(引导链牙);62、第1座棒侧引导链牙(第1引导链牙);62a、引导链牙主体部;62b、引导链牙卡合部;62c、齿轮用插入部;62d、下侧重叠部;62e、上侧重叠部;63、第2座棒侧引导链牙(第2引导链牙);64、第3座棒侧引导链牙(第3引导链牙);65、第4座棒侧引导链牙(第4引导链牙);65a、引导链牙主体部;65b、引导链牙卡合部;65c、标记;65d、下侧重叠部;65e、上侧重叠部;65f、凹状卡合部;70、第2止挡部(座棒侧止挡部);71、第2止挡主体部;72、上侧突起部;73、第2止挡固定部;74、第2止挡卡合部;74a、上侧重叠部;75、空间部(避让部);78、浇口;79、刀构件;80、仿真链牙;81、仿真主体部;82、仿真卡合部;83、链牙侧卡合部;83a、凹部;84、止挡侧卡合部;90、针板;91、贯穿槽部;92、第1输送齿轮;93、第2输送齿轮;94、落针位置;Wm、从第1翅片部的凹口部的前端缘到第2翅片部的凹口部的前端缘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产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的立体图。图3是链条构件的俯视图,图4和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链条构件分离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6和图7是放大地表示链条构件的插棒部、插棒侧引导部、座棒部、以及座棒侧引导部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8和图9是放大地表示链条构件的第1止挡部、第2止挡部、以及仿真链牙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链条构件(或链牙构件)的与拉头的滑动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另外,前后方向和长度方向也能够改称为沿着固定构件的方向。在该情况下,将拉头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方式滑动的方向设为前方,将拉头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分离的方式滑动的方向设为后方。另外,前方和后方也能够改称为远离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方向和接近可分离式嵌插件的方向。
左右方向是指链条构件的宽度方向或一对链牙构件在链条构件中排列的方向。另外,左右方向和宽度方向也能够改称为与拉头的滑动方向正交、且与作为要安装拉链的构件的布料的表面和背面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是指与作为要安装拉链的构件的布料的表面和背面正交的链条构件(或链牙构件)的厚度方向。特别在该情况下,将在制造成衣服时处于布料的外面侧的朝向设为上方,将其相反侧的朝向设为下方。另外,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前后方向是图3的纸面中的上下的方向,左右方向是图3的纸面中的左右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是指图3的纸面中的表背方向,上方是图3的纸面的跟前侧的朝向,下方是图3的纸面的里侧的朝向。
图2~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用于例如在图1中表示主要部分这样的一体地设置拉链2的带拉链的衣服(服装)1。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产品是带拉链的衣服(服装)1,链条构件10安装于在该衣服1中形成成为开闭部的左右的前身(尤其是门襟部)的布料3。在该情况下,构成衣服的前身的布料3(也称为服装布料)成为供链条构件10安装的要安装拉链的构件。另外,左右的前身的布料3中的彼此相对的相对缘部成为链牙安装缘部。此外,在本发明中,衣服的布料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选择。
在带拉链的衣服1的左右的链牙安装缘部分别缝合有形成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参照图2~图5)的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左右的链牙列13由第1链牙构件11的多个拉链链牙14和第2链牙构件12的多个拉链链牙14形成。另外,在左右的链牙安装缘部的后端部以与左右的链牙列13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设置有具有插棒部20、座棒部50、以及座体部5a的可分离式嵌插件5。此外,在图1中,主要图示可分离式嵌插件5及其周边部分,省略了后述的链牙列13等的图示。
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具有:左侧的第1链牙构件11,其设置有形成图1所示的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的插棒部20;和右侧的第2链牙构件12,其设置有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的座棒部50。在该链条构件10中,左侧的第1链牙构件11和右侧的第2链牙构件12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大致平行地排列。另外,形成于第1链牙构件11的左侧的链牙列13和形成于第2链牙构件12的右侧的链牙列13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相互啮合。
左侧的第1链牙构件11具有1根绳状的固定构件16、固着到固定构件16的多个独立的拉链链牙14、插棒部(第1构成零件部)20、插棒侧引导部(第1引导部)30、以及第1止挡部(插棒侧止挡部)40。
右侧的第2链牙构件12具有1根绳状的固定构件16、固着到固定构件16的多个独立的拉链链牙14、座棒部(第2构成零件部)50、座棒侧引导部(第2引导部)60、第2止挡部(座棒侧止挡部)70、以及仿真链牙80。
本实施例的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所使用的各固定构件1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并且,具备挠性。另外,固定构件16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大致圆形的细长的构件形成。固定构件16在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插棒侧引导部30或座棒侧引导部60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另外,以相对于第1止挡部40或第2止挡部70进一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
作为固定构件16,例如能够使用通过利用由多个编织线编织的袋织部包入单丝、合股线(合股绳)、或、由并丝而成的多根复丝构成的芯线而形成的绳体(也称为编织绳)等。在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中,多个拉链链牙14由各固定构件16等间隔地连结。
此外,在本发明中,固定构件16只要具备挠性、且能够安装多个拉链链牙14,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固定构件16也可以改变截面形状而形成。而且,也可以利用两根以上的固定构件16连结多个拉链链牙14而形成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
各拉链链牙14例如是通过将聚醛等热塑性树脂注射成形于1根固定构件16而形成的,另外,以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14分开的独立的形态形成。各拉链链牙14以与固定构件16一体、且覆盖固定构件16的局部的外周面整体的方式形成。即,各拉链链牙14以将固定构件16的局部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另外,设置于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部20、插棒侧引导部30、以及第1止挡部40、设置于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部50、座棒侧引导部60、第2止挡部70、以及仿真链牙80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另外,优选由与拉链链牙14相同的合成树脂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中,拉链链牙14的材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热塑性树脂。插棒部20、插棒侧引导部30、第1止挡部40、座棒部50、座棒侧引导部60、第2止挡部70、以及仿真链牙80的材质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拉链链牙14和上述的其他部位也可以由除了热塑性树脂以外的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另外,本发明的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并未限定于拉链链牙14由注射成形形成,例如,也可以利用熔接或粘接等将预先形成为预定的形状的拉链链牙14固着于固定构件16而形成。
本实施例的各拉链链牙14具有:链牙主体部15a,其固定于固定构件16;链牙颈部15b,其从链牙主体部15a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缩小的形状;啮合头部15c,其从链牙颈部15b进一步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俯视时呈大致长圆形;以及前后一对肩部15d,其从链牙颈部15b向前方和后方突出。
链牙主体部15a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形态,并且,以固定构件16在前后方向上贯通链牙主体部15a的方式形成为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在该情况下,固定构件16保持于链牙主体部15a中的上下方向(链牙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在啮合头部15c的顶端部(先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在使左右的链牙列13啮合时使啮合对象侧的拉链链牙14的肩部15d嵌入的未图示的凹槽部。此外,在本发明中,拉链链牙14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其他形状。
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14的链牙主体部15a之间形成有间隙,固定构件16暴露在该间隙中。在形成于链牙主体部15a之间的各间隙中,在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由缝制线的第1缝制部6或第2缝制部7(参照图1)缝合到要安装拉链的构件(布料)3时,暴露着的固定构件16由缝制线的第1缝制部6或第2缝制部7保持,从而固定于要安装拉链的构件3。
