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0322A -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0322A
CN114080322A CN202080049407.7A CN202080049407A CN114080322A CN 114080322 A CN114080322 A CN 114080322A CN 202080049407 A CN202080049407 A CN 202080049407A CN 114080322 A CN114080322 A CN 114080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
conveyor belt
fabric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94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0322B (zh
Inventor
一之濑孝一
土肥克己
松下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n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shin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n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n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80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0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其能够防止质量的降低、并且以高速进行印刷。印刷装置(1)具备:环状的输送带(11),其在表面载置片状的印刷对象物(C),并架设于一对辊(12a、12b);驱动部(13),其驱动辊;多个打印头(22a~22d),其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对布料(C)的表面实施喷墨印刷;移动机构(30),其使打印头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以及控制装置(41),其在使输送带(11)绕转、同时使打印头移动的期间,使打印头实施喷墨印刷;控制装置(41)以如下方式控制驱动部及移动机构的动作: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使打印头沿着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的印刷间距相当的距离。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详细而言,涉及沿倾斜方向对布料的表面实施喷墨印刷的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印刷对象物进行喷墨印刷的装置,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装置具备:多个打印头,其分别容纳有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旋转驱动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辊;以及环形的输送带,其架设于该两个辊之间,并在表面支撑作为印刷对象物的布料并进行输送。以与各打印头宽度(在布料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相当的间隔间歇地输送布料。在间歇输送布料后停止的期间,使打印头沿着与布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布料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从喷嘴喷射油墨,从而对布料的表面实施图案的印刷。通过打印头的去程运动或返程运动的一次移动,实施长度与打印头宽度相当的印刷。在喷墨印刷中,例如,对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黑色(black)等油墨设置深浅而套印,因此能够表现微细且复杂的图案。
在上述被称为所谓扫描类型的喷墨印刷方法中,进行单向扫描或双向扫描。单向扫描是指在打印头的往复运动中仅在去程运动时或返程运动时,从喷嘴喷出油墨来实施印刷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在间歇输送布料后停止时,使打印头沿布料的宽度方向向一个方向移动并喷出油墨以实施印刷,接着,以打印头的宽度量间歇输送布料后停止,并且使打印头返回原来的位置。然后,再次使打印头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实施印刷。
相对于此,双向扫描是指在打印头往复运动的去程运动时和返程运动时这两者,都从喷嘴喷出油墨来实施印刷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在间歇输送布料后停止时,使打印头沿布料的宽度方向向一个方向移动并喷出油墨以实施印刷,接着,以打印头的宽度量间歇输送布料后停止,使打印头向与之前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实施印刷。然后,以打印头的宽度量间歇输送布料后停止,再次使打印头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实施印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165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双向扫描方式时,由于在打印头的去程运动和返程运动这两者都进行印刷,因此印刷速度快。然而,由于以下的理由,存在印刷质量比单向扫描方式差的问题。
在图17(A)、图17(B)中,在粘贴于输送带102的布料101上设置有能够沿布料10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头单元100。头单元100具有沿布料101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打印头100a~100d。在打印头100a~100d中,沿布料101的宽度方向填充有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各种颜色的油墨。在图17(A)所示的去程运动时,首先从打印头100a向布料101喷出青色的油墨,从打印头100b向其上重叠地喷出品红色的油墨,接着依次从打印头100c重叠地喷出黄色的油墨,最后从打印头100d重叠地喷出黑色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
在图17(B)所示的返程运动时,按照与去程运动时相反的顺序实施印刷。即,首先从打印头100d向布料101喷出黑色的油墨,从打印头100c向其上重叠地喷出黄色的油墨,接着依次从打印头100b重叠地喷出品红色的油墨,最后从打印头100a重叠地喷出青色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
