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8462B -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8462B
CN1728462B CN2005100523113A CN200510052311A CN1728462B CN 1728462 B CN1728462 B CN 1728462B CN 2005100523113 A CN2005100523113 A CN 2005100523113A CN 200510052311 A CN200510052311 A CN 200510052311A CN 1728462 B CN1728462 B CN 1728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medium
terminal
fuselage
receiving
dua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523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8462A (zh
Inventor
金用泌
金容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peak Innov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n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0107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4934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04-0005194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350772Y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0260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7603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0260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3757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400628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732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8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8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28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84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包括:一个与移动通讯终端电力连接的机身;一个安装于机身用来接收第一存储介质的第一接收装置;安装于机身,叠放在第一接收装置之上的用来接收第二存储介质的第二接收装置;一个安装在第一接收装置里的第一连接终端,用来与第一存储介质的终端电力连接;一个安装在第二接收装置里的第二连接终端,用来与第二存储介质的终端电力连接。因为通过连接装置将多个存储介质连接到移动通讯终端上,就可以让移动通讯终端的体积显得紧凑小巧,简化装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装配过程的简化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本申请要求包括以下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所有权利,即于2004年2月18日提交的编号为2004-10780,2004年4月16日提交的编号为2004-26077,2004年4月16日提交的编号为2004-26079,2004年8月10日提交的编号为2004-62872的申请,还要求包括2004年2月27日提交的编号为2004-5194的韩国实用新型申请的所有权利,以上这些专利申请都包括在该申请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其中双连接装置被分装于移动通讯终端,分别用来连接各自对应的存储介质,该连接装置套装成一个整体,简化了装配程序,并让移动通讯终端装置显得紧凑小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用于个人信息和信用验证或用来保存各种内容数据的存储介质,还包括相互独立的连接装置,每个连接装置都连接相应的存储介质。
考虑到这样的存储介质,首先,用于验证的存储介质包括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SIM),可拆卸用户识别模块卡(R-UIM),莫内塔(Moneta)卡,银行卡以及类似的卡片。
同时,用于各种内容数据的存储介质包括迷你安全数码卡(SD),智能媒体卡,记忆棒,极速数字图形卡,袖珍闪存卡以及类似的卡片。
对于验证类存储介质,为降低损失风险,安装连接装置时要将其部分外露于附有电池包的移动通讯终端装置的背面。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把电池包从移动通讯终端装置卸下的话,就无法更换验证类存储介质。
同样对于数据存储类存储介质,安装连接装置时要将其外露于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一侧,以便直接更换旧的连接装置。
这样看来,在现有技术里,验证类和数据存储类连接装置已经分别制造好并安装于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的相应位置。也就是说,连接装置已经各自分开安装好,这样它就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让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的体积难以紧凑小巧,同时也让安装更多的零件以实现更多新功能的想法难以实现。
此外,如果连接装置分开制造的话,装配程序就显得复杂并会降低生产效率,因为要减少装配时间相当困难并且由于装配过程繁琐制造成本也会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其中用来连接移动通讯终端上相应的各种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套装成一个整体,简化了装配程序,让移动通讯终端设备显得紧凑小巧,同时由于装配过程的简化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个目的,提供了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个与移动通讯终端保持电力连接的机身;
安装于机身的接受第一存储介质的第一接收装置;
安装于机身的叠放在第一接收装置之上的第二接收装置,用末接收第二存储介质的;
与第一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一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一连接终端;
与第二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二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二连接终端;
一个安装于机身的隔板,用来把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区隔成更高和更低的接收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隔板旁机身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设计成凹嵌式样;以及
