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77C -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77C
CN1140877C CNB998109665A CN99810966A CN1140877C CN 1140877 C CN1140877 C CN 1140877C CN B998109665 A CNB998109665 A CN B998109665A CN 99810966 A CN99810966 A CN 99810966A CN 1140877 C CN1140877 C CN 11408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connector
cabin
drawe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109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8173A (zh
Inventor
��Τ����˹
艾尔韦·布里考德
�����Ƥ��
伊夫·皮萨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filed Critical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318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8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connectors capable of contacting cards of different formats, e.g. memory stick and SD card readers sharing at least one connector contact and the associated signal line, e.g. both using the same signal line for input or output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 G06K7/004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the plurality of cards being cards of different formats, e.g. SD card and memory sti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连接器(50),用于连接至少两个卡(56,58),该卡包括上卡(56),该连接器为具有连接器体(80)和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类型,此卡架抽屉式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上卡(56)的上卡舱,且该卡架抽屉式装置安装成可以运动,通过纵向滑动在外部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外部位置时可将每一卡放在其卡舱中,在工作位置每一卡(56,58)上的触片与连接器体上相应的电气接触元件(100,146)接触,其特征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包括一用于容纳一接触式智能型下卡(58)的下卡舱,其中,在工作位置,下卡(58)上的触片与连接器体上相应的电气接触元件(146)接触,且在此装置中,设有使每一卡(56,58)相对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定位的装置和用于将卡架抽屉式装置(54)放在工作位置的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同时连接两个卡的电气连接器,每一个卡包括:至少一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设置在大的主要表面上;电气触片,用于将卡与电子线路连接,特别是与属于读和/或写装置连接,该读和/或写装置使用存储在一个或两个卡中的数据。
第一种已知类型的卡也称为智能卡,这种卡标准化为两种格式,其中较小的一种也称为MICROSIM卡,通常用于移动电话,这种智能卡特别包含为用户访问电话网络而与识别用户相关的数据。这第一种类型的智能卡由一种标准所限定,此标准规定了卡的尺寸,即规定了构成其芯片支承的卡体的尺寸和卡上触片的准确位置。
第二种也标准化了的已知类型的卡,专门用于储存大量的数据,从而构成一种小型大储存容量的可更换数据介质。这种类型储存卡的几种已知实施例也称为“闪光记录”卡,已知这种卡的尺寸更小而卡的储存容量更大。
这特别是在SanDisk公司所销售的所谓多媒体卡(MMC-MultiMediaCard)是这种情况,这种包括集成电路的卡体的尺寸和触片的准确位置,由制造厂商和用户协会专门规定,因此,这种卡具有标准化的定义。
这种定义构成了多媒体卡协会(MMCA)1998年二月正式发布的多媒体卡系统标准1.4版(MultiMediaCard System SpecificationVersion 1.4)的主要内容。
这第二种型式的MMC卡的形状和尺寸总体类似于MICROSIM卡,特别是它包括极性化(polarizing)装置,用于使卡正确无误地定位于连接器和/或一种读/写装置中,该极性化装置包括在总体为矩形的卡体一角制出的切角。另一方面,MMC卡上的电气触片包括若干彼此相邻的触片,该触片沿卡的短横边对齐,其中,在MICROSIM卡的情况下,触片被组在一起成为触片组或触片块,触片组总体设置成在中心为两触片组的形式,该触片组对准,以平行于卡的一个短横边。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卡,为了能使用储存在卡中的数据,例如借助于属于使用卡所储存的内容的装置的数据利用电路,需要设置一种连接在卡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线路之间的装置,以便读取储存在卡中的数据和/或在卡上写入数据。
为提高众多电子装置特别是移动电话的性能,今后需要给予它们以可更换储存介质型式的大储存容量,特别是MMC式卡形式的卡。
因此,每一种装置必须具有这样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允许其主电子线路同时连接至两个可更换卡,特别是连接至MICROSIM卡和MMC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一单个的连接器提供一种新颖的设计,该连接器可用于同时安装并连接两个卡和/或根据应用要求至少安装比连接两个卡中之一,特别是连接MICROSIM卡。
这种连接器,对于使用该装置的人而言,必须使用简单、符合人类工程学要求、保证卡的正确放入,连接器还必须小,从而不增大装置的尺寸,且不在装置的印刷电路板上占据太大的面积,因为连接器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而印刷电路板还携带该装置的其它电子元件。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连接器,用于连接至少两个卡,这两个卡包括一总体为矩形的接触式闪光记录卡,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体和卡架装入器(card-holder charger),该卡架装入器包括一用于容纳上卡的上卡舱,卡架装入器安装成可以移动,特别是可相对于连接器体在外部位置(out position)和工作位置之间纵向滑动,处于外部位置时,每一卡可放入卡舱中或从卡舱中取出,处于工作位置时,每一卡上的触片与连接器体上的相应电气接触元件接触,其特征在于卡架装入器包括一下卡舱,用于容纳总体形状为矩形的接触式智能卡,其中,在卡架装入器的工作位置,下卡的触片与连接器体上相应的电气接触元件接触,在此卡架装入器中设置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一方面用于使每一卡相对于卡架装入器定位,另一方面,用于将卡架装入器相对于连接器体放置在工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两卡舱-上卡舱和下卡舱-被一水平中间隔板垂直分隔为上平面和下平面,该上下平面分别构成上卡舱和下卡舱的下底和上顶;
每一卡舱纵向向后以卡舱的一后横边为边界,其中,每一卡被至少一保持突起物(retaining spur)纵向无任何间隙地保持在其卡舱中,该突起物设置在中间隔板前端横边;
每一卡被垂直保持在其卡舱中,该卡已沿其纵向从前向后插入卡舱;
卡架装入器可从连接器体上卸下;
卡架装入器借助于卡口式安装装置(bauonet-type)安装在连接器体下部的工作位置,该安装装置在安装端具有卡架装入器的从后向前的纵向锁紧运动;
上卡属于MMC式卡,而下卡是MICROSIM卡,该卡以其下平面支承电气触片;
MMC上卡的垂直朝向上的平面支承电气触片,该触片沿此卡的前端横边对准;
上卡舱或下卡舱分别至少在面向所容纳卡的触片部分开口;
垂直朝向下的MMC上卡的平面支承电气触片,该触片沿此卡的前端横边对准;
上卡舱和下卡舱至少部分垂直向下开口,每一开口面对所容纳卡上的触片;
MMC卡上的极性化切角装置与连接器体上的互补装置接触,以便在如果MMC上卡未正确放入其卡舱内时,防止卡架装入器占据其工作位置;
MICROSIM下卡上的切角极性化装置与在其卡舱中制成的互补装置接触,以便防止卡沿纵向完全插入其卡舱,于是,MICROSIM卡防止卡架装入器占据其工作位置;
连接器体包括一下部,该下部总体为板形,用绝缘材料制成,该下部支承用于连接至下卡上触片的电气接触元件;
卡口装置在卡架装入器和连接器体下部的后部之间起作用;