如此,在双向扫描方式中,在打印头的去程运动时与返程运动时颜色重叠的顺序会发生改变,因此有时会看到所印刷的颜色与所需的颜色不同、或者看到条纹图案浮起,存在印刷质量降低的情况。特别是在被称为所谓纯色图案、即在布料的比较大的面积上实施看起来是一种颜色的印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质量的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质量降低、并且以高速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环状的输送带,其具有在表面载置片状的印刷对象物的支撑面,所述输送带架设于一对辊;驱动部,其驱动所述辊;多个打印头,其对布料的表面实施喷墨印刷;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打印头沿与布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在控制所述驱动部的动作以使输送带绕转、同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以使所述打印头移动的期间,使所述打印头实施喷墨印刷;所述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在所述输送带每绕转一周时,使所述打印头沿着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的印刷间距相当的距离。
使输送带绕转,同时使打印头向与输送带输送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沿着相对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实施印刷间距宽度的带状印刷。此时,通过将打印头的移动速度设为,在输送带每绕转一周时打印头沿着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的印刷间距相当的距离的速度,在印刷对象物上无间隙地实施带状印刷。此外,印刷间距是指一个打印头能够喷出油墨的长度,是沿布料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根据上述的结构,打印头在印刷时仅向一个方向移动,多个打印头的颜色重叠的顺序不变,并且,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每扫描一次就使打印头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印刷的高速化,并且保证印刷质量。
优选所述印刷对象物为带状,且比所述输送带的周长短。
所述多个打印头可以沿与布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
所述多个打印头还可以沿布料的输送方向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方法,使在表面载置有印刷对象物的环状的输送带绕转,同时使打印头沿着与所述输送带输送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沿着相对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对印刷对象物的表面实施印刷。所述打印头的移动速度为,在所述输送带每绕转一周时,所述打印头沿着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的印刷间距相当的距离的速度。
根据上述的方法,打印头在印刷时仅向一个方向移动,多个打印头的颜色重叠的顺序不变,并且,不需要使打印头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印刷的高速化,并且保证印刷质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印刷质量的恶化,并且以高速进行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印刷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结构的侧面。
图3是示出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头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沿着A-A线将粘贴有布料的输送带切开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7是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印刷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导向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中(A)是用于说明导向机构的另一个示例的俯视图,(B)是用于说明导向机构的另一个示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头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使用图13的头单元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15中(A)是头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说明图,(B)是使用(A)的头单元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16中(A)是头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说明图,(B)是使用(A)的头单元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图,(A)为去程运动时的图,(B)为返程运动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以及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装置1。喷墨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对象物即布料C的输送机构10、喷墨印刷机构20、以及控制装置41。此外,印刷对象物只要是片状,其原材料不限于布料,例如还可以是纸。另外,对于布料C,可以是由棉、丝等天然纤维构成的布,也可以是由聚酯、人造丝、醋酸纤维等人造纤维构成的布。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图并不是基于实际缩尺的图。
(输送机构10)
输送机构10具备:输送带11、以及安装于基座(未图示)的两端的上游侧的从动辊12a及下游侧的驱动辊12b。输送带11具有在表面载置布料C的支撑面11a,输送带11架设于从动辊12a及驱动辊12b,如图2所示,从侧面看的形状为环状。在驱动辊12b上安装有例如伺服马达13作为驱动部,伺服马达13的旋转力被传送至驱动辊12b以使输送带11绕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中,输送带11逆时针绕转,将该方向称为布料C的输送方向(图1中箭头A1的方向)。输送带11由聚氨酯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在输送带11的支撑面11a上涂敷有粘合剂,并粘贴有布料C。此外,输送带11例如可以是由钢铁等金属构成的带。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称为布料C或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或者简称为“宽度方向”、“X方向”,将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Y方向包括输送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引导输送带11的输送的导向机构14。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机构14为沿宽度方向设置于输送带11的两侧的一对导向部件14A、14A。如图11所示,各导向部件是在截面形状中切除了大致长方体的部件的角部的一部分的部件,形成有与输送带11的两侧端部抵接的抵接面14a、和从下侧支撑输送带11的侧端部的支撑面14b。一对导向部件14A、14A的抵接面14a、14a之间的距离与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输送带11以其两侧端部与导向部件14A、14A的抵接面14a抵接的方式被输送,因此能够防止在输送带11输送时输送带11沿宽度方向或倾斜方向偏移或弯曲,并且在由喷墨印刷机构20进行印刷时印刷部分不易产生偏移。