一个安装于第二接收装置上的盖子,用来固定第二存储介质来稳定地连接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和第二接收装置的第二接收终端。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安装在相叠放的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安装有隔板,其至少有一个通孔,并且第一连接终端将从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一种存储介质的终端,另外第二连接终端将从通孔的侧表面或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二存储介质的终端。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电力连接,并从机身向外突出一定长度以便将机身和移动通讯终端电力连接。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机身一侧的开口,以及位于机身内用来和开口通讯的接收区域,第二连接装置安装在机身上,包括两个分开并相对安装的引导零件,来引导第二存储介质的运作。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包括安装在隔板上相互平行的多个通孔,第一连接终端安装于机身内侧壁与第一接收装置之间,从而在第一连接终端和第一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第二连接终端安装于通孔侧面和通孔内部之间,从而在第二连接终端和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包括多个安装在隔板上相互平行的通孔,第一连接终端安装于机身内侧壁与第一接收装置之间,从而在第一连接终端和第一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第二连接终端包括多个连接终端,部分安装于通孔侧面和通孔内部之间,其它安装于机身内侧壁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从而在第二连接终端和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相互交叉安装,从而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就相互交叉,并可以分别被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接收到,可以选择的是,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分别相对平行安装,从而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也相对平行安装。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存储介质是用来存储外部数据的存储介质,第二存储介质是用来验证个人信息和信用的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个目的,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中该双连接装置包括:
一个与移动通讯终端保持电力连接的机身;
安装于机身的接受第一存储介质的第一接收装置;
安装于机身的叠放在第一接收装置之上的第二接收装置,用来接收第二存储介质的;
与第一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一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一连接终端;
与第二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二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二连接终端;
一个安装于机身的隔板,用来把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区隔成更高和更低的接收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隔板旁机身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设计成凹嵌式样;以及
一个安装于第二接收装置上的盖子,用来固定第二存储介质来稳定地连接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和第二接收装置的第二接收终端。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安装在相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安装有隔板,其至少有一个通孔,并且第一连接终端将从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一种存储介质的终端,另外第二连接终端将从通孔的侧表面或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二存储介质的终端。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电力连接,并从机身向外突出一定长度以便将机身和移动通讯终端电力连接。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接收装置外露于移动通讯终端侧面,第二接收装置外露于移动通讯终端装置的背面。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连接装置安装于移动通讯终端的印刷电路板,第一接收装置贯穿移动通讯终端侧壁,第二接收装置贯穿不带电池包的移动通讯终端的后盖。
附图说明
通过后面的详细说明以及相关图,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本发明上述和其他各项目的,特点以及优点。这些图包括: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所作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上的线II-II′方向所作的横截面图;
图3是一个透视图,用来显示图1的双连接装置与移动通讯终端相适应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所作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上的线V-V′所作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上的线VI-VI′所作的横截面图;
图7是一个透视图,用来显示图4的双连接装置与移动通讯终端相适应的状态;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案所作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沿着图8上的线IX-IX′所作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后文中,本发明最佳实施方案将同相关图联系起来进行阐述。在接下来的说明和附图中,将会用同样的数字编号来指定同样或类似的零件,所以同样或类似零件就不再赘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所作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10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上的线II-II′所作的横界面图。
根据图1和图2,本发明的双连接装置包括一个一端开口的盒状机身12。一个第一存储介质2和一个第二存储介质6分别与机身12相适配。用传导材料如金属制成的终端4和终端8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2和6的下表面,用来与机身12的电力连接。