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14的啮合头部15c之间形成有齿轮插入间隙17(参照图11~图14),在如后述那样进行将第1链牙构件11或第2链牙构件12缝在要安装拉链的构件(布料)3的缝制加工时,设置到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的齿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能够插入于该齿轮插入间隙17。
插棒部(第1构成零件部)20以与第1链牙构件11的链牙列13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在该插棒部20与配置于链牙列13的最后方侧的拉链链牙14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隙。
具体而言,在插棒部20的后述的插棒主体部21与拉链链牙14的链牙主体部15a之间形成有与在相邻的拉链链牙14之间形成的间隙同样的供固定构件16暴露的间隙。另外,在后述的插棒侧卡合部23与拉链链牙14的啮合头部15c之间形成有与在相邻的拉链链牙14的啮合头部15c之间形成的齿轮插入间隙17同样的齿轮插入间隙17。
插棒部20具有固着于固定构件16的插棒主体部(第1零件主体部)21和从插棒主体部21朝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第1翅片部(插棒侧翅片部)22。如图6所示,插棒主体部21具有:插棒侧卡合部23,其设置于插棒主体部21的前端部,并且,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座棒部50)突出;和第1突片部24,其设置于插棒主体部21的下半部,并且,朝向座棒部50突出。
此外,在本发明中,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是指,在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的宽度方向上,接近对象侧的链牙构件的方向的朝向和远离对象侧的链牙构件的方向的朝向。另外,插棒主体部21等部位中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是指,与该部位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相比配置于上侧的部分和配置于下侧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插棒部20的主要的形态除了第1翅片部22之外,与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插棒部108(参照图18)大致同样地形成。因此,简单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插棒部20的插棒主体部21、插棒侧卡合部23、以及第1突片部24。
插棒主体部21具有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分。插棒主体部21中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是与拉链链牙14的链牙主体部15a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大小。另外,插棒主体部21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分处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的最大值是与拉链链牙14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相同的大小。通过如此形成插棒主体部21,在使用缝纫机而将第1链牙构件11缝合于布料3之际,能够将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部20与拉链链牙14同样地一边顺利地输送一边缝在布料3。
插棒侧卡合部23设置于插棒主体部21的上半部,并且,朝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插棒侧卡合部23具有能够与配置于第2链牙构件12的链牙列13的最后方侧的拉链链牙14和座棒部50的后述的第2突片部53卡合的形状。
在第1突片部24以与插棒侧卡合部23相邻的方式设置有齿轮插入凹部18。齿轮插入凹部18从第1突片部24的座棒相对侧缘朝向插棒主体部21凹设。设置于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能够插入于该齿轮插入凹部18。
插棒部20的第1翅片部22与插棒主体部2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连结。第1翅片部22具有:平板状的翅片主体部22a,其从插棒主体部21延伸;凹口部22b,其设置于翅片主体部22a的前端部;两个挂线部(耳部)22c,其从翅片主体部22a向斜前方向和斜后方向突出;以及3个开口部22d,其在表背方向上贯通翅片主体部22a。
翅片主体部22a从插棒主体部21的与座棒部50相对的内侧面部的相反侧的外侧面部朝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一定的厚度尺寸延伸。翅片主体部22a的厚度尺寸比插棒主体部21的厚度尺寸小。翅片主体部22a在例如从上方观察翅片主体部22a的俯视翅片主体部22a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接近矩形的形状)。在例如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翅片主体部22a的前端缘和后端缘分别具有沿着宽度方向配置的直线部分。另外,翅片主体部22a的配置于与插棒主体部21分开的位置的外侧缘具有沿着长度方向或大致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部分。
在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第1面)和下表面(第2面)形成有表面粗糙度互不相同的粗糙面区域25和平滑面区域26。在粗糙面区域25与平滑面区域26之间设置有分界部27。粗糙面区域25形成为具备微细的凹凸的果皮状的面,以与插棒主体部21相邻的方式配置。平滑面区域26形成为表面粗糙度比粗糙面区域25的表面粗糙度小的平坦的面,与插棒主体部21分开地配置。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平滑面区域26平滑地形成,并且,具备光泽。
翅片主体部22a的分界部27沿着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成直线状。该分界部27在将第1链牙构件11缝在布料3的缝制加工中用作使布料3的端缘部的位置对准时的标记。由此,在缝制加工中,能够确切且顺利地进行布料3与插棒部20之间的对位,能够提高缝制加工的操作性和效率。另外,能够抑制产品(带拉链的衣服)1的品质产生偏差,谋求品质的稳定化。
凹口部22b以相对于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凹陷的凹部的形状设置于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第1面)侧。另外,凹口部22b设置于翅片主体部22a的前端部中的靠近插棒主体部21的部分。该凹口部22b的形成位置设定成,在形成了拉链2时的俯视拉链2(参照例如图15~图17)时,在使拉头4滑动时该拉头4的上凸缘部4e和下凸缘部4f通过凹口部22b的区域的至少局部(或者,上凸缘部4e和下凸缘部4f与凹口部22b的区域的至少局部重叠)。
更具体地说明凹口部22b的形态,凹口部22b设为在俯视插棒部20(图6)时凹陷成以下大致三角形形状:从翅片主体部22a的前端缘(翅片主体部22a的长度方向的靠近链牙列13那一侧的端缘)朝向斜后方呈尖细状延伸。另外,凹口部22b在俯视时具有凹口部22b的整体未被翅片主体部22a包围、在前方(具体而言,斜左前方)开口的形状。
本实施例的凹口部22b具有与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平行的底面22b1和从底面22b1朝向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形成为弯曲面状的周壁部22b2。通过如此凹口部22b具有底面22b1,即使在第1翅片部22设置有凹口部22b,第1翅片部22也能够具有恰当的强度。此外,也可以是,凹口部22b的底面22b1不形成为与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而例如形成为相对于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从翅片主体部22a的前端缘朝向尖细状的顶点部向上倾斜这样的平坦的倾斜面或弯曲的曲面。
上述这样的凹口部22b设置于第1翅片部22,从而能够将厚度比翅片主体部22a的厚度薄的薄壁部分局部地设置于第1翅片部22的预定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1翅片部22的凹口部22b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凹口部22b也可以形成为除了本实施例的大致三角形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从凹口部22b的底面22b1到翅片主体部22a的上表面的厚度尺寸(即,凹口部22b的深度)也能够任意地变更。
本实施例的凹口部22b如上所述形成为具备底面22b1的凹部的形态。不过,在本发明中,凹口部以相对于翅片主体部的上表面凹陷的形状设置即可。例如,凹口部也可以形成为不具备底面、而是相对于翅片主体部局部切除而成的这样的缺口状的形态。即,在本发明的凹口部中,“凹陷的形状”不仅包括厚度比翅片主体部的厚度薄的形状,也包括缺口状的形状(局部切除而成的形状)。另外,凹口部也可以不是设置于翅片主体部的上表面(第1面)侧、而是设置于翅片主体部的下表面(第2面)侧,或者,也可以设置于翅片主体部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这两侧。
第1翅片部22中的上下一对挂线部22c从翅片主体部22a的远离插棒主体部21的上侧角部(第1角部)和下侧角部(第2角部)分别向斜上方和斜下方突出。特别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上下的挂线部22c设为,夹在翅片主体部22a的前端缘或后端缘处的沿着宽度方向的直线部分与外侧缘的直线部分之间。上下的挂线部22c在俯视时具有外周缘呈圆弧状的带有圆度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挂线部22c从翅片主体部22a突出地设置,在进行缝制加工而将插棒部20缝到布料3时,能够将插棒部20可靠地固定于布料3。另外,能够使固定到布料3的插棒部20的位置难以偏离。
第1翅片部22的3个开口部22d在俯视时分别设置成大致椭圆形状,另外,具有缝制加工所用的缝纫机的缝纫机针能够贯穿的大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3个开口部22d以使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设置于翅片主体部22a。由此,即使在翅片主体部22a设置有多个开口部22d,翅片主体部22a也能够稳定地具有恰当的强度。此外,在本发明中,设置于翅片主体部的开口部的个数、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