连接器体包括一上部,该上部总体为板,用绝缘材料制成,该上部支承用于连接至MMC上卡上触片的电气接触元件;
连接器体包括垂直的横向后端壁,该端壁在上部与下部之间延伸,并将此两部连接在一起;
连接器体分别独立模注制成两件,然后将其连接在一起,其第一件包括下部,而其第二件包括上部和垂直连接壁;
用于连接MMC卡上触片的电气接触元件为电气触片,触片的后自由端垂直向下突出,而其前自由端延伸至在垂直方向大约与前自由端对齐,该前自由端用于连接至支承连接器体的印刷电路板,与属于前组触片的电气触片连接,该前组触片用于连接至MICROSIM下卡上的触片;
连接器体的下部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后部和前部,后部支承用于连接至下卡上的触片的电气接触元件,前部支承用于将连接器连接至MMC卡上触片的电气接触元件,该上卡是垂直朝向下;
用于连接上卡上导电片的电气接触元件的连接端设置成沿纵向向前;
用于连接上卡上导电片的电气接触元件的连接端设置成沿纵向向后;
用于连接MMC上卡上触片的电气接触元件包括自由接触端,至少其一自由接触端沿纵向向后偏置。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与优点,在阅读了下列详细说明后将变得一目了然,为便于了解这些说明需要参看附图,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之连接器体从后上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
图2为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中,示出卡架抽屉式装置(card-holder slide-in unit)已处于接近连接器体位置以便将其插入连接器体;
图3为类似于图1和图2的视图,其中,示出卡架抽屉式装置处于其在连接器体中的工作位置,使两个卡处于连接位置;
图4为图3中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5为图3中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6为沿图4中6-6剖面剖切的纵向剖面图;
图7为类似于图6的视图,其中,所示连接器没有安装卡;
图7a为类似于图6的视图,其中,所示连接器没有卡架抽屉式装置;
图8为沿图6中8-8剖面剖切的横向剖面图;
图9为卡架抽屉式装置从前上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其中,该装置未安装任何卡;
图10为图9所示卡架抽屉式装置从前下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
图11为类似于图9的视图,其中,所出MMC上卡正沿纵向插入卡架抽屉式装置相应的的上卡舱;
图12为类似于图10的视图,其中,所示MICROSIM下卡处于接近位置,以便沿纵向将其插入卡架抽屉式装置相应的下卡舱;
图13为类似于图9的视图,其中,所示卡架抽屉式装置设有两个卡,各卡在自己的舱中就位;
图14为上述图中之卡架抽屉式装置从下面观察的透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连接器体从后下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
图16为图1所示连接器体从前上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
图17为图1所示连接器体前端端视图,其中,卡架抽屉式装置在连接器体中处于就位状态;
图18为类似于图16的透视图,其中,所示连接器的卡架抽屉式装置在连接器体中处于工作位置;
图19为连接器体下部从后上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特别包括下接触元件,用于连接MICROSIM下卡;
图20为上述图中所示连接器体下部从后下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
图21为连接器体上部从后上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其中,特别包括用于连接MMC上卡的上接触元件;
图22为前面图中所示连接器体下部从后下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
图23为从下面观察的放大视图,该视图示出了两个卡的前部在卡架抽屉式装置所占据的相对位置;
图24为一原理图,示出了在印刷电路板上电气迹线的位置,该迹线用于连接连接器的电气接触元件的连接端与电气接触元件的接触端和卡的触片之间的触点;
图25为类似于图1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连接器之连接器体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本质上包括由两个互补件-即一后互补件和一前互补件-通过纵向联锁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下部;
图25A和25B为图25中沿A-A和B-B剖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25C为与图25中所示连接器配合使用的卡架抽屉式装置的底视图;
图25D为图25C中从D-D线处观察的详图;
图26为类似于上述图形的视图,该图仅示出了图25所示连接器体下部的前部;
图27为图26中D27处细节的放大图;
图28为图25中连接器体在水平中平面(mid-plane)处局部剖切之剖面图的放大图,该图更详细地示出了连接器体前后两部分的纵向互锁装置,以及将这两部分保持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图29为图26中沿箭头F29方向观察的视图的放大图;
图30为类似于图25的视图,该图仅示出了图25所示连接器体下部的后部;
图31为类似于图7A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图25中连接器支承的纵向截面;
图32为图25中连接器支承前端的端视图;
图33为类似于图11的视图,该图示出了与图25中连接器支承配合工作的卡架抽屉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34为类似于图33的视图,其中,示出了MMC卡处于其整个插入其卡舱中的位置;
图35为类似于图25C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图34中卡架抽屉式装置第二实施例,该装置具有MICROSIM卡,所示该卡是处于接近抽屉式装置位置以便沿纵向插入卡架抽屉式装置的下卡舱中;
图36为类似于图14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卡架抽屉式装置的第二
实施例,该装置具有分别在其相应的舱中就位的两个卡;
图37为类似于图7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38为类似于图17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3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连接器前部从上面观察的放大比例的视图,其中,设有MMC和MICROSIM两个卡的卡架抽屉式装置处于工作位置;
图40和图41为图39中之连接器纵向截面视图的轮廓图的两部分;
图42为类似于图23的视图,该图示出了配合工作的两个卡处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中时从下面观察的局部视图;
图4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类似于图24的视图;
图44至图55分别为类似于图25、26、30至32和37至43的视图,这些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
图56和57为类似于图36和图44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替换形式;
图57A为沿图57中A-A剖面剖切的详图,该图示出了卡架抽屉式装置借助于按扣连接(snap-fastening)放入就位的过程;
图57B为类似于图57A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抽屉式装置处于按扣连接的位置;
图58至60分别为类似于图34、44和49的视图,这些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替换形式,即具有较小总高度的小轮廓形式;
图61为类似于图25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的一种替换形式,该连接器包括:用于检测MICROSIM卡的存在的常开式开关;和属于用于检测MMC卡存在的装置的元件;
图62为开关的开关片从下面观察并放大比例的详细视图,该开关片用于检测图61中MICROSIM卡的存在;
图63为沿图61中63-63剖面剖切的纵向局部剖面图,该图示出了开关,其中,卡架抽屉式装置存在,但MICROSIM卡不在;
图64为类似于图63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关,其中,MICROSIM卡存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中;
图65至68为类似于图61至64的视图,这些图示出了用于检测MICROSIM卡存在的开关的替换形式,这是一种常闭式开关;