此外,导向机构14不限于图11的形态,只要能够防止在输送带11输送时输送带11沿宽度方向或倾斜方向弯曲,则可以是任意形态。例如,如图12(A)、图12(B)所示,导向机构14可以由突条14B和滑轮14C构成,突条14B沿Y方向绕输送带11的一周设置于输送带11的背面,在滑轮14C上设置有与该突条14B卡合的周槽。滑轮14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经由轴承支撑在设置于基座的支撑架15上,通过滑轮14C与突条14B卡合,引导输送带11的输送。
图5是沿着图1的A-A线将粘贴有布料C的输送带11切开而表示为平面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布料C为带状,以使布料C的长度方向沿着输送带11的周向的方式粘贴布料C。另外,布料C的长度设定为比输送带11的一个周长稍短,在布料C粘贴于输送带11的状态下,输送带11的表面露出于输送方向的前端侧的侧缘Ca与后端侧的侧缘Cb之间。沿着相对于Y方向(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以印刷间距L1的宽度对布料C实施印刷。
(喷墨印刷机构20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机构20用于进行被称为所谓“扫描类型”的印刷,所述喷墨印刷机构20具备:多个打印头22a~22d,其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对布料C的表面实施喷墨印刷;移动机构30,其使该打印头22a~22d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以及布料位置检测部。
(头单元21)
如图4所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打印头22a~22d被容纳于壳体以构成头单元21。打印头22a~22d具备与现有的打印头相同的结构,并且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L2排成一列配置。此外,还可以不隔开间隔L2而连续地配置。在各打印头22a~22d上,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向布料C喷出油墨的喷嘴23,利用控制装置41针对每个喷嘴控制油墨的喷出量、喷出时机。此外,在图4中每个打印头22a~22d上仅设置有一列喷嘴23,但也可以设置多列。将各打印头22a~22d能够对布料C喷出油墨的宽度、即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图1、图4中,表示为各打印头22a~22d的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称为各打印头22a~22d的印刷间距L1。在各打印头22a~22d中分别填充有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被称为原色的四色油墨。此外,打印头22a~22d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具备五个以上,还可以具备三个以下。填充于打印头22a~22d的油墨的颜色也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各打印头22a~22d经由脱气模块与油墨罐连接,从油墨罐导出的油墨在脱气模块中除去油墨中所含的气体后,被填充到各打印头22a~22d。
此外,如图1所示,在不进行印刷时,头单元21停止在输送带11的外侧的待机位置P。头单元21能够利用移动机构30进行往复运动,在印刷时从待机位置P隔着布料C向朝向相反侧的方向(以下称为“印刷方向”,在图1中为从下向上的箭头A2的方向。)移动。
(移动机构30)
移动机构30设置于基座,其与该头单元21相邻并沿布料C的宽度方向延伸。移动机构30用于在输送带11的上方使头单元21在布料C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移动。移动机构30具备:截面为L字状的单元支撑部件31,其支撑头单元21;导向支架32,其沿布料C的宽度方向延伸;线性马达机构33,其使单元支撑部件31沿导向支架32移动;以及测定部34,其测定头单元21在布料C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导向支架32的与单元支撑部件31的背面31a对置的表面32a上,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在导向支架32的大致全长上设置有上下两根截面为T字形状的轨道35、35,在两根轨道35、35之间,在导向支架32的大致全长上形成有凹槽32b。该凹槽32b在凹槽32b的大致全长上设置有构成线性马达机构33的定子的磁铁33a。在单元支撑部件31的背面31a上设有宽度方向上两个、上下方向上两个共计四个滑动部件36、36、36、36,在滑动部件36、36、36、36上形成有具有与轨道35对应的形状的凹槽36a。通过使该滑动部件36、36、36、36的凹槽36a与导向支架32的轨道35、35卡合并滑动,使得单元支撑部件31沿导向支架32在布料C的宽度方向上滑动。
在单元支撑部件31的背面31a且与磁铁33a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构成线性马达机构33的动子的线圈部33b。线圈部33b与控制装置41连接,利用控制装置41使电流流过线圈部33b,从而在线圈部33b与磁铁33a之间产生推进力,支撑于单元支撑部件31的头单元21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此外,单元支撑部件31的移动不限于线性马达机构33,只要能够使支撑于单元支撑部件31的头单元21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则可以是任意形态,例如,可以在单元支撑部件31上安装同步带,利用伺服马达驱动架设有同步带的同步带轮以使单元支撑部件31移动,另外,还可以使用滚珠丝杠和与该滚珠丝杠螺合的螺母,在螺母上安装有单元支撑部件31,利用伺服马达使滚珠丝杠旋转,从而使单元支撑部件31移动。
测定部34具备磁尺34a和检测器34b。磁尺34a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在导向支架32的大致全长上安装于导向支架32的下侧的轨道35的下方。磁尺34a用于在磁性材料上形成N极、S极交替排列的磁性图案,并将该磁性图案用作刻度,例如以10μm的间距设置刻度。在单元支撑部件31的背面31a的与磁尺34a对置的位置上安装有检测器34b。检测器34b由能够读取磁尺34a的刻度的磁阻效应元件等磁性传感器构成,并随着单元支撑部件31的移动而沿着磁尺34a移动。检测器34b与控制装置41连接,在每次经过磁尺34a的刻度时产生脉冲信号并发送至控制装置41。此外,测定部34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控制装置41能够计算出头单元21的移动距离,则可以是任意结构,例如可以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光学测定部。
(布料位置检测部)