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侧引导部30以安装于固定构件16的方式设置于与插棒部20的后端部相邻的位置。插棒侧引导部30由相互分开地形成的多个插棒侧引导链牙31(以下简写为引导链牙31)形成。本实施例的插棒侧引导部30具有5个引导链牙31。在该情况下,从靠近插棒部20那一侧依次将5个引导链牙31规定为第1引导链牙32~第5引导链牙36(第1插棒侧引导链牙32~第5插棒侧引导链牙36)。
第1引导链牙32~第5引导链牙36分别具有与拉链链牙14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另外,第1引导链牙32~第5引导链牙36分别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上半部和下半部形成为不同的形状)。
第1引导链牙32~第5引导链牙36在长度方向上以与形成链牙列13的多个拉链链牙14的形成间距(形成间隔)相同的形成间距(形成间隔)安装于固定构件16。因此,在5个引导链牙31之间分别形成有在进行缝制加工之际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能够插入的齿轮插入间隙17。
在第1引导链牙32~第5引导链牙36分别形成有能够与座棒侧引导部60的后述的第1引导链牙62~第4引导链牙65的至少1个卡合的凹凸形状。
具体地说明,如图6和图7所示,第1引导链牙3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引导链牙主体部32a,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引导链牙卡合部32b,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32a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另外,在引导链牙卡合部32b的后端部设置有:卡合凹部32c,其向前方凹陷成凹状;和下侧重叠部32d,其通过引导链牙卡合部32b的下半部相对于上半部向下方突出而配置于卡合凹部32c的下方。通过第1引导链牙32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使其与座棒侧引导部60的后述的第1引导链牙62的局部顺利地卡合。
第2引导链牙33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引导链牙主体部33a,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引导链牙卡合部33b,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33a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引导链牙卡合部33b的上半部形成为与拉链链牙14的链牙颈部15b和啮合头部15c的部分相对应的形状。另外,引导链牙卡合部33b具有:两个下侧重叠部33c,其下半部相对于上半部在前后方向上突出;和上侧重叠部33d(参照图7),其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向座棒部50侧突出。通过第2引导链牙33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使其与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1引导链牙62的局部和第2引导链牙63的局部顺利地卡合。
第3引导链牙34和第4引导链牙35具有与第2引导链牙33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5引导链牙36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引导链牙主体部36a,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引导链牙卡合部36b,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36a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以及突片部36c,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36a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引导链牙卡合部36b具有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向座棒部50侧突出的上侧重叠部36d(参照图7)。通过第5引导链牙36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使其与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4引导链牙65的局部顺利地卡合。
如上所述,通过插棒侧引导部30由分割开的多个引导链牙31形成,与例如图18所示的所述专利文献1的第1引导部109相比,能够将设置于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在插棒侧引导部30的宽度方向上较深地插入而易于钩挂。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插棒侧引导部30中,能够使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与各引导链牙3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这两者啮合。由此,在由缝纫机进行的缝制加工中,能够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稳定地输送第1链牙构件11。
此外,在本发明中,形成插棒侧引导部的插棒侧引导链牙的个数和各插棒侧引导链牙各自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2插棒侧引导链牙33~第4插棒侧引导链牙35也能够形成为与拉链链牙1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如图8和图9所示,第1链牙构件11的第1止挡部40以与链牙列13的前端部相邻的方式设置。在该第1止挡部40与链牙列13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与形成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14之间的齿轮插入间隙17同样的齿轮插入间隙。另外,第1止挡部40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与拉链链牙14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相同。
第1止挡部40具有:第1止挡主体部41,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第1止挡卡合部42,其从第1止挡主体部41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第1止挡卡合部42具有:仿真链牙侧卡合部43,其在俯视第1止挡部40(图8)时弯曲成凹状,并且,与第2链牙构件12的仿真链牙80卡合;和下侧重叠部44,其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止挡部70的局部重叠。第1止挡部40的下侧重叠部44是通过第1止挡部40的下半部相对于上半部突出而形成的。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1止挡卡合部42设置有在俯视第1止挡部40时凹陷成凹状的仿真链牙侧卡合部43。例如在将第1链牙构件11缝在布料3的本实施例的缝制加工中,当在第1止挡部40的附近进行缝制之际,缝纫机针例如如在图8中以假想线的圆表示那样在第1止挡部40与拉链链牙14之间的与固定构件16相邻的落针位置48内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由此,形成线迹(第1缝制部6的线迹)。在该情况下,第1止挡卡合部42在第1链牙构件11的最前端侧安装于固定构件16,因此,存在第1止挡卡合部42的姿势(特别是第1止挡卡合部42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姿势)在缝制加工中前后倾斜的可能性。相对于此,通过在本实施例的第1止挡部40设置有凹状的仿真链牙侧卡合部43,即使第1止挡卡合部42的姿势在例如缝制加工过程中前后倾斜了,也能够使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缝纫机针难以与第1止挡部40接触。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缝制加工而将第1链牙构件11与布料3稳定地缝合。
如图6和图7所示,第2链牙构件12中的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的座棒部(第2构成零件部)50以与第2链牙构件12的链牙列13的后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在该座棒部50与链牙列13的拉链链牙14之间形成有针对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轮插入间隙17。
座棒部50具有固着于固定构件16的座棒主体部(第2零件主体部)51和从座棒主体部51朝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第2翅片部(座棒侧翅片部)52。如图6和图7所示,座棒主体部51具有:第2突片部53,其设置于座棒主体部51的上半部,并且,朝向插棒部20突出;以及前侧凸部54a和后侧凸部54b,其设置于座棒主体部51的下半部,并且,朝向插棒部20突出,而且与第2突片部53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座棒部50的主要的形态除了第2翅片部52之外与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棒部113(参照图18)大致同样地形成。因此,简单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座棒部50的座棒主体部51、第2突片部53、前侧凸部54a、以及后侧凸部54b。
座棒主体部51具有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分。座棒主体部5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是与拉链链牙14的链牙主体部15a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大小。另外,座棒主体部51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分处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是与拉链链牙14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相同的大小。