图69为类似于图36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卡架抽屉式装置的一种替换形式,该装置包括与图61和65中所示连接器体互补的元件,用于构成检测MMC卡存在的所述装置;
图70为沿图65中70-70剖面剖切的纵向部分剖面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关,其中,卡架抽屉式装置存在但MMC卡不存在;
图71为类似于图70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在开关中MMC卡存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中;
图72为一卡架抽屉式装置从下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该装置也称为卡架装入器,与图73所示连接器体配合工作,以构成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该连接器体在图中是以从后上方观察的3/4斜透视图表示;
图74和图75为类似于图72和图73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和
图76为沿图74中76-76剖面剖切的剖面图。
在下列说明中,相同、相似或类似的组成部分和元件将用相同字符表示。
将参照附图使用前、后、垂直、水平、上、下等等术语,以便简化说明和权利要求的叙述使其更易于理解。
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24所示,现给予说明。
从图2可见,根据本发明之电气连接器50本质上包括:连接器体52;卡架装入器54,该卡架装入器为抽屉式装置,用于夹持一或二个具有集成电路的卡,特别是MMC形式的卡56和MICROSIM形式的卡58。
MMC卡56是一种已知的、标准化的普通设计,并具有总体为矩形形状,该卡包括:第一大平面60,此平面属于“惰性(inert)”面,在第一实施例中为MMC卡的下平面;相反在上面的第二大平面62,此平面属于“活性(active)”面,此面携带触片64,该触片沿纵向在接近卡的前端横边66处对齐,在此触片数为七(特别参看图23)。
MMC卡56在其前端边66处设有45°切角68,用于使卡定向极性化。
与此类似,特别从图12和图23可见,MICROSIM卡58是已知已知的、标准化的普通设计,并具有总体为矩形形状,该卡包括:第一大平面70,此平面属于“惰性”面,在第一实施例中为MICROSIM卡58的下平面;相反在上面的第二大平面72,此平面属于“活性”面,此面携带触片74,该触片沿纵向对齐,触片的标准化位置相对于后横边77限定,该后横边设有用于使卡定向极性化的45°切角78。
图示连接器体52用绝缘塑料由模注的两部分-下部80和上部82-制成,这两部分是单独制成,然后连接在一起。
特别从图19和20可见,下部80为一板形件,该板形件构成已知总体设计的电气接触元件84的支承,该电气接触元件用于与MICROSIM卡58上的触片74电气连接。
于是下部80以一下平面86为界,该平面用于支承印刷电路板P(在图24中示出)与之相面对的表面,例如该印刷电路板属于具有存储器的数据交换装置,该存储器由MMC卡56和MICROSIM卡58的集成电路所构成。
下部80还以平行的上平面88为边界,该上平面构成上部82的支承与安装面。为此下部80具有四个垂直通孔90,该通孔设置成成对接近侧边92和94,且邻近下部80的前横边96。
上平面88在其中部沿整个长度上具有一凹入部,该凹入部以在所述上平面垂直方向下方的水平平面98为边界,接触元件84的接触端100从该水平面垂直向上突出。
在已知的一般方式中,每一接触元件84具有一连接端102(用于与印刷电路板P的导电迹线连接),该连接端弯曲成在邻近前横边96和后横边97处贴近下表面86的平面延伸。
水平面98构成支承面,用于当MICROSIM卡58在连接器50中就位时,支承该卡的下面72。
在支承面98的每一侧,下部80具有两轨道或槽109,用于卡口插入(bayonet)安装卡架抽屉式装置54。每一槽104向下以底面106为边界,向上以两凸起108为边界。每一槽104是开口的,并在其后端倒角,且在其前端由横向止挡面110封闭。
如图21和22所特别示出的,上部本质上还包括板形的上件112,该上件垂直方向以下平面114和上平面116为边界。接近板112的后横边118下平面114具有倒角120,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插入。
上部82在其前端具有横向垂直壁112,该壁从下平面114垂直向下延伸。
上部82的侧向具有两个垂直纵向壁124和125,每一纵向壁在其下部具有横向延伸的水平突出部126、127,该突出部用于使上部82支承并固定在下部80上。
为此目的,突出部126、127的水平下表面128在同一平面内,以便垂直支承在下部80的水平上表面88的相应部分上,每一突出部具有一对定位和固定用的短圆柱130,每一圆柱设计成可穿过下部80上的相应圆孔90,而圆柱的下自由端132用于通过热卷边(crimping)将下部80和下部82最终固定在一起。
水平突出部126的上平面134在其后端具有减薄部,该减薄部限定了一上平面136,该上平面垂直向下偏置,并在纵向前方以垂直横向小平面138为边界。
纵向壁125在其纵向的后端延伸出一垂直壁140,该垂直壁的内表面倾斜45°,于是构成一内部极性化小平面140,用于与MMC卡56(见图21)上的切角68相接触。
形式为上板112的上部82,以与下部80相同的方式,支承电气接触元件144,该电气接触元件的曲线形自由接触端146垂直向下突出于下平面114之下,该下平面构成面向MMC卡56上平面62的水平支承表面。
柔性的电气触片144的前自由连接端148,沿垂直壁122的前外表面123的相应部分垂直向下弯曲,正如在图15至18中可特别清楚地看出的那样,并沿电气接触元件84的连接端102同一水平面延伸,即邻近下部80的下平面86延伸。
正如在图5、16和18中特别清楚地看出,且根据连接MMC卡的标准化方法,该方法要求在其它触片被连接前,两个专用的触片与电源连接,因此,两接触端146’相对于其它五个接触元件144纵向向后偏置,且以同样方式,其相应的连接端148’相对于其它五个连接端148纵向向后偏置。
为利用电气接触元件144,全部七个接触元件是一致的,垂直隔板122具有纵向向后偏置的中心部(central part)122’。
正如专门在图4和5以及图23和24中可见,分隔MMC卡56和74上的标准化触片64与MICROSIM卡58间的横向距离,应使能将MMC卡的两中央连接端子148’插入下部80前排的电气接触元件84的三个端子102之间,并使该两端子148’纵向对齐三个端子102,这一组五个连接端子相对于其它五个连接端子148是纵向向后偏置插入的,该五个连接端子148本身是对齐的,并沿纵向向前偏置(参看图4和5)。
对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现参考图9至14详细说明。
卡架抽屉式装置54为塑料模制元件,该装置本质上包括构成水平隔板的水平板150,该水平板将用于安装MMC上卡56的上卡舱152与用于安装MICROSIM下卡58的下卡舱分隔。
上卡舱152通常是纵向前端开口,并在后端以一横向垂直壁156为边界,该垂直壁具有呈圆弧形的凹部158,用于使MMC卡56的抽取更容易。
上卡舱152横向以两纵向平行的垂直壁160为边界,其相面对的内侧面162构成用于MMC卡56纵向引导的两侧面,当MMC卡56从前向后被插入,即沿图11中箭头I所示方向插入在沿纵向滑动时,卡的纵向平行边于是被导向。
为使MMC卡垂直保持在上卡舱中使卡的表面60贴靠在分隔隔板150的上平面151上,每一侧壁160在其上面164具有两保持凸起部166,该凸起部横向向内侧延伸,且其下面168用于与MMC卡56上平面62与之面对的部分接触。
为使MMC卡56更容易插入上卡舱152,每一侧壁160的内表面162纵向前端170设有倒角172。
隔板150纵向前方以前横边174为边界,而在其中央的横向较窄部176纵向向前延伸超出前横边174,该较窄部具有凹入的圆弧切口178,以便更容易抓住卡,在该较窄部的上面,设有两较厚部180,每一该较厚部限定了一横向止挡小平面182,该止挡小平面用于与MMC卡56的前横边66接触,以便在上卡舱152中对卡提供纵向保持。
如图13可特别看出的,在MMC卡56已经插入上卡舱152的位置,MMC卡56的前横边66纵向向前延伸超出隔板150的横边174,于是卡的切角68与垂直的倾斜极性化小平面明显地不接触,对此将在下面说明。
与此类似,用于安装MICROSIM卡的下卡舱154横向以两纵向相面对、彼此平行、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壁184为边界,每一壁184的内侧面186构成引导面,MICROSIM卡58沿该引导面滑动,该引导面是用于与与其相面对的纵向侧边59接触。
每一垂直壁184设有内倒角188,用于使MICROSIM卡58的插入更容易。
下卡舱154纵向向后以一横向垂直壁191为边界,该横向壁的内垂直面193具有成45°的倾斜小平面194,用于与切角78接触,使MICROSIM卡58方向极性化,以便限定插入的单一位置,并用于当卡的后横边77贴靠内垂直面193时将卡58安装在下卡舱154中。
MICROSIM卡58在其下卡舱154中的纵向保持是由两加厚部196保证的,该加厚部垂直向下延伸,且每一加厚部限定一止挡小平面198,用于与MICROSIM卡58的前横边76接触。
每一垂直壁184的外侧面200各具有三个水平突出部202,该水平突出部横向向外延伸与壁184的下平面204在同一水平面内。这些突出部202构成轨道104的互补装置和连接器体52下部80的凸起部108的互补装置,以便保证卡架抽屉式装置54卡口插入安装(bayonetmounting)在连接器体52上。
因此,突出部202能同时垂直穿入缺口206(见图19),然后突出部可滑入凸起部108下表面109下面的相应轨道104,以便保证卡架抽屉式装置54相对于连接器体52下部80的垂直保持。
为便于在卡口插入式运动的纵向插入,垂直壁184的纵向前端具有外倒角208。