第一接收装置14安装在机身12上,用来接收第一存储介质2。考虑到终端4由传导材料如金属制成,机身12最好由绝缘材料制成。同时,也可以用传导材料制成机身12再用一个绝缘材料的外皮覆盖住机身12的表面。
第一接收装置14包括一个位于机身12一侧的一个开口15,和位于机身12内的接收区域16用来和开口15相通讯。开口15的大小和形状由第一存储介质2的相关参数来决定。同样,接收区域16和机身12的大小和形状也由第一存储介质2的相关参数来决定,以便在接收区域16内可以被接收到,这样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就不受图纸说明的限制。
多个第一接收终端20安装在接收区域16的内表面,相当于第一存储介质2的终端4。第一连接终端20从接收区域16的内表面向外突出一定高度,这样当第一存储介质2插入接收区域16时,第一连接终端20就可以与第一存储介质2的终端4相接触,与第一存储介质2电力连接。
第二接收装置17安装在机身12上,用来接收第二存储介质6。第二接收装置17包括一个引导零件18,用来引导第二存储介质6的运作,当接收到第二存储介质6的时候可以对其精确定位。最佳方案是,两个引导零件18分开安装,相距与第二存储介质宽度相当的距离,在机身12上相对安装。引导零件18具有横界面形状,覆盖了第二存储介质6的侧面和上表面的一部分,这样它可以引导第二存储介质6的运作。一个制动器19安装在引导零件18的一端,用来限制存储介质6的运作。当第二存储介质6的接头点与制动器19开始接触时,第二存储介质6的终端8就被定位于突出在机身12外的多个第二连接终端22上,与第二终端22电力连接。引导零件18可以与机身12合并安装,或者通过夹子如螺栓或通过过盈配合将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机身12上。
虽然图1和图2表明机身12内在相对水平方向上可以接收到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2和6,这也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而已,所以还不能就此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可能会用到第二接收装置的引导零件18,这样在与第一存储介质2相交叉的方向上也可以接收到第二存储介质6,除此以外还有多个方法使用引导零件18。
同时,第二连接终端22要从机身12的上表面突出宋一定高度,这样当第二存储介质6定位在第二接收装置17上时,它就会与第二存储介质的终端8电力连接。
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20和22,通过沿着机身12内部的内嵌接头电线,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相连接。接头电线24最好不要处于会产生短路情况的方向或位置。
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26和28的安装要外露出机身12一定长度,来与移动通讯终端100(见图3)相连接。虽然图1表示的是第一和第二引线终端26和28都安装在机身12的一侧,它们也可以分别安装在机身12的不同侧。
图3是一个透视图,表示的是图1中的双连接装置10与移动通讯终端100相适配的状态。
根据图3,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10,安装在电池包被卸掉(未画出)的移动通讯终端100的背面11。这种情况下,双连接装置10的定位设计是为了让第一接收装置14可以面对移动通讯终端100打开,并且第二接收装置17可以外置于移动通讯终端100的背面11。
这样,当用户想更换第一存储介质2的时候,通过位于移动通讯终端100侧面的第一接收装置14上的开口15,从接收区域16取出或插入第一存储介质2。
同样,当用户想更换第二存储介质6的时候,首先把电池包(未画出)分开,露出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10的第二接收装置17,然后把第二存储介质6从位于机身12的上表面的引导零件18里插入或拔出,来更换第二存储介质6。
这里,引导零件18与第二存储介质6的末端和上表面都接触,来引导第二存储介质6使其不脱离。还有,位于引导零件18一端的制动器19可以精确地确定第二存储介质6的连接位置,防止连接错误。
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作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30的透视图。
根据图4,该实施方案的双连接装置30包括一个机身40,机身40内可以同时接收到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
考虑到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由传导材料如金属制成,最好用绝缘材料制造机身40。同时也可以用传导材料制成机身40再用一个绝缘材料的外皮覆盖住机身40的表面。
机身40包括用来接收第一存储介质32的第一接收装置42,用来接收第二存储介质34的第二接收装置44,还有用来把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42和44区隔成更高和更低装置的隔板48。对于隔板48,第一接收装置42安装在机身40的下表面,设计成凹嵌式样,第二接收装置44安装在机身40的上表面,也设计成凹嵌式样。机身40内可以接收到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它们叠放在机身40的上下两个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42和44的设计是为了让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可以相互交叉。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42和44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这样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就不受图片所示的限制了。
为了安全连接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和第二接收装置44上的第二连接终端54,要将外盖46安装在第二接收装置44的上部来固定第二存储介质34。外盖46和机身40一样用绝缘材料制成,通过夹子(未画出)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身40。这种夹子可以选择用沟槽和吊钩相搭配或工艺里已经知晓的夹子。同样,外盖46可以和机身40合并安装。
隔板48的构造决定了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可能无法接触或相互干扰。隔板48可以用来完全分隔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42和44,或者如图4所示与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42和44进行部分通讯。
多个第一连接终端52安装在第一接收装置42上,位置与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相当。第一连接终端52与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电力连接。在第一接收装置42内安装第一连接终端52时,要使它从机身40的内侧壁上突出一定长度。具体来说,第一连接终端52用金属材料制成,自由端向下弯曲成抛物线状,这样连接终端对向上的推力就会产生张力。这里,为了把连接装置30的总厚度降到最低,第一连接终端52要安装到机身40的内侧壁上,这样一旦第一连接终端52和第一存储介质32发生电力连接,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同时,吊钩47安装在第一接收装置42的一侧,一个弹性零件(未画出)安装在第一接收装置42上,当把第一存储介质32插入第一接收装置42时,可以让它产生弹性弯曲对抗插入应力。当把第一存储介质32插入第一接收装置42时,操作人员把它插入对抗弹性零件(未画出)的弹性应力,这样位于第一存储介质32一侧的闩槽(未画出)就与吊钩47相作用,把第一存储介质32固定到第一接收装置42里。当把它从第一接收装置42里断开连接的时候,要强压吊钩47以使吊钩47可以与第一存储介质32上的闩槽(未画出)断开联系,这样就利用了弹性零件(未画出)的弹性应力将第一存储介质32从第一接收装置42上断开连接了。