布料位置检测部用于检测布料C相对于输送带11的粘贴位置,其具备:检测布料C的四个侧缘Ca、Cb、Cc、Cd中输送方向的前端侧的侧缘Ca的位置的原点标记37和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以及检测头单元21的待机位置P侧的侧缘Cc的位置的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
如图1所示,原点标记37以使原点标记37的Y方向(输送方向)的位置与前端侧的侧缘Ca的位置对齐的方式设置于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的待机位置P侧的一端。可以在将布料C粘贴到输送带11之前将原点标记37设置于输送带11,以侧缘Ca的位置与原点标记37对齐的方式将布料粘贴于输送带11,也可以在将布料C粘贴到输送带11之后,按照布料C的前端侧的侧缘Ca的位置将原点标记37安装于输送带11。原点标记37例如是在表面具有反射面的密封部件。
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例如是光电传感器,其具备发出光的发光部和接收光的受光部。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经由安装臂32c安装于导向支架32的一端,且在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与原点标记37对应的位置。在通过输送带11的绕转使原点标记37经过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的正下方时,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的发光部发出的光被原点标记37反射后被受光部接收,由此检测出原点标记37。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与控制装置41连接,并将表示检测到原点标记37的第一原点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41。
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设置于单元支撑部件31的底面的下表面,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例如为光电传感器,具备: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受光部,发光部设置为向下发出光。在使单元支撑部件31沿着导向支架32移动时,在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位于输送带11上的情况下,发光部发出的光被输送带11反射后被受光部接收,在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位于布料C上的情况下,发光部发出的光被布料C反射后被受光部接收。此时,由于布料C与输送带11的光反射率不同,因此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的受光部接收的光量不同。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与控制装置41连接,并将表示受光部接收到的光量的第二原点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41。
(控制装置41)
控制装置41用于在控制伺服马达13的动作以使输送带11绕转、同时控制移动机构30的线性马达机构33的线圈部33b的动作以使打印头22a~22d移动的期间,使打印头22a~22d实施喷墨印刷。控制装置41以如下方式控制伺服马达13及移动机构30的线圈部33b的动作: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使打印头22a~22d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与打印头22a~22d的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
控制装置41是由CPU41a、存储器41b、硬盘41c、以及输入/输出接口41d等构成的计算机。控制装置41与打印头22a~22d、伺服马达13、线性马达机构33的线圈部33b、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以及喷墨印刷机构20的测定部34的检测器34b的各部连接,CPU41a执行存储于硬盘41c或存储器41b的程序,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d控制各部。另外,控制装置41与触摸面板42等输入部及显示部连接,由操作者输入印刷所需的参数,并且由操作者输入印刷装置1的动作开始或结束的指示。
控制装置41控制伺服马达13的驱动,并且接收从设置于伺服马达13的旋转轴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该伺服马达13的脉冲信号的脉冲的计数值与输送带11的移动距离、即布料C的输送距离相当,控制装置41根据脉冲信号的计数值控制伺服马达13的驱动,从而控制输送带11的绕转移动。此外,输送带11的移动的控制方法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输送带11的全长设置光学或磁性标尺,在与该标尺对置的位置上设置用于读取标尺的检测器,根据检测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控制输送带13的驱动部,从而控制输送带11的绕转移动。
控制装置41控制流向线性马达机构33的线圈部33b的电流,从而控制头单元21(打印头22a~22d)在布料C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在控制装置41中输入来自喷墨印刷机构20的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脉冲的计数值与头单元21的移动距离相当。
控制装置41从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接收第一原点检测信号,以检测布料C的前端侧的侧缘Ca。控制装置41若在使输送带11绕转了一周时接收到第一原点检测信号,则判断检测到布料C的前端侧的侧缘Ca,并将该时刻的伺服马达13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设为零(原点)。即,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伺服马达13的计数值变为零。
控制装置41从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接收第二原点检测信号,以检测布料C在头单元21的待机位置P侧的侧缘Cc。控制装置41存储有阈值,所述阈值设定为位于输送带11上时的第二原点检测信号的值与位于布料C上时的第二原点检测信号的值之间的值。使打印头22a~22d从待机位置P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在输送带11上移动,在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的位置从输送带11上移动到布料C上时,第二原点检测信号的值低于阈值,因此判断检测到布料C在头单元21的待机位置P侧的侧缘Cc。
另外,存储器41b中存储有来自伺服马达13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该脉冲数与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与打印头22a~22d之间的沿Y方向(输送方向)的距离L3(图1)相当。而且,存储器41b中存储有来自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该脉冲数与从印刷方向的最前端侧的打印头22a到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的距离L4(图4)相当。