为保证MICROSIM卡58在其下卡舱154中垂直向下的保持,每一垂直壁184在下平面204具有一对保持突出部210,该突出部垂直向内延伸,突出部的上面212设计成与MICROSIM卡58的下面72的相面对部分接触,以便保证此卡垂直向下方向的保持。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当两卡56和58各在其相应的卡舱152、154中就位时,它们的前横边66和76彼此纵向对齐,该前横边为其相对于其各自触片64和74的标准化的定位参考边(见图13、14和6)。
当两卡56和58在卡架抽屉式装置54中就位时,两卡间存在大约相当于隔板150厚度的间隙,该间隙使抓取卡更容易以便将其取出。如果两个卡都存在,MICROSIM卡58的弹性发挥作用,为了取出MMC卡,隔板略微变形。如果希望首先取出MMC口卡56,在包括加厚部180和196的块上施加力以便使隔板充分变形并使止挡182缩回。
卡架抽屉式装置54相对于连接器体52的垂直定位是由中间隔板的下平面153限定的,该隔板贴靠连接器体52板形下部80上平面88与之面对的部分。
借助于这种定位,并借助于MMC上卡56在卡架抽屉式装置54中的定位,MMC卡56的表面60的前横边66从小平面138上方通过,而正如在图10中可见,如果MMC卡56正确定位于其上卡舱152中,卡的切角168与极性化壁140、142接触。
如果MMC卡56安装不正确,切角68不在正确位置,于是MMC卡的其它三个角之一贴靠垂直极性化壁140、142,从而阻止卡不能完全插入至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数据访问位置,这种不正确的插入或不完全的插入可从装置的外面目测检测出来,在此情况下,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纵向成型后端部220于是相对于外壳纵向向后突出,例如环绕于与连接器50相配的装置。
与此类似,如果MICROSIM下卡58在其相应的下卡舱154中处于不正确的位置,于是其前横边76纵向向前突出于卡架抽屉式装置之外,并贴靠在凸起于上平面98上的一横向止挡杆222-对此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图解说明(特别参看图25)-因此也阻止卡架抽屉式装置54完全插入连接器50而进入工作位置。
正如在图6中所见,成型的纵向后端部220是凹入的,就是说它具有中凹的内部较低面224,使得更容易抓住抽屉式装置54以便将其从连接器50中由前向后纵向移动。
与此类似,倒圆的切角176允许抓住两卡的前横边66、76,使得更容易将MMC卡56和MICROSIM卡58从其相应的卡舱152和154中移出。
在图23中可首先看出MMC卡56上的导电片64的长度足够长,无论接触端1 46和146’如何偏置,当MMC卡随同抽屉式装置54在连接器50中就位时,能保证这些端子与相应的迹线接触。
与触片64的接触点用符号p146和p146’表示。
与此类似,在图23中,触片84的接触端子100与触片74的接触点用符号p100表示。
图24示出印刷电路板P以其具有导电片的上平面,通过钎焊与在图中用符号pc102、pc148和pc148’表示的输出连接导线102、148和148’连接。
图24还示出在MMC卡56上和在MICROSIM卡58上的导电片的中心c64和c74。
参看图23,可观察到两卡的中心彼此在横向并不对准,在图23中,MICROSIM卡58的中心相对于MMC卡略微向左偏置。
现对图25至43所示第二实施例给予说明。
在此实施例中,如果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较,则连接器50不再有上部,但连接器的绝缘体本质上包括由两部分-后部80’和前部80”-组成的下部80,此两部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关于连接装置将在后面说明。
另一主要区别包括用于允许连接至MICROSIM卡58的接触端子100和用于允许连接至MMC卡56上的接触片的接触端子146、146’二者均设置成垂直朝向上。在一种配对状态下,由卡架抽屉式装置54携带的两卡56和58均定位于抽屉式装置中,当抽屉式装置在连接器中处于工作位置时,如图25C和36所示,以它们各自的表面62和72支承垂直朝向下的接触片64和74。
另一方面,将抽屉式装置54安装在下部80的口卡插入式装置是被防护的,并本质上被设置在连接器52的后下部80’中。
特别参看图26、27和32,可见后部80’在接近前端处由两个平行且面对的侧臂230延伸,在该侧臂的内侧限定了两引导和定位轨道232,用于引导与定位构成前部80”的绝缘材料块,其每一相面对的侧面234包括相应的水平滑道236。
在轨道232中制出的止挡238限定了前部块80”纵向向后的位置,并由在轨道232内侧面制出的两个倒角的凸块240保持在装配位置,当装配前部时轨道沿横向向外弹性弯曲变形。
两部分-后部80’和前部80”-处于装配位置时,例如如图35和31所示,在后部80’的前横面242与前部块80”的后横面241、241’之间存在空间,于是与接触元件配合使用的连接或输出导线102被后部80’支承,并设置成沿纵向向前可延伸进入此空隙区,以便与印刷电路板P上的相应迹线连接。
用于连接MMC卡的接触片的七条连接导线148、148’自身向前突出于前部块80”的后横面122、122’之外。
为保护MMC卡56的前部,而该卡前部纵向向前突出于抽屉式装置54且其支承触片64的表面62是在端子146和146’的方向恰当地垂直向下压,于是后部块80’的相面对的两侧臂230各具有垂直的直角元件244,直角元件的水平部分或顶部246由其下表面248构成MMC卡56上平面60的支承面,入口倒角250使卡在水平部分246下面通过更为容易。
与此类似,直角元件244的垂直部分252各具有一入口倒角254,从而在垂直部分252相面对的垂直内表面256之间,引导MMC卡56前部的相反两侧边57。
倾斜45°的小平面142在此设置在直角元件244内,处于图26中的右手侧,该小平面设计成允许通过使卡与切角68接触而使MMC卡56的定位极性化,且此小平面设计成与切角68的上部接触,而切角的下部设计成将MMC卡56保持在卡架抽屉式装置54中,对此将在下面说明。
在操作位置,且从图37可见,MMC卡56的下面62压在前部块80”的上表面114上,在表面114之外,接触端子146和146’垂直延伸。
通过给定公差,在表面114和62之间可能存在小间隙,于是MMC卡被接触端子146和146’压而向上弹性变形,从而贴靠直角元件244的水平下表面248(见图38)。
前部块80”的小平面260自然是与后部80’的小平面在同一平面内。
图41示出了MICROSIM卡58和MMC卡56以及部分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中间隔板,从此图中可见,正是MICROSIM卡58所具有之纵向偏置的、在此为后边的横边77,比MMC卡56的横边更向后偏置。
在图40和图41中按毫米给的尺寸允许各种元件的尺寸及其相对位置易于理解。
关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其设计总体(generally)类似于上述对于第一实施例的说明。
因此,与MICROSIM下卡58的定位与保持相关的全部装置是一致的,不过可简单地观察一下,例如将图25C与图10比较,其中,MICROSIM卡58的下卡舱(housing/compartment)154相对于抽屉式装置的抓取部通常沿纵向向后偏置,因此MICROSIM卡58的前横边76沿纵向也向后偏置,以便不接触支承接触片64的MMC卡56前部的下表面62,例如正如在图25C中可以看见的那样。
例如将图33和34与图11和13比较,可见卡架抽屉式装置上卡舱(housing/compartment)152的设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总体是相似的,除在舱中纵向保持MMC卡56的装置外,此保持装置在此包括单个加厚部180,该加厚部沿卡舱152的侧边之一制出,且具有一总体横向向后延伸的止挡的小平面182,此小平面在此倾斜45°,以便与图34中切角68的下部接触,并构成MMC卡在舱中定位的极性化装置(见图34)。
图25、25C和25D示出了一止挡装置,用于使卡架抽屉式装置54相对于后部80’纵向定位。
这些装置包括一弹性条264,该弹性条与后部80’模制成一体,该弹性条具有一垂直向上突出于上平面88之上的凸起266。纵向分支或弹性条264可以像梁那样弯曲,以便允许凸起266缩回。
凸起266设计成可装入一与其互补的凹圆弧268的凹槽中,该圆弧凹槽在抽屉式装置54下表面153侧部与凸起相面对处制出,当垂直受压时,抽屉式装置在后部80’的上表面88滑过。
正如可从图39特别看出的,为了允许卡架抽屉式装置全部接合,特别允许用装置68-142接合以极性化MMC卡56,在直角元件244右手侧的垂直部分252具有一肩部或倒角280,允许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自由端通过,此自由端282还具有一互补(complementary)的肩部284。
肩部280在其整个高度有利地形成一倒角254,当卡架抽屉式装置54插入时,该倒角使MMC卡侧边更容易被引导。
从图52可见,在此,MICROSIM卡58相对于MMC卡56在横向完全对准中心。
对于在图44至55所示第三实施例,应与参考图25至43所作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作比较。
事实上,首先应当指出,只要对某些尺寸进行修改,图25所示卡架抽屉式装置的设计可用于第三实施例。
关于连接器体52,在此也只包括由两件组成的下部80,即总体来说的(generally)后部80’和总体来说的前部80”。
将前部80”与后部80’连接的装置在此也包括相面对的两侧臂230,该侧臂从后部80’纵向向前延伸,其相面对的内表面具有垂直上下形成的垂直滑道236,这样,在前部80”侧面234上横向突出的互补轨道232可在其中垂直滑动。