图5是沿着图4上的线V-V′所作的横截面图,它显示了当第一接收装置42里接收到第一存储介质32时,第一连接终端52和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相连接的状态。
根据图5,当第一接收装置42里接收到第一存储介质32时,第一存储介质32会向上挤压第一连接终端52的接头点(即自由端),这样第一连接终端52就会轻微地弯曲产生一个向下的张力。这个张力会让第一连接终端52挤压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避免由第一连接终端52的脱落产生的连接错误。另外,如前所述,第一连接终端52开始与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相接触,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第一连接终端52的另一端(即固定端)贯穿机身40的侧壁,与第一连接引线终端56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引线终端56与移动通讯终端100(见图7)相电力连接。安装多个第一连接引线终端56时,要将它们从机身40一侧拉出一定程度以免相互干扰。
根据图4,多个通孔49安装在隔板48上,位置与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相当,这些通孔相互水平分开,相互平行。在这些通孔里,分别安装了多个第二连接终端54与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相连接。第二连接终端54具有向上拉伸的张力接头(即自由端),在通孔49的侧表面到内部之间呈抛物线状。这里,为了把连接装置30的总厚度降到最低,要把第二连接终端54安装到通孔49的侧表面上,这样一旦第二连接终端54和第二存储介质34电力连接,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48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种结构的限制,这种结构里,通孔49安装在隔板48内,第二连接终端54安装在通孔里。还可以选择一种结构,其中第二连接终端54安装在隔板48的表面,无需通孔49。在相关工艺里,隔板48和第二连接终端54的结构可能有所变化,这些变化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第二连接终端54的另一端(即固定端)贯穿隔板48的侧表面,与第二连接引线终端58相连接,其中第二连接引线终端58与移动通讯终端100相电力连接。安装多个第二连接引线终端58时,要把它们从机身40一侧拉伸出一定长度,以免相互干扰。
图6是沿着图4上的线VI-VI′所作的横截面图,显示了当第二接收装置44里接收到第二存储介质34时,第二连接终端54和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相连接的状态。
根据图6,当在第二接收装置44里接收到第二存储介质34时,第二存储介质34就会向上挤压第二连接终端54的接头(即自由端),这样第二连接终端54就会轻微弯曲产生向上的张力。这个张力会让第二连接终端54挤压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避免由于第二连接终端54的脱落而产生的连接错误。另外,如前所述,第二连接终端54开始与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相接触,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还有,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把连接装置30的总厚度降到最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52和54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相连接,位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之间,厚度和隔板相当。
虽然图4和图5表示的是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56和58分别从机身40的不同侧面向外突出,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比如,可以有从机身40的同一侧面突出来的两个终端这种结构。这种情况下,安装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56和58时最好不要相互干扰或产生短路。
图7是一个透视图,显示的是图4的双连接装置30与移动通讯终端100相适配的状态。
根据图7,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安装于电池包(未画出)被卸掉的移动通讯终端100的背面11。这种情况下,连接装置30的第一接收装置42面对移动通讯终端100的一侧打开,安装第二接收装置44时将其外露于移动通讯终端100的背面11。
根据图4到图7的实施方案,在移动通讯终端100里,当用户想更换第一存储介质32的时候,从机身40的第一接收装置42里取出或插入第一存储介质32,机身40面对移动通讯终端100打开着,可以直接更换第一存储介质32。
另外,当用户想更换第二存储介质34的时候,首先把电池包(未画出)分开,露出机身40的第二接收装置44,然后把第二存储介质34从第二接收装置44里插入或拔出,来更换第二存储介质34。
同时,外盖46与第二接收装置44的上部相连接,以防第二存储介质34从第二接收装置44上脱离和与第二连接终端54分开的情况发生,避免连接错误。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所作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60的透视图。
根据图8,该实施方案的双连接装置60具有和图4的双连接装置30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用来接收第一存储介质32的第一接收装置64和用宋接收第二存储介质34的第二接收装置66不同,还有与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终端74,其中一部分的安装位置也不同。在该方案的双连接装置60里,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64和66的安装设计是为了可以接收位置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还有,如刚才图4的实施方案所述,安装一些第二连接终端74时,要把它们置于隔板68上的多个通孔69的侧表面和通孔69的内部之间,还有一些第二连接终端在安装时,要把它们安装在机身62的内侧面和第二接收装置66之间。
安装第一连接终端72时从机身62的内侧面开始延伸,并开始与第一存储介质32的终端33相电力连接,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另外,安装与通孔69的侧表面上的第二连接终端74和机身62的内侧壁开始与第二存储介质34的终端35相电力连接,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这种情况下,安装于机身62的内侧壁上的第一连接终端72和部分第二连接终端74要协调好,最好不要相互干扰或发生短路。虽然在图8中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72和74分别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82和84,都安装在机身62的同一侧,但它们也可以安装在机身的不同侧。