座棒主体部51形成为长度尺寸(前后方向的尺寸)比插棒主体部21的长度尺寸(前后方向的尺寸)短。而且,座棒主体部51以能够安装用于形成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座体部5a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因此,在座棒主体部51的下表面设置有插入并卡合座体部5a的未图示的弹性爪部的卡合凹部51a(参照图7)。
座棒部50的第2突片部53形成为,能够在第1突片部24的上侧与插棒部20的第1突片部24重叠。在第2突片部53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插棒部20的插棒侧卡合部23卡合的座棒侧卡合部53a。在第2突片部53的与插棒部20相对的相对侧缘部设置有齿轮插入凹部18。座棒部50的前侧凸部54a和后侧凸部54b以能够将插棒部20的第1突片部24的局部插入并收纳于前侧凸部54a与后侧凸部54b之间的方式设置。
座棒部50的第2翅片部52与座棒主体部5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连结。该第2翅片部52以与插棒部20的第1翅片部22呈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即,第2翅片部52与第1翅片部22同样地具有:平板状的翅片主体部52a,其从座棒主体部51延伸;凹口部52b,其设置于翅片主体部52a的前端部;两个挂线部(耳部)52c,其从翅片主体部52a向斜前方向和斜后方向突出;以及3个开口部52d,其在表背方向上贯通翅片主体部52a。
在翅片主体部52a的上表面形成有表面粗糙度互不相同的粗糙面区域55和平滑面区域56。在粗糙面区域55与平滑面区域56之间沿着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有分界部57。
此外,第2翅片部52中的上述的各部位除了与第1翅片部22的相对应的部位呈左右对称地形成之外实质上同样地形成。因此,为了避免冗长,省略与第2翅片部52的各部位有关的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中,从设置到第1翅片部22的凹口部22b的前端缘(在前方开口的端缘)到设置到第2翅片部52的凹口部52b的前端缘(在前方开口的端缘)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Wm(参照图3)形成得比拉头4的后口侧端部的宽度尺寸大。由此,在使拉头4滑动时,在俯视带拉链的衣服1时(参照例如图16和图17),拉头4的上凸缘部4e和下凸缘部4f能够在设置到第1翅片部22和第2翅片部52的凹口部22b、52b的形成区域上稳定地通过。
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侧引导部60以安装于固定构件16的方式设置于与座棒部50的后端部相邻的位置。座棒侧引导部60由相互分开地形成的多个座棒侧引导链牙61(以下简写为引导链牙61)形成。本实施例的座棒侧引导部60具有4个引导链牙61。在该情况下,从靠近座棒部50那一侧依次将4个引导链牙61规定为第1引导链牙62~第4引导链牙65(第1座棒侧引导链牙62~第4座棒侧引导链牙65)。
第1引导链牙62~第4引导链牙65分别具有与拉链链牙14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另外,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在第1引导链牙62~第4引导链牙65之间分别形成有在进行缝制加工之际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能够插入的齿轮插入间隙17。座棒侧引导部60的齿轮插入间隙17在长度方向上以与形成在形成链牙列13的多个拉链链牙之间的齿轮插入间隙17的大小实质上同样的大小形成。
在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1引导链牙62~第4引导链牙65分别形成有能够与插棒侧引导部30的第1引导链牙32~第5引导链牙36中的两个卡合的凹凸形状。
具体地说明,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1引导链牙6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引导链牙主体部62a,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引导链牙卡合部62b,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62a的后端部朝向插棒部20延伸;以及齿轮用插入部62c,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62a的前端部朝向插棒部20延伸。引导链牙卡合部62b的上半部具有与拉链链牙14的链牙颈部15b和啮合头部15c的部分相对应的形状。另外,引导链牙卡合部62b具有下半部相对于上半部向后方突出的下侧重叠部62d和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向插棒部20侧突出的上侧重叠部62e(参照图7)。通过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1引导链牙62具有这样的形状,能够使第1引导链牙62与插棒侧引导部30的第1引导链牙32的局部和第2引导链牙33的局部顺利地卡合。
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2引导链牙63和第3引导链牙64具有相对于插棒侧引导部30的第2引导链牙33呈左右对称的形状。
如图6和图7所示,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4引导链牙65具有:引导链牙主体部65a,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引导链牙卡合部65b,其从引导链牙主体部65a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另外,在第4引导链牙65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陷成三角形形状的标记65c。
该第4引导链牙65的引导链牙卡合部65b具有:凹状卡合部65f,其弯曲成凹状,并且,与插棒侧引导部30的第4引导链牙35卡合;下侧重叠部65d,其是通过第4引导链牙65的下半部比上半部突出而形成的;以及上侧重叠部65e(参照图7),其是第4引导链牙65的上半部比下半部突出而形成的。由此,能够使座棒侧引导部60的第4引导链牙65与插棒侧引导部30的第4引导链牙35的局部和第5引导链牙36的局部顺利地卡合。
座棒侧引导部60如上述那样由分割开的多个引导链牙61形成,从而与插棒侧引导部30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将设置于缝纫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齿较深地插入于座棒侧引导部60而易于钩挂。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座棒侧引导部60中,能够使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与各引导链牙6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这两者啮合。由此,在由缝纫机进行的缝制加工中,能够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稳定地输送第2链牙构件12。
另外,插棒侧引导部30和座棒侧引导部60分别由分割开的多个引导链牙31、61形成,从而能够容易地提高第1链牙构件11的设置有插棒侧引导部30的部分的柔软性和第2链牙构件12的设置有座棒侧引导部60的部分的柔软性。
在制造例如图18所示的所述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的情况下,分别单独制作第1链牙构件101和第2链牙构件102,之后,将所获得的第1链牙构件101和第2链牙构件102同时插入于具有预定的形状的“啮合构件”而啮合。不过,在该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第1引导部109和第2引导部114分别具有沿着固定构件105的细长的形态。因此,在使第1链牙构件101和第2链牙构件102通过上述的“啮合构件”时,细长的第1引导部109和第2引导部114有时钩挂在“啮合构件”内。其结果,想到了导致链条构件100的生产率和制造效率的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中,提高了插棒侧引导部30的部分和座棒侧引导部60的部分的柔软性,因此,在将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同时插入于具有预定的形状的“啮合构件”而啮合时,与例如图18所示的所述专利文献1的第1引导部109和第2引导部114相比,能够使插棒侧引导部30和座棒侧引导部60难以钩挂在该“啮合构件”内。由此,能够谋求链条构件10的生产率和制造效率的提高。而且,插棒侧引导部30和座棒侧引导部60分别由分割开的多个引导链牙31、61形成,从而也获得扩大插棒侧引导部30和座棒侧引导部60的设计自由度这样的优点。
此外,在本发明中,形成座棒侧引导部的座棒侧引导链牙的个数和各座棒侧引导链牙各自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能够将本实施例中的第2座棒侧引导链牙63和第3座棒侧引导链牙64形成为与拉链链牙1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第2链牙构件12,与链牙列13的前端部相邻的仿真链牙80和第2止挡部70以与形成链牙列13的多个拉链链牙14的形成间距(形成间隔)相同的形成间距安装于固定构件16。在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中,第2止挡部70配置于比第1止挡部40靠远离链牙列13的前方侧的位置(参照图3)。
在该情况下,在第2止挡部70与仿真链牙80之间、仿真链牙80与链牙列13的配置于最前端部的拉链链牙14之间形成有与形成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14的啮合头部15c之间的齿轮插入间隙17同样的齿轮插入间隙17。另外,第2止挡部70和仿真链牙80各自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与拉链链牙14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相同。
如图8~图10所示,第2止挡部70具有:第2止挡主体部71,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上侧突起部72,其从第2止挡主体部7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第2止挡主体部71具有供固定构件16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第2止挡固定部73和从第2止挡固定部73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第2止挡卡合部74。此外,在本发明的第2止挡部70也可以设置从第2止挡主体部7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下侧突起部来替代上侧突起部72,或者也可以在1个第2止挡部70设置上侧突起部72和下侧突起部这两者。