严格说前部80”相对于后部80’没有垂直定位装置,可以设置这种图中并未示出的装置,但当进行钎焊包括预装的前部80”和后部80’的子装配件时,这种装置并不是必须的,这种相对的定位由将各种连接表面与相应的印刷电路板钎焊而获得。
为了将MMC卡56的前部垂直施压从而贴靠接触端子146和146’,两直角元件244的设计简化了,该直角元件具有覆盖连接器整个横宽延伸的公共上顶246和下表面248,该下表面贴靠MMC卡与其相面对的表面60。
MMC卡由凸起部243使之定位极性化,该凸起部被直角元件244在右侧支承并限定了内极性化小平面142。
除连接后部80’和前部80”的装置外,此处的前部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部本质上的区别在于,连接MMC卡的电气接触元件在纵向朝向相反的方向,即它们的输出或连接导线148和148’在纵向朝向连接器的后方,就是说,它们面向后部80’的前横面242延伸。
因此,通过比较图47和图31可见,输出导线102和248、248’是邻近和/或搭盖,且没有输出导线突出于前部80”前横端之外。
从图49可见,MMC卡56的前横边66可沿纵向贴靠在垂直隔板292上制出的、与之相面对的横表面290,该垂直隔板将两个直角元件244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这种贴靠构成抽屉式装置54插入时的纵向止挡。
第三实施例的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总体设计与参考第二实施例的说明是一致的,自然,除了上下两卡舱152和154的相对位置之外,从而也除了相应的卡的定位之外。
定位的区别特别在图53至55中可以看出。
现将对卡架抽屉式装置在支承52上夹持就位装置的替换形式给予说明,这些装置如图56至57B所示,这些图中所示连接器和抽屉式装置设计的其它方面,总体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设计一致。
从图56可见,在此的抽屉式装置54具有两相面对的侧颊板300,该颊板在抽屉式装置的纵向前端垂直向下延伸至超出下平面153,每一颊板具有沿横向向内延伸的卡锁紧固指302。
颊板300设计成借助于其相面对的内表面304,沿连接器体下部80后部80’相反的外侧边94滑动。
下部80在其下面86具有两侧凹入部306(lateral housing),以便允许两卡锁紧固指302通过,此侧凹入部的下表面308在接近臂230的纵向前端具有两个垂直向下延伸的凸半圆柱轮廓凸起266。
如图57A所示,当沿纵向从后向前插入抽屉式装置54时,由于指302与凸起266接触使颊板垂直向下弯曲,刚性很好的MMC卡本身不弹性变形。
在图57B所示卡锁紧固位置,指302设置在相对于凸起266的纵向前方,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前部不再向下弹性变形。
此外,凸起266经过指302的过程提供一表明抽屉式装置到达工作位置的可触知信号。
有了抽屉式装置54相对于连接器所用支承下部80的纵向保持装置,设计成在下面支承此下部这一事实,不再有必要提供一种装置用于在MMC卡56的前端将其垂直向下压,因此,如图57所示,只有一单个“直角元件”244设置在纵向臂上右手侧,此元件的功能只是支承极性化下平面142,该下平面用于与MMC卡的切角68接触。
图58至60所示替换形式称为“薄轮廓”形式,就是说是一种高度极小的形式,现给予说明。
为此目的,首先可从图58看出,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上部,就是说包括安装MMC卡56的上卡舱的上部简化了,在此,没有用于垂直向上保持卡56的装置,卡的自由表面60,在此即其上表面,与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上表面164齐平。
切角68是完全畅通的(clear),MMC卡56由一横向止挡小平面182纵向保持,该止挡小平面在加厚部180上沿卡架抽屉式装置的侧边制出。
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下部,总体与参照第三实施例所作的说明一致,两卡-MMC卡56和MICROSIM卡58-的设置也是一致的,触片64和74彼此纵向偏置并垂直向下。
如图59所示,由两部分-后部80’和前部80”-构成的连接器支承下部80也简化了,在此,没有与连接器制成一体、用于垂直向下压MMC卡的装置。
如图60所示,连接器50安装在一装置中,MMC卡58由一上板或壁322上相面对的下表面320垂直向上夹持,该壁构成该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还具有一后垂直壁元件324和印刷电路板P,连接器50固定在该装置的上表面326上。
于是,连接器50的总高度减小并大致相当于装置件的上壁322的下表面320与印刷电路板P上表面326之间具有的高度。
从图61所示算起的连接器体相当于从图25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体,并具有用于检测MICROSIM下卡的存在并包括一个片的开关,和用于检测具有一MMC卡在其中就位的抽屉式装置的存在且包括一个片的开关。
图示开关380本质上为由导体材料制成的开关片382,该开关片安装在连接器体上表面98制出的支架355中,并由中央突柱388固定,突柱的头部是被热卷边(hot crimp)的。
开关片382具有两个分支B1和B2,每一分支与一接触端子100接触,该接触端子在此属于用于连接至MICROSIM卡的一对标准对齐触片(aligned contacts)。
在作为第一实例的实施例中,如图61至64所示,开关380为常开式,就是说,正如从图63所见,且没有MICROSIM卡,曲线形分支B1和B2不与相应的接触端子100接触,但使其向上延伸具有垂直间隙,且垂直向上突出于绝缘体80’上表面98之上。
当MICROSIM卡58被从图53和图54中所示由左向右沿纵向插入时,该卡使两触片分支B1和B2相继弯曲,这些触片分支进入与接触端子100接触,还使得接触端子垂直向下弯曲,从而形成两接触点P2和P1,于是,一开关电路在用于构成开关380的两触片100的输出端或连接端102之间建立起来。当移去专门携带MICROSIM卡58的抽屉式装置54,首先第一触点P1消失,然后第二触点P2消失,于是开关电路再次成为常开。
在图65至68所示替换形式中,用于检测MICROSIIM卡58存在的开关350为常闭式,就是说没有该卡并如图67所示,开关片382的两分支B1和B2与对齐接触端子100接触,并限定两接触点P1和P2,该接触点使两对齐电气触片的输出端或连接导线102间的开关线路闭合。
当MICROSIM卡58存在时,如图68所示,两接触端子100向下弹性变形,像用于连接至MICROSIM卡上的触片的信号触片,而两个触点P2和P1消失,就是说开关电路开启,从而表明MICROSIM卡存在。
现对用于检测抽屉式装置54的存在的片式开关给予说明,该抽屉式装置具有一MMC卡56。
为此目的,且如图61至65所示,在这些图中,绝缘支承后部80’的右手侧侧部具有两类似于信号触片的附加触片,每一附加触片垂直突起于此侧部上平面468之上,以便构成自由接触端子400。
开关的每一触片自然具有一连接或输出导线402,该导线设计成连接至连接器所携带的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未示出)。
图示之用于检测卡架抽屉式装置存在的开关为常开式,在图69所示存在卡架抽屉式装置时,该开关被抽屉式装置携带的开关片482所闭合,该开关片垂直向下突出于抽屉式装置下表面153的相应侧部,此开关片通常支持在绝缘支承上。
如图69至71所示,此开关片482具有两卡钩(catching)分支484,该分支穿过相应的孔486,在此,开关片的纵向自由端488被卡在抽屉式装置54的凹槽490中。
开关片482的中央部B面向两接触端子400延伸,MMC卡56不在抽屉式装置中时,中央部B的垂直位置处于不与接触端子400接触处。
如图71所示,当MMC卡存在时,卡通过在卡钩分支484上面的卡下表面62的作用,此卡钩分支具有倒置V形,其顶部突出于卡56插入卡架抽屉式装置54时所经过的通道中。
如图71所示,当卡56存在时,开关片482的中央部B于是垂直向下运动,当抽屉式装置54处于连接器中的工作位置时,分支B同时与两接触端子400接触将开关电路闭合,即将开关系统的输出导线402连接在一起。
开关包括接触端子400和开关片482,因此构成一开关,该开关用于检测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存在,同时检测MMC卡在抽屉式装置中的存在。
在根据本发明技术之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72和图73所示,卡架装入器54安装成能绕枢轴转动,这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绝缘支承下部80绕一水平枢轴轴线A转动实现的。
卡架装入器54和下部的设计分别总体类似于图25C和图29所示实施例的设计。
借助于两侧和靠近横向面97后端制出相面对的铰接元件500,卡架装入器可绕枢轴轴线A转动,每一铰接元件500的内表面502具有一孔504,该孔安装一相配的短圆柱506,该短圆柱构成从卡架装入器54铰接部510外侧面508横向向外延伸的铰接销。此铰接部510在邻近卡架装入器纵向后端制出。
铰接部510借助于铰接元件的横向向外变形安装在铰接元件500侧面502之间。
构成卡架装入器54的铰接凸缘(lid)于是可绕枢轴垂直向下转动至闭合位置,在此位置在MMC卡56和MICROSIM卡58上的触片64和74弹性支承在连接器体的接触端子146、146’和100之间。
为保持卡架装入器(card-holder lid)54处于闭合位置,在靠近卡架装入器纵向前端设置两垂直凸块(tab)512,此凸块可沿横向向外弹性变形,每一凸块具有一钩形挚子514,该挚子显著地横向向内延伸,并设计成可卡入(housed in)绝缘支承前部80”相反两侧制出的与其互补的钩形挚子(catch)516。