图9是沿着图8上的线IX-IX′所作的横截面图,显示的是在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64和66里分别接收到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72和74时,第一和第二接收终端72和74的状态。
根据图9,如前述图4中的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30一样,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72和74的末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相连接,位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32和34之间,厚度与隔板68相当。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72和74的另一端贯穿机身62,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82和84相连接。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终端安装在机身的侧壁上,第二连接终端安装在隔板上的通孔的侧表面上,这样就可以减少隔板的厚度。另外,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相连接,位于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之间,厚度与隔板相当,这样连接装置的总厚度就减少了,进而使得整个移动通讯终端显得紧凑小巧。
另外,根据本发明,移动通讯终端里的安装空间增大,可以很容易地安装新零件实现新的功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很多连接装置都合并安装,这样可以简化装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已经阐述了本发明最佳实施方案来进行例证,但只要不背离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此项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对业内人士来说,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行的。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与移动通讯终端保持电力连接的机身;
安装于机身的接受第一存储介质的第一接收装置;
安装于机身的叠放在第一接收装置之上的第二接收装置,用来接收第二存储介质的;
与第一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一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一连接终端;
与第二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二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二连接终端;
一个安装于机身的隔板,用来把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区隔成更高和更低的接收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隔板旁机身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设计成凹嵌式样;以及
一个安装于第二接收装置上的盖子,用来固定第二存储介质来稳定地连接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和第二接收装置的第二接收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安装在相叠放的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安装有隔板,其至少有一个通孔,并且第一连接终端将从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一种存储介质的终端,另外第二连接终端将从通孔的侧表面或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二存储介质的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电力连接,并从机身向外突出一定长度以便将机身和移动通讯终端电力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机身一侧的开口,以及位于机身内用来和开口通讯的接收区域,第二连接装置安装在机身上,包括两个分开并相对安装的引导零件,来引导第二存储介质的运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隔板上相互平行的多个通孔,第一连接终端安装于机身内侧壁与第一接收装置之间,从而在第一连接终端和第一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有着相同的高度;第二连接终端安装于通孔侧面和通孔内部之间,从而在第二连接终端和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安装在隔板上相互平行的通孔,第一连接终端安装于机身内侧壁与第一接收装置之间,从而在第一连接终端和第一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形成的接触点与第一存储介质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第二连接终端包括多个连接终端,部分安装于通孔侧面和通孔内部之间,其它安装于机身内侧壁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从而在第二连接终端和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发生电力连接时,其形成的接触点与隔板上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交叉设置,从而其对应接收的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交叉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平行相对设置,从而其对应接收的第一和第二存储介质平行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在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是用来存储外部数据的存储介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存储介质是用来验证个人信息和信用的存储介质。
12.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该双连接装置包括:
一个与移动通讯终端保持电力连接的机身;
安装于机身的接受第一存储介质的第一接收装置;
安装于机身的叠放在第一接收装置之上的第二接收装置,用来接收第二存储介质的;
与第一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一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一连接终端;与第二接收装置收到的第二存储介质终端电力连接的第二连接终端;
一个安装于机身的隔板,用来把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区隔成更高和更低的接收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隔板旁机身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设计成凹嵌式样;以及