上侧突起部72通过在形成了拉链2时使拉头4的上翼板4b与第2止挡部70的上侧突起部72抵接而能够使拉头4的滑动停止。另外,如图10所示,上侧突起部72配置于相对于第2止挡卡合部74的与第1链牙构件11相对的顶端面(相对面)的位置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右侧)偏离的位置。因此,在第2止挡卡合部74的上述顶端面的位置与上侧突起部72之间设置有较小的空间部(避让部)75。
例如,在进行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而在固定构件16形成第2止挡部70的情况下,在第2止挡部70冷却而固化了之后,如在图10中以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那样,进行利用刀构件79将第2止挡部70与浇口78之间切断而从浇口78切开第2止挡部70的作业。此时,在第2止挡部70设置有上述的空间部(避让部)75,从而在利用刀构件79进行上述的切断加工时,能够抑制刀构件79与上侧突起部72接触,利用刀构件79易于在预定的位置切开第2止挡部70和浇口78。其结果,能够防止或抑制注射成形后的第2止挡部70产生浇口残留等不良情况。
第2止挡部70的第2止挡卡合部74具有通过第2止挡部70的上半部比下半部突出而形成的上侧重叠部74a(参照图9)。该第2止挡卡合部74的上侧重叠部74a在组合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而形成了链条构件10时在上下方向上与第1止挡部40的下侧重叠部44重叠。
第2链牙构件12的仿真链牙80在第2止挡部70与链牙列13之间安装于固定构件16。仿真链牙80具有:仿真主体部81,其以将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仿真卡合部82,其从仿真主体部81向链条构件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仿真卡合部82具有:链牙侧卡合部83,其设置于仿真链牙80的后半部,并且,与第1链牙构件11的拉链链牙14卡合;和止挡侧卡合部84,其设置于仿真链牙80的前半部,并且,与第1止挡部40卡合。
仿真卡合部82的链牙侧卡合部83在俯视仿真链牙80时具有与具备拉链链牙14的链牙颈部15b、啮合头部15c、以及肩部15d的形状接近的形状。另外,如图9所示,在链牙侧卡合部83的啮合头部15c的下半部设置有如进行局部切除这样凹陷的凹部83a。通过这样的凹部83a设置于仿真链牙80,在将第2链牙构件12缝在布料3的缝制加工时,能够使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缝纫机针难以与仿真链牙80接触。仿真卡合部82的止挡侧卡合部84在俯视仿真链牙80时具有与具备拉链链牙14的链牙颈部15b和啮合头部15c的形状接近的形状。
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是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的左右的链牙列13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另外,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部20、插棒侧引导部30、以及第1止挡部40、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部50、座棒侧引导部60、以及第2止挡部70分别相互卡合而组合起来。由此,能够容易地且稳定地进行链条构件10的输送、保管、以及管理等。
在该情况下,相互组合起来的插棒部20(除了第1翅片部22之外)和座棒部50(除了第2翅片部52之外)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相互组合起来的插棒侧引导部30和座棒侧引导部60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相互组合起来的第1止挡部40和第2止挡部70以及仿真链牙80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分别是与相互啮合着的左右的链牙列13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的大小。其中,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是指从相互组合的部分或啮合的部分的一个外侧面(例如左侧面)到另一个外侧面(例如右侧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例如插棒部20和座棒部50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是指从插棒部20的插棒主体部21的外侧面(左侧面)到座棒部50的座棒主体部51的外侧面(右侧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即,在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中,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在链条构件10的长度方向的整体范围内成为相同的大小。由此,在使用进料辊在例如以预定的宽度形成的输送路径、输送凹槽上输送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之际,能够防止链条构件10钩挂于输送路径、输送凹槽、在输送路径、输送凹槽内左右摇晃,能够顺利地进行链条构件10的输送。
此外,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如上所述是相同的大小意味着各部分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最大值相同。即使在例如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局部地变小的情况下,只要各部分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最大值相同,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链条宽度方向的尺寸就也是相同的大小。而且,在本发明中,尺寸相同的情况包含±20%的误差。
以上这样的本实施例的链条构件10例如安装于在衣服中形成成为开闭部的前身(尤其是门襟部)的布料3。而且,之后,将拉头4安装于链牙列13,并且,将座体部5a安装于座棒部50,从而制造具有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带拉链的衣服1。
在制造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衣服1的情况下,将链条构件10暂时分离成左侧的第1链牙构件11和右侧的第2链牙构件12,首先,进行将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分别缝合于例如裁断成预定的形状的左右的布料3(布料零件)的缝制加工。
使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来进行该缝制加工。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中,能够一边利用由上线(针线)和下线(梭线)构成的缝制线在布料3的表面和背面形成缝制部(第1缝制部6或第2缝制部7),一边利用该缝制部将第1链牙构件11或第2链牙构件12固定于布料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与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实质上同样地形成。
如例如图11~图14等所示,在本实施例所使用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针板90设置有第1链牙构件11的拉链链牙14、插棒部20、插棒侧引导部30、以及第1止挡部40能够贯穿、另外第2链牙构件12的拉链链牙14、座棒部50、座棒侧引导部60、第2止挡部70、以及仿真链牙80能够贯穿的贯穿槽部91。通过使该贯穿槽部91的槽宽度尺寸与拉链链牙14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相对应,不使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钩挂于贯穿槽部91,而能够沿着贯穿槽部91顺利地输送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
在本实施例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如图11~图14所示,在预定的位置设置有与缝纫机的输送动作同步地旋转的上游侧的第1输送齿轮92和下游侧的第2输送齿轮93这两个输送齿轮。此外,在图11~图14中,为了易于明确地表示本发明的特征,省略了要缝制第1链牙构件11或第2链牙构件12的布料3的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图11~图14所示的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一边分别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将配置到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的各齿依次插入于已设置到第1链牙构件11或第2链牙构件12的齿轮插入间隙17和齿轮插入凹部18,从而能够与缝纫机针的升降动作相应地将第1链牙构件11以及第2链牙构件12稳定地向下游侧(图11~图14中的纸面的上方)输送。
在本实施例的缝制加工中,例如在将第1链牙构件11或第2链牙构件12缝合于布料3的情况下,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预先设定图1中以假想线的圆表示这样的落针位置94(包括前述的图8的落针位置48)的坐标数据。此外,针对第1链牙构件11或第2链牙构件12和布料3设定的落针位置94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位置,能够任意地变更。
首先,为了将第1链牙构件11缝合于布料3,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针板90之上,将第1链牙构件11和布料3以从第1链牙构件11的第1止挡部40侧开始缝制的方式安放于预定的位置而进行缝制加工。此时,布料3载置于第1翅片部22之上。此外,当在本发明中进行缝制加工的情况下,第1翅片部22也可以载置于布料3之上。另外,为了在开始第1链牙构件11的缝制加工时和结束第1链牙构件11的缝制加工时难以产生缝制线的绽线,进行形成未图示的缝制端部的往复缝。