另外,存储器41b中存储有印刷用数据。控制装置41根据印刷用数据控制从各打印头22a~22d的喷嘴23的油墨的喷出,以对布料C实施具有预定图案的印刷形状的印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用数据中,对布料C实施的印刷形状设定为布料C的宽度方向的长度D1、印刷形状的Y方向(输送方向)的长度D2的矩形。该印刷形状的大小比布料C小一圈,在布料C上实施预定图案的印刷形状的印刷而在布料C上形成了印刷区域时,在印刷区域的周围产生空白。
详细而言,印刷用数据用于与各打印头22a~22d相对于布料C的Y方向(输送方向)的位置及印刷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对应地表示各打印头22a~22d所具有的各喷嘴23有无喷出油墨。在该印刷用数据中,设定有空白数据,以免对布料C上的与所述空白相当的部分以及输送带11未被布料C覆盖的部分实施印刷,该空白数据表示在各打印头22a~22d的喷嘴23位于这些部分的上方时,不从这些喷嘴23喷出油墨。印刷用数据包括与输送带11的一个周长对应的数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形状的大小设定为比布料C小一圈,但不限于此,印刷形状还可以设定为比布料C大。在该情况下,能够对布料C的整个表面实施印刷。
由操作者从触摸面板42将与对布料C的印刷开始位置相关的信息输入到控制装置41,并存储于存储器41b。与印刷开始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是在布料C上实施预定图案的印刷形状的印刷而在布料C上形成了印刷区域时,在印刷区域的周围产生的空白的长度。即,输入从布料C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侧的侧缘Ca到布料C上的印刷区域的长度、即Y方向(输送方向)的空白长度D3、以及从布料C的宽度方向的待机位置P侧的侧缘Cc到印刷区域的长度、即宽度方向的空白长度D4。因此,印刷开始位置在Y方向上是指距离布料C的侧缘Ca为空白长度D3的后端侧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是指距离布料C的侧缘Cc为空白长度D4的前端侧的位置。此外,还可以在存储器41b中预先存储空白长度D3、D4。
(初始设定)
接下来,对利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装置1进行印刷时的初始设定动作进行说明。操作者将布料C粘贴到输送带11,使得布料C的前端侧的侧缘Ca位于与设置于输送带11的原点标记37对应的位置。接着,操作者从触摸面板42针对布料C输入与印刷开始位置相关的设定值。具体而言,输入Y方向(输送方向)的空白长度D3和宽度方向的空白长度D4。
然后,操作者从触摸面板42对控制装置41指示初始设定开始。控制装置41驱动伺服马达13以使输送带11绕转一周。在输送带11绕转一周期间,原点标记37经过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的下方,控制装置41从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接收第一原点检测信号。通过该接收,控制装置41检测布料C的前端侧的侧缘Ca,并将接收时刻的伺服马达13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设为零(原点)。
接着,控制装置41设定伺服马达13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该计数值表示输送方向上的印刷开始时。作为印刷开始时的计数值,设定与输送方向的空白长度D3相当的脉冲数加上与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与打印头22a~22d之间的沿输送方向的距离L3相当的脉冲数而得到的值,并存储该值。
接着,控制装置41驱动移动机构30以使头单元21位于待机位置P。将此时的测定部34的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设为零(原点)。另外,驱动伺服马达13,使布料C位于头单元21下方。然后,使头单元21从待机位置P隔着输送带11移动到相反侧的位置。控制装置41从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接收第二原点检测信号,在第二原点检测信号的值低于阈值时,判断检测到布料C在头单元21的待机位置P侧的侧缘Cc,并存储此时的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
控制装置41设定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该脉冲数表示印刷方向上的印刷开始时。作为印刷开始时的脉冲数,设定从检测到布料C在头单元21的待机位置P侧的侧缘Cc时的脉冲数减去与从在待机位置P最靠近布料C的打印头22a~22d到第二原点检测传感器39的距离L4相当的来自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进而加上与宽度方向的空白长度D4相当的脉冲数而得到的值,并存储该值。
(印刷方法)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使输送带11绕转,同时使多个打印头22a~22d向与输送带11输送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打印头22a~22d的移动速度为,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该打印头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各打印头22a~22d的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的速度。输送带11绕转多次,从而沿着相对于布料C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对布料C的表面无间隙地实施宽度为印刷间距L1的带状印刷。
图5示出了由打印头22a对布料C的表面实施的印刷部分的示例。在输送带11绕转一周期间印刷印刷部分C1,通过下一次的输送带11的绕转一周印刷印刷部分C2,依次在每次输送带绕转时印刷印刷部分C3···C7。各印刷部分C1~C7沿着相对于布料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各印刷部分相对于输送方向的角度根据印刷间距L1和输送带11的一个周长来确定。控制装置41根据印刷用数据实施印刷,印刷用数据如上所述,设定为在打印头22a的喷嘴23位于布料C上的与所述空白相当的部分及输送带11未被布料C覆盖的部分的上方时不从这些喷嘴23喷出油墨,因此,印刷部分C1、C6、C7不会成为完整的带状,而是成为沿着所需的印刷用数据的印刷形状的形状。
使用图7~9对印刷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图7~图9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头单元21所具有的打印头22a、22b的数量设为两个进行说明,但打印头22a、22b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另外,在图7~图9中,布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打印头22a、22b的印刷间距L1、以及打印头22a、22b之间的间隔L2并不基于实际的缩尺,并且,在图中仅示出了输送带11、布料C、以及打印头22a、22b,省略了其它部件的图示。