一个安装于第二接收装置上的盖子,用来固定第二存储介质来稳定地连接第二存储介质终端和第二接收装置的第二接收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安装在相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之间安装有隔板,其至少有一个通孔,并且第一连接终端将从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一种存储介质的终端,另外第二连接终端将从通孔的侧表面或机身的侧壁延伸到第二存储介质的终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引线终端,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终端电力连接,并从机身向外突出一定长度以便将机身和移动通讯终端电力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接收装置外露于移动通讯终端侧面,第二接收装置外露于移动通讯终端装置的背面。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安装于移动通讯终端的印刷电路板,第一接收装置贯穿移动通讯终端侧壁,第二接收装置贯穿不带电池包的移动通讯终端的后盖。
CN2005100523113A 2004-02-18 2005-02-05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28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10780 2004-02-18
KR10-2004-0010780 2004-02-18
KR1020040010780A KR100549341B1 (ko) 2004-02-18 2004-02-18 듀얼 접속장치를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20-2004-0005194U KR200350772Y1 (ko) 2004-02-27 2004-02-27 이동통신단말용 카드장착소켓
KR2020040005194 2004-02-27
KR20-2004-0005194 2004-02-27
KR1020040026079 2004-04-16
KR1020040026077 2004-04-16
KR10-2004-0026079 2004-04-16
KR10-2004-0026077 2004-04-16
KR1020040026079A KR100576031B1 (ko) 2004-04-16 2004-04-16 저장매체 접속용 듀얼 접속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20040026077A KR100637579B1 (ko) 2004-04-16 2004-04-16 저장매체 접속용 듀얼 접속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20040062872 2004-08-10
KR1020040062872A KR100573284B1 (ko) 2004-08-10 2004-08-10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카드장착소켓
KR10-2004-0062872 2004-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8462A CN1728462A (zh) 2006-02-01
CN1728462B true CN1728462B (zh) 2010-06-16

Family

ID=3486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23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28462B (zh) 2004-02-18 2005-02-05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09225B2 (zh)
CN (1) CN1728462B (zh)
DE (1) DE102005007263A1 (zh)
HK (1) HK10828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8677B1 (ko) * 2005-12-10 2007-01-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휴대형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US20080153320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Yi-Wen Lin Space-saving IC card and card slot arrangement
US8019394B2 (en) * 2007-06-29 2011-09-13 Motorola Mobility, Inc. Component packaging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602299B2 (en) * 2007-10-29 2013-12-10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20090170571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flip-open assist of ultra thin clam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056454B2 (ja) * 2008-02-14 2012-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カバー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US7611385B1 (en) * 2008-06-04 2009-11-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8204560B2 (en) * 2008-12-17 2012-06-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Clamshell phone with edge access
US8564965B2 (en) * 2010-04-19 2013-10-22 Apple Inc. Compact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D666201S1 (en) * 2011-11-23 2012-08-28 Digital Hard Copy Digital storage medium
USD669479S1 (en) * 2012-01-13 2012-10-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 smart card
USD669478S1 (en) * 2012-01-13 2012-10-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 smart card
CN103311715B (zh) * 2012-03-08 2015-08-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保护盖组件、应用保护盖组件的电子装置及使用保护盖组件拆装功能卡的方法
CN102655306B (zh) * 2012-04-20 2014-06-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共用卡槽空间的防呆结构