在进行了加工开始时的往复缝后,如图11所示,一边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输送第1链牙构件11,一边使缝纫机针升降,从而利用平缝进行相对于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输送方向弯折成锯齿状的锯齿形锁缝。由此,一边针对布料3的链牙安装缘部和第1链牙构件11形成未图示的锯齿状的链牙缝制部作为第1缝制部6的局部,一边利用该链牙缝制部将第1链牙构件11的第1止挡部40和多个拉链链牙14(链牙列13)固定于布料3的链牙安装缘部。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第1链牙构件11的情况下,在利用锯齿状的链牙缝制部固定了链牙列13之后,一边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输送第1链牙构件11,一边形成图1所示那样的将插棒部20的第1翅片部22固定于布料3的、第1缝制部6的插棒缝制部作为第1缝制部6的局部。利用该插棒缝制部将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部20固定于布料3的链牙安装缘部。
此时,在插棒部20的上游侧设置有插棒侧引导部30,因此,在进行插棒部20的缝制之际,能够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稳定地输送第1链牙构件11,由此,能够在插棒部20的周围形成第1缝制部6而将插棒部20固定于布料3。而且,第1缝制部6以该第1缝制部6横穿已设置到插棒部20的第1翅片部22的两个挂线部22c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利用第1缝制部6将插棒部20可靠地且稳定地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布料3的缝制插棒部20的后端部处的内侧侧缘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地形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布料3的倾斜地形成的内侧侧缘部的位置与插棒部20的位置对准成,以设置到插棒部20的第1翅片部22的分界部27为标记而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将插棒部20容易地且稳定地重叠并安装于布料3的预定位置。其结果,能够使缝制加工的操作性和效率提高。另外,能够抑制带拉链的衣服1的品质产生偏差。
在形成了第1缝制部6之后,难以产生缝制线的绽线,因此,以与第1缝制部6交叉的方式连续地进行未图示的往复缝。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缝制加工的开始时和结束时形成的缝制端部也可以不是以往复缝形成,而是以打结缝形成。
通过进行上述这样的缝制加工,形成第1缝制部6,并且,能够利用该第1缝制部6将第1链牙构件11可靠地且稳定地缝合于布料3的链牙安装缘部。
另一方面,在将第2链牙构件12缝合于布料3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针板90之上,将第2链牙构件12和布料3以从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部50侧开始缝制的方式安放于预定的位置而进行缝制加工。此时,布料3载置于第2翅片部52之上。在进行该第2链牙构件12的缝制加工的情况下,与第1链牙构件11的缝制加工的情况相反,一边形成第2缝制部7,一边先将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部50固定于布料3(参照图13)。此时,在座棒部50的下游侧设置有座棒侧引导部60,因此,能够一边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稳定地输送第2链牙构件12,一边将座棒部50固定于布料3。之后,一边如图14所示这样利用第1输送齿轮92和第2输送齿轮93进一步输送第2链牙构件12,一边将第2链牙构件12的多个拉链链牙14、仿真链牙80、以及第2止挡部70依次固定于布料3。
在将座棒部50缝在布料3之际,与插棒部20的情况同样地,第2缝制部7以该第2缝制部7横穿已设置到座棒部50的第2翅片部52的两个挂线部52c的方式形成。另外,使布料3的倾斜地形成的侧缘部的位置与座棒部50的位置对准成,以设置到座棒部50的第2翅片部52的分界部57为标记而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由此,在座棒部50的缝制加工过程中,也能获得与插棒部20的缝制加工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该第2链牙构件12的缝制加工过程中,也在缝制加工的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未图示的直线状的往复缝或打结缝而形成缝制端部。由此,能够利用第2缝制部7将第2链牙构件12可靠地且稳定地缝合于布料3的链牙安装缘部。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利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将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分别缝合于布料3之际,如上所述,在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设置有插棒侧引导部30和座棒侧引导部60的状态下直接进行缝制加工。由此,在缝制加工中,不产生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部20和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部50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这样的不良情况、相对于链牙列13扭转这样的不良情况,而能够将插棒部20和座棒部50稳定地固定于布料3的预定位置。
并且,在进行以上这样的缝制加工而将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分别缝到构成衣服的前身的左右的布料3之后,对固定构件16的暴露在第1链牙构件11的插棒部20与插棒侧引导部30之间的部分进行切断加工而从第1链牙构件11去除插棒侧引导部30。此时,通过固定构件16的切断加工,在固定构件16,在插棒部20的后方(或与插棒部20的后端相同的长度位置)形成有切断痕迹或切断面等这样的切断部。另外,第2链牙构件12也同样地,通过切断加工去除座棒侧引导部60,并且,在第2链牙构件12的固定构件16形成有切断痕迹或切断面等这样的切断部。
之后,将拉头4安装于第2链牙构件12的链牙列13。另外,使与座棒部50独立地成形的座体部5a从后方侧靠近第2链牙构件12的座棒部50,将座棒部50插入于座体部5a的未图示的座棒插入孔部。由此,座体部5a固定于座棒部50而形成图1所示的具备插棒部20、座棒部50、以及座体部5a的本实施例的可分离式嵌插件5。
此外,上述的拉头4使用与普遍使用于以往的具备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的拉链的拉头实质上同样的拉头。例如本实施例的拉头4具备拉头主体部4a和保持于拉头主体部4a的未图示的拉片。另外,虽然省略整体的构造的图示,但拉头主体部4a具有:上翼板4b和下翼板4c;连结柱4d,其使上翼板4b的前端部与下翼板4c的前端部之间连结;左右的上凸缘部4e,其从上翼板4b的左右侧缘部向下方延伸;左右的下凸缘部4f,其从下翼板4c的左右侧缘部向上方延伸;以及拉片安装部,其竖立设置于上翼板4b的上表面(此外,在图15~图17中,省略了拉片安装部的图示)。在拉头主体部4a的左右的上凸缘部4e与左右的下凸缘部4f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布料3贯穿的贯穿间隙。
通过进行以上的工序,制作衣服构成零件,该衣服构成零件构成分别安装有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的左右一对前身。之后,利用缝制等使制作成的各部位的衣服构成零件相互结合而组装衣服。由此,制造形成有具备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拉链2的带拉链的衣服1。
在如此制造成的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衣服1中,能够以省略了拉链带的存在的形态具有拉链2的功能。由此,针对带拉链的衣服1,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衣服的轻量化、衣服的柔软性的提高。
另外,在拉链2的后端部设置有可分离式嵌插件5,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拉链2的分离和连结。例如在从左右的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分离开的状态起使拉链2闭合的情况下,首先将安装到布料3的插棒部20如图15所示的箭头8a这样插入于拉头4的内部,进一步如图16所示这样将插棒部20收纳于拉头4和座体部5a。之后,如图17所示的箭头9这样使拉头4向前方(链牙列13的啮合方向)滑动,从而能够使拉链2容易地闭合。
另外,在打开闭合着的拉链2的情况下,使拉头4朝向后方(链牙列13的分离方向)滑动而如图16所示这样使拉头4与座体接触。之后,通过将收纳于拉头4和座体部5a的插棒部20如图15所示的箭头8b这样朝向前方拉拽,使插棒部20从拉头4和座体部5a拔出。由此,能够打开拉链2而使左右的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完全分离。
另外,对于在本实施例中制造成的带拉链的衣服1,存在安装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的布料3较厚的情况。例如在图18所示的所述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的情况下,若第1链牙构件101和第2链牙构件102安装于较厚的布料,则如前所述,插棒侧翅片部108b(或座棒侧翅片部113b)和布料有时被夹在、钩挂于在拉头的左右侧缘部设置的贯穿间隙。
相对于此,对于在本实施例中制造成的带拉链的衣服1,在插棒部20的第1翅片部22和座棒部50的第2翅片部52分别设置有凹口部22b、52b。由此,能够利用凹口部22b、52b吸收布料3的厚度。因而,例如在如图15所示这样将插棒部20插入于拉头4和座体部5a时或使插棒部20从座体部5a拔出时、如图17所示这样使拉头4从座体部5a向前方滑动时或使拉头4滑动而与可分离式嵌插件5抵接时,能够抑制第1翅片部22(或第2翅片部52)和布料3被夹在、钩挂于拉头4的左右的贯穿间隙。其结果,能够将使拉头4滑动时的阻力抑制得较小而提高拉链2的操作性和使用便利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衣服1中,如上所述,缝制插棒部20和座棒部50的左右的布料3的内侧侧缘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地形成(参照图1)。并且,以设置到插棒部20和座棒部50的分界部27、57为标记而进行缝制加工,从而插棒部20和座棒部50相对于布料3稳定地安装于预定的位置。