控制装置41从操作者接收到印刷开始的指示时,驱动伺服马达13及移动机构30,以使印刷方向的最前端侧的打印头22a向印刷开始位置移动,直到伺服马达13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达到印刷开始时的设定值、且检测器34b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达到印刷开始时的设定值(图7(A))。
接着,控制装置41根据存储于存储器41b的印刷用数据进行喷墨印刷。在印刷时,控制装置41控制伺服马达13的动作以使输送带11绕转,同时控制移动机构30的动作以使打印头22a、22b移动。打印头22a、22b移动的速度为,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打印头22a、22b(头单元21)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22a、22b的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的速度。在输送带11绕转了约半周时,如图7(B)所示,利用打印头22a根据印刷用数据沿着相对于布料C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实施印刷。
控制装置41根据印刷用数据使打印头22a进行印刷,直到将布料C输送了印刷形状的输送方向的长度D2的距离,然后停止印刷。控制装置41在印刷停止期间也使打印头22a、22b及输送带11动作,在输送带11绕转了一周时,打印头22a、22b移动了与打印头22a、22b的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图7(C))。控制装置41从第一原点检测传感器38接收第一原点检测信号,并将伺服马达13的脉冲的计数值设为零,根据印刷用数据开始印刷。
在输送带11绕转第二周时,打印头22a与在输送带11绕转第一周时实施的宽度为印刷间距L1的带状的印刷部分相邻,并以印刷间距L1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地实施印刷。
在打印头22b到达布料C的宽度方向的印刷开始位置时(图8(D)),控制装置41使打印头22b重叠在打印头22a印刷的印刷部分上开始印刷。印刷进一步进行,并且布料C被输送了印刷形状的输送方向的长度D2的距离时,控制装置41根据印刷用数据停止印刷。控制装置41在印刷停止期间也使打印头22a、22b及输送带11移动。输送带11绕转了两周时,打印头22a、22b沿着印刷方向移动了与印刷间距L1的二倍相当的距离(图8(E))。然后,在输送带11绕转第三周时,利用打印头22a、22b实施印刷(图8(F))。
在打印头22a的前端前进印刷形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D1而到达印刷停止位置时,控制装置41根据印刷用数据停止从打印头22a的前端的喷嘴23喷出油墨,在打印头22a的后端到达印刷停止位置时,在打印头22a的所有的喷嘴23停止喷出油墨而停止印刷(图9(G))。继续进行由打印头22b进行的印刷,在打印头22b的后端到达印刷停止位置时,在所有的喷嘴23停止喷出油墨而停止印刷(图9(G))。然后,控制装置41判断对布料C的印刷结束,使移动机构30动作从而使头单元21返回待机位置P。
通过上述的印刷方法及印刷装置,在布料C上形成由各打印头22a、22b沿着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实施印刷而得到的印刷区域。
根据上述的结构,使输送带11绕转,同时使打印头22a~22d向与输送带11输送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沿着相对于布料C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实施印刷。此时,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打印头22a~22d沿着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22a~22d的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从而在布料C上无间隙地形成印刷间距宽度的带状的印刷部分。因此,打印头22a~22d在印刷时仅向一个方向移动,多个打印头22a~22d的颜色重叠顺序不变,并且,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每扫描一次就使打印头22a~22d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印刷的高速化,并且保证印刷质量。
图13示出了头单元的另一个示例。图13所示的头单元51的打印头52a~52d的排列方向与图4所示的头单元21不同,打印头52a~52d沿着Y方向(输送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此外,还可以不隔开间隔而连续地配置。在各打印头52a~52d上,在布料C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向布料C喷出油墨的喷嘴53,利用控制装置41针对每个喷嘴53控制油墨的喷出量、喷出时机。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51进行印刷时也与使用头单元21相同,使输送带11绕转,同时使多个打印头52a~52d向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其移动速度为,在输送带11每绕转一周时,多个打印头52a~52d移动与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的速度。
如下使用头单元51进行印刷。
输送方向的最前端侧的打印头52a配置于印刷开始位置。此时,后续的打印头52b位于从印刷开始位置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14(A))。印刷开始时,从打印头52a、52b喷出油墨,在输送带11绕转了约半周时,如图14(B)所示,分别利用打印头52a、52b根据印刷用数据沿着相对于布料C的Y方向(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实施印刷。控制装置41根据印刷用数据,按照布料C的印刷形状使打印头52a、52b分别进行印刷。控制装置41在判断打印头52a、52b移动至超出印刷形状的位置时,停止由各打印头52a、52b进行的印刷,但是在印刷停止期间也使打印头52a、52b及输送带11动作。在输送带11绕转了一周时,打印头52a、52b移动了与印刷间距L1相当的距离(图14(C))。控制装置41重复上述动作,使头单元51依次进行印刷,然后,在打印头52a、52b的后端到达从印刷开始位置前进了印刷形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D1的印刷停止位置时,结束印刷(图14(D))。控制装置41判断对布料C的印刷结束,使移动机构30动作从而使头单元21返回待机位置P。
根据上述的印刷方法及印刷装置,打印头52a~52d在印刷时仅向一个方向移动,多个打印头52a~52d的颜色重叠的顺序不变,并且,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每扫描一次就使打印头52a~52d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印刷的高速化,并且保证印刷质量。而且,图13所示的头单元51在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图4所示的头单元21短,因此,能够缩短使头单元51沿着布料C的宽度方向移动以实施印刷时的移动距离。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4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头单元51所具有的打印头52a、52b的数量设为两个进行说明,但打印头52a、52b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另外,图14中仅示出了输送带11、布料C、以及打印头52a、52b,省略了其它部件的图示。