如果MMC卡不处于令人满意的位置,由于切角68没有对准倾斜的小平面142,不可能使卡架装入器闭合。
与此类似,如果卡58不处于正确位置,卡纵向向前突出于正常位置之外,如图72所示,且其横边处于纵向朝向前靠在前部80”的上面114上,从而阻止连接器弯曲闭合。
片式开关,或任何其它以附加组件(added component)形式的已知设计的开关,也用于绕枢轴转动式卡架装入器54,以检测卡56和58的存在,和/或绕枢轴转动的卡架装入器54在工作位置的闭合情况。
现对于图74和76所示最后一个实施例给予说明。
正如在图72和图73所示实施例,这是一种安装成绕下部80的枢轴转动的卡架装入器54。
此实施例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处首先在于,MICROMIS卡是横向设置而不是纵向设置,就是说,沿其长度方向的主轴线垂直于MMC卡仍然从后向前的纵向轴线。
不再详细地说,在两卡之间有一隔板,而正是MICROSIM卡58放入卡舱(housing)中时,提供了MMC卡56垂直向下方向的保持。
MICROSIM卡借助于切角68与设置在未详细示出的互补装置的接触而得到极性化安装,该互补装置设置在卡舱用于安装MICROSIM卡的后横底部。
MICROSIM卡在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部分槽中被引导,这些槽向下以凸起部210为边界,向上以表面部150’为界,此表面部以与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的中间隔板150等价方式起作用。
如果考虑具有其下部80的绝缘支承,接触元件自然是横向设置,使其输出导线或连接导线102可沿此下部侧边接近(accessible)。
第六实施例并不局限于图73至图76所示。
例如,可将下部通过模注制成一单件,为前连接块采用一种类似于图25所示的设计,其中,输出端子148和148’沿纵向朝向前。
如果MMC卡安装在不正确的位置,绕枢轴转动的卡架装入器54不能闭合,因为切角68没有面向内倾斜小平面142。
与此类似,如果MICROSIM卡58处于不正确位置,其设置在纵向朝向连接器前方的边59,相对于图74所示位置在向前方向偏置,于是贴靠连接区520,该连接区520在用于连接MICROSIM卡连接器上表面98和前块80”上U形部的偏置上表面99之间。
此最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允许连接器的总高度,借助于消除中间隔板150的厚度减小。
此设计只允许连接器用于设置MICROSIM卡,该卡在绝大多数应用情况下通常是对称使用。如上所述,这是由于即使没有MMC卡56,MICROSIM卡被完全垂直保持在卡舱150’-210中。
MICROSIM卡58的向上垂直支承区是完善的(complete),这是靠近其纵向后部设置的边59,借助于垂直支承在卡架装入器54上制出与之相面对的表面。
需要指出,没有MICROSIM卡58时,在卡架抽屉式装置中没有MMC卡56的垂直向下保持,就是说用大的垂直间隙将其保持在其中,该间隙允许使用人检测不正确的安装。
当卡架装入器54不是绕枢轴转动式而是滑动式,如果自由接触端100制成倒置匙(spoon)形,也可使用如图73和图74所示形式的设置,而仍然为卡架54提供引导装置,其中,两卡56和58设置成如图74所示的几何设置,以使其纵向滑动。

Claims (23)

1.电气连接器(50),用于连接至少两个卡(56,58),该卡包括一种总体为矩形的接触式闪光记录卡,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体(80,82)和卡架抽屉式装置(54),该卡架抽屉式装置包括一上卡舱(152),用于容纳上卡(56),卡架抽屉式装置设置成可以相对于连接器体在向外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纵向滑动,卡架抽屉式装置在向外位置时,每一卡可放入卡舱,或从卡舱取出,在工作位置时,每一卡(56,58)上的触片(64,74)与连接器体上的相应电气接触元件(84,144)接触,其特征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包括一下卡舱(154),该下卡舱用于容纳总体为矩形的接触式智能型下卡(58),在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工作位置,下卡(58)上的触片(74)与连接器体上的相应电气接触元件(144,146,146’)接触;一方面设有相对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将每一卡(56,58)定位的装置,另一方面,设有将卡架抽屉式装置(54)相对于连接器体设置在工作位置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卡舱-上卡舱(152)和下卡舱(154)-被一水平中间隔板(150)垂直分隔为上平面(151)和下平面(153),该上下平面分别构成上卡舱和下卡舱的下底和上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卡舱(152,154)纵向向后以卡舱的一后横边(156,193)为边界;每一卡(56,58)被至少一保持突起物(180,182,196,198)纵向无任何间隙地保持在其卡舱中,该突起物设置在中间隔板(150)前端横边(174,176)。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卡(56,58)被垂直保持在其卡舱(152,154)中,该卡已沿纵向从前向后插入卡舱。
5.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可从连接器体上卸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架抽屉式装置(54)借助于卡口式安装装置(202,208,206,104)安装在连接器体下部(80,80’,80”)的工作位置,该安装装置在安装端具有卡架抽屉式装置(54)的从后向前的纵向锁紧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卡(56)属于MMC式卡,而下卡(58)是MICROSIM卡,该卡以其下平面(72)支承电气触片(7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MMC上卡(56)的垂直朝向上的平面(62)支承电气触片(74),该触片沿此卡的前端横边(66)对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卡舱(152)或下卡舱(154)分别至少在面向所容纳卡(56,58)的触片(64,74)部分开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垂直朝向下的MMC上卡(56)的平面(62)支承电气触片(74),该触片沿此卡(56)的前端横边(66)对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卡舱(152)和下卡舱(154)至少部分垂直向下开口,每一开口面对所容纳卡(56,58)上的触片(64,74)。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MMC卡(56)上的切角极性化装置(68)与连接器体上的互补装置(142)接触,以便在如果MMC上卡(56)未正确放入其卡舱(152)内时,防止卡架抽屉式装置(54)占据其工作位置。
13.如权利要求7至11其中之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MICROSIM下卡(58)上的切角极性化装置(78)与在其卡舱(154)中制成的互补装置(194)接触,以便防止卡沿纵向完全插入其卡舱(154),于是MICROSIM卡(58)防止卡架抽屉式装置(54)占据其工作位置。
14.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体包括一下部(80,80’,80”),该下部总体为板形,用绝缘材料制成,该下部支承用于连接至下卡(58)上触片(74)的电气接触元件(84,100)。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口装置(202,108,206,104)在卡架抽屉式装置(54)和连接器体下部(80)后部之间起作用。