由此,在将插棒部20插入于拉头4和座体部5a时(图15)和在使拉头4滑动到座体部5a的附近时(图17),拉头4的上凸缘部4e以及下凸缘部4f与布料3的侧缘部能够更加难以重叠。因此,即使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安装于较厚的布料3,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1翅片部22或第2翅片部52和布料3夹在或钩挂于拉头4的左右的贯穿间隙。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衣服1中,第1止挡部40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比具备上侧突起部72的第2止挡部70靠接近链牙列13的那一侧(后方侧)的位置。因此,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使拉头4向拉链2的闭合方向滑动而与第2止挡部70的上侧突起部72抵接了时,第1止挡部40收纳于拉头4内而难以从外部看到、或从外部看不见。
例如在使用图18所示的所述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而制造成的带拉链的产品的情况下,第1止挡部107以与具备突起部的第2止挡部112相比远离链牙列的方式配置。因此,在使拉头向拉链的闭合方向滑动而与第2止挡部112抵接了时,第1止挡部107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拉头的外侧而暴露。其结果,认为降低带拉链的产品的使拉链闭合了时的外观品质。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的带拉链的衣服1中,第1止挡部40收纳于与第2止挡部70抵接了的拉头4内而难以从外部看到、或从外部看不见。因此,例如与使用图18所示的所述专利文献1的链条构件10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带拉链的衣服1的使拉链2闭合了时的外观品质。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具有与本发明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且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多样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带拉链的产品是带拉链的衣服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带拉链的产品不仅包括衣服(服装),也包括鞋类、包类等日用杂货品、产业用材料等产品、汽车、火车、航空器等的各种座椅类等各种产品。

Claims (9)

1.一种链牙构件,其是拉链用链牙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链牙构件具有:绳状的固定构件(16),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多个拉链链牙(14),其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16),并且,形成链牙列(13);以及构成零件部,其以与所述链牙列(13)的一端部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16),并且,形成拉链用的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
所述构成零件部具有:零件主体部(21、51),其以将所述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翅片部(22、52),其从所述零件主体部(21、51)以减薄厚度的方式延伸,
所述翅片部(22、52)具有:板状的翅片主体部(22a、52a);和凹口部(22b、52b),其从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的长度方向的靠近所述链牙列(13)那一侧的端缘朝向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的内侧设置;
所述凹口部(22b、52b)以相对于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的第1面和配置于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中的至少一者凹陷的形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牙构件,其中,
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在从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的表背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呈矩形或接近矩形的形状,
所述翅片部(22、52)具有从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的在宽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零件主体部(21、51)地配置的第1角部和第2角部分别突出的挂线部(22c、52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链牙构件,其中,
所述翅片主体部(22a、52a)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表面粗糙度互不相同的粗糙面区域(25、55)和平滑面区域(26、56),
所述粗糙面区域(25、55)与所述平滑面区域(26、56)之间的分界部(27、57)在长度方向上倾斜地配置。
4.一种链条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链条构件以两个为一组的方式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链牙构件(11、12),
所述链牙构件(11、12)中的一者是具有插棒部(20)的第1链牙构件(11),该插棒部(20)是所述构成零件部形成所述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而成的,
所述链牙构件(11、12)中的另一者是具有座棒部(50)的第2链牙构件(12),该座棒部(50)是所述构成零件部形成所述可分离式嵌插件(5)的局部而成的,
所述第1链牙构件(11)的所述链牙列(13)与所述第2链牙构件(12)的所述链牙列(13)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条构件,其中,
所述第1链牙构件(11)具有以与所述链牙列(13)的另一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的第1止挡部(40),
所述第2链牙构件(12)具有与所述第1止挡部(40)卡合的第2止挡部(70),
所述第2止挡部(70)具有:第2止挡主体部(71),其以将所述固定构件(16)包入内侧的方式形成;和突起部(72),其在表背方向上从所述第2止挡主体部(71)突出,
所述第2止挡部(70)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1止挡部(40)远离所述链牙列(13)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链条构件,其中,
所述第2链牙构件(12)具有配置于所述链牙列(13)与所述第2止挡部(70)之间的仿真链牙(80),
所述仿真链牙(80)具有与所述第1链牙构件(11)的所述拉链链牙(14)卡合的链牙侧卡合部(83)和与所述第1止挡部(40)卡合的止挡侧卡合部(84),
所述第1止挡部(40)具有:仿真链牙侧卡合部(43),其在从表背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弯曲成凹状,并且,与所述仿真链牙(80)卡合;和重叠部(44),其在表背方向上与所述第2止挡部(70)的局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链条构件,其中,
所述第1链牙构件(11)具有以与所述插棒部(20)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16)的插棒侧引导部(30),
所述插棒侧引导部(30)由相互分开地形成的多个插棒侧引导链牙(31)形成,
所述第2链牙构件(12)具有以与所述座棒部(50)相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构件(16)的座棒侧引导部(60),
所述座棒侧引导部(60)由相互分开地形成的多个座棒侧引导链牙(61)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条构件,其中,
各所述插棒侧引导链牙(31)和各所述座棒侧引导链牙(61)具有与所述拉链链牙(14)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和/或在表背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
各所述插棒侧引导链牙(31)具有在表背方向上与至少1个所述座棒侧引导链牙(61)重叠的重叠部(32d、33c、33d、36d),
各所述座棒侧引导链牙(61)具有在表背方向上与至少1个所述插棒侧引导链牙(31)重叠的重叠部(62d、62e、65d、65e)。
9.一种带拉链的产品,其特征在于,
该带拉链的产品具有: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链条构件(10);和要安装拉链的构件(3),其在彼此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链条构件(10)的所述第1链牙构件(11)和第2链牙构件(12)分别安装的一对链牙安装缘部,
所述第1链牙构件(11)利用由缝制线形成的第1缝制部(6)固定于所述要安装拉链的构件(3)的一个所述链牙安装缘部,
所述第2链牙构件(12)利用由缝制线形成的第2缝制部(7)固定于所述要安装拉链的构件(3)的另一个所述链牙安装缘部。
CN202110896963.4A 2020-08-26 2021-08-05 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Active CN1140982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2357A JP2022038070A (ja) 2020-08-26 2020-08-26 エレメント部材、チェーン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JP2020-142357 2020-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8241A true CN114098241A (zh) 2022-03-01
CN114098241B CN114098241B (zh) 2024-03-26

Family

ID=80440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6963.4A Active CN114098241B (zh) 2020-08-26 2021-08-05 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38070A (zh)