KR101327302B1 (ko) 2012-04-30 2013-11-20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듀얼 메모리카드 소켓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57089A (zh) * 2012-05-31 2013-12-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7749912B (zh) * 2017-09-21 2020-05-1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功能的闪光灯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322565B (zh) * 2018-01-31 2020-06-26 泾县凡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手机震动器安装座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9645A (zh) * 1998-08-31 2000-04-05 摩托罗拉公司 带有使用抽屉的双卡读取器的电子设备
EP1213680A2 (en) * 2000-11-30 2002-06-12 Av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ard reade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3262B2 (ja) * 1993-03-19 1995-12-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5933328A (en) 1998-07-28 1999-08-03 Sandisk Corporation Compact mechanism for removable insertion of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into portable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FR2783622B1 (fr) 1998-09-22 2000-10-27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le raccordement simultane de deux cartes a memoire electronique
JP3617404B2 (ja) * 2000-03-07 2005-02-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4671484B2 (ja) * 2000-10-11 2011-04-20 ケル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6865086B2 (en) * 2002-07-09 2005-03-08 Micron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ecure an adaptor to a reduced-sized memory card
JP3658689B2 (ja) * 2002-12-12 2005-06-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9645A (zh) * 1998-08-31 2000-04-05 摩托罗拉公司 带有使用抽屉的双卡读取器的电子设备
EP1213680A2 (en) * 2000-11-30 2002-06-12 Av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ard reade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51402A 2001.09.14
JP特开2001-307801A 2001.11.02
JP特开平10-208000A 1998.08.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33763A1 (en) 2005-10-20
HK1082846A1 (en) 2006-06-16
US7409225B2 (en) 2008-08-05
CN1728462A (zh) 2006-02-01
DE102005007263A1 (de) 200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8462B (zh) 用于存储介质的双连接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移动通讯终端
KR101349639B1 (ko) 일체형 감지스위치를 갖는 메모리카드 및 sim카드장착소켓
US8162696B2 (en) Dongle which is intended to be connected to a port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CN2916996Y (zh) 电连接器
CN103124014A (zh) 双存储卡类型插座
CN101807709A (zh) 具有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
EP2757702A1 (en) Sim card socket and termin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123857A (zh) 芯片卡固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599596A (zh) 芯片卡固持模组及应用该固持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1510247A (zh) 用于微型卡的电连接的适配器
CN205621016U (zh) 电子设备及其指纹模组
CN101243456B (zh) 接口模块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印刷电路板组件
CN104347977A (zh) 卡托和设备
CN201594678U (zh) 多卡连接器
CN101425623A (zh) 环形天线以及环形天线的制造方法
US20090111522A1 (en) Smart C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Card
CN202142671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2298721A (zh) 塑料卡组件及塑料卡组件制造方法
CN202487837U (zh) 卡连接器
CN104659621B (zh)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CN201886505U (zh) 一种sd存储卡及其非接触式天线
CN2932710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17966Y (zh) 卡连接器
CN205335464U (zh) 卡用连接器
CN204791975U (zh) 多功能存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28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28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Pantech property management Co.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PAN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1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PAN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Pantech property management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7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GOLDPEAK INNOVA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PAN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