图15(A)、图15(B)示出了头单元的另一个示例。图15的头单元61的打印头62a~62d的排列方向、以及相邻的打印头62a~62d之间的间隔与图4所示的头单元21不同,打印头62a~62d沿着宽度方向(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或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不隔开间隔而连续地配置。即,各打印头62a~62d的喷嘴63沿着宽度方向或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排列配置。如图15(B)所示,喷嘴63排列的倾斜方向是与对布料C倾斜地实施印刷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喷嘴63的排列方向与宽度方向的角度根据印刷间距L1和输送带11的长度来确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打印头62a~62d不隔开间隔而连续地配置,但也可以设置间隔L2。其它结构与图4所示的头单元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6(A)、图16(B)示出了头单元的另一个示例。图16的头单元71的打印头72a~72d的排列方向、以及相邻的打印头72a~72d之间的间隔与图13所示的头单元51不同。打印头72a~72d沿着宽度方向(与布料C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或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不隔开间隔而连续地配置。即,各打印头72a~72d的喷嘴73沿着宽度方向或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排列配置。如图16(B)所示,喷嘴73排列的倾斜方向是与对布料C倾斜地实施印刷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喷嘴73的排列方向与宽度方向的角度根据印刷间距L1和输送带11的长度来确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打印头72a~72d不隔开间隔而连续地配置,但也可以设置间隔L2。其它结构与图13所示的头单元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此外,作为实施方式记载或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而仅仅是说明示例。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
11:输送带
11a:支撑面
12a、12b:辊
13:伺服马达(驱动部)
22a~22d:打印头
30:移动机构
41:控制装置
C:布料(印刷对象物)
L1:打印头的印刷间距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输送带,其具有在表面载置片状的印刷对象物的支撑面,所述输送带架设于一对辊;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辊;
多个打印头,其对布料的表面实施喷墨印刷;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打印头沿着与布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在控制所述驱动部的动作以使输送带绕转、同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以使所述打印头移动的期间,使所述打印头实施喷墨印刷;
所述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驱动部及所述移动机构的动作:在所述输送带每绕转一周时,使所述打印头沿着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的印刷间距相当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对象物为带状,且比所述输送带的周长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打印头分别包括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沿与布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打印头分别包括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沿布料的输送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打印头分别包括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沿相对于布料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排列。
6.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在表面载置有印刷对象物的环状的输送带绕转,同时使打印头向与所述输送带输送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沿着相对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对印刷对象物的表面实施印刷,
所述打印头的移动速度为,在所述输送带每绕转一周时,所述打印头沿着与印刷对象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与打印头的印刷间距相当的距离的速度。
CN202080049407.7A 2019-07-17 2020-07-16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Active CN1140803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1775 2019-07-17
JP2019-131775 2019-07-17
PCT/JP2020/027694 WO2021010438A1 (ja) 2019-07-17 2020-07-16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0322A true CN114080322A (zh) 2022-02-22
CN114080322B CN114080322B (zh) 2023-05-12

Family

ID=7421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9407.7A Active CN114080322B (zh) 2019-07-17 2020-07-16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40103B2 (zh)
CN (1) CN114080322B (zh)
WO (1) WO2021010438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8737A (ja) * 2002-10-31 2004-05-2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868746A (zh) * 2005-05-26 2006-1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头、扫描式喷墨成像装置及高分辨率打印操作的方法