16.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体包括一上部(82),该上部总体为板(112),用绝缘材料制成,该上部支承用于连接至MMC上卡(56)上触片(64)的电气接触元件(144,146)。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体包括垂直的横向后端壁(122),该端壁在上部(82)与下部(80)之间延伸,并将此两部(80,82)连接在一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体分别独立模注制成两件,然后将其连接在一起,其第一件包括下部(80),而其第二件包括上部(82)和垂直连接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MMC卡上触片(74)的电气接触元件(144,146,146’)为电气触片,触片的后自由端(146,146’)垂直向下突出,而其前自由端(148,148’)延伸至在垂直方向大约与前自由端(102)对齐,该前自由端用于连接至支承连接器体的印刷电路板(P),与属于前组触片的电气触片(84)连接,该前组触片用于连接至MICROSIM下卡(58)上的触片(74)。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与权利要求10和11之任一相接合,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体的下部(8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后部(80’)和前部(80”),其中,后部(80’)支承用于连接至下卡(58)上的触片(74)的电气接触元件(84,100),前部(80”)支承用于将连接器连接至MMC卡(56)上触片(64)的电气接触元件(144,146,146’,148,148’),该上卡是垂直朝向下。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下卡(58)上导电片(74)的电气接触元件(146,146’)的连接端(148,148’)设置成沿纵向向前。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下卡(58)上导电片(74)的电气接触元件(146,146’)的连接端(148,148’)设置成沿纵向向后。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MMC上卡(56)上触片(74)的电气接触元件(144,146,146’)包括自由接触端(146,146’),至少其一自由接触端(146’)沿纵向向后偏置。
CNB998109665A 1998-09-22 1999-09-17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08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8/11790 1998-09-22
FR9811790A FR2783622B1 (fr) 1998-09-22 1998-09-22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le raccordement simultane de deux cartes a memoire electron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8173A CN1318173A (zh) 2001-10-17
CN1140877C true CN1140877C (zh) 2004-03-03

Family

ID=9530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096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0877C (zh) 1998-09-22 1999-09-17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568960B2 (zh)
EP (1) EP1116159B1 (zh)
JP (1) JP2002525818A (zh)
CN (1) CN1140877C (zh)
AT (1) ATE229674T1 (zh)
CA (1) CA2338840A1 (zh)
DE (1) DE69904494T2 (zh)
FR (1) FR2783622B1 (zh)
HK (1) HK1040449B (zh)
TW (1) TW470919B (zh)
WO (1) WO2000017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6154C2 (sv) * 1999-06-14 2001-11-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 kortmottagningsanordning för en kommunikationsapparat samt kommunikationsapparat
US6438638B1 (en) * 2000-07-06 2002-08-20 Onspec Electronic, Inc. Flashtoaster for reading several types of flash-memory cards with or without a PC
US7295443B2 (en) 2000-07-06 2007-11-13 Onspec Electronic, Inc. Smartconnect universal flash media card adapters
JP4671484B2 (ja) * 2000-10-11 2011-04-20 ケル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20020065106A1 (en) * 2000-11-30 2002-05-30 Av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rd reade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W574774B (en) * 2001-07-12 2004-02-01 Alps Electric Co Ltd Card connector apparatus
JP4297633B2 (ja) 2001-07-12 2009-07-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4351826B2 (ja) * 2002-01-23 2009-10-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EP1418527A1 (en) * 2002-11-08 2004-05-12 Motorola, Inc. Multiple SIM card holding apparatus
WO2004079640A1 (ja) * 2003-03-07 2004-09-16 Nokia Corporation カード保持機構を有する装置
US7409477B2 (en) * 2003-09-03 2008-08-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mory card having a processor coupled between host interface and second interface wherein internal storage code provides a generic interface between host interface and processor
CN2687885Y (zh) * 2003-11-25 2005-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AU2003283211A1 (en) * 2003-11-28 2005-06-17 Nokia Corporation A mobile telephon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mobile telephone
CN1728462B (zh) 2004-02-18 2010-06-16 泛泰株式会社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FR2868576B1 (fr) * 2004-04-05 2006-09-08 Sagem Decodeur de television avec dispositif de lecture de carte protege
US20050263596A1 (en) * 2004-05-12 2005-12-01 Solicore, Inc. Portable charger, including portable sleeve, for an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card
US7556205B2 (en) * 2005-01-05 2009-07-07 Chun Chee Tsang Adaptable media card storage device
JP2006190612A (ja) * 2005-01-07 2006-07-2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7081020B1 (en) * 2005-01-19 2006-07-25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Slide-out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TWM280565U (en) * 2005-03-11 2005-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2006302684A (ja) * 2005-04-21 2006-11-02 D D K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7357653B2 (en) * 2005-06-06 2008-04-15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Dual-slot memory card adapter
JP2007012348A (ja) * 2005-06-29 2007-01-18 Jst Mfg Co Ltd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JP4664170B2 (ja) * 2005-09-27 2011-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装置
US7112075B1 (en) * 2006-02-08 2006-09-2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rawer SIM card connector