CN (1) CN114098241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5526A (en) * 1971-07-15 1974-11-05 Yoshida Kogyo Kk Zip fastener chain for trouser flies
US3872552A (en) * 1972-09-28 1975-03-25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4633792A (en) * 1985-03-08 1987-01-06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sewing slide fasteners to pairs of fabric pieces
US6421887B1 (en) * 1999-02-15 2002-07-23 Ykk Corporation Bottom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JP2004008662A (ja) * 2002-06-11 2004-01-15 Tomohiko Okabe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00994479Y (zh) * 2006-12-15 2007-12-26 上海东龙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拉链
JP4630950B1 (ja) * 2010-08-19 2011-02-09 千穂 西 接合構造
CN102008159A (zh) * 2009-09-07 2011-04-13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口拉链下止及使用该下止的开口拉链
CN102245047A (zh) * 2009-03-31 2011-11-16 Ykk株式会社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CN102469858A (zh) * 2009-09-18 2012-05-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281926A (zh) * 2010-12-24 2013-09-04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3188025U (ja) * 2013-10-15 2013-12-26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及び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8056539A (zh) * 2017-02-02 2018-05-22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CN108158140A (zh) * 2017-02-02 2018-06-15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CN108685286A (zh) * 2018-07-24 2018-10-23 江苏戴世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用插销组件
WO2019176394A1 (ja) * 2018-03-12 2019-09-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20070845A1 (ja) * 2018-10-03 2020-04-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CN210611234U (zh) * 2019-10-30 2020-05-26 天津大空彼方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开口拉链的加强胶带的安装结构
WO2020129203A1 (ja) * 2018-12-20 2020-06-25 Ykk株式会社 エレメント部材及びチェーン部材、並びに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5526A (en) * 1971-07-15 1974-11-05 Yoshida Kogyo Kk Zip fastener chain for trouser flies
US3872552A (en) * 1972-09-28 1975-03-25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4633792A (en) * 1985-03-08 1987-01-06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sewing slide fasteners to pairs of fabric pieces
US6421887B1 (en) * 1999-02-15 2002-07-23 Ykk Corporation Bottom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JP2004008662A (ja) * 2002-06-11 2004-01-15 Tomohiko Okabe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00994479Y (zh) * 2006-12-15 2007-12-26 上海东龙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拉链
CN102245047A (zh) * 2009-03-31 2011-11-16 Ykk株式会社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CN102008159A (zh) * 2009-09-07 2011-04-13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口拉链下止及使用该下止的开口拉链
CN102469858A (zh) * 2009-09-18 2012-05-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4630950B1 (ja) * 2010-08-19 2011-02-09 千穂 西 接合構造
CN103281926A (zh) * 2010-12-24 2013-09-04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3188025U (ja) * 2013-10-15 2013-12-26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及び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8056539A (zh) * 2017-02-02 2018-05-22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CN108158140A (zh) * 2017-02-02 2018-06-15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WO2019176394A1 (ja) * 2018-03-12 2019-09-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8685286A (zh) * 2018-07-24 2018-10-23 江苏戴世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用插销组件
WO2020070845A1 (ja) * 2018-10-03 2020-04-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WO2020129203A1 (ja) * 2018-12-20 2020-06-25 Ykk株式会社 エレメント部材及びチェーン部材、並びに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CN210611234U (zh) * 2019-10-30 2020-05-26 天津大空彼方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开口拉链的加强胶带的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38070A (ja) 2022-03-10
CN114098241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6901B2 (en) Slide fastener-attached product, element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lide fastener-attached product
TWI471102B (zh) A sewing method for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nd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TWI627921B (zh) Zipper-attach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ith zipper
TWI397386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nd a presser foot
TWI603691B (zh) Chain and zipper
CN108158140B (zh)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WO2015056327A1 (ja) ミシン及び針板構造、並びにエレメント列の縫製方法
CN114098241A (zh) 链牙构件、链条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CN113163908B (zh) 链牙部件及链条部件、以及带拉链制品
JP7190573B2 (ja) エレメント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JP3243812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WO2023058140A1 (ja) 上止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WO2021234915A1 (ja) テンプレート部材、ミシン、及び縫製方法
TWI817817B (zh) 拉鏈用鏈牙構件及帶拉鏈的製品
CN114040688B (zh) 链牙构件和带拉链的产品
WO202122981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TWI727758B (zh) 拉鏈
WO2020213134A1 (ja) 止め部材、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23058138A1 (ja) 上止、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CN114641219A (zh) 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