CN1910049A (zh) * 2004-01-09 2007-02-07 精工精密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JP2012126128A (ja) * 2010-11-25 2012-07-0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5116542B2 (ja) * 2008-04-11 2013-01-09 東伸工業株式会社 布帛用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JP2013216073A (ja) * 2012-04-12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5818536A (zh) * 2016-03-25 2016-08-03 北京博源恒芯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头及喷墨打印装置
WO2017204025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53893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以及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TW201825302A (zh) * 2016-09-30 2018-07-16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藥劑印刷裝置及藥劑印刷方法
CN208035696U (zh) * 2017-03-10 2018-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8737A (ja) * 2002-10-31 2004-05-2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910049A (zh) * 2004-01-09 2007-02-07 精工精密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CN1868746A (zh) * 2005-05-26 2006-1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头、扫描式喷墨成像装置及高分辨率打印操作的方法
JP5116542B2 (ja) * 2008-04-11 2013-01-09 東伸工業株式会社 布帛用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JP2012126128A (ja) * 2010-11-25 2012-07-0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3216073A (ja) * 2012-04-12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5818536A (zh) * 2016-03-25 2016-08-03 北京博源恒芯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头及喷墨打印装置
WO2017204025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53893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以及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TW201825302A (zh) * 2016-09-30 2018-07-16 日商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藥劑印刷裝置及藥劑印刷方法
CN208035696U (zh) * 2017-03-10 2018-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40103B2 (ja) 2024-02-28
JPWO2021010438A1 (zh) 2021-01-21
CN114080322B (zh) 2023-05-12
WO2021010438A1 (ja)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418895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7453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4122573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950525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815055B2 (ja) プリント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CN114080322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JP3882708B2 (ja) 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3856046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3931688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4976117B2 (ja) 印刷装置
CN113815324B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0554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調整方法
JP2004074710A (ja) 記録装置、印刷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2004243741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制御プログラム
EP1695834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of the same
JP503743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の搬送装置における搬送速度補正方法
JP434903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320719A (ja) 印刷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2008070127A (ja) 速度測定装置、プリンタおよび速度測定方法
JP20050594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6461225A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位置偏离抑制方法
JP2022134463A (ja) 印刷装置
JP2004175468A (ja)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JP2021119040A (ja) 記録装置
JP2009214995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位置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