TWM306404U (en) * 2006-04-10 2007-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909564Y (zh) * 2006-04-13 2007-06-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200986982Y (zh) * 2006-06-12 2007-12-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4795995B2 (ja) * 2007-03-07 2011-10-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US8579640B2 (en) * 2011-02-09 2013-11-12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JP5578109B2 (ja) * 2011-02-24 2014-08-2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5663374B2 (ja) * 2011-03-31 2015-02-0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トレイタイプの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8376763B1 (en) * 2011-11-15 2013-02-19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Card connector
CN103311721B (zh) 2012-03-16 2015-10-21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双sim卡托盘、连接器模块及电连接器装置
US8651884B1 (en) 2012-04-10 2014-02-18 Google Inc. Ejectable memory card tray in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connector
CN104350727B (zh) 2012-05-15 2017-03-2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置或一种方法
JP2014038772A (ja) * 2012-08-16 2014-02-27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6202735B2 (ja) * 2013-12-04 2017-09-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KR102207114B1 (ko) 2014-06-12 2021-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카드 인터페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이의 운용 방법
JP2016062854A (ja) * 2014-09-22 2016-04-25 Smk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05282702U (zh) * 2015-12-03 2016-06-01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9887476B2 (en) 2016-05-03 2018-02-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portion connector for use with differently-sized cards
US9886654B1 (en) * 2017-08-20 2018-02-06 Almora, LLC Rotary tray holder
US10078797B1 (en) 2017-08-20 2018-09-18 Almora, LLC Stem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y
US11157197B2 (en) * 2019-02-19 2021-10-2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ocket interconnector for high pad count memory cards
US11308380B1 (en) * 2021-02-24 2022-04-19 Innogrit Technologies Co., Ltd. Removable non-volatile storage c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8743B (en) * 1995-03-10 1998-10-14 Kenven Developments Limited A connector for making surfac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IC cards
US5643001A (en) * 1996-07-26 1997-07-0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emory card connector
DE19645460A1 (de) * 1996-11-05 1998-05-07 Thomas & Betts Gmbh Lesegerät für Chipkarten
US5919049A (en) * 1997-05-08 1999-07-06 Framatome Connectors Usa, Inc. High 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four bladed ground cont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38840A1 (en) 2000-03-30
ATE229674T1 (de) 2002-12-15
DE69904494T2 (de) 2003-09-04
HK1040449B (zh) 2004-08-20
US6568960B2 (en) 2003-05-27
WO2000017806A1 (en) 2000-03-30
DE69904494D1 (de) 2003-01-23
TW470919B (en) 2002-01-01
HK1040449A1 (en) 2002-06-07
FR2783622A1 (fr) 2000-03-24
FR2783622B1 (fr) 2000-10-27
CN1318173A (zh) 2001-10-17
US20010010984A1 (en) 2001-08-02
EP1116159B1 (en) 2002-12-11
EP1116159A1 (en) 2001-07-18
JP2002525818A (ja) 2002-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877C (zh) 用于同时连接两个电子储存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496534A (zh) 高容量存储卡的电连接器
CN1287493C (zh) 卡用复合连接器
CN1202597C (zh) 具有用于推出卡的杠杆和推板的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473366A (zh) 端子和要装载部件的结构
CN1205697C (zh) 电线连接器具
CN1679214A (zh) 连接器
CN1401146A (zh) 用于智能卡的人机工程学电连接件
CN1759404A (zh) 用于智能卡且包括供该卡使用的集成屉件/滑板的连接器
CN1473367A (zh) 用于防止将待装器件错误地装入主体侧设备的方法、待装器件以及电池组
CN1327277A (zh)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628940A (zh) 袖珍式工具
CN1623790A (zh) 墨盒和记录装置
CN1756003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246798C (zh) 插接智能卡的整体电气插座
CN1211092A (zh) 联接器
CN1182483C (zh) 包括卡片排出装置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紧凑型组件
CN1272625C (zh) 电气元件的检查方法、电气接线盒的检查装置和终端配件的检查装置
CN1495888A (zh) 电子部件装设方法和电子部件装设工具
CN100338822C (zh) 连接器
CN1505798A (zh) 用于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395754A (zh) 连接装置
CN1255991A (zh) 用于接触具有集成电路的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302068A (zh) 盘驱动系统
CN1269037A (zh) 用于连接智能卡的包括自动弹射卡元件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